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地面设计(精选5篇)
园林景观地面设计 篇1
摘要:地面设计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面设计,景观造型
园林景观中的地面设计,是园林空间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地”体现不同的空间使用特性。它的存在构成了园林道路中组织空间、引导浏览、交通联系、散步休息及园林风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空间立面视域符号的日益超越,人们很自然对地面另眼相看,符号处理也开始转向地面化。因此不能轻视地面铺装的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因素,要使园林中的城市广场、公园、小区、庭园等不同场所结合其相应的环境、文化等要素,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一、地面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一)色彩表现中的作用及情感。
色彩是环境主要的造景要素,是心灵表现的一种手段,它能把风景强烈地诉诸于情感,从而作用于人的心理。因此在园林造景中,对色彩的运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地面铺装的色彩更应该和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如果场地的地面色彩简单,可通过线与形的变化来丰富空间的特征。地面铺装的色彩一般是衬托风景的背景,或者说是底色,人和风景才是主体,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地面铺装的色彩须沉着,色彩的选择应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色彩应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表现幽雅、宁静、开朗、明快,给人以清新愉快之感;灰暗色调表现忧郁、沉闷。因此在铺地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变化,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二)地面设计中的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要注意同一色调、近似色调和对比色调的配色、配合。比如,公园的铺装,有混凝土铺装、块石铺装碎石和卵石铺装等,此时各式各样的东西同时存在,如果忽视色调的调和,将会大大破坏园林的统一感。比如,在同一色调内,利用明度和色度的变化来达到色彩的调和,这时就容易达到沉静的个性和气氛。如果环境色调令人感到单调乏味,那么地面铺装可以变化。近似色调配合,在配色时要注意在近似色调之间决定主色调和从属的色调,两者不能同等对待。如果使用的色调增加了,则应减少造型要素的数量。对比色调的配色是由互补色组成的,由于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都会产生强烈的紧张感,因此对比色调在设计时应谨慎运用。
二、地面铺装中的材料
(一)软铺装。
园林地面铺装的软材料运用种类较少。低矮的植物既可增强地面空间感,也可改善夏季地面过热的小气候条件。庭园、花园中的地面铺装经常用树皮铺设,这样的林中小径、自然的花园小路都给人一种静谧感,同时树皮本身又与自然环境非常和谐。枕木也可以用来铺地,但要注意,选用的枕木一定要清洁干净。枕木厚重修长,给人力量的感觉,与滋长叶植物和浅色调的沙砾地面相配效果很好。
(二)硬铺装。
材料的特征及使用的场合也要求结合园林的环境与功能。在园林地面铺装中,不同的硬材料通过精心推敲的形式、图案、色彩和起伏,可以获得丰富的环境景观,提高空间的质量。常用的天然材料有石板、碎大理石片、卵石等。人工材料有混凝土砖、水磨石、斩假石、瓦、沥青混凝土、青砖大方砖、水泥预制块等。
三、地面铺装的质感
铺装的美,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材料质感的美。一般铺地材料以粗糙、坚固、浑厚者为佳。
第一,质感的表现,须尽量发挥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美,以体现出花岗石的粗犷、鹅卵石的圆润、青石板的大方等不同铺地材料的美感。第二,质感与环境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协调。第三,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统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第四,铺地的拼缝,在质感上要粗糙、刚健,以产生一种较强的力感。而砌缝明显,则易产生漂亮整洁的质感,使人感到雅致而愉快。
四、地面铺装的图案纹样
在景观营建中,铺装的地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色。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铺地纹样因场所的不同又各有变化。一些用砖铺成直线或平行线的路面,可达到增强地面设计的效果。通常,与视线相垂直的直线可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而那些横向通过视线的直线则会增强空间的开阔感。另外,一些基于平行的形式(如住宅楼板)和一些成一条直线铺装的砖或瓷砖,会使地面产生伸长或缩短的透视效果。
其他一些形式会产生更强的静态感。比如,正方形、圆形和六边形等规则、对称的形状都不会引起运动感,而会形成宁静的氛围,适合铺装一些休闲区域。同心圆那样的图案通常是以一些砖头、鹅卵石等小而规则的铺装材料组成,把这些材料布置在地面或广场中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江南古典园林的地面铺装设计艺术 篇2
在园林诸多景象观赏中,引导是一个很决定性的因素,而园路正是景象引导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园路起到组织园林空间、引导浏览、交通联系,散步休息以及观赏园林风景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园路的规划设计是园林空间界面的一个重要方面。明代的计成就说过“路径寻常,阶除脱俗”的话,意思就是说,路径虽属平凡之工,阶庭却要脱尘俗之气。
根据杨鸿勋先生的研究,江南古典园林的园路形态有这样五种:①基本形态一甬路型;②简化形态一步石(路面铺装不连续);③扩散形态一庭院、场地;④与建筑结合的形态一游廊、穿堂、过厅;⑤遇山的转化形态——盘道、磴道、隧函、谷涧、飞梁;⑥遇水的转化形态
堤、步石、桥梁。不同的园路体现了不同的空间使用特性,而所谓的地面铺装设计正是建立在这五种园路形态之上的。漫步行走在古典园林中,我们不难发现园路铺装的图案形式与曲廊粉墙之漏窗、亭台楼阁之门窗、栏杆的图案形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就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古代造园者是遵循统一的造园意图来选择铺装形式的,使之服从于不同景象环境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效果,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文情趣。斑斓文秀的平面图案和掩映错落的立体景象交融,构成了古典园林完美和谐的视觉审美整体形象。
1、古典园林地面铺装的材料以及图案设计
古典园林中的地面铺装材料大都采用很朴素的砖、碎石,另外也用瓦片、瓷片、彩色鹅卵石等构成各式图案,其图形、色彩则信手拈来、变幻无穷,用平淡无奇、随手可得之物,构成种种佳境,愉悦视觉、陶冶性情,全赖设计者创意巧思,善用材料而已。分析古典铺装材料、结构方式及图案做法,大致以砖或瓦为骨架,以碎石填心,不加灰浆而成。根据图案内容需要,填心碎石问可作深浅色变化,或镶嵌其它材料作点缀。铺装图案内容就我们常见的来看,主要有几何图形、花草植物图形、吉祥图案、博古、文字图形以及各类动物等。
另外,亦可用一种材料铺装出不同的图案形态,如用砖仄砌,就可以形成“方胜”、“叠胜”、“步步胜”、“人字式”、“席纹饰”、“间方式”、“斗纹式”等图形;用乱青板石可以拼出不掏一格的“冰裂地”等。这些材料简单、施工方便、结构活泼、形式多样的铺装做法,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是随处可见,争奇斗艳、趣味横生。
铺装的材料从实用的功能看,首先可以起到保护地面的作用,尤其在雨雪天不至于泥泞路滑,便于交通行走,而起风的时候又可防止尘土飞扬,污染环境;从视觉审美的角度看,这些普通的材料所构成的平面纹饰与立体的景象交融,构成了优美精雅的空间意匠。如苏州网师园殿春移庭院的几何形图形铺装,采用瓦片为骨架,砾石、碎石填心组成的暖灰色调的地、冷灰色调的海棠图形,织锦般的精致华贵与朴实典雅的建筑、粉墙漏窗以及枝叶繁茂的花木、皱瘦漏透的湖石成就了一个精美和谐的庭院空间,使人赞叹不已。
2、地面铺装精而适宜的原则
明代后期计成著的《园冶》中,关于“铺地”,例举了很多设计与铺作方式。如“乱石路”、“鬻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在这些分类中还有许多式样,成为后人铺装设计的范式。阅读这些范式,我们大致可以体会出,古人铺装设计大多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园路形态、景象环境来采用相应的形式。计成说:“大凡砌地铺街,小异花园住宅。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凳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锦线瓦条,台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铺氇。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潮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嗣,冰裂纷纭。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花环窄路偏宜石,堂迥空庭须用砖。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归根结底就是要变着法儿铺装出一些雅致的文化品味来。这就形成了古典园林铺装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有法而无法,寓随意干法度之中。关键之法在于精而适宜,在于“路径寻常,阶除脱俗”的气息营造。你看,花间吟诗,则地堪当席;月下饮酒,则石似铺埴,而绕梅花磨酾,好像梅花在纷纭的冰裂间开放,这是何等风雅满怀的浪漫景象。这样的实例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则俯拾即是。
3、认识传统铺装设计的意义
认识传统、回味传统主要是为了现实的存在,这是不可回避和否认的。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公共广场、公园、道路景观,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而现代住宅小区、庭院别墅的大量建设也推动景观设计的发展。就现代景观道路的铺装材料来说,除了传统材料外,又出现了防腐木、玻璃,人造石材、彩色广场砖等。而现代的铺装设计更讲究材质之美,尽量发挥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美,如花岗石的粗犷、鹅卵石的圆润、青石板的大方等不同材料的美感。在图形设计上也更注重视觉心理产生的感受,如与视线相垂直的直线可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而那些横向通过视线的直线则会增强空间的开阔感。表现纹样的方法也比传统有了进步,块料拼花、镶嵌、划成线痕,滚花、用刷子刷、做成凹线等。然而,我们时常感觉到虽然已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还不尽如人意,即使是对传统铺装的模仿,用的是同样的材料,却往往得到造型呆板,制作粗糙的结果,缺少文化气息,人文情调。
园林景观地面设计 篇3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面空间景观设计,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运输的结构也不断地做出调整,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交通阻塞现象愈发严重,为了能够与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的步伐相同步,进行大运量、速度快的交通革新是十分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顺势而为成为解决交通阻塞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和保障人们换乘的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空间环境展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成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空间景观设计的主要要素
(一)主体建筑
风亭和人行通道的出入口组成了轨道交通中车站地面空间环境,在出口和入口处应当有良好的可辨识性,同时应与城市景观的美学要求相契合,保证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设置特有的形象,使人能一眼识别到出入口。
(二)集散广场
与其他交通设备相匹配是车站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能保证行人快速地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即整个地面空间应当对车辆和人员集中和疏散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应当将特定面积的集散广场进行合理的设定。通过研究本站点客流量的状况和人员去向,恰当地布局和分割地面空间,为指引和规范人、车的交通行为提供参考。
(三)服务设施
车站地面作为能够彰显城市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不但要将便捷、美观、有安全保障的各种服务设备提供给大家,还是人文关怀得以呈现的重要部分,虽然它在地面空间环境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却能够利用独有的设计将空间装点得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们带来新的气息。
二、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空间景观设计的控制要素
(一)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不同会彰显出不同的文化气氛和特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通轨道设计的整体风格和定位。研究江苏某地铁一号站可以看出,该地铁站的地下空间是通过壁画的方式,用概括和抽象的艺术化语言阐述了城市的很多风情片段。不过在设计地面空间景观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没有完整的主题为依托。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有5%的人觉得地铁站的地面设计能够彰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有8%的人觉得该景观设计得较好,而有四成的人觉得该地面景观设计非常普通,有37%的人觉得该景观设计无法将城市的特色呈现出来。这也说明大部分人无法记住城市地铁站的地面空间主题印象不深。同时对人们所希望呈现出的景观体的调查可以得知,有六成以上的人选择秦淮风光和六朝古都,而分别有二成的受访者选择国民风和现代都市风格。可见构建有城市特色的地面景观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作用,因此通过景观手法来展现和宣传城市特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周围用地的性质
轨道交通路上地铁车站可谓是一个个孤立的站点,在轨道线不断向道路、广场、房屋建筑等人工城市环境延伸的同时,还会遇到山林、江河湖泊等自然环境,同时极有可能会穿越文物古迹和古代文化遗址等文化景观,因此在设计地面空间景观时,一定要从形态、交通、功能、生态上与城市的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在设计地面空间景观时,应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依据,在个性化设计时又要与所处的环境相协调。要将整体与景观特色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时轨道交通不但要融入保护自然生态中去,还应保护文化环境。比如在江苏某地铁一号线中的一个站点正好位于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旁边,这时可以借助该风景搭建一个地面二层岛式站台,有助于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协调。
(三)交通换乘功能
车站作为连接各种交通设施的纽带,应当在确保其快捷、可靠、高效等集散功能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车站地面空间本身的流线组织、铺设装潢设计以及布局规划给予充分考量,同时为了能够方便旅客还应当将是否能与周围交通设备完美对接进行考量,也就是要对乘车人员的去向、出行形式、方位指引、乘换车的习惯等进行全方位考量,使人们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江苏省地铁一号线上,大多数是以原有主城区为依据进行的建设,同时将该城市的政治、商业、交通、文化、居住等贯穿在一起,沿线有较密集的建筑群,设置站点时有“有孔就入”的态势,并尽量对客运站、公交站和火车站以及周遭的环境起到“交通”纽带作用,不过无法与私家车、出租车等进行无缝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这类交通工具时在追求方便、快捷、安全和舒服的前提下,还对换乘的节点(站点)的地面空间景观有了较高的要求,即人们在换乘时要求生理、心理和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所以在设计轨道交通地面空间景观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城市特色、文化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基础上,将城市特色和文化景观展现出来,这也是将来选择车站站点的主要趋势,能够为轨道交通更好地服务于行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允,赖赛珍.地铁车站地面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08):146-147.
园林景观地面设计 篇4
一、居住区景观地面铺装材料的分析
(一) 木材
木材属暖性材料, 容易使人亲近, 朴实的外观、性能的稳定, 具有良好触觉效果, 木材在园林步道中使用会给人以亲切、放松的感觉。木材重量轻, 强度高, 如北美黄杉、铁杉、圆柏等。虽然木材的绝对强度不能和高密度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相比, 但其强度和密度比率高于钢铁和混凝土3倍或更多。如日本奈良西京寺里的西塔, 约698年建造完成, 成为日本历史最久远的木构建造。木材的材质柔和, 容易加工, 在现在地面铺装中广泛应用。
(二) 石材
石材是最为古老的园林景观材料, 它的特点是强度比较高、良好的装饰性、高耐用性、取材方便等。石材从形状上分为弹性石, 弹性石一般用于车道、广场和人行道的铺装, 欧洲国家使用较多。它为粗糙的饰面, 接缝较深, 防滑效果好。目前我国也开始使用。
(三) 砖
砖的原材料是黏土, 它经过加工成型、窑洞烧制所得出产品, 是跨越了地质时间跨度的页岩和勃土的构成物。砖块的颜色有好多种, 有红棕色、棕褐色等, 但这些色彩不是人工添加剂涂染上去的, 而是对它出自某地域土壤的一种有机的体现。
在使用砖块的作品中, 砖块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优雅、斑驳而温暖。绝不会产生让人视而厌烦, 它默默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让整个景观空间更加的有品位。
二、居住区景观地面铺装的材料语言理论意义
(一) 铺装材料语言的内涵
1. 对“语言”的理解。
语言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媒介, 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顺利的传递信息, 清楚地交流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 被语言学家视为“最适合人们理解的一种媒介”。
2. 对“材料语言”的理解。
材料, 在《汉语辞海》中被解释为能直接制成成品的物件;供学习、研究、写作等使用的资料。由此得知材料与其他物质的区别在于, 它是被赋予了实际用途的物质形式。
(二) 地面铺装的材料语言
每当把水晶石握在手中, 我们会被它所具有的奇异般的色彩所吸引, 通过触觉认真地去感知它, 就能清楚地感觉到它本身所具有的巧夺天工的纹理以及细腻之极的质感。材料语言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色彩、肌理和质感。
1. 质感语言
所谓质感就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触觉以及视觉器官, 对材料的表面质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 通过大脑的综合处理, 对触觉与视觉做出相关协调, 进而使人们对材料所体现的特质留下深刻的感知和印象。如果只通过眼睛, 人们是无法识别物体表面的细腻和粗糙, 这就需要通过触觉来判断。“但由于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得到相关经验, 通过触觉与视觉的长期协调合作使人们得知, 一个物体的表面如果看起来色彩柔和细腻就可以推断它的质感是光滑细腻的, 如果一个物体看上去色彩明度不是很均匀就证明它的质感是粗糙的, 通过这些实践得出的经验, 我们可以不用亲身去触摸物体表面就能推断其质感”。
人们通过触觉与视觉去体会质感, 当一种材料被接触时, 人们可以感受到它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 但还有些因素是不能只凭着触摸而得知的, 还需要视觉感官——眼睛。
2. 形态语言
这里所说的形态是指“表示事物的各种视觉元素或者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功能, 和其所构成的系统呈现出来的状态等, 它不只是形式的概念, 又是方法概念的一种, 并不是简单概念上的神态与形状”。设计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将材料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制造成具有特殊意义以及使用价值的物质, 是一种有意识地造物活动。想要在空间中具有真正意义的使用价值, 材料就要以形态的存在为前提。同时需要注意, 设计师在创作设计时, 要考虑到不同的材料都具有与其性质相适应的形态, 所以不要一直沿用过去已有的形式, 要有创新性及设计感。
想要材料与形态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离不开设计这个桥梁, 材料所体现出的价值需要造型的表达。出色的设计作品在被观赏时, 人们关注的不仅是作品本身, 还有其所在的整个环境氛围, 而这种氛围恰恰是由材料的色彩与形式所诠释。然后就会感知整体、局部和细部之间的统一内在关联“材料是交相呼应,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为形式美的构成提供决定性因素”。
3. 色彩语言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 物体对投射的光线有选择地吸收, 并把其余的光线不规则的反射出去, 落到人眼的视网膜上, 人眼中的视觉感色蛋白质和大脑发生关系, 从而产生色彩。色彩作为材料的重要元素之一, 除了具有独特的材料性格外, 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能影响人的思想情感。作品最先吸引人的是其视觉效果:一是色彩, 二是形态。材料的色彩与质感是互不可分的共存关系:一方面质感纹理会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感觉。同一种颜色配对不同质感的纹理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 色彩本身也具有质感, 不同的色彩给予人的直观感觉就不同。像表面光滑、细腻的物体——玻璃, 其基本现象就是将投射来的光线平行、规则、没有损失地反射出去, 色彩变化就丰富;而像比较粗糙的石灰地面, 对投射的光线有选择地吸收, 并把其余的光线不规则的反射出去, 色彩变化就微妙。同样的一种颜色, 在不同的材质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黄色, 用在金属上, 给人的感觉是冰冷而理智的;用在松而硬的木材上, 一种朴素、粗矿的特点体现出来;在丝绸上, 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三、材料语言在方案中的体现
(一) 居住区主道路
居住区主道路是小区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干道, 结构上必须承载车辆的荷载, 路面一般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或水凝混凝土等, 它的优点是减缓雨水进入排水系统的速率;增加了渗水土壤的水量, 减少了径流水量;能够过滤掉一部分路面和停车场径流中固有的污染物, 如固有颗粒、金属、汽油、润滑油等, 从而提高水质。
(二) 居住区小径
小径园路在铺装选材上多用花岗岩、防腐木板、陶土砖、水洗石、卵石路面, 等等, 在颜色上多采用颜色比较鲜艳的色彩, 在视线上感觉给人视觉的引导;在质感上鹅卵石还有按摩的功效, 人们走在这种环境中能缓解心情,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三) 公共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是小区人民聚会、活动、演出、休憩的场所, 在铺装造型上不宜呆板, 选材上要使人亲近, 这样能拉近人和自然的关系。所以场地多以石材、青砖结合使用, 色彩上多以温和、古朴为主要特点, 这样不会使人烦躁, 进而给人一种安全舒心的感觉。例如昆明凤凰城住宅中的休闲广场, 整个广场以白色石材平铺, 青砖在白色背景上成几何形状, 整体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使整个广场不再呆板、沉闷, 更能体现出空间的整体感、质朴感。
(四) 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 在儿童活动区铺装选材料上应该重点考虑材质的触觉质感, 因为关系到儿童的安全性, 所以在铺装材质的选择上宜选择柔软、硬度小、弹性好、抗滑性好的材料。色彩可以影响儿童的成长和智力的发育, 所以在颜色运用上应选择鲜艳的色彩, 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 形成活泼、明快的儿童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俞昌斌, 陈远.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材料与细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陈丙秋, 张肖宁.铺装景观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园林景观地面设计 篇5
关键词:园林工程,竣工结算,方法
笔者于重庆南坪交通枢纽地面景观工程中从事项目的竣工结算工作。该项目位于重庆南岸区, 工程内容包括铺地工程 (不含花岗岩主材) 、花池、树池、挡土墙、水景、雕塑小品、地刻、主体外装饰、假山、夜景工程等, 在项目结算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特别对园林工程竣工结算难点及要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1 园林工程竣工结算的难点问题
1.1 准确计算工程量, 使工程量如实反映工程实际内容是竣工结算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重庆南坪交通枢纽地面景观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 它综合了园林、市政、安装、土建、装饰等相关专业, 并且包括了艺术类雕塑小品、假山、主体外包装等工序复杂的项目, 因此要准确地计算工程量, 是本工程竣工结算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1.2 合理编制清单综合单价是工程结算另一个核心问题, 也是竣工结算中又一大难题
因现场有土建主体施工单位、市政施工单位、园林景观施工单位错综复杂的交叉施工, 造成了大量的设计变更。变更增加项目有如铸铜雕塑、主体外包装等施工工艺复杂的项目。因此在结算过程中合理编制综合单价是本项目竣工结算中又一大难题。
1.3 结算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 影响了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由于本项目施工工期长、工作量大, 现场管理人员的多次调换, 导致竣工结算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 给工程竣工结算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本项目中出现花岗岩甲供材的相关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详细、及时地整理相关证据, 造成了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2 做好园林工程竣工结算的方法与对策
结合本项目竣工结算工作的实务, 笔者认为, 做好园林工程竣工结算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2.1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及时有效地收集结算资料及对结算有利的证据
2.1.1 深刻理解工程施工合同内容, 明确对自己有利及不利的条款。
施工合同作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和结算过程的合约, 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因此, 合同签订后, 项目管理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等必须熟悉合同条款, 明确对自己有利的及不利的条款, 并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与结算相关的证据。如本案中, 因石材甲供, 合同条款中为了控制管理甲供材的使用, 双方约定奖惩办法:承包人领用的甲供材数量为A, 经监理、发包人签字计量的工程项目数量按2008年《重庆市装饰工程计价定额》的定额消耗量计算的甲供材用量为B, 两者比较, 如A>B, 则发包人在甲供材料结算时扣回A超过量部分的甲供材材料费用;如A<B, 则按节约的甲供材料费用的50%奖励承包人。实际在施工过程中, 因甲供材出现了许多问题: (1) 供货方供应的石材厚度不够, 导致完成面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 (2) 供货方供应的石材次品多, 施工方草率签收, 导致大量的石材无法使用; (3) 因工期紧且业主没有及时提供施工场地, 导致石材多次转运, 造成现场甲供材损耗量增大; (4) 因甲供材多次转运, 施工方机械转运费大大增加; (5) 因现场为开放式场地, 人流量大, 现场人为破坏原因造成甲供材的数量增加。针对以上问题如按照合同约定, 发包人提供的甲供材数量远远大于定额消耗量计算出来的甲供材数量, 那么施工方竣工结算后就得扣回超过量部分的甲供材材料费用。实际上, 造成以上出现的问题, 并非都是施工方造成的。那么施工方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提出, 完全可以减少施工方的损失。
2.1.2 及时有效地做好每一份设计变更资料。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调整, 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特别对于发生变更较多的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 更应该及时做好每一份设计变更工作, 并在施工图纸上做好标记, 以免最后编制竣工图的时候由于工期长、时间紧、工作量大, 甚至人员的掉换而导致编制竣工图的错漏。如在本项目中因各种原因, 造成了大量的设计变更, 由于赶工没有及时做好设计变更工作, 在编制竣工图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错漏, 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才得以完成。
2.1.3 现场签证应及时、准确、规范、严密, 并得到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确认。
工程签证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的特殊费用, 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 并直接影响施工方的自身利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一定要及时、准确、规范、严密地做好每一份签证, 切忌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 使签证内容含糊不清。若是隐蔽工程签证的工程量, 应充分做好相关记录并以施工图纸为依据, 明确标记隐蔽部位、施工工艺, 可附上简图说明及现场影像资料。如在办理重本工程结算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签证, 签证内容是回填土石方, 签证工程量约是800多m3, 签证单只说明签证的原因以及计算公式及数量, 业主及监理的回复意见是情况属实。由于当时资料员并没有考虑清楚回填800多m3的土石方来源在哪里, 是施工现场已有的土石方还是从场地外的都没有说明。如果是场地外的结算必须计取机械运输费及取土费, 若是场地内的土石方, 也应该要说明是回填方是来自哪里并注明运距, 这样才不会使本该计取的费用因为说明不完整而造成损失。
2.1.4 确保竣工图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竣工图是清单工程量计算的重要依据, 它最能真实、准确、系统地反映工程实体。一套完整的竣工图使结算工作做到有理有据、不漏算、不多算, 确保施工方利益不受损失。因此, 施工完工后应及时编制竣工图, 并仔细、反复地核对数据, 确保竣工图无漏项、无错误并需经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签字盖章确认。如重庆南坪地面交通枢纽景观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提到人行道部分要先打除原有地面面层、结合层、局部基层, 具体依现场定, 这类具体依现场定的情况下, 在编制竣工图时, 一定要用实际的竣工图纸来明确具体部位以及拆除的厚度, 结算时以免漏项。
2.1.5 保管好其它与结算息息相关的资料。
如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现场施工前后影像资料、相关的会议资料、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确认的工作联系单以及隐蔽工程验收纪录等等。如果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提出疑问的, 可能会将这些资料作为审核依据。所以资料环节, 一环扣一环, 做好了利益就有保障了。
2.2 造价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以及掌握工程造价方面有关定额、价格及费用标准计取的方针政策, 是编制好竣工结算的关键
2.2.1 准确的计算工程量。
一要熟悉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熟悉建设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以及工程所在地现行的预算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才能准确计算工程量。如图1通风井外包装详图中5厚钢板的工程量, 按金属结构工程的计算规则, 不规则或多边形钢板以其外接矩形面积乘以厚度乘以单位理论质量来计算。但在审计过程中, 审核人员提出, 5厚钢板工程量应扣出镂空部分面积。熟悉了工程量计算规则, 才不会出现如此疑问。
二要掌握工程量计算的方法。园林工程计算工程量时, 一般是按施工顺序计算工程量。即指计算项目按施工顺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并结合预算定额手册中的定额项目排列的顺序依次进行各分项工程量的计算。景观土建工程是由很多分部分项组成的,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容易漏算或重算。为了加快速度, 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 同一个计算项目的工程量计算也可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结构形式, 按照图纸并遵循一定的计算顺序依次进行。
三要适当懂得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园林景观工程一般都是些不规则的, 如形状各异的园林、广场、弯曲的河流以及不规则的构筑物等, 如果用一般的计算公式计算工程量, 通常要把计算对象分成若干块, 而且计算结果容易出错。如果能够掌握Aut CAD软件的一些基础工具, 如面积和线段的查询、把对象创建为面域等, 那么不规则对象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可以借助电子图来完成, 这样工作起来既准确又快捷。
2.2.2 合理编制综合单价。
一要熟悉工程所在地区的预算定额以及有关政策法规。预算定额是一种计价性定额, 它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 也是结算的重要依据。要做好综合单价分析, 必须正确理解定额内容, 准确套用定额项目, 并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定额子目进行换算。如本工程中如图2中8+1.52+8厚钢化夹胶玻璃, 预算定额中玻璃的消耗量按常规的玻璃损耗计算, 但现场钢化玻璃为异型损耗量大。根据预算定额说明, 消耗量可以根据实际进行换算, 因此在计算8+1.52+8厚钢化夹胶玻璃应按每一块玻璃外接最小矩形来计算其实陆损耗量。
二要熟悉各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造价人员在结算工作中必须在熟悉施工工艺程, 注意图纸外项目的套价。如本工程有大量的艺术类雕塑项目, 创作费是雕塑在制作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费用, 但图纸上往往是难于体现的。
三要准确描述项目特征并运用预算定额进行组价。要准确描述项目特征, 应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 (规则) 、图纸, 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根据描述的内容按预算定额进行组价, 确保项目各工序不漏套, 不错套。在本项目结算过珵中碰到一个有关项目特征描述的问题, 预算清单描述人行道垫层厚度是150cm厚, 而在定额子目中套用的是30cm厚的垫层。在施工过程因其它原因垫层厚度变更为100cm厚, 设计单位出了设计变更图纸。但结算经过审计部门审核的时候, 审计人员提出, 合同约定的是按固定单价来结算的, 那么根据合同内的清单特征描述, 综合单价要按原合同单价执行。因为清单特征描述错误, 给结算工作造成了很大麻烦, 最终业主方提供预算编制说明以及设计变更单才得以解决。同样的案例还有, 咨询单位编制的景观项目的预算控制价, 景观钢构架清单中项目特征把所有钢材材料规格以及材料要求都描述的清清楚楚, 而在下面定额子目中仅套用了钢构架的制作及金属面漆。根据特征描述, 所有钢材全部热镀锌, 而在定额子目都没有体现热镀锌以及运输的费用。实际上, 根据施工工艺流程, 热镀锌是在钢材制作加工后运至镀锌厂镀锌, 镀锌完后再运至现场安装。在编制的时候必须体现热镀锌及运输的费用。但由于本合同是固定总价合同且合同内有大量的钢构架, 因此, 因编制单位的失误给施工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3 造价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同样影响着竣工结算工作
造价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 还要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既严谨认真又脚踏实地, 并以主人公的精神对待竣工结算编制。由于当前发展较快, 造价管理部门经常对定额费用进行修改和政策性调整。因此造价人员必须不断学习, 掌握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规定, 及时收集造价资料,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实事求是, 做出合理的工程结算
3 结语
【园林景观地面设计】推荐阅读:
园林景观中的地面设计02-01
园林景观中的地面铺装10-25
景观工程的地面设计12-29
园林建设园林景观设计08-03
北方园林景观设计05-17
园林景观设计教学05-18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07-04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08-17
文化园林景观设计11-13
设计元素园林景观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