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与健康

2024-11-01

卫生与健康(共12篇)

卫生与健康 篇1

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必须全面领会中央领导讲话实质,着力推进全民医保制度改革创新,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一、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新论断为医保工作指明方向

习总书记讲,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是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定位出发,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论述。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具体到医疗保险工作,就是要把促进健康作为医保工作的主线,作为医保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医保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有效化解参保人员因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病不敢看的问题;通过建立门诊保障措施、开展按人头付费、实行差别化的支付政策等,鼓励参保人员到基层看病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通过强化医保协议管理、推进智能监控系统、改革支付方式等,强化医保医疗服务监管功能,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激发医务人员提高效率、改进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制度改革创新,全民医保将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改进个人账户支付和支付机制设计,完善门诊统筹政策,促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更好发挥社区机构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和“费用守门人”的作用;协商谈判确定医疗服务项目支付标准,加快推进按通用名制定药品支付标准,有效推动医药机构加强成本控制;运用医保第三方优势,通过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广医保智能监控等措施,发挥医保在资源配置、激励创新、控制费用等方面的功能,助推破解医疗服务体制存在的体制机制难点;全面实现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健全医保经办机制,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大健康”观念为推进医保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总书记讲,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同时,总书记强调加强疾病预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对人民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提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健康影响因素当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运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深刻领会“大健康”观念的实质内容,一是健康由多种因素决定,而主要决定因素是与个人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二是健康责任应由多方承担,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更是一种责任,既是社会责任,也是个人责任;三是健康需要各种机制起作用,既要发挥好政府作用,也要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这种大健康观念具体体现在医疗保险工作中,可以把握几点:一是要防止把大健康异化为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的大跃进,防止把大健康异化为卫生和健康领域的再行政化。二是要明确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责任边界。保基本要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可持续。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医保促进健康的前提条件。医保促进健康的首要方面还是化解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不能把所有与健康有关的费用(体育健身、养生保健等费用)纳入医保。如果医保包揽一切,必将一定程度减弱个人健康意识,不利于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培养,不利于国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医保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应主要通过机制设计,促进参保人自身更加注重养生保健来实现。三是医保制度设计要坚持责任分担。健康的实现一定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医保制度设计,要坚持责任分担,对参保人而言要缴费分担、支付要有共付,对医药服务提供方而言管理责任也要分担。四是要着力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既要发挥好政府保基本和兜底线的职责,又要发挥商保的市场化保障工具的作用,只有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为全体人民提供有效的健康保障。

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

以问题为导向,下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把供给侧改革作为主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讲,从服务供给看,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尚需破解。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公立医院扩张趋势不减,对基层医疗的虹吸现象突出。2015年我国公立医院床位总数为429.7万张,比2010年增长了42.6%,年均增长7.4%。公立医院医疗总收入从2010年的87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超过2万亿元,增长了94.9%,年均增幅18.2%。诊疗(包括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出现了向上集中的态势。2015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0.8亿人次(占4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4亿人次(占56.4%)。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1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下降0.2亿人次。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大处方、过度检查仍然比较普遍,检查检验收入大幅增加,既没有有效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又形成新的“以检养医”。2014年药品费用为1.4万亿元,尽管比2008年下降3.75个百分点,但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仍高达37.81%。有调查表明,2013年医技诊疗类(各种实验室检查)费用较2012年增长38%,医疗器械费用2010-2013年年均增长率达36%。这些都说明,医药卫生领域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中。如果不通过医疗改革把扭曲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合理化,把过度检查、不合理用药减下来,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就会成大问题,医保改革也就难以进行。

当然,医保也要在医改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由医疗服务特点和医保基金体量决定的。针对医疗服务卖方技术垄断性、买卖双方信息和地位不对称的特点,医保通过形成集团购买力量,不仅可减轻信息、地位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后果,还可发挥团购作用购买更高质量、更合理价格的服务。同时,基本医保资金规模巨大,2015年三项医保基金收入接近1.5万亿元,支出超过1.2万亿元,支出占同期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的5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保基金的杠杆调节作用。发挥医保的基础性作用,要着眼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进“三医联动”。要大力支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将医疗机构落实诊疗职责和转诊情况与医保基金拨付挂钩,促进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要结合门诊统筹政策完善,推进按人头付费的改革,通过购买服务与支付方式的有效结合,促进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要大力支持社会办医,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等的衔接,制定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标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调整,促进公立医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要支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医保买方优势,通过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逐步建立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卫生与健康 篇2

教学重点:脑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脑的保健。

教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大脑在我们的身体哪个部位里?答:

2;大脑分别有哪些部分?答:

二、新授:

1.大脑的组成:

①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②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2.脑的作用:脑干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①小脑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程度、协调随意运动等功能。

②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来管理,这个一定部位叫做“功能区”(即神经中枢)。

3.大脑的保健:

①睡眠。充足的睡眠能使整个大脑皮层和某些皮层下中枢得到充分的休息。

②变换活动。以一种活动替代另一种活动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

③劳逸结合。脑需要不断运用才能灵活,但也要给予适当休息才能使脑发挥更大的功能。

④不吸烟、不喝酒。烟中含有烟碱等有毒物质,抽烟能使人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三、。

作业布置:

1.大脑的功能是什么?

2.脑的休息方式有哪些?

卫生与健康 篇3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职卫生学校留守与非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未发现明显差异,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女学生更容易出现孤独倾向和自责倾向,因此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双亲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女学生身上。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 留守女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14-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农村的孩子在当地的学校就读,而父母双方或一方却长期外出务工,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学生”,这种现象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尤为突出。为了解中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调查了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的部分女生,并对留守女学生与非留守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中职留守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议和策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3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以其中在校的中职女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70份,实际获得有效统计对象462人,其中非留守学生265人,父或母外出的留守学生100人,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97人,年龄15-20岁,99%为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

(二)方法

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心理测试采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译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以下简称“MHT”)量表,该量表共100道题,包括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8个分量表。如果一个分量表的标准分≥8分,说明学生对该项目有焦虑倾向。若整个测验的总分≥65分,说明该生焦虑情绪较严重,存在心理问题。为消除学生顾虑,采用无记名方式,独立答卷,并当场收回问卷,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总检出率

调查的462名中职女生中,留守学生197人,留守率为42.64%。非留守学生、父或母外出的留守学生、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65分的人数依次为12人、3人和7人。经卡方检验,父或母外出的留守学生、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非留守学生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5,P=0.367)。调查结果表明8个分量表中健康问题程度检出情况前三名为:学习焦虑325人(70.35%)、身体症状133人(28.79%)、自责倾向114人(24.68%)(见表1)。

(二)MHT量表得分比较

非留守学生、父或母外出的留守学生、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在MHT总量表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7,P=0.336)。在各分量表上,经LSD多重比较,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孤独倾向高于非留守学生(P=0.027)以及父或母外出的留守学生(P=0.001),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自责倾向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P=0.027),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三、讨论

第一,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卫校学生基本来自农村,从初中起就寄宿在学校,都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农村山区中学的寄宿制和学校的良好管理制度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时,学生己经有了相当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现在信息的发达和留守现象的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留守和非留守的差别。结合多年当班主任的体会,笔者认为,中职留守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良影响的只是个案,而非普遍现象。

第二,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比非留守学生更容易出现孤独感和自卑倾向。这可能是中职留守学生因双亲都长期在外,沟通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来完成,而单纯的信息沟通远没有面对面直接感情交流那么温馨和生动。在留守生活中,父母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往往只能满足物质要求而无法深入了解儿女的情感世界,在留守孩子碰到挫折与困难时父母也不能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久之留守学生会出现无助、孤独、失落等不良情绪反应,极易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评价。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一旦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就很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四、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双亲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身上。具体的措施如下:(1)建立档案,加强管理。入学初,通过班主任的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并且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精准实施心理干预,高效率防止极端情况发生。(2)增加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的直接承担人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密切,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该每年都对班主任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3)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育的作用。开学初在每个班级选出一至两名心理委员,由专业心理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4)加强校园和班级文化活动,优化学生的品质和意志。建议学校及班级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要鼓励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升学习和生活的信心。(5)善于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班主任应不定期地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的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

五、结语

本文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女生462人,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测评。结果表明,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女生的留守率为42.64%;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总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在各分量表上,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孤独倾向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P=0.027)以及父或母外出的留守学生(P=0.001),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自责倾向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P=0.027),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中职卫生学校留守与非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更容易出现孤独倾向和自责倾向,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在双亲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上。

【参考文献】

[1]何资桥,曹中平,刘永刚,等.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6)

[2]严鸿和,朱霞桃.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3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三级立项项目“中职卫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研究”([2013]44号)

【作者简介】黄小萍(1968— ),女,壮族,广西田阳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预防医学教研组高级讲师。

卫生与健康 篇4

上述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相关文件或文献, 出现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3个不同的概念, 这3个概念所传递的内容是否相同;学校卫生工作 (包括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应主要是健康教育, 还是健康促进或健康管理。如果不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理解, 就容易导致学校卫生工作思路混乱, 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1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的概念

1.1 健康教育与学校健康教育

季成叶[3]认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活动向个体或群体传播健康知识, 使人们树立健康意识, 并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达到消除或减少健康的危险因素, 降低发病率、死亡率,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学者认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强调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健康信息传播, 实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行为干预活动与过程, 核心目标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即终止危害健康的行为, 实践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强化已有的健康行为[4]。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不同, 具有传播对象针对性强, 目标定位重在行为改变, 信息流向以双向为主, 传播途径是多渠道、多方法, 重视传播对象“注意、知晓、理解、接受”4个方面的心理过程, 行为作用特点表现为自愿改变、主动采纳, 有系统的学科体系等诸多特点。

而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学生为对象, 针对其学习、发育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传播, 使儿童青少年获得必要的卫生科学知识, 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 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从而预防/减少疾病, 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发育和健康。

学校健康教育主要形式为健康教育课、健康咨询与个人劝导、讲座、同伴教育、利用媒介技术、参加社会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等。

1.2 健康促进与学校健康促进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渥太华宪章》中指出,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这是一个包括社会和政治综合性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加强个人的技能和能力, 还包括改变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条件来减少他们对大众和个人健康的影响。健康促进是增强人们对健康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 从而改善其健康的过程。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西太区办事处《健康新地平线》指出:健康促进是个人和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一起采取措施, 鼓励健康的行为, 改善促进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 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其内涵包括了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进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

2000年6月,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在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对健康促进作了更为清晰的诠释: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 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 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 并具备作出健康选择的能力。健康促进所阐述的就是做决定。健康促进的核心就是增权, 使人们得到更大控制其影响健康的决策和行动能力的过程。

学校健康促进是在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强调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 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 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 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 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学校健康促进的目标人群可以分为一级和几个次级。一级目标人群指学生 (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 群体。次级目标人群包括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领导。

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等5个方面。而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涵盖了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服务和学校卫生环境三大范围。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包括学校健康政策、学校健康教育 (健康课程教学、健康活动、健康咨询) 、学校健康社会环境 (人际环境、事物环境、学校物质环境) 、社区关系、个人健康技能、学校卫生服务等6个方面[5]。

1.3 健康管理与学校健康管理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渥太华宪章》中重申:“应将健康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资源, 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 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 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缘于对健康内涵的新的认识, 考虑到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资源需要管理, 由此诞生了“健康管理”的概念。

目前对健康管理的概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陈君石等[6]认为: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 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为个体和群体 (包括政府) 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陈建勋等[7]则认为,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 (发现健康问题) → 评价 (认识健康问题) → 干预 (解决健康问题) 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 (解决健康问题) 是核心。其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 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 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该概念更准确地概括了健康管理的实质及特点, 认为健康管理就是认识风险、评价风险和管理风险。

关于学校健康管理的概念目前只在《健康管理师》一书中有所提及, 认为:“学校健康管理是通过学校健康促进、健康监测和常见疾病预防, 教学过程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管理, 积极动员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 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 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 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 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2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的区别

2.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从上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可以看出, 健康促进远远超出了以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 要求调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广泛力量, 改变影响人们健康的社会和物质环境条件, 从而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可以看成是一切能够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或使人们得到更大控制其影响健康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健康促进或可简单看成: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政策。

从内容体系上看, 健康促进缘于健康教育, 又大大超出了健康教育的范围, 是构建在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预防医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健康教育重在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是实现教育对象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内在动力, 而健康促进则在实现健康教育功能的基础上, 调动更广泛的资源, 强调学校领导、教职工、社区、家长的积极参与, 营造更有效实现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效果的外部条件。

2.2 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

从健康管理的概念来看, 健康管理就是认识风险、评价风险和管理风险, 其更看重对个人或群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 并通过干预减少危险因素可能对个人或群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强调运用管理学手段实现健康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干预部分更具有针对性, 体现出健康管理对个人或群体健康的维护效果的高效性。

从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上看, 健康管理实施的内容是根据管理群体的年龄结构、环境因素、经济社会条件及存在的健康问题的不同, 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其内容更注重针对性、时效性, 尤其是健康资源的合理配置 (注重管理效率原则) 。健康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健康体检和监测, 发现并评价可能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 而后针对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健康促进或干预活动, 以减轻或消除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而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则更注重基础性、全面性和教育性, 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发育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健康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 使儿童青少年获得必要的卫生科学知识, 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 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从而预防/减少疾病, 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发育和健康。

由此, 可以将学校健康管理看成是建立在对健康资源实施高效管理基础上的, 主要针对学生个人或群体健康危险因素或健康问题所进行的健康促进活动。

3 学校卫生工作新思路

通过对上述健康教育相关概念的辨析, 笔者认为,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3个概念相辅相成, 均是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结合多年来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实践, 笔者提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开展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3.1 以健康教育为学校卫生工作主体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健康教育, 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 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职责。

鉴于此, 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于2009年9月颁布实施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强调:“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纲要指出:“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 做到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不断强化和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技能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

纲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及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 将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涵盖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个领域。并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5级水平, 把5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5级水平中, 5个不同水平互相衔接, 完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无论从其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还是内容体系, 均体现了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只有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体, 才能真正发挥学校的教育主导作用。

3.2 以健康促进为学校卫生工作理论指导

由于健康教育只注重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如果缺乏健康促进的环境支持体系, 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 学校卫生工作必须在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以健康教育为主体开展工作,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的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但学校健康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 并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真正转化成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技能却并非易事, 没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行政、师生员工、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 很难实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学校卫生工作目标。

因此, 学校卫生工作一定要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 强化健康教育支持环境的营造, 充分利用各种健康教育资源, 才能保障学校卫生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实现。

3.3 以健康管理为学校卫生工作重点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表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健康教育任务, 另一个是学生的健康保障任务。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健康促进工作能很好地实现学生的健康教育任务, 而健康管理则是实现学生健康保障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的学校卫生工作中, 很多学校常常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任务, 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保障任务。表现为学校一方面积极地对学生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健康促进活动, 而另一方面又缺乏对学生健康问题或健康风险的识别、干预和有效管理, 导致学生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 学校卫生工作在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健康促进活动过程中, 应重点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工作, 即加强对学生健康问题或健康风险的检测与评估,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 有效改善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或降低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风险, 以完成学校卫生工作中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保障两大任务, 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均是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概念, 学校卫生工作要健康发展, 一定要依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以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体, 以健康促进理论指导学校卫生的全面工作, 并重点通过健康管理实现对学生健康问题或健康风险的有效管理,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 全面促进和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均广泛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普遍存在“重测试而轻服务与管理”, 以及缺乏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管理与干预。这也是导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效果不佳,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得不到根本性扭转的重要原因。通过上述健康教育相关概念的辨析, 可能为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体艺[2008]12号) [EB/OL][2009-09-25].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0/info1253859485150640.htm.

[2]赵彦.我国学校实施学生健康管理新战略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1 (4) :13-16.

[3]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89.

[4]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12.

[5]傅华, 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298-306.

[6]陈君石, 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1.

谈谈卫生与健康 篇5

健康分为两类:一是身心健康,二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四肢发达身心却不健康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因为有了心理的问题,轻者是把自我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交流,重者则是固步自封,自我伤害自我。在遇到挫折时,因为平时不喜欢与人交流而没有朋友,也就是没有了所诉说的对象,只能把一些不开心和一些困难与想法压抑在心底,甚至不能与他人取长补短,良性竞争。如此这般,即使再好的身体,也会经受不住无数的困难与身心上的痛感。可是如果他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那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他有自我所信任的良师益友,能够到朋友面前诉说而得到安慰,把一些心中的困惑和郁闷释放,并有了心灵的寄托,那他就不会被挫折所击垮,而是战胜困难成为强者,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固然重要,可是卫生也是一大要素,此刻我们杭州市正在构造健康的礼貌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举手之劳把垃圾放入垃圾筒内,勤剪手指甲,勤换衣服,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你们可能会觉得说说简单、做做难,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坚持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多走几步路,少抽几支烟,勤洗换衣,出门带纸巾就好了,这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对有些人来说却很麻烦。其实,只要想想这是为构建健康的礼貌城市出一份力,并且,终不但有益于社会,更有益于自身,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做了!

寒假健康卫生小护士 篇6

适当休息有利于学习。睡眠是最自然、最完全的一种休息。睡眠太少或太多,对于健康和学习都不利,小学生每天睡眠以10小时为好,除了要有充足睡眠外,还要有适当的运动式的休息,才能更好地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我健康我快乐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3.勤剪指甲;

4.要注意读写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5.随时随地勤洗手;

6.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7.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8.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9.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预防近视要做到“六个不”

不走路看书,不乘车看书,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暗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不在强光下面看书写字,不歪着头看书写字。

十大健康食品

一、豆类食品(包括豆浆、豆奶),含丰富优质蛋白。

二、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花菜、西兰花、卷心菜、白菜等。其突出优点是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

三、牛奶:含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矿物质,是天然钙质的最好来源,且有较高的消化吸收率。

四、海鱼:鱼类尤其是海鱼蛋白质含量高,易于消化吸收,有良好保健作用。

五、菌菇类:以黑木耳为代表的菌菇类食物味道鲜美,还有较高营养价值。

六、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碱性元素、纤维素、果胶。

七、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八、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九、荞麦: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较高,而含脂肪却较低。

十、禽蛋:鸡蛋、鸭蛋等除不含维生素C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

如何正碈确洗手?!

外出归来洗手脸,

打开龙头水自来;

活水冲手分左右,

除菌肥皂用优先;

合掌先搓手掌心,

手指交叉搓指间;

左右交替搓手背,

然后清洗手指尖;

接着左右洗拇指,

最后注意洗手腕;

如此反复须三次,

细菌病毒不易沾。

十大垃圾食品

一、油炸类食品;

二、腌制类食品;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卫生与健康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常熟市的六个乡镇所在学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将每个乡镇按硬件情况、经济收入水平分为高、中、低三层, 每层随机抽取一个乡镇, 将抽到的乡镇, 按经济水平在分为三层, 每层随机抽取一所学校, 在抽到的学校中, 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调查, 每个乡镇调查100名学生左右。

1.2 方法:

由两名教师采用统一问卷进行, 每张问卷上有12个健康知识题和5个卫生习惯题, 发卷前讲解答题方法及注意事项, 发卷后学生在选择题中选出答案。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情况 (见表一) :

调查学生对12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平均为92.8%。将各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进行显著性检验, 若率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则认为是同一级别, 据此将回答正确情况分成A (≥98%) 、B (96%~98%) 、C (95%~96%) 、D (90%~95%) 、E (<90%) 5个等级, 各个等级间正确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卫生习惯情况 (见表二) :

根据各种卫生习惯形成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别的率属于一个等级, 共分为A (≥98%) 、B (92%~97%) 、C (<92%) 3个等级, 各个等级间有显著性差别 (p<0.05) 。

2.3 将各个被抽到的乡镇按经济水平分别合并, 分为经济发达、中等、欠发达三类地区, 分析经济水平与小学生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间的关系 (见表3) 。

发现发达地区与中等地区回答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别 (p<0.05) ;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相比, 回答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 (学校) 。

3 讨论

卫生与健康 篇8

1 关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传统意义上的居民健康档案, 就是所谓的病案, 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符号、文字、图表等资料的总和, 其中包括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等。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运而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指对居民健康相关活动过程的电子信息化记录, 不仅有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所有记录, 还有居民接受保健服务, 计划免疫接种、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所有记录等。但是对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具体涵义界定,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工具, 二是电子病案的高级形式。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将居民的个人健康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后, 将之传输、存贮于互联网服务器中, 以便能够随时随地地查看、检索、维护和统计个人健康信息, 从而为居民的疾病诊疗、健康风险评估, 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保健指导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 最大程度地为居民个人健康提供帮助。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讲,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远远大于传统的健康档案, 这不仅包括医疗活动过程中患者的保健史和个人生活史, 还包括一个公民从出生之后, 终其一生所有的卫生保健信息记录。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

2 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2009年4月26日, 我国新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 要在今后3年加快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健全居民基础医疗服务体系, 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这些要求为我国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 我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还处于一种各自建设、各自开发的状态, 这对我国的医疗改革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可能由此导致医疗卫生信息成为一座座孤岛的状态, 因此区域卫生信息化必须实现急救、计生和妇幼等系统在内的相互联系、数据共享的良好局面。再加之我国现行的医疗资源分配十分不合理, 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 由此导致农村医疗资源匮乏, 所以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其自身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 所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就是连接规划区域内各机构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 是让规划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信息整合的载体和前提。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相关卫生机构的信息平台, 对于促进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是极为有益的。

3 如何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从目前来看, 我国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比如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软件实施费用、系统维护费用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都开始着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但利用率却很低, 投入的资金在短期内难以回收, 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这些都使得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很难有效推广, 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解决。

在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方面, 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 方可见到明显成效。

首先,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要具有不可分割性。一个区域内信息平台有且只能有一个HER系统, 如以市为最小单位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时, 全市居民的健康档案由市级信息平台统一采集、管理, 不能下设区或县级健康档案平台。省级平台负责省内各区域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 以及跨平台的业务协同, 综合分析、决策, 不负责省级健康档案的存储。

其次,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在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时, 要遵循卫生部发布的相关健康档案数据集及标准, 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不同业务系统厂商间相互兼容性问题, 同时便于后续的平台扩展及平台间互联互通。

再次, 要弄清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性质, 不可与传统健康档案混为一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不是简单的病历数据的上收、存储和使用, 而是要发挥它的综合作用, 为居民的健康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 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归属方面, 要由市或区卫生局主导建设, 同时健康档案的所属权归卫生局所有。卫生局要负责健康档案的安全管理, 隐私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权责明确, 条理清晰。

总之, 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入手, 才可以见到明显的成效。另外,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还要强调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样才能在危急及重要关头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参考文献

[1]姚志洪.健康档案[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

[2]吕晓华, 陈志远.国内外居民健康档案研究与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3) [C].2009.

[3]杜兆辉, 彭慧珍, 沈佳妮, 等.社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的遴选实践与体会[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3) [C].2009.

[4]俞华.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公民健康权利的重要载体,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 [C].2009.

[5]成福春, 尹岭.构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体系[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二) [C].2007.

大地震的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篇9

灾后健康教育工作与日常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灾后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受到灾害影响的人群, 其中包括幸存者、灾区范围内的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他与灾区有关人员等。这些人直接或间接受到灾害的影响, 持续恶化的环境不断对其造成心理压力, 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疏通和排解, 必然会对健康教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影响卫生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灾后出现的群体性心理疾病, 属于心理卫生的范畴, 是灾后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也是灾后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自然延伸。作为疾控和健康教育人员, 应当重视灾区群众的心理卫生问题, 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巧, 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从应急转向对口帮扶和重建之际, 本文就此工作进行探讨。

1 灾害之后常见的心理反应

由于灾害的巨大冲击, 幸存者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 这其中有些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 而有些则是病理性反应, 健康教育人员应熟悉和掌握这些心理现象, 在工作中加以分析和应对。幸存者的正常反应有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不信任, 对政府的工作出现怨言, 社会孤独感, 情绪低落, 异常激动, 出现自主唤醒的早期征兆和症状。从心理反应时期看, 短期反应 (一周到几个月) 有强迫症、精神过敏、失眠、由于不明原因症状到诊所治疗的次数增多、生气、悲痛、易怒、呆滞、社交退缩等。长期反应 (灾害后一年) 有失落、愤慨、社会感减退等。幸存者的不正常反应有应激和焦虑的症状, 不明原因传染性群体症状, 恐慌等。所有经历过灾害的人都有出现心理障碍的危险, 包括幸存者及其家庭成员和朋友, 救援人员, 医务人员, 灾区影响范围内的其他人员等。任何人经历大的灾害都会出现一些与平时不同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反应, 不能一概而论都归入心理疾病, 国内外研究表明, 只有大约20%受灾害影响的人群会出现长期症状进而发展为病理性心理疾病, 大多数人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因此, 只要我们与灾区人员保持沟通和接触, 进行必要的安抚和帮助, 就能够解决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 只有少数情况需要长期的专业的跟踪治疗。

2 心理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第一, 幸存者在灾害初期需要的是物质援助而不是心理援助。要做好心理卫生工作, 首先要明确幸存者最需要的帮助及其优先次序, 即首先是能够生存, 其次要保证安全, 再次是食物、衣服等生活必需品, 然后才是心理卫生帮助。第二, 心理卫生服务的方式必须是灵活的, 以幸存者和社区的需要为基础的, 并尽可能的利用社区资源。第三, 心理卫生服务必须注意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差异。第四, 尽可能为工作人员提供讨论的机会, 交流工作经验和最新情况, 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第五, 关心幸存者的生活情况, 进行情感交流, 在其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 可以取得健康教育对象的信任和合作。第六,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 都要把危机降低到最易处理的程度, 避免矛盾的激化。第七, 明确造成灾后心理障碍的各种危险因素, 受灾程度, 灾害的范围和级别, 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进行评估,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第八, 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教育和服务水平。

3 灾后心理卫生工作内容和方法

第一, 我们应为受灾人群提供人道的、适当的、富有同情心的关怀, 防止产生不利健康的后果, 提高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安宁。尤其要注意使用各种恰当的手段, 预防慢性和病理性问题的出现, 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消沉, 酗酒, 社交障碍等。第二, 不要轻易地把服务对象看作是病人, 应当相信他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帮助他们加入健康人群的行列。第三, 很多人愿意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经验, 这样可以获得情绪的释放, 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以上情况可以在灾后自然形成的群体中很自然地出现。但是还有一些人可能没有准备好或者不愿意讲述他们的经历。工作人员应当了解这些不同的需求, 向幸存者提供它们需要的帮助。第四, 支援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应当保留、加强和重建。这些网络在重建过程中向人们提供帮助, 包括交换资源和实际的援助行动、提供应对灾害和损失的情感支持等。应当鼓励社区建立自己的互助和支持机构。第五, 就像个人需要援助一样, 社区的整体恢复也应当受到重视和支援。心理干涉需要了解、支持和发展社区的力量, 但同时也要考虑社区的受灾程度和承受能力。

卫生与健康 篇10

在中等卫生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重要性。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其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和快乐的适应情况,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衡的情绪, 敏锐的智能, 适应社会的环境的行为和愉快气质。心理健康的人能在任何时候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但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实, 尽管在此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 但是, 由于学生年龄小, 学生适应环境、认识自我的能力较差, 当受到诸如人际关系、家庭经济、失恋、学业受挫等因素的影响, 常常出现心理障碍, 使患有心理疾病和有心理疾病倾向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因此, 必须找出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1 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

1.1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由于中职学生属于“被管大的一代”。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娇生惯养, 父母什么都不让其干, 学生到了学校后不知道干什么, 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整日浑浑噩噩, 学习成绩下降, 开始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整天想家, 久而久之出现了心理障碍。

1.2 学习紧张的压力

由于初中毕业生不需中考成绩, 可直接进入中专院校参加学习, 这使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甚至有的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同时, 新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由初中有大量作业有老师批改, 到现在无作业需要自学, 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较差, 这样, 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学起, 不知道如何听课, 如何掌握重点和难点;中职院校考试次数少, 考试内容多, 复习时间相对较短, 而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 许多学生过度焦虑, 甚至出现了头痛、头胀、四肢酸痛、多汗、心悸、胸闷等焦虑症的表现。

1.3 人际关系失调

中职学生进入新的学校以后, 周围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加之为初中毕业, 年龄小, 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需要亲身面对许多人和事, 往往使许多刚刚入学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同寝室的同学因生活琐事处理不当引起争端、同班级同学相处不合远离集体、同老师交流不当吵产生隔阂, 都是常见现象。这些关系处理不当, 会导致心理障碍, 影响学习、生活, 甚至降级和退学。同时, 应关注来自农村的同学。由于农村学生缺乏体育、音乐等才能, 别人去打篮球、踢足球、跳舞、唱歌他不会, 自己不好意思向别的同学请教, 自傲与自卑发生冲突, 心理自卑、行为畏缩, 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应付, 想与别人交往, 又怕被人拒绝、嫌弃, 想得到别人的关怀和体贴, 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 不与人交往并非处于自愿, 内心矛盾重重。

1.4 家庭经济困难的困扰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杂费大大提高, 使一些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学生中出现“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经济上的困难引发这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诸多“精神”方面的缺失, 越来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这部分人的健康成长。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 不愿和人交往。其中的少数同学由于不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 心理扭曲。将自己面临的一切归于上天和社会的不公, 进而产生偏激思想, 抱怨社会, 敌视他人。如果不能及时矫正, 多会引发心理疾病, 继而中断学业, 甚至有人还会做出有害社会、毁灭自己的极不理智举动如服毒、犯罪等, 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一个悲剧。

1.5 情感受挫

如今的校园, 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 部分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 由于对爱和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 往往饱受失恋之苦, 但又难以自我调试, 轻者陷入情感漩涡难以自拔, 重者会痛不如生, 寻死觅活, 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1.6 就业压力重

由于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忧虑, 随着年级增高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到了实习阶段更为突出。面临就业压力的困惑, 没有执业证书就没有上岗的机会, 对以后的前景茫然失措, 致使心理紧张、忧郁、失眠。

2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加偶的议事日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按照专业教学计划, 开设心理学课程。通过专业教师向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引导学生适应环境, 认识现实, 正视逆境,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 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 意志得到磨练, 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 实现对自身心理、个性和精神的塑造。另外, 要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坚持科学管理。

2.3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 聘请专业人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除了采用个别咨询方式外, 还可针对学生出现的共同心理问题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如对新生主要是帮助他们战胜失落心理, 树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迅速调整好心态, 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特困生”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消除情绪困扰, 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对毕业生要开展职业能力指导和择业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有关学业与职业的特点, 以利于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对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 可进行团体咨询, 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 使学生走出自我, 融入集体。

2.4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 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者完成的。但是,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政治思想工作, 它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所以, 政治思想工作者要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就应接受系统的培训, 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水平, 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能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和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5 学会人际交流的技巧

要消除社交障碍, 必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增加自信, 消除自卑和恐惧, 学会宽容, 学会思想交流, 学会人际沟通, 遇事多理解对方, 换位思考, 多参加集体活动, 把握好每一次机遇。

2.6 学会调整情感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 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 要趁着、冷静、理智对待, 注意适当控制, 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 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小小卫生巾,健康大问题 篇11

“非常时期”容易惹病上身

统计显示,使用卫生巾不当,38%的人患严重妇科疾病,73%女性会在经期感到局部皮肤瘙痒、烧灼、灼痛,80%左右的女性用不洁卫生巾后,经期出现高烧、头痛、腹痛等症状。乔宠说:经期用品的卫生特别重要。盆腔、子宫、宫颈、阴道、体外环境都是相通的,这样的结构使女性的生殖系统特别容易遭受外界致病物的侵袭,尤其月经期间,生殖器官的抵抗力下降,比平时更脆弱,特别容易发生感染。

卫生巾最好两小时换一次

经血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易成为细菌大肆滋生的“培养基”。普通卫生巾连续使用2小时后,表层细菌总数可达每平方厘米107个。最好每2-4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量多时,晚上要起夜更换。即使量少,也要做到早晨起来后立即更换。

不要在卫生间存放

卫生巾多为非织造布制作,受潮后材料变质,细菌易侵入繁殖。大多数卫生间终日不见阳光,很容易繁衍霉菌。应放在干燥、洁净环境里,受潮后不应再使用。另外,卫生巾贮藏过久,即使不拆封也会受到污染。且卫生巾是高温消毒达到无菌,一次性消毒灭菌有效期有限,超过期限就没有保障了。一次别买太多,尽量随用随买。

尽量不用卫生护垫

阴部娇嫩的皮肤需透气环境,封闭太严实,湿气聚集,易滋生病菌。月经前后两天,如遇洗浴不便情况,卫生护垫可“救急”,但千万不能时时使用。可用棉质内裤,天天换洗,来代替护垫;使用卫生巾前一定要洗手;经期清洁也很重要,洗时,不要用手深入揉洗。乔主任强调,经期不要穿紧身裤子,避免不透气,最好穿裙子或宽松的裤子。如担心侧漏等尴尬问题,可选择卫生棉条。卫生棉条由于是内置使用,会在强力吸收经血的同时,减少经血流出后的异味,较方便。使用时,也必须洗手,大约4-8小时更换一次。

Q&A

◆读者提问:货架上的“干爽”和“棉柔”卫生巾有什么区别吗?

乔宠指出:皮肤敏感的人最好少用干爽网面而多用棉质网面卫生巾,虽然干爽网面吸收快,但纤维质材质易过敏。相比之下,棉质卫生巾更柔软舒服,对皮肤刺激小。阻止过敏的办法就是回避过敏原,一旦感觉痒、不舒服,马上停用。

◆读者提问:有卫生巾说里面含负离子,另外,还有含药物等成分的,是不是该选择这样的卫生巾呢?经期有味道,是否可以选择带香味的?

乔宠说:负离子释放在空气中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但卫生巾基本接触不到空气,因此卫生巾中含有负离子基本没什么保健作用。

药物卫生巾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经期女性起到保洁作用,但并不能杀菌,也不能真正达到治病疗效。患妇科疾病的女性可使用,健康女性就没必要。总使用药物卫生巾,会打破私处酸碱平衡,造成依赖,降低私处自我免疫和清洁作用,反而更易受到细菌侵害。

卫生与健康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个人卫生,健康教育手册,社区护理实践

个人卫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个人卫生问题主要有皮肤清洁、衣着清洁与卫生、口腔卫生和饮食卫生等问题,这些个人卫生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小学生卫生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缺乏健康教育[1]。小学生处于理解知识、接受教育和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健康教育手册能够让他们很好地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导致的健康问题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本学期开设的社区护理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对社区健康教育手册制作的实践学习。在健康教育手册的制作的过程中,护生需要把专业理论知识转换成小学生易于接受的图文信息,这给护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社区一至三年级小学生。排除标准:具有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障碍者及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手册的制作方法

整体实践过程按照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实施,综合考虑社区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认知水平。具体步骤如下:(1)评估与诊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健康教育手册制作小组成员讨论后决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手册更加通俗易懂,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手册的外形剪切为卡通熊图形,以便使手册协调统一。文字内容则使用易于记忆、易于理解的简单词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动画片语言、儿歌、顺口溜等作为健康教育手册的主体语言风格。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观察法确定一至三年级小学生群体存在的主要个人卫生问题。(2)计划:经过编写与修改整理,小组成员将文字部分形成初稿。主要内容包括:小学生个人清洁卫生、牙齿卫生、饮食卫生三方面,整个手册内容以连环画故事情节进行介绍。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图书馆书籍等,确定小学生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作为故事的主角。(3)手册的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将买好的纸张裁剪成卡通熊造型,将文字和图画经排版书写与绘制到裁剪好的纸张上,完成后汇总,添加页码、目录和封面,最后装订成册。(4)评价和修改手册: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在小学生及其家长阅读手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小组讨论评价意见,作出相应的修改,对手册进行完善。

1.2.2 健康教育手册的评价

健康教育手册制作的评价包括课程实践成绩的评价和接受教育对象的评价两部分。(1)实践成绩的评价:实践成绩满分为30分,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审题及理解实践要求(5分),实践环节的计划与实施(5分),组员之间沟通与协调(5分),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5分);小组实践报告的书写(10分)。(2)健康教育对象的评价: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焦点人物访谈,对手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2 结果

2.1 小组实践成绩

小组实践活动得分为28分(总分30分)。

2.2 健康教育对象的评价

100%受访对象给予手册制作的肯定与赞扬。许多小学生都想留下健康教育手册,家长认为该手册内容充实,讲解细致,能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讨论

3.1 巩固了护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护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重新定位为: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实用型人才[2]。个人卫生健康教育手册的制作过程中,护生自我选材,自我编著,不仅巩固了护生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护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教育对象为儿童,需要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改编成他们易于接受的简单语句,充分发挥了护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3],而每页手册文字上插图的绘制,则充分发挥了护生的想象力,最大程度地挖掘了护生的创新能力。

3.2 提高了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护生的责任心个人卫生健康教育手册的制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小组成员要合作学习、共享资料,为了保证手册的协调一致性,小组成员要共同完成手册的制作。这样不仅培养了护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还能促进小组成员相互信赖、取长补短,从同伴的身上学到一些做事的态度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成员积极地相互依赖和有效地相互促进,将独立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竞争,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4]。制作过程中,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任务,提高了护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心。人际沟通是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手册制作完后,进行成品的预试验,在与小学生及其家长两个年龄阶层的人进行交流时,充分锻炼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3 体现了护生的个人价值,培养了职业认同感我们把完成的健康教育手册发给小学生和家长阅读,并根据手册内容进行提问,他们能够流畅作答,表明手册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有效地掌握个人卫生的知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便于记忆和模仿,有助于他们修正不良生活习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实践过程的学习,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成就感是和付出成正比的。从开始接到任务时的毫无头绪,到完成手册时的喜悦,这整个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通过认真思考与分析,再困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当护生看到健康教育手册能够获得小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并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感到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提高了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社区护理人才除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较强人际交往、沟通力,健康教育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的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慢慢锻炼。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巩固了学生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议社区护理课程多开展此类实践活动,并且将制作完成的健康教育手册印刷成册。通过小学生健康促进活动或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推广,促使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达到维持小学生群体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军,徐晓莉,石毅,等.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现状调查[J].中国教育杂志,2006,22(4):269-273.

[2]林梅.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型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36-537.

[3]李滨,李宇.提高护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48-49.

[4]郭明贤,李烦繁,崔艳,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43-644.

上一篇:龙虾产业化下一篇:主体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