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10-04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精选11篇)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1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素有“北有中传,南有浙传”的美誉,先后荣获浙江省“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有在校学生万余人,拥有杭州和桐乡两个校区,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建有7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拥有4个省重点学科及2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正高职称87人,副高职称204人,省151工程人才3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团队4个,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多项。

近年来,学校分别与英国考文垂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学校被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实现了我校办学的从本科教育向本硕教育的转变。学校坚持学生为本,教师为要,以学校为主,开放合作办学,遴选骨干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聘请新闻传媒一线专家担任业界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培养措施,切实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根据国家统一招生安排,20我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3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5.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二)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 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招生单位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招生单位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招生单位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四、初试

(一)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7日进行)。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7日,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四)初试科目

1月5日上午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1月5日下午 204―英语(100分,不招收其它语种的考生)

1月6日上午 334―业务课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1月6日下午 440―业务课二(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五、复试与体检

我校于2013年3月在网上公布考生初试成绩,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及要求确定复试考生名单,考生在学校网站上查询是否进入复试名单。根据学校复试具体安排,凭《复试通知》、《准考证》、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来校参加复试。复试内容包括:外语笔试、专业综合课笔试、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一)应届考生复试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大学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2.学生证原件(入学年份为,要求每学期均注册);

(二)非应届考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2

华北煤炭医学院是全国唯一开办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医事文秘方向) 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 具有多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举办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的经验。现招收2010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医事文秘方向) 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要求如下: (1) 招收对象及条件: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 (毕业及获得学位两年以上) 从事与医药卫生工作有关的文书、秘书及管理人员等。 (2) 培训时间及地点:学期一年 (2010年6月-2011年6月) , 地点为华北煤炭医学院 (河北唐山) 。 (3) 培训形式及所学课程:学员免试入学, 采用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基础、英语、卫生事业管理、秘书专题、公文管理与写作等10余门。 (4) 学员待遇: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经河北省学位办备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 (三年内学位英语考试及卫生管理综合考试合格) ,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后, 可申请办理硕士学位有关事宜。 (5) 报名截止日期2010年5月15日。具体事宜可与华北煤炭医学院医事文秘学科李萍老师联系, 电话:0315-2833941, 13731553626。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邮编:063000。Email:rubysin@126.com。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3

关键词: 教学 实践 整改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70-02

我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学校“三次创业强优势,科学发展扬特色”的实践载体,充分结合学院“改革创新凝特色,科学发展建强院”的实践载体,联系学院发展实际,集中精力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成几件师生员工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我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分析与把握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学院的改革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产业强国、文化大省和学校的三次创业的大局中加以思考,放在未来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新使命中加以谋划,紧紧抓住“怎样培养优秀人才、如何建设学科强院”这个根本问题,深刻认识和充分凸显“育人”这个中心,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服务学校的三次创业、推动学院的强院战略和实现学院科学发展上层次上水平。

我院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深化“开放办学、厚德育人、复合成才”的办学特色,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和紧紧抓住内涵发展和改革开放两个关键,紧紧围绕学校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三大战略,继续发扬“团结、奋进、创一流”的传媒精神,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传媒学科强院,实力强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人才辈出的广播电视和网络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的摇篮,成果丰硕的教学、科研齐迸发的创新基地。

1 整改的主要内容和整改措施

1.1 高瞻规划,深化改革,科学执行好党政联席机制

在新的起点上,立足长远,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继续深化学院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运转好学院二级组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激发学院内在的活力,切实提高办学成效。

(1)研究部署《浙江传媒学院》的调研起草工作,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设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十二五”分规划。

(2)按照“优化结构,强化优势”的原则,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地梳理、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科学执行好二级学院党政联席制度,推进体制机制批次互建。重点是对现有制约机制的研究,完善学院二级管理制度,激发学院自身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充实办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是我校第三次创业的基本任务,更是我院打造学科强院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全面做好迎评促建和专业学科建设评估工作,争取以优异成绩早日通过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浙江省各项专业评估。一方面要以评估为契机,高标准严要求加强专业、师资、课程、实验室等教学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教学规范建设;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评估新指标,迎评工作加强针对性、统筹性和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结合性,发挥评估对学院教学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2)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工程,进一步强化自身教学特色,在规范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强特色优势培育,进一步凸现文学、传媒特色专业的教学特色,努力争取获得较多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要适应传媒业新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院的专业体系。要加强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的规划和培育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良性竞争,实现特色资源向优势资源的有效转变,积极打造我院教学的质量品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联手行业产学合作的传媒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力推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我院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

(3)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构建既能体现学校共性规律又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在科学总结、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校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落实执行好我校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学院的教学评价机制,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和整改系统,从制度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3 全面实施人才建院战略,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以大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建设国内知名、实力强大、人才辈出、成果丰硕的教学科研型强院为目标,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提高学科和队伍建设层次、水平和效益,全面实施“人才建院”战略,整体推进师资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学科研辅助人员队伍建设,重点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创新团队和重点学科师资力量,为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1)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加大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每年新进教师中博士教师比例稳定在60%以上。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人才“柔性引进”制度,聘请一批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青年教师导师,每年兼职教师队伍比例稳定在25%以上。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的模式,以传媒类学科为核心,以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载体,组建由现有学科带头人、优秀创作人才和新引进优秀创新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和创作群体,争取形成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新型学术创新和创作团队。

(2)搭建青年学术带头人多样化培养平台。突出培养重点,创建良好机制,努力搭建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思想和实践创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

(3)优化人才发展、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高层次人才是学院办学之本”的理念,探索新型、灵活的用人方式,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人才科学评价、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适当、适时设立专职科研编制,协调发展专职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和辅助队伍。

1.4 优化学科,创新科研,提高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扎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工作

根据学校三次创业、浙江经济文化社会和我国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加快学院学科建设步伐,凝炼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完善学科体系,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我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围绕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着眼于文化创新和成果转化,以产促研,以产促学,学研促产,进一步拓展资源和加大投入,构筑大平台、争取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创造大成果、作出大贡献,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完善组织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和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与实践基地。

(1)根据浙江经济文化社会和我国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鼓励竞争,强化创新,大力扶持新学科”的建设思路,重点建设以广播电视传媒学为骨干的传播学科群,探索建设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学科群。

(2)在做强广播电视传媒学优势学科,积极探索发展网络新媒体等新学科,并加强其学科的团队建设,有重点培育研究与创作团队,重点提升广播电视传媒、媒体创意、网络新媒体四个研究与创新团队,在学科和团队的平台上,集聚力量,承接大项目、形成大成果、争取大影响、造就大学者。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抓紧制定学校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高服务水平与层次,提高合作稳定性和长期性,提高合作主动性。

(3)要进一步拓展与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产学研平台,继续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高层次长期战略合作,进一步配合学校加强与浙江广电、杭州文广、杭州华数集团公司、浙江在线等的全方位合作,拓展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合作,扩大学院影响力和生存空间。

(4)要建立健全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阶段性目标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制、组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加强考核,责任到人。

(5)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团队建设。按照“引培并举,紧缺先行,扶持重点,整体考核”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团队建设,坚持高效的刚性引进政策和灵活的柔性引进政策,培养创新团队领军人物

1.5 创新学院全面育人机制,努力改善教风学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在全院进一步确立育人是学院根本任务的办学理念,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努力改善教风学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追求目标,制定《学院和谐校园建设规划》,实施和谐校园建设项目,建立和谐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人文校园的和谐校园建设的三大目标。营造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迸发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精神的校园环境;形成献身学业、开拓进取、团结协作、严谨求实、文明守法的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在全院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进一步培育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进一步推进从严执教、严谨治学和教书育人的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设好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激励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的提高。

(3)巩固优势,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加强早读、晚自习管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开展优良学风班级评比活动,弘扬正气,增强班集体凝聚力。进一步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学生考研、出国、专升本,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督察队伍建设,整治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睡觉、玩手机、带零食等不良习气。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实行按学院、班级相对集中住宿,开展创优美文明宿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红色阵地”、“党员之家”、“考研宿舍”、“文明宿舍”的模范作用,发挥学生“三自”功能,落实“三查”措施:查夜不归宿、查卫生、查违禁电器,营造和谐寝室文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郑保卫.论传媒改革与发展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曹鹏.中国媒介前沿――来自市场的观察报告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4

二、文史、理工类专业录取办法

我校文史类、理工类专业录取按国家有关文史类、理工类专业录取的规定办理。具体细则:

1、学校调档比例一般按1:1.1。进档考生以高考总分为主要依据,综合考查德智体状况和相关单科成绩进行录取。

2、按照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不满时,再录取院校第二志愿考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各省考试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3、学校录取专业时设一定的分数级差,实行专业志愿级差方式,第一、二、三、四专业志愿间级差为3分,第四、五、六专业志愿视为平行志愿,同时参考相关科目。

4、凡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单科高考成绩一般要求115分(含)以上;凡报考对外汉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单科高考成绩一般要求100分(含)以上。

三、文史、理工类专业介绍

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实践与竞争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电视摄像、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报道、新闻编辑与评论、现场报道、电视编辑与制作等。

2、新闻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系统的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适应现代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突出,毕业后能在网络等新媒体、各级各类传统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创意策划、媒介经营管理、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报刊版面编排、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等。

3、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宽广的文化和科学知识,系统掌握现代出版理论与技术,熟悉我国编辑出版、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出版及相关文化传播行业从事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编辑出版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编辑出版史、新闻编辑与评论、写作、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书刊编辑学、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校对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图书发行基础、摄影摄像基础、报刊版面编排、网络编辑实务、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版权与图书贸易、出版经营管理、海外出版产业通论等。

4、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较强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现代传媒技能,能在教育科研部门、文化出版部门、新闻媒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中文教学与研究、文学评论、文化传承、宣传策划、新闻传播、文秘等语言文字运用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写作、比较文学概论、民间文学、美学原理等。

5、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培养能在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等。

6、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相关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广播电视行业、通信行业、传媒行业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视音频信号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监控和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在教育、科研机构从事广播电视技术教学与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电视原理、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移动多媒体广播、视频测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电视中心技术、数字媒体内容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等。

7、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术,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能在广播电视行业和信息产业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电视技术、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8、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掌握光电子学与电子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光电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网络系统设计与应用、广播电视系统调试与应用、相关设备制造和维护以及相应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除公共课外,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光电信息物理(包括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材料)、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光电子技术、光电系统及应用、有线电视、智能网络系统等。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施能力,能在广电运营部门,传媒管理部门、文化传媒机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软件企业等类型的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开发、评价和维护工作,适应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信息管理学、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编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编程基础、JSp动态网站开发、J2EE软件架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ERp原理、海量信息管理、网络流媒体等。

10、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现代网络工程和网络系统运营、开发、编程、应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实施、运营、维护和评价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优化与管理、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技术、Ip路由与交换技术、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Windows通信编程、综合布线技术等。

1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能在网络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影视娱乐、影视动画制作,新闻传媒、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开发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的制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美术基础、传统动画、数字图像处理、游戏概论、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游戏开发物理学、JAVA游戏编程基础、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游戏数据结构、多媒体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图形学、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游戏引擎原理、游戏实战开发等。

12、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广播电视传媒发展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的,具有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系统的知识与综合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传媒机构从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营销与宣传、对外联络与接待、活动策划与组织、部门协调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公共关系学、广告学概论、公共经济学、公关交际英语、公关心理学、公关写作、企业文化、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即兴口语表达、公关语言艺术、公关活动策划、谈判技巧、公关礼仪、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实务、市场营销学、危机管理、调查与评估等。

1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主动适应文化市场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了解文化产品的特性及市场规律;熟悉文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实践和竞争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文化产业领域从事市场策划、组织协调、项目管理、资本运营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文化产业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金融学、中外文化概论、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投资学(双语)、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管理心理学、技术管理学、电子商务、商务谈判、媒介经营管理概论、文化产业学、文化管理学、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政策学、国际文化贸易(双语)、文化产业法律法规、媒介评估与分析、艺术管理、ERp原理与实践等。

14、广告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化、专业化广告发展的要求,对现代社会消费态势有着敏锐洞察力,又懂得品牌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创意和媒介组合运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广告专业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传播伦理与法规、市场营销学、新媒体广告、媒介评估与分析、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外广告史、品牌管理、公共关系学、媒介经营管理概论、广告设计软件基础、广告公司经营管理、广告摄影与摄像等。

15、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我国会展产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础,具有基本的艺术和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创意、策划、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掌握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现代管理知识,能对会展活动进行设计、策划和管理,能在各类会展场馆、组织会展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会展搭建设计企业、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会展服务行业等相关领域从事会展产业经营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会展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社会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财务管理、会展旅游、会展创意与策划、展示设计、会展政策与法规、会展经济与管理概论、商务谈判、文化产业概论、会展项目概预算、大型活动组织和策划、会展管理与服务、商务会议组织等。

16、英语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及现代传媒事业发展需要,能在传媒、外事、教育、文化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5

二、2013年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生的方法和程序见《浙江中医药大学关于201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通知》,共接收推荐免试生60名。

三、考试科目的中药综合包括:《有机化学》、《中药学》、《中药炮制学》、《分析化学》 4门;药学综合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药理学》4门;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包括:《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生物综合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四、报考条件1、我校不招收同等学力及成人应届考生。

2、医学专业不接受护理、药学、生物专业毕业生报考。药学专业可接受生物等相关专业毕业生报考。除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以外,不接受非医学专业毕业生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违反报考条件报名的考生不予准考,报名费不退还。

五、体检标准见《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

六、报名2012年10月10日至31日(应届本科生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考生(含推免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

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考生到本人所在地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本人网报信息(通信地址用于寄录取通知书,请认真填写)、缴费、照相。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现场确认时均需持本人身份证、学历证明和网上报名编号。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生证、身份证报名;在职人员须持毕业证书、身份证报名。

2012年12月25日至2013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七、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浙江中医药大学研招办

咨询电话:0571―86613539

联系部门:研招办

联系人:孙老师、陈老师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邮政编码:310053

(中国大学网考研 )

★ 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长春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及地址

★ 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招生简章

★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装甲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辽宁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6

学校代码:1004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

电话:010-68323297

传真:010-68323297

邮政编码:100037

一、招生规模与学制

1.拟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220名。

2.我院各专业均可接收少量推荐免试生,欢迎外校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报考我院,具体申请办法详见网上通知。

3.学制。英语系的相关专业为三年,其他专业均为两年。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以下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1)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国家承认学历的往届本科毕业生(须获得学士学位)。

(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有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之日到录取当年的9月1日)工作经历者。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②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两篇以上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③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550分以上。

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加试科目在通知复试时公布。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条件与同等学力者同。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在校研究生征得所在学校同意可以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三、报名

1.考生报名时应实事求是,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实行全国统一网上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和办法请注意网上通知。

3.考生可选择全国任一报考点就近报名考试。

四、考试与录取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在考生所选择报考点进行,时间约为1月中下旬,具体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复试在外交学院统一进行,时间为4月中下旬。

2.初试成绩公布后,我院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按专业确定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复试采取差额办法。

3.复试后,我院根据国家招生计划,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按照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结合考生综合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4.简章所列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为计划,在录取时可根据实际报考情况和考生考试成绩做相应调整。

5.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时交验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两证不全者取消入学资格。

五、其他事项

1.报考英语系的考生,凡二外是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入学后将改学二外法语或二外日语。

2.考生在报考及录取期间,请不要与导师联系,有关招考问题可通过电子邮件(yzhb@cfau.edu.cn)直接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考生所反映的有关问题我们将通过校园网回答或发布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经常浏览我院研究生部主页(www.cfau.edu.cn/yanjiusheng)。

3.复习资料无指定版本,简章中所列主要书目仅供参考,并非考试范围。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再提供任何参考书及复习资料,也不代为办理采购。

4.我院从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与考试范围、内容及所用教材有关的问题我处也概不回答。考试样题已在网上公布,招办不再印制和提供历年试题。

5.凡报考我院的考生,如有任何问题,如查询招生简章、招生进度、初试成绩、复试情况、录取情况等均可在我院校园网上进行。成绩单及复试通知也只在网上公布,不再函寄。提醒大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有关研究生招生信息将在研究生部主页(www.cfau.edu.cn/yanjiusheng) “招生办公室公告”栏目内发布。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7

关键词:辅导员听课,现状,完善

辅导员听课制度是指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进入学生第一课堂听课, 掌握学生上课的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做好登记反馈工作的一项制度。学校党委研究决定, 辅导员应贯彻落实“学生在哪里, 辅导员的工作地点就应在哪里”的工作理念, 确保每天进入学生课堂听课四节, 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秩序、听课状态等一些基本情况, 培养良好的学风。该项制度是我校狠抓学风建设, 迎评促建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加大监督成本和监督力度, 将辅导员外围式监督转变为内置式听课, 使辅导员能实时、直观、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 实现学风建设从基层做起, 从实际出发, 从微处着手, 由点到面, 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

浙江传媒学院自2010年3月试行该项制度, 至今已有三年。为更好地了解、掌握辅导员听课制度在我校的实施现状, 课题组向我校不同类型的群体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回收问卷542份, 有效问卷516份, 问卷有效率达95.2%。

一、调查问卷部分结果

1.调查群体分布:

学生:86.26%;班主任:1.82%;专职教师:6.26%;辅导员:3.23%

2.教学管理人员:1.82%;其他:0.61%

制度适宜推广学校的类型调查:

所有院校:36.40%;专科院校:14.72%;艺术院校:5.44%;所有院校均不适合:43.35%

3.辅导员听课对象调查:

所带年级学生课程:28.16%;所在学院学生课程:38.30%

凭个人兴趣选择性听课:28.78%;其他:4.76%

4.辅导员听课适宜的频率调查:

每天4节:6.35%;每天3节:3.97%;每天2节:11.90%;每天1节:16.67%;

每周1节:25%;每半月1次:6.94%;每月1次:29.17%

5.辅导员通过听课制度能掌握的信息调查:

掌握学生的上课情况:53.03%;掌握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23.63%

课间与学生交流所掌握的情况:13.83%

6.辅导员听课制度中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定位:

学生工作的管理者:14.08%;教学工作的辅助者:16.67%

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双重监督者:60.56%

7.辅导员在听课制度中会遇到的阻力以及需要协调的关系:

学生对制度的排斥:29.11%;辅导员自身对该制度的不认同:6.33%

会与辅导员原有工作发生冲突:10.38%;以上阻力辅导员均会遇到:46.59%

8.辅导员自身对该制度的认同度调查:

促进工作开展:19.37%;不利于工作开展:52.84%;有利于辅导员工作职业化:21.68%

9.制度受益群体调查:

学生17.48%;任课教师:5.49%;辅导员:10.37%;学生管理部门:66.46%

二、辅导员听课制度施行现状分析

(一) 我校实行辅导员听课制度褒贬不一

经过调查, 36.4%的调查对象认为该项制度应当在所有院校推广, 5.44%的调查对象认为辅导员听课应当在艺术类院校推广, 43.35%的调查对象认为所有院校均不适合推广该项制度。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艺术类本科院校, 因此根据调查结果, 41.84%的调查对象是支持辅导员听课制度在我校施行的, 43.35%的调查对象则完全排斥制度在我校的推广。赞成与反对者各半, 制度推广褒贬不一。支持者的立场大多与我校推广该项制度的初衷不谋而合, 大都表示通过一年的辅导员听课, 学生的到课情况、上课情况、学风、教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反对者主要认为大学生活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 大学生都是独立自主的群体, 他们独立、张扬、自信, 因此辅导员进课堂监督上课的方式较适合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 必然会遭到自主意识和自我认知都比较强的大学生的排斥。再加上浙江传媒学院是艺术类院校, 学生思维活跃, 个性化明显, 不拘泥陈规, 也不愿受一些既定的规章的约束, 因此新制度在我院推广的群众基础依然十分薄弱, 学生认同度不高。

(二) 辅导员听课适宜的频率调查与现有的制度规定相冲突

学校党委要求辅导员每天进课堂听课四节, 早上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课是必听课, 其余两节课是自选课。经过调查, 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每天四节课的听课量过大, 也过于频繁, 因此有一部分人主张每周听一次课的频率较为适宜, 也有部分人主张每月听课一次较适宜。可见, 在推行辅导员听课制度的背景下, 适当减缓听课量和听课频率, 是目前为大多数支持者所拥护的主基调。

(三) 辅导员听课制度中辅导员定位仍存争议, 制度推广阻力颇多

辅导员进课堂一线听课, 扮演的是何种角色?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是教学工作的协助管理者?还是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双重监督者?不同的角色扮演会遇到不同的阻力, 使得制度推行步履维艰。

如果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 辅导员自身认同度不高是开展工作的最大阻力。之所以不认同, 与辅导员的职业诉求也有莫大的关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辅导员职责范围宽泛含糊, 事务繁杂琐碎, 工作中心不突出, 工作绩效难以评价, 加上身处学校管理机构的最底层, 受多个职能部门的领导, 这种“什么事都可以干, 什么事都应该干”的状态造成辅导员身心疲惫, 整天忙碌, 因此辅导员很难获得教师的专业素养, 也没有专门的专业引导与学科研究支持, 更不用说考虑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 辅导员听课制度无疑使原本已经忙碌的辅导员越加疲惫, 它占用和耗费了辅导员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许多辅导员认为由于自身专业和所听课程相差太大, 所以听课仅仅是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出现的, 对辅导员自身的成长意义不是很大。

如果是教学工作的协助管理者, 则可能会受到任课老师的排斥。目前我校的专职教师大多是高学历、高层次、高职称, 他们有自己的授课风格, 有掌控学生上课情况的自信, 因此部分专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愿接受也觉得辅导员的这种辅助式地课堂监督没有必要。此外, 辅导员听课的监督职责和辅导员繁杂琐碎的日常性事务常常使辅导员陷入两难。一方面辅导员要监督学生认真听讲, 不玩手机;另一方面又要自律, 确保听课期间不接电话, 少回短信。许多辅导员表示实际工作中要协调好这两者关系并不容易。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24小时开机, 24小时保持信息畅通, 因此, 听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本职工作甚至是一些紧急事件、突发状况需要处理, 而辅导员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而且还起到了负面的表率作用, 势必会引起任课老师的不满。还有个别任课老师认为辅导员听课是对他们授课情况的评价与监督, 自然也会受到这部分人的排斥。

三、完善辅导员听课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 民主听证, 修缮制度, 提高制度推广的认可度

辅导员听课制度在一年的试行中遇到了一些阻力, 直接影响了制度推广的实效, 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自身对制度的不认同。因此, 学校党委、学工部有必要召开一次辅导员听课制度试行一年的听证会, 发扬民主, 对制度运行过程中所凸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讨。听证会主要由学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学生等组成, 大家可以围绕制度推广的可行性、运行的效果、听课的频率、辅导员的定位、制度的障碍、需要协调和处理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在此过程中领导、管理部门可及时发现新问题, 深入分析赞同意见和反对意见的背后动因, 以便在制度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重点强化操作, 减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盲区和盲点。此外让大家参与制度的讨论过程也是一个宣传贯彻、提高认同度的过程。在议论、探讨、争执过程中, 相互也就有了对制度的更深了解和认识。即使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会在争论中不自觉地接受其他各方的意见, 进而明白学校推广制度的必要性。即使当场不同意, 也会在听取各方的意见后, 进行换位思考, 经过进一步的消化进而认同新制度。

(二) 赋予辅导员听课更大的弹性

就笔者而言, 辅导员听课的监督模式应主要作为一种学风抽查、学风监督的保障措施在推广, 若要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实施, 则应赋予辅导员听课更大的弹性和自主性。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 政治理论素养不高。专业化不强, 因此在现有的辅导员听课制度的约束下, 很多辅导员疲于应付。高频率固定式听课对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有了较大的牵制, 对辅导员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意义不大。因此, 可以尝试对现有的辅导员听课制度作一些微调, 赋予辅导员更多的自主权。比如, 在听课频率上可以考虑采用一周听一次课的最低频率限度, 在此基础上, 辅导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有目标的选择班级进行听课;再比如说, 辅导员可以根据本院学风的实际情况, 将听课制度作为一项抽查手段。在全院学风良好的背景下, 可以适当减少听课的频率;当学风呈下降趋势时, 可以集中力量重点抽查班级听课。总之, 通过赋予制度背景下辅导员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能促使辅导员协调好听课与其他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 并能做到结合实际, 有的放矢,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听课制度切实出成果、出实效。

(三) 对辅导员听课制度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辅导员在听课中的角色定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尽管调查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当承担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双重监督者, 但就笔者而言, 赋予辅导员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监管未免有些强人所难。首先, 辅导员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学工部, 现实中, 辅导员工作的特性导致对辅导员发号施令的牵头部门众多, 凡是与学生搭边的工作几乎都会牵扯到辅导员。这样的现状已经使辅导员不堪重负, 身心疲惫, 若再从制度上肯定辅导员需对教学工作一并兼管, 则从制度上肯定了多头部门领导辅导员工作的合理性, 势必会引起辅导员的不满。其次, 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与其所在学院学生的课程差距比较大, 因此很难对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给予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再说辅导员听课的目的是通过听课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授课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便于学生工作开展。因此对任课老师的监督一般不应成为辅导员的职责, 只有在任课老师的授课严重影响学生的上课, 不利于学生管理时, 辅导员才有必要基于学生管理的目的, 通过向相关部门作出反馈加以协调。

参考文献

[1]陆静.高校管委会模式分校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新型兼容——“辅导员 (班主任) 下班听课制度”.青年文学家, 2011.4

[2]崔红霞.大学辅导员听课制的思考.大家, 2011.19

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8

北京农学院20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10人(包括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两类研究生),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④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⑤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预计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2、报考时间及方式全国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网报时间全国统一定在十月份左右。报名工作时间性很强,请广大考生务必多关注并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过期无法补报。

(1)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报名(请在备注栏中填写所选报导师姓名)。

(2)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报考点办理确认手续;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有关证件,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报考点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发现可疑学历证书时,报考点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指定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3)推荐免试生按毕业院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要求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各有关单位必须于10月25日前(预计)完成推荐、复试及接收工作。

(4)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请全国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随时关注您所选考点发布的报名时间和方式信息。凡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请于2013年9月及以后关注我校在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的有关报名工作信息并请及时进行网上报名。其他相关工作我们会尽早在网上发布。

3、考生参加我校复试前应提交下列材料:(1)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及相关证书。

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证、毕业证、准考证及相关证书。

(2)本专科毕业单位开具的思想政治证明材料、大学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公章)及相关证明材料(如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等),并准备好近期1寸和2寸免冠蓝或白底照各两张。

在职考生须提交所在单位同意报考意见书;报考委托培养生须提交委托培养三方协议。

上述材料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如发现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录取资格。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我校将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录取方式(1)分为非定向生(即公费生)和自筹经费生两类。

(2)我校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均免交学费。学院、学科、导师协调解决自筹生的学费。

5、其他(1)我校不再进行考前资格审核,请考生务必在进行网上报名前详细阅读我校对考生的报考条件要求,自审合格后再报名,否则,造成不予复试、不予录取等后果完全由考生自己承担。

(2)考生办理报考手续交纳报考费后,不退报考费。

(3)与招生相关的信息我校将及时在网上发布,请考生注意查询。

北京农学院网址:www.bua.edu.cn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网网址:kjc.bua.edu.cn/yz/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院校信息-北京农学院网址:

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7894.dhtml

(4)招生目录免费备索。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及各学院不提供往年试题和参考书,双休日及节假日休息。

(5)如果通讯地址不固定,在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时,请主动向我校研招办提交用于发放录取通知书的信封(不用贴邮票)。

6、研究生导师的相关信息及其他报考信息,请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的相关信息。

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9

一、学校概况

皖南医学院是安徽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我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名,其中硕士生导师近200名。

我校从事研究生教育至今已3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培养条件较好,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借鉴国内外院校先进培养经验,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注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充分发展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招生安排

1、计划

20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44名,其中计划内招收210名,委培或自筹生34名;科学学位175名,专业学位69名(注: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应用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等八个基础专业均为计划内招生。计划内空余名额优先安排报考我校的考生(按分数优先原则)。

2、学位类别

(1)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2)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药理学;

(3)医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3、初试科目

(1)统一命题科目:英语一、思想政治理论、西医综合、中医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等为国家统一命题,考试大纲有教育部拟定;

(2)自主命题科目:药学综合、基础医学综合、生物学综合、口腔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心理学、系统解剖学、口腔科学等由我校组织命题,参考书目见招生目录。

三、报考须知

1、报考条件

(1)符合国家规定的报考要求。

(2)符合我校招生目录备注栏中对报考条件的要求。

2、报名手续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我校报考条件,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采用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现场照相、交费和验证的报名方式。网上报名通过yz.chsi.com.cn(公网)或yz.chsi.cn(教育网)进行,具体报名时间可通过以上网址及时查看到。

考生在互联网站提交报名信息,在规定的现场及摄像日期内,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等)原件,按教育部的要求,前往报名点(考生所在地省市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确认报名信息、摄像,交验证件。摄像时间以国家教育部通知为准。

(3)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自负。

(4)考生在提交报考信息时,通讯地址必须详细、准确、无误的填写,输入详细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等。

四、复试

凡报考我校并达到国家最低控制分数线且符合我校招生简章要求的考生均安排复试。

有关复试时间、地点、内容及要求等请注意浏览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信息发布栏与皖南医学院校园网发布的有关信息。

五、本招生简章中未尽事宜,均按教育部最新规定执行。

六、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 10368

地 址: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区纬六路皖南医学院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241002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周老师、刘老师

电 话:0553-3932531; 0553-393

传 真:0553-3932536

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10

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生12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规模数为准。我校将根据当年的考试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二、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④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⑤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9月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三、招生类型

1、我校招收统考生:包括国家计划内定向、非定向及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等4种类型。计划内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属于国家计划内招生,培养经费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单位或个人向培养单位提供。今年收费问题将按照国家有关最新政策执行。

2、定向生和委托培养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考生人事档案与户口不转入我校,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培养协议。

四、报名

1、网上报名:考生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教育部指定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备注: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

2、现场确认:在报考点(与网报报考点一致)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应届毕业生加学生证)、现役军人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进行现场摄像、缴费和确认报名信息。

五、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教育部统一安排,以准考证为准,考试科目为:

政治理论:101政治理论(统考)

外国语:201英语(统考)

专业基础综合:306西医综合 (统考)或307中医综合(统考)

(二)复试

在初试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复试时间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页上另通知。

复试分为: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11

一、报考条件

(一)报名我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不得跨专业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我校接收推免生,考生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简称推免)资格后,可直接申请参加我校的复试。被接收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且不得再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接收办法见《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接收推免生章程》。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报考我校艺术类考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专业学位)应选择北京服装学院作为报考点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考试地点也在北京服装学院;工科、工商管理、国际商务考生应选择工作、学习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5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2014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并网上支付报考费。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只可填报一个报考志愿。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5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6)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7)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8)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4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四、初试

(一)2014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科目。

12月27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7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8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8日下午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考试大纲及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

全国统考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

(六)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

★ 北京音乐学院是几本

★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是几本

★ 北京服装学院寒假放假时间

★ 江西师范大学是几本

★ 合肥大学是几本

上一篇:初一地理教学内容下一篇:试说试教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