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管理措施

2024-10-29

技术和管理措施(共12篇)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荒山荒地问题尤为严重, 要想绿化这些荒山荒地, 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雨季造林。本文简要分析了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管理措施

森林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决定着林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越来越少, 存在着严重的荒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雨季造林, 通过雨季造林, 来绿化我国的荒山荒地。我国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是每年的8月, 在这个阶段内, 有着较大的湿度, 非常适合荒山造林。雨季造林有着较强的时间性, 对技术有着较高要求, 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如何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 实现造林成活率提高的目的, 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雨季造林技术

1.1 合理整地

造林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地, 整地工作可以在上年的雨季进行, 也可以在当年的春季进行。结合水土保持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 来确定合理的整地方法、整地规格, 对破土面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 采取最为合适的整地方法。一般情况下, 将穴状、鱼鳞坑整地应用到山坡上部以及25°坡度以上的地带, 控制穴径40cm, 深度30cm;鱼鳞坑长径40cm、短径35cm、深度35cm。对于山坡中部, 以及15~25°的地方, 一般采用水平阶整地方式, 控制水平阶宽在1.5m, 这样可以对田面进行更好的整平, 深度控制在50cm。将窄幅梯田应用到山坡下部整地当中, 控制其宽度在4m, 结合山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它的长度, 深度在50cm。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 在施工之前, 都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工作。

1.2 结合土地情况对树种和苗木进行适当选择

结合江西省的具体情况, 选择的预计造林树种主要是常绿树种和阔叶树种, 这2种树都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在某一块造林地上, 要充分结合本地的具体地质情况, 选择能够茁壮生长的树种。选择的苗木除了要有发达的根系, 可以健壮生长之后, 还需要保证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容器苗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选择的苗木是针叶树种, 就需要选择生长了1~2年的苗木。

1.3 对造林时机进行合理选择

在雨季造林中, 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造林时机进行合理选择;如裸根苗造林, 最好的时机就是栽后是阴天, 并且能下几天小雨,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因此, 下午时段一般最适合造林, 当天苗木就不会受到很长时间的曝晒。过了一夜的生长之后, 苗木的抵抗能力可以得到显著增强, 同时, 还可以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要避免在没有雨水的时期内进行苗木的栽植活动, 一般来讲, 需要遵守这些原则, 雨透了再栽、天阴了再栽。

1.4 造林

一般来讲, 中上部上坡中, 非常适宜松柏造林, 对其种植密度进行严格控制, 每1hm2可以栽植3000~4900株。一般在地堰、水平阶梯等位置栽植花椒, 对其株距进行控制, 一般在2m。如果是成片造林, 每1hm2可以种植2000株。若采用的是容器育苗造林, 就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在器苗时, 需要将容器袋周围的土先挖掉, 在拔苗的过程中禁止用手。在栽植时, 需要控制栽植深度, 控制容器比培土深度低3cm, 不能外露营养袋。在栽植之前, 需要将袋底部撕破。

1.5 抚育管理

造林之后, 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这样才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要将穴面及时覆盖, 可以采用碎草、石块, 也可以是枯树枝。这样即使下暴雨, 表土也不会受到雨滴的击溅, 蒸腾就会有效地减少。造林后, 如果是晴天, 没有下雨, 在栽植后的3天之内需要进行1次浇水;如果下雨, 需要对苗穴及时查看, 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扶正和修筑工作。

2 雨季造林管理措施

2.1 严抓雨季造林的质量

雨季造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非常好的效益, 并且不需要太多投资, 节省工力, 各地需要在最好的时机内进行雨季造林。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宣传工作, 在工作日程中加入雨季造林这一事项, 保证关键环节的质量, 比如, 提前整地、适时栽植等。相关部门的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亲自去组织指挥, 将责任制度严格落实下去, 深入开展雨季造林工作。

2.2 对林业各项政策进行完善

为了保护林地所有者以及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需要保持目前经营管理体制的稳定, 比如, 林业承包责任制等。依法完善承包经营的相关合同和约定, 强化管理, 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责任书需要层层签订, 对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规定, 提高管护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在荒山荒地方面, 在对经营主体进行确定时, 可以综合采取多种形式, 比如, 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也可以首先由集体来统一开发, 然后对经营主体进行科学确定。如果荒山荒地造林有着较大的难度, 可以公开招标, 在保证限期绿化的基础上, 可以向一些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无偿转让本地区一定期限的使用权。要鼓励不同行业的人们前来投资, 不管是私营业主, 还是外资企业, 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林业开发之中, 为我国的绿化事业做贡献。为了让不同的林业经营主体可以公平竞争, 就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 将相关政策严格落实下去, 比如, 资源利用政策、投融资政策、统一税费政策等。

2.3 大力推行合同造林

在进行荒山造林时,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在专业队伍合同造林的基础上, 还可以搭配其它的辅助形式, 比如社会造林等, 以此来大力提高树木的生活率。在未来的荒山造林中, 要将这种有效的方式继续执行下去, 对造林专业队伍、苗木供应以及技术标准等进行统一, 将造林责任严格落实下去, 保证雨季造林的质量。还需要充分重视造林管护工作, 提高管护人员的薪酬, 充分激发其积极性, 增强责任感, 保证绿化质量。

2.4 强化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雨季造林工作

众所周知, 雨季造林有着较强的季节性, 并且有着十分繁重的任务, 相关部门就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工作, 进行长效机制的构建, 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要对目标责任制进行落实和完善, 对雨季造林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 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解决。完成了雨季造林工程之后, 要全面检查验收各地的雨季造林质量, 奖励那些质量较高的乡镇, 通报批评那些质量较差、存活率不高的乡镇。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 雨季造林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并且对于环境保护和土地绿化也有着十分大的帮助, 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 雨季造林技术并不简单,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提高雨季造林的成活率。本文简要分析了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浅谈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3)

[2] 宋丽华, 陈佰玲.浅析造林方法与混交林造林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4)

[3] 马永.秦巴山区造林整地方式的探讨[J].泥沙研究, 2001 (4)

[4] 景慎好.大树移栽技术的研究[J].科学之友 (B版) , 2008 (1)

[5] 李华锋, 张宝芝, 李德平.山荆子育苗技术[J].科学之友, 2011 (18)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2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电能损耗分析和技术措施及电能管理探讨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电能损耗分析和技术措施及电能管理探讨

摘要:简介了线损的构成,重点阐述了技术线损的产生的各种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和电能管理两者相结合。

关键词:线损、技术损耗 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

一、前言

线损是电力网电能损耗的简称,指电网经营企业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自发电厂出线起至客户电度表止所产生的电能消耗和损失。线损率是电力企业反映电能损耗和技能水平的技术指标,它不仅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应,更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网电能损耗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固定损耗,指所有变压器铁耗之和;二是可变损耗,指线路与配电变压器铜耗之和;三是管理损耗,指抄表差错、计量仪表不准、偷窃电等管理不妥造成,随着商场超市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降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及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相对而言,成本控制易于实施,风险也更小,在各项成本中,电费是一项主要成本。

二、线损分析

线损分析活动是通过对过去线损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降损活动,控制线损的升高或波动,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线损分析可以从设备、技术和治理三方面来分析,通过分析找到降低设备、技术和治理线损的措施,探寻降低线损的方法。

1技术、设备损耗

①变压器的损耗包括以下三方面:

·空载变压器:空载时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是铁损,线路空载变压器多时对线路的线损影响很大;

·轻载变压器:由于季节和农村经济的原因使许多农用变压器混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使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增加;

·高损耗变压器:现在有些地方还在使用高损耗变压器,高损耗变压器铁损高,运行成本大。

②运行线路严重老化、过负荷,线路上“卡脖”现象的存在,以及线路的各种故障和隐患不能及时处理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加大了线路上的损耗。

③有些表计、互感器等属于淘汰表计,使电能不能正确地计量;表计、互感器未定期校验,产生计量误差。2治理损耗

由于治理的疏漏,以下几个方面轻易引起线损升高: ·空载配变没有及时停运; ·轻载变压器不能停运;

·各类用户违约、窃电引起线损升高;

·漏抄、估抄、错抄,电量计算错误、报表误差,抄表时间不统一,引起的时差损;

·电压质量低引起线损高。3降低技术、设备损耗的措施

对于空载或轻载变压器应及时停运空载,合理合并轻载变压器;限时停轻载、空载(例如农灌配变晚上没有用户时停,早晨有用户再送,降几小时的空载损耗)变压器。配变严重过负荷时,要及时调整负荷。配变各相间负荷严重不平衡时,要及时调整,尽量使各相负荷趋近于平衡。

架设线路时应充分计算该条线路所带的负荷及以后的发展规划,选择合适型号和规格的导线。运行的线路中应杜绝“卡脖”现象存在,尽量避免线路上有接头,减少线路上的损耗。加强线路的巡视工作,发

现故障和隐患及时处理,防止跳闸和接地事故的发生。变压器瓷件和线路上的瓷件要经常擦拭污渍,减少放电引起的损耗;发现瓷件损坏放电,要及时更换。强化计量治理,定期轮校用户计量装置,对不合格的电能表和互感器要及时淘汰更换,国家不答应入网的表计、互感器等要果断不予采用,防止误差造成损耗。4降低治理损耗的措施

经常开展营业普查活动,对窃电、违章用电以及私自增容用电等行为要及时查处,尤其对窃电嫌疑户要采取非凡措施进行防范。加强用电检查工作,如经常检查计量装置,防止表计、互感器的误差或用户人为破坏造成的损耗,防止绕越计量,防止电流、电压回路开路或短路。减少抄表误差,所长亲自督察,防止漏抄、估抄、错抄、误抄、计算错误等造成线损升高。

三、降损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电网降损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合理设置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输送;线路经济运行;主变压器经济运行。现就以上降损措施和效果分析如下。

1、合理设置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输送

电网合理配置补偿装置,对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损很有必要。无功补偿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及“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变电所宜采用密集型电容器补偿,按无功规划配置容量,无规划的可按主变压器容量的10%~15%配置。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15%配置,线路无功补偿电容器不应与配电变压器同台架设。

提高功率因数与降低线损的关系可按(1)式进行计算 ΔPxs% = [1(0.7/0.95)2] ×100% = 46%

2、线路经济运行

线路损失随电流和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因与电流为平方关系,所以电流的变化对线损的影响大,导线上的电流多大为合理,不仅要满足安全要求,还应有经济电流的规定,经济电流小于安全电流,虽然超过经济电流还能运行,但损失大增,这是极不合理的。长期应该是按经济电流运行,短时间按安全电流控制,这样既安全又经济。对于某些运行电流过大,导线截面太小的线路应采取转移负荷、改变运行方式或更换导线等措施。表3列举几种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和安全电流供参考。

表1 几种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和安全电流

3、主变压器经济运行

变电所对几台并联运行的变压器,要考虑经济运行的问题,经济运行的方式应以变压器损失的大小来确定。变压器的损失分铁损和铜损,正常运行时,铁损基本不变,故又称不变损失;铜损则随负荷电流的平方而变化,故又称可变损失。根据对损失与负荷关系的分析可知:当不变损失与可变损失相等时,变压器的效率最高,即变压器带这样的负荷最为经济。根据这个原则,变电所或发电厂应将变压器的负荷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按负荷投入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使变压器运行时最为经济。

四、参考文献

1、电工技术论坛、损耗技术文章。

2、工业技术、电工技术、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技术

前言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广,煤炭开采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结合最新的管理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技术的创新,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1.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正式生产出了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性机械化煤炭开采机械工作面,开启了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机电一体化道路,该工作面的在各地各种类型的煤矿中的性能测试和实用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国内电气技术的进步,在煤矿开采工作面上实现了电传操作对液压操作的替代,让我国的煤炭开采设备技术又进了一步,到九十年代煤矿开采设备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二十几个年头,在总结煤矿开采设备的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在科技进步的支持下,新的煤矿设备的研发中综合了微机监控、故障诊断、支架电液微机技术等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而且自主研发了大功率的电牵引采煤设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旺盛的资源需求推动下发展一日千里,但是与采煤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最大的问题就体现在对煤炭开采设备的技术管理上。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的意义

2.1提高劳动效率

与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相比,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采煤工作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随着煤矿开采设备的应用,煤矿开采在工作模式上发生了转变,以往的零敲碎打的开采方式被大型机械化的快速掘进代替,极大的提升了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2.2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在煤矿开采活动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是在传统的煤炭资源开采活动中,因为机械设备的缺乏,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入到地下工作面进行施工,这客观上增加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而且因为煤矿开采的琐碎性,导致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没办法有效进行,在大型机械化采煤作业时代,煤矿地下开采工作只需要少量的人员参与,而且大量的安全监测工具能够保证对煤矿安全性的实时监控,极大的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煤矿开采行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行业,它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的下游产业的发展,对大型机械生产领域、安全监控设备领域、生命科学领域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的煤矿设备管理措施

3.1合理选择煤矿设备

在煤矿企业开采设备技术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煤矿设备的选择,在煤矿的早期勘探过程中,煤矿开采企业就要结合煤矿的种类、埋藏深度和开采难度进行综合的考量,确定煤炭开采的方式和整个开采过程的煤炭产量设定,基于此,煤炭生产企业在全球煤炭开采设备的市场上对煤炭开采设备进行性能、质量和价格的比较,选择其中性价比最高、最适合煤矿开采特点的设备,只有这样,在煤矿开采设备上慎之又慎才能保证在以后的煤炭开采工作中,不会因为煤炭开采设备与煤矿特质的矛盾而造成安全事故。

3.2夯实管理基础、构建覆盖煤矿设备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新格局

因为煤矿开采行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和煤矿开采设备本身的技术复杂性,导致了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煤炭开采设备进行严格的监察和管理,在煤矿开采企业每一天的煤炭开采工作都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对于煤矿开采设备的监督必须覆盖煤矿开采设备运行的全过程,从煤炭设备的安装开始,在煤矿开采设备刚刚进场和开采设备的转场过程中,必须制定规范的安装流程,在安装综合采矿工作面时,事先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制作安装图,经过机电、安全部门的审批之后方可进行。

3.3建立完善的煤矿设备故障抢修预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的提高了煤矿开采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但是由于煤矿开采设备的复杂性导致了煤矿一旦因为意外发生事故,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威胁更大,所以煤矿企业在强化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设备故障抢修预案,以保证在煤矿开采设备发生意外的时候对故障的妥善处理。

3.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煤矿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这些设备的实际操作者和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征和相关设备的运行需求。

3.5加强煤矿设备安全的实时监控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条件下,煤矿设备安全的实时监控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加强人员管理的问题,在煤矿开采企业中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是第一位的,安全意识培养不能只靠宣传和教育,要积极的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将安全责任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落实责任制;二是对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在煤矿开采企业,很多机械设备的工作都是人休机械不休的二十四小时工作,在这样的高强度的工作中,对机械运行状态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一些精密的关键设备来说必须做到实时监控,并有专人负责设备的安全运行。

4.结论

煤矿开采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行业,在煤炭开采行业的技术设备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管理安全至上的原则,运用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技术让煤炭开采设备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金明.基于GIS煤矿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系统[D].河北工程大学,2012.

[2]张文瑛.基于B/S结构的煤矿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科技大学,2009.

[3]赵新环.常村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工程大学,2010.

[4]万喜临.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5]刘振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电设备温度监测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 篇4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 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于供电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电已经成为了当前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 同时也是现阶段电网发展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 通过有效地技术控制和开展科学的管理工作, 是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 减少供电故障发生的基础。下文对于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并且探讨了有关的管理措施, 以期更好地提高整体变电运行的管理控制水平。

2 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

第一, 跳闸处理。针对于主变压低压侧所出现的跳闸问题, 要对于其开关误动、母线故障以及越级跳闸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其引发跳闸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解析, 从而提高解决对策的有效性。在检查的过程中, 相关技术人员要对主变和线路保护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检查, 并且结合日常的详细检查, 从而提高对变电运行整体情况的掌控效果。针对于母线故障来说, 线路故障所导致的跳闸问题是变电运行管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变电管理人员要做好对于线路的整体综合检查力度, 确保各项开关设备和线路的运行稳定。针对于出现输电过程中的一些火花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振荡进行消除, 从而达到控制跳闸问题的目的。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处理上, 要对于主变差东区、内部、低压侧母线路等多部分的故障内容进行分析, 利用轻重瓦斯的方式来对于变压器进行合理的保护。对于差动保护动作行为, 操作人员要对故障来源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核实, 提高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水平。

第二, 过压控制。过压问题的有效控制, 是变电运行技术要求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避免电源架空引入、利用氧化锌材料作为电容器避雷应用等是有效的过压控制手段。通过采取科学的手段, 要避免出现由于开关分闸速度变化所导致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问题, 减少出现的电弧重燃情况。另外, 也要对于接地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 并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接地的操作设计。在变压器设计与安装过程中, 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 施工人员一般都会在低压侧进行中性点接地, 将大量的电流直接引导大地, 这样也就避免大量电流对变压器及其内部各个设备造成损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进行接地, 这就导致变电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致使熔丝熔断。

3 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第一, 对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化改进。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一套科学、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是整个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是各项工作执行的保障, 也是技术落实的基石。管理人员要对于各个变电运行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进行明确, 落实好不同岗位的责任制度, 严格禁止出现推诿等现象。对一些变电设备管理区域, 要严格禁止一些闲杂人员的进入。对工作设备的运行管理上,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行接触。对于设备的操作行为, 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严格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第二, 加强对相关变电运行设备的有效管理。变电运行的正常可靠, 与相关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整个变电站来说, 其内部各类变电设备一旦出现各类故障和问题, 就会对于整个供电活动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变电运行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于一些接线方式相对复杂的变电设备, 要对各个母线和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重点的检查, 并且关注各类维修维护工作的规范化进行。针对于各类管理需求, 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变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通过合理安排各项变电设备检修工作, 让整体变电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从而总整体层面上来保障整个变电运行的有效性。

第三,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的整体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电力企业自身要对于变电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情况进行提前的预估和分析, 制定出相应的解决预案, 提高对事故相应和处理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各类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 是保障供电正常的关键。与此同时, 电力企业也要加强变电运行的监督考核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考核制度和策略, 以更加高效、直接的监管措施来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四, 加强人员管理。在各项变电运行管理行为落实的过程中, 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水平, 是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在人员管理的过程中, 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让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来应对各项管理工作。现阶段变电运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整体队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所不足。针对于这类问题, 要对于人才培养的体系进行逐渐完善, 给与工作人员足够的专业素质成长空间, 让技术人员对于变电运行的原理、特点、规律以及控制方法有着深入的了解, 树立正确的工作思想和理念, 让工作人员重视和关注变电运行工作的开展, 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电力系统中, 供电的可靠与稳定一直是整个供电活动的关键。作为整个电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在变电运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 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让变电运行管理控制更加规范, 从而更好地对我国当代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满足。

摘要:在变电运行过程中, 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整体的供电质量, 是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前提。在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 提高变电运行技术管理水平对于提高整体电网建设发展水平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于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技术要求,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扬雪.浅析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技术及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5) .

[2]范建荣.浅析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问题及技术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33) .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及其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由于不同房间的使用功能以及风格等都有所不同,其施工工艺、技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装修的总体要求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装修旅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采取有效技术质量措施,控制施工质量。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特点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是将业主对建筑物用途的规划构想,经过施工单位将其规划构想变为现实的过程。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无论采用哪一种风格,无论装饰装修工程规模大小,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1)装修施工单位可进行自行设计与施工。室内空间由于用途的不同,业主要求的装修档次不同,装修的风格不同,其装饰装修的施工图纸大多由施工单位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设计,而不需审图部门审核就可以组织施工。

(2)对室内原有格局改动较大,特别是当原有功能与要求的使用功能不一致时,改动就更大,而且边施工边改动的现象较多,以致对原问壁墙、上下水管道、配电线路的改动较多。

(3)由于在室内装饰工程中,新材料新工艺应用非常多,有的装饰内容没有对应的检验标准,只能够凭观感进行质量控制。

(4)室内装饰工程工种较多,交叉作业时对其现场的协调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5)不安全因素较多。根据以上特点,在室内装饰装修施工中认真分析和把握具体工程的特点,对做好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管理,保证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质量保证措施

2.1 做好质量预控及检测

质量预控及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基本方法,项目部从施工图纸开始,经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分部质量验收,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直至竣工后服务。每一道环节都由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专人验收,层层把关,严格执行。同时接受建设、监理及当地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2.2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由项目工程师担任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把群众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方法有机结合,用于解决施工工序过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其成员由工程技术、物资设备、质量员、试验员以及各专业工种施工员和质量员组成。每周进行一次质量管理小组全体人员会议,开展QC小组活动,分析质量状况,进行质量检查,确定制定质量预控目标,做到各工种的操作过程控制和过程质量检查相结合,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3 合理设置工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点

①工序控制即为IS010002标准中的过程控制,要经济合理的使本工程正确体现顾客使用功能要求的优质工程和优质服务,关键在于构成过程质量活动基本单位的工序质量管理。②为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对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管理点。③通过工序质量管理,对主要工序实行技术人员事先技术交底,“现场看工”质量跟踪控制,质量员对“工序质量”全过程检查。做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严格实行工程质量及隐蔽工程验收的“三级”管理验收制度。先由施工班组自行检查经专职质量员复检合格,再报请监理最终验收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和原材料“取样封存”管理方法及“计量”管理制度。④通过对工程关键部位和重要因素设置质量管理点,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防止出现不合格点,以及有效的实施纠正措施,同时还可以收集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2.4 严格执行质量检测程序

质量预控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项目部将认真贯彻IS02000系列质量标准,严格按《质量手册》的规定要求进行施工。项目班子从图纸开始,经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分部工程的技术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直到竣工后服务,每道环节都由专人负责,专人验收,层层把关,严格执行。同时接受业主及委派工程师和政府监理机构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内外两支力量共同作用,互相合作,实现工程质量一次成优的目标。质量预控及检测将按质量预控程序及检测流程图进行运作。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技术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1)在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未经会审,坚决不允许施工。做好图纸会审及交底工作,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文件、旌工图纸以及各项标书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与工作目标管理。设专职质检员,各班组建立健全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班长(施工员)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要进行技术及质量标准交底,务必使所有施工人员明确其所负责的工序技术要求及质量验收标准。

3.2 关于墙面抹灰的技术措施

(1)基层面要清除杂物,灰尘、在抹灰前应浇水充分湿润,表面不平处应用l:3水泥砂浆分层抹至基层平面并搓毛。

(2)根据抹灰等级及基层面的平整、垂直度来决定灰饼的厚度,在墙面四角用1:3水泥砂浆做4个40x40mm的灰饼,依次上下左右在同理平面上,间隔1.2~1.5m再做灰饼。

(3)室内墙面阴角、柱面的阴角、门窗洞口的阴角、楼梯梁等处,用1:3水泥砂浆做底,1:2水泥砂浆做面,两边抹成向内斜坡,角度不大于600的护角,护角线一般每边宽50~70mm。

(4)墙面抹底灰前,应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墙面,确保墙体浸水深度达8-10mm,然后找规矩贴灰饼,墙面冲筋2h后即可抹底灰。先薄薄抹一层底子灰,接着抹第二遍与冲筋找平,中层用刮杆刮平。然后查看底子灰是否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阴角交接处墙面与项板交接处是否光滑平顺,必要时用靠尺刮平,用阴角器搓平顺。

(5)待底子灰6~7成干时即可抹面层灰,面灰也应分两遍完成。赶光压实,最后宜用塑料抹子压光,以做到不漏压,不漏底,表面光滑、洁净、接搓平整、线角顺直清晰为好。外墙抹灰应在抹中层灰之前,按立面设计要求划分分格线,要求嵌贴成品塑料分格条。

3.3 天花吊顶的技术措施

(1)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对于一般的灭花和采用简洁大方的抹灰平顶力式进行处理,对于面积较大的空间,就可以采取做轻钢龙骨石膏板等吊顶处理。

(2)吊顶施下时按吊顶高度,沿墙面四周弹出水下线,其水平允许偏差±5mm,然后按设计要求在楼板底面上弹出主龙骨位置线及标出吊杆位置,吊杆间距宜小于1.2m,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超过300ram,否则应增加吊杆,以免主龙骨下坠。

(3)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吊杆,如用角铁,槽钢等在设备下部安装挑梁,吊杆固定在挑梁上,以保证吊杆的问距满足要求。吊杆宜选嘶。击8钢筋制作,上端与预埋什焊牢,r端套丝,配好螺帽。螺帽一般为两只,一只防止挂件向上活动,一只承受吊顶荷载。当上端无预埋件时,吊杆上端可与一段角铁焊牢,角铁的另一边钻孔后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混凝土上。

(4)吊杆安装好后,将主龙骨用吊挂件连接在吊杆上,拧紧螺帽,上下卡牢,主龙骨按不小于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起拱。主龙骨接长可用接插件连接,同时宜在连接处增设吊杆。然后将次龙骨按要求用吊挂件固定在主龙骨下面,次龙骨应紧贴主龙骨安装,并根据罩面板

布置的需要,在罩面板接缝处安装横撑龙骨。龙骨安装存‘弹山的水平线位置。伞面校正土、次龙骨的位置及水平度,校正后应将龙骨的所有挂件,连接件拧紧,夹紧。

结束语

在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并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对隐蔽的工程在隐蔽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验收,该测试的要及时测试;对己完成的工作面以及原有己完工程必须做好保护措施。总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控制和质量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室内装修工程施工质量。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6

关键词:线损率;低压配网;电网线路;技术降损;补偿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11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57

1 概述

供电企业主要是经营电网管理和电能传输的服务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传输的电能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但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中并不是百分之百被运送出去,在输送、变压、配电等各个环节中,势必会造成一部分的损耗。线损就是电能在电力网输送、配电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客观的物理损耗。线损率的高低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着重大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运营中,低压配网线损率比较高,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就成为供电企业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基于此,本文通过探究低压配网线损率偏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

2 造成低压配网线率高的原因

线损是电能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损耗,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造成线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技术操作不当造成高线损率

首先在配电线路方面存在以下五点技术缺陷:一是电网线路布局不合理,造成近电远供、迂回供电等现象;二是电网规划不合理,长距离输送电能,电源点的设置远离负荷中心;三是配电线线路老化,不及时更换线路,造成严重缺陷,而且线路上的瓷件污秽引起绝缘等级降低,使阻抗、泄漏增大现象加剧;四是线路长期达不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是因为电线导线截面过大或过小等原因造成的;五是电网中无功功率流动的现象加剧了线路损耗的升高。其次在配电设备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配电变压器的安装远离负荷中心;二是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没有及时更换为低耗能的配电变压器;三是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与负荷不相匹配,造成线损率高。

2.2 管理措施不当引起高线损率

技术方面的缺陷能够引起高线损率,同样的管理措施不当也能够引起高线损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供电企业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不高,责任没有得到落实,经常出现抄表人员漏抄、错抄或技术人员对计量安装不到位现象;二是供电的用户经常违章用电、窃电现象严重,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造成线损率增高。

3 降低我国低压配网线损率高应采取的措施

由以上可知,造成我国线损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表现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针对我国电网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

3.1 在技术措施方面

3.1.1 合理设置电源点,完善电网线路结构。造成电网规划和电网线路设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电源点的设置不合理,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找准用电负荷中心。一是针对我国各地区的用电负荷分布特点,电源点的分布应采用“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在负荷密度高的重负荷区,可以优先考虑布置两個或多个电源点;二是为了避免迂回供电,配电变压器的安装也应该根据用电负荷区的特点进行设置,对于400V低压出线应采取多回线方式。这样的设置既可以使电网规划和线路结构趋于完善,也可以显著降低低压配电网线损率。

3.1.2 及时更新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线损率高的另一大原因就是线路老化和使用了高耗能的配电变压器。针对这一现象,一是应当及时更新电网中的线路。低压电配网中陈旧的导线、绝缘子等设备,应当及时更换成新型合金导线或裸导线;二是采用新型配电变压器。对于高耗能的配电变压器应当进行及时的更换,更换为更加节能的配电变压器。对老化的线路、高耗能的配电压器进行及时的更换,这不但提高了线路质量,也大大地降低了线损率。

3.1.3 导线截面积的选取应当合理。导线截面积选取过大或过小,都不能使线路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如果导线截面过小,就会造成线路在运行中电能耗损过大,使导线接头处温度过高,从而可能引发事故。如果导线截面积过大,就会增加材料的耗费和线路建设的投资。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应根据最大负荷电流来选定,并在选定后进行校验。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导线截面积,才能够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从而降低配电网线路的损耗。

3.1.4 优化无功功率补偿机制。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电网在吸收有功功率的同时也会吸收一些无功功率。如果电网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输送的无功功率过多,则有功功率的输送就会相应减少,这样也势必会加大线损率。因此,要提高电网有功功率的输送,就要完善无功功率的补偿机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采用补偿电容器提供无功功率。利用补偿容器就地提供无功功率,就可以实现哪里需要无功功率,就在哪里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避免由电网输电系统直接传输无功功率,提高有功功率的传输,从而降低了低压配电网线损率。

3.2 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线损率

3.2.1 开展用电大普查,加强用电大检查。一是为了了解居民的用电情况,供电所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大普查,对居民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违章用电、窃电现象,并对这些现象严格按规定处理;二是经常进行用电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如是否存在线路短路、互感器烧毁等情况,及早地发现这些问题,就可以及早地进行修复、更换,从而降低电损率。

3.2.2 提高员工素质,完善管理制度。线损率高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供电企业的管理不到位,要完善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落实责任制。实行线损分级管理,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线损管理网,实行责任到人,各负其责,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使供电所的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可通过定期举行交流会或组织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减少抄表人员漏抄、错抄的现象;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对计量仪器可以进行准确的安装;三是建立考核体系。把降低线损率作为年终的一项考核内容,对于降损工作做得好的职工给予奖励,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4 结语

电网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内在的硬性技术标准。为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就是一条重要途径。供电企业应根据本地电网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电网的技术措施,同时提高线损的管理水平,把不合理的电能损失减少到最小,从而达到降低低压配电网线损率的

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宇,李伟刚.浅谈低压配电网线损率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才智,2012,(26).

[2] 高西娥.降低低压配电线损的技术措施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10).

作者简介:王秀颐(1989-),女,山东武城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营销技术;张松青(1987-),男,山东德州人,国网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配电线路。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7

随着广西蚕桑生产的迅猛发展,蚕种需求量激增,广西年养蚕量2000年为85万张,2005年为395万张,2010年发展到563.5万张。近年来为满足市场需要,各蚕种场开足马力甚至超负荷生产蚕种。有的蚕种场设备设施落后,技术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蚕种质量良莠不齐,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严重影响蚕种场的经济效益甚至生存与发展。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种繁育科近年来有针对性落实相应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蚕种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实现了蚕种的优质高效。张原种收茧量达17.2kg,张原种制种量达66.5张,公斤茧制种量达3.86张,三项指标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耀3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蚕种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及管理措施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和桑园管理

随着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区各蚕种场大都采用了在农村养原蚕,回收种茧来生产蚕种的方式。因此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和技术管理,是提高蚕种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1.1 合理选址,科学规划

原蚕基地离蚕种场太远,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而且因为路途遥远,路上颠簸挤压,通风透气不良,造成蚕蛹受伤和生命力下降,严重影响蚕种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原蚕基地应建立在距离蚕种场100km以内,交通便利,周围5km内无工厂废气、污水污染,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的村屯。户数最好控制在30~50户,全部都养原蚕,每户种桑3~6亩。种桑面积太少会因收入低而影响积极性;种桑面积太大,劳作繁重易管理技术不到位,造成减产或失收。桑园应选排灌方便,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的地块。选产量高、叶质优的桑树品种种植,如桑特优2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等,桑园宜稀植,一般亩栽桑3 000耀3 500株为宜,让桑园通风透光,利于桑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

1.2 科学管理桑园,保证桑叶产量、质量

1.2.1 合理施肥。

桑园必须重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禁止单施氮肥。为了保质保量,统一为蚕农按饲养量购买(或赊账)肥料,冬肥每亩按桐麸250~300kg,进口复合肥75kg,磷肥50kg和桐麸、猪或牛粪30担堆沤20~30d,于元旦前后一次开深沟施完;夏伐后7月底前每亩施进口复合肥75kg。

1.2.2 统一剪伐。

种茧育桑园宜采用夏根刈、冬低刈型式,夏根刈平地面或离地面10cm,在7月中旬前后剪伐;冬低刈离地面30~50cm,在冬至前后剪伐,利于早发芽,多发条,提高桑叶产量,为来年早养蚕、多养蚕打下基础。

1.2.3 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

倡导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我国已发现有20多种野外昆虫携带的微孢子虫能感染家蚕,如桑螟、桑尺蠖、桑毛虫、菜粉蝶、斜纹夜蛾等。桑树害虫虫口密度大,与家蚕交叉感染几率高。在养蚕过程中发生虫害,在用叶前15d用40%乐果乳油加80%敌敌畏农药稀释1 000耀1 200倍均匀喷洒叶面叶背;夏伐、冬伐前用敌百虫、万灵等药效期较长的农药对桑园及周围进行“封园”。剪伐后认真做好“清园”工作,降低虫口密度,做到“五统一”:统一购买农药,统一标准浓度,统一时间喷药,统一时间剪伐,统一时间“清园”。

1.2.4 做好桑园灌溉排水工作。

夏秋高温季节,如遇连续7耀10d不降雨,桑树出现缺水干旱现象,这时需要及时灌水来补充桑叶所需水分。桑园长期积水过多,造成土壤透气不良,对桑树的根系产生为害,影响桑树生长发育。因此,地下水位高、雨量多的季节,应该及时开深沟排水。

2 加强原蚕饲养技术管理,确保种茧优质高产

通过对蚕种催青、饲养小蚕、大蚕以及上蔟、采茧等环节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从而保证原蚕高产稳产,生产出的蚕种产量高,生种少,不受精卵少,合格率高。

2.1 蚕种统一催青

保证蚕种一日孵化率95%以上,从出库当天至第4天在24益,干湿差2.5益保护, 第5天至孵化,采用高温感光催青法,温度28益,干湿差1耀2益,每天增加光照时间6h以上,保证蚕种孵化整齐,减少生种发生。

2.2 落实各项消毒防病措施

每年在养蚕前组织技术员对原蚕基地蚕室、养蚕环境和桑叶进行抽样检查,掌握病原分布情况。然后在养蚕前3耀5d和末批结束后组织消毒队统一对原蚕基地的蚕室、养蚕环境进行大清洁、大消毒。对蚕匾、蚕网、薄膜、花蔟等养蚕用到的蚕具逐一放到消毒池浸泡5耀10min。每次除沙后对蚕室地面及其周围消毒一次,批与批之间由蚕农进行“两消一洗”,保证消毒效果。

2.3 精心饲养小蚕

收蚁宜在上午9点进行,控制好日眠,否则容易造成发育不整齐,引发蚕病,从而导致减产。小蚕宜高温饲养(28耀29益),给桑前做好扩座匀座,做好眠起处理,提青分批,注意淘汰迟眠蚕、弱小蚕,每龄眠前除沙一次,饷食前用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2.4 大蚕饲养良桑饱食,注意防病

大蚕室门窗要装上纱网,不仅能防老鼠、苍蝇进入,还能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高温、多湿、闷热。温度控制在24耀26益,要疏养,大蚕保证蚕座面积每张原种20m2以上。搞好蚕座卫生,防止蚕病传染和发生:大蚕期每天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遇到潮湿天气,每次给桑前都要撒新鲜石灰,保持蚕座干爽。及时淘汰迟眠蚕、弱小蚕,拣出病死蚕,以防蚕病蔓延。同时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关键时期,需保证良桑饱食,这是增大蚕体、增产蚕茧、增加产卵量的关键措施。

2.5 加强上蔟管理

适时上蔟,严防过生过熟蚕上蔟,过生蚕食桑不足,营茧速度慢、影响体质和卵量,并且蚕儿吐丝机能较差,死笼茧和不结茧蚕增多;过熟蚕上蔟会增加双宫茧,易受伤,产生后期死蛹,直接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下降。捉熟蚕时,动作要轻,勿将熟蚕堆积,以防蚕受伤。上蔟密度要合适、均匀,早、迟熟蚕分开上蔟,利于预知检查和采茧。上蔟后加强通风排湿,上蔟后第1耀3天可以撒石灰吸湿或搬到室外凉干再搬回室内。室内温度以24耀26益为宜,同时做好防鼠、防蚂蚁工作。

2.6 采老蛹茧

上蔟后8耀10d采茧,因为采茧、售茧和运茧过程中嫩蛹容易受伤,采老蛹茧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3 加强种茧保护和制种生产质量管理,提高蚕种质量

3.1 种茧的收购和保护

种茧在上蔟后8耀10d,蛹体复眼深褐色时开始收茧。种茧比丝茧收购价格高50%,但死笼率必须控制在中系4%,日系6%以内,超1%每公斤扣0.2元,超15%以丝茧价收购。收茧时按熟蚕先后分户、分品种写好标签,路途远的最好用空调车运输,没有空调车用有孔塑料筐装,轻装快运,防高温日晒和雨淋。回来后中系和日系分品种分户平摊到蚕匾上,每匾2.5kg,分别放到种茧保护室保护,同时根据蚕蛹发育快慢情况而用空调或加温进行对交调节,一般温度在23耀24益范围内调节,以干湿差2.5益为宜。

3.2 削茧和鉴蛹

以蛹体复眼深黑色为宜,在削茧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量晚削,严格采取“一削二倒三轻放”的操作方法。每匾削伤或漏倒蛹10个以上,每个扣工钱0.1元;当天削出的蛹当天鉴完,每匾错鉴10个以上,每个扣工钱0.1元,由值班干部严格执行。此项措施能提高5%以上的产量,有效减少人为的损失。

3.3 铺蛹

复鉴后由专人负责分品种、分户均匀摊放在铺有木糠垫底的蚕匾上,每匾雄蛹1 000颗左右,雌蛹800颗左右,动作要轻,防伤蛹。

3.4 分户制种

制种严格分户,每户袋装5耀10包(30只/包)苗蛾进行预知检查,一旦检出有毒蛾,则整户淘汰,减少制种用工。通过分户制种,能有效提高蚕种合格率,避免整批超毒淘汰。出蛾前一天傍晚盖上有洞孔的蛾布,规格要统一,把整个蚕匾盖完。在化蛾当天早上4~5点进行感光,7~8点把蛾布轻轻拿下,在蚕匾上方抖动,然后把蚕蛾摊均匀,每匾(60cm伊80cm)母蛾350只左右,雄蛾800只左右。投雄蛾交配,投入量比母蛾多10%左右,投入量少单雌蛾多;投入量太多,浪费人工理对,并且消耗雄蛾体力。把剩下的和整对捡出的或拆对后的雄蛾及时放入低温室5耀7益保护。投蛾量因品种、种茧质量等不同而做适当调整,苗蛾和尾蛾稍偏多2耀3g,一般正交种每张投蛾50g左右,反交种每张投蛾65g左右为宜。产卵室温湿度用空调、抽湿机、电炉等控制在24耀26益,干湿差2.5耀3.5益为宜。投蛾后指定专人巡蛾:扶正母蛾,拣出雄蛾、死蛾及不良蛾,用吸湿纸吸干蛾尿,及时补空洞和调整母蛾产卵位置,使蚕种产附平整、干净。一般反交种当晚10点袋蛾收种,正交种次日早上袋蛾收种,但不受精卵多的批次当晚收种。收种后清点数量,分品种装箱入库保护。

通过加强对原蚕基地建设、原蚕饲养技术以及种茧保护和制种技术等一系列管理技术措施,保证蚕农养蚕成功率,种茧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出优质的蚕种,树立了蚕种品牌。提高了蚕种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几年我站张原种平均产茧量17.2kg,死笼率中系2.6%,日系4.1%,张原种制种量66.5张,高于全区平均50张的33%,公斤茧制种量3.86张,高于全区平均3.10张的24.5%,而且产附好,不良卵少,节省大量人工挑除不良卵和补种,杂交率99%以上,各项指标均列全区前茅,最近五年在全区蚕种评比中四次荣获第一名,一次荣获第二名。

我站原蚕点有三个在郊区,离本站不到25km,既方便技术员下乡指导,又节省运输成本,蚕农增产增收,而且提高我站普种生产经济效益。

摘要:经过多年的蚕种生产实践, 总结出蚕种生产的技术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和桑园科学管理, 加强原蚕饲养、种茧保护、制种生产等主要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与质量管理, 实现蚕种优质和高效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蚕种生产,优质高效,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德, 韦廷秀, 邓玉娟, 等.家蚕新品种“9.10×7.11”中试报告[J].广西蚕业, 2009, 46 (3) :15-19.

[2]韦廷秀.狠抓蚕种生产管理争创名牌蚕种[J].广西蚕业, 2002, 39 (4) :28-32.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8

1 养好母猪

根据母猪不同妊娠阶段, 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尤其在母猪妊娠后期应采用单圈饲养的方法,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毒饲料, 夏防暑、冬防寒, 并保证母猪充足的饮水;同时也要根据母猪体况、大小, 适当减少饲喂量, 防止生产当日发生难产等症状。

2 专人接产

采取专人接产。小猪产出后接产员应迅速掏尽小猪口、鼻腔内外的黏液, 用手握住小猪身体, 使其呈水平状或头稍低, 另一只手用消毒干毛巾将小猪身体上的黏液擦干, 可促进小猪血液循环, 防止感冒。在距腹部4~5 cm处用已消毒的剪刀剪断并抹擦碘酒消毒, 断脐带时发生流血过多时, 应尽快用手指捏住断头, 直到不出血为止。

3 早吃初乳

在新生仔猪开奶前, 需用0.1%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清洗乳头, 将母猪乳头洗净, 并挤通乳汁后让仔猪吸吮, 使仔猪很快获得母源抗体。初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其中60%~70%为免疫球蛋白。所以, 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

4 固定乳头

固定奶头的目的是防止大欺小, 以减少初生弱小仔猪死亡率, 提高仔猪群的均匀度。因此, 固定奶头应坚持“自选为主, 适当调整, 控强扶弱”的原则。首先让仔猪自行选择奶头, 发现有弱小仔猪不能正常哺乳, 应及时进行调整, 将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中前部乳头吃乳, 强壮的固定在后面, 这样可使同窝仔猪整齐良好生长。

5 适时补料

一般在产后4~7 d可以用颗粒料或青菜等诱食, 待乳猪学会采食后用稀料逗喂, 与此同时可将母仔隔离, 定时哺乳, 使乳猪有饥饿感, 多接触诱料。早补料能促进仔猪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发育, 提早分泌盐酸, 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抑制细菌繁殖, 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6 补充铁和硒

仔猪生后3 d肌注牲血素1 ml;3~5 d补硒, 肌注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 0.5 ml;断奶前再补1次, 这样可以防止仔猪下痢、白肌病、营养性贫血等。散养农户可在圈舍内撒放红土, 让猪自由补充铁质。

7 预防下痢

首先是要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 保证乳猪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其次保持临床卫生;再次是饲喂自配料, 应加适当比例的抗生素或者每天加少量炭末让其自由舔食, 能够有效抑制仔猪下痢。

8 防止踏压

由于母猪体大笨重、行动迟缓, 起卧时容易踩伤或压伤仔猪, 饲养员最好定期观察猪舍。特别是仔猪出生1~3 d更易发生。可以设保护栏或保育间, 采取母仔分开睡觉休息的方法, 防止压死踏伤仔猪现象发生。

9 科学断奶

仔猪断奶日龄一般控制在30 d左右, 计划断奶前5 d, 母猪就要逐渐减料, 以减少乳汁的分泌, 迫使仔猪吃料, 以减少断奶后仔猪的应激。断奶后的仔猪应在原猪舍饲养,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4℃左右。刚断奶前几天, 仔猪只吃八九成饱即可, 乳猪料要做到勤添少加, 每天最好饲喂5~6次, 间隔时间以3~4 h为最佳, 吃得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甚至脱水死亡等病症。因此, 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 可在断奶后的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一些药物进行保健, 预防效果良好。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9

关键词:变电运行,技术要求,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变电运行中,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应用必须紧紧围绕提升电能可靠性这一中心展开。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变电运行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跳闸处理、接地处理等角度出发对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完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管理水平三个角度出发对变电运行管理措施的科学化建设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电能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1 变电运行的技术要求

1.1 跳闸处理

1.1.1 220kv、500kv输电线路跳闸

当跳闸现象产生于220kv、500kv输电线路中以后,全面检查该线路是变电操作人员的首要工作内容,当发现线路有异常现象时,还需要对跳闸设备、消弧线圈等内容展开检查,当发现自动重合现象没有在跳闸开关中产生时,必须进行手动操作,确保可以实现重合,在对大电源进行应用的背景下,对电能进行强行输送;如果爆炸等其他现象产生于输电线路中,此时,必须在强送电能的过程中,首先消除震荡。

1.1.2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母线故障、越级跳闸和开关误动是主变低压开关跳闸的三种类型,此时操作人员必须全面分析跳闸产生的原因,从而在消除故障的过程中提升针对性。检查主变低压侧线路时,首先观察是否存在开关拒动或开关误动现象,如果这两种因素被排除,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检查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检查设备是检测中的首要环节,即检查设备保护压板等;其次全面检查过流保护区域,它位于主变低压侧。[1]在明确故障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维修工作,最后还必须再次整体检查其他设备,如果发现设备存在噪声,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有效判断过热现象是否在电晕、接头等中存在,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为减少跳闸现象发生。

1.1.3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在变电运行中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如下:故障分别在主变内部、主变差动区和主变低压侧母线路等位置的产生,都将造成主开关拒动。变压器是变电运行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在保护变压器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瓦斯保护,这一保护措施还包含两种形式,即轻瓦斯和重瓦斯。

瓦斯保护在变压器中的应用,有助于油箱内部状况被变电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掌握,如果这一过程中瓦斯包含动作在变压器中产生,那么就说明变压器内部是引起某种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变压器内部必须得到变电操作人员的详细检查,对变电等现象的存在进行充分的判断;如果差动保护动作在变压器中产生,此时变电操作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必须转移检查重点,将主变压器作为重点故障检查内容,最终确定故障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应用解决措施,确保变压器长期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下,最终促使安全性在变压运行供电中得以产生,而稳定性成为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特点。[2]

1.2 过电压

开关分闸后,过电压会被电弧重燃。如果对电压开关最大值进行设定,此时流经电流为零,从而导致熄灭电弧,而继续给电容器充电,此时的电压值最高。如果这一过程中,将开关设置在触头间的电压上,电源电压和电容器电压分处于两头,如果此时电源为负值,电源电压将低于触头的电压。如果较慢的速度产生于开关分闸中,同时其弹跳频率较高,那么同原有电压增长的恢复速度相比,开关恢复弧隙绝缘速度将会更慢,此时将导致开关弧隙被击破,促使电弧重燃得以形成,同时与原本定额相比,将形成5倍之多的过电压。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以引入电源架空,避雷设备在电容器中必须为氧化锌材质。

2 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2.1 完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体系的规范性、完善性是变电运行一切管理开展的基础,也是确保变电运行稳定性、供电可靠性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为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管理人员也能够根据制度内容,对变电运行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产生高度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并且也能够有效避免互相推卸责任现象的产生。部分变电设备运行中,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必须严禁外来人员出入,在运行、管理工作设备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唯一能够接触到运行设备的人员;同时,在对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应当对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流程等进行明确记录,从而为充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准备。

2.2 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要想通过有效管理提升变电运行的稳定性,科学地应用管理技术是重中之重。现阶段,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行中,必须首先全面分析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各种故障,从而提前做好解决方案,为提升自身的应急能力做准备;同时,针对不同技术的使用,必须积极构建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在确保变电运行中,该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先进性的特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提升电能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对于各项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考核,技术人员能够对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并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应用各种技术,为技术管理工作细节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3]

2.3 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着变电运行的稳定性,针对变电站这一整体来讲,其中包含了较多不同种类的变电设备,任何一个设备失灵,都将对变电运行整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为了提升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管理力度,当每一个设备都长期保持一个健康、稳定运行的状态时,变电站的整体运行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拥有非常复杂的接线方式,因此,变电运行设备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此类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和维护工作,必须将重点放在变压器和不同母线的运行状态上,同时,应用规范的操作与手法来实施维修维护。[4]变电运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从管理工作实际入手,总结长期以来设备管理、维护的经验,对具体的操作流程、维护时间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制定,确保该制度可以涵盖变电运行中所有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变电设备的稳定性,为增强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论

综上所述,电能的可靠性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变电运行中,必须紧紧围绕提升电能可靠性这一中心展开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应用。变电运行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变电运行在发展中还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及时有效地解决变电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促使规范性、高效性和可靠性成为变电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本玉.变电运行设施维护的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69.

[2]周柳珊.如何提高变电运行值班员事故处理效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2687.

[3]刘建国.变电运行设施维护的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4(23):210,13.

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索 篇10

1 施工准备

1.1 施工人员的准备

在园林景观施工开始之前, 施工人员的准备和组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 从而使施工人员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提高原理景观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在工期范围内完成任务。

1.1.1 施工之前, 负责景观建设的企业要对参与这次施工的技术人

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将责任具体到每个人身上。

1.1.2 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相应的技能, 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1.3 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 能够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各个工种都应该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1.1.4 根据园林景观工程的工期长短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施工人员

的数量, 采用科学的方式组织施工, 合理配置劳动力, 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1.2 施工现场准备

园林景观施工开始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尤其是大型园林的施工, 现场准备工作更是必不可少。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 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测绘, 保证施工现场的供电稳定以及水源的充足。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2.1 做好临时设施的修建工作, 包括搭建临时工棚等。

1.2.2 保证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稳定, 寻找充足的水源, 铺设供水管

道,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受供电中断的干扰, 可以从现场附近的变电站接入电源。

1.2.3 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做好沟通, 在图纸会审的时

候充分弄明白图纸的每个设计的细节以及设计的目的, 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2.4 建立完整的施工管理机构, 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

1.3 施工物资材料准备

园林景观施工的屋子材料准备包括施工设备、土建材料的准备, 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首先根据园林施工的实际情况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屋子采购。第二, 在物资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对供应商进行调查, 确保其有经营相关材料的资质, 确保购买的物资、材料的质量。第三, 对施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并依据相应的计划分批次进入施工现场。

1.4 技术准备

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 施工单位应该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 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相关的情况都应该有详细的了解, 从而最大限度的依据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施工。第一,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比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 看其是否设计合理。第二, 仔细研究图纸, 对工程进行预算, 根据预算与委托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确定双方应该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第三,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 并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时的与计划进行对比, 确保施工的进度。

1.5 施工场外协调

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应的材料采购以及相关的加工和订货工作。第一, 从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 与建材、苗木供货商做好协调工作, 确保各种材料的稳定供应。第二, 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机械和设备, 这就要在使用之前做好提前的租赁工作, 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及时的到位。第三, 选择正规的单位进行分包, 要签订合同, 明确双方的责任。

2 施工阶段现场措施以及基层管理

2.1 施工阶段措施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两个大的部分:土建和绿化。首先进行土建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铺设供水、供电还有供暖的管线, 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然后再栽植苗木, 进行绿化。

2.1.1 土方工程施工

园林景观的施工应该充分考虑现场的地形, 对地形进行充分的利用, 依据图纸的规定, 确保各个工程的具体尺寸和相对的位置。根据图纸上的坐标位置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控制网格, 在适当的位置安置控制桩, 根据控制桩然后充分利用经纬仪来测绘整个施工现场的网格, 然后将网格利用白石灰进行标注, 作为施工作业的参照,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各个土建项目都能够严格的按照图纸标定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施工。

2.1.2 园路、广场的施工

这些位置的施工做好基层的开挖, 严格遵守设计图纸确保灰土层、结合层的坡度和水平高度, 确保这些数值的准确性。在对公园以及广场进行具体的施工的时候应该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 详细的掌握施工当地的气候、人文信息, 在进行充分的论证之后, 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2.1.3 假山、置石工程的施工

假山的施工体现了园林工程区别于其他工程的最大特点———技艺并重, 施工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以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挑、撑等, 为传统技法。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置石的主要目的是造景, 必须格局谨严、手法洗练。以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山石器设等为手法, 最高境界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2.1.4 水景工程的施工

为了更好地发挥风景名胜区的观光、游览功能和丰富空间层次、烘托气氛深化意境、降温吸尘改善环境等进行了沿沉沙池两岸的驳岸、护坡、喷泉以及溪流的协调布置。

2.2 基层管理

在园林的施工中基层的施工管理不可忽视, 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技术管理制度及工程质量评定, 对确保园林工程质量、工期有特殊意义。

3 确保工程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1 为了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 开工前向周边单位及周围居民发放

宣传单, 宣传企业精神, 接受群众意见、沟通思想、增进感情, 争取理解和支持。

3.2 施工现场临时通道以及灰土施工基层施工土质干燥易造成尘土

飞扬, 用洒水车对园路基层、临时通道洒水灭尘, 保护环境, 净化空气, 并保持施工通道畅通, 灰土基层施工所用白灰采用成品袋装, 减小筛白灰造成环境污染, 水泥碎石搅拌、钢筋的切割和制作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3.3 安排夜间施工尽量采用机械噪音较小或安排无噪音、低噪音设备施工。

结束语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历史十分的悠久, 在新时期的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 在保留传统经验的同时, 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人文信息进行详细的考察, 在此基础之上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管理手段, 为景观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方案, 以便整体施工工艺流程的有序进行。然后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开展实际的施工, 从而确保风景园林工程的顺利完工。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新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 园林景观建设在我国有开始了兴旺和繁荣。笔者从事相关的行业多年, 根据自身的经验就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及其管理展开探讨。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11

关键词:铁路客车技术 故障检测 故障防范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93-01

我国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故障检测和防范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国外相关技术相比较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方面是检测技术含量低,防范技术可靠性差,铁路客车的故障检测整体效率不高,以及零部件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国内列车的正常发展,导致事故隐患呈现加剧的态势;另一方面是铁路客车相关系统技术使用不够成熟,一些零部件的标准化系数低,缺乏自主品牌,甚至相关零部件不符合国家铁路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所以随着铁路客车技术的发展,对铁路客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提高铁路客车的动态性能,也要注意提高车辆关键零部件的效能和精度等。

1 铁路客车技术的故障检测和防范措施

1.1 PLC系统故障及防范

PLC控制系统故障故障操作可分为固定故障和突发性故障,其中突发性故障需要重装系统才可以恢复正常,而固定故障则需要更换硬件或软件。PLC外部传感器的设备故障直接影响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设备本身的质量和寿命引起的,或者由于制度设计不当或系统的长期运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PLC本身很少发生故障,而大多数控制系统故障常常发生在各种开关、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设备。当PLC发生故障,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检测,通常情况下,由于PLC控制器具有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无论PLC的内部故障还是其外部故障,其中大部分故障可以由PLC控制面板的状态指示灯来进行初步判断故障位置,按照PLC状态指示器,结合其输入指示灯和输出指示灯的状态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初步判断结果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1.2 空调系统故障及防范

当铁路客车上的空调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一般不能直接看到故障的定位,也不能将制冷系统部件一一分离进行检查,而只能从外观来观察故障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观察空调制冷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变化情况,查看操作压力和温度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同时当出现制冷能力降低的故障时候,这类故障可能是由于制冷系统制冷剂缺乏、吸气压力低、低电压开关失效等情况所致,这类故障通常主要发生在制冷系统及压缩机,另外在铁路运行客车的空调机组运行過程中,产生运动噪声是正常的噪音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噪声异常高,出现不正常的噪音故障,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损坏的空调内部零件和空调机组的正常运行,这类故障通常发生在电源线和控制线等位置处。

1.3 控制部分故障及防范

在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铁路客车设备的控制部分也会发生故障,并且控制部分的故障通常表现为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连接器的接触状况以及选择开关的内部短路等情况,当铁路客车的控制部分发生故障时,需要结合客车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检修和维护,首先要对整体运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电气设备外壳是否带电的检测,以及检测相关部件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同时在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要针对控制部分的故障发生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严格监测电气设备的温度变化以及机组运行的声音状况,做到及时检查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有效确保控制部分的优良性能。

1.4 装置安全性故障及防范

铁路客车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铁路客车运输的基础,铁路客车的运行环境,比如低气压、沙尘暴等气候变化,会影响制动装置的正常功能而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铁路客车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分析以及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在转向架制动装置,氧气和空气调节设备,供水和卫生设施和电气系统等装置方面存在安全性故障,同时由于受到恶劣的天气条件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会存在一定的故障隐患。所以在维护过程中,采取轻量化车体钢结构,合理选择各种设备之间的材料,进行科学的结构设计以及振动模态和车辆振动模态必须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铁路客车中的制动装置能有效缓解客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制动阶段存在的动力不足问题,进而确保制动摩擦系数能够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和稳定性,保障铁路客车的运行正常。

2 故障检测和防范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铁路客车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促进客车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发展水平。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在铁路客车故障检测和防范过程中,发展铁路客车集成设计技术将是今后铁路客车技术发展的趋势,其中集成的概念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总线的集成模块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原理和专业要求的性能,而且还考虑其他专业领域性能的要求,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将综合模块化产品集成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即集成产品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模块组合形成最终产品。在未来铁路客车技术发展过程中,集成设计技术是铁路客车用户需求开发的基础。随着客车产品品种固定和车内总线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铁路客车必然会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才能可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铁路客车集成设计技术将促进劳动力实现解放,可以让设计者摆脱繁琐重复的工作,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产品关键技术的创新;促进整个故障检测过程过程的简化,消除了诸多中间环节,有效简化采购流程,进而缩短工艺技术准备周期;促进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集成设计技术的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中间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故障检测和防范工作的效率,所以,铁路客车技术管理过程中故障检测和防范的集成技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储存、包装、运输和安装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科学的研究和试验,不断提高总线技术水平,合理运用集成设计技术,有效发挥集成设计技术的作用。

3 结语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针对故障检测和防范工作,故障管理信息系统将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进行信息传递,最大限度的屏蔽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开发铁路客车故障防范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铁路客车故障防范管理信息系统采取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而不断提高铁路客车技术的故障检测和防范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瑞淳,王景宏.浅议中国铁路客车的发展方向[J].铁道车辆,2004(2):8-14.

技术和管理措施 篇12

一、安全管理的实际意义

企业档案信息记录了企业发展历程。档案中一部分信息涉及企业机密文件,其中包含了设备、技术资料等一些重点保密的资料,在这些重点信息数据的使用上,还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为这些数据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状况,一旦这些信息被非法使用,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档案本质特点决定其在数字环境中存储、信息的传送等方面都要比普通的信息要求要高很多。怎样提高企业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就成了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范畴

根据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通信过程以及信息传送的过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按照实际以下三个原则进行执行,即:信息保密性;信息数据真实性;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实际上,企业档案的安全管理也应该遵守这三方面原则,为了进一步保证这三点的需求,企业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现阶段,企业电子档案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上,对信息文件进行归档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公开化,就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网络系统。但是,电子档案信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绝对安全的,特别容易受到电脑黑客的恶意攻击,致使机密文件被泄露、被修改或者是恶意删除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的共享。所以,在制定的安全管理系统中,必须要有应对泄密以及预防泄密的应急管理方案,进一步保证电子档案公开的安全系数。

三、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涉及机密文件的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规模越大,涉及机密的电子档案越多,管理难度也就随之增加。因此,涉密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系统就更加重要,不管管理系统设计的多么可靠、周密,不管文件加密到何种程度,使用多么完善的加密技术,没有严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把控,还是有可能发生泄密现象。所以,在电子档案进行公开化之前,必须有效地防止因为人为原因而产生泄密现象发生,并且还要对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参与管理档案的人员,充分意识到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尽可能降低信息泄密发生的概率。

(二)计算机设备使用防护措施

企业除了要对内部员工宣传信息安全重要性观念以外,还应该重视在计算机设备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保护。首先,要对个人电脑进行防毒查杀,做好数据的备份;其次,在档案信息公开的过程中,避免发生信息数据被毁坏或者是恶意篡改的现象发生。企业除了要在相关档案部门的服务器中,安装杀毒软件,还应该在企业内部邮件的服务器中同时安装杀毒软件,使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邮件往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传输,构建起一个安全防毒的环境。

(三)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措施

企业内部的档案部门提供共享档案信息,主要通过E-mail和网页两种方式进行浏览和阅读。为了确保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在使用E-mail发送之前,就应该使用杀毒软件对文件进行查杀;使用网页进行浏览时,采用安全内容过滤系统和阻隔浏览网页系统保证文件传送安全。现阶段,电子档案都是以影像资料作为主要存储手段,影像资料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因为人为原因而引起的安全问题,所以,一定要对提取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文件进行扫描前后,文件内容要保持一致,禁止使用U盘等外部存储设备进行对文件的提取,进而保证原文件没有受到影响、改写、恶意删除或者是盗用。

企业档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安全信息管理措施也是共享档案信息的先决提条件,在良好的安全环境中,才能保证档案公开的可行性。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所以,一定要培养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电子档案在网络上的安全传送和共享。

参考文献

[1]韩洪云,谷克宏.企业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2):136-136.

[2]刘玲玲.新形势下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4):79-81.

上一篇: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下一篇: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