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需

2024-10-30

市场供需(共12篇)

市场供需 篇1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化工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迅速下跌, 使苯胺行业遭受重创, 今年1~4月份, 国内苯胺生产企业的开工率仅为60%左右。在上周召开的第三届纯苯-苯胺-MDI产业链峰会上, 中石化南京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余新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纯苯-苯胺-MDI产业链市场仍未摆脱下行势态, 使原本供需失衡的苯胺市场需求持续下降, 平衡矛盾更加突出, 市场竞争更加剧烈。

危机冲击波仍持续

余新志介绍, 作为世界最大的苯胺生产国, 我国产能占全球30%以上。2008年我国主要苯胺生产企业总产能近138万吨, 实际商品产量63万吨左右, 比上年降低20万吨左右, 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行业装置开工率仅为52.5%, 比2007年降低近19个百分点, 尤其是四季度行业开工率更是降到了37%。

2008年, 我国苯胺进口2.45万吨, 出口0.51万吨, 年末企业库存基本与上年持平;表观消费量为77万吨, 比上年下降9.4%, 其中出口下降87.3%。今年1~4月份, 除4月份有部分进口外, 苯胺产销基本持平。

从今年1~4月份情况看, 由于纯苯与苯胺价格难以同步推进, 苯胺价格连续上调14次, 涨幅达32%。但4月份以来, 苯胺市场先扬后抑, 发生急剧变化, 随着纯苯价格上扬, 用户受购买心理驱使急于补仓, 从而使4月份社会库存急速上涨, 导致5月1日开始北方价格大跌。受跌价损失心理影响, 下游企业购买心理预期又发生剧变。

市场走势将呈W型

余新志分析, 从产能来看, 2008年以来国内苯胺产能扩张迅猛, 比上年增加了40%, 产能增速大于消费增速仍然是突出矛盾, 产能过剩是限制苯胺行业效益和平均开工率的关键所在。

随着传统产品的原料逐步被替代, 苯胺需求逐步减少;出口下降, 使苯胺刚性需求增速缓慢, 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今年1~4月, 苯胺价格呈现倒V型。其中, 1月至4月中旬呈上升态势, 4月下旬出现向下拐点, 价格明显下滑。预计后市苯胺价格将与多数产品一样冲高回落, 价格曲线将呈明显的W型。

余新志介绍, 下游橡胶助剂需求稳步增长是苯胺市场的亮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橡胶助剂生产国, 随着全球轮胎工业不断东移和我国将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 未来国内橡胶助剂产能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尤其是对苯二胺类防老剂、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等。2008年橡胶助剂消费量已达到苯胺消费量的27%左右。根据国内汽车、轮胎工业的发展规划和国内主要橡胶助剂企业的扩产计划预测, 2011年橡胶助剂消耗苯胺约为25万吨左右, 占苯胺消费量的30%。

市场供需 篇2

报告简介:

肉鸽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业,也是一个快速致富的好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也日益强烈,传统的养殖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而特种养殖业以其很强的发展潜力及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成为近几年来养殖业的热点。其中肉鸽因其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饲养经济效益好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肉鸽养殖市场供需预测及市场投资价值报告(2012-2016)》共十章。首先介绍了肉鸽养殖相关概述、中国肉鸽养殖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肉鸽养殖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肉鸽养殖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肉鸽养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肉鸽养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肉鸽养殖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录

第一章 肉鸽养殖行业概述 第一节 行业相关界定

一、肉鸽养殖的定义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肉鸽养殖产品细分及特性

一、产品分类

二、行业产品特性分析

第二章 肉鸽养殖行业全球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全球肉鸽养殖行业市场概况 第二节 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肉鸽养殖行业市场概况

一、欧洲地区

二、北美地区

三、亚洲地区

第三节 2012-2016年全球肉鸽养殖行业市场趋势预测 第三章 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肉鸽养殖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肉鸽养殖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肉鸽养殖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09-2011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总体运行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9-2011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9-2011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五章 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肉鸽养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2008-2011年我国肉鸽养殖行业总产值分析

二、2012-2016年我国肉鸽养殖行业总产值预测 第二节 肉鸽养殖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2008-2011年我国肉鸽养殖行业产量分析

二、2012-2016年我国肉鸽养殖行业产量预测 第三节 肉鸽养殖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08-2011年我国肉鸽养殖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二、2012-2016年我国肉鸽养殖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第六章 中国肉鸽养殖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肉鸽养殖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2012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2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12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12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12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2012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七章 肉鸽养殖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发展分析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上下游产业关联性及影响分析 第八章 中国肉鸽养殖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企业2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企业3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企业4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企业5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六节 企业6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11-2012年经营状况分析

四、2012-2016年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第九章 2012-2016年肉鸽养殖行业投资机会、价值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 2012年肉鸽养殖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2-2016年肉鸽养殖行业投资机会

第三节 2012-2016年肉鸽养殖行业重点产品投资价值分析 第四节 2012-2016年肉鸽养殖行业进入壁垒 第五节 2012-2016年肉鸽养殖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第六节 2012-2016年肉鸽养殖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十章 2012-2016年肉鸽养殖行业市场综合预测及展望 第一节 影响2012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肉鸽养殖行业SWOT分析 第三节 “十二五”规划关于肉鸽养殖行业的解读

第四节 肉鸽养殖行业2012-2016年市场规模及产销量预测 第五节 肉鸽养殖行业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

劳动力市场供需五大错位 篇3

高校毕业生成把抓,复合型人才难寻觅

持续几年的大规模高校扩招,使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形成了涌动的求职热潮。但市场的反馈告诉我们,以为高学历就可以高枕无忧,捧稳“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市场经济环境日趋成熟的情况下,高学历人群失业增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价值,而高学历者,一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都求比较高,而他们中许多人往往缺少实际操作技能,且专业不对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已打破了以往用人的怪圈,不再一味地提学历要求,能用专科生不用本科生,不但节省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也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体现了“唯才是用”的用人准则。在“山东省首届青年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上,400多家招聘单位在录用条件上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除个别专业比较强的岗位,更多的岗位要求招收复合型人才和“二合一,多合一”类的人才。他们在注重毕业生专业成绩的同时,更看重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放在人才可以为本单位创造什么价值上。例如,企业对计算机人员的需求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同时兼有英语知识、组织沟通和社交能力,适合具体工作岗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要求。从市场需求看,复合型人才最受青睐。

餐饮服务业供需失衡,经理、主管、服务员不好招

旅游业迅速升温,带动了酒店、宾馆等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但也遇到一些难题:有的酒店聘请的外地管理人员合同到期,酒店管理人员急需本地化,还有许多新开办的酒店、宾馆急需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参与管理。因为酒店、宾馆管理这个特殊行业,管理人员既要熟悉旅游市场动态,把握发展趋势,在确定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上具备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能进行实际运作,而那些一般的学管理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并不能充分满足酒店、宾馆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另外,酒店、宾馆餐饮服务业的主管、领班因年龄等原因改行的较多,再加上人们的观念问题,不愿从事餐饮服务业。近几年,这个行业招生培训比较困难,造成了优秀生断层。济南几家知名企业与山东省职业介绍中心联系,长年招收酒店、宾馆经理和服务员,从职业分类看,餐饮服务业招聘人数占整个招聘人数的39%。随着酒店、宾馆餐饮服务业的经营走向品牌化,专业酒店管理和服务员队伍也逐渐壮大,这将是一个很大的用人市场。

文化素质跟得上趟,技术能力不相匹配

从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看,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用人单位招聘的主体,求职人员的文化结构超过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技术等级的求职人数,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职业供求排行中可以看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工程师、车、铣、刨等专业人员市场需求量大,占省职业介绍中心招聘人数的37%。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土木建筑工程师、建筑预算工程师、房地产销售经理、物业管理等与房地产方面相关的技术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在劳动力市场上很难寻觅,十分稀缺。同时,随着山东省机械加工等企业规模的扩大,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技术型人才也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宠儿。与往年相比,市场的突出特点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技术等级的要求和求职者具有的技术能力很不匹配。在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和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方面,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基本一致,而在高级技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供求方面,双方差别较大。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具有高级技师资格和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仍然是劳动力市场追捧的对象。

“等价交换”不公平,许多工作没人干

从求职者对企业类型的选择看,97%的求职者对企业性质和类型没有特别要求,但对工资水平、社会保险等待遇有明确详细的要求,表明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很多岗位没人干,许多企业通过做招聘广告、到市场设摊位招聘、参加各类招聘会等形式广揽人才,可偏偏就是招不到人。这是省级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又一个新特点。许多职业工种提供的岗位大大超过求职人数。如销售和业务经理需求人数比例为5∶1,推销员为4∶1。供求脱节最大的要数商业保险业务员,保险公司提供的岗位与求职者比例达30∶1,有的到劳动力市场设招聘摊位,并作宣传牌、放录像、现场讲解,但十有八九招不到几个人。

餐饮服务员需大于求的矛盾也比较突出。进入市场招聘饭店服务人员的以个体、私营的小餐馆居多,工作环境差、管理不规范、劳动强度大、劳动保障不健全,大多数求职者不愿意去这些单位就职。另外,保姆、清洁工、病人陪护等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市场需求量大,但求职者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用人单位为追求企业“零风险”,而将风险转嫁到员工头上;求职者不愿从事保险业务员、营销员是因为这些行业风险太大,没有最低工资、缺乏起码的保障,有的忙活一两个月一分钱也拿不到;有的人认为饭店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的工资太低又不缴纳社会保险,工作待遇没有保障。由于近几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乘机“压价”,使劳动力价格,特别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工种价格走低,侵犯职工利益的事时有发生。

劳动力市场是特殊市场,价值规律起主要作用,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反映价值。部分行业、企业一时压低用工成本,甚至不支付成本,在这个奉行“等价交换”原则的市场经济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市场上招不到所需人员。

知名企业好招人,吸引力来自四方面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篇4

一、煤炭市场供需特点

近年来, 我国煤炭供需情况较前些年逐渐趋于平衡, 但地区间的煤炭产需存在不平衡, 出现中煤四运、西煤东运的格局。我国煤炭市场供需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a.煤炭在我国总体能源消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总量中, 煤炭占比约为73%;b.我国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耗的增长趋势基本上保持同步;c.区域煤炭消耗强度与煤炭区域分布存在不均衡性,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整体产业布局产生影响。受交通运输、资源分布以及投资决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我国各区域的煤炭产需存在严重失衡的状态, 主要呈中煤四运以及西煤东运的地域格局。煤炭生产需求与供给的区域失衡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 尤其是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d.我国原煤贸易量大, 终端消费量高。我国终端煤炭消耗与用于加工和转换的煤炭中间消耗的比例大约为3:2, 很多发达性国家的比例大约为1:2, 由此可见, 这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使煤炭运力紧张现象得以加剧。

二、煤炭市场供需矛盾

1、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矛盾

煤炭行业发展和我国整体工业发展的速率存在很大关系, 尤其是冶炼行业与电力行业的需求, 在我国煤炭市场的进步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也导致了我国煤炭价格严重下滑, 对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状况造成直接性的影响。此外,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我国煤炭市场逐渐从供应紧俏的状态向较为宽松, 部分地区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局面, 煤炭价格出现大尺度震荡后, 目前也已趋于稳定下来。然而, 在经济形势总体低迷的情况下, 煤炭需求也出现滑坡现象。在我国, 使用煤炭的行业主要有钢铁、电力、化工以及建材等, 这些行业的煤炭需求在煤炭总需求量中大约占90%。随着我国煤炭企业整合后产能的逐渐释放, 煤炭供应求大于供的紧张局面逐步缓解, 转而向供过于求的趋势发展。 (见表1、2)

2、国际煤炭贸易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经济始终与世界经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国际市场因素导致我国煤炭价格逐渐趋于金属属性, 煤炭价格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连接着国际原油价格。由于煤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油价、季节以及通货等不稳定因素影响, 在短时间内很可能会有所波动。因此, 这些因素对煤炭市场供需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煤炭进口政策的逐渐放开, 加上近期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的萎缩, 大量进口煤炭资源涌入我国, 对我国煤炭供需关系产生了进一步的冲击, 造成了近期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三、化解煤炭供需矛盾的措施与对策

1、建立煤炭交易中介市场

在我国, 重构煤炭市场的重中之重在于创新煤炭交易模式, 切入点是煤炭交易平台的有效搭建, 即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为主心骨的煤炭交易市场机制。构建我国煤炭交易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基于我国地大物博的地域特点, 各个地区的煤炭资源需求状况、存储状况、市场化、煤质进程、煤炭种类以及运输条件等都存在很大不同之处, 所以, 国家级别的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只有一家显然是不够的, 一定要构建一个区域与国家一体化的煤炭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市场中煤炭资源的基础作用,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对煤炭供需行为进行规范, 使我国煤炭供需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这方面, 山西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已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2、构建战略联盟, 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炭市场集中度

一定要对我国煤炭产业的运行状态做出正确判断, 对大集团煤炭产业建设的定位及内涵予以明确, 进一步推进我国大集团煤炭战略、机制、策略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建设与创新, 这是现阶段应该引起国家关注的关键性命题。其中, 煤炭大集团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a.在市场中, 占有比同行企业更加优越的核心竞争力;b.从企业发展的规模来看, 煤炭大集团在国内同行业市场中占据着主要地位;c.跨国、跨地区的市场经营区位, 具有投资多元化的主体特点, 龙头产业结构现象比较突出。所以, 煤炭大集团一定要对小型煤矿的构建进行严格控制, 对中小型煤矿进行整合与改造, 对办矿的水平进行全面提升;此外, 还要进一步加强构建大型煤炭基地, 进一步优化建设千万吨级的高效安全矿井以及大型具有现代化模式的露天煤矿, 使煤炭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3、实现产业链联合, 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本融合

将煤化工和煤电予以积极耦合, 同时构建一个煤电化相结合的综合煤炭生产技术路线, 从技术方面而言, 这种路线是经济合理而且是存在保障性的。这种对从能源、化工到一体化对煤炭进行充分利用的模式, 使基础化工产品与发电进行高效、综合利用的模式得以实现, 同时也实现了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与当前我国在开发煤炭的过程中对现代化技术充分运用的模式相符合, 煤炭企业要对多元化煤炭产业链进行发展对其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同时将有限的煤炭资源予以集中, 将其置于煤炭产业价值链中, 在更大程度上创造煤炭产业的核心价值, 这种情况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在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将煤炭供需多元化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四、总结

到目前为止, 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对我国煤炭经济能够不断向前发展进行研究, 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对我国煤炭市场供需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予以科学、及时、准确的掌握, 将我国资源优势进行经济优势与产业优势的转化, 使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根据当前的煤炭供需形势, 必须要加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 进一步促进我国煤炭市场中的优胜劣汰, 将过于滞后的市场煤炭生产能力予以消除或减少, 尽可能的加快煤炭企业大集团以及煤炭生产基地、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步伐。

摘要:在我国, 与天然气和石油相比, 煤炭既存在成本优势, 又存在储量优势, 而且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所以煤炭有非常好的未来优势。煤炭在我国未来战略资源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所以, 对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进行有效调整, 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能源消耗发展模式, 使煤炭市场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 分析与讨论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情况。

关键词:煤炭市场,供需情况,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伟.中国煤炭流通环节治理型政府管控模式研究[J].煤炭市场.2009 (12) :57~58

[2]吴世庆.河南省煤炭供应长效机制问题探讨[J].煤炭市场.2009 (1) :18~19

[3]李志勇, 田淑萍.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工作研究, 2007, (17) :154-155.

[4]陈文襁.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矛盾与化解路径[J].产经透视, 2013, 3 (21) :115-116.

[5]郝瑞明.我国煤炭供需矛盾的影响因素分析[J].决策参考.生产力研究, 2006, 7 (24) :169-170.

市场供需 篇5

国家电网“十一五”的投资额度为1.2万亿元,其中,06-08年已完成投资1893、2254亿元和2520亿元,扣除06-08年电网投资6667亿元外,09、10年国家电网的投资额度约为5500亿元,平均每年为2750亿元。调整以后,意味着未来三年平均每年至少投资3866亿元,比原计划增加约1116亿元,电网投资迎来快速增长。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市场供需预测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第一章 世界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透析

第一节 世界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产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分析

三、世界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技术分析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分析

一、美国

二、韩国

三、德国

第三节 2011-2015年世界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 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电力配网自动化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电力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电力行业规模分析

第二节 电力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用电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二、分行业用电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三、分地区用电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四、用电量分析和预测

第三节 电力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分析

一、发电总量、总装机容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二、分电源类型发电量、装机容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三、分地区发电量、装机容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四、2008-2020 年发电量和装机容量预测

第四节 电力行业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

一、中国电力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

二、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

第五节 电力行业投融资情况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二、投资结构分析 第四章 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配网自动化的目的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三、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特点分析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配网管理系统(DMS)技术分析

一、DMS/DA设计模式

二、DMS/DA的结构

三、DMS/DA和通信技术

四、DMS/DA和网络、数据库技术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项目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系统分析

一、配变综合监测

二、电压监测仪

三、电房防盗系统

四、电房温控系统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市场供需分析

一、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章 2008-201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相关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8-201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8-201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七章 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产业技术竞争分析

二、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竞争程度分析

三、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项目分析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市场区域格局分析

一、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分布

二、主要应用市场集中分析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竞争策略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竞争趋势分析

第八章 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优势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 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节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二、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三、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三、主要设备产业价格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产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产业投资概况

一、中国电力、电网产业投资政策导向

二、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投资在建项目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二、行业投资热点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运营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政策风险

四、进入退出风险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5-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5-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5-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5-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岳阳市君山区电力配网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科大鲁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江西大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科华电气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山东许继科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市场供需 篇6

【关键词】煤炭市场;供需矛盾;化解路径

中国国内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其中,第二产业煤炭消费量占90%,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10%左右。煤炭的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消费比例都维持在60%以上,这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煤炭消费量在较长时间里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根据目前的经济状况,煤炭行业虽不如前几年发展得那么迅猛,但由于投资关系及我国经济的逐步复苏,煤炭行业短时间内仍会有所发展,煤炭市场不会出现萎缩,煤炭价格可能有所起伏,但整体上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化。

一、我国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的内外表现

1.我国煤炭市场的国内供需矛盾。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与我国整体工业发展速率息息相关,特别是电力行业和冶炼行业需求,更对煤炭市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上述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这也使煤炭价格出现了下滑,直接影响了煤炭行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煤炭市场由供应紧张向宽松方向发展,大部分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的形势,煤炭价格通过大幅度跳水下滑后,价格逐步趋于稳定。但我国经济形势在下半年有所复苏,故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滑坡。我国煤炭主要用于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占煤炭总需求的90%左右,煤炭产量与消费量之差的数值正在逐步缩小,再加上我国经济的复苏,从未来几年煤炭供需情况来看,煤炭供应有可能向趋紧方向转变。

2.我国煤炭市场的国际供需矛盾。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市场因素使煤炭价格金融属性日益加强,价格波动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尤其在价格上行的过程中,同涨现象明显,同时由于煤炭价格受季节、油价、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而有可能出现短期的波动。这以上的种种因素将直接影响到煤炭市场的情况。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煤炭资源有偿占用的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由目前的按煤炭的开采数量收取资源费,改按照煤炭资源的质量好坏、价格高低的不同征收煤炭资源税。按煤炭销售价格征收资源税,更能公平合理地体现煤炭资源的价值,因此这一征收办法将会落实。随着煤炭资源税征收办法的改进,煤炭生产成本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国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依然较低,未来与市场价格接轨是大势所趋。时至今日,我国“市场煤”和“重点电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国家对电价的控制也将对其产生影响。但不管怎样,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电煤市场化是不会逆转的。

二、我国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的成因分析

1.煤炭产业过度分散,行业内竞争无序。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分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相互之间处于无序竞争的局面。煤炭产量当中有相当部分是小煤矿用原始落后的方式开采的。小矿与大矿之间剧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大量煤矿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并给煤炭市场带来了恶性竞争,致使煤炭行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难度加大。并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导致了我国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煤炭产业自身的结构升级、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2.煤电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在正常年份,一年之中多数时间煤炭供应宽松,小矿煤价格随行就市,处于较低水平,用煤企业积极采购,不愿接收大矿合同煤炭,一般进入冬季后小矿放假,价格又增长较快,或其它原因一旦煤炭紧张,则依赖政府出面干预国有大矿增加供应,但气候变化、运输条件等不可控因素较多,往往很容易出现电煤供应断档。客观上影响了用户树立市场主体意识,助长了用户依赖思想,使一些电力企业煤炭一紧张就找政府,在电煤采购上随意性太大,不重视经济合同,这本身就有极大的风险。

3.行政调控的干预作用发挥的不够完全。在实际的流通过程中,由于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由政府出面进行煤炭资源的调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市场,政府部门对煤炭市场体系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关键是要适度与适宜。与发达国家政府对煤炭市场体系干预的举措相比,我国政府部门对煤炭市场体系的干预明显不当,既“越位”又“缺位”,还“不到位”。政府干预不当的问题在“煤电之争”中体现的尤为突出。“煤电之争”所涉及到的企业以国有重点煤炭、电力企业为主,再加上在全国煤炭订货会上的集中爆发,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振动非常巨大。市场本身具有自调解功能,脱离市场的纯计划调节非常被动,不仅不会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对逐步建设完善中的市场配置资源体制也产生负面影响。

三、我国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的化解路径

1.构建煤炭交易的中介市场。我国煤炭市场重构的重点在于交易模式的创新,切入点是搭建有效的交易平台,即构建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核心的煤炭市场体系。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是我国煤炭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煤炭资源赋存状况、需求状况、运输条件、煤炭品种和煤质、市场化进程等基本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仅有一家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国家和区域相结合的煤炭交易体系。要充分发挥好煤炭资源的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运用市场手段规范供需行为,逐步完善电煤供应经济体制。

2.建立战略联盟,提高煤炭市场的集中度。正确研判煤炭产业发展态势,明确煤炭大集团建设内涵、定位,推进煤炭大集团体制、机制、战略和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与建设,是当前理应引起关注的一项重要命题。所谓煤炭大集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从企业规模上讲,应在国内市场同行业中具备龙头企业的大型经济规模实力地位;(2)拥有优于同行企业的市场

核心竞争能力;(3)在生产经营区位上跨地区、跨国,在投资结构上主体多元化,在产业结构上体现主业突出。为此,需要严格控制小型煤矿建设,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全面提升办矿水平;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优化煤炭生产结构。

3.促进企业资本融合,实现产业链联合。积极实行将煤电与煤化工耦合,建立煤电化联产的综合技术路线,这是技术上有保障且经济合理的方式。这种煤炭利用的“能源-化工一体化”模式,同时实现了发电与基础化工产品的综合高效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是符合我国能源利益的煤炭利用现代化技术出路,煤企发展煤基多元化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并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煤炭产业价值链中创造附加价值最多的核心环节,可有效提高我国煤企的核心竞争力,煤基多元化的意义。

截止到目前,我国煤炭市场的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变数,研究中国煤炭经济的发展,还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及时、科学、准确地把握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动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升煤炭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根据本文对煤炭市场的分析可知,在当前情况下,应该促使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产业的优胜劣汰,减少和消除落后的煤炭生产能力,加快煤炭大基地、企业大集团的建设步伐。

参 考 文 献

[1]刘伟.中国煤炭流通环节治理型政府管控模式研究[J].煤炭市场.2009(12):57~58

[2]吴世庆.河南省煤炭供应长效机制问题探讨[J].煤炭市场.2009(1):18~19

国内钾肥供需现状与市场展望 篇7

我国可溶性钾盐资源严重不足, 是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锰、铬、钾盐7种大宗紧缺矿产之一。国内企业去国外寻找资源, 同时加大国内找矿力度等是解决过度依赖进口的重要战略。随着《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 国家一定会加大国内寻找钾矿的支持力度, 新的矿藏资源的发现和产业化, 使我国将逐步减少对外依存度, 但要完全自给自足, 还要假以时日。

一、供给情况

目前世界钾肥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德国、白俄罗斯、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和约旦等少数几个有钾矿的国家, 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四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2%, 资源分布的高度集中造就了国际性的资源寡头垄断, 因此很自然导致这几个资源巨头的“看菜吃饭”的策略。全球这几家钾盐的主要生产厂商把维持价格作为第一要务, 供应量则完全根据市场需求制定, 严防供大于求, 务求把价格维持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 中国钾矿贫乏, 仅占世界总储量1.63%, 几乎没有可利用的固体钾盐资源, 液体盐湖资源不到世界钾盐资源的5%, 同时我国钾盐资源还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 相对于中国的人口基数而言, 钾肥需求的缺口估计将在今后几年内无法完全弥补。

我国是钾肥消耗和进口依赖最大的国家之一, 钾肥消耗量约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0%。国内钾肥供应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国产。国内自供能力较小, 1990年仅3.7万吨, 2008年达到了277.5万吨, 比2007年同期增长17%, 可满足国内约30%的钾肥供应。二是进口。国内供应不足的部分均依靠进口, 2008年的进口量约为324.9万吨。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钾肥进口国。三是国外新建厂供给。国内企业在国外有钾盐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建厂, 近几年显现出逐渐增长的势头, 其新增能力将士主要体现在加拿大、老挝、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2008年12月19日, 老挝万象5万吨钾盐项目正式开工, 中长期目标是建设百万吨级的钾肥项目。2009年在乌兹别克斯坦有可能形成30万吨/年装置能力, 但当年估计很难有钾肥产品直接供应国内。

由于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太高, 加之国外钾肥市场过于垄断, 造成在国内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钾肥进口量也呈上涨之势, 约70%以上的钾肥进口依存度显然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国目前的两个大型钾肥生产企业, 一个在青海柴达木盆地, 一个在新疆罗布泊地区,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每年3月开工生产, 到11月就停产了, 有接近4个月的时间无产量。由于装置不能全年生产运转, 自然减产钾肥约165万吨, 也是钾肥供给量减少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钾肥生产发展较快, 从1990年到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 1.5%;进口量平稳增长, 1996~2007年年均增长率为7.6%。由于2008年进口量急剧下降, 从1996年到2008年计算, 年均增长率下降到1.7%;出口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8年出口量仅为14.2万吨。

为了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在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扶持国内钾肥生产企业的发展, 目前已将罗布泊钾盐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确定为国内两大钾肥生产基地。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也将促进我国钾肥生产能力的提高。钾肥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企业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未来几年我国钾肥产业将获得大的发展, 资源状况决定了钾肥生产的进入壁垒。目前, 我国钾肥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两个地区。在青海柴达木盆地, 除盐湖集团的察尔汗盐湖外, 还有东、西台吉乃尔湖等小型盐湖。我国重要的三个钾盐资源现主要为盐湖集团 (察尔汗湖) 、罗钾公司 (罗布泊) 和中信国安 (西台吉乃尔湖) 三家公司所拥有, 见表1。

二、消费现状

钾肥是一种很重要的农用肥料, 钾肥虽不属于植物组织或化合物的组成部分, 但在维持植物生命的几乎所有过程中均必不可少。此外, 钾肥还能增强作物的抗虫害、抗冻害和抗不良土壤环境的能力。但对于植物生长来说, 第一贡献是氮肥, 其次是磷肥, 第三辅助性的才是钾肥。一般来说, 在氮磷用量充足时, 加入适量的钾可以促产, 反之则不行。

我国钾肥消费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城镇人口不断增长, 同时伴随的也是一个农业用地不断城市化的过程, 中国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减少, 这导致了单位农业用地的产量必须提高, 这一要求刺激了包括钾肥在内的化肥的需求量的上升。此外, 全球主要粮食的产量总趋势基本上是增加的, 但由于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 导致库存近年处在一个下降的较低位, 随着全球人口每年以千分之八的比例在继续增长, 对于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钾肥的需求也同样不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2008年我国钾盐表观消费量为588.2万吨, 其中钾肥为517.2万吨, 进口钾盐约占国内钾盐表观消费量的55%, 而2007年的数字则为71.8%。相比2000年90%以上依靠进口的局面, 中国钾盐的自供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当然, 这也和钾肥的需求量下降有关, 价格特别是2008年价格过度上涨, 使下游特别是农业用钾减少。有统计数字显示, 2 0 0 8年消费量减少25%~30%。2009年以来, 国内市场对钾肥的需求相应减少30%。农民对钾肥需求的下降也会迫使当前价格趋于合理。

我国的化肥利用率还较低, 钾肥消费量还存在压缩空间, 农民对钾肥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有机肥的大量投入, 每年可以为作物提供相当于700万吨左右的钾肥, 秸秆还田也可以提供钾肥另一个来源渠道。目前农业部正在推行保护性耕作。自2002年起, 保护性耕作已经在全国200万公顷土地推广, 河北省秸杆还田面积已经达到70%以上, 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缺钾的状况。由于钾肥价格大幅提高, 2008年国内钾肥消费量显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加之目前国内农业采取的桔杆还田、提高肥效等科学施肥措施, 预计2009年我国钾肥消费量将维持在600~650万吨, 比2008年稍高一些, 但比2007年减少25%左右。以国内钾肥年供应能力330万吨计, 2009年中国将只需进口钾肥270~320万吨, 即可满足国内消费需要, 这个进口量比2008年要少30万吨左右。

2009年上半年我国钾肥折纯产量154.9万吨, 同比增长20.64%。目前钾肥主要产品供求情况分析如下。

⑴氯化钾由于其养份浓度高, 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 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占所施钾肥数量的95%。同时作为基础初级化工产品和原材料, 国内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强劲的需求, 对于进口的依赖度仍然非常高。但目前国内复合肥市场低迷仍在持续, 行情未见丝毫好转, 平均开工率偏低, 这对国内氯化钾需求是一大利空。

⑵硫酸钾因为受到硫基复合钾肥的竞争, 当硫酸钾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 农民通常会转而使用价钱较为便宜, 含养分较低的硫基复合钾肥作为替代。因此其价格并没有跟随氯化钾价格的上升而出现大幅上涨。另一方面, 由于硫酸和硫磺价格的近年的快速上升, 造成每销售1吨硫酸钾亏损100多元。此外, 硫酸钾的副产品盐酸也面临需求下降、运输困难的问题。目前国内硫酸钾供过于求的局面比较明显。

⑶硝酸钾由于价格昂贵, 在国内用量和产量都不大。但目前而言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不过这一市场表现出过于狭窄。农用硝酸钾作为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所需的重要化肥品种, 在农业上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⑷氢氧化钾目前供需基本平衡, 用量也比较低, 这一市场的空间较为有限, 而且盐湖钾肥正在建设的综合治理工程中, 将增加6万吨/年氢氧化钾产量, 国内这一产品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供需分析

长期以来, 中国与国际钾肥一直是相互依存, 中国依靠进口国际钾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国际供应商则依托中国市场消耗钾盐生产量。但是, 资源窘境决定了国际钾肥供应商单方话语权, 迫使中国另辟蹊径寻求解困之道。这也为加快国内钾盐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 并成为中国破解钾肥困局的长期战略。

根据目前国内钾肥企业建设情况, 罗布泊钾肥项目2009年约可增加60万吨硫酸钾产量 (以开工率50%计) , 可增加30万吨钾肥产量 (折纯) , 加上青海察尔汗周边及思茅等地其他钾盐企业再增加20万吨钾肥产量, 则2009年中国钾肥总供应量可提高到330万吨。新疆罗布泊、四川邛崃、青海、甘肃以及广西等地上马的钾盐项目, 在未来的10年内将逐步打破国内资源困局。国内产能的逐步释放, 也将改变中国在国际钾肥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同时也让一些利益集团失去垄断的根基。

尽管国际钾肥价格垄断操纵势力并未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受到丝毫削弱, 进口钾肥价格坚挺, 作为国内钾肥价格高高在上的理由依然成立, 但市场供求关系铁律的制约, 并不因人为操纵而消失。2008年以来, 东北和西北地区今年出现直接施用磷酸二铵替代复合肥的情况, 对钾肥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再加上国家鼓励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推广测土施肥等因素, 2009年钾肥需求量将大幅下降几成定局。中国在内的钾肥整体需求下降, 经营企业遭遇了涨库、成本落差巨大等不利因素, 价格随之发生剧烈变化, 钾肥经营开始从高成本、高肥价和高利润走向高风险时代。

导致国内钾肥供求关系发生变动的还有进口因素。近几年, 钾肥年年进口都有结余, 且结转量日益加大, 2008年结转到2009年的钾肥高达680万吨, 仅此一项就可基本满足2009年全年的钾肥总需求。如果加上国内超过300万吨的年产量和2009年前期的进口量及500多万吨的钾肥库存, 即便从现在开始钾肥完全不进口, 估计在两年之内也可以满足国内钾肥需求。国内钾肥 (折纯) 供需情况及未来预测见表2。

印度在2009年3月底的钾肥进口谈判时, 以到岸价每吨200美元的低价格向供货商还盘, 一旦印度和进口商签订低价钾肥进口合同, 将可能引发全球钾肥价格下降。印度钾肥进口招标历来是全球钾肥市场价格变化的晴雨表, 印度对进口钾肥价格的态度会影响世界市场。同时,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目前全球能源类产品价格呈现回落的趋势, 使得生物质能源热有所缓解, 这也会导致钾肥需求量的下降。因此, 钾肥价格已经没有支撑上涨的动力, 今后钾肥价格有可能出现下跌, 2009年至2010年的钾肥价格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有所回落。

此外, 农民对钾肥的使用量正大幅减少, 复合肥生产企业开工率低, 且所生产的复合肥中钾肥的掺比由原来的15%降低到5%, 对钾肥的需求量消减了2/3, 国内钾肥市场一片冷清, 钾肥也越来越受到冷遇, 销量明显回落。由于价格偏高, 加上近年来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持续低迷, 农民在购买钾肥时, 也会掂量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有些地区氯化钾的交易量与2008年同比甚至减少了将近一半, 而往年一些卖得很好的高钾复合肥的销量也是丝毫不见起色。

四、价格趋势

世界钾肥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 钾肥价格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一直保持高位, 因为每年全球生产的85%的钾肥被7个公司所垄断, 销往总共160多个国家。掌握世界75%的钾肥少数几家公司以大幅削减产量的方式力保高价位。然而, 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谋取暴利的行业都是短命的。客观市场供求规律终将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作用。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 在国际钾肥垄断企业的推波助澜下, 国内钾肥价格由每吨1600元上涨至5100元。2008年9月到至今, 钾肥的价格一路下跌, 每吨跌幅近2000元。

国产钾肥出厂价格自2009年年初以来不断下行, 但价格下滑并没有赢得更多的市场。格尔木一家私营钾肥厂2008年氯化钾价格维持在每吨4000多元时, 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经销商仍需先打钱再排队拿货。但2009年钾肥价格一路下行, 尽管包到站的氯化钾报价已经接近“腰斩”, 众多经销商仍保持观望, 这使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陷入停滞。

事实上, 近年来, 国内外钾肥价格飙升并不完全建立在市场供求基础上, 也并非完全因需求增长带动。有权威机构预测, 2009年国际钾肥将跌至200美元/吨左右。国内钾肥也将恢复到2000~2500元/吨的理性价格, 2010年的钾肥价格也会随着经济速度的放缓和经济萧条而下降, 进一步出现理性回落, 已经失去支撑上涨的动力。目前大多数钾肥生产企业始终无法摆脱产品价格下滑或市场销量大幅萎缩的隐忧, 在高库存压力下虽然尽管将氯化钾产品价格在2008年含税销售均价基础上下调10%左右, 但仍无路可销。近年来国内氯化钾年销售均价见表3。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4月份以来, 中国共进口氯化钾肥料142.9万吨, 平均到岸报关价为每吨610.6美元。另据权威数据, 2009年1~5月份, 国内氯化钾产量为37.671万吨 (折K2O) , 1~5月氯化钾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吨3300元。而硫酸钾镁肥1~5月的平均价格约是每吨2150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 无论进口及国产钾肥, 2009年在量价上均有不小的降幅。当前国内钾肥市场出现的低迷形势也不利于中国钾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游生产领域大量存货, 而中游的省、市、县农资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及下游消费者手里库存很少。一旦出现刚性需求, 钾肥的短期释放会导致产生一系列问题。

目前钾肥价格下滑并滞销是一段时期内出现的特殊现象, 但这正是中国钾肥行业整合重组的时机。当前钾肥价格下跌及企业库存压力的增大对行业、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国钾盐行业近年来迅速成长, 而顺势发展阶段过后如何在逆势时寻求突破口, 成为考验行业和企业的重要命题。

钾肥降价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目前2800元/吨的氯化钾价格还有进一步降价空间。钾肥的价格降到现在, 已比最高价格的时候降了近2000元。据有关信息渠道统计, 截止到5月底, 各个港口钾肥库存量约200万吨, 仅此一项浮亏达40亿元。所以目前别说钾肥供应商不愿意降, 就是复合肥企业也不愿意接受这样持续下降的行情。这种下降, 也会让复合肥企业连带亏损。因此, 整个钾肥产业链上, 没有任何一环愿意降价。2008年钾肥价格为什么涨得那么高且一直没有像硫磺那样迅速降下来?主要原因就是钾肥垄断, 国际钾肥巨头一直通过限产来维持价格。但是国际钾肥供应商可以控制产量, 操纵价格, 却无法控制市场的需求。2009年以来, 中国乃至世界钾肥用量大幅缩减就是明证。

五、市场展望

据国际化肥工业协会IFA预测, 2007年至2012年阶段, 世界全部钾盐生产国的钾盐产能均将有所扩大, 2012年, 全球钾盐产能将达5030万吨, 在2007年基础上增长22%, 而同期全球钾盐需求仅为3660万吨。此外, 2008年北美农场主钾肥施用量比原来减少40%。目前, 北美钾肥生产商及批发、零售商的钾肥库存约450~500万吨, 短期基本面疲软, 国际市场钾肥行情下行压力日益彰显。印度方面与钾肥巨头谈判时, 曾提出将钾肥价格直降至200美元/吨的要求。事实上, 白俄罗斯钾肥公司3月初将巴西下一季度的氯化钾到岸价下调, 主要压力源于印度政府将减少对农民使用钾肥的补贴。2009年4月开始, 印度将实行新的补贴标准, 这将大大减弱国际市场对钾肥的需求。

依靠现在的资源、技术状况来看.未来国内钾肥最大可供应能力有望达到400万吨/年, 约合氯化钾实物666万吨。近几年国内企业在老挝、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泰国、土库曼斯坦等都有建厂意向, 未来几年可望建设330万吨/年钾肥装置能力, 可满足国内消费量的15%。到2020年, 估计国内企业在国外建厂的生产能力将超过300万吨/年。

由于中国缺钾土壤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部门已认识到缺钾的严重性, 并在全国推广“补钾工程”, 钾肥需求量快速增长, 给钾肥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外, 随着中国农业及世界生物质燃料的发展, 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 中国钾盐供应能力2010年估计可达350万吨/年以上 (加国外建厂部分) , 2015年和2020年有望达到500万吨/年和680万吨/年。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 2010年中国钾盐总需求量将达到930万吨, 缺口总量为580万吨。2020年中国钾盐总需求量为1300万吨, 缺口总量为620万吨。即中国未来十多年钾盐进口有望保持在600万吨左右。2020年中国将形成国内生产、国外建厂及进口三大供应体系。

我国钾资源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目前探明的仅可供开采的钾盐资源高达10.21亿吨。我国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盐湖地区, 交通不便、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等因素制约了钾资源的开发和钾肥产业的发展。2007年, 我国氯化钾产量仅286万吨, 2008年氯化钾产量虽然增至?330万吨, 但仍然只能满足国内30%左右的需求。不过, 随着2008年11月新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项目的建成投产, 2009年我国钾肥总产能将增至450余万吨 (实物量) 。钾肥资源猛然间增加, 钾肥供求格局和行情难免受到影响。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钾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启动了数个5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钾肥建设项目。继青海盐湖钾肥、新疆罗布泊等百万吨钾肥基地后, 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钾肥项目还有新疆罗布泊二期170万吨/年硫酸钾 (若加上10万吨/年实验装置总计为180万吨/年) 、青海盐湖100万吨/年氯化钾、中信国安100万吨/年硫酸钾镁肥、四川宏峰100万吨/年氯化钾、亚泰集团50万吨/年钾镁肥、滨地钾肥公司78万吨/年钾镁肥等, 累计钾肥年产能达到800万吨。

此外, 国内新的钾盐资源也不断开发出来, 由北京鸿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石油四川华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组建的邛崃市鸿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发位于邛崃市道佐乡的迄今为止四川发现的最大钾盐矿, 据保守估计该钾盐矿储量在1亿吨左右, 而国内最大的盐湖含钾量为1.45亿吨。根据已有的勘探资料表明, 这个钾盐矿可开采100年。整个项目投资在100亿元左右, 项目分为三期完成, 一期工程占地182亩, 拟投资3~5亿元, 建设3~5万吨/年优质氯化钾及附属产品项目, 年产值约2亿元;二期工程将在一期的基础上再扩大300亩, 投资7~10亿元, 建设20万吨/年优质氯化钾及附属产品项目;三期工程拟投资80~100亿元, 建设100万吨/年优质氯化钾及附属产品项目, 计划在2015年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届时, 鸿丰钾肥公司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同时也使邛崃市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氯化钾和钾盐生产基地。

同时, 我国还加大了海外寻找钾资源的步伐, 通过与国外合作, 增加国内钾肥供应量和产量。目前在老挝投资的4家中国企业中, 3家产能分别为5万吨/年、10万吨/年、12万吨/年的试验工程已开工建设, 最终将形成600万吨/年的钾肥产能。其中老挝嘉西钾盐公司2009年4月9日刚刚获得一期100万吨/年采矿证, 随后将分3期建设?300万吨/年项目, 将于2017年全部建成投产。加上其他企业在境外建设的钾肥项目, 累计年产能将达800万吨, 这些项目将在10年内建成。届时, 中国境内钾肥年供给量将达到1250万吨左右。因此, 到2017年, 我国的钾肥将实现自给。2019年前后, 国内外累计近2000万吨左右的年产能完全释放后, 我国将成为全球钾肥主要出口国。?

2009年, 我国钾肥产业一些新增装置将陆续投产, 而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建钾肥项目也会很快进入正式投产阶段。这些都会增加国内钾肥产品的供给量, 对缓解供需矛盾、降低进口依赖度起到重要作用。由于2008年钾肥消耗已经大幅减少, 2009年在受到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钾肥的消耗量将会进一步降低, 农业上秸秆还田、补充有机肥等措施也都将减少钾的使用。国内钾肥消耗按600万吨预计, 如需求增长10%则增加量60万吨, 2009年钾肥需求总计约660万吨 (折纯) 。

中国科学院的相关文章指出, 从长远来看, 我国钾肥消费的增长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将保持下去,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 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 市场金额将超过14亿美元。如果届时如此大量的钾肥供应依然绝大部分来自于国际市场, 我国将承担巨大的贸易风险。一旦出现大的价格波动或极端事件, 将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如果这样巨大的钾肥市场都让给外国, 对我国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损失。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煤炭,市场供需,供需矛盾

随着新型能源的研发和应用, 煤炭资源的垄断地位不断被打破。但是尽管如此, 从2003年至2013年十年期间,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消耗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 且这种趋势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2014年开始,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经济政策, 从宏观上分析, 经济发展速度将被严格控制在一定水平, 这一现状使得煤炭市场供需仍表现为供大于求的局面。

一、我国煤炭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1. 市场供需总体特征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 煤炭资源的耗损占据首要位置。现阶段, 我国煤炭资源的总开采量与消耗量基本保持同步, 煤炭市场供需状况逐渐趋于平稳。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地和使用地区出现不均衡, 加之受到投资、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多地区煤炭资源呈现出供需失衡严重的情况。与此同时, 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 大量资源被浪费, 也是煤炭市场的特征之一。我国煤炭加工、消耗比为2:3, 与西方国家的2:1相差甚远,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供需失衡现状更加严重。

2. 煤炭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1) 价格平稳, 产能过剩:2003年至2013年是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黄金十年, 以年为单位, 2003年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增长比例达到18%左右。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期间, 煤炭资源产量有所回升, 主要是受到了投资的影响。2012年至今, 全国煤炭资源产量和销量均呈下降趋势, 受到供大于求的影响。2013年首个季度之后, 煤炭价格开始出现暴跌,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 煤炭资源的库存量增加制约了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

(2) 遭遇困境, 影响发展:煤炭市场结构性的过剩趋势一直延续到了2014年, 且整个市场供需总量仍然比较宽松, 使得煤炭生产企业面临很多风险和困境。2014年下半年, 煤炭市场供需逐渐趋于平衡, 行业经济运行出现小幅度的回温, 但整体运行压力仍然较大。造成这种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包括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产能超前及大规模不良投资等, 而国内能源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3) 环保压力, 冲击市场:2013年至今, 我国各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发生, 为此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 并在整个雾霾的治理方案中明确指出了定量化目标, 使得煤炭资源成为主要矛头。迫于环保压力, 我国能源结构在进行整合和优化过程中, 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将大幅度且持续增加。实际上, 环保压力的影响, 不仅使煤炭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其下游行业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5年我国国内煤炭消费所占比例要下降至65%, 对煤炭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煤炭市场供需矛盾解决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 目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较为严峻。作为煤炭生产企业, 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 结合市场需要, 不断对生产、经营策略进行有效调整, 应对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不断增加核心竞争能力, 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可持续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 拓展新型业务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和供需矛盾, 煤炭企业首先要对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不断调整, 促进产品多元化生产, 努力实现煤炭产品的品牌化, 实现市场的良好配置及资源的不断优化。另外, 可充分利用煤炭产品尝试拓展新型业务, 如煤气、发电等, 并根据实际构建能够兼顾钢铁、建筑、电气等具有循环性质的产业链条, 进而更好的抵御市场风险。

2. 拓宽市场渠道, 加快企业重组

运用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 进一步激活市场需求, 进而拓展产品的营销渠道。煤炭生产企业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并与钢铁、电力及石化公司组建联盟, 学习新型营销方法, 积极拓宽市场, 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与此同时, 应加大企业重组力度, 发展大型煤矿企业。为此, 要做好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并进行统筹和规划, 做到开发和保护并行。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培育、支持大型煤炭企业的相关政策, 针对大型基地内部的主要资源, 优先为本地区大型企业进行配置, 促进其兼并和重组。

3. 创新生产技术, 杜绝劣势煤炭

为了更好的应对环保压力, 煤炭企业应不断对自身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 可通过洁净煤技术, 进一步提高煤炭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煤炭利用效率。积极开展煤化工业, 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的煤化工业。通过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 补充国内油、气资源的不足, 新型煤化工业在我国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另外, 在大型的煤炭企业内部建设相应的选煤厂, 对劣质煤产品进行有效排查。同时, 对采煤塌陷区做好综合治理, 例如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我国煤炭资源仍然是我国能源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并占据绝对的主导性地位。虽然目前我国煤炭资源供需矛盾比较严重, 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是, 作为煤炭企业, 在无法改变大趋势的情况下, 要进一步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并对生产技术加强创新, 为应对影响煤炭市场发展的多种因素做好积极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宪海.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我国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学报, 2014, 12 (01) .

[2]姜智敏.2014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形势与发展趋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 08 (06) .

[3]杨显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空间形态演化的过程、机理及耦合关系研究——以淮南、淮北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4, 04 (01) .

湖北市场ABS树脂供需分析 篇9

ABS树脂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简称ABS) 。ABS树脂兼有聚苯乙烯的光泽性、电性能和易加工性, 聚丁二烯的韧性、低温耐冲击性, 聚丙烯腈的耐候性、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这些特性使ABS树脂具有抗冲击强度高、较好的耐热及耐低温等特点。

湖北区域内ABS树脂无装置生产, 全部需要外调来满足当地市场消费。湖北市场上ABS的供应厂家有:中石油 (大庆、吉化、兰化) 、中石化 (上海高桥) 、LG甬兴、奇美、台塑、天津大沽等。目前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中石油、LG甬兴、奇美、台塑四家占据。

(万吨)

2 湖北市场消费情况

当前湖北市场消费的ABS主要为通用料, ABS消费量每月约5000吨左右。湖北市场ABS消费需求分为四大部分:家电行业、汽配行业、白酒瓶盖、其他行业和改性料。其中家电行业、汽配行业、白酒瓶盖, 约占总消费量的93%, 其他行业和改性料占7%。

2.1 家电行业

家电行业面板是湖北ABS最大的市场。目前该行业是湖北ABS产品的最大消费行业。湖北市场使用ABS主要家电厂家有:武汉美的、荆州美的、武汉冠捷、海尔、TCL和富士康。其中美的在湖北生产产品较多 (空调、冰箱、洗衣机) , 是湖北市场需求最大的厂家, 每月为2100吨左右。2010年下半年, 美的采取新的集中采购政策:ABS厂家的产品须经美的总部认可后进入供应商目录, (如:121H.757K等) , 由采购部竟价采购, 然后统一配送到美的的加工厂。另外冠捷、海尔、富士康也都是由公司集团采购中心采购。TCL在武汉主要做空调和照明, 市场采购量较小, 由当地加工厂家自行采购。整体上来看湖北市场家电行业每月消费量在3200吨左右。

2.2 汽配行业

汽配行业要求比较专业, 具体主要用于车标、车镜、车门等外表件。由于湖北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湖北地区已经形成了十堰、襄阳至武汉市的汽车长廊, 主要是东风汽车和神龙汽车的厂, 每月消费量在700吨左右。

2.3 白酒瓶盖类行业

湖北省是传统的酿酒大省, 品牌有:黄鹤楼、稻花香、枝江大曲等, 白酒瓶盖用量很大。白酒瓶盖主要集中在湖北的宜昌地区。每年瓶盖的生产分淡旺季, 一般旺季在下半年, 为来年假日的白酒消费做准备。每月消费量在750吨左右。

2.4 其他行业

其他行业主要有:改性工厂、车用电池、广告标牌、仪表等, 每月消费量在350吨左右。

(1) 改性工厂:

目前湖北的塑料改性工厂, 主要产品还是供给汽车配件厂家。目前该行业主要用专用ABS少量搭配通用ABS来替代进口ABS, 降低成本。

(2) 广告标牌、仪表:

这类型企业在湖北行业比重相当小, ABS使用量也比较边缘, 主要根据其生产的产品特色选择使用ABS材料。

(3) 蓄电池:

由于目前电动自行车业迅猛的发展, 对蓄电池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主要有新日、黄鹤等品牌的电动车的配件。

3 ABS各牌号在湖北市场价格对比

4 湖北市场未来对ABS的需求分析

在ABS树脂传统的应用领域中, 通用型ABS树脂市场份额已经开始降低。各供应厂家应针对湖北未来市场需求, 积极开展抗冲击、耐热、耐候、高流动、电镀、阻燃、高光泽、抗静电、激光标识、抗电磁屏蔽、抗振动阻尼、气体阻隔等专用ABS树脂品种以及电冰箱、头盔、板材和汽车仪表板表皮等各种专用料的研发。加大ABS树脂共混合金的开发力度, 重点研究和开发ABS/PC、ABS/PVC、ABS/PBT、ABS/PA以及TUP/ABS等高价性能的工程树脂的合金/共混物。

5 ABS在湖北市场的销售特点

由于ABS不同于其他塑料产品, 使用厂家在售后技术支持及应收账款方面的要求比销售其他产品要求更严格。该行业客户80%以上是以银行承兑汇票做为结算方式, 很多ABS加工厂家与销售ABS商家采取三个月账期回款的方式, 导致ABS商家一般采取铺货的方式进行销售。

6 结语

中石化化工销售华中分公司, 从2009年开始在湖北市场销售高桥ABS, 由于高桥ABS凭借同类产品上价格的优势, 弥补了产品质量上的不足。但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客户不能容忍产品上细微的瑕疵, 高桥ABS逐步淡出湖北市场。高桥ABS若想站稳湖北市场, 只有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提高, 在销售方式上创新, 才能在湖北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摘要:分析了湖北市场ABS的供应情况、消费情况和下游市场分布, 并对中石化所销售的高桥ABS提出了建议。

中日钢铁产业市场供需比较分析 篇10

关键词:中日钢铁产业,市场供需,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欧美双债危机升级,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失业、通胀等新老问题交织的情况下,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 都在担忧自身是否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中日两个经济大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两国钢铁产业在国际钢铁市场也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更是钢铁生产强国。然而, 2011年3月11日, 日本遭遇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强震已经导致新日铁、JFE、住友金属、东京制钢、神户制钢五大钢厂遭到了结构性的破坏, 短期内无法恢复, 而这些钢厂粗钢产量占日本粗钢总产量的75%-80%。日本钢铁行业主要集中生产中高端钢材, 如硅钢片、高档轿车板等, 而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直接影响到了这类高端钢材的出口, 这给中国高端板材类生产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逐步展开, 日本国内钢材需求量激增, 对中国钢材出口市场来说是一个契机。同时, 中国正处于抑通胀、扩内需和调结构的时期,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加大中国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 加快城市化进程。这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的经济环境。中日钢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渐超越日本, 这已成为国际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 比较研究中日钢铁产业的市场供需现状以及中国该如何调整钢铁产业结构来保证供需平衡对提升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 国内学者以市场供需为视角对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主要分两类:一是基于相关系数对钢材需求量的组合预测:如吴文东、吴刚、魏一鸣、范英 (2008) 采用基于相关系数的组合预测方法对中国未来的成品钢材需求量进行预测, 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相关系数的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准确性和适应性方面均能得到一定改善, 能很好地对钢材需求量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陈华友 (2006) 有别于传统的组合预测模型, 研究组合预测方法的一个新思路。针对该模型, 提出了新的优性组合预测、预测方法优超, 冗余度等概念;探讨了非劣性组合预测、优性组合预测以及冗余预测方法的存在性, 并证明冗余预测方法的一个判定定理。这在理论上表明基于相关系数的组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文中进行实例分析也验证了这个结论。二是通过产业链下游的市场供需情况来研究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如马力 (2006) 从中国钢材消费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钢材消费市场的市场结构、主要用钢市场的需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指出了中国目前钢材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机械、汽车、家电制造等八大领域;李博和靳取 (2009) 文章运用SWOT方法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得出中国钢铁产业优势劣势分明, 机遇挑战并存, 要在今后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必须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减少劣势影响。

国内学者多从单个国家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入手, 少有对中日两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而且从市场供需角度来比较两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文章也很少。本文从中日钢铁产业市场供需比较入手, 利用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钢材出口量、钢材表观消费量这三个指标, 找出中国钢铁产业的弱势所在, 并提出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三、中日钢铁产业市场供需现状的比较分析

第一, 中日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以及与下游用钢行业在投资规模上的合理配比, 决定着钢铁工业能否有效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也反映出钢铁工业是否处于良性的发展轨道。由图1可知, 2001-2010年期间中国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大于日本, 说明中国钢铁产业在这段时间处于成长期, 发展速度较快, 而日本钢铁产业则处于成熟期。日本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趋缓, 说明钢铁市场上市场供需平衡, 钢铁产业处于良性发展阶段。由于中国钢铁产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所以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浮动较大, 说明市场供需还没有达到均衡, 需要调整钢铁产业结构, 促使中国钢铁产业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第二, 中日钢材出口量。出口指向非居民提供它们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由表1可知, 中国钢材出口量从2001年开始逐年增长, 但金融危机后出口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中国为了恢复经济, 加快高铁建设并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钢铁工业统计年鉴》中数据整理计算得出的结果

中国集体经济·2012·01 (1月) 193开展保障房建设项目, 国内钢铁需求扩大使中国钢铁产品由出口转向内销。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其他国家对钢铁的需求萎缩, 进口钢铁量骤减, 导致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也随之减少, 人民币升值使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减弱。日本对外出口从2001年开始逐年增加, 金融危机对日本钢材出口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日本出口钢材多以优质钢材为主, 虽然金融危机, 经济衰退, 但由于其优质钢材没有可替代品, 其生产技术也没有几个国家掌握, 因此其出口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第三, 中日粗钢产量及表观消费量。粗钢的表观消费量, 就是粗钢的全国产量加上净进口量的总和, 但是这些粗钢可能并没有全都被消费掉了, 要扣减其他损耗和仓储等等才是真实的实际消费量。由图2可知, 2001-2006年中国粗钢产量小于其表观消费量, 从2006年开始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逐步小于其产量。表明从2006年开始中国粗钢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一是国际市场总体供不应求, 为中国钢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条件。二是国际市场同中国国内市场的钢材存在较大的价格差, 有利于出口。三是通过活用外资使全行业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 品种扩大, 质量提高, 出口竞争能力增强, 具备了一定的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供给能力。而日本从2001-2010年其粗钢产量均小于其表观消费量。表明日本粗钢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其钢材贸易模式多以进口粗钢出口优质钢材为主, 其钢铁产业结构合理, 供需基本平衡。

四、导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第一, 粗钢生产持续保持高水平。由于钢价仍在成本线之上, 企业生产仍有边际利润, 钢厂减产的意愿并不强烈。导致中国粗钢产量保持较高水平, 而优质钢的产量却很少, 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力并不强, 从而导致粗钢供大于求。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2530万吨, 是日本粗钢产量的6倍。

第二, 经济缓慢复苏导致需求放缓。由于金融危机加剧, 汇率、出口等一系列问题对中国经济影响加大, 同时宏观经济下行, 使得钢铁需求放缓。下游需求的减少, 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低迷, 以及之前积压的库存都加重目前钢铁的供需不平衡。从长期来看, 日本人口减少, 其钢铁产业需求量必然下降。而中国人口增长稳定, 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保障房的建设将增加钢铁产业的需求量, 会逐步达到供需平衡。

第三, 钢铁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合理。钢铁生产和出口多以粗钢为主, 而国内建设需求又需要大量的优质钢材, 这部分优质钢材多以进口为主, 导致粗钢和优质钢材的市场供需均不平衡。而日本几个大型钢企侧重生产优质钢材, 日本国内对粗钢的需求量也很少, 因此粗钢市场供需平衡, 而且优质钢材可以大量出口, 供需均衡。中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布局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 受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制约, 生产与消费严重不匹配。日本钢铁产业布局的第一个特点是大厂均建在沿海, 绝大部分钢铁联合企业集中在由京滨、阪神、中京、濑户内海、北九洲五大工业区形成的太平洋带状区域。1976年, 该区域钢铁生产量占全日本的87.3%, 消费量占83.9%。第二个特点是中小钢产分散建厂, 遍布全国, 但也相对集中。

第四, 钢铁产业集中度低。日本的钢铁产业相对集中, 钢铁生产集中在五家大型钢企, 这五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日本粗钢产量的比重超过80%。而中国除了几家大型钢企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钢厂, 而这种钢厂又多以生产粗钢为主。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到100万吨。

第五, 钢铁销售流通秩序混乱。中国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 经销商队伍庞大造成交易层次繁多、交易成本过高。投机经营倾向较重, 容易导致行业非理性行为。日本全国以经营钢材为主营业务的综合商社、专营商社 (一级批发商) 约60余家, 专营店 (特约店) 约5000余家, 各类钢材加工中心500余家。一级批发商、专营店、各类钢材加工中心共同组成了日本钢材的流通体系。而流通体系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就是存在着双重主导者, 即钢铁企业与综合商社。

五、结论与对策

第一, 结论。一是本文从市场供需角度运用中日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中日钢材出口量和中日粗钢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三个指标来研究中日钢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钢铁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而日本则处于较成熟的阶段。二是中国的钢材出口量逐年增加, 说明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逐年增强。而日本钢铁出口量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状态,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钢铁产业正在逐渐复苏, 中国的钢铁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多, 说明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正在变强, 甚至有超过日本的势头。三是日本粗钢表观消费量从2001年开始都大于其产量, 而中国从2006年开始粗钢表观消费量小于其产量。表明日本粗钢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其钢材贸易模式多以进口粗钢出口优质钢材为主, 其钢铁产业结构合理, 供需基本平衡。

第二, 对策。一是政府层面: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钢铁布局。日本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都伴随有一系列相关法规的出台, 我们要积极学习两国政策制定的法律经验, 推行政策的法律基础, 完善法律体系, 在发展钢铁行业时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钢铁行业是高能耗行业, 其对环境的破坏很大, 因此要尽早地出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 赏罚分明, 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二是产业层面:加快联合重组, 促进有序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尤其是优质钢材是国际钢材市场竞争的重点, 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三是企业层面: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 解决高端钢材不足。在未来发展中, 钢铁工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 通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生产工序改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钢铁企业首先要保持粗钢产量以供应国内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和高铁、船舶建设, 在此基础上要把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到优质钢材的研发和生产中, 使中国钢材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海云, 张德进, 王全意.中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9) .

[2].王雯婷, 史邵进.从日本钢铁业的发展看中国钢铁业的重组——论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之路[J].时代经贸, 2010 (8) .

[3].李鹏.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纵横, 2002 (11) .

[4].余子鹏.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 2010 (6) .

[5].谭英平.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国际比较[J].中国统计, 2007 (7) .

市场供需 篇11

关键词:农机装备;结构;市场供应;需求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79-03

目前,辽宁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以农业机械生产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其中,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备的装备物质基础。

1 辽宁省农机装备结构基本情况

2004年以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辽宁省农机装备数量逐年大幅增加。2014年,全省农机装备保有量达到490余万台套,与2003年相比新增农机装备74.6余万台套;农机装备原值达到257.7亿元,农机装备净值达到194.6亿元。在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农机装备分类标准看,全省拥有耕整地机械24.8万台;种植施肥机械26.6万台,其中,水稻插秧机3.4万台,免耕播种机1.8万台;田间管理机械9.7万台;收获机械5.3万台,其中,水稻联合收获机0.61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5万台,花生收获机2.9万台;收获后处理机械15.6万台,其中,机动脱粒机14.9万台、谷物烘干机0.11万台、保鲜储藏设备0.56万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37.5万台套,其中,动力机械21.8万台、作业机械15.7万台套;农用排灌机械241.2万台,其中,排灌动力机械106万台(主要为小型柴油机)、排灌作业机械(主要为小型水泵)135.2台;畜牧养殖机械20.2万台,其中,饲草料加工机械(其中小型铡草机、粉碎机)17.1万台;渔业机械7.73万台,其中,增氧机5.5万台、投饵机2.23万台;设施农业设备1 581套,主要为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林果业机械0.68万台,主要为挖坑机和果树修剪机;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38万台;农业动力机械(指拖拉机)55.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7 kW及以上)22.3万台、小型拖拉机(2.2~14.7 kW)33.3万台;农用运输机械49.1万台;农用飞机11架。

从农机装备服务领域看,种植业农机装备139.6万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37.5万台套,农用水利排灌机械装备241.2万台,畜牧养殖机械装备20.2万台,渔业机械装备7.73万台,林果业机械装备0.68万台,农用运输机械49.1万台。

2 辽宁省农机装备结构分析

近年来,辽宁农机装备数量实现较快增长,农机装备保有量处于全国前列。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下,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先进适用机械装备数量得到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得以优化,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相比,辽宁省在农机装备结构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 从应用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三高三低”。一是种植业农机装备水平较高,体现在机械装备的先进性和应用生产环节多样性方面,种植业农机装备数量约占总保有量的30%以上,而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等机械装备水平相对较低,应用生产环节单一。二是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机械装备水平较高,数量约占种植业机械装备保有量的70%以上,而设施农业、经济作物、蔬菜等机械装备水平较低。三是粮食作物中机耕、机播机械装备水平较高,数量上约占粮食作物机械装备保有量的90%以上,机收装备水平尤其是玉米机收装备水平较低。

2) 从产品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 。一是作为动力的拖拉机数量很多,与之配套的作业机具数量相对很少。目前,辽宁省拖拉机与配套机具的配套比仅为1.00︰1.43,农机使用功能和效率不高。二是小型农机装备数量多,大中型农机装备数量少。小型农机装备数量约占总保有量的70%以上。三是低档次农机装备数量多,高性能、高效率农机装备数量少。全省老旧落后农机装备数量约占总量的20%~30%。

3) 从农机装备经营结构来看,农机作业合作组织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功能不全。受户均耕地经营规模的限制,辽宁省农机经营集约化水平不高,致使农机经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家家户户买农机用农机,存在小而不全、功能单一、农机装备使用效率和效益较低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在提高农机装备数量的同时,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3 辽宁省农机装备市场供应情况

从农机装备生产情况看,我国是农机装备生产大国,农机工业体系较为完善,企业生产布局已经形成。2013—2014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 700亿~3 900亿元,产品种类包含国家农业机械产品分类标准中的各类机械装备,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各个领域。

从农机装备销售情况看,2014年以来,全国农机工业企业产能总体上过剩,产、供大于销,属于买方市场。目前,全省有农机产品经销商500余家,代销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购机需求。农机销售市场产品品目繁多,品种齐全,质量和技术相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并且大多数企业间、产品间的市场竞争体现在价格竞争上。随着农机工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性能高、售后服务好、产品信誉好的农机装备产品将占据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全国农机工业企业总体情况相比,辽宁农机工业十分薄弱。目前,全省有农机生产企业211家,工业总产值34.8亿元,仅占全国的0.009%,且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条件较差,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全国最大农机工业企业年产值200多亿元(如福田雷沃、第一拖拉机厂等),而辽宁规模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年产值不足1亿元,生产的农机产品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种类主要以小型配套机具为主,地产农机装备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辽宁农机工业的现状与辽宁农业大省地位十分不相称。

nlc202309031317

4 辽宁省农机装备需求情况

目前,全国农机装备销售市场是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为主的市场。2004—2014年,辽宁省累计投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6.8亿元,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约109.2亿元,合计156.0亿元。增加农机装备74.6万台套,其中,各类拖拉机19.85万台、水稻插秧机4.05万台、水稻收获机0.58万台、玉米收获机1.17万台、其他配套机具49万余台套,为提升全省农机装备水平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近年来辽宁省农机装备销售市场情况看,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辽宁省平均每年主要农机装备的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平均每年新增农机装备数量在8万~10万台套左右。在农机销售和需求产品种类上,逐步呈现出由小型机械向大中型机械,由单一机械性能向复合机械性能,由高能耗、低效率向节能、环保、高效机械装备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粮食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所用机械装备(例如玉米收获机、粮食烘干成套设备等),增产增效先进适用农机作业所用机械装备(例如免耕播种机、深松整地机械)及大中型拖拉机等呈现快速增加的发展趋势。

从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需求看,重点还是围绕粮食生产所需的农机装备。据调研,由于报废、更新换代和农业生产需求等原因,拖拉机数量平均每年新增2万~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约占新增数量的60%以上,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另外,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仅为40%左右,按照基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要求,还需要新增2万台左右的玉米收获机械。

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农业农村生产力因素,按照涉农各领域、生产各环节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辽宁省农机化水平还很低。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先进适用、高效环保、安全可靠的农机装备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5 加快辽宁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的措施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快农机装备结构性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5.1 调整农机装备产品结构

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突出补贴重点,统筹协调涉农各领域、生产各环节农机装备发展比例,积极解决辽宁省在农机装备产品结构上存在的“三多三少”和“三高三低”等问题。加大补贴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大中型、高性能、高效率、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数量比例,积极促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换档升级。合理提升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的配套比例,提高农机装备使用功能和效率。快速增加玉米机收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装备数量,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逐步增加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机装备数量,积极推进涉农领域机械化全面发展。

5.2 调整农机装备作业经营结构

通过补贴、信贷、税收、建设用地、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等政策措施支持,加快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发展。推进土地合理流转,逐步协调解决目前家家户户发展农机化导致的农机装备小而不全、功能单一、经营结构不合理问题,缓解土地分散经营和农机规模化作业的矛盾。通过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发展,有效提升农机装备经营集约化水平,提高作业服务功能,使之逐步成为农机装备经营和作业经营主体,进而提升农机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机装备应用质量、效率和效益,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向产业化发展。

5.3 调整农机装备生产结构

通过研发、合资、合作、再创新等途径和措施,充分利用辽宁农业大省和农机需求大省的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效力,积极培育地产农机装备品牌,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相对应的农机装备制造业基础。(下转第82页)

(上接第80页)

5.4 调整农机从业人员结构

着力加强农机作业人员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机专业操作人员队伍,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机装备作业质量和使用效率。着力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经营人员的培训,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机装备经营管理水平和农机作业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机科研、推广等各类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农机装备高效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焦炭行业现状及市场供需趋势 篇12

焦炭(coke)是炼焦煤料经高温干馏得到的可燃固体产物,是质地坚硬、多孔、有裂纹、呈银灰色的块状炭质材料。在炼焦生产中,以黏结性煤为主的装炉煤,在室式炼焦炉中干馏至900~1 050℃,煤料经过热解、缩聚、固化和收缩等结焦过程而成为焦炭(通常称为高温焦炭)。焦炭按用途可分为冶金焦、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冶金焦是高炉用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冶金焦占中国目前焦炭用量的90%。而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和褐煤在干馏终点温度为700~500℃下的固体产物称为半焦(semicoke),在一些地区又俗称为兰炭或干馏炭。由于半焦生产使用的原料煤性质、干馏设备和干馏工艺(内热式和外热式)以及干馏时间和温度等因素不同,半焦质量差异很大。半焦的外观呈黑色至暗黑色、无光泽、质软、脆,具有开放气孔,其强度比高温焦炭小、视密度和真密度也较高温焦炭低。半焦挥发分含量因干馏终点温度不同而异,一般为10%~20%。半焦以其优良的低灰、低硫、高活性等品质在电石、铁合金、造气等产业中被广泛使用。

焦化行业是重要的煤资源加工利用的能源转换产业。进入21世纪,在钢铁等产业发展的强力拉动下,炼化行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已基本形成了以“常规机焦炉生产高炉炼铁用冶金焦;以热回收焦炉生产机械铸造用铸造焦;以立式炉、回转炉、转底炉等中低温干馏炉加工低变质煤生产电石、铁合金、化肥与化工等用焦炭,构建了世界上最为完整、对煤资源开发利用最为广泛、煤炭的价值潜力挖掘最为充分,独具中国特色的焦化工业体系”。副产的炼焦煤气是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煤焦油及焦化苯等是炼焦生产的独特化学品,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稀缺资源。巨大的需求拉动和科技进步的支撑,我国炼焦行业实现了由焦炭生产大国向炼焦技术强国的转变。焦炭产量占世界2/3以上、焦炭出口在世界焦炭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炼焦行业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

2 焦炭的种类与用途

焦炭按照煤料干馏的最终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馏焦炭及中低温干馏的半焦(俗称兰炭)。按其用途又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气化焦、电石用焦及民用焦(未解决散烧煤烟尘污染而开发的低排放焦炭)。

2.1 冶金焦

2.1.1 高炉焦

高炉焦是专门用于高炉炼铁的焦炭。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燃料。提供矿石熔化、还原所需的热量。由于高炉采用喷煤及富氧等节焦措施不同,高炉每吨生铁需要约300~500 kg/t焦炭。占高炉炼铁供热量的70%~100%。高炉是巨大的竖炉结构,焦炭在炉腰风口燃烧,提供高炉所需的全部热量,要求焦炭具有良好的冷热强度、耐磨和块度。为获取更大热量,要求焦炭灰分尽可能低。

(2)作还原剂。提供铁矿石还原所需要的还原性气体CO。高炉中的矿石还原是通过直接和间接还原完成的。间接还原是上升炉气中的CO还原矿石。使氧化铁逐步从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一直到金属铁,同时产生CO2。间接还原的温度在400℃即开始进行。

直接还原是指矿石中的铁氧化物直接与焦炭(C)发生反应,高价铁还原成金属铁。这一过程是在高炉的温度850℃以上区域进行的。研究认为,直接还原也是焦炭(C)燃烧生成CO2,CO2又立即与焦炭(C)反应生成CO,再对铁的氧化物进行还原,生产金属铁。从学术的角度认为,是焦炭(C)直接参与还原。

无论是间接还原还是直接还原,都可以看作是以CO为还原剂。为了不断地使焦炭转换CO2—CO,需要焦炭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

(3)高炉的骨架作用。焦炭坚硬的品质,且在整个炉料的运行下降过程始终保持块状,只在高炉的风口附近才被燃烧殆尽。支撑高炉炉气的顺畅上升。由此可见,焦炭在高炉中起到了炉料的骨架作用。因焦炭的堆密度在高炉炉料中最小,具有很大的空隙度,焦炭体积约占炉料总体积的35%~50%左右,在炉体中起到疏松作用,使得高炉中气体流动均匀顺畅,成为高炉生产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高炉焦要有一定的块(粒度)和强度等指标。

(4)铁中碳元素提供者。生铁中的碳全部由焦炭提供,高炉生铁中碳含量约为4%。

由于焦炭质量对高炉操作有很重要的影响,高炉大型化及节能高效等综合因素对焦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企业对高炉焦的质量制定了标准。

2.1.2 铸造焦

铸造焦是专门用于熔化铁炉熔铁的焦炭,是化铁炉熔化铸造铁的主要燃料。其作用是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达到铸造要求,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铸造焦应具有块度大、反应性低、气孔率小、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破碎强度,还应具有低灰、低硫、影响铸件质量的有害杂质少等特点。中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制订了铸造焦的质量标准。中国铸造焦标准为GB 8729—88。

2.1.3 铁合金焦

铁合金焦是适用于矿热炉冶炼铁合金的焦炭。铁合金焦在矿热炉中作为固态还原剂参与还原反应。反应主要在炉子中下部的高温区进行。而焦炭中的灰成分对不同种类的铁合金质量影响应多加注意。铁合金焦炭的质量要求是,固定碳含量高、灰分低、灰分中的Al2O3和P2O5等含量要少,焦炭反应性好,焦炭电阻率,特别是高温电阻率要大,挥发分要低、有适当的强度和粒度、水分少而稳定。中国铁合金焦炭的标准是YB/T 034—92《铁合金专用焦炭质量标准》。

2.2 气化焦

气化焦是专门用于生产煤气的焦炭。主要应用于固态排渣的气化炉。气化的煤气用途各有不同,如化工合成气或加热燃料气等。因为焦炭气化所获取的主要有效成分CO和H2等的反应过程均为吸热反应,其所需热量由焦炭的氧化、燃烧提供,因此气化焦也是气化过程的热源。气化焦要求灰分低、灰熔点高、块度适当和均匀。还应注意焦炭气化反应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气化焦标准。

2.3 电石用焦

电石用焦是在生产电石的电弧炉中作导电体和发热体的焦炭。焦炭在电弧热和电阻热的高温(1 800~2 200℃)作用下,和石灰石发生复杂的反应,生成熔融状态的炭化钙(电石)。因此电石焦炭应具有灰分低、反应性高、电阻大和粒度适中等特性。还应尽量除去粉末和降低水分。一般对电石焦的成分(质量分数)要求有:固定碳大于84%、灰分小于14%、挥发分小于2.0%、硫小于1.5%、磷小于0.04%,水分小于1.0%。粒度根据生产电石的电弧炉容量确定。

2.4 民用焦

用于减少散烧煤造成大气污染新近开发的一种适于家庭生活与取暖、中小型锅炉燃烧的焦炭。山西太原市为解决散煤对大气的污染,制订了《民用洁净焦炭质量指标》。详细内容见表1。以求居民耐用和环保实效。华北京津冀一些地区也在探索民用焦(民用清洁型煤、清洁炭)的使用。

2.5 型焦

型焦是预先制成一定形状,经过干馏炭化处理而制成的焦炭,具有均匀良好的几何形态。按照使用原料可分为褐煤(低阶煤)型焦和无烟煤(粉焦半焦)型焦;按照制备工艺可分为冷压型焦和热压型焦;按照用途又可分为高炉型焦和铸造型焦。值得注意的是,型焦可作为民用无烟燃料,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得到很好应用。近来陕西榆林地区为京津冀地区开发的半焦清洁炭就属于此类。由于型焦的种类差异很大,用途不同,还没形成统一标准。

2.6 半焦

半焦俗称兰炭或干馏炭。目前中国主要的半焦产品以低灰低硫的长焰煤、不黏煤等低阶煤生产,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种。

2.6.1 电石、铁合金用焦

我国的半焦具有固定碳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灰分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可代替冶金焦、无烟块煤和木炭,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金属硅、铁合金、硅铁、铬铁、硅锰、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中。

2.6.2 民用及工业燃料

半焦块度适中(或压制成炭块)、容易点燃、燃烧时无烟,已在欧洲广泛作为民用燃料使用。近年来,陕北榆林地区与有关单位做了大量研究与调查,为解决京津冀地区的民用散煤污染问题,开发了适用于民用的半焦型煤,获得满意效果。粉状和挥发分小于20%的半焦适合作锅炉燃料。

2.6.3 气化原料

半焦的高活性适于生产化工合成气,取代无烟煤等作为合成氨企业的造气原料。

2.6.4 做高温焦炭的配煤添加剂(瘦化剂)

适当配入半焦提高高温焦炭的块度、降低焦炭中的硫、灰等有害成分。半焦还是良好的高炉喷吹料、烧结燃料与冶金白灰生产的燃料。在钢铁生产中得到认可及很好的应用。

2.6.5 其他

可做生产磷、铜时的还原剂;挥发分在8%~20%的半焦,经过粉碎、煅烧后可作为电极原料,还可做电极生产的焙烧料;低灰半焦经过活性处理后,可用于活性炭、活性焦的生产等。

3 全球与我国焦炭生产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钢铁生产的增长促进了世界焦炭总体需求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中国与印度等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在经历了2008年9月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世界钢铁等下游产品产量大幅波动,焦炭产量有所降低,但从总体上看,焦炭产量仍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2010—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焦炭产量列于表2。

在世界焦炭生产中,我国焦炭产量不但占据世界焦炭产量近70%的比率,也是世界焦炭增产主要贡献者。2015年焦炭产量与2010年相比较,世界焦炭增产5 857万t,我国增产6 372万t;而同期印度增产445万t、巴西增产97万t、韩国增产466万t、德国增产65万t;俄罗斯基本维持2 800万t的水平;乌克兰减产幅度最大,焦炭减产642万t、日本减产450万t。

前些年,在我国钢铁等下游产业发展的拉动下,焦炭产量稳步提高。同时从2008年起半焦生产作为重要的煤炭中低温干馏技术纳入到国家规范管理,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煤炭分质利用的焦炭产业结构。在陕西、宁夏及新疆等低阶煤储量丰富地区,半焦发展较快。炼焦生产是对资源要求较高的能源转化产业,煤料费用占加工成本的比率达到70%以上,加上持续升高的物流成本,所占全流程费用比重的加大,区域生产和销售范围的缩小,促使炼焦生产向中西部富煤地区和钢铁生产发达省区转移。2001—2015年我国焦炭产量超过1 000万t省市区情况变化见表3。

由表3可见,全国28个生产焦炭的省(市、区)中,2015年焦炭产量超过1 000万t省市区有11个,超过2 000万t的省(市、区)达到8个,分别为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古、河南、江苏、辽宁等富煤或钢铁生产发达地区;除山西省焦炭产量持续占有独特的地位外,陕西、内蒙古、新疆和宁夏等地富煤地区焦炭半焦产量增长尤为迅速。而焦炭产量曾经达到1 094万t的黑龙江省,由于市场极度萎缩,以及炼焦煤资源不占优势等原因,而退出焦炭年产量千万吨级序列。

万t

4 焦炭市场与需求

目前世界上消费焦炭的主要产业是钢铁长流程生产。高炉炼铁消费的焦炭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约占90%~95%(含铁合金用焦),还有一部分铸造焦用于机械制造的铸造工序。而我国,除钢铁生产之外,化学工业、电石、氯碱、机械加工和有色金属生产也消费大量焦炭和半焦。在世界统计有焦炭生产41个国家和地区中,由于世界优质炼焦煤资源的布局差异和相对短缺,钢铁生产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基础设施(对建设用钢材的需求)建设等因素对焦炭贸易影响很大。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和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焦炭保持较为稳定的贸易交易量。

4.1 世界焦炭贸易量

世界焦炭贸易量受钢铁生产与结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多重作用,同时也受优质主焦煤供应等影响,基本稳定在2 500~3 000万t,尤其是工业化程度很高的欧洲、北美、大洋洲及日韩等国家地区,贸易量相对稳定。从IEA及OECD对焦炭贸易量的统计可见这一趋势。世界重要工业化国家的焦炭进口量列于表4。

万t

由表4可见,在国际能源署之间或世界经合组织之间,近年来焦炭的贸易量基本在1 5 0 0~2 0 0 0万t左右。而这些组织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焦炭年进口量在百吨上下,如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海湾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等钢铁生产国家和地区,以中国大陆、哥伦比亚、埃及、及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焦炭出口为主,其中中国大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焦炭出口大国,从近年的出口情况看,焦炭出口量呈稳定上升趋势。表5为近年我国焦炭出口目的地及出口量。

万t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焦炭出口国家,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家是我国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我国焦炭出口量再加上OECD的贸易量,可推测世界焦炭贸易量大约在2 500~3 000万t,而我国和波兰占据主导地位。

4.2 我国焦炭的需求与贸易

我国焦炭消费目前还是以钢铁消耗为主,大约占全部消耗的85%以上。

我国焦炭2015年消费统计分类:钢铁行业消费37 394万t,占85.4%;化工行业消费3 937万t,占9.0%;机械行业消费874万t,占2.0%;有色行业消费657万t,占1.5%;其他行业消费及损耗932万t,占2.1%。

我国焦炭的流向是由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等西中部和西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向河北、江苏、山东、湖南等钢铁产业发达及炼焦煤资源缺少的社区转移。其中,山西每年出省的焦炭数量在5 500~6 500万t。

4.3 2015年我国炼焦行业经济形势

2015年受钢铁、煤炭两大产业的双重压力及国际石油价格下滑的影响,炼焦行业主产品焦炭价格一路下降,行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全行业市场乏力、开工不足和企业亏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炼焦行业亏损企业336家,亏损额198.06亿元,全行业全年亏损可达120亿元以上。2011年以来炼焦行业经营状况见表6。

资金是保证亏损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迫停炉,如唐山地区某炼焦大企业就是因资金链问题于2015年10月停炉。当前确保企业运行的基本资金,建立新的产需平衡,适应钢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是炼焦行业运行的工作重心。

5 焦炭市场预测

5.1 世界焦炭产量预测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钢铁、焦炭生产大国。对世界具有绝对的影响作用,见表7。

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50%、生铁产量占世界60%,而焦炭产量近70%。我国钢铁、焦炭的生产变化将决定世界钢铁焦炭生产的走向。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复苏范围不断扩大,将逐步拉动钢材消费需求增长,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作用带动下,会出现一定幅度增长,对冲我国钢材消费下降带来的影响。预计2020年和2030年钢材需求分别为15.22亿t和15.36亿t。焦炭贸易量也将保持在2 500万t的水平上。印度、越南(台塑和静钢铁项目)以及一些国家地区的焦炉建设,将会使焦炭年产量维持在目前6.5亿t的水平上。

从分地区来看,随着我国钢材消费量的大幅下降,尽管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其他新兴国家钢材消费量增长,但整个地区的消费量仍呈下降趋势,2020年亚洲钢材消费量为9.4亿t,比2015年下降4 000万t,世界焦炭需求也将维持在2015年的6.5亿t水平。

5.2 我国焦炭生产与市场预测

2016年我国按照对钢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压缩产能的进程表,钢铁产能将压缩1.5亿t/a,2016年焦炭产量预计在4.2亿t,出口量维持在1 000万t左右的水平。2016年1—6月的运行情况看,粗钢产量39 956万t、与2015年同期比减产1.05%,生铁产量34 533万t、与2015年同期比减产2.5%,焦炭产量21 577万t、与2015年同期比减产4.38%。焦炭出口475万t,与2015年持平。全年焦炭产量将维持在4.2亿t。

2020年的预测。根据我国钢铁规划院对钢材需求的预测:采用下游行业分析预测法和GDP消费强度法两种方法,对2020—2030年中国钢材需求进行预测:到2020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5.95亿t,2025年5.52亿t,2030年4.92亿t;焦炭需求量在4.0~3.6亿t。预计在2025年前后,由于我国粗钢的生产累积量由2015年的94亿t,达到150亿t,废钢集聚量的增加对粗钢生产结构产生质的变化,钢铁产业对焦炭的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

上一篇:吹扫-捕集色谱技术下一篇:电伴热控制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