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方案

2024-07-27

水资源保护方案(共10篇)

水资源保护方案 篇1

摘要: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水, 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 保护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 由于水资源保护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 而又缺乏一个相应的跨部门协调系统。在推行电子政务化、政府职能部门大部门化、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背景下,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提出了建设一个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的系统的设计理念, 以期待在水资源保护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管理,设计

1 方案设计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经济的发展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 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带来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破坏。水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保障, 保护水资源尤显的更加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 同时在政府的职能上更强调向服务型转变, 政府工作大部门化。鉴于此, 建立一个行动高效的协调机制正是政府部门面临的新的挑战, 而在水资源的管理中, 存在着以水务 (利) 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为主体, 其他诸如城管、渔政等行政部门共同管理的格局, 这样的行政管理格局不利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处理水资源问题上的高效统一协作, 并且, 如果遇到水污染处理危机的时候, 反应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所付出行政、社会成本的大小及所取得的成效, 反应时间越短, 产生的不良影响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愈加得到发挥。而现在, 并没有一种如我们所设计的一套水资源管理系统。所以, 我们提出了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

方案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首先, 各地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化, 以武汉市为例, 武汉市政府就积极推广无纸化办公, 开展电子政务, 这就为推行诸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政治氛围。其次, 从技术的角度上说, 现在已经有水资源数据综合采集系统, 并已投入相应的办公中, 同时, 政府网上办公逐步开展, 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 政府的透明度得到不断提高, 这就为开发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再次, 网络带宽的扩容, 网络使用成本的降低, 这就为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提供了成本上的可能。最后, 政府加大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 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经济基础。

2 方案设计的意义与设计原则

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有利于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有利于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 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监督、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工作, 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笔者认为, 水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1) 系统应主要包含两个子系统, 即公众系统和政府内部系统, 并且以政府内部系统为主; (2) 系统网络应借助现有的政府政务网为基础进行建设; (3) 该系统应包含两项主要功能:相关水资源数据的采集、分析、汇总及涉水资源的政务办理; (4) 系统必须保证高安全性, 应对公众系统网和政府内部网进行物理隔断, 但应建立协调办公室, 主管内网和外网的数据交换、协调涉水资源管理问题的处理; (5) 对公众网, 应该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问题的及时处理解决、问题处理程序的透明化; (6) 对政府内部网, 应保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3 具体设计方案

3.1 整体设计方案

整体系统设计部分的每个子系统间的交流都应是双向的, 在跨子系统的交流出于安全原因可以采取非即时性交流, 允许存在时间上一定的延迟, 但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模块, 如果超出规定、传递时间应弹出相应的提示栏, 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

关于对协调中心的定位: (1) 以当地现有的政府网络中心为基础; (2) 可以与当地节约用水办公室进行行整合, 统一职能; (3) 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督促, 该中心应归当地政府主管环境保护事业的行政首脑 (如市长或副市长) 进行直接领导; (4) 初步处理, 进行筛选, 凡应是该行政级别水资源管理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的, 进入内部网按程序进行处理。否则, 则应向申请人或投诉人阐明不能受理的原因; (5) 协调中心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中坚力量。

3.2 分系统、分职能设计

(1) 分系统设计从公众和政府内部网进行设计。

(2) 功能设计概图

undefined

(3) 具体设计:

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公众) 设计理念: (1) 应最大程度上增加人性化色彩, 以公共开放网站为平台, 所以, 在建设网站时, 要尽量设计的界面友好、方便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栏目设置; (2) 对一些非保密数据应及时予以公布, 尤其在处理一些涉及用水安全危机的时候更应该发挥政府权威数据公布的功能; (3) 在处理投诉、提出意见相关问题的时候, 应该注意保密功能的设置。为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水资源保护的行动中来, 必须消除群众害怕打击报复的心理, 所以, 在群众提交相关投诉意见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加密工作, 保护相关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日常数据的处理中, 针对不同部门使用不同数据的情形, 应把经采集处理的数据分为不同的数据选项, 对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开放不同的访问权限, 并预留一定的访问权限, 以方便相关部门在特殊的时候采用。同时, 应完善水务监察部门人员的装备, 可以配置掌上数据终端, 方便流动性数据采集。

水资源使用许可的初次审查可通过该业务办理平台进行办理, 这实际上是电子政务化的一种延伸, 这样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审批效率, 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协调中心通过对所办理业务的初次分类然后传送到相应的负责部门, 相应的职能部门依据自己的行政管理权限进行《行政许可法》及相关规章条例允许范围内的审批, 如遇到跨部门协调办理的, 可由协调中心进行协调, 防止不同的行政部门间出现的推委现象及行政不作为。

投诉及问题处理必须保证对人民群众的高透明性, 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从制度上规定解决时间, 完善协调中心的监督机制, 能公开的尽量公开, 不能解决的或解决不好的一定要说明原因并交由上级职能部门或同人民政府进行综合协调处理。

4 结语

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系统的构建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 关键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其利用的态度上,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对待这一系统的建设问题。通过这一系统建设, 可以更好地贯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方针和执政理念, 巩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推行电子政务化的进程, 减少行政成本的开支, 提高行政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 系统建设更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和长期的维护, 必须依据形式的发展不断拓展其职能, 这样才能把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得更好, 更具有生命力。同时, 还必须与其他手段的配合, 这样才能发挥出一种良好的协调功能。基于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具有其高公共效益性, 所以, 我们认为, 提出这样一个系统概念模型是具有可行性及发展性的, 水资源综合保护系统必将在水资源保护、电子政务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保护方案 篇2

一、工作目标

按照“落实责任,综合治理,健全机制,惩防并举”的原则,规范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有效防范医疗废物环境污染风险,形成随机抽查、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生态环境安全。

二、检查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急救中心等机构。

三、检查内容

(一)建章立制情况。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管理责任的建立和落实管理主体责任情况。

(二)申报登记情况。重点检查各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时完成申报登记,申报登记的废物种类、数量和去向是否真实准确(其中19张床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送往其他医疗机构集中收集、转移的,可不单独进行申报,代收的医疗机构需做好台账记录和申报登记工作)。

(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情况。重点检查医疗废物源头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的方法和程序。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准确分类,医疗废物包装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要求,暂存场所要符合规定。要建立登记交接制度,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四)培训工作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医疗

废物管理人员培训、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情况。

四、工作步骤

(一)组织落实(20xx年6月14日前)。制定我县工作方案,召开会议,统筹安排部署医疗废物专项督察工作。

(二)医疗卫生机构自查(20xx年6月15日至6月20日)。医疗机构全面梳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送、交接、运输、贮存等环节是否规范,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制定、转移联单制度、专人或专部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分类收集制度执行情况,按规定对医疗废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情况,是否存在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存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是否存在非法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等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存档。

(三)集中督察(20xx年6月21日至6月25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按照组织领导中的责任分工,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情况,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情况,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建立情况,医疗废物交接、运送、及暂存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迎接市级抽检(20xx年6月26日至7月5日)。市联合检查组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抽查,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五、组织领导

县卫计局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各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细化任务措施,摸排基础情况,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主体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二)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各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完善医疗废物监管长效机制,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消除日常监管空白,实现医疗废物监管的全覆盖。

郁南重视保护西江水资源 篇3

郁南县地处西江中游南岸,横穿该县南部的南江河,也直接流入西江。为了保护好西江水资源,近年来,郁南县在这方面可谓费尽了心思。他们觉得“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是目前解决农村污水问题的最佳方法,这种污水处理的方法投入少,运行也不需要成本,而且处理污水的效果好。

在确定目标之后,郁南县各地纷纷掀起了建设热潮。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需要地就出地,使全县各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不但堵住了流入西江的污水,而且使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推进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过去布满各种垃圾的臭水沟和烂鱼塘,如今变成了一个个小花园,成了村民们赏花和休闲的好去处。

郁南县目前建成的“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经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检测,各类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最近,郁南县还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

水资源保护方案 篇4

1.1 自然概况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为5.6~6.0℃;年≥10℃的积温为1 500~2 600℃;年光照时数在2 520 h以上;无霜期105~125 d;年降雨量350~650 mm, 时空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7—9月;土壤为山地草甸、山地灰褐土、山地黑垆土和湘黄土,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1.2 社会经济概况

固原市原州区的11个乡镇和10个国营林场, 总土地面积3 506 km2, 其中农业用地面积为13.85万hm2, 林业用地面积11.4万hm2, 牧业用地面积7.39万hm2, 总人口48.6万人。在林业用地中, 有林地5 666.67 hm2, 灌木林6.53万hm2, 疏林地5 333.33 hm2, 未成林造林地1.87万hm2, 苗圃地333.33 hm2, 无林地1.8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13.8%。

2 实施天保工程的必要性

2.1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体, 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3]。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 发展森林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该项工程的根本任务。虽然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对森林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却还没有提高到保护的高度去认识,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 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将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向种植业, 但粮食生产还是低而不稳, 人们为了生存不断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掠夺式生产,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破坏了很脆弱的生态平衡。因此, 实施天保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

2.2 是各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随着多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和人工林营造力度进一步加大,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实现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5]。保护好天然林资源, 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为林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2.3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西部, 经济基础薄弱, 社会发展起点低, 加之人口增长快, 自然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恶劣。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山区林草业, 将本地区的劣势转变为优势,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3.1 指导思想

以生态林业建设的整体战略为指导, 坚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 以保护、培养和发展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基础, 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通过加强森林管护, 达到保护区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永续利用[6]。

3.2 主要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保护、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原则;坚持造林与保护相结合、造林与营林相统一的原则, 着重搞好护林站 (点) 建设和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4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在保护现有林地的基础上, 建成东岳山的大峁梁、开城镇的黄峁山护林点2处, 新建林区道路10 km。着力改善封山育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病虫鼠害的防治能力和森林火灾的预防能力。提高护林人员的工资和长部护林点照明设施配套, 改善护林条件。

5 效益分析

5.1 生态效益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不仅能够恢复植被, 增加林草数量, 还能控制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7]。

5.2 社会效益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不仅可以全面改善原州区生态环境, 还有利于调整全区经济结构, 加快保护区农户脱贫致富。

5.3 经济效益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林区木材储备、生态经济林果品收入和药材收入以及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上。据测算, 森林资源管护面积3.58万hm2, 10年后木材储备效益为118.68万元。

6 发展措施

6.1 组织管理

成立工程领导小组, 对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统一安排、审核、协调;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时时监测和监督工程实施动态信息。

6.2 保障措施

抓好种苗等基础实施建设, 提高科技含量;采取多种形式将森林管护责任制以合同的方式与管护者的利益挂钩, 各管护区制定合同要责任到人, 明确管护面积、职责和义务[8,9]。

参考文献

[1]吴建雄.西吉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成效显著[J].宁夏林业通讯, 2011 (2) :15.

[2]田新程.天保工程:中国生态复兴之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成就综述[J].中国林业, 2011 (10) :6-16.

[3]赵俊臣.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的若干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J].林业经济, 2000 (3) :40-50.

[4]陆元昌, 张守攻.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对策[J].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 (6) :731-738.

[5]张久园.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建设规划及预期效益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杨志荣.原州区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及主要任务[J].北京农业, 2013 (24) :108.

[7]李霞, 殷爱萍, 冯玉龙.固原市原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8) :190-191.

[8]徐璞.精心实施天保工程构建原州绿色屏障[J].宁夏林业通讯, 2011 (2) :24-25.

地下设施及文物和资源保护方案 篇5

XDG-2013-24号地块住宅项目

管线保护措施

经过我项目部对施工范围内管线的调查,现场施工范围内的管线有:给水管道、电信管道、电缆、天然气管道和部分通讯、电力电杆及通讯设施外,其余管线均不影响正常施工,为保证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安全运行,特制定以下防护措施:

一、所有管线(地下)的保护预防措施

1、管线开挖前首先由施工员姚志勇调查摸排清楚地下管线,并由技术负责人任伟,根据管线调查结果绘制地下管线所处位置平面图,并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然后由施工员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地下管线开挖交底,开挖过程中应通知管线产权单位来人进行现场监护。本着谁开挖,谁负责的原则,施工员对现场的地下管线防护负有全面责任。

2、施工中如遇到未调查到的地下管线由技术负责人任伟及时联系产权单位委派专人进行现场监护,确保管道安全。

3、施工员负责对所管辖的施工区域已知的管线进行标识,告知作业人员,如何防护,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禁止在不了解地下管线的情况下开挖,盲目施工。

4、对开挖后暴露出的管线,施工员负责标识并用撑木等临时支撑保护,防止管线断裂造成损失。

5、施工中其他管线发生意外,施工员负责协助现场监护人员进行处理,安全员负责疏散周围行人。技术负责人李连成立即通知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XDG-2013-24号地块住宅项目

其产权单位进行维修,尽快恢复。

6、回填时施工员负责控制管线0.5米范围内不得使用电夯,防止发生意外。

二、天然气管线防护措施

1、施工员在施工前根据管线调查图所反映的管线位置在施工现场进行标识,并开挖横沟,找出管线具体位置。

2、施工过程中天然气公司必须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护,施工员负责在开挖时距离天然气管线周围0.5米处采用人工开挖,天然气管线主干线为东西走向,施工员会同天然气监护人员对天然气管线采取必要的加固,在天然气管线周围进行人工处理,从而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保证管线安全。

3、在施工过程中不小心将管线破坏,天然气管线发生意外泄漏时,紧急启动《天然气应急预案》。

4、施工员在抢修人员未到达之前,要协助现场天然气监护人员,先关掉阀门,疏散周围行人,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三、通讯、电力电杆及通讯设施防护

1、施工过程中会同电信局监护人员将电杆进行加固,并将电杆周围1米范围内不动,施工其它部位,待电杆、交接箱、电话亭迁移走后再施工,对于各类电杆的加固应该更牢固,防止倒塌。

2、在施工过程中不小心将通讯电杆碰倒,要立即通知电讯部门来人抢修.3、若不小心将电杆撞倾斜,施工员会同监护人员,及时采取加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XDG-2013-24号地块住宅项目

固措施,尽快消除安全隐患,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自来水管线防护

1、在施工前根据管线调查图所反映的管线位置在施工现场进 行标识,并在工作坑范围内开挖探沟。

2、施工过程中自来水公司必须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护,开挖 时在距离自来水管线周围1米处采用人工开挖,自来水主管线为东西走向,不影响施工。支管为南北走向,在工作坑开挖时,我们将会同自来水监护人员,对暴露坑内的自来水支管进行必要的加固,回填时在自来水管线周围进行加灰处理使之坚固,从而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保证管线安全。

3、在施工过程中如若不小心将管线破坏,应会同监护人员,先关掉阀门,疏散人群,然后采取修补措施,尽快将管道恢复,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XDG-2013-24号地块住宅项目

文物和资源保护方案

一.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

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生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生态工路理念,精心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破坏原来的自然平衡。

二.文物保护

1、对施工人员进行文物保护意识教育,施工过程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和条例,对违反的人员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以及具有地质研究或考古价值的其他遗迹、化石、钱币或物品,不得随意移动和收藏,立即暂停施工并保护好现场,防止文物流失,通知监理工程师及上级主管部门,并派专人看守保护等候处理。

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 篇6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

1 概述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 人类的进步同样离不开水, 在历史的长河中, 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不可或缺, 而地下水是在地表以下的贮存运动的水, 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 地下水在功能组成上有:资源、地质营力、信息载体以及生态和灾害因子。相比较于地表水质, 地下水质较为良好, 分布范围广, 且不易受到外界的污染, 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 应用起来较为方便, 所以常常用作供水所需的水源。在我国半干旱与干旱的华北、西北地区, 地下水往往是主要的, 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供水水源。

2 地下水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2.1 地下水过量补充导致土地沼泽化、盐渍化

在上世纪中叶, 华北地区为了改善地下水的开采状况, 实行蓄水的方针, 对降水以及地表水进行拦蓄, 抬升了地下水位, 但是由于该地区的蒸发较强, 因而造成了土壤逐步开始出现累盐现象, 致使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 荒芜了大片的农田, 降低了粮食产量, 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若是在湿润的盆地或者平原地区, 如果地下水位过高, 那么土壤的透氧性就会相对较差, 因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以及生物作用, 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而若是水位线过低, 那么则会导致土壤发生沼泽化现象。

2.2 地下水过采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引发灾害

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时候, 若不考虑其利用后果而过量的予以开采, 那么当底限水位突降后, 会使得原有湿地、沼泽被疏干, 水生植物以及栖息水禽消失, 破坏原有的地貌特征以及景观。若是对干旱地区的地下水进行过量开发利用, 那么会造成原有的绿洲地貌变为沙漠。若在松散沉积物地质中对深部地下水进行估量的开采, 而导致水位骤降, 那么则会形成降落漏斗, 恶化开采条件。若是过量开采岩溶地区的地下水, 由于该类地区碳酸盐岩上会覆盖第四系沉积物, 若是开采地下水到一定程度, 那么就会导致沉积物发生坍塌, 这种现象被称作岩溶坍陷。若是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也会导致城市地面坍塌。

2.3 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过渡危害

在地下有咸水或者靠近海滨的地区, 若是对地下水过度开采, 那么一旦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 那么咸水或者海水就会入侵到原有的地下水区域, 导致水源的咸化, 使得地下水资源利用率降低, 恶化生态, 影响环境。

2.4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被污染的因素很多, 例如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生产中废水的排放等, 很多地下水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地下水的存储特征是决定地下水受到污染后的整体特性的主要因素。其具体的存储特征包括:

局限性。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前必然会经过渗透变化以及包气带, 这一变化限制了污染物的污染性。

隐蔽性。地下水即便是受到了污染, 从其颜色以及气味上仍旧难以分辨, 很多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单单从外表特征上难以识别是否受到污染, 水质是否有毒有害, 长期饮用该地下水是否会对人体机能造成长期效应。

逆转困难。一旦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那么想要恢复就非常困难, 若是单单依赖于含水层自身的净化功能, 则需要十分漫长的时间。

缓慢性。地质层结构其实相当复杂, 因而地下水在含水层的流动及其缓慢, 不只是地下水的移动缓慢, 污染物质进入到地下水中后, 其运送移动十分缓慢, 因而如若不进行检测, 那么当地下水出现污染现象时, 已经被污染的很严重了, 到那时再治理则已经很难消除污染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了。

2.5 矿井突水事故影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但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因此在煤矿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地下水。大量地下水涌入矿井, 会给建设和生产带来很多困难, 通常使劳动条件恶化, 采掘成本增加。北方许多受奥灰水威胁的矿区, 区域水资源紧张, 供水严重不足。这些矿区一方面受奥灰水威胁, 每天要排出大量矿井水。由于矿井大量排水使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更加紧张, 有些地区出现了水源危机。

3 保护与管理措施

3.1 严格管理地下水资源, 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制度

在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上应当从地方法规的完善入手, 以谁开发谁保护以及谁污染谁治理作为基本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原则。努力贯彻相关水资源保护法, 所有关于地下水监测、研发、利用及保护的活动, 都必须依法进行。凡因饮用水供应或生产过程中需开采地下水, 必须事先向管理部门提供详细材料, 包括地质资料、测量数据、生态风险评估报告、施工计划和补偿方案等。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要做一个长远的规划, 有步骤、有重点地解决水环境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 以多种形式不定期地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公众树立一个对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资源正确的认识观念。

3.2 提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兴建地下水库,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新技术。对于重大的生产项目, 一定要做前期水资源的论证评估, 特别是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应当把用水需求当成制约项目的重要因素。农业是全球耗水的“龙头老大”, 消耗掉全世界水需求的约80%。农业又是“浪费大户”, 它所消费的水中, 有约60%会流失、蒸发。而全球有至少1/3的灌溉采用地下水, 这些地下水往往是优质的淡水。可在田间地头设置蓄水池, 农户根据耕地面积和作物需水情况确定蓄水量。蓄水少了不行, 少了不够用;多了也不行, 多了排不出去。同时提倡一水多用, 以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代替优质地下水用于农业用水方法。

3.3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提高水质监测质量

通过积极的地下水监测工作, 对地下水资源的基本状况进行严格的检测, 健全水质检测网点的建设, 实行地下水质的定期检测。并结合定点检测和普查检测两种方式, 尤其针对水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的区域, 需要重点进行检测, 不但要对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进行掌握, 同时还需要对该区域地表水的污染变化情况以及相关动态特征予以了解。

3.4 治理措施

污染的治理中, 预防一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治理则是一种事后的挽救手段。为了防止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 就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保证污染源在排放前都经过有效处理, 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这就需要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对工业废水采用生物、化学以及物力的方式进行处理, 保证处理后的废水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年后在予以排放, 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地下水的污染率。继而依照该区域的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域系统条件对污染条件进行分析, 对可能会污染地下水资源的工矿企业安置在合理的区域, 预防因其生产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石晓岚.张家口市地下水资源保护谈[J].河北水利, 2005 (09) .

[2]邱志勇.我国亟待加强和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

浅析城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管理 篇7

现在, 全世界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就是缺水、环境退化和经济发展, 水资源管理要处理的问题是完成在需求管理基础上的综合管理。

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占全球总量的6%, 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而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更低, 剔除难以被我们利用的洪水和分散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人均占有量仅900立方米, 有资料显示,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 届时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会更少, 水危机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 黄河下游北岸, 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毗邻, 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菏泽隔河相望, 西南部与新乡市相倚, 西部与安阳市接壤, 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东西长125千米, 南北宽100千米, 全市国土面积4, 188平方千米, 总人口387万人。濮阳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5.72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148立方米, 相当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15、1/3 (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 200立方米, 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为420立方米) , 属国际上公认的水资源贫乏地区 (按照联合国制定的标准, 人均低于500立方米, 为极度缺水) 。2012年面临供水困难的局面只能新建濮阳新区水库。

目前, 濮阳市已经拉响了水资源短缺的警钟, 面对水资源污染加大、污水增量逐年递增的情况, 虽然是污水处理厂二期、老城污水处理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清丰县污水处理厂等多个污水处理厂在建, 但是是否能够跟得上污水量的激增这一现实我们仍然难以确定。虽然情况严峻至此, 但人们的思想观念仍无大的转变, 城市用水浪费现象仍然严重, 取水大户用水量居高不下, 建设工地用水普遍存在着跑冒滴漏现象, 居民节水意识差, 重复用水量极少, 这些在生产管理和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无疑加重了水资源负担。

下面结合濮阳市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城市用水管理和水资源保护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如何加强城市用水管理

加强城市用水管理的关键是节约, 节约用水并不是单纯地主张少用水, 更不是主张为了少用水而减慢发展速度, 甚至是不发展。节约用水是指提高水的综合利用水平与效率, 利用科学的方法减少水的浪费, 用较少的水资源支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节约水资源不仅是有关部门的责任, 而且是全社会的义务。应采取一切措施, 在全市形成浓厚的节水意识, 形成广泛的共识, 共同管理和使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

(一) 加强节约用水宣传, 转变用水观念。

提倡节约用水、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快速形成, 涉及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行业, 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宣传工作, 广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 敦促社会每一名成员改变过去旧的用水观念。一是要通过宣传改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 增强群众对水的忧患意识, 做到节约用水;二是要通过宣传改变“天下水天下人取之”的观点, 增强群众用水的法制意识, 坚持依法用水,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全社会切实转变观念, 改变水是商品的传统思想, 把水资源提高到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的高度来管理, 充分利用政策和舆论导向, 推广节约用水的观念。

(二) 采取定额管理, 促进用水节约。

城区用水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工业用水;二是居民生活用水, 管好这两部分用水应该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通过科学的调查和研究, 结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 制定居民生活及各行业生产经营的用水定额, 对工业企业及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 用水量在定额范围之内的采取平价供水, 超出定额部分加收一定数额的超采费, 采用议价供水, 有效的价格体系应当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 使公众对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另外也可以利用经济杠杆, 提高思想意识促进人们自觉节约用水。

(三) 制定规章制度, 推广计量设施和节水器具的普及。

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规范节水计量器具的普及工作。比如, 对新建住宅及办公场所应明文规定一律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器具;对老旧住宅及办公场所, 要逐步更新换代节水器具, 针对工业企业用水, 一律采用高精度的节水计量设施, 防止用水过程中的跑、冒、偷、漏现象, 通过这些措施, 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的浪费问题。

(四) 加强执法监督, 做到依法管水。

我们在加强依法管水同时, 应结合现有情况, 制定城区供水长远规划, 在城区公共供水可以达到的地区, 不再发展自备水源, 逐步关闭自备井, 坚决制止无偿、无序开采地下水现象, 依法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二、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 首先要减少水资源的污染。目前, 濮阳市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问题比较严重, 不仅危害人体健康, 而且加剧水资源短缺, 必须认真加以对待, 这就要求我们共同努力, 齐心协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水环境管理, 依法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减少污染源。

(一) 要从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入手, 采取

有力措施,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工业污染防治。如, 通过强制企业革新生产设备和流程, 使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排放标准, 不允许将工业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和成本转嫁给社会;二是要采取综合对策, 加强对生活污水的防治, 保护好生活用水的水源地。通过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 减少污染排放, 提高饮用水质量。

(二) 加强水资源保护。

还要通过取水许可审批规范水资源有计划地开采使用。

(三) 搞好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一是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取水许可制度是行政计划管理水资源的主要手段, 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切实抓好取水许可制度是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项目建设的水资源论证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取水许可审批和论证工作的同时, 要加强取水许可执法检查,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对无证取水, 违章取水, 超计划取水等各类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保证水资源管理秩序, 使水资源得到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二是在城区内封闭自备水源。对不具备拥有自备水源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不允许使用自备水源;已拥有审批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原有审批手续新建、改建、扩建自备水源。三是应控制城区洗浴及洗车等高耗水行业的数量, 同时加强节水器具的普及, 必要时可由政府有关部门会同工商部门对用水器具市场进行规范, 罚没超过国家标准的不节水器具。四是加大对城区用水的宏观调控。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反映的情况, 对下一年用水进行宏观调控, 以数据为依据, 制定用水计划, 对超出计划的用水单位和个人加倍收取水资源费并按时间限量供应, 以此促使企业改进设备和工艺, 提高用水效率。五是对企业用水的审批要有一个硬性指标, 即:水的重复利用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企业在生产之前, 必须有完善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否则, 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取水许可。

通过上述几项措施,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可以有效解决城区水资源的浪费, 防止出现地下水超采和其他环境问题, 逐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加强城区用水管理和水资源保护, 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搞好这项工作,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们要坚定信心, 下大决心, 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全市各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翠梅, 王建华, 王浩等.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众化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4.

[2]柴福鑫, 张世宝, 谢新民.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理论框架研究[J].水利学报, 2009.3.

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及其保护 篇8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 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做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 就要了解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 世界水资源利用情况,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1 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

1.1 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 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 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 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 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 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 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 占淡水总量的0.36%。因此, 只有约20%的淡水是人类易于利用的, 而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可见,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1.2 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 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 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 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 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 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 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 然后由水输送, 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 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 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 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 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在一个区域范围内, 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 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 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 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 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 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 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可通过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

2.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 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 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 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 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 为世界平均值的90%, 居世界第7位。可见, 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 我国人口众多, 按12亿人口计算, 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2260m3, 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 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 前苏联的1/8, 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 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3, 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 人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 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2.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适应, 南方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5.9%, 但水资源却占总量的81%, 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的1.6倍, 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倍。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耕地多、人口密, 淡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9%, 人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的18%左右, 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均值的15%。降水是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全国降水量的44%转化为径流, 平均径流深284.8mm, 但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 年降水量和径流深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1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开辟第二水源降低工业用水量,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 争取少用水, 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 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 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

实行科学灌溉, 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 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 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 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 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 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因此, 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注重中水回用, 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

3.2 调节水源流量, 增加可靠供水

建造水库:建造水库调节流量, 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 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 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

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 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 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

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 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2.7km3/a, 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

恢复河、湖水质: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研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目标及其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应用水质模拟预测及评价技术, 寻求优化治理方案, 制订水污染控制规划。

合理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 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 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

3.3 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 制定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规;改革用水经济政策。如提高水价、堵塞渗漏、加强保护等。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 减少用水浪费严重和效率低的状况。

摘要: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 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 数量有所消耗, 质量有所变化, 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 (水力发电) 、发展水运、水产、维持生态平衡等, 这种利用不需要从水源引走水量, 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本文所讨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主要是第一类用水形式。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

参考文献

[1]刑福俊.加强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研究.上海经济研究, 2001 (3) .

[2]霍雅勤, 姚华军, 王瑛.中国水资源危机与节水潜力分析.资源.产业, 2003 (1) .

水资源保护方案 篇9

1 课程教学体系设置

1.1 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水资源的一些相关理论及基础知识, 重点介绍取水工程的类型、设计与工程技术。其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1.1.1 掌握水资源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1.1.2 了解地球水量的储存、循环方式及水量平衡基本理论。

1.1.3 了解和基本掌握资源的构成、评价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

1.1.4 掌握水资源及取水位置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取水构筑物结构类型及构造特点, 取水工程设计原理及原则。了解施工与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1.1.5 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 需水量和供水量的计算与预测, 供需平衡系统分析方法。

1.1.6 熟悉节约用水理论、法律法规、节水指标体系、节水技术与措施, 污水处理再生回用技术。

1.1.7 了解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物化与生物学作用, 污染水体修复的理论工程技术措施, 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技术与工程措施。

1.2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水资源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资源形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掌握取水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与设计方法;熟悉现代节水理论、技术与措施, 了解与水资源有关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工程措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水资源评价与分析、取水构筑物与辅助工程计算与设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1.3 课程性质及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与设计能力的专业必修课, 是给排水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有以下特点:

1.3.1 综合性强。

本课程所含内容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术, 如水文及水文地质学、水力学、水泵与水泵站、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水微生物学、施工及管理工程等, 因此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要讲好本课程就要了解其相关的专业课程。

1.3.2 实践性强。

本课程的取水工程是给水厂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中也涉及到位置选择、设计计算和工程技术, 另外像水资源的一些内容都是和实际密切相关的, 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1.3.3 教学内容抽象。

由于在讲授过程中涉及到水资源的评价分析的一些模型及取水工程的施工方法,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较难理解, 课程内容变得空洞、抽象, 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 因材施教。

2 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时数少

高校现在主要培养“万能胶”型的“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开设课程有所增加, 所以普遍压缩专业课的学时数。我校该课程原来是24学时, 现在是32学时。虽然课时增加, 但还是存在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 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有些内容就来不及讲授。

2.2 教学内容滞后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理论与技术发展很快, 随之涌现出许多新理论、新规范、新技术、新设备及新设计方法等, 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但是教材内容并没有加以更新或添加。如教材中水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这些年有所变化;, 像《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污水排放标准》等也有新的变化, 而教材中这些内容并没有更新。这就给教学提出了挑战。

2.3 与给排水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不突出

本课程中对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讲重点是取水工程的设计计算。但在讲授过程中, 由于教材内容多导致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偏少, 而且我校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设置课程设计, 从而导致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问题较多。

3 教学改革

3.1 充实教学内容

前已述及目前本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要把一些新理论、新规范、新方法等新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使学生既了解传统内容, 也能掌握新知识。此外教师也可收集一些工程实例穿插讲授,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2 突出教学重点

依据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 可对该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例如可将水资源的质与量的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等内容纳入水文学中讲授, 这样设置可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取水工程的讲课时间, 突出重点, 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3.3 改革教学手段

该课程的讲授还是采用传统的板授方式, 教学方式单一。在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技术, 如录像、图片、模型、幻灯等形式, 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用图形、图像等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加深学生的理解。

3.4 加强实践教学

对本课程除了要丰富教学内容, 加强理论教学外, 还要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可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安排, 设置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参观一些取水工程, 让学生真正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工业企业、居民生活及农业节水方面的一些先进的技术与措施, 调查自己身边的水资源现在的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等, 并写出调查报告,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这门课程教学中所作的一些试探性的改革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学生将来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给排水工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实际授课情况提出了应对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排水工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水资源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篇10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科学技术,水污染问题

我国进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经十分突显, 当前水资源危机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而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人口的压力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下, 水资源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持续坚持与实践水资源保护工作能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起到保障的作用。而在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 科学技术能够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起到支撑的作用, 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等方面都能够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科学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现阶段被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化学物理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四类。

在物理处理方法中主要是以物理作用将水资源中的杂质在不改变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分离, 物理处理法有操作简单而且成本低的特点, 主要应用于对中水的处理, 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一下几种:依靠重力或浮力使污染物与水资源分离的沉淀法, 主要是通过格栅或筛网对水资源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的过滤法, 通过向污水中通入空气而使微小污染物吸附于气泡之上使污染物升至水面的浮悬法, 将污水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力使污染物与水分离的离心分离法。化学处理方法则需要改变水资源杂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反应来治理水污染,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通过向水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而使水中溶于水的污染物变为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水中投放混凝剂而使污染物质逐渐凝聚而沉淀的混凝发, 通过酸碱性物质中和酸性污水或碱性污水的中和法, 通过强氧化剂如臭氧等投入污水中或利用电解阳极反应来使污水中某些特定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氧化分解法。物理化学法是在污水回收之前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主要手段, 如将水的PH值中和或是去除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等, 物理化学法包括萃取法、吸附法、膜分离技术等。

生物法可以根据污染物对氧气的反应分为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技术两大类。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法中的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水污染处理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主要通过向污水中连续的将空气鼓入曝气池, 使水中形成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不断成长, 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从曝气池中流出进入沉淀池并分离, 活性污泥法能够去除污水中大多数的有机物, 并且具有见效快的特点。生物膜法通过大量污水在固体填料上流经, 使大量微生物在固体填料上的繁殖和生长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的机理相近, 能够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污水处理向能源化以及节能化发展也促进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如厌氧气流化床以及厌氧生物滤池等都使能耗大大减小, 具有对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效率高的特点,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了当前进行污水处理不容忽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各类浓度的有机污水都能够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

中水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当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在排水以及生活污水再处理后被应用于清洁、消防等不予人发生直接接触的杂用水, 社会再生的水资源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循环水就是中水。中水的回收技术是建立在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的, 在水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 大多数国际已经意识到中水利用和回收的重要性以及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中水可以回用于工业冷却水或工艺低质用水中, 也可以用于农业灌溉以及市政工作当中, 其中通过严格处理后用于地下水回灌后可以提高地下水的修复能力, 从而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提高更多的净水资源。

二、推动水资源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的建议

(一) 树立危机感, 明确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的任务

在推动水资源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提高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是基本的前提, 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对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作出客观的、清醒的认识, 同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科技发展是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生产力, 从而在树立忧患意识与危机感的前提下对水资源保护工作以及水资源保护科技的发展做到应有的重视, 为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与先进技术保障。同时也要对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的任务作出明确的认识, 包括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过分开发已经对后代造成了损失以及当前水质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与生产, 所以发展水资源保护科技是改善水质、节约水资源以及修复水资源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 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科技的不足, 加强水资源保护科技研究与应用

当前水资源保护科技的发展仍旧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 在水资源短缺与普遍受到破坏的背景下, 水资源科技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所以必须对当前的水资源保护科技做出客观的评价, 并重视水资源保护科技的理论研究与先进技术的投入使用, 如重视水资源保护基础学科以及水资源保护技术基础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水资源保护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作用。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如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以及淡化海水技术等应当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三) 统一规划, 推进水资源保护的信息化建设

在推动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的过程中, 要突出水资源的战略性资源地位, 同时将水资源的保护作为一项战略性思想渗透到地区或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当中。在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 对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估, 重视水功能的划分以及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制定, 逐步实行水资源保护科技的全面推广。同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科技的现代化发展, 尤其是重视水资源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如通过水文遥测技术等先进监测技术实现对水质的及时测报, 水资源保护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是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的趋势, 同时也是必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超, 等:《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理论与技术》,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年3月。

上一篇:三个关系下一篇:数学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