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2024-06-24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共12篇)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篇1

在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水环境与水生态日益突出,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共同问题。水环境恶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是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保护对象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

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

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维持水质良好状态,为此,要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水环境安全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总之,最终是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以不断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造福人民,贻惠于子孙后代。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和水量短缺造成的水资源供不应求,造成资源型缺水。而在一些水资源数量充足的地区,水环境的污染使水体已不具有原来的功能,出现了住在江河旁却没有水喝、没有水用的现象。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导致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是:以流域为单元对水环境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制定水质控制目标,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建立和健全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发布水资源状况公报,进行水污染事故联防等,促使水资源保护基本目标的实现,使水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对策

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现状分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加大了森林绿化的力度, 同时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我国森林资源正在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进入到21世纪, 我国实施了生态林业的建设政策, 进一步改革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林业分类经营的机制。另外, 从多方面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保护和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增长迅速, 森林资源覆盖率逐年提高。虽然, 我国森林资源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轻视管理和保护, 存在一定的破坏现象;森林资源树木结构配置不科学, 大量消耗原始林木, 超限额采伐等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下降, 没有充分考虑原始林木生长周期, 致使许多林木不能再生等等。

2 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森林采伐制度存在弊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我国森林采伐制度从总体上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对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弊端:首先、审批程序过于复杂,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审批程序不能充分理解。其次、在采伐指标的分配和审批过程中, 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违法现象屡屡发生。最后、我国在森林保护和采伐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许多违法违规行为、林业案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 (2) 我国相关部门对森林违法行为监管不力, 打击力度不够。首先、我国林业资源涉及多部门的管理,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多部门往往不能形成协调管理、不能形成合力, 致使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其次、森林公安等机关经费不足, 执法程度不能深入。我国大多林业案件发生在山区, 远离经济中心, 当地森公经费不足, 侦办案件往往浅尝辄止、鉴定方法落后、法律文件不够标准。 (3) 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过度重视经济利益、缺乏整体规划。首先、受GDP观念的影响, 某些地方管理者考虑局部利益较多, 而忽视国家林业整体利益。其次、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整体规划不足, 重造轻管的现象严重。大多数部门只注重造林数量的变化, 忽视造林的整体质量。更加重要的是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管理不善, 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但对于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成效不大。

3 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有效对策

(1) 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 保障森林资源数量。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点是要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通过加大营造林力度、强化森林资源品种的培育, 来增加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 (2) 通过森林资源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保障森林资源。我国林业要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发展的核心举措, 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强化现代林业建设,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3) 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经营、协调发展来保护森林资源。首先、继续实施林业的分类经营, 调整树木结构, 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其次、深挖森林产品的多样性、生态性, 实现森林产品体系的协调发展。最后、我们还要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并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4)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监管, 来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制化, 为促进林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 (5) 通过加强森林灾害的防控能力, 建立林业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强化监控预报体系, 逐步提高监测、预报、除治和检疫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6) 林业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提高全民护林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在宣传时使用报纸、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方式;会议、宣传车、标语、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宣传。 (7)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实施森林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保护森林资源不力的人员, 实行相应的处分。相关部门要将保护森林资源, 打击违法乱砍树木、树枝, 违法猎捕鸟类工作, 列入森林资源管护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切实加强责任追究。 (8)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建立森林资源保护举报的奖励机制。重奖举报乱侵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森林火灾等行为。对提供破案线索的举报人员, 进行一定的人身保护。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忠强.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0)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浅述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有效措施;策略

一、我国生态发展的现状

树木的成长不仅要受到阳光、温度、降水、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人为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情况。最近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具体的表现为深林数量的增加和树木成才比例的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以建筑行业为主的许多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使得林产品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这使得林木原料和深加工材料的价格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虽然林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林木的成长过程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时间、空间、土地、阳光、降水等许多因素都会对树木的成长产生影响。这使得林业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因此林木资源的数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为了很好的控制对于林业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林业部门为了有效的控制林业资源,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初步建立了一套集体化和规模化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很好的在林业部门的实际管理中运用,使树木的生产的质量和数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中的常见问题

(一)林业经济效益的局限性

我国林业的发展起步晚于其他国家,在起步阶段就仿照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林业的发展模式,并且由于发展速度的缓慢,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况就一直落后于其他国家,在林业苹果与实施规划上整个林业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一定的阶段难以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国的林业部门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把经济效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而忽视了我国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使林业资源的整个失衡。另一方面,我国林业部门常常忽视林木资源评估数据的整理和有效的评估,使很多地区的林业区域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这给我国的林业部门在核查违规占地、浪费土地时遇到很大的困难,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甚至会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育苗种植技术的矛盾性

林木的种植需要考虑到气候、温度、降水等个各方面因素,每个区域都有适宜种植的不同品种,不同地区适宜种植不同的林木。我国传统苗圃式采用单一的种植模式,并不考虑到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各个地区都需要采取统一的品种的林业种苗进行栽种。这种育苗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育苗种植技术的需要,我国的林业种苗、育苗技术存在着缺口,育苗种植技术不能满足我国对于育苗的需要。单一的种植同一品种的树木会影响到大部分区域的生态平衡,甚至会产生环境问题,影响各地林业的发展。

(三)林业资源队伍的单一性

我国造林栽培的历史较晚,发展的较慢,尽管我国现在已经开始重视造林栽培的情况,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的队伍的发展与林业发展的需要严重的不符。很多栽培的技术人员并不是十分专业,很多的人员都是一些临时雇佣的人员,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实际操作。这些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只具有一些树木栽培的实践经验,而缺乏树木栽培的专业知识。对于新技术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日常的技术指导和实际操作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这会延误林业资源扩大生产的最佳时期,最终影响到林木的产量。

三、强化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策略

造林是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再生速率的重要措施,而林业资源的再生产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于林业生态资源进行有效的强化。

(一)采取“保护性”森林建设和经营策略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核心思想,在我国的林业资源生态保护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林业管理者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和理解“低碳”“环保”的理念以保持生态的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的各个林区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药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在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适当对于林业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开采,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各个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在坚持学习国家关于林业资源保护措施的相关文件基础上还有根据地方的区域的特点,建立具有专门的森林保护部门,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积极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强化后续的指导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灵活的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林木的生产,生产出的树木的数量需要小于预期栽培数量,以保证后续的森林资源,拉长树木发展平衡线条,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养护。

森林的栽培要栽培重点放在肥沃的土地上,需要在这些区域作好封林养护工作。同时应该兼顾到盐碱地、沙漠的边远地区等地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护林、养林工作。

(二)优化“多样性”技术培育和育林方向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新的树木的种植,树种的选择和培养决定着森林生态的发展方向。所有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该地区的树种,控制树种的质量,选取优质的树种以优化“多样性”技术培育和育林方向。

林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要明确该区域所需要补充的林木的特性,对于不同树种的特点进行研究,尽量选择多样的树种,加大工厂化育苗的养成方式,培育出优质的树种,根据我国树种的培育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完成树种的开发。

在对于樹种的栽培方式上,管理者要根据该地区树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种植手段,将众多不同的树种,依据不同的形状结构连接在一起。通过植物的共性编排,实现植物的美观效果。

(三)强化“专业性”种植养护队伍的培养

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分布十分的复杂,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树木,而每个地区的树木的种植的情况也不仅相同。各个地区的外界的环境也十分的复杂。这需要森林资源的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且能够很好的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要强化“专业性”种植养护队伍的培养。要积极加强对于种植养护队伍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符合该地区的种植技术。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木材原料和木材加工产品的需求量正逐步增加。为了减少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深林资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平.林业造林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

[2]汪春云.如何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2).

[3]霍飚.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吉林农,2013(9).

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精选)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拉萨市水功能区划编制方案,当雄县现共有保护区3个,分别为拉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当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和堆龙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有开发利用区2个,分别为当曲当雄开发利用区和堆龙曲当雄、堆龙德庆开发利用区;有保留区5个,分别为乌鲁龙曲当雄、林周保留区,拉曲当雄保留区,当曲当雄乌玛塘保留区,当曲当雄保留区和堆龙曲当雄保留区。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生产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水还是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加大、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力度。下面,我就针对水利工程中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统一规划,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1、保护水源清洁,在重点河流保护区设置封禁网围栏、封禁标牌,在附近村庄、寺庙布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2、禁止在河流保护区域开设沙场,对已经开办的沙场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要求必须办理采砂许可证方可经营,严禁无证开采;

3、定期对重点河流区域进行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工作。

二、加强水环境监测,取水许可,排污控制。

1、划定水功能区,明确河、湖等水资源的水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强化污染负荷控制,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标准体系;

2、建立健全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实时监测和监督;

3、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人河排污口的管理,保护水源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

四大措施保护增殖对虾资源 篇5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山东海阳市海洋与渔业局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对增殖对虾的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增殖对虾资源,切实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目标。

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增殖对虾知识。随着增殖对虾开捕期的到来,渔政执法人员深入到渔业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进行增殖对虾有关规定的宣传,对增殖对虾的可捕期、保护区及网具规格和作业渔船限制进行详细解释,并通过召开渔民座谈会等形式,对增殖对虾专项证的申请、办理程序进行说明,使广大渔民提高渔民自觉守法意识,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规范申请发证程序。对申请办理增殖对虾专项证的渔船,必须填写船名号、主机马力、网具数量和规格,并对照捕捞许可证进行核实,经核实无误后方可发给专项证。保证申请渔船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对养殖渔船、“三证”不齐渔船一律不予办理。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为做好增殖对虾专项管理工作,渔政执法人员将严厉打击无证船舶从事捕捞作业,以及提前出海、以捕捞增殖虾为名偷捕等违规行为,严查不按规定携带、悬挂专项证、渔船主机功率与专项证功率不符的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增殖对虾生产秩序,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论文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森林资源能够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也能够有效缓解环境问题。但是森林资源的再生周期较长,如若毁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

1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探讨 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问题,有效对策

1 前言

我国土地面积比较广阔, 森林的覆盖面积广, 但是因为人口众多, 所以人均占有面积较小, 与国际规定的标准相差很多。在现有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由于经营管理的不善, 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 病虫害的加剧以及火灾的发生等, 对于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减少, 同时现存的质量也十分低, 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更加制约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需要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 在经营方式上进行改善, 提高现有森林的质量, 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虽然在土地面积上比较广阔,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 所以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面积就十分有限, 在世界中所占据的比例十分低, 在总量上严重不足。

2.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在现有的森林资源中, 由于管理水平上不去, 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所以森林的质量普遍不高。森林品种比较单一, 缺乏多样性, 单类品种的蓄积量不高, 现有资源的自身发育偏低, 这些都是现有森林资源存在的质量问题。

2.3 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

在现有林地的经营管理中, 还存在着对林地的侵占现象, 大量的林地被转换为非林地, 使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虽然说这种现象正在逐渐的减少, 但是每年依然会有乱砍滥伐以及毁林开垦的现象, 对于现有林地造成极大的破坏。

2.4 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对于森林的营造需要有良好的土壤基础, 利于森林的生长。而我国现有的适宜营造森林的土地面积较少, 并且大部分都分布在西北以及内蒙古地区, 所以在营造方面的代价较大, 为森林资源的营造增加了难度。

2.5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对于森林资源的发展来讲, 主要应该将精力放在经营管理上, 对于森林资源的营造只是初期行为, 还需要后期的经营管理才能够保证质量。但是现有的管理模式将精力过分的放在了营造上, 在管理方面比较薄弱, 致使森林资源片面的追求数量, 而忽略了质量, 进而导致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在对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 所以导致大量生长质量好的林木被采伐, 并且采伐面积比较集中, 剩下的都是质量较差的林木, 对于林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直接导致了森林资源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

3.1 充分认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根本,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总体形势虽然日趋好转, 但是, 也确有个别地方的政府和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在推进林业各项改革之前, 首先要研究落实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措施;在部署各项工作时, 首先要考虑森林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要树立牢固法制意识, 依法规范森林资源利用行为, 严禁以改革和发展为名, 行违法破坏森林资源之实。绝不能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只有这样, 林业改革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林业发展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各项林业事业才能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 严格审批, 加强监管, 坚决克服审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缴库和使用管理, 凡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的, 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要进一步抓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特别是退耕还林地确权登记和发放林权证工作,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加强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 四荒拍卖、租赁、承包等流转必须依法进行。要认真做好山林权属纠纷处理工作, 在纠纷解决之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进入争议地区采伐林木和从事基本建设或其他生产活动, 也不准发放林权证和林木采伐许可证, 对违反者要依法严肃处理, 追究责任。

3.3 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要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 对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所提交有关的证明文件, 要认真审核, 严格把关。凡是不按照法律规定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 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 涉及领导责任的, 要坚决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要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上山制度, 采伐者必须携带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伐区作业。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区划要求, 合理确定采伐方式和强度。要强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各项措施, 加大森林采伐检查力度, 严把伐区调查设计、拨交和验收关, 坚决制止超范围、超强度采伐林木。林业执法机关要强化对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和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 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行为, 堵住非法采伐木材流入市场的渠道。重点检查各经营加工单位的原料来源情况, 对违法收购没有采伐许可证或者其它合法证明的木材的经营加工单位要依法进行处罚, 并要坚决取缔和关闭非法经营加工单位。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本地区林木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方面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 清理本地区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 对与《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规定, 必须立即纠正、废止。

4 结束语

对于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 急需对其进行改造, 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加强经营管理,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增加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在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中, 首先应该从营造林开始, 加大种植森林的面积, 并且要保证树种的多样性, 在种植的过程中, 要选择生长能力强, 易于成活的树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出现虫害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治理。在树木的采伐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采伐许可证制度, 没有采伐证一律不得进山, 并且要联合运输一同治理。培养一支全面发展的护林员, 加强对森林的巡视力度, 保证现有森林资源的储存量,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文.安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 1999 (11) .[1]王文.安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 1999 (11) .

论保护天然林资源工作的措施 篇8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 保护工作 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199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天然资源一旦被破坏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的并且恢复的经济代价是非常大的,当然天然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也是非常诱人的,如何合理的处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关系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重点工作。总之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复杂性,要做好此项工程需要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

1 形成共识,全民参与

面对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正是人们肆无忌惮地开采林业资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尤其是198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推动了国家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的进度。因此保护天然林资源事关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完成。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天然林资源作用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意识,让全社会了解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意义,通过相关数据的公布让公众知道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让公众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其次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单靠林业保护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完成的,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引导与鼓励更多地社会志愿者加入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最后我国也要积极地制定相关的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保护天然林资源。

2 科学规划,分类经营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并不是完全限制人们开采天然资源,而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合理的利用天然林资源,满足天然林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优化配置,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天然林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天然林资源现状进行区域划分,通过科学的论证搞好林区规划,划分核心区、禁伐区、生产经营区和生活区等,本着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安全双重目标的原则下将林业资源划分为公益林、商品林,实现林业资源的创新管理,以此满足林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政府部門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引导当地经济发展非林业经济,政府要改变以往经济依靠林业资源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人们开展第三产业经济,比如利用林业资源开展旅游业等等,摆脱依靠伐林的经济创收行为。而对于必须依靠天然林资源的地方政府部门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最后政府部门要通过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对天然林业资源的长远保护,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对生态林业资源的资金投入,通过资金支持提高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3 加大执法力度 实施依法治林

保护天然林资源除了调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保护工作队伍中,还要通过国家相关法律的约束性遏制违法行为,对于违反国家林业资源保护法律的要坚决给予制止,而所有的违法制止都需要相关人员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完善林业执法依据,建立林业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严格按照采伐许可证制度,对于开采林业资源的要严格对其采伐数量以及运输凭证等进行审查与监督,对于违反采伐制度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二是我国执法部门以及执法人员要坚决按照《森林法》的规定,依法管理林业管理工作。作为执法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他们在执法前要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文明执法。

4 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林业资源的面积越来越少植被被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大,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人们随意开垦林地和将林地改为耕地行为,为此为保护林业资源我国制定了退耕还林政策,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因此此项工作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为了保护林业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要站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立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并且对于侵占林地资源的行为要给予坚决的打击。

5 实施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真正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考核,落实奖惩。实行《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状》,真正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肩上,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

总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关系到我国林业经营方向、经营重点的重新确立,将极大地促进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进行战略性调整,打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格局。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对于恢复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林业企业长期安全营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茹峰,李坤.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2]韩克建.浅谈林业站在保护天然林资源中的工作方法[J].科技探索,2013(7).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篇9

1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效

我国自实施林业资源保护以来,无论是退耕还林工作、沿海防护林建设工作还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都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效。目前我国的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世界第一位,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质量及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都持续增长。我国开始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这使得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也逐渐完善,部分地区的湿地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亦连年增长,同时沙漠植物种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此外,我国还开展了一系列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建设工程,成功构筑了许多良好的生态屏障。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约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21.63%,森林蓄积量约 151.37 亿立方米,森林每公顷蓄积量约89.79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约84.27亿吨。

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篇10

我,是一滴水。从小到大经历了许多欢乐与痛苦。我的小伙伴们也和我一样,经历了许多事情。

我从天空中的雨水里挣脱出来,来到了一个城市里的家庭中。刚一到,我就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小朋友正在大开着水龙头玩水呢!我心里一沉,心想:难道你就不能节约点水吗?难道你就不知道现在地球很缺水吗?我急忙写了一个字条“节约用水”,就匆匆地去其它房间了。一进另一个房间,又把我吓了一跳,一个人正在为装着两条金龙鱼的鱼缸换水,倒出来的水足足有一吨左右。只见他拿起一盆盆换出来的水往窗外倒,“哗”一吨多的水就这样白白地被浪费了。我越看越生气,真恨不得变成棍棒打他一下。我气呼呼的变成水蒸气飞出这家门外,向远方飞去。

我来到了一个农村,地里的庄稼在阳光下无力低着头,河沟也露出了干裂的肌肉。水滴伙伴们告诉我,这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地方,已经很久没有雨水了。我小心翼翼地来到了一个农夫家中。我先走进厨房,凑近一瞧,我的心抽动了一下,“这里的人生活得太苦了!”只见一个老爷爷正在淘米,等把米淘完,就用淘米水洗菜。洗完菜后就把沉淀物捞了出来。他要干什么啊?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老爷爷端着淘米水

进了卫生间,只见他把淘米水倒进盆里,然后把脸伸进盆里,原来他是要用来洗脸啊。我不由对老爷爷升起了崇敬之心。等他洗完脸,我跳到水盆上,对他说:“我是小水滴,我最喜欢节约水资源的人,看到你这么节约用水,我想和你交个朋友”。那人先是惊讶地看了看我,随后又笑着点头同意了。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相互说了许多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节约用水带来的好处等等。他说:“这里的人都很节约,不像其他城市里的人那么浪费。”我也从很多事情中发现他们这里的人很节约,过了十几天,我要回到天空中去了,于是便向我的朋友告辞。他对我说他一定会倡议大家节约水资源的。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篇11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同时又是易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使有限的矿产资源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为全县人民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同时又是易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怎样更有效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好我县的矿产资源,事关县计民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开发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经过许多地质工作者和全县人民长期的艰苦工作,我县至今已发现矿种24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或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资源/储量总数为112亿吨)、硫铁矿(资源/储量总数为109亿吨);部分探明资源/储量或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水泥建材用灰岩、高岭土、砖瓦用页岩、褐铁矿、坡缕石、方解石、大理石、粉石英、粘土、铅锌矿等;未探明资源/储量且未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硅矿、累拓石、澎润土、钾(钠)长石、铜矿、铝土矿、峨嵋山玄武岩、埃洛石(又名叙永石)、水晶等。

二、搞好矿产资源规划

矿产资源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依据。因此,必须切实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我县的县情矿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矿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做到科学性、宏观调控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将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经济优势,让我县有限的矿产资源早日造福于全县人民。

三、加强对全县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力度,加大地勘投入,为资源开发打好基础

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开展找矿调查活动,发现矿产盘活资源。为了保证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的需求,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矿产勘查与调查评价。鼓励利用多渠道、多形式社会资金进行勘查,以提高矿产开发的经济性、可行性及地质勘探程度,探明可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储量。当前,应重点鼓励对煤矿、煤层气、地热、陶瓷类粘土矿种的勘查。鼓励矿山企业在其矿区,特别是资源耗竭的周边和深部进行资源勘查,增加可供矿山开采的后备基础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严格新建矿山的准入条件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矿产资源的采矿权都是采用行政划拨的无偿方式取得,由于资源是无偿取得的,采矿权人不会珍惜和保护资源,更谈不上合理利用资源。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浅弃深、采易弃难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应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有偿取得的各项规定,新设矿权一律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有偿出让采矿权。新建矿山必须符合《大方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开采规模要与矿区的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三率”指标和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应达到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更有符合规定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与矿山建设、开发同步实施的可行计划,有经评审认定的资源储量报告等资料。同时,要严格审查投资者的资质条件,禁止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投资人进行矿产资源开发。

五、加强矿法宣传,打击非法采矿

要利用多种形式,不同方式,加强对矿产资源法及其有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要让广大群众知道:“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地表及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通过逐渐对矿发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和矿业投资者的法律意识。严禁越层越界开采,禁止非法转让矿权。要坚持部门联动、形式多样、措施适当的综合执法机制,形成合力,重点打击非法采矿。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非法采矿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对非法采矿的监督举报,把非法采矿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矿群矛盾

要维护矿山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切实保护采矿权的合法权益,要为矿山企业的产品销售、流通提供信息和优质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招商引资投资环境,让矿业投资者大胆投资、持续发展、安心发财。同时,对矿山企业在采矿活动中,引发的各类矿群纠纷,应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妥善处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政府、企业、群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开发,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依法行政、科学处置,既坚决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有依法维护矿山企业的合法权益,统筹兼顾,积极构建和谐矿群关系,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把矛盾消灭化解在基层,使矛盾不上交,不激化。这个工作做得好与坏,体现的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政水平、服务质量和诚信度,对全县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篇12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保护,水权,水银行,水文化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受到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的长期实践表明,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优势。节约资源就是增强发展后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进一步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的保障。

1我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综观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丰富的(2.8万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且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严重不均匀,水土资源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质恶化和地下水的超采严重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的各种浪费现象依然十分严重[1]。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仍是当前相当突出水资源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经济的快速开发的双重影响,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状况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如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致使100t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使数百万的沿江老百姓停水4d,使哈尔滨市内的工业企业日减少产值近亿元,渔民日减少收入18万元。2007年4月暴发的“太湖蓝藻事件”,太湖湖面漂浮大量蓝藻,蓝藻腐烂导致太湖水缺氧性恶臭,致使太湖水质污染,无锡市水厂水源恶臭、水质发黑,引发了供水危机,此次污染事件造成经济损失大约50亿元。2008年云南“阳宗海砷污染”,阳宗海水体出现砷浓度超标,使周边2.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污染造成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而且治理污染仍需巨大投入。

目前,严峻的水情形势和粗放的用水现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水资源短缺与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开发潜力有限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与用水效率低,部分区域水污染严重与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要解决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恶化和用水浪费等问题,其根本措施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真正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其中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传统的节水,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节水型社会是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高效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全社会的水资源,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根据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通过引入多种节水技术与措施、采用有效的节水器具与设备,降低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水资源的需求量,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如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环境失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不仅节约资源,而且保护环境;节水,是水资源自身运动规律的内在要求;节水,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都将有着重大的意义。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包含3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要做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要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要考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4]。同时还要求降低单位实物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价值量,并且实现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从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入手,做到严格取、用、排水的全过程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全面推进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从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切入,控制用水总量,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从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做起,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就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始,使每一个公民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社会风尚[5]。

3节约保护水资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节约水资源就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强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和相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6]。

水资源管理从内容上包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的管理。在当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水资源管理的重心应该放在合理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上[7]。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水资源的管理思路要进行调整,要从开发利用优先向节约保护优先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做到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需求,又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生态的需要,通过节约保护水资源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在新时期的节约保护水资源工作中,就是要积极推动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和产业布局,有效抑制用水需求的不合理增长,从而构建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社会自律式发展模式[9]。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因此,要重视控制污染,并大力加强宣传,树立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意识,争取得到社会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4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议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10]。全国各地的实践证明,水权理论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制度框架,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制定了具体可操作途径。黑河张掖和浙江省义乌等地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一个流域或地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 明晰水权,建立两套指标体系。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思路。水权管理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①确立总量和定额两套指标。一套是宏观的总量指标,把用水指标逐级分解,把水资源的使用权量化到每个流域、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单位,层层有控制指标;另一套是微观定额指标,结合总量指标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两套指标同时实施,实行总量和定额双控制,把水权落实到每一个用水单元。②运用多种手段保障水权的实施。两套指标确立后,就要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使控制指标成为每一个用水单元的权利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特别强调经济手段的运用,实行基本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③允许水权流转形成水市场。用水户和用水单元节约的水量可以有偿转让,这样就形成了水权市场。水权市场可以发生在用水的各个层面,如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单位之间、用户之间。

b. 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以水定发展就是要在新的水资源条件下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建议根据经济学的分工原理,各个地区应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选择发展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分工和互相交易实现本地区的共同繁荣。

c. 建立水银行。目前全国各地在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创新。如“水票制”就是其中有重大意义的制度创新。农民根据水权证标明的水量购买水票,用水是先交水票后放水,如超额用水,需通过市场交易从水票节余者手中购买;农民节余的水票则可在同一渠系内转让。一张小小的水票不仅连接了政府、市场和农户,同时还承载了水权、水价和水市场,大大降低了水权管理的成本和水权交易的成本。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将农户年终节余的水票以125%的价格回购;对企业节余的水量在下一个年度以50%价格返还,这些其实就是水银行的雏形,为此,建议尽快试行建立水银行,以便使更大范围的水权流转成为可能,进一步完善水市场的交易手段和内容。

d. 尽快加强用水户协会管理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都在推广建立用水户协会的工作,就微观上的水权管理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水权管理的正常进行。如根据定额管理的思路明确用水户水权、用水户协会职责、水票制运作规则、用水冲突调节规则、水权交易规则等。这些制度安排是实施水权管理软件的基础设施,其作用在于降低制度的变革成本和新制度的运行成本。为此,建议尽快加强用水户协会管理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水市场、降低水权的交易成本、使水市场在实践中获得可操作性。

e. 加强计量和监控设施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但同时也需要建设相应的工程设施作为基础。在各地的试点,计量设施的匮乏已经成为推行水权制度的“瓶颈”,建议各地区在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重视计量、检测和调度设施的建设。

f. 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工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流域水量分配控制工程等节水型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规划与前期工作、制度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软件方面的财政支持,鼓励国外资本和国内名间资本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

g. 加强节水文化体系建设。节水文化体系的建设要从改变观念入手,将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牢固树立起节水就是治污的意识,倡导文明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全社会用水、节水自律意识,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转变用水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h. 将节水措施落实到用水户,特别要关注重点领域。①工业用水要按照“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的思路,实行定额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监控体系,在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促进污水、废水处理回用,多渠道开辟工业新水源上取得突破。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积极鼓励污水回用、循环用水和一水多用,以及污水零排放和废水资源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利用。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建立工业节水激励机制,在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上取得突破。通过开展节水型企业活动针对行业和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交流,改造高耗水低效益、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企业尽快实现技术升级和设备的更新换代。②农业用水要着力改进传统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运用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6],把节水与合理利用水资源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结合农艺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同时通过用水户协会,吸收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农业节水活动,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③城市节水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活动,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浪费水资源、破坏节水设施的不良行为公开曝光。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和分段计价模式鼓励节约用水。④提倡利用多种水源,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参考文献

[1]徐泽珍.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337-338.

[2]陈明,齐兵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解读[J].中国水利,2007(17):15-17.

[3]汪恕诚.谈中国走节水型社会之路[EB/OL].[2006-05-16].http://www.Chinaednuet.com/news/sznews/conten-48493-4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6-28.

[5]王东坡.建立节水型社会之刍议[J].辽宁师专学报,2008(6):56-57.

[6]黄莉新.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N].新华日报,2009-03-22(4).

[7]陈雷.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EB/OL].[2009-02-14].http://www.mwr.gov.cn/ztpd/2009ztbd/2009nqgszygzhyj/2009021400263b19a1b.aspx.

[8]陈祖军,阮仁良,周建国,等.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未来[J].上海水务,2008(6):12-13.

[9]汪恕诚.怎样解决中国4大水问题[J].水利经济,2005,23(2):1-2.

上一篇:民办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下一篇:脊梁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