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调查(共9篇)
供需调查 篇1
赣南是世界脐橙的主产区,截至2014年,脐橙种植面积已达11.2万hm2,在近十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达4.45%;年产量从2005年的36万t增加到2014年的122万t,增长了238%,年均增长率达16.53%。赣南脐橙的发展规模迅速,脐橙产业的不断壮大,脐橙产业所需要的资金也日渐加大。脐橙企业及种植户对金融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金融贷款仍不能满足脐橙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此,课题组在2015年7月对江西省赣南脐橙产业中的金融供给与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赣南脐橙产业的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之间的关系,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1 赣南脐橙产业金融供给情况
1.1 信贷供给概况
县域金融的发展促进了脐橙产业的壮大。在我国县域金融中,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蓄是主要的支农金融机构。在赣南各县域除固定资产贷款外,农行、信用社、农发行、邮储每年投放一定的资金支持当地脐橙种植户以及脐橙洗果、打蜡、包装、果汁加工企业,有力地促进了脐橙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方面,到2014年12月末,赣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7亿元,比年初增加179.2亿元,同比多增23.18亿元,增幅达29.0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9个百分点。在促进涉农贷款继续增长方面,截至2014年12月,辖内农发行、农行、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和邮储银行五类涉农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达698.72亿元,比2014年初增加103.22亿元,增长17.33%。
1.1.1 农商行推行小额农户贷款帮助农户扩大脐橙种植规模
农商行大力推行“惠贫信贷通”,果农可以申请5万元的授信额度,贷款可用于脐橙种植和扩大规模。规模大、条件好的果农可以申请更多的贷款。这个政策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脐橙种植以及挂果前期的启动资金。小额农户贷款推行,有利于实现赣南2015年新发展脐橙种植面积1万hm2,脐橙总面积达13万hm2,实现脐橙产值126亿元的目标。在脐橙种植的重点县域,部分金融机构的支农贷款力度逐渐加大,如寻乌县农商行2014年共发放涉农贷款21亿元,果业贷款19亿元,比例高达90%。
1.1.2 农行赣州市分行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加快金融创新
2014年12月底,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1.1亿元,贷款户数达34088户。脐橙重点种植县域涉农贷款中,果业贷款比例较高,如寻乌县农业银行在2014年共发放涉农贷款1.2亿元,其中对果业的贷款为1.1亿元。农业银行赣州市分行积极探索并推出“脐橙贷”“农房抵押贷”等系列信贷产品,加大赣南苏区农业特色产业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普惠金融,做实渠道建设,加大农村网点和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力度,力争五年内农行网点空白乡镇实现网点全覆盖;同时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布局,大力推广“E农管家”“E商管家”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打造强有力的“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平台。
1.1.3 赣州市农发行加大支持脐橙合作社力度
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农业小企业贷款,重点支持了寻乌澄江果业合作社等5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产业链延伸上积极进行了探索。2006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各类脐橙类贷款10.2亿元,支持脐橙企业46家,在带动果园增产、果农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脐橙产业化进程。
1.1.4 邮储银行推出“好借好还”小额质押贷款和“小额信贷”等金融服务产品,用于满足农业种植、养殖或生产经营需要的短期贷款
截至2014年12月末,赣州市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约39亿元,2014年共发放涉农贷款约1亿元,投向农户的贷款约占79%,支农程度较高。业务品种有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商户保证贷款。其中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可以向脐橙种植户提供有或无担保情况下农户最高贷款5万元的额度;商户联保贷款和商户保证贷款则向脐橙加工或销售等脐橙企业提供了两种10万~20万元不等的贷款渠道。
1.2 金融机构问卷调查分析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分别对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新华村镇银行、赣州银座村镇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7家银行进行了解,调查其对赣州市当地金融环境、贷款对象看法、贷款意向以及对脐橙企业及种植户提供贷款情况。
1.2.1 信贷提供意向
各银行普遍认为,赣州(含县市)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基于不同银行传统的资金投放惯例,其贷款的投向倾向于不同行业领域;如邮政储蓄银行主要关注抵押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其贷款资金投向最多的行业为农业类企业和服务业,投资对象偏向于中小企业或小项目。但工商银行有所不同,其投资方向主要在于工业企业等大企业的大项目,对农业类企业甚至脐橙种植户的放贷比例相对较少。另外,不同银行对脐橙产业链中的贷款倾向也有所不同,邮政储蓄银行侧重于对脐橙种植户的贷款,而农业银行侧重对脐橙企业的贷款,村镇银行和县域农业银行基于考虑抵押问题,倾向于对农户的个人贷款。
1.2.2 信贷提供过程中要求的担保和抵押情况
在对中小企业信贷中,银行也普遍认为贷款对象的企业财务状况和抵押物是他们更为关注的方面。目前为止,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最多的周期为1年。参加调研的7家银行表示,从2011年至今都曾向脐橙企业提供过贷款,银行内部有专门针对脐橙企业的相关贷款政策,近几年有意向增加贷款。说明在金融提供的过程中,符合信贷条件的脐橙企业还是可以得到贷款。
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银行基本上都要求有相关的抵押和担保条件。从问卷的统计中看,7家银行中都不愿意向脐橙企业和种植户提供信用贷款,担保条件几乎都要求个人担保、土地使用权担保、物业抵押,只有2家银行接受以果园进行抵押贷款。新华村镇银行和兴业银行认为通过担保公司担保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企业和种植户未能满足其抵押或担保要求,就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支持。
1.2.3 信贷规模及利率水平
从贷款利率来看,农业银行的年平均利率为8.3%,较邮政储蓄和新华村镇银行略低,后两者都超过10%,但邮政储蓄银行利率有下降趋势(表1)。相对于农业企业的低回报率来看,利率还是偏高。
从2014年上半年连续几个月的利率数据来看,平均年化利率都在13%和14%左右(表2),企业和种植户的筹资成本比较高,与农业产业回报率来相比较为悬殊。
2 赣南脐橙企业及种植户金融需求问卷调查分析
本部分所用数据来自于课题组对赣州市18个县市中的脐橙重点县市发放的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43份(脐橙销售、加工企业60份,种植户83份),有效率为89.38%。问卷调查采用重点调查法,发放至18个县市中的脐橙重点县市,如寻乌、安远、信丰、兴国等规模较大的脐橙销售、加工企业以及脐橙种植户。
鉴于脐橙销售、加工企业与种植户在金融需求出发点等多个方面可能存在着差异,课题组结合其特点,分别设置了两种不同的问卷,但调研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基本相同。问卷中,对脐橙销售、加工企业与种植户就金融需求及其满足情况,分别设计了23个和25个问题,涵盖了单位基本情况、融资需求规模和周期、融资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当地融资担保机构与农业保险对其融资的作用、其对脐橙投资环境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看法等方面的情况。
2.1 需求意愿、规模、周期等分析
在调研到的脐橙销售和加工企业以及种植户的143份问卷中了解到,有134户有融资需求,需求率近95%。其中近5%的调研对象,不需融资的主要原因为“自己能够解决”。
从融资需求的资金规模来看,销售和加工企业中有53.3%的需求在50万元以上;其次是资金需求10万~30万元以及30万~50万元的各占20%,需求量在10万元以下的占6.7%,说明企业中的融资愿望和资金量还是比较大的。有56.7%的企业主要把资金用于扩大规模,其次是生产资料的购买。企业规模的扩大依赖企业长期的良好发展,与其资金需求周期的意愿是相吻合的。从调研数据分析,脐橙销售和加工企业长期资金的需求愿望较为强烈,短期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少,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销售或加工企业在脐橙销售旺季时,需要有大量现金用于脐橙收购和加工,该阶段资金需求量会比较大。有63.3%的企业融资需求在1年以上;36.7%的企业融资需求在3~6个月,且资金需求相对较少。相对来说,脐橙销售、加工企业资金周转期会较种植户长,营运资金的投入也较大。规模稍小的企业短期周转后基本能按时偿还,所以融资需求在1年内的也占有一定比例。
调查表明,脐橙种植户的融资需求量在3万~5万元的占55%,1万~3万元的占20%,5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下的较为接近,分别占14%和11%。这说明在种植户的融资需求中,主要以小额需求为主,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资料以及采摘旺季的人工成本。在脐橙施肥和采摘季节,种植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在生产资料购买以及招聘采摘人员,人工费的支出在果园的支出比例比较大。对于脐橙种植户来说,果园的建设初期,资金需求主要以长期资金为主,主要是由脐橙种植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旺季过后,种植园通过销售脐橙收回资金,基本在6个月的周期内按时偿还所融资金。可见,脐橙种植户资金需求的周期主要是短期的资金需求,1年内的需求比例占81.9%,短期资金需求中又主要是6个月为周期。
2.2 借款意向及融资困难分析
从企业的融资意向分析,其最希望得到来自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占21.7%),其次是对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民间借贷和亲朋好友的融资愿望,各项占比基本上维持在10%,其对村镇银行以及脐橙合作社的资金需求比例相对较少,大约为5%。但在脐橙种植户当中,最希望从村镇银行那里得到资金的支持(占约30%),其次是农村信用社以及亲朋好友的借款。对脐橙合作社以及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的融资需求反而占较小的比例。不同脐橙产业链条中不同环节其需求特点有所不同,也与在其历史融资过程中借款的成功率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对脐橙企业的贷款政策有关。
虽然脐橙企业及种植户有较强烈的融资需求,但基于多种因素,其融资的满足度还是比较低的。据问卷中了解到,脐橙企业及种植户都认为自身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中,无有效抵押资产和资信等级不够原因导致融资困难的最主要因素,其中销售加工企业认为两种原因占77.8%,而种植户认为有88%的原因在于这两个方面。可见,脐橙企业和种植户融资需求大,但却由于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银行的金融政策要求而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在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向农业提供的贷款中,抵押贷款是主要的信贷投放方式,其次是担保贷款。脐橙企业和农户大部分采用抵押和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而信用贷款的方式占比较少,且主要是针对经济实力较强的脐橙企业,适应面不广。实际上,现有的土地制度约束使得脐橙种植户等很难找到有效的贷款抵押资产。根据《担保法》和《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果园不能成为金融机构所接受的抵押品,导致很多脐橙种植户难以获得所需的贷款。
3 加大赣南脐橙产业金融支持的建议
通过课题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对赣南脐橙产业方面金融供给短缺,已经无法满足脐橙企业及种植户的需求,如果状况得不到改善,从长远来看,难免会制约赣南脐橙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课题组认为,应加大对赣南脐橙产业的金融支持,扶持特色地区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
3.1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资金切实到位
从往年来看,中央、省级以及地方政府都有较大的资金扶持脐橙产业发展,对企业和种植户有一定的补贴,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脐橙产业链中的前端尤其是农户得到的实质性补贴并不多。扶持资金的加大以及切实到位,才能从产业链的源头上确保脐橙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提高服务积极性
现有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不能满足脐橙产业发展的要求,其中固然有农业产业本身的高风险和低报酬的特点,但农村市场也应成为今后金融发展的新市场。支持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也应成为当地金融机构的重要部分[1]。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如与脐橙企业成立脐橙合作基金,采用变通式的入股方式进行投资,这将对脐橙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改变现有的信贷担保体系和制度,适度放宽信贷门槛和条件,允许以脐橙合作社名义或集体名义进行果园抵押贷款[2]。提高金融服务,切实地为当地生态农业发展起保障作用。
3.3 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脐橙产业发展
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保险资本已经成本资本上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险公司可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赣南脐橙产业的周期和产能,设计出专门的保险产品,如为脐橙加工企业提供保险抵押融资、为小型脐橙种植户提供保单再抵押等政策,从而加大保险资金在农村农业市场的渗透力,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诸濛.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金融支持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2]张军.河南省农户资金借贷现状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70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J].开发研究,2013(2):129-133.
供需调查 篇2
大二的上学期就这样在匆匆的时间中流过去了,从重庆回到新疆,明显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外面的寒冷让我不想走出家门。但是为了完成这次社会实践,不管外面天寒地冻,寒风呼啸,我还是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我想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同时也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于是我在到家的第二天就开始准备,于是我的调查报告就先把我收集到的资料排在最前面,将调查的结论写在最后。
据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城市住房保障家庭30余万户,占城市家庭总数的15%。其中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有城市住房保障家庭16万余户,约占当地城市家庭总数的1/3,城市住房保障任务十分繁重。为解决新疆各族群众的住房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始终将廉租住房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抓住政策机遇,周密部署廉租房建设工作。2.增加资金投入,为廉租住房建设创造条件。3.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4.坚持稳定、发展两不误,狠抓廉租住房建设进度。
为进一步了解新疆城乡居民保障性住房的供需,我在一月19号来到了位于新疆省距乌鲁木齐市80多公里的后峡。后峡是坐落在天山深处的一个高山盆地,这里雨量充沛、水草丰盛、气候凉爽,四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是连接新疆南北的咽喉要道。乌鲁木齐河流经其中,咆哮泻下山谷;原始森林林涛阵阵,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其中最常见的是北山羊,又名野山羊,多在高原裸岩区险峻的峭壁乱石中活动,常出没于雪线附近,多群居活动。后峡不是镇也不是村,由于这里是交通要道,附近又有电厂,石灰厂,水泥厂等企业,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成为了工人们世世代代居住与生活的地方了。
因为有人生活所以对于房屋的需求也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当地机关政府在二十年间将后峡由单一的工厂聚集地慢慢建造成为一个越来越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不仅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在此次调查中使用的是没有提前准备的访问形式,对在后峡居住的居民进行现场提问与记录。这里的居住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条河将其隔开,成为河西和河东。我在一个星期里共访问了100位居民。首先是河东,在四栋家属楼中我挑选了二号和四号楼,并对其中一、三、五层的居民进行了访问。在访问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人们都非常的淳朴,和他们相处让人觉得很舒服。于是我选择的是让人感觉最轻松的访问方式。在去当地居民家里访问时,我事先没有设定任何问题,而是在与他们随意的聊天时慢慢问一些关于住房方面的问题。由于不想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我在与他们的沟通中并没有采取记笔记的方式,而是在一个访问结束后,再进行大概的记录。将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再进一步进行整理。
第一天,在进行头一次访问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只要你有礼貌,那么他们会非常配合的与你聊天,说他们的故事,想法甚至是对于政府的意见。可能他们把我当成了实习记者什么的吧。我在访问的时候大多问的是关于他们在后峡生活的住房问题。例如:我问他们“你们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吗?”,“那么你们现在住的房子是自己的还是单位给分配的呢?”,“你们的孩子大多是在本地还是去了其他地方发展呢?”“那么在你们退休后是不是还拥有现在的住房呢?”。这些问题我之前也没有想过,是在访问进行中随机想出来的。
我对不同的居民进行大致相同的提问,从大家的回答中不难得出这几个结论:1.因为这里是为了发展工业而建造的,所以这里的人们大多都不是本地人,而是为了生存发展而来这里打工的外地人。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在这里工作,所以在这里拥有单位分配的一套使用面积大约为70平方米的住房。从工地开始建设到现在,住房的环境和条件也大有改善。同时,为了居民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单位也为对环境进行了改善。2.大部分居民的子女在高中以前都在当地的学校上课。这也是当地的机关为了方便居民们的生活而专门设立的学校。高中以上的就在乌鲁木齐市上课。而且有些居民也以自己的子女为荣,也都希望她们有好的发展。3.我在这里走访了很多人家,但是却很少发现有老人家。于是我问了她们。他们说,因为这两年单位的效益还好,所以在乌鲁木齐市买了几块地,为单位的离退休职工修建了政府规定的保障性住房,以此来解决离退休职工的住房问题。所以,这里的职工在退休前可以购买单位建造的楼房,老了就可以在乌鲁木齐居住。
供需调查 篇3
口碑 (word of mouth) 是消费者之间的关于某一产品、服务或供应商的特点的非正式的沟通[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消费者的沟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研究者把产生和传播于网络环境下的口碑称为电子口碑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来自其他消费者的电子口碑信息比来自供应商网站的商品信息更具备可信性、移情性和中肯性[2], 因此对消费者购买决策非常有用。与传统口碑相比, 电子口碑还具有可测量和可控制的特点, 以电子口碑的主要形式之一的在线评论为例, 网站可以决定是否允许消费者发布在线评论, 并且提供特定的格式来指导消费者按照网站的需要发布评论[3], 最终达到以口碑营销促进销售的目的。
网络书店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图书销售的一种零售渠道。目前我国运作和销售良好的大型网络书店, 如当当、卓越、蔚蓝等, 都在网站上设置了电子口碑交流区域, 网站提供每一本图书的先前购买者的在线评论, 访问者可以对这些口碑信息进行搜索、阅读或发表观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了解网络书店是以何种数量和方式提供并管理着这些电子口碑信息, 以及网络书店的消费者是带着怎样的需求和偏好来使用这些电子口碑信息, 以期在供给与需求的对比之间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电子口碑信息的供给情况
当当网 (www.dangdang.com) 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书店之一, 2002年在传统书店和网络书店的统一排名中, 当当是唯一进入前五名的网络书店, 它基本能够代表中国网络书店B2C模式的发展水平[4]。因此, 本文将以当当网为研究对象, 了解网络书店的电子口碑信息供给情况。
1、电子口碑信息的基本情况。
当当网经营近百万种图书、音像、数码、家居、服饰等商品, 其中最多的书籍, 其次是音像和数码。在每个产品的网页中, 都有顾客评论区域, 在这里可以看到该产品的电子口碑信息。
当当网上的电子口碑信息通过两种形式呈现给消费者, 一是定量的口碑摘要, 二是定性的在线评论。口碑摘要显示的是先前购买者对商品评分的统计结果, 在线评论提供的是先前购买者对商品的具体评价。
当当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来管理在线评论: (1) 排序管理, 当当提供了两种排序方式, 即按评论发表的时间顺序和按评论有用性得票的数量顺序; (2) 等级搜索, 先前购买者对商品评分的高低用五个等级来表示, 而浏览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选择自己想要的评论; (3) 首两行显示, 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评论, 只显示评论的首两行, 点击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2、在线评论的抽样统计结果。
为了获得在线评论的数量和类别情况, 笔者随机抽取了100本教辅书 (考试书、教材等) 、100本畅销书 (文学、艺术、小说、历史、励志、保健等) 和100件数码产品 (Mp3、Mp4、优盘、手机等) 进行调查和统计。商品选择主要是基于下列原因: (1) 当当网销售的商品以书籍为主, 但是除此之外也有相当数量的数码产品, (2) 下文进行的口碑需求调查主要是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 而教辅书, 畅销书和Mp3等数码产品是在校大学生网上购买的首选产品。
从表1可以看出: (1) 平均每本教辅书有31条在线评论, 每本畅销书有470条在线评论, 每件数码产品有1.6条在线评论。总体而言, 书籍的评论远多于数码产品。 (2) 如果把在线评论分为正面评论 (五星、四星、半数三星) 和负面评论 (一星、二星、半数三星) , 教辅书的正面评论占90.10%, 畅销书的正面评论占91.83%, 数码产品的正面评论占89.20%, 无论书籍还是数码产品, 正面评论都比负面评论多。 (3) 100本教辅书中, 负面评论比例在0~34%之间。100本畅销书中, 负面评论比例在0~30%之间, 100件数码产品中, 负面评论比例在0~100%之间, 三组商品都大致呈现出一个趋势:随着评论总数的增加, 负面评论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 (4) 教辅书长评论的比例为6.06%, 畅销书长评论的比例为9.95%, 数码产品长评论的比例为12.35%。数码产品的长评论略多于书籍。
资料来源:当当网整理, 统计时间:2007年4月
三、电子口碑信息的需求状况
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情境假想, 分别假想购买三件不同的产品, 第二个部分调查消费者的口碑态度、对口碑数量的需求和对口碑形式与特征的偏好, 最后一个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网络购物经验、对在线评论的熟悉程度等。
问卷调查在2008年4-7月进行, 以笔者所在大学的在校生为调查样本。选择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是因为购书对于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常见的现实行为, 而在校大学生是我国网络购书的主要群体。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60份, 收回有效问卷299份, 有效问卷率为83.1%。其中男性158份, 女性138份, 37.1%的人有网上购物的经历, 82.9%的人经常上网查看商品信息, 86.6%的人曾经阅读过在线评论。
1、对电子口碑的基本态度。
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 对电子口碑的态度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不看”, “看但是未必听从”, “看并且听从”三个层级。在购买教辅书的情境下, 2.7%的人选择不看, 62.2%的人选择看未必听从, 35.1%的人选择看且听从;在购买畅销书的情境下, 22.7%的人选择不看, 45.5%的人选择看未必听从, 31.8%的人选择看且听从;在购买Mp3播放器的情境下, 4.4%的人选择不看, 35.1%的人选择看未必听从, 60.5%的人选择看且听从 (见图1) 。可以看出消费者面对价格更高的商品时, 更加依赖于电子口碑。
2、对电子口碑形式的偏好。
如图2所示, 在购买教辅书的情境下, 14.4%的人只阅读摘要, 30.1%只阅读评论, 54.2%的人同时阅读摘要和评论, 1.3%的人选择其他;在购买畅销书的情境下, 37.5%的人只阅读摘要, 23.7%只阅读评论, 29.1%的人同时阅读摘要和评论, 9.7%的人选择其他;在购买Mp3播放器的情境下, 8.7%的人只阅读摘要, 23.8%只阅读评论, 59.5%的人同时阅读摘要和评论, 4.0%的人选择其他。可见, 对于价格高, 涉入程度高的商品, 消费者在了解摘要的同时, 更关注评论的具体内容。
3、对在线评论数量的需求。
评论数量方面, 购买教辅书时, 39.1%的人阅读10条以内的评论, 34.4%的人阅读11-20条评论, 阅读20条以上直至全部评论的人仅占26.4%;购买畅销书时, 48.2%的人阅读10条以内的评论, 28.4%的人阅读11-20条评论, 阅读20条以上直至全部评论的人仅占23.4%;购买Mp3播放器时, 57.5%的人阅读20条以上乃至全部评论, 28.8%的人阅读11-20条评论, 只有13.7%的人阅读10条以内的评论。可以看出, 人们在购买书籍时, 70%以上的人只需要阅读不超过20条评论, 而在购买MP3播放器时, 需要看更多的评论 (见图3) 。
4、消费者优先阅读的在线评论。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对于Mp3播放器, 消费者最倾向于阅读详细评论 (占总人数71.6%) 而对于教辅书, 消费者比较偏好最新评论 (占总人数40.1%) , 对于畅销书, 无偏好所占的比例高于另外两种商品。另外, 总体而言消费者对正面评论的偏好程度比负面评论高。
四、结论和建议
首先, 在不同商品的购买情境下, 消费者对于电子口碑的态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价格高、消费者涉入程度高、信息复杂的商品, 消费者对电子口碑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 目前网站为数码产品提供的在线评论数量远远小于书籍, 甚至有相当多的数码产品没有在线评论。因此, 网站可以在口碑促进上面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 采取与商品价格相关联的口碑奖励策略, 允许从其他渠道购买和使用过该类商品的消费者发布在线评论等。其次, 在口碑形式方面, 无论购买的是书籍还是Mp3播放器, 购买畅销书的消费者甚至只看口碑摘要而不去查阅在线评论的具体内容。因此, 口碑摘要的质量非常重要。目前当当的摘要是定量的, 即用星级分布图的形式显示消费者对商品的打分情况, 这种形式所传达的信息非常有限, 网站可以对先前购买者的在线评论和注册信息进行文本挖掘, 组织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口碑摘要, 使得消费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口碑信息。
再次, 我们对评论数量的调研证实了, 尽管网站上的每本畅销书拥有几百甚至上千条评论, 但是实际上大多数 (70%以上) 消费者所阅读的评论数量可能并不超过20条, 信息过载可能会对消费者决策造成干扰, 目前网站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排序、按星级搜索、首两行显示等, 除此之外, 还可以考虑缩小搜索引擎的粒度, 要求消费者提供注册信息并且依据注册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在线评论。
参考文献
[1]Westbrook R.A.Product/consumption-based affectiveresponses and post purchase process[J].Journal of MarketingResearch.1987, 24 (3) , 258-270.
[2]Thomas W.Gruen, Talai Osmonbekov, Andrew J.Czaplewski.eWOM:The impact of customer-to-customer onlineknow-how xchange on customer value and loyalty[J].Journal ofBusiness Research.2006, 59 (4) , 449-456.
[3]Do-Hyung Park, Sara Kim.The effects of consumerknowledge on message processing of electronic word-of-mouthvia online consumer review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and Applications.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online 8January 2008.
供需调查 篇4
2018-2024年冥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2018-2024年冥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
第1章
冥币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冥币的概念
一、冥币的定义
二、冥币的特点
第二节 冥币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冥币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冥币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第三节 冥币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冥币行业上游原料供应市场分析
二、冥币行业下游产品需求市场状况
第2章 2013-2017年中国冥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政策发展建议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二)采取组合调控措施,确保物价水平稳定
二、冥币行业政策分析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三、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3章 2014-2017年中国冥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冥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概况
二、发展热点回顾
三、市场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第二节 冥币行业技术发展
一、技术特征现状分析
二、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动态
三、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冥币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一、消费特征分析
二、消费需求趋势
三、品牌市场消费结构
第四节 冥币行业产销数据统计分析
一、整体市场规模
二、区域市场数据统计情况
第五节 2018-2024年冥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第4章 2013-2017年中国冥币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一、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较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一、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销售成本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五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资产负债分析
一、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资产负债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负债比较分析 第六节 2013-2017年中国冥币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5章
中国冥币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冥币行业分析
一、2014-2017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7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冥币行业分析
一、2014-2017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7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三节 华东地区冥币行业分析
一、2014-2017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7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冥币行业分析
一、2014-2017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7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五节 华中地区冥币行业分析
一、2014-2017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7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六节 西南地区冥币行业分析
一、2014-2017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7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七节 西北地区冥币行业分析
一、2014-2017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7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6章
公司对冥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 2014-2017年冥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4-2017年国内外冥币竞争分析
二、2014-2017年我国冥币市场竞争分析
三、2018-2024年国内主要冥币企业动向
第7章
公司对冥币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冥币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7年冥币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17年冥币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冥币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冥币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冥币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冥币行业产品定位及市场推广策略分析
一、冥币行业产品市场定位
二、冥币行业广告推广策略
三、冥币行业产品促销策略
四、冥币行业招商加盟策略
五、冥币行业网络推广策略
第8章
公司对冥币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公司A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二节 公司B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三节 公司C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四节 公司D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五节 公司E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六节 公司F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9章
公司对未来冥币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未来冥币行业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18-2024年冥币产品消费预测
二、2018-2024年冥币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8-2024年冥币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8-2024年冥币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8-2024年冥币行业总资产预测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二节 2018-2024年中国冥币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8-2024年中国冥币供给预测
二、2018-2024年中国冥币产量预测
三、2018-2024年中国冥币需求预测
四、2018-2024年中国冥币供需平衡预测
第10章
公司对冥币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冥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冥币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冥币模式
三、2018年冥币投资机会
四、2018年冥币投资新方向
五、2018-2024年冥币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冥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8-2024年影响冥币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8-2024年影响冥币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8-2024年影响冥币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8-2024年我国冥币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8-2024年我国冥币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冥币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8-2024年冥币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8-2024年冥币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8-2024年冥币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四、2018-2024年冥币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8-2024年冥币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8-2024年冥币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11章
公司对冥币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冥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冥币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冥币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冥币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冥币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冥币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冥币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冥币行业生命周期图
图表:冥币产品国内、国际市场成熟度对比 图表:冥币产品行业主要竞争因素分析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图表:2013-2017年冥币产品消费量变化图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企业品牌集中度分析 图表:2013-2017年冥币产品产能分析
图表:2014-2018年中国冥币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图表:2014-2018年冥币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图表:2014-2018年冥币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所有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较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销售成本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图表:2014-2018年冥币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图表:2014-2018年冥币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冥币产业资产负债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比较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规模企业负债比较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比较分析 图表:2014-2017年冥币不同所有制企业负债比较分析 图表:2014-2017年我国冥币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17年我国冥币行业偿债能力情况 图表:2017年我国冥币行业营运能力情况 图表:2014-2017年我国冥币行业资产增长率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图表:2014-2017年我国冥币行业利润增长率 图表:冥币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图表:生命周期各发展阶段的影响 图表:2018-2024年冥币产品消费预测 图表:2018-2024年冥币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8-2024年冥币行业总产值预测 图表:2018-2024年冥币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图表:2018-2024年冥币行业总资产预测 图表:2018-2024年中国冥币供给量预测 图表:2018-2024年中国冥币产量预测 图表:2018-2024年中国冥币需求量预测 图表:2018-2024年中国冥币供需平衡预测 图表:冥币行业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分析 图表:2018-2024年影响冥币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图表:2018-2024年影响冥币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图表:2018-2024年影响冥币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图表:2018-2024年我国冥币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图表:2018-2024年我国冥币行业发展面临机遇 图表:2018-2024年冥币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图表:2018-2024年冥币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辽宁省土地市场供需状况调查分析 篇5
1 预计土地交易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况
2015 年辽宁省土地出让成交总面积为7 643. 78 万m2, 土地出让成交金额为515. 23 亿元, 2015 年土地出让成交数量及出让成交金额分布状况表见表1。
从2015 年土地成交数量来看, 2015 年土地交易市场成交量与2014 年成交量比较呈现下降趋势, 预计土地交易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况。
从2015 年土地出让成交数量分布情况来看, 11 月份、12 月份出让交易土地数量最高, 开发商在年底拿地, 为2016 年开发做准备, 所以, 这两个月的土地交易量较大, 但11 月份成交量同比下降51. 28% 。其他月份的土地成交量不大, 尤其5 月份土地成交量仅259 万m2, 环比下降55. 5% , 同比下降69. 4% , 为本年度同比下降比例最低值, 9 月份土地成交量仅375 万m2, 环比下降24. 5% , 同比下降48. 7% , 2015 年全年除了10 月份和12 月份土地成交量同比上升, 其他月份土地成交量均是同比下降, 由此得出, 预计土地交易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况。
分析原因主要有: 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一定量的库存, 开发商拿地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一定量的库存, 政府的土地供应量减少。
2 土地成交平均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2015 年辽宁省土地出让成交平均价格为674 元/ m2, 2015 年土地出让成交平均价格分布状况表见表2。
从2015 年土地成交平均价格来看, 2015 年土地交易市场成交平均价格与2014 年成交平均价格比较呈现下降趋势, 预计土地交易成交价格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从土地交易平均价格分析, 2015 年全年除了6 月份同比上涨31. 3% , 其他月份土地平均价格均是同比下降, 尤其12 月份同比下降59% , 为全年最低, 从出让方式来看, 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占主要部分, 拍卖出让仅为一小部分, 由此可见, 预计土地成交价格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3 用地面积发展趋势
住宅用地交易面积数量呈现减少趋势, 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从2015 年全年出让成交土地类型结构分析, 住宅用地交易面积数量呈现减少趋势。2015 年出让成交土地用途结构表见表3。
万m2
2015 年住宅用地面积比例为23. 8% , 商业用地比例为19. 6% , 工业用地比例为45. 6% , 其他用地比例为11% ( 见图1) 。
从2015 年每月出让土地的用途来看, 出让工业用地数量占出让土地数量接近1 /2, 出让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面积在减少, 说明政府减少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的供应, 同时说明房地产商品房存在库存, 开发商减少拿地的数量。
综上所述, 2015 年辽宁省土地交易市场居住用地成交数量占有比例近1 /4, 工业用地占有近1 /2, 预计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成交量仍然保持目前态势, 不会大幅度增加, 预计土地交易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况。
摘要:结合2015年辽宁省的土地出让成交数量及金额情况, 分析了土地交易市场处于低迷状况的原因, 阐明了土地成交平均价格的分布, 并对出让成交土地的用途结构及占比情况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近年来辽宁土地市场的供需发展状况。
供需调查 篇6
一、协调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 虽然福建省政府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事业的力度和步伐, 但当前福建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依然滞后于经济建设, 究其原因很多, 其中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是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 公共文化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产品, 如图书馆、文化站、书籍、音像制品、字画等;二是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产品, 如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等[1]。不断协调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关系, 做到保障供给, 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这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没有农村公共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有效供给, 就没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统筹发展, 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因此协调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作为一种“软实力”, 在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中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它能规范农民的思想和行为, 促使农民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福建大部分农村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社会心理危机不断加剧。因此, 对农村进行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更是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满足精神需求, 形成和谐健康的农村社会环境的本质要求[2]。
2.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长期以来, 福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用于基础设施的支出处在较高水平, 而用于农村科技、文化, 教育等支出明显偏低, 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处于不协调、不匹配的状态, 城乡文化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价值追求, 也影响着他们对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选择, 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因此,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能够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新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3.有利于和谐海西目标的实现。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 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和谐海西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福建许多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不应求并且效率偏低, 特别是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导致农民生存心理的严重失衡, 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也往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 引发治安事件的源头, 成为建设“和谐海西”的障碍[3]。因此研究福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问题, 提出协调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的途径, 是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巩固“和谐海西”思想文化基础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需求与供给现状
自2007年以来, 福建省文化部门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主题, 完成了百个乡镇综合文化馆改造完善工程, 大部分文化站主体建设基本完工, 省级财政安排的3 75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随着“三下乡”的开展, 福建各地区艺术扶贫工程、新农村百镇行公益性文艺巡演、送书送戏下乡工程等活动的举办, 使基层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4]。总体上看, 福建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我们的调查发现,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需仍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 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现状
1. 从需求的文化形式上看, 看电视是农民文化活动最主
要的形式, 看电影、看戏、上网等是农民参与较少的文化活动形式。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 农民对各种文化形式需求的态度也不一样。在“你最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的问卷中, 农民选择“看电视”的高达82.5%。同时, 随着手机使用率和电脑普及率的提高, 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开始成为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在农村, 只有30%和7.5%的农民选择通过“手机短信”和“上网”来获取信息, 大多数农民仍然选择“电视”渠道。
2. 从需求的文化内容上看, 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农业科技类文化, 最少有人关注的是中外文学类名著。
问卷调查显示, 67.5%的农民最愿意学习的是农技知识;在“您喜欢读的书刊类型”的调查中, 有60%的农民选择“农业科技生产技能类”, 而没有人选择“中外文学名著”, 我们通过查阅农民的借书登记发现, 经常有人借阅有关神怪奇谈、暴力言情的短篇故事类图书和光碟, 而很少有人借阅中长篇小说特别是中外文学名著。
3. 从需求的文化层次上看, 通俗文化最受农民欢迎。
问卷显示, 有46%的农民表示喜欢“民间文化”, 其中37%的农民表示喜欢“相声小品”, 舞龙、舞狮等民间演出活动也深受农民欢迎。而对于“文化三下乡”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47%的农民认为是“表演内容有时不合农民口味”。由此可见, 农民比较喜欢通俗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文化产品, 对那些高雅的、专业性较强的、离自已自己生活相去太远高雅的现代文化则没有兴趣。
(二) 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现状
1.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总量有所增加, 但供给区域不均衡。
近年来, 福建大多数农村地区加大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力度, 如古田的杉洋镇, 自2008年以来, 该镇共投入8万多资金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如今已完成4个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12个省援建的“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并且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 完成50个群众体育健身工程点。永泰县21个乡镇均设有文化站的同时, 2007年起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改扩建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稳步推进;群众娱乐健身场所 (健身路径、村级篮球场) 在覆盖全县乡镇的同时, 有序地向各行政村、各级学校延伸;到2009年已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然而我们也相比各行政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 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调查发现, 在一些偏僻的自然村, 农民的文化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 如永泰的后溪村, 该村离县城大概3小时的山路车程, 当地的村民基本不会说普通话, 甚至收看不到电视, 村民极少与外界交流, 该村没有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三下乡”活动也没有真正深入到这些偏远山区, 因此许多自然村的农民基本上处在文化生活零状态。
2.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使用效率低下。
当前福建各级政府在供给农村文化产品中,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 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往往从功利原则和个人意愿出发, 致使供给随意性很大, 导致供给结构失衡, 实际使用效率低下。调查显示, 一方面全省广电部门的电视信号“村村通”工程已经基本落实;而另一方面许多偏远的自然村由于没有很好地后续维护与管理, 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差, 设备老化;另外一些, 偏远山区的学校校舍和教学设施依旧简陋, 硬件建设发展落后。
3.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渠道单一, 无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化。
根据我们调查发现, 目前农村文化的供给渠道主要是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 而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以及农民自己组织的民间文化活动较少。例如, 永泰县每逢传统节庆日或重大节日都组织相关文艺活动或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50余场, 送电影下乡活动每年在全县21个乡镇放映1 200场。但农民对于这些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不高, 对政府文化部门的文化下乡活动, 68%的农民表示了“不满意”。农民大多认为, 这类活动主要集中在集镇上, 表演时间不能适应农村, 表演内容也不太合口味, 表演时接待费用较高。所以, 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民间文化团体和组织为他们提供更加贴近农村生活的表演方式和表演节目。
三、当前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以上调查显示, 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民的需求,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对公共文化产品需求的表达意识较弱, 缺少健全的沟通机制。随着福建农村“三下乡”活动的开展, 农民的文化生活与文化消费意识也逐步提高, 然而农民主观上却缺乏表达文化需求的意识, “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农民对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有着强烈需求, 但同时农民不愿意主动表达需求意愿, 只是被动的等待着政府的给予, 从而逐渐形成消极适应的思维模式。这不仅是由于农民自身思想的局限性, 对物质的需求远远高于文化需求, 同时也是由于农民的权力分散, 与地方政府的谈判中地位较低, 导致农村“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长期得不到改善。再农民文化需求表达的意识薄弱, 加上沟通渠道不畅, 文化的需求主体无法有效参与供给的决策过程, 需求与供给的信息不对称, 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无法及时有效针对性地开展了。
2.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 导致城乡公民文化权益存在很大差异。福建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还未得到根本改善, 使农民的文化利益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主要表现在:城乡文化发展政策失衡, 城乡居民文化权益保障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供给力度“厚城薄乡”, 甚至一部分偏远山区的农村居民享受不到最基本的文化生活;城乡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失衡, 当前文化产业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对象, 以农民和农村为体裁的文化产业相对匮乏, 因此导致农村“文化荒”长期存在。
3.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需求与供给重视不够, 文化管理体系不完善。调查显示, 福建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全面认识, 对于经济与文化、城市与农村、项目工程与文化活动的关系摆得不正, 重经济发展, 轻精神建设的现象在乡镇依然存在。同时, 福建大多数乡镇缺乏较为完善的文化政策和机制, 农村文化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无序性。大多乡镇的文化发展规划没有完善的文化建设方案, 因而缺乏规划的指导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导致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供给效率较低, 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4.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文化服务不到位。近年来, 福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但不可讳言的是, 与庞大的农村文化需求相比, 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仍然相对不足。如永泰的清凉镇, 镇内极少设有图书室、公共体育场馆、公共阅报栏、书店、电影院这类设施和场所, 由于设施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村民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村民文化需求的满足。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但因为软件建设上不去, 文化网络难以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仍然不到位。
四、建构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一论述不仅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及其重要性, 而且还从文化关怀的角度表达了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因此, 我们以农民需求为导向, 就建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 建立农民参与的决策机制。必须建立一种能让农民有效参与的民主科学的农村文化需求表达和供给决策机制: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农村文化教育活动以及群众性大会, 组织工作人员探访民户等多种途径引导农民表达自身的真实需求, 提升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建立民主、科学的农村决策机制, 主要是建立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对农民需求敏感反应机制, 使得农民需求表达成为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关键环节, 从而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决策者。
2.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文化资源分配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表达了应从满足农民文化生活的角度, 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应首先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文化资源分配机制:一是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实行城市带动战略, 建立城乡互动、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统筹机制, 建立城乡一体、与时俱进, 又是独具特色、自成品格的新型农村文化。二是建立合理的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资源分配机制, 以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导向进行文化资源分配, 实现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 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权益[5]。
3.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民文化需求的责任意识, 转变文化管理方式。福建农村各级乡镇政府及领导应切实提高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认真贯彻“五个统筹”要求, 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进一步明确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目标, 把满足农村文化需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突破口, 作为解决农民群众的利益问题, 真正做到思想重视, 政策完善。同时, 福建各级政府要转变文化管理方式,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考核评价机制, 将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及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考核问责内容, 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并且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和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评价体系, 增加考核分值, 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自觉。
4.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力度, 构建满足农民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政府是主导, 投入是关键。应当切实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的保障机制, 不断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镇、村的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发展基金, 并且创新投融资机制;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化扶持和优惠政策, 使其落实到位[6]。同时, 为了保障农村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构建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设施的建设;还要组织好农村文化产品的生产, 包括媒体开办农民喜闻乐见的涉农栏目、频道等, 增加服务三农的内容;增加农村题材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发行和演出等。另外还要提高对农村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加大送文化下乡的力度, 尤其是为偏远地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谈笑.中国农村文化的供求矛盾与对策[EB/OL].http://www.ncxwywh.cn/bencandy.php?fid-45-id-899-page-1.htm.
[2]疏仁华.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1) :16.
[3]朱嘉兴.“和谐海西”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 :53-54.
[4]宋闽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服务海西、文化强省,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在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fjwh.gov.cn/ldjh/200802/t20080229_12264.htm.
[5]马仙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 (2) :25-29.
供需调查 篇7
为使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师应通过紧密依靠行业、企业,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医院、餐饮企业和幼儿园学校、社区、高校等单位沟通,从而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2. 材料和方法
调查材料与方式: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四类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卷、毕业生反馈卷、访谈卷、学校卷。其中用人单位68家发放112份,回收112份,回收率100%,以下是用人单位发放详细情况一览表。
毕业生反馈卷发放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学校卷发放了5份,回收5份,回收率100%。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医学营养专业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总体情况,对于一些问卷没有调查到或无法调查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了个别面谈、电话访谈作为补充。通过调查,我们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了目前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对应的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医学营养专业对应岗位分析
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统计,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访谈了14家各层次医院营养科主任和工作人员、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7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调查结果如下。
3.1.1 医院营养科
大部分医院营养科高职层次人才每年需求量仅为1人,但大部分医院营养科表示尽管实际是需要专科层次的营养专业学生,但医院从整体学历考虑,在招人时是不考虑专科层次的毕业生的。
部分医院对我院学生特别欢迎,也有相应的岗位营养配餐员,但是学生不愿意留,可能因为从整体消费水平来看收入偏低。此外,学生的职称晋升存在问题。
3.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调查期间,因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私人承包,考虑到成本问题,大部分单位都说没有医学营养专业相应的岗位,但是很多工作人员都需要医学营养知识,他们通过继续参加教育培训的方式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岗位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防疫人员、慢性病报告岗位, 需要预防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证。
3.1.3 餐饮公司
其中肯德基、麦当劳、丽华快餐、永和豆浆餐饮公司会考虑需要公共营养师,需要高学历的营养师。分部的店经理表示要看总部是否需要。但他们个人认为应该需要配备公共营养师。对餐饮公司来讲注重营养配餐、成本核算达到100%。其次是烹饪操作、营养宣教、仓库管理。而营养咨询、营养评价、医学知识对餐饮企业不太实用,但一些餐饮公司也希望营养专业毕业生担任管理工作(餐厅助理)等。
3.1.4 保健营养师
幼儿园、学校等,需聘请营养师安排平衡的膳食。工作内容着重于菜单的营养设计、食物采购储存管理、膳食的准备和供应督导、菜色的搭配、食物成本控制、监督餐饮卫生、营养午餐的研究开发工作。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营养保健,配餐、宣教等工作,现在主要在由保健老师完成,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可以开展此方面的工作。
3.2 近五年招聘情况分析
3.2.1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过去五年招聘的医学营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情况,可以大致反映出行业目前及未来对于医学营养专业高职生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被调查的24家用人单位中有1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好或强,占16.7%;4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较好或较强,占66.7%;1家单位表示对他们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为一般,占16.7%。
有24家医院录用了我院毕业生,大部分医院对我院学生的综合评价为较好,用人单位对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称职情况综合评价比较高,但非常满意的却不多,说明高职生的技术水平还有待于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仍然存在差距,毕业生在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过程中,在能力上仍有一个磨合期。
3.2.2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招聘时考虑的因素
对于招聘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时,用人单位考虑得比较全面。调查情况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用人单位考虑最多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其次是技能。
3.2.3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对用人单位认为觉得目前高职学生需要加强的方面作了调查。结果见表4。
可见目前高职学生最需要加强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实践动手能力。
3.2.4 用人单位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关于招聘的渠道,通过政府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举办毕业生双选会,占45%;回答通过通过政府人才中介机构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占15%;通过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占20%;直接到各大中专学校挑选,占10%。
绝大部分用人单位是通过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举办毕业生双选会或通过政府人才中介机构举办的人才交流会来招收高职毕业生。
4. 讨论
鉴于医学营养专业人才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实施医学营养专业教育的机构不应继续沿袭老路,要通过合作办学,增加方向等途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以后的营养保健品推销工作应由营养师完成,而不是推销员。[1]若这一条例能实现,将为我们培养的医学营养专业的学生提供很多的就业空间。
当中国人普遍重视营养、保健、健身和养生时,100万完全称职的营养师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2]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层次要求高,本科生、研究生将来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医院的门槛较高,而所有受访幼儿园、社区都表示需要营养方面的专业人员,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岗位,因此可能从事保健医生的岗位。所以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在调查中,行业普遍认为对高职生的合理定位,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其它领域上,“懂医学的保健营养人才”等,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们培养的重点,使学生成功真正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课题为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要:为使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教师应紧密依靠行业、企业, 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医院、餐饮企业和幼儿园学校、社区、高校等单位沟通, 从而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以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医学营养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卓云等.医学营养教育现况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 2006.5.
[2]柴巍中.中国营养师的现状、需求与发展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 (9) :8.
[3]袁莎.营养教育的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8) :29-30.
供需调查 篇8
(一) 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供给者主要是会计人员, 而实际会计信息供给的真正主体是企业的管理者。这是因为会计人员是企业管理的参谋, 具有间接管理职能, 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基于会计信息反映的相关指标, 会计信息也成为委托方测评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尺度和标准, 完整的会计信息能有效体现出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和受托责任。 这些特点决定了管理者比普通会计人员更关注会计信息所披露的内容, 进而会主动参与乃至干涉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供给。 同时, 公司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 审计委托书中要求公司的管理阶层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负首要责任。基于此, 企业管理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正如蒋尧明、罗新华 (2003) 认为的那样: 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供给过程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使用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当局的多次博弈, 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 因而将会计信息提供的主体定位于管理阶层比定位于会计人员更合理。
(二) 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 会计信息的需求作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一种制衡力量, 要想在会计信息供给过程中发挥作用, 必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强有力的需求团体, 我们一般基于以下标准来确认市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1) 使用者对信息诉求动力的大小。 作为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必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极为关注, 对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具有强烈诉求。 (2) 使用者的专业素养。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 它在供给过程中将依附于相关载体, 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财务报告等, 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 拥有适当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 (3) 使用者群体合力的大小。 会计信息需求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能自觉地走到一起, 能采取一致的行动, 并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表达出观点, 成为一股足以与信息供给者抗衡的力量, 会计信息的供需均衡意指会计信息供需各方的力量要均衡, 会计信息需求各方相互磨合形成合力时, 需求方对信息质量的形成才会发挥巨大的反作用。基于以上分析, 当前主流观点把以下人员与机构视为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投资者:了解和分析投资到这家企业的风险程度, 预期股利收益, 以及比投资到其他企业是否更合算或更加有利;政府部门:为了制定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相关政策, 掌握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金融机构:需要及时地获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借以分析贷款本金利息能否如期如数的收回, 及决定是否继续贷款及贷款规模等;业务往来的债权人: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 从中了解到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制定重大的投资、筹资和经营决策, 进行财务预测和预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公众:借助企业的会计信息了解预测企业的发展和盈利情况。
二、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二者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一) 会计信息供给是会计信息需求的基础和前提。 会计信息界定了契约关系, 为各种契约的订立和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 这些数据集合是会计信息需求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供给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 则是以信息提供者为主体, 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和内容基本上由供给方主导, 随着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发展, 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正在倒推着会计信息供给方的方式的更新、内容的充实。 而会计信息的供给, 实际上是需求者与供给者多次博弈的结果, 以达到利益均衡。 两者的互动最终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 会计信息需求制约会计信息供给。 会计信息供给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 会计信息需求支撑着会计信息的供给, 需求的减少也会最终导致供给的萎缩。理论状态下的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是会计信息供给者与需求者达成共识, 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 会计信息需求者需求的意愿度、 专业程度与群体合力等因素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本身的质量与数量, 这些因素最终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供给。 而且, 会计信息的不同供需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也会对会计信息的供需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 会计信息供给与会计信息需求的作用和反作用。“供给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决定了会计信息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需求。 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专业素质的提高, 对会计信息供给质量也产生更高的诉求。会计信息供需水平的高低衡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 影响着资本市场化的进程。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供给也会有力规范会计信息的需求。 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供给者的相关作用与反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三、会计信息需求主体调研与分析
均衡、 有效的会计信息供给可以让公司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公司的资产运营情况、 公司盈利状况及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主要方面, 帮助公司利益相关者识别和发掘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 及时了解会计信息供给现状及约束因素对于探索会计信息均衡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会计信息需求调研设计。 我们从经济学视角出发,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支撑, 对会计信息这一公共物品进行理论性分析, 通过详细地查阅、分析、提炼文献资料, 以调查、走访为始, 解决实际问题为终, 在中间研究过程中, 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研究方法, 对会计信息需求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相关指标设计出调查问卷, 一方面通过证券公司向其客户发放, 另一方面通过偶遇样本发放, 随机选择容易接触的个体作为调查对象。 为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在问卷设计中涵盖了基本公共信息、 会计披露内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年报信息依赖度、会计报表使用情况、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等。
(二) 会计信息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多选) 。
1.个人投资者对年报信息披露内容的偏好。 78%的投资者自己分析决定, 不需要公司年报等会计信息;18%的投资者听从股票分析师和专业投资顾问的推荐;41%的投资者认为年报对投资决策比较重要;18%的投资者关注年报信息披露中关于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21%的投资者对主营业务情况、资产、利润和现金流量构成情况最感兴趣;14%的投资者对客户和供应商的情况感兴趣;10%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内容感兴趣;13%的投资者关注风险预测方面的自愿披露对自己决策的影响;8%的投资者认为市场和同业竞争分析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对自己形成有效决策有帮助。
2.机构投资者对年报信息披露内容的偏好。 投资机构者是指基金公司、券商、投资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 72%的投资者认为公司年报对投资决策有影响;65%的投资者认为应该提供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风险提示及风险对策;32%的投资者认为公司未来经营计划和发展战略很重要;85%的投资者偏重对企业主营业务情况, 资产、利润和现金流量构成信息需求;68%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年报需要进一步细化风险提示及风险对策;70%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年报需要进一步细化公司经营优势及竞争力情况。
(三) 会计信息需求层次与结构。 基于调研结果, 我们分析可以得出会计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与结构特征, 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逻辑, 就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而言, 我们可以将其分列于需求金字塔中的各层级中:底层是基础会计信息;其次是财务结构会计信息;再次是财务能力会计信息和财务空间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层次与信息使用者的属性和投资规模密切相关, 以此来判断产品的供给方式不仅在理论上可行, 在实践上也具有现实性。
四、会计信息供给主体调查与分析
我们以随机抽样的方式, 抽取了 (苏州东吴证券提供2010-2011 年30 家公司的年度报告, 并结合上述调研资料, 借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供给会计信息的满意度的调研数据, 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未来信息供给、历史信息供给、财务信息供给、非财务信息供给、定期报告供给、临时报告供给。
一般企业对历史信息、财务信息披露比较充分;而对未来信息、非财务信息的供给和披露并不充分。 32%的公司披露了公司未来面临的风险与发展机会, 54%的公司披露了未来经营规划, 6%的公司依照以往制定的企业经营计划对实际的经营业绩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 5%的企业对于非财务信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披露, 23%的企业对其经营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 而对企业产品、业务信息供给不完整, 仅有3%的企业对竞争对手信息进行分析与披露。 2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财务报告供给信息载体与渠道不能满足需求86%的受访者希望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细化, 26%的人认为无法直接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会计信息, 45%的受访者认为获得的企业会计信息都是“二手的”且不全面的。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认为企业对历史信息、财务信息披露基本能够符合投资者的需求, 但其他方面的会计信息供给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理论上, 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作为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实际中, 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常常表现的是动态失衡, 会计信息的供给要么多了, 要么少了, 但更多情况下,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供给是不足的。 S
参考文献
[1] .孔笑微, 刘予.年报受众调查:投资者需要什么信息[J].董事会, 2009, (6) .
[2] .徐媛.浅议会计信息供求[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7) .
[3] .李玉海.对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理论的探讨[J].辽宁财专学报, 2000, (1) .
[4] .刘洪海, 辛歆.公共物品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探讨[J].商业会计, 2011, (9) .
供需调查 篇9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供需的主要特点
1、本土企业用工需求日渐趋旺, 劳动力供略大于需, 供求基本平衡。
据调查, 某市2009年三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用人的单位计402家, 共招聘各类人员30077人, 同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为35806人, 供大于求5729人, 求人倍率为0.84, 与上季度持平,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4个百分点;当季用工需求人数比上季度增加4708人, 求职人数增加5461人。上述数据表明, 随着金融危机对全市经济影响的逐步弱化, 企业用工需求日渐趋旺, 该市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略大于需, 供求基本平衡。
2、企业用工需求独占鳌头, 外资企业用工需求占比较低。
从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占比构成来看, 企业用工需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据统计, 2009年三季度某市企业用工需求为29048人, 占需求总量的96.58%, 较上季度增长2.35%。分企业性质看, 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用工需求16302人, 居首位, 占内资企业需求数的56.12%;私营企业居次位, 用工需求为6148人, 占21.16%;股份有限公司需求3100人, 占10.67%。显然,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股份公司企业的用人需求仍然占据了全市企业用工需求人数的前三位。由于该市经济结构的原因, 相对于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和需求占比相对较低, 分别为231人、0.80%和62人、0.21%。
3、用工需求呈现明显“剧增拐点”。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某市2009年上半年就业市场疲软, 提供岗位数与登记求职数与08年同期相比出现“双降”格局, 最低值出现于6月份, 分别为7582个和9357人, 提供岗位数同比最大降幅为4月份的25.52%, 登记求职数最大降幅为6月份的37.75%。但时至7、8两月, 所提供岗位数与登记求职数同比大幅增加, 尤其是提供岗位数, 分别增长了30.98%和32.87%, 使得用工需求在时序上呈现出明显的“上扬拐点”。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在去年下半年愈演愈烈, 企业整体形势下滑, 用工需求大幅下降, 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处于低点, 而09年以来,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出台了一揽子计划, 经济形势逐步好转, 用工需求大幅增加, 致使7、8月份提供岗位数同比大幅上扬。
4、外出务工人员总体规模占据农村劳动力总量的半数以上。
据2005—2008年度某市外出务工人员的统计数据显示, 该市外出务工规模已超出了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2005年外出务工人数达158.9万人, 2006年达161.98万人, 2007年达168.4万人, 2008年达173.93万人, 2009年达181.32万人, 其占当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例分别达58.09%、59.21%、59.07%、60.32%和62.33%。由此不难看出, 外出务工 (劳务输出) 已成为该市农村劳动力流向的显著特征, 也已成为当前五成以上农民的共同选择。
5、外出务工人数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 但增长规模有限。
据统计数据显示, 某市近几年来外出务工队伍的规模呈逐年扩大上升势头, 但增长的规模较为有限。如:2006年全市外出务工人数较2005年净增加3.08万人, 增长1.94%;2007年较2006年净增加6.42万人, 增长3.96%;2008年较2007年净增加5.53万人, 增长3.28%;2009年较2008年净增加7.39万人, 增长4.25%。此外, 从该市外出务工人员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例情况来看, 2009年占比较2005年占比增加了4.24个百分点。
6、外出务工区域及行业相对较为集中。
调查显示, 某市外出务工人员所就业的区域及行业相对较为集中。首先, 从务工流向的总体区域来看, “输出” (即出市务工) 占比较高, 占比在65%左右;“就近就地转移” (即未出市务工) 占比较低, 占比在35%左右。而再从市外转移就业的具体分布区域来看, 全市的外出务工主要集中在苏南的苏、锡、常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 广东等珠三角地区也有少量的务工队伍。如:据210份的调查问卷显示, 选择在上海、江浙地区务工的人数达123人, 占比高达59%;选择在广东地区务工的仅25人, 占比为12%。其次, 从外出务工所从事的具体行业来看, 调查问卷显示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建筑及机电行业, 其占比分别为28%、38%和20%, 这主要是因为上述行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7、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逐年上升, 农民工务工意愿强烈。
据调查统计, 09年以来某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31万人, 其中就近就地转移4.61万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 增幅超过30%, 且就近就地转移人数占总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07年底该比例为32.26%, 08年底该比例增至32.76%, 至09年三季度末, 该比例则达到了33.43%。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此前本地就业空间容量较小, 大批农村劳动力都劳务输出至苏南、上海、浙江、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 而随着本地经济的崛起,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增强, 工资待遇也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了就近就地在本地企业就业。此外, 调查问卷还显示, 57%的农民工愿意外出务工, 52%的农民工最看中工厂提供的工资待遇, 其次为工厂对工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占21%。
二、当前劳动力供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主要问题
1、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明显。
据调查了解, 目前某市企业大约缺工1万人左右, 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岗位。部分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增加, 但却苦于招不到工人, 用工缺口趋势在扩大。且所缺大部分为一线工人, 某县6户灯具生产企业招聘的1130人全部为操作工;某县20户企业所缺的2166人中, 技术工596人, 普通工1570人, 所需的学历层次也较低, 高中及以下占比达88.6%。
2、制造业用工需求缺口高居榜首。
据调查, 从行业分组的需求结构来看, 2009年三季度某市制造业需求人数达1.9万人, 占整体需求的66.48%, 这一比例凸显出制造业用工的回升,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造业的复苏迹象。在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10项职业中, 制造业占了7个, 其中排名首位的缝纫工、挡车工需求人数为5101人, 求职人数仅为176人, 缺口率高达96.55%。
3、各行业用工需求显不均衡,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所调查的样本企业情况显示, 目前各行业的用工需求显不均衡, 其中尤以纺织、化工等行业的需求人数居多。与上述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油机械行业的用工需求则相对较少, 主要是由于部分石油机械企业在手订单不足, 预计下一阶段扩大生产规模的可能性也较小, 因此, 目前基本无额外用工需求。
4、富余劳动力仍然较多, 劳动力转移工作任重道远。
据调查, 下辖某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目前为57.6%, 尽管居全辖各县 (市) 前列, 但与苏南发达地区80%以上的转移率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近20万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 剔除一产所需的劳动力以外, 尚有近10万劳动力需向二、三产业转移。此后几年,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 农村富余劳动力还会增加, 且由于富余劳动力文化偏低、年龄偏大, 转移难度较大。
5、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较低, 就业选择范围狭小。
调查发现,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二是劳动技能低。由于文化程度较低, 无技术专长, 农村劳动力在转移时间、目的地、从事职业等方面都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行业选择范围狭小, 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业、装修业、贸易餐饮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且大都从事简单、低层次劳动, 时间长, 收入低, 就业稳定性差。
———成因分析
1、用工需求量大、工资待遇不高。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 加之年末经济的带动, 部分行业订单开始增加, 用工需求增加, 尤其是纺织服装与化工行业。纺织服装行业是某市的支柱行业, 而纺织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此类企业的用工需求相当大, 且其用工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订单变化的影响, 随着总体经济形势不断好转, 纺织企业的订单数有所增加, 用工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化工行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好转, 产能逐渐恢复, 据调查, 目前某化工园区内的化工企业的开工率普遍回升到高峰时80%左右的水平, 出口缓慢恢复, 订单情况良好, 部分化工企业开始新增车间, 用工需求较大。然而, 此类企业由于利润低, 难以支付提高工人工资和改善福利待遇所需要的成本, 对劳动者缺乏吸引力。
2、就业的性别、年龄结构矛盾较大。从企业用工需求方面看, 由于某市纺织、服装行业需求相对旺盛, 这两个行业对女工的需求较多, 该市三季度对女性的需求为15053人, 占50.05%, 对男性的需求为9442人, 占31.39%, 女性的需求比男性的需求高现18.66%;而从求职方面看, 男性18672人, 占52.15%, 女性17134人, 占47.85%, 男性求职略多于女性, 因此, 就业的性别结构矛盾较大。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独生子女的人群的扩大, 年轻男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愿从事这些又苦又累的职业, 因此对年龄有限制的企业存在用工短缺成为了必然。
3、劳动者求职观念发生变化。此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 使广大就业者进一步意识到工作稳定的重要性。部分中小企业效益不好就停产, 停产期间仅给工人发放少量生活费, 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来源。部分企业无视劳动合同制度, 不依法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 社会保险落实不到位, 农民工如遇工伤、疾病等更是处境艰难, 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生产不稳定, 生产起伏性大, 忙时得日夜加班, 闲时一连几个月都无所事事, 员工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如:据对农民工就业的调查显示, 22%的受访农民工对工作选择持谨慎态度, 担心像以前一样被突然辞退。目前此类企业招工缺口的存在, 正是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劳动者对于目前的招工没有信心, 考虑更多的是工作的长远性, 因此, 企业的人力资源难以得到满足。
4、劳动者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适应。从企业的需求情况来看, 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技术工人, 从被调查的17户缺工企业来看, 其中15户企业缺少技术工人, 占比达71.4%, 而市场上技术工人的短缺早已出现。企业要求有技术的工人, 直接能够投入生产, 然而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却跟不上需求的步伐。一方面, 一些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有较大盲目性;另一方面,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 只使用、不培养员工的企业较多, 此外, 培养1名熟练工需要至少2年左右的时间, 在企业用工量放大的情况下, 自然供不应求。
三、未来一段时期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趋势预测
1、经济企稳回升将难以在短期内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现象。
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 企业的生产逐渐恢复, 企业订单数量也有所增加。从某市48户工业企业问卷的调查显示, 09年四季度企业总体的经营状况指数为35.42%, 比年初增长了25%。且09年以来, 该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5%-17%, 工业用电量持续上升, 至年末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83.6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7%。经济的稳步回升, 产能扩大、投资增长, 带动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增加。尽管从总的供求数量来看, 供给大于需求, 然而就业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无法消除, 因此该市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存在, 2010年全市可能缺缝纫工、挡车工、化工一线操作等工种约2万人。
2、预计今后一阶段劳动力市场将呈
现总量平衡、结构失调、局部紧张的格局。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 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 受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劳动力自然增长大幅放缓, 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吸附力不强, 劳动力外流现象也日益突出。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又有一部分人员回流家乡创业或务工, 因此在总量上有进有出, 将呈现弱平衡状态。其次, 从用工需求角度来看,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此外由于当前初择业者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自身工作的期望值也较高, 基于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等方面的考虑, 不愿从事一线车间工作。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线工人将呈现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的失衡局面。再次, 从行业差异角度看, 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将面临长期用工紧张的局面。而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 服务型行业则将会吸纳更多的务工人员。
3、从中长期来看, 随着部分行业、企
业用工短缺现象的延续和加剧, 有望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压迫式”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仍然很大, 而由于一时难以大幅提高工资水平, 致使企业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将会持续。而从中长期来看, 这一状况将可能导致企业工资水平的被迫上涨, 而随着用工成本的提升和加大, 此后可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短缺现象, 如:问卷调查显示, 有32%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在工资待遇有较大幅度增长时, 将会选择外出务工。而据对某市50户景气测报企业调查, 2009年人均月工资1446元, 其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某集团公司人均月工资高达2440元。
4、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将相对减少。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 09年初某市有少部分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回流, 且由于本地企业也受危机影响, 致使出现裁员现象;同时, 部分农民有小富即安思想, 不愿到外地就业。据09年初该市农转办百户抽样调查显示, 在100户中实有劳动力199人, 已实现转移117人, 其中劳务输出70人, 占已转移人数的59.83%。而通过对未转移的82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发现, 愿意到外地就业的仅14人, 仅占17.07%。因此,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 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务工资性收入增长较为困难。此外, 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逐步减少。另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失业人员相比,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上的劣势, 上述种种因素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整体就业形势将愈加严峻。
5、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数量和比率将呈稳步攀升态势。
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 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这一方针的提出, 显然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加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全市经济的不断壮大, 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数量和比率将继续呈稳步攀升态势。
6、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偏低, 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