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保护措施

2024-09-26

资源保护措施(精选12篇)

资源保护措施 篇1

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环境形式的越来越严峻, 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提出新要求, 无论是在林场质量还是可持续发展方面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同时,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营措施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但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1.1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不足

笔者通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情况, 可以看出在我国相关部门在进行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过程中, 往往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 形成一个矛盾的问题。例如, 在以林为主, 林副结合, 综合经营的快速阶段, 森林管理部门注重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忽略了生态效益的发挥[1]。在分类经营, 生态效益优先的改革提升阶段, 林场注重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 忽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由此可见, 森林林场在发挥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 经常忽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使两者无法有效的结合起来, 形成了统筹不善的局面

1.2 分类经营, 模式单一, 总体效益不高

当前, 我国森林资源经营模式主要是依据森林资源的类型进行划分, 考虑的只是哪些地区内的森林资源需要保护, 哪些地区内的森林资源可以利用, 并没有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护和如何利用的问题。对于森林资源来说,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森林, 在现代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其本质并不是能不能开发, 需不需要保护, 而是如何做到最优开发, 如何做到最优保护。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以上情况进行分类, 到头来并不能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目的。例如, 商品型国有林场和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 推行十多年来, 并没有改善国有林场的情况, 严重的风沙灾害、水土流失、干旱、水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仍然继续, 国有林场贫困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目前,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地带, 全国整体自然灾害受灾面积仍呈现扩大趋势, 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和甘肃等地区的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越来越大, 亟待建立新型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森林资源的总体效益。

1.3 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森林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坚强保障, 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功能, 不仅承担着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 还能够生产木材、木本粮油等多种林产品,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林产品的需求。但目前以主导功能利用为基础的分类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供需不平衡, 导致我国需大量进口林产品。

2 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的主要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了解到, 当前, 我国森林资源在保护以及经营方面存在的不足。面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对症下药”, 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 接下阐述具体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及经营的措施。

2.1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因地质因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首先, 在经营管理模式的指导下, 制定长期的森林资源经营规划。根据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 提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目标, 设计森林营林培育、采伐更新、资源防治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经营利用的方式, 制定基础建设与辅助设施的规划, 制定绩效与风险评估、监测与调控等内容, 做好长期的森林经营规划和年度作业计划。同时, 对一线经营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保证规划实施。

第二, 根据森林经营目标做到大力造林, 积极营林, 合理利用。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严格考察外来树种, 如需选用外来树种应紧密监测, 防治对其他树种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森林抚育措施上, 可趋于维持和提高资源的景观价值和特性, 促进林分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第三, 提高林区生物多样性。若森林资源所在地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栖息地, 那么需要根据被保护动植物的特性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状况,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必要时可划分出一定的保护区域。要适当考虑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 防治破坏野生动物的迁徙走廊;同时, 禁止非法狩猎和采集法律保护的野生动植物[2]。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 保持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和特点, 当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恢复或重建。

2.2 实施科技兴林经营策略

科技进步是提升森林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是突破我国森林经营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国家要投入科研资金, 大力开展基础研究, 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增强生态保障功能、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 重点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生物灾害防控、林木种质创新、森林旅游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特别是我国国有林场要重点抓好科技成果的转换和实用技术的推广,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经营方案, 集约经营森林资源, 逐步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道路。此外, 要牢牢把握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将大数据、物联网和3D打印等新科技应用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手段中, 提高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的科技含量。

2.3 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职工职业素质

我国地域广泛, 不同地区森林资源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在进行森林资源保护与相关经营活动过程中, 专业团队的建立与员工的职业素质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一是要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实用人才, 充实到一线国有林场中。从国家层面出台类似于“村官”“西部基层就业”“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等鼓励政策, 在助学贷款、公务员考录、解决户口、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相关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工作。

二是对于“保护与生产双生型”经营管理模式和“保护与开发双生型”经营管理模式要加大经费支出, 强化岗位培训, 培养业务骨干, 打造一支既熟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又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经营管理队伍, 提升森林林场职工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笔者建议, 通过与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幵展林木育苗、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培育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综合培训, 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学习平台,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是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人事管理制度, 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除必要的行政管理、执法和技术等人员定岗定编外, 其他人员应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合同管理, 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健全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

3 结语

森林资源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还是自然气候调节, 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现阶段的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严重滞后, 方式单一, 导致森林保护效率低, 生产率不高、林龄结构不合理、后续潜力不足, 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的多种需求。针对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公益功能定位,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 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经营,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志平.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 (1) :80-81.

[2]裴建国.针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5) :13.

资源保护措施 篇2

近几年来,过度的海洋开发及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有些种类甚至灭绝。所以,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现阶段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法制上

(1)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专门立法,使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有法可

依。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

(2)健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即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完善相关

配套措施的立法。

(3)提高海洋行政执法效率,建立健全统一的各部门协调机制。

(4)加强海陆一体化管理,防治海洋污染,从源头改善海洋环境。

二、经济上

(1)严格控制过渡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

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管理者,进行防污教育,增强其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

(3)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工业区,做好污水净化监督,同时认真合理规划沿

海旅游区开发,不过度开发沿海资源,不过度接待游客,及时清理沿

海垃圾。

(4)认真实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利用。

2、全面贯切“科技兴海”战略。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主要措施 篇3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98年开始,我国在全国全面开展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保护包括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合理地使用天然林资源,让它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进行阐述。

1 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首先,对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天然林的数量、质量以及分布方面。对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可以对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很好地控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我国天然林资源分布的地带大部分都在大江大河源头和重要山脉核心地带等重点地区,所以,对天然林进行有效地保护,对于保护这些地带的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荒漠化、温室效应等现象都和天然林资源的丰富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有利于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一直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天然林的保护上实现可持续经营,对于现在,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减少对天然林的开采量,从而给天然林资源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机会[2]。

2 相关措施

2.1 法律措施

想要真正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健全,实现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法律途径,从而在现实意义上实现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标,促进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资源的短缺等现象,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威胁,要想真正达到维护生态的效果,依法治林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根本道路,也是必须要实行的道路,应该把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归纳到我国现在已有的相关法律体系当中,让人们意识到浪费和破坏天然林资源的严重后果,从而实现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的。从国家层面来看,应尽快出台《天然林保护条例》,明确保护方针,确定保护原则,根据林木权属,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切实落实保护措施和主体。从地方层面来看,应切实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林业保护为抓手,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3]。

2.2 让全民参与到保护天然林的行列当中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空气污染、水污染频发,都在警告着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但是,真正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不单纯是政府的任务,也不单纯是某个个人或公司的任务,而是全民的任务,只有让全民达成共识,都参与到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当中,才能真正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首先,就是政府部门对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要进行大力宣传,包括天然林资源的作用以及遭到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大宣传让公众知道目前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真实现状和我们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让公众意识到,只靠相关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巨大的任务的,让公众意识到全民参与的重要性。其次,就是从事该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扩大保护天然林资源带头人的队伍,主要是对于保护天然林资源志愿者队伍的扩充。最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2.3 要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专节论述,重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当中,重要的是要实现主体之间的一种平等的补偿。随着补偿机制的不断深入,可以进而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还可以寻求一些更合适的其他补偿机制。建立合适的、完善的补偿机制,能够更大程度上调动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有热情的经营者,能够更加地提高他们造林、育林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减少天然林资源的破坏量[4]。

3 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展开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天然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一定要采取包括法律措施、全民参与、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实现对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姚茹峰,李坤.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8-79.

[2]韩克建.浅谈林业站在保护天然林资源中的工作方法[J].科技探索,2013,(7):56-57.

[3]李亚军.浅谈保护天然林资源必须抓好几项工作[J].民营科技,2008,(9):12-13.

[4] 庞恒才,安和芳,张奎平.黑龙江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价[J].林业勘查设计,2011(2):26-27.

谈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篇4

1 形成共识, 全民参与

199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 使国人普遍认识到, 由于这些大江大河的源头和沿岸多年来毁林开垦、森林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才造成如此巩怖的自然灾害。据资料显示, 有林地泥沙流失量为0.05t/hm2, 无林地2.22t/hm2, 两者相差44倍。20cm厚的表土, 被雨水冲净所需时间林地为57 700年, 裸地仅为18年。如果没有森林, 地球上所有的土地早已被雨水冲刷得千疮百孔。由于人们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而不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大肆掠夺, 从而形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绿色植被的消失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洪灾。据专家测定:从热带雨林演替到干草原、沙漠仅需百把年, 甚至更短的时间, 不少科学家预言, 破坏生态带来的灾难将是下个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 这种预见绝非危言耸听, 在严峻而又残酷的现实面前, 我国终于作出了禁伐长江上游森林的决定, 这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决策。2006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更进一步确定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的多功能性和多效益的认识, 努力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形成全社会强烈的实现愿望,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使整个社会对保护天然林资源这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形成共识, 并主动参与、支持和监督工程的实施。

2 科学规划, 分类经营

目前, 国家仅对全国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18个省 (区) 给予资金补助。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地制定限伐或停伐计划, 并组织对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经营战略, 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经济的需求和国家林业分类经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总体思路作出方案, 按照森林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目的, 划定公益林、商品林, 以便按林种和立地生产潜力组织科学经营, 分类管理, 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本着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原则, 使商品林和公益林建设协调同步, 持续发展。同时, 要大力发展非林非木产品, 保证林区群众生活。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的举措或可管一时, 但断难长久。

3 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 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1998年特大洪灾过后, 国务院及时发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 要求各地采取严厉措施, 抢救和保护森林资源。朱镕基总理提出的我国治理水患的“三十二字”方针中, 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摆在首要位置。近几年, 林业生产和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并提前消灭宜林荒山和绿化达标, 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致使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 破环森林资源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行为, 狠狠打击一切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犯罪行为, 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4 加大执法力度, 实施依法治林

《森林法》是我国的林业大法, 一定要坚决执行, 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加强森业法制建设, 围绕新森林法的实施, 抓好林业的立法和法规的配套工作, 重点抓紧做好林地管理办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等的制定工作;加强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 坚持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凭证采伐、凭证运输木材;坚持林地总量控制、用途管制和征占用林地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坚决制止乱砍盗伐林木, 狠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林业执法队伍,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 继续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的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今后每年都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真正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肩上, 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狠抓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 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

摘要:保护天然林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 要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监督, 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讨论了保护天然林资源应采取的措施, 争取做到科学护林, 依法护林。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篇5

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是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保护对象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

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

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维持水质良好状态,为此,要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国家环境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可见,维系一定区域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国家环境安全,即确保“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水环境安全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的就是供用水安全,即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

可见,水环境安全首先意味着有清洁、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满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如果水体被污染不能饮用,则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家利益受到损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得不到维系,即导致水环境不安全;其次,水环境安全还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水污染不能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出现水环境的不安全。严重的水环境不安全将会引发经济不安全和社会不稳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水环境安全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总之,最终是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以不断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造福人民,贻惠于子孙后代。

搞好森林资源经营和保护的措施 篇6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 经营管理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的60%;人均森林蓄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8。与此同时,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这种状况不仅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也难以满足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的倡议,同时提出了到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的又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任务,必须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来实现。因此,在新时期的林业建设中,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使命更加光荣,一定要充分认识森林资源管理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在生态文化培育中的突出作用。

1.搞好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培育和维护,以及与经营者直接相关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的配置和落实等。森林资源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计划和相关法规政策监督实施等内容。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为使整体协调,首先,要抓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坚持质量第一,加强营林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整体作业质量。

一是严把种苗关,包括选种、处理、整地、苗木栽植等各个环节。

二是严把造林关。按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方案设计造林地块,按林业规程造林。

三是严把抚育关,按照造林年限适时幼林抚育。

四是严把采伐设计关,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

五是严把复核关。是否按方案进行更新、采伐,限额是否满足等情况进行审核。

六是严把审批关。各级林业部门严格按程序对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申报文件、资料进行全面认真的审核、批复。

七是严把生产现场管理关。生产单位领取采伐证后,同设计单位一同复核作业地点,拨交伐区;包片技术员和施工员具体实施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必须跟班作业;防止出现错砍或超边界采伐现象。

八是严把更新关。采伐迹地更新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营造混交林。

九是严把检查验收关。落实逐级检查验收制度,按批复方案要求完成生产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生产中的检查指导,作业结束后,要逐级验收。

十严把木材销售关,销售要有销售票据,运输要有运输证明,检疫证明,销售要实行日报制度。

2.搞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

2.1 森林防火是森林保护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森林防火也是在森林保护最大难题,因此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2.1.1认清严峻形势,努力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分析各种因素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气候条件,不能根据天气情况掌握火险等级。

二是没有及时排除森林火灾隐患,清除不安全因素。

三是缺乏火灾扑救能力,扑火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四是森林自身的抗灾能力不强。

防火隔离带、了望监测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建设投入少。对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

2.1.2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保障森林防火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指挥机构,充实人员,加强力量,明确责职,形成健全稳定、精干高效、信息畅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

2.1.3建立稳定的森林防火投入机制,把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不断加强扑火装备、交通通讯、监测了望、林火隔离等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快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步伐。做到防火设计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1.4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森林火灾应急扑救能力。走专业化为主的火灾扑救道路。

2.1.5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火进程。要廣泛宣传普及森林防火法律知识,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法制意识,使群众真正知法、懂法、守法。

2.1.6细化责任。各项职责分解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块、沟塘,构筑起严密的防火巡护网络、防火责任网络、火灾扑救和查处网络,做到严防死守。

2.1.7严格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不得脱岗漏岗;要严格执行火警火灾报告制度,发现火情,立即报告。

2.2 牢固树立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方针,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积极保护,实现越保护越多、越利用越好。

一是严格执法不动摇。认真执行《森林法》、新《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等制度,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继续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根据新《森林法》有关规定,开辟一个稳定的社会投入机制和投资渠道。明确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投资主体的地位,大幅度增加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步伐。

三是认真落实保护和发展的责任制;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四是坚持有续利用的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系统、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方位、高效率的可持续利用;既能促进广大职工脱贫致富,又发挥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是制定林业产业市场准人标准。要抬高加工企业准入门槛,坚决淘汰规模小、资源消耗大、浪费木质原料严重的企业;

六是进一步提高森林科学经营的水平。

七是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提高林业职工收入水平,大力发展个体、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林业;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林业建设快速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地位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新时期林业叉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后—个时期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为主线,以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124.

[2]唐宏宇,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2008(1):68.

[3]徐宣凤.论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民营科技,2008(1):75.

资源保护措施 篇7

1 四川湿地资源的现状

目前, 四川境内的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及其周边区域, 其余遍布四川省各处, 涉及诸多气候、地质、地貌类型。川西以天然湿地为主, 例如江河、滩涂、溪流和沼泽地;川西以东的广大区域以人工湿地为主, 例如水稻田、堰塘和水库等。湿地资源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物种, 但因湿地周边人口稠密, 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 人类活动的较多干预出现了“与水争地”的问题, 其生态脆弱性逐步显现。

2 四川湿地资源保护措施

2.1 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 加强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为响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号召, 湿地的保护有赖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齐心协力。提到“保护”, 就要先从源头上治理破坏湿地的问题。从本质上看, 因人类的开发活动已超出环境正常的承载力, 为此, 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社会公众意识, 特别要向周边群众详细介绍湿地的价值、功能、生态效益及其对子孙后代的影响等, 必要时选择一片代表性较强的湿地作为示范点, 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 促使周边群众与湿地和睦共处。

2.2 积极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

针对若干景色宜人的湿地, 可设立生态自然保护区, 不但能达到保护湿地的效果, 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将湿地纳入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后, 不但能使群众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湿地保护, 更能落实到具体的保护行动中。目前, 四川已建的湿地生态保护区数量超过40个, 经实践证明建设利用效果较好。

有一些湿地资源被划入其余类型的生态保护区内, 然而, 依旧有相当面积的湿地未被纳入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中。因此, 各级行政机关要着力解决湿地生态保护区分布欠科学、类别单一、结构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 并会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在资源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前提下, 尽快划定湿地范围, 使生态保护区覆盖更多的湿地资源, 并设立管理机构, 将保护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切实发挥湿地保护的功能。

2.3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湿地保护作为一项公益事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赖于法律规范的强制约束。实践表明, 只有积极营造湿地保护的法制化条件, 才能切实达到预防湿地破坏行为的目的。在20世纪末国家已颁布施行的法律, 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均有对湿地保护的具体条款。在国家现有立法的基础上, 四川省政府可根据本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现状, 结合本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实际, 补充并出台实施性较强的法律规范, 使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制定法律规范的目的全在于落实, 对于违反国家和省政府规定, 对湿地资源构成剧烈破坏的不良行为, 均要严惩不贷, 以此警醒广大群众不能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长远的生态效益, 而是要自觉加入到履行法律义务、保护湿地的行列中来。

2.4 实施自然恢复

运用自然恢复法有助于留存湿地原有生态, 该方法具有环保、绿色的显著优势, 特别适合本省稀有野生动植物繁衍地带。当然, 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通常适用于破坏较轻的湿地。

2.5 科学遵循湿地保护原则

在湿地系统保护时, 需坚持科学合理的保护原则, 尤其要注重恢复湿地保持生态平衡、调节自然环境的原始功能, 使湿地系统顺利承载相应的生态压力。湿地的保护绝非局限在部分, 而是要放眼于整个湿地系统, 顾及湿地系统周边的相关区域。鉴于湿地系统为人类提供可观的自然、人文资源, 无论是自然生态资源, 还是旅游等人文资源, 要求人类在湿地保护时, 必须尽可能地保护湿地的自然、人文景致, 凸显湿地系统的美学意义。在湿地保护的过程中, 要特别考虑湿地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能否允许, 就所运用的技术方法进行可行性评估, 切不可发生治理一处湿地系统而危害另外一处的情况, 而是要率先治理破坏程度最深的湿地系统, 在对整个湿地系统进行恢复的同时, 还应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场所展开专门保护。湿地类别不同, 所运用的保护措施各异。例如, 对于沼泽而言, 便应降低营养物种的输入, 完成草皮的迁移;针对河流湿地, 则是要疏通河道, 预防泥沙的沉积侵蚀, 并第一时间切断污染源, 确保河滩湿地的环境达标。

3 结束语

四川省湿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需要全社会上下各尽所能。要密切联系当前四川湿地资源发展和保护的现状, 认清湿地资源保护的总任务和总目标,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 为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摘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功能, 在我国分布较广泛, 但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湿地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结合四川省湿地资源现状, 阐述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方法。

浅谈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篇8

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推算, 我国森林资源只能采伐7~8年。可以说, 用材林中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濒于枯竭。东北、内蒙古国营森工企业的情况更为严重, 减少近一半, 年均赤字采伐1.10亿立方米。这样下去, 六七年后国营森工企业即无成熟林和过熟林可采。

1.2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开发的林区, 大多处在大江大河的源头, 而且片面取材, 大面积砍伐,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40多万平方公里, 占国士面积的10%以上, 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计算, 全国每年土壤流失约50亿吨, 流失的氮磷钾含量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大量泥沙流人江河水库, 内河通航里程缩短, 水库、渠道淤积严重, 直接影响农田灌溉。

1.3 环境持续性恶化

由于森林过伐严重、许多地区气候异常, 环境恶化, 灾害频繁, 损失严重。在生产方针上, 不从山区、林区的实际和特点出发, 长期忽视林业生产和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 结果大量毁林种粮;在所有制和经营方针上, 片面强调国营林场, 集体林场, 忽视千家万户发展林业的作用。在木材经营上, 长期低价统购点攀响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在计划管理上, 不是按合理经营森林的原则确定木材产量, 而是按需定产, 木材生产任务过重, 集中过量采伐;在价格体系上, 单纯地把森林当作自然物索取, 不承认林木资源的价值, 只计采运成本, 木材价格过低, 采伐后得不到及时的投入和补偿, 违背了林业生产周期长、需要兼顾生态效益的特点;在投资政策上, 重森工, 轻营林, 重视用材林, 忽视经济林, 以原木生产为中心, 资金、物资与木材挂钩, 忽视森林的培育和林区综合利用的投入;在生产建设上, 尊重科学、依靠科学技术不够。在造林方面没意形成斗套科学合理的造林整体规划, 不注意适地适树, 不重视造林质量, 造后又不重视管护。从而出现树木成活率低、成林率低的现象。由于科学管理不够, 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

2 保证森林资源合理开发的保护措施

2.1 加强造林育林

今后发展林业的基本方针应当是,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 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保护好现有森林, 大力造林育林, 扩大森林面积, 提高森林质量上来。在战略布局上, 现有老林区要进行休养生息, 严格控制采伐, 加强森林培育, 增加后备资源, 为老林区作出新贡献准备后劲。在气候适宜的声方地区, 有重点地发展速生丰产林。同时, 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 以发挥我国林业的物种优势和市场优势, 为国家创汇换汇。

2.2 健全资源补偿制度

森林资源的有偿使用, 既是避免资源浪费, 消耗失控, 调动群众造林育林积极性, 并使森林资源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又是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的关键所在。因此不仅对以提供产品为主的商品林, 应当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 即使对以提高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 也应当比照商品林给予培育、经营和管理者以相当的收入补偿。

2.3 增加林业投入

近几年我国有些地区林业发展很快, 这主要是党的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使林业稳步发展, 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 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 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进一步挖掘, 但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是不行的。因而根据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可能, 应增加林业投入。

当然, 增加林业投入不能光靠国家, 地方、集体、农民也要积极配合。中央要增加对林业的投入, 地方投入林业的比例应更大一些。要利用目前农村劳动力富余、劳动费用还比较低的有利时机, 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 组织农民种树造林, 绿化荒山, 多搞一些劳动积累, 制定一些政策, 鼓励集体和农民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同时, 要增加林业长期低息贴息贷款, 用于造林育林和发展多种经营。

2.4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要放手发动群众, 利用山区林业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 在发展多种经营上大作文章。发展林业要改变单纯用材林思想, 实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水源林、防护林相结合, 特别要重视发展那些见效快、收益大的速生丰产林、干鲜水果、木本粮油, 茶、桑、药材等。要使林区富起来, 必须调整产业结够进行综合开发、立体开发, 开展多种经营, 发展多种产业, 逐步形成以林业为主的多门类的产业结构, 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此外, 要鼓励林区群众集资入股, 联合兴办林、牧、果品、药材等加工工业, 发展养殖、采集、运辘留多种经营, 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甚用, 货杨其流, 百宝下山, 富进林家。

2.5 施行科技兴林战术

我国林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营林方面技术力量尤其薄弱, 很不适应振兴林业的要求。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用现代化林业科学技术促进林业发展是当务之急。由此要建立健全林业科学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体系, 把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变成生产力, 要按科学规划进行施工, 在育苗、栽植、抚育、管护等方面嘟要制定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 要做到适地适树, 培育良种, 选育壮苗, 适时抚育, 增施肥料, 防治病虫害, 促进林木的续长。要逐步建立义务植树档案, 切实保护好义务植树成果。

对造林绿化必须坚持检查验收, 据实上报, 这要形成一项严格制度, 义务植树没有成活的, 不能算尽了义务, 要限期补栽成活。对大型工程项目, 应当在预算中划出一定经费, 用于为本工程服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要运用现代化林业科学技术, 改造现有林业企业, 积极开发新产品, 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水平, 增加经济效益。制定鼓励政策和有力措施, 吸引人才, 解决林区人才缺乏问题。提倡和鼓励科技人员搞技术承包, 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把科技信息及时传送给林区。

2.6 完善森林防管体系

森林火灾, 森林病虫害和森林遭乱砍滥伐三个方面, 是林业的三大灾害。对此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建立健全“三防”管理体系, 完善防治措施。对森林火灾, 要按国务院的规定, 建立健全防火组织, 实行各级领导负责制, 以做到“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对森林病虫害, 要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检疫和防治工作, 实行综合治理, 切实保护好林业资源。对森林乱砍滥伐,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一定要严明法纪, 强化管理, 消灭各种诱因, 防止发生问题, 一旦发生了, 要立即查处, 加以制止, 严肃处理。

资源保护措施 篇9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工作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国策, 并且作为我国的战略方针, 在林业建设中, 同样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为林业资源采伐后, 需要重新抚育才可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而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并且做好防护措施。火灾是威胁林业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旦发生火灾, 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并且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对森林的日常维护管理中, 要加强对火灾的防范, 做好火灾预防工作。林业资源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对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有较大的影响。所以, 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1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

1.1 国外关于林业资源管理的理念研究

林业资源不仅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木材资源, 同时也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工作, 所以林业资源的相关企业在其生产原木材料与木制品等具备尖锐排他性能与竞争性能私有产品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的具备正外部性的木质产品。若是林业资源担当着一种个人的财产, 因此该拥有者假如不能由其其所提供的正外部性的服务品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林业资源相应的企业就对这种的服务品失去了信心, 也就会相应地减少生产公共服务品的林业产品。为保证不同类别用途的林业资源产品数量地平衡, 保证各种不同类别林业资源公共服务品的正常提供环节, 政府就一定要制定出一些相应的政策了。

1.2 林权管理不严

在现有的林权支配方面还比较混乱, 政府在对林业的管理方面还停留在宏观调控上, 不会参与到具体的管理中。有些林区直接将部分区域交给采伐者管理, 而这些采伐者在对森林的经营方面缺乏一定的知识, 只是片面的认为森林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来源, 而没有认识到森林所创造的生态效益, 所以过度的开采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再生。对于这种现象就应该加强对林权的管理, 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 在对森林采伐的过程中, 注重树木的抚育, 采取采育结合的经营方式, 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林权管理, 在保证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会产生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日常维护不到位

我国过去在对林业资源的管理方面, 缺乏严格的管理, 保护制度不够健全, 所以对于森林的乱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 致使树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更新不及时, 林业发展一度出现了断档, 不仅影响到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生态环境方面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风扬沙, 水土流失等现象频发, 为社会造成较大的困扰。所以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应该建立合理的护林制度, 组建护林队, 防止乱砍滥伐, 一经发现, 严格惩处。并且还要做好宣传工作, 说明森林防护的重要性, 防止火灾的发生, 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更要加强管理。

1.4 借鉴国外先进理论, 中国林业资源管理将获新生

我国在森林资源国有或者集体拥有的大背景下, 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林业局虽说只是采取了委托代理的管理体制, 也就是将国家或者集体作为了其资源的委托人, 企业的经理作为其委托代理人, 然而在这种独裁代理体制的形势下, 相关委托人的监督工作通常是无力的, 就导致代理人可通过虚假的信息与违法行为的滥砍乱伐, 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成为了垄断企业, 在林业资源经济发展极差的时期, 代理人的角色也就不存在了, 致使公有财产被掠夺, 资源被人们随意浪费。

2 林业资源的防火管理措施

森林发生火灾是危害森林的最大威胁。一场森林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够将很大一片的森林烧为灰烬。因为森林资源被毁, 因此林地也就失去了覆盖, 引起相应的水土流失现象, 殃及周围的水利和农业的正常运转。一场森林大火不仅能够烧毁大片林木资源, 并且还能够烧毁林区的房屋以及珍贵的动植物;为了能够快速扑救森林大火, 就一定要耗费大批的人力和物力。总而言之, 发生森林大火就一定给我国与人民带来重大的损失。所以, 应该严格加强森林的防火措施, 这将关系到相应的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关键性工作, 同时也将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性人物, 一定要认真抓好并抓实。

2.1 森林大火的预防手段和管理工作

森林大火是森林资源面临毁灭性伤害主要威胁。能够引起森林大火主要有三个原因:可燃物、氧气与火源。在森林中的可燃物与氧气是任何时候都具备的, 因此是导致森林大火的关键原因就是火源。发生森林大火的火源通常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的火源两大类。因此管理人员要认真地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与“打早、打小、打了”的管理方针。从建章建制的环节入手, 也要严格其管理工作的纪律要求, 广泛地开展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 增强周边群众的防火意识, 健全相关林火的预报和扑救机制, 有效加强防火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 尽量实现不发生或者减少发生森林大火;与此同时, 一旦发生了森林大火, 就要立即组织扑救工作, 使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火险的预报也需要在防火期之内, 对于森林的火险状况要进行预测、预报的工作, 这也是森林防火工作管理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2.2 采取有效手段, 加强野外火源的管理

野外火源对森林火灾的防范具有重要的影响, 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诱因之一, 所以要加强对野外火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防范火灾的发生。尤其是在火灾的高险期, 更要加强监管力度, 布置专业巡查队进行巡查, 绝对不可以放松。对护林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升安全防火重要性的思想意识, 一定要杜绝野外火源的隐患, 保证森林的安全。

2.3 做好防火安全的宣传工作

利用各种媒体做好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 讲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森林安全关系到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并且与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很重要的关系。发动群众积极的参与到森林防火中来, 自觉组建护林小队, 做好森林防火的基础工作。

3 结束语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资源, 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林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火灾是威胁森林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旦发生火灾, 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防火管理, 保证林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克彦.关于开展林场防火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l77.

资源保护措施 篇10

1 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根据耗时五年的时间对我国林业资源进行清查, 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6329.5万公顷, 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5894.1万公顷, 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 林区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林地农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和人为的双重考验。根据调查, 全国每年都有建设、矿山等原因征用土地、林地, 加上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国每年约有200多万公顷的林业资源慢慢消失, 到现在为止,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林业资源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1.1 森林覆盖率较低, 人均占有量小

我国森林总面积位居世界第五位, 森林蓄积量排在第七位, 但是我国人均占有量还不到0.2公顷, 是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21%左右。我国许多专家预测, 这种情况在长时间内很难改变, 因为我国人口不断的增长, 重工业也在快速发展, 国家正在建设当中, 对林地和森林资源需求量较大, 未来森林面积只能达到2.522亿公顷, 覆盖率达到26%, 接近现在的世界平均水平。

1.2 林业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

我国林业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 西北部地区在整体上就落后于全国, 例如青海是长江的发源地, 但其全省的森林覆盖率仅为我国的0.35%, 新疆、宁夏、甘肃森林覆盖率也不是很高, 导致水土流失的更加严重, 林地荒漠化的面积加大;黑龙江、内蒙古、四川、云南几个省区森林面积就占全国森林林面积的40%, 南方省区的森林面积占有率较高, 而许多西部地区则是没有达到平均水平, 这也是生态环境未能得到改善的一个主要原因。

1.3 林业资源遭到人为严重破坏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去维持生态平衡, 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森林木材被砍伐, 土地被征用, 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 加上人们对林业的价值认知很片面。近几年, 又推行了可以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中心的经营方针, 对森林资源造成了过度的采伐和破坏, 导致林业资源增长缓慢。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 林业资源具有保护土壤、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 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 而牺牲其生态价值, 这样就会导致林业资源发展不均衡。

2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研究

2.1 对林业管理理念探究

林业资源管理成为近年来衡量生态的重要指标, 市政及相关单位要求各个地方林业部加大力度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 强化高校的管理措施, 制定更加严谨管理制度, 落实到每个程序中去。林业资源不仅为人们生活提供经济上的价值, 还能调节生态环境, 在保证不破坏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增长国民经济。因此, 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 完善管理理念, 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资源的发展。

2.2 林业资源所有权归属问题

目前, 许多林业企业都普遍拥有了林业资源的所有权, 将开采权转让给采伐者, 而国家对其进行宏观政策调控, 这样, 既可以让林业企业很好的利用其经济价值, 又能从根本上让他们明白林业资源的重要性。要想让森林资源为其创造更大更持久的经济利益, 就必须符合生态的发展, 不能一次性滥砍滥伐。利用林业资源经济利益的时候, 对其有充分的保护意识也是必要的。

2.3 中国林业资源发展路线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为实现工业化, 在对林业资源管理方面比较落后, 管理人员的经验也不丰富, 这就导致林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开采资源时, 对其生态环境并不重视, 林业资源过度采伐, 并不及时进行种植, 这就导致我国的林业资源越来越少, 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初期的过度采伐导致林业的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地进行, 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荒漠化严重、泥石流等频发的情况, 愈演愈烈, 种植树木的土地也便少了。

3 森林防火管理具体措施

森林, 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 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森林资源来说, 火灾是它存在最大的威胁, 因为一旦发挥火灾, 蔓延速度极快, 而且将一切资源都直接化为灰烬, 连修复的机会都没有, 对森林里的珍惜物种带来很大影响。因此, 森林中出现火灾不仅会损失林业资源, 也会给人们的生态环境带来波动, 发生火灾时, 为了能够尽快的控制火情, 还会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 所以, 我国应该加强森林防火措施, 从根本上做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3.1 森林火灾预防方法和管理

三种主要原因可以引起火灾:氧气、可燃物、火源。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可森林树木、干草等都是可燃物, 随处可见, 所以这个时候, 火源变得十分重要, 火源还分为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 森林管理员就要严格按照完善的规章制度, 对森林保护工作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 建立完善的救治体系, 严格检查进出人员身上可能存在的火源, 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自然火灾的同时, 从根本上避免人为上出现失误, 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3.2 加大力度对森林防火的宣传

加大力度宣传防火意识, 可以提高人们对火灾的了解, 因为在很多火灾中, 大多都是人们无意的行为造成的, 如乱扔抽完烟的烟头、生火等行为, 在进行防火宣传的时候, 也可以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普及, 让人们了解纵火的后果和严重性, 用法律的权威性让人们对火灾进一步了解。

3.3 落实防火责任

将防火控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做到责任到人、到位, 把防火工作中的各项措施实行到底, 各单位部门建立合理谨慎的预防方案, 完善制度, 高效工作, 反应迅捷, 领导必须亲自参与到方案的实行当中去, 形成统一的指挥、高效运转防火制度。

3.4 对野外火源加强管理

在森林中防火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野外火源管理, 必须要将野外火源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 时常加大巡查力度, 从一切细节上杜绝野外火源。在干燥多发火灾的秋季, 火灾的防护措施重点的管理时间段是晚上, 森林管理员必须仔细的巡查, 防止一切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发生, 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威胁。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的发展, 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林业资源。近几年来, 国内需求量日益增加, 为了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对林业资源应该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森林资源不仅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协调, 还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 我国林业资源在管理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 为避免林业资源受到威胁, 做好森林保护管理措施是相当必要的。同时还需要让群众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加入到积极防火的工作中去, 合理利用林业资源造福人们, 就我国的资源情况提出了一些保护分析和防火主要措施。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宋旭斌.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4) :271.

[2]王晓凯.探析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6) :275.

[3]才奇美.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1) :273.

[4]武培成.林业资源保护与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3) :276.

[5]赵洪涛.浅谈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8) :1633.

资源保护措施 篇11

关键词:女性 保护措施 权利

一、 我国女员工劳动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约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妇女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但我国在女员工劳动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突出问题。

(一) 女员工劳动保护范围过宽

为妇女提供特殊劳动保护,虽其本意是保护性的而非歧视性的,但如果保护的范围失当,过多过宽的话,反而会对妇女就业造成障碍,并在实际上产生一种对妇女的歧视作用。这类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已经造成了妇女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待遇而在实际上缺乏平等机会的矛盾状态。目前,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中也存在着一些特殊劳动保护范围过宽的问题,比如,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的《女员工劳动保护规定》第11条要求女员工比较多的单位应当逐步建立女员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女员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作为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的设施确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关于要求企业建立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规定则属于不必要的劳动保护,应该予以取消。而且在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的今天,托儿所、幼儿园完全可以由专门的幼儿机构承办,这也是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二) 实行一刀切式的特殊劳动保护标准

当前《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是将女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基于她们的身体机能以及生理反映等特征设定特殊劳动保护的内容和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将女员工作为一个单一分析类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它可能会忽视女员工之间的多样性,模糊女员工的内部差异,特别是女员工本身在从业领域方面的区别,而这些区别是应该加以考虑的。例如从事一线流水操作的女员工工作节奏极快,而且要求在工作中思想高度集中,但她们除工作用餐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长期从事这样的流水线工作会影响孕期女员工及其胎儿的健康。这种一刀切方式不仅忽略了从事不同工种的女员工之间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和保护诉求,同时还使女员工在现实中所遭受的不利后果抛之于法律考量范围之外。“一刀切”的保护标准是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最低限度,每一位在劳动领域中的职业妇女均有权享受这些特殊照顾和保护。在这样的底线之上,我们还应该为从事不同行业的女员工设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三) 对女员工保护不到位

在女员工经期保护的问题上,用人单位往往认为经期是妇女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女员工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而疏于采取保护措施。甚至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女员工经期仍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严重违反了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在女员工孕期保护方面,仍有一部分用人单位以企业女员工较多、季节性突击生产任务较重、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人员调配不过来等为由不为怀孕女工调离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任意安排孕期女员工加班加点,继续要求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员工上夜班。关于产期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产假时间达不到法定标准。一些企业将女员工产假硬性规定为两个月,个别企业甚至规定为一个半月,有的企业为了加快生产,往往在女员工产假尚未期满的情况下便通知女员工上班。关于哺乳期保护,有些企业根本不对女员工哺乳期给予保护,减少或者不给女员工法定的哺乳时间,甚至私定制度,任意侵害女员工的合法权益。如某果品加工厂制定的《劳动管理办法》规定,女员工在哺乳期间,确需要在上班时间内给小孩喂奶的,不得超过一小时,并按事假对待,扣发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在更年期保护方面,一些企业对更年期女员工的保护不够重视,没有为更年期的女员工提供定期的妇科疾病的查治。

(四) 女员工保健工作不落实

有些用人单位对有关女员工保健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认为女员工保健工作可做可不做,做好做坏一个样。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一些单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女员工保健视为负担。女员工保健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往往被打了折扣,在有的单位中甚至是大大打了折扣。

(五) 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设施普遍匮乏

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十分突出,企业中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等机构一应俱全,使得企业不堪重负。在市场经济时期,许多企业通过改制等渠道甩掉了这些沉重的包袱,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企业中普遍不设女员工劳动保护设施。有的女员工反映,企业有男员工吸烟室,却没有女员工卫生室。即便是简陋的女员工冲洗室、哺乳室也难见踪影,很多企业女员工只好到传达室哺乳。

二、现代社会下加强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措施

(一) 合理设定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标准

法律给予女员工特殊的照顾和保护,不仅仅是出于对男女两性生理差异的考虑,还基于妇女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因此,在设定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标准时,我们需要同时兼顾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和特殊劳动权益的保障。第一,对女员工所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标准与其从事的工作具有合理联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确定该标准的目的是什么、工作的客觀要求是什么、该目的与工作的客观要求有多大程度的联系。第二,善意的、真诚的相信这一特殊劳动保护标准是完成上述目的所必需的。第三,该特殊劳动保护标准对雇主完成上述目的具有合理的必要性。也就是说,只有让所有的雇员都满足单一的一个标准才能完成工作,而无法通过不同的标准达到共同的目的。

(二)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罚则的不力对法律的实际效力存在负面影响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如果某种行为仅被指为违法而不受相应程度的惩罚,那它的蔓延势必将难以控制。在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方面,应适当加大和健全法律责任的适用范围,可以规定多种制裁方式,全面设定侵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建议在现有法律规定下,增加用人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侵害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明确各级劳动主管部门和人事主管部门保护女员工特殊权益的职责,以及其不履行法定职责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赔偿责任。比如雇主如有违反本法关于女员工每月享有1天带工薪的经期例假的规定,应被判处1000元以下罚款。5年以下公民权利。

(三) 建立女员工生育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系统

生育保险费用从企业支付变为社会支付,意味着生育保险费用由企业成本转为社会成本。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肯定,也有利于改变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同时,这一变化也使女员工较多的企业受益不少。这些企业因此减轻了负担,能够与男员工较多的企业公平竞争,提高了用人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生育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层面来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与生育保险费用相比,女员工其他方面的特殊劳动保护费用要少得多,但是,女员工在特殊生理时期要减少工作量、不上夜班或调换工种所造成的工时损失以及女员工妇科检查、保健设施的建设费用对企业而言,毕竟也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女员工人数较多的企业。

(四) 建立女员工的劳动监察检查机制

劳动监察是由国家公权介入,平衡和补救强弱主体内在矛盾而建立起来的一项法律制度,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处于优势地位的雇主。因为劳动监察制度正是基于雇主普遍违反劳动法规、漠视劳动者权利而产生的,从一开始就以雇主作为劳动监察相对人。检查机构应依法对用人单位执行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尤其对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的企业,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要求;对侵害女员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行为,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或法律的手段严肃处理。坚决制止企业解除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员工的劳动合同,强迫女员工从事禁忌劳动和超强度劳动,保证女员工在不危害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生产环境中工作。对女员工、女员工亲属和其他人员和机构举报、控告用人单位侵犯女员工合法权益的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应认真调查,一经查证属实,应及时纠正。

(五) 充分发挥工会在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中的作用

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工会以及女员工委员会在企业中的真正独立地位,保证工会有足够的权威为争取和维护女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从而不断增强工会对女员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建设,实现“哪里有女员工,哪里就有女员工委员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方面的作用。工会有责任积极主动地为维护女员工的劳动权益而努力,女员工委员会更加责无旁贷。各级女员工委员会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解决女员工在劳动保障、生产、安全、卫生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行使监督权;在女员工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犯时,挺身而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女员工。对那些因贫、弱、残等原因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又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女员工,为其提供义务咨询,并通过协调、联络,帮助其聘请擅长劳动事务的律师,直至支持女员工提起诉讼。

论保护天然林资源工作的措施 篇12

1 形成共识, 全民参与

面对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正是人们肆无忌惮地开采林业资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 尤其是198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推动了国家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的进度。因此保护天然林资源事关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完成。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天然林资源作用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意识, 让全社会了解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意义, 通过相关数据的公布让公众知道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 让公众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其次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单靠林业保护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完成的,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 引导与鼓励更多地社会志愿者加入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最后我国也要积极地制定相关的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通过法律制度保护天然林资源。

2 科学规划, 分类经营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并不是完全限制人们开采天然资源, 而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合理的利用天然林资源, 满足天然林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优化配置, 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天然林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天然林资源现状进行区域划分, 通过科学的论证搞好林区规划, 划分核心区、禁伐区、生产经营区和生活区等, 本着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安全双重目标的原则下将林业资源划分为公益林、商品林, 实现林业资源的创新管理, 以此满足林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政府部门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 引导当地经济发展非林业经济, 政府要改变以往经济依靠林业资源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 鼓励人们开展第三产业经济, 比如利用林业资源开展旅游业等等, 摆脱依靠伐林的经济创收行为。而对于必须依靠天然林资源的地方政府部门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最后政府部门要通过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对天然林业资源的长远保护, 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对生态林业资源的资金投入, 通过资金支持提高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3 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依法治林

保护天然林资源除了调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保护工作队伍中, 还要通过国家相关法律的约束性遏制违法行为, 对于违反国家林业资源保护法律的要坚决给予制止, 而所有的违法制止都需要相关人员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完善林业执法依据, 建立林业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严格按照采伐许可证制度, 对于开采林业资源的要严格对其采伐数量以及运输凭证等进行审查与监督, 对于违反采伐制度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二是我国执法部门以及执法人员要坚决按照《森林法》的规定, 依法管理林业管理工作。作为执法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他们在执法前要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文明执法。

4 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 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林业资源的面积越来越少植被被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大, 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人们随意开垦林地和将林地改为耕地行为, 为此为保护林业资源我国制定了退耕还林政策, 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因此此项工作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但是为了保护林业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要站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立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并且对于侵占林地资源的行为要给予坚决的打击。

5 实施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真正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定期检查考核, 落实奖惩。实行《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状》, 真正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肩上, 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狠抓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 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

总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关系到我国林业经营方向、经营重点的重新确立, 将极大地促进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进行战略性调整, 打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格局。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 对于恢复森林植被, 遏制水土流失,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确保林业企业长期安全营运,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茹峰, 李坤.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02) .

[2]韩克建.浅谈林业站在保护天然林资源中的工作方法[J].科技探索, 2013 (7) .

上一篇:抗体鉴定下一篇:结构设计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