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

2024-08-30

硕士研究生招生(精选10篇)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1

摘要:信息公开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正与规范化,招生单位应对原有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拓展信息公开的渠道,保护考生的个人隐私,完善自身的职责,健全研究生招生录取信息公开制度。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

2014 年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化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的改革之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指导和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高校录取考试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越来越成为公共信息[1]。研究生招生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基本保障,而信息公开是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信息公开的新形势下,传统研招工作面临着诸多变革和挑战。因此,招生单位应充分认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对原有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健全研究生招生录取信息公开制度,确保研招工作的公正、科学、规范、透明。作为基层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笔者将结合国家文件规定和日常工作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个人对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的认识与思考。

一、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

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研究生招生单位务必对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复试办法、复试名单、录取办法、录取名单和咨询申诉渠道等进行及时、充分、规范的公开。教育部文件对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涉及每一项信息公开的实施细节,招生单位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规定的方式和方法。

(一)初试

考生报考最先接触的信息就是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随着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招生单位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并逐渐完善研究生多元奖助政策体系。因此,招生简章中须写明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和学费具体标准,并链接财务部门的教育收费项目公示。同时,简章应提供本单位网站奖助体系专栏的链接,方便考生获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三助岗位等奖助体系的评选办法和实施细则。此外,招生简章中应写明相关专业对不同身份考生的报考要求。例如针对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考生,部分高校要求发表一定科研成果或者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招生单位的专业目录须明确分专业招生计划,并注明拟招生人数及接收推免生比例,方便考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报考。教育部文件规定,招生单位不得指定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但招生单位可以在专业目录中提供考试内容范围说明,对考试题型和要点等内容进一步明确细化,便于考生复习备考。另外,招生单位在公布考生初试成绩时,应同时公开申请复核成绩的办法,并提供考生初试成绩排名情况。

(二)复试

招生单位须提前公开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未按要求提前公布的复试录取规定一律无效。招生单位的复试办法应尽量细化,明确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和其他具体业务要求。

首先,复试办法中应说明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权重。由于部分招生单位在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时,将初试各科成绩按一定权重折合为技术分数线,而并非各科成绩总和,这就需要在复试办法中详细介绍技术分的计算方式;同时,复试办法中还需要注明是否设置外语和专业课单科分数线。其次,招生单位会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差额复试比例,复试办法中应该明确各专业差额复试的具体比例。例如,部分招生单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比例从1:1.2 扩大至1:1.5 甚至1:2。再次,复试办法需说明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外语听说测试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例如,复试办法中应公布各专业复试笔试的考试范围和参考资料,介绍专业面试各项评分标准和复试各环节分数权重,等等。

教育部文件特别强调,招生单位须对享受初试加分或政策照顾等特殊类型考生的相关信息予以公开。例如,对于“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推荐免试资格,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破格复试,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和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退役后的考生,招生单位可以使用单独的复试名单公示或者在复试总名单的备注栏注明考生的加分和政策照顾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推荐免试工作,教育部于2014 年建立了“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作为推免工作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报考录取系统,推免生录取名单及新生学籍注册均以该系统备案的信息为准。招生单位要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考生公开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并将学校和院系的推荐办法、接收办法以及获推免资格的推免生名单在系统中备案,并在本单位网站公示。其中,院系推荐办法须说明推免生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接收办法需要说明对推免生绩点(GPA)和荣誉奖励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推免生名单须包含姓名、院系和综合测评成绩等必要字段内容。

(三)录取

全国统考复试拟录取考生名单须包含考生编号、考生姓名、初复试各项成绩和总成绩,并在本单位网站公示十个工作日。复试结果可按照初复试总成绩降序排列,对包括拟录取和未录取的所有复试考生各项成绩统一公示。同时,招生单位需要对破格复试、专项计划和享受初试加分或照顾政策的拟录取考生进行说明。此外,推荐免试拟录取名单应该包含考生的录取院系、录取专业、姓名、本科院校和复试成绩。对于因拟录取考生放弃录取资格,依次补录取的考生名单需要单独公示十个工作日。如果招生单位将初复试各项成绩向所有考生公开,各项考试流程和环节完全透明,将大大增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信力。

(四)咨询申诉

招生单位需要公布详细的咨询和申诉渠道信息,应包含联系部门、电子邮箱、电话和通讯地址等内容。对于初试和复试环节违纪作弊等行为的投诉,招生单位应联合校纪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和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调查处理,掌握确凿证据,并及时公布违规处理结果。同时,招生单位应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制定本单位的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细则,并在本单位网站公示。从而对广大考生起到警示作用,肃清考试氛围,维护考试公平。此外,招生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对公开信息可能产生的申诉做好预案,并在网络等媒体进行舆情跟踪观察,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应对相关申诉。

(五)其他

研究生招生工作应本着以考生为本、对考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教育部文件也指出,对于其他按规定应予以公开的招生录取信息,招生单位也要及时主动予以公开。因此,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招生单位可以公布各专业历年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公开历年全国统考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全国统考报考录取比、推荐免试录取人数、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最高分最低分等信息。招生单位可以在网站公布历年自命题试题真题的公开办法,考生可参考历年真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此外,招生单位还可以在本单位网站开辟专栏,全面介绍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国际交流、学术科研和就业信息等内容,并就常见的招考问题答疑解惑,从而进一步指导考生合理报考。

二、信息公开的渠道

招生单位应该在完善信息公开内容范围基础上,不断拓展信息公开渠道。首先,教育部建立了“研招信息公开平台”和“推免服务系统”,为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搭建了基础平台。其次,考生访问频率最高的是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网站,该网站可开辟信息公开专栏,专门针对获推荐免试资格名单、推荐办法、全国统考复试办法和拟录取名单等信息进行统一公示。此外,各招生单位的信息公开网面向全社会公开,可以同步研究生招生网的相关信息。最后,招生单位可以尝试借助新媒体手段和平台,例如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方便考生用移动设备查阅各类研招动态和资讯。当然,各种渠道的信息公开内容应及时维护更新,保证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考生的隐私保护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不予公开。因此,招生单位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也应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考生的个人隐私。如今,信息泄露现象十分普遍,个人隐私保护令人担忧,招生单位在信息公开工作的细节方面也应该适当调整。例如,在对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公示中,可以只显示准考证号后四位,考生姓名只出现姓氏,名字部分用星号代替。同时,招生单位在公布投诉处理结果时,应该注意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隐私保护。此外,招生单位应提醒考生在网上注册信息时,应避免使用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等作为密码,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盗用。

四、招生单位的职责

招生单位是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谁公开,谁把关”,“谁公开,谁解释”的原则,招生单位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把关和解释说明制度,将工作的各项责任和要求落实到人。招生单位向社会公开的方案、办法、细则和名单,尤其是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需要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同时,招生单位也应该积极聆听社会和考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新增公开内容。公开意识的薄弱无疑是制约高校信息公开的关键[2],因此,招生单位需要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信息公开的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和理念。

信息公开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倡导了一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理念。招生单位应认识到招生信息透明是获得公众信任的根本前提,也是赢得公众信任的唯一方式[3]。招生单位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信息公开内容范围,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办法,确保研招工作更加公正、科学、规范、透明,使得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成为新常态。同时,招生单位也应该及时反思信息公开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不断改进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增强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金明鱼.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助推教育公平[J].教育与职业,2014,(7).

[2]张鲁萍.高校信息公开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尹晓敏.高校自主招生如何赢得公众信任——以信息公开为视角的理性分析[J].江苏高教,2012,(2).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2

从今日起至4月30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yz.chsi.cn/ )已开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有调剂愿望考生可及时上网了解,按要求申请调剂。

每个学校的调剂名额有限,考生最好提前了解调剂政策和步骤,尽早打电话到目标院校询问调剂情况,确认各校接受调剂材料的截止时间。

对调剂考生的基本要求如下: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5.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及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医学临床硕士中的中医类专业,工学照顾专业及工程硕士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体育学与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医学临床硕士中的中医类专业,工学照顾专业与工程硕士照顾专业之间互调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

6.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

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8.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3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 复试程序 复试过程 规范 透明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6-01

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承担着选拔优质生源的任务,是一种选拔高层次人才的过程,必然得有一套规范透明的标准和程序。复试程序的公正不是抽象的形式,而是过程性的[1]。公正透明的复试程序才能真正地维护考生的权利,才能充分体现社会的监督力度。公正规范的操作过程和执行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才能使复试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信力。

1 复试工作中存在的规范性和公正性问题

1.1 在复试工作的具体部署上,没有严格规范的标准

首先,主要表现在量化的指标少、缺少细致可操作性的标准,如原始的面试过程记录,导致复试评判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2]。其次,笔试工作放到学院后,由于没有严格的规范和统一标准,有些本来生源不足的专业,为了确保所有过复试线的考生都能被录取,试题命制者不自觉地降低了笔试自命题考试题目的难度[3]。不少学科专业往往按招生计划人数进行复试,好给考生吃定心丸,导致了过低的复试淘汰率。再者,在试题命制的保密环节,很多学院大多由研究生秘书代为保管试题和试卷,且没有及时配备适用于保密工作的如保险柜之类的硬件设备,导致保密工作的不严密性和不严肃性,规范化也就无从谈起。

1.2 复试方法内容单调陈旧,流于形式

当前,各学科专业的复试方法和内容显得简单而机械,缺乏丰富的内容也极少有创新。有的学科笔试专业考题在降低难度后,凸显内容简单、题型单一。面试考核的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区分度,使得考生难以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真实水平。很多学院没有设立面试试题库,面试组成员的问题显得很随意和随机。英语口语测试主要还停留在几句简单的对白或考生的自我介绍上面,很少涉及专业英语。这种形式化简单陈旧的复试过程很难多角度考察和发掘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1.3 面试考核专家小组对考生生源的偏好性

由各专业导师组成的面试考核小组,都希望挑选出具有较强学术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考生。因此,重点院校比非重点院校考生在生源方面有更强的优势,本校考生比外校考生在资源利用上有更大的优势[4]。在参加面试时,面试老师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对本院考生的考核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偏颇。而且本院的学生考研率是计算在本科生就业率当中,所以无形中更加重了校内考生的优势,对外校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这种做法不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高素质人才,从长远来看,考生综合研究能力也会日趋下降[5]。

2 规范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程序,提高复试过程的透明度

复试过程的不规范和不透明甚至由此造成的复试腐败,直接导致了硕士研究生队伍的良莠不齐,也最终将影响到学院各学科专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及该学校、学科专业整体建设[3]。因此,我们必须要拿出强有力的有效措施,规范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程序,提高复试过程的透明度。

2.1 制定具体的复试标准和实施细则

根据学校统一的工作部署和学科专业特点,各学院要制定具体的复试标准和实施细则,包括复试流程、时间地点安排、笔试科目及评分细则、综合面试的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复试成绩计算方法、初复试成绩的权重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要明确地告之参加复试的教师、考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考生能全程地了解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有了最大限度的知情权。从而使整个复试程序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和规范的执行标准,增加了一定的透明度。

2.2 设立面试试题库

复试笔试重点考察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水平,而复试中的面试则着眼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5]。要做到规范和公正,学院须设立一定数量的难度要相当的口试题库,同时,复试专家小组事先确定好统一的评分标准,就可以避免面试过程中问题的随意性和评判偶然性。每套试题应包含对考生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科研方法和专业外语听说写能力,还要对考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考生可以抽签决定题目和顺序,面试过程应有详细的全程记录,面试专家组各成员人手持一份原始打分记录表,最后取平均分当场公布结果。复试时最好要求考生提供可以证明其研究潜能的各种背景材料,如科研成果和专家推荐信等,复试成绩应反映出专家复试小组对这些材料的评估[5]。对考生有异议的问题和复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场予以处理或及时有效地妥善给予答复。

2.3 加强参与复试的各类人员的培训和复试工作人员的自律

在复试过程中,要保证参与招生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学位点负责人、导师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确保复试程序的过程控制和决策控制[1]。同时,为了避免由自律不足导致的复试腐败,也要规范与控制各学院及其招生工作人员和导师的权力,使之能适当发挥能动性又不至于滥用职权,因为这个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能否落实。对参与复试工作的人员的培训,从学院层面上,要对各学院各学科点负责人进行培训,然后对参与复试的导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应当使导师们从教育公正性的高度和复试全过程角度来认识参与复试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作好参与复试的充分准备,并慎重使用自己的话语权,站在科学选拔的学术高度,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意见[1]。

只有规范了招生复试程序,提高了复试过程的透明度,考生在复试程序中才会受到尊重,价值才能得到维护,复试程序才会被认为是公正的,社会公信才能得到彰显,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及学院学科专业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考试中心.研究生招生复试程序公正的探索与实践[J].贵州教育,2010(10):14-16.

[2] 计国菊,唐宇香.程序公正视角下研究生招生复试制度的规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6-49.

[3] 刘苑,黄学,吕欣.完善复试环节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55-158.

[4] 曾華丽,胡斌梁,姚京成.现行研究生选拔考试的公平审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49-51.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4

第一段考什么?目前的初试考试内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在广泛调研全国各类高校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深入分析国外一般能力测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的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并据此编制了多套试题,在全国选取近4000份样本进行了测试,对测试数据运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进行了分析,得到关于测试难度、信度、效度等方面的数据。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是否可行的结论。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必考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目前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有23种,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约有2万多种。

在这一基本框架下,报考不同种类(学术学位型、专业学位型)、不同形式(全国统考、联考、单独考试、免试)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都不尽相同,有的考2科(如报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有的考3科(如报考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有的考4科(如报考理学、工学、农学门类等专业的考生)。在这些考试科目中,有些是全国统一命题,有些是招生单位自命题;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每年约有200万份试卷在考前由招生单位寄往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考后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将考生答卷寄往考生报考的招生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考试安全管理的风险无疑在这种复杂的考试内容设置下增大了。

此外,初试考试内容的定位尚停留在本科教学课程检测的层面,如思想政治理论定位为统考公共课,其考查目标为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升学考试应测查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偏差,更与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存在偏差。本研究所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改革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264份)结果显示,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按照选择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基础知识(95.80%)、创新能力(80.57%)、语言表达能力(72.79%)、外语运用能力(70.78%)、动手操作能力(66.34%)、阅读理解能力(65.95%)、推理能力(56.85%)、数学运算能力(42.31%)、思想政治素质(38.52%),其中除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运用能力在初试中有一定程度的考查外,其他几乎都没有考查到,特别是选择率较高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考查很弱甚至几乎没有,而这些能力也是研究生导师认为目前在读硕士生普遍存在不足的几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选拔具有攻读硕士学位潜能的学生;同时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使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提高和加强。大量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实践发现,一般能力倾向测验能有效预测人的某种潜能,能较好地预测个体以后成功的可能性[1]。

何谓“一般能力”?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是指不受特定领域知识的影响、范围广泛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有稳定性、预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从事任何活动所必须的基本能力[2]。美国的三大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一般能力测验(GRE General Test)[3]、工商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4]、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LSAT)[5]均是一般能力测验,考试内容均是按照研究生学习必备的能力设置的,而且通过测验效度的研究证明这些能力与未来研究生学习取得成功是有关的。

前述问卷调查结果中选择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符合一般能力的概念,与美国三大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基本吻合,且通过笔试可以测查,因此,可以作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能力测试的考查内容。

二、一般能力测试的设计、实施、结果与分析

前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改革问卷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导师在选择初试笔试应考查的知识和技能时存在一定差异,如哲学门类的导师选择推理能力的比例、工学门类的导师选择数学运算能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据此,在设计一般能力测试卷时,应考虑这种差异。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硕士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的差异,本研究设计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第一种适用于哲学、法学门类,因为哲学、法学对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一般能力测试对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要求高于其他类别;第二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适用于理学、工学、经济学门类,因为这三个学科门类对数学的要求较高,所以数学能力的考查以大学数学内容为基础;第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适用于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管理学类别。第一种和第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针对的多数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考生,这些考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几乎不学数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几乎也不需要高等数学的内容,因此,对这两类考生考查初等数学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只有那些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是更稳定的心理特性。一般能力测试测量的是考生进入更高阶段学习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和潜在能力,因此考查内容的选取应是那些广泛应用的、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初等数学是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并可迁移内化为考生自身的能力,所以把初等数学作为一般能力测试的考查内容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在上述设计思想下,编制相应的测试卷,各测试卷的考查内容均包括数学基础、言语理解与推理、写作三部分,三种测试卷的题型和题量完全一致,其中数学基础、言语理解与推理两部分为客观题。

一般能力测试的实验主要选取了一所部属高校和一所地方高校进入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作为样本,样本量为3583人。样本施测后,运用经典测量理论(SPSS12.0和EXCEL2003软件)和项目反应理论(BILOG-MG 3.0软件)对考生成绩、试题反应信息等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见表1),基本适合预先设计的学科门类。再通过分学科类别统计各部分试题难度,得到测试(三)的数学、言语理解与推理两部分试题对农学、管理学考生略显容易的结果。经调研,这两个门类各一级学科本科课程及对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要求可考虑将农学门类、管理学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调整为使用测试(二)。

2.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α信度系数均在0.8左右(见表1),表明三种测试卷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考试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3.本研究对测试效度进行了多方检验。通过分别计算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三个部分(数学、言语理解与推理、写作)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三个部分测量了考生能力的不同方面,没有重复测量问题;通过分别计算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与统考初试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一般能力测试成绩与统考初试成绩具有一致性;通过以某高校某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为样本,计算一般能力测试成绩与第一学期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一般能力测试对于预测考生未来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是有帮助的。此外,测试样本对试题的主观感知及其与实际测试结果的比较也是测试效度检验的证据之一。为此,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要求测试者在作答完试题后,回答对试题难度的感知,答题时间的长短,对本人阅读理解、逻辑推理、数学、书面表达能力的自评及试题是否测查出相应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作答三种测试卷的考生约有80%-90%认为试卷难度合适,70%左右考生认为答题时间足够,考生对个人能力的自评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吻合度较高。上述效度证据说明,本研究设计的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效度较高。

三、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一般能力测试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考虑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推广一般能力测试,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以解决目前初试重知识轻能力考查的弊病。

前述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研究生导师对初试笔试应考查的知识和技能认同率最高的是专业基础知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考生没有对所欲攻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很难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测查的重点应是大学本科阶段前三年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与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专业测验的考查内容性向完全相同。

根据上述测试和调查结果,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可以考虑设置外语、一般能力测试和专业基础综合,为全国统一命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探索对有的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6]的要求,外语可以目前全国公共英语等级相应级别考试的成绩为依据,这样初试考试内容可以缩减为一般能力测试和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在改革初试考试内容的同时,要改革题型、评卷、计分和分数报告方式。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除个别科目外,多数统一命题科目都是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卷,在各科试卷(除外语)主观题都占50%以上分数的状况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评阅主观题时,对评分标准的把握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个别省份有意放松评分要求,在两个省份分别评阅均是80分的试卷,其意义很可能差别很大。本研究所做另一项关于写作评分误差的研究显示,主观题的评分误差始终存在,且主观题的分值越大,评分误差越大,测试的信度和公平性降低。因此,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宜以客观题为主,高质量的客观题不会降低测试的有效性,前述以某高校某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为样本所做的效度研究中,计算得到测试样本一般能力测试中的数学成绩(全部为客观题)与统考初试数学成绩(客观题只占20%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8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客观题的效率高,既可提高测试的信度和公平性,还为统一评卷创造了条件。

试题的分数设计也是考试内容改革的一部分。一般能力测试中除写作外,全部为客观题,因此写作分值如何设置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招生考试或语言类考试中的写作评分量表发现,国外写作考试的评分量表基本都是采用小评分量表(有4分、5分、6分或9分)的综合评分法,且不与测试其他部分的成绩直接加总;而我国采用大评分量表(有15分、20分、25分等)的综合评分法或分项评分法,且与测试其他部分的成绩加总。为研究这两种评分量表对评分准确性的影响,选取113份测试样本的写作答卷请6位评分员分别按照大、小两种评分量表进行了评分。评分后,运用多面Rasch模型(FACETS软件)对比分析了大、小两种评分量表下评分员的评分效应。结果显示,评分员在使用大评分量表评分时,更易给出趋中分数,且评分员间评分的一致性较差。相比小评分量表,大评分量表并没有起到对考生写作能力进行有效区分的作用,反而带来了更大的误差,考试的公平性受到了威胁。因此,在设计主观题(包括写作、论述题)这种题型时,应考虑评分误差对测试的影响,尽量使用小评分量表。

随着考试评价技术的发展,仅提供单一的考试分数已不符合社会和高等教育对人才选拔多元化的要求,教育考试机构应充分挖掘考试数据,为考生和招生单位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考生知识、技能和发展潜能的评价报告[7]。一般能力测试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专业基础综合考查考生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我国目前考试评价技术尚未发展成熟的状况下,如果尚不能提供关于考生特质的评价报告,至少应提供测试的总分及所测各项知识或能力的分项分。同时在实行全国统一评卷后,就具备了报告考生成绩百分位等级(percentile rank)的条件,有了百分位等级,考生和招生单位就能知晓其在全国考生中的位置,便于招生单位择优录取考生,同时也为考生和社会对录取进行监督提供了条件。

综上,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科目改革的方向应是以尽可能简单、科学、有效的考试内容保障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和社会公平性,可设一般能力测试、专业基础综合两科,全国统一命题,由专业考试机构主办,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摘要: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一般能力,以弥补目前初试重知识轻能力考查的现状,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改革,一般能力测试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心理测量与测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4-408.

[3]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About the GRE General Test[EB/OL].[2012-03-15].http://www.ets.org/gre/general/about.

[4]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GMAT Basics[EB/OL].[2012-03-15].http://www.gmac.com/gmac/thegmat/gmatbasics/.

[5]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Inc.About the LSAT[EB/OL].[2012-03-15].http://www.lsat.org/JD/LSAT/about-the-LSAT.asp.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0.

北方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5

北方工业大学概况

北方工业大学地处北京西郊城区,毗邻CRD中心区,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2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一、学位点与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19个硕士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领域、1个法律硕士授权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点)。学校现有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所在院校。

二、科学研究

学校设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校在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控制及装置的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糊控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多媒体信息隐藏与伪装、高频电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均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研究和应用服务一体化的特色,为首都交通升级、奥运场馆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学校设有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自动控制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管理研究所、法学理论研究所、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建筑设计院等研究单位。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和重点项目,完成了1000余项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有70多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国家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中被SCI、EI等收录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或译著220余部。科研成果近年获省部级奖励50余项,荣获200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

三、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5%。学校现有硕士生导师300余名。学校聘请了42位海内外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

四、招生与就业

北方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面向全国招生,就业以北京为主。11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

五、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已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我校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现有外国留学生近200人,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可以到国外合作学校读取硕士或博士学位。

六、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在部分专业中,实行双导师制。部分研究生在校期间配备一名有丰富实

践经验和较高管理水平的校外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共同培养。为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学习、从事生产和科研活动,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培养。

七、“三助”制度

学校从2005年开始,逐步实行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制度,通过“三助”制度,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并帮助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八、奖学金制度

学校设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培养质量。

九、教学设施

近年来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学校高度重视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始终保持了教育部规定的A级标准。目前学校多媒体、空调教室座位及语音教室座位比例、学生公寓生均住宿面积均位于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前列。计算机校园网建设水平在2004年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校园网评估中位居前列。图书信息楼总面积19652平方米,现有藏书126万余册(件),设有电子阅览室等多功能的现代化服务设施。学校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和游泳池。

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550人,欢迎全国各地有志青年踊跃报考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

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生招生考试要求具体说明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研究生招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高选拔的有效性,精心营造安全、公平的考试环境,推动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指标与招生学科(专业学位)

2012年我校面向全国招生,19个硕士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招生计划预计为550名(其中专业学位招生指标约为168名)。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包括招收计划内非定向及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生的计划人数。非定向、定向比例约75%。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招生对象为用人单位推荐,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的人员,录取时正式签定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协议书。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和

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等学力考生,须按照我校2012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要求进行报名。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外的我校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考生报名前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一)、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二)、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三)、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

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我校的规定进行选择。

3、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见我校2012年招生专业目录)。报考前应与学科所在学院联系,确认符合报名条件后,再进行网上报名。

4、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5、国家按照分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北方工业大学属于一区。

6、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有关报考规定,遵守保密规定,按照有关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联系。

五、报考点选择与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一)、所有报考我校设计学学科、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考生及北京地区报考我校其他学科(专业学位)的考生均须在北方工业大学参加初试,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须依次选择“北京”、“北方工业大学”报考点,选择其它报考点无效。

其他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二)、现场确认时间为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三)、考生务必于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及军队文职干部可持军人身份证件)、学生证(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携带)、学历证书(即毕业证书,非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携带)、网上报名的报名号以及其它需要的材料,到所选择的报考点指定的场所,进行原件查验、现场照相等确认信息工作。

特别提示:选择北方工业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必须以网上银行的方式,于2011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网上报名期间进行网上支付报名费,本考点不接收现场交费。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10月31日前,重新报名、缴费,逾期亦不再补报。

(四)、打印准考证

2012年教育部实行考生网上自行打印准考证,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请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查询相关要求(网址为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我校不寄发纸制材料。

(五)、考生资格审查

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将扣留伪造证件;发现可疑学历证书时,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指定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六、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2年1月7日至1月8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9日进行)。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9日,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不超过14:30)。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三)、初试科目

1月7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7日下午外国语

1月8日上午业务课一

1月8日下午业务课二

1月9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四)、考生在每科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五)、报考我校的考生初试成绩约三月下旬在北方工业大学校园网研究生部主页上可进行查询并自行下载打印,我校将不再寄发纸版成绩单。

(六)、复试

1、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请各考生届时关注我校有关通知。

2、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工商管理专业硕士除外),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3、报考“定向”、“委托培养”类别的考生,应在复试环节主动与相关学院联系确认报考类别。

4、工商管理类专业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

5、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6、我校各学科(专业学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将根据生源情况确定,一般为120%。

七、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将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八、体检

考生复试时应按我校规定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复试通知。

九、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定向、非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

招收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硕士生均实行协议制。我校将在考生录取前,与用人单位、拟录取为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的考生之间分别签订协议。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将不予录取。

十、毕业生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十一、专业目录查询

考生可登录我校校园网研究生部主页查询2012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等信息:http:///yjsb/yjs/index.htm。

十二、其他说明

(一)、学习年限:我校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制为2年;其它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

(二)、考务咨询:有关报考专业、考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等事宜可咨询相关学院研究生助理,联系方式参见考试相关材料说明。

(三)、请广大考生务必记住自己的报名号、密码及所填报信息、联系电话准确、通信地址填写规范。报名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学校名称:北方工业大学

单位代码:10009

地 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电 话:010-88803523

传 真:010-88803523

邮政编码:100144

联 系 人:研招办

电子邮件:yjs@ncut.edu.cn

北方工业大学网址:http://

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6

一、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面临的主要挑战

通过对浙江、上海、江苏、湖南、重庆、四川、甘肃等省份在内的16所高校中的直面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906名学生和150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针对有代表性的研究生招生工作, 如研究生招生管理结构、招生计划制定、招生选拔方式等问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分析“2014教育收费制度”背景下, 地方高校硕士招生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引发的问题。

(一) 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紧缺日益严重

2014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造成的影响包括:生源数量减少, 报考人数明显下降, 招生计划不能完成的现象严重;生源质量难以保证, 合格的调剂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

1. 生源数量减少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 较2014年的171.4万人减少6.5万人, 降幅为3.8%, 是继2013年出台取消研究生教育公费政策以来报考人数的第二次明显下降。 (2) 这表明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有所降温, 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

2. 优秀生源减少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 2014年, 全国多个省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均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现象, 部分高校反映, 可调剂复试的合格生源偏少, 生源质量下滑, 录取工作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式。 (3) 地方高校因其综合实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研究生生源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 地方高校研究生调剂生源多于第一志愿填报生源。在报考时, 优秀生源往往会选择重点大学, 导致申请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多为中等偏下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 在2014教育收费背景下, 54%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认为自己所在地方高校2014年秋季优秀生源减少, 而仅24%的学生会考虑填报地方高校作为第一志愿。

(二) “冷热”专业报考两极分化更趋严重

2014教育收费背景下, 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冷热门专业报考两极分化, 冷门专业招生面临一定的压力, 有些专业甚至无人报考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 考生热衷于报考经管类专业, 对其表现出一如既往的热忱。此外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仍然被视为报考“热门”专业, 而历史学、文学等基础性专业则仍为报考“冷门”专业表现为报考持续走低的趋势。 (4)

(三) 不同硕士类型招生数量比例亟需调整

我国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程度比起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2009年起, 我国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全日制培养, 并发放“双证”, 现在我国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政策, 并计划于2015年左右, 使我国专业性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达到1:1, (5) 以期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以及战略调整。

二、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2014教育收费背景下, 地方高校硕研招生出现生源危机的原因表现为对收费政策的认识存在误区、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发生改变、地方高校自身因素制约多等多方面。

(一) 对2014教育收费政策的错误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 56.3%的学生认为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提高了研究生入学门槛, 增加了考研成本, 并且15.9%的学生在该政策出台后决定放弃考研, 但实际上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不仅是为了增加高校办学成本分担途径, 保证办学经费, 以提升办学质量;而且实施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以后, 研究生助学金额度会比原有额度有大幅度的增加, 这也为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提高了资金保障。该项政策还有提高研究生整体水平以及有利于教育公平公正等多项好处。

(二)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变化

2014教育收费背景下,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财力等多方面成本增大, 因而也就更加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 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考研过程中的种种选择。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 39.4%的学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入学机会, 就读理想院校专业, 37.2%的学生希望研究生招生过程能更加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强化考试的选拔性。这意味着大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公正公平的入学机会, 地方高校为了适应制度的变迁, 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保证生源的质量和数量, 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

(三) 教育收费政策引导报考理性回归

教育收费背景下, 研究生报考的理性回归也是影响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实施, 考生将会重新审视关于自己考研的态度及相关事宜, 如正视考研的目的、考研的必要性、择校意向以及报考专业意向等。对于部分将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以及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加大就业砝码的学生来说, 会慎重的考虑考研相关事宜, 理性的看待考研, 进而可能会导致报考地方高校研究生的人数减少。第二, 出国留学机会的增多也是影响地方高校招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城市生源因为不能到国家重点建设的985、211院校接受研究生教育而选择留学。

三、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是一把双刃剑, 在这一背景下, 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需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教育全面收费背景下, 地方高校要想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顺应收费制度变迁的步伐, 做出满足学生利益诉求的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办学抉择, 如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完善自身管理、争取更大的招生自主权等多种改革措施。

(一) 争取政府招生政策倾斜

生源危机主要表现为生源数量尤其是优质生源数量紧缺, 研究生教育收费背景下, 地方高校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就要解决好生源危机。生源危机倒逼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需要地方高校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放宽政策, 二是需要地方高校加大推免力度以吸引优秀生源。

1. 积极争取招生自主权

高校在招生权限有限, 高等院校虽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制定招生计划, 自主对部分专业科目进行命题, 在复试的过程中享有操作权和决定权, (6) 但是, 高校的实际招生自主权却是较为有限, 如高校制定招生计划, 但其招生计划却是变动不大, 有完成硬性指标任务之嫌。

首先, 招生单位向政府争取灵活调整招生计划的权利。根据实际情况、市场需求等方面制定招生计划, 灵活调整招生计划, 在招生过程中灵活的设置有弹性的、应急的机制;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科研能力、经费情况等软硬实力, 结合国家和市场的需求, 科学客观的确定招生人数, 让招生单位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的条件, 达到“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协调作用。其次, 地方高校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完善政策, 给予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障。最后, 地方高校要严格要求自身, 遵守政府制定的相应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自己的招生行为。

2. 积极争取增加推免指标

2015年是教育部实施推免生计划招生政策的第一年, 改革后关于推免的新政策为:“只要符合相关招生政策, 推免生可以不受限制对报考院校和专业进行选择;除某些特殊情况以外, 推荐名额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等”。 (7) 这一推免招生制度相较于往年而言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其核心的一点是更加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地方高校可以以此为招生指导, 增加推免生招生计划, 以获得更多优质的生源。 (8)

第一, 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争取适当放宽推免留校的条件及名额。第二, 教育部门在调整推荐免试政策时可以适当的向地方高校倾斜, 如增加地方高校留校推荐免试的名额, 放宽留校限额以及推荐免试生的条件等, 变相扩大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自主权。第三, 地方高校改革自身招生制度的同时, 也需要完善自身内部招生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二) 改革招生配套资助机制

2014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 对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硕士生招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各高校都在该项政策颁布后, 积极探寻各项改革自身的路径, 高校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都有意向改进自己所在招生单位的招生配套资助机制, 以吸引生源, 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关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助、贷多层次学业保障体系, 国内外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不仅需要依靠政府、学校的力量, 同时也应该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1. 制定多元收费标准

多元收费标准在部分国家也成差异收费标准, 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性质、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高校的办学质量等指标制定出研究生收费标准。目前世界上有些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行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 我国地方高校在制定研究生收费标准时, 既要立足自身, 同时要注意汲取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科学理念和先进经验。

高校可以实行差别收费, (9) 可根据专业的热门程度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对于某些热门专业可以适量的多收, 对于部分基础学科可以给予一定的照顾;根据培养成本的不同而收取不同标准的学费, 对于培养成本高的专业可以适当多收, 培养成本低的专业其学费也相应的低些;根据市场的需求不同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对于社会急需或紧缺的专业可以降低其学费标准, 对于社会需求达到饱和的专业可以适当的提高收费标准。 (10) 同时, 学校还需要将具体收费标准规范化, 并向社会公开, 对于有变动的专业的收费标准要及时更新等。

2.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提高硕士招生质量、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如奖助学金制度、教育筹资、“产学研”高效结合等多方面, 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于地方高校解决由全面收费制度带来的招生危机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 地方高校应根据校情设立研究生资助体系。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研究生资助体系, 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优秀的研究生, 鼓励其再接再厉, 保证其更好的完成该阶段的学业;助学金用于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开支;增加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 提高相关津贴资助标准;

其次, 地方高校可以完善导师资助制度。地方高校可以将导师所得生源指标分配制度与资助学生挂钩, 根据专业情况、导师课题、科研经费等多项配套经费资助, 同时可以适当增大导师招生的自主权, 这既可以减轻培养研究生的成本, 还使得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更加理性合理, 并且对于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三) 完善招生营销策略

教育收费背景下, 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教育国际化的逐渐深化, 地方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地方高校想要更好的生存、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则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改变曾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 需要地方高校立足自身, 准确灵活定位, 完善招生营销策略。

1. 提升办学软硬实力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 地方高校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逐渐步入强校之列, 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最根本的方法是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提高办学软硬实力以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知名度。高校综合实力包括区域优势、硬件设施、学科特色、名师效应、校园文化等方面。地方高校在综合实力方面有较弱于名牌老校的不足, 则需另辟蹊跷培养独属于自己的高校特色以吸引优秀生源。

首先, 将校园建设成环境宜人、底蕴丰厚、人文书香气息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 让学生学习生活在其中, 有归宿感和认同感。其次, 可以凸显学科特色,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鲜明的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的立校之本, 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内涵建设, 不仅可以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而且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有助于吸引优秀生源的报考。第三, 提高师资水平, 增强高校的软实力。高水平的师资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关键, 名导师的影响力通常是学生报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 有助于吸引优秀生源。第四, 提升高校科研能力, 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教导学生搞学术研究, 而非停留在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高校科研能力提升之后, 既可以为高校带来经济效益, 又能为学生提供好的科研平台。

2. 构建柔性管理机制

柔性管理是管理学的常用概念, 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将其引入教育学领域, 就是指在硕士招生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 采取非强制性方式, 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主动性、潜力等。 (11) 招生工作柔性管理过程中, 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协作;高校为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学生实行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等。弹性学制管理完全符合柔性管理机制的各项要素, 可以作为高校摆脱由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以及自身缺陷带来的硕士招生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育收费背景下, 学生认为考研成本增大了, 因而对于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年限也有所要求, 因此, 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弹性学制管理对于吸引生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为学生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 学生可根据自身实情, 适量的要求提前或滞后毕业, 灵活收缩学习时间, 学习过程也可选择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 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更是多样性,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硕士生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是以学生为本的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内在潜力以及地方高校招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实施弹性学制时也要完善其保障措施, 制定操作性强、实施度高的规章制度供师生参考, 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保证其合法合理性, 对其操作方式和程序要制定一个可行的完整的标准, 并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3.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随着研究生教育是日益蓬勃发展,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招生单位之间的竞争愈益激烈, 招生单位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这就要求各招生单位建立专门的招生宣传管理机构、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力量, 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大对自己的宣传力度以达到吸引生源的目的。

第一, 建立专门负责高校招生宣传的机构, 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高校招生工作做整体规划、布局, 安排高校内部招生宣传相关事宜;同时, 发动全校以及已毕业的校友的力量, 全方位的为本校招生作宣传;高校招生宣传部对于各学院的招生宣传工作要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第二, 加强对学校的概况宣传。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办学条件、硬件设施、人文历史、重点建设专业或特色专业、招生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大力的宣传, 以此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除了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以外, 学校自身也要加大建设力度, 使自身条件过硬。第三, 加强学校招生宣传, 如考试方案宣传、选拔录取宣传等。除了进行书面资料宣传以外, 高校还可以加大利用媒体视听等途径对高校的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 做到招考信息对公众公开, 招录过程公开透明, 尽可能的避免暗箱操作。最后, 招生工作要做到注重全面宣传、引导宣传以及有方向性的宣传, 以此避免宣传工作流于形式, 走走过程的问题。

注释

11杨乔清.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0) :22.

22中国教育在线.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http://www.eol.cn/html/ky/report2015/a1.shtml.

33中国教育在线.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http://www.eol.cn/html/ky/report2015/a1.shtml.

44考研热降温, 揭示了什么?[N].光明日报.2014 (12) .

55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EB/OL].http://www.eol.cn/html/ky/report2015/b.shtml.

66宋丽.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实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01) :20.

77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4/info1237531257406764.htm.

88刘海峰.切实保障推免生自主选择的权利[N].中国教育报, 2014.08.15.

99安丰勇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探索4[J].本刊视点, 2013 (09) :2.

1010吴琼.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7) :42.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7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考试方式,报考技巧

目前,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全国性统一考试共三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其中,“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通常于招生年度的元月份或招生年度前一年十二月份举行, 属于学历教育招生入学考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通常分别于每年的十月份和五月份举行,二者均属于非学历教育入学考试。

三种类型看似简单,性质分明,实则内涵复杂,若非专业人士,不经一番研究,普通考生尤其忙于工作的在职考生,很难清晰准确地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考试类型。而且事实证明,每年的招生考试中,均有一部分考生最终未能被录取或遇到种种被动,并非因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足或自身条件不符,而是因为自己未能准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试类型或考试方式。因此,笔者拟结合我国现行招生制度及笔者招生工作经验,尝试梳理出更直观、更易于理解与把握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类型及其报考技巧。

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招生考试

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接受科学及文化知识训练的受教育经历。我国的学历是指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学历证书通常为毕业证书,特殊情况下无法取得毕业证书时会获得结业和肄业证书; 经过学历教育培养合格的考生, 除获得学历证书外, 还会获得相应专业的学位证书,即获得通常所说的“双证”。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及国家政策精神目前的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招录的考生为学历教育;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两种考试招录的考生,属于非学历教育, 主要是指目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受教育者毕业后只能够取得学位证书而无学历证书的受教育经历及其教育形式。

二、学历教育考试方式的分类

非学历教育的招生考试方式较明确, 且报考考生均属于已经具有工作经历且为在职的考生, 相对明确, 此处不再赘述;而招录学历教育考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则考试方式较繁杂,达八种之多,分别为: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单独考试、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及农村师资计划;为便于把握和理解,笔者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及工作经验,结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标准信息库结构》将各考试方式内涵及要点重点详述如下。

(一 )全国统考类型

全国统考:全称为“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方式码为21,是指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 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命题的考试。应当说,绝大多数考生参加考试均是该种考试类型。

(二 )推荐免试类型

1.推荐免试 :全称为“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方式码为22,该考试方式是指被本科就读学校推荐, 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所选择的考试方式。实质上,该类考生无须参加每年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笔试,通常于招生年度前一年的十月份参加所报考学校组织的“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面试”即可。目前,根据教育部政策,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及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尚不允许以“推荐面试”方式入学。

2.农村师资计划 : 考试方式码为29, 与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相同,属于“专项计划”,该类型考试方式仅面向“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开始通过“推荐免试”方式,鼓励吸引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县学校任教,定向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换言之,“农村师资计划”考试方式,选报考生首先应为“获得农村师资推进免试资格”的应届毕业生(与上述“推荐免试”中考生的资格相同),且只能报考专业学位中教育硕士类别下的领域(除教育管理)。

(三 )单独考试类型

1.单独考试 :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 ,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命题的考试方式 ,属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性质上与“全国统考”地位相同的考试方式之一; 单独考试初试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是其不同于“全国统考”之处,但其并非一些考生所误解的“单独组织的一种考试”。以该种考试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教育形式及所获得的学历、学位方面与以“全国统考”方式入学的考试完全相同。目前,并不是所有专业均允许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术学位各学科均可以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但专业学位仅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以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

2. 强军计划 : 考试方式 码为27, 属于专项 计划 , 应始于2002年 ,是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文件精神,面向军队在职人员专门设置的一种考试方式,全称为“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根据教育部规定,选择强军计划考试的考生,无法选报管理类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所面向的专业领域, 即不得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 (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等专业领域。其实,强军计划虽为一种独立的考试方式,但按教育部规定其采取“单独考试”方式进行考试,即“强军计划”考试方式的初试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招生单位自行命题,与上述“单独考试”考试科目相同或相似。

3.援藏计划 : 考试方式码为28, 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内地高校援藏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2〕6号)》文件精神设置,自2003年起实施,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特定高校面向西藏自治区在职干部中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目的在于改善西藏在职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西藏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根据上述文件规定,援藏计划考生采用“单独考试”方式进行考试。此外,与强军计划相同,选择援藏计划考试方式的考生,无法选报管理类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等专业领域。

(四 )联考类型

1. 管理类联 考 : 考试方式 码为25, 是指报考 专业学位 中“工商管理硕士 (MBA)、公共管理硕士 (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几种专业的考生应选择的考试方式; 该类考试方式初试仅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只需考外国语(满分为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初试阶段不需要参加政治理论统一考试;管理类联考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和组织阅卷。

2.法律硕士联考 :考试方式码为26,是指报考专业学位中“法律硕士 (非法学 )”与“法律硕士 (法学 )”两个专业领域的考试方式,报考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考生不得选择。该考试方式共四门考试科目,前两门考试科目与“全国统考”相同,分别为统考外语及统考政治, 后两门考试科目为法律硕士专业科目联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题及阅卷管理工作。

三、考研的报考选择与技巧

尽管考生本人已经确定“考研”, 但究竟要考的是哪类“研”,不经一番分析和研究 ,的确无从下手。笔者结合前述分析,特提出如下报考选择技巧,以期让考生一定程度地避免错选错报,提高录取几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确定在职与非在职学历。很多考生会混淆“在职与非在职”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关系,通过前述分析,可以明确的是非学历教育报考考生均需在职考生,而学历教育报考考生,可以为在职也可以为非在职,根据教育部新精神,在职考试选择学历教育报考时,培养方式选择“定向就业”即可,顺利毕业后仍可以获得“双证”。

其次,选择正确的考试方式。非学历教育无所谓考试方式,学历教育招录考试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才存在考试方式。其实,其虽有八种类型,但实质而言,如上述笔者所作划分仅四类而已:全国统考、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推荐免试(含农村师资计划)和全国联考四个类别,考生可以按照本人情况采用排除法的方式,重点确定是否符合单独考试报考条件或是否为全国联考考试方式,进而作出正确选择。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8

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 (以下简称网上报名) 是指考生在教育部指定的网站注册、凭注册名及密码进入网上报名系统填写、提交、修改报名信息, 获得网上报名号的过程。要完整的报名, 考生还需现场确认。即在规定时间内持网上报名号及报名点所需材料到网上选定的报名点现场拍照、确认报名信息、缴纳报名费 (北京地区可网上缴纳报名费外, 其他地区都不能缴纳报名费, 也不能在网上提交照片) , 经过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研究生报名才完整、有效。

一、网上报名存在的不足

网上报名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报名管理模式, 简化了现场报名程序。考生可以在任何地方报考自己想要报考的高校或科研院所, 扩充了考生信息量, 减轻了考务管理工作的负荷, 提高了考务管理的质量, 也能够为后续的考试研发提供信息来源。确实做到了“减负增效”, 这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网上报名仅实行5年, 正如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 只是发展的初期阶段, 还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

(一) 不加限制的网上报名产生很多的垃圾数据, 不能准确地预测报名人数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虽然有170多万人, 但是排除身份证号重复等因素, 实报人数130万人左右, 而真实的报名人数仅为117.2万人。据新华网浙江频道报道, 杭州市无效报考人数占当地在线报名总人数的25%左右。这些虚假报名不仅是对网络资源的浪费, 也对社会可能产生了一些误导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2006年网上报名人数3 631名, 现场确认考生数2 751名, 确认率仅75.8%;2007年网上报名人数3 887名, 现场确认考生数2 928名, 确认率仅75.3%;2008年网上报名人数3 397名, 现场确认考生数2 440名, 确认率仅71.8%;2009年网上报名人数3 424名, 现场确认考生数2 399名, 确认率仅70.1%。这种不加限制的远程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的报名模式不能准确地预测报名人数, 而且在报名信息中产生很多的垃圾数据。

(二) 可供招生单位使用的信息不足

外语水平的高低是反映考生学习好坏的标准之一, 也是考生今后阅读国外科研论文, 写出高水平毕业论文的基础,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的计算机技术是检验考生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但是, 在网上报名系统的库结构中却没有体现考生外语水平的字段和计算机水平的字段。

网上报名系统对同等学力考生字段不明确。教育部要求:“对同等学力考生除严加复试外, 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但网上报名系统库结构中没有直接体现考生是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研究生的字段。每年招生单位要从考生来源 (KSLYM=6即考生来源是“成人应届本科”) 及学历码 (XLM=3即本科结业、XLM=4即高职高专) 来判断考生是否以同等学力报考, 这给招生单位在复试前筛选同等学力考生带来了不便。

此外, 没有报考导师字段。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 对研究生将来的科研、学习甚至生活等影响深远, 导师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学生也应有选择导师的权利, 许多考生想在网报时填报导师, 复试时导师也想知道报考自己学生情况, 但网上报名系统的库结构中没有导师这一字段。

(三) 网上报名系统中未能实现网上支付报名费和提交照片

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只是采集考生报考信息, 即用考生通过互联网填写、提交报名信息代替了以往由考生填涂信息卡、再用光标阅读机采集考生基本信息的方法。除北京地区可网上缴纳报名费外, 其他地区都不能缴纳报名费, 也不能在网上提交照片。

网上报名极大地提高了报考效率, 但因不能实现远程交费、采集照片等问题使人感到有点缺憾。

(四) 选择的不对应性网报系统不能逻辑校验

使用中, 我们发现网上报名系统中存在选择的不对应性网报系统不能 (实现) 逻辑校验的问题。如教育部规定, 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研究生, 但考生在“考试方式”中选择了单独考试, 在“报考类别”中还可以选择“自筹”或“非定向”。

学历码 (XLM) 选为3 (本科结业) 或4 (高职高专) , 但学位码 (XWM) 还可选3 (学士学位) ;

若字段毕业年月 (BYNY) 为次年毕业且考生来源码 (KSLYM) 为5 (应届本科毕业生) 时

(1) 学历码 (XLM) 应为2 (本科毕业) , 但考生却可选填3 (本科结业) 或4 (高职高专) , 这样考生就报成同等学力;

(2) 学位码 (XWM) 也应为4, 但考生却可选填3 (学士学位) 。

以上这些在全国联检时是错的, 必须更改, 但要招生单位填写更正清单, 考生要提供证明材料。

(五) 软件部分设计欠妥

每年现场确认时, 总是发现部分考生将报名信息选错, 问及原因时, 考生也不太清楚。笔者测试发现, 许多选项, 如:考试科目、学历码等虽然用下拉菜单选中了, 鼠标没移走前, 因鼠标滑动 (有滑轮的鼠标) 所选的内容就发生了变化, 将填报信息选错的多为此种情况。

此外, 网报中每个注册的用户名, 报名成功后将对应一个报名号, 只能填报一次。考生在网报期间可以修改一些基本信息, 但一旦提交信息后, 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和报名点等信息不允许修改, 致使一部分考生因招生单位或考试方式或报名点选错, 不得不重新注册后再在网上报名, 这不但浪费考生宝贵的时间, 也产生许多无用的网上报名记录。

二、网上报名系统存在不足的解决思路

目前网上报名系统的不足给考生带来诸多不便, 也给招生单位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针对网上报名系统中的不足, 特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一) 实现网上支付报名费及照片上传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

目前, 每年考生网上报名后, 还要在所选报名点现场确认。而报名点则要投入咨询组、收费组、摄像组、错误信息修改组等人力及计算机、摄像机、打印机等物力进行现场确认, 这对考生及报名点都很不方便。

从目前的情况看, 实现网上支付报名费及照片上传是可行的。一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为考生上网报名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在上网越来越方便, 大多数学校、单位都可以上网, 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不断增加, 网吧星罗棋布, 这些都为考生网上报名提供了上网条件。②二是有关招生部门通过在北京地区几年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试点, 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及易用性积累了丰富经验。三是网络、计算机技术应用日益成熟 (如视频聊天、网上拍照、网上传照片等) , 网上提交照片所需要的网络系统也完全能够应用于网上报名, 无需过多的资金便能投入使用。

笔者于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随机抽取了500名参加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确认的考生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发放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获取调查数据。80%的考生认为应将现场确认内容融入网上报名之中, 10%的考生认为现行的网上报名很好, 还有10%的考生认为无所谓。可见将现场确认内完全容融入网上报名是大部分人希望的, 当然也很有必要。

实施网上支付报名、提交照片等后会简化报名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而真正做到了“减人增效”和“减事增效”。同时, 与现行报名系统相比, 技术更为先进, 更人性化。如果实施网上支付报名费, 那么多次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将有所顾及, 也不会使本不想报名的考生随意在网上填报报名信息, 当然也就不会有大量的垃圾数据了。

建议在现行的网上报名系统中增加子系统, 如:摄像子系统 (供考生在网报时进行现场摄像使用, 基本功能包括:考生登陆、照片采集、照片确认、照片上传管理、相片上传浏览、相片上传记录) 、③网上支付系统 (供网上支付报名费使用) 等。

(二) 网上报名系统的库结构中增加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是否以同等学力报考、报考导师姓名等招生单位所须信息

如:外水平栏中选项为“全国大学生外语考试英语四级”“全国大学生外语考试英语六级”“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全国大学生外语考试小语种四级”“全国大学生外语考试小语种八级”“无”等选项, 学生根据自己外语水平在选项中选定即可。

此外, 由于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均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 建议将网上报名系统设置为只要考生选单考, 报考类别就只能选定向或委培。或若考生选错, 系统进行提示并不许通过。

若考生学历码 (XLM) 选为3 (本科结业) 或4 (高职高专) , 学位码 (XWM) 自动生成4 (无) , 不需考生再选择。我校每年都有同时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的考生, 因误选或操作不当, 学历码选为本科结业或高职高专, 但学位码却填报正确。如果在程序中这样限定, 一方面会使本身是同等学力的考生填报信息减少, 同时也会提醒本身不是同等学力的考生误填为同等学历。

若考生将字段毕业年月 (BYNY) 填为次年毕业且考生来源码 (KSLYM) 为5 (应届本科毕业生) 时:建议将网上报名系统设置为 (1) 学历码 (XLM) 自动生成2 (本科毕业) , (2) 学位码 (XWM) 也自动生成4 (其他) , 不需考生再选择。

(三) 进一步完善相关软件

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是给考生报名用的, 如果用起来易出错就难于推广, ④所以网上报名系统应充分的考虑到考生的客观情况, 使网上报名系统操作简便且不易出错, 从而真正发挥网上报名的优势。针对因鼠标滑轮滑动造成所选报名信息误选, 可否在技术上解决只要选定的选项, 滑轮滑动不会改变原选项。

在线报考应适度赋予考生选择的权利, 尤其是招生单位、报名点等重要信息, 允许考生修改才能体现在线报考的优势。在2008年随机抽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500名参加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确认的考生中75%的考生对不能修改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和报名点很不满。所以建议对网上报名系统可进一步人性化设计——提交信息后考生还可对招生单位、报名点等信息允许修改。

因考试方式不同如:推荐免试、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五类考生网报时, 需要校验码, 网上报名系统中的程序不易改动, 考试方式可不允许修改, 但当考生提交信息时可先提示考生“考试方式是否已确定?提交信息后将不能修改!”, 考生确定后, 可提交信息, 这一提示将大大避免考生因招生单位或考试方式或报名点选错, 而重新进行网上报名的几率。

注释

1吕森林.在线报考调研与观察, 中国远程教育, 2004, 60-61.

2顾群, 林文普.成人高校网上报名的可行性分析, 继续教育研究, 2004 (1) , 77-79.

3陈楚鹏, 黄啸波.网上报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自考研究, 2005 (11) , 31-33 .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9

华北煤炭医学院是全国唯一开办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医事文秘方向) 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 具有多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举办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的经验。现招收2010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医事文秘方向) 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要求如下: (1) 招收对象及条件: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 (毕业及获得学位两年以上) 从事与医药卫生工作有关的文书、秘书及管理人员等。 (2) 培训时间及地点:学期一年 (2010年6月-2011年6月) , 地点为华北煤炭医学院 (河北唐山) 。 (3) 培训形式及所学课程:学员免试入学, 采用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基础、英语、卫生事业管理、秘书专题、公文管理与写作等10余门。 (4) 学员待遇: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经河北省学位办备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 (三年内学位英语考试及卫生管理综合考试合格) ,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后, 可申请办理硕士学位有关事宜。 (5) 报名截止日期2010年5月15日。具体事宜可与华北煤炭医学院医事文秘学科李萍老师联系, 电话:0315-2833941, 13731553626。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邮编:063000。Email:rubysin@126.com。

硕士研究生招生 篇10

1 复试工作存在的冲突和问题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要求, 考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的竞技体育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经营管理人员、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者以及体育社会工作者等, [1]一般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由此可见,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在入学前均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应用能力, 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其专业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成为招生单位复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但是, 随着近年来体育硕士招生数额的扩大, 复试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便逐步显现出来。

1.1 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冲突:复试成为“走过场”现象

由于全日制体育硕士属于新生事物, 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 甚至部分体育硕士导师对此都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 考生对此没有报考兴趣。许多招生单位的生源成了大问题。近年来, 对于生源较差地区的院校来说, 在体育硕士招生考试初试的考生相对来说分数线要低一些。因此, 很多高校为了在复试招生工作中生源得到保障, 很难用高质量的复试把学生拒之门外, 更不可能去细致入微地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 “走过场”便会成为招生单位“公开的秘密”, 复试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部分参加复试的考生们提前了解到此类信息, 他们的心态也就会发生变化, 变得重初试轻复试, 招生单位的录取工作也会进行的很尴尬。

1.2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冲突:面试专家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加复试面试的人员包含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 各个专家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部分招生单位在确定面试专家的时候没有足够重视, 或者工作人员缺乏合理配置考官资源的能力, 导致在实际复试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大的面试组水平差异, 有的面试专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高, 而有的面试专家水平一般。怎样合理地组建面试专家是面试领导小组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参加面试的专家也只是体育学或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 并不都是优秀的面试官。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硕士专业招生和培养单位的师资队伍都偏学术性, 理论水平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 这与我国高校几十年来的办学方针是分不开的。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也基本都是由各高校自己的教师组成的, 他们大部分属于学术型教师, 对于体育理论有深入的研究, 但是对体育专业学位体育硕士的工作实践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却相对较少。[2]

1.3 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冲突:培养定位不准确

传统的复试方式和内容不利于选拔合格的体育硕士人才, 片面的考核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背离了设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初衷。而复试方式与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这也说明了部分招生单位对体育硕士培养方案了解的不够详细, 培养定位不准确。了解培养方案首先要了解所招学生的培养目标,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因此, 复试方式与内容应该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导向, 新世纪的体育专业型人才应该具备丰富的体育实践经验。

1.4 运动成绩和职业能力的冲突:评价指标缺乏科学论证

在以往的研究生复试中, 复试方案的制定都具有学术性导向, 大都针对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 实践能力考察欠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出台颠覆了以往复试方案制定的标准, 重专业性而轻学术性。由于刚刚开始招生,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复试指标的选择上面还都是仿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方案, 创新之处很少。根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定位, 其复试方案中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备对考生专业能力的考核, 部分已经使用中的考核指标没有经过科学论证。

1.5 效率和公平的冲突:复试工作量大, 时间仓促

招生规模日益扩大, 复试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招生单位复试质量抓不紧是复试环节存在的问题之一。随着招生指标的增加, 面试人数呈现上涨趋势。招生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以下工作:复试方案的制定;复试考生的确定、通知和报到;准备复试各个环节需要的材料;组织复试工作人员的培训;确定出题老师及监考人员的安排;阅卷和统计工作。时间紧迫, 任务繁重, 如果管理不规范就会出现差错, 导致复试工作的不严谨, 使得考生在复试漏洞上有机可趁。

2 职业能力和培养潜力:复试过程中需突出考核的内容

2.1 数量和质量, 两权相轻取其重

生源较差的招生单位在权衡招生数量和质量的时候往往选择前者, 希望自己招的学生越多越好。而对于生源较好的招生单位也不一定会选择后者。保障生源和保障质量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对招生质量把好关, 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生源便会呈现上涨趋势;如果仅抓招生数量, 忽略质量, 培养不出那么多高质量的人才, 招生质量只会一年比一年差, 生源也会慢慢地变少。招生单位应该权衡其中的轻重, 做好体育硕士的复试工作。

2.2 科学论证培养方案,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来看,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和克服学术型学位的不足或薄弱点而产生的。[3]因为随着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单一的学术型学位教育明显暴露出一个为突出的问题, 即高学位获得者的实践应用能力不高, 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能力不强, 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旨在提高体育工作者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体育专门人才。[3]因此, 既然体育硕士学位获批招生, 招生单位就应该按照此培养目标来科学论证自己的培养方案, 合理定位本校体育硕士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在复试前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合理制定复试方案。

2.3 加强复试专家团队人才库建设

复试专家团队人才库建设是体育硕士复试的重要保障。首先, 在体育硕士复试工作开始前, 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应进行一次复试专家遴选工作。主要依据职称、取得科研成果、获得导师资质年限、参加复试次数、自律表现、年度考核结果等指标进行专家遴选, 并将复试专家名单上报上级相关管理部门备案。其次, 加强复试专家培训, 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 提高复试专家的思想认识和掌控复试的能力。[2]第一, 邀请体育硕士招生工作的专家讲解国家相关文件精神, 包括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评分标准, 从而提高面试官对复试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 应聘请具有指导体育硕士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对考官及工作人员进行体育学科理论素养与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复试专家对复试程序、复试标准、复试规则的培训, 提高复试专家的选拔评价能力, [4]使其能更好的在复试中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考查出具备应用型、专业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 全面提升复试工作质量。

2.4 科学确定考核量化指标

由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复试指标的选择上参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的情况较多, 因此, 复试方案中的评价指标很难考察出考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专家访谈, 确定体育硕士复试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如增加心理测试、上机操作、社会实践能力考核、写作案例分析考核、实验技能考核、运动技术考核等, 并聘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和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价。[5]根据他们提出的反馈意见对指标内容进行修改后, 最后对指标进行修改、整合。[5]以此来确定科学的量化考评指标体系。

3 结束语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比较晚, 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招生复试体系还没有发展成熟, 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要根据体育硕士的培养目标, 加强对体育硕士考生在复试中专业能力的考查, 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拓展等方面, 规范和加强复试阶段的管理, 完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复试环节, 为更好地选拔出高质量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人才而努力, 推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健康有序、持续繁荣的发展。

摘要:复试工作是全日制体育硕士招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进一步全面考查考生专业能力和培养潜力的重要手段。依据体育硕士培养目标定位, 提出要不断创新体育硕士复试方式和内容, 重视专业能力的考核, 积极推进体育硕士专业能力考查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以此促进体育硕士招生复试制度的改革, 建立和完善体育硕士培养的选拔机制和淘汰机制。

关键词:体育硕士,复试,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伟, 刘希佳.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J].高教论述, 2012 (12) :47-48.

[2]王兴怀.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教师, 2009 (1) :246-247.

[3]熊蜀蓉.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8) :1099-1101.

[4]张国栋, 樊琳, 邵松林.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生复试成绩偏差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 :27-29.

上一篇:IT服务与外包下一篇:移民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