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阳

2024-11-08

山东济阳(共4篇)

山东济阳 篇1

天津王靈觀教授到校#说课标翼说教材;著名教育家職爾副罵长朋馨察.学校副厅长张北告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始建于2001年, 2005年实现独立法人办学, 是一所政府控股的国有民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30亩, 现有注册学生3400名, 专任教师190名, 其中一人获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省优秀教师2人, 省市级骨干教师10余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全部达到国家I类标准, 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近年来, 学校以“求真求实求善”的务实态度, 自觉遵循和追求教育规律, 秉承“给我一个孩子还您一个人才”的办学理念, 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方向, 努力探索创建“单元整体问题学导模式”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课型建设和课堂标准, 教育教学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师生课堂状态健康向上, 成为享誉业界的金子招牌。研究、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 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成为独具学校特色的王牌。

山东济阳 篇2

山东济阳县检察院“四个一”工作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今年以来,济阳县检察院通过“四个一”工作法,着力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上下工夫,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树立了检察院的良好形象。

“四个一”工作法即:一部热线,通过《新济阳》报、电视台、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12309检察服务热线,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随时向检察机关举报、控告和申诉;一个民意征集箱,在全县20个民生检察联络点分别设置了民意征集箱,收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建议;一次送法下乡活动,组织干警采取“赶大集”的形式,在各乡镇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一个窗口,结合新建综合办公楼的启用,建成了温馨、舒适、文明的信访接待大厅,集中办理群众诉求,着力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四个一”工作法,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8件(次),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征集群众意见7条并全部整改,化解矛盾纠纷4起,确保了

台商为何青睐济阳 篇3

“三个倾斜”承接台资北移

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两岸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趋势日渐显现,台资企业将纷纷北上。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之后,环渤海经济圈必将成为台湾产业资本转移的热点地区。济阳是中国紧靠省会城市而人均土地资源最丰厚的县,这是济阳最大的优势。济阳水资源丰富,年均客水径流量41.7亿立方米,人均地下水资源2000立方米。另外,济阳石油、天然气,电力资源也极其丰厚。济阳有各类技工学校20多所,有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

为了更好地承接台资项目的北移,济阳分别从三个方面创新了工作方法。一是实施“三个倾斜”,即领导倾斜、人力倾斜、财力倾斜。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拿出主要精力用于对台招商,并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的作用,按照一批一个目标,一团一个任务,分批赴台或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台资密集区登门招商。对台经济工作办公室与台办合署办公,进一步充实精干人员,强化对台招商的职能,将工作重点从为台属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引进台资、为台资企业服务为主。同时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积极发挥台湾工业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的落户奠定了基础。二是开展产业链招商。依托现有资源和台资企业优势,促使与其配套的上下游项目前来落户,尽快形成食品、纺织、电子、机械,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与台商沟通联系机制,听取台商的意见和要求,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收益高、发展快,并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实现以商招商。完善服务台商工作机制,每个台资企业由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经济主管部门,一名台办工作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使济阳成为吸引台资的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创业福地,为台企在济阳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台企在济阳发展创奇迹

山东省台湾工业园2003年开建,2005年4月,被省台办批准为山东省济北台湾工业园,也是全省第一家台湾工业园。规划建设以来,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亿元,建成了3纵2横的道路框架,在园区附近建成了日供水能力5万吨的自来水厂和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三座变电站及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道、供热管道等铺设到各主要道路,实现了供排水道路、电、热、气等“九通一平”,建成区达3平方公里。旺旺、大鲁阁、华硕、华羽、大自然、同镒、康钠、界龙、易得、朗硕等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知名台资企业先后落户台湾工业园。形成了食品、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四大产业,目前已成为山东省台资企业的高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成长区、外商投资的高回报区和济阳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区。

旺旺集团的发展壮大是众多台资在济阳发展的一个缩影。2003年,旺旺集团在开发区建设了第一个分厂,短短5年以来,规模迅速膨胀、产值迅速增长,成为落户开发区企业迅速发展的典型代表。最初投资额只有950万美元,但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后,连续追加投资8000万美元,使集团公司在济阳设立的企业达到8家,成为旺旺集团在大陆建设的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旺旺食品在济阳一骑绝尘。2009年,该项目年产值将达到15亿,成为该集团大陆地区的“龙头老大”。

“如果没有济阳县全方位优质的服务,就不会有今天旺旺集团的鼎盛局面!”台湾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率团到济阳县参观访问时,面对着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厂区,发出如此感叹。

台湾著名企业三功集团在济阳投资2800万美元的大鲁阁印染项目,原本计划三至五年内分两期完成投资。济阳人10个月建起56000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为其搞好配套服务,如此高的效率令台湾客商大为感动。一期项目竣工不久,二期工程便迅速启动起来。目前,大鲁阁已在济阳建有6条生产线,年织长纤布及染整加工布达600。万米,销售额达8亿元。

目前,济北台湾工业园按照大规划、大整合、大建设要求,加快园区产业升级,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产业区。落户济北台湾工业园的项目正呈现出“两多两高”的特点,即企业多、大项目多,起点高、科技含量高。

山东济阳 篇4

1济阳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资料来自2010、2011、2012年济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阳县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2.67万hm2,总产量76.7万t,年瓜菜种植面积2.33万hm2,总产量190万t,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大(见图1)。目前济阳县已经形成一批具有本地区域特色、市场影响力大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如以“垛石”牌樱桃西红柿、“曲堤”牌黄瓜、济阳黄河大米、“仁风”牌西瓜为代表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和以“垛石”平安驴肉、“曲堤”刘家羊肉、“绿源”牌笨猪肉、“春雨富田”牌冻鸡为代表的特色畜牧养殖业等,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目前,全县共认证27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农产品、11个有机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获得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并建起9个特色品牌基地。济阳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第一批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山东省十大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和“中国最佳食品投资园区”等荣誉称号,是济南的“大粮仓”和“菜园子”,济阳县正逐渐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1.1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

1.1.1林果业。林果业是济阳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济阳县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为种植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经济林业(见表1)。截至目前,济阳县有各种林地面积2.33万hm2,主要分布在仁风镇、垛石镇、太平镇,林木覆盖率为27.8%,活立木蓄积量190余万m3。其中,经济林主要种植有苹果、红果、核桃、巨峰葡萄、油桃、李子、杏等多种果树,这些果林都采用了富硒技术进行种植,产量高,质量好。目前,济阳县已经形成了山楂、苹果、包金梨等富硒水果基地10多处,面积3333.33hm2,每亩经济林年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此外,济阳县新市镇博林果业示范基地内培育出桃子的新品种,硬度极高,便于运输,且色泽红润,卖相和口感好,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多样性的林业资源,不仅有利于济阳县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可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例如,济阳县仁风镇有效利用林下空地建大棚,养殖鸭、笨鸡、懒兔等家禽,截至目前已有400多个林下特色大棚。每个大棚的收入约为3~5万元,经济效益好,林下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拉动济阳县经济的优势产业。

资料来自济阳县林业发展规划纲要--济阳林业网http://jiyang.jnly.gov.cn/index.asp

1.1.2瓜菜。2013年济阳县瓜菜种植基地已达2.67万hm2,是山东省蔬菜生产基地,被列为国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各地域分布着的农产品种类(见表2),有曲堤”黄瓜、“新市”辣椒、“济阳”食用菌、“仁风”富硒西瓜、“垛石”番茄、“太平宝”西瓜、“回河”西红柿、“崔寨”香瓜等众多的瓜菜农产品品牌,是济南市真真正正的菜篮子。济阳县大力扶持瓜菜产业的发展,以济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积极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扩大蔬菜产业的规模,增加其效益。较之以往,瓜菜规模在不断扩大(见图2)。

数据来源:济阳县政务信息网http://www.jiyang.gov.cn/

1.1.3粮食种植。济阳县的粮食主要分布仁风镇、稍门、三教以及罗家在内的19个村,种类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种植为主,大豆、高粱为辅。素有别国“鱼米之乡”的稍门,盛产的黄河大米以其优良的品质,细腻的口感,远销外地,常常被作为土特产用来馈赠亲朋和贵宾。济阳作为典型的粮食大县,山东省的重要粮仓,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一直狠抓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工作,并严格执行国家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将中央一号文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粮食产量稳中有增(见图3)。

资料来自2010、2011、2012年济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特色养殖业发展现状

济阳县县内有着众多的回民定居,畜牧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是继林果业之后又一特色优势产业,隶属农区牧业,养殖种类主要有猪、羊、牛、鸡、鸭、鹅等。其中,养猪户数量最多,养殖种类也比较多样,以徒河黑猪最为出名。为形成畜牧业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济阳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肉牛、奶牛良种繁育改良体系,良种改良站点达到96个,同时完善了畜禽防疫网络和畜禽档案动态管理,先后建立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66处,其中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19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5处,其他规模养殖场(小区)12处,天甫牧业奶牛场、百事得牧业良种猪繁育基地等6家养殖企业被授予市级标准化养殖基地;畜禽及畜产品加工企业7家,GMP兽药、饲料生产企业12家;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00余家,社(会)员总数1200余人,逐步构筑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畜牧产业化经营格局(详见图4)。

数据来源:济阳政务信息公开网http://www.jiyang.gov.cn/tabid/77/Info ID/27605/frtid/219/Default.aspx

2济阳县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短缺

资金是特色农业这辆汽车的加油站,也是保障特色农业持续前进的关键。不管是在特色农业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还是后期的产业链的延伸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和后续跟进。然后,资金恰恰是济阳县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一是特色农业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具有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受自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大的特点,使得企业、金融机构等不愿涉足农业。二是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不当,分配趋于平均化,使得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因缺少资金而裹足不前。三是济阳县八家金融机构中,与齐鲁银行、日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相比,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门槛相对较低,其他金融机构对农业经营主体有信贷限制,特色农业发展步履维艰。

2.2产业链条短

济阳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只限在第一产业,仅停留在为市场提供初级农产品阶段,没有涉及到产业链条中深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严重脱节。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济阳县购买原材料之后,经过再加工、精包装后销往其他国家,或者返销给国内市场,导致特色农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因此,延长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倍增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2.3人才短缺

人才是立县之根本。当今一切竞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济阳县总人口5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万人,仅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外出务工成为年轻劳动力的首选。每年数以万计的年轻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的形式离开了农村,因此,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不得不肩负起了种地的重任。这使得济阳县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另一方面特色农业发展也面临“用工荒”的难题。此外,农村劳动力虽然数量大,但质量不高,缺乏特色农业发展的高技能。

3济阳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农村新型资金投入机制

一是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种资源,扩大招商规模,扩宽融资的渠道。通过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息灵通、来源广的强大优势,为特色农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以及支农资金分配方法,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配合,多样投资的市场经营机制,各地区资金投入差异化。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资金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对支农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三是建立专门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打破原来以不动产抵押为主的担保格局,大胆尝试以动产抵押、设备质押的担保方式,为特色农业量身定做多样化的致富信贷产品,比如特色农业贷款基金、阳光信贷、农户大联保等,铸就一块为特色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大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服务的金字招牌。

3.2推进特色农业“接二连三”,延长农业产业链

所谓“接二连三”就是使作为第一产业的特色农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关系。一是以工业化的发展理念进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围绕市场进行农产品加工、围绕加工进行农业生产,建设与县内的食品工业(旺旺、统一、巧媳妇等)相配套的农产品原料基地,使得农产品与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影响范围大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形成紧密联系,促进第一、二产业联动发展。二是将几个特色农业基地的资源进行整合,融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一条特色观光旅游线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第一、三产业互动发展。

3.3着重培育现代化新农民

上一篇:煤矿企业对标管理下一篇:产学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