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资源

2024-10-06

有声资源(精选12篇)

有声资源 篇1

引言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有效方法———视听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这一方法已被欧洲国家广泛采用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夸美纽斯认为语言和情景是紧密结合的, 除了应重视“听说”外, 还应让学生边看画面或情境边练习听说, 这样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 把看到的情境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才能印象深刻, 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

目前, 中学的英语课堂上, 原声音像资源的应用仍然比较少, 学生在以听说为主的课堂上学习兴趣往往持续不了多久, 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英文原声音像资源指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制作的歌曲、电影或是一些重要活动的音像资料和视频等。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下, 原声音像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借助原声音像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视听法教学是笔者在教学中一种新的尝试。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例, 从原声音像资源对英语教学的四大促进作用, 即直观性、真实性、文化性和拓展性来阐述如何应用原声音像资源让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一、直观性

原声音像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Go for it!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caammee?阅读文章DDoo yyoouu rreemmeemmbb eerr wwhhaatt yyoouu wweerree doing?时, 文中提到了马丁·路德·金。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根本没听说过马丁·路德·金, 对其生平事迹不甚清楚, 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因此, 在阅读前, 笔者准备了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的音频、一些他的图片及名言,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学生了解了马丁·路德·金为美国黑人运动所做的巨大贡献后, 再读到文中的“The news reporter said Dr.King died ten minutes ago.My parents were completely shocked.”时, 就会对这位美国黑人领袖充满敬意, 对作者的心情也能感同身受了。课后, 有学生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马丁·路德·金的名言———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 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 (我们必须接受失望, 因为它是有限的, 但我们千万不可失去希望, 因为它是无限的。)

Go for it!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9 Reading Mom Knows Best是一首英文诗歌, 通过描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互动交流, 利用细节的描绘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潜移默化地对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笔者在课前特地准备了经典英文歌曲Que Sera Sera的音频, 又搜集了一些学生和他们的母亲在一起的照片, 并将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 当优美的歌声响起, 学生听着歌词中妈妈在和孩子聊天时鼓励的话语、看着PPT中自己的照片, 想起和妈妈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时, 顿时热泪盈眶, 忍不住跟着哼唱:“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whatever will be, will be.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what will be, will be.”在接下来的“诗歌朗读”和“讲述与妈妈之间一件难忘的事”的环节时, 学生的感情都很投入, 整堂课的氛围都是温情脉脉的。

二、真实性

原声音像资源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好素材。英文电影中呈现的是“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加上角色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思维情感等, 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 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的感染力。这种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更有画面感, 更具有生命力, 更易于学生学习。例如, 电影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中小阿甘第一次坐校车上学的片段。在校车上, 当阿甘想坐下时, 有孩子不友好地说:“The seat is taken.”然后詹妮问他:“Are you stupid or something?”在这两个句子中, take是“占用”的意思, 而something表示模糊概念“什么”, 这些单词在平时上课中很少会联系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在这之后, 学生听到类似的句子就能正确理解了, 如:“He is a teacher or something. (他大概是当老师的吧。) ”该部电影片段语言简洁朴实, 短句居多, 简单易懂, 地道的语音、语调适合初中生学习、模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平常学习的语言多倾向于书面化, 而生活化的语言更实用, 同样值得学生学习。

又如, 电影Chicken Run (《小鸡快跑》) 讲述了英国约克郡的一个小农场, 由于鸡蛋产量日渐减少, 可怜的小鸡们受着刁蛮恶毒的农场主的欺凌, 过着忐忑的生活。金吉尔是一只向往自由、有着坚定逃跑信念的小鸡, 它带着小鸡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新的逃跑方案, 虽然屡屡失败了, 但是它们不放弃, 最后在一只来自马戏团的公鸡罗奇的帮助下, 终于成功地逃出了农场主的魔掌。为了鼓励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应有金吉尔这样屡败屡试、不屈不挠的精神, 笔者把电影中又一次的逃跑失败后, 金吉尔鼓励其他小鸡一定要奔向自由的一段对话设计成填空题, 让学生边看电影边学习考纲词汇:

Ginger:Think, everyone, think what haven’t we______ (tried) yet?

Chicken One:We haven’t tried NOT trying to______ (escape) .

Chicken Two:Hmm, that______ (might) work.

Ginger:What about Edward?How many more______ (empty) nests will it take?

Chicken One:Perhaps it wouldn’t be empty, if she’d______ (spend) more time laying and less time escaping.

Ginger:So laying eggs all your life is good enough?

Chicken Two:It’s a living.

Ginger:You know what the______ (problem) is?The fences aren’t just round the farm.They’re up here in your heads.There’s a (better) place out there, somewhere beyond that hill, wide open spaces and lots of trees and grass.Can you (imagine) that?

Chicken One:Who (feeds) us?

Ginger:We, we feed (ourselves) .

这种有声有色的练习设计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三、文化性

原声音像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 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文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王佐良 (1989) 曾指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而电影是文化传播较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因此, 观看英文电影不应只是欣赏精彩的剧情、学习地道的语言,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和认识英语文化。

电影Rio (《里约大冒险》) 讲述了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小镇上一只世界上仅存的公蓝色金刚鹦鹉, 一名鸟类研究博士和鹦鹉的主人为了蓝色金刚鹦鹉的繁衍, 从美国出发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 因为在那里的研究所就有一只母蓝色金刚鹦鹉。于是, 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冒险之旅就这么开始了。影片中有大量对于里约风土人情的展示, 鉴于巴西获得了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本片也就成了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巴西宣传片。通过观看这一影片, 学生对巴西、里约、耶稣像、狂欢节、足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几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等旨在传承中国文化的电视节目非常受欢迎, 但很少有学生知道这类文字竞技节目在西方国家已风靡多年。美国著名的拼字大赛始于1925年, 此后几乎每年5月份左右都会举行全国拼字大赛“National Spelling Bee”, 8~15岁的学生都可以参加。

了解到这个文化背景之后, 针对学生不爱背单词的现象, 笔者推荐他们观看电影Spellbound (《拼字比赛》) 和Akeelah and the Bee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 , 这两部影片讲述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是如何通过努力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励志故事, 以此鼓励学生勤背单词、多背单词。同时, 笔者还在每个单元学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单词接龙比赛, 获胜小组可获得学习用品或小零食等奖品, 寒暑假时还可以获得减少作业量的特殊奖励, 学生背单词的热情空前高涨。此外, 笔者还在每一年的感恩节或新年来临之际, 在课堂上播放美国总统赦免火鸡传统仪式和英国女王新年致辞等视频, 和学生一起充分感受英美语言和英美文化的魅力。

四、拓展性

英文原声音像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 使英语教与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 一些英语学习软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英文原声音像资源。例如, “英语趣配音”这个手机APP每日都会更新最新最热门的英美剧、动画大片、英文歌曲、《新概念英语》课文等视频资源, 每个视频大约1~2分钟, 很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跟读、模仿、录音, 最后上传到网上或分享到QQ群。

笔者要求学生每周配音一篇《新概念英语》课文和一个自选视频, 并分享到QQ群, 笔者会及时对配音的优点和不足给予评价, 学生之间就语音、语调进行自评和互评, 并记下自己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单词或句子。

有一段时间,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QQ群里分享了电影《功夫熊猫》中阿宝遇见亲生父亲的片段配音, 于是笔者组织他们投票选出最佳配音, 结果一名男生的配音获得一致好评, 因为他把这对父子明明认出对方却又故意卖傻, 害得围观的人们以为他们又要擦身而过替他们捏一把汗的“I hope you find your son.”和“I hope you find your father.”这两句对白配得惟妙惟肖。这种不同于枯燥无味地背诵, 又能身临其境地在电影中客串一把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将课内外的学习自然地结合起来。笔者还为此设计了评价表格 (见表1) , 帮助学生记录学习情况。

通过表1, 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在配音的过程中语音、语调的不断进步, 以及词汇、句型的不断积累。看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过程, 既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英文原声音像资源非常丰富, 教师应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出发, 用心挑选, 巧妙应用。在观看英文电影时, 对一些精彩的语言场景, 可多按几次暂停键, 或者多进行几次回放, 提醒学生反复模仿并注意积累经典词句, 然后有意识地使用这些语言与他人交流。有些句子还可以应用于英语写作中。例如:

1. 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 (爱就是永远不必说对不起。) (From Love Story)

2.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毕竟,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From Gone with the Wind)

3. 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From Forrest Gump)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音像资源的应用应多以片段为主, 完整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观看、学习。

总之, 原声音像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英语课堂更具趣味性、情境性和真实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而且使学生在课内外的英语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提高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王佐良.1989.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有声资源 篇2

“关 爱 盲 童”有声读 捐赠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办方:鲁东大学校园广播电台 合作方:鲁东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鲁东大学校园广播电台

“关爱盲童”有声读物捐赠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盲人学校极其重视学生的知识扩充工作,但是盲文书籍所占比例相对不足,盲文资料缺乏。同时经过亲自考察了解到学校的盲文书籍由于存放时间已久,再加上反复使用,很多盲文已经摸不出来,时常使学生出现误读的情况,这直接对学生的阅读造成影响,使盲人学生在阅读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为帮助盲人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我社团经过多次商讨,决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贵校盲人学生录制有声读物,以帮助解决盲书资料不足的问题。

活动意义:

1、全面开发孩子们的感官神经。科学证实,由于盲人的大脑皮层不用处理眼睛收集的信息,有更多空间处理其他感官的信息,那么,盲文是利用了孩子们敏感迅速的触觉神经,而有声读物则是利用孩子们敏感快速的听觉神经。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者是属于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盲文训练的是触觉敏感度,而有声读物训练的则是听觉敏感度,两方面相辅相成,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全面成长。

2、有助于孩子们开阔视野。盲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的,有声读物的录制内容经过录制人员精心挑选编辑,让孩子们通过声音就能够阅读书籍,增长知识。

活动主题: “关爱盲童” 有声读物捐赠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日

活动形式:我社团将以捐赠的形式,于6月1日在鲁东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六· 一’儿童节联欢晚会”的捐赠仪式上,以鲁东大学校园广播电台全体台员的名义进行捐赠。

活动内容:根据前期去贵校考察的情况,我社团决定录制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儿童故事五类有声读物总计100篇,刻成光盘赠予贵校。录制人员一共15人,分五组——安徒生童话组、格林童话组、寓言故事组、民间故事组,儿童故事组。每组3人进行

录制。将于5月29日完成。有声读物将刻成5个盘,分别为安徒生童话盘、格林童话盘、寓言故事盘、民间故事盘。

录制要求:

1、内容。面向四到六年级,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睡前故事等等,选取内容新颖同时又积极向上的作品;

2、时长。每篇有声读物时间长度在3-5分钟之间;

3、普通话。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同时要有足够的亲和力,语速参考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中讲故事栏目的语速来做要求;

4、后期制作。剪辑后的声音保证顺畅,舒适,选取适合儿童听的、让人舒服的轻缓音乐来做背景音乐。

活动负责人:殷悦 ***

我们秉承一切为了盲人学生的原则,为了方便阅读,帮助他们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望贵校领导能对我们的活动予以认可与支持。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示,我们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敬等您的答复。

活动主办方:鲁东大学校园广播电台

合作方:鲁东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处无声胜有声 篇3

新课改指出:“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全体学生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全面和谐,活泼发展。”本着这一理念,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潜能、求异思维的火花,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学生一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课本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着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性格,弘扬个性,发展特长,使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些方面,我对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初步探索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巧妙点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每课都配有情境图,只要教师巧设问题,进人情境,语言绘声绘色,激趣导入,引人入胜,就能将学生充分带人到课堂情境当中,再加上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来调动学生思维,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有多少人为了我?》的教学,我巧妙地提出:“同学们,在你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中,有多少人为你做了什么?在家里父母为你做了什么?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为你做了什么?周围的人又为你做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各抒己见,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身作则、培养品德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贯穿学校各科教学之中,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人文气氛。平时在课间,我看到校园内或楼梯道的小纸屑随手捡起来投放到垃圾桶内,有时我还亲自帮助小同学打扫卫生,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扫地,怎样使尘土不会飞扬起来……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受到了感染,都这样做了,这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正如教育家所说:“身教胜于言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诚然,在生活中陶冶品德,陶冶情操,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巧编故事、创设情境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新教材课课都有情境图,要恰如其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授必要的知识。比如:王二小、刘胡兰、雷锋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情发声、以情出语,语言婉转流畅、抑扬顿挫、高昂迂回。像一股清泉汩汩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又像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以言传情、以情传神,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进而深化理解课文,让品德与生活课充满活跃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品德与生活课的趣味性,进入激情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互动性。

四、利用资源、课外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品德与生活课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的熔炉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在生活的体验中得到锻炼和升华。比如,我利用清明节带学生到龙亭蔡伦墓地参观蔡伦的造纸术,同时还讲到蔡伦一生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又利用本地山水奇观,带学生到荞麦山发电站参观,观看了发电机的运转情况。及时讲解山区工作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操作机器,为我们送来光明。通过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低段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要注重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作为教师责任重大。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一是不断培养童趣,促进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共鸣,引领学生步入智慧大门;二是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直观形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确保教学质量优质高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洋县槐树关镇中心小学

有声思维简介 篇4

有声思维可以追溯到Bühler (1933) 和Claparède (1934) [1], 是一种直接获取人类解决问题方法和知识的洞察力的方法[2], 就是让受试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出声思考, 即在思考的同时大声地说出自己正在思考的内容, 通过记录、分析这些出声思考时的话语, 就可获得受试者较为真实的解题思路和认知过程[3]。记录下来的言语和书面语被称为口头和书面话语记录[4]。

实施有声思维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实施前, 需要选择受试者和精心设计实验任务, 做任务分析。实验时, 要确保实验环境不受干扰, 对受试者进行模拟训练, 使受试者确实能够自如地使用有声思维;实验者要用录音机或录像机录下实验过程。实验后, 尽可能地逐字忠实地将话语记录转录下来。转录的原则是:避免无根据的诠释, 转录的数据要和原始的话语记录没有差别。让研究者以外的人转录;给转录者明确的指令, 让转录者尽可能地照原始记录转录, 不要重新组织语言, 避免改进风格和语法, 不要解释。如果磁带或录像不清楚, 就在不清楚的地方表明“不清楚”;还可以让第三者比较转录后的数据和原始话语记录。[5]

有声思维这种方法越来越多地被用在认知心理学、教育科学和以知识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的知识学习领域的研究中。以教育科学中的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为例。1994年到2007年间, 中国期刊网上收录的已发表的论文中有21篇论文使用了有声思维这一研究方法, 其中20篇论文的内容涉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二语写作、词汇学习与记忆、语篇生成与处理、二语阅读、翻译、听力、学习策略、习语、委婉语、测试等。由此可见, 有声思维这一方法已开始广泛运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 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有声思维的独到之处

有声思维是口头报告的一种, 在尝试克服内省法的缺点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图1是根据简单的人类认知系统模型绘制的简单的口头报告过程的模型, 以解释有声思维或口头报告[6]。

模型显示:感觉系统将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信息转移到一个内在系统。

此模型有5个过程:

(1) 感知:信息从感觉缓冲器进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贮存当前“活跃”信息的地方。

(2) 提取: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进入工作记忆。信息依然在长时记忆中, 只不过在工作记忆中被激活。长时记忆是长期存储知识的地方。

(3) 构造:新信息可以在工作记忆中从别的信息中构造出来。新旧概念之间产生新关联, 在工作记忆中作为新的对象存储起来。

(4) 存储:信息从工作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存储。

(5) 言语化:用语言表达工作记忆中活跃的信息, 这个过程中的输出就是话语记录。

此模型意味着:能言语化的信息是工作记忆的内容, 长时记忆的内容无法言语化 (除非提取出来进入工作记忆) [7]。

Ericsson和Simon[8]也持相似的观点, 为有声思维提供了理论框架。他们认为:信息存放在不同的记忆区域中, 提取途径与记忆能力都不同:短时记忆提取信息容易但是储存空间非常有限, 长时记忆提取信息困难一些但储存空间较大。只有短时记忆中的信息, 即受试者注意的信息才可直接获得并表达出来。此外, 由于言语编码的信息可以用口头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言语化没有干扰认知过程, 有声思维只是减缓了任务的执行。

有声思维的话语记录能提供关于认知过程的数据, 而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得这些数据。因此在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时, 这是种不可或缺的方法, 许多情况下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信息来源[9]。

三、有声思维的局限性

虽然有声思维正成为流行的研究方法, 但它不是万能的,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10]:

第一, 只有思维的共时言语化可以反映受试者正在进行的一项相对较长的任务的心智状态 (任务必须要花费超过十秒完成) 。在完成这样“长”的任务时, 部分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只在短时记忆中留下可提取的线索, 因此随后的言语化就比较困难, 而且经常是不完整的[11]。另外, 受试者无法排除干扰自己的思维过程甚至产生新的思维, 这样言语化的信息就不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由此可能产生问题。

第二, 为确保受试者真正反映心智状态而没有歪曲, 受试者必须不能感到自己正在进行社交互动。虽然在一个比较自然的情形下, 对话可以重新产生想法, 让对话者遵守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规则, 但是这一过程可能会改变参与对话的信息。因此应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受试者与试验者之间或受试者之间的互动。

第三, 实践和经验可能影响短时记忆中的过程信息量, 导致受试者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言语化时, 得到的心智状态可能较少。Ericsson和Simon[12]解释了被称为“自动化”的这一过程:“…过度学习发生之前, 过程必须通过存在于短时记忆中的中间加工阶段的反馈来理解。过度学习等于将这些中间阶段编纂起来, 这样执行时就会少一些测试, 因此存储在短时记忆中中间阶段的信息就变少了。”所以, 自动化过程比有意识控制下的过程要快也更有效率。但是, 自动化过程也更加不灵活, 随着需要进行改变也更难。所以进行有声思维时, 要区别专家和新手。

第四, 人格和个人经历对有声思维收集的数据有影响。知识和思维言语化能力中存在的个人差异会严重影响获得的数据。虽然这种影响不可避免, 但是应该尽可能减少个人差异的影响, 以便获得更可靠、更具代表性的数据。

目前针对这种方法的争论主要有[13]:

第一, 共时言语化或有声思维是否提供了受试者完成任务时受到注意的心智状态的数据。

第二, 从这些心智状态中, 是否能得到相关的心智加工信息。

第三, 在正确的情形下 (是言语编码的信息, 而不是社交互动、干扰、分析思维的指令) , 言语化是否不会干扰心智过程, 反而还能提供真实的心智状态。

第四, 能否评估有声思维得到的数据的可概括性和相关性。

四、小结

有声思维作为分析人类认知过程的一种主要方法, 不仅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 目前已经扩展到管理、经济、医药、语言习得等其他领域, 而且还用来设计勘察工具、测试软件工业的可用性[14], 虽然如此, 但质疑和争论从未停止。因此, 研究者在运用有声思维这一方法时, 有必要对有声思维法的话语记录的收集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加以研究, 并针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考量后再仔细运用。

参考文献

[1]蒋素华.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J], 1998, (3) .

[2][4][5][6][7][9]Maarten W.van Someren, Yvonne F.Barnard&Jacobijn A.C.Sandberg.The Think Aloud Method:Practical Guide to Modeling Cognitive Processes[M].London:Academic Press.1994.

[3]徐文胜, 刘继红, 张新访, 周济.基于口头报告的研究方法.机械科学与技术认知设计过程研究方法导论[J], 1998, (11) .

[8][11][12]Ericsson, K.A.and H.A.Simon1993.Protocol Analysis–Verbal Reports as Data[M].Cambridge MA:MIT Press.1984.

[10][13]Bernardini, Silvia.Using Think-Aloud Protocols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Methodological Aspects.In J.Williams (ed.) , RCEAL Working Papers in Englis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6.1999.

花开有声高中作文 篇5

听!在静谧的夜晚,微风轻拂,繁星闪烁,有花开的声音。

在一家妇产科医院,李医生是这家医院有名的妇产科医生,每天他都会用双手迎接这一个个新生命来到这世界,他热爱他的职业。他觉得,这个职业是圣神而且幸福的,每次看到一个个怀抱着自己孩子的刚做了父母的人露出幸福开心的笑容,他就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然而这一天他犹豫了。

一如往常,一个护士急急忙忙跑进李医生的办公室告诉他有一个产妇快要临盆了,请医生 快去接生,李医生听了急忙赶去 ,准备好一切开始了,这一次比往常艰难,似乎是胎儿有点不正常,孕妇撕心裂肺的叫着,丈夫焦急的在手术室外面等着,李医生隐隐感到担忧,终于,结果证实了他的担忧是没错的,孩子生了出来,是一个没有双腿的孩子,这是孕妇已经昏了过去,并不知道孩子是个残废,一旁的护士急忙照顾着孕妇,都没有注意到孩子,只有李医生,有点不知所措,他想过用双手蒙住孩子的鼻口,让孩子就这样死去,当作这个孩子从未来过这个世界。因为他知道,一个残废的孩子会带给这个家庭太大的负担,比起告诉他们孩子是个死婴而且发音不正常总比告诉他们孩子是个残废强。李医生颤抖地把手放在孩子地鼻口上,最终还是放开了。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叫来护士,护士看到吓了一跳,用力拍打孩子,孩子终于发出了响亮的哭啼声。最后,李医生走出了手术室,从另一扇门,他不敢面对在手术室外面等着的焦急的丈夫,再后来,李医生休假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对不对。

十年过去了,李医生也已经退休了,一次他去参加他孙女的学校里举办的艺术节,有他的孙女的演出。坐在观众席,帷幕缓缓打开,一个女孩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个女孩面前是一架钢琴,可是大家惊讶的发现,这个女孩是坐在轮椅上的,这个女孩没有双腿!李医生心里颤动了一下,终于,美妙的钢琴声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都陶醉了,都在想这是谁家的孩子,钢琴弹得那么好,一曲完了,女孩在老师的帮助下退了场,掌声不绝。很快节目结束了,李医生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无声胜有声 篇6

一、注意力集中训练的定义与作用

注意力集中训练就是使人们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不受任何外来刺激的影响和内心杂念所分散,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当前的活动任务,以提高练习者的专注能力和延长注意稳定性的练习方法。注意力是伴随心理过程存在的心理现象,对心理活动起着选择、定向,调节、监督和保持、维持的作用。良好的注意力能够促使人加强对自我心理活动的控制,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将心理活动指向于学习之上,以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

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这些年来的经验总结,我采取了“一静、二看、三听”这么几种小方法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静”即为静心训练,打闹嬉戏是孩子的天性,上课后学生们坐下来,往往很长时间心却安静不下来,那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以达到让学生心静下来的目的。活动过程如下:让同学们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肩膀沉下来,头部放正,并带动整个颈部和腰背挺直 ,请同学们调整呼吸的频率感觉到舒服为止,然后让同学们心里默默地数他们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记作一次。计时一分钟后,让同学们睁开眼睛 ,说出自己的呼吸次数,同学们适应这种状态后,保持姿势,再计时两分钟 ,让他们默数自己的呼吸。完成以后,适当加以表扬和鼓励。

“二看”即为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指做手指操,具体内容为: 让学生两手手指相对做成圆弧形状,然后先是眼睛盯住大拇指相互顺时针旋转,其他手指不动,做到二十秒再换食指,然后,再换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做了一遍以后,每个手指再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做一遍。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同时我也需要做示范,整个过程大约用时五分钟。刚开始做的时候,发现平常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难做到眼睛盯住手指数数,要经过我多次反复地提醒才能坚持做完这套手指操。

“三听”即为让同学们做听数游戏,告诉同学们准备好,竖起耳朵听,看谁能听出我在数数时所漏掉的数字。在数数时,先是用较慢的速度,可以先数20个数字,漏掉其中两个数字,如果学生们能够轻易完成,就适当加快速度再数不同的20个数字,只漏掉其中一个。然后再读30个数字,漏掉其中两个,这个过程大约也用时五分钟。这个游戏主要是训練孩子们听的能力,学会倾听也是一年级下学期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因此,这个游戏也是我在课堂中孩子们学习疲劳后常练习做的,通过本学习的训练,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因此实现高效课堂。

三、持之以恒并且与家长相结合

学生们注意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中的这有限时间所进行的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当堂课的听课效率,但如果要想让同学们能够长足的进步,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更需要家长朋友们的配合。每天家长朋友们能拿出来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们进行这样的互动游戏,当然也可以多选择一些其他的有利于同学们注意力提高的互动游戏来做。在做这样的游戏的同时,不仅同学们的注意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而且也更有利于同学们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同学们在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中快乐成长。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后,选择原来那些上课特别爱走神,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及时掌握执行效果和发现问题。小学生注意力地提高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训练来实现,正确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锻炼,令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质,甚至于终身受益,这是身为师者最大的收获。

花开有声,用心倾听 篇7

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一小学老师出的作文题是《我的理想》, 一个农村孩子在粗糙的格子本上写道:“阿爹还没有去世的时候, 他让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长大了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 说这样啥也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 也不想当公安, 我的理想是做一只狗, 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 我也怕。但阿妈说, 狗不怕鬼, 所以我要做一只狗, 这样阿妈和我都不怕了。”老师没有批改这篇作文, 只是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红“×”。

教师给的一个红“×”自然是对此文的否定, 这是在武断、强制性地告诉学生, 此文不行。具体来说就是, 你做狗的理想是不行的。可在学生看来, 狗却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无论是从小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 还是从文中所流露出的感情都是美好的、善良的, 很具有人情味。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写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应当得到肯定与赞赏。可那位老师却没有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没有用心去聆听花开的声音, 错过了那美妙的音符和旋律。

学生的心灵是一方最纯净的沃土, 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童话。学生是充满情感的、灵动的个体, 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动作都会在他们心灵的池水中击起层层涟漪。教师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带给学生的很可能就是一生的希望。但有时候我们并无恶意的一个眼神、随意说的某句话, 会在不经意间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而学生时代被烙下的负面情感, 是难以简单地用时间的橡皮轻易地擦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 却是十分脆弱的, 一不小心露珠滚落, 就会破碎, 不复存在。”肖川博士说过, 只有“深入心灵的教育”, 才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 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我们怎么能够轻易地用一个红“×”去伤害孩子敏感的心灵呢?可这种教育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重演。更多的老师只是关心成绩而不关心学生的心灵, 这种尴尬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要想让每一朵花绽放, 需要园丁精心地修剪枝桠, 并用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一、老师要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 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有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最得人缘的, 不是会说话的人, 而是懂得倾听的人。”因此, 被孩子爱戴的老师, 大都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真正的倾听, 不是简单地听孩子把话说完, 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 是情与情悄悄地交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 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学会倾听”至少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诉说者的尊重, 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 这是教育者应有的基本修养。二是要“会听”, 善于边听边想, 边听边分析。这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二、老师要善于运用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春天之所以如此美丽, 就是因为温柔的春风携手相伴, 徐徐吹来。万物皆因她而温暖, 而复苏, 而发芽, 而芬芳;任何一个生命都渴望着春风的洗礼。因为寒风再凛冽, 也吹不出灿烂的花园。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是何其相似。只有如春风般的温情才可能结出百花争艳的硕果, 只有如春风般的温情才可能拥有美好灿烂的明天。我想那春风就是我们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吧。所以, 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学生, 你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之处,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 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你的问题, 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 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 你都要用愉悦人心的语气给予他真诚的赞赏。你赞赏学生的成功, 学生会还给你一个惊喜。让我们刮起三月的春风, 去吹醒孩子们那充满希望的新生命吧。我想, 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 是快乐的, 是幸福的, 是奋进的。只要我们的春风吹起,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必将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三、永远不要低估眼中的“差”生

世上本没有“差”生, 只是由于评价差异, 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生。即使眼前的“差生”使你的课无法讲下去, 也不要用语言去讥讽他们, 小视他们, 这样会更加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而且, “差生”的未来, 也许是你永远也赶不上的。既然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就应该知道:没有一个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差的, 是不可救药的。每个孩子都想变得出色, 都有良好的发展愿望。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每个孩子都想被尊重和肯定。当学生向我们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并不是很合理的要求时, 我们能否想一想:“假如这个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

四、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童心表现本真的人性, 正确的教育, 无不基于对人性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然而, 当我们做了老师, 以为自己成熟了, 并用一双成熟的眼睛看孩子时, 总觉得孩子太天真幼稚。殊不知, 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 除了发现孩子的缺陷外, 很难理解童心之真, 鉴赏人性之美。要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 多一分对孩子的理解, 少一分对孩子的训斥, 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宽松氛围。

如果你依然拥有一颗童心, 一种孩童的眼光, 我为你高兴。如果你已经丢失了它, 就请努力把它找回来。童心的失而复得是一种人生的新境界。只有在这种境界里, 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花开有声, 要用心来倾听, 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吧。

参考文献

[1][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等译.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

[2]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 2003.

[3][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 1998.

英语“有声作业”探究 篇8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之前, 有必要认真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地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英语沟通和交流能力相对欠缺, 学习的动力不大。因此, 把枯燥的文字作业变成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即将呆板的文字转换成有声化、立体化、形象化、效益型的作业, 做到寓教于乐, 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声作业就应运而生。

1 英语作业的现状

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教学, 尤其是口语教学, 在如何体现直观性、形象性, 如何使学生多开口, 以及如何体现交际性等方面, 起到的作用有限, 影响了英语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的英语教学, 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 缺少交际语境。学习任何语言都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听、说、读、写, 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但是, 由于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创设的英语交流的语境不足, 学生很少主动用英语去交流思想, 造成了对英语学习的抑制。 (2) 缺乏交际兴趣。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由于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交流, 逐渐失去了英语交际的主动性, 交际兴趣很难保持下去。 (3) 欠缺交际技能。交际技能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哑巴英语”的症结在于过分重视英语的应试技巧和语言技巧, 而忽视了交际技能的培养。

概括地说,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为追求优秀率, 把英语作为基础知识来传授, 使得学生脱离了实践而被动接受学习。其结果是学生只学到了语言知识, 而缺乏与人交际的能力;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上忽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造成学生读写能力较强, 听说能力低下。

2 有声作业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认为:语言从模仿得来, 言语的习得仰赖于一种特殊模式的接触, 是联想式模仿学习的结果。有声作业的的意义如下:

(1) 理论意义

有声作业有利于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作业进行再认识, 是对学生减负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尝试;符合当前教育界期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新理念下的“有声作业”运行机制, 在“有声作业”的设计、布置、评价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 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策略, 为进一步深化作业改革贡献力量。

(2) 实践意义

有声作业的实施, 建立在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基础之上,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层次及教育原理, 将“有声作业”合理、科学、有效地运用到英语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即课后作业的安排和布置中, 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减轻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把学生从沉重而无趣的作业中解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习成绩,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用的能力。

3 如何实施有声作业

(1) 课堂的组织者——教师

教师需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和培训,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对学生目前已有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有声作业。

(2) 改变作业的内容

单纯的书面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要。同时, 科技的进步又为作业形式的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背单词、背词组、做模拟题等呆板、无创意的作业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模式创新, 把作业从无声变成有声, 并使有声作业的内容和回馈形式兼顾多样化、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 育人于愉悦之中, 是十分重要的。

1) 借助现代化的设备。课堂上, 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用于模仿的材料, 比如英美原声影视或VOA、BBC的广播。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擅长的或感兴趣的内容仔细琢磨, 抓住材料的关键点, 进行模仿。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模仿读音录入到磁带等设备上。课堂上, 要求学生将模仿的材料播放出来, 对表现出色的进行表扬, 对其他同学予以鼓励。学生都具有竞争意识和自尊心, 为了证明自己,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认真地多听原文, 反复模仿, 力争把自己最好的发挥呈现给大家。这样, 就能很好地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对语感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2) 即兴小短文。老师给出几个需要预习的单词, 要求学生下课后不看课文, 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给单词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或情节。在课堂的前五分钟演讲时间, 采用抽签的办法请同学们上台讲故事。这样, 可以让课堂的五分钟演讲变得生动活泼, 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在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 增加对课文的了解和认识。

3) 英语小辩论。根据学生的群体特征及他们所感兴趣的热点话题, 鼓励学生努力搜集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课后展开充分的探究和练习, 并派代表参加课堂上的辩论。

4) 欢唱英文歌曲。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英文歌曲, 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 歌词也很有意义, 值得认真学习。同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向学生推荐新歌。通过反复地练习英文歌曲, 不仅可以熟悉欧美的文化, 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还可以记住更多的单词和词组。

5) 充分利用多媒体。如今, 计算机已经相当普遍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 鼓励他们制作视频, 来展现他们对于英语的理解和热爱。

4 多元化的有声作业评价机制

(1) 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是所有评价中最重要的评价, 公正性、科学性、新颖性、多方式性的评价标准是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及心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 老师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 尊重个体差异, 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

(2) 小组评价。小组评价作为老师评价的有力补充, 也是反映学生观点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次待同学们展示后, 展开互评活动, 老师和同学都要认真听取各小组的发言。

(3) 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它的局限性, 我们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既要考虑过程也要考虑结果, 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才能看到学生在有声作业活动中不断成长成熟的一面。

(4) 家长的评价。有声作业作为课后作业的重要形式, 在整个完成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和监督, 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家长的评价, 要把家长的评价纳入有声作业的评价机制中来, 调动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

摘要:列宁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英语学习者必须能够开口说英语。有声作业是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最好办法, 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一环, 避免哑巴英语的怪现象。传统的书面作业比较单调、枯燥, 学生做多了会产生惰性, 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有声作业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开口说的能力。本文着重对有声作业进行探讨, 希望对当前的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作业,有声作业

参考文献

[1]黄国营.英语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2]刘杰.浅谈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有声作业立体化模式[J].学理论, 2008 (20) .

阅读有声 积淀无痕 篇9

一、适度提升,为领悟文本作铺垫。

在学习完《夹竹桃》一文,感受到夹竹桃“能引起我的幻想”和可贵的韧性后,我问学生:作者写夹竹桃,除了要表达他对平凡而并不名贵的夹竹桃的一份喜爱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在抛出问题后,我让大家自主阅读有关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 (资料上记录了季羡林老先生充满坎坷却始终坚忍不拔、纯洁而不张扬的一生) 。在阅读完这份资料后,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文如其人”的含义,真正体会到了季羡林老先生的品格就像夹竹桃一样朴实、顽强、有韧性。接着,我给学生出示了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学生们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一份深深的感动。整个课堂悄然无声,孩子的眼里闪耀着无限的敬仰。因此,课堂上适时地补充阅读作者的生平、主人公的资料等,就能使学生在学文时,仿佛听其言、见其人。对文章的感悟自然也就不会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了,而会真正读懂文字背后浓郁的情感,读透文字背后作者的心,读透文字中主人公的心。

二、着眼温馨,为精神成长作引领。

多次听过《月光启蒙》这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但几乎到最后一个环节,他们都会给学生呈现这样一段话:我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教师深情的朗读,加上音乐的渲染,到最后大致都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学生或是眼泪闪烁,或是低头不语,课堂氛围异常凄惨。从情感渲染的角度来看,整节课似乎能以情感人,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但笔者细细想来,觉得这种拓展似乎就是为营造课堂氛围而拓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例如,在学完《只捡儿童多处行》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冰心眼中的儿童的活泼、可爱,自然就会有一股暖流融入心田。此时,我们不妨可以再推荐冰心的其它作品,如《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冰心温暖、深情的文字所感染,继而获得更为积极的人生体验与情感的熏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多了一份快乐与幸福,或许这种精神体验也是现实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阅读拓展时,应该本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原则,引领孩子在有着丰富营养的沃土上健康快乐地成长,或许,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吧。

三、举一反三,为课外阅读作延伸。

曾听到过一位教师执教《如梦令》这首词,就很好地拓展了文本,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学完整首词后,教师呈现了《声声慢》,深情并茂的朗读带给了学生美的享受。整首词的基调与《如梦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快”一“慢”、一“乐”一“悲”,学生感受到了直觉的巨大冲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娓娓动听地读了起来。接着,教师恰如其分地介绍了这两首词所产生的不同背景:《如梦令》、《声声慢》。同时,告诉学生:李清照的词还有很多,课后请你找出来读一读,看能否读出不同的情感与意蕴,下节课我们就进行朗读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点燃,下课后找诗词、读资料、练朗诵,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真正读懂了《如梦令》,还能读懂李清照的其它诗词,做到“举一二反三”,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课外阅读吗?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接触到与之相关联的更多作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扩展了学习的知识面,真正起到“举一而反三”的作用。

师爱无痕, “润物”有声 篇10

一、师爱=爱心呵护+耐心帮助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 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 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只有把自己也当作孩子, 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灵, 播撒你爱的种子。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 我认为先应该爱孩子。对全班学生, 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 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 均应一视同仁, 爱得公正, 爱得让学生信服。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 更应施以耐心。“谁爱孩子, 孩子就会爱他, 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二、师爱=树立信心+挖掘潜能

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爱好不一样, 所具有的潜质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 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 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 你就会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竭尽师责, 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点、潜质, 育人育心, 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由于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差别等方面原因, 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数都有一种自卑的心理, 因此在学习中自信心不足。这样, 他们不但物质上匮乏, 而且精神上也有了重荷。因此, 我利用每天中午和课间的时间与他们闲谈, 了解到这样一类学生, 他们表面上资质平庸, 成绩总徘徊在“良”这个档次, 要让他们进一步或下滑一步都很困难, 平时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久而久之, 老师们便放弃了对这类学生的提升教育。经过长期的观察以及我与他们, 与他们的家长交谈的过程发现, 造成他们不积极进取的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本身很娇气, 吃不得半点苦;二是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高, 在小学阶段, 能跟班走, 考试及格即可。这样, 慢慢地他们的意志越来越脆弱, 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 被老师关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老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 并且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当我从浮躁中冷静下来, 心平气和地拿起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时, 一个个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三、师爱=诲人不倦+锐意进取

呵护童心, 倾注师爱, 师生之间有了水乳交融的情感;挖掘潜质, 竭尽师责,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育人育心, 感受教育的快乐。但是这些“爱”距离“亲其师, 信其道”还有一段距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就曾经说过:“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 而是一门艺术, 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

此时无声胜有声 篇11

一、批语,可以凸现赏识和激励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教师肯定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得被认可的体验,产生“我能行”的感觉,从而在自信中潜能喷涌而出,形成一发不可收的态势。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醒、鼓励”。

教师的赏识和激励往往会使学生信心倍增,由此,自信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后进生的作业,教师在批改时要“另眼相看”,一旦发现学生有“闪光点”就要及时“美言几句”,通过激励性批语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快乐。例如:班上的朱同学,在四年级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受老师的批评,自信心差,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我接班以后,第一次作业我给他写下了这样的批语:“今天你的作业很棒,相信你五年级的学习一定比四年级进步得多。听赵老师(以前的数学老师)说你很聪明,只是态度不够端正,我也发现你有很多优点,如字迹工整,作业及时等等, 今天的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该生看完之后十分激动,争着传给其他同学看。以后每隔几天,就在作业中批上“有进步,继续加油啊!”“今天作业真不敢相信是你写的。”“祝贺你,今天的作业全对了,相信你以后会更好!”等带有赏识和激励价值的批语。不久,这位同学的作业居然越写越好,学习也越来越认真了。这种带有赏识和激励价值的批语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像“你的作业真整洁”、“字再写工整一点,你就更优秀了!”、“再细心一点,你会更棒!”、“你的解法很有创造性,真是个数学小天才!”等带有赏识、激励、提示作用,充满人文色彩的数学作业批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批语,可以发挥矫治和提高的功能

一直以来,数学教师习惯于用“√”和“×”来评判正误,然后赋予冷冰冰的“阿拉伯数字”或给个模棱两可的“优、良、中、差”,甚至有些教师只写上一个“阅”字(少数教师对家庭作业的处理方法),充其量多一些“+、—、☆”,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作业的热情锐减。这种枯燥乏味的评判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意志、品质、注意力等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很难从分数中体现出来,从而使评价缺乏全面性,失去了矫治和提高的功能。

学生的作业经常会出现,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细心抄错了数字、计算方法出现错误、分析过程出现了问题等等。教师采用批语批改,既可以肯定其中的成绩,也可以指出其不足,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促使其扬长避短,开拓创新,更上一层楼。例如:学生把循环小数5.217的循环节写成5.217,我写上批语:“三位以上的循环节是这样写吗?”带有商讨的口气,体现了师生平等。再如对“25×4÷25×4=100÷100=1”这样学生常犯的错误,我会写上:“按运算顺序再算一算,想一想为什么错了?”在这样带有启发性批语的指导下,学生会很认真地查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最后改正错误。还有在学生粗心的地方写上:“再细心一点!”、“再检查一遍”、“想一想,定义是怎么说的?”这种批语针对性强,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很容易通过思考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改正错误。所以,作业批语的矫治和提高效果非常好。

三、批语,可以拓展沟通和交流的途径

数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机会较少,偏重于知识传授,往往容易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很大,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默契和交流,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写作业批语可以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强化学习动机。“你准行,老师相信你!”、“不错,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真不简单,这种方法被你想到了。”、“别气馁,下次仔细一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批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期待,学生犹如听到教师在耳旁循循善诱,耐心指导,悉心点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教师并没有嫌弃自己,反而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从字里行间读懂了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期盼。

在写批语的同时,我还建议学生把自己当天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作业中,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帮助,作业批语成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数学作业批语使数学作业由单纯的鞏固知识转变成了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举的过程。在与学生进行的无声交流中,激发了其内在动力,点燃了其创新的火花,在真正的意义上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谛。

叶落无痕,花开有声 篇12

一、尊重,搭起教学的平台

一个人,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无疑是人生的最高奖赏。无论是什么人,当他深切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后,都会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尊严感和尊重感,一种强烈的进取心,就能义无反顾地、尽心尽力地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现在的中学生,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背景的熏陶,有着明显的特点:自尊心强,甚至有点“自尊过敏”,尤其是那些经常受到家长或教师斥责的学生,他们就像一只只小刺猬,时刻准备用全身的刺去刺伤别人以求自保。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去触摸他们身上的那一根根的刺,对他们少点指责与批评,多点赞赏与肯定,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的课堂表现。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哪怕是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只说出了一个词或有些辞不达意,教师都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诸如“你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你是一个认真阅读的人”、“你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你提炼的观点有新意”、“你的见解独到,请继续”之类的话应是教师常用的课堂语言。结合学生实际的评价与鼓励,会让学生觉得你不是一个滥于表扬的老师,而是一个善于尊重、懂得欣赏的老师。这样的尊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接纳,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重拾自信,走向成功。反之,教师在课堂上若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他们则有可能抵触课堂,甚至公开与教师顶撞。

二、真情,叩响教学的大门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可见,教师的情爱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厚、高尚、纯洁、公正、有原则的爱是最让学生钦佩和感动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这种爱,而且要把这种爱投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并领情,即“光爱不够,必须善于爱”。学生是善于观察的,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中分辨出细微的差别,感受到不同的意味。因此,即使在教育、批评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时,我们也要用真诚的微笑、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言语、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保护他们易碎的玻璃心,进而营造出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公正的“待遇”,教师的目光不应冷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教师的心里不应落掉任何一个学生的名字,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而又寡言少语的学生。要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性格,并随时注意对他们提问,做到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很重视他们的。

三、快乐,点燃教学为花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若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自己就要饱含热情和激情地走进每一节课堂。教师的情绪主导着整个课堂气氛,师能“乐教”,生才会“乐学”,很难想象一个教师在面无表情、语调呆板地讲授而他的学生却能饱含激情地听课或参与课堂活动。那么,如何营造“乐教”“乐学”的气氛呢?

1. 博学是“乐教”“乐学”的源泉。

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修养,是课堂智慧的源泉。学生崇拜智如泉涌、永远也不会被难住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使得课堂妙趣横生;这样的课堂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若开始崇拜这个教师,“乐学”也就迈出了第一步。

2.“亲师”是“乐学”的前提。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师要在课堂语言的使用上用心。教师的语言温和风趣最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该师“可亲”;教师的语言尖刻带刺最易疏远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该师可“憎”。学生若无法“亲其师”,又如何会“信其道”?

四、“严”字,构筑教学的屏障

“教不严,师之惰”。这“严”,不是打骂、苛责、惩罚,而是认真、严谨、有原则,它是折射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魅力的三棱镜。认真严谨,为人处世讲原则的教师,能让学生敬之、效之,进而形成“不令而从”的风景;懒散怠慢,锱珠必究不讲原则的教师,会被学生嗤之、效之,进而形成“虽令不从”的局面。不仅如此,“严”还能满足学生求德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严”,且要“严”得有“理”有“方”,这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证。

情感教育是一片叶,在无声无息地给花输入养分,即便是化作春泥了无痕,也还能更好地护花。学生是花,在叶的关注中绽放、结果、成熟、落蒂———那便是花开的声音,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摘要:情感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课堂教学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尊重是基础、真情是关键、快乐是火花、认真和严谨是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情感教育,尊重,真情,快乐,“严”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1.

上一篇: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下一篇:林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