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研究(共12篇)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篇1
摘要: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发展生态建筑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从与自然环境共生、节能、新技术的利用、资源循环以及健康舒适五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理, 并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所谓生态建筑, 即用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建筑本身和建筑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的组织、设计, 使能源在建筑和环境中高效有序的循环转换, 从而获得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建筑环境。由于生态建筑是随着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与策略, 其目的在于缩小人们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对环境所造成影响之间的差距, 努力寻求环境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 促成环境更健康协调地发展。生态建筑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采集利用、降低建筑和运营能耗、废物处理和利用, 以及在此目的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策略等方面。
1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1.1 与自然环境共生
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措施:保护全球生态系统, 保持建筑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充分利用阳光、太阳能;充分利用风能;有效使用水资源;利用其他无害资源。建筑设计对应方法:考虑周围环境热、光、水、视线、建筑风、阴影影响, 绿化布置与周边绿化体系形成系统化网络化关系。利用外窗自然采光;建筑物留有适当的可开口位置, 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充分考虑绿化配置, 软化人工建筑环境;引用水池、喷水等亲水设施降低环境温度, 调节小气候;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收集雨水充分利用;河水、海水利用。
1.2 节能
在建筑构造功能之理性需求上, 力求能源物质的使用减到最少, 不作超量的能源物质浪费, 更不作对功能与结构无益的建造。不应过分地追求豪华、气魄、新奇、突出, 以及所谓的“前所未有”。对于创造感性的空间所增加的非结构、构造材料部分, 应该节制其超过“必要消耗之能量物质”。并尽可能用人工与自然材质去表现人文艺术的人类特质。因此, 生态建筑遵守最少使用材料与能源的设计、建造、维持之原则。
1.3 新技术的利用
减低能耗、采用环境亲和材料和无污染化施工措施:对能源的使用高效节约化和循环使用;采用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采用减低环境影响的施工方法。建筑设计的对应方法: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和蓄热系统;对二次能源的利用;采用适当的水压、水温、排热回收及节水系统;使用耐久性强、易于分别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提倡使用经无害加工处理的再生材料;对自然材料的使用强度以不破坏其自然再生系统为前提;提倡工厂化生产, 减少现场作业量, 提高材料使用与施工效率;设计便于保养、修缮、更新的建筑。
1.4 资源循环
在建筑上应该尽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就能延长建筑物生命周期, 若每一栋建筑物都能有百年以上的寿命, 就能节约能源物质的消耗二倍以上。直到建筑物报废时, 还要尽量回收钢铁铝料玻璃及再利用混凝土废料, 让建筑材料全面循环再利用。建筑设计也能在基地内创造水、养分、能源的循环利用, 地下水、上水、中水、下水、净化水的循环, 厨余、落叶、堆肥、种菜的循环, 太阳能、电能、热能、生物能的循环, 基地内的循环可以减少无谓的能源物资浪费。这也是生态建筑在维持使用上长远效益的设计理念。
1.5 健康舒适
生态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 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 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 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 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 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 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
2 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 维持其完整性, 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和共生。我们的建造活动应尽量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 并力图通过建造活动弥补生态环境中已遭破坏或失衡的地方。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包括整体设计和单体设计。
2.1 整体的设计方法
在生态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 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 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设计可行性和经济性, 进行综合分析, 即为整体设计。
首先, 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 创造出积极的城市新景观。一方面, 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 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其次, 把握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为建造项目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在生态建筑中对这些相互关联、甚至矛盾的因素进行统一、有效、全面的考虑, 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尤为重要。
2.2 单体的设计方法
从组成建筑的各部分构造元素来看可以把建筑划分为基础、外墙、屋顶、楼梯、门窗、内墙、楼地面等;从建筑的设计要素来分类可以把建筑划分为主要空间、次要空间、秩序、结构、围护、交通等;从建筑设计图纸要表达的内容来看可以把它划分为平面、立面、剖面、总平面;从建筑满足实用功能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建筑的采光、保温、隔热、遮阳、防雨雪等。因而单体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满足自然采光。使建筑充分利用阳光照明, 通过中庭、玻璃幕墙、通窗等手段使室内光线充足, 改善建筑采光质量, 以及在建筑物中设置日光反射器、反射板等装置, 结合智能控制实现对日光的引入。
2) 减小热耗。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 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 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 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 减少体形凹凸变化, 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3) 自然通风。充分地利用气候条件使建筑物自然通风的设备, 或利用建筑智能控制技术改善建筑通风状况, 维护建筑内空气流通, 是智能生态建筑与一般性建筑项目的明显区别。
4) 采取降温隔热措施。有效降温隔热多是同当地气候特点研究 (如热带地区) 密切结合来考虑并引入建筑设计领域的。利用智能控制的窗帘、水幕、挑檐板等构件有效控制阳光辐射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 以极低消耗甚至零能耗创造恒温恒湿的宜人室内温、湿度。
5) 太阳能的应用。集取、保持、贮存、分布太阳能, 解决建筑物的采暖问题;同时在温度较高时又能遮蔽太阳辐射, 散逸室内热量, 从而使建筑物降温。利用光电技术生产的光电电池板作为外墙和屋顶材料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满足建筑物自身能源策略的设计实例中。
6) 利用压力、温差的作用。自然条件或设计中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的压力、温差的作用, 是进行热量传递、促进空气流通、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建筑物内部微环境进行控制和改善是智能生态建筑的重要能源策略和设计方法。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篇2
那么,什么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应试技巧呢?下述四个方面提醒应试者要注意
第一节审题方法做任何一项建筑设计之前,设计者首先要看懂设计任务书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懂”到什么程度,各应试者就大相径庭了。有的应试者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就开始动手设计画图,其结果是非但欲速不达,还可能使设计方案跑题。那么怎样看“懂”设计任务书呢?
一、通读一遍全文并浏览地段条件图
应试者接到试卷后,从项目标题开始,逐项内容一直看下来,直至试卷最后可能有的附带说明,以便尽快对试题先获得一个整体的概况印象。此时,你首先要在脑中建立起一个设计目标的概念:试题要我设计什么?有多大面积规模?地段条件有哪些外在因素?此时在脑中同时搜索,我经历过这类型建筑的设计实践没有?或者体验过这类型建筑的生活没有?或者了解过这类型建筑的实例资料没有?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脑中一闪念,而不是刻意去追忆。如果是肯定的回答,你会在心态上得到放松,因为心中有底。如果是否定的回答,可能你在心理上会紧张起来,因为对试题陌生,但千万不要慌张,稳住心态是相当重要的。以一个平常心就权当做一次课程设计练习也不仿,因为你才开始“读”任务书,还没有对它进行“审题”。
二、抓住任务书的关键词加深理解
任务书通篇文字不可能句句重要,应试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过头再仔细琢磨一下任务书的关键词,是使方案设计方向及其设计成果避免出现差错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命题要充分理解其题意。例如,命题要求设计一座藏书量为80万册的某高校图书馆,对于这样一个命题,什么是关键词呢?显然,抓住“高校”这个图书馆特定服务对象的限定条件,就决定了这个图书馆平面功能布局的特点就会与市级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有所不同。否则,连读者对象都搞混淆了,平面功能设计自然也会发生偏差。
又如,命题要求对某宾馆为了升星级而进行公共部分的扩建设计。此命题的关键词一定要抓住“扩建”二字。这就意味着你所设计的平面应是作为配角与宾馆的主体和谐共生,而不是喧宾夺主另搞一套。其二,这个扩建的功能内容不是孤立自成一体,必须与宾馆主体在功能上互通。那么,扩建的旅馆公共部分在方案设计中,如何与旅馆原有主体部分进行有机衔接就成为重要的考核点之一了。
三、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基地环境的空间概念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形象创作的过程(尽管考试不要求设计立面、剖面,不要求画透视图),而建筑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你所要设计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这是需要事先心中有数的。而你将要设计的建筑平面形式在阅卷人看来就是一个形象的立体建筑,他就要评价你设计的建筑与给定的环境条件是不是和谐。因此,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应很快建立起地段条件图的空间概念。它将决定总平面图设计是否合理。一旦你对基地环境的空间概念不清,就会导致总平面设计出现错误,而总平面设计前提错了,建筑设计步步就会跟着错下去。
另一个需要建立空间概念的内容是,任务书可能提供一个该类型建筑的平面功能分析图。这仅仅是若干房间功能相互关系的图示,还算不上是功能布局图,因为它们不会在一个层面上,必定要转换成在空间上的功能关系图示。当然这项工作暂不需要用图画出来,而是要在应试者脑中建立起这些房间在空间上的功能关系。这有助于当设计工作进展到功能分析阶段时应试者能很快把所有房间在竖向上进行合理分区。
四、明确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是任务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段环境要求;面积控制要求;房间组成要求;各房间特殊功能的要求;答卷最后成果要求,甚至告诉应试者上述各项目中未包含而又特别重要的要求。如:是否允许加注文字说明,建筑面积可否按轴线计算,图纸和文字表达的工具与材料等等。作为应试者对上述这些设计要求都要仔细阅读,不可遗漏,否则,在不明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怎么能做好一个设计呢?
五、在审题过程中,加强思考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
1.加强想象力训练
想象是凭借潜隐的理性和直觉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联想,提出假说,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中的图像进行新组合形成富于创新的科学成果,是设计创造的重要核心。想象力的拓展,取决于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取决于设计者对想象在设计创造中的积极认同。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以事物之间的一定的可比性为前提的。它能够克服两个事物及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力是艺术的一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开拓有助于创造出新艺术形象。建筑师伍重在设计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时,很快联想到悉尼港上的船帆形象,并且把这种联想形成了设计意念。这种天马行空式的设计创新,建成后便成为了悉尼的标志性建筑。培养设计创作中的想象能力,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力,观察、捕捉事物本质和细部洞察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有助于想象力及构思创作能力培养的各类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与掌握。联想式方法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在科学认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2.运用灵感式方法
人们在进行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过程中,往往既需要经过长期的准备和积累,又要有短时间的突破;既要有长时间的创新构思,又要有瞬间的顿悟灵感。这种瞬时的顿悟性思维方法使建筑设计创新立即得到解决,就是所谓的灵感式方法。灵感式方法是可与不求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只有掌握其特点,才能更好的利用灵感来进行创造。第一,灵感的产生需要其它事物的触发,灵感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难以预料的,它完全是由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诱发的。我们应该人为的增加这种诱发因素的数量,努力丰富自己的经历和知识,激发创作的灵感。第二,灵感的显现具有瞬时性。由于灵感的引发是不可预料的,因而当灵感出现时,如不及时抓住,它可能转瞬即逝。因此,我们要不计良莠的记录下自己的灵感闪现,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发挥出具大的作用。第三,灵感具有潜伏期。灵感的产生、顿悟的出现是在长期的思考之后,因而它不是随便就能产生的。第四,过程中伴随着情感因素。灵感与情感具有内在的联系,程式化的思维和过于理性的思考同样会限制灵感的产生,另一方面过于偏执的喜好以及强烈的情绪对灵感的产生也是同样不利的。
3.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场地环境之中,并与场地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因此场地环境对于建筑具有很大影响。通常任何建筑,只有当它和环境场地融合、契入、创新性地综合在一起,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情趣保持某种内在的关联之时,才能有效和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讲,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建筑环境,这种不同的特色是建筑设计创新需要把握的重要方面,深刻的对环境的理解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创新的杰作。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古今中外的建筑师历来都十分注意对于建造场地的地形、环境及地质等的选择和利用,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场地环境取得新颖的有机联系[2]。
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自然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地形、地貌环境所制约。通过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方法而产生建筑设计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最为成功的是莱特所设计的考夫曼别墅,业主考夫曼夫妇原希望能够将起居室面向瀑布,使人处在瀑布美景“之前”,莱特却说服了考夫曼夫妇,将整座建筑物建造在瀑布“之上”,而使建筑物身在瀑布与自然环境之中,这不但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造就了与自然相“和谐”式的创新方法的完美建筑范例。
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和城市设计相融合。我们要从建筑群整体的角度看待单独的建筑设计创新,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当前是我国建筑建造的高峰时期,每一个建筑创作都想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这就造成了“鹤立独行、各自为政”的现象。单独审视每一个建筑都有其创新方面,但形成建筑群却变得混杂而没有章法。因此,建筑设计师要尊重城市已有的设计,将自己的设计融入到城市设计中,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美感。如勃鲁乃列斯基设计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建筑立意新颖但并不与周围建筑的机理相冲突,使其既突出于建筑群之上,又融合于建筑群之中。
4.现代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文精神,体现民族元素。当一个民族、部落或地域的文化丧失了自己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时,它的文明就会衰退乃至消亡。建筑的民族性是其能够展现其特色的重要方式。M·弗莱夫妇参与设计的议会大厦等标志建筑,形象强劲有力,充分考虑了通风等需要,又创新的采用了一些取自印度本土的符号性语汇。在建成近半个世纪后,人们对他的规划设计有褒有贬,但都肯定了他在世界现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从民族的特点出发进行建筑设计创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现实的[3]。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5.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保护成为人类的主要课题。生态、环保的建筑形式也就随之产生,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建筑离不开生态学的支持,同时,建筑的能耗、材料、新陈代谢和可使用率等一系列问题的生态学研究,必然会带来对原有建筑设计革新式的生态学式创新方法,这种创新需求更超越了人类眼前的物质需求,而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新的动力。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英国威尔士国家植物园大型玻璃温室在卡马森郡的小山脚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卵形。温室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甚至连它的屋顶都可以进行呼吸。整个建筑设计创新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达到了一种优雅无形的境界,成为生态建筑成功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J].四川建材,2008,2.
[2]王清友,李志锋.浅谈建筑设计上的协调与创新[J].民营科技,2009,5.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篇4
一、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定义
1.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定义
要想理解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定义, 首先要明确低碳节能建筑的内涵。所谓建筑的低碳节能是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物施工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里, 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 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进而达到二氧化碳明显降低的效果。在此过程中,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它有害气体也都相应减少, 从而降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 减弱温室效应的影响。所谓的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就是指在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理念下所做出的设计作品, 这些设计作品正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指导着现代住宅的发展方向, 对未来地产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 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始逐渐突出。
人们在想方设法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 又在努力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目前绿色建筑有很多种定义, 但是究其根本, 都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它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也正是因为绿色建筑的这些特征, 其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焦点话题, 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迅速发展。
二、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
1. 必要性
低碳节能和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不仅是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 更是基于我国具体情况所应采取的必要措施。以下, 笔者将结合具体数字进行说明。众所周知, 我国现在的建筑面积约为430亿m2, 但建筑中的采暖安装节能设施只有4%, 节能设施的推进工作还有极大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 每年我国将会因为建筑节能设计不到位而浪费了数量十分巨大的资源, 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相违背。更有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冬天, 在采暖一项上的能耗就是发达国家的三倍之多。由此可见, 尽快完善和推进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2. 作用
节能设计能够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 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影响, 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不仅如此, 节能设计能够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节约相关的生活成本, 从而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要求。可见, 不管是对于住户还是国家而言, 节能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原则
1. 和谐原则
不管是低碳节能设计还是绿色生态设计, 都必须遵守和谐原则。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利用, 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在充分考虑住户感受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从而达到与住户和谐的目的。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 才能在节能的同时保证住户的舒适度, 体现出绿色建筑的深刻内涵。
2. 适地原则
所谓适地, 就是选择合适的土地建造建筑。建筑选址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否则就违背了绿色的原则。施工方应充分考虑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经济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否则便会因为种种原因耽误施工, 给施工方造成巨大损失。
3. 高效原则
在施工前, 施工方要对设计有个宏观的把握, 从而进一步综合各种设计因素, 形成一套高效的体系, 保证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与住户的生命周期相适应, 满足健康居住的要求。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 施工方可以系统地采用集成技术来提高建筑功能的效率, 从而达到优化管理调控体系的效果。
4. 节约经济原则
所谓的节约是指建筑设计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 如太阳能、自然风等,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的目的。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 应注意在建筑的各个结构注重节能减排。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从细节处入手, 才能有效减小建筑能源的消耗, 进=从而达到更好的节约效果。做好节约后, 自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经济的效果。从这点来看, 节约原则和经济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四、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 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还未建设的房屋, 对于此种情况, 主要以设计规划为主。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达到十分良好的节能效果;另一种则是已经建好的房屋。对于这种情况, 则主要以完善为主, 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设计方案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总而言之, 这两种情况要区分对待并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做到低碳节能和绿色生态。以下, 笔者将简要介绍一些有关措施, 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策略
(1) 解决水和供暖方面的节能问题
建设方可以采用设立节水型供水设施、安装收集雨水装置、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等措施, 这样一些污水、雨水就可以及时净化并再次投入到使用中去, 从整体上减少了建筑群整体的水资源消耗。而在供暖方面, 可以采取的措施就十分多样了。如建设方可以通过做好墙体衔接处的工作, 减少冷桥、热桥,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墙体的保暖性, 进而降低热能的消耗;其次, 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上,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 如新型轻质隔墙板等, 从而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最后, 建设方可采用制冷、取暖、生活用热水等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 将夏季的室内温度控制在22℃~27℃, 将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等。
(2) 通过室内的采光设计达到节能目的
建设方可以通过设置反射光板或是在建筑内装修采用浅色调油漆来增加二次反射的光线等手段, 获得充分的室内照明, 从而有效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 进而节省相关的照明能耗。以上所说的主要是针对还未建设的住宅而言, 而对于一些已经建设完成的住宅, 就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修了。如北方的冬天, 由于我国的建筑本身存在保温层厚度不够的问题, 大量的暖气在进入建筑后会流失,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不仅保暖效果不好, 而且加剧了能源的消耗, 不符合我国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对这类问题, 我们可以将保温层加厚, 从而减少暖气的流失。在保证住户舒适度的同时, 实现低碳节能的理念。
2.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策略
(1) 更新观念
在资源消耗速度越来越大的今天, 我们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观念。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不可再生资源的紧缺问题, 增强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生活的品质。
(2) 可以设置一些屋顶绿化、外墙绿化或室内绿化
这些设施可以达到绿化和建筑结合的效果, 起到很好的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 其符合现代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要求。这也是很多现代建筑在设计上越来越多的提倡这种方法的深层次原因。有了绿色植物, 就要考虑绿色植物的保养工作。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就要慎重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问题。只有朝向合理了, 才能够保证建筑物内部每日的阳光充足, 保证为住户和绿色植物提供一个舒适的温度。所以, 施工方在进行施工之前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计算并测出建筑物的朝向, 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打下基础。
(3) 可以在设计中融入一些新型元素
如在进行窗户的设计时, 可以采用高效节能外窗或是幕墙系统, 这两种方案都会在保温和防辐射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 还应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如可以通过设置太阳能光板, 从而有效收集太阳能, 使其为住户服务;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 实现对流, 从而引入“穿堂风”等。只有将新技术与自然资源完美结合, 才能创造出最好的居住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不管是从国家的政策角度还是从住户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角度出发, 实现建筑的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所以, 相关建设方要积极优化设计方案, 从而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也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 人们越来越重视低碳节能和绿色环保的有效实现, 建筑业也不例外。在现阶段, 我国建筑物在建造及使用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以下, 本文就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的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绿色生态
参考文献
[1]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 2008 (06) .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析论文 篇5
建筑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选址与现场设计,使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在建筑选址时,要避开生态敏感区域。一方面,生态敏感区域的基础设施薄弱,无法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方便。另一方面,生态敏感区域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建筑性能大打折扣。以人为本是建筑选址最重要的原则,因此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系统与当地气候条件等要素,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建筑选址,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便利的条件。对建筑地段进行现场设计是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条件,还要将绿色建筑的设计概念融入其中,例如,建筑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建筑的整体设计融入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当中,并尽量减少现场的热岛效应[3]。
3.2自然能源的使用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是节能环保,如何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又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是评价一个绿色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光热转换是太阳能应用的基本形式,通过修建太阳房、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能够将自然的阳光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从而完成太阳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如今我国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绿色建筑都使用到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空调的优势在于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从而减少建筑每年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被动式太阳能房则利用了建筑的结构与布局,是太阳能在建筑节能应用的主要手段,同时被动式太阳能装置能够将采集来的能源进行储存,能够在冬季阳光较弱的季节,满足建筑物的采暖要求。地热能也是重要的自然能源,已经成为近未来建筑节能自然能源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源于地热能利用的廉价性,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居民的认可,利于推广,尤其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地热能的利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我国中南部以及北部地区的取暖问题,因此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使用。
3.3建筑及其配套系统设计
建筑及其配套设计要兼顾节能环保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除了在设计中采用环保型材料之外,还要采取某些节能设计。配套系统设计是对自然光设计与自然风设计的综合利用,主要通过绿色建筑与外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方法进行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比如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之处,就突出保护自然风的路径,从根本上解决自然风的采集利用问题,在照明问题上,研究建筑物朝向对采光的影响,也是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加绿色建筑对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设计出利用率较高的环保绿色建筑。由于我国南北温差较大,而室内与室外也存在着一定温差,自然通风设计便利用了这一点,为了维持室内的温度,比较环保的通风设计是在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的前提下,引入自然风进行降温或升温,不但节省了绿色建筑的资源,还改善了人们封闭的环境,在长期来看对人们的健康有好处[4]。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选址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使建筑既保持舒适、高效、健康,又与环境和谐,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参考文献:
[1]伍小亭.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思考与案例分析——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为例[J].建设科技,(22):58~65.
[2]黄珂.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策略——以低技术手段与软设计方法构建绿色生活[J].南方建筑,2014,(6):70~75.
[3]李延钊,林超楠.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为例[J].暖通空调,(10):50~53.
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篇6
关键词: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能源
一、引言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同时,由于在消耗矿物能源的同时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同时,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此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建筑建设需求巨大,产生了巨大的建筑能耗。而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办公建筑节能几乎刚刚开始,迫切需要完善并提高我国办公建筑节能技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办公建筑的特点和能耗特性,提出一套系统性的节能措施,用于提高办公建筑节能效率,从而改善办公建筑的室内环境。
二、办公建筑特点分析
1、现有办公建筑及节能特点
当前,现代化的办公建筑普遍应用外围保护结构。外围结构在办公建筑建设中应用较为普遍,类型繁多,技术复杂。目前,应用较多的办公建筑技术较多,相对较为完善,而且节能对象和普通居住建筑类似,更多的依赖于建筑内部的设施设备,对于自然能源的利用程度匮乏。但是考虑到办公建筑的特殊用途以及复杂性和多样性,办公建筑整体节能设计和普通居住建筑相比,难度更大。
2、当前办公建筑能耗特点
当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相关单位都普遍使用独立的办公建筑,大约一半及以上的工作人员依赖于办公室办公,因此逐步成为目前能源消耗的大户。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高要求,这就加重了办公建筑能源消耗。目前,在建筑建设领域,更多的是注重建筑的审美特性以及舒适度,缺乏合理的节能设计观念,整体节能水平较低,大部分片面强调外围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缺乏系统化的节能理念和技术。
三、办公建筑节能设计
通过对建筑节能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知道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服务设计、能源消耗需求等。需要说明的是,办公建筑外围围护结构也是节能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其中选址、体型、自然条件、周边环境等办公建筑节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基础服务设施和能源消耗需求对节能设计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设计办公建筑节能系统。
1、办公建筑整体节能规划
建筑设计总体规划是节能设计的基础,决定了办公建筑建设的环境条件。比如,自然环境提供了阳光、水分、土地、风等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这也是节能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条件。节能规划设计原则是获取充足的光照,避免主导风向,实现自然通风、冬暖夏凉的目的。
(1)选择建筑基地
选择建筑基地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方位、周边风力、风向、周边土壤条件、水体条件等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建筑基地。
(2)充分利用太阳能
当太阳照射到办公建筑的外围玻璃时,可以给室内提供热能;同时阳光照射到建筑墙壁或者屋顶都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减少热能损失。当然,外围围护结构在白天可以存储热能,到了晚上可以释放热量,减缓室温下降。
(3)合理组织通风
在寒冷的地域,要避免不利的风向口。在整体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安排风口方向,引导自然通风,整合办公建筑群体的组合特点,从而实现避风节能。在炎热的地区,要引导自然通风,这样降低空调的使用率,从而创造舒服的办公环境。
2、建筑空间区域划分及节能设计
设计合理的办公建筑空间区域划分布局不尽有利于优化办公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设计节能系统。参考建筑热工环境条件,可以考虑下述几个方面:
(1)合理化分区
在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房间的用途,对应的能耗需求也不同。所以,在节能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区域划分特性。比如,可以考虑将“热需求”的房间区域划分到一起,而将“冷需求”的房间区域划分到一起。通常,将“热需求”的房间安排在采光良好的地域,而将“冷需求”的房间区域布置到阴暗、通风查的区域。
(2)设置温度阻尼区域
为了保障办公室的舒适程度,满足热需求和冷需求,可以在温度阻尼区域。即,在办公室和对外空间设置温度过度地带。对于内部的办公室而言,可以减少办公室的辐射热损耗,有可以过度冷风渗透,减少渗透热消耗。这有利于办公室冬夏两季使用空调。
(3)合理设置办公室大小
相比而言,小空间的办公室更节能能耗,而且有利于提高小空调的运行效率。如果沿用传统的集中式空调系统,不利于实现区域自控,而且消耗的电能更多;同时,小空间的办公室整体上可以节约经济成本。
(4)改善门厅热环境
在办公建筑中,外部的大门一般是频繁的开启的,这就容易导致冬季冷空气的渗入到室内,导致热空气丢失,增加了供暖的能耗。而且随着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导致外部大门和室内空间的过度地带处于不稳定的热状态,达不到供暖的要求。因此,需要改善外部大门的开闭环境。通常,可以设置门斗,就可以避免冷空气的渗入,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
3、充分利用新能源
现有的矿物能源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新能源同样可以到达节能环保的目的。而且矿物能源是有限的,如何开发并利用新能源显得迫在眉睫。在办公建筑节能系统设计中,可以充分考虑到自然能源的利用。
四、办公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1)实体外墙节能设计
传统的建筑设计普遍使用单一的建筑石材,现在办公建筑则引入了复合型的墙体,不仅热工性能佳,已经在现代建筑墙体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实体外墙是办公建筑的外围的保护结构,具有良好的热阻性能和热惰性能,实现保温、蓄热、隔热相关功能,从而有利于办公环境内部节约能耗。而是用新型的复合墙体,具有构造简单化,施工方便、保温等优势。
(2)外窗节能设计
在办公建筑外部,外窗节能设计也很重要。外窗除了要实现采光、通风等功能以外,还要考虑到包围特性和隔热特性。外窗是维护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外窗的热损失占据了一半的水平。因此,需要控制窗体和墙壁的比例来减少热损耗。具体来说,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考虑,即:(1)提高玻璃的保温特性和隔热特性。(2)提高窗边框的保温特性和隔热特性,同时使用薄膜材料。
(3)遮阳节能设计
在办公建筑中,如果开窗的面积比较大,那么在夏天强烈的阳光射入办公室内,导致室温持续升高,会加大空调冷能能耗。与此同时,大面积的玻璃窗容易导致眩光,因此需要改进遮阳设计。
(4)屋顶节能设计
在办公建筑中,也要考虑屋顶节能措施。屋顶主要用于保温、隔热以及防水灯。屋顶在整个办公建筑中占据了较大的外围围护结构,如果保温及隔热性能差,那么对于整体的节能设计来说是失败的。对于屋顶节能设计,主要考虑下述几个方面:屋顶设置通风通道、屋顶架空、屋面绿化等。
五、结语
在现代化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同时也要从整体出发,设计科学的、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案,才能实现最大化的节能效益。通过研究和设计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措施,有利于节约能源,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洋.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现状及其问题探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7)
[2] 马敏崇.刍议做好建筑节能设计中的相关设计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3] 李志强.建筑节能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07)
[4] 胡毅.浅谈如何做好建筑节能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居住建筑限额设计方法研究 篇7
高层居住建筑地下车库的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左右, 其建造用材量控制与项目住宅产品类型、项目用地条件、结构选型和结构承重体布置密切相关。
1.1 限定合理的车位单位面积
项目的用地条件决定了不同项目的地下车库面积与住宅楼基底面积的比值各不相同, 楼栋间距和柱网的布局又决定了住宅楼基底空间内是否可以布置车位。同时, 住宅产品类型不同, 其车位尺寸取值也各不相同。例如:经济适用型住宅开发项目的车位尺寸, 可参照大众polo和帕萨特车型的平均值进行取值, 而生活改善型住宅开发项目的车位取值, 一般为帕萨特和奥迪A6车型的平均值。所以, 以上诸多因素都与车位所占的单位面积密切相关。
根据以下相关技术措施, 对地下车库停车车位的单位面积进行限额数值控制, 其限额数值见表1。
1.1.1 根据项目开发档次选择设定地下车库柱网基本模数尺寸7.8m、8.1m或8.4m。根据车辆和车道排布情况确定以下部位的柱网尺寸:仅用于车辆通行的车道柱网为6m、边跨纵深柱网为3.9m、4.2m或4.8m。车辆纵向排布时, 其柱网尺寸为7.8m、8.1m或8.4m (见图1) 。其柱网位置的设定应与住宅楼结构墙体开间尺寸相对应。其地下车库分类停车位尺寸限额指标、空间尺度限额指标、柱截面尺寸限额指标见表2、表3、表4。
1.1.2 应使车道两侧均设置车位, 并应有效利用住宅楼体内空间停放车辆, 提高停车效率, 并满足设置部分独立车房的目的。
1.1.3将地下车库人防疏散口、消防疏散口以及通风井设置于地下车库的边角部位, 并与建筑物一层空间 (山墙边角空间) 结合, 规整地下空间, 增加车位数量。 (见表2、3、4)
1.2 限定合理的剖面尺度
地下车库的剖面尺度与项目所处区位、结构选型、开挖深度、停车数量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地处城市中心的高性能型住宅开发项目, 其用地范围较小, 停车数量较多, 开挖深度较大。所以, 一般会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 增加地下空间层数, 尽量减少开挖深度。
1.2.1根据地勘情况, 适当提高场地标高。通过优化梁板结构选型、以及通风管道的布置 (利用车头空间) , 确定合理的剖面尺寸, 减小基础开挖深度和施工降水 (地下水位较高时) , 缩短坡道长度, 其剖面尺度限额指标见表5。
1.2.2根据当地政府已批准的规划条件和规划布局, 合理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地下使用功能空间和管线空间, 合理设置地下空间层数, 并将室外排水管线设置于地下车库范围之外。
1.2.3根据底层住户 (商铺) 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和单方混凝土用量等相关因素, 确定是否在住宅楼地下室空间内设置夹层空间。
1.2.4在地下车库坡道入口处设置多道挡排水设施, 并在其底板均匀设置一定数量集水坑, 避免在车库底板上加设排水垫层, 减少结构层高和土方开挖量。
1.3 确定合理的技术措施
可根据项目不同的场地条件、气候条件和车库的设置范围, 选择是否设置采光通风窗 (井) 。例如:夏热冬冷地区地下车库的采光通风窗 (井) 可结合底层架空空间或地下车库的人员疏散出口设置下沉庭院 (窗井) 。
为减小地下车库顶板荷载取值, 可通过优化消防车道进入组团的路线, 使大部分车库顶板之上不通行消防车辆, 以减小地下车库顶板的荷载取值。
1.3.1根据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 在地下车库顶板开设采光通风洞口或采光通风窗井 (也可利用竖向高差在地下车库侧墙上开设门窗洞口) , 减少机械通风量。
1.3.2合理划分人防与地下车库防火分区, 尽量减少疏散出入口、通风机房、防护墙体和门体的数量。
1.3.3根据组团规划布局和冻土层深度, 合理确定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 优化 (缩短) 消防车道进入组团的长度, 减少地下车库顶板荷载取值。
1.3.4根据项目开发档次、停车数量以及出口管理方式, 选择设定地下车库出口坡道的数量和宽度。其地下车库坡道净尺寸限额指标见表6。
2、建筑及结构专业限额设计方法
2.1 限定钢筋和混凝土用量
2.1.1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 优化不同层数住宅主体结构模型和荷载取值, 限定钢筋和混凝土的单方基准用量, 其限额用量值见表7。
2.1.2根据项目具体情况, 在剪力墙上开设洞口, 减少剪力墙长度, 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解决两种材料交界处墙体开裂的问题。
2.2 限定围护结构材料用量
限制围护结构用材的主要方法是规整建筑形体和协调窗材和饰材的模数关系, 这就应避免为了造型的“丰富”或流行的“概念”而进行“堆砌符号”式的造型设计。
2.2.1控制建筑体形系数 (小于0.3) , 其“墙积比” (建筑物外墙面积与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之比) 数值控制为1~1.3。减少对抗震计算和保温节能的不利影响, 降低墙体材料用量。
2.2.2控制建筑物外门窗洞口面积, 减少外门窗用材和规格型号。控制其窗积比数值 (标准层外门窗面积与标准层面积之比) 和开窗数比值 (开启门窗扇个数与窗体个数的比值) , 其限额数值见表8。
2.2.3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模数化控制, 使窗体洞口尺寸模数与型材模数相协调, 减少材料损耗, 节约订货成本。
2.3 限定饰面材料用量
2.3.1 利用建筑外饰面分隔线的宽度, 调整建筑外饰面材的排材方式和排列模数, 减少外饰面材的损耗。
2.3.2 使厨卫空间模数与内饰面材的模数规格相一致, 减少因切割材料所造成的损耗。其内饰面材与卫生间和厨房空间模数对应关系见表9。
3、设备专业限额设计方法
设备专业的限额设计方法主要包括:负荷量计算取值优化和线路管线布置优化两方面的工作。可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 (BIM模拟) , 选取更接近现实的负荷量计算取值, 降低设备用房面积和设备机组功率。线路管线布置的优化主要是指地下车库设备机房布局和管线路由的优化, 减少管线长度和用量。
3.1 给排水专业
3.1.1采用经济合理的给排水方式:采用无负压给水系统, 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的压力, 节省电能, 减少设备用房面积, 给水设备的供水压力和流量经计算确定, 避免流量扬程过大。潜污泵选型按实际所需经计算确定, 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投入。室外消防用水量采用室外小市政提供, 减少消防水池的容积。地下车库给水设备设施限额指标见表10。
3.1.2优化管材及设备选型:各类管材及附件按部位分类选用, 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材质和等级的管材, 其分类选型方法见表11。
3.1.3选用经济合理的生活热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采用分户局部热水系统, 由分户燃气炉 (燃气热水器) 提供生活热水, 或采用太阳能集中 (或分户) 供热 (电热或燃气补充系统) 。节省热水供回水管道系统、热水交换设备、锅炉等设备及用房。
3.2 暖通专业
3.2.1 地下车库采用经济合理的排烟通风系统:利用地形高差在地下车库侧墙开设窗体或窗井, 增加自然排烟和自然通风, 减少机械排烟和机械通风量, 降低设备造价, 减少管材用量。其设备限额指标见表12。
3.2.2优化地下车库通风机房位置:通风机房设置于住宅楼地下用房, 不占用地下车库车位面积, 并设置局部夹层或采取降噪措施降低设备噪音。
地下含筋量内容备注1.表中数据是覆土1.2米的取值, 覆土每增加0.3~0.5m, 含钢量增加5~10 kg/m2。2.住宅和人防地下室按照桩基考虑, 若采用天然筏基, 此部分含钢量增加15~20kg/m2。3.若为两层地下室时, 含筋量每平米可减少10kg/m2。
3.2.3 采用合理的地下车库保温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地下车库除铺设保温材料外, 还应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处设置热风幕, 对有防冻要求的设备机房采用局部电采暖, 有效降低设备造价。
3.2.4 优化管材及设备选型:各类设备、管材及附件按部位分类选用, 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材质和等级的管材。
其分类选型方法见表13。
3.3 电气专业:
3.3.1合理布置电气机房:所有电气机房 (如变配电室、弱电机房、住宅配电间、弱电间、消防安防控制室等) 均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以减少线路长度。电气机房内设备布置间距均采用规范要求的最小值, 以减小机房面积;电气机房设置于住宅楼地下室内, 避免占用车位。
3.3.2优化电缆及导线的选型:不同用电负荷等级的用电设备选用不同耐火等级的电缆、导线;均选用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截面的电缆和导线。
3.3.3优化导线敷设方式及路由:不同场所的电缆、导线选用合理的导线敷设方式及路由, 各种布线用线槽、保护管的截面积均选用经过计算后的最小截面积, 并可局部选用非焊接钢管 (SC) , 住宅户内所有强弱电线缆保护管均选用中性硬质FPC管。其各用途电缆选型及敷设方式见表14。
3.3.4尽可能减少出线回路: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并出线回路, 减少电缆根数和减小布线线槽的规格。
4、示范工程测评和技术应用
4.1. 工程项目概况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建幸福里居住小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经济开发区内,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共47173m2, 总建筑面积约8.93万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11万m2, 地下建筑面积1.82万m2, 容积率1.5。设置有幼儿园、社区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等配套服务设施。通过了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标准评审, 是高层居住建筑限额设计工作方法研究的示范项目之一。见图2。
4.2.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建幸福里居住小区—限额设计方法实施项分析表, 见下表
参考文献
[1]戚红林.面向节约型社会的绿色住宅建设研究.《山西建筑》2008 (07)
[2]王若竹, 钱永梅, 王雪飞.绿色住宅建筑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设计技术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0 (12)
[3]刘毅红.谈限额设计与投资控制.《中外建筑》2004 (04)
[4]王冰.限额设计—房地产项目造价控制的有效手段.《浙江冶金》2011 (01)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篇8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巨大人口压力下,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加深, 为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顺应时代潮流和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在建筑方面实现节能、绿色环保的转型, 积极倡导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在当前备受瞩目。
绿色建筑的具体内涵由我国建设部在2004年明确给出, 其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工作和生活空间, 并且在包含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和回收等的过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内, 通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 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喝醉限度地影响环境, 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物。”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在明确清晰了绿色建筑的深刻涵义之后, 便要对于此建筑的相关设计展开相应的研究。其中,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后期建设规范, 因此, 明确的设计原则是为后期实施方法的制定做好铺垫的必备。
2.1 环保、节能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讲求的原则之一、也是最基础的便是“环保、节能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指在建筑前期的设计中, 对物料、建筑物的环境、空间等讲求环保, 不能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节能便应该对于能耗、水资源等的浪费加以减少。这一原则的确立是映射“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最初、最基本的内涵。
2.2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科学发展观当中的重要核心内容,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也便要认真贯彻落实和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可表现在对于设计中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 对于生命周期这一整个过程都应该贯彻这一原则, 实现其可续发展。
2.3 和谐、统一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设计的建筑物及其前期准备和后期建设、配备、装修等都实现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使得建筑有利于人类, 又不建立在违背经济、社会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和利益最大化。
3 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探讨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研究, 要建立在对于绿色内涵有着清晰认识的基础上, 并且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所需要具备的原则等。根据实际综合考量, 具体以下几点方法还是十分必要的。
3.1 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
绿色建筑的设计顾名思义, 对于建筑、装修等材料的准备具有严格性和特殊性, 并且相关节能、环保材料的选择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必然不能完全受制于经济, 更多的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于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的权衡考量和选择。这也应该是,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充分重视的。
3.2 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绿色建筑便要求做到“因地制宜”, 在设计当中充分综合考虑到建筑当地的生态环境, 如气候、水文等, 使得建筑物的设计与当地气候、环境、水文等自然条件相适应。除此之外, 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环境, 如历史、文化、民俗等当地专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还要注意到对古建筑的保护等。这些条件的忽略在当前建筑中还是有目共睹的, 而绿色建筑设计便理应对此充分重视, 设计建设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绿色建筑物。
3.3 营造绿色、健康的建筑物环境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就是说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本身对于人类居住、生活或者工作等的有利之处。众所周知, 所谓绿色建筑, 不单单是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还应该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发展。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结合人体的特征和机能, 对建筑物设计的风格、特点和所用物料等都应该本着为人类健康着想的标准, 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物与环境、人体的共同发展。
4 结语
绿色建筑物是当前适合我国国情和缓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的多重矛盾的选择, 其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的产物, 也是世界经济和建筑行业顺应时代潮流的成果。因此, 绿色建筑在我国当前的大力号召下不断迅速的发展, 以及面临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建设的重要背景下, 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其间对于设计方法层面上的探讨和研究。通过此, 取得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技巧、策略等, 从而为现实条件下的绿色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促使其在不断健康发展中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要:“绿色、生态”等理念的倡导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要原则。而这些, 落实到建筑行业中, “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新潮和当前国家、政府极力号召加快发展步伐的。这在最终的实现或者设计过程中, 便要充分注意到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而, 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研究, 提出相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志中, 杨宇振.准绿色建筑观及设计实践——中学建筑设计案例研究[J].重庆建筑, 2002, 01 (01) :36-38.
[2]田炜, 丁建华.基于“绿标”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为例[J].建设科技, 2011, 22 (06) :39-43.
[3]田慧峰, 阮建清, 张欢.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3, 04 (02) :75-79.
初探建筑设计方案对比研究 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多方案对比,设计思路,实际意义
时值日益活跃的建筑设计市场, 建筑方案的设计周期越来越短, 建筑方案设计的成果通常通过文本、模型、动画等方式得以体现。但是建筑方案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冷落, 更有甚之, 许多方案设计根本就没有中间阶段。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同时也助长了建筑设计领域“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风气。常常看到一些结构夸张, 造价昂贵, 甚至仅仅通过电脑处理才可以看到的、脱离现实所谓的“空间效果”, 竟然成为一些方案得以中标的“必杀技”, 然而随着方案的深化, 弊端重重, 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必须重新设计, 这样反而延长了设计的周期, 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一时期, 探讨“多方案对比”, 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初期阶段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建筑师, 总希望自己的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实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很多地方反复修改, 最后设计方案和原来中标的方案大相径庭。经过几次后, 发现原来方案确实有很多使用上的问题。这个由很多因素造成, 比如基地条件的改变。建设规模的变化, 以上原因都是非设计师能左右的。但是有一些确实是设计师对甲方意图的领会上发生偏差, 没有真正了解甲方的意图。因为此阶段的沟通最主要来自任务书。而后才发现想法有很多出入。所以这里特别通过多方案对比来找出最佳的答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研究:
1 设计理念
方案一:尊重历史、尊重人文、尊重环境依据郑州市规划局提出的指导意见, 根据基地周围环境状况并结合设计师的理解, 设计了本方案。
方案二:为了体现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和比例尺度, 并将整个建筑整合为统一的中心, 定位于现代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之上, 本方案设计中力求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 各部分功能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 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与建筑形式。
(2) 交通流线设计清晰明确、各使用部分人流可分可合, 力求管理方便、高效合理。
(3) 强调建筑的整体性与建筑造型的个性化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
方案三:尊重学校现有规划与建筑风格, 融入校园, 突出自身个性。追求平面与功能的合理性, 反对因为造型而形成的平面空间浪费。立面突出书院气息, 朴实、稳重而大气。
2 造型设计
方案一:根据此建筑物的功能定位, 考虑其功能的多样性及特点的对象, 在形体方面考虑:
(1) 室外空间的处理
(2) 各个大厅的空间尺度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电梯其中一部为观景电梯
(4) 从四层以上都有休闲空间的处理
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楼主楼为12层, 裙楼局部4层。主楼为南北向位于基地中间, 长638m, 宽17m。总平面生动活泼, 依地势而建。
方案二:建筑造型设计注重了建筑所应有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和独特艺术处理, 追求繁华热烈、现代建筑格调。摩登的装饰材料, 玻璃幕墙和铝塑板的使用, 使建筑更具现代气息。通过造型方面的精心设计, 形成稳重而又活泼的建筑造型, 不仅使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有极强的个性和标志性, 同时又尊重郑州市的总体规划。
同时, 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是建筑不变的准则, 因此, 本方案设计在满足以上所述的情况下, 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 降低造价, 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降低费用。
方案三:立面造型以呼应学校建筑风格为主。运用学校统一的三段式, 即:底部花岗岩, 中间白色面砖, 上部灰色涂料蓝色坡顶。该建筑为高层, 出屋面楼梯及设备用房较多, 没有使用坡顶处理。底部使用平面大台阶、外凸楼梯间, 立面石材与玻璃的对比来突出招聘大厅入口。上部使用标准化设计控制建设成本, 平面规整。
3 竖向设计
方案一:主楼的垂直交通为2部楼梯和4部电梯, 其中2部电梯直通一层大堂, 东侧设2部电梯, 4部电梯中的1部为消防电梯。标准层为内廊式布局, 两侧为学员宿舍, 中间走道净宽2.2m, 以满足人流疏散要求。两部楼梯均上屋面, 满足防火疏散要求。
裙房部分:一至二层为两部楼梯及直通室外的大型疏散楼梯, 二至三层为四部楼梯, 三至五层为三部楼梯, 以满足人流疏散要求。
方案二:建筑物共计十二层, 其中一至三层层高为4.5m, 四至十二层均为3.6m, 室内外高差为0.45m, 建筑高度为46.35m。
方案三:建筑物共计十二层, 其中一层层高为4.5m, 二、三、四层层高为5.2m, 五、六、七层层高为3.6m, 八至十二层层高3.5m, 室内外高差为0.6m, 建筑高度为49.0m。
在以上三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建设方跟就每一方案充分交换意见, 这一过程使用的意图得以明确。
首先, 从建筑总平面图进行讨论, 确定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为备选方案, 第三方案虽然能够让大部分房间获得良好的朝向, 但是建筑立面与道路形成夹角, 打乱了道路景观的连续性。所以决定舍弃第三方案, 保留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进行对比研究。
其次, 从设计理念及造型设计方面进行分析。方案一采用了与校园建筑基本一致的造型设计, 而方案二采用了对比手法, 与校园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量玻璃幕墙的使用, 使得整个建筑极具现代气息, 体现了毕业生生龙活虎、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
再次, 对建筑材料进行多方案对比。方案一采用了干挂花岗岩, 方案二采用了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 相对来说, 玻璃幕墙的造价会高些。经过调查, 就河南市场来说, 干挂花岗岩的价格大致在400元/m2, 而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的价格大致在600元/m2。二者价格差距在200元。建筑表面积按16000m2计算:
16000m2× (600-400) 元/m2=320万元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仅此一项就达到了总造价的5%。由于国家财政预算只给6600万元, 所以经过讨论, 确定干挂花岗岩为此基地的外装饰材料。
再次, 对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平面设计进行对比, 每个方案均能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但是就功能使用来说, 方案一的平面布局略胜一筹。
最后, 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多个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方案一的建筑面积、绿化率比第二方案要高, 而容积率要底。容积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容积率越低, 绿化率就会随之增加。绿化率越高, 说明供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空间越大。也就是通常说的更舒适。
也对此项目进行了其他方面的对比, 再此不再赘述。
通过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对比研究分析, 最后, 达成一致意见:确定第一方案做为的主要设计方向。
本文要义在于, 探寻出一条可以满足建筑迅猛发展的设计思路, 使的建筑不仅要“实用、经济、美观”, 而且要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努力挖掘文化的魅力, 凸显地域特色。更好的为建设者及使用者服务。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优选研究 篇10
1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1]中建立的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了层次分析模型,其建立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以及环境效应三个方面综合评优,其中基本指标层包括38个指标。文献[1]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全面、系统性较强的特点,但由于考虑的指标过多,在指标的权重分配时会出现各项指标的权系数相对较为平均的现象。
目前,多层住宅造价成本已变动不大,差价常取决于三个方面:1)原材料供应;2)内外装饰;3)地质条件决定的基础形式。就主体来说价差变化甚微[2]。本文建立的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侧重于功能效果评价,而假定造价的微小变化可忽略。
参照文献[2],本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三级评价指标综合而成,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其相应权系数根据对专家赋权的统计而得,如表1所示。
2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模糊综合评判的初始模型
设被评判对象(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各因素(评价指标)组成的集合为因素集U={u1,u2,…,un},住宅建筑设计诸方案组成的集合为评判集V={v1,v2,…,vm}。
首先对因素集U的单因素ui(i=1,2,…,n)作单因素评判,从因素ui确定其对评判集vj(j=1,2,…,m)的隶属度rij,则单因素ui的评判集为ri=(ri1,ri2,…,rim),从而n个因素的评判集就构成一个总的评判矩阵R。
评判矩阵R的建立可采用专家评分法,即聘请若干位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满意程度用百分制进行打分,从而得到不同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对各评价指标的分值Cij,计算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由于各因素的重要性不同,因此,根据各因素在参与评判时的重要性不同,可对各因素作出“程度”重要性分析,并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ai而组成模糊权向量A=(a1,a2,…,an),且
根据模糊合成原理,当A与R已知时,作模糊变换来进行综合评价:
B=A。R=(b1,b2,…,bm) (2)
决策准则为:
b*=max(b1,b2,…,bm)(3)
2.2模糊综合多层次评判模型
如表1所示,由于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时要参考的因素很多,并且各因素间还有层次之分,为此,需要选择多层次的综合评判模型,避免当因素过多时,难以合理地定出权数分配,或者由于权数过于平均而使结果失真。多层次的综合评判步骤如下:
1)划分因素集U。
将因素集U={u1,u2,…,un}划分为N个组,U={U1,U2,…,UN},使得∪Ni=1Ui=U和Ui∩Uj=,i≠j成立,并称U={U1,U2,…,UN}为第一级因素集。设Ui={u(i)1,u(i)2,…,u(i)ki}(i=1,2,…,N)为第二级因素集,。
2)初级评判。
对每一个Ui的ki个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综合评判,即:
其中,Bi为Ui的单因素评判。
3)二级评判。
设U={U1,U2,…,UN}的模糊权向量A=(A1,A2,…,AN),则U的总评判矩阵R为:
可得出总的综合评判结果为:
二级评判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的框图表示。
3结语
在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优选问题的研究中,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各指标的权系数通过调查统计的办法得到后,将能够方便地应用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对比优选。
摘要:指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是住宅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涉及的两个核心问题,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住宅建筑设计方案的优选研究,以实现住宅建筑设计的最优化。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判
参考文献
[1]刘启波,王玲,田静峰.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基建优化,1998,27(4):16-20.
[2]高贵芬.浅谈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12):51-52.
[3]耿永常,王光远.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住宅建筑异形结构柱设计方法研究 篇11
【关键词】住宅建筑;异形结构柱设计;框架结构
建筑构造采用普通的框架结构,梁柱会在房屋的墙面上凸显出来,妨碍的美观,而且为房屋的装修设计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在房屋装修中提高了成本。鉴于普通的框架结构对于建筑平面和空间存在着局限性,而且影响到房屋的分隔,因此而逐渐被淘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使用异型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框架结构所出现的问题,其不会凸出墙面,因此在家具的布置和空间视觉效果上都较为理想。
一、异形结构柱及其受力特点
(一)异形结构柱的概念
异形结构柱区别于矩形柱,从建筑结构上来看,其是借鉴剪力墙设计转变而来的。在建筑结构设计上,采用了组合截面柱,以确保构造的强度和延展性。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异形结构柱有十字形、L 形、T 形和Z 形,柱肢截面中各肢的设计标准为:肢高与肢厚均小于(等于)4。在异形结构柱的使用上,墙的转角部位多使用L 形的异形结构柱,在纵横墙的交接处,通常会选用十字形或者T 形的结构柱。柱肢的宽度要等同于填充墙体的厚度,宽度要小于0.30m标准宽度界定在0.20m至0.25m范围内。如果肢长较大,在柱肢的宽度设定上要选择0.60m至0.80m的宽度。
(二)异形结构柱的受力特点
异形结构柱的柱截面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并不会因为由剪力墙转变而来而完全带有剪力墙结构的特点,也不会与普通的框架結构相似。
首先,由于异形结构柱截面设计上的特殊性,会导致墙肢平面向内的刚度和向外大刚度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形成了各向的刚度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因此不同方向的承载力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异形结构柱属于多肢结构,剪切中心在受力的时候,要使变形力和内力得以协调,就要依赖于各个柱肢之间的交点处来实现,从而使各个柱肢当中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剪应力和翘曲应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柱肢出现破裂,使得核心砼处出现了三向剪力状态,导致异形结构柱出现了明显的脆性破坏。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异形结构柱的剪切中心往往并不处在结构柱的平面范围内。
再次,与矩形柱有所不同,异形结构柱具有较差的延性,主要是基于其在受力的时候,会有单纯翼缘柱肢受压的状况存在。异形结构柱遭到破坏是在荷载角、剪跨比、轴压比、箍筋间距( S )与纵筋直径(D)之间的比值和配箍率等等因素的促动下形成的,其所呈现出来的形态为弯曲破坏、压剪破坏以及小偏压破坏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受力的性能会更为复杂,那么在设计中就要多方面因素考虑,建筑异形结构柱面布置合理,在计算程序和结构措施上,都要选取得当的方法,以确保建筑异形结构柱的承载力。
二、住宅建筑采用异形结构柱设计原则
目前城市建筑鳞次栉比,以高层建筑为主。建筑框架结构采用异形结构柱设计,在高层建筑中要受到局限。安全起见,框架结构的层数低于12层的小高层建筑最宜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筑的平面布置,在不对称结构上,考虑到出现扭转后对于建筑结构会出现不利的影响,因此采用异形结构柱设计,要确保平面结构的形状和刚度都均匀对称。采用异形柱框架柱网要掌握好尺寸设计,框架梁采取双向设置,或者在一些承载较为脆弱的位置增设暗梁,并进行局部板加厚等加强处理措施,因此,对于竖向结构进行异形结构设计,要按照有关标准设计,并尽量均匀,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楼层刚度竖向不均匀而导致突变,或者是外挑内收的现象发生。
关于抗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异形结构柱的高度如果低于40米,就要采用剪切变形的方法。当异形结构柱具有均匀的质量和刚度的时候,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
异形柱框架结构中关于内力和位移的计算,要考虑各个抗侧结构,因此可以按照弹性方法进行计算。在异形结构柱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计算机分析方法,基于计算机虚拟空间设置,协同平面抗侧力结构。此外,在异形结构柱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上,构件截面的设计应选取内力最不利组合作为参考,其中还要考虑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
三、异性结构柱设计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一)工程实例
某高校七层宿舍楼建筑设计为框架结构,建筑主体结构的高度为20米。宿舍楼长为32米,宽13米,总建筑面积大约为1890平方米。建筑物框架结构设计为二级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度为7度,丙类。建筑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从建筑物所在场地来看,地面粗糙度为B类,场地的类别属于Ⅱ类,地震加速度值界定在 0.10g,采用C40混凝土强度等级。
(二)建筑异性结构柱设计计算
在建筑异形结构柱的设计上,与矩形截面柱有所类似,对于中长柱设计主要采用的计算方法为初始偏心距乘以偏心增大系数ηb。但是从普遍使用的程序计算方法来看,很多的建筑框架结构依然考虑矩形柱截面的计算,因此,要对于异性结构柱进行技术处理,以适应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使用要求。
1.将柱肢切分为多个矩形段进行计算
首先是进行整体分析。在空间结构体系中,将异形结构柱的主形心惯性矩求出来,然后运用材料力学公式将该截面在主轴的惯性矩和方向角计算出来,并求出主轴和梁的单元刚度。以各项计算结果为参考进行建筑异形结构柱的整体分析。之后,运用材料力学公式得出作用于异形结构柱截面上每个关键点的应力,使用数学积分的方式将每一段柱肢发生在平面内的弯矩、轴力和剪力计算出来,按照对称筋的方法,得出配筋的计算结果。
2.将异形结构柱等效转换为矩形柱
(1)按照一个方向刚度转换,刚度相等、面积相等
对于平面布置结构,如果布置规整,而且可以形成横向的平面框架,那么异形结构柱等效转换为矩形柱,可以按照横向平面内所存在的等同的惯性矩和相等面积的正截面进行转换。这种计算方法通常误差会控制在5%以内。
(2)按照两个方向刚度相等转换
随着住宅建筑设计的复杂化,建筑结构柱几乎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平面框架,异形结构柱所呈现出来的两个方向的弯度无法进行主次判断,而且主弯曲的方向有所不同,此时,对于异形结构柱的计算应该考虑到双向偏心受压状况。
(3)建筑异形结构柱的抗震性能
对于建筑异形结构柱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要从整体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常所采用的框架结构设计为异形截面柱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变形特征接近于普通矩形截面柱。然而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会在翼缘的作用下比矩形截面柱高出一些,导致了建筑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增大,侧移效果降低。从整体的抗震效果上来看,由于自振周期变短而加大了水平地震的作用力,但基于刚性结构良好,因此抗震性并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兴起,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住宅建筑的质量要求已经从基本的功能性上升到审美层次。与砌体结构相比,建筑异形钢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和结构延性,而且能够改善房屋的使用条件,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斌.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浅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8(04).
[2]刘卓异.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J].山西建筑, 2010.36(31).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篇12
一、建筑设计方法的开始阶段
(一) 琼斯设计法
琼斯设计法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并且是建筑设计方法早期开始探索设计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现代化的一个经典方法。琼斯设计法主要是指设计者在脑海中所进行的想象活动以及对于建筑所作的逻辑推理被一种外在的手段进行分离的一种创作方式。[2]一般说来, 琼斯设计法主要进行的目的是:首先, 让进行建筑设计的设计者设计思想不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并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不受到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分析以及推理所用到的细节影响, 使得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 可以产生一种完全自由的设计想法。其次, 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处于记忆之外的信息进行完整系统的记录, 并将这些记录再传输给建筑的设计者。让建筑设计者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全身心投入, 并提供给创作者相应的服务帮助。
(二) 拉克曼设计法
在琼斯设计法产生之后, 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拉克曼也提出了一套相关的建筑设计法, 这个设计法在建筑设计法的开始阶段也是一种典型的设计方法。拉克曼设计法的核心就是其创作者认为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 认为设计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的过程, 而是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经过充分的分析以及评价, 并将其结果反馈给设计者, 从而对于设计内容更加优化。也就是说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中一般层面的问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3]并且, 由于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所作的每一个决策, 都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一个总解答对其进行解决。因而, 拉克曼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即相关决策域扥分析方法, 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
(三) 主要意义分析
在建筑设计方法的开展阶段所出现的这两种设计方法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 其主要的意义有:首先, 在建筑设计方法中出现的这些设计方法十分明确地将现代所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与建筑行业进行了充分的融合, 对于建筑行业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4]另外, 建筑设计方法是对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数字模型化的成果, 采用的是相关定量的方法, 对于之后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的电脑技术以及电脑的自动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因此, 可以说, 它对于建筑行业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 在建筑设计方法开始产生阶段出现的这两种建筑方法, 尽管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 但是其含有的建筑设计思想却对传统的设计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并且,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对于建筑师的设计活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现今的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 更加注重在采用的建筑设计方法中加入理性的分析方法以及定量的分析方法, 以期更好地处理建筑设计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七十年代之后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
建筑设计方法经过六十年代的发展之后, 已经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设计方法, 即琼斯以及拉克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 在六十年代的发展基础上, 建筑设计方法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从探讨建筑设计活动的本质问题转变为更加注重研究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的哲学问题。在七十年代时期, 人们已经开始慢慢察觉到建筑设计方法对于建筑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了。从这时期开始, 单一的设计方法模式开始解体, 建筑设计方法更加注重探询多元化的建筑设计模式, 使建筑设计方法的内涵在多种派别以及观点的碰撞中得到发展。另外, 在这一时期, 关于建筑设计程序的研究不再仅仅浮于表面, 而是从更深的层次对建筑设计程序进行深入的探索。[5]并且, 经过六十年代的发展, 建筑设计方法也开始追求深度以及广度层面上的发展, 并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建筑理论课程, 且与多种科学学科之间开始建立联系, 从而形成一种内涵更为广阔的学科科学。经过发展, 建筑设计方法从八十年代开始, 开始形成一种更加广阔有深度的研究领域。并且, 随着社会的进步, 它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并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建筑理论课程。
结语:
如上文所述,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 已经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 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 其方法的内涵以及外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在当代的建筑设计方法中,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人在整个建筑中所处的地位, 将建筑设计方法的层次进行了一个显著提升, 在建筑设计方法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 促进建筑设计方法将更好的建筑思想融入到建筑创作之中。另外, 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法对于建筑创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对建筑的风格以及建筑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种种施工技术等。因而, 在进行建筑创作的过程中, 要更加注重建筑的设计方法, 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可, 张敖.浅议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对建筑创作产生的影响[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10:186.
[2]南粤曦, 池魏楠, 舒光.试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J].门窗, 2015, 09:120.
[3]曾丽婷.浅析荷兰风格派的发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以里特维德、格罗皮乌斯及贝律铭的设计为例[J].门窗, 2013, 02:99-100.
[4]易帅, 王柱.建筑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以密斯·凡·德·罗为例[J].门窗, 2013, 02:326+328.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研究】推荐阅读: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07-29
建筑物多边形化简及优化的自动方案研究08-19
养老建筑方案设计06-28
建筑设计规划方案10-23
建筑电气设计方法05-25
建筑水暖设计研究06-13
建筑节能设计研究09-12
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06-17
园区建筑规划设计方案07-27
建筑施工交通设计方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