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软件论文

2024-08-23

中心软件论文(通用12篇)

中心软件论文 篇1

摘要: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 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如何行之有效地实施软件质量管理, 生成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是软件开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对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软件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开发团队建设、制定全辖区统一的开发规范、加强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等措施, 对提高软件质量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软件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数据中心

在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二级架构下, 软件项目开发是省会中心支行科技部门为地方特色金融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以更好地履行金融科技职能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人民银行业务信息化的发展, 以及金融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 软件产品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导致软件规模不断扩大, 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软件项目的管理也变得更加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软件质量管理, 确保软件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开发时间及预算成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软件质量的目标, 是科技部门软件项目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一、软件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含义

根据M.J.Fisher的定义, 软件质量是“所有描述计算机软件优秀程度的特征的组合”。为实现软件的质量目标, 需要确定一系列软件质量特性, 软件满足这些质量特性的程度越高, 软件质量就越高, 反之越低。通常, 软件质量特性用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目前, 比较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是Mc Call模型、Boehm模型和ISO9126模型。例如, ISO9126模型从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3个层次来进行质量特性的描述。其中, 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包含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6个特性, 使用质量包含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4个特性。对于不同的软件来说, 其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不同, 质量目标也不同, 评价一个软件的质量, 需要根据特定软件质量特性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管理框架体系下对项目建设的各项活动进行质量保证, 对项目建设的各项成果进行质量控制, 确保项目在成本进度的目标下按照质量的标准和目标完成的过程。软件质量管理一般分为质量管理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个阶段。质量管理计划是根据软件的特性明确其质量目标、定义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过程;质量保证是根据质量管理计划开展的确保项目的活动、输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过程;质量控制是监控具体项目结果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并制定有效方案解决质量问题的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应贯穿项目始终。

二、省级数据中心软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质量需求不明确。

随着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履职要求的发展, 省会中心支行自建系统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 其类型不再是简单地面向事务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而增加了面向数据挖掘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其用户也不限于人民银行本机构内部, 而是涉及外联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 软件的质量需求也应随之变化, 除了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外, 还应满足与应用场景相匹配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方面的要求。但是,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 一方面业务人员通常只提出功能性需求, 对项目的质量需求没有要求;另一方面, 项目开发人员没有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引导, 帮助其建立质量需求。由于质量需求不明确, 导致最终的软件产品出现诸如在业务高峰时性能下降、与外部系统接口兼容性不足、旧系统向新系统迁移存在困难等问题。

(二) 计划制定不充分。

省级数据中心软件项目建设计划性不足, 科技部门通常为了满足紧急性的业务信息化需求而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软件项目开发, 因此造成项目建设计划制定不够周密, 对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够充分, 在项目时间紧或成本超支的情况下, 通常为了赶进度、省成本而以降低质量为代价。例如, 为赶进度而省略必要的方案、代码评审阶段, 导致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测试不够充分而导致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等。

(三) 文档不完整或不明确, 软件代码的可维护性不高。

省级数据中心的软件项目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开发轻文档的情况, 项目管理人员只注重程序的运行结果, 而忽略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记录。例如, 开发过程中业务需要发生变更时没有详细的变更记录, 没有进行需求跟踪矩阵的维护, 使得一些变更无法追溯源头, 导致最终开发的软件不能很好地满足软件质量的功能特性;没有进行详细的软件开发文档记录, 代码的编写规范不一致, 代码的可读性不高, 使得程序的升级变更难以实施;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配置, 导致软件版本混乱, 对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造成影响。

三、软件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人员因素。

人是实施项目建设的主体, 因此, 人员的软件开发技能和素质是影响软件质量的重要因素。省级数据中心的软件开发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采用外包形式, 外部厂商负责项目的具体开发, 省级数据中心科技人员负责项目的管理。二是采用自主开发形式, 省级数据中心科技人员组织辖内科技人员自行进行软件开发。因此, 省级数据中心的科技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软件开发的技能, 还需要具备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根据当前省级数据中心的科技人员的配备情况, 难以设置专职的软件项目管理或开发人员, 一方面科技人员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 除了需要完成支持地方特色金融服务的软件开发工作以外, 还需要开展系统运维、辖区科技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 科技人员较少获得软件项目开发方面的培训, 因此省级数据中心软件项目管理和开发的人力资源存在不足。

(二) 技术因素。

影响软件质量的技术因素包括软件的设计质量和程序质量, 设计质量是指软件的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满足系统质量需求的程度, 如软件的设计是否具备开放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程序质量是指程序满足设计规格说明要求的程度, 如软件代码的编写是否高效、简洁、规范, 代码是否正确执行, 执行的效率是否满足质量效率要求等。缺乏统一的编码规范和完善的技术评审机制, 软件的设计质量和程序质量将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 过程因素。

目前省级数据中心软件项目管理仍缺乏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一是在项目计划阶段没有建立明确的质量目标, 因人力资源的限制无法设置专职的质量保证人员;二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 没有通过过程审计等措施对项目建设的各项活动实施质量保证, 没有通过跟踪检测、检查、测试等措施对项目的实施结果给予质量控制。

四、提高软件质量的管理措施

(一) 加强软件开发团队建设,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

1. 设计合理的团队人员结构。

软件项目开发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因此, 必须确保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因此, 在项目建设的初期,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人力资源类型分析, 明确项目需要的人力资源类型;其次, 对项目组成员的技术水平、性格特点、擅长的领域进行分析, 尽量根据人员的特长和性格特点安排适当的岗位。

2. 加强培训, 提高人员的技能及质量意识。

培训的内容包括人员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岗位有关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 并同时加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 让团队成员在拥有熟练的开发技能和项目管理知识的同时, 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 按照规范开展工作, 确保工作成果符合质量标准。

(二) 制定全辖区统一的开发规范。

一是实现文档模板化, 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和技术文档, 如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变更申请等, 对其内容作“必须”“应当”“可以”等不同等级的规范, 解决文档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问题。二是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 对编码中的类、接口、成员、参数、变量、常量等命名规则以及注释、异常处理的规则均进行明确要求。

(三) 通过软件复用提高软件的质量。

在软件的分析、设计过程中设置复用的思考点, 针对在多个软件中存在共性的功能模块, 将其抽象成构件或者平台, 供其他系统复用。如针对用户管理建立辖区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 提供用户的基本信息、角色、权限等管理功能, 并对外提供接口;针对当前数据处理分析中常用的报表管理建立报表平台, 实现报表的可配置化。

(四) 加强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

一是制定质量管理的方针, 指派人员负责质量的监督管理, 明确软件系统的质量目标, 制定质量保证制度。二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进行质量审计, 对每一项里程碑任务均实施开工审查、过程审查、结束审查3个关键步骤, 根据审计的情况形成绩效报告, 并反馈给项目关系人, 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避免后期由于质量问题造成返工。三是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对每一项工作成果进行检查, 确保每项工作成果都符合质量规范。

(五) 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质量、成本、进度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指标, 3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符合质量目标的软件项目, 必定是在合适的时间周期和成本范围内完成的, 时间过长或过短, 成本超支或过于紧缩都会对软件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 在项目初期,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周密地计划, 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并根据风险分析情况进行适当的应急储备和管理储备, 避免为了赶进度或省开支而牺牲软件质量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剑, 肖长衡.重视质量保证, 提高软件质量[J].金融电子化, 2002 (3) :67-69.

[2]梁洪宜.计算机软件质量和软件质量保证[J].广州大学学报, 2001 (5) :22-25.

[3]郑人杰, 殷人昆, 陶勇雷.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中心软件论文 篇2

1. J2EE的认识,面向对象和UML的认识(吹水题)

2. 给出一段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可惜是java题,看不太懂)

3. 给出一段程序,写出程序的作用及输出,并判断程序是否有错或是否可改进(具体题目内容忘了)

4. 编程题:判断N个整数(其值都是在1-N间)是否有重复,

这道题我还是用基本的循环做,估计它是要考虑时间复杂度的。

5. 单身类(singleton)的实现;SQL语句(学生-课程-成绩问题);给定程序判断程序在运行时产生多个个对象。

惠普扩充数据中心软件和服务 篇3

根据惠普委托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所做的一项调查,IT系统延迟正越来越严重。

在接受市场调查的公司中,有25%的IT项目是延期交付的,而产生积极业务成果的IT计划不到50%。

惠普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这是由预算紧缺和手动流程的局限、单点式解决方案以及团队工作相互隔离造成的。

这位发言人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惠普扩充了自己的产品线,以帮助IT部门确保IT和非IT经理都围绕相同的业务目标工作;利用IT战略、应用、IT运营等IT职能提高内部流程速度;跨不同的IT功能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

Gartner公司研究总监Thomas Murphy说:“企业需要更大的敏捷性,这是大多数新应用实施与修改的动因,这也需要优化应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方面。”

中心软件论文 篇4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系统的升级和扩展,数据中心的应用服务器及其他网络设备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资源利用率偏低、运维效率偏低、资源成本提高、备份与灾难性恢复等复杂问题,已成为制约数据中心发展的重大障碍,传统的“单一设备单一应用”数据中心IT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进而需要一种新的数据中心架构来适应业务需求的发展。

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数据中心的部分问题,从而使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过度到了虚拟化数据中心阶段。虚拟化技术是将各种计算及存储资源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从应用领域来划分,虚拟化分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平台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当前IT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且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通过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提高了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且通过建立智能化、自动化、资源整合配置体系架构满足了业务差异化和低成本的需求,实现资源的集约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应用的多样性,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演进,改变了IT服务的交付和消费方式,也改变了当今的IT格局。因此数据中心建设也从虚拟化时代演进到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理念,通过将大量计算机资源整合在一个个计算集群中,并使这些计算集群分布式地承担各种计算请求,使得用户能够按需获取集群中的各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便捷的信息资源服务。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软件定义计算技术、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新技术,使数据中心中硬件基础设施利用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及网络虚拟化技术将硬件基础设施抽象组合成虚拟的逻辑设施,采用云计算模型将计算能力和逻辑设施通过网络来提供服务,并从基础资源以及服务的精细化运营角度出发,实现Iaa S、Paas以及Saa S多种服务模式的灵活多变的业务交付方式,进而满足和适应新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也促成了一个新的技术方向——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为此以软件定义理念为核心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走向前台,正在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汇聚和配置计算资源。

2 什么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从最直观的定义来看,就是虚拟化、软件化数据中心的其一切资源。虚拟化是从服务器虚拟化开始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如果我们把服务器看作是一个微型的数据中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服务器的虚拟化来理解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也采用了类似的理念,它将网络、存储、计算、安全等基础设施和可用服务进行池化、聚合,并可通过策略驱动的智能软件进行管理,从而使数据中心服务不再受到专用硬件的束缚,摆脱传统1T复杂而不灵活的困境。此方法可使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安全保护和可用性服务池化、聚合以及作为软件交付,并可通过策略驱动的智能软件进行管理。因此,客户可以获得针对云计算时代优化的数据中心,从而实现无可比拟的业务敏捷性并为所有应用提供最佳SLA,并可大幅简化操作以及降低成本。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核心在于对CPU、内存、I/O等硬件资源进行解耦与重构,让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的全虚拟化、全自动化成为现实,并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业务感知的按需资源组合与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和超大规模持续扩展,真正实现数据中心像计算机一样运行和管理,更好的支撑用户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业务运营和增长。

3 如何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构建一个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两个核心要点:第一步虚拟化数据中心的一切资源;第二步,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虚拟化数据中心的一切物理资源,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构建一个由虚拟资源组成的资源池,不仅仅是对服务器进行虚拟化,还包括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等。当前,许多用户的数据中心环境是异构的,既包括虚拟化的设备,也包括一些因某种原因不能被虚拟化的物理设备;既包括私有云,也包括公有云。因此,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一定要能够支持异构云环境。

软件定义网络(SDN)概念的提出早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其核心理念是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实现了从虚拟网卡、虚拟交换机、接人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的控制系统与传输机制的分离,使得满足计算需要的各种虚拟网络无处不在。透过这些虚拟的网络,将用户眼中传统的数据中心变成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要建设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网络系统需要立足于成熟的交换、路由模式之上,以网络虚拟化设备、软件为主,积极使用支持软件定义网络(SDN)功能的设备,构建满足多种不同类型用户服务需要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

软件定义存储(SDS)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基本组件,它从虚拟层、纯软件层介入,对物理存储的集成和控制。虚拟化环境中的计算机资源按需分配,因此这种环境需要动态进行存储分配。软件定义的存储通过对存储资源进行抽象化处理来支持池化、复制和按需分发,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使存储层具备了与虚拟化计算类似的敏捷性:聚合、灵活、高效并能够弹性横向扩展,全面降低了存储基础架构的成本和管理的复杂性。软件定义的存储有几个明显特征:以应用为中心的策略,可实现存储使用自动化——软件定义的存储支持对异构存储池中的所有资源实施一致的策略,使存储的使用像为每个应用或虚拟机指定容量、性能和可用性要求那样简单。这种基于策略的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底层存储资源,同时将管理开销降至最低;与硬件无关的虚拟化数据服务——数据服务作为虚拟数据服务在软件中交付,并按虚拟机进行调配和管理;通过硬盘和固态磁盘虚拟化确保数据持久性——随着服务器功能的增多,软件定义的存储解决方案可让企业利用廉价的行业标准计算硬件来扩大其存储资源,同利用固态磁盘和硬盘作为虚拟机的共享存储,可获得高性能、内置的恢复能力和动态可扩展性。

软件定义软件:传统的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器采用竖井的方式,每台服务器上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硬件以及上面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以紧耦合的方式捆绑在一起。这种模式导致服务器的CPU和内存等物理计算资源利用率低。在典型的x86服务器部署中,平均只有总容量的10%到15%得到利用,计算资源浪费严重。而另一方面,为支持不断增长的业务和应用需求,企业需要大量的服务器购置或者更新换代。软件定义的计算便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但是,软件定义计算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目前分布式计算以及云计算都属于软件定义计算的范畴。

当现有数据中心经过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将数据中心提供的计算资源基础设施产品,变成了虚拟的、逻辑的、可通过网络直接获取的基础设施服务。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个统一集中的管理系统实现对这种服务的定制、发布、度量、控制、运维等各种管理操作,进而完成了数据中心业务的云化。

4 结束语

软件教育中心认识实习报告 篇5

姓名:李儒金

学号:0920050306

班级:09环艺(2)班

实习目的1: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上IT行业的工作领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IT人员工作类型,工作内容,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对以后就业的方向作出了规划和指导。

1.了解到各种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的主要培训内容,例如3D,CAD,Adobe Photoshop,软件系统运用设计,等等。让软件教育工作与企业技术咨询以及软件开发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实习任务:

了解IT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为大三的学习指明方向。

实习内容:

首先,我们到西南风培训基地。这家企业成立于2010年8年,其业务涵盖涵盖行业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专业技术服务三大领域。

基地副总裁以及另外的负责人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联信永益的一些基本情况,让我们对IT企业的公司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个好的IT公司不但要有强大的团队,上市之前充分的准备,还要有不断补充的新鲜血液,联信永益连年扩招的员工人数便是一个例子。接下来是同学以及企业人员的互动时间。很多同学问了很多问题。如:联信永益招聘时是否看中学历;联信永益对招聘人员有什么要求;联信永益的公司福利待遇,联信永益的公司框架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的工作内容。负责人一一做出了回答,让我知道,IT企业校园招聘时,更为看重是个人的技术水平,学历所占比例比较小,大学生进入公司企业后,一般由IT基层人员做起,做一些编写程序,开发软件等等的工作。带队的老师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校园招聘时,很多同学由于临场发挥原因,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联信永益是否考虑给予老师的推荐名单。联信永益的负责人对此表示慎重考虑,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互动过程中,我从负责人以及同学们的话语中,得到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现在学习计算机的很多,但是真正了解全面且过硬的计算机技术的人不多。经过几十年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初级计算机人才市场基本已经饱和,企业对于初级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不多,但是高级计算机人才仍然是企业所青睐的。这让我知道,一门技术,只要学精学深,无论市场是否饱和,都是企业所欢迎的。而我在学校的学习中,只是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学校的考试。有很多和我的水平一样的人,在将来的就业中,我不占任何优势。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就业,了解到这一点,我确定了我要把一门技术学精的观点。

互动结束后,接下来我们参观了联信永益的工作环境。我看到很多人在编写程序,编写网站,还有一些人在翻看书籍学习技术,让我感慨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种一百多人集体工作的场面让我感受到了IT企业工作的严肃性。

之后我们记下了企业负责人的联系电话,方便以后在招聘以及学习方向的交流。随后我们来到了位于中南大学的中心软件教育中心。

我们首先填了一份调查表。随后培训中心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了中信软件教育中心的发展过程。中心软件教育中心已近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直接与社会需求接轨,具有国际竞争力,能胜任大中型复杂软件系统开发的高水平,工程系,实用性软件高级人才。中心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供应商之一,致力于融合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价值,来自软件企业的专家们对中心注重学生项目的实践能力,自学创新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全新教育模式深表赞赏。

中信软件教育中心结合企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培训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一定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

随后是午饭时间。午饭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南大学马克思学院的教室,培训中心创始人陈龙给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在他的讲述过程中,我抓到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3d语言对于以后的深入计算机学校以及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3d学习又分为很多方面,基础学习包括3d程序设计,cad面向对象分层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JAVA高级应用开发包括cad脚本语言,ps,高级编程,3d应用编程,反射机制以及动态代理。在一些大型IT企业内,对于员工的外语水平很看重。不仅仅是四六级,口语能力和听力水平尤为重要。

结束后,我们在带队老师的领导下返回学习,这一天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极大的收获。

认识实习心得体会:

1.无论什么学习,都是在为就业做准备。这次实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与社会上IT工作人员的巨大差距。在实际动手能力上,我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走上社会的水平,而对于各种计算机知识的认识程度上,我也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在计算机学习中,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只有理解之后,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一门技术,只要学精学深,无论市场是否饱和,都是企业所欢迎的。了解到这一点,我确定了我要把计算机技术学精的观点。

2.这次实习让我知道了深入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性。C语言是基础课程,在大学计算机的教育中,基本上都会学习C语言和C++,掌握这两门语言的人实在是很多。而对于走上社会,在各种语言中,又以cad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咨询了老师以及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后的建议后,我决定在大三一年的学习中,以cad语言的学习为重点。在程序设计基础上,尝试高级应用开发。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请教认识的老师。我知道学院有一个cad实验室,我会努力争取进入实验室学习,因为在实验室,有老师的指导,也有一同学习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

3.在英语口语以及英语听力上努力提高自己,增加晨读次数。在面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会涉及英语对话,而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企业文化以英语为主,掌握良好的口语以及听力水平极为重要。

4.在是否要考研的问题上,我有了更加清晰的打算。考研和就业并不矛盾。关键是,在学校的日子里,有没有学习IT前沿的东西,有没有脱离社会,有没有忽略社会的IT需求要求。

中心软件论文 篇6

本报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微软公司合作支持建设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微软公司软件创新中心”在京全面启动。深圳、江苏、广州、贵阳四家创新中心分中心获得授牌,这标志着200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微软公司签署的关于加强软件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期)又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

三星与苏州大学共同培养平板人才

本报讯1月30日,江苏省平板产业发展创新联盟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三星液晶事业张元基总裁、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朴根熙出席了成立仪式。当天,三星还与苏州大学签署了平板专业开设意向书,计划将促进在高校开设 “平板专业”以及开设“平板技术学校”等。双方表示,希望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平板技术专家。

思科联合重邮共建“绿色科技联合研究实验室”

本报讯 2月3日,思科与重庆邮电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重庆邮电大学-思科绿色科技联合研究实验室”。“绿色科技联合研究实验室”的成立是思科履行其致力于推动中国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承诺的重要举措。此次合作中双方将共同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传感器网络以及绿色科技等领域的研发,推进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帮助重庆本土企业提高绿色科技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爱国者联合中国联通推出MP6套餐

中心软件论文 篇7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将成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远程胎心监护系统需要管理和维护大量胎心数据,如何有效管理胎心数据是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和GSM的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监护中心软件的设计。

1. 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由胎心检测装置和医院监护中心两部分组成,胎心检测装置用于胎心数据采集、处理、显示与发送;医院监护中心通过GSM网络实时收到胎心数据,产科医生将诊断结果通过GSM网络及时反馈给孕妇。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监护中心的软件设计

监护中心的软件是在VC++6.0环境下开发的。主要功能为:胎心数据的接收、保存、显示,与硬件的通讯,管理员登陆,添加/删除用户,用户信息查询,医生诊断,数据操作等。具体监护中心的软件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2.1 数据的串口通讯

主要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数据传输功能。在数据的串口通讯中调用ActiveX控件中的MSComm控件。添加控件后对其初始化,设定通讯协议等内容。

2.2 胎心数据接收

胎心检测装置采集的胎心数据通过GSM网络经RS232串行口存入医院监护中心数据库中。数据在串口通讯中调用ActiveX控件中的MSComm控件来完成数据的传输。数据接收过程在接收完全部数据后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存盘,减少了接收过程中的存盘操作,加快了数据的传输。数据以明细表的方式存放,即接收一次数据只产生一条记录,减少了文件数量,易于管理。

数据接收会自动调用OnComm()函数,接收消息的处理放在OnComm()函数中。

2.3 医生诊断信息反馈

医生诊断信息反馈是串口通讯的应用之一,下面介绍其编程思路及方法。

在对话框中添加“检查结果发送”按钮,双击按钮添加函数:

关闭串口并调出需要反馈用户的手机号码填写对话框,如图3所示。

当监护中心接收到信息时,会反馈一串字符。其中成功时,字符串中有“>”符号,失败时则没有。当接收胎心检测装置发来的字符串中带有“>”时,便关闭串口和对话框,进入检查结果编辑对话框,如图4所示。

监护中心信息发送成功时返回“OK”等字符,发送失败时会返回“ERROR”字符。

监护中心发送信息后返回主页面继续接收胎心检测装置的胎心数据。

2.4 监护中心数据库设计

监护中心数据库是通过引入ADO库文件、初始化OLE/COM库环境和List Control、连接相应的数据表、调用ActiveX控件中的Microsoft ADO Data Control和Microsoft DataGrid Control控件对数据动态操作、数据的查询、释放程序占用的COM资源等方法来实现的。

2.4.1 引入库文件

监护中心数据库引入了ADO库文件。使用ADO库之前必须在工程的stdafx.h头文件里用直接引入符号#import引入ADO库文件,以使编译器能正确编译。

2.4.2 初始化

ADO库是一组COM动态库,应用程序在调用ADO前,必须初始化OLE/COM库环境。在MFC应用程序里,是在应用程序主类的Init Instance成员函数里初始化OLE/COM库环境。list表格显示数据时需要对list控件进行初始化。

2.4.3 连接数据表

打开数据库中的相应的数据表,将记录集指针指向该表即可。

2.4.4 数据动态操作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动态操作时,直接调用ActiveX控件即可。

Microsoft ADO Data Control控件作用是连接数据库。

Microsoft DataGrid Control控件通过调用Microsoft ADO Data Control控件的ID显示连接的数据库内容。

2.4.5 数据的查询

数据查询时通过记录集指针逐层打开即可找到要查询内容,调用SQL语句。

2.4.6 释放COM资源

最后还要在ExitInstance()中编写代码释放程序占用的COM资源。

即可完成监护中心数据库设计。

3. 软件实例

监护中心软件设计完成后,我们采用实时胎心数据进行了测试。该系统数据显示、管理员登陆、添加/删除用户、用户信息查询、医生诊断、数据操作等各项功能运行稳定,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测试结果。具体监护中心操作、诊断信息发送地址及检查结果发送界面如图5、图6、图7所示。

4. 结束语

GSM网络与单片机结合构成远程胎心监护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使用方便等优点。孕妇使用此系统,可随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和指导,确保胎儿安全,有利于优生优育。该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的使用将大大方便孕妇,降低医院的负荷,节省人力物力,特别在冰冻雨雪等恶劣天气、地震、交通阻塞和地区偏远等情况下,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给孕妇带来极大的方便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邦宇吴效明刘艳芳.远程监护系统中网络数据库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5(4):33-34.

[2]陈浩郭兴吉.一种心电远程监护系统数据库的设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1):69-77

[3]张和君张跃周炳坤.远程心电监护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15):219-224

[4]章庆和叶志前.胎心率远程监护系统的中心站设计[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9(2):100-102

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管理软件设计 篇8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中心,ITIL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 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及内容逐渐扩大, 互联网的存储成本不断降低, 使用网络的人数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数据信息产生, 传统的IT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已经难以实现海量数据的传输与计算。相应的, 传统数据中心也难以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在新商业模式的驱动以及社会对海量数据的强烈需求之下, 云计算应运而生。

1 云计算数据中心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以及网络信息海量计算。就云计算的概念来说, 目前研究领域较为接受的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所提出的:云计算的计费方式是依照用户的实际网络使用流量, 在这种计费方式的基础之上,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网络, 并根据自身需求来缴纳一定的网络使用费用, 而且用户可以访问可配置的网络计算资源共享池。访问网络的用户如果想要使用这些网络资源, 只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 即可以方便的得到。现如今, 很多工业生产过程均涉及了云计算这项技术, 而且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 云计算技术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也大大拓展。

1.2 云计算的原理介绍

云计算的运行原理是将所需要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运算, 也就是说将任务分开同步执行。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过程中实际上与网络极其相似, 企业资源由需求大小来决定, 按照需求量来访问计算机以及存储系统。互联网近些年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 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阻碍, 让互联网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方向。现如今盛行于社会上的手机网络交易、手机信息查新等等, 都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新开发出来的。换言之, 云计算技术是在互联网软件的基础之上, 对海量数据进行运算, 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及内容。

2 ITIL基本概念

所谓ITIL即是IT基础架构库, 它的根本思想就是流程方法论, 为IT的服务管理提供一整套的具体实践指南, 为企业IT服务管理提供更为实际、严谨而且可量化的标准与规范。企业使用云计算主要目的是对数据的具体使用, 对于这些海量数据是如何存储的, 使用效率如何均交给云服务来处理。在当前ITSM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新型ITIL的出现将是必然趋势。

2.1 ITIL架构

⑴服务支持。该部分主要是对执行某项任务时, 都由哪些人员参与, 他们分别扮演何种角色, 以及整个任务执行的具体细节进行描述, 将联系用户以及细节的“服务台”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义。服务支持在整个云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是, IT组织是如何按照SLA标准向具体客户提供IT服务的。

⑵服务交付。该部分主要是用来对客户开展某项业务所需要的服务, 以及IT组织在提供这项服务时所需要具备的资源进行描述。服务交付在整个云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是, IT组织如何与客户签订具体的SLA等级协定, 并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SLA目标实施监控。

⑶安全管理。所谓安全管理, 是用来记录具体的规划与管理信息, 以及IT服务所达到的安全流程水平, 用以评估和控制所存在的风险,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解决。进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整个服务过程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

⑷IT基础设施管理。之所以要进行IT基础设施管理, 主要是为了能够以最合理的成本来满足最大程度的业务需求。其主要内容是论述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IT及通信基础设施, 所需要进行的具体细节、组织形式以及实施工具。

⑸应用管理。该部分主要是用来描述如何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管理, 向企业用户、开发人员以及服务经理进行全面的系统管理指导, 以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服务管理的角度对整个应用系统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

⑹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该部分主要是对服务的组织、实施以及改善服务管理流程, 对整个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任务进行再规划、设计, 帮助客户确立远景目标, 同时对服务改进方案进行全面的、持续的指导。

⑺业务视角。所谓业务视角, 是用来强调服务的开展应该从业务的角度触犯, 而不是只关注服务的交付者, 让IT服务人员明白其主要工作是为了实现具体的商业目标, 是为了给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做出最大的贡献。

2.2 基于ITIL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理念

通过对云计算数据中心有效的运维管理, 才可以实现云计算数据中心IT资源、IT业务、IT运维的可靠有序运行。基于此, 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架构应运而生, 在其内部有着非常强大的管理服务层, 已连接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架构、服务管理框架。埃森哲数据中心就是新一代的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架构, 整个数据中心架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IT基础设施的优化, 以及整个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 保证服务器、存储器以及网络系统能够更加的标准化、合理化。

任何数据中心设计均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检验器性能, 要有具体的工作细节、软件功能设计、系统组成设计等等, 要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所以在进行新型数据中心设计时要尽量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 战略规划结果的可实施性。数据中心的设计一定要达到用户的战略目标, 并将服务的方向与其保持一致。同时还是对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细则进行准确的完整的表述, 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的规划及发展计划书。

第二, 对具体实施的工作要有这非常可靠的掌控能力, 保证整个工作一旦开展起来, 用户的组织能力、资金能力以及时间都在可控范围内。同时, 企业的IT支持一定要可靠, 能够提供可行性分析, 并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

第三, 数据中心的战略规划一定是在现有架构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善与建设的, 利用一切可以重复使用的基础设施, 不浪费企业的固有投资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资产, 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浪费, 尽可能的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3 云计算资源管理

3.1 云计算资源管理体系结构模型

云计算系统在结构设计上可以使用层次结构模型, 其中主要部件又可以分为两部分:被动式部件、主动式部件。所谓主动式部件就是元计算的资源,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资源进行消耗, 通俗的说就是执行传统以及非传统计算过程。而作业是整个层次结构的实体, 调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吧任务映像到资源, 而不是将作业映像到资源。

3.2 云计算资源管理的资源调度

云计算资源调度系统对整个管理系统而言非常关键, 直接关系着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可接受性, 而云计算的动态性能以及异构性又直接决定了资源调度系统的复杂性。调度系统的设计可以采用集中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等结构, 其中集中式调度系统的所有资源均是通过同一个中央调度程序来进行调度, 任何可使用的系统信息均集中在中心机上;分布式调度系统中, 其工作原理是交互作业, 将结构传输至远程系统中, 并没有中心机来负责整个作业调度。这种调度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组件之间没有联系, 某一个失效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容错性以及运行可靠性较高;层次式调度系统, 有集中式的调度程序, 作业也会被提交至中心机处, 但是每一个及其资源均是通过一个独立的调度程序来进行调度的, 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同策略既可以用本地作业调度, 也可以通过全局作业调度。

参考文献

[1]薛静.基于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中安全机制的研究.西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刘鹏程.云计算中虚拟机动态迁移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中心软件论文 篇9

马里兰州盖瑟斯堡, 2016年11月16日电 (GLOBE NEWSWIRE) --领先全球的统一通信服务 (UCaa S) 先驱Broad Soft, Inc.今日宣布, 推出联络中心运营集成方案CC-One。

CC-One是一个基于云的全方位渠道 (语音、电邮、聊天软件及社交媒体) 联络中心解决方案, 让企业逐渐从遗留系统平滑过渡到真正统一的、基于分析的解决方案, 从而为客户创造卓越的服务体验。CC-One所提供的云平台久经考验, 可以为各个规模的企业提供优化服务, 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跨国公司还是多地点的联络中心运营商, 均可满足其需求。

大多数联络中心系统孤立运行, 并与企业其他电话系统分离, 但CC-One通过与其移动为先的统一通信应用Broad Soft UC-One®整合, 提供无缝的云PBX及统一通信体验。因此, 各部门可通过实时的语音、聊天及视频接触到企业的主题专家。CC-One通过与Broad Soft Team-One协作应用整合, 为前台及后台提供虚拟的持续工作空间, 促进团队合作及信息共享, 提升业务性能及客户体验。

根据国际客户管理学院的研究数据, 40%的客户支持电话是为了寻求专家援助。让最适合的专家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最匹配的客户电话对所有联络中心都至关重要。CC-One通过使用动态的智能分析, 令各种规模的销售及服务联络中心能够优化其表现。CC-One通过利用联络中心内外多个系统内的数据以及进行智能分析, 能够灵活地预测每名客户的需求, 从而找到处理该客户需求的最佳匹配人员, 提升表现、销售及客户体验。

作为原生云解决方案, CC-One降低了联络中心的购置成本, 取代了昂贵、复杂、灵活性不足的内部系统的需求, 也能够便捷地与现有内部系统及外包联络中心整合, 为混合系统提供支持, 使内部部门逐渐过渡到运用云解决方案。

Broad Soft首席数码及营销官Taher Behbehani表示:“我们很高兴推出Broad Soft CC-One, 它凝聚着Broad Soft关于云、协同联络中心运作的未来愿景。全球联络中心市场处于快速转型中, 旧的遗留系统正逐步被灵活的云技术所取代。我们相信CC-One代表着这种转变的新走向, 即联络中心成为公司至关重要的资产, 助力公司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促进销量增加及增强品牌知名度。”

软件定义网络在云数据中心的应用 篇10

一、云计算网络发展带来的挑战

云计算是实现方便、快速、简单、按需访问可配置计算资源的管理模型, 它随业务变化而变化, 是企业IT资源管理的高级阶段, 而不仅仅是IT技术简单的合并与应用。云计算所包含内容非常广泛, 分成不同层次, 从最接近用户的上层到下层的物理层, 包含业务接口层、应用平台层、分布式操作系统层、虚拟化层、硬件架构层和数据中心设施层、运营商网络层。云计算支撑不同层次之间的管理和平台, 同时可作为商业模式出现, 如云服务交付体系和互联互通标准等。而服务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就是根据用户需求, 在虚拟化层、硬件层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实现动态资源的管理与调配。

(一) 用户需求不断变化, 导致网络愈加复杂

用户数量指数增长, 海量的网络数据、流量和管理的迫切发展, 使得用户和网络设备不堪重负。Cisco交换机固件文件大小从原来的300 k到现在的几十兆, 路由器i OS软件从1998年的8 M左右到现在几百兆, 甚至几个G都是常见的事。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源代码行数也增长到几百万条, 越来越多的网络控制协议加入到网络操作系统中, 厂家的研发难度不断加大, 用户的学习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控制平面的功能特性, 从基本的OSPF, BGP、多播和差分服务质量保证 (DSCP) , 到多协议标记交换 (M PL S) 、流量工程 (Tra f f ic Engineering) 、大规模地址转换 (NAT) 、智能分析处理防火墙、不同形式2/3层虚拟专用网VPN, IPv 6与IPv 4互相混搭、移动IP网络、用户管理认证授权和访问、记录功能等, 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被加入到网络交换节点。

虽然在第一时间解决用户难题和满足市场要求是网络供应商的责任和期望, 但由于网络软件控制特性与硬件产品高度集成, 从最初的协议想法到协议标准化大致需要10年, 而从标准化到规模部署又需要3-5年, 这样就导致用户需求被严重推迟。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协议与厂家硬件系统架构高度集成, 而传统网络设备主体架构都是封闭的, 所以与之配套的软件开发和验证只能由网络厂家根据商业利益最大化来决定, 用户不得不忍受被锁定的痛苦。而用户被锁定后, 基于用户最大利益创新愿望对厂家来讲就没有那么强烈, 从而形成需求与研发的负反馈效应。

(二) 云计算虚拟化移动性, 需要更加灵活敏捷的网络响应

根据IDC统计, 2013年底虚拟机部署数量是物理机的2.5倍, 达到8 200万台。虚拟机节省了大量购买成本, 但在管理上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也非常显著, 比如虚拟资源脱离了物理设备相对静态信息, 排错难度大大增加。虚拟交换机既要与现有虚拟管理平台兼容, 又要应对高度动态变化端设备, 维护虚拟逻辑抽象链接, 集成与交换硬件设备功能。从移动性、机动性、维护性和集成性可分如下几类。

1.跟踪设备移动状态。网络端节点实体 (比如虚拟机) 的网络状态需要简单确定, 不同主机之间可相互迁移节点状态。

2.响应网络动态变化。虚拟化环境的最大特点是网络状态高度变化。跟踪虚拟机加入和离开、虚拟机往前或往后即时移动以及逻辑网络环境快速变化, 开放式控制平面控制流量和全局网络自动发现管理。

3.维护虚拟化逻辑标志。分布式虚拟交换机通常通过增加或管理虚拟机网络数据, 来维护虚拟网络或逻辑区域上下文。这些虚拟化标志需要正确和高效管理。

4.集成操作系统和硬件。把虚拟数据转发路径设计成“卸载”模式, 数据包处理由硬件芯片完成, 以独立软件或硬件芯片方式实现灵活控制, 增加虚拟化网络的性能。

(三) 云计算网络管理方式改变——面向工作负载的网络资源调度

全面实现新一代数据中心数据管理移动性, 需要虚拟协调角色, 统一规划和部署IT智能基础架构, 于是催生了工作负载为中心的IT管理模式, 传统的分离IT管理模式和IT资源分配的技术实现方式不再合适。

工作负载是计算机所执行工作的逻辑分类。其包括谁在做工作 (Who) 、做什么工作 (What) 和如何做工作 (How) , 以业务观点来看工作分类和非IT技术特征。工作内容包括部分系统运行应用、用户应用连接和应用交互。其工作绩效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也就是服务响应水平。响应时间是用户发出请求与系统响应之间的时间差, 吞吐量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了多少工作。

工作负载和工作内容不同, IT资源消耗重点就不一样, 可以分为4类:CPU计算型、内存缓冲型、存储IOPS型或存储带宽型、网络IOPS型或网络带宽型。保证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统一视图, 决定了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资源调度模式不但需要统一虚拟负责角色, 还需要在技术上保证对应角色平台。

二、软件定义网络 (SDN) 介绍

在网络发展和使用过程中, 一方面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集成越来越复杂且创新缓慢, 另一方面是虚拟化资源移动性要求更加强大灵活、简单的控制平面, 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用户为使用网络所付出的总拥有成本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技术:软件定义网络 (SDN) 。

既然软、硬件绑定导致网络发展和应用缓慢, 那么我们就把它们分开, 使其各自相对灵活独立地发展, 开发实现基于标准硬件平台的灵活、简单的控制平面。同时, 云计算和虚拟化要求极大的网络扩展性, 当前网络转发平面与控制平面都需要横向扩展和增强性能, 而扩展模式下控制平面的控制信息本身流量有限并可预计, 高性能转发芯片处理控制信息成本高, 那么经济性解决方案就是实现独立可扩展的控制平面。

(一) 关于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也称为可编程网络, 就是将网络设备配置平面从嵌入式节点独立出来到软件平台, 由软件驱动的中央控制节点自动化控制的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以开放软件模式替代传统基于嵌入系统的、不够灵活的控制平面。这是新的网络控制平面实现方法, 它降低网络复杂度、虚拟化和云计算的网络需求。其发展对传统网络厂家封闭专有控制平面技术产生了突破性创新, 将对网络厂家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同时, 转发平面特性减少, 且设备硬件的减少也降低了资本性支出 (Capex) 和运营性支出 (Opex) 。

在软件定义网络模式下, 独立的离散式智能从分支节点上集中到中央控制节点, 中央枢纽保持全网流量监视和控制, 从OSI 2层到7层实时把握网络整体状况, 即时控制和调度, 建立强大中央智能, 对全网和100%垂直完整作出有效反应。

在软件定义网络环境下, 中央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相应算法、逻辑、分析和规则, 以软件定义规范方式将配置信息推到交换和路由节点, 完成路由或交换从中央控制节点接受特定格式指令规则的过程, 交换和路由节点更新数据转发平面落地规则, 完成数据转发。中央控制节点针对每个细分的网络路径, 按照“信息流”细分, 每个“信息流”数据落地转发由每个特定交换或路由节点完成。当计算或存储资源变化时, 中央控制节点根据分析结果重新调整节点配置规则, 这样就实现虚拟化和云计算网络所需要的自动化和精细化动态配置管理。

(二) SDN技术的典型应用——云数据中心互联

SDN技术在数据中心内部局域网的应用较多, 但在城域网、广域网的应用还比较少。下面介绍SDN技术在云数据中心互联的一个典型应用。

传统数据中心互联是DWDM架构结合独立的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构建的。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提供基于VLAN的业务隔离, 以及在2层和3层服务的恢复和流量工程等, 光传输平台分别提供数据和存储的传输 (如图1所示) , 但是这种方式较为低效。

1.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若采用2层连接, 数据中心的VLAN交换功能将融为一体, 即两个数据中心网络将变为一个网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肯定存在Spanning Tree的问题, 无法保证大型数据中心互联网络所需的可靠性。

2.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若采用3层互联, 由于3层设备缺乏线速以太网交换而使总体性能低下, 在云数据中心的环境下, 对于虚机漂移等技术, 需要在2层网络提供支持。所以一般情况下采用2层通道的方式, 不仅难度很大, 而且效率低。

3.通常每一层都通过不同的网元管理系统独立运作, 没有相邻层或网络资源的意识, 这将导致管理的复杂性和运营效率低下, 如延迟和网络资源利用率差等, 最终导致运维成本高。

为解决上述3个问题, 一种新的思路应运而生, 即SDN和COE技术的融合。

一是面向连接的以太网 (C a r r ier-O r iente d Ethernet) 。COE技术对传统的以太网进行优化, 以满足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目前已广泛运用在运营商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商。COE对传统的以太网进行扩展, 消除了对VLAN地址的扩展性限制, 并引入流量工程能力, 使该技术完全适用于大型的、分布式的网络建设。

COE是基于若干相互关联标准的组合, 包括IEEE 802.1ah (“Mac-in-Mac”) , IEEE 802.1Qay (also known as PBB-TE) , IETF MPLS-TP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Transport Profile) , ITU-T G.8031/G.8032, Ethernet OAM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 。

COE提供以以太网为中心的流量工程和保护机制, 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之间的2层域配置, 保证终端到终端的第2层服务质量 (Qo S) 和性能监控功能, 特别是可以满足云数据中心虚机漂移2层网络的要求, 不需要使用更复杂的3层和/或MPLS协议。

二是软件定义的网路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采用基于SDN架构的多层管理系统, 管理基于COE技术的P-OTN (分组光纤传输网络) 设备, 为数据中心的互联提供一个易于管理级资源调配的高容量数据中心的互连交换背板, 提供显著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优势。由于采用的是COE技术 (2层) , 不涉及到3层IP路由, 对于云数据中心虚机漂移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换句话说, 不同地点的数据中心通过SDN和COE技术的组合构成在一个大的虚拟的交换网上 (如图2所示) 。

(三) SDN的特性

1.快速设计和规划新的网络和服务。设计规划从光纤层开始, 一直上升到波长、OTN和数据包传输层, 从而为任何指定的流量要求提供最有效且成本低廉的网络设计。

2.服务配置和多层管理系统, 具有3D可视化功能。

中心软件论文 篇11

一、研发缘由

1.商业软件过分注重教师控制而忽视学生学习

商业电子教室软件品牌众多,但功能基本一致,集中体现在屏幕传输、屏幕监看、屏幕转播、网络影院、通知发送、系统配置等软件控制上。总体而言,教师类功能占86%,学生类功能仅占14%。换句话说,企业大都站在“管理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软件,大部分功能是为教师的控制和管理服务的,忽视了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即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技术支持。

2.网络环境需要更快捷的教学组织控制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作品评价这一环节,即教师转播几位学生的屏幕,让全班学生看到这几位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目前,各类商业电子教室软件在这一环节都较为烦琐:其一,转播学生屏幕需要经过多道操作程序。先要通过监看确定要转播的学生机,再启用转播功能并选择转播的范围来实现屏幕转播。其二,需要转播多个学生作品时,转播的切换和过渡不顺畅。当一位学生的屏幕被转播时,教师往往站在被转播学生的附近,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作品的评价。评价完毕该学生的作品后,教师再快步返回教师操作台前,用控制软件结束原转播学生机,再重复转播学生屏幕的多道程序,对下一位学生的屏幕进行转播。其间,浪费了大量的等待时间。

3.信息技术呼唤分层教学的技术实现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往往比较明显。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往往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快慢不等。如何应用分层教学理念,方便地给予完成任务快的学生以新的学习任务呢?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通过电子教室发送通知或通过投影屏幕给进度快的学生布置新的学习任务。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了:发送通知虽可以个别化选择学生机,但由于进度快的学生群体也是动态生成的。这样,势必导致教师长时间驻留在教师机操作台前,反复选择完成任务的学生机并个别发送新的学习任务通知;而用投影屏幕或教师口头布置新学习任务,又会影响那些没有完成第一个任务的学生。

二、系统功能分析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电子教室,即以生为本,紧紧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而设计的新型电子教室软件。普通的电子教室在学生机端一般只有屏幕接收功能,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电子教室创新出了更多功能,见下表。

三、系统功能设计

由于电子教室涉及的技术较多,关于屏幕传输、网络影院等常规功能将不在本文讨论范畴。本文仅讨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及实现策略。

1.学生主动示范的实现

为减少教师在演示多个学生作品时频繁切换屏幕的麻烦,可在学生机端的Windows任务栏托盘中添加学生机图标,并增加相关的功能菜单(开始演示和中止演示)。为避免学生机端故意或无意地干扰操作,有必要在教师机端设置学生机主动示范的权限及相关口令。当学生机向教师机发起演示请求时,教师机端检验学生演示功能权限是否开启。如果没有开启,则不予响应;如果已经开启,则检验密码是否一致。通过口令者,教师机端模拟教师进行学生示范与转播操作(如图1)。当演示完毕,学生点击学生机端的“中止演示”命令即可。而后续学生的演示,则可继续通过学生机图标中的“开始演示”命令实现。

这样,一方面教师不必为切换学生机跑回教师操作台了,提高了课堂的组织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来下达演示命令,让学生成为学习评价的发起人,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发起请求的过程中,提高了主动意识,成为作品演示和解说的主角。

2.分层任务的实现

针对分层任务的技术实现,也可参照学生主动示范功能的设计。倘若按学习内容把课堂进程划分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按学习速度把学生划分为A、B两个群体,那么,预计在一定课堂时间后,学生群B会完成第一任务并进入第二任务的学习,而其个体进入第二任务的时间是不完全一致的(如图2)。

为避免教师布置的新任务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有必要在学生机端设计便于学生主动选择第二任务的入口。这样,他们通过向教师机端发出新的学习请求,会得到新的任务提示。由于任务内容一般包含学习要求和任务素材,而任务素材可能有文本、图片、影片等多种格式。因此,教师端的第二任务服务应支持文本描述(针对学习要求)的回送和各种类型文件(针对任务素材)的自动下载(如图3)。

3.作品便捷上传的实现

在开发电子教室软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FTP文件传输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都较其他方式略胜一筹。鉴于此,笔者通过系统集成,将FTPServer和FTPClient分别集成于电子教室的学生机端和教师机端。这样,教师机无需手动开启和设置第三方FTP服务器,即可实现对文件上传的管理。学生机无需输入FTP地址和登录口令、无需重命名文件,即可完成上传操作,减少了中间的操作环节,文件上传更为便捷(如图4)。

4.评价积累和获知功能的实现

在开展学生作品评价时,除了对典型案例的赏析式评价外,更需要针对每位学生进行个别化评价。让每位学生得到切合自身学习的评价,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电子教室的数据库应支持历次评价数据的保存。学生机端即可通过“获知评价”命令来提出申请,自动触发教师机汇总历次作品的评价数据,并将汇总数据返回学生机端。这样,学生提交作品变成了一个获得成就积累的过程,不仅能激发他们持续地进行作品创作与学习,还能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来反思自身的学习成果,改进学习行为。

四、课堂应用效果

1.提高了网络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不断的应用与改进,笔者开发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电子教室——蓝海电子教室(如图5)。该电子教室除具备学生主动示范功能以及作业便捷上传、取回、管理等功能外,还具有普通电子教室的常规功能。这些功能的支撑,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交互、学习交流、学习评价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教师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

2.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评价积累、任务分层、主动示范等创新功能的开发与应用,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方面功不可没。评价获知功能的实现,使得学生在作品创作中持续地保持学习激情。主动示范功能的实现,使得电子教室的屏幕广播应用中心从教师转移至学生,学生主动提出交流的需求,体验主讲与演示的感受,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梳理和再建构。分层任务的实现,使得课堂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减少了“待机时间”,能够迅速投入新的学习任务中。

五、后续优化的思考

1.如何便于学生浏览上传的作品并开展互评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电子教室,不但需要解决如何上传作品的问题,更需要解决作品上传后学生互相评价学习的问题。笔者开发的电子教室软件虽然解决了学生作品上传程序烦琐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学生作品上传后浏览与互评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方便地浏览作品库,又如何确保多用户的评价累积和存储,这将是后续开发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2.如何整合ASP网络测试系统开展课堂内的自评和自测

由于同一班级学生能力差异的存在,一部分学生在完成第二任务后仍有“空闲”。按照教学设计策略,可以让完成第二任务的学生进行两次任务相关知识的梳理。这样,就可以结合ASP网络测试系统,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估和检验,在“空闲”时进行知识结构的查漏补缺。如何将学生机端界面与ASP网络测试系统有机整合起来,也是后续开发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注:蓝海电子教室的免费下载地址:www.onlinedown.net/soft/32979.htm。

中心软件论文 篇12

本文通过对以活动为中心软件过程建模方法以及模型特点的研究,分析了ECA规则下过程活动间的动态关系与约束,并将以活动为中心软件过程模型特点应用于过程度量中,用实例研究证明了活动为中心过程建模与度量相结合对软件过程度量改进的意义。

1 以活动为中心软件过程建模

软件过程建模主要分为三种[2]:以活动为中心的建模方法、以角色为中心的建模方法和以产品为中心的建模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其适用性与建模目的有关。其中以活动为中心的建模方法具有易于理解、分析、计划、管理软件过程和控制过程实施的特点,所以适合指导和控制软件过程实施为目的的过程模型[3]。通过细化软件过程活动,方便了对过程的监控和过程度量点的确定。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专业项目管理,成熟度不够,导致难以对过程进行控制和改进,因此采用以活动为中心的软件过程配合软件活动与度量活动相结合的思想能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4]。能够设计出粒度适合的过程模型对企业软件过程的实施和度量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将软件过程细化成一组子过程阶段和里程碑。每个阶段都由属于该阶段的开发活动构成,阶段内各活动的关系组成了该阶段的框架。把活动控制在一定阶段内,明确活动执行的时间顺序、范围及交付物,可根据产品或交付物的对活动进行细化分解来尽量使每个活动有最少的交付物从而得到粒度大小合适的能明确活动界限和反应现实过程的活动[5]。UML活动图由活动节点和有向边连接而成,有向边用来连接活动图中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标有ECA规则,ECA规则是一种将事件触发规则和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环境结合起来的方法,当某个事件触发后,如果一定条件满足则激活某操作,利用它可以规范活动间顺序,并可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和执行不同的处理策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E(Event)是一个事件表达式,C(Condition)是一个条件表达式,A(Action)是一个动作表达式,其含义是[6]:当事件E发生且条件C满足的情况下,执行动作A,从而定义出活动执行顺序的逻辑结构。

2 过程活动的关系及分类

软件过程活动元素与元素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类:单向关联、聚集和泛化。单向关联起到了元素复用的作用;聚集关系使复杂的活动简化;泛化关系体现了各元素之间的上下级分类或继承关系。

以活动为中心的软件过程活动首先确定各阶段活动、活动顺序以及ECA属性,然后收集各活动相关数据,将软件过程信息有机地结合得到一个完整一致的过程模型。模型分为活动和路由两类节点集合:

(1)活动节点包括原子活动节点、复合活动节点、开始活动节点、结束活动节点和等待状态节点[3]:基本活动构成过程的每一阶段,每个基本活动需要定义活动的属性和元素,其中活动属性一般有活动标识、名称、状态、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如果该活动属于度量范围,还要有度量标识,活动元素包括活动的执行者、转移条件和最终交付物等;复合活动是为完成某项特定任务,将一些相关的基本活动通过转移规则联接成的高级活动;开始活动是软件过程模型的入口;结束活动是软件过程模型的结束点,过程结束时需要收集和分析活动最后产生的数据和交付物生成输出结果;等待是为实现同步转移设置的一种活动节点。

(2)路由节点包括分叉、连接和决定、汇合节点[7]:分叉节点用条状表示,用来把进入此节点的活动分解为多个同时开始的并行活动;连接节点用条状表示,先进入连接节点的活动进行等待,当所有进入活动都进入连接节点后才能开始下一活动,由于分叉和连接节点的流出有向边不带ECA规则,所以其路由方式称为直接路由;决定节点用棱形表示,当活动进入决定节点后,决定节点根据当前状态和决定条件决定下一个活动;汇合节点用棱形表示,在汇合节点的输入活动中有任意一个活动进入后,汇合节点就将其汇合成输出活动,决定节点和汇合节点称为非直接路由节点,路由方式为非直接路由。

3 过程活动建模规则与规约

3.1 活动规则描述

软件过程控制结构主要分成六种:顺序结构、与合并结构、与分裂结构、或合并结构、或分裂结构、循环结构,使用ECA规则来描述软件过程动态模型给过程的调整和动态变化带来了方便,增强了其适应变化的能力。活动间的转移规则描述如下[1]:

(1)顺序结构使各个活动之间存在着顺序关系,上一个活动结束后如果转移条件满足则下一个活动开始。如图1(a)所示,其转移规则表示为:E:活动A结束;C:C;A:活动B开始。

(2)与合并结构描述了不同路径分支的同步与关系,连接处的转移保证各个分支处活动均完成和转移满足后才进行下一活动。如图1(b)所示,其转换规则表示为:E:活动A and活动B均结束;C:ClandC 2;A:活动C开始。

(3)与分裂结构描述了转移后各个分支活动并发处理关系。如图1(c)所示,其转换规则表示为:E:活动A结束;C:C;A:活动B和活动C均开始。

(4)或合并结构描述了几个分支活动联合到一起,任意分支路径活动完成都可触发下一活动。如图1(d)所示,其转换规则表示为:E:活动A结束或活动B结束;C:C 1orC 2;A:活动C开始。

(5)或分裂结构将选择后续分支路径的仅一个。如图1(e)所示,其转换规则表示为:E:活动A结束;ifC:Cl;A活动B开始;elseifC:C 2;A:活动C开始。

(6)循环结构在循环出口处如满足跳出循环的条件则跳出,否则循环前面循环圈活动。如图1(f)所示,其转换规则表示为:E:活动A结束;ifC:C 1;A:活动A循环;elseifC:C 2;A:活动B开始。

3.2 过程完整正确性规约

除了利用ECA规则来保证活动的顺序进行,为保证模型的正确和完整性,还需要从静态,动态和整体三个方面的对整个过程模型进行规约[7]。

在静态方面要使过程模型符合UML活动图的基本语法:模型中有且仅有一个开始活动节点且不能成为任何有向边的目标节点,有一个或多个结束活动节点且不能成为任何有向边的源节点;任意分叉或者决定节点,只能有一条输入边和多条输出边,任意连接或者汇合节点,只能有一条输出边和多条输入边。

在过程活动实施时需从动态方面保证过程活动的正确性:模型中不能存在两条有相同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的有向边,避免饿死现象;建模过程中不能将有向边从直接路由节点或非直接路由节点连到直接路由节点,避免模型出现逻辑错误;模型中不能存在任意两个节点A、B,使得节点A能够通过直接路由到达节点B并且节点A存在有向边指向节点否则会出现短路或饿死现象模型中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不能存在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直接路由,否则会出现一条直接路由的路径由于短路而被饿死的情况;模型中任何路由节点都不能自路由,避免模型运行过程的死锁;模型中非直接路由节点出来的有向边不能通过路由后再回到原路由节点,避免在模型产生隐性死锁和循环。

从模型整体来看,为保证模型的完整性需要考虑:从开始节点出发到达模型中任意节点都有一条通路,使模型的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不能到达的悬挂节点;模型中的任意节点都存在一条到达结束活动节点的通路,使模型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活动无终止的现象。

4 活动为中心过程建模与度量结合作用分析及实例研究

一个灵活有效的软件过程模型详细规定了各种活动的执行顺序,协调各种角色的活动,为软件开发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8]。过程模型不仅详细规定了各个阶段的所有任务和活动之间的层次时序关系,还制定了在软件开发和演化中的各个阶段的时序和约束条件。软件过程模型有利于开发过程中各类人员的有效合作和过程重用,支持过程改进,有助于明确的过程管理。软件过程模型不仅为软件开发提供了详细的信息,也为软件过程度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因为过程度量的对象正是过程模型中的元素。

一个粒度适合的软件过程模型对于度量来说有极大的帮助,根据度量的需求,找到度量的关键过程区域,大大简化了度量的复杂度,同时给企业度量节约了大量成本。GQM模型在定义度量的时指定了度量的目标,但由于度量目标定义不是软件过程中的具体的实体,导致实际度量的盲目性以及度量结果的偏差。所以利用活动为中心过程特性将度量与过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对过程的度量渗透到软件过程中对度量的发展意义重大[4],以活动为中心的过程建模降低了度量的盲目性,其度量定义方法如图所示

以采用此方法进行过程度量的某企业开发项目为例,其整体过程和测试阶段过程活动图如图3所示:

项目中,该企业制定的整体过程改进目标是:改善过程的性能和开发效率,提高产品的可用性。通过对目标的分析确定过程度量的主要问题为需要从软件过程开发的进度偏差,缺陷密度,测试执行效率三个大方面进行了过程度量及数据采集。在度量过程中度量活动渗入在过程活动之中,从而确定了度量的关键活动、关键活动属性以及实体对象,确定了这些关键活动的度量数据采集人。例如:在实际度量活动中,将整体进度偏差的度量点设置在每个阶段里程碑完成时的评审处,通过搜集相关开发人员的周/日统计报告能够清楚的了解项目的实际开发进度信息;缺陷密度的度量由测试人员在测试活动中记录缺陷各阶段分布、严重程度的分布、各类别比例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分布信息,并在检查测试覆盖度之后向管理者提交相关数据;测试执行效率的度量需要统计在测试活动结束后,以人/日为单位计算出度量人员在测试时发现与修正缺陷效率的比例数据,并在后期维护活动中记录由于测试后修改的缺陷引发的新缺陷数,计算出两者的比值为过程改进提供客观数据。由此看来,活动为中心过程建模与度量结合使得度量活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在实际度量中也为该企业过程改进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5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活动为中心软件过程建模对于软件开发、过程度量及过程改进的重要意义,着重分析了软件过程建模与规约方法,以实例研究验证了活动为中心过程模型对软件过程度量与改进的作用,并会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类过程建模、过程度量及过程改进方法,形成一套过程建模度量改进机制。

参考文献

[1]张颖,齐璇.基于活动分解和ECA规则的软件过程建模.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3):601—603

[2]李健,绍维忠,杨芙清.软件过程建模方法分类概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6;13(2):

[3]张颖,施海虎,柳军飞.一种以活动为中心的软件过程元模型.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4):612—615

[4]蒋依欣,邓军.一种支持软件过程控制和改进的主动度量模型.科技创新导报,2008;26:241—242

[5]荆心,雷聚超.以活动为中心的软件过程模型的改进研究.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6;26(3):246—249

[6]姜跃平.ECA规则的模型和行为特定理论.软件学报,1997;8(3):190—196

[7]田浩,施海虎,柳军飞.基于UML活动图的软件过程建模合理性问题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2):482—485

上一篇:扣人心弦下一篇:外国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