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贸易

2024-10-15

矿产资源贸易(精选10篇)

矿产资源贸易 篇1

大约五分之一的世界货物贸易是自然资源贸易,世界燃料总产出的三分之二用于国际贸易。21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0%,其中9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出口占该国GDP的50%以上。2000年至2008年间,自然资源贸易的增长率高出世界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3倍。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自然资源价格变化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和决定性因素。

1 自然资源贸易

1.1 自然资源生产

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价格变化,引起了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世界自然资源出口增加的美元价值超过6倍,2008年达到3.7万亿美元。燃料在自然资源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98年的57%上升至2008年的77%,达到2.9万亿美元。同一年矿石及其它矿产和非铁金属等可开采资源贸易是3 600亿美元。其他资源贸易例如鱼类和森林,分别达到980亿美元和1 060亿美元。

供应方面:石油的产量在1965年到1980年之间翻了一倍,到2010年又增长了30%。年石油生产率从1980年的30%增长到46%,世界石油贸易所占的比例从1980年的51%增长到2010年的66%。新兴经济体大量的进口需求是导致国际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2000年到2008年自然资源进口年均增长率中国、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分别为30%、25%、22%和17%。2006年亚太地区消耗的原油价值超过了北美洲。

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其资源出口分别占据其商品出口的74%、73%和70%。全世界自然资源出口占该经济体出口总额比重超过90%的经济体有10个,包括安哥拉、阿尔及利亚、黎巴嫩、伊拉克、阿塞拜疆、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

21世纪自然资源世界价格上升的行情始于2002年,在世界供求因素、金融市场投机和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价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燃料、矿产和农产品价格已经达到新的波峰。例如,燃料价格2003~2008年间上涨了234%,矿产和食品分别上涨了178%和120%。石油价格是造成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推手之一,虽然有证据证明这种影响正在缩小。1984年之前石油价格每增长10%将造成美国GDP下降0.7个百分点,而1984年之后为0.25%。

贸易商预期同样影响市场价格。Dvir and Rogoff(2009)研究不同的需求带来的影响并显示市场存货增加其不稳定性。如果需求的水平存在积极的影响,这样存货将导致价格的下降。价格随着第一阶段货物供应的增加而下降,存货调整可以扩大第一阶段的影响;不管当前需求增加,供应可以从现在转移到未来。

1.2 资源进出口国的贸易政策

资源出口国可以通过征收出口税同时控制资源出口数量和生产量。出口税的作用是降低国内自然资源的价格,因为生产商调整供应,直到国内市场的出口和销售达到平衡。大约11%的世界自然资源贸易中存在出口税,石油和矿产贸易中5%~10%存在出口税,渔业和林业的比例会更高一些。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三大矿山联合操控铁矿石价格,俄罗斯也将对粮食出口征税。

根据勒纳对称原理进口关税相当于出口税。因此,出口税提高并没有带来收入增加,进口关税亦然。所有的外汇收入来自完全非弹性出口资源供应并拨归政府;外汇需求取决于国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国内产出的价格。进口关税提高了国内进口商品的价格,同时导致国内成品价格相应增长。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进口关税不会改变相对价格,因此没有真正对经济产生根本影响。关税提高政府的收入,但会导致国内价格上升,侵蚀出口资源收入同等金额的实际价值。

自然资源的进口关税通常极低。发达国家关税范围从渔业的2.2%到燃料的0.5%。发展中国家的关税率较高介于15.1%至6.0%,但他们仍远低于商品贸易关税总体保护水平。如同资源出口商可能通过资源出口税吸引下游活动一样,资源进口商可能寻求吸引这些活动提供的关税保护。关税随着一个产品改变程度的深入而提高称为关税升级,如发达国家林业加工阶段、燃料和采矿行业的关税保护。例如,当进入发达国家时,林业产品原料面临的是一个平均0.57%的关税,而成品的税率为1.91%。即使名义利率低,有效保护率非常高。

2 自然资源贸易“准出”摩擦日益增多

《WTO公众论坛2011》的主题为“寻找世界贸易挑战的答案”,其中“自然资源贸易”分主题的宗旨是,“考查自然资源自由贸易带给国家的获益程度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现有153个成员国,但最大的几个资源出口国如包括伊拉克、伊朗却不在其中。世界贸易组织通过禁止使用贸易数量限制和下调进口关税谈判、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协定等措施,提供组织保障来减少国际贸易障碍和贸易摩擦。但是自然资源贸易几乎完全在该组织的有效覆盖范围和原则以外。

针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贸易摩擦已经从“准入”向“准出”转移。对准入的限制表现为中国出口资源类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例如1999年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焦炭实施反倾销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焦炭征收每吨32.6欧元的反倾销税;印度财政部2004年1月21日开始对中国焦炭征收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2005年3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判定中国出口的金属镁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反倾销税率为141.49%。2006年5月4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对原产于中国的金属硅征收139.49%的反倾销税。

早在2004年,欧盟敦促中国放开焦炭出口限制,否则将诉诸世贸组织。美国和墨西哥在2011年年中曾向WTO提交了一份敦促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的报告。2009年6月美国、欧盟向WTO提起诉讼,认为中国对铝土矿、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以及价格和数量控制,违反了中国入世时的承诺,造成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处于劣势地位。2012年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决,确认中国对这些原材料实施出口税和出口配额限额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必须加以改正。在经济不景气和一些国家失业率高企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贸易格局的改变,中国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角会是一种常态。中方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思想准备。

3 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应对自然资源贸易摩擦

产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补贴与优惠,使一国竞争力弱的产业在短期内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应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同时扩大生产型产品的进口,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力度,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国内对资源性产品的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

3.2 开拓多元化市场,规避国际贸易摩擦

中国应继续调整贸易进出口的地区结构,除保持与原有贸易伙伴的关系以外,应加大与新兴市场和其他资源出口国之间的联系,同时重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对于可枯竭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不仅针对出口部分进行数量上的限制,对于国内下游企业的供应也同等对待,做到政策的一贯性。

3.3 构建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自然资源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在建立我国自然资源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时,必须坚持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利用其熟悉本行业营销情况,机构分布范围广泛的特点,可以对国内外市场做出灵敏、及时、准确反映。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已经建立的营销网络,买卖市场的检测和控制,正确的确立预警的产业和地区,建立良好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实现预警的功能。

3.4 合理利用对多边贸易规则,妥善处理自然资源贸易摩擦

GATT1994第11条规定,原则上WTO成员应取消对出口产品的数量限制;但是TT1994第20条也专门列出了关于出口限制的例外条款:出于国家安全的要求、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出于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需要,WTO成员可以采取出口配额或采取出口许可证进行出口限制。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很多国家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中国在遵守多边贸易规则的同时,更要学会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摘要:通过对自然资源贸易一般做法的分析,探索各国自然资源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为政府和企业制订自然资源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从而提升中国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少贸易摩擦。

关键词:自然资源,贸易,关税升级,WTO,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Michele Ruta,Anthony J.Venables.International Trade in Natural Resources:practice and policy[D].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2.

[2]樊瑛,樊惠.自然资源贸易:全球治理难题[J].国际商务,2010(3):41-46.

[3]樊瑛,樊惠.自然资源贸易:中国应对之道[J].国际商务,2010(5):40-44.

[4]冯军.WTO自然资源贸易与中国自然资源贸易规则构建——中美欧墨资源出口限制争端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20-25.

[5]王厚双,刘向丽.国际贸易摩擦:理论、法理、经验与对策研究[M].台湾:九州出版社,2008.

[6]白明.“准出”环节的贸易摩擦日趋增多[EB/OL].(2012-03-14)[2012-10-22].http://www.chinatoday.com.cn/ctchi-nese/second/2012-03/14/content_440081.htm.

矿产资源贸易 篇2

课程名称:(801)经济学共2页 第1页 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2、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3、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4、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5、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2、货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

3、资本循环及其必备的条件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形成的主要标志

5、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途径

三、论述(25)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各组概念(每小题5分,共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3、刚性工资与粘性工资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假定销售税一定、需求曲线不变,而供给曲线的斜率(或弹性)不同,那么销售税对消费者与生产者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用图表示出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并指明要素投入的经济区间及其表达的含义;斜率为负的等产量线又表达了什么含义?

3、利用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分析,说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程及其效率状况。

专业: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课程名称:(801)经济学共2页 第2页 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4、现在各国都在讲扩大内需,有人主张政府发给每人一定数额的钱,有人主张发给每人一定额度的购物券,假如给钱与购物券的额度相同,请问这两种方法对总需求的影响一样吗?为什么?

5、财政政策的效果是否因IS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出现差异?并用图示说明。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0分,共20分)

1、由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这次也未能幸免,2008年下半年中国迅速调整了经济政策。请运用宏观经济模型说明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已经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析。

浅析自然资源贸易的相关问题 篇3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竞争;自然资源

就目前世界各国家的发展状况而言,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都在消耗着大量的资源。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推进了许多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其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因此,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日益凸显出自然资源更为重要。资源的不可再生是有限的,人们应当树立忧患意识,重视日益耗竭的资源和短缺的物质。本文所涉及的资源贸易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贸易。自然资源是保障国家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核心。而日益受到污染的自然系统,也面临着其生产能力的退化直至衰退,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竞争就更为激烈。通过对自然资源贸易制定合理的多边贸易规则和进行有效的全球贸易治理,减少国际自然资源贸易摩擦。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自然资源消耗过多会导致到我国自然资源基础的衰退,因此未来资源安全的走向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自然资源贸易的规模及地理方向

自然资源贸易主要包括可再生资源贸易和不可再生资源贸易。可再生资源贸易是指:森林资源、鱼类资源以及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贸易。不可再生资源贸易是指: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矿产品贸易等,可再生资源贸易和不可再生资源贸易特点有大的区别,而不可再生资源贸易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不可再生资源贸易进行探究,而不会对可再生资源贸易进行探讨。

二、中国自然资源贸易的基本特点

2.1贸易规模扩大

据统计,中国自然资源进口值的世界份额正处于稳定上升阶段,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中国的然资源进口值中矿产品和能源进口世界份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都较为重大,其中矿产品进口贸易值居世界首位,能源进口贸易值位居世界第四位。中国进口的大类商品主要有石油、煤炭、液化气和铁矿砂。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煤炭进口值比重较大,使得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中国石油进口量也有较大的突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增长较为明显。中国铁矿砂进口量再创佳绩,进口量同比增长率有所提高,对外依存度上升幅度较大,并且占世界铁矿石进口贸易总量比重值也在逐年增长。

2.2来源地和市场高度集中

中国的巨大关联经济风险是由资源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资源对外依存度大等特征带来的,因此中国需要认识到达到双方利益、风险共享的发展原则,从而促进对中国境外资源规模的扩大利用。因此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应当充分发挥巨额外汇储备的作用,并通过加强资源外交,达到资源进口的多元化,从而达到资源进口的增加,减少贸易顺差。

2.3以国企为主

中国自然资源贸易过程中,国有经济占比尤为明显。在煤炭进口量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但仍以国有企业煤炭进口为主。中国国有企业进口原油占同期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重正持续上升,并且中国国有企业出口焦炭占同期中国焦炭出口总量的比重也在大幅上升。这充分表明了我国自然资源贸易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来对自然资源贸易进行发展。

三、中国自然资源贸易存在的问题

3.1议价能力需要提高

中国的自然资源贸易过程中始终面临出出口国面对不同地区时采取的不同价格的计算公式,每当自然资源购进时需要多付出部分差价。这种亚洲溢价问题在削弱亚洲经济体系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亚洲经济体系的经济效益,而亚洲溢价问题并不仅仅体现在石油贸易方面,各国自然资源贸易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亚洲溢价问题的严重影响,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亚洲自然资源不完善的定价机制。因此,中国作为自然资源进口大国,在自然资源进口贸易的国际议价能力有待提高。

3.2出口秩序混乱

目前中国自然资源出口价格低,导致了出口秩序混乱。中国出口产品中占主导地位的曾是资源型初级产品,其中中国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于煤炭、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力等资源。但由于中国资源出口规模不断扩张,出口创汇压力下降,政府对于经济增长和业绩提升的需求,导致官员鼓励地方开矿,造成矿产资源大量出口,并使得中国矿产资源以过低的价格卖到国际市场。中国出口秩序的混乱,是导致中国资源储量消耗过快的主要原因。

3.3遭遇贸易摩擦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也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加大。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贸易摩擦不仅停留在准入向准出转移,更倾向于对中国出口自然资源类产品进行高额反倾销税的征收。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将有效解决在经济不景气下一些国家失业率高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在裁决过程中,明确分析了中国原材料实施出口税和制定出口配额限额,是严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为,中国应当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改正。

四、中国自然资源贸易的应对措施

4.1制定合理产业政策

自然资源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政策的不合理,而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增加产品附加值,让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国家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通过一定的优惠与补贴来实现,达到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应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生产型产品的进口。

4.2开拓多元化市场

通过开拓多元化市场,实现规避国际贸易摩擦。中国对于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的措施,做到行之有效。实现政策的一贯性就是要对出口部分和国内下游企业的供应进行数量上的限制,同时也要重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

4.3合理利用多边贸易规则

中国应当合理利用多边贸易规则和处理自然资源贸易摩擦,理性客观的看待和处理。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是首要的,有节有理的解决资源贸易摩擦和经济利益冲突。无论是国际规则还是各国实践,我们都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去解决问题,保障国家的长久发展,维护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马风涛,段治平.国际资源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述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69-76.

[2]刘珉,刘晖.自然资源贸易与贸易摩擦[J].物流科技,2013(03):38-39.

作者简介

矿产资源贸易 篇4

关于矿产资源保护,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先后提出不同的观点, 但是基本都认为矿产资源保护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保护可以提高资源的可持续的利用, 可以为国家在非常时期满足其需求, 降低因为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影响。很多国家都把矿产资源保护上升到战略高度, 为其在特殊时期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供应。

1.1 我国矿产资源储备情况及特点

我国地域广阔, 矿产资源丰富。目前探明储量的矿区2 万余处, 我国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71 种, 其中能源矿产10 种, 如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金属矿产54 种, 如铁、锰、铜、铝、铅、锌等;非金属矿产91 种, 如石墨、磷、硫、钾盐等;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 种。我国已探明矿藏储量潜有价值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12%。表1 是2011年底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查明的储量。

我国的矿产资源在储量和开采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1矿产储量丰富的资源用量少, 重要支柱矿产储量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石油、天然气、铝土矿、铜矿、铁、钾盐等45 种主要矿产, 目前已知有10 多种矿产探明储量难以满足持续供应。2低品质矿多、高品质矿少, 开发利用难度大。往往造成资源利用率低, 并且引起环境污染。3共生矿多, 单矿种矿少, 开发利用成本较高。我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中, 有色金属矿的85%以上是共伴生矿, 有87 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4中小型矿床多, 超大型矿床少, 矿山规模偏小, 加大高效集约化开发的难度。如我国已发现900 个铜矿矿产地, 大型铜矿床仅占21.7%。5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少。我国资源总量虽然占世界12%,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 人均占有资源仅在世界各国排名53 位。

1.2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 矿产资源需求也不断增加,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投资也持续增长。2010—2012 年之间我国矿产勘查投资不断增加, 2010 年勘查投资为1023.6 亿元, 2011 年为1118.2 亿元, 2012 年为1259.2 亿元, 同比增长11.2%1。矿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供应能力也不断增强, 较好的保障我国经济建设, 尤其是支撑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水泥和钢铁产量迅速增长 (见表2) 。

数据来源:国土资源公报

数据来源:国土资源公报

在面对矿产资源开放的同时, 我国也意识到矿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加强矿产企业的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避免盲目无序地开采资源, 防止产能过剩。同时加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矿产资源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把矿产资源开采规范化。加强了出口监管, 防止稀有金属走私和贱卖。为了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我国的能源矿产、大宗常用金属、“稀土、稀有、稀散”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在我国的矿产资源保护进程中, 稀土资源是典型的案例。我国是稀土储量丰富, 但是我国一直以30%的稀土储量满足国际市场95%以上的需求, 再加上国内肆意的开采, 导致我国稀土储量堪忧。同时我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没有定价权, 使得稀土价值与市场价格背离, 大量廉价稀土外流。面对这些问题, 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 加快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010 年6 月起, 国土资源部开展稀土开发秩序专项整治活动, 集中整治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行为。2011 年1 月, 国土资源部公布了首批11 个稀土矿产国家规划矿区, 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开采。2011 年7 月, 工信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决定于2011 年8 月1 日至12 月31 日全面开展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活动。2011 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稀土工业企业生产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提高了行业准入标准。2011 年5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建立健全的行业监管体系, 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依法开展稀土专项整治, 切实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2。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矿产资源的肆意开采, 出口限制级的稀土产品价格上涨, 国内的行业整合也初见成效。

2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与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实行矿产资源保护措施, 必然减少矿产资源出口, 导致国际市场矿产资源供应短缺, 造成矿产资源价格上涨。这威胁到一些国家的利益, 引起贸易纠纷。在面对这些纠纷时, 我国应积极分析国内存在的问题, 处理好矿产资源保护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2.1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在开发前进行综合勘测, 对矿物进行分析、评价, 以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 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矿产资源为目的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一般包括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尾矿的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再生利用3。

由于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丰富, 开采和利用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在利用率上。冶炼技术的限制, 我国的很多矿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 很大一部分浪费在尾矿中。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也不乐观。造成这些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采矿、冶炼技术落后, 资源利用率低, 造成浪费。缺乏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我国大部分矿产企业规模较小设备陈旧, 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技术落后,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滞后, 不能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2矿产资源配套政策不齐全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法规不健全,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标准评估体系尚未形成。缺少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制度体系。矿产资源布局重叠, 配置不合理, 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各地的监督标准不一致, 增加监督统计的困难。

2.2 我国矿产资源企业“走出去”处于低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能够获得足够的矿产资源, 是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条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 但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较低, 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战略性矿产相对短缺。一方面建立资源战略保护和储备, 另一方面要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资源需求, 我国需要放眼全球, 在立足国内矿产资源供给的同时, 力争更多地利用境外矿产资源。亚洲、非洲、南美洲资源潜力巨大,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的矿产资源高消耗阶段, 为我国通过国际矿产品贸易、境外风险勘查和投资并购等多种途径更多地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我国矿产企业也坚持“走出去”, 但境外发展都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矿产企业“走出去”处于低水平。在境外我国除了油气开发外, 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固体矿产尚未形成有效的产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有:1“走出去”较晚, 好的机遇已经被其他国家占据了, 20 世纪末, 许多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改善经济发展形势,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一些有实力的矿业公司抓住这一机遇, 加快其海外投资的步伐, 压缩了我们国家“走出去”的空间。2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的有关法律、投资环境、文化等方面缺少前期调研和评估, 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国企业“走出去”困难重重。例如首钢投资秘鲁马尔科纳铁矿失败的案例。双方合同中涉及每年再投入5000 万美元用于矿山开发, 而秘鲁的法律规定每年的5000 万美元必须来自秘鲁境外, 而在秘鲁境内盈利再投入是无效的。3中国企业缺乏协调机制。“走出去”的企业过于盲目, 很多企业对发现的矿产蜂拥而上, 造成加价、相互拆台等无序的竞争现象, 甚至造成恶心竞争, 损害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力。4我国很多矿产企业有国企的背景, 这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无形中制造了障碍。很多国家考虑到政治因素, 阻碍我国企业的投资、收购。而且因为企业文化的冲突, 即使收购成功, 后期经营也是举步维艰。

2.3 经济全球化下矿产资源保护与WTO规则的博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贸易自由化与资源主权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一方面, 各国持续增长自然资源需求量, 另一方面, 保护可耗竭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期望日益凸出。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 通过出口原矿获得对外收入。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发展战略部署需要逐步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而采取一些对资源出口限制的措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 主权国家采取的单边贸易行为被视为贸易壁垒而遭到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强烈反对。

中国就是迫切想处理好矿产资源保护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关系的一员。《GATT1944》第11 条第1 款4规定一国政府除了进出口关税外, 不得采取任何与进出口贸易数量有关的限制数量行政措施, 除非是总协定的例外规定, 否则缔约方就触犯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义务要求, 要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条规定无疑阻碍了我国实行矿产资源保护。例如, 我国进行稀土的限制出口, 就不符合相关条例, 被美、欧、日等国申诉至世界贸易组织, 2009 年的美国、欧盟、墨西哥与中国可耗竭自然资源出口限制的争端也被上诉至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所以中国要想落实矿产资源保护, 必须要跨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这一道坎。通过合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为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政策提供有效的辩护。

3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与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矿产资源保护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在维护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矿产资源保护对国外贸易的影响, 使国内矿产资源保护和对外贸易达成双赢的局面。

3.1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在矿产资源保护的情况下, 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矿产需求量, 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可以从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再生利用这3 个方面提高综合利用率。

我国的共、伴生矿床比重占80%左右, 潜力巨大。近年我国也积极的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问题。我国已经建立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金川多金属共生矿、包头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及稀土矿、湖南柿竹园多金属共生矿、辽宁硼镁铁矿、广西大厂多金属矿等6 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十一五”期间, 我国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69%。我国将煤矸石、煤泥用于发电, 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4000 多万吨, 从钢渣中提取出650 万吨钢铁, 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2800 万吨5。“十一五”期间, 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也有很大成效, 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9 亿吨, 并且我国再生金属回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布局。

虽然我国目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有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依然存在各种问题, 如矿产资源管理、技术支撑、政策方面的问题。我国要想真正的提高综合利用率, 必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落实:1统计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状况, 查明我国目前矿产资源的状况, 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2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与进步。运用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尾矿和再回收提供策略, 从而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3健全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机制, 并且出台一系列评估标准体系。4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 使监督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有法可依。5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企业, 给予一些如减少税收等优惠的财政政策。

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从这些方面出发, 必定会为我国的矿产资源保护缓解很大的压力, 并且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

3.2 加强海外资源的合作与投资

在日益增长的国内矿产需求和实行矿产资源保护必要性的情况下, 我国必须加快海外资源的合作、投资的步伐。我国近几年矿产企业不断的向国外“走出去”, 但脚步也远远落后其他发达国家。

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 需要政策和保障体系支持。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海外投资、合作前, 要先保证信息的对称。1有关部门运用资源外交手段, 为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提供其他国家资源及投资政策、法规等信息, 帮助企业建立联系渠道, 加强双方沟通, 实时了解行情, 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2 利用经济危机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积极开展多边和区域资源合作, 加强与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合作。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共同利益, 我国要加强双方对话, 扩大经济共识。3通过建设自贸区, 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例如矿产资源丰富的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以及一些潜在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4保持适度进口, 通过进口补足国内供应缺口是有效途径。通过建立集中采购机制、国内储备机制、价格发现机制, 提高对国内外市场的调节能力。5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政府应该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提供财政支持和一定的保障措施, 减少海外勘探投资风险。并且将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与“走出去”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以增强我国矿业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3.3 遵守WTO规则, 积极利用规则维护我国矿产资源安全

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矿产资源保护政策, 无疑会被其他国家视为贸易壁垒, 遭到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反对。我国在实行矿产资源保护的同时坚决不要逾越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GATT1944》第11 条第1 款6规定一国政府不得采取任何与进出口贸易数量有关的数量限制行政措施, 除非总协定有例外规定, 否则缔约方就是违背“条约必须遵守”的义务, 要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而《GATT1944》第11 条第2 款规定的3 种例外, 其中有一点是为了防止国内资源枯竭, 缔约方可以暂时禁止或限制出口量。《GATT1944》第20条所规定的一般例外7。

在上面2 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 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开展矿产资源保护:1以保护可耗竭自然资源为目的开征资源税。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在环境和矿产资源保护的措施, 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贸易进行管理。管理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和出口征收资源税, 遵守无歧视的原则。2以市场手段推进矿产资源企业的产业集聚。中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分布状态总体上是一个以行政区划分和资源地理分布相结合, 产业过度分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下, 跨国公司在整合全球资源市场的供需和全球资源市场的定价上起着主导作用。我国政府应打破行政区域的约束, 在其引导下, 靠市场的力量, 加快矿产资源产业的集合和企业的兼并, 提高我国矿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摘要:矿产资源保护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证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以促进经济发展。文章从资源储备分布、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外贸易等方面总结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保护和对外贸易关系, 研究两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矿产资源保护与对外贸易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矿产资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振民, 吴伟宏, 姜琳, 等.浅析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J].中国矿业, 2013 (2) .

[2]冯军.WTO自然资源贸易与中国自然资源贸易规则构建——中美欧墨资源出口限制争端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 2011 (11) .

[3]梅燕雄, 胡如权, 李莉, 等.合作共赢, 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J].中国矿业, 2011 (5) .

矿产资源贸易 篇5

摘要:为适应我国稀缺资源供需平衡战略新形势,“十三五”我国稀缺资源贸易应当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转型。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稀缺资源贸易的主要现状,提出“十三五”中国稀缺资源贸易应坚持科学管理与贸易工具灵活实施、贸易战略平衡及生态贸易等原则,并建议面向“十三五”我国应在促进稀缺资源贸易的法律制度建设、进出口政策工具、财税支持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键词:稀缺资源 贸易现状 发展对策

一、我国稀缺资源贸易的主要现状

总体说来, 当前我国有关资源性产品进出口贸易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基本符合中国资源供需战略新形势。国家通过适时实施相关贸易管制政策,资源性产品贸易取得了积极的实际效果。当然,受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因素的影响,“十二五”我国稀缺资源贸易仍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一)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调控效果好

“十二五”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管制,对我国近年矿资源的大量低价出口外流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成效,保障了国内矿产业链的战略经济利益。如表1和表2数据所示,2011—2014年中国主要矿石及主要贱金属出口稳定且增长变动幅度小。

(二)严控国内资源性供给侧产业链,违规开采现象有所缓解

《矿产资源法》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等级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是我国资源开采的重要政策依据。为进一步强化稀缺资源品供给侧管理,“十二五”我国继续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管制矿产资源的开采,如2011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我国应促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分离能力,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截止2015年底江西省稀土行业就淘汰了四家企业的6000吨落后和过剩产能。

同时,严厉打击“黑色产业链”,特别是我国稀土非法开釆量占市场一半,我国有关部门连续4年开展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累计查处盗采稀土案件56起,捣毁稀土非法采矿点22个,依法关闭55家稀土生产企业。通过国家实施的这些法律行政措施,我国资源性产品的违规开釆现象有所缓解。

(三)国内短缺资源性产品进口稳定增长,符合国家资源产品的战略需求

“十二五”我国制造业规模进一步攀升,中国金属原材料需求增速也稳步提高。以2013年消费数据为例,中国铜、铝、铅、锌、锡、镍消费占全球消费比例分别为46.77%、47.66%、42.99%、46.15%、46.55%、55.54%。为满足国内矿资源品的生产性需求,“十二五”期间中国主要矿石及贱金属进口量保持了高位的进口额(见表3、表4),且进出口贸易逆差显著。此外,原油、天然气等动力燃料类矿资源消费进口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四)重点稀缺资源品出口价格起伏大,对我国外贸企业冲击明显

受国际产能持续低迷的影响,2011—2015年全球包括铜、镍、铝、锌、锡等在内的重点稀缺资源品价格处于不断下滑的趋势。面对国际稀缺资源品价格低迷的困境,很多以前依靠国家资源性产品出口优惠政策的小型企业不得不退出资源出口行业的激烈竞争。以稀土为例,虽然我国对稀土资源的出口管理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其中2010年—2011年,由于我国政府加强了资源的出口干预,稀土价格急速飙升,資源低价贱卖的情况较之前有较大的改善。但受国际矿资源贸易环境的影响,2012—2015我国稀土出口处于“量增价低”波动态势,2015年1—12月,中国稀土的出口总量为34833 吨,同比增长25.4%;平均出口价格为10.7美元/千克(见图1),同比下滑6.4%。

(五)出口管制政策继续深化改革,但贸易配额使用率不高

“十二五”我国进一步放松了出口管制政策,如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中取消了对钨、锑生产企业出口供货资格的审批。商务部2015年在取消钨、钼出口配额基础上,还取消了钼出口资质管理。

但有些出口管制工具实施效果不高,以稀土为例,虽然我国2015年前每年定期出台稀土出口配额分配方案,但是实际出口配额使用率不高,2004—2014年稀土出口配额使用率为82.03%(见表5),而且多数年份出口配额量与实际出口量差距大。

(六)矿产资源集约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

“十二五”我国把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供给侧促进我国资源品贸易稳定发展。据2014年国土部对全国14000多座生产矿山的油气、煤炭、铁、金、钾盐等22种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的统计数据,分析认为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开采回采率基本持平,部分矿种略有提高。同时大中型矿山的共伴生元素利用不断增多,采主弃副现象有所改变,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

二、“十三五”中国稀缺资源贸易的主要原则

为适应当前全球稀缺资源贸易格局的演变态势与我国稀缺资源供需平衡战略新形势,“十三五”我国稀缺资源贸易应当树立以提高贸易的国民福利、从粗放型模式转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为战略目标。

(一)坚持科学管理与贸易工具灵活实施原则

“十三五”我国应根据贸易形势的变化进一步调整涉及稀缺资源的进出口关税税则,包括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以及税则税目等方面。同时针对目前国家有关稀缺资源贸易促进政策体系作用弱的特征,应坚持最大化国家稀缺资源贸易政策利用效率的原则。

(二)坚持贸易战略平衡原则

“十三五”我国应进一步从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资源贸易战略转向贸易平衡战略,使稀缺资源的贸易政策和我国“十三五”经济绿色、转型、协调、共享发展相适应。

(三)坚持与WTO规则相协调原则

我国加入WTO已近15年,按照入世协议2016年我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作为WTO的重要成员国,我国在制定资源贸易政策时应深入运用WTO的有关条款,努力实现相关政策措施与WTO规则的一致性,我国可在贸易数量、关税税率及贸易管制措施上作出灵活的规定,以避免引发新的很可能败诉的官司。

(四)坚持保护稀缺资源及生态贸易的原则

资源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我国“十三五”稀缺资源贸易政策应当以生态环境优先原则调节稀缺资源贸易的总量规模与结构平衡。

三、面向“十三五”促进中国稀缺资源贸易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加强稀缺资源贸易法律制度的建设

为了做好稀缺资源贸易的顶层设计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十三五”要在遵循WTO框架下制定与稀缺资源贸易法律相关的制度法规。如在《国家物资储备管理规定》(2015年)基础上研究出台《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法》,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中有关稀缺资源贸易内容的法规规定。

(二)增强我国国际贸易议价的话语权,改善稀缺资源的贸易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在全球稀缺资源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参与度偏弱,尤其存在有资源却无贸易定价权的悖论。因此,“十三五”要立足我国世界资源贸易大国的地位积极参与国际稀缺资源市场的价格机制体系建设,在遵循国际贸易准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经济战略行为,合理规避资源品价格大幅波动引致的贸易冲击,促进本国贸易利益及贸易条件的提升。

(三)优化稀缺资源出口政策工具

1、出口关税

一是建立出口关税的稳定决策机制。在WTO框架下,我国应当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立出口关税的稳定决策机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出口管制的需要,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的形式开展相应的资源品税率决策工作。

二是限制“两高一资”资源性产品出口,并征收较高的出口关税。虽然受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有关中国稀土案终裁结果的影响,2015年我国宣布取消稀土出口关税。但为优先保障 “十三五”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等减排目标,对部分战略资源性产品如铜矿砂及其精矿、铁矿砂及其精矿、镍矿砂及其精矿等可考虑提高其出口关税率。

三是实施梯度税率及细化资源产品的税则归类。只有通过税率梯度的差异才能体现资源稀缺性的不同,如具有应用在尖端技术以及国防战略方面的优势矿资源,应与用途比较普通的资源细分开来,并配与不同的税则号。

2、出口配额

虽然近年我国完全取消包括稀土、钨等多种稀缺资源品的出口配额,考虑到我国资源行业存在广泛的贸易产业链,出口配额在符合WTO规则一般例外的情况下仍具备实施的必要性。我国出口配额分配的制定依据建议按资源品的附加值高低来分类,如对2015年仍保留配额管理目录的锡、锑、白银原材料,应该给予少量配额,而对科技含量高的锡、锑等功能性产品应该增加配额。

(四)科学运用进口关税政策工具

一是对于资源短缺而需求较大的矿产品进口实行低关税,有些甚至应坚持零关税政策,对有降税空间的资源产品,应有步骤地逐步调低其进口关税,如2015年四氧化三钴(税号28220010)、其他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税号28051900)的暂定税率为2%、1%,这些进口商品税率应还有下降空间。

二是调整进口商品的进口税则号,为扩大特殊短缺矿资源的进口需求,可适当增设短缺资源进口商品的进口税则号。

(五)强化我国稀缺资源贸易的供给侧安全格局,擴大稀缺资源的贸易合作机制

为保障我国稀缺资源贸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十三五”我国应扩大双边、多边稀缺资源领域的经贸合作,巩固已签订的中国-东盟、中国-智利、中国-新西兰、中国-澳大利亚等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对原产于上述国家的部分进口资源商品实施比最惠国税率更优惠的协定税率。同时,利用金砖国家峰会、G20、APEC、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多边机制,深化我国与世界资源大国的贸易合作水平,通过“走出去”战略保障我国稀缺资源的供给侧进口需求。

(六)参照国际通用做法,按WTO规则实施财税支持政策

1、出口退税政策

由于取消或实施低档退税税率政策属于主动放弃行为,符合WTO规则基本要求。“十三五”出口退税的进一步取消是我国稀缺资源贸易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建议可对国内资源丰富,且具有高附加值的矿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出口给予低档的出口退税政策。

2、完善与出口关税相配套的国内税费政策

“十三五”要深化改革我国资源性产品的国内税费政策。按照WTO规则,我国稀缺资源若逐步取消出口关税后,以资源税代替关税或将成为我国稀缺资源出口贸易政策的主要趋势。考虑国际稀缺资源价格的波动性,建议“从价计征”不要急于完全取代“从量计征”,“从价计征”与“从量计征”可综合运用。此外,可试点开征资源环境税。

3、实施进口环节增值税梯度优惠政策

由于2009年我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多数税目矿产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由13%相应提高到17%,为进一步减轻国内矿产品贸易商的进口成本,“十三五”要尝试鼓励对部分短缺的大宗资源性产品进口环节增值税进一步实施梯度优惠政策。

4、财政补贴扩大稀缺资源供应的贸易保障优势

我国要有目的地逐步扩大在全球自主办矿的途径,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和安排专项国债支出等优惠政策措施来补助或帮助企业境外建矿,创新信贷模式,进而有利于稳定境外货源的安全供应。

“十三五”结合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建议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国际贸易运输基础设施及港口的投资,通过构建便利化、电子化的国际物流运输网节省我国稀缺资源的贸易成本。

(七)运用资励性金融信贷工具,重点资源性产品进口给予贴息

“十三五”国家应进一步制定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积极鼓励扩大国内紧缺资源性产品进口。其中对包括镍、铬、铀、钼、钛、铌、钽矿砂等重要资源性产品坚持明确鼓励其进口,并对其进口给予贴息支持。

矿产资源贸易 篇6

一、文献回顾

从Grossman和Krueger ( 1991) 提出污染物( SO2和烟尘) 和人均收入存在“倒U”型关系,到Panayotou ( 1993) 将其命名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 ( EKC) ,EKC为中外学者研究经济增长、贸易以及FDI与环境污染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相关假说也随之产生。首先,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从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说”到EKC假说,再到对EKC假说质疑这三个阶段 ( 陆旸,2012) ,EKC的存在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Lopez ( 1994) 较早地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EKC进行了描述,Selden和Song ( 1994 ) 、Coondoo和Dinda ( 2002 ) 对EKC进行了理论上的证明,还有学者从经验研究上对EKC进行检验并测算出相应的转折点 ( Stern,2004; Dinda,2004) 。此外,Shafik ( 1994) 等的研究确认了污染与收入之间存在N型关系,还有学者从统计方法、指标选取、技术的双向影响、转折点出现时间以及污染转移等方面,分析了EKC存在的问题 ( Stern等,1996;Dinda等,2000; Suri和Chapman,1998; 等) 。

关于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可从Grossman和Krueger ( 1991) 提出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入手,主要可分为“贸易有益论”、“贸易有害论”及“贸易中性论”三种观点1。“贸易有益论”认为贸易自由化并非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从动态上对环境将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 Birdsall和Wheeler,1992; Wheeler和Martin,1992) ; “贸易有害论”认为自由贸易并没有考虑社会和环境成本,其直接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 ( Chichilnisky,1994; Copeland和Taylor,1995) ; Antweiler等 ( 2001) 认为贸易自由化与污染排放量之间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具体结果取决于国家类型及其比较优势,这是“贸易中性论”的观点。

FDI被纳入到影响环境污染的研究,主要围绕“污染天堂”假说展开。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会放松环境管制标准,出口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且环境标准“向底线竞赛”会加剧其对国内的环境污染 ( Chichilnisky,1994; Copeland和Taylor,1994) ;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通过提高收入、污染晕轮效应、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FDI有利于改善东道国的环境状况 ( Birdsall和Wheeler,1993; Mani和Wheeler,1998; Eskeland和Harrison,2003; Jie He,2006) 。

此外,不同学者对于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选择有所不同。Dinda ( 2004) 在讨论影响EKC形态因素时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包括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贸易开放度、FDI、技术扩散、市场机制、政策规制等多个方面。Stern ( 2004)也在对比不同学者有关EKC变量选择内容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整理。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我国学者符淼和黄灼明 ( 2008) 引入非参数估计方法以确定污染曲线形态,韩玉军和陆旸 ( 2009)考察了收入与环境污染的不同关系形态。在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方面,张连众等 ( 2003)建立了贸易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彭水军和刘安平 ( 2010) 引入了环境投入 - 产出模型进行经验分析,牛海霞和罗希晨 ( 2009) 、刘婧 ( 2009) 考察了不同贸易类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贸易开放结构效应也同样受到了关注 ( 彭水军等,2013) 。另外,还有学者考察了FDI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包括工业行业、省级和市级数据等方面 ( 盛斌和吕越,2012;许和连和邓玉萍,2012)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对于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选择主要集中于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FDI、研发强度、环境规制等,比最初EKC研究有了一定扩展。根据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现状,国内学者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 黄菁和陈霜华,2011) 、人力资本 ( 温怀德等,2008; 余官胜,2010 ) 、产业结构 ( 许和连和 邓玉萍,2012) 、人口密度 ( 彭水军等,2013 ) 、地区腐败( 李子豪和刘辉煌,2013) 等因素,纳入到有关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目前,中外学者已经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以及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但三方面的内容并非相互独立,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针对资源行业而言,除陆建明和王文治 ( 2012) 从理论层面考察了资源贸易与环境污染问题外,鲜有学者涉及资源贸易、FDI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而这正是本文进行拓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模型建立、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一) 模型建立

为考察资源贸易、FDI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借鉴Grossman和Krueger ( 1991)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考察我国采矿业分行业规模、出口贸易、FDI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研究框架如下:

其中P为行业内污染物排放水平,Y为行业规模效应,S为结构效应,T为技术效应。行业规模效应可通过收入水平 ( y ) 得到直观反映,即规模效应函数可表示为:

Grossman和Krueger ( 1991 ) 认为结构效应主要在于由于贸易政策变化所引起的效应,其中还包括环境规制因素,故将结构效应函数表示为:

S = g( trade,regulation)( 3)

其中trade表示贸易规模,regulation表示环境规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效应可归结为本国研发投入和国外技术溢出两方面,即技术效应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r&d为行业内研发投入水平,fdit为国外技术溢出。可将规模效应函数 ( 2) 、结构效应函数 ( 3) 及技术效应函数 ( 4) 代入到式 ( 1) ,得到基本理论框架如下:

P = F( y,trade,regulation,r&d,fdit)( 5)

本文借鉴Antweiler等 ( 2001) 、盛斌和吕越( 2012) 的研究,基于采矿业资源密集的行业特征,加入环境治理成本 ( 黄菁和陈霜华,2011)和人力资本 ( 温怀德等,2008; 余官胜,2010)变量,建立如下基本模型:

其中因变量为污染排放量 ( pollit) ,自变量包括人均收入 ( pincomeit) 、出口水平 ( exit) 、FDI水平 ( fdiit) 、人力资本 ( eduit) 、环境治理成本 ( costit) 、研发投入 ( rdit) 、政策规制强度 ( regit) ,i和t分别表示行业和时间,εit为随机扰动项。

( 二)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样本为我国采矿业五大分行业22001 - 2011年面板数据,为保证原始数据统计口径相一致,而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现对基本模型中各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及预期符号作如下具体说明:

1. 污染排放量 ( poll ) 选取采矿业各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来表示该变量。由于采矿业污染排放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多个方面,每一类污染下均有更为具体的污染物。我国对于水污染物、大气固定源污染物、大气移动源污染物等均有标准规定,与采矿业相关的包括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 28661 - 2012)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 26451 - 2011) 等,上述标准制定突显出我国在这些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考虑到数据获得的完整性,本文仅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采矿业污染排放量的典型代表。该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其中2001和2002年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 人均收入 ( pincome ) 选取各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比值来衡量该指标,两者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其中2001 - 2003年及2006年数据为国有及规模以上数据。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行业的产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导致污染排放量的增加,从而对于人均收入变量而言其预期影响符号为正。

3. 出口水平 ( ex ) 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来表示该指标,该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由于出口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产出规模的扩大,也将引起污染排放量的增加。因此,出口水平变量的预期影响符号为正。

4. FDI水平 ( fdi ) 。由于缺乏采矿业分行业实际使用FDI数据,本文使用采矿业整体使用FDI来替代表示各分行业FDI水平。FDI对于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一方面将扩大行业规模并增加生产,进而增加污染排放量; 另一方面,FDI将可能引入先进技术等,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FDI水平对我国采矿业污染排放的预期影响并不确定,需要通过具体实证检验加以得到。

5. 人力资本 ( edu ) 。借鉴Chi ( 2008 ) 和余官胜 ( 2010) 的度量方法,本文采用采矿业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来衡量该指标,采矿业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包括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高中等多个级别。人力资本的提升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行业环保意识,进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故该变量的预期影响符号为负。

6. 环境治理成本 ( cost ) 选取工业废水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来表示该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由于缺失2001 - 2002年数据,按照可行方法,本文通过后两年的平均值进行替代。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表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加,表现出环境污染可能逐渐加重的趋势,加之我国采矿业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的态势,污染物排放量可能也随之增加,故该指标的预期影响符号为正。

7. 研发投入 ( rd ) 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经费支出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当年价格) 的比值来衡量该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经费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中2001 - 2002年数据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一般而言,研发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技术水平的上升,这将有利于减少生产环节中污染物的排放,即该变量影响预期符号为负。

8. 政策规制强度 ( reg ) 采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该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重来衡量该指标,两者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2011年数据为工业废水处理量。政策规制强度的加强表明政府对于环境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管制进一步加强,从而能够产生控制污染排放的积极效应。因此,政策规制变量对于污染物排放影响的预期符号为负。

表1为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在样本期内各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研发投入、出口水平变量的差异均较为明显,离散系数分别为1. 516、0. 904及0. 489。需要说明的是政策规制强度变量离散系数较高的原因,在于2011年数据为工业废水处理量,导致2011年的数据可能大于100。因此,为避免离群值对于估计结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最终选取各行业政策规制强度变量2001 2010年的平均值来近似替代2011年的数值。

三、估计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由于本文所建实证模型为长面板模型,即n相对于T较小,所以广义矩估计 ( GMM) 方法并不适用于估计基本模型; 同时,长面板模型估计的重点将在于扰动项的相关设定,故本文对于模型的估计将主要关注异方差、自相关及截面相关三方面问题,以期提高估计效率。本文利用Stata12. 0软件对面板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先得到基本模型的估计结果,再对我国采矿业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关系进行检验,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

( 一) 基本模型估计结果

对于基本模型而言,固定效应模型下的Wald检验及随机效应模型下的LR检验均拒绝使用混合回归,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3。在固定效应模型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组间异方差检验、序列相关检验及截面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在1% 显著性水平下存在组间异方差和截面相关、在10% 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序列相关 ( 检验方法及结果见表2) 。

基于上述检验结果,本文采用FGLS估计方法4对基本模型进行估计,其中加入个体虚拟变量以表示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为了更好地对比各估计方法,本文将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具体结果见表3中的 ( 1)- ( 4) 列。从估计结果来看,除环境规制强度变量对污染排放量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外,环境治理成本变量的影响作用在5% 水平上显著,其余变量的影响作用均在1% 水平上显著,具体估计结果的分析如下:

首先,人均收入水平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与预期相符合,这表明随着采矿业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将导致污染排放量的上升,即规模效应为正。可见,我国采矿业规模的扩大对于环境质量的维护与提升起到较为明显的负效应,这也体现出资源行业规模扩大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带来不可忽视的环境成本。

其次,出口水平和FDI水平两个变量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也显著为正。对于出口水平变量而言,其影响作用与预期相符,这表明采矿业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将导致污染排放量的上升,与行业规模扩大的影响相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贸易有害论”的观点。对于FDI水平而言,其对于污染排放所产生影响效应为正,这表明引进外资而导致扩大行业规模对环境保护所产生的负效应,大于引进技术而产生的正效应,反映出“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采矿业中得到了支持。上述两方面结论与我国现阶段仍为发展中国家以及采矿业作为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现实特点密切关系,这也正与“贸易有害论”及“污染天堂”假说论述中有关发展中国家出口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性产品的研究背景相一致。

再次,人力资本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显著为负,与预期相符合,表明随着我国采矿业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上升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量。然而研发投入变量的影响却显著为正,与预期并不相符,出现了与包群等 ( 2010) 有关我国工业行业整体工业粉尘排放经验研究相类似的结论。加之FDI水平的正效应,这表明技术效应为正。上述现象的出现可能与我国采矿业R&D投入主要集中于提高开采及生产效率有关,而对于如何降低污染排放等 相关技术 的研发较 为缺乏。因此,R&D项目经费投入比例的增加主要作用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并未充分考虑污染减排,从而得到研发投入变量影响为正的结论。

注: 1Pooled 表示混合回归估计,FE 表示固定效应估计,RE 表示随机效应估计,FGLS 表示为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FGLS2 表示利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检验平方项是否显著; 2括号内数字为 t 统计量,***、**、*分别表示在 1% 、5% 、10% 水平上显著; 3 限于篇幅,( 4) 和( 5) 中行业个体虚拟变量的估计结果未给出( 下文同) ,结果显示个体虚拟变量均在1% 水平上显著。

最后,环境治理成本的影响作用显著为正,与预期相符合,表明相关机构有关环境污染所承担治理成本的上升的确强化了污染排放增加的趋势,表现出环境污染所带来损失的延续性。对于政策规制强度变量,其表现出并不显著的正效应,一方面反映行业内企业由于排放达标水平提升而可能进行更多的污染排放; 另一方面反映出现阶段有关政府监管对我国采矿业污染减排未产生较为有力的作用,这与环境监管有待完善的现状相符。

( 二) 库兹涅茨关系检验

中外学者对于EKC的检验已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对于检验收入水平与环境污染间是否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关系,主要方法为加入收入水平的平方项。当加入三次项并显著为正时,则将产生“N”型关系或“~ ”关系 ( 韩玉军,陆旸,2009) 。因此,本文将在基本模型中加入收入水平的平方项 ( lnpincome)2,得到扩展模型如下:

其中γit为随机扰动项,其他变量与基本模型一致。与前述估计方法相同,通过相关检验发现扩展模型也存在组间异方差、序列相关及截面相关问题,故对扩展后的模型进行FGLS方法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中的 ( 5) 列。可以发现人均收入变量系数仍显著为正,而其平方项系数为负,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认为我国采矿业收入水平与环境污染间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库兹涅茨关系,两者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相关。

( 三) 稳健性检验

为考察人均收入、出口水平及FDI水平的不同度量指标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将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分别替换其中某个变量。第一,将收入水平指标由原始的人均收入 ( pincome ) 指标替换成人均产值 ( pproduction ) 指标; 第二,选取出口交货值与工业总产值比值作为贸易开放度( open ) 指标,以此替换出口水平 ( ex ) 指标;第三,选取实际使用FDI占固定资产总值的比重衡量外资比重 ( pfdi ) 替换FDI水平 ( fdi ) 指标。上述替换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第一个替代指标的单位为“亿元/人”,后两者均为“% ”。由于数据缺失,本文未能对其他污染物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三方面稳健性检验方法与基本模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估计结果见表4。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并没有因核心解释变量的测度指标变化而产生实质性变化,可以认为估计结果是稳定和可信的。

注: ( 1) 上述估计结果均使用 FGLS 方法估计; ( 2) 括号内数字为 t 统计量,***、**、*分别表示在 1% 、5% 、10% 水平上显著。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一) 主要结论

基于2001 - 2011年我国采矿业面板数据,本文主要考察我国资源贸易以及资源行业FDI对于国内环境污染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1. 资源贸易与污染排放正相关,即随着资源贸易规模的扩大,资源行业所产生的污染也将随之增加,我国资源贸易与环境污染数据支持了“贸易有害论”。如果我国资源贸易呈现出自由贸易的局面,其在短期和长期均将造成国内环境的逐渐恶化,从而背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资源行业FDI与污染排放同样正相关。结果表明我国在资源行业所使用的外资,主要作用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非提高技术水平,导致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进而支持了“污染天堂”假说。国外资本积极进入我国资源行业,不仅源于“污染天堂”假说所考察的较低污染排放标准,更重要的在于其对我国重要资源直接或间接地开采掠夺,以稀土资源为典型。

3. 我国资源行业并不存在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显著的“倒U”型库兹涅茨关系,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人均收入的上升将导致污染排放量的上升。可见,近年来资源行业生产规模及人均收入水平的逐年提升,其对于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增加,上述结论对现阶段我国对于稀土等战略性资源采取出口限制贸易政策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对于生产规模及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将是我国控制资源行业环境污染的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途径,这是我国为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

( 二) 政策启示

基于上述主要结论,并结合实证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分析,本文对我国资源行业如何有效地进行环境污染减排具有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合理、有效地控制资源开采及相应的出口规模,尤其针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并对于直接用于资源开采与生产的外商投资进行限制,转而鼓励相关应用和环保技术的引进; 第二,从政策制定及资金补贴等方面,积极鼓励资源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研发,提高生产工艺促进污染减排,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开采与生产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及监管力度,改变现有环境规制强度不显著影响污染减排的现状,包括环境污染排放标准、污染超额排放惩罚机制、环境污染治理与补偿机制等方面的逐渐完善。

摘要:本文以我国采矿业五大分行业为研究对象,在Grossman和Krueger(1991)研究框架基础上,考察我国资源贸易及资源行业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对我国采矿业收入水平与环境污染是否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资源贸易及FDI对于污染排放均产生正效应,收入水平与环境污染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倒U”型的库兹涅茨关系。因此,我国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采取出口限制政策具有合理性。

矿产资源贸易 篇7

食品贸易既是保证食品安全, 各国利用各自优势获得利益的经济活动, 又是和人类健康安全、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相联系的社会问题。而中美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对两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基于人口、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中美食品贸易, 对于中国和美国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来往, 保证食品的安全等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年来, 中美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扩大, 但在扩大的同时, 两国之间的食品贸易矛盾也进一步扩张。各国都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来限制进出口的食品贸易, 这对两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不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视角下分析了中美两国的食品贸易问题。

二、人口对于中美食品贸易的影响

人口基数大, 增长速度快是中国人口的一个特征, 而美国外来人口不断增多, 尤其是每年都接收很多的中国人, 呈递增趋势。人口多给中国和美国各自国家的人民的生产、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压力。中国两个食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各国的食品安全, 推动食品贸易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从增长的人口角度来看, 必须积极推动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

老龄化问题是中美两国人口问题的一个共同特征。而中国的老龄化来的更早。因此, 为老龄人提供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将成为中美食品贸易发展的大好机会。另外, 通过加强中美食品贸易交流, 建立政府间或民间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对于食品贸易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资源对于中美食品贸易的影响

自然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中国的人均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少, 而在美国由于气候的变化, 各种污染及人为破坏现象使其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着两国的生物资源。所以保护生态环境, 爱护我们的自然资源, 对于两个食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另外, 中国的水产品比较丰富, 可以利用这些丰富资源来发展两个的食品贸易, 从生物资源的有限性来看, 中美食品贸易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 提高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环境对于中美食品贸易的影响

现如今,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对于中美食品贸易来说, 环境污染也对其影响巨大。对于环境来说,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人们为了提高经济的发展, 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另外, 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人为污染更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危害。

为此, 为了发展食品贸易, 中美两国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 强化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控制, 促进食品贸易的发展。

五、促进两国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促进两国食品贸易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深化互补食品贸易结构, 利用利益关系来有效解决摩擦, 食品企业要尽快树立掌握解决争端的机制规则。

(一) 深化互补食品贸易结构

中美两国食品贸易的各自优势, 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链的分工, 中美两国之间并不在同一水平上的竞争关系, 而是优势互补的合作分工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深化互补食品贸易结构, 两国才能共同获利, 有效提升中美食品贸易发展的速度。

(二) 利用利益关系来有效解决摩擦

加快食品贸易的合作速度, 对于两国都有巨大的好处, 美方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加大和中国的合作。同时, 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集团将是中国可充分利益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

(三) 食品企业要尽快树立掌握解决争端的机制规则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 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 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六、总结

总之, 为了中美两国食品贸易的美好前景, 两国应不断的加强教育与学术机构的交流, 培育绿色食品理念;加强食品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 构建食品安全现代控制机构。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促进中美两国的食品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素华, 尹翔硕.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约束与发展对外贸易[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02)

[2]韩擎.从产业结构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原因及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4 (07)

[3]柳延恒.论我国食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以对日食品贸易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4)

[4]杨叶, 胡麦秀.影响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指标分析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 (10)

矿产资源贸易 篇8

1 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矿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统计数据表明,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全国所有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正因为如此, 国内矿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量、结构、金额、效益、成本、政策等均在逐渐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程度进一步加深。近年来,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剧增, 矿产品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矿产品贸易不单以出口创汇为手段, 更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 国内逐渐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属矿产原料等的国外进口量, 中国开始从矿产品生产大国逐渐转型为消费大国。

从目前来看, 我国已经对某些矿产品产生了很大的进口依存度。随着国内矿产品进口量的陡增, 国内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增加, 我国开始过分依赖外国资源。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石油产品进口量已达到45.2%, 铁矿石55%, 铜金属70%。尽管国内钾盐生产技术促进了钾盐增长, 但是从目前来看, 国内钾盐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 达到77%。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伙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融合, 矿产品贸易在全球范围拓展, 并且有多元化发展趋势。现阶段, 国内有多大二十多种主要矿产资源依赖进口, 例如煤、铁矿砂、原油等, 其中涉及的进口国或者地区数量多达200多个。出口国中, 既有发达国家, 也有发展中国家。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 为出口矿产品市场及矿产品货源稳定均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我国矿产品贸易SWOT分析模型

2.1 优势分析 (S)

第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看好, 区域联系日益密切, 在贸易、投资、金融以及产业结构分工等方面, 在全球范围内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 我国与其他各国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

第二, 矿产资源多样性较丰富, 中国是世界上矿种种类齐全, 资源总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目前已发现的矿种共有171种, 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有158种, 矿产地包括没有开采的共有18000多处, 其中大中型矿产地以上的有7000多处, 特别是中国的煤、稀土、钨、矽、钼、锑、钛、石膏、芒硝、磷镁矿、银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 在世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煤、钢、10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 都占世界首位。

2.2 劣势分析 (W)

第一, 与之相关的进出口政策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进出口政策还不完善, 矿产进出口政策很容易收到行政指令以及人为地干扰。也正因为矿产品的资源形势不能从全局角度加以考虑, 因此, 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固定地位。

第二, 贸易观念落后, 交易方式单一, 无法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贸易观念欠缺, 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均采用单纯的“进口替代”、“调剂余缺”等平衡策略加以解决, 而交易方式上则采取较为单一的现货交易方式, 这直接造成国际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第三, “高进低出”现象在非金属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最近几年, 国内非金属矿产制品的出口额逐渐攀升, 但是, 出口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加工程度较低, 尤其是出口中占有很大优势的石墨、水泥等矿产。而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非金属产品大多为精加工的化肥, 高级家用陶瓷等矿产。

第四, 矿产品出口的创汇效益呈下降趋势。尽管从数量上来看, 国内最近几年的矿产品出口创汇额逐渐增加, 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 出口创汇额仅仅是矿产品出口增量的结果, 所付出的代价很大。从最近几年的单位产品创汇效益来看, 矿产品出口创汇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 如原油、钨、锡、铝、锑的情况均是如此。

2.3 机遇分析 (O)

第一, 悄然变化的国外矿业投资环境为矿业实现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条件。

虽然国内的矿产资源较为短缺,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 矿产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这与我国矿业现状实现了很好的互补, 也为矿产资源实现国际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 由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很多实体经济均收到了影响, 矿业也不例外。一方面, 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 很多矿企债务增加;另一方面, 矿业企业融资途径少, 融资成功率低, 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目前, 许多国外企业均出现了现金链断裂的情况, 直接导致矿业经济转向了低迷。尤其是一些资源型国家, 面对骤变的矿业经济, 国内经济形式也是急剧下滑。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 某些资源大国考虑到金融危机以及引资等因素, 逐渐开始对矿业政策进行调整, 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式。例如, 俄罗斯国内经济很大上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 一旦金融危机引起国际油价下跌, 则可能会引发俄政府财政收入的降低, 造成当局政府地担忧。俄罗斯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例如向油气领域承诺资金援助, 支援油气公司帮助其尽快偿还外债, 从而保证整个国内经济动脉的安全。除此之外, 俄罗斯政府还强化了与国际矿业之间的合作, 其陆续地与中国以及委内瑞拉等在多方面签订了相关合同或协议。在金融危机环境下, 很多国家均采取了保证矿业领域正常运转的有利政策, 这也为我国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现全球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因此, 我们必须尽快适应环境, 努力抓住机遇, 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同的共赢局面。

第二, 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 这为我国获得境外矿产资源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金融危机导致矿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很多对于矿产品依赖性很高的国家, 如俄罗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由于出口额大减, 经济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石油国, 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占有重要资源的发达国家, 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均希望借助资源开发利用以增加社会的福利, 并且积极地为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如此背景之下, 矿产品已经从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买方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我国是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的主要消费国, 是世界上矿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市场。所以, 在金融危机促进形成的“买方市场”背景下, 中国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境外矿产资源的主动选择权, 这也为中国获取价格谈判话语权创造了机遇。

2.4 威胁分析 (T)

从目前来看, 传统贸易壁垒慢慢走向分化。关税、配额以及许可证等各项壁垒逐渐减弱, 而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尽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但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要的新贸易壁垒将形成并不断发展, 并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 从而形成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这也是较为主要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和形式。占有优势的仍然是实施技术壁垒的发达国家, 中国属发展中国家, 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和形式均占不到优势。

3 发展矿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关策略

我国资源匮乏, 支持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主要矿产资源, 国内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18%、7.3%。矿产品国际化贸易过程中, 不但要对国内稀缺以及基础性矿产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同时又要增加进口, 以缓解矿产品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并有效减少能耗,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点措施进行考虑。

(1) 鼓励企业走出去, 走合作勘探开发及加工之路。为有效增加国内资源经济的增长点, 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是缓解和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地探索和开拓海外市场, 并将此转化为基本国策, 海外市场开拓往往通过跨国公司形式进行国际经营。通常, 合作开发可采用如下两种:一是就地加工非能源型矿产品。为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 可在目的国建立矿产品加工企业。矿产品就地加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跨国矿业公司的赢利, 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初级矿产品及加工这些初级矿产品所用能源的进口, 从而降低该类产品加工、冶炼对国内环境形成的巨大压力;二是选择合作勘探、共同开发、为我所用的方法使用能源类产品, 并最大程度地进口能源类矿产品。

(2) 提升科技水平, 提高矿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科技水平是矿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提升的关键。具体而言,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共生、伴生矿;二是合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余热、余压等。有关数据显示, 国内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左右;而对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5%左右, 并且很多矿产几乎没有利用。从目前来看, 国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然显得过于粗放, 致使高资源消耗、高能耗的产业发展很快, 但是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却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3) 利用技术壁垒措施对进口矿产品进行合理调节。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是消除因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然而, 我们不得不清楚地知道, 各国的某些技术壁垒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 应该允许各国结合自身情况, 设置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等限制措施。

(4) 利用出口限制措施保护本国基础和稀缺矿产资源。基础性矿产资源以及稀缺矿产资源均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 例如稀土资源。因此, 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各个国家均需要提高对重要战略资源认识, 制定合理的出口限制措施, 如出口税、许可证、出口配额等。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资源也必然向全球化的方向前进, 这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 在分析资源问题时, 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观察, 以全球共同进步的目标来思考, 否则就会“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就像国际上对中国矿产资源的认识一样, 仅从进口量一个数字来分析, 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分析方法, 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林伟斌, 林枫.对出口工矿产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实例分析[J].中国检验检疫, 2011 (7) .

[2]刘贻南.“十一五”矿产品贸易形势简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24) .

[3]崔荣国, 郭娟.“十一五”矿产品贸易形势简析[J].国土资源情报, 2011.

矿产资源贸易 篇9

一、《进出口贸易操作》资源库的建设定位

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按专业门类划分的、依托行业背景、为地方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首先要依据专业门类和行业背景,明确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

1、专业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以“职业”与“技术”的含量和复合性水准较高的高素质引用型人才。《进出口贸易操作》是物流专业的支撑课程,准确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定位,建设切实针对专业相关技术应用及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2、行业地域背景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等必须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需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不例外。苏州是工业大市。2010年,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省的27.2%,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二。随着我市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物流需求快速上升,物流总额大幅度增加。2010年,苏州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39,081亿元,同比增加24%,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苏州市现代物流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2009-2012)》提出到2012年,把苏州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之一。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使企业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降低成本;同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正朝着系统化、精益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柔性化敏捷制造模式。因此,在规划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在《苏州市“6+4”产业跨越发展计划》中特别强调了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

针对所服务的区域产业的特色,《进出口贸易操作》不但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要与其相适应,其专业资源库建设也要相应地有所侧重。如针对苏州电子类产品聚的特色,教学资源库中应以突出地方产业的特色。

二、《进出口贸易操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求

《进出口贸易操作》教学资源库要求便于安装,方便检索,易于下载,运行顺畅,利于维护、更新、完善等功能。为此,对于资源库的建设有如下要求:

1、运行环境要求

首先,《进出口贸易操作》资源库建设应具有专用运行教学资源库的服务器、储存器等基础硬件设备。其次,资源库建设应具有支持数据库服务和Web服务等多功能的系统软件。再次,资源库应具有Inlet正式网址,保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最后,资源库应支持相应级别的浏览器进行浏览、检索、查询和下载等。

2、功能技术要求

建立《进出口贸易操作》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物流专业的学生和外贸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学习和信息交流的园地,因而《进出口贸易操作》资源库要具

有以下功能技术要求:(1)为方便学习;(2)方便维护,易于更新信息;(3)采用多级权限管理方式;(4)实现与其他资源系统的资源交换。

3、性能要求

《进出口》资源库的建设应保证资源的储存空间,可根据资源增加的需要进行扩充,数据库能支持更多用户并发访问,并确保资源的上传和下载方便可靠。

三、《进出口贸易操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的与内容

1、建设目的

(1)使教师能根据课程教学设计了解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构思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案;

(2)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用习题库在网上布置习题,使用试题库出试卷;

(3)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自学或复习课程教学内容,在网上完成作业,在网上完成考试;

(4)教师与学生可通过网上进行答疑;

(5)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获取所需教学素材。

2、建设内容

(1)文献资料库:课程教学设计文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文档、教学小结、教学研究论文、教材等。

(2)试题库与习题集:试题库与习题集合并建设,即可用于组卷,也可用于学生习题练习,主要从以往历年的教学积累起来的试卷中整理收集,支持多种题型。

(3)课件库:一类是PPT幻灯片演示文档和视频文件。一类是网络课程。其中PPT幻灯片演示文档,从教师历年的教学资料中进行收集整理;网络课程则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

(4)素材库:包括动画素材(Flash演示等)、教师授课的视频录象、部分实践操作的视频文件等。

(5)论文资料:提供一些与外贸业务、国际物流相关的最新研究领域的论文及资料,一方面提高师生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从中取得一些教学资料,可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做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同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6)交流讨论:一个真正的教学资源库必须有可进行交流、讨论、答疑的空间。对于学习中的难点,操作中的疑问以及在资源库其他栏目中的疑问都可以在此交换意见。

(7)实时信息:最新的行业动态以及法律法规法律。进出口业务涉及到国际商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并受一些国际惯例约束。此外,随时更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时新闻,让学生既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又能喜欢上这个教学资源库。

(8)相关链接:包括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为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教学资源素材库应将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著名企业信息纳人其中,主要包括:公司总体介绍、公司前景介绍、公司主要产品、就业岗位信息、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情况、公司主页、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网站的超链接等。内部通过与实训平台的合作,链接到实训网址,以帮助学生课下继续完成、巩固课程内容。

四、结束语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边建设、边使用、边充实、边完善的过程。按媒体类型分类,主要包括文本文件库、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音频库、课件库、三维交互和虚拟仿真软件库等;按应用类型分类,主要包括教学指导文件库(各类教材、学习指导书、试题等)、技术资源库(各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技术文件)等。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和今后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诸如资金来源、系统维护和师资培养等保证。《进出口贸易操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初期启动主要依靠省示范重点专业建设划拨的教研经费,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对于系统维护和资料更新等方面的支出可以通过部分资料有偿享用的途径来解决。加强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改革教师培训进修的内容、形式与考核标准,以新课题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要内容,以教学资源的应用实践为主要形式,充分依靠社会各方力量组织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经验的培训力量,进行任务驱动模式的有效培训,学以致用。

《进出口贸易操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于教师、学生、社会三方都是极为有利的,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提高教学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学校和企业提浦共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王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51~53.

[3].姜泽东,陈保国,史维琴,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11(3):30~31.

矿产资源贸易 篇10

1 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及形式

网络教育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强调以网络为主要媒介,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网络化的教学过程。网络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数字化,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台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具有非实时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其主要通过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形式,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教育网站、论坛等。电子书籍可以支持在线和离线阅读,使用费用较低; 电子期刊主要由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电子新闻三种组成; 教育网站主要指国家级教学资源网站、培训机构的教育、网络媒体的网络课程等。海关总署网站、阿里巴巴网站、环球资源网等贸易平台都是非常实用的网络教育资源; 福步外贸论坛、阿里巴巴外贸圈等论坛的内容也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

2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高职院校网络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整合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仍比较明显。

2. 1 管理人员整合意识缺失

高职院校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管理人员思想落后,缺乏先进的整合理念,整合网络资源的意识模糊。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对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追求教学的质量,而忽略了教育资源的整合。网络教育仍停留在一种形式,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国际贸易教学的重要性。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参与整合的人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工作中无法形成人员整合,严重阻碍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质量。管理人员对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单一,缺乏正确的整合理论,教育资源整合知识匮乏。

2. 2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质量差

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资源整合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无法形成系统的统筹和规划,参与人员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性较差,整合效果不理想。目前,国际贸易教学中所涉及的网络教育资源多为以存储的显性知识,整合人员缺乏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对隐性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较低。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教学时,一般只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PPT课件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囊括教学所需的知识,而对于网上学习工具的应用则根本没有提及,学生无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

2. 3 网络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整合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是教师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学校在教学网站中提供的国际贸易网络教学课程,学生的点击率极低,学生无法真正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和论坛的交流功能基本只是摆设,学生提问和发言的人数较少,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参与度较低。国际贸易网络课程中设有关于学生交流和教师评估的功能,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本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功能,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中也很少利用,很多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比较陌生,不会利用其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 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

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原有的系统和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对各个系统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将整个系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单个系统无法体现的功能。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是将分散的系统、不同网络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使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共享,提高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网络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和学生数字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其建立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是国际贸易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对提高网络教育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4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作用

4. 1 丰富了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国际贸易中的抽象原理和概念学生较难理解,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关于国际贸易涉及的相关法律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国际贸易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关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ISAS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多种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使抽象、难懂的知识能够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兴趣。

4. 2 降低了教学的局限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以后,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更加宽阔,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仍然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题。也就是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完成教与学,教学的时间更加充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更强,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4. 3 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后,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传统的教材,而是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使学习内容定期更新。网络化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贸易的动态、法律法规和发展趋势,将其有机地融合到学习中,使自身的国际贸易技能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5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

5. 1 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网络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和行业信息,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最新的国际贸易工作图片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使枯燥的理论学生形象化,提高国际贸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电子商务运作内容教学时,利用阿里巴巴网站的免费外贸平台,让学生创建自己的网店,使学生亲身体会店铺装修、产品发布、产品报价和客户联络,丰富学生实践性学习的内容。

5. 2 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的整合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网络课程可以反复下载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部门的官方网站和网络精品课程,让学生主动登入进行学习。网络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教师的风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 3 网络教育资源与教学考核的整合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量和学习成绩的考核,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时,教师可以指定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网络教育资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检测的结果和平时的学习态度,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

6 结论

高职院校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整合的效果。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这些问题是高职院校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对于高职国际贸易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贺映辉.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

[2]陈云萍,韩宾.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5).

[3]李庆云.地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构建[J].职业技术,2010(7).

[4]王念良,李超,刘端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资源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2013(4).

[5]谢蓉,孙玫璐,钱冬明.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4(1).

上一篇:银行基层网点转型思考下一篇:职业教育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