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10-03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共9篇)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1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河北农业大学20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河北农业大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以走“太行山道路”享誉全国。

学校有五个校区(保定东西校区,秦皇岛、定州校区、渤海校区),校园占地3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27万平方米;纸质型图书与文献200万余册;仪器设备值2.6亿元;附属实验农场330余公顷、林场2700余公顷;全日制在校生4余人。在职教职工3000余人,教授及相应职称的375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的615人,博士生导师140人,硕士生导师568人。设有27个学院,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5个本科专业;有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林业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六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具备全部类别的学生培养体系。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涵盖了“农、工、管、理、经、文、法”七大门类,形成了以农业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有河北省高校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600多项,鉴定科技成果400多项,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励8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91项,审定新品种48个,专利130多项,科技著作300多部,三大索引论文1000多篇。到位科研经费3亿多元,创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科学技术获奖等级和数量连续十年居于全省高校之首,连续多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出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等学术期刊。

我校年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47 人,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277 人,两种类型研究生均接收推荐免试生。

一、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时须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均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规定,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且在复试时加试报考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4)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书面同意。

中央党校本、专科毕业生不能作为国民教育系列学历,不能作为报考研究生的学历依据。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 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林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除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推荐免试

我校接收校内、外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其所在学校必须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免试权的高等学校,其本人的推荐免试资格由所在学校确认,占所在学校推免指标),推荐和接收办法按《河北农业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关于接收校外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通知》规定执行。被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参加统考报名。

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不接收推荐免试生。

三、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201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所有报考人员(含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网上报名日期:20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yz.chsi.com.cn或yz.chsi.cn)进行报名。在调剂、复试录取阶段,考生凭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该网站填报调剂志愿,从网上接收调剂复试和录取通知。

2、注意事项:网报各项信息应准确无误。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选择报名点前应仔细阅读相应的网上公告;报考类别包括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四种方式:报考非定向、自筹经费的考生,被录取后须将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及党组织关系调到河北农业大学,毕业时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确定就业去向。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必须是已就业的在职人员,被录取后不转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及党关系。

3、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政策规定见《2012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

4、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5、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并牢记网上报名生成的报名号和密码,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二)现场确认

考生应在报考点(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选择)规定的时间(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地点进行现场确认,进行缴费和照相。不参加现场确认的考生,其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三)准考证

按照教育部要求,考生准考证由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自行打印《准考证》。考生在规定时间(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本人《准考证》。

我校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准考证由考生自行在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复试阶段我校将对考生身份证、本(专)科课程学习成绩单、非应届考生学历证书、应届生学生证、应届生按时毕业的证明等材料原件及考生身份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者,不予复试、录取。

四、资格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2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是我国建没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 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逐步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1]。本文结合我校自身实际, 对目前地方农业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生生源奠定了基础。

二、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原因分析

(一) 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认同度不高

从2009年开始, 虽然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识逐渐提高, 报考人数逐渐增多, 但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 公众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加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导致社会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实际地位总体还不高, 进而影响其整体招生数量和质量[2]。

(二) 生源不足, 招生政策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存在偏差

近年来, 教育资源配置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现, “985”、“211”高校对地方高校的生源影响很大, 导致地方高校生源的不均衡性比较严重。并且, 农业院校中的专业大多属于农学门类, 局限性较大, 毕业后多从事大田、户外等工作, 条件艰苦, 因此报考人数较少[3]。

另外, 教育部的招生政策对于专业学位硕士来说存在偏差。在调剂政策上, 政策规定学术型的硕士考生可以调剂到全日制专业学位, 但专业学位却不允许反调。对于招生单位来说, 这种调剂政策会导致一些招生单位为了完成招生计划, 会采取用学术型硕士的考生的数量来填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的策略;对于考生来说, 会给考生造成一个误区, 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含金量不如学术型高。[4]

(三) 生源分布不均, 培养环节不完善, 培养机制不健全

地方农业高校招生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科专业之间生源分布不均衡[5]。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农业推广硕士中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其报考生源逐年递增, 而对于倾向于农业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这直接影响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整体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 大多数地方农业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与学术型的培养方案划分不明晰, 培养过程流于形式,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培养方案缺乏特色。

(四) 面对就业形式, 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偏见

在就业方面, 与农业相关的大部分企业要求学术型毕业的研究生, 大多数的考生及家长也认为学术型研究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研究生形式, 就业机会更大一些。这样直接导致大部分考生 (尤其是应届生) 不会选择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有些考生甚至将专业学位硕士作为一个底线, 在找到工作后便放弃专业学位录取资格, 这不仅会出现专业学位生源流失的情况, 同时也扰乱了整体的研究生招生秩序。

三、对地方农业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 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力度

地方农业院校应充分正视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 合理规划招生计划, 创新招生理念, 建立客观有效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6]。同时, 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广开宣传渠道, 提高公众对专业学位的理解和认知度, 为专业学位教育开辟广阔的市场。

(二) 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扩大推荐免试生所占比例, 正确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各大院校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专业学位的推免生奖励制度的方式, 扩大专业学位推免生的比例, 吸引更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 招生单位应进一步优化专业学位培养的办学环境, 改革复试录取办法, 通过多种方式联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 协助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三) 完善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机制, 加强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沟通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机制面临着一系列改革, 地方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主体, 应结合自身实际, 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 并且应设立专项经费, 开展专项就业工作, 提升社会竞争力。

(四) 关注专业学位硕士学业全程, 着力解决其就业问题

作为地方农业高校, 应加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学程的就业指导, 让更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 学校应多为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提供与企事业单位的平台, 从多方面解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满强, 焦建鹏等.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论刊, 2013 (06) :49-51.

[2]陈磊, 粘山坡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1 (6) :91-95.

[3]安丰勇, 荆红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探索[J].本刊视点, 2013 (9) :1-2.

[4]黄雪, 柳建良等.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0:180-181.

[5]荆红, 安丰勇等.试论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定位[J].学园, 2013 (16) :1-2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制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41-02

根据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经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甄选人才,即招生。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话题因几次扩招受到空前关注,而研究生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概念及现状

所谓“研究生"是指大专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所述,2007年全国共录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20014 人,比2006年增长5.50%。其中硕士研究生361952人,比2006年增长5.89%。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增加的同时,招生的重要性也得到研究学者的普遍认可。沈跃进(1992)认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宝英(2009)认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董世平、徐国英(2010)认为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其生源质量之间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国际上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也自成体系,为很多国家所效仿。沈跃进(1992)指出美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进行,招生计划通常由研究院制定。招生类别从录取性质上分为正取生、备取生和试读生,按学习时间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郑浩(2004)指出美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只是入学资格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性要素,录取要综合考虑个人成绩、研究兴趣、研究潜能和教授推荐信;常宝英(2009)指出美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管理权呈现分离状态,且对申请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非常重视。

(二)英制下的英国、新加坡、香港

英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闻名于世界,它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做支撑就无法发展研究生教育,故在研究生招生时比较重视本科就读的学校与学习成绩。在英制教育影响下的新加坡、香港亦是如此:胡丽娜(2008)指出新加坡研究生招生由各大学的各个学院录取,分为研究型和修课型;汪基德(2008)指出研究生入学没有全港统一的考试,申请时提交本科学位、英语成绩和个人研究计划一篇便可,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

(三)德国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但在德国,硕士研究生不属于研究生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招生只指博士研究生。

(四)日本

日本经济的高速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李旭(2006)指出日本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外语、专业知识和口试组成,外语主要考察对学术期刊的翻译能力;王威(2008)指出日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注重招生对象的多层次和多背景。

三、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招生制度问题的研究

吴佩林、魏勇(2004)认为现行的招生制度对招生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监督机制;梁大战(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的集权化管理使高校缺乏自主权。

2、对招生模式问题的研究

赵研(2006)把招生模式分为考试型和非考试型两种;杨晓晰(2009)总结了国家教委自1985年将招生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招收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3、对招生考试问题的研究

李旭(2006)在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陈明灿(2006)指出有必要加大力度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流程与人才选拔方式;张喜梅(2007)在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对硕士研究生报名的年龄限制、单位证明等条件会导致不公平现象,自主出题的专业课成绩统一划线也没有可比性,导师在考试中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覃红霞(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中统一与多样有矛盾,招考公平与扩大自主权有矛盾,教育公平与有效选拔人才有矛盾;岳爱武(2009)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酝酿到现今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卢洋(2010)指出现如今没有健全完善复试制度。

4、对考试科目问题的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通过考试的形式,其初试一般是外语、政治、专业课。李旭(2006)指出研究生考试内容过于片面,忽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赵研(2006)认为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难度太大,分散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张永泽(2007)指出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太多且难以统一,有必要由“四”改成“三”;梁大战(2008)指出考试科目的内容不合理;覃红霞(2008)指出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公共性与专业性有矛盾。

(二)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校与专业进行,在众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中也有部分是针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制度进行的研究。赵令湖、吕海燕(1998)针对地学类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晋建华等(2004)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进行初探,提出要注意考察报考者入学前的临床能力;董世平、徐国英(2010)针对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表明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性。

(三)前期研究的不足

1、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国到我国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但内容上却不尽全面。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我国等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基本限于招生考试,以下内容涉及较少,可进一步补充:

(1)招生模式

众多文献中,仅一篇文章论述了招生模式,并将招生模式分为委培型和定向培养型,但这样的分类并不完善。另一篇文章简略提到了招生模式,且分为考试型与非考试型,也不尽全面。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外界看来比较混乱。例如,现如今存在的招生模式究竟有哪些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委培、定向培养、专业硕士的招生有什么区别,公费研究生招生模式与奖学金制度的招生模式的区别等。

(2)对不同学科招生制度的单独研究

已有部分研究针对单一科学进行,但并没有体现不同学科招生的区别。由于不同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统一的招生制度必然不利于学科发展。例如我国是否可以借鉴英制将研究生招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的方式,是否可以借鉴香港对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招生的不同理念进行改革。

2、研究结果不够深刻

目前对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结果仅体现在表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批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合理的同时并没有深刻的研究结果以证实这个观念,仅是重复表达现如今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却未能用实证结果证明制度不利于怎样的人才培养,为什么不利于此人才的培养。纵使对国内外招生考试制度研究颇多,也未能就其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做具体研究,基本千篇一律的泛泛之谈。

3、研究方法不够丰富

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并没有运用丰富的研究方法,甚至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在论述招生制度不适合人才培养的时候,不妨以研究生培养标准做效标进行实证研究,以数据分析证实招生制度的不合理。

(1)效度测量——实证招生制度是否真的不利于人才培养

借用对考试效度测量的方式,以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做效标,并与其考研成绩做相关分析,得出区分度和效度。若是效度高,则证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具有有效的筛选力;反之,则不利于人才培养。

(2)量表法——考查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方面

倘若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那么可以通过测量研究生的各种指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证实招生制度阻碍了研究生培养的哪一方面。例如运用创造力量表测量创新性,智力量表测量智商,态度量表测量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满意度量表来测量对读研生活的满意度等。

(3)问卷法——进一步考查招生制度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有效性

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研究生招生制度因不同专业、不同模式可能有不同的鉴别力。可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并运用统计软件交叉分析,得出招生制度的优劣在研究生培养上是否存在专业性、模式性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资料整理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从1992年到2010年,对国内国外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空白可以深入研究。既然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那么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深入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不仅使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研究者,也可以吸引众多留学生来中国,使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跃进.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J].中外高教研究,1992,(9).

[2]常宝英.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

[3]董世平,徐国英.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优秀生源选拔[J].学术纵横,2010,(4).

[4]郑浩,常思亮.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招生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4,(3).

[5]胡丽娜.新加坡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9).

[6]汪基德,杨改学,周凤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香港电教,2008,(10).

[7]吴佩林,魏勇.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8]陈明灿.试论我国所示研究生招生制度[J].商业经济,2006,(9).

[9]李旭,张群,王红梅.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3).

[10]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于锋.浅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四改三”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11]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12]梁大战.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高 教论坛,2008,(8).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4

中国农业大学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报考。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研究生年龄不限;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我校特殊专业的基本要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者(HBsAG+)不能报考“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

4、报考方式与对考生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推荐免试

校内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的接收办法执行2009年学校相关政策。

校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向招生学院提交申请、通过初审并经公示无异议后可参加我校的复试:

1、设研究生院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分校及专续本毕业生)前三学年的总评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前10%;未设研究生院、取得教育部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分校及专续本毕业生)前三学年的总评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前5%.

2、已获得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

3、如能提交具有特殊学术专长、突出培养潜质的证明材料,经我校专家组审核确认,以上两条可适当放宽。

4、取得本科就读学校推荐免试资格。

(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考生须具备下列基本要求之一:

1、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四年制或五年制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我校不接收提前毕业生),毕业时一般应获得学士学位;

2、已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全国统一高考、成考、自考,以下同)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3、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此类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硕士生;

4、同等学力考生:国民教育系列的本科结业生、应届专科毕业升本科毕业生(简称应届专升本生,以下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简称应届成教生,以下同)以及大学专科毕业生(简称大专生,以下同),大专生须毕业后在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两年及两年以上(到录取为硕士生的当年9月1日止,以下年限计算相同,不再列出)。

同等学力的考生还须具备以下报考条件:(1)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第一作者研究论文;(2)大专生还需补修六门以上(含六门)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由教学高校教务部门出具成绩单。

通过初试后,在复试前须加试两门不同于初试科目的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技能等科目;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考条件:(1)资格的确认: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负责,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教处等相关处室负责。(2)具有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资格的考生,还须符合《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

(三)单独考试考生

本年度暂不招生。

二、报名办法

(一)报名方式

2009年度全国报名工作仍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请全国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随时关注您所选考点发布的报名时间和方式的信息。凡准备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均应选择我校为考点,请这部分考生于2008年9月后经常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gradinfo.cau.edu.cn/admission/index.do;

请按照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招生报名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yz.chsi.com.cn/,对未按时报名者,我校无权办理补报名手续。

我校实行按专业招生,考生按专业报名并选择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信息查询请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招生导师→招生导师简介。

(二)报考资格

我校考前不进行资格审核。请考生务必在报名前详细阅读我校的报考条件,自审合格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否则,造成不予复试、不予录取等后果完全由考生自己承担。

三、初试

(一)初试日期:以教育部公布的考试日期为准。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二)全国统考的初试科目为四门:政治理论(MBA综合能力)、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政治理论(MBA综合能力)、外国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数学(农)、化学(农)、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综合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卷。

(三)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含统考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每门满分值各为150分。

四、复试及录取

(一)考生复试前应提交的材料

凡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应分别携带下列材料到校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后方可参加复试:

1、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学生证、身份证以及完整的本科学习成绩单;

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提交身份证、本科毕业证或硕士学位证或博士学位证以及本科或硕士或博士学习成绩单;

3、同等学力考生:提交身份证、本科结业证或大专毕业证或学生证(应届专升本生和成教生)、大学学习成绩单、公开发表的论文、大专生还应提交补修本科主干课程的成绩单。

考生提交的上述材料应真实有效,用B5纸复印装订成册,经报考学院专人审核原件后,复印件收存归档。如发现有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录取资格,直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二)复试

1.我校为教育部34所自划复试分数线招生单位之一,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一般为实际录取人数的120―150%。凡符合我校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参加我校的专业复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的50%。

2.专业复试由招生学院组织进行,一般采用笔试、面试、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及实验操作等多形式结合的方式。

3.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加试两门专业主干课程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参加复试的考生需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规定缴纳复试费。

(三)体检

1、时间、地点

复试期间在我校医院进行体检,一般不做复查。

2、体检标准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录取

1.对考生进行总成绩排名,结合思想品德和体检结果的综合考核,实行择优录取并尊重导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的.结果。

2.我校自2008年起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招生类型分为非在职生和在职生两大类。按考生报考时是否填写的“定向委托培养单位”识别在职状态,只有报名时选择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享受教育部有关分数照顾的政策。

3.非在职生录取为非定向生,由国家、学校和导师共同提供培养经费和基本生活费并享受公费医疗。进入拟录取名单后须与学校、导师签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助研岗位聘用协议书》。毕业后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4.在职生录取为委托培养生,在读期间的培养费、生活费、医疗费及其它福利费由原工作单位支付,培养费为6000元/年,按学年交纳,学制为2-3年,第一学年的培养费在入学报到前交纳,此后每年的7月10日前缴纳下学年培养费。拟录取后考生本人、委培单位须与我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毕业后按协议回原工作单位工作。

5.纳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生均录取为定向生,录取后先在教育部指定的培训基地学习一年,通过考核后回到学校进入专业学习。回到学校后,由学校提供培养经费,学校向生活困难的非在职定向生提供国家标准的助学金。

6.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称直博生):生物学科的部分专业招收直博生,学制五年。

各招生学院的复试、录取要求及结果均会在学院的网页上公布,请广大考生关注报考学院的相关信息。

五、其它

(一) 请保存好准考证,复试及入学报到时备查;

(二)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考生在报名、考试、复试、录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请与报考学院联系咨询。

(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及各学院不提供往年试题和参考书、不举办任何课程补习班,双休日及节假日休息,上班时间接待咨询。

(四)单位代码:10019;单位名称: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址:gradinfo.cau.edu.cn/admission/index.do

六、学院联系人、电话及地址

学院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或邮箱邮寄地址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王美芹 (010)62732565 西校区

邮编: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高琪洁 (010)62732489 动物科技学院 吕进英 (010)62731280 动物医学院 赵世云 (010)62733466 经济管理学院 方芳 (010)62733128生物学院 孙德昊 (010)62733914 理学院 王玉红 (010)62733474 人文与发展学院 武靖贤 (010)62733392 图书馆 孙会军 (010)62731045 MBA中心 刘会 (010)62731330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石宝霞 (010)62736913 东校区

邮编: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5

一、招生计划

因国家还未下达2013年招生计划,目录中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4.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对于未经在读研究生培养单位同意擅自参加报名考试的国家统招计划研究生,一经发现,原就读研究生培养单位将责成其办理退学手续。

6.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

年龄不限。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5、6、7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除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选择河北省各报考点进行报名;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但报考美术学及美术(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选择石家庄市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3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河北师范大学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选择我省报考点的考生必须以“网上支付”方式交纳报名费,否则报名信息无效,选择其他省市报考点的考生请根据当地网上公告要求进行报名。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及具体地点请阅读报考点网上公告。

四、初试

(一)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时间

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进行初试,其中美术学及美术(专业学位)的501专业测试科目(考试时间为6小时)1月7日在河北师范大学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注意事项

1.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和《2013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4.各专业复试笔试科目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将在研究院网站(http://yjsy.hebtu.edu.cn)公

布,届时请考生在网上查询。

5.我校关于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及通知、通告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及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y.hebtu.edu.cn)查询有关信息。参考书目在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一层“新旧书店”有售,联系电话0311-80857212,***。

单位代码:10094地址: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政编码:050024

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6

河海大学建于19,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近年来,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后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校现有教职工340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79名;博士生导师382名,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名、讲座教授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75人,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5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5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我校研究生教育始于50年代,是国家首批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和全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之一。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6个一级学科列入省重点序列学科;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19个工程领域。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第一;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目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44000多名,其中研究生13000多名。

我校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校,已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千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我校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正式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签约高校之一。

二、招生计划

我校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800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69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110名。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招生人数参照我校招生人数制定,年的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计划数为准。

三、报考条件

(一)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5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凡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方可报考)。

3.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同学术型研究生。

四、报名及考试

(一)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报名。网上报名时间:20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时间:年9月25日―28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须于2014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到网上报名时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采集本人图像。

(1)在2015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2)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3、考试时间: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

准考证下载打印时间:2014年12月15日―29日。

(二)注意事项:

1、报考点选择: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须选择河海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3206);其他考生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网报时选择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时的报考点和参加考试时的考点必须完全一致。

2、报考类别: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报名时必须准确填写报考类别,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7

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 史称“壬戌学制”。在此之前的“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都没有规定研究生招生采取考试的形式, “壬戌学制”是仿美制而来, 借鉴了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开创了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 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 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招生和教育工作积极地开展起来。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经历了“个人申请、学校推荐、招生单位自行考试”, “增设政治理论、外国语全国统一考试”, “增加复试”, “全国统考试点”等阶段。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价值选择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政府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尽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政策表面看来是工具理性的, 但每一项政策背后确实存在着价值选择, 如此看来, 政策同时又是价值理性的, 这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和手段的选定、政策评价标准的确立等方面。

(一) 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产生的前提是社会问题的出现,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就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 在分析某一政策合法性和有效性之前, 首先要明确政策制定所针对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只有清晰了解社会问题所在, 才能够对政策进行评价。

教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 在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对应的教育问题。那么, 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出台要解决哪些教育问题呢?或者说, 在出台此政策之前,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 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得不到保障。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统考招生政策出台前, 除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外, 初试科目一般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其中政治和外语是由国家统一命题、考试, 基础课和专业课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在这种考试制度下, 政治和外语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评分标准可以做到保持一致, 但是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试题的科学性令人堪忧。尽管国家对非统考科目也进行了相应规定, 但各招生单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加之各招生单位本身的命题水平参差不齐, 从整体上看, 试卷的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 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考试、招生、录取等工作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由于硕士研究生统考招生政策出台前, 各招生单位要自己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命题、考试、招生、录取等工作, 大约从每年6月份编制招生专业目录开始, 至次年的9月新生入学为止, 一个研究生招生周期才全部完成。在这一周期中, 无论是命题考试、录取接收, 还是其他相关工作, 都要由招生单位自行完成, 这实为一种资源浪费。由于学生录取工作和新生招收工作有交叉, 加之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长, 招生单位会面临阶段性的繁忙, 影响整体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 自主命题、考试也给考生的调剂设置了障碍, 各招生单位的试题和评分标准的不同增加了考生调剂的复杂性。

(二) 政策目标的确定

面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尤其是初试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 2006年6月9日, 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明确提内容, 使初试更加侧重考察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等。

(三) 方案和手段的选定

为实现上述政策目标, 《通知》规定, “调整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和内容。初试科目为三门, 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对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统一命题, 其中, 对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各设置一门统一命题科目, 名称待定;医学门类设‘西医综合’、‘中医综合’统一命题科目”。2008、2009年, 又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设了农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门类的统考。

(四) 评价标准的确立

一项政策的出台, 不仅需要明确政策问题、政策目标和政策实施方案, 而且需要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依据。但就目前来看, 教育部出台的这些政策文件均未提及政策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教育部也没有发布针对部分研究生初试统考改革的评估报告, 这是该政策的一大缺失。

(五) 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价值选择

公共政策究竟是否应该保持价值中立的问题, 一直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此问题上, 笔者十分认同劳凯声、刘复兴主张的公共政策应该涉入价值的观点。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在公平与效率、统一与多样价值中进行了选择, 虽然该政策没有决然地选择一方而放弃另一方, 但还是在权衡比较下偏向了一方, 即在公平与效率中优先选择了公平, 在统一与多样中优先选择了统一。

公平和效率问题是任一公共政策都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就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言, 公平是其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基础。效率是考试功能得以发挥的保证, 尤其对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选拔性考试来说更是如此。在公平和效率的博弈中, 最终公平战胜了效率, 这种选择打消了考生的担忧, 有利于增强广大考生考研的信心, 但却忽视了学术活动的性质。众所周知, 千人一面的学术界很难生发创新的意识和行动。但是,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恰恰选择了统一性而忽视了多样性, 因为初试是统考, 有统一的试题和评分标准, 而且只有通过初试才有参加复试的资格, 但初试统考的考核方式无法彰显考生的个性化特点, 每位考生都只得到了反映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分数。尽管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制度设计上试图用复试来弥补这一问题, 但是有许多很有研究潜质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在初始阶段被过滤掉, 这种损失无法弥补。

三、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如前所述, 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出台之时没有将政策评价标准包含在内, 教育部也没有发布关于该政策有效性的评估报告, 所以只能通过衡量其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该政策是否有效。

客观地说, 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统考政策出台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一些弊端。统考一改以往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考试、评分、录取的招考流程, 改由全国不同高校的专家团队统一命题、实现了“进一步精简、优化初试科目, 改革初试内容”的既定目标。

与其他目标相比, 统考政策的效果可谓差强人意。具体而言, 政策的既定目标之一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但无论从该政策本身的手段还是政策实施后的外部评价来看, 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这一目标都没有实现。首先, 从政策手段来看, 统考政策只是把原有的四个科目改为三科, 把各招生单位自由命题改为全国统一命题, 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改动, 对于提高选拔质量没有直接帮助。从具体的考核内容来看, 统考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综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治理论和外国语就是统考科目, 在此不作讨论。专业基础综合是统考政策出台后的新生事物, 它涉及的专业科目与研究生质量有一定关系。以教育学统考为例, 教育学基础综合共包括五门课程, 这五门课都是教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的确应该熟练掌握这五门课, 但是如果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考试科目, 这五门课就显现出不足之处。与初试改革政策出台之前, 研究生初试会考两门业务课, 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比, 如今的初试统考只考基础课, 这样一来, 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优势无法体现, 即便复试阶段会重视专业方向上的考核, 但在某一专业方向上很有优势、更加适合在这个领域继续钻研的考生可能已被效度不高的初试所过滤, 这对于考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而且对于学术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这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如果得不到修正, 制度本身也就处于合理性危机之中。

综上所述, 该政策的手段距离其目标的实现仍有一段距离, 但该政策的政策目标是正确的, 只是政策手段亟待改进。当然, 我们同样需要看到, 统考政策有效地解决了统考政策出台前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任何新政策的出台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和完善, 研究生统考政策也不例外, 这项政策的完善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考试的形式本身无足轻重,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才是这项政策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J].教育研究, 2002, (4) .

[2]张亚群.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 .

[3]陈睿.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J].考试研究, 2006, (4) .

[4]覃红霞.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中的价值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 .

[5]巨玉霞.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7.

[6]郭钊, 屠中华, 赵永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2) .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8

摘 要: 本文剖析了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在当前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了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及在农业硕士论文评价中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同时给出了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硕士 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 评价体系

引言

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位论文主要考察其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研究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性是出于以下原因:

(1)研究生培养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各种具体形式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化,促进整个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2)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求,促进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发展。加入WTO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条件、规格与水平都要与国际接轨,其教育内容、质量标准等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学位论文的评估,是从过程和目标两个方面检验质量的有效形式。

2.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目前各培养单位制定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大多参照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执行。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解释,实际操作性差,另一方面与农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合,不利于农业硕士论文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作为农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相应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与农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相区别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农学硕士教育模式基本上从传统重点大学农学硕士教育制度演变而来,存在不少问题。按照指导委员会的初衷,农业硕士教育的定位是与农学同一层次、不同特色。因此,农业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可以从矛盾的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对性,即与农学硕士的区别性,尤其是该规格将来与职业任职资格关联的特性;二是相似性,即在程序化、制度化、可操作性、适应原则等方面的一些共性要求。

3.构建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

(1)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农业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要符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2)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可操作性

制定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培养单位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等实际情况,使制定的标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3)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差异性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应能体现专业学位的学科特点和各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多样化培养要求,应允许标准具有差异性,体现专业学位种类和培养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4.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论文类型、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撰写要求等。

(1)论文类型: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研发、工程技术、案例分析等多种类型。

(2)论文选题:农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该是农业领域的基础性实践应用问题,应有一定的实践代表性或技术难度。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针对农业领域学科的核心内容,体现应用型学科的特点,进行文献资料查阅,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真实、真用、真行,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

(5)撰写要求:分为绪论、研究与分析(或规划与设计,或实验与性能等)、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5.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工作,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基本采用两种可操作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种是广义的——主要针对论文过程的评价体系;一种是狭义的——即论文文本的评价体系。对于前者而言,基本的评价指标与农学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并无区别,关键在于二级指标的设定。

参照兄弟院校农业硕士的培养实践,我们针对农业硕士论文设计了不同于农学硕士论文的新的评价标准体系。

对于狭义的即文本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目前许多兄弟院校均处在摸索阶段。但基本原则大致相同,我们根据申请学位选题类型和提交论文的不同形式制定论文评价体系标准(见表2)。

结语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我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特色办学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等因素,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具有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标准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完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有效落实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进一步研究如何做好质量检查与监控工作,如何实施综合质量评价活动,在实践中继续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董维春等.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2).

[2]胡新喜等.农业推广硕士与农学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9

一、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3.同等学力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两年以上(含两年,从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止);

②原毕业专业与所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③复试时加试(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三)符合(一)中各项要求的考生均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MBA联考”: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时间和地点

硕士研究生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部分,所有考生必须先进行网上报名,再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时间:2010月10―31日(网报时间:9U00-22U00,网址:yz.chsi.com.cn 或yz.chsi.cn)

2.现场报名时间:年11月10―14日。

3.现场报名地点:考生网上报名时所选的地、市招办或设有报考点的高校。

三、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在输入网上报名信息时,一定要真实准确。请详细填写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便在整个招生过程中保持联系通畅。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进行。

2.初试时间:2010年元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3.初试科目:政治理论和英语各100分,数学和专业基础课各150分;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的综合能力科目满分为200分,外语满分为100分;历史学第三门考试科目满分为300分。每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4.初试地点:考生所选考点指定的考场。

5.复试: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均须参加复试。

五、其他事项

1.以上事项如有变动,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

2.我校有关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均及时在我校校园网研究生部网页上予以公布。我校网址:www.aufe.edu.cn 研究生招生办E-mail:acyzb@sina.com

3.联系电话:0552―311 传真:3114471 3111261

六、学制二年半(法律硕士(法学)为二年,美术学专业、MBA和法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

上一篇: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环卫保洁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