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精选12篇)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1
摘要:在自然生态中, 森林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不仅可以有效的调节生态体系的功效, 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价值为国家供应相应物资。但目前对森林能源的保护还不到位。基于此, 就森林能源的管理问题做出了研究, 寻找问题根本, 并给出解决意见。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问题,对策
森林资源是保障物种多样的根本, 也是地球上极为珍贵的自然能源之一, 它可以为人类共计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宝贵物资和许多物品, 也可以有效的调节因冰雹、沙尘、旱涝和水土流失等气候所产生的自然灾害, 还可以净化空气、消除噪音。大森林就像一个天然的园林场, 在这里生长着许多极为珍贵的药材和树木, 生存着各种飞禽走兽。森林不仅是可再生能源, 还是可以挖掘和研究的绿色能源。
1 对于森林能源保护和管理的情况
由于森林资源是我国比较珍贵的自然能源, 所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情况。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也在不断加强,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许多森林被毁坏的情况。保护和管理森林是指对于森林中的树木进行科学管理, 对砍伐树木及销售运输工作进行明确规定和严格监督, 以此保证森林资源不被随意破坏和浪费[1]。近年来, 我国开始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但是, 还是有一些地区的人们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不够, 经常乱砍乱伐, 破坏森林能源系统, 对这样的行为应该给予严惩, 并且各地方应该尽快拿出治理措施, 遏制这种显现不断出现[2]。
2 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不足
林木少批多采、林地逆转呈扩张之势, 这些问题反映出森林资源管理形势十分严峻, 一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恢复植被;另一方面, 仅有的森林资源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林地逆转、采伐日趋严重, 可采资源锐减, 森林质量不断下降。这些问题不解决, 不仅影响到林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也将影响到林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2.1 森林资源保护机制不健全
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措施方案, 许多政策还不能够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在目前的森林保护工作中, 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管理机构, 没有构建一个专业的森林保护团队, 因此执法效果不佳。在森林保护工作中, 一些工作人员本身素质水平较低, 没有责任心, 甚至出现为一己私利出卖森林资源的行为。在现有的经济系统中, 森林保护措施和现下的森林发展情况不符, 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
2.2 没有订制长期目标和策略
重局部轻全局, 顾此失彼, 对于森林保护没有订制长期目标和策略。现在对于森林资源的使用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一时利益而大肆毁坏森林能源, 甚至破坏生态环境[4]。不符规定的开垦和占地没有彻底得到治理, 这种情况出现多半是因为当地政府部门没有重视森林防护, 没有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2.3 重改建, 轻治理
没有认清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 看重改建, 轻视治理, 减慢了森林能源的发展速度。各地方应该按照“七成管理三成建造”的原则进行造林工作, 但有一些地区却恰恰相反, 严重的甚至只关注造林工作, 而不顾及管理工作, 对于造林的质量没有保证, 经营管理无从谈起, 最终致使造林结果不佳。现在我国的造林面积庞大, 但经过统计却发现森林覆盖率很低。许多地方盲目造林, 忽视对现有能源的保护和管理。特别是不符合规定的森林利用情况, 导致了森林资源利用率不断下降。在砍伐前, 没有以森林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主, 砍伐了许多珍贵木材和大径树木, 破坏了森林的调节作用。
3 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可以采用的办法
3.1 加大对占用林地行为的惩罚力度
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首先要先治理占用林地的行为。应用正确的法律手段对占用林地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只有严惩严办才能彻底除去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和居民, 都不应该违法毁林占地,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应该先进行教育, 教育无效再依据法规加以制裁[5]。只有加大对占用林地行为的严惩力度, 才能让各地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 以此告诫所有居民。管理人应该认清自己的职责, 公平公正的处理每一个违法情况, 绝不能被利益驱使, 行贿受贿, 暗箱操作, 坚决杜绝此种情况发生。
3.2 组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森林保护队
保护森林资源应该组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森林保护队, 以此来提高依法治理的力度和效果。森林保护队应该由强硬作风、廉洁执法、热情无私的人组成, 林业部门要重视对保护队成员的培养, 定期组织培训, 认真研读森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实践力度, 以此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建设森林保护队的同时, 重视管理团队的组建, 不断改善保护队的执法效果, 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稳定管理团队内部结构, 并给与资金支持。
3.3 要做好保护森林和资源的宣传工作
森林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是森林保护诸多问题中的根本问题, 想要改善这个问题, 需要做好保护森林和资源的宣传工作。保护森林资源是一项社会参与度很高的工作, 想要优秀的完成这个工作, 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是非常重要的[6]。不断的宣传可以更好的普及森林资源保护知识, 并让群众了解到保护森林的原因和意义, 还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森林的队伍里。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宣传资金, 让相关部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上做宣传, 以此提高公民对于森林及其资源的保护意识。宣传工作是很重要的, 只有让保护森林的观念进入到公民内心深处, 让整个社会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 才能使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一种公民自发的行为。
3.4 应该根据法律对各县木材流动加以规范
3.4.1 加大对木材流动 (再加工) 的整顿和规范
组建管理单位, 对当地管理范围内的木材流动 (再加工) 进行有效的查验和整顿, 并严格把控好对新进木材流动 (在加工) 的审查工作。
3.4.2 规范木材流动 (再加工) 的发货制度
在买卖木材时, 一定要到各地所属的管理部门或林业单位进行数量记录, 依照法律法规办理好木材运输的各项手续。
3.5 加大对于砍伐林木的管理力度
各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和执行砍伐林木的名额, 对于砍伐林木应该做好根源管理工作, 并有效落实砍伐林木的名额限制责任, 将这项工作放在林木砍伐管理的第一位。砍伐林木的名额分配应该以培育采伐和低产林改造所需的方案指标为准, 尤其是在低产林改造标准的分发和查核上, 应该保证名额的分发切实落在需要改进的低产林上。各部门必须保护个人采木的合理砍伐名额, 还应该构建起一个完美的森里砍伐名额限制检验上报机制。
4 结语
林业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保护森林及其资源保护工作, 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工作, 不断改进森林管理相关法规, 号召更多的人加入森林保护的队伍中, 让全民意识到, 森林资源的正确监管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这对于切切实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有着主管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永芹, 孙福录.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 2014 (8) .
[2]夏留常.切实抓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J].云南林业, 2013 (4) .
[3]张建文.浅谈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2, 39 (3) .
[4]胡炳森.浅谈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问题及措施[J].现代园艺, 2013 (2) .
[5]王秀军.试论我国森林资源的生态保护[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1) .
[6]吴依阳.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2.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2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我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3.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我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5.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1年的化肥使用量)。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我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 4000~5000种,约占我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我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8.加入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我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我国的环境问题。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一大课题。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签字国。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资源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影响资源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二个问题,近年来的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第三个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现状
一是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08年,环境保护部共批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00个,总投资达2.7万亿元。对总投资1905亿元的49个项目环评文件做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有序推进规划环评,把区域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开展高污染行业专项执法活动,查处未批先建项目1824个、未落实“三同时”要求的项目3167个,并督促整改到位。
二是污染减排取得好于预期的明显成效。2008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30万吨/日,新增燃煤脱硫机组1.02亿千瓦。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有望如期实现。
三是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全面建立,成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抓手。截至2009年年底,“十一五”规划安排的2714个治污项目中,已完成1762个,占64.9%。
四是一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得以解决。2008年,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务院九部门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9123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183家,取缔关闭231家,停产整治641家。联合发改委等八部门,深入开展2009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各地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42万多人次,检查企业98万多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万多件,挂牌督办2587件,119名责任人被追究责任。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后督察,检查饮用水水源地3177个,取缔关闭企业831家、直接排污口220个,拆除违法建设项目780个。
五是“以奖促治”政策带动农村环保工作广泛开展。中央财政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投入15亿元,支持2160多个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资达25亿元,直接受益农民达1300万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完成30个省(区、市)数据接收入库和初步审核工作。
六是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获得丰硕成果。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顺利完成,共组织动员57万多人,调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大类普查对象592万多个,全面掌握了我国污染源排放的基本情况。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完成既定任务,形成了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了继续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等重大命题。水专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所有项目和课题立项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启动32个项目,230个课题,占“十一五”拟启动课题的96.6%。
七是环保规划实施与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首次达到进度要求,部分指标超额完成,主要规划目标有望首次如期实现,是截至目前执行得较好的一个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3
其实,大闸蟹移民德国并非近几年发生的事情。100多年前,德国商船源源不断地将从中国采购的茶叶、丝绸等运回国内,为了增加稳定性,德国人在货轮的蓄水舱内灌满压舱水,大闸蟹便随着压舱水进入了这些货轮。商船飘洋过海来到欧洲后,由于莱茵河的河道狭窄,货轮必须将压舱水排出,使船体上浮才能航行。来自中国的幼蟹便趁此机会进入莱茵河定居。
1912年,一位德国渔夫第一次捉住大闸蟹,并把这个“怪头怪脑”的动物送往了当地的博物馆。自此,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横行德国“江湖”。由于没有天敌,这些外来“移民”和本地物种争抢食物、占据生态环境。很早以前,德国渔民就曾尝试阻止大闸蟹繁衍,他们曾利用螃蟹制造肥皂、饲料,或者简单的将它们大量杀死。但是为了保护名贵的鳗鱼,渔民从来不用化学制剂来对付大闸蟹,因此大闸蟹的数量不降反升。
如今,移民成功的大闸蟹俨然已经占“江”为王,甚至成为德国地区唯一的淡水蟹种。据当地渔民介绍,自打大闸蟹入侵,梅克伦堡附近的淡水水产已经缩减大半,鳗鱼、鲈鱼的年产量从原来的120~150吨降到了目前的60吨。不仅如此,大闸蟹还会毁坏渔民捕鱼工具、破坏水坝以及一些工业设施,让德国人苦不堪言。
当德国渔民得知这种“可怕”的动物竟是中国人眼中的美食后,便不断地将大闸蟹出售给当地的华人餐馆。尽管售价低廉,但也算是找到了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学教授盖斯特对大闸蟹经过一番研究后,语出惊人。他认为德国大闸蟹比中国的大闸蟹更为纯种。在中国,由于无序的养殖和生态的失衡,导致长江水系大闸蟹品种退化,所以纯种的大闸蟹已难觅踪影,长江里横行的全是“杂种蟹”。相反,德国没有其他淡水蟹,加上水质清洁,大闸蟹在良好的生存环境里种群内繁殖,品种十分纯正。德国华人餐馆的老板认为德国的大闸蟹完美地保持了“大、肥、腥、鲜、甜”的优良品质,而在国内,绝大多数大闸蟹只能达到“肥”这一项标准。教授的说法在国内也得到证实,阳澄湖大闸蟹协会秘书长杨维龙承认,因为长江水系大闸蟹品种已不纯,他们每年都会从欧洲进口大量纯种蟹苗。
德国教授的研究,引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种质资源的保护。
在我国,像大闸蟹这样数量众多,但物种纯度却不断下降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本刊去年曾报道过的蒙古马便是一例。这种曾跟随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的铁骑,如今种质资源极度退化,一代不如一代。
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在历史上已经有无数次的证明:19世纪60年代,美国一种优质的葡萄品种拯救了当时饱受蚜虫困扰的欧洲葡萄园;优质绵羊的育种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
水资源的保护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4
1 需要解决的水资源管理问题
1.1 进一步健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
我国在过去的时间中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头等大事, 因此在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想有效的改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就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将可持续利用这一理念深入到水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正面临严峻的形势,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正面临着无水可用的严重情况, 而城市为了加快发展建设, 对水资源存在过度浪费的现象, 可见, 水资源的使用不均是当前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进行限制与约束, 同时还在重要的河流湖泊流域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 严格控制非法使用水资源的情况,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 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我国所面临的问题, 在世界上也是一个疑难问题, 但是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 我们不能使用其他国家的管理办法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保护, 这样并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要想在水资源的保护方面获得进展, 还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1.2 加强水量统一管理
当前水资源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率不高, 尤其是一旦发生干旱等情况时, 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没有达到合理的分配。在过去为了发展经济建设, 可能将过多的水资源应用在了生产建设中, 其次是人们必须要用到的生活用水, 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可能面临无水可用的窘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水资源的管理不到位, 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没有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导致的。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 江河湖泊数量众多, 但是却并没有完全的开发出来, 因此有些地区经常面临无水可用的情况。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对水资源的分布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充分利用我国的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分配, 除了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外, 还应该对突发事件的用水具有充足的准备, 必要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水资源调度到需要的地方。
1.3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国正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建设中, 水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我国需要建立节水型社会。因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没有水, 我们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 更不必说发展经济建设了。建立节水型社会能够有效地保证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有水可用, 并且能够将水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有效地提高使用效率, 这样一来, 我们就能够将水资源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2 水资源保护措施
2.1 点污染源防治措施
2.1.1建设城镇污水处理机回用设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防止水域污染、改善环境的主体工程。污水处理的目的是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为有效地控制水体污染、应对各类废水进行妥善的收集和处理、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污 (废) 水处理厂、使污 (废) 水排入水体前达到排放标准。
2.1.2工业废水污染控制措施。由于工业废水成分极其复杂、量大、面广、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在水体中难以降解、从而加重了对水资源的污染。因此、对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对策措施、应从宏观性控制、技术控制以及管理控制三方面入手、其中、推行清洁生产及节水减污是控制工业废水污染最重要的对策措施。1宏观性控制措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进行工业规划和布局时、合理安排、统筹考虑、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尽量减少重污染、高耗水、排污多的企业、积极发展低能耗、排污少得高新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建立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推动其实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是治标、清洁生产是治本。发展清洁生产与绿色产业是落实可持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2 面污染源防治措施
2.2.1农业面污染源防治。面源污染的载体主要是地表径流、污染物质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许多河流及水库水体中总磷、总氮含量偏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农业生产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于土壤中的氮、磷和农药随地表径流等途径流入水体;二是不合理的垦荒、耕作、灌溉引起的水土流失、使污染物汇入河中。对以上原因产生的面源污染、要从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来考虑防治措施。
2.2.2畜禽养殖场废水控制。畜禽养殖场废水包括畜禽粪尿及冲洗废水。这类废水污染物含量很高、特别是氮、磷等营养成分负荷高、并含有致病菌病毒物质。随着城郊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畜禽养殖场废水已成为一个新的大污染源。因此、畜禽养殖场粪尿及废水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无害化利用、达到排放标准才允许外排。
2.2.3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产生量日益增加、大部分城镇对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都没有采取善的处置与处理措施、任意向河道及湖库倾倒或堆置垃圾废物的现象没有得到控制、造成对水体的严重污染。对城镇生活垃圾应采取卫生填埋和堆肥的处理方式、严禁乱倾倒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
结束语
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 我们一定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从每一个人做起, 从最根本的工作做起, 这样才能逐步改善我国当前面临的水资源污染或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从而促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水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长久的任务, 我们虽然并不能马上就看见效果, 但是这一影响是深远的, 是造福子孙后代的, 所以应该继续发展下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水资源的使用量也逐渐增多, 要想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我国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正处于探索的阶段, 在开发水资源的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 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水资源在管理上的问题, 希望相关管理人员予以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卢振娟.浅谈水资源的现状[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7) .
[2]徐红霞.论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5
广东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主要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渔业资源衰退;水产养殖面临发展瓶颈;水产加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技术落后;沿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质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力量相对落后;海洋生物资源有关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等六个方面对广东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作 者:鄢波 杜军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刊 名:河北渔业英文刊名:HEBEI FISHERIES年,卷(期):“”(2)分类号:S9关键词:海洋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 开发与保护 海洋生物科技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6
1.面积大且占土地面积比重大
截至2004年,全省各类湿地总面积达到365.1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87%,而全国湿地总面积仅占国土总面积的6%。江西的湿地总面积在全国处于前列,并且湿地占国土面积的比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湿地类型较齐全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的划分,湿地分海洋湿地、陆地湿地和人工湿地。江西没有海洋湿地,而陆地湿地的20种类型中江西有15个类型;人工湿地的10种类型中江西有8种,包括了除咸水湖和荒原湿地外的内陆湿地的所有类型,类型较齐全。
3.湿地水系完整、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
江西湿地水系是以鄱阳湖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境内的赣、修、抚、信、饶五大水系均汇入鄱阳湖而进长江,湿地水系非常完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4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江西境内的河流湖泊水质基本良好,除极少数流经城市和工业集中区的河段外,绝大多数达到国家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4.湿地生物资源丰富
江西种类繁多,面积巨大的湿地,成为野生动植物迁徙、繁衍生息的优良场所。江西湿地中有湿地高等植物127科、332属、697种,上了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12种。尤其是鄱阳湖珍稀水禽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鄱阳湖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310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四分之一,属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白鹤、白头鹤、灰鹤、大鸨、白鹅雁等51种之多。
二、江西湿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围垦和无序开发造成湿地面积萎缩
江西湿地大规模的开发是在最近五十几年,开发的目标是以农业生产,特别粮食生产为主。为满足建国后人口剧增的需求,不得不倚重于省境内丰富的湿地资源,尤其是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全省掀起向湖泊要耕地的高潮,湿地呈现出无序围垦和过度开发的状态,湖泊面积急剧减少。以省内最大的湿地鄱阳湖为例,从1954年到1976年这22年间,湖面面积累计减少1245km2,年递减达56.6km2,速度惊人!
江西省同时也是我国血吸虫病的高发区,为了消灭钉螺,在一些重点疫区不得不对湿地进行排涝和围垦,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仅鄱阳湖区域由于对钉螺的控制而减少的湿地面积达600km2。进入20世纪80年代,对湿地的围垦以水产养殖为主。改革开放后,全省的城市建设进入历史最快发展时期。城镇化导致围湖造地,河道淤塞,市区及周边农村的湿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2.湿地环境污染逐渐加大,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近年来,江西经济开始进入快车道,自“九五”以来,全省GDP一直保持9%以上的递增速度,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湿地受到其周边地区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消费污染的影响不断加大。如:鄱阳湖湿地虽然总体环境尚好,但近年来局部污染逐渐加重,“九五”期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全湖平均有64.2%的断面为Ⅱ类水,30.5%的断面为Ⅲ类水,劣于Ⅲ类水的超标断面占到5.3%。
同时,环境污染导致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出现,使浮游生物单一,甚至出现藻类爆发性增殖,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降低了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总磷浓度来看,省内最大的湿地鄱阳湖也已开始出现富营养化。
3.生物资源利用过度,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缺少全面和科学的评估,一般只注重生物资源的直接消耗价值(食物、医疗、原料等),而忽视生物资源潜在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少地区将湿地当作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免费财富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竭泽而渔、滥采滥挖、随意捕猎现象很是普遍。如:在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每到秋冬季,渔民就挖开湖堤放水捕鱼,即所谓的“堑秋湖”,对湿地生态带来严重影响。
生物资源利用过度使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面临濒危或灭绝。据20世纪60年代的调查,鄱阳湖有湿地植物119种,到20世纪80年代调查时就减少为102种,物种消失速度令人震惊!江豚在鄱阳湖数量不断减少,白鳍豚已濒临灭绝。生物资源利用过度也使江西的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渔获物群体结构呈低龄化和个体小型化趋势。
4.湿地管理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
湿地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包含许多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林业、农业、渔业、牧业、环保、水利等等。管理部门纷杂、众多使江西湿地的管理长期处于混乱当中,关系不顺,界限不明,湿地保护处于各自为政的尴尬境地。江西湿地管理机构普遍不健全,设置也不合理,尤其缺少综合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项的《湿地保护法》,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江西省对于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长期处于空白。2005年,《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江西省成为继黑龙江省之后,全国第二个通过地方性法规保护湿地的省份。然而,法规条例在实施时依然存在问题,对湿地的界限不清——到底哪块是湿地没有明确界定,很难达到治本的目的。除鄱阳湖,东江源外,江西境内的其他湿地基本上没有立法保护,处于非严格意义的保护状态,仅限于一般的行政保护性管理,亟需进行开发、利用、保护等多目标并行的科学管理。
三、江西湿地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湿地的基础研究、科研监测
江西省的湿地研究基础薄弱,湿地专门研究机构较少,人才匮乏,尤其是缺少国家级的研究队伍。长期以来,江西在湿地科学研究方面获得国内外的资助相对较少,本省的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江西湿地研究的深入开展。
从现实情况看,迫切需要加大对湿地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需要整合研究机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尽量避免研究项目的重复和缺少创新,要加强对湿地资源可持续高效经营的原理和技术的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和衰退规律,提出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的生物对策、技术和措施,建立健全湿地监测和评估系统等等。
2.加强和完善湿地立法工作,建立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截至2004年,政府已颁布了与湿地保护有关的法律15部,法规18部,然而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统一的湿地保护法。针对这种情况,江西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湿地保护法规或条例,来对本省丰富的湿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目前,鄱阳湖湿地、东江源已有法规出台,但江西境内的绝大部分湿地还处于法律真空状态。随着江西经济近年持续快速增长,对湿地资源的影响程度也与日俱增,迫切需要需要在全省逐步建立完整的湿地法规体系。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部门各级湿地管理机构。与此同时,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和管理部门,也即成立湿地综合管理部门,统筹兼顾地进行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江西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3.加强湿地环境宣传和教育,实现公众参与
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湿地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和资源合理利用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和管理决策者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因此,应通过教育设施和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效益的认识,强化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环境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湿地及周边的居民,他们的行为对湿地资源有直接重要的影响。近50多年来,在江西广大的湖区,人口已翻了一番多,并且贫困人口比例高,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给当地湿地保护带来难度。应当重视对这部分人口进行湿地保护法规、条例的宣传以及湿地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4.转变湿地利用模式,开展湿地生态农业
江西传统的湿地利用多以扩大耕地为主,这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环境功能遭受一定的破坏。湿地开发的强度必须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把对湿地资源的粗放型开发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型开发模式是实现江西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当前,应当积极引导农民退耕还湖,适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水产养殖、果树栽培等为主的生态农业,应成为江西湿地开发的重要模式。另外,还应开展多种途径的资金筹措,推广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尽量使工业占用的湿地能够置换出来,逐步恢复其优良的自然生态功能。
5.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具有潜在的旅游资源的功能,在旅游娱乐和美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旅游业较其他产业有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低的污染,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江西优良的湿地生态环境为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的鄱阳湖、五大水系湿地、山间的飞瀑深潭、清溪碧泉等都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南昌青山湖、新余仙女湖,东江源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都是对湿地旅游资源进行成功开发的例子。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篇7
1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短缺, 水旱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 200 m3, 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 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 到那时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灾害, 水旱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挑战。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 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 水灾害频繁发生。因为洪灾, 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 100多亿元, 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1 333.33万hm2。同时, 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 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m3, 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 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 300多亿元。
1.2 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污染更是惊人。据了解, 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t, 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 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重;四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 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 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2 我国水资源恶化的原因
2.1 对水资源认识不足
围湖造田曾被看作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壮举。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单纯强调蓄水功能, 缺乏生态观念, 有些工程违背了生态规律。修建大西海子水库, 切断塔里木河, 使昔日一片绿洲的罗布泊干涸成了“死亡之海”;黑河截流使往日山清水秀的阿拉善地区变成了今天沙尘暴的源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频繁的自然灾害向人类敲响警钟。
2.2 法制不健全, 管理不完善
自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水法》颁布以来,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法规和政策。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人治大于法制的现象仍严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对水体可能造成伤害就进行资源开发, 结果是越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越严重。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适应环保跨部门、跨行业管理的需要。责、权、利不明确造成资源大家争、问题互相推诿, 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2.3 粗放式开发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而忽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曾经很少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禁区”, 有些地方急功近利, 把“夕阳工程”引入我国, 在求得经济暂时快速发展的同时, 却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按国际通行标准, 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 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未达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本身虽没有不好, 但这应当是建立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之上的。
3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3.1 加强环境责任意识, 以利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
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 也就是说既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又不危害环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福利, 又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人不应该采取从同自然对立的立场上来理解自己文化活动的意义, 不应该采取对自然消极顺从或肆意征服的态度, 而应该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把优化自己的生命存在看做自己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3,4]。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环境公正是指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所有主体一律平等, 享有同等的权利, 负有同等的义务, 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 负有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的责任;对任何主体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处罚。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目的, 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 人类必须同时兼顾2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作为主题和目标。
3.2 资源消耗由“借贷式”转为“预付式”
我国资源开发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开发状态, 湖泊资源经历了从未充分开发到某些资源开发过度, 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过度的过程。随着湖泊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 对湖泊“无度、无序、无偿”的长期利用, 使得湖泊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湖泊生物资源随着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加剧, 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显出资源的宝贵。为了达到“一个旨在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生存而非支配自然的社会”不能把提前借贷消费的方式用于环境, 先破坏再“修复”, 利息是还不完的。应该预见到竭泽而渔的后果, 从而保护环境, 只要对环境付出积极的预付, 它也将善待人类。对未来的态度就是对现实的态度, 一个共同体如何对待未来, 它也会如何对待现在。对后代人利益的认可和保护, 是人类理性力量的表现。历史证明, “一个社会如果不再认同后代人的利益, 丧失了对未来社会的积极关注, 那么它也就丧失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 很快就会走向崩溃。”从功利的角度看, 即便是从当代人的自身利益出发, 这种对未来的关注也是明智的。
3.3 做到消费无害化
生态伦理学的合理消费应该做到消费无害化。即要求对人的整个消费活动———从消费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处收到被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消费掉都要进行监控, 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力求将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这里所说的监控既包括技术、工艺上的, 也包括责任和良心上的。要根据“无毒”、“再生”的原则, 合理选择原料及进行产品设计, 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例如选择不采用CFC的电冰箱, 不含磷的洗涤剂, 不采用汞作触媒等。这就要求在一特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生态化的产业链, 优化产业结构;统一组织园区内的动能生产、供应和新型能源开发, 优化供水排水及废水处理系统等。人们最终将认识到, 在防治污染方面, 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比如人们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以为和水污染没什么关系, 事实上废旧电池形成的电解液是最难处理的, 对地下水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保护环境, 就是一种最大的节约。
摘要:水乃生命之源,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指出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产生水问题的一系列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的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83.
[2]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32.
[3]周玉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D].武汉:武汉大学, 2003.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8
1.1 大规模违规圈地, 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脚步不断加快, 而且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这导致了工业建筑和城镇建设对土地资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 一些城市为了加快建设, 盲目的通过项目审批, 并且有部分的违法违规操作情况出现, 这样对土地资源的滥用、对耕地的霸占都让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保护情况堪忧。政府部门本应是对这些情况进行监察和管理的, 但是因为政绩的需要, 而忽略了自身的职责, 招商引资、投资建设都没有详细的审批和精密的规划, 目光过于短浅, 土地的利用率只是看着眼前的利益, 没有顾忌长远的发展, 而且对于土地保护, 从观念上就很淡薄, 特别是对耕地缺乏保护意识。
1.2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 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 比建国初扩大了34.4%, 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7.6%。
(2) 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垦殖, 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
(3) 土地污染。
2 积极推进政策调整, 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2.1.1 调整产业政策,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 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 也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 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2.1.2 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 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状态, 但是城市化过程当中土地资源成为了其约束力量, 因此, 需要处理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a.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总体规划是一种长远规划, 目标是将来的总体建设规划, 关键点就是可持续发展, 通俗的说就是解决目前的需要以及顾及将来的建设, 这种规划方式讲究的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确定发展道路。所以应该由土地总体规划来引导城市建设。
b.控制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我国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 首先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 这导致了我国的人均占地少, 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如果不采用集约的土地利用策略, 那么就意味着我国的部分耕地会被占用, 这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因此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 投入合理的劳动、资金、技术来深挖潜力, 以求达到既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又不影响我国耕地面积的情况。
c.挖掘城市土地潜力, 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
城市建设和发展一路走来经过了政策的转变, 那么在历史上就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建筑, 他们占用了城市用地, 发挥着很低的土地利用率, 这类土地资源可以作为城市土地的潜在资源, 通过对其进行重建和重新布局能够提高这类土地的利用率, 减少城市化过程中队城市周边耕地的使用。
2.2 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 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2.2.1 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 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我国采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目的是为了既不阻碍城市发展, 同时又要保证拥有足够的耕地来维持我国人口的生存需要。其实这一动态平衡就是征用耕地之后进行一比一的兑换, 在其他地方开垦耕地, 这样能够保持耕地总量不变, 同时解决了因发展需要而不得不征用耕地的情况。但是目前看来, 政府部门对于耕地的数量进行保护比较重视, 但是对于耕地的质量并没有很关注, 更不用从生态的角度来说了。这样是不利于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 将优质的沃土来建设, 用劣质土地来耕作, 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因此, 应当以这样的耕地总量指标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目标, 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2.2.2 严把用地审批关
要想解决土地资源保护的问题, 需要在土地审批阶段把好关, 因为土地的使用都是需要通过审批了, 如果这个阶段的工作马虎了事, 那么就不用谈土地资源保护了。对于土地的审批要严格, 对违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项目用地进行回收和纠正, 那些没有意义的形象工程坚决杜绝, 以城市发展为主, 不以政绩为主, 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2.2.3 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 应当告知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的,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为今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 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2.3 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 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2.3.1 实行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休耕为主的农地保护措施, 保护土地质量
农用地是我国人口口粮的保证,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让农用地减少到一定标准, 这是关乎民生大计的事情。保护农用地可以从减少土壤侵蚀量, 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草还牧、让土地休养生息, 这些方式都是保护农用地的措施。其实这些做法或许会减少目前的既得利益, 但是进过修养生息的农用地才能持续的给人类供给、生产。按照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的相关分析, 农业有其自身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规律, 在这个生产周期中, 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3.2 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 提高土地生产力
伴随我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大, 耕地面积不断的缩减, 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又是如此的庞大, 不能不去正视, 因此需要从提高耕地质量、集约用地出发, 将一些中低产的田地进行改造, 加大农田建设。
2.4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农药和化肥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虽然能够让农作物增产, 但是会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不小的影响, 我国耕作几千年, 土地依然拥有良好的生产能力, 但是农药和化肥的出现之后让土地的质量和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a.农药能够杀死虫害, 提高收成, 但是虫害经过农药的喷洒容易出现耐药性, 这样繁殖下来的虫害就需要更加强力的农药来遏制, 随着农药的不断使用, 环境也被严重的破坏,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b.农药的使用让生物群落发生了改变。大量的鸟类因为吞食中毒虫害而被毒死, 这对于生态平衡是一种破坏。
化肥的使用也是如此。现代农业追求高产, 化肥被广泛的使用, 而且化肥确实能够让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更好, 但是, 化肥对于农作物的作用越来越低, 并且我国在使用化肥这一过程不是出于高水平阶段。过度使用化肥还会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 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并且在化肥的开发、生产阶段都引起重视;农民在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时候也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这样能尽量因为这类原因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摘要:随着人们用地的紧张, 开始逐渐的加大了对土地资源保护的关注度,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在使用和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于农田的保护也是关乎我国人口的生活大计, 所以需要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9
1 丹东市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
(1)矿点繁多,山体破坏严重。全市共有1470座采矿点,大部分都没有恢复植被,导致原本葱翠秀美的青山满是坑洞,有的甚至变成了荒山秃岭。特别是目前仍有一些开山采矿企业,经营管理粗放,滥采滥伐,肆意破坏森林资源,毁坏山体植被,导致山体滑坡,河道断流。
(2)牛羊散养、林地放牧现象严重。尽管各级政府三令五申,但是毁山毁林“小开荒”、牛羊散养、林地放牧等仍然屡禁不止,不仅直接破坏了植树造林成果和生态植被,蚕食了森林资源,还造成水土流失、林地土壤沙化、岩石裸露,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尤其是小开荒和25°以上配耕地对青山的毁坏非常严重,全市小开荒和坡耕地逾2 000 hm2。
(3)基本设施建设严重破坏山体。近年来,在修路、修建水利工程和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时,有的地方,随意挖山取土、开山采石,被破坏的山体随处可见。
(4)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全市106万hm2林地资源中,有13.33万hm2柞蚕场和10.00万hm2的板栗园,柞蚕场和板栗园林木品种单调,林相极不合理,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据统计,丹东市共有10.00万hm2沙化蚕场需要复壮和更新改造,板栗园更是水土流失严重。
(5)乱埋滥葬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森林面积的持续减少,丹东市的原有公墓已不能满足需要,致使在一些农村集体林地、风景区保护区、江河两侧、城镇村屯周边乱埋滥葬现象严重。乱埋滥葬不仅丑化了市容,更给森林防火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严重阻碍了新丹东建设。
(6)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现象随处可见。丹东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地的私有化导致近年来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现象随处可见,尤其在一些深山远山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猖獗,严重蚕食了丹东的森林资源。
2 林业资源保护措施
(1)加强矿点的审批、治理与稽查。国土局与青山局要严格把好审批关,按照《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中“谁开垦、谁还林;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整治,对于生产矿要明确矿点责任人,使其边生产边恢复;对于闭坑矿,由矿点辖区政府进行治理,治理后由各地区青山办负责验收,实行GPS实测,制订恢复治理档案,同时制订后期管护制度;对于治理完成后的矿点,要做好稽查工作,防止治后返矿的现象。
(2)建立集约化养殖基地,对林地进行围栏封育。农业部门要想方设法制订政策改变现有农民的粗放式养殖方式,将散户牧民整合起来,形成专业合作社或由大户牵头,以散户入股的方式形成养殖基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制定围栏封育建设任务,确保各地区林地资源在封育范围内[3]。
(3)把好审批关,严厉打击破坏山体行为。各地区林业局、城建局、发改委要对建设用地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占用林地的行为要严格把关,根据《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的要求,结合《丹东市青山保护规划》中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合理利用区的规定,严格控制林地审批。对于施工单位建设过程中扩边展沿,不按审批要求施工的人员要从严处理。
(4)改变林地结构,增加林地覆盖率。针对丹东市柞蚕场和板栗园树种单一、林地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制订政策鼓励林户增加树种,采用林地内的混栽、套栽,增加林地覆盖率,从而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5)加强乱埋滥葬的整治与监管。根据2012年青山工程八大工程两个专项中的内容,各级政府要把坟地墓地专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青山领导小组的相关成员要通力协作,由市民政局出台整治方案,与公安部门协同,循序渐进,整治全市重要区位的坟地墓地,严肃处理私建公墓行为。
(6)全力推进小开荒还林工作。各级政府要把握好以“两退一围”为核心的青山工程工作,将辖区内的小开荒做到一块不剩,全部还林。对于难度大的个别地块,要采取打击与政策实施,制订还林政策,加大投入,引导农户还林[4]。
摘要:林业资源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又是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建设和谐大气秀美家园的重要载体。该文对丹东市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丹东市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林业资源,问题,治理措施,辽宁丹东
参考文献
[1]于荣,沈夫钧,张黎华,等.建立集体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初探[J].林业经济,2010(5):35-38.
[2]王志为,王春.丹东市林产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08(1):141.
[3]姜璐.丹东林业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23-24.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10
1 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与保护现状
尧山白山羊肉、皮兼用, 体格中等, 骨骼结实, 四肢强健, 结构匀称, 被毛白色;适应性强, 适宜放牧和舍饲;抗病力强, 繁殖率较高, 适龄母羊平均两年三胎;羔羊生长速度较快, 周岁体重可达40~45kg, 平均屠宰率为40~50%, 肉质优良, 口味纯正;板皮质量好。尧山白山羊具有肉质细嫩、膻味较轻、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抗高温高湿, 且善于登山爬坡等优良性状。
20世纪80年代, 尧山白山羊饲养量创历史最高。近年来由于对选种育种重视不够, 大量引进外来种羊进行杂交利用, 加上山区自然隔离等原因, 导致尧山白山羊近亲繁殖、无序杂交, 纯种数量和质量持续下降, 目前中心产区存栏不足4万只, 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种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2 当前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退化, 生产性能下降
由于尧山白山羊的主产区鲁山县四棵树乡地处偏远山区, 经济、交通相对落后, 对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未建立专门的选育、提纯复壮的品种保护机制和场站, 加之长期以来, 受传统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的影响, 羊群交配繁殖范围小, 近亲交配现象极为普遍, 造成品种退化, 生长速度、成年体重和产肉率等生产性能下降明显[2]。
2.2 盲目改良, 缺乏有效管理
在引进品种对尧山白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的过程中, 既未划定保种区对尧山白山羊进行保护, 也未制定科学的改良措施, 养殖户对尧山白山羊的杂交改良随心所欲, 虽然短期内会有增产、增收效果, 但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尧山白山羊的品种退化甚至于灭绝。同时, 引入种羊的品质参差不齐, 有的适应性差, 体质弱, 种用性能不好, 直接影响了改良效果和养殖效益。
2.3 生产方式落后, 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尧山白山羊多以一家一户散养、自然放牧为主, 一般不补饲。尧山白山羊虽耐粗饲, 对管理条件要求不高, 但多数养殖户羊舍简陋、低矮、潮湿、昏暗, 且十分拥挤, 易造成羊抗病力降低、发病率升高。羊的生产、发育、繁殖全靠野生天然牧草维持, 常年优质牧草供给不均衡, 难以保障羊群的整体质量水平, 造成了尧山白山羊的整体生产水平下降, 生产效益降低。
2.4 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 由于尧山白山羊地处边远山区, 生长分布面窄, 影响力小, 投入的研究、开发和宣传资金少, 使得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未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国家、省、市均未在鲁山县设立过有关尧山白山羊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科研和开发项目, 也未有科研院所在此开展过有关尧山白山羊的选育与饲养技术研究, 致使尧山白山羊保种乏力, 生产无序, 尽管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但其品种质量有所降低, 难以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3 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对策
3.1 科学规划, 加强管理
(1) 认真做好尧山白山羊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工作, 根据鲁山县现有尧山白山羊资源分布情况, 确定保护区。
(2) 对保护区内所有羊只进行普查、鉴定, 建立保种群, 统一佩戴耳标, 造册登记, 建立档案, 予以保护;对不符合该品种标准的羊与劣小的个体予以淘汰。
(3) 加强种公羊培育, 建立种公羊交换制度, 采取异地留公, 定期更换, 防止近亲交配。
(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的要求, 由政府制定出台保种政策和措施,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 严禁保护区内调入其他山羊品种, 制止养羊户随意出售和宰杀种羊。
3.2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设尧山白山羊保种繁育场, 扩大核心保种群, 搞好系谱登记, 制定选种选配和培育方案, 提纯复壮, 提高其生产性能, 为保护区提供优质种羊。要在保护区内培植保种重点户, 选择一批有一定饲养规模、种群较纯、懂技术、善管理、肯吃苦、有实力, 且热心保种工作的养羊户作为该品种资源保护重点对象, 与他们签订保种协议, 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同时, 在保护区内建立种羊配种点, 通过种质鉴定, 从养羊户中筛选出具有该品种遗传特性的优秀种公羊, 集中承包给养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户管理, 由他们负责做好种公羊的培育, 承担邻近乡村养羊户的配种任务, 并做好后裔测定, 及时淘汰劣质公羊等工作。通过采取集中保种和分散保种相结合的办法, 逐步建立以保种场、保种重点户和配种户共同参与的群众性选种选配繁育体系[3]。
3.3 加大保种资金投入力度
种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 把该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各级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该品种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 重点扶持保种场、保种重点户以及配种户, 保障他们有一定收益, 巩固保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广泛吸纳各方面资金投入到保种工作中来;积极鼓励和引导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主参与该品种资源保护工作, 切实帮助解决在保种工作中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
3.4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1) 推广尧山白山羊舍饲养羊技术。
(2) 推广羔羊早期断奶, 缩短哺乳期, 提高母羊繁殖率。
(3) 推广种草养羊技术, 利用荒山、荒地、冬闲田种植优质牧草, 有效地解决冬季缺草问题。
(4) 推广全天候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适时补喂适量精料、矿物质添加剂和食盐等, 满足其营养需要。
(5) 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 建立免疫程序和免疫档案, 定期免疫, 定期驱虫, 确保羊群健康[4]。
3.5 加强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品种资源保护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保存, 而在于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划定的尧山白山羊保种选育区外, 开展尧山白山羊的杂交改良, 发展商品肉羊生产, 并建设尧山白山羊加工企业, 拉长产业链条, 形成规模生产, 提高养殖效益, 使保种和经济利益有机结合, 促进保种工作的持续性。
摘要:尧山白山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 具有抗病力强, 繁殖较快, 耐粗饲, 肉质好等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肉羊杂交以来, 纯种尧山白山羊的分布区域迅速缩小, 数量锐减。如何保护利用、选育提高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中迫在眉睫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结合尧山白山羊发展实际, 分析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尧山白山羊,地方品种,资源保护,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桂变, 张理峰.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建议[J].河南畜牧兽医, 2010 (12) :22-23.
[2]范德修, 张智英, 曹杰坤, 等.鲁山“牛腿”山羊的调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3) :56-60.
[3]王拥庆, 李雪丽, 左志丽.槐山羊品种资源特点与开发保护[J].中国牧业通讯, 2009 (13) :41-42.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 篇11
四、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漳州土楼的独特特征,重构漳州土楼旅游文化资源产业的内部价值链,打造适合福建本土特色的“土楼”旅游品牌,寻找适用于本土的“土楼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方法论;
2、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利用产业化实现土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同时有效防止过度产业化给文化遗产带来的伤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土楼发展规划的协调性与相容性,妥善处理土楼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客观、实用、可操作的漳州土楼保护性开发方案。同时,为今后规划实施中的土楼保护与开发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区域联合。漳州是福建地区土楼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这是“漳州土楼”相较于别的区域最大的优势。但是土楼本有民居的特性,所以也就呈现出内部分散的特征。因此,将“漳州土楼”最多的优势发挥,又要做到将漳州市内分布广泛的土楼建筑统一规划设计,加强区域联合,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
4、在“开发模式”中加入当地居民的参与。我们不仅是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更是要以此达到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文化意识的目的。所以单纯的政府管理机制或者招商引资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鉴于以上考虑,我们必须在制定“开发模式”的过程中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
我们的初步设想一种管理模式是“三向管理”模式——政府宏观规划及招商引资、投资商负责资金的投入和日常管理的监督、当地居民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这中“三向管理”有利于互相监督和分工合作,具体开发方案由三方商定。这样的管理制度使得政府或者投资商不能随意的对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的整改与翻新,破坏文化遗产原有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而当地居民往往是对这些“土楼”最有情感的,并且这些“土楼”大部分是他们的住所,所以他们的加入和发防止大规模的破坏和过度开发这些旅游资源,也同时能为农民增加部分收入。
五、应用科学理论方法
1、为了将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旅游资、文化源“产业化”的探寻中,我们选择了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Value Chain Model)应用于此,并且必须重构漳州土楼旅游文化资源产业的内部价值链。价值链模型一般应用在工业或者农业中,因为工业与农业都有具象的商品并且有明确的价值与价格。但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其历史、文化、民族的价值,而“土楼”就是漳州“闽南福佬民系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价值很难直观的与商品价值等同起来,所以,如何将应用于工农业的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应用到文化产业学科中来,是我们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土楼”已经成为闽南古建筑的品牌之一,目前较为熟知的是最早开发的龙岩“永定土楼”,厦门爱乐乐团的一首《土楼回响》更是唤醒了人们对“永定土楼”的认知,“永定土楼”似乎成了闽南“土楼”的代表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打造出适合漳州本土特色的“土楼”品牌,打造出不一样的文化感官。
3、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如何预防过度产业化的问题:文化遗产的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而不是进一步破坏。虽然许多地方本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心情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但最后不免在商业化巨浪的吞噬下无力还击,最后起初美好的初衷却被现代化、产业化、商业化侵噬。
六、漳州“土楼”旅游产业与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漳州,因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在闽南文化中独树一帜,土楼为福建民居的重要部分,承载了丰富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财富更是闽南文化的瑰宝,为此,分析漳州土楼与其他地区土楼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在此文化品牌上打上鲜明的地方个性标签已成为旅游文化资源做大做强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利用旅游文化产业价值链突出价值关系、深刻价值内涵,在完善产业形态的同时,丰富市场属性。串联各地区土楼文化品牌之间存在的行业价值链,深度挖掘漳州土楼自身构成的历史、人文价值,建立合理的品牌战略将使得“漳州土楼”的自身优势全面发挥。
2、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投资是文化生产力形成的根本原因,福建古建筑与古文化的复合体“土楼”是否能构建良好的旅游形象将直接影响福建“土楼”文化资源产业的开发,我们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便可以清晰地将漳州土楼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捋顺:进行现有旅游资源方面进行分析;旅游交通状况分析;和配套基础设施与旅游环境卫生分析;旅游市场的管理人才和漳州地区土楼旅游市场分析和漳州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推求比较本地发展优势和机会建立健全发展机制。
3、针对遗产旅游的开发已经不能仅限于经济利益的开发, 更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遗产特性和价值挖掘出其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遗产旅游最能吸引人的地方。这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旅游区遗产的过度开发,免使旅游区遗产遭到破坏。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的框架就需要从树立正确观念,重视遗产保护;完善立法,建立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改变管理体制,实现有效保护;加强宣传教育,促使社会重视等角度去构架。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张胜冰,屈小青,邹龙.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3]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
[4] (英)蒂莫西,博伊德著/程尽能主译.遗产旅游[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5]顾江.文化遗产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吕庆花.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
土地资源生态问题保护对策研究 篇12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大, 但是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难以利用, 这样就导致了后备土地资源的不足, 如果可利用土地资源又遭到严重污染, 那么我国的土地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将严重下降, 所以加强土地资源生态问题保护对策势在必行。
1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断的土地开发使得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具体表现为森林砍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以及地理减退等, 而对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治理速度却非常慢, 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 经济飞速发展, 导致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用地过快增长, 同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是分布在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的比例是不合理的, 这样不仅导致了用地总量的失控, 更导致了结构失衡, 有限的土地不能得到有效地配置, 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3) 在农村, 非农业建设日益增多, 宅基地也有超标现象, 再加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合理, 导致耕地数量的急剧减少。即使有土地整理复垦补充开发耕地, 但是这远远不及占用的数量。
4)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使得工业、交通发展非常迅速, 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 使得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河流、农田, 除此之外, 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堆积在地面上, 对土壤和水体都间接地产生了污染;农业方面, 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 造成了土壤的污染, 不仅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 食物污染更会侵入人体。
2 土地开发中忽视土地生态价值的原因
2.1 经济因素
环境和资源被人类活动作用之后就会导致土地的利用形式发生变化, 比如我国华北北部、东北以及西北等地, 放牧过度并且滥垦, 使得土地荒漠化严重;而在社会经济结构中, 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导致了建设用地增长, 耕地数量减少。由此可见, 引发土地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 在过去的几年里, 我国对资源的单纯消耗, 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 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 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特别是土地生态的恶化, 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2 法律因素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土地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都有密切关系, 所以在土地开发过程中, 一定要将所有权和使用权结合起来考虑, 当然也有分离的, 但是分离后就容易导致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存在矛盾。所以, 要想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并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就必须借助一些政策措施和法律, 只有将各方的利益都规范清楚, 才能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让土地的开发利用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2.3 价值取向因素
生态危机不仅和技术有关, 和社会文化也有关系, 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创造, 关键在于人们拥有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只有人类价值观从功利主义向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自然生态价值。
3 土地资源生态保护的对策
人类的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 而土地的生态价值, 就是环境中无形功能性的服务价值, 例如森林具有生产有机物的价值, 涵养水源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等, 这些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虽然自然生态系统蕴含的生态价值巨大, 但是在现实中却缺乏这一价值实现的保证, 甚至导致天然的生态价值沦为企业财产, 如果这些生态价值一直被无偿使用, 就会导致各种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大量的减少, 提供服务的功能也将大幅度减少, 所以一定要有效合理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研究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1) 积极推进政策调整, 做好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将资源密集型向集约型发展, 集中布局, 让技术结构升级;除此之外, 要正确地引导城市化进程, 让土地的集约度提高, 提高利用水平,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高度”内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的发展方式, 严格控制城市空间的外延发展。
2) 对土地使用方式加强管理。保护耕地的数量,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国策, 但是由于偏重对耕地数量的保护, 一般来说, 开垦新土地都没有规范的质量标准要求, 所以对生态环境保护不会做得很到位。其次, 一定要严把用地审批关, 不能为了“形象工程”违规违法用地, 对于重点地区和城市以及项目组织要检查分析, 加强建设用地的批后管理, 将用地备案和批后的核查制度落实到位。另外, 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也非常重要。如果要拟定或者修改基准地价等一些标准和制度时, 就需要组织听证, 使国土资源保护依法进行, 转变政府职能并加强管理。
3) 加强土地资源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减少水土流失, 涵养水源, 维持和稳定粮食数量以及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改造中低产田, 使得土地的生产力提高, 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除此之外, 还要发展生态农业,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保护, 将土壤的污染降到最低。
摘要: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生态问题形成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资源生态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问题,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建新, 邢旭东, 刘小娥.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J].湖南地质, 2002 (2) .
【矿产资源保护的问题】推荐阅读:
保护矿产资源法律措施08-05
当前我国资源及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5
矿产资源开发的持续性07-21
水资源保护问题09-12
加快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海外拓展的论文06-11
广东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07-01
矿产资源贸易10-15
矿产资源态势06-10
矿产资源预测08-02
矿产资源评价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