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精选9篇)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篇1
紫花苜蓿俗称“牧草之王”, 不仅产草量高, 而且草质优良,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丰富。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 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苜蓿适口性好, 各种畜禽均喜采食。无论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 都是优质饲草, 利用苜蓿调制干草粉, 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畜、禽、兔、鱼的全价配合饲料, 均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下面将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 市场上紫花苜蓿的品种很多, 种植前要先做引种示范试验, 选择既高产又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品种。如国内品种会宁苜蓿、国外进口的苜蓿王等。
2 选择地块
苜蓿抗寒、抗旱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 日均温度15~20℃最适宜生长, 高温高湿对苜蓿生长不利[1,2]。砂土、粘土地均可生长, 连续积水1~2 d即大量死亡, 因而要求地块排水良好, 地下水位低于1 m以下, 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p H值7~8) 。
3 播种前准备
(1) 土壤处理。播前要求精细整地, 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入适量厩肥作底肥。酸性土壤应施300~600kg/hm2石灰。深翻或深松25~30 cm, 早春耙、耕、镇压, 达到土质细碎, 地面平整, 苗床上虚下实。对于杂草较多的土壤, 应在早春耙耱的同时, 喷洒灭生性化学除草剂, 如果在夏季播种, 也可通过赤地中耕的办法除去土层中的杂草幼苗。
(2) 种子处理。对于首次播种紫花苜蓿的地块, 在土壤过于干旱或土温过高、土壤酸度过大等条件下, 在播种前, 对种子要接种根瘤菌[3]。
4 播种
(1) 播种期。春播、夏播均可。如春季土壤墒情良好或具备灌溉条件, 当土壤温度达到5℃以上时, 即可采取春季播种, 如土壤墒情不好, 长期处于干旱条件下, 又不具备灌溉条件, 可采用夏播。一般在6月, 最迟不超过7月上旬, 此时正值雨季, 温度升高, 有利于种子萌发和保苗。
(2) 播种方法。采取条播的方式, 施农家肥15 t/hm2或牧草专用肥225~300 kg/hm2, 行距35~40 cm, 开沟深度10~15cm, 先施肥后下种, 播种量为7.5~9.0 kg/hm2 (种子质量标准为:发芽率85%以上, 纯净度95%以上) , 浅覆土1.0~1.5 cm, 播后要轻度镇压。
5 田间管理
(1) 破除板结层。紫花苜蓿播种后至出苗前, 如遇大雨, 往往在土壤表层形成板结层, 影响出苗或造成严重缺苗。用缺口耙或缺齿圆形镇压器轻度镇压, 也可采用轻度灌溉的办法破除板结。
(2) 防除田间杂草。紫花苜蓿苗期生长极为缓慢, 容易受杂草危害。因此, 苗期除草非常重要。如分枝期进行中耕除草或用化学除草剂灭除。常用的除草剂有茅草枯、扑草净等。
(3) 灌溉与施肥。在严重干旱条件下, 春季播种前, 应透灌1次, 待土壤持水量合适时再播种。有灌溉条件的地方, 在冬季草地结冻时灌水1次, 以保证牧草安全越冬。每年春季牧草返青后, 应浇1次返青水, 孕蕾期到开花期生长最快, 需水量多, 应灌水1次。每次收割后, 应灌水1次[4]。
紫花苜蓿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很强, 可摄取其他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但由于产量高, 自土中吸收的养分远较一般作物和牧草高。土壤瘠薄, 对产量影响甚大。因此, 播前应施足基肥, 可施有机肥15~30 t/hm2、过磷酸钙450~750 kg/hm2, 翻地前施入。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第2年苜蓿返青后, 应结合灌溉或降雨, 施氮肥75 kg/hm2。草地建植后, 每隔3年追施牧草专用肥1次, 用量为150~225 kg/hm2。
(4) 及时防治病虫害。草地建成后, 要经常留心观察牧草生长状况, 发现病虫害, 要及时防除。紫花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椿象、潜叶蝇等。上述虫害均可用乐果、敌百虫等防治。
(5) 中耕培土。培土是确保苜蓿安全越冬的关键措施, 苜蓿地在每年越冬前, 应认真进行中耕培土, 培土厚度应不少于2~3 cm。
6 适时收割
紫花苜蓿最适收割期为孕蕾期到开花期, 最后一次收割在霜前1个月, 每次收割留茬高度要达到10 cm。牧草刈割时期应是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产量最高且对植株寿命无影响的时候。紫花苜蓿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在第1朵花出现至1/10开花、根茎上又长出大量新芽阶段。此时刈割营养物质产量高, 根部养分已积蓄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再生良好。刈割时期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青饲的宜早, 制干草的可在盛花期刈割。作猪、禽饲料用的较作牛、羊饲料用的为早, 作人工干草用的又较刈制普通干草的为早。
参考文献
[1]王新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试验[J].石河子科技, 2010 (2) :4.
[2]孙爱华, 鲁鸿佩.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3) :53-54.
[3]李翔宏, 熊玲玲, 刘水华, 等.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模式初探[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7 (6) :34-35.
[4]吴昊, 刘让, 姜莉.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 2006 (6) :12-13.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篇2
中央财政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09期
据悉,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农业部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这是两部委为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惠牧措施。
中央财政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开展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项目实施区域选择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重点在东北、华北、西北3大区域。2012年,在河北、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市)扶持建设3.3万公顷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补助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推行苜蓿良种化。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三是改善生产条件。四是提升质量水平。补助标准为:对集中连片200公顷以上的苜蓿种植按照每公顷9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补助方式为:项目立项后,财政及时先期安排50%的补助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公示期满无异议,确定补助示范片区后,财政再安排剩余50%的补助资金;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由财政会同农业部门负责追回预先安排的50%补助资金,或限期整改后安排剩余50%的补助资金。财政部等两部委要求,申报对象为农民饲草专业生产合作社、饲草生产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场),优先扶持农民饲草专业生产合作社。申报单位具有适宜苜蓿标准化种植的土地,集中连片,面积200公顷以上;需提供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或土地租赁合同(租赁年限在7年以上);优先考虑具备水源、配套电力等种植灌溉基本条件的单位。申报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产结构及经营状况良好。
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 篇3
关键词:紫花苜蓿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刈割
中图分类号:S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66-01
在国家提倡退耕还林还草、绿色生态养殖的政策下,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牧草,以加快草业发展,保证畜牧业的安全生产。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也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号称“牧草之王”,其不仅具有产草量高、草质优良的特点,而且含有丰富粗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为家畜、禽及草食性鱼类所喜食,是首选的牧草之一。熟练掌握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对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1种植技术
1.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不易积水的地块。耕地轮作,前茬要求为禾本科类作物或根菜类作物,前茬禁忌豆科作物连作。
1.2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土地深耕25~30 cm,及时平整地面,耙细、清除杂草,耙耱镇压,保墒蓄水。
1.3底肥
每667m2地施加尿素5~10 kg,磷酸二铵10 kg,用作基肥。
1.4品种选择
以陇东紫花苜蓿品种为主,其次可选择抗旱、抗寒、高产的其他苜蓿品种。
1.5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清选凉晒2~4 d,然后进行包衣或根瘤菌接种处理。从未种过紫花苜蓿的田地应接种根瘤菌。根瘤菌接种时,每千克根瘤菌拌10 kg种子。经根瘤菌拌种的种子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与农药、化肥等接触;已接种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接触;接种后的种子如不马上播种,3个月后应重新接种。
1.6播种
苜蓿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一般以春天也就是四月中旬、秋播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为最好,夏季应该在雨后抢墒播种,土壤最低温度5 ℃以上,土壤含水量一般18%~23%为宜,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混播、间播几种方法。每667 m2种0.5~1.0 kg。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而定,一般3~5 cm,土壤水份充足宜浅播,水份条件差宜深播。
收种田宽行条播,行距30~50 cm,收草田,窄行条播,行距15~20 cm,播后耙耱镇压。撒播时应平整土地,均匀撒种,耙耱覆土镇压,种子深度3~5 cm。
地膜种植时,按30~40 cm垄距起垄,垄面宽50~60 cm,垄高5 cm,用幅宽70 cm地膜覆盖,破膜点种,穴距10~20 cm。
2田间管理
早春土壤解冻之后,紫花苜蓿未萌生之前进行浅耙松土,提高地温,利于返青。在紫花苜蓿幼苗期苗高达到5 cm和10 cm时分别除草1次,每年返青时除草1次。在松土和灌溉之前,每667 m2施过磷酸钙20~30 kg;在生长期,每亩施磷酸二氢钾0.5 kg对水75 kg喷雾。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在春季返青时和每次刈割后进行灌溉。对老龄苜蓿进行深耙,切裂根颈,促进其更新。
3病虫害防治及刈割
紫花苜蓿的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锈病、蚜虫、叶斑病等,防治方法是:播种无病害的种子;清除杂草,减少虫源;及时刈割利用已发病的苜蓿;科学施肥,不能过量施用氮肥;也可每667 m2选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1 kg对水50 kg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或饲用时允许的间隔天数)30 d。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4
1. 栽培技术
(1) 整地
播前要深翻土地, 耙磨平整, 消除杂草, 盐碱地要修好排水系统, 在杂草多的地块播种苜蓿, 要多次耙耱, 捡去杂草, 有条件的可用百草枯等处理消化杂草, 然后深耕, 并保持土壤墒情, 若墒情差, 有水源的地方应先灌透一次水, 然后再整地。
(2) 播种
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春季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可播种, 春季要尽量早播, 预防春旱;夏季适时播种;秋季播种不能太晚, 否则不能安全越冬。气候寒冷的地方以8月下旬播种为宜, 最晚要在9月上旬完成, 也可在早春顶凌播种。气候温和的地方可延续到9月中旬, 最迟9月底播完。播种方法可以条播、撒播和混播, 条播工具可用机耧、农家耧, 行距为30~40 cm, 播种深度为1~2 cm, 播种量为1~1.5 kg/0.067 hm2。由于苜蓿种子小, 表面光滑, 单播量不易掌握, 为确保播种质量, 播前可均匀拌入细粒的二胺、细沙、风积土等, 按1∶1或1∶2的比例混拌。有条件的可用根瘤菌剂拌种。
(3) 管理
紫花苜蓿苗期生长缓慢, 易受杂草侵害, 应及时除草。在早春返青前或前次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 干旱季节和刈割后浇水对提高产草量非常有益。
(4) 收割
苜蓿管理好的情况下, 每年可刈割3~4次, 中等肥力土壤一般单产干草1 000~2 000 kg/0.067 hm2, 高产可达4 000 kg/0.067 hm2以上。通常4~5 kg鲜草晒制干草1 kg, 晒制干草应在10%植株开花时刈割, 此时株高80~100 cm, 蛋白质18%以上, 再生草长到70~80 cm即可刈割, 冬前最后一次刈割应留有20~30 d的生长时间, 留茬高度以5 cm左右为宜, 为的是安全越冬, 保护草地的使用寿命。
(5) 牧草加工
苜蓿无论干草、鲜草, 蛋白质含量丰富, 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齐全, 气味芳香, 适口性好, 消化率高, 各种畜禽均极喜食, 可代替精饲料。苜蓿作为家畜的主要饲料, 可长期饲喂, 割后贮存好可保持其品质。贮存苜蓿一般有三种方法, 即半干青贮、存放干草、磨粉存放。一般割倒后在田间晾晒1~3 d, 待干草含水量达16%~22%, 就可青贮, 打捆存放, 特别注意的是在刈割和晾晒期间保存叶子不受损失, 打捆和运送可在早晚叶子略带潮气时进行。
2. 管理方法
(1) 灌溉
苜蓿耐旱也喜水, 及时灌溉可使产量提高3%~10%, 并可改善饲草质量。近年来冬季雪少, 早春旱, 灌冬水很必要, 来年再浇1次返青水就可割头茬草。在幼苗阶段灌水要注意, 水量过大或泥沙太多对幼苗有害, 进入雨季一般不再浇水, 洪涝季节还要注意排水。
(2) 合理施肥
要保持苜蓿正常生长就必须做到合理施肥, 在补充矿物质养分的同时, 还能提高植物的健壮度, 增强其对高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因此施肥是苜蓿获得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措施。先要施足底肥, 一般每0.067 hm2施农家肥1 500~2 000 kg, 当年不必再追肥, 从第二年起每0.067 hm2追施磷肥30~50 kg, 钾肥10 kg, 追肥在苗期和刈割后及时进行, 追肥后再浅锄一次。
(3) 中耕除草
苜蓿苗期土上茎生长缓慢, 根系迅速向地下延伸, 此时期易受杂草危害, 当杂草长到10 cm左右时立即进行浅锄, 也可利用除草剂如2.4D、西马津、乙氧氟草醚等除草, 年降雨量多的情况下, 根据草情可多除几次, 以利加速生长, 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锦州地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篇5
1 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我国有国产苜蓿属植物12个品种和3个变种, 近年来又引进40多个外国品种。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 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因此要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秋眠级为2~4的品种。如进口的阿尔冈金、金皇后、三得力、费纳尔、多叶王和国产敖汉苜蓿等品种。
1.2 选地和整地
种植紫花苜蓿应选择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势高燥、平坦、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通透性良好、保肥保水的沙壤土。土壤p H值6~8为宜。不宜重茬。一般每亩撒施农家肥3 000kg~5 000kg、过磷酸钙50kg~150kg做底肥, 然后拉沟整畦。翻犁深度在20cm以上, 并做到地表原有植被以及残茬翻掉率100%、地面平整, 土壤颗粒细匀, 紧实度适宜, 以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田块四周要挖好灌溉和排水沟。
2 播种
2.1 适期播种
苜蓿的播种期可分为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根据锦州的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确定适宜播种期为春播和夏播。春播利用早春解冻时土壤中的返浆水分抢墒播种。夏播是6月~7月雨季播种, 要尽可能避开播后遇暴雨和暴晒, 7月15日前播完, 否则很难越冬。
2.2 种子的处理
播种前要清除种子中的杂质和秕种子, 使种子的纯度和净度不低于85%以上。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性, 硬实率较高, 所以在播前应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法进行处理。播种之前应对苜蓿种子进行根瘤菌接种。按照1:4的比例接菌, 种子应阴干热保存, 且应在接种后尽快种完。也可以采用种子包衣拌种将紫花苜蓿种子与黏合剂、混合接种剂、石灰粉剂或肥料按7kg:280m L:70g:3kg~4kg的比例混合。操作时避免阳光直射, 随拌随播, 及时覆土。
2.3 播种方式
紫花苜蓿的播种方式有条播, 行距为20cm~35cm, 播带宽3cm, 播种量0.2kg~0.3kg;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 然后轻耙覆土镇压。这种方法适于人少地多、杂草不多的情况。播种量0.3kg~0.5kg;垄作条播产草田行距为40cm~50cm, 播带宽10cm。播种量0.3kg~0.5kg。播种深度本地区一般开沟深5cm~8cm, 覆土1cm~3cm.为宜。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深浅, 墒情好宜浅, 墒情差宜深。播后及时镇压, 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幼苗长到5叶期、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进行一次中耕, 以破除土壤板结。在播种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时都要注意防治杂草。可用人工拔除或采用化学除草法。除草剂宜在紫花苜蓿出苗后15d~20d, 紫花苜蓿2~3叶期, 杂草2~5叶期施用。注意在刈割前2周内不得使用。
3.2 追肥
在苜蓿生长的幼苗期或每年返青后, 根系固氮能力较弱, 需追施适量氮肥, 一般亩施尿素6kg~8kg能提高产量。每次刈割后, 应根据作物长势状况, 及时追施适量的复合肥和钾、硼、钼等微肥。
3.3 灌水和排水
在干旱季节及每次刈割后视土壤墒情灌水, 能明显提高产量。紫花苜蓿根系不耐淹, 连续24h即会造成死亡, 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
4 主要病虫害
4.1 紫花苜蓿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霜霉病、锈病、白粉病、黄萎病、根腐病、菟丝子病等
防治措施:1) 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病品种;2) 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3) 对种子进行请选和药剂拌种;4) 利用高效低毒药剂针对病症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200倍波尔多液, 75%的代森锰锌500~750倍液。发病期用12.5%粉锈宁2000倍液, 可治褐斑病、锈病、白粉病、黑茎病等病害
4.2 紫花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蓟马、苜蓿蚜虫、草地螟、苜蓿夜蛾等
防治措施:1) 诱杀成虫。利用夜蛾、苜蓿斑螟、粘虫等成虫的趋光性, 在田间安置杀虫灯;2) 化学防治。用氯氰菊脂3000~5 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苜蓿夜蛾、草地螟苜蓿蚜虫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蓟马;3) 选择合适品种, 制定合理栽培措施, 及时测报, 及时防治, 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5 越冬管理
5.1 冬前培土
入冬前培土, 使苜蓿的根适当埋于土下, 厚度4cm~7cm, 以减轻早春冻害提高返青率。
5.2 冻前灌水
在土壤封冻前灌水1次 (大水漫灌) , 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寒作用, 以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6 刈割与收获
紫花苜蓿在锦州地区一般1年可刈割2~4茬 (当年割2茬) , 春后第1茬一般在返青60d左右即初花期10%花蕾开放时刈割, 以后各茬的刈割视饲喂需要或以植株高于30cm以上时刈割为宜, 秋季最后1次刈割距初霜期30d。采用人工收获或专用牧草压扁收割机收获。留茬高度在5cm~7cm。一般亩产鲜草3 000kg~4 000kg, 折合干草750kg~1 000kg。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锦州地区紫花苜蓿的栽培及其利用现状, 从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割等方面, 总结提出了适合锦州地区的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
关键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参考文献
[1]苏家楷, 等.牧草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3.
[2]刘大林.优质牧草高效生产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篇6
一、选地、整地
紫花苜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因种子较小, 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种植的前一年秋天进行深耕或旋耕, 机翻深度30厘米左右, 以便疏松土壤和消灭杂草及地下害虫。
二、播前准备及播种
1. 播前准备
清除杂质, 用碾压的方法去除种子外表硬皮。做种子发芽试验, 确保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接种紫花苜蓿根瘤菌剂, 在播种的前一天按根瘤菌剂与种子1∶10的比例, 把根瘤菌剂放到适量的凉米汤中搅拌均匀, 然后倒在种子上再搅拌均匀后, 平摊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通风处晾干。
2. 播种
紫花苜蓿可以春播也可以秋播, 辽西地区以春播为宜, 播种期适宜在4月初进行, 地温稳定在5℃即可, 每亩播种量0.75千克左右, 为了播种均匀、出苗整齐, 可以用0.75千克紫花苜蓿种子对0.5千克小米进行播种。同时在播种时, 施农家肥1500千克/亩, 施复合肥磷酸二铵15千克/亩。播种采用条播, 行距40厘米, 播种不要过深, 覆土厚度2~3厘米, 播后及时镇压。把前一天拌根瘤菌剂的种子全部播完。
三、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
由于紫花苜蓿种子粒小, 遇到干旱、雨涝、播种过深、地下害虫等因素都会造成出苗不全, 缺苗断条, 所以要及时查看苗情, 缺苗率达到20%以上就要及时补种。
2. 除草
清除田间杂草是紫花苜蓿种植非常关键的技术措施, 因为紫花苜蓿苗期植株矮小, 生长缓慢, 极易受到杂草的危害。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即拔除杂草, 避免杂草与紫花苜蓿争水争肥, 有利于幼苗生长。每次刈割后或第二年早春返青时也要清除杂草。
3. 追肥和培土
氮肥具有促使紫花苜蓿植株生长, 根瘤菌瘤数量增多, 增加产量的作用, 磷、钾肥具有提升根瘤菌活力, 增强固氮能力, 提高牧草品质的作用。中耕培土能有效的疏松土壤, 积蓄水分, 消灭杂草。播种当年, 苗期进行追施尿素15千克/亩, 追肥后及时中耕培土。每次刈割后和第二年春天返青时结合培土追施复合肥, 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20千克, 有利于根系生长。
4. 刈割
紫花苜蓿播种当年刈割一次, 生长第二年刈割二次为宜。第一次刈割在初花期进行, 此时刈割牧草产量最高, 品质最好, 最晚不要超过开花率的15%。第二次刈割不宜太晚, 在早霜来临前一个月左右进行, 使紫花苜蓿刈割后再生长一段时间, 以便储备养分安全越冬。刈割时的留茬高度以5~8厘米为宜, 留茬过高, 直接影响牧草产量, 留茬过低则会伤害分枝点, 影响后期生长发育, 导致下茬产量降低。
四、越冬管理
浅析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篇7
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般寿命5~7年, 长者可达25年。根系发达, 直根系, 主根粗长, 入土深3~6m, 深者可达10 m以上。侧根着生很多根瘤, 根上端与茎相接处为根茎, 由根茎产生茎枝。茎直立或半直立, 圆形或具棱, 茎粗0.2~0.5 cm, 高100~150 cm, 茎上多分枝。在北方, 头茬草或二茬草均可正常开花结实。
2 紫花苜蓄的生物学特性
紫花苜蓿为虫媒异花授粉植物, 喜欢温暖半干旱气候, 日平均气温在15℃~20℃, 昼暖夜凉, 最适合苜蓿生长, 华北区4月—6月是苜蓿生长最好的季节。苜蓿抗寒性强, 可耐-20℃的低温, 在有雪覆盖时可耐-40℃的低温。夏季高温不利于苜蓿生长。无霜期100 d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系中性或微碱性土壤, p H值以6~8为宜。
3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3.1 苗床准备
整地时, 应做到深耕细耙, 上虚下实;依灌溉方式, 调节土地平整作业, 确保整个田块受水均匀。有盐碱的地块, 注意灌溉和排水。苗床尽量无杂草残根宿存, 保持土壤适宜的墒情。贫瘠土壤应施入适量的底肥, 有利于根瘤的早期形成。
3.2 播期
可选择春播、夏播、秋播或临冬播种。春播:当土壤温度稳定超过5℃时, 即可播种。春季干旱, 晚霜较迟, 风沙较多的地区, 可借雨水播种, 或灌溉后播种;夏季播种要注意选用短禾谷类或油料作物作掩护播种;秋季播种应在初霜期来临前60 d左右完成作业, 以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冬播常采取临冬寄籽播种方式。
3.3 播种
播种有条播和撒播之分。播种深度2~3 cm (黏土不超过2 cm为宜) ;收草田常用条播, 行距为30 cm;均匀布种, 一般每0.067 hm2种量0.75~1 kg, 播后镇压保墒。
3.4 幼苗田管护
温度与水分适宜时, 15 d左右开始出苗。管护作业应围绕确保全苗和促使幼苗生长为目的。出苗期, 应确保土壤墒情适宜。小苗长出3片复叶时, 适时控制灌水, 敦苗促进根系发育。苗期生长缓慢, 春播、夏播要注意遮荫防晒;秋播, 注意幼苗生长期。土壤封冻前, 足水灌溉, 防冻抵旱, 增强幼苗越冬能力, 效果更好。
3.5 成年苜蓿田管理
施肥、中耕除草、灌溉与排水、防治病虫害、适时收割, 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各地因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差异, 管理重点不尽相同。山西省应以余草控制和增加刈割次数为主, 盐碱地侧重于降低土壤盐分和草地植株密度。孕蕾初花期刈割, 留茬高度5 cm左右。霜冻前30 d应当停业刈割, 每次刈割后, 应立即灌溉, 如果再适量追施磷钾复合肥, 产草效果更加。
摘要:通过对紫花苜蓿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 详细介绍了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苗床准备、播期、播种、幼苗田管护等。
宁夏南部山区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篇8
当前, 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退耕还林还草, 发展以草为纽带的草地农业。苜蓿作为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得到了广泛种植。在宁夏南部山区各县市区种植的主要苜蓿品种有固原紫花苜蓿、陇东苜蓿、阿尔冈金、敖汉紫花苜蓿、金皇后、中苜一号等。
1 紫花苜蓿的用途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属豆科苜蓿, 是一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多年生人工牧草, 饲用价值高, 营养丰富, 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改土培肥植物,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3]。苜蓿是一种理想的水土保持草种, 与小麦相比, 在15°的坡地上径流量减少19.66%, 土壤流失量减少64.92%[4]。紫花苜蓿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改进土壤结构。紫花苜蓿还有丰富的药用价值。相关资料显示:紫花苜蓿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以及铁、钙、镁、钾、磷等多种矿物质, 同时还含有300多种植物营养元素, 人体食用紫花苜蓿, 可起到降低胆固醇、缓解潮热、治疗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药用功效[5]。
2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2.1 地段的选择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豆科作物, 其生长较缓慢, 延续时间长, 因此在种植开始就要合理布局紫花苜蓿的种植密度及选择适宜土层。紫花苜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除重黏土、低湿地、强酸强碱外, 从粗砂土到轻黏土皆能生长, 适宜p H值为6~8。
2.2 播前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小, 幼芽细弱, 顶土能力差, 播种也需精耕细作, 要求地面平整, 打碎土块, 清除杂草, 以防杂草对幼苗造成危害。紫花苜蓿根系非常发达, 入土深, 播种时要深翻, 才能使根系充分发育。
2.3 播种
播种技术是决定苜蓿能否建植成功的关键, 如何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播种量, 准确把握播种深度, 是保证播种质量、种子发芽、出苗的基础。
2.3.1 选种
市场上苜蓿品种很多,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品种。种子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降雨量、无霜期等选择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 一般来说, 本土化的品种适应性更好。研究表明, 甘农3号、甘农4号、陇东苜蓿等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出苗好, 产量高。
2.3.2 种子处理
种子的优劣直接影响牧草的产量, 播种前要晒种2 d以上, 以打破休眠。有条件的话, 播前种子进行苜蓿根瘤菌接种, 这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产量。种子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擦破种皮。向苜蓿种子中掺入一定沙石, 在砖地上轻轻磨擦, 以种皮粗糙而不破为原则。2) 变温浸种。将苜蓿种子放入50~60℃水中浸泡30 min左右, 取出晾干, 一般2~3 d可解除休眠, 促进萌发。3) 根瘤菌剂拌种。将根瘤菌剂制成菌液洒到种子上, 充分拌匀后立即播种。根瘤菌剂的拌种量参照说明书, 不能与农药、化学药品一同拌种。
2.3.3 土壤处理
1) 针对一年生杂草, 一般在苜蓿播种后出苗前选用48%氟乐灵乳油地面喷洒, 可有效减少苗期杂草危害。2)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辛硫磷乳油40倍液、40%甲基异硫磷乳油10倍液拌种, 用来防治播种期地下害虫。
2.3.4 播种期
宁夏山区紫花苜蓿从4月下旬至6月底均可抢墒播种, 但为争取尽早出苗及考虑越冬, 以4月底至6月初最佳, 4月下旬前播种越冬率在85%以上, 7月下旬后播种越冬率在25%以下。春播苜蓿根部发育建全, 有利于安全越冬, 当年还可收割1~2茬;夏播当年不能刈割;秋季播种由于霜期早, 气温逐渐降低, 生长减慢, 根系入土浅发育不完全, 造成越冬率低, 甚至不能越冬。
2.3.5 播种方式
苜蓿播种一般为条播, 便于施肥、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 条播行距一般为15~30 cm。种子田行距最好宽一些, 以利于通风透光, 最适宜宽度为45~60 cm。苜蓿播种以浅播为宜, 湿润土壤播深为1.5~2.0 cm, 干旱时为2.0~3.0 cm。播种前翻耕然后镇压, 使疏松土层下沉, 利于控制播种深度。
2.3.6 播种量
条播时采种地为7.50~11.25 kg/hm2, 用草地为18.0~22.5 kg/hm2;撒播时采种地为11.25~15.00 kg/hm2, 用草地为26.15~30.00 kg/hm2。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否则出苗率低。
2.4 田间管理
2.4.1 除板结层
紫花苜蓿种子小, 顶土力弱, 播种后至出苗前如果遇雨土壤易板结, 要及时除板结层, 以利于出苗。
2.4.2 除草
苜蓿杂草的危害不仅影响苜蓿的产量, 而且影响苜蓿的经济及饲用价值。苜蓿苗期生长缓慢, 易受杂草危害, 一般而言, 第1次除草应于出苗2周左右进行, 第2次除草于出苗后1个月进行。大面积种植苜蓿时, 可选择除草剂消除杂草, 如2, 4-二氯苯氧乙酸 (2, 4-D) 等。每次除草后要注意培土。
2.4.3 施肥
苜蓿可利用自身的根瘤菌固氮, 一般可以不施氮肥, 少量氮肥对苜蓿增产也有效。在播种时或播种前施入基肥, 磷肥、钾肥少量即可, 对苜蓿定植效果好。结合耕翻整地, 可施尿素75 kg/hm2、磷肥 (重过磷酸钙) 225 kg/hm2、钾肥 (氯化钾) 120 kg/hm2。在生长期间, 可结合中耕追施磷酸二铵, 并搭配少量磷肥、钾肥。
2.4.4 培土
为了使当年播种的苜蓿安全越冬, 在冻害严重的地区, 应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培土, 培土厚度为5 cm左右。
2.4.5 收获
确定苜蓿的适宜刈割期要兼顾草产量和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另外, 还要考虑对下一茬或下一年产量的影响, 一般最后一茬草要保证在冬季前的再生草长到10 cm以上时刈割。紫花苜蓿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在初花期, 即10%以上开花, 根茎上又生长出大量新芽时进行。虽然此时收割产量未达到最高, 但蛋白质含量和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 饲用价值大, 可作为优质饲草出售, 价格高。初花期刈割其根部养分已积蓄到相当高的水平, 再生良好, 能使下茬或下年获得最高产量;若盛花期刈割, 茎叶比高, 草质粗老, 饲用价值较低。
紫花苜蓿在宁夏南部山区一般一年可收割2~3茬, 不论收种还是收草, 在生长期每次可齐地面刈割, 不需要留茬, 如果是大面积种植苜蓿, 采用割草机收割, 留茬高度为10~15 cm。
2.4.6 主要病害防治
在苜蓿种植过程中常遇到一些病害, 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宁夏南部山区苜蓿病害主要是锈病、霜霉病、褐斑病。苜蓿发生锈病时, 苜蓿叶片退绿、皱缩并提前落叶, 严重者可减产60%;染有苜蓿锈病的植株含有毒素, 不仅影响适口性, 而且会导致畜禽食用后中毒。可用代森锰锌 (200 g/hm2) 、氧化萎锈灵、百菌清混合剂 (400~800 g/hm2) 防治。在锈病发生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波尔多液 (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为1∶1∶200) 喷雾。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 000~1 5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1 800 g/hm2, 加水70 L。
霜霉病、褐斑病除由病菌、病毒引起外, 还与灌水、气候有直接关系, 当田间温度太高时极易发生。防治苜蓿霜霉病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喷雾, 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对于褐斑病可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70%代森锰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效果显著。
2.4.7 主要虫害防治
苜蓿虫害主要有草地螟、蓟马、蚜虫等。草地螟是苜蓿幼苗期主要虫害, 该虫为暴食性害虫, 2~3 d内可将幼苗吃光。一旦发现要及时消灭, 否则需重新翻种, 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25%快杀灵乳油 (每667 m2的用量为20~30 m L) 等喷施。防治蓟马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5%高效氯氢菊酯1 500倍液等。防治蚜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喷洒。
苜蓿春季萌发复生后, 要经常留心观察牧草的生长状况。这个时期的苜蓿极易受病虫害的危害, 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提前预防即可一劳永逸, 距收割还有较长时间, 使产品无药害残留, 保证牧草的品质。每茬苜蓿在株高为15~20 cm时, 无论病虫害是否发生, 均可进行预防[6]。
防治苜蓿病害最有效的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地生长。在苜蓿种植时, 应该了解当地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尽可能减少苜蓿苗期病虫的危害, 做到提早预防, 及时防除,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苜蓿产量。
摘要:随着宁夏畜牧业的发展, 苜蓿作为宁南山区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扩大养畜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得到了广泛种植。但要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还必须执行严格的种植技术。文章对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宁夏,南部山区,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
参考文献
[1]杨青川.苜蓿生产与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洪绂曾.草业与西部大开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胡耀高.中国苜蓿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草业科学, 1996, 13 (4) :44-50.
[4]王飞, 李锐, 温仲明.退耕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发挥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试点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 2002, 22 (3) :1-4.
[5]宗志权.紫花苜蓿栽培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29 (9) :166.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篇9
据有关资料分析, 紫花苜蓿在盛花期鲜草中含粗蛋白5.1%, 粗脂肪0.88%。在合作, 紫花苜蓿从第2年开始收割, 年产鲜草30000kg/hm2~67500kg/hm2。幼嫩的紫花苜蓿适口性强, 为猪、马、牛、羊等所喜食, 可作家禽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 也可加工成干草、干草粉、颗粒饲料或与禾本科牧草少量混合青贮等多样利用, 是一种良好的饲料作物。紫花苜蓿还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1]。同时, 根和茎叶中富含氮、钾养分, 又适于做绿肥。
紫花苜蓿营养丰富, 饲用效能突出, 对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其在甘南地区的栽培技术及青干草调制作以概述, 以期为紫花苜蓿的推广种植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紫花苜蓿的特性
㈠植物学特性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达30cm~100cm, 根系发达, 主根入土深度达3m~4m, 侧根主要分布在20cm~30cm以上的土层内, 根部生有根瘤菌。紫花苜蓿的茎从根部生出, 水分、温度适宜时, 有25个~40个枝条, 开花后期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新茎生长, 所以紫花苜蓿于初花期适时收割, 能刺激分枝, 提高总产草量。茎直立或斜生, 基部多分枝, 光滑或微被绒毛, 具角棱, 略呈方形, 中空或有白色的髓, 茎秆粗约2mm~4mm。花期生长最快, 产草量最高。
紫花苜蓿的叶是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 前端略凹, 为一针状物, 这是紫花苜蓿同其他三出复叶豆科牧草的区别。紫花苜蓿的叶片在开花期营养最为丰富, 其粗蛋白质含量约占全株粗蛋白质含量的70%, 所以叶片占主体比例的大小对其饲用价值高低影响很大。紫花苜蓿的花冠为蝶形花, 花蓝色或紫色, 属于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 授粉以昆虫为媒介。果实为荚果, 螺旋形。种子肾形, 黄色或黄绿色, 有硬实性, 这是种子的自我保护手段, 属于正常种子。种子产量很低, 仅300kg/hm2~600kg/hm2。
㈡生物学特性
第一, 对温度的要求。紫花苜蓿种子在5℃~6℃即能发芽, 最适发芽温度为25℃。紫花苜蓿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日平均气温15℃~21℃。在日平均温度不超过25℃条件下, 叶面积和总重量都最大, 35℃~40℃的酷热条件下生长则受到仰制。紫花苜蓿干物质积累最适温度为白天15℃~25℃, 夜间10℃~20℃。紫花苜蓿耐寒能力较强, 停止生长的温度为3℃左右。幼苗可耐受6℃~7℃的低温, 成株的根能耐受﹣25℃的严寒, 有的品种在﹣40℃的低温环境中仍能安全越冬。
第二, 休眠性。苜蓿抗寒品种休眠性强, 不抗寒品种休眠性弱或不休眠, 中度抗寒品种休眠性处于休眠与不休眠之间, 叫半休眠。苜蓿休眠性也反映出苜蓿秋季刈割后的生长习性。不同休眠性的品种秋季再生株高有很大差异, 休眠品种植株矮小, 不休眠品种植株高大, 半休眠品种处于两者之间。据此可将秋季休眠性划分为9级, 1级为极休眠性, 9极为极不休眠性, 大体上1、2、3级为休眠, 4、5、6级为半休眠, 7、8、9级为不休眠。美国已广泛应用休眠性分级对苜蓿品种进行区划, 供各地选用苜蓿品种时参考[2]。根据甘南气候特征, 应选择休眠性为1、2、3级内抗寒、抗旱能力强的品种, 如金皇后苜蓿、阿尔冈金苜蓿以提高苜蓿的产草率、越冬率。
第三, 对水分的要求。紫花苜蓿的枝叶繁茂, 生长迅速, 因蒸腾而消耗大量的水分。从分枝到开花需水最多, 高峰在现蕾到开花阶段, 是紫花苜蓿需水的关键时期。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为15000kg/hm2时需水12000t。紫花苜蓿因有强大的根系深入土中吸收深层水分, 所以紫花苜蓿又是一种耐干旱的牧草, 适当灌溉是紫花苜蓿获得高产的条件。
第四, 对土壤的要求。紫花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但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土壤最为适宜。土壤过湿, 苜蓿易发生根腐病;土壤过干, 则会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苜蓿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 (PH=6.5~7.5) , 不喜酸性土壤, PH=6以下, 根瘤菌不能形成, PH=5以下会因缺钙而不能生长, 所以在酸性土壤上种植紫花苜蓿要施石灰。另外, 土壤含盐量超过0.3%、氮超过0.2%幼苗会受盐害, 到花蕾期紫花苜蓿的耐盐碱性将大大增强。紫花苜蓿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比禾谷类多, 氮和磷比小麦多1倍, 钾多2倍, 钙多10倍, 所以种植紫花苜蓿应多施氮、磷、钾肥以获丰收[3]。紫花苜蓿的根瘤菌能固氮, 所以除第1年幼苗期紫花苜蓿的根瘤菌还不多时应施些氮肥外, 一般可不施氮肥。要特别主意施磷肥, 因磷肥可以增加枝叶量, 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紫花苜蓿的质量和产量。施微量元素硼、锌、铁、钼对紫花苜蓿的增产也很有效果[4]。
栽培紫花苜蓿, 还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4]。同时, 茎叶中富含氮、钾养分, 又适于作绿肥用。
紫花苜蓿的利用年限由于栽培条件和利用方法 (牧草轮作、大田栽培、草地改良) 而有差异。普通利用2a~6a, 一般以第2年到第4年的产量为最高。为了增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面积, 应在栽培技术上创造条件, 加速紫花苜蓿第1年的生长发育, 并且选用生长恢复力强的品种, 以提高第1年、第2年的产量, 缩短其利用年限。
二、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
㈠选地与整地紫花苜蓿种子细小, 苗期生长缓慢, 易受杂草危害。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出苗率和整齐度, 这是紫花苜蓿播种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 选择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肥沃地块, 宜川地不宜山坡地。土地要求平整、土块小、无杂草, 深耕20cm~25cm。干旱地区整地后要填压, 结合整地施入15000kg/hm2~30000kg/hm2有机肥, 对紫花苜蓿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播前要彻底清除杂草, 新开垦的荒地要先秋翻、施肥、根除杂草, 春季再耙压, 使耕地平整无坷垃。
整地质量与耕层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 所以要适时掌握好耕地时的墒情, 这样就能在耕后耙碎土块, 整平地面, 达到播种要求。耕地适宜的土壤水分粘壤土为18%~20%, 沙壤土为20%~30%。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 便于蓄水保墒, 消除杂草。耕地深度应在20cm以上, 有利于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扎根。低洼盐碱地要挖好灌溉渠道及排水沟, 以利于灌溉洗盐及排除多余的水分。
为了出好苗, 紫花苜蓿应浅播。当土壤水分有限时, 播前镇压有利于建立更为优良的草地;当土壤水分充足, 如在春季湿润的地区, 就无需镇压, 以免土壤过度坚实。春播时, 需在上一年作物成熟收获后浅耕灭茬、除草、保墒, 然后深翻以消灭发芽的杂草, 春季来临时再耙地后早播。
㈡播种播种技术是决定紫花苜蓿能否种植成功的关键。首先需要认真选好种, 做好种子质量检验及种子处理工作, 掌握好最适宜的播种时间和适宜的播种方法。
第一,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择适宜的良种十分重要。选择适宜品种最重要的标准是苜蓿的休眠性指数, 此外还应根据种植目的、土壤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 参照粗蛋白质含量、产草量、抗病虫能力及进一步相对可消耗营养值大小确定适宜品种。
种子播种前要经过清选, 去掉杂质, 并进行发芽试验, 要求发芽力和发芽势好, 净度达到95%以上, 发芽率85%以上。紫花苜蓿硬实率不高, 一般为10%~20%, 不需处理即可使用。新收的种子或在不良环境 (如寒冷、干燥、盐碱) 条件下收获的种子硬实率较高, 可达25%~65%, 随储存年限的增长, 硬实逐渐降低, 种子发芽率可维持10a以上。硬实种子越少越好, 通常硬实种子出苗晚, 生长竞争力弱, 冬季受冻害易死亡。如果硬实率达30%以上, 则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 可把收获的种子曝晒3d~5d, 按一份种子加1.5倍~2倍砂子比例混合, 然后用石碾碾20圈~30圈, 或用碾米机处理;也可用浓硫酸浸种处理3min左右, 或用万分之一的钼酸铵及万分之三的硼酸溶液浸种, 浸种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以上处理均能有效提高发芽率。
紫花苜蓿播种前应进行根瘤菌接种, 特别是未种过紫花苜蓿的田地更需要接种, 可用根瘤菌剂拌种, 也可做成丸衣种子, 均可达到接种目的。接种后的紫花苜蓿产草量可提高约30%, 而且增产效果能持续2a左右。有3种接种方法:第一种方法, 最简便是取紫花苜蓿或草木樨地里表土以下的湿土3份混入紫花苜蓿种子2份, 均匀混合后播种;第2种是取紫花苜蓿的根瘤菌捣碎, 加水稀释拌种, 以湿透种子为标准, 在早晨或傍晚播种;第3种是用紫花苜蓿根瘤菌剂一份溶于水中与紫花苜蓿种子拌湿播种, 水量以浸湿种子为宜。一般不提倡用杀真菌剂处理种子来防止种子病害, 因为这样很少或完全不能提高产量。
第二, 播种时期。紫花苜蓿的播种时期各地不同, 以当地的温度、雨量、轮作制度和紫花苜蓿的栽培用途而异。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 一般在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就可以播种, 适宜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土壤温度为10℃~25℃。紫花苜蓿在甘南地区应以春季的4月中旬播种为宜, 在土壤墒情较好时期进行, 春播既有利于出苗整齐, 又有利于紫花苜蓿幼苗安全越冬。
第三, 播种。紫花苜蓿的播种量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播种方式和利用目的有关, 适宜的播种量是需要的。增加播种量可以提高第1年的产量, 但并不能提高以后年份的产量。紫花苜蓿成株后, 单位面积上的茎数和产量受环境和自身发育的影响, 而不受播种量的直接影响。作为收草用的播种量为11.25kg/hm2~15kg/hm2, 收种用的播种量7.5kg/hm2~11.25kg/hm2。在不肥沃的土壤中, 紫花苜蓿分蘖较少, 播量宜大;干旱地区水分不足, 播种不可过密, 密则使幼苗发育不良, 降低产量。
第四, 播种深度。紫花苜蓿种子千粒重为2g~2.5g, 种子很小, 不宜深播。湿土浅播, 干土稍深, 并视土类而定, 一般播深为2cm~3cm, 播前应先镇压一遍, 以利掌握播种深度。春季和秋季播后需要镇压, 使种子紧密接触土壤, 但水分过多时则不宜镇压。
第五, 播种方式。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条播行距一般30cm左右, 其成苗率较高, 生长期内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透光要求, 也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灌溉, 因而有利于提高草产量。撒播也是常见的一种简便播种方法, 多用于草地补播和水土保持播种。
小块地和坡地上多采取撒播, 在作物行间套种紫花苜蓿时也用撒播。一般将种子撒在地面后, 用耙搂一遍覆土, 在雨水多的情况下出苗好。但撒播的缺点是覆土深浅不一致, 出苗不整齐, 而且无行距, 难以中耕除草和管理。
另外, 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和牧草品质。混播牧草的播量为单播量的70%~80%。
㈢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和消灭杂草。为了抑制杂草、保护幼苗生长和增加当年收益, 往往与保护作物如谷类等作物混播, 其播种量应少于正常单播量的一半左右。保护作物不宜过密, 过密反而会抑制紫花苜蓿幼苗的正常生长。
苜蓿出苗后生长十分缓慢, 出苗一个月以后株高仅10cm左右, 而春季杂草生长迅速, 能严重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因此苗期应及时除草, 第1年至少除2次。当年播种的在秋季停止生长前1至2个月刈割1次, 刈割高度不低于7cm, 以便于第1年的幼苗植株积累较多的醣分, 提高抗寒性, 使幼苗安全越冬。刈割后应灌溉和中耕除草。越冬后的1a~2a紫花苜蓿地严禁放牧牲畜, 并且作好鼠虫害防治。
越冬后做好春季返青前的管理工作。早春解冻后, 可以用耙子疏松表土, 提高地温, 促进苜蓿返青, 并及时施肥、灌溉。
三、刈割及调制
紫花苜蓿在开花初期刈割营养最为丰富。在甘南地区开花初期多在雨季来临之际, 对刈割及调制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 根据甘南各地实际气候特点, 紫花苜蓿也可在花蕾期刈割, 晒制成青干草, 加工成草粉贮藏, 以便后用。另外, 充分应用半干青贮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和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技术, 使优质饲料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营养保持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卫波, 陈立波, 郭慧琴, 等.紫花苜蓿耐寒越冬性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 2008, ⑵.
[2]田新会, 杜文华.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 2008, ⑷.
[3]刘世亮, 张炳运, 介晓磊, 等.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 2008, ⑵.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推荐阅读:
东北紫花苜蓿栽培技术08-21
紫花苜蓿的合理施肥11-02
紫花苜蓿的种植管理11-24
紫花苜蓿产业发展09-11
紫花苜蓿的田间管理07-10
紫花苜蓿的生产与利用09-08
苜蓿栽培技术及利用06-19
黄花苜蓿化学除草技术07-10
苜蓿品质08-12
苜蓿青贮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