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分布论文

2024-08-15

矿产资源分布论文(精选12篇)

矿产资源分布论文 篇1

中国地处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 主要处于温带和亚热带, 具有比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根据全国700多个气象台站长期观测积累的资料表明, 中国各地的太阳辐射年总量大致在3.35×103 MJ/m2~8.40×103 MJ/m2之间, 其平均值约为5.86×103 MJ/m2。

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 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年太阳辐射总量6 680 MJ/m2~8 400 MJ/m2, 相当于日辐射量5.1 kW·h/m2~6.4 kW·h/m2。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

二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 850 MJ/m2~6 680 MJ/m2, 相当于日辐射量4.5 kW·h/m2~5.1 kW·h/m2。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 000 MJ/m2~5 850 MJ/m2, 相当于日辐射量3.8 kW·h/m2~4.5 kW·h/m2。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台湾西南部等地。

四类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 年太阳辐射总量4 200 MJ/m2~5 000 MJ/m2, 相当于日辐射量3.2 kW·h/m2~3.8 kW·h/m2。这些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

五类地区: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年太阳辐射总量3 350 MJ/m2~4 200 MJ/m2, 相当于日辐射量只有2.5 kW·h/m2~3.2 kW·h/m2。

矿产资源分布论文 篇2

(四)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一、世界三种最重要矿产:煤、铁、石油

煤矿:中国北部、美国东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德 国鲁尔区、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德干高原北部、南非南部 铁矿: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巴西东南部、中国北方、澳大 利亚中西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加拿大拉布拉多高原、美国五大湖区

石油:波斯湾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 威特)、里海沿岸地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北非(埃 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美国、委内瑞拉)、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文莱)速记口诀: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与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 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二、世界铀矿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

法:美国和加拿大的白天鹅嗷嗷叫着向南飞

主要利用在四区: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

三、另外一些重要矿产:

广西稀土资源的分布与前景 篇3

【关键词】稀土资源;分布情况;发展前景;开发利用

1、前言

稀土有着工业“味精”和“维生素”的美誉,在电子产品、科技领域、国防建设以及宇航合金等多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且中国以拥有全世界95%的稀土量稳居世界第一,以致中国稀土资源的开采逐渐泛滥,导致稀土产量供过于求,利用率下降,价格大跌。

中国稀土储存量世界第一,而广西的稀土资源储存量又位居全国前列,因此,如何对稀土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广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2009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稀土矿开发管理的通知》,以针对稀土矿非法采矿问题明确广西境内稀土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开发,保护稀土工业健康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防止稀土的过分开采带来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严重后果。

2、国内稀土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情况

2.1我国稀土分布情况。我国稀土资源占有量稳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稀土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内蒙鄂博和山东微山两地,并主要生产轻稀土产品;南方则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南、广东奥北以及四川凉山、广西等地,并逐渐形成中重稀土资源体系,稀土资源的分布形成了南重北轻的特点。

2.2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稀土本身的价值并不高,但是其应用价值却可高达自身价值的数百倍。稀土可应用到众多重要领域,包括冶金/机械行业,会使用混合稀土增加稀土钢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还可适当提高导电效率,增加强度;石油/化工行业则采用稀土作为催化剂,提高原油的转化率;稀土荧光材料则满足了节能灯行业对稀土应用材料的需求,大力推动了节能灯行业的发展;稀土永磁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主导产品,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行业以及汽车用电机的高速发展;此外,稀土贮氢材料、农用稀土化肥和饲料得到了充分发展,稀土在光敏材料、光传导材料、导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都有广泛涉及。

3、广西稀土资源状况初步分析

稀土资源一共有17种不同类型的元素,而广西稀土资源就包含其中的15种,其矿石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由独居石、锰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等等。广西稀土资源成分含有大量氧化钇和氧化铕,氧化镧的含有量也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广西稀土资源的丰富性。

广西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流、陆川、北钟山、富川、梧州、崇左等县市,其中有3处重稀土矿产地、3处轻稀土矿产地,重稀土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一,轻稀土矿氧化物资源位居全国第三;另外还有6处轻稀土独居石砂矿产地,独居石矿物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七。若干年前,广西稀土资源尚未被开发,被誉为全国唯一没有对稀土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处女地”。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对稀土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广西多数地区出现大规模非法盗采现象,稀土资源被“自由”开发,导致稀土的开发利用进入混乱的低迷状态,稀土资源缺乏当地政府有效的管理而大量流失,其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

导致广西稀土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主要是由于当地政府缺乏对稀土资源开采以及管理的明确规定,有关稀土生产的国有大型企业未能参与广西稀土的开发和利用,大多数私营、民营企业缺乏专业技术,只简单地对含有稀土的矿石进行简单的采挖分离加工,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及其严重。因此,自2009年以来,当地政府相继颁发各种法律法规以及专家评审的稀土矿贮量核实报告等,以确保广西稀土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4、广西稀土资源的发展前景

目前稀土资源的需求量仍在不断上升,丰富的稀土资源给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据估计,如果广西的稀土资源全部被开发利用,将会带动总价值达3亿万元超大型产业,因此,广西稀土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地政府也加强了对稀土资源的管理,使得稀土产业发展时机也逐渐成熟。

4.1编制开发与利用战略方案。根据广西境内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广西稀土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战略方案,战略方针要积极配合国家产业的发展,力图发展特色产品,并积极引进具有开发经验的大型企业以加强对稀土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开发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广西稀土开发与利用形成总体的产业链,以最大程度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4.2以科学手段彻底查清广西稀土资源情况。广西稀土资源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低迷状态,对稀土资源的分布及含量、组成元素缺少必要的勘察工作,稀土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要想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稀土资源,为当地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做到对稀土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属性等情况调查清楚,真正掌握稀土的全部特性,做到“知彼”,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并寻求突破点,提高工作效率。

4.3利用科学技术改变稀土产业的单一性。目前,对稀土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充分,形式过于单调,技术含量过低,生产的是稀土初级产品。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引进稀土开发利用方面的专业人才与技术,加大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费,保证稀土能够有雄厚的基础保障来进行更深层的开发。广西稀土资源丰富,可根据当地稀土资源特点应对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副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4.4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在现代化市场的需求下,目前稀土主要在稀土荧光材料、耐热合金和光学玻璃等领域利用比较多,而稀土贮氢材料、农用稀土化肥和饲料、超导材料等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而这些领域正是以广西稀土成分中的氧化钕和氧化镧为主要材料。因此,广西稀土资源可在传统产业上以其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做到与世界接轨,引导稀土资源走向更广阔的领域,丰富广西稀土总体产业链。

4.5统一规划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稀土开发过度问题已引起人们对稀土利用的高度重视,鉴于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的特点,一定要从多方面综合控制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经政府授权的情况下按照一定开采秩序设计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针对稀土资源的分布、数量、属性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严厉打击非法的开采行为,防止稀土资源被无节制的开采、低效率利用。

4.6稀土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策略。和谐社会的创建要求各行业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尤其是对如煤炭、石油以及稀土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利用,要做好长远的规划。含有稀土的某些矿石还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因此再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还要防止其放射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5、总结

目前,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对稀土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广西稀土资源的优越性对我国的稀土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对广西稀土资源的分布情況做到熟悉掌控,以便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做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建忠,车丽萍.中国稀土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J].稀土,2010,31:(2)12-13.

[2]陈键,吴楠.世界稀土资源现状分析与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1):23-24.

农村文献资源分布再探讨 篇4

1 农村图书文献的分布情况

就目前农村图书需求和文献资源藏书情况看,农村图书需求结构中,致富信息、科普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生活知识等读物超过50%。此外,反映传统风俗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文艺作品,如小剧本、歌剧、故事、曲艺、小说等也占有一定比例。根据农民阅读需求的特点,图书以科普读物为主,兼有少量的文学作品,最多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文献。由此可见,农村图书馆藏书量和藏书种类与文化素质、科技意识、商品观念,以及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有关,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与藏书量也有关。

自自动化网络覆盖很多地区以来,农村地区的文献从总体上数量增加了,但学科内容相对分散不集中。医学,经济,法律,艺术类图书相对较少,这样就使很多农村读者借书受到限制。主要还是因为随着文献数量不断的增加,硬件设施跟不上,许多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只是尽可能的把文献内容控制在适合部分农户的阅读需求上。因此,在硬件设备和各种外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随着农村图书馆馆舍的扩大,文献资源也有了很大的空间得以存放,把以前的小型图书室合并到一起,新购置一些书架,这样在短期内就满足了大量文献的放置,并为今后更进一步的购置图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就解决了文献资源分散的问题,逐步走向大而全的分布模式。而这种分布模式也是人们一贯所遵循沿用的。以前农村地区馆藏基础是很薄弱的,藏书量也很少,反应在对文献资源收藏不够重视,农民素质相对低,对文献的需求仅仅是部分专业农户为了养殖或种植需要,而被动的阅读相关专业学科的文献,为自己的致富之路打开一条科学的大门。这样就使得原本对文献需求不是很高的农村地区,文献资源显得更为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专业农户的需要。

2 电子文献的存储问题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地区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小型图书馆也在逐年增加经费,充实馆藏资源,并且在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建立丰富的电子文献体系,并实施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使得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农村,管理需要科学知识、种田需要科学知识、养殖需要科学知识、乡镇企业需要科学知识,因此,乡镇图书馆必须针对各种不同的服务对象扩充藏书资源,以普及科学知识、扫除文盲、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知识为己任。现在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的网络也相对较为普及,农村图书馆在搜集整理图书文献资源时,一定要把随书光盘上传至网络系统,这样便于农户很方便的在家中就能查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达到便捷的资源共享。

3 分析农村文献分布障碍的问题

(1) 阻碍信息资源的原因很多,更新观念才是关键所在。从目前情况看,网络建设已在飞快发展,农村图书馆的自动化也需蒸蒸日上,文献信息的需求呈多层次和多样化,计算机的应用在各农户中相当普及,这就给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这种条件和机遇下,再不更新观念,抱着传统观念,资源放在那里,可用可不用,使电子资源完全荒废掉,是很可惜的。当然这也是决策者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文献资源的发展。

(2) 根据农村图书馆文献资源基础的分布状况,按照“避各家之长,补藏书之缺”的方针,来确定农村图书馆藏书建设重点。加大种植,养殖业文献的收藏,社科类图书刊物相对购置多一些,以满足各层次农村读者的需要。另外医学类的图书也要加大购置,其他各大类按架位的多少分书,在满足专业书的同时,文学类和历史类图书也要按需分配。这就既满足了专业农户的需要,也满足了其他普通农户的需求。这样的藏书分布就保证了农村图书的任务实现,避免了浪费,形成了一个实用的藏书体系,为农村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合理利用资源的条件。但不足的是农村图书室有的较为分散,农户们看书没那么便捷,交通不便也是一个方面。无形中形成了藏书全却分布散,这也是农村文献资源分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对待藏书建设的原则,人们注意的首项即在实用性原则上,因此文献不集中也就成了必然。

4 如何解决农村文献的分布障碍

(1) 从以上农村文献资源的分布情况看,积极开展和普及新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弥补这种分散的局面。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都是网上交流离不开的手段,有了这些新技术,可以迅速提高网络化运行效率,为文献资源的共享提供有力条件。

(2)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优化农村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加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重。电子出版物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而且许多的随书光盘比例也很大,如果能购置好光盘架,或是将这些内容压缩上传到数据库,农民读者就能在网上查到相关内容,达到便捷实用的目的。其次就是书盘不分离,一种书只留一个光盘放到电子阅览室,其他的随书放置,这就更大限度的发挥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利用率。

(3) “送书下乡工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提供图书到县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 (室) ,“农家书屋工程”则明确提出在行政村建设,房屋由当地解决,应充分利用村委会、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不搞重复建设。目前尚无公共设施的行政村、亦可利用村级学校、村民闲置住房等农村现有设施办书屋,因地制宜,综合使用、方便群众。农村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任何人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里找到相应的爱好,尤其是对于文化知识相对匮乏,受教育机会相对缺少的农村,农村图书馆更是农民急需科学文化知识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在文献分布不集中的情况下,送书到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室),对农民朋友是一个很大的学习帮助。

(4) 如前所述,在农村图书馆的现实办馆条件下,实现普遍的、合理的文献资源分布,终究是要实地考察,应地制宜,才能达到分布合理的远景目标。尤其是乡村馆室之间合并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待文献的分布原则,注意力自然集中在实用性原则上,再加上合理的分布,这样使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更为显著。在同样投入和适当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大的文献利用效果,这就使我们的馆藏建设处于一种主动的境地,对文献资源分布进行宏观调控已是势在必然。

综上所述,农村图书馆的文献分布由均势发展改变为发展优势,通过农户需求文化的比例,合理配置图书文献,解决聚集与分散的矛盾,将集聚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是关键问题。文献在阅读量大的馆 (室) 相对集中,提高了文献的可获得性,其它按农户阅读需求去分。依文献优势,促使农村地区文献资源均衡分布。

参考文献

[1]刘子辉, 长珠潭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分布现状及对策, 图书馆学研究, 2011年1月第1期.

[2]张育花、张育丽、顾萍, 从文化视角谈农村图书资源建设,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1) :100—101.

[3]刘红, 从农村图书室建设谈农村图书资源共享, 图书馆工作, 2009年第2期.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篇5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旅游地质学

班号:10050932学号:1005093217姓名:李双鹏

成绩: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本文着重介绍了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并通过举例说明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最后针对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现状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倡议。

关键词

旅游地质

特点

分布

资源 合理开发

保护

1.引言

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把自认资源变成社会财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不断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旅游业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提高旅游质量,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旅游资源。

地质遗迹资源,尤其是景观地貌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得到普遍认可,特别是国际倡导的地质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管理将是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2.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自然旅游资源中以地质学资源为其主:很难找到完全不具备地质因素的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它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中,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旅游地质资源是指那些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它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

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而还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1】

2.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地质资源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特别是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丰富人们的生活。通过对地质遗迹资源美的欣赏,既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又可激发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自然生活的追求;同时,人们审美想象力的高度发挥,也有助于孕育更多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任课教师:李晶

张静

日期:2011年5月12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旅游地质学

班号:10050932学号:1005093217姓名:李双鹏

成绩:

(2)重要的旅游资源。人们旅游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是为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获取美的享受。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布较广,种类多,风格各异,恰巧适应了旅游者的需求。

(3)理想的地学科研基地。美的地质遗迹,在地质学及地理学上有其典型性。如褶皱成山,断陷成湖;脆性岩石节理发展成陡壁峭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火山活动的遗迹,云南石林、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岩溶地貌等。这些地质遗迹是审美、览胜的良好对象和场所,又是天然理想的地学科研基地。

(4)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地质遗迹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是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产业是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产业。所以地质遗迹资源产业将成为引导我国产业绿色化的前锋。

(5)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地质旅游扶持旅游资源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但是帮助这些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的需要,而且是帮助这些地区奔小康的需要,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意义影响的举措。【2】

2.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旅游地质资源的种类多,风格各异。按其成因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一、人文旅游地质资源,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其中包含重要化石产地及古人类遗址;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石窟、岩画、摩崖题刻,如龙门石窟,贺兰山等;观赏石,如雨花石,等。

二、自然旅游地质资源,由自然界赋存,自然地质演化而来。其中包括山岳地貌旅游资源,如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砂岩、丹霞地貌景观等;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如溶洞、峰林、峰丛等;河流、峡谷旅游资源,如水系、水域、V型谷等;湖泊旅游资源,如构造湖、堰塞湖、岩溶湖等;泉水旅游资源,如冷泉,温泉等;瀑布旅游资源,如断层瀑布、堰塞瀑布、袭夺瀑布等;海岸、海岛旅游资源,如沙质海岸、生物海岸等;冰川旅游资源,如现代冰川、古冰川遗迹等;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如沙漠、雅丹地貌等;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如陨石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按其功能可分为山水风光观赏; 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保健疗养型;购物型;科普考察与开发型等。

按地质学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新构造运动与旅游资源;外力地质作用成景;人类活动与旅游地质资源等。【3】

3.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构造活动千差万别,地质构造种类繁多,内外力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强度不一,因而造成的地质遗迹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有平原、丘陵、山地、河流、湖泊、盆地、高原等。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资源,其表现出的区域性规律受到各种岩性、构造、地貌等的影响。其可谓包罗万象,且资源存储不可估量。

3.1中国旅游地质资源概况

任课教师:李晶

张静

日期:2011年5月12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旅游地质学

班号:10050932学号:1005093217姓名:李双鹏

成绩: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古老性、奇特性,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根据其分布特点,可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分为三部分,其对应于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三大阶梯上各种地形的分布走向,受地质构造控制,其景观的分布与主要构造线走向具有一致性。第一阶梯上的平原区流水相对缓慢,堆积作用较发育,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不如二级阶梯发育;丘陵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外力地质作用较发育,人类活动强,开发程度高,旅游地

质资源十分丰富;台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动带。第二阶梯上气候十分干旱,地质作用以重力、冰川、风力等为主,多沙漠、雅丹、峡谷、咸水湖等地质景观。横断山脉以东的二级阶梯地区为地形过渡地带,流水、重力等地质营力活跃,气候纬度分带明显,是多种地质景观发育的地区。第三阶梯地势较高且地形特点较均一,在青藏高原形成了干寒高原气候与冰川为主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景观。而喜马拉雅山地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十分发育。

3.2我国典型的旅游地质资源 3.2.1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

我国有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多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喀斯特(岩溶)景观可分为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形态。

地表岩溶是呈现在岩溶化地块表面的形态和现象,包括溶痕、石芽、岩溶裂隙、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岩溶槽谷、岩溶盆地、岩溶平原、岩溶准平原等。比较有名的有我国长江 三峡奉节县小寨天坑、云阳县云阳天坑、兴文县天泉洞后洞大漏斗,它们都是世界级大型岩溶漏斗。

地下岩溶形态是由地下水在可溶性岩体内溶蚀、冲蚀和堆积形成的各种岩溶形态和现象,包含有溶洞、地下河、地下廊道、暗湖等。

北京石花洞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型的溶洞景观。由于地壳运动,几经沧桑变迁,海底抬升为陆地。大约在七千万年前,华北发生了造山运动,北京西山就此形成。而后碳酸盐逐渐被任课教师:李晶

张静

日期:2011年5月12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旅游地质学

班号:10050932学号:1005093217姓名:李双鹏

成绩:

溶蚀成许多岩溶洞穴,石花洞就是其中之一。石花洞发育的地质年代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

中,随着地壳运动的多次抬升与相对稳定之过程,使之发育为多层多支溶洞。石花洞岩溶洞穴资源以独特的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誉国内外。丰富的地质资源,显示了石花洞在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科普教学和旅游观赏中的价值。石花洞洞体为多层多支的层楼式结构,洞内洞体分为上下七层,一至六层为溶洞景观,七层为地下暗河。石花洞层次分布明显,洞穴沉积物分布密集、类型齐全、数量繁多。有滴水、流水、渗透水、停滞水和飞溅水五种沉积类型,四十多种沉积形态。【4】

3.2.2火山景观

在地壳变薄处、尤其是深大断裂带(带),特别是两组断裂相交处,深部岩浆上涌,当岩浆压力>>地壳的承受力时,便产生火山喷发,熔浆喷出地表(陆相)或海底(海相),熔岩(火山碎屑)冷却形成各类火山景观。我国正处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随着我国地震频繁的发生,其相应地引起了一定次数的火山喷发,造就了我国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其具有非常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火山喷发后,岩浆向四周流动,冷却后以不同的形式残留下来,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熔岩地貌。如我国的五大连池绳状熔岩流等。同时,在火山口处能形成较深的火山口湖,我国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吉尼斯世界之任课教师:李晶

张静

日期:2011年5月12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旅游地质学

班号:10050932学号:1005093217姓名:李双鹏

成绩:

最。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

4.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现状及合理开发和保护

我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地质资源。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其中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面临众多严重问题。受到人类活动、地质灾害、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自然旅游地质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由于我国旅游也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我国在地质资源勘察领域的技术尚未达到顶尖水平,以致我国所蕴藏的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发现和开发。【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特别是自然地质旅游,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提出帮扶及鼓励政策,以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业迎来了又一良好的发展机遇。

地质遗迹是自然界历史演变的佐证。地质遗迹作为永不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资源现状日益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它巨大的内在价值也得到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作为地质遗迹十分丰富的国家也正在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一资源。为合理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和充分利用我国国土辽阔,地貌种类丰富,地质遗迹景观丰厚的有利条件,并起到保护自然环境及资源的作用,我国投入高度精力大力建设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自然公园的一种,是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珍奇或秀丽景观特征的自然保护区。它以一种新的形势融合自然景观、稀有的自然属性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邓振礼 中国旅游地理 1987年 【2】 田明中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3】 张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任课教师:李晶

张静

矿产资源分布论文 篇6

关键词 生师比 正态分布 配对t检验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使得义务教育得以全面普及。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省域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依旧很大。基于此,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1]这一要求作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地区间教育公平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80年代起,美国便将班级规模和生师比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领域[2]。其中,著名的SAGE项目、STAR项目和CSR项目对缩减班级规模在教育学中的意义持积极肯定态度[3],但是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意味着缩小班级规模、降低生师比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有限,成本却在不断递增,有限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使得生师比在各个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生师比在地区间的不均衡带来了教育公平上的质疑,制定何种标准、如何参考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目前,我国的师资和生源匹配程度依旧不高,持续至今的“大班化”教学凸显出我国师资的匮乏。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二个环节,地区间初中师资的分布不均,直接体现在初中阶段“小班化”教学推广进度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者现有研究集中在教育质量、模式等定性研究方面,单独基于生师比的定量研究还很匮乏。本文通过分析历年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数据,探究其概率分布、时间序列变化及离散性程度,为省域间师资力量的调配提供依据与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数据库“国家数据”,以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为样本,选取2004~2013年的初中生师比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考虑到面板(paneldata)数据样本存在截面(cross-sectional data)和时间序列(time series data)两个维度,本文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先检验面板数据的常规分布,后检验时间序列的规律,最后计算离散性指标。

考虑到样本的均值、方差等均未知,故选用非参数检验,通常选择Kolmogorov-Smirnov检验(以下简称K-S检验)。该检验方法的本质是拟合优度检验,通过对两个分布之间差异的分析,判断样本的观察结果是否来自假设的分布总体。因为我国各省份小学生师比数据满足正态分布[4],所以对于初中生师比同样可以做常规分布检验。当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可在此基础上做配对t检验,从而分析相邻年份之间各省份变动趋势的趋同性。最后,对各年份的数据做离散性分析,计算重要指标诸如基尼系数,为省域间教师资源分布的均衡性做更进一步的定量测算。

二、计量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师比的正态性分析

通过K-S检验(α=0.05),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及指数分布的检验结果参见表1至表3。可以发现,正态分布的p值均大于0.05,指数分布p值均小于0.05,均匀分布介于两者之间。其中,正态分布的p值在7个年度超过0.8,说明该样本在正态分布假设下拟合程度较高,可以认为2004~2013年各年份省域间初中生师比数据近似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作为诸多领域的重要概率分布,其特有的集中性、对称性为样本制定参考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表1可以看出:样本均值逐年递减、极差波动不定,说明我国初中整体的生师比呈下降趋势,但是跨度没有缩小。以2013年为例,依据三西格玛原则,以均值μ为中心、标准差σ为单位可以对我国各省份初中生师比进行划分,参见表2。其中在[μ-σ,μ+σ]的概率为0.6826,可以视为正常区间;在[μ-2σ,μ-σ)∪(μ+σ,μ+2σ]的概率为0.3018,可以视为特殊区间;在[0,μ-2σ)∪(μ+2σ,+∞)的概率为0.0456,可以视为极端区间。通过表2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省份落在正常区间内(篇幅原因仅列举部分),部分省份落在特殊区间,仅有贵州省落在极端区间,分布和当地经济、人口状况并无明显关联。

2.初中生师比逐年变动的配对t检验

截面数据反映的是各个年份独立的分布情况,为了反映整体的变动趋势,还需要对样本的时间序列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通过K-S检验我们知道,2004~2013年各年份省域间初中生师比数据近似正态分布,符合t检验的前提条件,故采用配对t检验(α=0.05)判断相邻年份各省份生师比变动的趋同性,结果参见表3。通过表3可以发现:p值均小于0.05,说明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相邻年份间样本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说明样本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通过表3可以发现:相邻年度配对t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配对样本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正态分布和配对t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各省份生师比之间呈较强正相关、逐年下降趋势。绘制雷达图(参见图1)可以发现:雷达图呈逐年收敛趋势(由外向内年份递增),与上述的检验结果吻合。各省份的位移距离不尽相同,部分省份诸如河北省、上海市、江西省、山东省等省份近年来收敛幅度较小,说明生师比下降趋势不大;部分省份诸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省份近年来收敛幅度较大,说明生师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3.省域间初中生师比的基尼系数及洛仑兹曲线

为了更好地测算省域间教师资源的分布情况,选取合适的指标至关重要。参考UNESCO等国际组织在涉及教育公平的报告[5]及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6]发现,基尼系数作为评判资源分布情况是准确可行的。考虑到基尼系数有多种测算方法,本文采用较为简洁通用的计算公式[7]: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2004~2013年各年初中生师比的基尼系数,参见表4;并依据累计百分比绘制2004~2013年各年初中生师比的洛伦兹曲线,参见图2。表4的基尼系数除2004年低于0.08以外,其余各年份在0.09~0.1之间波动;图2各年份洛伦兹曲线基本重合、弯曲程度并不明显,说明各年基尼系数相近且较小。由此可以得出,各年初中生师比离散性相近,各省份之间相对均衡。

三、结论与启示

1.我国各年初中生师比数据均满足正态分布

通过K-S检验可以发现,我国2004~2013年初中生师比的省级面板数据均近似正态分布。依据正态分布的三西格玛原则对2013年各省份进行划分,绝大多数省份落在正常区间,部分省份落在特殊区间,仅有贵州省落在极端区间。由此可以得出,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数据相对集中,意味着我国初中教师资源分布均衡,个别地区差异较大。

教师资源的充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发展慕课、推广小班化教学等教改方案过程中,有必要参考各地区生师比所处的区间,在宏观层面上规划、调整教改的进度。对于教改整体进度而言,有必要参考处在正常区间的省份的教改进度和现状,作为后续政策实施的基础;对于小班化试点而言,有必要参考处在特殊区间内生师比较低的省份的教改进度和现状,充裕的教师资源对于小班化试点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于发展慕课而言,有必要参考处在特殊、极端区间内生师比较高的省份的教学需求,通过慕课这一全新的课程模式来缓解师资匮乏现状。除此之外,在师资调配过程中,应当格外注重生师比较低、较高地区间的合作交流。

2.我国各地区生师比变动趋势大体相同

通过配对t检验可以发现,我国2004~2013年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数据正相关性较高、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总体逐年递减。2004~2013年各省份初中生师比概况图印证了配对t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各省份生师比变动程度不尽相同,河北、上海、江西等地生师比下降趋势不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生师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因为各省份初中生师比变动具有趋同性,降低了全国范围内教改调整的难度,使得部分政策得以更好地推行和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省份初中生师比变动具有趋同性,但逐年变动程度差异性较大。因而涉及到大量师资投入的项目,特别是年限较长的,例如小班化的试点和普及,仍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生师比的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地预设目标、控制实施范围并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对于生师比居高不下、降低缓慢的地区,例如广西、贵州等地,应当暂缓教改进度,避免加剧当地师资紧张状况,或者适当调配生师比较低地区的师资协助各项活动的展开。

3.我国各年初中生师比离散性相近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并绘制洛伦兹曲线发现,2004~2013年基尼系数相对较低、维持在0.09左右,各年洛伦兹曲线近乎重合、弯曲程度也不明显,说明我国初中生师比近十年来离散程度没有发生变化,初中教师资源分配相对均衡。相比于教育经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教师数量上的分布基本满足了省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尽管初中生师比的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地区间的差距依旧是存在的,特别是生师比较高的贵州、广西等地是生师比较低的北京、天津等地两倍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中阶段教学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已近3年,基尼系数并没有出现降低的趋势,意味着初中阶段教师资源分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此外,教师资源分配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以北京和贵州为例,两地的生师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师资水平更不在一个层级上,更体现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Z].2012.

[2] 金传宝.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实验与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1).

[3] 秦玉友,李生滨.美国班级规模减缩项目:取向与讨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1).

[4]任君翔.生师比视角下小学小班化试点推广对策研究——基于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正态性分析[J].教育导刊,2015(7).

[5] UNESCO.Educational Equity and Public Policy:Comparing Results from 16 Countries[M].Montreal: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07.

[6] 林涛.基于基尼系数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9).

[7] 李茂能.各种Gini系数指标的相对效能分析:以教育成就模拟资料为例[J].国民教育研究学报,2004(13).

[作者:任君翔(1991-),男,浙江杭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江西省锂资源分布特征 篇7

1 锂资源分布特征

赣西地区已经查明锂资源主要分布于九岭成矿带(有同安、白水洞、上富、洞上和华林等5处)和武功山成矿带(有宜春414钽铌矿床和安福146矿床等2处)中,主要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和晚侏罗纪,其次为中侏罗世和晚白垩纪。矿床类型以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铌钽矿为主,次为花岗细晶岩型(岩脉型)。

赣南地区锂矿主要分布于武夷隆起区,主要矿床类型以花岗伟晶岩型及铁锂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矿体)为主,如宁都县河源、广昌县头陂锂辉石矿床。

大余县漂塘、于都县上坪等矿区为石英脉型钨锡矿,锂矿主要作为脉钨矿床的伴生组分评价。此外,在吉安市泰和梅岗地区也发现了卤水型锂矿点。

2 锂异常分布特征

江西锂异常的分布与含锂或含稀土花岗岩有密切关系,总体上锂元素背景含量表现为南高北低,全省具一定规模的锂异常三十余处,其中宜丰县同安地区、宜春市雅山地区以及宁都县赖坊地区锂异常较好,均探明了大中型锂矿床。锂矿区大都位于锂异常区或锂异常高背景区,说明锂异常与锂矿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3 同安异常区

该区位于江南台隆之九岭隆起带中部,区内地层仅见第四系联圩组,岩性上部为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下部为砂砾层。

异常区构造主要见于北东向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多表现为压扭性断裂。岩浆岩于区内广泛出露,主要有雪峰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华立西期二云母花岗岩、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脉岩主要为燕山中期的霏细斑岩脉,区内的工业矿体即为霏细斑岩脉,系由燕山中期酸性岩浆岩沿构造裂隙呈浅成脉状侵入而成。

4 宜春市雅山综合异常区

异常区位于南华加里东褶皱带北缘,属于赣中南拗陷中的武功山一玉华山隆断束构造单元内,地处萍乐凹陷和泸水之间的武功山隆起区。由远古代变质岩系组成的褶皱基底广泛出露,并有多期花岗岩及其岩脉侵入,岩性以白云母花岗岩为主,燕山期花岗岩发育,主要有雅山岩体、甘坊岩体、下桐岭岩体、池浦岩体、江源岩体、浒坑岩体等。

5 宁都县赖坊异常区

异常区位于华南褶皱系中武夷山隆起中部,三叠纪富城超单元湛田岩体南缘,属富城花岗岩体与震旦纪变质岩内外接触带部位,该区域常出现伟晶岩密集区。

区内地层主要分布有白垩系赣州组及震旦系洪山组。赣州组地层主要为一套砾岩、砂砾岩、粉砂岩及泥岩,分布于区内中南部。洪山组地层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主要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夹白云岩。

异常区构造主要见于北东向断裂构造,次为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多表现为(压扭性)韧性剪切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一般较短小,多为北东向断裂的伴生或派生构造。岩浆岩主要出露于区内北部,属三叠纪富城超单元湛田岩体南缘。脉岩主要见有石英斑岩脉、花岗斑岩脉及闪长斑岩脉。

6 几点认识

(1)锂资源主要分布于省内构造隆起区中,即产于扬子陆块内怀玉山、九岭、幕阜山隆起带和华南东部造山带内武功山、于山、武夷山和诸广山等隆起带中,成矿带受两大板块拚接带及板块内隆坳交接带断裂构造控制。

(2)查明的锂矿的矿床成因类型属与花岗岩有关的锂矿,不同地区的锂矿因成矿母岩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矿床类型。

摘要:江西省锂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锂资源潜力,全省锂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已查明的锂矿的矿床成因类型均属与花岗岩有关的锂矿,不同地区的锂矿因成矿母岩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矿床类型。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锂资源的制约,锂资源将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一方面,开发锂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取得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锂资源量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锂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关键词:锂资源,分布特征,锂异常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2]罗微.江西宜春地区锂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王秋舒,元春华,许虹.全球锂资源分布与潜力分析[J].中国矿业,2015(2).

[4]唐尧.拉美地区锂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分析[J].盐业与化工,2013(12).

紫金牛的资源分布调查 篇8

1 资源调查范围及方法

彭州市位于东经103°10ˊ—103°40ˊ、北纬30°54ˊ—31°26ˊ之间,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包括高、中、低山和丘陵、平原。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5.6℃。山、丘、坝俱全的地形特征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彭州市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作为紫金牛具体调查地区的选择原则,首先调查地区应是紫金牛适宜生长的自然分布地,同时,考虑交通条件、人为活动,坡向、海拔高度等各项因素的差别,随机选择样方进行生境、资源蓄有量等调查统计。彭州市的磁峰镇、桂花镇、红岩镇、丽春镇、丹景山镇都属于浅山丘陵地区,海拔在500—1200米之间。根据前期的文献资料调查,这几个镇是适合紫金牛分布的地方。因此,笔者于2012年4月至11月,利用GPS定位技术对彭州市磁峰镇、桂花镇、红岩镇、丽春镇、丹景山镇的紫金牛资源进行了野外分布地随机抽样调查。

在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的同时,还走访了资源分布地带的居民,调查了解紫金牛的利用方法及其利用历史。通过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比较,结合相关资料查证、标本查阅确定种类,并明确其观赏和药用等用途。为彭州市紫金牛资源的利用方向及其持续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2 调查结果

2.1 分布状况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彭州市磁峰镇的莲花湖、花塔村、鹿鸣荷畔以及桂花镇的插旗村、山水美地的浅山丘陵地区有紫金牛分布,分布海拔600—900米。在相同海拔的红岩镇白石沟村、丽春镇土溪村、丹景山镇法藏寺则未发现紫金牛分布(表1)。紫金牛常生长于山间林下或竹林下阴湿的地方,它的根匍匐生长,每1m2有1—12株,在100m2范围内有时有上百株,常成片生长。

在野外实地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紫金牛同科属植物硃砂根(A.crenata Sims)、绿叶紫金牛(A.virens Kurz)在磁峰镇、桂花镇有少量分布。

2.2 植物形态

紫金牛为半灌木,一般不分枝,匍匐生根,高10—30厘米。叶对生或轮生,坚纸质,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顶端一般急尖。花序近于伞形,腋生或近顶生;花长3—5毫米;萼片卵形,急尖,长1毫米多,;花冠裂片卵形,急尖;雄蕊短于花冠裂片,花药卵状矩圆形;雌蕊约与花冠裂片等长。核果球形,直径5—6毫米,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有时到第2年开花时才脱落[2]。

2.3 药用价值及观赏性状

紫金牛性平,味辛、微苦,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利湿,活血。用于新久咳嗽,痰中带血,湿热黄疸,跌打损伤[1]。其全株含紫金牛酚(ardisinol)、紫金牛素(ardisin)、岩白菜素(矮地茶素)(bergenin)等,以岩白菜素为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和原料植物药。又因其株型优美,叶四季常青,果鲜红艳丽,圆润晶莹,经久不凋,与绿叶形成强烈对比,观赏性极强;又能在郁密的林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也可作盆栽观赏。在我国的江西、河南、浙江等地已被广泛栽培利用,在日本也颇受青睐[3]。

2.4 利用历史

因彭州市部分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紫金牛的生长,本市辖区内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利用紫金牛来治疗慢性气管炎、肺结核、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等极为普遍。对于紫金牛的生产和购销来说,一直以来只有私商根据药材市场需要收购少量野生药材,紫金牛的野生转家种的试验尚未开展。

3 资源保护和持续合理利用建议

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分布于彭州的紫金牛属植物紫金牛及同属植物硃砂根、绿叶紫金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因其既具有药用价值,又具有观赏性能,应大力鼓励药农和花农开展野生转家种的试验,规范化种植,集约化栽培,并在果实成熟的红果期组织栽培基地田园风光旅游,以推广紫金牛属植物的药材和花卉销路,为农业增收创造条件,也促进了我市野生药材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管理,以保障药用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多形式广泛宣传保护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是,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结合农林业区划,以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条件及紫金牛属植物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同时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中药材生产的历史、现状,科学地进行紫金牛属植物生产适宜区的区域划分,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统筹;三是,巩固和发展驯化紫金牛属植物家种品种,扩大药材和观赏花卉的生产。

摘要:通过野外资源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彭州市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Thumb.)Blume的资源分布状况,资源量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并走访了其民间利用历史及方法。归纳概述了彭州市紫金牛的地理分布、资源量、药用价值及其观赏性,结合文献资料为紫金牛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紫金牛,地理分布,药用价值,观赏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M].2010年版一部-338.

[2]王之梅,程一帆.重庆市缙云山紫金牛属药用植物初探[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4:267-269.

兴安盟风能资源分布特征 篇9

一、兴安盟风能的基本特征

1. 年平均风速

年平均风速一般可用来衡量一个地方的风能资源基础。

兴安盟由于大兴安岭的影响, 各地地理、地形、地貌、地势的复杂多样, 造成平均风速地区间差异较大。南部突泉、中旗风最大, 超过4米/秒, 最小为北部阿尔山林区为2.7米秒, 其余大部为3~4米/秒。

从季节分布看, 除中旗巴彦胡舒是冬季最大外, 其余各地均是春季风最大。而风速最小的季节, 各地不一, 总体是南部夏季风最小, 北部冬季风最小。平均风速地区间差异最大的是冬季, 巴彦胡舒5.2米/秒, 阿尔山为1.8米/秒, 相差3.4米/秒。从月际分布看, 北部阿尔山、胡尔勒、音德尔是隆冬12月, 1月最小, 其余地区是8月最小。风速最大的月份, 巴彦胡舒在1月, 其余均在4月份。

2. 大风日数

大风日数以瞬时风速≥17.0米/秒为标准。年大风日数各地差异很大, 中旗巴彦胡舒年大风日数平均80天, 而扎赉特旗音德尔为15天, 其余大部分为20~50天。季节分布看, 南部中旗冬春季节最多, 其余大部地区均是春季多大风。从月份分布看, 中旗是隆冬12~1月最多, 其余地区均是4~5月最多。

二、兴安盟风能资源地区分布特点

1. 年平均风能密度

风能密度是一个比较方便的评价一个地方风能潜力的指标。风能密度是指气流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风能, 也称风能功率密度。兴安盟各地年平均风能功率密度:突泉为122瓦/平方米, 科右中旗巴彦呼舒为227瓦/平方米, 其余地区50~100瓦/平方米。

2. 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

是指有效风力范围内的风力平均密度。一般把起动风速到截止风速间的风力称为“有效风力”。这一范围内的风能密度称为平均有效风能密度。

3. 年有效风力小时数

3~20米/秒小时数, 突泉6207小时, 巴彦呼舒为6292小时, 是全盟最大值。扎旗音德尔最小, 为872小时, 其次是阿尔山为3694小时, 其余地区为4000~5000小时。6~20米/秒小时数, 突泉及以南地区2000~4000小时, 北部1000~2000小时。

4. 年平均有效风能储量

巴彦呼舒为1968千瓦·小时/平方米, 突泉1053千瓦·小时/平方米, 音德尔最少, 为122千瓦·小时/平方米, 其余地区400~1000千瓦·小时/平方米。

三、兴安盟风能资源时间分布特点

根据兴安盟各地月 (季) 有关各项风能指标的计算值, 可以看出:

1. 风能密度南部中旗冬季最大, 春季次之;

其余各地春季最大, 冬季次之;各地均以夏季最小。有效风能密度除乌兰浩特市次大为秋季外, 其余特点同风能密度分布特点。

2. 有效风能储量也是南部冬季最大, 春季次之;其余各地春季最大, 冬季次之, 夏季最小。

3. 有效风力小时数特点与有效风能储量特点相同。

4. 从各月分布看, 各项风能指标基本上南部中旗1月最大, 其余各地均5月最大, 最小都在8月。

四、兴安盟风能资源分区评述Ⅰ区:南部中旗风能丰富区

本区含科右中旗的大部地区。该区年平均风速≥4米/秒, 年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 年最大风速30米/秒以上。本区年平均风能密度200瓦/平方米以上, 有效风能密度300瓦/平方米以上。年有效风力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年风能储量1500千瓦·小时/平方米以上。本区冬季风大, 冬季有效风能储量达1014千瓦·小时/平方米左右, 占全年的48%。本区是兴安盟风能利用最理想区。

Ⅱ区:中南部突泉风能较丰富区

本区含突泉县大部、中旗一部分和科右前旗西南少部分地区。本区年平均风速4米/秒以上, 年最大风速25米/秒以上, 年大风日数在40天以上。本区年平均风能密度100~200瓦/平方米, 有效风能密度150~300瓦/平方米, 年有效风力小时数5000小时以上, 年风能储量1000~1500千瓦·小时/平方米。冬春两季风力相当, 本区风能比较丰富, 是兴安盟风能利用的比较理想区。

Ⅲ区:中北部前旗、扎旗风能可利用区

科右中旗热量资源分布特征浅析 篇10

一、平均气温的分布

科右中旗年平均气温分布主要受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 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在6.7~1.0℃之间, 南北间温度相差达5.7℃。扎木钦管理区年平均气温仅为1.0℃。

春季平均气温为代钦塔拉以南平均气温12.0℃以上, 杜尔基至哈日诺尔南部地区季平均气温10.0~12.0℃之间, 哈日诺尔北部至扎木钦一代季平均气温在9.0℃以下。全旗南北间春季最大温差达4.0℃以上。

夏季平均气温扎木钦季平均气温为19.0℃, 好腰苏木季平均气温为23.5℃, 中部地区在20.0~23.0℃之间。

秋季平均气温为西北部季平均最低气温7.0℃以下, 中北部最高可达10.0℃左右, 中南部地区在10.0~12.0℃之间, 南部地区可达12.0℃以上。

冬季平均气温为西北部地区最低在-15.0℃以上, 中北部地区在-10.0~-11.0℃之间, 南部地区可达-9.0℃以上。

二、初终霜日与无霜期

无霜期是指春季终霜结束后至秋季初霜出现之前的持续日数。科右中旗无霜期与热量状况的分布趋势相似, ≥2℃无霜期西北部扎木钦地区最短的仅有99天, 南部最多在150天以上, 南北差异明显。

三、界限温度与农牧事活动

农牧业界限温度是热量资源的一种表达形式, 界限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对确定本地区的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品种搭配、家畜分布、自然植被状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科右中旗气候特征及农作物及牧草物候期、农牧事活动等要素, 将采用5℃、10℃作为界限温度来反应科右中旗地区热量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科右中旗5℃、10℃界限温度下对应的有效积温的空间分布为西北部地区积温偏少, 东南部地区偏多。气温稳定通过5℃、10℃初日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有效积温值逐渐减少。

矿产资源分布论文 篇11

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创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以人为本”(而非以知识为本)的课程价值理念。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常常以隐形状态实现,渗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与教学细节的处理中,浸润在对知识的探求中,融合在师生的交流、合作、对话中。思想品德课中就包含着丰富的隐形课程资源。

1.存在于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谈举止中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无疑是知识的掌门,品行的楷模,智慧的化身。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仪表风度、才情气质等精神风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敬业乐教、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会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学习热情。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能促使学生形成思维缜密,言行谨慎的办事作风。教师豁达的胸怀,善解人意的宽容,洒脱飘逸的风度,会成为学生善待他人,热爱生活的榜样。正可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教师业务不精,知识浅薄,教法单一,孤陋寡闻,精神不振,举止随便,学生就会对教师持怀疑态度,甚至嗤之以鼻。

2.存在于学生的品性习惯和行为表现中

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生成者。特别是在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的条件下,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越来越频繁,学生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集体生活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源泉,良好的班级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才能,培养性格,陶冶情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在耳濡目染的集体生活中,持久而深刻地影响着其精神世界。在暗示、从众、模仿等心理的影响下,他们会产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内驱力,从而促使其不断进行比照和反省,自觉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在调适过程中,逐渐把外在的、有形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刻划为内心深处的、无形的人格品质。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个性才能得以展示和发挥,理想志趣得以升华,使全体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情感归向,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并以此聚合成坚强的集体意志和一致化的群体动势,那些侵蚀和危害班级的不利因素将受到群体的排斥和抵制。

3.存在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生成过程中

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展开,或基于情境感悟,或基于问题探究,或基于案例分析讨论。这些因素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条件。课堂是一个平等、民主、开放的时空,师生间,生生间的知识和信息流动交汇,思想和智慧融合碰撞,富有生命气息的德育资源在教学进程中汩汩流淌。无论是学生的质疑与争论、困惑与疑问,还是课堂上的情感流露甚至情绪宣泄,都可以成为让学生获得美好体验的精彩瞬间。学生思绪的放飞,灵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智慧之火的点燃,天赋之花的绽放,个性的张扬,品格的塑造,在这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中默默达成。

4.存在于教学物质环境和手段中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从内容确定到版面设计,十分注重情境感染和审美体验。照片、插图、漫画以清新活泼的画面,或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或烘托愉悦的学习气氛,或寓谐于庄地启示深刻的道理,趣味盎然,赏心悦目;行文亲切和蔼,简洁流畅,文字优美,特别是选配的诗歌和美文,以强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熏陶,大大增加了人文情趣,提升了审美品位;贴近生活、趣味盎然的问题设置以及辅文内容,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鲜活,体验轻松,享受快乐。教室里富于哲理和美感的名人诗画,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像一行行优美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将蕴含其中的道德意念,化为“随风潜入夜”的甘醇雨露,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滋养着他们的心灵。多媒体和互联网上的精彩图文音像,也以“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的方式,使学生分享着生动的情境感染和艺术审美体验。

5.存在于社会风尚和公共环境中

社会实践活动课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感悟生活中明理,在实践中导行,需要走出教室,到工厂车间,到农村田间,到社区、公园、纪念馆等地方,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社会生活环境中,人们遵纪守法、秩序井然的和谐氛围;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亲善和睦的邻里关系;勤劳致富、爱岗敬业的创业精神;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公园;醒目的交通标志和温馨的规则提示等,使学生感受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美好的社会风尚。通过实践,这些社会倡导的遵守规则、保护环境、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爱我家乡等公德就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并逐渐升华为他们自己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隐形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隐形课程资源在滋养学生的精神品格方面,展现出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有着“正规课程”无

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隐形课程资源这笔“无形资产”的利用还不够。根据隐形课程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发利用隐形课程资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

在新课程条件下,课程资源已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教材。随着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课程资源日趋丰富多样。要在开发隐形课程上有所作为,我们必须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和与之相应的学生观、教学生成观,要有俯首即拾、为我所用的教学视野和意念,要有善用“他山之石”,敢于“收获意外”的谋略。

2.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发现和创造,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育人素养。构筑学生精神家园的材料不是砖瓦水泥,而是智慧和灵魂。我们的社会是需要特色和精品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同样需要个性飞扬、风格可人的精品教师。如果教师熟谙新理念,历练新方式,秉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宗旨,那么隐形课程资源中的那些育人要素,就可化为阳光雨露,播洒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论你是小桥流水、轻风扶柳式的自然、温婉、含蓄和亲切,还是入木三分、张力十足的敏锐、犀利、深刻和睿智;无论你有爱生如子、关怀备至的慈母情怀,还是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只要你的言谈举止流淌出来的是鲜明的个性,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学识、智慧、情感,那么你教给学生的就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还有更多沉淀在学生心中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

3.关注学生、倾听学生

学生这个生动活泼的生命群体有着丰富的情感、意志、经验和个性、兴趣、潜能。教师教学要给足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和自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关心学生的感受,俯下身子,与他们亲切对话,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见解。学生的意见表达、问题质疑、合作交流是资源,学生的才艺和秉赋、特长和经验是资源,甚至被一些教师视为“可笑”、“荒唐”、“怪异”的追问和探求,同样也是资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里有爱迪生。”只要教师睁大眼睛,捕获精彩,放大亮点,巧妙延伸,灵活运用,就会有豁然开朗的发现和妙趣横生的体验。

4.捕捉细节,推动生成

隐形课程资源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一个学生的细微表现,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近来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甚至叹为观止的教学案例,之所以成为光彩夺目的亮点,少不了教师对教学细节的精彩捕捉和深度挖掘,而这又得益于教学生成观念的有力推动,受惠于教学互动的慷慨赐予。在精彩中生成,在争论中生成,在错误中生成,在意外中生成,课堂就会激荡起生命的活力,那些隐而不现的课程资源,就有望酝酿出妙不可言的精彩瞬间。

思想品德课蕴涵着丰富多彩的隐形课程资源,它们是熏陶和感染学生心灵的诗、画、教科书,其形真、境悦、情美、理蕴的特质和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以情感启迪理性的表达方式,在滋养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只要我们拓宽视野,充分挖掘,敏锐捕获,利用创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就会有新的启迪和收获。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乡石桥中学

水利旅游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篇12

近年来,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旅游环境舒适性的追求, 水利旅游赢得了快速的发展。实践上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对水利旅游的研究热潮, 然而在基本理论上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水利旅游资源具有区别于一般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深刻认识它的分布规律, 有助于按照水利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从而为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一、地理空间分布特点

水利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总的来说包括内陆江河型、沙漠绿洲型和临海海洋型。为了和地理环境相适应, 这三种类型在水资源利用上产生了相应的独特特点。

(一) 内陆江河型

内陆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江河的利用, 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河流具有分布广、水量大、循环周期短、裸露在地表、取用方便等优点,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淡水资源。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 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古代四大文明的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黄河与长江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此外河流还是水上交通的通道, 不少江河都以“黄金水道”著称。河流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着动力资源。一些大江大河多发源于高原山区, 源远流长, 落差巨大, 蕴藏着丰富水能资源。

江河不仅为人们带来供水、灌溉、舟楫、水产、电力等方面的利益, 还造就了峡谷绝壁、溪流飞瀑、山光水色, 如雄险奇秀的长江三峡, 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 水碧山清的漓江春色,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1]。

(二) 临海海洋型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 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利用“宝库”。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临海海洋水利的始萌期, 最初的临海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随着航海水利的发展, 发现新大陆、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 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利用相关的活动。15世纪后,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 都是对海洋交通争霸而发家的。20世纪50年代后, 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亚洲经济腾飞。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 亚洲四小龙兴起, 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 发展海洋经济。

21世纪, 全球已进入海洋经济大时代。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全球海洋仅天然气储备就达140万亿立方米, 而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量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量。海洋水利越来越丰富多样, 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与仓储、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水淡化也是人类利用海水的重要形式, 解决了全球1/5的人口供水问题[2]。

(三) 沙漠绿洲型

由于沙粒的高透水性使得同样量的降水被蒸发比黏土少, 沙粒的凝结水可造成空气中的水分被拦截下渗, 因此沙漠的浅层丘间积水和深层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资源对支撑沙漠地区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沙漠地区, 如柴达木、准噶尔、塔里木和河西走廊等, 都是盆地结构, 周围有积雪的高山。盆地里特别是靠近巨大山体的山麓地带, 沉积了巨厚的松散沙砾物质, 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贮存条件。源自山区靠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 在流注盆地后, 河水除一部分消耗于蒸发外, 大部分都渗漏到松散的地层中, 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这些地下水资源, 如能加以开发利用, 对工农业的发展会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在中国沙区特别是新疆地区, 利用地下水灌溉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疆各族人民在与干旱的长期斗争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开挖坎儿井, 利用地下水灌溉, 就是最成功的创造。

对于沙漠化国家来说, 水利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和希望。沙漠化国家纷纷拓展水利工程多样性, 如大力普及滴灌、喷灌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加大水库建设和维护以强化国家战略水资源安全;注重开发新的水资源, 开发雨水、地下水等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资源, 经处理过的废水采用滴灌技术可以用于植树造林领域[3]。

二、时间分布特点

水利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从人类有史以来到18世纪中期, 为古代发展阶段;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乃至20世纪40年代, 为近代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 进入现代发展阶段[4]。

(一) 古代水利旅游资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人类有史以来到18世纪中期的几千年中, 世界各地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同时, 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 加快物资流转, 发展商业, 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

1. 用于灌溉的沟渠、堰等工程景观。

如公元前2300年前后埃及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 通过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用于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分布于伊朗、中国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在西汉之前就有了, 人们根据当地雨量稀少, 气候炎热, 风沙大的特点, 在地下水流相通的地带开凿成列的竖井, 其下有暗渠, 然后通过明渠把水送到农田里灌溉。

2. 用于农业的排水工程。

早期农业是在河流沿岸发展起来的, 需要排干沼泽, 进行土地垦殖。荷兰的排水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它是与围海造田联系在一起的。如公元4世纪, 这一带就开始出现人工海堤。从10世纪开始, 盛行筑堤造田工程。最初在圩田内实行自然排水。1612年开始利用风车抽水围垦沿海低地。几百年间, 依靠人工堤防共围垦出7 100km2以上的土地, 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1/5。

3. 用于交通运输及灌溉的运河工程景观。

运河是人工开挖的通航河道。古埃及已有记载, 中世纪以后在欧洲得到大发展。19世纪以后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 规模也越来越大。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运河是公元前1887至前1849年, 古埃及塞劳斯内特三世时期建成的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古苏伊士运河。法国于1642年建成了布里亚尔运河, 把卢瓦尔河与塞纳河联接在一起。1681年完成的朗格多克运河长250km, 把比斯开湾和地中海连接在一起。这条运河沿途建有108座船闸, 一条165m长的隧洞和三座大渡槽。1893年, 希腊的科林斯运河开挖成功, 把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联接在一起。

4. 用于防洪的堤防工程景观。

自古以来, 世界上最普遍的防洪措施就是沿河流两岸修建堤防。公元前3400年左右, 埃及人就修建了尼罗河左岸大堤, 以保护城市和农田。尼罗河大堤从开罗至阿斯旺约有900km, 并向上游继续延伸200km。公元前2000年左右,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了比较完整的保护土地的堤防。此外意大利的波河河谷、法国的低洼地、英国的沼泽地以及巴基斯坦信德省内都有许多古老的防洪堤防。

5. 用于地下水开采的井灌工程景观。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水井是浙江馀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 其年代为距今约五千七百年[5]。

(二) 近代水利旅游资源

1824年, 英国人阿斯普丁 (Joseph Aspdin) 发明了硅酸盐水泥, 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 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 也大力推动了水利资源开发的飞速发展, 也导致了19世纪70年代水电站的出现。1878年法国建成世界第一座水电站, 其后水电站大量出现, 世界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是瑞士于1879年建成的勒顿抽水蓄能电站;1913年建于德国北海之滨的水电站是世界第一座潮汐电站;中国大陆最早建成的水电站是1912年云南省昆明市郊的石龙坝水电站[6]。

(三) 现代水利旅游资源

20世纪40年代, 是近代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折点, 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资源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在水利资源开发与建设中, 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 水电站的数量和装机容量均有很大发展等。20世纪80年代末, 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 如瑞士和法国的水能资源已几近全部开发。现代水利旅游资源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都是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应用, 包含了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旅游科学、环境科学等众多科学知识。

这一时期的典型水利旅游资源有:1982年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建的伊泰普大坝;1989年完工的塔吉克斯坦罗贡坝;1970年竣工的埃及尼罗河上的大型水利工程———阿斯旺高坝;1985年投产的美国巴斯康蒂抽水蓄能电站, 是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建于圣玛珞湾的朗斯潮汐电站;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建于圣玛珞湾的朗斯潮汐电站, 装机24万kw。1978年建成的日本海明号波浪发电试验船, 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波能发电站;2009年完工的中国三峡水电站, 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站[7]。

参考文献

[1]靳怀堾.中华文化与水[M].武汉:长江出版社, 2005.

[2]王颖.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EB/OL].中国海洋报, http://www.shuiwenhua.org/showart.asp?cat_id=6&art_id=1775, 2008-03-10.

[3]左强.埃及的水资源及水战略[J].世界农业, 1996, (11) :43-45.

[4]钱正英.中国水利六十年:下[J].江淮文史, 2010, (5) :4-19.

[5]蒋超.世界水利史[EB/OL].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7/2007/2007022053897.html.

[6]高安泽.中国水利百科全书.著名水利工程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过氧化状态下一篇:家庭思想道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