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采区

2024-10-05

石油开采区(精选11篇)

石油开采区 篇1

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和“工业的血液”,同时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污染来源之一[1,2]。以各种形式进入土壤中的石油,一方面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直接影响土壤的渗透性,从而降低土壤肥力[3],另一方面还会破坏土壤-植物-水分之间的平衡,阻碍根系正常呼吸,影响植物生长[4,5],使受污染的土壤不再适用于农业,失去本来的作用。不仅如此,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不仅不再适用于农业、住宅或娱乐用地,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威胁,地下水等其他的环境介质也会遭到破坏[6—8]。因此,发达国家对石油类污染物的研究与防治工作非常重视[9—13]。我国是世界排名第四的石油生产国,石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就尤其值得关注。及时地、准确地对石油开采区的土壤污染等级进行判别可以为石油开采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为全面开展石油开采区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是对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浓度超过土壤危害临界值,即土壤发生质变后受危害程度的性状描述、等级划分与指标确定,也就是构建一整套关于土壤中各种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容许含量值范围,以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维护人体健康[14]。对土壤污染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可以使人们对土壤环境状况和污染程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综述了与石油开采区相关的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包括判别因子如何选取,怎样确定判别标准及选取适用的判别方法,综合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希望能建立起适用于石油开采区土壤的污染等级判别技术。

1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判别因子

判别因子的选取是否合理,关系到判别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判别因子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判别目的、判别区域的土壤用途及土壤类型等因素。石油类是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15],包含了多环芳烃以及苯系物等两千多种可疑致癌物质[16]。在石油开采区的土壤污染防治中,应依据优先监测污染物的筛选原则,选择检出频率高、毒性效应大、生物累积性和环境持久性强以及监测条件较为完善的污染物进行优先监测[17,18]。

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能源管理局(Alberta Energy and Utility Board,ERCB)等相关机构在石油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组织制定的石油污染规范、石油开采的行业安全和环保标准等得到广泛认可,我国于1989年提出了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19]。本文在前期的工作中对比了包含EPA[20,21]、API[22]、ERCB[23]以及我国“黑名单”[24]等多个石油开采相关文献资料、标准数据库推荐的石油污染物质,根据我国“黑名单”的筛选程序[17],对石油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相关污染物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包括16种多环芳烃及12种重金属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以此作为石油开采区的土壤污染等级判别因子[25]。详见表1。

2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标准的确定

不同的判别标准会导致判别结果的明显差异,因此,在对土壤污染等级进行判别时,必须选择统一的、科学的判别标准,否则会使判别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受到影响,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26]。目前确定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以该地区区域土壤背景值等相关的实地测量值作为判别标准;以国内外现有相关标准作为判别标准;根据该地区土壤参数、理化参数、暴露参数等,利用暴露模型制定所需判别标准。

通常来说,居住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土壤直接暴露于人体,对于这一类型的土壤进行污染等级判别时,需要较为严格的判别标准,比如以区域土壤背景值[27,28]、土壤对照点元素含量[27—29]、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的相关含量[27—29]作为判别标准。但石油开采区的土壤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严重,污染物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很难确定污染物的土壤背景值、土壤对照点元素含量以及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含量等。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大量的与石油开采区相关的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标准,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还比较了制定判别标准所需的暴露模型,以期为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

2.1 国内外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相关标准

我国分别于1995、1999、2007年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30]、《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暂行)(HJ/T 25—1999)[31]、《展览会用地土壤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32],可以参照这些标准并将其用于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中。但由于我国在土壤标准的研究中起步较晚,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土壤标准来说还不是很完善,规定标准值的判别因子项目较少,只有部分重金属以及多环芳烃,制定标准所考虑的暴露途径也较为单一,比如在制定《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时,只考虑了由口摄入的暴露途径。因此在参考现有标准对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时,可以结合国外的土壤相关判别标准。

美国环保总署在1996年颁布了污染场地筛选导则,提出了关于制定特定场地土壤污染筛选值(Soil Screening Levels,SSLs)的方法[33,34]。此后,美国各州环保部门也根据该导则制定各自的土壤筛选值[35]、土壤清洁目标值、保护地下水土壤浓度[36—39]、清洁值[40—43]以及居住区(敏感用地或非限制性用地)、非居住区(非敏感用地或限制性用地)土壤的修复目标值[44,45]。

英国环境署(Environment Agency,EA)与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Food and Rural Affairs,DEFRA)于2002年10月制订了土壤质量指导值[46],该值按照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了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对植物的影响,设定了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也可以看作是土壤污染“起始浓度”,但未给出进行土壤修复所需的“行动触发值”。

鉴于公众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加拿大环境部长委员会(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oroment,CCME)在考虑保护生态物种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保护生态的土壤质量指导值和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质量指导值,取两者中的较低值作为最终的综合性土壤质量指导值[47,48]。

丹麦[49]、新西兰、法国[50]、日本[51]、荷兰[52]、澳大利亚[53]等国家也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土壤标准。发达国家在土壤标准的研究中起步较早,对标准的划分也比较细致,并且考虑了多种暴露途径,表2列出了所调研的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用不同颜色标注同一种污染物在不同地区的标准值的大小。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土壤性质和考虑不同受体的差异,各个国家或地区划分的土壤质量标准级别不同,质量标准值也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都是将土地使用方式划分为三个级别,即居住用地、工业/商业用地、保护地下水安全;加拿大给出了农业用地的标准;墨西哥州给出了建筑用地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污染物的标准值存在明显差异。加拿大、法国虽然有国家统一制定的部分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但无论是土地使用方式的划分还是标准值的大小,都存在着很大不同;澳大利亚、丹麦只给出了部分多环芳烃污染物总量的指导限值;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标准值也存在巨大差异,如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和堪萨斯州,同为ANT的居住用地土壤质量标准,两者相差1300多倍。此外,美国9个州的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的标准差也较大。相对于我国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上更为详细,并且所包含的判别因子数目也较多,大多数发达国家制定了多环芳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而我国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给出多环芳烃的相关标准,因此,在制定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标准时,可以参考国外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判别标准。

2.2 基于暴露模型的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标准

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结合健康暴露风险评估与生态毒理学数据,从而得出土壤指导值,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模型的使用十分普遍,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基于风险的土壤标准获取模型有英国CLEA模型[54]和美国RBCA模型[55]。虽然这两种模型在受体特征、暴露情景参数设置及计算污染物标准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两种模型在场地参数、暴露参数、理化参数等输入参数上基本是相同的。

我国对于制定土壤标准值的暴露模型研究才刚刚起步[47,56,5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结合石油开采区实际情况,利用暴露模型计算判别标准相对于其他确定标准的方法来说,更加科学合理,但是适用于石油开采区的暴露模型确立也较为困难,首先,要综合全面地考虑暴露途径及不同条件下的敏感受体,此外,模型所需的土壤参数、物理化学参数、建筑物参数、场地参数、暴露参数比较难获得。

综上所述,各种判别标准的确定方法都各有利弊,总体而言,根据相关的暴露模型结合石油开采区现状制定所需判别标准的方法最为科学合理,所获得的判别标准也更为全面,但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因此,在判别因子较少等条件下,也可以采用参照现有标准及土壤对照点、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含量的方式来获得判别标准。

3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判别方法

目前用于土壤污染等级判别的方法主要有:单因子指数法[58]、地累积指数法[59]、内梅罗指数法[60]、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61]、灰色聚类法[62]、T值分级法[63]等。其中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是比较传统、应用比较广泛的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方法[60,64,65],也是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推荐》的方法。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以及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新的评价方法也不断涌现,如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等等。本研究将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方法分为三大类,包括传统的土壤污染指数判别法,土壤污染构建函数法以及基于数据处理的土壤污染判别方法,下文将对其逐一介绍。

3.1 土壤污染指数判别法

污染指数判别法是指根据污染物的实测浓度,用其与标准值或背景值进行比对,利用所得的指数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方法。这类方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等。

单因子指数法是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评价土壤,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方法[66]。虽然该方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是其他指数法的基础。综合指数法发展至今,有很多种计算模式问世,各具有其鲜明的特点[67],大多数都有着计算简单,过程清晰的优点,其中的内梅罗指数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地累积指数法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提出的,用来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定量指标,特别是在现代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8,69],在我国部分学者也将其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70,71]。为了更好地评价和比较各指数法,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具体的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单因子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计算简单,意义明确是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是以单因子指数法为基础的,可以得到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综合指数法具有以下优点:(1)它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整合海量的污染等级信息,并以一个简单的数值来反映污染等级的总体水平[86];(2)便于对比,既能指出各点的污染级别,又能对各点的污染程度进行排序,便于提供切合实际的污染治理建议;(3)只要选择并固定了合适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就可以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时空上的比较,而且这种比较是依据数值大小、结论明确的计算结果来进行的[87];(4)综合指数法形式简单,计算简便;(5)其指数的表达方式符合中国人的习惯[67]。

但是,综合指数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综合指数法将环境质量硬性分级,没有考虑环境本身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级别划分与标准确定都具有模糊性。评价值间较窄的距离可能分属不同的级别,而较大的距离却属于同一级别[88];(2)在对各分指数进行综合时,往往就是进行简单的均值或累加计算,这样就掩盖了某些污染因子质的飞跃特征,从而使评价结果不够科学;(3)综合指数法没有考虑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灰色性。通常,我们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搜集到的环境信息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89],因而评定结果是不全面的;(4)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的基本点是环境浓度值与标准值的比较,也就是只要污染物超标倍数相同,不论是何种污染物,则认为环境污染效果是一样的,这显然使环境污染问题简单化了[87];(5)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综合指数不一定相同,受人为因素影响颇大。

3.2 土壤污染构建函数判别法

污染指数判别法存在这样的问题:其所评价的环境质量是非连续的,分级标准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它的截然性和非连续性会造成相差很小的污染强度值处于两类完全不同的级别中,而相差很大的污染强度值处于同一级别中,显然与客观实际不符合[90]。构建函数法主要是通过相关函数来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包括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91]、灰色聚类评价法[92],物元可拓法[93]。这三种方法就整个过程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隶属函数、白化函数、关联度函数之间的差异以及权重获取方法上的差异。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此法注意到了土壤质量分级差异中间过渡的模糊性,避免了评价结果是一个平均值或简单累加情况的出现,但却有如下不足:要就每个监测值分别对其相邻两个级别质量标准建立多个隶属函数,过程繁琐,不易掌握;其复合运算的基本方法是取大取小只强调极值的作用,因此丢失信息的现象较重,其评价结果往往受控于个别因素而出现误判[94]。

灰色聚类法是在模糊数学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的聚类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一样,灰色聚类法也引用了权重概念,而且权重隐含在各类分级标准中,使评价结果更加贴近环境质量实际情况。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灰色聚类法不仅注意到土壤污染等级分级界限的模糊性,而且不同的级别都有不同的聚类权,避免了用一个固定基准的不合理之处[95],克服了受单个因子影响较大的局限。然而采用该方法在土壤污染等级评价中也存在信息丢失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对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物元可拓法通过区间的延拓实现了评价从阶梯间断到整个区间连续的转变,克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无法体现一个标准区间内指标的优劣这一缺点。概念清晰、逻辑性强、评价结果分辨率高、更具有说服性。用综合关联度与可拓指数判断土壤污染级别不仅能反映相对性,也能反映绝对性,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指数法虽然计算简单,意义明确,可比性强,但是它没有考虑土壤的模糊性。构建函数法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考虑了土壤污染等级分级差异中间过渡的模糊性,但其构建函数的过程较为复杂,计算量大,并且一个较为科学的权重也较难确定。实际判别中,若一般的刻化能满足判别需求,可考虑模糊综合评判法与模糊聚类法;如需精细刻划,则可考虑物元分析方法。

3.3 基于数理统计的土壤污染判别法

指数法和函数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但土壤系统是一个由多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土壤污染等级判别受诸多指标因子的影响,从而使上述方法在进行污染等级判别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96]。随着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所掌握的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在土壤污染等级判别中也出现了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这类基于大量的数据,利用SPSS、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的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将多维因子纳入同一系统进行定量化研究,它可以揭示土壤污染物数据的结构和污染物的内在联系,描述土壤污染物分布的主要特征[97],并且能够客观地确定权重,避免了主观臆断,在土壤污染等级判别中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97,98]。

BP神经网络法对土壤污染等级进行判别具有运算速度快、容错能力和自学能力强等特点[99],而且评价结果只与环境质量标准有关,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100]。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本文对比了多个石油开采相关文献资料、标准数据库推荐的石油开采场地优先控制污染物质,提出了可作为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因子名单;讨论了适用于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标准的确定方法;比较了多个国内外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的相关标准;综述了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判别方法,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石油开采场地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场地污染等级判别提供依据。

4.2 展望

(1)判别标准的研究。不同的暴露模型可以获得不同的判别标准,但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用途、土壤条件、暴露途径以及不同的暴露受体,选择适合的暴露模型。

(2)判别方法的研究。各种污染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采用单一的方法是不可能获得全面的结果的,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评价才是解决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问题的有效途径。

(3)判别因子权重的研究。在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时,往往要根据污染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考虑因子的权重,现有确定权重方法大多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应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地引入判别因子权重。

摘要:探讨了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包括判别因子的选取,判别标准的确定以及判别方法的建立。总结了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判别技术的优缺点。给出了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石油开采场地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场地污染等级判别提供依据。

关键词: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因子,判别标准,判别方法,综述

石油开采区 篇2

应急救援预案(修订)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全旗应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全旗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领导、协调全旗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苏木(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以事发地政府为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和专家参与。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消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灾难应急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全旗境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下列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

1、重特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

2、超出各苏木(镇)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事故;

3、旗应急指挥中心认为需要处置的事故。

(五)事故分级

1、一般性事故

指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已经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0人以下中毒、以及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2、重大事故

指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已经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成3~9人死亡、或30~50 人中毒、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

3、特大事故

指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发生特大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已经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0-29人死亡、或50-100人中毒、以及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及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一)成立旗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总指挥:旗政府分管副旗长

副总指挥:旗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旗安监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单位:旗安监局、公安局、交警支队、消防支队、交通局、卫生局、质监局、环保局、水利局、林业局、农牧业局、气象局、经济局、监察局、总工会。

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现场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物资供应组、事故调查组、专家咨询组。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旗安监局,安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分工

1、指挥中心职责 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抢险总指挥,必要时可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1)全权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批准成立现场指挥部门及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险;

(2)下达警戒和疏散命令;

(3)调配事故处置所需要的人力、财产、物力;(4)负责组织全旗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应急演练情况。

2、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

(1)负责全旗石油天然气开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

(2)监督检查各地、各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3)承接、传达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报告;(4)通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5)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

(6)及时向旗委、旗政府报告事故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7)落实各级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按事故灾难等级和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原则,由相应的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人员组织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救援指挥长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工作。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报请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

发生的事故灾难如涉及多个领域、跨多个地区或影响重大时,可由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或者盟直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4、现场抢险救援组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可成立下列现场救援组织:

(1)危险源控制组: 组长单位:旗公安局

成员单位:旗质监局、消防大队、环保局。职责: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事故处置方案;

②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 ③请求指挥部调集危险源控制所需的物资、器材; ④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管理。(2)安全疏散、警戒组: 组长单位:旗公安局 成员单位:旗交警大队、当地人民政府 职责:

①负责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

②根据事故危害性大小,负责划定警戒区域,组织对现场及周围人员或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进行防护指导、疏散及物资转移;

③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的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④负责人员疏散区域治安管理、巡逻等工作。(3)现场抢险救援组: 组织单位:旗公安局

成员单位:旗消防支队、各石油开采企业 职责:

①负责组织伤员的搜救、事故现场灭火,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有关设备容器的制冷;

②负责堵漏、灭火、中和、稀释泄漏的石油天然气,防止爆炸;

③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洗消工作。

5、医疗救护组 组长单位:旗卫生局

成员单位:旗医院、蒙医院、当地医院 职责:

①负责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 ②确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

③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 ④负责调配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 ⑤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统计伤员情况。

6、环境监测组 组长单位:旗环保局

成员单位:水利局、林业局、农牧业局、气象局 职责:

①负责石油天然气污染监测与环境危害控制; ②负责对事故现场大气、水体、土壤及草原环境进行及时监测,确定危害物质的成分和危害程度;

③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组织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④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示,提出 并组织实施控制措施、跟踪监测;

⑤参与调查重大石油天然气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7、物资供应组 组长单位:旗经济局 成员单位:旗交通局 职责:

①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保障; ②负责组织抢险器材,进行物资的调配; ③负责事故现场抢险物资和抢险人员的运送。

8、事故调查组 组长单位:旗安监局

成员单位:旗监察局、公安局、环保局、经济局、质监局、总工会

职责:

①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②负责调查取证和技术勘查;

③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和性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④讨论、修改、审定调查报告; ⑤审查调查报告,组织结案批复。

9、专家咨询组: 组长单位:旗安监局

成员单位:旗质监局、气象局、消防大队、环保局、旗危化品专家组

职责:

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安全措施、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①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应急救援方案和措施提供技术指导。②提出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处置方案。

③负责为事故现场提供风向、风速、温度、气压、雨量等气象服务。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一)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

本旗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后,由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指挥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和救援工作。

(1)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重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或重大险情报告后,迅速向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并迅速组织启动本预案。旗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部署应急救援工作,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公众反应和社会影响,及时将上述信息和应急救援情况报告旗委、旗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2)旗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迅速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直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当服从指挥,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

(3)重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超出全旗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旗政府应向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实施应急支援的请求,并为盟应急支援行动提供条件保障。(4)现场指挥部应当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救援现场的有关工作情况,保持信息的畅通,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

(5)事故责任单位应当无条件配合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物质协助,不得缺位。

(6)下列情况出现时也可启动预案:接到事发地人民政府关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救援增援请求;接到上级关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救援增援的指示;旗应急救援中心认为有必要启动;执行其他应急预案是需要启动本预案。

(二)特大事故应急启动和响应

本旗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旗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本预案并按如下程序响应:

(1)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事发地政府接到特大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或特大险情报告后,立即将情况上报旗政府,旗政府及时向盟行署报告事故或特大险情及其救援工作开展情况,并抄送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旗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本预案,旗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立即将事故或特大险情通知旗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各成员单位派出联络员参加旗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工作,并根据本预案各自工作职责和应急保障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旗应急指挥中心迅速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直接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组织石油天然气开采应急救护队伍和公安消防部门开展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并为事故调查获取事故现场有关证据;指导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现场救援秩序;转移危险区域内的重要物资和设备;协调指挥通讯、交通运输、物资、气象、地质和医疗抢救等相关工作;核查人员伤亡情况,估算经济损失;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四、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涉及跨区域、跨领域的影响严重的紧急处置方案,由盟应急指挥中心协调实施,报旗委、旗政府决定。

针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出现的井喷失控、油气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特点,在对事故实施应急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二)封锁事故现场的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请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严禁一切火源、切断一切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

(三)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硫化氢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四)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有毒气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必要时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

(五)及时制定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放喷点火、压井、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六)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烧伤、中毒等人身伤害;

(七)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和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五、应急结束

(一)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并报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宣布应急处置结束。

(二)事态发展到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上一级预案启动后,本预案自动终止,按上一级预案有关规定实施相应应急救援工作。

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宣传:各苏木(镇)人民政府、各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要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二)培训:石油天然气开采有关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业务培训;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加强应急管理、救援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三)演习:石油天然气开采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习;有关专业应急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并于演习结束后向旗应急指挥办公室提交书面总结。

七、附则

(一)本预案由旗安监局负责解释。

(二)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管窥石油开采中的安全事故及对策 篇3

关键词:石油开采 安全事故 对策

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采环境与设备的难操作性,以及事件的突发性,现场的大小事故是极易发生的。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产生生产效益。

1 石油开采中的常见安全事故

1.1 火灾爆炸

石油作为易燃易爆物品,且容易挥发,这为火灾与爆炸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一旦操作人员出现了失误,或者其他问题的发生,导致了火灾与爆炸的出现,将会带来惨重的代价。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元。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在罐顶违规违章进行气割动火作业,切割火焰引燃泄漏的甲苯等易燃易爆气体,回火至罐内引起储罐爆炸。由此可知,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且现场拒绝明火,防止因为一时不慎造成火灾或爆炸的发生。

1.2 井喷失控

井喷失控是在钻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恶性事故。关于井喷失控的具体案例: 2003年12月23日晚10时左右,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位于重庆开县的罗家16H井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导致243人死亡,其中井场周围的居民241人、职工2人。该特大井喷事故是天然气开采史上最惨重的事故,也是一起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分析此次事故的具体原因有四点:①人的安全意识淡薄。②地型处凹陷位置。③厂址选址离居民生活区太近。④地层内石油的压力高于钻井内的压力,导致石油喷出地表。因此,在石油的钻井过程中,要求钻井人员必须掌握好往井管内加压的时机,全力规避井喷事故的发生。

1.3 运输事故

石油开采工作要想圆满完成,除了做好实地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以外,还应确保开采好的石油、天然气等危险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安然无恙,使得整个石油开采工作顺利完成,但是,在石油运输环节出现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数。比如,2012年的某日下午3时40分许,一辆满载20吨液化天然气槽车,途经广州市花都区京港澳高速机场北出口时,因发生货车追尾事故,导致罐体尾部阀门损坏,发生了巨大油气泄漏事件。驾驶员紧急将车停靠在京港澳高速路旁,当地消防部门经过近9小时的紧急施救,最终才使得倒罐成功排险。又如2012年6月20日清晨,在209国道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牛浪坡吹风坳路段,一辆运输液化气的大罐车为避让对面车辆,一不小心坠落30米深的陡坡,驾驶员当场身亡。类似的事故并不少见,或是因为运输石油天然气的货车司机疲劳驾车而造成事故,或是因为天气状况、车辆打滑、躲避车辆造成事故,亦或是石油罐车内部受积压导致车内压力增强所产生的事故……

2 应对石油开采中安全事故的对策

安全事故是不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安全措施来防止它。在石油开采工程中,一定要严格地坚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另外,发生了安全事故,应开设专业的应急机构,及时反应,尽量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2.1 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

对于工地上的安全管理,要由专门的团队进行专业的管理。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人们出现错误是再所难免的,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团队对现场的问题进行监督与检查。检查主要是对基本的施工操作规程以及易发生问题的部分进行监督与检查,一旦发现有事故的倾向,即要暂停操作,进行问题排查,以严格地保障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安全管理团队要严格检查点火源,对各种安全阀设备进行检查,从根源上切断火灾隐患。

2.2 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的健全,包括安全管理团队的建设,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出台。在开采现场,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另外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赏罚机制,让整个工作现场把安全管理重视起来,如果不达标准,即进行罚款与纠正;如果达标,可进行奖励。具体来说,可以对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观看相关的运输事故视频短片,并且每次能够安全、高效完成运输任务的,便可以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最终形成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整个工作现场形成严格的安全规范。

2.3 提高工作人员的全方位素质

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对于石油的开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技术足够熟练,那么就能够规避由于技术不熟练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所以技术人员在上岗之前,要经过一些专业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团队意识等。具体来说,可以让技术人员在施工之前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层压力预报资料、测井资料等,减少井喷失控的发生。可以选择一些人进行培养使他们成为技术人才,在培养的人员选择上,要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地选择,其性格特点包括其心理素质,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经过各种努力,最终培养出技术高超的有着安全意识的专业性人才。

2.4 建立应急预案与机构

每个开采现场,不出现问题的概率是极小的,有一些油田控制得及时,可以及时扑灭小小的火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地方则不能好好的处理,本来可以及时化解的问题,却变成了大祸。因此,建立应急预案与应急机构,使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的出现反应及时与正确,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应建立一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当发生状况时能够马上反应到全局,控制问题。成立的应急小组应该包括抢险小组进行最前线的抢险工作;安全疏散小组负责将无关人员有序撤离,防止发生伤亡;后勤部,辅助后勤物质;医疗组,及时对伤员进行处理;以及事后处理组,负责安排遇难家属相关赔偿;事故调查组,调查原因,改进工作。一个完备且专业的应急小组,可以将事故范围扩大的概率降低。

另外,要建立一个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出一套合理的应对方式,其中要包括抢险、安全疏散、保障后勤、医疗等。并且将其预案让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视情况进行一些实况演习,让工作人员了解如何动作。只有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预防事故发生,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损失的发生。

随着安全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团队的不断壮大以及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从思想上树立了安全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重视安全生产,火灾爆炸发生率已经降为零,井喷得以有效地控制,同时运输事故也不再发生,安全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效。

石油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能源产业,其重要性不必赘述,同时,石油开采现场的安全,也是被国家强调的。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国家所严厉要求的,企业应该找出自身在安全管理上做的不足的地方,严格按照规范而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确保工件人员的安全以及国家财产的安全。企业要对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规范,建立健全的机制,防止安全问题的出现;对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与教育,将安全意识融入他们的潜意识,让他们带着谨慎进行工作;企业还要投入建立应急小组,应对突发状况。最终,通过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使石油开采过程中安全系数达到最高值。

参考文献:

[1]赵光辉.浅析中国石油开采技术以及一些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09).

[2]姚丙武.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9).

浅谈石油稠油开采技术 篇4

现阶段我国陆地上的常规油田大都已经进入开采的后期阶段, 常规原油的探测储存量已经渐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所以为了提升开采效率。针对我国石油稠油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

热采技术作为当前最普遍的一种单井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蒸汽吞吐热采技术能够实现单独的矿井开采作业, 其能够保证每一口井单独注汽和稠油开采的顺利进行。操作相对来说较简单是此种热采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 同时生产周期较短, 见效也比较快, 并且在进行第一次热采时还有可能发生井喷现象, 当然采用该方法有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油层较厚、粘度较低且饱和度较高的油田, 除此以外的其它一些油田采用该方法起到的效果就会有所欠佳。下面主要介绍冷采和热采技术。

三、稠油的冷采技术

稠油的热采技术基本是采用物理及化学的方法来升高温度进而改变稠油的流动性, 而稠油的冷采技术则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方法及设备来提高开采效率的。

1. 出砂冷采

出砂冷采技术主要是在无人工能量参与并且保持地层骨架完整的前提下, 利用自然的能量以及压差来使得地层出砂, 使得地层的渗透率大大增加, 进而提高开采产量的一种开采方法。在出砂冷采技术的使用过程中, 稠油会受到压力梯度的影响而被降低粘度, 同时砂砾的流动能够有效降低油层的表皮系数, 大量的出砂能够有效的增加稠油流速以及渗透率。出砂技术由于应用较晚, 是一种相对较为稚嫩的技术, 在很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 注入二氧化碳的开采技术

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来提高稠油的采收率的方法距现在有很多年的历史。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许多国家都开始着力研究注入二氧化碳对于采收率的影响大小。与其他的稠油开采技术相比, 注入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其自己的独创性和特殊性, 在将二氧化碳注入到地层中, 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稠油的开采工作的: (1) 减小油水面的作用力从而减少稠油的流动阻力; (2) 减小稠油的粘度; (3) 促进稠油体积的增加; (4) 降低压力, 溶解气驱; (5) 将稠油中的轻质烃萃取出来。

四、稠油的热采技术

稠油的热采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升油层的温度来降低稠油的粘度进而提高稠油在地底中的流动性, 最终实现开采稠油目的的工艺。热采技术也是当今国内开采特稠油、超稠油等稠油较为成熟有效的方法。

1.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开采技术是一种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且较为成熟的稠油开采技术, 各国的应用都较为广泛, 在目前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很多国家的稠油开采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蒸汽吞吐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热的蒸汽向稠油带输送, 使得稠油粘度下降, 增加其流动性。在生产压力不足的时候, 蒸汽吞吐仅仅是加热近井地带的油层, 热量传递范围有限, 而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 近井地带的水含量会消耗掉大量的热量, 使得蒸汽的热能利用率大大降低, 并且蒸汽吞吐会使得油井间和油层纵向上出现部分的未开采油藏。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 蒸汽吞吐的有效采收率仅仅是15%到20%左右。

2. 蒸汽驱

蒸汽驱技术是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热采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 蒸汽驱可以克服蒸汽吞吐所存在的缺陷, 这种技术能够持续的给地层提供热量, 是提升稠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蒸汽驱对于油井的间距要求是在100到150米之间, 该技术不适合油藏较深的开采。蒸汽相的种类可以分很多种, 如水蒸气、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等等。蒸汽驱不仅可以从热度上有效的降低油层粘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所加气体与流动的稠油发生作用, 来降低稠油的粘度, 提升开采效率。

3. 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是一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技术优势的热采技术之一, 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稠油的采收率。火烧油层技术有三种不同的开采方法, 分别是反向火烧、干式正向火烧以及湿式火烧, 现场实际采集数据证明, 火烧油层的采油方法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火烧油层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先将可燃气体注入到油层中, 再将这些气体点火进而将油层点燃, 同时持续的向油层注入氧气等可燃气体, 形成燃烧的前缘, 这样就可以使得燃烧部分附近的稠油由于受热而降低粘度。在燃烧的过程中, 同时会形成大量的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会使得稠油前缘生成一个很强的压力场, 在压力场的作用下蒸汽以及蒸馏的轻质油会向前缘扩散, 从而降低前缘的稠油粘度。在燃烧的过程中, 重置组分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作用, 产生焦炭并继续燃烧, 这样就能够使油层的燃烧不断扩大, 大大提高开采效率。

五、稠油采集技术的新途径展望

冷采技术以及热采技术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缺陷,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实验及生产实践证明, 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稠油的开采率:先用蒸汽将稠油地层部分进行加热, 再向里注入尿素溶液。在一百五十度的情况下, 尿素溶液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 所产生的氨气以及二氧化碳能够溶于稠油以及冷凝水当中。由于水蒸气会被源源不断的注入到稠油中, 就能够推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氨的运移, 这时再对地层进行蒸汽驱以及二氧化碳驱等技术将稠油开采出来。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扬长避短, 必将成为未来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重要的研究课题。稠油开采的核心就是采取措施来降低稠油中的粘度来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而微生物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稠油粘度, 同时具有无毒、无害且成本低的优点, 所以微生物降低粘度的方法也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稠油开采技术, 着重研究找寻适合的菌种来降低粘度能够大大提高稠油采集率。另外一个较为新型的方法就是利用催化剂的作用, 在稠油裂解催化剂的作用下, 稠油能够得到有效的裂解从而大大降低其粘度, 这些新型方法都是具有极强的研究空间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因为稠油开采的过程当中, 受稠油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高、密度高等的影响, 导致常规的石油开发很难正常进行, 为了改善稠油遇到的这些困难, 目前很多地方采用热采技术来维持开采开发的正常进行, 以最大限度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所以针对我国石油稠油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义堂.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大为.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部探矿工程.2012 (12) .

[3]窦宏恩.稠油热采应用SA GD技术的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 20134) .

[4]张小波.辽河油区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发展方向[J].特种油气藏, 201212

[5]赵丽莎, 吴小川, 易晨曦等.稠油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J].辽宁化工.2013,

保护环境在石油开采中的必要性 篇5

1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如果是作为蒸汽发生器或锅炉的给水(污水回用),则要严格控制水中的钙、镁等易结垢的离子含量、总矿化度以及水中的油含量等。如果处理后排放,则根据当地环境要求,将污水处理到排放标准。

1.1含油污水处理后回注。从井里采出的液体,通过管道送到联合站,进入三相分离器,将油、水、泥三相分离,油收集后外输,污水中含油,不能直接外排或回用、回注,需要进行继续处理。含油污水进入两级大罐,进行加药、沉降分离,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分离后的污水进入气浮装置,污水中的杂质、污油随着水中的溶解气泡上浮,去除效率达90%以上,之后再进行一次过滤就可以把水注回地下。

1.2含油污水处理后回用。因为锅炉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除了水中杂质要非常低之外,对水中的离子(Ca2+、Mg2+)要求更高,因此从气浮装置出来的污水还需要进行深度精细过滤处理,去除掉水中不溶解的杂质,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Ca2+、Mg2+交换掉,不对锅炉造成结垢等安全影响,然后加热成蒸汽后再注到地下,替代清水采油。稠油开采需要注水蒸气,注水蒸气就要用大量的水。河南油田将稠油污水处理合格后回用到注汽锅炉,节约大量清水资源,达到节水减排、清洁生产的目的。

1.3含油污水处理后外排。除去注水的净化污水,如果要外排,还需要通过生物处理,使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达到外排标准要求。因此在稠油联合站采用的是“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污水先进入冷却塔,然后进缓冲水池、生物膜水解酸化池、中沉池再进入生物膜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后达标外排。在生物膜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在水解酸化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经过水解酸化过程,把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如把大分子的有机化学物质,转化为短链脂肪酸、醇类、酯类等低分子量的简单有机物,使水解酸化池出水的生物可生化性提高。在生物膜好氧氧化池中好氧菌进一步把这些易降解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为无机物、C02和水,达到外排的要求。

2固体废物治理的.技术与效果

石油开采固体废物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放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主要有三类:一是钻井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泥浆。泥浆在施工中具有带出破碎岩屑、降低井下温度、保护井壁的重要作用,但施工后就被废弃,其含有重金属、盐碱、油等污染物。据技术人员介绍,每口井产生废弃泥浆都在200方以上;二是采油生产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它包括施工现场遗留的含油污泥和石油集输过程中沉淀产生的油泥砂,其含有大量铜、锌等有毒有害物质;三是石油生产或事故状态的落地油。

2.1石油开采固体废物对土壤生态的危害。石油开采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危险废物,产量大,处置困难,如果处置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对土壤的危害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石油排入土壤后,能破坏土壤结构,侵蚀土层。它常常聚集在土壤表层,阻碍植物根系的呼吸与吸收功能,甚至引起根系的腐烂;二是固体废物中的盐、碱成分,导致土壤板结,对植物生长不利或无法生长,致使土壤无法复耕;三是各种重金属滞留于土壤,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繁殖,植物吸收后使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直接危害到人和动物健康。

2.2河南油田构建了控制石油开采对土壤生态危害的技术路线。河南油田非常重视石油开采对土壤生态危害防范处理,已经从控制危害、达标处置,从减量化、无害化到资源化等阶段,建立了一套责任控制措施体系,目前实现了全面清洁生产。其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技术对策实现危害可控。可概括如上图。

2.3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置技术对策。钻井废弃泥浆是泥状工业废弃物,通常是半固态,常规的技术对策是固化填埋。它的基本原理是:向废弃泥浆中加入固化剂,使其转化为固态,就地覆埋或再利用,抑制废弃泥浆中金属离子及有机物质对土壤的侵害。

2.4含油污泥多种处置技术对策。油泥砂和无法回收的落地油都作为含油污泥来处理。目前河南油田介绍有六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或固化后的简单填埋;二是回收原油的物理化学处理;三是使固液分离的生物技术处理;四是作燃料制砖;五是热解回收原油;六是锅炉焚烧。

这六种方法中最有效、处理最彻底的是锅炉焚烧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脱水干燥后的含油污泥加入锅炉燃煤,利用煤作为含油污泥的固化剂,利用含油污泥中的可燃物进行助燃,使高温燃烧后的油泥成为稳定残渣,既得到了彻底处理也实现了热能利用。它的关键技术路径是:油泥就地脱水(使含水率降至65%)→控制掺拌比例→进行炉膛技术改造实现型煤燃烧→调整工艺流程确保充分燃烧→炉渣与烟尘集中排放处理,确保环保达标。这项技术在河南油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并获得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调查思考与总结

3.1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河南油田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投入12807万元专项生产维修资金,进行环境治理,确保实现废水、废液、废渣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100%,土地复耕率100%的绿色开发目标。调查发现,由于石油石化企业大都远离城市,没有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依托,全靠企业自己投资治理。建议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环保问题,加大对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研究、治理力度,提高综合治理效果。

3.2环境治理要依靠技术、管理来破解。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高技术、高风险过程,企业面临多项技术难点和工艺难题,既需要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也需要企业组织技术攻关保障。企业应着力推广环境保护及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的破解和创收增效。如河南油田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河流、水系水资源保护规划,将采油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变废为宝,实现改善水质的目标,还社会一个碧水蓝天。坚持理论研究与现场试验结合,河南油田研发应用的“含油污泥锅炉焚烧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国家和行业推广项目,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引入项目化管理机制,提高项目运行效率,落实责任和控制措施,量化、细化管理控制环节,增强安全环保目标的可控性,才能持续管理好环保工作。

3.3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和处罚违法违纪的力度。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环境安全事故再次提醒人们,只看企业有无环保制度不行,关键要看执行落实效果。河南油田每季度组织开展HSE大检查,发现并处理一些环保问题,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各企业上级管理部门要检查下级单位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加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监督力度。

3.4做好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知识普及和文化的培育工作。树立全社会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石油开采区 篇6

【关键词】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生产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石油开采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重点。因为石油开采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生产的危险性,开采人员的安全已经成为石油开采行业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开采工作安全系数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生产安全,必须要找出并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安全生产,保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一、石油开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就我国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来看,存在很严重的制度不健全现象。我国石油开采行业与国外相比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存在很少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理论,这就导致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并不能及时确定事故原因,进而不能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控制[1]。另外,很多石油开采企业在对安全生产管理上具有明显的重视不足现象,对安全管理投入力度小,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比较低等,使得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另外,我国对于石油开采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存在缺陷,在法律上存在盲区,具有的可操性不强,为逃避责任以及管理混乱等情况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造成了安全管理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再加上一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没有操作证书情况下就投入生产,很难保证石油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

2.施工技术管理不善

对于石油的开采作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测井、钻井、采油以及输送,在各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管理不善都将引发安全事故。在测井阶段,主要就是获取岩层以及油气藏中各种原始信息以及开采信息,比将各种有效信息通过特定的技术传送到地面上,保证能通过信息分析并得出开采的有效的数据[2]。钻井阶段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在是工过程中因为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在具体打井时所选择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无论选择的是何种打井方式,必须要保证减少污染提高打井质量,这是进行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的基础要求。采油阶段主要就是将井内的石油提升到地面上,在这个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石油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出水、结蜡和出砂等情况。输送阶段主要是对开采的油气进行分离,并对分类收集好的油气进行计量、储存、运输以及管理。必须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贯彻到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石油开采企业都将施工重点放在获取利益上,对生产的安全管理投入力度比较小,这就增加了生产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

3.安全生产管理投入力度不足

现在我国石油开采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投入上明显还存在很大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对石油开采安全管理提出的要求。很多石油企业将安全管理的投入看做为影响企业效益收入的重要因素,认为这是浪费企业资金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还存在挪用安全管理专项资金的现象。投入力度的不足,使得生产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检修和维护,而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石油开采的安全性。另外,石油开采企业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研究并不透彻,在进行管理时仅仅是走个过程,不能及时发现威胁生产安全性的因素,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也不能有效解决,妨碍了石油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石油开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措施分析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石油具有高温高压性、毒害性以及燃爆性等,确定其开采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为提升石油开采工作质量,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3]。我国对于石油开采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并不多,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国外成熟理论,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为我国石油行业的进一步提升做好保障。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确定具有单独行政能力的监管机构,配置相关专业人员、经费以及设备等,保证其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度的建立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对各项生产工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且还需要加强制度所具有的行政效力,强制要求员工按照要求进行安全施工,对于存在的不安全操作行为要给予一定惩罚,保证石油开采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管网络,不断提升石油开采安全生产工作质量。

2.建立专门安全管理队伍

石油企业在进行开采工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过硬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队伍,将安全生产融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此方面,企业应该尽可能聘请专业管理人员进入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保证其不但能够将安全概念贯彻到底,同时也会对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做斗争。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内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岗位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给予安全生产变现突出的个人或者团体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先进带动集体的形式来提高安全生产在企业内的影响。而对于妨碍安全生产执行的行为,已经查证必要严惩不贷。

3.制定应急预案和机构

应急预案与应急机构是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可以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降低事故影响。应急机构的确定需要将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负责人,保证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决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有条不紊的指挥工作,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应急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各种安全事故的起因以及后果来制定,并且要结合自身生产的实际特点。应急预案中包括抢险、安全疏散、后勤保障、医疗等内容,在预案制定完毕后要将其发放到每一位员工手中,并要进行预案演练,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反应,避免出现人身伤亡[4]。

结束语

石油是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为其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安全生产工作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生产的研究,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但提升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明明.石油企业开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59-60.

[2]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78-79.

[3]高明.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12-13.

[4]姚丙武.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9):15-16.

作者简介

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篇7

一、我国石油开采的现状

我国油气田种类繁多, 主要有稠油油田、低渗透砂岩油气田、中高渗透多层砂岩油气田以及复杂断块气田, 然而我国的石油资源并不充足, 而且采收率也不是很高。尽管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对于陆地上的油田, 大部分石油企业也只是采用注水这种常规的方式进行开发, 此方式只有大约33%的采收率, 还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石油储量仍然滞留于地下, 甚至有的特殊地域的油田采收率还不及这个。比起西方那些先进国家的石油开采技术, 国内总体上的技术水平还是落后5到10年的样子。制约国内石油开采技术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投入的科研资金相对不足, 中国的石油企业投入到技术研发的资金都达不到其1%的销售收入。而在国际上的一般标准中所示, 当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达到5%的销售收入时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如果投入研发的资金只有2%的销售收入, 那么企业也只是能够维持生存。因此, 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在我国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

二、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石油工业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发展了150多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人们勘探开采油田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只有石油的开采技术有所进步, 石油的开采量以及开采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当今世界, 根据相关能源组织所做的统计, 超过30年的老油田每年的产量在全球油田产量中占70%, 而且75%的新增石油储量也都来自于老油田。然而在已经发现的石油储量中, 低渗透油、稠油、油砂以及深水油等油藏的储量达到了45%, 因此在石油开采技术发展中, 应该主要针对老油田、稠油油田、油砂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深水油田的开采进行技术的创新。

三、石油开采技术相关的工艺流程

石油的开采方式主要有两种, 分别为自喷采油、机械采油。其中自喷采油是因为地下含油层自身所受的压力比较高, 凭借此压力就能够使原油自井口喷出的开采方式;而机械采油则是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泵将原油从油井中抽取出来。我国目前采用的石油开采方式主要是机械采油。在实际的机械采油过程中, 需要根据油区具体的地质情况以及原油的性质选取不同机械开采的方式。当原油的黏度小于50m Pa.s且密度不超过0.934时, 也就是所谓的稀油, 应当选用常规方式进行开采;当原油的黏度大于50m Pa.s且密度超过0.934时, 也就是所谓的稠油, 应当选用热力采油方式进行开采, 其中热力采油就是采用掺稀油、热蒸汽吞吐以及伴热的开采方式。

四、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在大多数的产油国家中, 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也都是经历了3个阶段, 即从自喷开采到机械开采再到后来的三次开采。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 然而是这些石油开采技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几年, 人工智能以及GIS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解决了石油勘探开采领域中许多的实际问题, 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 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建立一个以GIS数据库为基础的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石油勘探开采的分析与决策中, 就必然会具有更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人工智能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1) 基本应用

人工智能中典型的代表技术有很多, 其中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各种生产中比较广泛, 同样也应用于石油勘探开采中的各个环节。

(2) 技术的改进

从人工智能在石油勘探开采中现有的应用情况来看, 还有一些问题待以改进与完善。首先在应用中数据的接口不是很统一, 无法方便地输入不同类型与模式的数据, 这在实际应用中会给数据的初始化造成一定的困难, 致使数据的处理与智能模型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且低效;其次是高维数据的处理比较困难, 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空间三维体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而且普遍存在空间异质性的问题, 然而就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 分析应用如此大的数据量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从而阻碍了勘探成果的进一步分析以及油藏的精细化等相关工作;最后模拟与分析分析结果无法可视化, 在实际的石油勘探开采过程中, 如果能将通过智能化技术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可视化, 就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 目前关键的任务是进行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石油勘探开采中更深化的应用。

2. GIS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1) 基本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 GIS应用最多的就是建立各种勘探信息系统, 比如建立物化探数据库以及以GIS为基础的勘探数据集成等等。GIS技术的应用, 不仅给组织、存储、查询以及分析庞大的数据提供了方便, 而且给组织与集中各种复杂的数据提供了可能。

(2) 技术的改进

尽管GIS技术在石油勘探开采中的应用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数据入库的效率不高, 在进行数据的录入过程中, 尤其是在建立GIS图形的数据库时,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致使数据库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勘探工作的部署;其次是数据的管理不具有针对性, 在石油的勘探开采中含有大量的多种类型多种主题的数据, 一般的GIS软件在石油工程的问题中很难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因此需要在已有的GIS软件上再一次进行开发, 促进系统数据管理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扩充与完善。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国内的石油供应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因此, 通过提高石油的开采技术来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我国石油开采技术的现状着手分析, 并针对技术的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石油,开采技术,应用,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光辉.浅析中国石油开采技术以及一些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 (9) :100-101.

[2]张吉平, 李建军, 徐皓玉, 赵华.美国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1, (4) :38-41.

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篇8

1 石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1.1 火灾

石油中含有易燃成份,而易燃成分在开采的过程中很容易挥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点明火出现,就会引起火灾。危险系数最高的就是石油开采中的压力装备与挥发的汽油结合引起的爆炸。目前,石油部门没有找到有效的方式来避免石油挥发,因此火灾不能有效避免的危险因素。

1.2 触电

石油开采需要各种机器,而各种设备机器的功率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满足设备需求石油开采地往往设有许多的高压线,高压线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再加上石油是液体难免会在开采中解触高压线,从而引发触电。这些危险因素的并存加大了开采的危险性和艰难性。

1.3 车祸

车辆为石油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石油运输车辆都是大型车辆,加上石油开采地的空间小设备多,使汽车行驶中的障碍物增多,从而引起车祸,当车辆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就会导致爆炸等一些其他灾祸。

1.4 高空跌落

在石油开采中需要大量的高架设备,因为工作的需要这些设备往往距地面很高,是一些很危险的装置,又因为吃油开采地都在大风地带,风力的阻挡也加大了开采的难度,所以开采人员需要长时间高难度的作业,会使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受到极大的耗损,在这样的状态下,高空跌落事件常有发生。

2 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石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些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完全不能控制的。而且这些事故也不应该发生的如此频繁,虽然一些危险因素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但也不至于发生到很严重的地步,下文针对发生事故的具体条件来具体分析背后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

石油开采工作者对石油开采的影响极大,石油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此外石油开采还是一个长时间大工作量的工作,所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耐心要求很高,当工作人员缺乏这些素质,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出现。领导者的指挥作用和其所制定的制度直接关乎事故发生几率的高低,设备人员对设备的有效设置、运用、检查对降低危险都有很大的帮助,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质量也关系到隐患的发生。而危险系数高的原因多是他们没有各尽所职,制度不完善,检查不全面,工作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等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机械设备是石油开采的关键设备,它对石油的开采功不可没,但是在石油开采中设备往往出现各种问题。因为石油开采所需要的机械都为大型设备,对操作的要求也很高,在调、拆分、维修、操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严谨,否则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各种事故。机械装备的不合格也是造成石油开采事故的重要原因。再一个就是管理问题,石油开采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不合理的制度只会加大事故的发生率,而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缺乏条理,执行没有秩序,责任落实不清,组织不规范,员工素质不高等等。没有秩序化和科学化怎么能降低危险性?

2.2 客观原因

石油为深埋地下的流体矿物,它的开采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好的自然环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恶劣的环境对石油开采都造成了不便。石油开采地处于风力隔断层,受大风的影响,风力会导致高空作业的工人发生跌落,伴随大风的其他灾害往往有暴雨、冰雹、洪水等这就加大了开采难度,再加上秋冬霜冻的影响石油开采都非常艰难,地质的状况也对开采影响极大,如果地质不好还会发生坍塌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风险的诱发原因。再者还有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这无不影响着工人的做工,最终导致工作质量不高危险发生。

3 改善措施

3.1 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员工的工作素质提高,工作质量也会跟着提高。但是,培训要推陈出新,不能受制于传统模式,要有实效性、针对性,根据实际工作的现象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各个环节进行培训,强化管理,杜绝一切不规范的操作。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一定要达标,强化安全意识,彻底清楚不规范的操作。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从多方面考察石油开采的安全问题,从实际出发根据施工中具体问题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落实运用,保证制度合理有效。于此同时,还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将制度细化到每一环节改进操作,使制度起到指引实际操作的作用。

3.3 设计监督机制,加强检查工作

完善的制度需要有一定强度的执行力来配合完成,不管是制度的制定还是执行力度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监督管理,监督制度制定的各个环节的考察,监督执行的强度性和公正性,同时还要监督工作人员的状态等等。另外,要加强检查工作,检查设备的安全性,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使一切工作在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状态下进行。

4 结语

提高石油开采的安全性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石油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国防的安全,因此解决石油开采中的问题势在必行,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的石油开采才能有秩序、有条理、刚效率的进行。正式石油开采过程中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保证国防安全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锋,张大庆,陈岩等.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3,(5):184-184.

[2]李涵.浅谈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中国化工贸易,2015,(5):14-14.

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运行报告 篇9

1. 工业增长: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 但增速有所回落

2009年7月份,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8.5%, 比6月份下降2.5个百分点, 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1~7月份累计来看,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同比增长9.6%,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

2. 产量分析:原油产量小幅下降, 天然气产量保持增长, 增速提高

2009年1~7月份, 累计天然原油产量达到10963.48万吨, 同比下降0.96%, 比前6个月缩小0.04个百分点, 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全国天然气产量完成491.67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8.19%, 增速比前6个月提高0.57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6.11个百分点。

二、销售增长情况

1. 销售及库存分析: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度下降

2009年1~7月份, 石油及天然气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度下滑, 1~7月, 全行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713.41亿元, 同比下降39.71%, 比前6个月缩小1.52个百分点, 原油价格开始有所回升, 使得行业增速下滑程度有所减。

2. 进出口分析:原油出口量增长较快, 但增速回落, 原油进口量恢复同比正增长

在原油进出口形势上, 2009年1~7月份累计原油出口完成302万吨, 同比增长40.8%, 比前6个月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出口金额累计实现11.58亿美元, 同比下降24.6%, 比前6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 2009年1~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1040万吨, 累计同比增长5.8%, 比前6个月回升5.5个百分点。进口金额方面, 原油进口金额达到408.87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47.6%, 比前6个月缩小4.4个百分点。

三、市场价格分析

受美元指数不断下滑影响, 原油价格保持坚挺, 一度涨到70美元以上, 但同时市场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忧虑较大, 因此原油价格走势也相对犹豫, 缺乏持续上攻动力。目前依然在70美元一线徘徊, 大幅上涨需要更好的经济数据刺激。但也难以大幅回落, 美元贬值决定了原油价格能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

四、投资情况分析

2009年1~7月份,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全行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2.75亿元, 同比下降5.7%, 改变了前6个月的小幅增长态势, 比上年同期也有明显回落。

五、企业经营情况

1. 分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7月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不同规模企业中, 小型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0.86%, 比前6个月下降5.4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44.8%, 比前6个月缩小0.7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42%, 比前6个月缩小1.96个百分点。

2. 分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运行报告 篇10

1. 增长分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度下降,降幅比去年前8个月有所缩小

2009年1~11月,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销售收入同比下滑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度下降。由于原油价格回落明显,影响了行业增速。

去年1~11月,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全行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742.47亿元,同比下降30.84%,降速比去年前8个月缩小7.72个百分点。

2. 效益分析:行业利润同比大幅度下降,降幅有所收窄,亏损增长快速

去年1~11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686.52亿元,同比下降60.74%,改变了上年同期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与前8个月相比,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幅度缩小7.76个百分点。

全行业亏损规模较小,去年1~11月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有91.89亿元,同比增长197.78%,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大幅度提高,比上年同期也有较大上升。

3. 成本费用分析:主营业务成本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同期销售收入的降速

2009年1~11月,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累计销售成本为4157.62亿元,同比下降4.01%。与同期销售收入相比,去年1~11月全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下降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低26.83个百分点,成本下降不明显。

4. 资产及资金分析:资产负债水平上升,应收帐款增速大幅度提

2009年1~11月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低,比上年同期有一定上升。资金运行方面,去年1~11月行业应收账款增速较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应收帐款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

去年1~11月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负债率水平为47.19%,与上年同期相比,行业资产负债率提高3.51个百分点。

全行业累计应收账款规模有623.65亿元,与销售收入的规模相比较小,应收帐款同比增长22.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1个百分点。

二、市场供需分析

1. 产量分析:原油产量同比略有下降,天然气产量增速回落

2009年1~11月,累计原油产量达到17360.19万吨,同比小幅度下降0.51%,比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原油产量保持稳定。

全国天然气产量完成77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17个百分点。

2. 销售及库存分析: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度下滑,库存小幅度增长

2009年1~11月石油、天然气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呈现大幅度下降局面,主要受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较大。库存方面,行业产成品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同期有一定上升。

去年1~11月,全行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6515.06亿元,同比下降32.13%。全行业累计产成品159.86亿元,同比增长10.43%,库存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较大。

3. 进出口分析:出口同比下降,进口增速下降

在原油进出口形势上,2009年1~11月份累计原油出口完成472万吨,同比增长25.4%,比去年前10个月下降11.7个百分点。原油出口金额累计实现19.83亿美元,同比下降28.2%,比去年前10个月缩小0.5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2009年1~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825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0.9%,比去年前10个月回升3.5个百分点。进口金额方面,原油进口金额达到773.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5%,比前10个月缩小9.0个百分点。

三、市场价格分析

近期原油价格在80美元上下波动,世界经济回暖的预期曾推动原油价格上冲到80美元以上,但由于美国的就业数据依然较差,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大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原油价格受打压;同时美元近期的反弹也抑制了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整体上看,世界经济回暖的进程将在震荡中不断走出低谷,原油价格长期趋势依然是震荡上行。

四、投资情况分析

2009年1~11月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全行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4.75亿元,同比下降6.5%,投资降幅比去年前10个月有所扩大,投资小幅度下降。

五、企业经营情况

1. 分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11月,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不同规模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1%,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8.55%和33.48%。

利润增速方面,小型企业累计利润同比下降21.6%,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4.61%和64.32%。

2. 分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11月,行业内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9.97%,利润同比下降44.71%。

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篇11

一、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特点

油气开采会计核算作为一种特色行业在会计上的反映, 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1. 会计确认的特点。

(1) 资产价值的确认要注意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油气企业所拥有与控制的主要资产是油气资产, 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历经不同生产阶段而获得。因此, 油气资产在计价时要按照不同生产阶段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2) 油气开采企业成本与费用的确认方法与是否发现价值储量相关。普通行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总是与一定的收入相配比, 但油气开采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却不一定会带来收入。由于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其发现成本承担着与发现价值无关的耗费, 因此在对探明矿区与未探明矿区进行成本费用确认时, 应把与矿区取得活动相关的部分成本以面积为依据分配给所有勘查过的矿区。分配给探明矿区的成本作资本化处理, 分配给未探明矿区的耗费作当期费用处理。

(3) 有关矿业权流转中的损益确认。对于探明矿区, 若转让全部权益, 则按转让收入的数额与其未摊销成本之间的差额确认损益;若转让部分权益, 则应确认转让损益;转让探明矿区经营权益而保留非经营权益的, 也应确认转让损益。对于未探明矿区, 若转让部分权益, 则出让方按合同价格或双方协议价格冲减未探明矿区余额, 不确认转让损益, 受让方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增加未探明矿区成本;若转让全部权益, 则出让方确认转让损益, 受让方增加未探明矿区成本。除此之外, 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让及相关交易都不确认损益。

2. 会计计量的特点。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油气开采企业会计计量应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采用成果法来核算企业发生的成本支出。油气开采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有四类, 即矿区取得成本、油气勘探成本、油气开发成本和油气生产成本。采用成果法核算, 成本可以作为发生的已耗成本、废弃成本、减损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计入费用。

二、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1. 油气开采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油气开采活动包括矿区权益的取得、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和油气生产等阶段。油气开采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从事油气勘探和油气生产的企业所发生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对这四种基本成本进行资本化或是费用化处理,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即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是对发生的全部矿区取得、勘探和开发成本作资本化处理, 然后按照生产的矿产储量进行摊销的一种方法。完全成本法并不考虑在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特定矿产储量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

成果法的基本内容是:如果寻找、取得和开发油气储量的费用支出的结果是直接找到了矿产储量, 那么这些费用支出就应该资本化;如果这些活动的费用支出的结果是没有找到、取得和开发一定的矿产储量, 那么这些费用支出就应该作为费用列入当期损益。除矿区权益的取得成本以外, 在对资产确认成本以前, 成果法要求在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特定矿产储量之间保持一种直接的关系。

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来计量油气资产的, 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资产理念上的差异。完全成本法和成果法本质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资产理念所引起的。如果认为资产是一种期望提供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 那么与具有可识别未来利益的特定资产不直接相关的成本一般不作资本化处理。假如成本并没有增加资产未来利益, 它们就作为费用核销, 因此采用成果法。如果认为油气开采企业的一切勘探开发活动都是为了寻找地下油气, 那么发生在该活动中的成功勘探成本和不成功勘探成本都是发现油气的成本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成功勘探成本是不可避免的, 但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矿产储量之间没有必要的直接联系, 因此采用完全成本法。

(2) 会计处理上的差异。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会计处理上的重大差异见下表所示:

(3) 对企业会计报告影响的差异。完全成本法和成果法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同, 使得两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存在巨大的差异。一般来说, 采用完全成本法, 企业油气资产的账面价值较高、净收益较大;采用成果法, 企业油气资产的账面价值较低、净收益较小。如果经理人员报酬与公司收益挂钩, 则完全成本法有利于增加经理人员的报酬。同时, 成功探井和未成功探井的顺序对采用成果法的利润表会造成很重要的影响, 对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利润表不会有影响。

2. 油气开采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成果法是我国油气开采行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 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成果法与现行会计理论一致。成果法下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特定矿产储量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根据资产的概念, 只有直接导致探明储量发现的成功勘探成本, 才被认为是发现油气的成本的一部分, 才能予以资本化。没有导致资产具有未来经济利益的非成功勘探成本将予以费用化。 (2) 成果法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稳健性。成果法强调了在寻找油气储量中所涉及的失败和风险。以成果法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揭示了资本化成本、油气生产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储量数量及其变化, 能向投资者提供有关成功与否的重要信息。 (3) 成果法下的会计报告具有行业间的横向可比性。除油气开采行业以外, 其他采掘行业的会计核算也都普遍遵循成果法。由于成果法在这些行业中被广泛接受, 因此油气开采企业都采用这种方法, 就可以使各种采掘行业的会计报告具有更强的可比性。

3. 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首先,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仅对成功探井、参数井钻井成本的一部分和成功开发井予以资本化, 这样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符合配比原则, 从而造成成本费用的不合理分配。因此, 初期应对所有成功探井、参数井钻井成本、开发井成功与否均不予资本化, 核算当期单独列示, 同时在后期进行统一结算。

其次,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中的生产成本范围包括矿区权益折耗、井及相关设施折耗、辅助设备及设施折旧以及操作费用等, 而管理和维护油气田及有关设施设备所发生的税金等各种费用却计入当期费用, 这样缩小了生产成本的核算范围。应当将管理和维护油气田及有关设施设备所发生的税金等各种费用一并纳入生产成本范围以实现收益性支出的完整。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建议改变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中的税费处理方式, 将交纳的生产税和财产税作为成本的组成部分直接计入当期生产成本。

三、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

1. 油气生产成本的会计处理。

油气生产的成本包括矿区权益折耗、井及相关设施折耗、辅助设备及设施折旧以及操作费用等。操作费用包括油气生产以及矿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具体来说, 油气生产的成本包括操作成本和折旧、折耗两大类。油气生产的操作成本包括: (1) 直接材料; (2) 直接燃料; (3) 直接动力; (4) 生产人员工资; (5) 驱油物注入费; (6) 井下作业费; (7) 测井试井费; (8) 维护及修理费; (9) 稠油热采费; (10) 轻烃回收费; (11) 油气处理费; (12) 天然气净化费; (13) 运输费; (14) 其他费用。

笔者认为操作成本按照一般成本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即可, 而折旧、折耗需要作为一个成本项目进行单独列示。因为折旧、折耗不但影响油气的生产成本, 重要的是它的处理影响到油气资产价值的确认。

2. 井及相关设施折耗的会计处理。

井及相关设施包括确定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探井和开采活动中形成的井, 以及与开采活动直接相关的各种设施。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对井及相关设施计提折耗。

(1) 年限平均法和产量法的比较。在油气开采行业中, 一般最初年份年产量要高于随后年份的年产量。如果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耗, 则最初年份单位产量的折旧额比随后年份单位产量的折旧额低。生产后期单位生产成本必定上升的事实, 意味着年限平均法可能歪曲企业的经营成果, 即最初年份的利润比较大, 而随后年份的利润较低。如果企业采用产量法计提折耗, 与原来的年限平均法相比, 将产生井及相关设施折耗差异, 导致需要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相协调。但是, 采用产量法的一个前提是生产的矿物产量在开发期间内可能会有变动。另外, 后期单位生产成本上升的部分原因是诸多生产成本保持不变, 需要支出更多的设备维修费用。可见产量法更能反映消耗资产的方式, 即变动的折旧额更准确地在生产期间进行了分配。因此运用产量法可以减少前期利润的水分, 使后期利润更加可靠, 会对企业利润表的编制产生影响。笔者认为, 企业应该采用产量法对井及相关设施计提折耗。

(2) 采用产量法计提折耗的会计处理。采用产量法计提折耗的折耗额可按照单个矿区计算, 也可按照若干个具有相同或类似地质构造特征或储层条件的相邻矿区所组成的矿区组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矿区井及相关设施折耗额=期末矿区井及相关设施账面价值×矿区井及相关设施折耗率

探明矿区权益折耗率=探明矿区当期产量÷ (探明矿区期末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矿区当期产量)

例:20×6年8月31日, 甲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本月井及相关设施折耗额为24 000元。甲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24 000元;贷:油气资产折耗24 000元。

3. 油气开采会计信息披露。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与油气开采活动有关的下列信息: (1) 拥有国内和国外的油气储量年初、年末数据。 (2) 当期在国内和国外发生的矿区权益的取得、油气勘探和油气开发各项支出的总额。也就是说, 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当期国内、国外矿区权益的取得成本总额、油气勘探支出总额和油气开发成本总额。 (3) 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账面原值、累计折耗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及其计提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账面原价、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金额及其计提方法。

可以看出,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着重要求企业披露油气储量的一年内对比数据, 以及当期的成本费用总额, 包括累计折耗额。而对油气储量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以及价值模型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却不做强制要求。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来看, 其更多关注的是油气储量在年内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储量的价值结构等。实际上, 我国的三大海外上市石油公司的年报和半年报都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了这些内容。因此, 笔者认为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油气资产减值的披露太过简单, 企业应该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披露油气资产的减值, 同时披露油气储量在年内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储量的价值模型。

摘要:本文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 结合实际对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研究, 并对现有的核算方法及会计信息披露的改革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成果法,完全成本法,产量法

参考文献

[1].胡建忠, 徐丰利.海外上市公司年报阅读要点——以中国石油年度报告为例.中国石油企业, 2004;5

[2].吴杰.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研究综述.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3].吴杰, 孙秀娟.我国石油企业会计方法选择研究.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

上一篇: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下一篇:校企合作模式营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