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评价值

2024-11-05

节能评价值(精选7篇)

节能评价值 篇1

一、密切值评价法原理

工业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决定着该地区的经济运行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普遍存在着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其经济增长的现象。同时, 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增长也使工业发展面临进一步加大的资源约束与环境代价。[1]哈尔滨作为全国和全省工业的重要基地, 其密集型传统产业形成的长期污染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环境问题, 决定了对哈尔滨市工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因此, 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尤为重要。

密切值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各评价指标“正”、“负”类别, 对全部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后, 找出“最优点”和“最劣点”, 然后分别计算出各评价单元与“最优点”、“最劣点”的欧式距离 (即密切程度) , 将这些距离转化成一个从总体上衡量其优劣的单一综合值, 也就是密切值, 最后根据密切值的大小排序, 以确定各被评价单元的优劣次序。[2]

本文提出依据密切值法原理, 对哈尔滨市2001—2010年工业节能减排效果的演化趋势进行探讨。该方法不需要确定各种主观参量及隶属函数, 能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能够有效地衡量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的成效, 合理分析影响节能减排效率的主要因素, 从而进一步研究探讨解决高能源耗费与污染排放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立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评价的指标体系, 必须综合考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以及经济效益各个方面。本文根据科学性、适用性、完整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等指标表体系构建原则, 结合哈尔滨市工业经济的实际情况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 借鉴陈一萍在《基于密切值法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中建立的节能减排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必要修正, 得到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符合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现状的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1) 。[3]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12个指标。各评价指标中, X1、X2、X3、X4、X5、X6、X7、X11为负向指标 (即数值越小, 节能减排效果越好) , X8、X9、X10、X12为正向指标 (即数值越大, 节能减排效果越好) 。

1.评价指标规范化

假设被评价系统有m个评价单元, n个评价指标, 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数值为aij, 则建立指标矩阵A=[aij]m×n, (i=1, 2, …, m;j=1, 2, …, n) 。本文依据哈尔滨市统计年鉴, 选取2001—2010年相应指标数据 (表2) 进行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纵向评价。由于评价指标较多, 且各指标的量纲不同, 为了消除个别指标量纲的不同的影响, 需要将指标矩阵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规范化处理。

xij={aiji=1m (aij) 2j-aiji=1m (aij) 2j

资料来源:哈尔滨统计年鉴2002—2011;其中X11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1年、2002年指标值无法获得, 利用EXCEL中TREND函数线性拟合生成。

从而得到规范化指标矩阵X= (xij) m×n, 即各指标的无量纲规范值 (表3) 。

2.确定最优点与最劣点

“最优点”为各项指标最佳情况 (x+j) 结合成的虚拟向量, 设其为F+;“最劣点”为各项指标最差情况 (x-j) 结合成的虚拟向量, 设其为F-。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分别下列公式确定:

xj+=max1im{xij} (j=1, 2, 3, , n) xj-=min1im{xij} (j=1, 2, 3, , n)

则“最优点”F+为:F+= (x+1, x+2, …, x+n) , “最劣点”F-= (x-1, x-2, …, x-n) 。分别取表3中各项指标2001—2010年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组成最劣点集以及最优点集:

最劣点集x-j={-0.393, -0.384, -0.531, -0.360, -0.420, -0.374, -0.419, 0.268, 0.019, 0.270, -0.701, 0.168}

最优点集x+j={-0.285, -0.215, -0.143, -0.291, -0.228, -0.267, -0.227, 0.344, 0.554, 0.380, -0.109, 0.518}

3.密切值的计算

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各评价单元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欧氏距离

di+=j=1n (xij-xj+) 2di-=j=1n (xij-xj-) 2

依据上述结果计算各年度密切值

密切值Ci=di+d+-di-d- (i=1, 2, , m)

d+=min1im{di+}d-=max1im{di-}

则得到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各年度“最优点”和“最劣点”的欧氏距离以及密切值 (表4) 。

密切值是一个无量纲值, 它以各评价单元与最优点的最小距离、各评价单元与最劣点的最大距离作为参比, 综合比较其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亲疏程度, 当密切值越小时, 被评价单元与最优点关系越紧密, 与最劣点关系越疏远, 当密切值为零时, 被评价单元的指标值在所有参评单元中达到最优。[4]根据表4计算出的各年度密切值的大小, 对哈尔滨市2001—2010年工业节能减排效果的优劣进行排序, 哈尔滨工业节能减排效果从优到劣的分布依次为:2008年、2010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9年、2004年、2002年、2003年、2001年。

4.结果分析

根据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密切值模型的评价结果, 可以得出总体结论:在“十一五”期间, 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效果良好。尤其在2008年, 计算得出的密切值仅为0.099, 趋近于零。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行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通过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淘汰落后产能, 引导重点能耗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 发展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 2001—2010年哈尔滨市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 从2005年开始以不低于12%的速度持续增长, 2009年、2010年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8%, 说明哈尔滨工业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健且迅猛的增长态势;在能源消耗方面, “十一五”末和“十五”末比较, 除汽油耗费量有所下降外, 原煤耗费量增长了约27%, 电力耗费量增长了约19%, 焦炭耗费量增幅更是达到了48%, 虽然能源耗费增长速度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但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 可见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污染物排放的角度来看, 相对于基期2001年, 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大幅度下降, 工业废水以及固废排放量虽然有所上升, 但是废水达标率、废气去除量和固废综合利用量均有所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三废综合利用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此同时, “十一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充分说明了市政府对于节能减排项目以及环境治理项目的高度重视。综合分析, 一方面说明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严峻, 另一方面也说明节能减排的潜力还很大。

三、结论与建议

由《哈尔滨统计年鉴2011》提取数据, 哈尔滨市2010年人均GDP为36 951元、工业化率为27.9%、三次产业结构为11.3∶37.8∶50.9, 根据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其评价标准, 结合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哈尔滨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 工业化程度较低, 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严重制约了全市的整体发展。因此, 哈尔滨市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调整结构, 提高用能效率

根据哈尔滨市统计局的相关资料, “2010年哈尔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构成中, 工业部门单位增加值能耗大约是非工业部门的2.5倍;工业内部不同行业能耗差别也比较大。火力发电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即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等行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的46.5倍”。针对上述问题, 工业结构布局调整应着力从以下方面推进:首先调整产业结构, 对于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 进行限期治理和整顿;通过新老技术更替, 改进制造工艺;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其次, 调整能源结构, 加快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变, 加快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变。[5]再次, 调整技术结构: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低碳能源技术, 加快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相关技术, 并建立起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最后, 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紧密依靠技术进步, 推广无废、少废、节能、节水、可循环利用的生产工艺技术, 推行清洁生产, 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利用。

2.多措并举, 开发利用新能源

节能减排,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既要着眼于解决能源资源制约问题, 又要加大力度培育新能源产业。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经济能源, 与火电相比, 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氮氧化物。目前, 核电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尽管哈尔滨市还不具备成熟的发展核电条件, 但应加快积极筹划核电项目的步伐。风电也是环保型能源, 哈尔滨市地处松花江流域的主风带上, 发展风电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大风电资源勘测力度, 鼓励风电多元投资, 吸收先进风电技术, 利用哈尔滨市制造业优势, 实现风电设备自主化。[6]太阳能清洁安全、利用范围广, 哈尔滨市大部分地区具有良好的太阳能光能资源, 应积极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应用, 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 扩大其发展规模。

3.控制污染, 强化环境治理

对于污染的控制与治理除了中央的有关政策外, 要按照“污染者付费, 利用者补偿, 开发者保护, 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加以管理:以排放标准为依据采取排污收费方法;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权及其交易制度;增加产品环境税税种;扩大自然资源环境补偿费征收范围, 明确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继续推行保证金制度、奖惩制度、责任保险制度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疏通扩展环保资金渠道, 加大污染治理投资力度, 提高控制污染的投资强度和效果。[7]

摘要:依据密切值法的基本原理, 在构建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计算代表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优劣程度的密切值, 并对2001—2010年度密切值排序, 据此评价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现状。研究结果显示,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其仍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的严峻形势, 并且距离预期的节能减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首先要调整工业布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其次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并利用新能源,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关键词:工业节能减排,密切值法,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田晓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思考[J].交通世界, 2010, (1) :134-135.

[2]卓飞豹, 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密切值法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 (1) :179-181.

[3]陈一萍.基于密切值法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2) :419-422.

[4]李明, 郑怀昌, 仲维光.基于密切值法的矿井通风方案优化与探讨[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9, (2) :32-35.

[5]赵美鑫, 任佳.哈尔滨工业布局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2) :4-6.

[6]李景明, 王红岩, 赵群.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J].天然气工业, 2008, (1) :149-153.

[7]王新民.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探索与创新[J].江南论坛, 2001, (7) :26-27.

节能评价值 篇2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时, 假设评价数据、公式等都可行, 并剔除原始数据处理时低于45分的评价结果, 以满分百分原则对三级指标进行评价, 四种评价主体分别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分开计算。学生评价、同行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分别为第1、2、3、4种评价。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的处理出发, 建立合理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本文采用区间值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区间值模糊平均法就是用有效区间得分代替传统评价方案中的的平均值,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区间值模糊评价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1 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区间:优秀 ([80, 100]) , 良好 ([70, 79]) , 一般 ([60, 69]) , 较差 ([45, 59]) 。

1.2 对评价表中的指标进行评分, 统计他们分布在每个评价等级区间的频率pi (i=1, 2, 3, 4) , 则其有效区间的得分

1.3 因大部分时候计算出来的有效区间得分不一定恰好落在某一个等级区间里, 无法直接确定评价等级, 就需要计算有效区间的等级隶属度yi, 以确定任一区间得分对各等级的隶属程度, yi是区间[45, 100]上的模糊集。y1 (t) , y2 (t) , y3 (t) , y4 (t) 分别对应差、中、良、优的隶属函数:

将得到的有效区间分别代入到上述四个函数中, 确定其在每个等级区间的隶属程度。隶属度 (两端点的平均值) 最大的等级就是最后评价的等级。

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本文采用1-9标度法计算权重, 得到表1。

将判断矩阵按照列归一化得:

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为:

因此我们认为模型中得到的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此时的权重系数较好的反映了各种评价方法的相对重要程度, 由此可得学生评价的权重W1=0.635, 同行及专家评价权重W2=0.195, 领导评价的权重W3=0.117, 教师的自我评价W4=0.053。

3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教学质量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同行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 模型中由这四种评价主体分别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计算各种评价主体的最终有效区间, 最后根据各评价主体的权重给出一个综合性评价的有效区间, 判断其隶属等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U= (u1, …un) 是教学质量评价表中的一级评价指标的集合, 其中ui是一级评价指标, 如“职业素质”、“教学的策略和技能”等, Q= (q1, …qn) 为对应的一级指标的权重。Ui={ui1, …uin}是二级评价指标的集合, uij为一级指标ui下的二级指标, Qi= (qi1, …qin) 为对应的各二级指标的权重。Uij={uijk, …uijn}是三级评价指标的集合, uijk为二级评价指标uij的三级评价指标, Qij= (qiji, …qijn) 为对应的三级指标的权重。

首先各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三级指标进行评分 (百分制) , 统计落在各等级分布上的频率后, 利用有效区间得分计算公式 (1) , 可得其在uij上的原始有效区间得分:为二级指标uij下的三级指标的个数)

根据其权重, 利用矩阵乘法可得:

Rij为教师在二级指标uij上的有效区间得分。

同理可得到一级指标的有效区间得分:

最后的有效区间得分:

综合四种评价主体的有效区间得分为:

其中[zi-, zi+]为第i中评价主体的最后有效区间, Wi为第i中评价主体在综合评分中所占的权重。然后把[z-, z+]依次代入等级隶属函数y1 (t) ~y4 (t) , 求出其处于各等级的隶属度, 确定其等级。在同一等级中再利用其最大隶属度进行排序, 即可得出全体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排名。

4 结束语

该模型在指标体系确定和评价结果处理上都比较完善, 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对服务质量好坏的评价、对优秀学生的评价等等。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目前, 教学质量评价大都是由学生评价、同行及专家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该模型结合了这四种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 对其赋权值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关键词:区间值,模糊评价法,教学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曹超.高校“学评教”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4) .

[2]韩欲青.教学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及应用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

[3]马彩霞.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节能评价值 篇3

近年来,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给周围的电气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控制谐波污染,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颁布了国标《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该标准对于公用电网各电等级(380 V~220 k V)谐波电压限值和用户谐波电流指标分配、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以及相关计算做出了规定[1]。

谐波标准规定的合理性攸关供用电双方技术、经济利益,一直备受关注,在十多年的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文献[2]根据电磁兼容和电能质量中电网谐波的有关基本概念,澄清当前国标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献[3]指出国标存在关于电网各级电压的谐波限值、用户谐波电流指标的分配、谐波阻抗的处理、谐波的测量窗宽等几个主要问题,并用实例说明修订该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献[4]指出国标只是对某些简单的电网接线方式、运行方式下的测量方式作了明确规定,而对较为复杂的接线与运行方式下的测量标准并未详细说明。文献[5]指出国标中对于变化负荷测量的规定,没有涉及测量取样窗口的选择,因此存在原理性缺陷,认为对谐波测量应有进一步明确的规范。近年来,关于谐波标准不足之处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文献[6-7]就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问题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更全面地考虑了谐波对电能计量即供用电双方利益的影响;文献[8-10]将Hilbert、改进的傅里叶级数、粒子群、神经网络等算法应用到谐波分析及谐波测量中,指出现有谐波标准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或思路。

本文围绕国标中以95%概率值作为判断谐波是否超标的评价方式展开论述,明确地指出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可能导致对谐波源的污染严重程度产生评价不公的缺陷。结合国标中关于谐波测量的规定,表明这种评价方式破坏了数据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随后在分析存在缺陷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方法,用于谐波测量和形成新的评价指标,并证明了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现行95%概率大值评价方式的缺陷问题。

1 现行国家标准

各级电压的谐波限值是谐波标准的基础,是判断公用电网谐波是否超标的依据,国标GB/T14549-93中对谐波电压的限值规定如表1所示[11]。

考虑到谐波的波动性,标准规定:谐波测量的数据应取测量时段内各相实测值的95%概率值中最大一相的值,作为判断谐波是否超标的依据。为了实际应用方便,建议实测值的95%概率值可按下述方法近似选取:将实测值按降序排列,舍弃前面5%的大值,取剩余实测值中的最大值。

根据文献[12]中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36-05建议,为了区别暂态现象和谐波,每次测量结果可为3 s内被测值的平均值,由于目前广泛使用数字式谐波分析仪,故国标中按离散采样给出推荐式

式中:m为3 s内的测量次数,m≥6;Uhk为3 s内第k次测得h次谐波的方均根值。

关于谐波的测量和记录,GB/T19862-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中也有相关规定:谐波监测的一个基本记录周期为3 s,存储记录周期为3min;基本记录由均方根方法形成,而保存记录的取值方法按“最大”的取值原则进行,即取3 min内60个基本记录的最大值作为一个保存记录。

另外,由于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方法,取一个工频周波采样分析结果,只能给出工频整数倍频的谐波。实际电网中还广泛存在间谐波(即非整数次谐波),为了分析间谐波,也为了避免间谐波对单周波采样分析结果的影响,IEC 61000-4-7:2002中规定测量采样取0.2 s长窗口。现行谐波国标中,对此未作明确规定,但大部分测量仪器的设计均依此进行。

2 95%概率值的缺陷

国标中推荐的95%概率值的取法表面上看起来是简单易行的,但它没有对剩余的5%数据大值规定限值,事实上谐波引发的异常或事故也往往出现在超标时段。在IEC 61000-3-6文件和美国、俄罗斯标准中既规定了正常允许值,又规定了最大允许值[13,14,15]。在判定谐波是否超标的问题上,95%概率值存在着可能导致评价不公的缺陷,而且这一评价方式只给出了谐波数据是否超标,却未能对具有相同95%概率值、分布情况不同的谐波源的污染严重程度加以区分。另外,这种取值方法破坏了实测数据的一致性与连续性。此外,国际上也有采用99%概率大值的评价方式,如GIGRE的JWGC4.07工作组推荐的10 min值得周99%概率值和IEC61000-3-6-2008提出的单次谐波3 s值的日99%概率值。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大程度地反映谐波最大值,但其仍然存在着与95%概率大值评价方式共有的在极端情况下评价指标存在的一致性问题和评价不公问题,除此之外,相对95%概率大值评价方式,99%概率大值评价方式还存在着数据选取的不便与困难问题(数据量须为100的倍数)。下面以国内某家大型石油生产企业的两条6 k V母线的谐波检测数据为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95%概率大值评价方式的不足之处。

2.1 运行工况变动

图1所示曲线为1#母线A相5次谐波电压畸变率监测数据导入到Matlab中的时间演化图。

按现行的评价方法,对图1中的所有数据按数值大小进行降序排列,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竖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即为A相5次谐波电压畸变率的95%概率值,为2.16%。

如果企业的工况产生微小变动,其谐波数据降序排列后可能出现如图3所示的情况,此时的95%概率值为4.72%。

图2和图3的两条曲线几乎是一致的,两者之间仅存在20多个数据点的差异,反映到实际工况中可能是某台谐波源设备运行时间的微小差别,两组数据所表征的谐波在污染方面差别应该也很小,而评价结果相差了一倍多,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极端情况下,即当两组数据排序后仅存在第145个数据的差别,95%概率值评价方式带来的不公平愈发彰显了。

2.2 谐波波动幅度不同

母线2的A相5次谐波电压畸变率的监测数据导入到Matlab中的时间演化图如图4所示。将所有数据按数值大小进行降序排列,与图2中所示曲线一并作于图5中,可知其95%概率值为3.56%。

对比图5中两条曲线可知,母线2的谐波电压畸变率没有明显超过国标的情况,但由于其波动幅度较小,其95%概率值反而比母线1的谐波电压含量的95%概率值大很多。

事实上,谐波引起的电网异常和事故往往发生在谐波含量明显过高的时段内,因此就两条母线的谐波污染严重程度而言,母线1对应的谐波污染更为严重,而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可见,取95%概率值时直接将前5%的大值数据剔除,完全不考虑其影响的作法是不恰当的,采用99%概率大值的评价方式也存在这样的评价缺陷。

2.3 测量方法不同

在需要进行长期的连续测量时,如果采用很短的记录保存间隔,数据量过于庞大,不便于实际操作,因此往往在基本记录的基础上,采用较长的周期来形成保存记录。IEC 61000-4-30推荐采用均方根方法形成保存记录,保存周期可取3 s、10 min或2 h。国标中则规定按“最大”取值原则取得保存记录,保存周期为3 min。

采用不同的记录保存周期和形成方法,实际上是对全部观测值进行了不同分组的存储和处理。若测量采样取0.2 s长窗口,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432 000个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据来模拟24 h小时的工况。对全部观测值直接计算其95%概率大值为6.647%。按IEC推荐的分别取3 s、10 min、2 h为保存周期,得到对应的95%概率值分别为5.511%、5.130%、5.106%。按照国标中的3 min最大值取法,最后计算得其95%概率大值为5.904%。可见,采用不同的保存周期及保存记录形成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偏差,数据的一致性遭到破坏。

存在这样的缺陷的根本原因是数据处理的两个阶段采用的算法不一致。在谐波测量时记录保存值是采用方均根方法或按“最大”原则形成,而在计算95%概率值时,是进行简单排序后直接取值,99%概率值亦是如此。反映到实际生产中,就是采用两台同样精度的谐波监测仪器对同一时间的同一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采用的记录保存周期不同,得到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着较大偏差,显然这是不合情理的。考虑到测量窗口、记录周期的差别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国标GB/T19862-2005对此进行了强制规定,但仍然不能解决95%概率值的固有缺陷,而且也对设备的灵活性构成了影响。

3 新评价方法的提出

3.1 新方法的提出及参数确定

由于95%概率值的评价方式存在着上述的缺陷,考虑用新的评价指标代替其作为谐波是否超标的依据。新的数据记录形式和评价方法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评价指标具有连续性。即不会因为测量对象的微小变动使得评价指标发生大幅变化。

(2)评价指标具有一致性。即评价指标不会因为测量窗口、时间、记录保存周期的不同,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一致。

(3)更准确地公平反映谐波的污染严重程度,这要求评价指标不仅能反映谐波污染的长期污染,更要符合实际监测工作的需要。长期的谐波管理、故障诊断、污染治理的实践表明,谐波污染中最大的危害常常来源于其谐波含量大的一个较短时期,因此,评价指标必须能反映这个时间段的危害。而长时间的谐波污染造成的损耗,可用均方根指标加以限制或评估。

综合考虑上述指标要求,提出采用如式(2)的高次均方根方法来形成保存记录,并且在谐波数据处理时,采用相同形式的式(3)来计算新的评价指标(这里暂记为A),以A来代替95%概率值作为评判谐波是否超标的依据。

式中:Uhi为第h次谐波电压的第i个记录值;m为记录间隔内的测量次数,m≥6;Uhk为每个记录间隔内第k次测得h次谐波的方均根值。

其中:A为新评价指标;N为记录数据的个数。

新的评价指标采用高次均方根的方法计算,不会因为整体数据中的微小变化而产生较大偏差,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在谐波数据的保存和处理阶段均采用相同形式的公式进行,最终得到的评价指标A中包含着测量过程中的所有信息,不会因为记录保存周期的不同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新的评价指标是具有一致性的。而且,当n取较大的数值时(比如8,16等),整个计算式的结果将由数值较大的那部分数据主导,新的评价指标充分地突显了对电网污染较为严重的那部分谐波的影响,正可以解决95%概率值取值时将前5%的大值直接完全摒弃的缺陷,因而能更准确地公平地反映谐波的污染严重程度。

由于新算法涉及到大量数据的高次方运算,计算速度也成为了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为了适应于微机处理和节省机时,n的取值可以采用2的倍数,同时注意到a4可由a2进行平方运算得到,仅需要进行2次乘法运算,这比直接进行a的4次乘法运算更节省机时,a6可以通过a4与a2相乘得到,其他更高次方也可采用类似的算法。通过大量的不同分布和同分布不同方差的随机数据进行试验,初步认定n值取16较为合适。因此新方法的表达式可以进一步确定为

3.2 新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不同评价方式下母线1、母线2评价结果见表2。

(1)采用新方法对母线1的谐波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其新的评价结果为4.05%,对于图3所示的母线1工况发生微小变动后的情况,新的评价结果为4.10%,两个评价结果之间也只存在微小差异。

(2)采用新的评价指标对母线2的谐波污染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其新的评价结果为3.18%,明显小于母线1的评价结果,也不会得出母线2谐波电压超标的结论,这是较为合理的。

(3)采用新方法对图6中的数据分别进行分组运算和直接对全部运算,得到的结果均为6.13%。可见,高次方均根值包含着测量结果的所有信息,新方法是具有数据一致性的,很好地解决了95%概率大值在分组数据处理中产生的信息丢失问题。可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记录保存周期进行测量,特别是在长时间连续测量时,为了避免数据量过于庞大而采用较长的记录保存周期时,不用担心评价结果会产生大的偏差。

4 结论

公用电网谐波标准GB/T14549-93的标龄已经超过了16年,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和缺陷,亟需对其进行修订,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谐波的管理要求。本文针对国标中95%概率值的缺陷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高次均方根方法。经过验证,证明了新的评价指标能很好地解决95%概率大值的缺陷。

节能评价值 篇4

密切值综合评价法 (osculation value method) 是系统工程中多目标综合决策的一种优选方法。多目标决策由于考虑的目标多、标准多, 有些目标之间还存在着矛盾, 这就使多目标问题成为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密切值法是解决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的有效方法。从整个决策过程来看, 多目标决策与评价是同一概念, 这里的决策实质上就是分析和评价过程。密切值法计算灵活简便, 结果直观明了, 分辨率较高, 近几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医学、环保等领域, 是综合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

一、材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2013年1—6月财务报表和医疗工作统计报表, 选取几个比较主要的收入指标和医疗指标, 数据准确、规范。

二、营运绩效的评价指标

在经济学中, 营运绩效是指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 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创收和营利能力, 经营业绩主要通过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指标来体现。评价医院临床科室的营运绩效, 选择医疗业务收入、门 (急) 诊工作量、入院人数、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等指标。其中医疗业务收入、门 (急) 诊工作量、入院人数为正向指标, 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为负向指标。评价指标具体见表一。

三、密切值法的基本原理

对于同时存在正向指标 (即数值越高越好) 和负向指标 (即数值越低越好) 的决策评价系统, 将其转化为同向指标 (同正向或同反向) 系统, 然后找出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 通过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点”及“最劣点”的距离, 以其密切值的大小排出各评价对象的优劣顺序。当密切值等于0时, 表明评价单元的指标值在所有参评单元中达到最优。[2]

(一) 原始数据的规范化及同向化

i=1, 2, 3…, n为评价单元数

j=1, 2, 3…, m为评价指标数

aij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rij为aij的规范化值。当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时, 数值取正值;当评价指标为负向指标时, 数值取负值, 建立同向指标矩阵。按公式一计算的规范化值见表二。

(二)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集

最优点取各个评价指标规范值中的最大值, 最劣点取最小值, 分别组成最优点集和最劣点集。

最优点A+= (r+1, r+2, r+m) (公式二)

最劣点A-= (r-1, r-2, r-m) (公式三)

最优点集Bj={0.453, 0.568, 0.459, -0.076, -0.057}

最劣点集wj={0.023, 0.002, 0.005, -0.355, -0.300}

(三) 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密切程度, 即欧几里德绝对距离

各科与最优点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各科与最劣点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四) 密切值的计算

密切值是一个无量纲, 它是以各评价单元距最优点的最小距离, 最劣点的最大距离作为参比, 进行自身对照, 综合评价其隶属于最优点和最劣点的亲疏程度。[3]

则密切值:

根据公式四、五、六, 可以计算出各个科室的密切值, 并依次排出各个科室营运绩效的优劣顺序 (见表三) 。

四、结语

运用密切值法分析可得, 2013年1—6月我院临床科室营运绩效综合评价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妇产科、骨科、感染科、普外二区、消化内科, 综合评价较差的分别为眼科、口腔科、血液内科、放疗科、ICU。科室的营运绩效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内部因素, 包括科室管理、人员调动等因素;二是外部因素, 包括国家政策、社会导向等因素。因此, 要想提升科室的营运绩效, 除了把握好外部机遇的同时, 也要加强科室的内部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科室内部的营运能力。

由于医院营运绩效是的多参量性, 因此如果以单项指标进行相互比较, 则无法客观反映和评价医院的营运绩效, 而密切值法作为一种简捷有效的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合理地评价营运绩效的质量。除密切值法外, 还有加权TOPSIS法、灰色综合法、多目标灰色局势法等, 但这些方法需征求专家意见以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 不仅主观性较强, 而且操作难度也大。密切值法是引用其内部指标做参比, 不需要主观赋权, 不涉及指标之间是否相关问题, 原理清晰、逻辑严谨、计算简便、结果直观明了、容易理解, 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它不仅可以用于各单位之间的横向比较, 也可以用于不同年度间的纵向比较。评价结果切合实际,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密切值法是综合评价医院营运绩效的一种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菊平.动用密切值法评价医院工作质量[J].中国卫生统计, 2008 (1) :107.

[2]邓爱凤.密切值在评价医院医疗质量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0 (23) :4127-4129.

节能评价值 篇5

关键词:项目融资,融资技术方案,集值统计法,对策建议

1. 引言

对项目的贷款方或投资方来说,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 只有在技术上被认为是可行的, 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和经济的分析。在这一环节中, 专家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技术分析通常为项目投资分析的最优先考虑因素, 分析的内容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方案及相应的成本预估与工程进度。

一般来说, 投资者通常要邀请各方面的专家, 如采矿工程师、电力工程师和建筑顾问等, 对其拟采用的技术进行详细的考核和论证。技术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规模、地点与时程。决定投资计划规模的因素则包括市场需求大小、项目执行机构的承办能力、地理环境或原料来源的限制、该项目最小或最大规模经济等。另外, 融资方案也将影响项目规模的选定, 假如项目完工后须负担很高的营运成本, 则选择的项目规模必须受限于未来的财务承担力。

一旦项目的规模决定后, 即须配合该规模所需择定地点。项目地点的考虑因素包括与能源、原料来源及产品市场的距离、基础建设条件、技术或劳动供给概况等。有时, 项目地点的选择也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 例如配合地方发展政策而须选择较偏远的地区执行等。

完善的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成功的条件。站在项目融资的角度上, 为避免承受过高的项目风险, 使用已证实为可行的技术通常是融资机构要求的先决条件。这样, 项目在争取融资时就比较容易得到融资人的认可。如果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是一项新技术, 则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或其他项目中已经使用过的详细资料, 并指明使用该项新技术的潜在技术风险。比如, 在修建公路、桥梁或隧道时要请专家审查设计和施工的程序, 预测交通流量;在建一座电站时, 要请专家设计投产可行性方案、完工标准、输电能力和必要的传输系统, 同时还要考察诸如能源供应、电力需求以及电网要求等方面的事项。

2. 项目融资技术方案的集值统计法

当把集值统计应用于项目技术评估时, 每个专家对某个指标所作的判断可看作是一次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一个子集或区间。这个子集相当于一个评价者对某一指标的一个区间估计值。假设融资项目技术指标集为V, 评语集为U, 而专家集为S, 对任意一融资项目技术指标集vi的任一评语的评语ui的评价, 相应的评价范围计为εi, 第k (k=1, 2, …, n) 个专家给出的评价区间记为[Ri1 (k) , Ri2 (k) ], 且[Ri1 (k) , Ri2 (k) ]哿εi, 将这n个区间进行叠加, 则形成覆盖在评价值轴上的分布, 表达如下:

χ[Ril (k) , Ri2 (k) ] (r) 为落影函数, χεi (r) 为模糊覆盖率。某一指标的综合评价值为:

其中, R'=min (Ri1 (1) , Ri1 (2) , …Ril (n) ) , R''=min (Ri2 (1) , Ri2 (2) , …Ri2 (n) ) ,

另, n个专家对任一指标的评价区间叠加后所形成的频率覆盖的落影离散程度为专家意见分歧度, 记为gi, 即

专家意见分歧度越小, 即说明专家整体上对该风险事件损失的把握程度越大, 也即反映该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可靠程度越大。

采用项目融资的项目由于其成本高、时间长、规模大等特点, 使得很多影响项目融资的因素都是不确定的, 因此, 对项目融资的技术方案评估就非常具有挑战性。集值统计方法不仅可处理融资项目技术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可征求专家意见, 充分利用评价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从而减少了评价量化过程中的随机误差, 得出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矩阵R'= (R1, R2, …, Rn) 。

3. 开展项目融资技术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实施项目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进行详细深入的财务和技术可行性研究。根据对试点项目的操作经验来看, 采用项目融资方式需要的前期研究工作涉及面较多, 要求的深度较高, 其中包括建立可行性评估测算体系, 对国家利益和项目公司利益进行科学的测算和比较, 对项目要采取的合同类型、合同特点和项目参与各方的关系作系统评估, 确定项目风险因素, 进行风险分析和制定防范措施等等。项目融资一般都是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周期长, 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因此政府应加强风险管理, 以便防范、减少风险给项目投资带来的损失。要加大创新力度, 强化风险防范, 具体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1) 提高项目融资效率和项目效益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和不同的项目条件, 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模式创新;2) 加强成本核算、风险预测和收益估算, 采用固定回报率、浮动回报率、到期固定价格收回、投资收益转股权等不同收益方式保障投资方利益, 调动投资方在经营管理上的积极性, 降低项目风险, 提高项目效益;3)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在国际市场采取措施, 吸引跨国商业银行贷款, 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 以及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 来为基础设施筹资;4) 积极探索推行工程保险, 组建专业的担保公司等, 强化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黄训江, 侯光明.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研究[J].工业经济, 2005, (2) .

[2]樊相如, 沈良峰.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价决策方法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 .

[3]李舒亮, 张书军.项目风险损失程度的估计方法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 2006, (5) .

节能评价值 篇6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医疗报表, 选取了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床位周转次数、床位使用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将原始资料标准化, 建立同向指标矩阵

当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时, 数值取正值;当评价指标为负向指标时, 数值取负值, 得同向指标矩阵, 用A表示。

undefined其中i=1, 2, …, n;n为评价单元数;j=1, 2, …, m。m为平均指标数;bij为第i个年度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rij为第i个年度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undefined

2.2 确定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

最优点 A+= (0.4106 -0.3231 0.4504 0.4639 0.4276 -0.4041)

最劣点 A-= (0.4060 -0.4878 0.3267 0.3365 0.3709 -0.4108)

2.3 计算各评价对象到“最优点”与“最劣点”的距离

计算密切值并据此排出优劣顺序

undefined

;j=1, 2, …, m。

d+i= (0.2424 0.2035 0.1470 0.0755 0.0327 0.0112)

d-i= (0.0493 0.0701 0.1440 0.1758 0.2273 0.2437)

密切值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

d+=0.0112 d-=0.2437 Ci= (22.4056 17.8819 12.5341 6.0197 1.9869 0)

当密切值Ci越小时, 表明该评价单元与“最优点”越密切, 与“最劣点”越疏远, 医疗工作质量越高;当密切值Ci = 0时, 医疗工作质量最佳, 即为“最优点”。反之, 当密切值Ci越大时, 表明该评价单元与“最劣点”越密切, 与“最优点”越疏远, 医疗工作质量越差。我院2010年医疗工作质量最好, 2005年医疗工作质量最差。结果见表2。

3 讨论

密切值法是解决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的有效方法, 从分析和评价过程看, 它的计算灵活简便, 结果直观明了, 分辨率较高, 能够准确合理地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 是综合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表3可以看出, 我院近6 年来的医疗工作质量逐年上升, 2010年医疗工作质量最好, 2005年医疗工作质量最差。这同我院不断地加强医疗服务意识, 不断培养与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等内在因素有关外, 还同医院不断地完善与建设、扩大床位、扩充医疗科室、加大对医疗新技术的投入与扶持, 改善医疗环境有着切实的关系。随着医疗卫生管理和改革的深入开展, 加强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利用密切值法对我院近6年来的医疗工作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客观地反映了我院近些年来的整体医疗管理水平, 符合实际。密切值法是以所评价的指标估参考, 广泛吸纳信息, 不需要主观赋权, 不涉及指标之间是否相关问题, 且计算简单快捷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潜力。

关键词:密切值法,医院管理,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保华, 吴小凡.用密切值法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 2007, 3:209-210

[2]黄菊平.动用密切值法评价医院工作质量[J].中国卫生统计, 2008, 1:107

节能评价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正常血压高值青年人群120例。入组标准: (1) 年龄18~45岁; (2) 初次发现血压为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 mm Hg和 (或) 舒张压80~89 mm Hg, 并经过不同日3次以上证实, 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全部入选者均进行血压、体重、血脂检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60例, 两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血压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组接受生活方式指导, 包括 (1) 高血压相关知识介绍; (2) 戒烟限酒:不吸烟, 饮酒量限制在酒精20~30 g/d; (3) 饮食指导:减少钠盐摄入 (≤5~6 g/d) , 推广使用低钠盐, 建议少吃用盐腌制食品,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 每日所食新鲜蔬菜量至少达到400~500 g, 水果100~200 g, 建议每日饮用脱脂牛奶250 ml, 适量食用粗粮, 多吃豆制品50~100 g, 蛋类≤1个/d, 不吃动物内脏, 胆固醇摄入<200 mg/d; (4) 坚持运动:长期进行有氧运动, 保持健康体重 (BMI≤25 kg/m2) , 运动强度以不超过靶心率 (170-年龄) 为标准, 建议每周至少3~5次运动, 运动时间为0.5~2 h。干预前后共进行2次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每3个月均复查一次体重指数、血脂、腰/臀比。每个月均复查1次血压。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知晓情况

干预组对高血压诊断、危害、相关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血压管理

干预组经干预后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 为 (122.5±11.8) mm Hg/ (78.6±6.1) 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 (130.2±11.8) mm Hg/ (82.2±6.2) 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干预后理想血压达标率为71.7% (43/60) , 高于对照组的31.7% (19/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体重与血脂

经过生活方式指导后, 干预组达到理想体重和腰臀比例为85.0% (51/60) 和81.7% (49/60) , 达到正常血脂比例为75.0% (45/60) ;对照组达到理想体重和腰臀比例为55.0% (33/60) 和36.7% (22/60) , 达到正常血脂比例为35.0% (21/60) , 干预组各项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在2007-2008年对14个省市进行的调查, 在年龄20岁以上的46 239名成人中, 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09%。对比2002年的数据, 中国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已经5个人中有1个高血压患者, 增加到了3个人中有1个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的个体, 有高度发生高血压的风险, 是未来高血压患者的主力军。年龄在35岁以上者, 大多数人的血压在理想血压以上, 因此, 他们都处于心血管病风险中, 不仅涉及相当少数的临床高血压患者, 而且血压问题还涉及大多数人群。目前的分析证实在整个血压范围内与风险存在连续的关系, 根据J型曲线, ≥115/75 mm Hg开始;而且证明在≥140/90 mm Hg范围内血压水平与血管性疾病死亡率甚至比之前认为的有更强的相关性。血压升高的风险常常以相对于较低血压水平的风险来表示, 不应该忽略在高值血压的年轻人中心血管风险增加的重要性;对于久坐和向心性肥胖者, 年轻人比老年人因超重而增加的实际风险更高;对于相对风险较高的年轻人如果关注不够, 使他们长期暴露于较高的风险, 不给予及时干预, 中年时可能进入高危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状态, 并有可能缩短预期寿命。只有综合控制各项危险因素, 严格控制血压达标, 才能达到保护靶器官, 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目标。因此对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具有重大意义。为鼓励进行干预和预防, 或延缓疾病进展, 应该坚定的、毫不含糊的劝告其实施生活方式改变;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肾脏病的患者, 如果生活方式改变不能将血压降到130/80 mm Hg或以下, 应该考虑合适药物治疗。以高血压为切入点, 进行全面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 在全人群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将有希望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并发症。本研究显示, 经过干预后, 对控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病情发展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量调查证明, 膳食因素与血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3], 合理膳食可改善血压、血脂[4]。张林峰等[5]研究表明, 在我国中年人群中增加蛋白质摄入的同时减少钠的摄入水平, 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作用。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 应戒烟限酒, 长期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的方式控制体重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WHO建议一般人群每日摄盐量应在6 g以下[6]。本研究发现干预组血压及高血压危险因素较对照组均下降, 且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

高血压与老龄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相当大的关系。通过改善整个人群生活方式达到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从防病的角度看, 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患者对于改善生活方式的依从性是极低的, 因为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从年轻时养成的, 故要特别重视“从年轻时抓起”, 甚至应该从“娃娃抓起”。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平衡膳食, 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 减轻压力”健康的四大基石已得到社会公认, 这四项措施都与生活方式有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生活方式干预仍是最有效、最实际的手段之一。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积极宣教、严密随访、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家庭社会环境, 其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存在欠缺。因此, 如何更好地落实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 仍是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要贯彻这四大基石还要走很长的路。

摘要:目的:评价正常高值血压青年人群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正常高值血压青年人群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干预组进行2年的生活方式干预, 对实施前后血压、血脂、体重指数、高血压认知度进行对比。结果:通过2年生活方式干预后, 干预组血压、体重下降明显, 高血压认知率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 可有效降低血压及高血压危险因素。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青年人群,生活方式,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修订购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

[2]黄始, 吴寿岭, 高竞生, 等.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进展及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7) :630-635.

[3]Meneton P, Jeunemaitre X, de Wandener H E, et al.Links between dietary salt intake, renal salt handling,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sscular diseases[J].Physial Rev, 2005, 85 (2) :679-715.

[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5) :390-408.

[5]张林峰, 赵连成, 周北凡, 等.我国中年人群的营养素摄入状况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 (9) :848-852.

上一篇:供需调查下一篇:摄影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