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2024-05-10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共12篇)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篇1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天水市以北, 介于东经105°19′40″~106°02′20″、北纬30°43′30″~35°10′50″之间, 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 属陇东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 境内海拔在1120米~2020米之间, 地形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 全县黄土分布广泛、土壤侵蚀剧烈, 梁峁起伏、沟壑纵横, 地形支离破碎, 平均降水量474.4毫米, 蒸发量达1398.9毫米。境内最大的河流是葫芦河, 其主要支流有清水河、显清河、南小河和西小河。据秦安县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 葫芦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21亿立方米, 年均流量9.93立方米/秒, 境内河长45.2公里, 流域面积1493.24平方公里, 平均自产流量2.46立方米/秒, 自产径流量0.78亿立方米。水文地质以第三系红色泥岩 (红土层) 上覆以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风积坡积黄土构成, 地下水在梁峁山区呈不连续的条带状分布, 每一条小流域独自构成完整的补—径—排体系, 在川道河谷区主要以潜水形式贮存于各盆地的砂砾卵石层中。

一、水资源总量与可供水资源总量概况

㈠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资源量经分析秦安县年均当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资源量、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别为11700万立方米、19464万立方米、7600万立方米、4100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由当地水资源量与入境客水组成, 年均为38700万立方米, 其中当地11700万立方米, 入境水27000万立方米。山丘区为梁峁沟壑区, 面积1537.26平方公里, 以地表水资源为主, 年均总量7307.7万立方米, 而地下水为黄土孔隙裂隙水, 呈线条状分布, 量小而分散, 年均总量为1045.9万立方米。河谷盆地区位于葫芦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下游, 面积63.64平方公里, 是全县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 以储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中的地下潜水为主, 年均总量3874.1万立方米, 扣除两区重复计算量820万立方米后为3054.1万立方米。另外根据山丘区和河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山丘区以雨水资源 (水窖利用) 和地表水资源为主构成可利用资源量为5610万立方米, 而河谷区以地下水、入境客水为主构成可利用资源13854.1万立方米。具体如表1所示。

㈡可供水资源总量预测根据秦安县“十一五”水利发展改革规划及水利工程建设相关规划, 对全县各分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量进行分析预测的结果如表2所示。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预测

㈠水资源利用现状经调查全县及各分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如表3所示。

注:其它指林、牧、渔等需水量。

㈡水资源需求预测根据秦安县经济社会“十一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对不同规划水平年农业、工业和生活发展的预测, 分别分析计算各行业在不同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量, 结果如表4所示。

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不同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结果进行全县水资源平衡分析计算的结果如表5所示。

㈡水资源供需评价由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 (表5) 可以得出:在不同规划水平年, 保证率50%时水资源不但可以满足各行业需水要求而且有剩余, 保证率75%时基本平衡并略有剩余, 保证率95%时缺水较为严重;水资源开发潜力有限, 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大部分地区已无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部分地区已超过其合理开发利用的极限, 必须依靠节水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行业的用水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这与有限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 因此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积极推广各类节水措施, 以节余补不足是未来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秦安县水资源总量、可利用资源量和各行业用水需求量的预测, 经供需平衡分析得出秦安县水资源量极为匮乏, 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依靠节水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推广各类节水措施、以节余补不足则是未来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水资源总量,可利用资源量,需求量,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篇2

/度中国稻米供需与价格预测

1稻谷供需平衡预测 1.1预计2005/06年度稻谷新增供给量1.8356亿t,比上年增379万t,增幅2.1% 9月预测2005/06年度中国水稻播种面积2950万hm2(4.425亿亩),比上年增加112.1万hm2(1680万亩);预计单产6200kg/hm2,比上年下降110 kg/hm2;预计总产量1.83亿t,比上年增长391万t,增幅2.2%;预计进口量56万t,比上年减少12万t.预计2005/06年度稻谷新增供给量1.8356亿t,比上年增379万t,增幅2.1%.

作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供求分析与预测”项目组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刊 名:农业展望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OUTLOOK年,卷(期):2005“”(2)分类号:F3关键词:

未来20年全球资源供需格局分析 篇3

未来20年,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继中国之后,东盟和印度将成为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者,二者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中国境外资源供应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未来以中国、日本、东盟和印度为主要需求方,以南美和澳大利亚为主要供应方的供需分离格局将愈演愈烈。

过去10年,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快速增长,资源勘察持续繁荣。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并没有因为大量消耗而减少,相反,多数资源储量增长显著。总体而言,全球矿产资源有保障,但分布格局的变化值得注意。

以石油为例,2012年全球石油储量为2358亿吨,比2000年的1747亿吨增长了35%。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以来,全球石油储量增量的61%(481亿吨)源自美洲的非常规石油。全球石油储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对全球石油政治,尤其是美国的全球石油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资源消费与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密切相关。过去10年,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资源消费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并达到空前程度。2000~2012年,中国占全球资源消费的比例变化情况分别为:一次能源10.8%~21.9%、石油6.2%~11.7%、煤炭30%~50.2%、天然气1%~4.3%、粗钢19%~44%、铜12.7%~43%、铝13.1%~44%、镍4.9%~47.7%。

全球能源消费重心转向亚洲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集中完成工业化,能源消费陆续到达顶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迅猛增长。目前,全球已形成亚洲、北美和欧洲三大能源消费中心,三个区域消费总和超过全球的3/4。2012年,亚洲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9%,中国占22%。

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第一大国,近10年全球增量的55%来自中国。2011年,中国以24.4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22.1亿吨油当量),首居全球首位。

当前,全球形成中东、北美、前苏联地区三大油气供应中心。2012年全球石油产量达41.2亿吨油当量,较1980年增加了33%。中东、北美和前苏联地区石油产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32.5%、17.5%和16.3%,合计占全球的2/3。

2012年全球天然气产量达到3.4万亿立方米,为1980年的2.3倍,增速快于煤炭和石油。北美、前苏联和中东分别占全球产量的26.6%、22.8%和16.3%;合计占全球的近2/3。

与此同时,区域性油气供需矛盾突出。2012年亚洲石油产量约3.7亿吨,占全球的9%;消费量13.2亿吨,占全球近1/3;缺口9.5亿吨,供需矛盾居全球各区域之首。亚洲主要国家中,日本石油全部依赖进口,中国和印度的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2年分别达到67%和75%。

2012年欧洲天然气产量约为2677亿立方米,缺口2307亿立方米;亚洲产量4396亿立方米,缺口1557亿立方米;欧洲和亚洲是全球天然气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亚洲天然气消费大国中,日本全部依赖进口;2012年中国和印度对外依存度均超过20%;欧洲对外依存度接近50%。欧盟和亚洲主要国家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

目前,全球已逐步形成美洲、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地区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以及供需一体化、供需分离两大体系。三大贸易圈中,美洲为供需一体化体系,其最大的需求方为美国,供应方则以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为主,区域内供需基本平衡,供应安全保障程度较高;而欧洲—前苏联、亚洲—中东为供需分离体系,其供需双方在地域、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巨大,供应安全程度低。

三大贸易圈中亚洲—中东贸易圈最复杂,安全度最低。一是需求方众多且发展程度差异大;二是供应方政局动荡,地缘纷争不断;三是供需双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以及政治体制等各不相同;四是供应通道安全度低。

此外,全球已形成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煤炭贸易圈,1980~2011年全球煤炭贸易量平稳增长,年均增速4.5%。

2000~2011年,受资源分布和经济布局的约束,中国煤炭进口量占全球份额由0.3%增加至16.3%,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煤炭进口国。

基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预计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80亿吨油当量,较2011年增加47%;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量分别为92亿吨、49亿吨和5万亿立方米。2011~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年均增速为1.7%,较过去30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未来中国能源需求将明显低于过去30年,从而使全球增速有所减缓。

2020年和2030年,亚洲能源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65亿吨和83亿吨油当量;较2011年增加40.2%和78.5%。2030年亚洲能源需求全球占比将达到46%。2011~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63%将来自亚洲,对全球能源需求的拉动作用显著。

2020年印度能源需求将达到8.5亿吨油当量,超过俄罗斯,成为继中、美之后的全球能源消费第三大国;2030年印度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12.8亿吨油当量,占全球份额将从2012年的4.5%提高至7.1%。

全球钢、铜、铝供需趋势

1900年以来,全球钢、铜和铝资源消费经历了缓慢增长(1900~1945年)、稳定增长(1946~1975年)、增速放缓(1976~1999年)和快速增长(2000~2012年)四个阶段。1900~2012年,全球钢消费量从0.6亿吨增加到15.2亿吨,铜消费量从50万吨增加到2045万吨,铝消费量从6800吨增加到4573万吨。1900年以来,全球累计消费粗钢493亿吨、铜6.7亿吨、铝10亿吨。

nlc202309021530

1900年以来,全球工业中心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中心发生了两次转移,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在亚洲,消费中心发生了区域性转移,由日本和韩国转移到中国,未来将向东盟和印度 转移。

预计未来20年,全球钢、铜和铝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累计需求将超过过去20年的2倍。

未来5年,由于西方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转型,全球资源需求增速将出现短期减缓。之后伴随东盟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钢、铜和铝需求将恢复较快增长趋势。2030年,全球钢、铜和铝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4亿吨、3800万吨和8400万吨,较2011年分别增长64%、98%和100%。

2012~2030年,全球钢累计需求375亿吨,铜5.4亿吨,铝12.5亿吨,分别是过去20年的2.0倍、2.2倍和2.5倍。

2012~2030年,印度钢消费将从0.78亿吨增长到3.85亿吨,铜从46万吨增长到579万吨,铝从169万吨增长到891万吨,占全球比例分别达到16.2%、15.3%和10.6%。

2012~2030年,东盟钢消费量将从0.7亿吨增长到2.8亿吨,铜从115万吨增长到330万吨,铝从180万吨增长到650万吨,是未来全球资源需求的主要拉动者。

2020年之前,东盟的钢、铜和铝需求总量均高于印度。但由于东盟是国家集团,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其经济和资源需求前景具有不确定性。

未来5年铁矿石产能增长较快,或将出现短暂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2012年,全球铁矿石产量近19亿吨(标矿),主要生产国为澳大利亚(5.25亿吨)、巴西(3.75亿吨)和中国(3.04亿吨),合计占全球比例为63%。

未来5年,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的铁矿产能均将出现快速增长,产能累计增量将超过6亿吨,加上俄罗斯和非洲,全球累计新增铁矿石产能预计将超过9亿吨。

同期,全球铁矿石累计需求将增长近6亿吨,低于铁矿石产量增量,全球铁矿石供需形势将从供不应求经短暂的供过于求向供需平衡转变。目前,全球钢二次资源占消费量的比例为25%~30%,随着蓄积量不断增加,二次资源占比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全球铜矿产量增长缓慢,供应压力较大。2012年,全球矿山铜产量1704万吨(含铜量,下同),其中,智利(543万吨)、中国(160万吨)、秘鲁(130万吨)、美国(119万吨)和澳大利亚(91万吨),五国产量合计占全球的61.2%。

未来5年,全球矿山铜产能将从1621万吨增长到2145万吨。除秘鲁增长较快外,其他地区均增长缓慢。全球一次铜累计需求增量将达到560万吨,高于同期矿山铜产能增长幅度,铜资源供应压力较大。

而全球铝土矿资源丰富,未来资源供应压力相对较小。

2012年,全球铝土矿产量2.4亿吨,主要生产国为澳大利亚(6998万吨)、印度尼西亚(3611万吨)、中国(3600万吨)和巴西(3369万吨),四国合计占全球比例高达73%。

未来5年,全球铝土矿生产将稳定增长,预计将从2.3亿吨增长到2.8亿吨。澳大利亚铝土矿产量将持续增长,西非和越南产量可能有较大突破。全球铝土矿资源丰富,供应压力相对较小。

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

未来5年,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转型调整期,资源需求增速放缓,同时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乏力,资源需求不振。历经十年勘察繁荣,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显著,产能增长明显,随着全球金融秩序治理,市场炒作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资源价格将逐步回归稳定合理。因而,全球资源需求增速趋于放缓,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

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亚洲油气供需矛盾最为突出。

全球已初步形成美洲、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以及供需一体、供需分离两大体系。“三圈、两系”将成为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博弈的焦点和平台。

非常规油气的利用将重绘全球能源版图。非常规油气的发现和大规模利用将改变全球油气资源勘察方向和区域,也将改变世界油气资源格局和供应格局;全球石油生产峰期将因非常规石油的开发而推迟。

美国将有能力在未来实现各类能源全部自给,并为其全球战略提供充足的底气。相反,巨大的油气缺口,加之处于亚洲—中东矛盾冲突最为严重的供需分离体系中,中国未来能源安全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总体而言,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有保障,供需分离和市场垄断是主要矛盾。

近10年来,全球铁、铝、铜、铅、锌、镍等大部分资源储量增长明显,矿产资源有保障。资源垄断不断加剧,供需方分离的格局愈演愈烈。除传统资源供应地外,西非和中亚将可能成为新的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地。

未来20年,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继中国之后,东盟和印度将成为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者,特别是东盟,其需求增长将快于印度。二者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不仅与中国高位运行的铁矿石需求相叠加,也与铜和铝需求的快速增长相叠加,对中国境外资源供应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未来以中国、日本、东盟和印度为主要需求方,以南美和澳大利亚为主要供应方的供需格局将愈演愈烈。

蒲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篇4

蒲河发源于铁岭横道河子想儿山, 在辉山风景区上游望滨乡石砬子村入境, 于辽中县老观坨乡黑鱼沟村入浑河。蒲河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22°40′48″~123°56′32″, 北纬41°21′53″~42°4'15″, 境内河长179.72 km, 流域面积2 248 km2。

蒲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亚洲季风气候区北缘, 多年平均降水量647.4 mm, 年最大降水量991.6 mm, 年最小降水量460.1 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 2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1,2,3]。

2 水资源分区

蒲河流域在沈阳境内共划分为沈阳市区、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辽中县、新民市、铁西新区、辉山风景区和农业高新区9个行政区。由于市区工业、城镇生活水源均来自市政水源, 都不是来自蒲河流域, 所以根据计算需要, 汇水面积计算沈阳市区, 但是在工业生产和人口等供需平衡计算未把市区的人口和经济情况计算进去[4,5]。

本次研究的水资源分区依据《蒲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报告的分区成果, 即按照行政分区边界所划分出的区域作为计算单元, 并对于个别太小的单元予以合并, 将蒲河流域沈阳境内所辖区域划分为5个计算分区, 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辉山风景区, 即棋盘山水库以上区间, 称为分区Ⅰ;沈北新区和农业高新区合并, 即棋盘山水库至道义区间, 称为分区Ⅱ;于洪区、市区、铁西新区、东陵区合并, 即道义至老什牛区间, 称为分区Ⅲ;新民市, 即老什牛至马家套区间, 称为分区Ⅳ;辽中县, 即马家套至河口区间, 称为分区Ⅴ。

3 现状年供用水情况

本次供需平衡分析是以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 2010年蒲河流域总供水量53 786.66万m3。其中地表水为21 631.77万m3, 占40.22%;地下水31 664.69万m3, 占58.87%。在地表水供水量中, 蓄水工程供水量为5 335.86万m3, 引水工程供水量为241.92万m3, 提水工程供水量为6 354.498万m3, 调水工程供水量为9 699.487万m3。地下水供水量31 664.69万m3。供水量比例详见图1。

现状年实际用水量为53 784.51万m3。生活用水量为2 327.796万m3, 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890.665 5万m3, 农村生活用水量1 437.131万m3;生产用水51 456.72万m3, 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46 477.23万m3, 林牧渔用水量3 212.4万m3, 工业生产用水量1 634.01万m3, 第三产业用水量为133.07万m3。根据实际调研资料显示, 流域内需水强度较大, 生态用水大部分已经被挤占。用水量比例详见图2。

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次供需平衡分析是以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 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 并分别对50%和75%降水条件下的蒲河流域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在本次供需平衡分析中, 地下水开采量维持在现状水平, 不允许进一步扩大开采地下水, 并通过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在雨洪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4.1 水资源供需一次平衡分析

根据对蒲河流域需水发展和可供水量的分析, 按水资源供需一次平衡原则, 以现状供水能力去面对现状用水水平的用水增长需求, 来进行蒲河流域的供需平衡分析, 各分区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可知, 50%降水条件下, 规划年蒲河流域一次供需平衡缺水6 059.092万m3;75%降水条件下, 规划年蒲河流域一次供需平衡缺水9 462.803万m3。在现状水平年情景下, 需水保持在高水平, 只能依靠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实现供需平衡。

4.2 水资源供需二次平衡分析

棋盘山水库作为蒲河流域的龙头水库, 其水库运行与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其下游地区的用水效率与效益, 所以此次供需平衡分为棋盘山水库不参与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棋盘山水库参与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2种情景, 以供对比分析, 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详见表2和表3。

由表2可知, 与一次供需平衡结果相比, 在50%降水条件下, 规划年蒲河流域不缺水;75%降水条件下, 规划年缺水量为3 278.48万m3。个别地区存在不缺水的情况, 但是从全流域的角度看, 缺水情况仍很严重。且从大伙房水库调来的水量仍维持在现状年的水平。但可以通过大力开展节约用水、需水控制、以供定需等措施, 在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有效地缓解了需水过快增长的势头。

棋盘山水库现状正常蓄水位94.5 m, 相应库容1 746万m3, 汛限水位94.5 m, 汛限库容2 780万m3, 死水位90.0 m, 死库容1 018万m3。根据相关研究, 未来可以将正常蓄水位提高到95.5 m。50%降水条件下, 拟将棋盘山水库水位由95.5 m消落至92.5 m, 可对下游供水1 272万m3。75%降水条件下, 拟将棋盘山水库水位由95.5 m消落至91 m, 可对下游供水1 927万m3。

由表3可知, 与一次供需平衡结果相比, 在50%降水条件下, 规划年蒲河流域不缺水。75%降水条件下, 规划年缺水量为1 630.53万m3。由此可以看出, 棋盘山水库参与全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效果显著, 在时段供需平衡中有更显著的反映。棋盘山水库参与流域供需平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但是流域内供水仍以地下水为主, 对地下水的开采仍处于超采状态, 这样的供水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必须进一步开展开源、节流工作。

摘要:根据水资源的行政区管理需要将沈阳蒲河流域划分为5个分区, 在调查每个研究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以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 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进行了蒲河流域水资源供需二次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现状水平年情景下, 需水保持在高水平, 只能依靠挤占生态用水和超采地下水实现供需平衡;棋盘山水库参与全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蒲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沈阳分局.蒲河流域水资源评价[R].沈阳: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沈阳分局, 2008.

[2]黄初龙.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时空分异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3) :32-35.

[3]尹云松, 孟令杰.基于AHP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法及其应用实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06 (4) :147-154.

[4]王腊春, 李道元, 左平, 等.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初步研究:以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J].水资源保护, 2004 (5) :12-17.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篇5

时间: 2014-02-25 10:13:47 信息来源: 中电联规划与统计信息部

2013年,全国电力运行安全平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全社会用电量全年同比增长7.5%,同比提高

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延续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0.3%和9.2%;第二产业用电同比增长7.0%,制造业用电增速逐季攀升,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先降后升、同比增长6.0%;西部地区用电增速继续明显领先,各地区增速均高于上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达到12.5亿千瓦,全年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占全部新增的比重提高到62%,水电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并网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增长近十倍。风电发电量保持高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再提高151小时、设备利用率明显提高。

展望2014年,我国经济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左右,相应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左右,年底全国发电装机13.4亿千瓦左右。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有一定富余,华北区域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3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分析

(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提高,季度增速前升后降

根据我会统计,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5.3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用电量达到3911千瓦时。主要受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冬季气温偏暖等影响,前三季度用电增速逐季回升,第三季度最高达10.9%,第四季度增速回落,仍达到8.4%,高于全年及上年同期增速。

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延续高速增长。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反映出第三产业市场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占全社会用电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9.2%、占比提高0.19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当季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7.6%、为近几年来季度用电最高增速。

图12012、2013年电力消费结构图

制造业用电增速逐季攀升,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先降后升。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为68.7%、同比提高13.6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增长

6.8%,分季增速依次为4.5%、5.0%、8.0%和9.3%,反映出下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生产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四大行业全年合计用电同比增长6.0%,分季增速依次为5.3%、3.3%、6.9%和8.6%,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43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用电增速继续明显领先,各地区增速均高于上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年用电增速分别为6.6%、6.9%、10.6%和4.2%,均高出上年增速。西部地区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占全国用电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图22012、2013年全国分地区电力消费结构图

图32013年各地区分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情况图

(二)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发电继续超高速增长

全年电网投资占电力工程投资比重为51.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电源投资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比重达到75.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5829万千瓦、占总新增装机比重提高至62%。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达到12.5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3.9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31.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发电量5.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511小时、同比降低68小时。全国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321克/千瓦时,提前实现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325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居世界先进水平。

水电新投产容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常规水电新增2873万千瓦,年底装机2.6亿千瓦、同比增长12.9%;发电量同比增长4.7%,设备利用小时3592小时。全年抽水蓄能新增120万千瓦,年底装机容量2151万千瓦。

并网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近十倍。2013年,国务院及各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国内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太阳能发电发展。全年新增装机1130万千瓦、同比增长953.2%,年底装机1479万千瓦、同比增长335.1%;发电量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0%。

风电延续高速增长,风电设备利用率明显提高。全年并网风电新增1406万千瓦,年底装机7548万千瓦、同比增长24.5%;发电量14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3%,发电设备利用小时2080小时,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比再提高151小时,风电设备利用率连续两年提高。

核电投资同比减少,全年投产两台核电机组。全年完成核电投资同比减少22.4%;新增两台机组共221万千瓦,年底装机1461万千瓦、同比增长16.2%;发电量同比增长14.0%,设备利用小时7893小时、同比提高38小时。

煤电投资及其装机比重连续下降,气电装机增长较快。全年完成煤电投资同比下降12.3%,占电源投资比重降至19.6%。年底装机7.9亿千瓦,占比降至63.0%、同比降低2.6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增长6.7%,占比为73.8%、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全年设备利用小时5128小时。2013年底,全国气电装机同比增长15.9%,发电量同比增长4.7%。

跨区送电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跨区送电量2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9%,跨省输出电量7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四川为消纳富余水电,通过向上直流和锦苏直流线路外送华东电量547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185.8%。南方电网区域西电东送电量1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

电煤供应宽松,天然气供应紧张。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宽松,电煤价格先降后升。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冬季用气紧张,部分燃机发电供气受限。2013年7月国家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以来,部分燃机发电企业因地方补贴不到位出现持续亏损。

(三)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地区间电力富余与局部紧张并存

201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北、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区域电力供需偏紧,江苏、浙江等地在年初、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出现错避峰。

二、201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电力消费增速预计将比2013年小幅回落

总体判断,2014年我国经济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左右。综合考虑2014年经济增长形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化解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以及2013年迎峰度夏期间持续高温天气导致用电基数偏高等因素,预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6.5%-7.5%,推荐增长7.0%左右。

(二)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

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9600万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6000万千瓦左右、煤电新增3000万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3.4亿千瓦,其中煤电8.2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4.5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接近3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中,常规水电2.8亿千瓦、抽水蓄能发电2271万千瓦、核电2109万千瓦、并网风电930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900万千瓦左右。

(三)2014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预计2014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其中,东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西北区域有一定富余;华北区域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430-4480小时,其中煤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5100小时。

三、有关建议

(一)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发电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议:一是深化总体战略研究,统筹规划清洁能源发电。增强水电、核电、天然气发电以及新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规划协调性,保障规划与国家财政补贴额度、环境保护要求、经济社会电价承受能力以及电力系统消纳能力等相关因素相协调。二是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加强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生产运行、退役后处理等全过程环保标准完善与监督;加强清洁能源发电并网制度管理,严格执行并网技术规定;统筹规划、逐步开展核电标准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国内核电技术标准体系。三是加快完善并落实促进分布式发电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创新分布式发电商业模式,构建以电力购买协议

为载体,由投资者、开发商和中小用户参与的第三方融资/租赁合作平台,进一步破除分布式发电融资障碍;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费结算、补贴资金申请及拨付的工作流程,确保光伏发电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完善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电价及补贴政策。四是健全资金筹集机制和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拓宽清洁能源发电发展基金来源渠道,适度增加政府财政拨款额度,建立完善捐赠机制,推广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开发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对清洁能源产业制定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清洁能源发电特别是分布式清洁发电项目融资贷款,并给予多方面优惠。五是推行绿色电力交易。实施居民和企业自愿认购绿色电力机制,作为电价补贴机制的重要补充。六是鼓励清洁能源发电科技创新,降低发电成本。为力争2020年前实现风电上网电价与火电平价,2020年实现光伏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积极开展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

(二)加快制定实施电能替代战略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尽快解决我国严重雾霾天气问题,需要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建议:一是国家尽快研究制定电能替代战略规划,出台电能替代产业政策。以电能替代战略规划统筹指导实施“以电代煤”和“以电代油”工程,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二是加快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居民生活等主要领域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在工业和民用领域推广“以电代煤”,降低散烧煤应用范围,提高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重。在城市交通领域,大力推动城市电动汽车、电气化轨道交通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新建小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三是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和优化电源布局。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核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开发以及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通过特高压等通道向东中部负荷中心输电、提高东中部接受外输电比例,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质量的结构性改善。四是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发电权交易和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五是提高电力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发挥好现有环保设施的污染物控制能力。

(三)加快解决“三北”基地不合理“弃风”问题

2012年以来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利用率稳步提高,但“三北”基地“弃风”问题仍然存在。建议:一是坚持集中与分散开发相结合、近期以分散为主的风电开发方针。分散开发应该成为近中期风电开发的侧重点,集中开发要以确定的消纳市场和配套电网项目为前提,因地制宜稳妥开发海上风电。二是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健全科学有序发展机制。科学制定全国中长期总量目标,立足电力行业总体规划来深化统筹风电专项开发规划,坚持中央与地方规划相统一,健全完善国家规划刚性实施机制。三是切实加强综合协调管理,提高政策规划执行力。科学制定项目核准流程规范,强化规划执行刚性;建立风电项目和配套电网、调峰调频项目同步审批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项目审批与电价补贴资金直接挂钩制度;加快跨区通道建设,加快核准和超前建设包括特高压输电工程在内的跨区跨省通道工程,尽早消纳现有“三北”基地风电生产能力;尽早建立健全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电价机制;科学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细则。

(四)加快解决东北区域发电装机富裕问题

东北地区电力供应能力长期富余,随着辽宁红沿河核电厂等项目陆续投产,电力供应富余进一步增加,发电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建议:一是国家对东北电力富余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消纳东北电力富余电力的方案和措施;二是“十二五”期间应严格控制区域内包括煤电、风电在内的电源开工规模,以集中消化现有电力供应能力。

(五)加快理顺电价、热价形成机制,促进解决云南等水电大省煤电企业及北方热电联产企业长期普遍亏损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电价上涨周期,要立足于电力市场化改革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电价机制改革,更多采用市场机制调节电价,减少行政干预:一是加快发电环节两部制电价改革。尽快研究云南等水电大省的煤电价格形成机制,解决这些地区煤电企业持续严重亏损、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而面临的企业生存问题;加快理顺天然气发电价格机制。二是加快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稳妥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行政指定直接交易对象、电量、电价以及降价优惠幅度等行为及时纠正和追责。三是针对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热电联产企业供热连年大面积亏损的实际困难,建议有关部门应出台分区域供热价格指导政策,对供热亏损较大的地区按照成本加成原则重新核定热价,并执行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对热价倒挂严重、亏损严重的供热企业予以政策支持和财税补贴,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确保迎峰度冬期间安全稳定供热。

(六)加快完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相关政策措施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篇6

此次人力会由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和《中外会展》杂志联合举办,国家会议中心协办,并获得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路易通旅行社有限公司,华阳恒通营销机构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了更好地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主办方精心编排了三项重要活动:会展院校与会展企业战略性联盟洽谈会及晚宴;25日上午举办的,主要为学生,教师准备的“会展人才”讲座,还有本次人力会的重头戏,25日下午举办的会展人才专场招聘会。其中,24日晚举办的会展院校与会展企业战略性联盟洽谈会上,5家院校分别与7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些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而且一些企业还在相应院校设立了奖学金,一些企业的总经理将亲自出任院校的实践指导教师,向学生们传授实践经验。会后,企业和院校之间将继续交流,洽谈进一步深层次合作的事宜。

此外,24日晚举办的晚宴上,《中外会展》还为部分顾问委员会委员和理事单位成员频发证书。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覃业竣会长致辞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和今天的晚宴。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新兴的、相对独立的行业。从会展业的设施、规模、种类、影响等方面看,我国已经成为亚洲展览大国,并日益成为亚太地区的会展中心国家,为此引起国际会展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的举办,我国会展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更加蓬勃的阶段。但是,伴随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会展教育亟待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国内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会展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已经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开设相关会展课程。但是由于会展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的学科体系,因此大家都在不断探索,尝试的阶段。为此,全国城贸联和《中外会展》杂志共同举办了此次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旨在加强院校与会展企业的交流,推动院校与会展企业的战略性联合,促进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性强的特点,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今后将在上海、广州继续举办,希望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能够成为联系院校和企业的纽带,成为院校和企业交流互动的平台。

最后,对于为此次活动提供帮助的企业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I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关注会展教育的发展,参与我们举办的活动,为推动我国会展业发展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致辞

尊敬的覃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国家会议中心,欢迎各位参加首届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

由于对“国家会议中心”还不太了解,很多朋友还往往把它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会议中心”相混淆。国家会议中心是近年来在北京建立的国字头的几个重大项目之一,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以国家的名义接待重要的国际会议来宾。另外,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国际性展会的数量和规模也日益扩大,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花落北京之后,政府开始考虑在北京北部地区建立一个会展聚集区,而这个会展聚集区最主要的建筑就是国家会议中心。

国家会议中心紧邻鸟巢和水立方,它的建筑外形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房檐形状,美观大方。主体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南北长近400米,东西宽近150米。最大的会议厅可容纳6000人,另有将近100个各种面积的会议室,一层的大宴会厅可容纳3500人。中心配有两个酒店,拥有335间客房的豪华五星级酒店和拥有443间客房的豪华四星级国家会议中心酒店。会议中心的展厅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内部净高12米,整个展厅内仅3根立柱,可以承接各行业的绝大部分展览。

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绿色环保。这里不但立体交通网发达、人车分流,而且奥运支线还可以直接通往国家会议中心地下。奥运期间,国家会议中心将担当新闻中心、媒体中心等功能,奥运结束后,利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改造,2009年7月1日之前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会议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目前仅有员工40多位。正式投入运营后,我们至少需要增加1000名员工,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这次会展人才专业交流会做得非常及时,国家会议中心也会在此次交流会上招收一部分人才进行培养。我代表国家会议中心,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会展企业新时期的用人策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云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隶属于北辰集团,北辰集团成立于1990年的8月8日,1997年在香港上市,今年在上海发行了A股,公司的主营业务涉及房地产、会议中心,酒店、写字楼、零售(购物中心)等领域。

近年来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和企业员工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人才与企业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共存共荣的。古语有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因此,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现代科学用人机制,广纳群贤,使员工们倾尽其能,始终以一种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企业各项事业中来,是我们企业的一贯宗旨。

员工是企业的资产,而不是企业的一种费用。这是我们对待人才最基本的观点,如果把员工看作一种费用,管理者会直接从投入上压低费用,从而造成员工的低工资,低工资势必会带来员工的厌恶情绪,员工的厌恶情绪将会产生消极的服务态度,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企业应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出发点,为员工提供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同时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有所作为。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企业宗旨是:发展一流企业、打造一流品牌、提供一流服务、培养一等人才。进入我们企业的员工并非意味着他们都是最优秀的人才,而是适合和能够满足我们这个企业的需求,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最佳服务的优秀人才。会展领域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因此专业化、职业化很重要。此外,由于接待国际会议的需要,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作为会展人要具备3个要素:胜任能力、协作能力,授权能力。胜任能力即是行为能九协作能力就是与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九授权能力就是要具备一

定的管理、指挥、组织能力。

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关心,爱护、理解、支持人才,使他们充满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和得到尊重的光荣感。

如何成功融入新企业——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兼餐饮企业总经理王新元

初次进入一个新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游刃有余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尽快地融入该企业?这些问题一直是求职者关注的焦点。总体来说,求职者在坚持双向选择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企业的性质。外企、国企和民营企业有很大不同。如外企和大的国企不喜欢员工加班,加班会被误以为工作能力有限,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还有一些外企有着严格的汇报程序,不允许员工越级汇报。而国内有很多企业的老总喜欢员工越级汇报,并且把这个汇报当作消息来源;此外,一些外企会给新员工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给予员工5年10年的培养。但是国内的一些企业发展很快,对新员工的期待值很高,希望新员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能在短时间内为公司带来效益,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这类企业就是将员工看作一种费用。

二、选择老板。对即将要工作的企业老板有个大概的认识,了解他对待人才的看法,有些老板看重文凭,有些则看重能力。

三、分析企业环境。有些企业流程很严谨,他要求员工按照计划推广品牌、有步骤地拓展市场,不要求你自由发挥。但是有些企业可以随意表演,自由发挥创意。因此一定要认清企业的类型。

四、一直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切忌以自己以前没有从事过该职业为借口,作为新员工需要做得就是通过学习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及时适应企业的每个安排。

目前,很多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这对会展业的发展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希望这些未毕业或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能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的特长,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如何做好项目营销策划——业内资深专家。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高级顾问石尚平

举办展会一般有两个目的: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和推动行业的发展。如果一个展会没有达到这两个目的,就是失败的、没有生命力的展会。简单来说,一个展会是五位一体:主办、场馆、运输、装修,生活服务。按其功能可以总结为主办是灵魂,场馆是舞台,运输是先行官;装修是美容师生活服务是基础。其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何成功策划一个展会?首先,选题必须新颖。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大量的展会,因此必须有所创新,力求新颖。其次,招商、招展。招商、招展是一个展会成功的关键。如何使潜在的展商以及潜在观众得到详细的信息,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整个招商、招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成功做好这一步,做一个精美的招展书是必不可少的,其内容包括漂亮的封面、设计精美的会标,最好有一位业内权威人士的致辞,用于说明举办此次展会的原因,当前的市场状况、国际需求。做完这一步,当得到潜在客户的回应时,还要及时根据客户反应做出相应的沟通,并及时对客户提出的任何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营销策划始终贯穿展会的展前、展中、展后,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营销策划人注意:比如,有些主办单位坚持肥水不流外人田,其实这是小农经济,应该是肥水也流外人田,只有这样才能有交流、互惠互利。我的经营原则是:“遍交友、广结盟、善让利”,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做起。还有,办展无大事,展期会出现各种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如何处理直接影响着客户对此展会的根本看法。因此,展期无小事,任何一件事都要投入精力,将其办好。

那么,如何作为一个成功的会展策划人?首先要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招展书的正确写法是基础,别字、错字以及标点符号的误用都是写招展书的大忌。同时,努力掌握各种知识,不要求会展策划人会得多,但一定要得多;其次,热爱会展行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这种热爱不要求一生一世。每个人都在前进,都在不断的变化,在你喜欢它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做到敬业、爱业。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就浅谈至此,最后以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外企会展经理人要具备的几点要求——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向军

在国内很多求职人眼中,外企似乎充满了神秘感,其实,从会展业来说,外企和国内企业没有太多差异。外资会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比较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外语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面试过不少于200人,有些应聘者很适合企业需求,然而,就是因为外语水平不符合要求,从而与我们公司失之交臂;2、严格的工作流程,严明的工作纪律性。尤其是德国公司,德国人惯有的严谨表露无疑,拥有严格的工作流程,新员工必须要先了解其工作流程,明确各项规章制度;3、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新员工必须对所从事的行业充满热爱,才能自然而然的形成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责任心不仅表现在行动上,也表现在思想上,还表现在要有一定的能动性。当完成一项任务后,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的同时,提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如何完善的合理化建议。任何一个老板不会惩罚一个因为主动工作而犯错误的员工。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要有充分的协调能力,同时具备足够的责任心,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在所有行业中,会展是唯一一个产品是“人”的行业,与人打交道,就要求会展人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一般来说,70~80%的交往,在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最重要,也最鲜明,因此在与客户最初见面时,就要求一个合格的会展人能在最初的几分钟把想说的、要说的,很清楚地表达出来,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项目经理不仅应该具备具体操作的能力、管理能力,同时要具有非常强的前瞻性。展览会要表现一个行业未来1年或是几年的流行趋势,展会的性质要求会展人能看到未来3~5年的行业发展动态,给展览会做个比较精确的定位。

事实上展览业并不要求你有超人的智商,惊人的能力,而是站在你目前的位置,发挥你的能力,尽力将你能做好的做好就够了。

2008会展设计新潮流——北京力洋展示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杨

时间在变,潮流时刻在变,所以最优秀的设计师要时刻用变化的眼光去发现即将成为潮流的东西。

一个专业的设计师,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展示设计能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要有能力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目的。设计师最尴

尬的事情就是有个很好的创意,不能准确的表达。如果设计师的表达能力不强,无法与客户很好的沟通,而第三者(一般是项目经理)又很难确切表达出设计师本人的设计理念,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有可能导致中标失败,因此,设计师的表达能力和他的设计技能同样重要。

优秀的设计师要从技术方面去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最终实现帮助客户解决他自己要解决的,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设计师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总结并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做出一个新的创意时,首先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内部交流,由设计师独立地讲解他的设计理念,接着由同事提问,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将来客户的问题。这样也为他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

设计师在创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创作的新颖度、价格因素等。首先,在视觉上要有新意,展台设计在保证功能齐全的基础上,一定要标新立异,这是在投标中取胜的砝码。从目前设计的流行趋势来看,色彩趋于单一,造型趋于简捷。如设计一个展台需要一个休息厅、一个咖啡厅和一个展示台,如果没什么创意地摆开,就完全是个失败的设计。作为一个设计师,一定要学会如何摆放,如何摆出自己的思想是最关键的一步。目前,市场竞争很激烈,如何在投标时积极地表现出自己的优势,除了新颖的设计理念,价格也是影响中标的另一个因素。因此,设计师在考虑设计的美感的同时,也要考虑材料的选用,在一定要选择适合展出品的材料的基础上,尽量为客户节省一些投入。

另外,在施工阶段,设计师要作好与工程部的衔接,并继续与客户沟通与交流。

会展人才如何不落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沙克仲

要想做到在本行业内不落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具体到会展行业,除了具备诚实、敬业,勤奋等必需的个人品质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专业知识持续的、主动的更新。

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刚刚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发展非常顺利,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遇到一个“瓶颈”,进步趋于缓慢,甚至原地踏步。究其原因,大部分情况是在工作过程中忽视了学习、充电。因此,作为会展行业的专业人才,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要适当的在“充电”方面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使自己保持学习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刚才主持人介绍到了培训。我认为,除了在工作过程中抽出时间来自学之外,系统的行业培训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讲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除了关注薪水、工作环境等条件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持续学习和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一直以来,贸促会都非常注重会展专业培训的发展方向和态势,我本人也曾去美国“取经”。目前,贸促会与和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联合推广的“中国注册会展经理”(CEM)培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支持和认可。

以上讨论的是“通过什么形式才能不落伍”的问题,大而化之就是要“持续学习”,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作为会展人才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在座的都是会展专业的同学,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拓展知识的广度,诸如礼仪、外语、经济学基础知识等基础内容,看待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就必须掌握的。进入职业生涯之后,就要学会从宏观上了解会展业、用更宽阔的视角看待这个行业,把学习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深度拓展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通过自学、培训等多种方式,研究会展业、解析会展业发展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会展业的产业链及基本盈利模式,掌握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企业竞争态势。

阳谷县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建议 篇7

关键词:阳谷县,水资源,供需分析,建议

1 水资源现状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 聊城市南端, 黄河之北, 地层富水性较好, 浅层地下水较丰富。阳谷县国土面积1065平方公里, 根据1950-2010年降雨资料计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6.79mm, 全县多年平均经流系数0.0846, 多年平均经流深48.8mm, 多年平均经流量为5197万m3;河道及坑塘拦蓄量为2960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7600万m3;年引黄水资源量9800万m3;汛后金堤河排涝, 多年平均排泄量4635万m3, 利用量得3500万m3。计算引黄河水量、引金堤河水量、工程蓄水量地下水量等总水资源量约33860万m3。

2 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

2.1 水资源可供水量

影响阳谷县水资源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利用1950~2010年降雨资料, 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方法, 推求年降雨量变差系数Cv=0.3。取偏差系数Cs=2Cv, 查出kp值, 计算保证率P=90%的年降雨量为369.2mm;保证率P=75%的年降雨量为449.9mm;保证率P=50%的年降雨量为559.5mm;保证率P=20%的年降雨量为715.2mm。分别估算P=20%、50%、75%、90%的年水资源量:36477.1、33072、28324、25280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32392.8、29583、25859.3、23317.1万立方米。

2.2 需水量估算

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首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量, 其次是工业及其它用水量, 最后是农业灌溉用水量, 因此灌溉需水量是影响总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需水量估算主要分为灌溉需水量及其他 (工业、生活、生态环境、林牧渔、三产) 需水量等。其他需水量估算为:3300万立方米。阳谷县总耕地面积107.5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按107.5万亩计算。参照DB37/T1640-2010《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阳谷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成果, 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 农业需水量采用农业综合灌溉定额和灌溉面积进行预测, 以理论计算和以往实灌统计资料为依据估算需水量。保证率P=20%、50%、75%、90%灌溉定额分别为:180、226、271、311m3/亩, 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9350、24295、29132.5、33432.5万立方米, 总蓄水量分别为:22650、27595、32432.5、36732.5万立方米。

2.3 水资源供需分析

综上可计算阳谷县水资源余缺水率, 见下表:

对比需水量和可供水量可知, 水资源年际分布不均, 变化较大。20%、50%保证率, 全县余水率分别为43%、7.2%;75%、90%保证率, 缺水率分别为20.3%、36.5%。因此应当进一步挖掘当地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潜力, 合理开发地下水, 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 统一配置。

3 对策及建议

(1) 加快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农田水利规划及“十二五”规划, 尽快建设城郊水库, 充分利用各地大型坑塘等小水源工程, 以增大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解决水资源时空不均的矛盾。加快渠道衬砌及配套工程建设,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2) 对东部、南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采取有效措施, 提倡井灌, 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以增大水力坡度、激化黄河、金堤河侧渗补给、增大降水入渗和灌溉入渗补给、减少潜水蒸发量、获得下部承压水越流顶托补给、夺取地下水径流排泄量, 从而达到最佳补源效果, 获得更大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北部、西部地区采取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 以井补渠, 以渠养井。以弥补引黄水量不足, 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

(3) 逐步采取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如:杜绝粮田的大水漫灌, 推广暗管输水、小管出流、“小白龙”;提倡菜田使用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以尽可能的降低农业灌溉定额。调整农业结构, 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 优质农作物品种, 推广工程措施, 管理措施, 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 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 总量控制, 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 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 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 严格水资源管理, 对高耗水的落后生产工艺、未建设节水配套设施的用水企业不予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大力推广节水工艺, 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 注重中水回用,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 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 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 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 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 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 经审查同意后, 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 项目完工后, 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否则水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取水许可。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 突出抓好水权分配, 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 通过用水制度改革, 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4 结语

镇安县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篇8

1.1 自然地理概况

镇安县隶属陕西省商洛市,地处商洛市西南部,属凉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804mm。

河流水系属长江流域汉江支流,主要河流有两条:旬河和乾佑河。旬河为汉江北岸最大支流,干流长度74.4km,流域面积为1272km2,发源于安康市宁陕县,进入镇安县境后由西北趋向东南流入旬阳县。乾佑河为旬河一级支流,干流长度66.8km,流域面积为1227km2,发源于柞水县老林,自柞水县石瓮镇流入镇安县迥龙镇,在镇安县青铜关镇出境,流入旬阳县汇入旬河。

全县有15个镇(社区),205个行政村,总人口31.56万,其中,农业人口24.32万,城镇人口7.24万。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供水设施严重不足

全县供水设施严重不足,大量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年降水量70%以洪水形式流走,对径流缺乏充足的调节能力,致使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需水量要求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非汛期水量不足,主汛期水量过大,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区域内水资源量丰富,但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区域内呈典型的低中山地貌地形,耕地分散,水资源难以形成规模。农田灌溉及工矿企业用水较为困难,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1.2.2 节约用水工作比较落后,群众节水意识淡薄

农业用水中大部分灌溉设施造价高,修建困难。目前全县节水灌溉面积不足1万亩,绝大部分农业灌溉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应用较少,超定额灌溉现象严重,大量灌溉水渗漏为地下水,未被作物利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极低;生活用水定额不高,浪费水现象随处可见。

1.2.3 水重复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全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几乎为零,造成用水定额严重超标,不但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加大生产成本,企业利润下降,使部分企业陷入困境。

2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镇安县现状年(2014年)水资源丰富,根据商洛市水务局2014年水资源公报,当年镇安县全县水资源总量98300万m3,属枯水年。旬河年径流量84900万m3,乾佑河年径流量58400万m3。然而,现状年可利用总用水量仅为2832万m3,占年水资源总量的2.9%,其中包括利用河沟径流2820万m3、蓄积雨水12万m3。目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偏低,主要源于镇安县高海拔地区无条件引用河沟径流,仅通过在水源地修建坝、塘以及水窖汇集天然降水用于生活和浇灌农田。

2.1 现有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

全县可供水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

a.地表水。全县地表水可利用总量达2820万m3。由于全县降雨丰沛,在一些无条件引用河沟径流的高山地区,通过修建水窖汇集天然降水,用于生活和浇灌农田。这些高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该县东、西部的西口、茅坪、米粮等6个镇,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地区。

b.地下水。全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分布不均,在乾佑河两岸一级阶地地区储量丰富,随着地面升高而减少。现状年年均地下水开采量8万m3。

2.2 现状年需水量

需水量主要由农田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组成。

2.2.1 灌溉需水量

全县共有耕地38.82万亩,灌溉设施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灌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洋芋、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为辅,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0.79∶0.21,复种指数1.96。

根据灌区农作物组成、灌水方式及灌溉制度,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为492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年毛灌溉需水量1460万m3(见表1)。

注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综合毛灌溉定额为492m3/亩。

2.2.2 人畜生活及工业用水量

按照年度全县农村人口、城镇人口、牲畜数、工业产值及其用水标准计算,人、牲畜生活用水741万m3,工业用水210万m3(用水计算标准为《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标准为60~80L/d,饲养畜禽:育成牛50~60L/d,育成猪30~40L/d,羊5~10L/d。工业生产用水标准按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04]18号文件规定执行。

其他用水量80万m3(主要是生态环境用水,道路洒水、城市绿化用水)。

现状年总用水量2832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210万m3,林牧渔业用水量278万m3,居民生活及城市公共用水759万m3,工业用水575万m3,其他用水量10万m3,分别占水资源总量98300万m3的12.31%、0.28%、0.8%、0.59%、0.01%。

3 设计水平年(2016年)全县供需水平衡计算

设计水平年(2016年)可供水量4620万m3,需水量6540万m3,全县年缺水1920万m3(见表2)。

3.1 设计水平年(201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可供水量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收集雨水。

3.1.1 地表水

设计水平年(2016年)引水、蓄水工程改造提高逐年完成,供水能力由原来的2815万m3/年增加到3000万m3/年。

3.1.2 地下水

为了减少和预防地质灾害,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开采量逐年减少。预测到2016年开采地下水8万m3。

3.1.3 收集雨水

在无条件引用河沟径流的高寒山区,通过修建水窖汇集天然降水,用于生活和浇灌农田。这些高海拔地区已建水窖12000眼,年蓄水量200万m3。

3.2 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由表2可知,该县设计水平年供小于需,缺水,但水资源却十分丰富,农业灌溉缺水1920万m3的主要原因有三点:a水利灌溉设施少,农田供水严重不足,大量的径流水无法引用到农田中去;b拦蓄天然径流水利工程少,全县至今没有一座小(2)型以上水库,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张家、茅坪两座小(2)型水库已成病险水库,无法蓄水;c该县灌溉农田集中的乾佑河、米粮河、岩屋河等干流河沿线,受大量的地方基本建设影响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农业灌溉用水受到极大破坏。

4 设计水平年需水量(2020年)

4.1 灌溉需水量

设计水平年(2020年)全县需水量4690万m3,见表3。

注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3,综合毛灌溉定额为312m3/亩。

4.2 人畜生活及工业用水量

根据镇安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镇安县2010—2020年小型农田发展规划,考虑全县发展前景,经计算2020年全县人、牲畜生活用水达到900万m3,工业用水650万m3(见表4)。

4.3 其他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350万m3(主要是生态环境用水)。

设计水平年总需水量6540万m3。

4.4 设计水平年(2020年)供需水平衡计算结果

设计水平年(2020年)全县需水量6540万m3,可供水量6530万m3,缺水量为10万m3。供需基本平衡(见表4)。

4.5 二次供需水平衡分析

在一次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在水资源需求方面,随着灌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通过节水灌溉等各项措施控制用水需求的增长态势,预测到2020年,预计全县灌溉面积将增加到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将增加到15万亩,作物灌溉制度将发生变化,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0.66∶0.37,复种指数为2.0,净灌溉定额可控制在312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将达到0.63左右,全县年灌溉毛用水量可提高到4680万m3。供需基本平衡。

5 分析结果

5.1 农业供用水量

镇安县灌溉面积在总耕地面积中占的比重小,加之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地处多雨地带,虽有“十年九旱”之说,但干旱主要出现在东部乡镇沿河川道低热区,旱时短。因此,农业用水量较小,2014年现状全县农业灌溉供水能力达1210万m3,占年供水总量2832万m3的42.73%。

5.2 工矿企业供用水量

依据《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全县小水电,工矿、乡镇企业取水单位或个人共20家,属单位自建水源工程。年工业企业取水量575万m3,占供水量2832万m3的20.30%。

5.3 城镇生活供用水量

依据城镇、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和已成集镇供水工程供水量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全县14个镇和县城区,年供水能力为741万m3,解决了11.5万人饮水问题,占总供水量的26%。

5.4 林果牧渔供用水量

全县成片果园0.5万亩,零星果树分布在沿河川道旁、院落房前屋后,年林果灌溉用水量330万m3,占总供水量的11.65%,

6 结语

镇安县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山区县,人均、亩均水资源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县城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和水利资源。由于坡耕地多,群众居住分散,大部分村落分布在沿河两岸,根据“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人口和生态变化,部分高山居住的群众将迁出大山,定居河川沿岸。依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北羊山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无法保证生态平衡,加之,还有受到水质水量威胁的喀斯特地貌5个镇部分高山村组,要严格控制并有计划地发展养殖业,继续新建水窖、蓄水池,重点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限制农业高耗水项目,厉行节水,尽快调整产业结构,用行政与经济措施保障饮水安全。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篇9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东端, 祁连山支脉毛毛山、乌鞘岭北麓, 腾格里沙漠南缘, 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相接。总土地面积5103平方公里, 其中属石羊河流域面积4574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90%, 黄河流域面积529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10%。古浪县属大陆性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年均降水量356.4毫米, 年均蒸发量2807.4毫米。古浪县地跨石羊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石羊河流域自西向东分布有古浪河、大土沟河、大靖河和马家磨河等主要河流;黄河流域有新堡子沙河, 其中常流河为古浪河和大靖河, 发源地为乌鞘岭北麓的高山、中高山区, 其他河流为季节河, 多分布在浅山沟壑区。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径流汇集于水库, 经水库调节后大部分水量用于农业灌溉, 仅有少部分水量自河道下泄渗入地下, 消失于山前洪积扇前沿的河道末端。全县建成了古浪河、大靖河、古丰河灌区三个库水灌区, 永丰滩、黄花滩、海子滩三个纯井灌区和一处景电二期引黄灌区, 另外在水库上游有少量引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3.982万亩, 其中河灌区33万亩, 黄灌区29.68万亩、井灌区10.39万亩、水库上游0.9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0.842万亩, 其中河灌区24.542万亩, 黄灌区25.91万亩、井灌区10.39万亩、水库上游0.912万亩;保灌面积56.562万亩, 其中河灌区20.642万亩, 黄灌区25.91万亩、井灌区10.01万亩、水库上游0.912万亩。

二、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㈠地表水资源 古浪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古浪河、大靖河、柳条河三条河流, 根据50年的径流资料, 三条常流河多年平均径流量9720万立方米, 其中古浪河7348万立方米, 大靖河1196万立方米, 柳条河1176万立方米。此外, 还有16条分布在浅山区的小沟小河产生的季节性径流, 根据径流模数推算, 径流量为2091万立方米, 其中石羊河流域1729万立方米, 黄河流域的新堡子沙河362万立方米。

㈡地下水资源 古浪县地质地貌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 山丘区地下水分为古浪河流域区、大靖河流域区和黄河流域区3个计算单元, 山丘区地下水一部分在前转化为地表水;平原区地下水均属石羊河流域, 以古山墩为界分为东部平原区和西部平原区2个计算单元。东部平原是大靖河的冲洪积平原, 为大靖盆地, 西部平原是古浪河和大土沟冲洪积平原, 是武威南盆地的东南端。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8537万立方米, 其中与地表水重复量7929万立方米, 与地表水不重复净地下水量610万立方米。

㈢外调水源 古浪县外调水源为景电二期引黄工程, 设计年提水15460万立方米, 实际年调入水量约10000万立方米。

㈣水资源 总量古浪县水资源总量为22421万立方米, 包括古浪县当地地表水资源11811万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净量610万立方米、调入水资源10000万立方米三部分。

㈤水资源 特点及演变情势按照径流形成数量区分, 县境内南部山区为径流形成区, 北部平原荒漠区为径流散失区。分析多年的实测资料, 古浪县水资源特点及变化情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极度短缺, 地表径流时空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古浪县属于资源型缺水, 是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09立方米, 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12立方米, 是联合国确定的重度缺水线的60%。受降水的影响, 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10月~翌年3月份占年径流量的25.5%, 4~6月份占30.9%, 7~9月份占43.6%。地域上南部山区降水较多, 水资源较丰富, 北部平原区降水稀少, 水资源主要依靠南部山区产流补给。

2.水源区生态恶化严重, 地表水资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水资源承载能力十分脆弱, 南部水源区畜牧量超载严重, 植被减退, 水源涵养林退化, 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水资源总量减少, 地表水资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1956~2000年主要河流45年水文资料, 三条河1956~1979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0376万立方米, 1971~2000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209万立方米, 1980~2000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111万立方米, 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递减。

3.地下水蕴藏量少, 可开发利用量有限。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8537万立方米, 其中与地表水不重复净地下水量610万立方米。由于近年来地表径流量的减少和田间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 地下水补给量逐年下降。加之, 地下水超采严重, 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已非常有限。

㈥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水利工程建设。全县共建有水库8座, 发挥效益的6座, 总库容2930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1511万立方米;建成机井1378眼, 配套1092眼;高扬程提水泵站16座, 塘坝25座;衬砌干渠21条143.11公里, 支渠131条484.04公里, 斗渠2643条2260.33公里。

2.水资源用水状况。2008年全县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26170万立方米, 其中水库调蓄地表水量6509万立方米, 上游灌区引水量320万立方米, 提取地下水9341万立方米, 调入黄河水10000万立方米。全县总用水量26170万立方米, 生活用水952万立方米, 工业用水262万立方米, 农田灌溉用水23620万立方米, 基本生态用水1336万立方米。

3.水资源供需水平衡分析。根据石羊河流域水权改革的要求, 工业用水定额按工业总产值145立方米/万元配置, 配水面积按人均不超过2亩确定, 2008年灌溉配水面积40.6万亩, 灌溉定额按地表水295立方米/亩、地下水360立方米/亩配置, 总需水量28956万立方米 (不含黄灌区) , 年缺水量2786万立方米。实际用水中, 农业用水挤占工业及生态水量4181万立方米。计入黄灌区实际灌溉面积, 灌溉配水面积64.12万亩, 平均灌溉定额按320立方米/亩配置, 全县需水量37854万立方米, 年缺水量11684万立方米。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古浪县地处石羊河流域的上中游, 自然条件恶劣, 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 干旱缺水一直是古浪县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水资源匮乏, 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古浪县深居内陆腹地, 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 降水稀少, 水资源匮乏。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古浪县过度开发水资源, 导致水资源难以承载现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 社会发展用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 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㈡用水结构不合理, 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背景下, 用水结构极不合理, 长期徘徊在以农业灌溉为绝对成分的水平。2008年农田灌溉用水比例高达90%, 工业用水比例仅1%。用水结构呈一头沉形式, 低效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过高, 水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率偏低。

㈢节水建设滞后, 节水效率低, 行业用水水平差, 节水潜力尚待挖潜 农业灌溉模式主要为常规灌溉, 大块灌、地面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90%以上,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仅有2.17%;河水灌区缺水量大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缓慢, 井水灌区用水较足而难以启动高效节水的发展, 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0.49, 地下水灌溉水利用系数0.66;种植结构也不合理, 粮食面积比例偏大, 低效益作物种植比例偏高。工业生产设备落后, 用水定额高, 水重复利用率低, 现状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145立方米/万元, 水重复利用率35%, 距离节水型社会要求达到的75%以上尚有不小的差距;城镇管网漏失率普遍较高, 大约在20%~25%。综合以上分析, 古浪县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较低, 存在有较大的节水空间。

㈣地下水超采严重,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水环境恶性循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采地表水以来, 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 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向地下水依赖转变, 地下水开采量快速增加, 地下水已严重超采, 全县地下水位总体持续下降。根据近30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调查, 地下水位下降10~20米, 平均下降速度约0.5米/年。地下水补给与开采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圈, 导致全县水资源转化形成和水质状况的恶性循环。

㈤水资源开发程度高, 开发潜力有限,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由于水资源总量极为短缺, 经济社会需水量快速增长,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目前古浪县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120%, 常流河河川径流利用率达到90%, 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大于1, 进一步开发的潜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古浪县需水量大幅上升, 现有水资源和工程供水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㈥工业用水管理到位不够, 水权改革制度落实不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 工业用水一直是古浪县水资源管理的薄弱点, 节水措施落实困难, 用水量统计不够准确, 用水评价指标空白。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现状用水存在的问题, 结合水资源利用前景的分析, 古浪县首先要解决的是全县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种植双结构的调整和节约用水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都是基础设施落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是加大工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工厂建设, 扩大工业再生产的能力;节约用水是个系列性问题, 要从供水水源、输水系统、田间节水等每个环节入手。

㈠加大工业生产设施和工厂建设, 扩大工业再生产的能力 古浪县工业底子薄、设施差, 工业生产能力低, 根据古浪县矿产资源的特点, 工业应向以石灰石为原料的建材化工业调整。水泥、电石和彩色水泥是低耗水、低污水、高收益的行业, 而且电石符合我国能源、资源政策导向, 水泥产品的市场前景也不错, 应当大力发展。另外, 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为农产品创造销售出路, 把种植业引向能够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㈡解决调节供水问题 古浪县水库调蓄能力低, 冬季蓄不住水, 不得不放入灌区泡地, 不利于调整种植结构, 夏季农作物物需水又无水可灌, 不能保证农作物高产。建议在河水灌区适当发展冬小麦种植;建设“水库+池塘”的供水系统, 为灌区内种植的高效作物保证适时灌溉用水, 以减轻水库调蓄压力, 提高种植效益, 使水量供给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大水库清淤项目研究和争取工作, 扩大水库调蓄能力。

㈢加快污水治理回用规划, 实现污水资源化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古浪县工业用水量将大幅增加, 全县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量近1000万立方米, 具有可观的处理利用前景, 加快污水处理项目的申报和建设。根据预测, 污水处理利用量分别可达到200万立方米和500万立方米以上, 对缓解古浪县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很大作用。

㈣加大骨干渠道建设力度, 挖潜田间节水潜力 提高节水工程建设标准, 建设“骨干渠道+田间管道输水+设施灌溉”节水系统, 加快支渠以上渠道更新改建, 斗农渠逐步改为管道输水, 田间灌水可以发展微喷灌、滴灌等设施节水。

㈤努力改变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降低冬灌, 扩大浅春灌面积 通过秋冬春灌溉用水的调整控制, 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变安种水的灌溉时间, 探索免冬灌、低定额春灌灌溉制度, 降低农业用水量, 缓解夏季用水矛盾。河灌区扩大冬小麦面积, 适当控制冬季泡地面积, 扩大春季低定额泡地面积, 有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同时, 在井灌区气候容许的前提下, 尽量减小冬季泡地, 实行春季低定额泡地, 能够大量节水。

㈥加强节水设施建设与管理 县上与省市加强衔接,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补贴, 同时, 建立节水机械设备管理基金, 对节水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给予补贴, 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㈦加强工业用水管理与研究工作 古浪县工业经济发展缓慢, 工业用水管理一直滞后, 用水量统计不够准确, 用水评价指标空白。水利用率作为国家节能减排指标、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应当加强研究和管理。建议加强工业用水水权的落实, 对工业用水水源和排污口安装设施, 统计取水量和排污量, 为工业用水指标、污水处理回用积累资料, 以利于今后的工业节水规划工作。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篇10

关键词:灌区水资源,水资源供需平衡

沈阳市浑蒲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 地处浑河的中下游, 沈阳市的西南部, 东经122°50′~123°20′, 北纬41°20′~41°50′之间, 该区土地平坦, 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 气候适宜, 是我市西部的粮仓。灌区东西长约60km, 南北宽约20km, 包括于洪区、辽中县、新民市的十九个乡 (镇) 和两个国有农场。灌区从六十年代初开始, 灌溉面积逐步发展, 1989年实施灌区规划改造后, 设计灌溉面积达到46.8万亩, 渠首最大引水流量为78m3/s, 实灌水稻42.86万亩。1990~1991年灌区主要完成了总干及四分干上建筑物的基本建设;1998年利用农发资金主要对小于闸下游10km总干进行了渠道护坡, 并修建了排污渡槽和倒虹吸;2002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完成了排污水渠道的建设, 实现了细河污水与灌溉库水彻底分开。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46.8万亩。现状水平年实际灌溉面积40.86万亩, 其中水田39.06万亩, 菜田1.8万亩。到近期水平年配套改造1.5万亩水田, 达到灌溉面积为42.36万亩。其中水田40.56万亩, 菜田1.8万亩。设计水平年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灌区规划设计面积达44.86万亩。其中:水田40.56万亩, 米麦间作喷灌2.5万亩, 菜田1.8万亩。

1 水土资源供应现状

(1) 灌区水资源

浑蒲灌区水田面积的发展, 主要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区内供水除天然降雨外, 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是地表水, 由浑河大伙房水库供水及区间可利用径流组成。二是地下水资源:尽管浑蒲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由于邻近城市,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递增, 区内水资源将趋于紧张。灌区节水改造势在必行。

(2) 土地资源

浑蒲地区总面积为150.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6.53万亩。 (旱田45.67万亩, 水田39.06万亩, 菜田1.8万亩) , 林地6.30万亩, 塘泡7.09万亩, 其他50.1万亩。

2 现状水平年水资源平衡分析

(1) 现状用水量

现状水平年灌区总用水量40872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37647万m3, 水田灌溉毛定额为950m3/亩, 水田灌溉面积39.06万亩, 需水量为37107万m3;菜田1.8万亩, 定额300m3/亩, 需水量为540万m3。农业其他用水量1122万m3, 工业和生活用水量2103万m3。

(2) 现状可供水量:大伙房水库供水18011万m3, 区间利用量6615万m3, 合计为24626万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19958万m3。根据《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灌区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3975万m3, 可开采量29558万m3, 潜水蒸发量9600万m3, 可供水量19958万m3。灌区现有完好机电井3800眼, 单井年出水量4~6万m3。

(3) 分析计算原则

(1) 浑蒲灌区水资源平衡计算在省政府及省水利厅关于浑河流域近远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即遵照《辽宁省水中长期供求计划》) 。

(2) 优先满足灌区内工业及人畜用水需要, 其次灌溉农业。

(3) 根据实际情况, 灌区内乡镇工业及人畜用水利用地下水平衡。

(4) 工业及人畜用水保证率P=95%, 水田用水保证率P=75%。

(5) 防地下水超采, 农业用水首先利用地表水, 不足部分利用地下水。

(4) 结果

水田用水由地表水资源平衡, 经计算缺水12481万m3, 此部分由水田补水井抽取地表水来平衡。由地下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可供水19958万m3, 需水16246万m3, 余水3712万m3。

3 各水平年国民经济发展及需水量预测

(1) 原则与依据

对本灌区范围内农业灌溉用水、乡镇工业需水、人民生活需水、牲畜需水进行定量预测。根据沈阳市计委及计生委提供的人口控制指标, 人口递增率为0.4%;大牲畜递增率近期水平年为0.5%, 设计水平年为0.4%;小牲畜递增率近期水平年为0.6%, 设计水平年为0.5%;乡镇工业产值递增率近期水平年为8%, 设计水平年为5%。菜田面积不变, 为1.8万亩。水田面积近期水平年有效达到40.56万亩, 配改1.5万亩。到设计水平年水田40.56万亩, 喷灌2.5万亩。

(2) 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

近期水平年, 农业灌溉需水量为35908万m3。其中水田40.56万亩, 毛定额872m3/亩, 用水量为35368万m3;菜田1.8万亩, 定额300 m3/亩, 用水量为540万m3。

设计水平年, 农业灌溉需水量为32779万m3。其中水田40.56万亩, 毛定额785m3/亩, 用水量为31839万m3;菜田用水量为540万m3;旱田2.5万亩, 定额160m3/亩, 用水量为400万m3。

(3) 农业其他用水量预测

近期水平年农业其他用水量为1360万m3。其中:大牲畜头数3.68万头, 定额60L/头.d, 用水量为81万m3;小牲畜头数100.11万头, 定额35L/头.d, 用水量为1279万m3。设计水平年农业其他用水量为1627万m3。其中:大牲畜头数3.83万头, 定额65L/头.d, 用水量为91万m3;小牲畜头数105.23万头, 定额40L/头.d, 用水量为1536万m3。

(4) 工业需水量预测

近期水平年乡镇工业产值为37.2亿元, 定额55m3/万元, 需水量为2046万m3。设计水平年乡镇工业产值为60.59亿元, 定额50m3/万元, 需水量为3029万m3。

(5) 生活需水量预测

近期水平年生活需水量961万m3。其中:乡镇人口2.19万人, 定额80L/人.d, 需水量64万m3, 农业人口35.12万人, 定额70L/人.d, 需水量897万m3。设计水平年生活需水量1142万m3。其中;乡镇人口2.28万人, 定额90L/人.d, 需水量75万m3, 农业人口36.55万人, 定额80L/人.d, 需水量1067万m3。

(6) 灌区各部门总需水量预测

近期水平年总需水量为40275万m3, 设计水平年总需水量为38575万m3。

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 近期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

地表水可供水量为24533万m3, 水田灌溉用水35368万m3, 地表水平衡结果缺水10835万m3, 此部分由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可供水量19958万m3, 需水量15742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1375万m3, 其他需水1360万m3, 乡镇工业需水2046万m3, 城镇生活需水961万m3。地下水平衡结果余水4216万m3。

(2) 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

四川省人才供需组合预测 篇11

[摘要] 本文根据四川省21世纪前20年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采用多种模型对四川省2010年以及2020年的人才需求总量和需求层次进行组合预测。根据四川省历年来人才培养状况及各种层次人才留在四川的比率推测出未来20年内四川省人才供给总量和层次供给量,从而发现人才供需缺口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 组合预测 权重 供需缺口

人才预测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与社会、经济、科技、人口、劳动力、教育的发展,以及与改革开放的需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四川省未来人才需求的预测,为四川省制定人才规划、分析人才状况、调整人才结构、引导人才流向、完善人才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人才总量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结构能够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以防止结构性的人才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人才预测是建立在这几方面规划的基础上的综合性预测工作。本文人才的统计口径为具有中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统计范围涵盖了四川省范围内的所有地区、所有行业。

一、人才总量预测

1.数据来源,在本文中所使用到的数据资料分别取自四川省统计年鉴、四川省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人才统计等。

2.预测模型说明,影响人才需求量及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首先用单因素模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预测的进行预测。

将1990年~2000年的具体数据带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个模型的系数,结果通过统计检验:

(1)人才需求总量和从业人员数以及GDP之间的关系:

(2)人才需求总量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Y=342.57-0.059X1+0.042X2(1)

(3)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Y=0.78.308-185.681X (2)

Y=-4.288+0.000386X1-0.06238X2+0.348X3(3)

(4)人均受教育程度(本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Y=-15.6683+12.3395InX (4)

虽然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才数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但是从经济发展对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要求可以推算出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与从业人员总数相乘即可得到中專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数也即人才需求量。

3.根据四川省“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5年的20.2∶41.6∶38.2,2010年调整为15∶45∶40,2020年调整为10∶50∶40。根据发展目标,我们将规划进行调整,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从业人员结构调整的目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2010年为50∶19∶31,2020年为40∶20∶40。

4.根据调整后的规划目标,我们用四种模型分别预测出2010年、2020年的人才需求总量如表2所示:

5.由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不同模型预测出的结果各不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综合各种结果,进行组合优化。本文采用拟合优度法对各种预测模型赋以权重,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Sei—— 第i个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n——预测模型的个数。

当各种预测结果比较分散,该模型能予以预测标准误差最小的模型以最大的权重,使预测结果保证拟合优度。

在本文中,n=4,i=1,2,3,4。四个模型的标准误差分别为:Se1=9.3739,Se2=8.9285,Se3=0.1229,Se4=0.1059。分别计算权重得:

εi=0.1647,ε2=0.1727,ε2=0.3311.ε4=0.3314

根据权重加总得出2010年、2020年人才的需求总量分别为: 501.39万人、915.20万人。再由模型(4)所推出的人才学历结构按照组合预测的结果进行调整即可得出各种学历的人才需求量,如表3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总量上来讲,四川省人才需求量2000年到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7%,2005年~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7.8%,2010年~202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6.2%。经济的增长对人才的增长需求越来越显著,而在2010年~2020年的速度有所减缓,这与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据估计我国的人口将在2010年左右达到峰值)。从人才的层次分布看,较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专科生和中专生的比例则越来越低。从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来看,研究生和本科的都高达10%以上,专科和中专的则只有5%左右。

二、人才供给的预测

根据四川省历年各级学校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以及各个层次人才留在四川的比率(研究生为0.7,普通本科生为0.5,成人本科为0.9,普通专科为0.8,成人专科为0.95,职业中专为1)大致可以推算出到2010年、2020年四川省各个层次的人才可以达到的数量(已经去除掉退休人数),如表4所示:

从学历层次看,以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人才供给量增长的最快,这与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是分不开的。专科层次的人才增长速度在未来六年内仍以增加的速度增长,但到2010年后开始下降,中专生的增长速度则在一直降低。从总量来看,在2000年到2020年间,人才供给量都是以递增的速度在增长。从结构上看,中专和大专层次的人才仍占人才总量的绝大多数,分别达到四十多个百分点。

三、人才供需缺口分析

根据四川省人才的供需预测结果,可以得到四川省2010年、2020年的人才缺口数据以及层次分布,如表5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就总量来讲,四川省2005年的人才供给是基本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但2010年、2020年的人才供给量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且缺口越来越大。从层次来看:除了专科生外,研究生、本科以及中专层次人才供需的缺口与2005年相比有增无减。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20年,尤其是较高层次的人才需求如研究生、本科的供需缺口较大,除了因为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外,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也是使这一缺口日渐加大的重要原因。

四、人才积累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四川省人才供需的分析,笔者对四川省未来人才积累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由专科的供大于求和本科的供不应求来看,各大高校应该拓宽专升本的渠道,鼓励专科毕业生进修本科;也可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人才层次实现专科和本科人才的供需平衡。

2.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招生量,充实高层次的人才需求。

3.政府应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吸引、激励留学人员和科学家到四川省创业、工作、讲学,通过各种形式增加高层次的人才数量。

4.人才流失将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从层次结构上看,四川省人才流失以高学历为主,尤其是研究生和本科生。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切实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并为他们营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牛冲槐:山西省第二、第三产业人才供求情况预测与产业结构调整[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3(6):682~686

[2]王洪瑞:河南省化工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对策研究[J].预测1994(6):36~39

[3]杨学坤:组合预测法分析绿色纺织品的市场销量[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03(6):23~28

[4]安格森·麦迪逊: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1880~1992[M].1996

[5]张中伟:2006省政府报告[N].四川日报2006年1月15日

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 篇12

1 灌区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1. 1 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

东方红灌区现状水源主要为过境水、补源水、地下水和地表水。

1. 1. 1 过境水

双洎河流经东方红渠首的水量主要由流域内大气降水、煤矿排水和中水组成,由于项目区属丘陵地区,河道比降较陡,洪水陡降陡落,灌溉期间无法利用天然降水,因此,仅对矿区排水和中水进行来水量分析。

a. 渠首以上煤矿排水。双洎河在渠首以上沿途共有4座大型主要煤矿和王庄群矿的矿坑水排水入双洎河。据新密市水资办实测资料分析,各矿排水量基本稳定,年内变幅在5% 以内,年际变幅均在3% 以内,基本可以认定各矿排入双洎河的水量为一稳定值,见表1。

单位:万 m3

b. 渠首以上中水。新密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关镇湾子河村,在东方红干渠渠首上游,主要收集处理新密市城区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产生的中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能力为2. 5万m3/ d,其供水保证率 可达90% 以上,年实际供 水能力为837万m3。

c. 渠首处双洎河流量变化过程。根据渠首处降雨径流量计算结果和煤矿排水流量及中水进行叠加计算,双洎河在东方红灌区渠首代表年的平均流量为1. 16m3/ s,月径流量 为301. 85万m3,年径流量 为3622. 20万m3。

1. 1. 2 补源水

为增加灌区灌溉水量,缓解灌区水源不足的现状,2007年新建申沟、宋沟两处矿水补源工程,引两处煤矿排水,作为灌区 补充水源。 申沟矿水 流量为0. 25m3/ s,宋沟矿水流量为0. 15m3/ s。

1. 1. 3 地表水

项目区地表水主要来自灌区内4座调蓄水库,分别是云岩宫、红石峡、曹马沟3座小(1)型水库和史沟小(2)型水库。云岩宫水库兴利库容324万m3,红石峡水库兴利库容170万m3,曹马沟水库兴利库容101万m3,史沟水库兴利库容16万m3,4座水库总调节库容611万m3。目前仅有云岩宫、红石峡水库具备向干渠补水能力;按每年蓄水1次考虑,东方红灌区水库实际年供水量为494万m3。

1. 1. 4 地下水

东方红灌区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据1956—2013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计算,东方红灌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712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4万m3。东方红灌区现有机井252眼,年开采地下水量580万m3,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可开采量的120% 。

1. 1. 5 可供水量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东方红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为5957. 6万m3,见表2。

单位:万 m3

1. 2 灌区现状需水量

1. 2. 1 农业灌溉

东方红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 2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为8. 5∶1. 5,作物的复种指数为1. 80。根据灌区现状作物种植结构、实际需水量和灌溉管理水平,测算灌区各作物平均灌溉定额和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数据,经计算,灌区现状农业灌溉需水量为2845. 96万m3,见表3。

1. 2. 2 工业

灌区内企业众多,主要为耐火材料及造纸企业,大小企业总数达1500多家,灌区内企业现状年工业需水量为423. 5万m3,全部为开采地下水。

1. 2. 3 生活

根据灌区现状年统计人口和平均用水量指标调查数据,灌区现状年生活需水量为196. 95万m3。

1. 2. 4 其他

灌区其他用水主要包括林、牧业等用水。根据灌区林、牧业发展现状统计数据和平均用水指标调查数据,灌区现状其他用水量为165. 73万m3。

通过以上分析,灌区现状需水量为3632. 13万m3,见表4。

单位:万 m3

1. 3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及灌区现状需水量计算结果,东方红灌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见表5。从中可见,东方红灌区程现状年的供水量为5957. 64万m3,灌区现状总需水量为3632. 13万m3,灌区现状总富余水量为2325. 51万m3,但灌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4. 0万m3,而实际开采量达580. 0万m3,已超采96. 0万m3。

单位:万 m3

2 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

根据灌区现状,为提高灌区水利用效率,将实施新密市农业综合开发东方红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设计水平年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按2015年、2020年两个水平年和75% (旱作区)保证率进行分析计算。

2. 1 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考虑到项目实施不再新增供水水源,因此,项目实施后灌区供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仅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为可开采量,即484万m3,比现状可供水量少96万m3,项目实施后灌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5861. 64万m3。

2. 2 项目实施完成后计划需水量

2. 2. 1 农业灌溉

根据《新密市“十一 五”及2020年农业发 展规划》,结合东方红灌区内水土资源现状和农业发展规划及灌区可持续发展要求,拟定灌区两个水平年灌溉面积均为5. 13万亩。东方红灌区粮经比例2015年调至8. 3∶1. 7,到2020年调至7. 9∶2. 1;复种指数到2015年达到1. 80,到2020年达到1. 85。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灌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并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确定。该设计灌区作物灌溉保证率确定为75% 。

东方红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节水为中心,对灌区输水干渠及配套建筑物进行防渗护砌和改造配套,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灌区内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和推广田间节水技术提供水利保证。根据灌区实际情况,项目实施后,灌区渠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0. 44提高到0. 70。

经分析计算,东方红灌区设计水平年2015年,灌溉毛用水量为1780. 3万m3;远期水平年2020年,灌溉毛用水量为1839. 3万m3。

2. 2. 2 工业

根据相关规划资料,到2015年项目区耐火材料及造纸企业的年用水量将达1700万m3,到2020年项目区企业的年用水量将达1900万m3。

2. 2. 3 生活

根据现行有关规范,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等因素,确定用水指标,预测2015年、2020年东方红灌区村镇生活需水量分别为205. 37万m3、230. 00万m3,见表6。

2. 2. 4 其他

其他需水量主要包括林牧渔业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

根据《新密市“十二五”计划纲要》及林、牧、渔业发展规划,2015年东方红灌区林地面积达到1450亩,2020年达到1500亩,并对沟、渠、路及部分荒地进行绿化;2015年,灌区内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850亩,2020年达到2000亩;根据调查,灌区大牲畜增长率为4% ,小牲畜增长率为6% ,2015年大牲畜将达到1. 35万头,小牲畜将达到3. 89万头,2020年大牲畜将达到1. 64万头,小牲畜将达到5. 21万头。

根据东方红灌区林牧渔业发展规划和有关行业用水指标,2015年、2020年灌区林牧渔业需水量分别为200. 69万m3、227. 17万m3。见表7。

据相关规划,结合该区域实际情况,2015年生态年用水为350. 77万m3,2020年生态年用水为420. 93万m3。项目区2015年其他年用水为551. 47万m3,2020年其他年用水为648. 09万m3。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项目实施后计划需水量见表8。

单位:万 m3

由表8可见: 东方红灌 区2015年需水量 为4019. 73万m3。其中,引渠首水1780. 29万m3,补源水1261. 44万m3,地表水494. 00万m3,地下水484. 00万m3。2020年需水量为4617. 40万m3。其中,引渠首水2377. 96万m3,补源水1261. 44万m3,地表水494. 00万m3,地下水484. 00万m3。

2. 3 项目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灌区设计水平年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和计划需水量计算结果,东方红灌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见表9。

单位:万 m3

由表9可见:东方红灌区2015年和2020年供水量均大于需水量。其中,2015年富余水量1841. 93万m3,2020年富余水量1244. 24万m3。

3 水资源平衡分析结论

上一篇:血清补体3下一篇:循环水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