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费

2024-10-02

水资源费(精选3篇)

水资源费 篇1

一、河北省水资源与水资源费基本概况

(一)河北省水资源概况。

河北省2014年用水总量是192.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0.6767%,占全国用水总量3.164%,其中地表水46.94亿立方米,地下水89.29亿立方米,随着经济发展和常住人口的增多,全省总用水量持续增长,从1995年到2014年末,河北省常住人口从2849.52万人增加到2941.15万人,用水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用水总量24.4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973%,农业用水139.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16%。随着国家建设节能减排的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社会对供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气候所属性来划分河北是气候脆弱的地带,加之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各个国家的水资源都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因此对于“先天性”缺水的河北省来说更是一个挑战。从相关数据可以查出河北省水资源在45年干旱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河北省水资源明显属于落后的地位,可以从图1中看出这一情况。

(二)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从国家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分类中区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的分类: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水力发电和特种行业的用水等;地下水分为地下水分为农业、城镇公共供水、工商业、特种行业及其他取用水。目前在《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五种类型:农村集体用水、城市供水管覆盖的区域、少量取水的用户、工程施工安全和安全生产排水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形式,并且在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地区产业分布等其他情况进行调整。

2006年河北省在收取水资源费时,针对地表水是6分左右每立方米,地表水5分左右每立方米,地热水和矿泉水是2角左右,对于农业用水和灌溉是免征水资源费的。2014年1月1日,响应全国水资源费增长的战略,河北省整体要将地下水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0.9元提高到1.5元,地表水由031元提高到0.4元,具体的征收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在2015年底完成,但是目前河北省水资源费地表水大概是在0.3元每立方,地下水大概是在0.8元左右每立方,所以河北省水资源费收费标准偏低远远不能体现水资源的价值。

二、水资源费征收相关制度实施过程

我国政府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通过提高水资源费的政策来约束水资源过度的使用与开发。1982年西部缺水省份山西省率先出台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并征收水资源费。1988年在国家颁布的《水法》正式将水资源费进行解释与明确其法律范畴,在其中强调对直接用水单位征收水资源费。1997年国务院颁布《水利产业政策》强调水资源费的用处,禁止水资源费的滥用,形成专款专用的模式。2002年重新修订《水法》,这一法律的实施再次明确水资源费权属,为水资源所有权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利于促进水价的合理制定和合理的水资源费的收取。

2006年2月21日第一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颁布,为全省建立全面有偿使用水资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水权制度的建设与水权管理实践,在文献的研读中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实施后,2006年全国水资源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水资源有意浪费现象明显的降低。2013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发布“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制定水资源费的征收原则、标准、分类等问题;2015年随着水价深化改革,提升水资源费的政策在各地方陆续实施,部分省市已经明确提出2016年1月1日起陆续调升水资源费的价格。

河北省在水资源费制度的确立中,积极跟随着国家相关法律的制定,2010年制定《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并且根据河北省实际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收费的制度,并且明确提出2016年初将在全省提高水资源费的收费标准来缓解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2016年5月13日河北省作为水资源费改税的试点将在7月1日基本建成,并且初步制定的标准是地表水0.4元每立方米,地下水1.5元每立方米,具体的实施情况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总量过少。

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在全国水量排名的尾端,一方面是因为河北省主要的水资源来自于雨水,在雨水旺季的时候河北省水资源比较充足,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缺水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在收取水资源费的时候没有准确的计算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从河北所处的位置来说,紧邻着山西、河南和北京,由于这几个地方也是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所以修建水库给山西、河南和北京供水时容易造成河北省入水困难,水资源总量多少造成河北省在制定水资源费时弹性较差,所以水资源总量成为影响水资源费征收的主要因素。

(二)制定水资源费标准不合理。

造成水资源费不合理的原因有三种。一是经济发展程度,河北省的GDP发展程度远远处于落后的位置因此在制定水资源费时居民承受力成为首要的约束条件;二是制定水资源费模式缺乏科学性,水资源费测算缺乏理论基础和依据,由于水资源费包含的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在测算的时候没有合理的计算模式,目前我国在测算水资源费的时候都是处于探索阶段,具体的合理性并没有表明;三是在征收制度上河北省对水库、自来水企业等供水工程的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上没有统一标准,如水利工程的水价核定工作现在尚未到位,供水水价中不包含水资源费部分,所以在多数城市供水企业在水费之外附加水资源费执行价外费,因此水资源费制度的不统一,加剧了收费不合理性。

四、推进河北省水资源费合理征收的政策建议

针对河北省目前水资源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完善相关的测算制度和征收模型的设立,影响水资源费的因素复杂,所以在测算模型上可以采用多种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数学模糊模型的应用,并且应该逐步统一水资源费制度,针对不同的用水情况不同的地区通过影响因子系数来统一水资源收费的制度;另一方面完善水资源费形成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水资源费的形成机制是与水价的形成机制共生的,可以通过不征收水资源费的公益用水、政策支持的低供水和成本核算相结合的机制,根据产业分布和行业特征进行相适应的调整促进完善管理机制,使得水资源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有效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有效促进水资源费制定与实施,提高河北省水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玉春.水资源费问题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4

[3]岳向东,王英虎.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探讨[J].水利经济,2000,3:51~54

水资源费 篇2

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市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各县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营以上企业: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强化水资源费征收,规范水资源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凡直接从阳泉市范围内的河道、泉口、水库及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缴纳水资源

费。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 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

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水的;

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

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直接从河道、湖泊、泉口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从事农业生产的,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城镇公共供水企业及水利工程供水企业供居民生活用水的取水量,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取水计划取水。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水的,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部分累进收取水资源费。

二、市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

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三、城镇公共供水企业、水利工程供水企业直接或间接给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及各类经营性用水单位或个人的供水,如现行水价中未含水资源费,可由城镇公共供水企业和水利工程供水企业直接按晋价商字[]266号规定的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和标准向用水户代征,进入水资源费专户。

四、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取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用水定额内的水量部分,水资源费按照不同的取水类型,执行以下收费标准: 取水水源 取水类型 收费标准 地下水 自备水源 城镇公共供水企业

水利工程供水企业 采矿排水 地表水

城镇公共供水企业 水利工程供水企业 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 水力发电用水 其它自备水源 注:

1、特殊行业取用地下水的按自备水源标准加一倍征收;经营性林场、苗圃、养殖业取用地下水的按自备水标准减半征收。

2、对我市范围内高污染、高耗水等不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实行差别水资源费政策,即在上述标准基础上,限制类企业或企业中限制类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取用水加一倍征收,淘汰类企业或企业中淘汰类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取用地下水加三倍征收。上述实行差别水资源费政策的企业界定,按国家或省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超出用水定额的水量部分,水资源费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1、超出定额不足20%的水量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一倍征收;

2、超出定额20%及以上、不足40%的水量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二倍征收;

3、超出定额40%及以上、不足60%的水量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三倍征收;

4、超出定额60%及以上水量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四倍征收,并强行限供或停供。

五、采矿排水单位应安装计量设备,并确保计量准确,按月向当地水行政主管

部门报送矿坑排水量,每吨水按元收取水资源费。若无法计量或计量失准,则按产品产量计征水资源费,即每吨产品产量按元收取水资源费。

六、自备水源用户、城镇公共供水企业、水利工程供水企业及农用井转供工业或其它经营性用水的,要分类按省水资办信息化建设要求全部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各取水户要建立供水台帐,专人负责管理,准确提供供水、用水情况。对未安装计量设施的,按《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并进行相关处罚。

七、各取用水单位和个人都要按月向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报送取用水计划,计划用水管理部门将按照用水定额和日常供水核定各取水单位的供用水计划。

八、水资源费征收单位确定水资源费缴纳数额后,在规定时间内向缴费单位或个人依法征收。未按期缴纳的单位和个

人,按《水法》第七十条规定处理。

九、征收水资源费要持有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和财政部门统一出具的《山西省水资源费专用票据》,对不使用专用票据的,缴费单位有权拒交。

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全面加强和完善取用水计划管理,严格执行《山西省用水定额》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对不按规定征收水资源费,对恶意拖欠、拒交水资源费的行为不处理、不制止,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按照《水法》第六十四条进行处理。

水资源费 篇3

(2006年2月21日,国务院第460号令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除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应当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本条例所称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是指闸、坝、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水泵、水井以及水电站等。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和管理权限,负责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下列情形不需要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

(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

(三)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水的;

(四)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

(五)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少量取水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取水,应当及时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第(五)项规定的取水,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第五条 取水许可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与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权限,在同一流域或者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对前款各项用水规定具体的先后顺序。

第六条 实施取水许可必须符合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水功能区划,遵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尚未制定水量分配方案的,应当遵守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间签订的协议。

第七条 实施取水许可应当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考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

流域内批准取水的总耗水量不得超过本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

行政区域内批准取水的总水量,不得超过流域管理机构或者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可供本行政区域取用的水量;其中,批准取用地下水的总水量,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应当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的要求。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和便民的原则。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对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取水的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 申请取水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具有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利用多种水源,且各种水源的取水许可审批机关不同的,应当向其中最高一级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取水许可权限属于流域管理机构的,应当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连同全部申请材料转报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管理机构收到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一条 申请取水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与第三者利害关系的相关说明;

(三)属于备案项目的,提供有关备案材料;

(四)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申请人还应当提交由具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论证报告书应当包括取水水源、用水合理性以及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第十二条 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名称(姓名)、地址;

(二)申请理由;

(三)取水的起始时间及期限;

(四)取水目的、取水量、年内各月的用水量等;

(五)水源及取水地点;

(六)取水方式、计量方式和节水措施;

(七)退水地点和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水处理措施;

(八)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取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予以受理;

(二)提交的材料不完备或者申请书内容填注不明的,通知申请人补正;

(三)不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向有受理权限的机关提出申请。

第三章 取水许可的审查和决定

第十四条 取水许可实行分级审批。

下列取水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一)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金沙江、汉江的干流和太湖以及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河流、湖泊的指定河段限额以上的取水;

(二)国际跨界河流的指定河段和国际边界河流限额以上的取水;

(三)省际边界河流、湖泊限额以上的取水;

(四)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取水;

(五)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大型建设项目的取水;

(六)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内的取水。

前款所称的指定河段和限额以及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其他取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第十五条 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者签订的协议是确定流域与行政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的依据。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尚未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或者尚未签订协议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流域水资源条件,依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水现状及供需情况,商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区的市、县(市)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各地取水现状及供需情况制定,并报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用水量是取水量审批的主要依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行业用水定额的制定负责指导并组织实施。

尚未制定本行政区域行业用水定额的,可以参照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用水定额执行。

第十七条 审批机关受理取水申请后,应当对取水申请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综合考虑取水可能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决定是否批准取水申请。

第十八条 审批机关认为取水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听证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取水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的,审批机关在作出是否批准取水申请的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审批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因取水申请引起争议或者诉讼的,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中止审批程序;争议解决或者诉讼终止后,恢复审批程序。

第十九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取水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决定批准的,应当同时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

对取用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取水申请,审批机关应当征求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转送取水审批机关。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期限,不包括举行听证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所需的时间。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并在作出不批准的决定时,书面告知申请人不批准的理由和依据:

(一)在地下水禁采区取用地下水的;

(二)在取水许可总量已经达到取水许可控制总量的地区增加取水量的;

(三)可能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取水、退水布局不合理的;

(五)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

(六)可能对第三者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大损害的;

(七)属于备案项目,未报送备案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审批的取水量不得超过取水工程或者设施设计的取水量。

第二十一条 取水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申请人方可兴建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该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取水申请批准后3年内,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开工建设,或者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国家审批、核准的,取水申请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建设项目中取水事项有较大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并重新申请取水。

第二十三条 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竣工后,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取水审批机关报送取水工程或者设施试运行情况等相关材料;经验收合格的,由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

直接利用已有的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取水的,经审批机关审查合格,发给取水许可证。

审批机关应当将发放取水许可证的情况及时通知取水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并定期对取水许可证的发放情况予以公告。

第二十四条 取水许可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名称(姓名);

(二)取水期限;

(三)取水量和取水用途;

(四)水源类型;

(五)取水、退水地点及退水方式、退水量。

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取水量是在江河、湖泊、地下水多年平均水量情况下允许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最大取水量。

取水许可证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只能收取工本费。

第二十五条 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10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45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原审批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变更取水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原审批机关申请,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二十七条 依法获得取水权的单位或者个人,通过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改革工艺、节水等措施节约水资源的,在取水许可的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依法有偿转让其节约的水资源,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取水权变更手续。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 水资源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二十八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缴纳水资源费。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取水计划取水。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水的,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部分累进收取水资源费。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中央直属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工程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二)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

(四)充分考虑不同产业和行业的差别。

第三十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农业生产取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促进农业节约用水需要制定。农业生产取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低于其他用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粮食作物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低于经济作物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农业生产取水的水资源费征收的步骤和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三十一条 水资源费由取水审批机关负责征收;其中,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

第三十二条 水资源费缴纳数额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确定。

水力发电用水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可以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发电量确定缴纳数额。

第三十三条 取水审批机关确定水资源费缴纳数额后,应当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办理缴纳手续。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从事农业生产的,对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农业生产用水限额部分的水资源,由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缴纳水资源费;符合规定的农业生产用水限额的取水,不缴纳水资源费。取用供水工程的水从事农业生产的,由用水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实际用水量向供水工程单位缴纳水费,由供水工程单位统一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费计入供水成本。

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按照国家批准的跨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实施的临时应急调水,由调入区域的取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根据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缴纳水资源费。

第三十四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水资源费的,可以自收到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向发出缴纳通知单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缓缴;发出缴纳通知单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缓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期满未作决定的,视为同意。水资源费的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

第三十五条 征收的水资源费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分别解缴中央和地方国库。因筹集水利工程基金,国务院对水资源费的提取、解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征收的水资源费应当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部门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或者挪用水资源费。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费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加强对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是取水总量控制的依据,应当根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者签订的协议,结合实际用水状况、行业用水定额、下一预测来水量等制定。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由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各地方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下达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制定。

第四十条 取水审批机关依照本地区下一取水计划、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提出的下一取水计划建议,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下达下一取水计划。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取水计划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同意。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可以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水量予以限制:

(一)因自然原因,水资源不能满足本地区正常供水的;

(二)取水、退水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生态与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

(三)地下水严重超采或者因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

(四)出现需要限制取水量的其他特殊情况的。

发生重大旱情时,审批机关可以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水量予以紧急限制。

第四十二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审批机关报送本的取水情况和下一取水计划建议。

审批机关应当按将取用地下水的情况抄送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取用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情况抄送同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

审批机关依照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需要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水量予以限制的,应当在采取限制措施前及时书面通知取水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十三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填报取水统计报表。

第四十四条 连续停止取水满2年的,由原审批机关注销取水许可证。由于不可抗力或者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等原因造成停止取水满2年的,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可以保留取水许可证。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执行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流域的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行政区域上一取水许可证发放情况。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其上一取水许可证发放情况,并同时抄送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发现越权审批、取水许可证核准的总取水量超过水量分配方案或者协议规定的数量、实际取水总量超过下达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的,应当及时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纠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取水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批准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发放取水许可证的;

(三)违反审批权限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发放取水许可证的;

(四)对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建设项目,擅自审批、核准的;

(五)不按照规定征收水资源费,或者对不符合缓缴条件而批准缓缴水资源费的;

(六)侵占、截留、挪用水资源费的;

(七)不履行监督职责,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前款第(六)项规定的被侵占、截留、挪用的水资源费,应当依法予以追缴。

第四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罚;给他人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第四十九条 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逾期不拆除或者不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拆除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的,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无效,对申请人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补缴应当缴纳的水资源费,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一)不按照规定报送取水情况的;

(二)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三)退水水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第五十三条

未安装计量设施的,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五十四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五条 对违反规定征收水资源费、取水许可证照费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五十六条 伪造、涂改、冒用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取水许可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七章 附 则

上一篇:影视音乐的多重功能下一篇:铁路桥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