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措施的保护(精选12篇)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1
苗木从苗圃以裸根的形式起出后, 裸根苗从起苗到造林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技术措施, 维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 尤其是根系,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苗木活力, 提高造林成活率。
1 起苗
1.1 起苗季节
起苗一般应在苗木休眠期进行, 豫西地区起苗季节主要是春季和秋季。
1.1.1 春季起苗
春季气温回升, 土壤解冻, 苗木解除休眠开始生长, 这时起苗适合于绝大多数树种苗木, 一般起苗后可立即造林, 苗木不需贮藏, 利于保护苗木活力, 造林成活率很高。
1.1.2 秋季起苗
秋季起出的苗木有两种情况, 一是随起苗随栽植, 栽植后根系在土壤上冻前还可以完成伤根愈合, 产生部分新根, 来春不经缓苗, 生长迅速;二是苗木起出后进行贮藏, 第二年春季再栽。
1.2 起苗时间
起苗时间主要根据苗木休眠状况、耐寒性、天气和土壤条件等确定。
落叶树种从秋季苗木落叶至翌年芽萌动之前这段时间为休眠期, 这时苗木停止生长, 水分蒸腾作用很小, 起苗比较适宜, 而且从外观上也容易判断, 常绿针叶树种可根据苗木顶芽是否萌动确定, 另外还要注意应在苗木完全木质化之后进行, 这时苗木耐寒性最强。
起苗要尽量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 避免在强阳天和大风天起苗。在苗圃地土壤过于干旱时, 应在起苗前一周适当灌水, 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冻结情况下禁止起苗。
1.3 起苗方法
起苗方法有机械起苗和人工起苗两种。人工起苗方法简单, 成本小, 易于组织, 人工起苗的重点是要培养一批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 确保起苗过程中苗木质量。
根据苗木大小, 起苗一般沿苗基周边距苗30 cm左右垂直下挖, 挖到一半深度再斜挖, 保证根系质量, 同时注意保护枝干和顶芽。
起苗后要对伤根和多余的须根进行修剪, 保证须根的长度和数量达到要求, 截干造林的苗木要在起苗后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截干, 树冠过大的苗木要进行适当的剪叶、剪枝等处理。小苗、经济苗起苗后一般要将苗根拉泥浆。
2 苗木分级
2.1 分级标准
合格苗木分级以综合控制条件、根系、地径和苗高确定, 综合控制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为不合格苗木, 不能出圃。综合控制条件为无检疫对象病虫害, 苗干通直, 色泽正常, 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顶芽发育要饱满、健壮, 充分木质化, 无机械损伤。
综合控制条件达到要求者以根系、地径和苗高三项指标分级。分级时首先看根系指标, 以根系所达到的级别确定苗木级别, 在根系达到要求的同时, 按地径和苗高指标分级, 如果根系达不到要求则为不合格苗。合格苗分Ⅰ、Ⅱ两个等级, 地径为主要分级指标, 苗高为次要指标。
2.2 分级方法
苗木分级常与起苗后的拣苗相结合, 首先要除杂剔废, 将混杂在苗木中的异已种类及苗木中的等外废苗先剔除, 再按标准规定大小, 初选拣出Ⅰ级苗, 再按标准规定大小, 选出不合格苗, 最后拣出占数量最多的Ⅱ级苗。对于分级后的不合格苗木, 采取两种方法区别对待, 如果是有病虫的、根系过短或过少的、重损伤的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的弱小苗木, 必须烧掉;如果仅是形态指标不够标准的小苗, 还可通过移植进一步培育。
3 苗木的贮藏
苗木贮藏方法主要有假植和窖藏。
3.1 假植
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 以防根系干燥, 保护苗木活力, 假植分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两种。在起苗后或造林前进行的短期假植, 称为临时假植。凡秋季起苗后当年不能造林, 而要假植越冬的称为越冬假植, 或称长期假植。假植地应选在地势较高, 排水良好、背风、春季不育苗的地段, 平地后挖假植沟, 沟土要求湿润。阔叶树苗木单株排列在沟内, 每排数相同, 以便统计, 苗梢向下风方向倾斜, 苗干下部和根系要用湿润土壤埋好, 疏排、深埋、实踩, 防止干风侵袭。越冬假植要在苗木上方逐渐覆盖10~30 cm土壤, 以防风干和霉烂。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 特别是早春不能及时栽植时, 应采取降温措施, 抑制萌发, 发现有发热霉烂现象应及时倒沟假植。
3.2 窖藏
低温能使苗木保持休眠状态, 降低生理活动强度, 减少水分的消耗和散失, 既能保持苗木活力, 又能推迟苗木的萌发, 延长造林时间。生产上常用的低温贮藏方法是地窖。
4 苗木假植和栽植过程中的保护
4.1 苗木运到造林地后的保护
一般情况下, 苗木运到造林地后都不可能很快栽完, 往往需要好几天的栽植时间。因此, 苗木运至目的地后, 不能马上栽植, 先要将苗木妥善地保护起来进行假植, 以保护苗木活力。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选择一背风庇荫、排水良好、安全无害之处, 将苗木假植于土壤中, 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压实、浇水, 但如果苗木包装采用保湿性能较好的材料, 而且袋内的水分有保证, 可将苗木仍放在包装袋内, 直接置于背风庇荫处。
4.2 苗木栽植
4.2.1 苗木分装
苗木分装是将已运至造林地的苗木分发给每一个栽植者的过程, 应选在背风背阴处, 要求迅速, 根系不能裸露, 最好在苗木包装袋内进行, 也可以将苗木从包装袋或假植地取出, 放进一个装水的桶内, 这样既有足够时间统计分发苗木, 又可让苗木吸收水分, 同时因起苗包装前蘸泥浆而此时又干燥的苗木, 也不会出现分发时损伤苗木须根的现象。
4.2.2 苗木处理
对于长距离运输的苗木, 要浸水48 h, 使苗木根系充分吸收补充水分, 增强苗木活力。栽前蘸根对苗木在栽植过程中的短时间裸根会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有的材料还可以给栽植后的苗木提供养分和水分环境, 促进根系发根。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2
关键词接地故障保护 过电流保护 漏电电流保护电器 TN系统 TT系统 IT系统低压配电线路中的单相短路,回路中相线、中性线连接不良,这种情况容易发现,例如灯会不亮或者熄灭。而占短路80%的接地故障,相线与PE线、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或大地间的短路却难于觉察。例如PE线PEN线连接松动灯照样亮,如PEN线迸发火花,则容易酿成火灾。配电线路应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在发生故障时,保护元件必须能及时自动切断电源,防止人身电击伤亡、电气火灾和线路损坏。
TN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接触电位低,故障电流大,一般过电流保护电器可快速切断故障线路,TN系统的低压配电线路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需满足:Za×Ia<220V的动作特性以及切断故障电流的时间上的要求。
式中Za——接地故障回路阻抗(Ω)
Ia——保护电器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故障回路的电流(A)Ia值应取低压断路器相应过电流脱扣器额定电流的1.3倍。
其切断故障电流的时间应符合:(1)配电干线和只供电给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线路不应大于5s2 供电给手握式和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线路不应大于0.4s。动作时间可从低压断路器的动作特性读取。
当过电流保护电器不能满足上式要求时,可采用带有单相接地保护的断路器或设零序电流保护措施。断路器的单相接地保护功能的实现原理有剩余电流型和零序电流型两种。剩余电流型是利用四个电流互感器分别检测三相电流和中性线(N线)的电流。无论三相电流平衡与否,则此矢量和为零(严格讲为线路与设备的正常泄露电流);Ia+Ib+Ic+In=0 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会通过保护线PE及与地相关连的金属构件,即;Ia+Ib+Ic+In≠0此时电流为接地故障电流加正常泄露电流。接地电流达到脱扣器整定电流时,即可报警或驱动短路器动作,实现单相接地保护。零序电流型是在三相上各安装一个电流互感器,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o Ia+Ib+Ic+In=Io。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此时电流为接地故障电流加正常泄露电流,与脱扣器整定值比较,即可区分出接地电流,实现单相接地保护。带有单相接地保护的断路器到底是剩余电流型,还是零序电流型,以产品样本为准。
单相接地保护的断路器主要是针对配电线路的干线、主干线和近变压器端的单相对地短路保护,在线路的末端,通常都装漏电电流保护电器(RCD),其动作时间为0.1s。采用RCD时,因为TN-C接地系统中保护线PE和中性线N合用一根线PEN,PEN在正常工作时流过三相不平衡电流,当单相接地时产生的接地故障电流Id也从PEN线上流过,RCD根本无法检测出是不平衡电流还是接地故障电流。所以TN-C系统应按TN-C-S或局部TT接地处理。
TT系统中性点接地与PE线接地分开,中性线N与PE线无连接,供电线路一般较长,相-地回路阻抗较大。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电路内包含外露导电部分接地极和电源接地极的接地电阻(R+RA),阻抗大,故障电流小,过流保护元件不易启动。在这种系统中装设RCD作单相接地保护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对于TT系统,装有RCD的支路与不装RCD的支路不应使用公共接地极。必须有独立的接地板与PE线专供有RCD的分支回路用。
IT系统是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大阻抗接地,用电设备外壳直接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为电容电流。电流通道为:电源-相线-大地-网络电容-电源。故障
电流为另两相对地电容电流的相量和,故障电流小,不需要中断供电,一般不装设漏电保护。但应由绝缘监察器发出信号,以便及时排除故障。IT系统中的漏电保护器主要用于切除两处异相同时接地故障。应根据具体情况按需要装设。
IT系统两处异相同时接地故障,IT系统内外露导电部分分别装设接地极,这时故障电流流经两个接地极电阻,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如图5所示。
IT系统两处异相同时接地故障,IT系统内外露导电部分公用一个接地极,这时故障电流将流经PE线形成的金属短路,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N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如图6所示。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3
关键词:森林采伐;环境影响;保护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67-2
随着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森林采伐作业已经从人工采伐转为高度机械化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然而机械化作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迫害。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式对于林木生长、改善林分及森林更新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森林采伐作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介绍了能够减轻采伐作业对环境的相关保护技术,为今后实际作业采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1 森林采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1.1 对土壤的影响
森林采伐作业对土壤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对土壤质地的影响。一般来说采伐的程序包括集材和伐区清理等工作,各种采伐作业及工程措施会改变林地土壤移动、有机质被破坏、土壤容重及土壤机械阻力增加,从而导致土壤孔隙度减少、通气性降低、排水能力变差、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受侵蚀;二是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伐后土壤温度会变高,这加快了剩余物分解速度,遇到雨水的冲击会造成林地土壤养分的损失,同时采伐作业会对土壤有机质层带来破坏,土壤 胶体团聚能力减弱,使土壤肥力降低。三是造成水平流失,当大面积采伐作业后,森林失去屏障,林冠挡雨功能减退,土壤表层受到采伐作业的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1.2 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全部物种,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林业采伐会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消亡。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目前林木树种单一,并且连片大面积进行种植,这样会导致森林群落的组成非常简单,使物种丰富度下降;二是在林业采伐作业中,由于选择采伐方式和强度不正确,会留下一些残次林以及森林乱砍乱伐造成的林地沙漠化和盐碱化,破坏森林系统平衡。
1.3 对林木生长及更新的影响
土壤是林木生长和更新的必要条件,采伐作业易造成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变小,地表水的渗透能力减弱,根系的穿透性受阻。土壤压实过程中会使植物细根数量减少,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从而改变养分循环的速率、造成土壤养分、水分的供应能力达不到林木正常的生长需求,因此,上述变化对林木健康生长及新幼苗、幼树的更新造成严重地影响。
1.4 对森林群落结构及更新演替的影响
植物具有不动性特点,林木的生长主要取决于环境和立地条件情况,同一品种为了获得自身的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在种内竞争有限环境资源,这样干扰了资源分布平衡,造成种内或种间的不良竞争。采伐作业能够使林木优势种退化,会造成已经组成的物种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森林生态过程失衡,物种群落将会重新分配选择,导致森林群落发生演替。
采伐作业的方式与强度直接影响着森林群落结构变化、更新及演替,目前常用的采伐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择伐、渐伐、皆伐。择伐是采伐成熟单株林木,有周期短和采伐量小等特点。皆伐是一次性都把林木伐光,这样方式最易破坏森林生态环境,但便于森林群落更新。渐伐是分时间、分阶段的对林木进行采伐。因此,对皆伐对森林群落结构、更新、演替速度改变最大,同时对整个生态系统迫害也很严重,实际采伐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此方式进行采伐。
2 森林采伐技术保护措施
2.1 改善集材方式和器械
在实际林业采伐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改进作业机械、提高作业技术来解决集材作业对林地生态的破坏。采伐区应用的机械应选择轻便、高效、快速,对少破地表和幼树伤害性小的机械。
近几年,随着林业采伐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架空集材索道类型和结构完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人工林间伐集材索道和天然林择伐集材索道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些技术有对土壤伤害轻,对幼苗幼树损伤小,对环境迫害性小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生态的集材方式。
2.2 加强对保留木的保护
加强作业时对保留木的保护措施有选择合理机械设备、定向伐木、选择可行的采伐方式,控制采伐强度等。要加强对采伐工人操作技术、环保意识及团队合作的培训,这样会避免保留木受到人为的损伤。有研究调查表明,在择伐作业中,通过多打楔子、深开下口、树倒前快速拉锯,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使伐木倒向正确,减少周围树木因被砸到而损伤。
2.3 改善采伐区清理措施
不同的清理措施对幼树生长及造林成活率都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南方大多数用炼山的方式来清理林区采伐剩余物,但炼山后的土壤会剩余覆盖物,这样会使幼林地的壤养分减少,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采伐后的林区,尽量不使用炼山的方法来处理残留物,应该把残留物散铺在土壤表面,这样能够增加幼林地地表覆盖度,保蓄养分之目的。此外,还应该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代替人工除草炼出,这样的方法快捷,成本低廉,同时枯死杂草覆盖林地,加强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有研究学者指出,采伐区的清理要把剩余物尽量留在迹地上,这样迹地上的大量有机物会对下一代的森林更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对维持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结构的合理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4 优化采伐方式,改善伐区配置
我国《森林采伐更新规程》中写到森林采伐方式选择应该根据当地条件来进行,尽量避免连片大面积皆伐作业,同时应该控制好择伐作业的强度。有研究表明,30%强度的择伐作业方式,能有效保留林分,对树木的迫害性很小,同时可以降低采伐成本。在伐区配置方面,通常都采用带状皆伐和小面积块状。但笔者认为采用集中伐区更能降低森林景观的破碎程度,还可以降低采伐区生产作业成本。
2.5 完善森林采伐制度
2.5.1大力发展林业,保证森林系统的完整性 为了确保采伐林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减少采伐对森林生态的迫害,根本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林业,保证森林能够够可持续发展。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是在森林资源不受到破坏前提下,使土壤肥力不降低,保持森林资源环境健康发展,从而满足社会、人民对林产品需求。所以,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建设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林业产品,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5.2根據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采伐制度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纬度区域跨度较大,不同地区的森林类型及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制定统一的采伐制度,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需要,因此,国家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总体采伐制度纲要,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环境条件和借鉴典型森林经营单位的成功经验,制定出适合当地的森林采伐章程。
2.5.3建立可行的监督体系,保证采伐的合规性 有章程还不够,重点是看是否能按照规定执行。因此,要制定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来查看执行情况。目前,相关部门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采伐的区域、场地清理等进行广泛监控,监控的结果可以作为整治和管理的参考依据。
3结语
森林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保持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们实际采伐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考虑后果。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采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让森林经营走向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惠金祥.对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保护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8:21-22.
[2] 张荣瑛.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4:36-38.
[3] 林智全.林业采伐作业的环境保护技术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91-92.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4
1古树名木生长不良的原因
古树名木生长不良, 逐渐衰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 认为主要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1.1 内在因素
古树名木树龄较大, 生理机能衰退, 大多数树干较高, 抗病虫害弱, 活力逐年下降, 树木根系生长势弱, 地上部分得不到充分的养分, 抗风雨侵蚀能力弱等内在因素导致古树名木逐渐衰弱。
1.2 外在因素
1.2.1 土壤理化性质恶劣。现在许多古树名木作为旅游景点, 供游客欣赏, 树木周围被践踏导致土壤板结, 紧实度高, 适应性差, 机械阻力增加, 不利于树木根系的伸展。有些新建的建筑物比较靠近古树名木, 还有一些会受到水污染的危害等, 从而改变了土壤选择和生物学特性。
1.2.2病虫害的因素。古树名木大多数在100年以上, 长势较弱, 病虫害比较容易侵入, 常见的主要害虫有介壳虫、蚜虫、蓟马、天牛、蛀心虫、白蚁、大袋蛾、金龟子等, 病害有立枯病、白粉病、腐霉病等, 这些病虫侵蚀古树名木, 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 甚至导致树木的死亡。
1.2.3恶劣天气的影响。古树名木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因素较多, 如雷电造成的灼伤或焚毁, 台风导致树干折断, 冰雹、地震、暴雨等都会对树木造成影响。
1.2.4 空气污染。化工、印染等企业向大气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和烟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有害的气体、烟尘、酸雨的侵害, 更有甚者向古树名木倾倒工业有毒有害的废料, 加速了古树名木的衰老进程。
2古树名木保护措施复壮技术
在古树名木的生长期限内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以延长其寿命。对于生长势衰弱的, 要加以保护和复壮, 改善立地条件, 加强日常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
2.1 增强保护意识
古树名木分布广泛, 品种众多, 仅靠林业、园林专业人员进行保护工作是不够的, 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保护与爱护的意识, 让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 同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 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规章制度,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 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
2.2 改善立地条件
针对古树名木的地下部分, 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其生长条件。对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50cm以上的中耕松土, 如不能中耕松土, 可以采取打孔的方式, 一般孔深度达到50cm以上, 孔径在2cm以上为好。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挖去4cm深的土层, 回填通透性良好的有机质土壤。
2.3 加强日常管理
2.3.1 浇水与排水。冬季要浇防冻水, 春天要浇返青水, 夏季要注意抗旱和排涝, 做到浇则浇透的原则。叶面要采取喷雾的方式, 以减少叶面的蒸腾作用, 同时也不要有积水, 以防烂根。
2.3.2 施肥。 (1) 穴施。在根系集中分布区, 用钢钎打孔, 一般打4~8 个孔, 每孔施入速效肥和适量缓效性肥料。 (2) 环施。可在古树名木投影区2m以外, 挖环状沟宽30cm, 深30~50cm, 施氮、磷、钾比例为3:1:2 的缓释复合肥, 每年共施2 次, 一次在春季, 一次在秋季。
2.3.3 树洞修补。古树名木的树洞修补处理是重要的养护措施之一, 要根据树洞的大小和位置来修补。对于洞口朝上的修补时要做好朝下的檐口, 以防雨水流入洞中, 加重树木的腐烂。具体可以先用铁刷将树洞里的杂质清干净, 再用木材防腐剂对树洞进行防腐处理。
2.3.4 隔离保护。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古树名木, 一般应在树木周边加防护栏, 同时要防止树木周边的土壤板结, 不要让游客靠近树木。
3结语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要经常进行, 要注意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保护同步, 采取综合的措施使其复壮, 给古树名木提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傅雨露.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04 (6)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5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规定》是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一部部门规章。《规定》从保障和促进我国互联网发展出发,根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出了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保证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保护工作,提高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制止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规定》的颁布对于保障我国互联网安全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互联网用户国。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网上短消息、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等网上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淫秽色情、赌博等有害信息传播、垃圾电子邮件和垃圾短信息泛滥,计算机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破坏频繁发生,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严重危害了上网用户的合法权益和互联网服务单位的正常运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给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统计,2000年我国接报互联网违法犯罪案件2700起, 2004年达到1.4万起,并且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网上淫秽色情、赌博和诈骗活动已经成为多发性违法犯罪案件,仅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就依法关闭境内淫秽色情和赌博网站1800余个。近年来,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每年我国有半数以上的联网单位发生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联网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我国也已经成为国际上互联网垃圾电子邮件接收和发送大国,据有关单位统计,国内用户平均每天收到的垃圾电子邮件达到 6000余万封。
有效防范和打击网上违法犯罪和治理各种有害垃圾信息,需要“打防结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综合治理。当前,在防范打击和治理工作中,安全技术保护措施滞后和不落实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联网单位防范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使用率低,大部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使用率低于25%;同时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缺乏必要的管理维护,一些措施形同虚设,使用效果很不理想。2004年,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 “僵尸网络”入侵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国内联网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落实的漏洞,在一年时间内入侵并控制了国内6万余台联网主机,造成了很大危害。此外,因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落实造成的用户资料信息和帐号密码泄露等案(事)件频繁发生,给上网用户和互联网服务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发展。
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有效防范、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治理有害垃圾信息的重要保障。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于1997年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但是,限于当时我国互联网发展和应用水平,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在实践中难以执行和落实。为了尽快改变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滞后,不适应当前互联网安全保护工作要求的现状,使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公安部在广泛征求互联网服务单位、联网单位、相关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二、《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包括立法宗旨、适用范围、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及公安机关的法律责任、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要求、措施落实与监督和相关名词术语解释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共19条2000余字。主要内容是:
(一)明确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手段,并且规定了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责任主体是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负责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二)强调了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要建立安全保护措施管理制度,保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实施不得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泄露和公开用户注册信息。
(三)规定了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的基本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分别针对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单位和互联网上网服务单位规定了各自应当落实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防范计算机病毒、防范网络入侵攻击和防范有害垃圾信息传播,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用户上网登录时间和网络地址的记录留存等技术措施要求。
(四)为了保证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科学合理和统一规范,规定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为了及时发现报警和预警防范网上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和有害信息传播,规定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具有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的联网接口。
(五)为保证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常运行,《规定》明确了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不得实施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擅自改变措施功能和擅自删除、篡改措施运行记录等行为。同时,《规定》作为《管理办法》的完善和补充,不再设立新的罚则,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照《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六)明确了公安机关监督管理责任和规范了公安机关监督检查行为。《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辖区内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同时规定,公安机关在依法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身份证件,互联网服务单位、联网单位应当派人参加。
三、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规定》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6
关键词:女性 保护措施 权利
一、 我国女员工劳动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约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妇女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但我国在女员工劳动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突出问题。
(一) 女员工劳动保护范围过宽
为妇女提供特殊劳动保护,虽其本意是保护性的而非歧视性的,但如果保护的范围失当,过多过宽的话,反而会对妇女就业造成障碍,并在实际上产生一种对妇女的歧视作用。这类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已经造成了妇女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待遇而在实际上缺乏平等机会的矛盾状态。目前,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中也存在着一些特殊劳动保护范围过宽的问题,比如,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的《女员工劳动保护规定》第11条要求女员工比较多的单位应当逐步建立女员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女员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作为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的设施确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关于要求企业建立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规定则属于不必要的劳动保护,应该予以取消。而且在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的今天,托儿所、幼儿园完全可以由专门的幼儿机构承办,这也是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二) 实行一刀切式的特殊劳动保护标准
当前《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是将女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基于她们的身体机能以及生理反映等特征设定特殊劳动保护的内容和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将女员工作为一个单一分析类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它可能会忽视女员工之间的多样性,模糊女员工的内部差异,特别是女员工本身在从业领域方面的区别,而这些区别是应该加以考虑的。例如从事一线流水操作的女员工工作节奏极快,而且要求在工作中思想高度集中,但她们除工作用餐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长期从事这样的流水线工作会影响孕期女员工及其胎儿的健康。这种一刀切方式不仅忽略了从事不同工种的女员工之间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和保护诉求,同时还使女员工在现实中所遭受的不利后果抛之于法律考量范围之外。“一刀切”的保护标准是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最低限度,每一位在劳动领域中的职业妇女均有权享受这些特殊照顾和保护。在这样的底线之上,我们还应该为从事不同行业的女员工设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三) 对女员工保护不到位
在女员工经期保护的问题上,用人单位往往认为经期是妇女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女员工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而疏于采取保护措施。甚至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女员工经期仍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严重违反了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在女员工孕期保护方面,仍有一部分用人单位以企业女员工较多、季节性突击生产任务较重、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人员调配不过来等为由不为怀孕女工调离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任意安排孕期女员工加班加点,继续要求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员工上夜班。关于产期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产假时间达不到法定标准。一些企业将女员工产假硬性规定为两个月,个别企业甚至规定为一个半月,有的企业为了加快生产,往往在女员工产假尚未期满的情况下便通知女员工上班。关于哺乳期保护,有些企业根本不对女员工哺乳期给予保护,减少或者不给女员工法定的哺乳时间,甚至私定制度,任意侵害女员工的合法权益。如某果品加工厂制定的《劳动管理办法》规定,女员工在哺乳期间,确需要在上班时间内给小孩喂奶的,不得超过一小时,并按事假对待,扣发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在更年期保护方面,一些企业对更年期女员工的保护不够重视,没有为更年期的女员工提供定期的妇科疾病的查治。
(四) 女员工保健工作不落实
有些用人单位对有关女员工保健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认为女员工保健工作可做可不做,做好做坏一个样。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一些单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女员工保健视为负担。女员工保健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往往被打了折扣,在有的单位中甚至是大大打了折扣。
(五) 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设施普遍匮乏
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十分突出,企业中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等机构一应俱全,使得企业不堪重负。在市场经济时期,许多企业通过改制等渠道甩掉了这些沉重的包袱,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企业中普遍不设女员工劳动保护设施。有的女员工反映,企业有男员工吸烟室,却没有女员工卫生室。即便是简陋的女员工冲洗室、哺乳室也难见踪影,很多企业女员工只好到传达室哺乳。
二、现代社会下加强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措施
(一) 合理设定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标准
法律给予女员工特殊的照顾和保护,不仅仅是出于对男女两性生理差异的考虑,还基于妇女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因此,在设定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标准时,我们需要同时兼顾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和特殊劳动权益的保障。第一,对女员工所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标准与其从事的工作具有合理联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确定该标准的目的是什么、工作的客觀要求是什么、该目的与工作的客观要求有多大程度的联系。第二,善意的、真诚的相信这一特殊劳动保护标准是完成上述目的所必需的。第三,该特殊劳动保护标准对雇主完成上述目的具有合理的必要性。也就是说,只有让所有的雇员都满足单一的一个标准才能完成工作,而无法通过不同的标准达到共同的目的。
(二)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罚则的不力对法律的实际效力存在负面影响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如果某种行为仅被指为违法而不受相应程度的惩罚,那它的蔓延势必将难以控制。在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方面,应适当加大和健全法律责任的适用范围,可以规定多种制裁方式,全面设定侵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建议在现有法律规定下,增加用人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侵害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明确各级劳动主管部门和人事主管部门保护女员工特殊权益的职责,以及其不履行法定职责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赔偿责任。比如雇主如有违反本法关于女员工每月享有1天带工薪的经期例假的规定,应被判处1000元以下罚款。5年以下公民权利。
(三) 建立女员工生育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系统
生育保险费用从企业支付变为社会支付,意味着生育保险费用由企业成本转为社会成本。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肯定,也有利于改变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同时,这一变化也使女员工较多的企业受益不少。这些企业因此减轻了负担,能够与男员工较多的企业公平竞争,提高了用人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生育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层面来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与生育保险费用相比,女员工其他方面的特殊劳动保护费用要少得多,但是,女员工在特殊生理时期要减少工作量、不上夜班或调换工种所造成的工时损失以及女员工妇科检查、保健设施的建设费用对企业而言,毕竟也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女员工人数较多的企业。
(四) 建立女员工的劳动监察检查机制
劳动监察是由国家公权介入,平衡和补救强弱主体内在矛盾而建立起来的一项法律制度,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处于优势地位的雇主。因为劳动监察制度正是基于雇主普遍违反劳动法规、漠视劳动者权利而产生的,从一开始就以雇主作为劳动监察相对人。检查机构应依法对用人单位执行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尤其对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的企业,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要求;对侵害女员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行为,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或法律的手段严肃处理。坚决制止企业解除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员工的劳动合同,强迫女员工从事禁忌劳动和超强度劳动,保证女员工在不危害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生产环境中工作。对女员工、女员工亲属和其他人员和机构举报、控告用人单位侵犯女员工合法权益的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应认真调查,一经查证属实,应及时纠正。
(五) 充分发挥工会在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中的作用
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工会以及女员工委员会在企业中的真正独立地位,保证工会有足够的权威为争取和维护女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从而不断增强工会对女员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建设,实现“哪里有女员工,哪里就有女员工委员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方面的作用。工会有责任积极主动地为维护女员工的劳动权益而努力,女员工委员会更加责无旁贷。各级女员工委员会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解决女员工在劳动保障、生产、安全、卫生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行使监督权;在女员工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犯时,挺身而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女员工。对那些因贫、弱、残等原因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又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女员工,为其提供义务咨询,并通过协调、联络,帮助其聘请擅长劳动事务的律师,直至支持女员工提起诉讼。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7
新乡市现存的古树多为乡土树种, 主要树种有国槐、侧柏、银杏、皂角等, 这些树种多为喜光、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也耐干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 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了解这些古树名木习性, 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各种树种的寿命、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 并指导我们绿化造林, 为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提供技术帮助。
1 新乡市古树名木生存现状
新乡市境内古树名木登记造册的古树有12处, 古树名木113株, 16科18属21个树种、7个古树群。在7个古树群中, 辉县6个古树群 (1个银杏群6株、5个侧柏群1000余株) , 卫辉1个侧柏群200余株。涉及山楂、槐树、银杏、侧柏、榉、杏、酸枣、桧柏、油松、黄荆、鹅耳枥、桑、榆、黄楝等树种。大多数为乔木类型, 如银杏、油松;也有灌木类型如酸枣等;常绿树种如侧柏、桧柏等;还有大量落叶树种如槐、杏、榆等;多属生长缓慢的树种如银杏、侧柏、国槐、山楂等。
2 古树名木生物学特性
2.1 种子繁殖
古树长寿的原因大多数起源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的特点苗木根系发达, 抗逆性较强。
2.2 根系发达
一般多为深根性树种, 主侧根非常发达, 根深叶茂。
2.3 萌发力强
古树的根、茎萌蘖力较强, 如侧柏、槐树, 其隐芽寿命很长, 常可萌生新枝, 更新枝叶。
2.4 病虫害较少, 抗性较强
例如银杏叶片的组织有2乙烯醛和多种双黄铜素油存在, 具有抑菌杀虫的作用。侧柏体内有松柏苦味素、侧柏甙和发挥油等, 同样有抵抗病虫害侵袭的功能, 抵御真菌的侵入。
2.5 生长缓慢
由于古树多为慢生树种, 体内的细胞活动较慢, 在生长季节消耗水分与养分也较少, 产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
3 古树在生态学的特点
3.1 古树之所
以生存, 对当地气候和土壤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3.2 大多数生
存古树有较好的生长环境, 古树多分布于庙宇、宅院或山区林地, 有适宜小气候环境, 土层深厚肥沃, 排水条件好。
3.3 古树多数
是孤立木。根系舒展, 树体高于其它树之上, 能充分接受光照, 地上与地下都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进入衰老枯死期也缓慢。
古树能够千年生长不衰, 成为树中的老寿星, 与其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4 新乡市古树名木的生长现状
可划分为以下生长类型:
4.1 生长茁壮、枝叶繁茂的古树
如“白云寺古银杏群"、“杏树王”等占总数1/3。
4.2 生长已达到衰老期古树
树干常有大小不等的空洞, 或树体有主枝枯死和树干劈裂现象。如大果榉、太行槐抱榆、山楂爷等占总数1/2。
4.3 生长频临枯死状态的古树
树形残缺不全, 树势频临枯死境地。如“卫辉德南街古槐”、“百泉柏抱槐”等占总数1/6。
5 古树名木生存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5.1 土壤密实度过高
有些古树生长的地面受到大量践踏, 土壤坚硬板结, 通气和透水性极差, 根系无法获得必要的生长营养, 造成古树生长衰弱、干枯死亡。
5.2 生态环境破坏
古树一般在某一环境生活了千百年, 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不要盲目随意移植;也不要在古树周围挖土、倾倒工业污水和废弃垃圾。
5.3 自然灾害
如雷击、雹打、雨涝、风折及根基土壤流失, 导致树干腐朽生长衰退。
5.4 病虫害因素
古树是百年以上的树木, 生长势较弱, 病虫害比较容易侵入。
5.5 宣传氛围不浓
古树分布广泛, 树种多, 单靠专业绿化部门的保护和管理是不够的。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古树名木的旅游、观赏和文化价值, 搭建古树名木数字化信息平台, 让更多的人随时了解古树名木的现状。
5.6 缺乏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
要保护好古树名木, 就要投入经费和人力做好日常管理, 把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 发动社会力量, 开展古树名木冠名保护等活动, 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和资助古树名木的养护。
6 古树名木复壮技术
6.1 土壤的改良
扩穴换土, 即在树冠投影线外挖沟, 挖沟40厘米长, 可施入一些肥饼、厩肥、磷肥等, 然后回填新土, 为避免生根过多, 可间隔2~3a进行。
6.2 修剪
对树冠外围枝条衰弱枝梢, 用回缩修剪截去枯弱枝更新, 修剪后, 应加强肥水管理, 促发新壮枝。对于萌蘖力强的树种, 当地上部分死亡后, 根茎处仍能萌发健壮的根蘖枝时, 可对死亡或频临死亡而无法抢救的古树干截除, 由根蘖枝进行更新。
6.3 松土
施肥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中耕松土, 每年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松土, 深度30cm以上, 改善土壤通透性。
6.4 施肥水
由于古树年老, 生长势弱, 固补充养分, 要以有机肥为主, 不易施大肥或农肥。施肥时应注意树木的物候期, 施肥也可采用0.1%~0.3%尿素或0.1%~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当土壤干旱时应及时补水, 反之, 若树周围有积水应及时排水。
6.5 病虫害
古树因树势衰弱, 抗逆能力差, 容易招致病虫害。因此, 在防治上做到实地观察、了解, 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对症下药, 选择适合古树药剂和施药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避免古树受侵袭致死。
6.6 避雷保护
对一些高雷区的古树名木, 应设置避雷设施以防雷击。树体高大的古树, 周围30m之内无高大建筑物应设置避雷装置。
6.7 补洞
现将古树洞内腐木彻底清除, 铲除虫卵, 挖去洞内坏死的组织, 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 再用愈伤剂涂抹伤口, 为了不失美观, 表面用1.2的水泥黄沙加色粉面, 仿照树皮色、纹理进行修饰。填洞最好在树液停止流动时, 即秋季落叶后到翌年早春前进行为宜。
6.8 树干注射技术
对生长衰弱古树名木采用挂树干注射液根据胸径的大小, 每株挂4~6袋, 连续挂2次, 常用的注射液有活力素注干液和助壮剂。该方法对易产生伤流的树木应慎用。
6.9 架设支架
古树由于年代久远, 主干常有中空, 主枝也常有死亡, 加上枝条下垂, 树冠失去平衡, 树体易倾斜;另外, 古树易遭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 需立支架保护。树体加固保护应避免使用金属链, 以免古树韧皮部受损溢伤, 加速古树衰老死亡。
6.1 0 桥接
对树势衰弱的古树, 可采用桥接法。具体是, 在需桥接的古树周围种植同种的幼树, 即将树干一定高度树干韧皮部切开, 将幼树枝削成契形插入古树韧皮部, 用绳子扎紧, 因此, 幼树根系吸收能力强, 愈合后, 改善了古树对水分和养分补给。
6.1 1 建设护栏
以古树树干为中心, 建立栅栏护古树设置永久性的圆形铁质或石质护栏, 大小因树冠而异。即沿树冠外沿设置栏杆, 栏内种植草坪, 保证古树根系获得营养和生存空间。
此外, 对于古树地上部分, 还可以通过摘花去果、疏伐、截中干、平茬等措施对古树进行复壮。
7 古树名木在新乡市保护利用前景
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对现今树种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乡市现存古树多为乡土树种, 对当地气候和土壤及抗病虫害方面有很强的适应性, 因此, 城市树种选择上要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例如, 新乡市百泉、有凤凰山迎客松的指导古树名木生存及保护管理中存在借鉴, 使林业部门确定了太行山区飞播油松、侧柏造林计划。自1982年以来, 辉县市、卫辉市在太行山区每年飞播造林0.13~0.2万hm2, 飞播造林不仅成本低, 而且投资少、规模大、效益高, 飞播造林加速了新乡市太行山区绿花进程。它验证古树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8 小结
保护古树名木的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生长季节、供人们观赏利用, 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古树名木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古树名木生长、发育、衰老生理规律的研究;古树复壮与更新树势树体整形技术实验研究是个新课题, 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 也是新乡市今后在古树名木研究方面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段永明, 郑路.北方园林[J].2011 (05) :129-131.
[2]余华, 谢瑞霞.华南古树名木复壮[J].中国花卉园艺, 2007 (12) .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8
1 继电保护技术概述
1.1 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技术是关系到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辅助技术, 它在电网正常、稳定运行时, 处于“待命”状态, 并不发挥作用;但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过载等问题时, 继电保护就会担负起保护电网设施、防止电网受到致命损坏的重任。因此, 继电保护在电网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候补性的特点。而对于继电保护而言, 可靠性是关键的指标——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功能的可靠性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筑牢了防线, 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可靠性评价体系
继电保护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 它主要由继电保护运行周期内的平均可靠性评价和某一瞬时的实时风险评估两部分组成。无论是运行周期内的平均可靠性评价, 还是某一瞬时的实时评估, 都要从可能涉及到的误动/拒动和所导致的事故的严重程度两方面进行全面、均衡的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化。现今, 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主要是以继电保护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为评估对象, 同时对这两方面的拒动/误动和牵扯的经济效益等内容进行考察和评估。
2 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2.1 做好继电保护的选型和验收工作
无论是对新建中的变电站还是对已投入运行的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 都要从筹建和设计之初严格把关继电保护系统各设施的选型和验收。继电保护装置选型的主要指标有装置型号、版本和功能构成等, 这些指标都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和相关技术的标准/规定确定, 避免因选型和参数不合理导致装置不符合入网运行要求, 或缺少某项必须的保护功能而再补救或重新更换、升级的情况发生, 因为这样不仅会增加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还会给保护系统留下一些隐患或缺陷, 使继电保护系统从投入开始就先天不足。另外, 继电保护系统的交接、验收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可以说验收工作的实施会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 在交接、验收环节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在继电保护系统安装、调试完成投入运行前, 要严格实施自检和验收程序, 并由建设方组织相关人员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断路器传动试验, 验收合格后要出具验收单并签字;当继电保护的保护整定值或二次回路变更时, 要进行保护定值整定或保护回路有关事项的核对, 并出具保护装置更改记录簿, 在更改簿上要注明保护装置变动的内容、时间和负责人等。
2.2 做好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的巡检工作
供配电设施的巡检工作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供配电值守人员的主要工作。而加强巡检工作, 可以从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开始, 值班人员交接班时要检查的内容主要有:检查保护压板和自动装置是否按照调度指令处于投入或退出状态;检查各回路接线情况, 确保无松脱现象, 各接线和电缆无异常升温, 配电柜内无异味或异响等情况;检查继电保护器各带压触电有无异常抖动现象, 触电表面有无烧灼痕迹, 各线圈和附加电阻温度是否正常;检查TA和TV回路有无开路或短路情况;检查各指示灯和运行监测设施显示是否正常、正确, 检查各参数仪表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 检查各系统异常声光报警设施工作是否正常, 是否能及时报告故障;检查高频保护装置通道、光纤保护通道有无异常, 差流是否正确等。
2.3 保证运行操作的准确性
对继电保护系统而言, 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是保证其可靠运行的关键。而保证操作的准确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操作人员要吃透保护原理和二次回路图纸, 对二次回路端子、继电保护器和微机保护器等装置的面板信号、压板情况切实熟悉和掌握;在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每次投入和退出操作都要征得调度的同意, 并将操作情况记录在案;在变电站运行规程中, 编入各保护装置的名称、压板和时限等使用说明, 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保证继电保护系统可靠运行。 (2) 对于继电保护系统的异常情况处理, 要通过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不能以退直流电源代替退保护;用旁路断路器代替线路时, 保护定值应调到与所代线路整定值相同。 (3) 当继电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或存在缺陷时, 除了要密切监视外, 应立即向调度申请, 对可能引起误动的保护退出其出口压板, 并联系继保人员处理。
2.4 加大技术改进力度
运行时间较长的继电保护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 运行管理人员必须见微知著, 及时发现问题, 并深入分析、综合判断, 从而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和改造方案, 避免隐患发展成为故障。具体来说, 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对直流电压脉冲系数较大且电磁和微机保护等工作显示不正常的直流系统, 可以用整流输出分量较小、运行可靠的可控硅整流装置来代替。 (2) 对已超过服役年限且缺陷显现的继电保护装置, 用微机保护装置进行改造, 从而逐步提高继电保护的自动化水平, 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3) 在继电保护系统的技术改造过程中, 在保护选型和配置上, 除了要考虑满足可靠性、灵敏性和快速性外, 还要考虑运行维护调试的方便性, 从而实现统一管理。 (4) 对二次回路老化, 保护压板、继电保护器接线标号和电缆标示牌模糊不清等问题, 应及时重新标示, 确保标示得准确、清楚, 以方便操作。
2.5 提升维护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目前, 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总体水平无法满足继电保护实际工作的要求。而众所周知, 在继电保护可靠性运行的诸多影响因素中, 维护人员的技术素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技术素质较低会直接制约继电保护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提高。因此, 加大对继电保护运行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当前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重要课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派运行维护骨干人员赴生产厂家进行培训学习, 培训完成并考核合格后, 可以将其发展成为继电保护系统的培训员或内训师, 通过骨干引领的方式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最终实现对全体员工培训的目的, 相信会使各级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 对技术含量高、人员更换频繁的继电保护岗位, 可以采用技术练兵、技术竞赛等方式, 来提高其技术水平。 (3) 在人员配置方面, 要逐渐消除目前各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的情况, 对各岗人员的职责进行细分, 从而克服继电保护人员处处都管但无专责的现象,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3 结束语
总之, 继电保护技术作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后一道防线, 在防范电力系统故障和确保电力系统运行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 对继电保护工作而言, 要想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 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分析和总结, 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 真正发挥继电保护的“防线”作用,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摘要:目前, 继电保护工作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 亟待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基于此, 阐述了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 希望能对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技术措施,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泽.关于继电保护可靠性提高措施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6) .
[2]张健.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运行的策略分析[J].轻工设计, 2011 (01) .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9
清涧供电分公司管辖的东清电网, 区内崇山峻岭延绵不断, 年平均雷暴日在20-60天之间, 属于多雷地区。随着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的大规模建设与改造,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遭受雷击断线和绝缘子击穿事故日益增多。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于几种常用的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防雷技术措施展开分析讨论。
1 雷电过电压基本概念
1.1 直击雷过电压
带有强烈静电电荷的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 如果直接击中的地面物体是电气设备或输配电线路, 就会使设备或线路遭受直击雷过电压。这种直击雷过电压可以达到数千千伏或者数万千伏, 雷电流可以达到数百千安, 严重危害供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1.2 感应雷过电压
输配电线路上受雷云感应的束缚电荷, 在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导线上的束缚电荷沿着导线向两侧迅速运动, 形成感应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与雷电流大小和导线悬挂高度成正比, 和雷击点与导线距离成反比。感应雷过电压虽然比直击雷过电压低, 但是最高也可以达到300-400k V。
2 几种常用的架空绝缘线路防雷技术措施
2.1 架设架空避雷线
传统方法采用架空避雷线的屏蔽来保护架空绝缘配电线路, 其感应电压可降至1/ (1-k) (k为避雷线、导线间的耦合系统与冲击系数之积) 。此法优点是能较好防止直击雷且免维护。缺点是防止绕击雷效果不理想, 且容易形成线路反击, 综合投资成本最高, 约8000元/km。
2.2 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MOA)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Metal Oxide Arrester) , 缩写为MOA, 也称为氧化锌避雷器, 可有效地截断工频续流, 限制雷电过电压和配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优点是限制雷电过电压效果较好。缺点是:
1) 保护范围较小。
2) 安装时必须剥开导线绝缘层, 有可能引起绝缘导线线芯进水, 导致导线弧垂处发生化学反应而引发导线断裂。
3) 由于氧化锌避雷器 (MOA) 在运行期间, 长期承受工频电压, 容易引起阀片老化, 因此要注意维护检修工作。如果全线路装设, 投资成本较大, 约6000元/km。如果只在线路上雷电易发处装设, 则投资成本较低。
2.3 采用线路过电压保护器
线路过电压保护器吸收国外采用的限流消弧圈的工作原理, 通过限流元件能够快速切断工频续流, 可有效限制雷电过电压, 不需要断路器跳闸来灭弧, 不会造成供电中断或影响供电质量。
优点:
1) 可有效限制雷电过电压, 防止雷击断线事故, 降低雷击跳闸概率。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2) 平时不承受运行工频电压, 使用寿命长, 可免维护。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3) 安装方便, 不用剥开导线绝缘层。
缺点:只能防护击穿绝缘导线的雷击过电压, 对于其他类型的过电压则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需用导线终端或电气设备附近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MOA) 来限制。综合投资成本约6000元/km。
2.4 安装电导型放电绝缘子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安装电导型放电绝缘子, 就是在绝缘导线固定处, 剥开绝缘层, 加装引弧放电间隙及特殊设施的金属线夹。雷电闪络引发的工频续流将会在该金属线夹上引起燃弧而导致线路断路器跳闸, 从而起到避免烧伤绝缘子和保护导线的作用。
优点:安装方便, 可免维护。
缺点:安装时必须剥开导线绝缘层。
2.5 关于防雷接地装置
1) 配电变压器的接地电阻
按照SD292—88《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规定, 总容量为100k VA及以上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总容量为100k VA以下的变压器, 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且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
2) 柱上开关, 隔离开关和熔断器的防雷装置, 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不应大于10。
3)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电水平的有效措施。有避雷线的配电线路, 其杆塔接地电阻不宜大。
4) 对于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 应该充分利用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采用与线路平行的地中伸长地线的办法, 可以因其与导线之间的耦合作用而降低绝缘子串上的电压, 从而使线路的耐雷电水平得以提高。
3 结论
1) 前面所述4种防雷技术, 互有优劣。其中采用架空避雷线、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线路过电压保护器3种技术, 在各供电公司所属架空绝缘配电线路中都已普遍应用。值得一提的是, 线路过电压保护器的防雷效果是稳定和显著的。
2) 在确定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防雷方式时, 应该全面考虑线路的重要程度、系统运行方式、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等因素。特别强调的是首先必须充分降低接地电阻, 完善防雷接地装置, 以有效地导泄雷电流, 消除过电压对于设备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农村电工[J].
技术措施的保护 篇10
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是使该技术大面积推广的基础, 是技术推广的样板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从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特征和内涵来讲, 要实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功能, 就必须在规模应用中发挥最大效应, 在各项技术对比中形成比较优势, 从而促进该技术的改进、完善与推广。从科学技术的共性特征而言,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农业科学技术, 其服务范围就是农业生产全过程, 服务的主体是农民。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有多少农民应用这种技术, 有多少农作物面积应用这项技术, 是检验保护性耕作综合效益的关键所在。从示范区的功能来看, 主要是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因此, 只要建立集中连片的示范区, 将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 引导农民正确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相关配套机具, 以点带面, 才能起到“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从机械化的服务来看, 集中连片的农业种植, 要求有相近或一致的示范区, 不仅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 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利用率。因此, 各级农机部门应进一步深化对建立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重要性的认识, 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把示范区抓实, 以保证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2 抓好机具的选型和配套
选好保护性耕作机具, 应把握4个原则: (1)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动力条件, 选择性能优良、适配合理的机型。 (2)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农艺要求。对免耕播种机, 重点要考虑当地的作物栽培行距、播种量、施肥量、播种深度、施肥深度和种肥间距等因素。 (3) 要充分考虑通过性和防堵清草能力。要根据当地农作物秸秆的覆盖情况, 选择合理的机型, 其中免耕播种机应重点考察机具的破茬与切茬性能、防杂草缠绕性能和镇压覆土性能是否过关, 深松机应重点考察深松部件的入土性能、防堵能力、阻力大小和作业后地表的平整程度等。 (4) 要看机具的制造材料和装配工艺是否过关。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工作条件相对翻耕地而言, 工作阻力大, 因此要求机具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拉性能。
3 抓好试验检测
3.1 认真抓好试验创新研究工作
根据当地实际和保护性耕作应用条件, 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问题的研究, 从千差万别中寻找共性特征, 尽可能地消除差别, 弱化个别问题对推进技术的不良影响, 总结上升为共性经验结果, 指导面上推广工作。
3.2 开展不同技术体系的对比试验研究
考核基本的性能指标技术对综合效益的影响, 总结提出适应当地要求的成熟技术体系。
3.3 开展机具选型
在综合考察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基础上, 筛选提出适合当地特点的免耕播种机和其他通用机型, 为面上机具推广工作提供选择依据。
3.4 开展保护性耕作节水抗旱
保土保肥、节本增效等方面的数据监测, 为面上决策工作提供科学数据。从近年来各地农业生产的情况看, 干旱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抗旱节水保墒方面的效果毋庸置疑, 但总体上还缺乏详实的数据和鲜明的事例来印证, 需要各地在这方面加大监测力度, 以说服干部和群众采用该技术。
4 抓好技术宣传和培训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 必须持续有力, 抓紧抓实。农民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主体, 是技术的直接实践者, 因此在技术推广阶段, 应把宣传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民身上。对农民的宣传培训要把握好以下5点。
4.1 要紧紧抓住现阶段农村的特点
针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并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做宣传, 把他们的思想工作做透彻, 后面的工作就容易了。
4.2 要抓住农民的心理特征
要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社会宏观利益与农民一家一户的微观利益相结合, 把农民的眼前利益与项目的长远利益相结合, 进行宣传教育。发挥带动效应, 选择一些农机大户、致富带头人、村组干部等作为突破口, 通过他们的带动和说服, 影响周边的群众自发采用新技术。
4.3 要因人而异
搞培训必须准确把握技术推广不同阶段的规律, 按照不同农民对技术的接受程度, 因人施教, 因阶段施教, 才能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4.4 要多管齐下
要抓住农民思想相对复杂和可变性强的特点, 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科技大集, 深入田间地头和庄户院落讲解、印发宣传培训资料和录像光盘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开展对农民思想的引导和转化工作。
4.5 应建立与科技示范户的长期联系制度
谈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篇11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再则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人均林地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林地面积。我国的经济发展给我国森林资源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商业开采、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沙漠侵蚀等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让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迫在眉睫。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步伐,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紧抓环境保护,通过各种手段保护植被绿化,巩固我国林业改革的辉煌成果。本文就当前我国森林植被的现状做以阐述,并且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1.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首先,森林资源总量偏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全球排名是139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其次,森林资源质量较差。我国森林资源不但覆盖率和人均占有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并且我国森林植被资源质量较差,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其三,林地保护压力较大。目前我国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占用林地面积的做法仍然普遍存在。第七次林地清查依然依然有831.73万公顷,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部分林地资源烧荒垦荒现象仍非常严重。其四,造林难度不断增大。北方防风固沙工程在不断开展,但随着环境的恶化,沙地造林成本增加的同时还没有在实际意义上增加林地面积,并且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最后,林业资源增长较慢。我国森立资源目前存在管理难的窘境,使得林业资源投资不少,但是效果甚微。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从造林到森林的后期管理与保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片面的追求造林数,使得造林质量并不好,造林效果很难体现,尤其在沙漠边缘地带形成造林、沙化、再造林的现象,不但使造林成本增加,并且使得造林的效果也不理想。虽然造林绿化面积看似很大,但森林覆盖率却增长甚微。在主伐和抚育采伐中普遍存在“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致使珍贵树种、大径级林木日益减少,森林质量不断下降,生态功能日趋减弱。
2.森林资源保护的建议及有效措施
首先,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强化造林、弱化管理,目前对森林植被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非常严峻,保护和发展我国当前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者的核心任务。虽然,我国的林地转非林地转化率在不断下降,但形式不容乐观。更有个别的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法制意识淡薄,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非法买卖或改建,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进而中饱私囊的现象确实存在,因此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应放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严禁以改革和发展为名,行违法破坏森林资源之实,让林业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各项林业事业才能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其次,坚决杜绝林地的非法征用与买卖。我国对林地征用或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征占林地资源时,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在克服审批过程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同时,还要坚决杜绝对森林资源的私自买卖,从法律层面立法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缴库和使用管理,凡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要坚决打击林地私有买卖行为,加强对林业产权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对公共林业资源进行合理保护,杜绝非法的林业资源买卖行为,同时倡导和巩固退更换林的工作,认真做好山林权属纠纷处理工作,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进入争议地区采伐林木和从事基本建设或其他生产活动,也不准发放林权证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对违反者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其三,对林业资源的使用与消耗进行有效管制。林业资源最重要的保护手段就是禁制乱砍滥伐,对森林采伐的企业或个人,要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有效管制,对申请办理采伐的企业或个人应严格把关,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企业和个人应该给予严肃处理,涉及领导责任的必须予以追究。要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上山制度,采伐者必须携带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伐区作业。要强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大森林采伐检查力度,严把伐区调查设计、拨交和验收关,坚决制止超范围、超强度采伐林木。林业执法机关要对林业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加大对林业采伐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掌控林业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对非法的采伐机构予以取缔,对合法的业主给予积极的保护。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本地区林木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方面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清理本地区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与《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规定,必须立即纠正、废止。其四,加大森林保护的执法与宣传力度。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有待完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严抓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与宣传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单位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其执法能力。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严格执行违反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对违法开采者要严厉打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处理结果,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意识。
3.结语
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这是造福子孙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再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上要更加切实的落到实处。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进行非法采伐与买卖的,要依靠相关法律进行严厉打击。深切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强化以林富民的思想,让林地资源为百姓造福,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质量,努力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当前林业资源匮乏的局面,维护国家林业生态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文.安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1999.11.
[2]何怡.森林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林业建设,2008.10.(发布时间:2012-01-05).
[3]李梅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董智勇.中国森林旅游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漠大线水工保护技术措施 篇12
漠大线, 即中俄原油管道漠河至大庆段, , 起自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口岸东侧的首站, 止于大庆市庆铁线林源输油末站, 线路全长965km。设计管径为914mm, 系统设计压力8.0MPa (局部10.0MPa) 。漠河至加格达奇地段为大兴安岭森林地区, 为永久冻土地带, 境内山峦起伏、河水徜徉、地形复杂, 多属低山区, 海拔多在450-1000米之间, 冻剥蚀低山、丘陵, 区内多年冻土呈岛状分布, 处多年冻土带南部。沿线植被类型有草甸、沼泽, 多分布于林缘坡缓、林间空地及沟谷边缘;加格达奇至大庆地段多为平原地貌, 为季节性冻土地带。以耕田为主, 少有低山丘陵。
二、沿线常见水害现象
管道运行过程中, 水害对管道安全运行有极大威胁, 本工程水害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水力侵蚀表现为沟蚀, 即浅沟侵蚀与切沟侵蚀、冲沟侵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泻溜、崩塌与滑坡;冻融侵蚀表现为冻融土侵蚀, 如陡坡、沟壁、河床、坡渠。
本工程所在地区常见的水害现象包括:
1、在穿越河流时, 对有些河流无水文资
料时, 由于管道埋深不够, 致使管道被洪水冲出裸露, 严重时会造成断管。
2、管道顺河岸敷设时, 由于岸坡不稳定, 特别是在弯道附近, 凹岸受冲刷极易塌陷, 造成管道悬空裸露。
3、管道通过陡坎、陡坡地段, 管沟回填
土比较松散, 若不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雨季地表汇水顺管沟形成集中冲刷, 会使管道裸露。
4、山前倾斜平原地段, 在管沟回填土不
进行夯实的情况下, 山上汇集下来的地表径流极易冲开并进入管沟, 然后沿管沟向下流走, 同时带走管沟内松散回填土, 致使管道露空。
5、管道长距离横 (斜) 向通过丘陵地段
(平行或斜交山体等高线) , 由于地貌起伏较大, 对管道深挖地段易形成边坡不稳定, 上方大面积的汇水冲向管沟, 使管沟上边坡的水土易流失, 严重时会造成管道裸露或冲断管线。
6、管道长距离沿山坡纵向敷设地段, 当
山坡角度较大时, 管沟两侧的边坡坡比较小时, 边坡不稳定易形成水土流失, 在管道回填土夯实、植被恢复不好时, 地表水会沿管沟方向流动, 造成管道回填土流失, 严重时使管道裸露。
7、管道通过小型的冲沟 (渠) 均为开挖,
在埋深不够时, 长期冲刷或在清淤水渠时会使管道上回填土厚度变浅, 严重时管道裸露。
8、管道通过等级公路 (开挖) 时, 当路两
面边坡不夯实时, 会使路边坡下榻, 造成路面毁坏, 路边沟水冲刷路基, 易造成路基处的管道上方回填土厚度变浅, 影响管道运行安全。
三、水工保护设计原则
对沿线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地质应根据其性质、规模等, 优先考虑避让原则。
水工保护设计应先判断水害破坏机理, 采取水保方案;
水工保护措施既考虑保土设施, 又要考虑排水导水设施;
水工保护措施多用柔性结构, 少用钢性结构, 多用生态措施, 少用工程措施;
管道通过大兴安岭森林地区边坡的水工保护既要保护管道的运行安全, 又要保护生态与环境;
四、水工保护设计
本工程水工保护的一大特点是管道通过大兴安岭森林地区, 既保护主体工程又兼顾环境与生态, 本工程水工保护设计措施如下:
1、管道横 (斜) 向通过丘陵地段 (平行或斜交山体等高线)
管沟开挖时, 表层土与深层土分别开挖堆放和回填, 当作业带开挖高度小于3m时, 开挖的上边坡坡比设为1:1, 坡面植被可采用自然修复;当作业带开挖深度大于3m时, 开挖的上边坡坡比设为1:0.50~1:0.75, 上边坡采用客土喷薄技术达到稳定边坡与植被恢复目的。作业带下边坡采用加筋土挡墙稳定下边坡。由于横坡敷设距离长, 横向山坡起伏较大, 对管道在通过横向山坡的V型沟低处距管道下游5m处设谷坊, 谷坊顶部高度高于管道顶部自然地面10cm, 由于管道上方汇水面积大, 管沟内易产生沿管沟方向径流, 对横向山坡沿管道方向坡度大于60时应设置截水墙, 沿管道方向的相邻的截水墙顶部与顶部相互照应, 对管道上方向大于200m坡长地段, 在管道上侧坡顶设排水沟, 引至低处排放。
2、管道纵向通过丘陵地段 (垂直山体等高线)
管沟与作业带开挖时, 表层土与深层土分别开挖堆放和回填, 在管沟回填后, 作业带采用人工方式恢复植被, 或种植羊胡子草、胡枝子、小灌木。管道沿山坡坡度大于70时, 设截水墙, 沿管道方向的相邻的截水墙顶部与顶部相互照应, 当山坡低处为陡坎或道路时设浆砌石挡土墙。对管道通过纵向山坡坡度 (15~250) 较大地段, 管道两侧坡度小于1:0.50~1:0.75时, 采用加筋土挡土墙防护, 使侧坡稳定与有效恢复植被。
3、管道通过陡坎地段
对管道通过大于300的陡坎或边坡, 取消作业带, 采用人工开基槽直接敷设, 并在坡脚设置扶壁式重力挡墙, 挡墙上部坡面的坡度不小于1:1, 坡面人工植草或栽培灌木恢复植被, 管沟两侧侧坡坡度不小于1:1.5, 自然恢复植被。
4、管道穿越中、小型河流 (开挖) 、冲沟 (渠) 、沼泽地
管道穿越冲积平原的河流地段, 由于森林的涵养水源作用, 暴雨期间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较大的山洪, 河道的纵断面较为平缓, 河道下切不明显, 河流穿越管道设配重块, 对岩质构造设混凝土连续覆盖防护。河岸两侧修筑护岸, 护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刚性结构 (浆砌石挡墙) 或柔性结构 (干砌石挡墙、石笼) 。管道通过沼泽地段设配重块。管道通过沟渠时, 在沟渠两侧扰动区域设挡墙, 与管道相交处管道两侧各3m砌筑护底。加格达奇至大庆地段管道途径主要为平原, 以耕田为主, 其间有大量小型河流, 也有少量山丘。对小型河流穿越加大埋深, 河流两岸根据实际情况以柔性挡墙防护为主。
5、管道穿越等级公路 (开挖)
对管道穿越开挖方式的等级公路两侧设挡土墙或护坡, 保护道路及管道, 保护长度大于每侧扰动长度3m, 若管道上游有集中汇水面, 在管道与汇水流低处相遇处设过水路面以保护管道。
本工程的水工保护设计模式采用“先后两次”设计, 一次设计是EPC承包商在详细设计阶段, 对于一些重要的水工保护, 如截水墙、混凝土现浇、混凝土配重块以及一些河流护岸、坡等体现在施工图中。二次设计指在施工后期, 地貌初步恢复后, 针对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 EPC承包商增加、完善和补充管沟以外的水工保护, 这部分水工保护需现场设计。总之, 该工程管道的水工保护设计以保护环境与生态为主, 在管道通过边坡时多采用自然与人工恢复地表植被, 多采用柔性防护, 最大程度地建设成绿色管道与无污染管道。
摘要:对漠大线所处的自然环境、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和管道经过地区可能会遭受的水害进行分析。提出了既要保护管道的运行安全又要顾全大兴安岭森林地区的环境与生态平衡的水工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地制定水工保护设计方案, 最大程度地建设绿色无污染管道。
【技术措施的保护】推荐阅读:
确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10-14
处二00六年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07-12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06-11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07-24
浅谈技术院校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措施06-18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措施07-04
涂膜防水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05-23
刮板输送机的安装技术措施10-11
水泥粉磨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06-16
技术措施要点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