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型(共12篇)
矿产资源型 篇1
摘要:<正>随着人类对能源消耗的加剧,地球上易开采的资源和能源已日渐枯竭,极地因此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南极大陆矿产资源考察与评估》一书的主要编写人员参加了中国第29次、第30次、第31次南极考察,通过三年半的调查和研究,在查明考察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重要矿藏进行实地考察和成因研究,进而评价其资源潜力,以保证我国在南极的资源权益。
随着人类对能源消耗的加剧,地球上易开采的资源和能源已日渐枯竭,极地因此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南极大陆矿产资源考察与评估》一书的主要编写人员参加了中国第29次、第30次、第31次南极考察,通过三年半的调查和研究,在查明考察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重要矿藏进行实地考察和成因研究,进而评价其资源潜力,以保证我国在南极的资源权益。
南极大陆矿产资源考察与评估是“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的二级专题,承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参与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题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东南极普里兹湾—查尔斯王子山—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和编图,冰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以及重要矿产资源的考察,查明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历史,评估我国中山站600平方千米范围内煤、非金属和其他金属矿产的资源潜力;通过对西南极的南极半岛和南美南部的现场考察和研究,评价南极半岛铜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潜力。
南极遍地都是宝,单就矿产资源而言,目前已发现了当前世界所有的已知矿种。《南极大陆矿产资源考察与评估》一书对第29次、第30次、第31次考察的内容及路线、考察主要数据与样品进行了介绍;对各次考察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加以说明;对未来科学考察提出建议。考察中特别是在南极现场考察方面,借助于国际合作首次考察了远距中国科考极地的南极半岛、北查尔斯王子山和布朗山,扩大了中国南极考察与研究的国际影响。
根据本书的描述,3次南极考察获得了5项重要成果,它们是(1)南极大陆及相邻海域高精度三维地壳和岩石圈结构的获取;(2)东南极古太古代冰下大陆块的发现及格罗夫山冰下高地性质的确定;(3)东南极雷纳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格林维尔期)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4)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中新生代大洋俯冲、增生过程的调查研究;(5)中山站临近区域矿产资源考察的实现及西南极成矿规律的总结。这些成果的获得,对我国未来在南北极大陆矿产资源考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权益和资源始终是国际南极考察竞争的焦点。近年来,各国在极地地区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的战略争夺明显加剧。因此,我国开展南极油气能源、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其相关基础地质研究是一项国家战略性工作,需要及早谋划,然后逐步深入开展,以保证我国在南极的资源权益。了解和掌握南极大陆,特别是我国站区附近的矿产资源状况,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南极地质科学研究的水平,在国际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增强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我国在未来和平开发利用南极创造有利条件,造福于子孙后代。本书的出版正是对我国南极大陆矿产资源考察的一次小结,同时也是为未来的科考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该书的主要编写人员有刘晓春、赵越、胡健民、刘小汉等,这些作者均为多年来一直从事地质及极地工作的科学家。他们对学术的严谨性、科学性在本书中均得到了很好体现,不失为一部南极考察及地质领域学习借鉴的优秀著作。
矿产资源型 篇2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矿产资源面临新威胁 篇3
据赵建安分析,我国矿产资源供需不平衡、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由矿产资源开发的社区利益共享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资源的有序开发。
供需矛盾趋紧
“在化石能源领域,供需不平衡体现最明显的是石油,其次是天然气、煤炭。”赵建安告诉《经济》记者。
3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称,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其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在金属矿产资源安全方面,我国铁矿资源虽相对充足,但富铁矿少,贫铁矿多,目前我国所消耗的三分之二左右的铁矿石依靠进口。在有色金属资源方面,种类结构性短缺显著,其中,铜矿、铝土矿、镍矿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80%、60%和70%以上。在稀有金属矿产方面,我国相对具有优势,如稀土、钨、钼等。此外,我国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相对显著,对外依存度较小。
除了矿产资源总量缺乏外,矿产资源赋存与消费的时空错位。“一旦新一轮发展周期到来,煤炭供需问题马上就会爆发出来。”赵建安分析,运输风险威胁着煤炭资源的持续供给。4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新疆,远远偏离了煤炭主要消耗地区,大大超过了煤炭的合理运输距离。
矿产资源价格受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石油价格上涨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据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雷涯邻分析,2004年,中国净进口原油达1.2亿吨,仅因价格上涨因素就多支出88亿美元,直接导致中国全年外汇损失额高达88亿美元。
尽管是铁矿石的最大买主,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大。“世界铁矿石市场基本被三大公司所垄断,由于他们结成了‘隐形’的价格同盟,使我们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非常被动。”赵建安分析。
不过,不同于石油资源安全问题的是,据赵建安预测:2020年左右,我国基本可以完成工业化改造,届时水泥、钢铁两大原材料的需求可能趋于平稳或者下降。
潜在风险显现
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引发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甚至造成了社会问题,从而影响了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
矿产资源浪费给矿产资源安全和矿业发展带来危机。雷涯邻说:“未来十年间,将是中国一大批大中型矿山集中闭坑和矿山接替的紧张时期。这种情况加剧了矿产资源供给的紧张程度。”矿产开采过程中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等灾害,选矿废水、废油、废气不经处理排放,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引发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从过去对碳排放的不重视到现在的被动重视。”赵建安表示。
另外,赵建安解释,矿产资源开发的社区和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生活在矿产资源分布区的本地居民和开发者能不能利益共享,地区能否可持续发展,这些也是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利益,老百姓可能会和企业发生冲突,可能产生社会问题,进而最终影响到资源的持续开发。”
矿产资源安全策略
我国已经进入矿产资源的大量、高速消费期,而且这一时期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改进矿产资源安全战略,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赵建安认为,首先,要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矿产资源安全制度框架。“虽然我国有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但没有土地法、资源法。现在的法律还是行政管理法为主,有些法律条文冲突、有漏洞。”
为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涉及资金支持、金融保险、外汇管理等,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形成。“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一部系统的对外投资法律文本,在财税、融资、信用担保等制度制定方面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信表示。
除系统的顶层设计外,赵建安向记者表示,要构建相对稳定和谐的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外交,还要依靠政治、经济、法律,甚至军事。如果没有军事力量存在,我们也无法从海外安全的获得石油、金属等各类短缺的矿产资源。
“一定要形成协调的联动机制。”赵建安强调。
此外,赵建安认为,要做好资源开发综合性规划,包括安全生产应急的预案工作。“具体讲,各种类型的预案要做在前面,包括在开发利用规划里,不应该在到事故发生之后才去想对策。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密集区,应该做好综合的规划。”
当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提高矿产资源安全水平非常重要。“如何提高采收率?如何提高利用率?都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据赵建安解释,煤炭在用来发电的过程中,能源的转换率只有40%,虽然这一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已属领先,但是相当一部分能源损失了,今后主要还是要继续依靠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矿产资源型 篇4
对于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概念定义,学术界和企业界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总的来说,可分为广义含义和狭义含义: 前者是指从事与矿产资源相关业务的企业,后者是指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工以及销售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仅通过资源的消耗比拼就可赢得市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普遍不高。经调查表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战略绩效评价不全面导致绩效提升策略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中后期,企业绩效评估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在西方开始流行。随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企业绩效评估也随之不断发展。总的来说,西方企业绩效评价发展可大 致分为三 个阶段: 成本分析 核心阶段( Taylor,1891; Harry,1911) 、财务指标核心阶段 ( StifenGilman,1925; Persen & Lezzig,1979; Alfred Rappaport,1986) 以及战略绩效创新核心阶段体系 ( Jeffrey,1997;Mc Nair等,1990; Kaplan & Norton,1992) 。随着社会经济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也越来越全面。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是根据我国具体经济特点和行业特征,参照西方评价理论来设计企业绩效评价。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政府导向型的企业绩效评价和民间研究型的企业绩效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必然要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早期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单一财务指标,指标间缺乏联系,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与全面性。20世纪初期,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由原来单一的、缺乏联系的财务指标,发展为采用系统的财务指标体系 ( 如: 杜邦分析法、波士顿矩阵等) 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价值和经济附加值管理模式的发展,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是价值评价指标,比较关注企业的长期绩效。之后,价值和经济附加值管理模式逐步发展成综合考虑企业的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的评价,普遍采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企业绩效,从战略角度把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绩效评价更加综合,结果更加科学全面。
3 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现实性。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既要科学又要具备现实性。指标的选取要具备较高的相关性和综合性,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准确。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量化和指标数据的获取等现实问题。一些相关度高,综合性强的指标如果无法量化或是指标数据获取困难,那么就不应作为评价指标的选取对象。第二,系统性。为了全面地反映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其评价指标体系由多个层面构成,而且每个层面下要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成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可量化性原则。对于财务指标的设计,要重点考虑指标之间的相关度,以及指标与评价目标的相关性; 对于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其量化的难度和准确度,尽量选取代表性好、量化难度低、准确性高的非财务指标。第四,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要求。要强调和坚持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宗旨。既要保持战略绩效评估的客观公平,又不能忽视定性指标在战略绩效评估中的作用,做到定量和定性指标有机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第五,可靠性与代表性。这要求无论是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都应选取代表性好、准确性高的指标。同时,也要关注这些指标数据的可靠程度,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第六,预测性和预警功能的要求。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当前绩效的评价是为了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为企业未来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提供基础。因此,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体现预测性和早预警的特征,提示经营风险,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 2. 1 评价维度设定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较传统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评价倘若仍单一地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不仅不能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绩效水平,甚至会对企业的成长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恰当的非财务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平衡计分卡 ( 简称BSC) 是美国学者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强调非财务指标的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是对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它把企业绩效评估落实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相互影响、各有侧重的四个维度 ( 财务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以及客户维度)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企业战略目标作为导向,并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后,自上而下有效地实施战略管理的战略管理工具。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评价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满足程度和实现程度。因此,本文采用平衡计分卡来构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但是,传统的平衡计分卡分把企业战略绩效分解为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客户四个维度。当前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面临着竞争优势降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挑战,导致企业在战略制定上除了必须与国家资源发展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外,还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因此,针对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行业特征,本文在构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在平衡计分卡传统的四个维度基础上,加入第五个维度———资源与环境维度。因此,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这五个维度各有侧重点: 财务维度侧重于企业所获得的财务回报,内部流程维度侧重于企业业务流程是否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学习与成长维度侧重于企业的创新与成长能力,资源与环境维度侧重于企业环境治理及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方面的绩效,客户维度侧重于企业的客户目标和细分市场。但五个维度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与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也密切相关。
3. 2. 2 评价指标选择
( 1) 财务维度的评价指标。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财务目标应符合股东权益最大化等原则。这就要求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企业产品的产量和销量,提升企业的获利能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持续增长的利润基础。因此,财务维度的指标应反映企业获利、偿债、营运等方面的效益 ( 如: 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存货周转率等) 。
( 2) 内部流程维度的评价指标。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其生产流程的安全性、机械化程度、生产规模以及产业机构等息息相关。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内部流程要达到保证矿产区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机械化程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时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控制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内部流程维度的指标包括员工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百万吨死亡率等。
( 3)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评价指标。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要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能力,避免由于短期行为阻碍企业长期战略的实现。由于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成长,因此,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应反映企业员工队伍的建设,劳动效率的提升等方面效果 ( 如: 员工培训费用率、员工晋升比率、关键员工流失率、员工满意度等) 。
( 4) 资源与环境维度的评价指标。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在其开采、加工等环节都与生态环境相关,倘若处理不恰当会对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是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资源与环境维度须重点反映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两方面的效果 ( 如: 节能减排完成率、资源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率等) 。
( 5) 客户维度的指标构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要获得长期效益最大化,就必须明确企业战略客户目标,并与客户建立相互满意的长期合作关系。这就要求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提高矿产资源的质量,以便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客户维度的指标应包括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顾客投诉率、顾客退货率等。
综合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资源与环境、客户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选择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页表所示。
4 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方法选取
本文选取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的评价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将复杂的决策问题细分为不同的层次 ( 如: 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 ,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在各个层次上分析问题。模糊层次分析法具有分析思路清晰、灵活简便、应用广泛等特点。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其分析思路与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的结构相吻合,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综合量化的难题,有利于保证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性。因此,本文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的评价方法。
5 结 论
本文根据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行业特征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与要求,运用平衡计分卡把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细分为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资源与环境、客户五个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下选取相应的二级指标,从而构建了包含22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的评价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在平衡计分卡传统四个维度基础上,结合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在资源耗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承担等方面的特点,将资源与环境维度加入评价体系中,使得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更贴合行业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以期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摘要: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资源与环境以及客户五个维度构建中国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
矿产资源总结 篇5
工作总结
现将我矿产资源201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资源整合整顿情况:
1、拆除情况:整合矿山企业原矿山设施已全部彻底拆除,破石加工设施已全部拆除瘫痪,取缔破(碎)石场设施已全部拆除。北部矿山47家矿山企业采矿用风钻、空压机、潜孔钻、输气管等矿山设备已全部拆除完毕,共拆风钻53台、空压机127台、潜孔钻90台、输气管14655米。全县90家破(碎)石场应拆破(碎)机168套,已拆除清结的57套,拆除瘫痪的111套;应拆输送带787条,已拆除的593条;应拆变压器178台,已拆除161台。
2、手续办理情况:整合新设矿山18个,17家已达成协议,正在办理相关行政许可审批。目前已办理名称预核准企业17家,划定矿区范围17家(其中市局已批复12家),项目备案17家,编制项目可研17家,矿山储量检测完成并通过评审15家,开发利用方案已评审8家,文物选址批复5家。18个新设矿山企业递交破石场加工用地选址申请17家,我局已会同技术单位进行了初步勘查,并向安监、农林等六部门发了征求11家新设矿山企业破石场用地选址意见的函。水利,农林局已复函同意四星友谊、岩实、等十一家矿山企业破石场用地的选址,矿山环评、水土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地震选址批复、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等手续均在办理中。
3、核定库存石料、催缴核定税额及缴纳情况:按照县政府要求,我局会同国税、地税局完成了对我县4镇90户矿山企业(个人)石料场堆存石料的核实工作,库存石料共计241774.5吨,国税按石料销售价格每吨30元,税率按一般纳税人6%,小规模纳税人3%的规定核征;地税按石料销售价格每吨30元,按资源税、城建税、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合计核定每吨3.45元核征库存石料应缴税额,国税、地税共应缴税额1073647.06元。5月31日,我局向有库存石料的企业(个人)分别下发了缴税通知,要求于6月10日前将税款汇入泾阳县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征收专户,目前,有安吴镇蒋路孟家塬石厂于6月4日将核定税额21876.14元、安吴镇友谊石料厂于7月10日将核定税额59899.47元汇入指定帐户,共计缴纳税金81775.61元。
4、竖立标志、禁止开采:整合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先后分别会同县安监局、安吴镇、王桥镇、兴隆镇、口镇人民政府对整合后关闭矿区,喷涂、竖立标志、封堵矿山道路等形式,禁止违法开采行为,主要在口镇辖区矿区喷涂、竖立禁采标志13处、砌墙封堵矿山道路7处,安吴镇、兴隆镇分别砌墙封堵矿山道路7处,喷涂标志多处。
二、矿产卫片情况: 矿产卫片执法共有疑似图斑18个,涉及矿山2个、砖瓦粘土开采18个。截止目前,我局立案查处7家砖瓦粘土违法企业,对7家违法企业已做了矿产资源调查询问笔录、对违法矿点进行了现场勘测,向违法企业下发了责令停止矿产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矿产资源行政处罚告知书、矿产资源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市局立案查处3家。
三、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情况: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尽快编制完成矿业权设置方案的要求,我局委托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编制我县砖瓦粘土矿资源矿业权设置方案。目前,已完成初稿,拟征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后,请示县政府,报上级部门组织评审。
1、砖瓦用粘土矿业权设置现状:截至2011年底,我县砖瓦用粘土企业持采矿证的15家,生产规模均在5万吨/年,其余小型分散小砖窑99家,分布于我县13个乡镇;
2、矿业权设置情况:全县拟设矿业权60处,其中已设采矿权保留区块11处:太平镇7个、王桥镇1个、兴隆镇1个、三渠镇1个、安吴镇1个;采矿权调整区块4个,均位于太平镇;新设采矿权区块45处,王桥镇13处、高庄镇7处、太平镇2处、桥底镇4处、安吴镇7处、兴隆镇4处、口镇6处、云阳镇2处,均为矿权设置适用期审批新的采矿权预留区块。
存在的问题:
1、兴隆镇山联〃成发未达成整合协议;
2、有6家矿山企业破石加工选址需重新选定;
3、企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进展缓慢。原因是需有技术单位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安全评价报告等编制评审需一定时间。
下半年工作打算:
1、按照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加快进度编制完成矿业权设置方案;
2、加大矿产卫片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3、督促各整合企业尽快完成各项相关行政审批手续;
4、开展砖瓦窑清理整顿工作,严查违法开采行为,规范粘土资源开采;
5、加大巡查力度,杜绝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湖南矿产资源家底渐明 篇6
4月13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工作座谈会召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彭悦在会上透露,湖南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基本完成,进度质量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湖南率先完成了全部矿区(674个)核查成果的省级验收,成果优良比例高达98%。
利用现状调查:破解资金困境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部部署的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此项调查涉及范围广、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要求高,推进难度相当大。
而这意味着需要巨额资金的推动。破解资金难题,成了湖南省市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直面的问题。
但是,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资金何来?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创新思路,提出了“两个结合、三个落实”的工作方针。即矿区储量核查与矿山储量年报编制工作相结合、矿区储量核查与整合矿区储量核实报告编制相结合,落实经费、落实核查区、落实队伍。整合相关资金和力量来统筹推进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既解决了调查经费不足和技术力量不集中的问题,又减轻了矿业权人的负担。
永州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蒋文波说:“我们一方面积极向市政府汇报,争取从矿业权价款中解决专项资金90万元,另一方面深入各个矿山企业,对他们进行解释,矿山企业自愿承担经费90万元。”永州市本次利用调查工作共需开展核查区26个,需调查经费180万元。
娄底资源丰富,矿山多,专项资金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娄底的做法是,由矿山自己解决其余部分工作费用,并且在矿山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专题会议和每年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都做统一安排和部署,即矿区核查经费由地勘单位在编矿山储量年报、储量核实报告时一并收取,收取年限为3年。
储量动态监测:做好矿业经济文章
“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衡阳是矿产资源大市,也是矿业经济大市,找到矿、管好矿、用好矿才能做好矿业经济的文章。”衡阳市常务副市长段志刚对此深有体会
衡阳的体会并非个案。在掌握矿产资源家底的同时,还必须清楚矿产资源变化情况。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总经济师唐运刚认为,通过储量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矿产资源储量总量变化情况,对全市矿产资源现状、存在问题、供需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为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其具体做法是,将全面实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纳入到新一轮规划当中。收集历年矿山储量年报,主要矿产、主要矿种储量基本情况,开发利用情况,对矿山发展前景、矿产资源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株洲市矿产资源勘查重点优先安排,开展煤、铁、铅、锌、钨、锡、金、稀土、高岭土、石灰岩为重点矿种勘查,加强攸县黄兰矿区、茶陵锡田铅锌多金属矿区等重点矿区勘查。在攸县黄丰桥—茶陵严塘以东地区,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形成煤炭集中生产基地,建立相应的洗选煤基地;在茶陵严塘—高陇一带建设钨、锡、铅锌等资源的接续区,加大铌、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为株洲市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矿产资源基础性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唐运刚表示。
彭悦认为,湖南通过加强储量动态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较准确地界定了矿区范围。查实了一批越界开采矿山,并已移交厅执法总队予以查处。二是较全面地核实了矿山资源储量。由于矿山地质测量工作扎实、核查工作到位,纠正了一些矿山采空区不实、矿层厚度不实等问题,检测后储量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三是较系统地掌握了矿山开采利用情况。通过监测,一方面掌握了矿山开采情况,另一方面明晰了资源利用水平。
评审、评估管理:从严规范中介机构从业行为
据悉,由于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管理进一步规范,2010年省级(含)以上矿业权价款收入达5.74亿元,比2009年增长74.5%。
彭悦表示,虽然2010年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管理一步规范,报告质量、编审效率显著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事了20余年矿政管理的沅陵县国土资源局矿管股股长邓以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矿业权、价款评估由技术机构提供,这造成了监管漏洞,40万吨的规模编制成10万吨的规模,一方面造成了价款的流失,另一方面给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此,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进一步规范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管理。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的通知》和《湖南省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对适用范围、报告编制、报告审查、报告委托、备案时限、机构及人员监管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对湖南省储量评审中心、各市州储量评审机构、矿业权专家审查组的执业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后,敦促解决;对不称职的专家,及时从专家库中剔除,保证评审评估效率、评审评估质量,维护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矿业权人的合法利益。
2011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组织开展储量报告、矿业权评估报告的抽查工作,依据抽查、审查结果,建立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矿业权评估机构信用信息档案。利用信用信息,及时惩处违规编写储量报告、违规进行价款评估、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将有失信行为的机构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取消其在湖南省编制储量报告和矿业权评估报告的资格,并在门户网站予以公布。
“在矿业权评估报告评审时,我们发现部分工业指标与当前经济水平和开发利用水平不相匹配,要开展主要矿种工业指标的研究,逐步制定和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业指标体系,为我省的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现行的一些矿业权评估方法尤其个别探矿权评估方法无法真实反映矿业权价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因此,我们在遵守现行评估准则的同时,还要有所突破,研究制定一些操作性更强且符合实际的好的评估方法。”彭悦指出。
链接
三项调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
推进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科学评价资源潜力。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于2006年启动。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进一步全面系统总结我国成矿地质特征,形成全国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系列基础图件,以及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建议等系列图件,建立全国成矿远景区的地学空间数据库。
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推动储量核查。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于2007年下半年启动。该项目涵盖了28个矿种(类),涉及31个省(市、区)18000多个矿区(不包括铀矿)、12万余个矿山。
2010年上半年,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进度明显加快,已累计完成核查矿区9546个,占计划总数53%;上半年共完成核查矿区4708个,基本与过去两年的工作量持平。
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清晰界定产权。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已于1月6日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标志着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全面完成。
矿产资源型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破坏了生态资源, 另一方面在低水平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排放, 已经远远超过生态环境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最大限值, 结果导致生态资源的丧失, 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潜力。我国对生态环境资源极为重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节约资源, 要加大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本研究试图以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为切入点, 探讨如何在保证生态资源不受干扰或者破坏前提下, 合理科学地开发矿产资源, 这将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影响
1.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资源胁迫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极大地影响了矿区及周围环境资源, 这一活动既改变了原有地质状态与自然结构, 同时引发不同程度上的地质灾害, 严重威胁到矿区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总的来说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胁迫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水资源的破坏及污染、植被与土地利用的破坏、固体废物、废渣污染等。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容易使深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所排出的矿井污水由于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及放射性元素, 假如渗入农田及湖泊将严重影响农作物及人畜饮水安全;由于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破坏了矿区的植被及土地, 容易引起地表塌陷事故, 加剧土壤的沙漠化;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 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渣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同时, 废物渣所夹带的粉尘及放射性物质已经威胁到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1]。
1.2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作用方式
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资源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首先,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矿区生态环境资源、矿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矿产资源的质量水平、空间布局, 它们决定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与水平, 矿区滑坡、地壳的稳定性及水土流失的状况, 影响到矿产资源开发的未来潜力。其次, 矿产资源开发将会或多或少地干扰或者破坏矿区的生态环境资源,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通过渗透影响地表水, 通过扩散迁移方式影响到大气。总体上各种环境资源破坏在时空上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上具有显著的重叠性与一致性。
1.3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
矿区综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系统组成, 两大子系统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人类是这一综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这一复合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与推动力, 所以与其他的子系统相比,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矿区复合系统中, 人不仅具有保护或者破坏环境资源的能力, 同时也具有控制自身的能力。人类系统与自然环境资源系统借助相互反馈, 实现系统间的能量循环与互动。自然灾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人类违反自然规律活动或者短视行为, 当矿产资源开发速度超过自然环境资源的更新速度时, 综合生态系统有序均衡状态将被打破, 因此, 有效解决矿区生态环境资源问题, 需要遵循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内在规律, 通过多方参与, 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和谐关系, 促进复合系统有序合理地发展。
2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资源协调系统
2.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资源协调系统的运行特征
矿产资源开发系统主要是由矿产资源采选、矿产资源勘察、矿产资源加工以及矿产资源利用4个子系统组成, 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方式与利用水平决定子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在矿产资源开发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在一定时期内, 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基础性前提是系统的输入需要大于系统的输出, 换句话说要开源节流, 所谓开源就是要研发新的资源与替代资源或者从国外进口, 节流就是要提高资源的加工深度与回收率, 降低资源消耗。只有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 提高开采环节中的效率, 严格管理与控制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系统运行, 才能最终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资源和谐[2]。
2.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协调系统框架与机制建立
2.2.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协调系统框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协调系统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矿产资源开发合理与否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性因素, 在这一系统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为生态环境、矿产资源以及社会经济体系。
2.2.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协调系统机制建立
(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协调系统战略规划机制。战略规划机制不仅要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 同时也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首先, 矿产资源勘探战略是实现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系统运行的基石,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资源勘探潜力急需挖掘, 需要加大对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投入;其次, 资源供给的多元市场战略,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源措施”;高效利用与资源节约战略,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整体上粗放式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资源, 所以在构建资源开发生态协调系统中, 资源的集约式开发与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最后,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客观上要求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降低“三废”排放, 进而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协调。
(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协调系统政策与管理机制。首先, 制定资源开发市场政策。在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同时, 还需有效利用矿产品的市场价格调节, 此外, 以矿山矿产资源储量为计税依据比以矿产品为计税依据更合理;其次, 资源开发的技术政策。环境资源保护技术体现在对“三废”与灾害事故的处理, 以及矿区生态的恢复;最后, 资源开发的消费政策。政府需要把矿产资源的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通过消费水平的控制, 改变人们的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来实现可持续性的资源消费。目前, 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 存在多头管理、信息沟通不畅以及无人管理等现象, 亟待改进。应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促进矿区生态环境资源的恢复, 以及通过税收管理来调节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活动。
3 国外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经验借鉴及启示
3.1 国外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经济的借鉴
20世纪60年代, 西方等发达国家均陷入了资源衰竭的发展困境, 但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经济转型, 这些国家都达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双赢的目标。首先, 美国的休斯顿着力培养支柱产业, 延伸产业链, 发展高新科技, 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此外, 发展现代化的服务业;其次, 德国为了实现地区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则在鲁尔地区设立了专门的鲁尔煤管区协会, 并制定了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区域整治规划;法国在东北工业区则推行了缩减煤炭和钢铁等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举措。
3.2 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的启示
从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 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 应该在经济转型区域建立专职委员会统筹协调;其次, 重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建立矿产资源型区域预警机制;最后采取切实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条[3]。
4 结论
因为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生态环境资源损失与其所造成的经济利益相比, 具有间接性及潜在性等特征, 所以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难以全面客观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资源协调系统, 借鉴国外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经验, 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谐之路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若皓.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 2009, (3) :49-59.
[2]黄思铭.可持续发展的评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1.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机制研究 篇8
矿产资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当今社会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材料来源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等生产活动创造了产值, 上交税金,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统计, 2012年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总产值达到322 956.3亿元, 占当年GDP值的68.2%。然而, 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现在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资源储备不足、浪费严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非常多, 对文献进行综合研究表明, 国外学者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对策及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路径;国内学者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问题高度关注, 从矿产资源开发的生产过程、产业组织、系统协调、政策环境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这些研究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由于对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不够充分, 导致相关政策措施作用不明显[1]。本文认为矿产资源产业是一个复杂系统, 其发展涉及到产业环境、产业组织结构、各微观主体行为, 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分析矿产资源产业动态变化规律是探寻矿产资源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和制定矿产资源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 因此, 研究矿产资源产业演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演化理论
产业演化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凡勃伦首次提出演化经济学这个术语[2], 标志着演化经济学的诞生。熊彼特提出创新是经济变化过程的实质, 经济发展是非均衡和有质变的, 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发挥着核心作用等观点[3], 使演化经济学得到较为系统地发展。在熊彼特的演化思想影响下, Nelson和Winter出版了《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奠定了演化经济理论的基石[4]。此后, 演化经济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演化经济学发展过程中, 产业演化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 其基本观点简要归纳如下:
(1) 产业是一个复杂经济系统。产业是由不同的、具有自适应性的产业主体组成, 产业演化是产业主体在微观层次上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说, 产业演化实际上是一个产业主体交互机制作用下的宏观现象涌现。企业行为的多样性及企业在遗传、变异、选择及学习等机制下的行为选择机制决定了产业演化具有复杂性、自适应性[5,6], 产业演化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自组织过程。
(2) 产业演化受产业系统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产业演化的影响因素很多, 如需求与供给、技术与制度、资源与环境、企业家等。总的来说, 从宏观视角来看, 产业演化动力是组织与环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共同演化机制[7,8,9,10];从微观视角来看, 产业演化动力是企业间在科技创新、生产组织、市场开发、生产要素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总之, 产业演化是基于竞争与协同的自组织机制和基于环境适宜的他组织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11]。
(3)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演化路径的关键因素。产业演化路径同样受产业内外多因素的影响, 如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市场需求、产业组织结构等, 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决定产业演化的过程。但产业演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产业技术及技术组合的动态性, 产业技术创新决定着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4) 产业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产业系统演化具有初始状态的敏感性、“历史偶然因素”作用性, 同时产业组织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机制, 即产业组织在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作用下会产生路径依赖特性。
2.2 资源环境经济学
美国经济学家哈罗德·霍德林于1931年发表了《可耗尽资源的经济学》, 标志着资源经济学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 随着资源环境保护运动、生态理论以及增长极限理论、零增长理论等理论和思潮的影响, 资源经济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 西方经济学开始研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随之产生了环境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1972年, 英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综合起来加以研究, 从此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趋于融合。目前,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及其利用过程中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和管理的调整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主要观点简要归纳如下:
(1) 资源环境具有稀缺性, 是企业活动的重要资产。经济活动依赖于资源、依赖于环境, 经济活动必然产生资源环境成本, 并成为企业经济活动决策的重要内容。
(2) 某些创新可以延缓资源的耗竭和防范环境质量的退化。技术创新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技术工艺水平, 从而提高资源集约利用和减少环境破坏。
(3) 市场机制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作用能力是有限的。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外部性, 此外还有信息不对称性, 这些特性弱化了市场机制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作用, 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政府政策干预是必要的。
(4) 可持续发展应作为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伦理准则和一般要求。资源环境是人类共同拥有并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直接关系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生存权利和福利水平, 对于资源环境配置和保护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进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对微观主体行为分析具有重要指导。企业是产业构成的基本单元, 企业的行为及互动过程是产业动态的微观基础。矿产资源产业由资源型企业构成, 资源型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直接面临着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 要尽可能地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2]。在这种背景下的企业行为对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及发展能力都会带来影响。
3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矿产资源产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 它除了具有一般系统演化的特征之外, 还有其独特的演化机制和路径。总体而言,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是产业外部环境因素与产业内部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具体分析内外要素对矿产资源产业演进的影响。
3.1 内部要素对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作用机制
(1) 矿产资源储量水平。矿产资源是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基础, 矿产资源的种类、质量、分布和储量决定了矿产资源产业在一个区域的地位、作用及生产方式。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其储量对矿产资源产业的影响很大, 甚至有学者认为矿产资源产业将随着矿产资源的耗竭而终结。矿产资源的储量变化也会影响产业的生产方式, 随着矿产资源储量的快速消耗,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资源耗竭对企业的影响而改变生产方式, 从过去的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换。可见, 矿产资源的储量对矿产资源产业持续性、对产业内企业的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
(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创新包括相关技术的科学理论创新、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生产工艺的改进、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以及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等。矿产资源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 由于矿产资源埋在地下, 地质结构和组分复杂, 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都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探矿阶段, 要有突破传统的成矿理论, 要创新探矿方法、探矿技术、探矿设备, 才能降低探矿风险、降低探矿成本;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 也要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采、选、冶回收率, 使更多的贫矿、难选 (冶) 矿和伴生矿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因此,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矿产资源产业的组织结构、产业效率有重要影响。
(3) 产业生产经营能力。目前对产业生产经营能力还没有定义, 本文指从事某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组织管理水平的总和。产业生产经营能力决定了产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过程中, 要进行钻探、基建、开采、洗选、冶炼、加工等生产活动, 生产经营能力的好坏对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效益有直接影响, 对整个矿产资源产业效率效益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 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解决、生产组织水平提升、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管理水平提高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4) 产业议价能力。产业议价能力指资源型企业对矿 (加工) 产品的定价权。对资源型企业而言, 其产品是工业的原材料, 需要是客观存在的, 但产品价格会随市场需求变化而波动, 而价格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对于资源型企业的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资源型企业对矿产品价格的调控能力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3.2 外部要素对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作用机制
(1) 市场环境。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 这里的市场环境包括市场需求状况、对外开放程度、融资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是产业运行的基础, 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成长与演化的根本动力, 市场需求的容量、稳定性和变化趋势决定着产业的稳定性和发展方向[13];市场越开放, 国内国外企业竞争与合作越充分, 产业组织结构就越易合理化, 进而影响产业发展;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加强, 矿产资源型企业必须要加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加强环境保护;此外, 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直接影响资源型企业的生产成本, 影响着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总之, 市场环境越好, 市场机制越能发挥资源配置功能, 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网络会越密集, 企业之间的联动创新越易形成, 从而极大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也影响着产业发展方向。
(2) 科技环境。矿产资源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 产业技术进步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矿产资源产业技术进步是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良好的科技环境是矿产资源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前提。科技进步促进矿产资源产业科技创新, 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逐步扩大、种类不断增多、布局不断改变、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14], 影响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进程。
(3) 生态环境。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逼近极限, 在公众环境意识和政府环境规制越来越强的背景下, 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强约束条件。
(4) 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政府行为。由于矿产资源产业是基础产业, 一些矿产品又是国家战略物质, 因此, 政府对矿产资源产业高度关注并制定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 如国家的能源政策对石油、煤炭企业影响深远, 国家资源集约利用战略与相关政策对企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有很大的推动, 从而影响矿产资源产业创新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
4 矿产资源演化动力机制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 矿产资源产业系统演化受内外诸多要素的影响, 系统内部产业技术创新是矿产资源产业系统序变量, 正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着矿产资源产业的演化, 使矿产资源产业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矿产资源产业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 这些因素对矿产资源产业演化都可能造成影响, 其中, 制度 (政策) 是关键因素, 对产业系统其他外部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因此, 矿产资源产业的演化可以描述为制度作用于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整个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从复杂系统视角来看, 产业系统外部因素是产业系统演化的涨落因子, 产业系统内部因素中产业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 是影响产业演化的序变量。这样,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中, 虚线部分包括市场需求、对外开发、基础设施、公众意识、融资环境、技术进步、生态环境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 它们是产业演化的外因;资源禀赋变化、产业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经营管理方式、产业议价能力改善是产业演化的内因;产业技术创新是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是矿产资源产业自组织演化的序参量;矿产资源产业内部的竞争与协作、学习与创新是产业演化的源动力。当矿产资源产业的瞬时状态变量 (如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资源消耗强度、生态环境压力等) 对于宏观状态变量偏离时, 便产生涨落现象。当涨落低于状态变量的临界水平时, 不会引起系统结构的变化, 原有产业系统得以维系;当涨落高于产业状态变量的临界水平时, 就会造成原有系统结构失稳, 通过突变形成更高层级的产业系统。
在不同的情境下,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有不同的动力机制。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及国家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资源型企业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 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需要处理好矿产经济与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 也就是说需要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冲突问题。因此, 在资源环境强约束条件下,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用图2来表示。
其中, 矿产资源产业受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强制约束, 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资源禀赋、环境约束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政府根据需求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来影响资源型企业的行为, 进而对资源型产业进行调控;政府能用各种工具, 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来调控资源品价格, 对企业的成本、收益、利润会造成影响;成本、收益、利润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等行为;企业行为的变化及企业之间的互动进而影响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出规模、产出结构及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技术创新是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关键因素, 围绕这一主线, 运用政策调节各方行为, 推动矿产资源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5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路径选择机制
前面分析了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 但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方向及具体路径如何, 受矿产资源产业演化路径选择机制作用的影响。矿产资源产业演化路径有三种导向, 具体分析如下。
5.1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路径的价值导向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 利润最大化是其基本准则, 资源型企业也是如此,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引下, 通过竞争与合作, 开展相关活动。正是企业的逐利行为决定了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矿产资源产业演化路径的价值导向的基本表现是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 具体体现为产业链的延伸、产业价值链结构的变化。矿产资源产业是由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型企业组成, 资源型企业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改善产品结构、安置相关人员、减少环境破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必然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 企业的这些经营活动必然导致整个矿产资源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即产业链条的延长与产业价值链重心的后移;同时, 矿产资源产业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 通过产业整合, 产业结构由低加工度化、低附加值化向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转化, 使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中心, 导致矿产资源产业组织结构、价值结构、技术结构的优化[15]。
5.2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路径的技术导向
影响产业演化路径的内在因素是产业技术创新,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更是受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一直面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 因此, 矿产资源产业技术发展也主要集中在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这方面的技术统称为绿色技术, 如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减量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核心技术, 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优势, 赢得竞争优势, 并在初期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 获得超额利润, 因而对产业技术结构、组织结构都带来直接影响。此外, 绿色技术创新还能够带动一批资源新产品、新材料的诞生, 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5.3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指系统在某一时期的演化方向受到上一时期的演化轨迹的影响。产业演化也存在一种惯性力量,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效应, 是指矿产资源产业范式长期被锁定在某一条固定的路径中, 并通过关联性反应对产业演化带来影响。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特征, 总体上受到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影响。具体而言,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受到产业内部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的发展战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产业内部的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范式缺少变革, 致使产业停滞或因资源耗竭而衰亡;二是产业发展范式的改变阻力很大;三是范式长期置身于某一固定轨道, 如遇外部环境的较大变化, 产业难以适应, 结果可能导致产业衰亡。具体来说,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表现为区域要素禀赋、市场环境、企业素质、行政区划、价值链低端位置、产业升级成本等要素对矿产资源产业范式变迁的影响。
6 结论及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及相关建议:
(1) 矿产资源产业是由相互作用的经济元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矿产资源产业作为复杂经济系统, 由各种行为主体构成, 各行为主体通过竞争与合作, 使矿产资源产业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 体现为矿产资源产业组织结构、产业规模、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因此, 自组织机制是矿产资源产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在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产业自组织机制的核心地位。
(2) 矿产资源产业演化受产业系统内外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资源储备水平、产业技术水平、产业人力资源水平、产业生产水平、产业议价能力等, 外部因素包括相关政策、政府行为、科学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对外开放、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公众意识等, 其中, 矿产资源产业系统内部关键因素是产业技术创新, 它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序变量;产业系统外部关键因素是相关法律政策,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技术进步与制度变革协同演进的过程。
(3)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产业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产业组织个体的行为是以寻求特定环境适应性为目的, 通过适应性过程与外部环境之间以一种稳定有序的方式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获得发展, 因此营造矿产资源产业自组织演化的环境应该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4)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需要政策干预。矿产资源产业的演化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 产业系统的微观主体适应性行为及企业间互动行为的结果, 其发展受利益驱动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作用。政府在产业演化过程中, 要通过各种政策调整利益驱动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关系以调整企业行为, 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资源环境保护行为, 以保持产业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
(5)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形式的产业集群。这样的产业集群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资源环境保护为目的, 解决了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二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 才能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难题, 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与高技术制造业联动发展, 才能更好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这样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减少环境破坏为目的, 以终端市场需求为导向, 立足提升产品附加值, 不断在维持和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产业效率, 保护资源和环境。
摘要:矿产资源产业演化机制是制定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关键理论问题。基于产业演化理论和资源环境经济学, 对矿产资源产业演化机制进行分析, 认为矿产资源产业是由相互作用的经济元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 其演化受产业系统内外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产业演进本质上是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及相应制度变革协同演进的过程;矿产资源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有利发展其自组织性环境;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需要政策干预;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形式的产业集群。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 篇9
一、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 也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建国60多年来,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现已发现矿产171种, 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8种, 约占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12%, 仅次于美国、俄罗斯, 居世界第三位, 但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 为世界第53位。现有矿产储量中只有60%可开发利用, 仅有35%可采出, 实际可开发利用的储量明显不足。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继续保持旺盛需求, 尽管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但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的利用经验, 预计未来几十年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量将依然十分巨大。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征:第一, 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少;第二, 支柱性矿产资源贫矿和难选矿多, 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较多;第三, 中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第四, 共、伴生矿多, 单矿种矿少, 开发利用难度大。
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中资源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资源安全政策、资源安全评价、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资源安全应急反应等。由于资源安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 这里仅仅分析我国资源安全的现状趋势、保障体系的大致框架和现阶段我国资源安全的政策要点。
1、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 市场指标。价格、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和年消费量的比值、贸易供应方集中度 (即生产集中度) 、消费集中度、消费增长、市场控制力 (含境外资源控制力) 、储备量。这类指标对资源安全的影响直接作用于资源国际和国内市场, 通常是通过资源的交易量与交易价格的变动显示其作用的。这类指标的作用显现出其直接性的一面。
(2) 战略指标。储量份额、储采比、消费强度、资源量/储量 (资源勘查潜力) 、勘查投入强度、境外运输距离。这一类型的指标是通过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来实现对资源安全的影响的。这类指标短期作用不显著, 但它们却是资源安全的基础性指标, 决定着资源安全的长期走向。
2、指标使用范畴
事实上, 对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 以上的两组指标在战略与市场层面都起一定的作用, 只是相对而言, 某些指标在战略方面所起的作用强, 而另一些指标在市场方面表现活跃。但是在初期, 在两个层面的安全值进行运算的过程中, 都将这些指标纳入, 经过运算, 确定了这些指标的权重之后, 在最终的安全值评价运算中再将那些在本层面中作用微小的指标剔除。
通过对影响资源安全主要因素的分析, 剔除掉一些与其他因素存在较强相互关联的次要因素和偶发的非市场因素。本文选取影响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中4大类12个指标。
(1) 资源因素。储量份额:指某种矿产品的我国储量与世界储量的比值, 说明我国资源的自然丰富程度。储采比:某年度矿产品国内储量与产量的比率。储量/资源量:年度资源量与储量的比值, 表明资源勘查潜力。
(2) 技术因素。勘查投资强度:勘查业投资占财政支出 (或行业收入) 的比值, 表明我国勘查业投资的力度, 也是资源安全政策的重要表现。
(3) 经济因素。国际市场价格:依据国际市场矿产品年度价格 (个别矿种选取有代表性的价格) 。供应方集中度:即生产集中度, 指国际前十位或前五位生产商贸易量占总贸易量的比例。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和年消费量的比值。进口集中度:指进口国别或地区的集中程度。消费集中度:指前五位消费国的消费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例。消费增长:指国内对该矿产品消费的增长变化率。
(4) 政策因素。市场控制力 (含境外资源控制力) 指参与世界资源市场控制和开发的能力。战略储备量主要指国家战略储备量, 包括商业储备能力。运输线路安全包括境外产品运输的距离、方式及路径安全保障能力。
3、评价方法
研究选取了储量、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价格、消费强度、供应方集中度和境外运输距离等8个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产生9个指标:消费量与产量之比 (Cl) 、对外依存度 (C2) 、供应方集中度 (C3) 、进口价格 (C4) 、消费量 (C5) 、世界储量与我国储量之比 (C6) 、我国产量与储量之比 (C7) 、消费强度 (C8) 和境外运输距离 (C9) 等为评价指标。以上指标数据值与安全程度成反向相关关系。评价方法主要采取了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为了进一步判定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安全级别, 采用SPSS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Q型分层聚类分析。
三、评价结果
经过对1997—2007年十年间我国铁矿石、铜、铝、镍的多指标安全程度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表明, 我国金属矿产供应的安全程度逐步变低。以2002年安全值为基准 (数值为l) , 近十年来, 主要金属矿产的不安全程度几乎加剧, 普遍的资源不安全程度上升近一倍, 个别的矿种资源不安全程度提高一倍以上。从1997年的0.7到0.8提升到2007年的1.3到1.5。最为突出的是金属镍资源的不安全程度从0.7上升为2.7, 十年间不安全程度上涨四倍。
以铁矿石为例, 计算铁矿石的安全度。以Q型聚类分析对H年的铁矿石数据相互关联情况进行分析, 采用Maximuln magnitude确定各数据的标准化方法, 以Squared Euelidean Distance测算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采用Between-groupLinkage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以下为剔除铁矿石产量指标后的Q型聚类。
首先得出各年份间的不相关性矩阵, 纵向和横向交叉处为两年的不相关系数。对近10年来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程度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安全程度变化大致分为2002年前后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 我国金属矿产消费增速和消费量还不是很大, 进口依存度也不高, 世界矿产品市场相对低迷, 价格基本延续过去20年来的走低趋势。2002年之后, 随着中国等国家资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世界矿产品市场供需矛盾开始加剧, 兼并造成世界矿业集中度 (垄断程度) 不断提高, 垄断与供需失衡的共同作用使矿产品价格持续上升。中国金属矿产对外依存的种类与数量全面攀升, 主要矿产保障程度急速降低。这种刚性需求与保障手段缺位使得大型垄断矿业公司哄抬价格, 以攫取高额利润为目的。这一现象构成了我国资源供应危机的显著特征。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中, 可以得出, 1997—2007年间,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程度在不断下降。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得出:造成资源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即是储量保证程度和国内相对供应能力不断降低, 消费量、对外依存度、价格和境外供应集中度不断升高。
(注:以2002年为1, 指标越大, 安全程度越低。)
在金属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进口依存度不断加大和经济发挥战队金属矿产资源依存度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及国际的持续发展。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自己的金属矿产资源安全:首先, 建立金属矿产资源储备。金属矿产资源的长期、稳定、安全供应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矿产资源保障系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从改革开放的角度、从利用全球资源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问题;从战略储备的需要、经济安全保障储备的需要和市场安全储备的需要出发建立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和管理体系。其次, 实施“走出去”战略, 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决定了矿产资源配置必须实现国际化, 利用全球资源发展自己的国家。今后15—20年内, 世界矿产资源市场将呈现新一轮调整和再分配的格局, 这对我国参与世界矿产勘查与开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勘查与开发国外资源, 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 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现资源自我储备的需要。国家应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扩大经济技术合作领域、途径和方式, 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 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 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振华:保证国家资源安全的矿产资源基础研究思考[J].地质与勘探, 2002 (2) .
[2]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 2002 (7) .
[3]孙永波、汪云甲: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 2005 (4) .
[4]张大超等: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 (5) .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思路浅析 篇10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部分矿种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 但人均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1990年年底, 我国已发现162个矿种, 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48个。总量分布情况是:
主要矿产资源中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和石油以及油页岩。黑色与有色金属主要有12种:铁、锰、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汞和金矿, 其中钨、钼和锑的探明储量名列世界第一。非金属矿主要有:磷、硫、菱镁矿、石棉、石墨、云母、石膏、高岭土、重晶石、宝石与彩石等, 其中菱镁矿和重晶石储量世界第一。
部分用量大的矿产如铁、磷、锰、铜等, 中低品位的贫矿多而富矿少, 部分矿石组分复杂选冶难度大;共生矿及多种有用组分伴生矿也大量存在。
支柱性矿产地位偏低, 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则具较强竞争力。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铬、铜、铝土、金、银、硫、钾盐等矿产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较低, 而钨、锡、钼、锑、稀土、萤石、重晶石等矿产的保有储量居世界前列。
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和难选矿多。我国稀土、钨、锡、钼、铌、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 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 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且资源质量高, 开发利用条件好, 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优势。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 如铁、锰、铝、铜、铅、锌、硫、磷等, 或贫矿多或难选矿多, 开发利用条件差。
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各类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也很不合理, 例如煤炭资源, 90%煤炭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 而这些地区工业产值只占全国总产值30%。
我国矿产整体分布特点是贫矿多, 富矿少;难选矿多, 易选矿少;共生矿多, 单一矿少。
二、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
1. 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我国矿山开采回收率铁矿约为60%, 有色金属矿为50%~60%, 非金属矿为20%~60%, 煤矿为30%, 资源利用率只有30%, 煤炭利用率不足20%。资源总回收率30%~50%, 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 其中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只占总量的1/3, 综合回收率不到20%, 资源的二次回收率、利用率也有待提高。
2. 资源深加工、分离技术落后
一是单一矿产深加工、分离技术落后, 企业缺乏将产品按品位高低分离开的技术, 而是一起销售, 使资源不能充分合理利用;二是共生或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和分离技术落后, 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我国矿产出口产品绝大多数是廉价的初级原料, 又以高价进口国外深加工的成品, 不仅给外国抢占市场铺路, 而且只能给企业带来微利甚至亏损。同时矿产加工的环境污染成本也留给了自己。
3. 对资源行业的认识不够
人们认为矿产资源行业就是开采资源, 是为其他工业提供原料或能源的行业, 运行机制简单。只侧重于自然属性的研究, 没有针对其社会生产要素性、矿产品生产与矿产消耗直至耗竭过程的统一性、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矿产品价格供给、需求弹性弱的属性等进行深人研究, 没有形成一套针对矿产资源特点的运营与管理机制, 导致粗放生产竞争无序。由于对矿产资源行业自身特有的经济、生产和运营规律认识不系统, 造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竟争力。
4. 环境污染日益恶化
资源浪费、滥采滥挖及不合理利用, 导致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废气、粉尘及废渣的排放引起大气污染和酸雨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其中煤炭采选业中废气排放大, 矿产业排放固体废物占全国废物储存量的89%。
3.突破资源“瓶颈”对策
目前各国都面临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品位不断下降等问题。因此, 珍惜资源合理使用资源, 正确处理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及新世纪我国在矿产资源方面应采取什么对策, 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正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对矿产等资源的需求总量将持续扩大, 部分供给量不足的有限资源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焦点。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国家发展战略, 就要消除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1.立足国内, 开源节流相结合
要突破资源“瓶颈”, 必然的出路是实施开源和节流, 统筹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最根本的是立足国内, 这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矿产品持续安全供应。我国应依靠本国矿产资源来保障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提高国内矿产供应能力。为此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
加强勘查, 不断扩大资源供给基础。我国地质勘察力度不强, 西部、东部地区深层地带和管辖海域是今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重要方向;加大能源矿产勘查力度, 把石油、天然气的勘查放在突出位置, 努力增加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加强煤炭资源调查和普查, 提出一批可供普查或精查的煤炭基地;加强铀矿勘查, 新增一批铀矿资源储量和后备基地;积极开展煤层气、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
实施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战略。从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监督检查各方面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 实行保护性开采, 合理限采优势资源, 杜绝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破坏和浪费开采方式, 对优势资源实行生产和出口总量控制。增强中央对矿产勘查开发的调控能力, 促进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优化矿产开发利用的区域布局。以西部矿产集中区为重点, 推动石油、天然气、煤、有色金属等矿产的合理开发, 建立一批新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东部地区重点挖掘矿产潜力, 强化综合利用, 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要延长老矿山服务年限和促进资源型企业转型。
强化节流, 树立和强化矿产综合利用观念。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向纵深发展, 在技术条件和经济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采、提取和回收矿产资源。重点加强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紧缺矿产的综合利用。
实施差别化的能源资源战略, 确保能源安全。确立节能的战略地位, 使之作为除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四大传统能源之外的“第五能源”, 使能源的供应和需求管理相结合。
坚持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从长期能源安全出发不能改变。要理顺煤炭管理和价格形成机制, 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 重点扶持具有战略意义、环保效益的清洁煤及其液化技术。
适度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到2010年天然气所占比重应增加到8%~10%, 到2020年应增加到10%~12%。从勘查、开发、利用等各个层面, 充分结合外交加大利用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亚各国天然气力度。
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将国内石油勘查和维持必要的新增探明储量作为石油安全的底线。加快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 把中亚石油开发利用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石油等国家储备制度, 包括原油储备和资源产地储备, 同时加强石油安全国际及区域合作。
坚持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促进矿山环境保护。要坚持矿产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严格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加强矿山环境调查、监测和灾害防治。建立多元化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大力改善国内矿业开发投资环境, 吸收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鼓励跨国矿业公司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改组改造, 促进国内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业的发展。
鼓励外商投资资源勘查开发, 完善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的对外合作, 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发其他矿产资源, 改善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环境。
2.放眼世界, 开拓国际资源市场
矿产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 各国发展水平不一使对资源的需求不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矿产品市场也步入全球化。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 短缺的局面难以扭转。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速开发境外矿产资源, 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开拓国际市场, 建立矿产资源跨国安全保障系统, 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
开发境外矿产资源, 重点是急缺矿种。我国主要依靠进口供应的矿产有:铬、钴、铂、钾盐和金刚石;资源不足长期需要靠进口补充的有:石油、天然气、富铁、锰、铜、镍、金、银、硫和硼等。这两类矿种基本上包括了我国紧缺或急缺的矿产资源。境外开发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兼顾发达国家, 利用其资源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稳定和拓宽资源供给渠道, 实施矿产资源全球战略, 能够不断增强境外资源供应能力。
加大“走出去”力度。在国家外交战略中突出资源外交。建立境外勘查开采协调机制, 实行信贷、税收、外贸等优惠政策, 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开展能源和重要矿产勘查开采, 扩大勘查开采和利用技术的国际合作。注重签订大宗矿产品的长期供货合同, 建立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稳定、经济、安全、多元的矿产资源保障供应体系。
参考文献
[1]朱维根.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中国矿业, 2004 (9) ;
[2]李慧勤, 等.矿产资源规划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北京:中国矿业, 2005 (8) ;
[3]牛建英.铁矿资源安全分析[J].北京:中国矿业, 2007 (1) ;
[4]张宏, 等.浅谈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北京:煤炭经济研究, 2006 (6) ;
浅析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及管理 篇11
一、砂石土资源开发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1994)指出“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据《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3)“目前,中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可见,矿产资源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化的实践表明,当GDP增长到一定水平,非金属矿资源的消费量和总产值会明显高于金属矿产的消费量和产值,甚至有的专家将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产值与金属矿产产值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如美国,人均砂石土资源年用量近10吨,中国人均只有2吨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非金属矿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2001年以来,北京市年均增长量在3000万吨以上,就是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崇左市建市3年来,砂砾石资源需求量也是成倍增长。
2003年,我国金属矿业产值占矿业总产值的比例为9.7%,非金属矿业产值占11.4%,销售收入分别占9.5%和11.3%,非金属产值超过金属矿业产值。从年产矿量角度看,非金属更远远超过金属。2003年我国非金属年产矿量近36亿吨,占全国总矿量(不含气体矿量)的63%,而金属矿量只有约4.7亿吨,占8.2%。非金属与金属矿量之比为7.66,矿产值之比为1.2。2003年我国砂石土资源矿山企业高达92367家,占全国矿山企业总数的63.5%,但主要为小矿或小型矿,大中型矿山企业所占比例仅为0.4%(小矿占78.9%,小型矿山企业占20.7%);砂石土资源年产矿量占全国总量的57.5%,但产值占矿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矿业利润总额的3.6%;砂石土资源开采就业人数占总矿工人数的29.2%。广西2006年底拥有矿山4983座,大型矿山33座(占总数的0.66%),其中金属矿山420座(11座大型,占总数的2.62%),煤矿114座,其它非金属矿山4449座(大型22座,占总数的0.49%)。
总之,砂石土资源虽不具有战略性,但分布广泛、用途普遍,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并且其需求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增长。对石山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砂石土资源的自然属性
1.砂石土资源具有不可更新性。砂石土资源的地质表现形式为矿床,其形成需要百万年为单位的漫长的地质作用,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更新的。因此,砂石土资源属于耗竭性自然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砂石土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些地方因过度开采,资源已经枯竭。如我国台湾省,陆砂的开采受到极大的限制,河砂的开采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砂石土资源的开采目前成为台湾矿政管理中最复杂也是最热点的问题。
2.砂石土资源具有广泛分布性特征。自然界广泛分布有砂石土资源。砂砾石是通过外生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最为常见的资源,主要有河砂、陆砂和海砂、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分布非常广泛,普通粘土更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资源;与其他矿产资源相比,砂石土资源的广泛分布性比较突出,不需要复杂的勘查活动就可以圈定。
3.砂石土资源用途的普遍性。砂石土是构成混凝土组成材料中最重要的原材料,是混凝土的“骨架”,俗称骨料。使用砂石土资源的部门,涉及建工、水利、交通、铁道、民航、农业、冶金等各个方面。砂石土资源具有数百种用途,砂石土资源可以直接在其自然状态下利用,也可以经过简单的机械加工如磨碎、水洗和筛分后利用。砂石土作为土木材料时,称为集(骨)料资源,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所要求的品质也不完全相同。碎石作为修建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的骨料,必须具有很强的耐磨性,低膨胀性和收缩性等。砂砾石资源主要用于建筑业,主要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路基、路面及稳定剂,沥青混凝土和一般建筑填料。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砂石土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长。砂石土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4.砂石土矿产资源的易采性。砂石土矿产资源非常容易探采,不需要高新技术。实际上探矿阶段是可以免去的,在开采阶段,一般也只是需要传统的露天开采技术和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砂石土资源的开采,所需要的设备一般也非常简单,开采成本很低。总体上看,砂石土资源项目的成本结构,与一般矿产资源项目的投资结构有很明显的不同,前者资本投资少,主要体现在现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如辅料、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砂石土资源开采项目,资本投资低,资本结构简单,相对而言,投资回收期非常短;砂石土矿产资源的出让,可以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并且其价格相对稳定,不同投标人不会出现特别大的价格差异。
5.砂石土资源开发的矿山环境灵敏性。开采砂石土矿产资源,与开采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具有更大的矿山环境上的灵敏性。一定要在兼顾自然环境,水土保持及土地二次利用的原则下,开发砂石土矿产资源。河川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它会调整本身的高程及断面形态来适应上游来水量和来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它会向一个“水-砂平衡”的方向改变。河砂是建筑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大量砂石自河床中被取走后,将造成河川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冲刷现象,对河川购置物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因流入海洋的砂石量减少,造成海岸的侵蚀。实际上。当从上游集水区所带下来的砂石量超过河川的输砂能力时,或是因为引水而引起水量骤减时,部分泥沙会沉积下来,造成河砂的淤积,这时河川会自卫调整本身的特性,如增加河床的坡度,减小砂石粒径等,来增加本身的输砂能力,达到新的平衡。例如在河流整治的观念下,桂林漓江中河
砂开采只是为了疏浚河道,并非以开采砂石土资源为目的,但漓江上游地区的灌江河道等因非法开采河砂使河道遭受严重破坏。
开采陆上的砂石土资源,对农田的破坏更大,尤其是破坏耕作层。这在耕地资源形势严峻的我国尤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采石场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直观,例如,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建设引发沿线非法采石场剧增,对喀斯特岩溶景观造成严重破坏,也引发不少非法开采伤亡事件,虽然在专家学者们的强烈要求下,政府及时进行了整顿,但是某些破坏的山体已无法修复了。
砂石土资源开发的公司核心技术正是环境恢复技术和规划的预见性,我们在编制凤山县矿产资源规划时,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资源特点,设置采石场矿权时优先考虑那些采石场的废弃地能为建设用地或旅游休闲设施的地段,这样既解决了采石场的废弃地环境恢复问题,又缓解了石山地区建设用地紧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砂石土资源自然属性及其对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和管理的影响
1.由于砂石土资源的开采,是经济活动的源头产业,砂石土资源的用途非常普遍,而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重点矿种是砂石:七矿。因此,通过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将砂石土资源作为杠杆对地方经济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参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笔者认为,对砂石土资源控制开采,将有利于给近年来高烧不退的建筑和房地产业降温,对其他经济建设活动也有明显的影响。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不再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了”。
2.按照我国《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砂石土资源属于可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类矿产(第三类),一般不设置探矿权。砂石土资源的分布广泛的自然属性,使得砂石土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采出量,而不是储量。在矿权评估、确定出让价格时不考虑储量。而只考虑产量,其出让价格一般也均以采出的单位重量/体积来表示。
3.砂石土矿产资源用途的相对普遍性,砂石土资源矿业权出让的宗数非常多,例如2006年广西出让采矿权2176宗,其中建筑石料用灰岩就占了1016宗,二级市场上砂石土资源交易数量,也比任何一种其他矿产资源的产权交易数量都多,这使得“市场对比法”(或可比销售法)可以成为评估砂石土资源的最常见方法;砂石土资源的出让价格,不可能形成垄断价格;砂石土资源的出让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其岩石类型等,而是取决于其物理性质(有时是化学性质)以及其因后来的风化、蚀变而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取决于不同终端用户所确定的砂石土资源质量的标准/规范。
4.开采砂石土资源的环境灵敏性使环境保护和恢复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据发达国家砂石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估算,环境保护可能将占总成本的15—20%,位于环境灵敏区的,这一比重还要增加,环境灵敏性也可以反映在出让价格上,砂石土资源的出让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规划”价值。
5.根据开采砂石土资源的环境灵敏性,在县级矿产规划中体现砂石土资源开采的时间空间规划:明确界定哪些砂石土资源优先开采,哪些需要推迟到什么时间再允许开采,哪些地段的砂石土资源可开采,哪些不能开采;对哪些特殊地段的砂石土资源的开采,需要采取哪些特殊的保护措施和限制措施等。
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篇12
关键词: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生产生活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物质基础, 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证券炒股、金融贸易及房地产等, 而对又苦又累、效益又差的矿业则大为冷落了。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在现代化建设中, 我国矿业要走出一条节约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社会都应特别关注矿产资源问题, 对于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需要从一些方面体现出来:
1) 现今发达国家人均矿产消耗量已达到1 015t,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西欧、北美和亚太地区三大矿产消费中心。亚太地区近20年来矿产消费增长很快, 但矿产耗用强度和人均矿产消费量仍比较低。中国50多年来矿产人均消耗量已从不到1t增长到今天的5t。中国目前及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 95%的能源和75%的工业原料还是要取自矿产资源, 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要求矿产资源量的大幅增长来保证建设的需求。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 矿产资源状况是决定其经济建设方针、布局、规模的重要条件, 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有重要影响;
2)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矿产资源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院士刘宝珺在内蒙古大学做题为《资源环境的科学发展观》的演讲时说,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均取自矿业, 矿业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离开了矿产资源, 就无从谈发展问题, 所以, 拥有矿产资源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特别是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 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3) 矿产资源问题还是现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外交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将是资源外交, 因为鉴于矿产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矿产品的自给自足。矿产品消费大国必然要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 各国之间矿产品贸易经济关系也必然要以政治外交关系为后盾;
4) 矿产资源是国防安全的基础, 现代化武器所需原材料及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矿产资源。美国民间著名的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研究报告《全球预警》中指出, “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 获取和控制自然资源 (土地、水、能源和矿产) 的战争, 一直是国际紧张和武装冲突的根源。”谁掌握了资源, 谁就能控制世界。因此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的13项国际争端, 其中包括对我国的南沙、西沙及钓鱼岛的争端均主要是出于争夺矿产资源。历史证实, 谁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 谁就拥有获胜的基础。
与其它自然资源相比, 矿产资源有其显著的特点:
1)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是在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 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一旦被开采利用,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则难以再生出来;
2) 矿产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虽然他们在某些成矿带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但它们毕竟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质作用的发生而形成的, 所以是具有其不确定性的;
3) 矿产资源概念的可变性:在自然界, 矿产资源是以各种地质体的形式存在的, 只有在技术经济条件适合的情况下, 矿床才能被开发利用, 否则得不偿失;
4) 矿产资源赋存状态的复杂多样性和多组分共生的性质, 都是人类为之重视的特点。
现阶段, 中国幅员辽阔, 从成矿角度看, 世界三大成矿域都进入中国境内, 所以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种类较为齐全。截至2002年底, 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 其中158种已探明了储量。有些矿产的储量相当丰富, 如稀土金属、钨、锡、钼、锑、铋、硫、菱镁矿、煤等均居世界前列, 尤其是中国钨资源量占世界总量的43%, 锑资源量占世界探明总量的44%, 内蒙古白云鄂博一个矿床的稀土金属储量即相当全球稀土矿床总储量的3倍。
然而,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 经济技术目前还不够发达, 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矿产的需求, 量则日益增加, 已发现并能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目前还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 中国目前矿产资源形势仍不容乐观, 有些矛盾还日益突出。当前, 中国矿产资源的总体形势是:
1) 成矿地质条件多样, 矿产资源各类比较齐全。中国矿产潜在储量总值居世界第3位, 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一些矿产品可以自给自足, 部分有余并可出口。可是, 若以单位国土面积占有量计算, 则居世界第6位;人均资源占有量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位居世界第53位;
2) 有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有的却严重不足, 无法满足21世纪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虽然总量较丰富, 但在主要金属和非金属的矿产中, 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 我国只是像稀土、钨、锡、锑等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在世界前列, 而像石油、富铁矿、铜矿等大宗用量的支柱性矿产则严重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
3) 一部分重要矿种富矿少、贫矿多。中国探明铁矿储量仅次于前苏联、巴西, 但富矿却只占6%, 需要进口;铝土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5位, 但质量低, 冶炼难;
4) 找矿难度不断增大, 地勘投入严重不足, 新增资源速度降低, 而消耗速度却不断加快, 如不尽早采取措施, 将会发生矿产供应中断危机。据国家计委组织的论证, 在45种主要矿产中, 到2010年只剩Z3种可满足需求, 到2020年时则下降为6种, 可见供矿中断的危机已迫在眉睫了;
5) 伴生矿多, 单一矿种少, 综合利用程度低, 浪费严重。需要说明的是, 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动态变化。从世界矿产资源发展的趋势来看, 在今后很长时间内, 矿产的储量和产量虽然不断增长, 但是增长的速度却逐步减缓, 投资效益趋于下降;找矿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 一方面是由客观的资源条件所决定的。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 资源短缺状况将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则是由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管理混乱, 经营粗放, 浪费严重, 从而加剧了资源短缺的严峻性。在发展的21世纪, 只有重视和把握矿产资源的形势和变化, 加强对矿产资源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探矿工作, 查明更多的急需矿种资源, 努力扩大矿产资源储量, 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毛德荣.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J].矿产保护与利用, 1997.
[2]郝小非, 任瑞平.河南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研究[J].河南科技, 2008.
[3]芮文桐.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向新水平[J].中国地质,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