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能动性

2024-11-01

主体能动性(精选12篇)

主体能动性 篇1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便成为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氛围,学生主体地位,文化素养,神圣使命

历史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 它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英国文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 说明历史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但却一直不被人重视, 不仅学生家长把历史作为副科, 许多历史教师也持同样的观点, 以至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淡漠, 甚至根本不想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便成为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教师要首先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在处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时, 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 以课标为准绳, 同时在教学设计上, 要特别注意落实高考考试说明, 对知识结构、理论体系、逻辑关系、学科成果、历史材料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才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 收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必修是普及知识, 选修是知识补充深化和能力提高, 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在处理必修与选修的教学内容时, 教师应该依据课标, 结合教学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讲解。必修和选修的地位同等重要, 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 不可彼此取代。无论必修和选修都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基本要素, 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好好理解把握。笔者个人认为, 只不过处理方式略有不同而已。必修与选修是基础与深化的关系, 必修是基础, 选修是辅助, 将二者结合好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充分挖掘选修教材的内在东西, 注意对历史事件原因、内容、影响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上, 必修和选修的模式是不一样的。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设置, 应把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 要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空间,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拓展学习视野, 促进个性化发展。必修课的课堂设置, 应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 合作探究, 启发诱导, 突出教学的探索性、发现性和创造性。

二、发扬教学民主,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历史教育虽已取得显著成效, 但目前“满堂灌”等陈旧模式依然存在。这些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低,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所以教师要打破包办、代替的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学目标出发,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最佳教学程序, 不要以教师讲为主, 要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 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自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特点, 组织学生阅读自学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精心设计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然后教师适当讲解点拨。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学法指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内容简单的可让学生自学, 需要教师讲解的也不能直接把答案结论告诉学生, 而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师设疑点拨, 学生经过动脑思考, 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目的, 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并能应用, 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 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实践证明, 阅读自学与教师点拨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好, 运用比较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教师要转变理念和教学方法

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要切实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创新, 历史教师要搞好历史教学创新, 就不能完全直接用传统的史学观念教育学生, 而应是培养学生用时代的观念来理解历史。随着史学理论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发掘以及观念的更新, 人们对某些历史现象的诠释也会有所变化。教师要用时代的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 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理解的深化。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历史教学的创新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多以权威的角色讲授历史, 历史课成为一言堂, 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体现。新课程列出的众多历史材料和探究性问题, 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自学情境。同时, 由于信息的开放, 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 汲取历史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教师单纯讲授未必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 教师应多为学生开设讨论课、谈话课、探究课等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解读文本, 掌握正确的历史观, 研究历史的真实, 关注现实, 学会思考, 学会交流, 学会生活, 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教的方法应该是运用模块的理念、丰厚的学识、趋向真理的研究方法, 将历史本身的东西讲熟、讲透, 引领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尊重学生的见解, 并且更要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 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 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由此看来, 由于新课程的实施, 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更多挑战, 同时, 这也是一种机遇。它必将有助于历史教师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塑造自己新的角色, 服务学生, 服务人生, 教书育人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与管理, 2004 (15) .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内江科技月刊.

主体能动性 篇2

自我实现是人的自身潜能和价值、理想目标的实现,是人类自我改造的实践活动,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对现实自我的超越.自我实现是人的`主体性实现的一种方式.但主体性的实现不是绝对的或抽象的,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相统一的过程.

作 者:吴倬 李英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100084 刊 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3) 分类号:B017.9 关键词:自我实现   主体能动性   客观制约性  

主体能动性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主体能动性;预习;纠错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关乎高考成败的重要学科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之中,严重不利于课程目标的最大化实现。所以,在课改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各个方面来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预习是指在学习某节课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自主预习是我们一直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课程改革下,为了能够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Canada——“The True North”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加拿大的风貌,所以,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在本节课的预习作业中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即:借助网络来了解加拿大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要说一说自己对加拿大的认识。这样的任务布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当然,学生在网络上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为学生全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

交流是一门语言价值的直接体现,对于英语来说也是一样,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知识,应对考试,更多的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在我看来,我们要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主动与人交流,比如,在课下与学生之间进行口语交流;借助网络进行英语交流等。然而这些活动的有效实施的保障就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Travel journal”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使学生在自主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在课间用英语与同学之间交流有关旅游的相关知识,比如,Have you been to this place?Would you like to the Amazon?等,鼓励学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自主交流能力的提高,进而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写作

写作一直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方面。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写随笔,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字数不限,方向不限,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我们可以借助课堂三分钟英语演讲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可见,这两点要想有效的实现,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就成为关键因素。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出学生演讲的主体,比如,spring,summer,fall,winter,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等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纠错

自主纠错是英语习题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该环节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明确自己哪里需要提升,能够为高质量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工作。所以,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答案简单订正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纠错,以确保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填空题的纠错中,我们不仅要找出正确的答案,还要分析其他选项为什么错,同时,还要分析为什么会选错,是因为相关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还是其他原因等。总之,在习题纠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课改下,我们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要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到英语课堂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也确保英语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主体能动性 篇4

一、教师注重对英语阅读内容的指导

(1)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例如,教学牛津英语8B Good Manners单元的When in Rome时,先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故事细节,然后提问:1)If you were in America,what other manners do you need to know?2)In your daily life,give me examples to show what good manners are?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课文中没有写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2)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英语阅读教学来说,认真预习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比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7A Let’s celebrate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What do people do on that day?Give us pictures and matters.2)Why do they celebrate it?接着,让学生就“the things they do”话题,通过互联网、课外书或者老师提供的课后阅读材料做些准备,以便课上参与讨论,音频、实物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这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其次,运用阅读技能,主动完成阅读要求。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信息。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略读、跳读、细读等。在课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技能广泛阅读英文报刊、适合他们的英语书本。当然,老师的推荐也非常重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读一读《21世纪学生英文报》及“书虫美绘版”等。

(3)建立阅读小组。建立阅读小组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它既可以给大家创造一个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也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助的精神。阅读小组可以自己制订阅读计划,经过教师指导修改之后,按照计划进行阅读。阅读当中遇到困难或者是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和阅读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比如,将班级学生分成6组,每组8人左右。在他们自己确定好阅读文章之后,要求他们每人读不同的篇章,然后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阅读小组的合作和交流。

二、扩展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扩展相关的词汇和短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泛读,因而就出现一个问题:怎样处理生词?泛读对单词的要求肯定不同于Reading和task的要求,但不等于没有要求。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牛津初中英语在每个单元reading部分都有阅读技巧的介绍,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技巧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同时,牛津英语每个单元有study skills部分,介绍大量的构词法以及猜词法,学生应该将课内知识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2)扩展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自主学习。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篇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每周留出一节英语课作为英语阅读课。根据相关材料,适当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通过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作文方式锻炼写作能力。这些方式,都可以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

要把课外阅读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就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阅读评价体制,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课外阅读长期被学生甚至部分教师所忽视,教学大纲也没有明确的评价体制,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比如,精心设计评价表。学生先自己给自己打分,然后合作小组成员进行打分,最后由阅读指导教师给出一个分值,三项分数的比例为30%、30%和40%。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阅读数量,优秀的孩子和基础较弱的孩子、愿意阅读和主观上不愿意阅读的学生,其要求肯定不一样。因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教师还得将表格细化和量化。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阅读使人成长,阅读使人成熟,阅读使人明智。在英语阅读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分析、评论、挑剔,有较高的自信力和自制力,这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品质。要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建立生动和谐的课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从而主动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主体能动性 篇5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正显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有利于创设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环境适应,探索以自我教育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新的学习模式。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景,沟通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近似真实或虚拟仿真的语言环境,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多媒体能将录像、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展现出来,使原本陌生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以次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3B Shopping一课。用多媒体把米老鼠到蓝猫商店“购物”的情境制成动画,播放购物时的录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英语。当学生通过操练,建购了语言知识后,再给学生提供几组不同的购物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对话自由购物Can I help you?I’d like… ,please. How much is it? … yuan, please. Here you are. 在鼠标的点击之下,一件件商品被买走,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欲望,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对教学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辅助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如: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I like…”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学生到教师家做客地实况录像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 I like some milk.向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未学先知的效果。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学习新内容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学习课文时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情绪高涨。此时此刻,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运用多媒体通过形象化策略,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化抽象为形象,还可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气氛,将难以表达的语言文字通过模仿仿真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积极

比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How are you?一课,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把表示人的心情、状态的三个词Fine, Not bad , Not so good , 与各种卡通人物结合起来,给不同的人物配以不同的面部表情、动作,加以不同的声音并打出单词。在这样的环境下,抽象的次变的具体了,形象了,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新授clock, pencil-box, cup等词时,运用多媒体点击一下,屏幕上就出现了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小闹钟摇摇摆摆地走上台说道I’m a clock. tick-tock tick-tock.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 It’s a clock..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掌握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掌握了What’s this? It’s…的句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英语活动情景,激发情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激发情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受内容,并使其记忆长久。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包括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联系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比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Can I help you?” 时,我通过计算机设计了几个情景:(1)一个学生帮助一位老爷爷过马路。(2)小猴子到小猪的水果店去买香蕉。(3)一位外国游客到香格里拉饭店登记住宿。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如“Thank you.” 和“You are welcome./My pleasure.”等句型和单词,用到现在情景对话中。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是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个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协商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教练信息,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如:在完成主题为 Go to Hangzhou Zoo时。根据多媒体软件创设的情景,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一个或两个角色,互相帮助,最后通过小组的协同合作完成情景对话,共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有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协作精神,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

又如,学完颜色词后,我们做成一个教学网页,把Listen and colour,Listen and circle,Listen and number, Match, Answer the questions等几类习题做成衔接,学生可自由地按各自的需要充分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依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定。这种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教多的发展可能性,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理念。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空间

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放一段录象,教师讲解其主要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着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随之得到提高。

运用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将会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把抽象、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为新的英语课程实施提供支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体能动性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 能动性 发挥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高职学校在培养我国经济建设的专业化人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高职学校中的学科教学,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学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阶段进行的教育改革中,高职教育的改革也是重要的方面。以往的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不仅对学生进入的本科教育学习阶段有重要影响,对高职学校的教学也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高职学校中的英语教学,不仅没有结合英语注重实用性的学科特点,而且还是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认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因此,在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培养出现代化专业人才。

一、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内涵

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知识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高职课程教学的要求。英语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的学科,不能长期坚持从而半途而废或者被动地学习没有主动性都不能学好英语。学好一门语言需要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这种主体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不仅在课堂上积极融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对老师的提问积极作答,对不理解的知识点积极问老师或主动探索,而且在课后,在宿舍等非教学场所也能有意识地学习英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多的是让学生无时无刻都有学习英语的意识,让英语学习生活化、实践化。

二、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的意义

1.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的效率。英语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学习英语注重的是多说多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要结合英语学科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多说多听,要改变以往的“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而要让学生多说,主动地说,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只有他们自己有了学好英语的动力、意愿,还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也就才会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在信息化的今天,学校的教学效果体现更加注重和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后课外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高职学习的英语课程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英语实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能自主地把英语融入到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中去。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持久的动力,这就需要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学习英语才不会感到痛苦,而是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途径

1.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需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现在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提高成绩,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区学,兴趣是最后的老师,让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创新英语教学方式、形式,通过新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90后’,他们对新鲜事物更敏感,更有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来进行英语教学,既方便高效,更能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能动性。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可以通过创设英语学习小组。英语学习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高职学校的英语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自觉,发挥学生的自觉性需要同学之间互相监督,随时提醒,而创设英语学习小组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创设英语学习小组,不仅在课堂上分组练习英语,进行英语情景式的教学,还在课后课外大家相互学习用英语来交流。即使最开始之时大家的发音、表达都不是很正确,但在小组中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尝到这种方式带来的成就的喜悦,就会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3.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需要外部环境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适当的压力。例如通过英语学习奖励机制,通过英语大赛等形式,让学习积极参与到英语活动中去。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试想只要身边的人都在学习英语,没有谁还能淡定地区玩的。此外,许多学生没有发挥英语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是因为还不够了解英语在其今后工作中的重要影响。要通过各种讲解会,让高职学校的学生知道英语对其今后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家长加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监督,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英语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田有功.浅谈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J].学周刊.2012(31).

主体能动性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能动性,激情

英语教学应围绕满足学生语言表达认知发展为出发点, 更多注重师生之间的协作配合, 帮助学生在自由参与和跃跃欲试的过程中展现自我风采。抓住学生学习能动性激活, 一方面, 彰显生本主义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在主动实践中增长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 丰富学生语言感知视野, 在激情展露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潜能与动力。英语课堂也正是学生主体能动性不断激活的乐园, 使得他们参学中获得丰富感知体验。

一、营造彼此尊重信任的情境, 让学生崭露头角

学生作为课堂的首席参与者, 理应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尊重与信任。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 给他们提供自由、平等的课堂情境氛围, 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背景下大胆展露, 更符合他们的探究心理。

尊重学生, 使得他们在亲近教师的过程中主动暴露问题, 便于教师据此及时调整策略。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 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B Lost civilizations”教学中, 我建议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资料, 围绕“What is your civilizations?”“What do we should protect lost civilizations?”建议学生能够主动登台演讲, 并对他们的出色表现予以点评。学生在登台演讲中定会精心展示自己在学习中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 让他们能够带着一定的成就感主动参与教学, 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意义。

营造彼此尊重信任的情境氛围, 使得学生跳出被动接受讲解知识的窠臼, 让他们在主动表达过程中, 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思体验。多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 多给他们开小灶, 使得他们在感受到关注中自由探学, 帮助他们找出丢失的信心。教师不妨多融入学生的互动过程, 以观众的身份积极参与, 让他们在感受到亲切过程中增强理解感知。

二、尝试任务协作交流模式, 请学生自我畅言

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 将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堂上挑大梁, 更能使得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意义。借助任务协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更能够使得他们在有效融入课堂中产生主动交流渴望, 生成语言表达思维。

任务协作模式运用, 能使得学生走出单纯听解的模式, 而是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感知。如, 在模块三Unit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教学中, 我建议学生围绕“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进行同桌交流, 帮助学生在主动沟通中升华感思。在此基础上, 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old blind man and Polly?”和“If you meet the same thing, what would you like t do?”进行小组讨论, 让他们在彼此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感知, 开阔认知视野思维。同时, 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推荐一名成员, 与其他小组成员就“What do you find in the ol blind man?”进行对话, 让他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强化理解感知。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围绕学生不同学习认知重点和难点, 鼓励他们就自身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帮助他们丰富认知方法。创设的任务应多样,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有所选择。多给学生自我表述的机会, 鼓励他们总结归纳在讨论中发现的方法, 引导他们在积极沟通的过程中转变思维, 利于加深了解感悟。

三、突出过程激励评价指导, 帮学生增强信心

学生在课堂的点滴表现都应受到关注, 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更应该予以表达。围绕学生英语识记、表达运用和认知情感等方面注重激励评价, 便于学生在扬长中增强精益求精的意识, 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与信心。

过程激励评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角, 散发出无限的激情与活力。在评价中, 一方面, 围绕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 找出与众不同, 帮助他们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找准认知的切入点;另一方面, 能帮助学生在不断丰富语言感知过程中有更多完善修补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丰富感知体验。过程激励评价运用也让学生重新找出自信与自豪。

在指导中, 建议学生尝试同桌互评、小组指评、教师点评等方式, 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学习重点, 使得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动力。突出学生自我积极情感激活, 能使得他们产生精益求精的强烈自我更新意识, 促进知识技能生成。

由此可见, 围绕学生主体能动性激活教学, 彰显了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尊重和关怀, 使得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积极动展现与大胆交流, 帮助他们真正发挥自身能动潜能。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 更利于他们在实践中迸发无穷的魅力与活力, 提高综合运用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2011)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孙燕.融情课堂激情四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体能动性与活力之谈[J].文理导航旬刊, 2015 (11)

主体能动性 篇8

英语学习主体能动性就是学生英语学习中不满足于教材中的知识, 教师讲授的知识或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 而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制定学习方案,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生这种学习动力源主要来源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不是来源于外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教材及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模式, 提高了学生英语技能、观察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认识社会能力, 也促进了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有序进行。然而在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英语教学中, 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同样的, 不同学生对英语接受能力不同, 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这就使不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程度不同, 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仍是高中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

2 基于高中英语教学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环境

环境是现代教学系统重要因素之一, 其主要分为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就是可能影响教学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而影响学习过程的环境则是学习环境。这三种环境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 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保证, 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为此需要从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营造来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

1) 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将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外, 还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 以情感为主线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和友好的关系, 能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 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 了解学生需求, 以朋友的口吻和学生打成一片, 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能自由、无拘无束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关心学生、鼓励学生, 尤其是英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预留英语辩论活动题目, 让学生课后准备。第二天上课时, 让学生以group形式针对辩论话题进行分组讨论, 英语教师做评判适时的评论或鼓励学生。学生为了赢得辩论赛, 会积极的准备辩论内容, 在教师的点评和鼓励下, 不仅能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也能拉近师生距离,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使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更好参与到英语教学中。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尤其是积极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体验英语学习乐趣和合作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英语教学中, 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 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能给自己带来愉悦心情, 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行自主学习。如教师在讲Module1, Unit3, Travel Journal相关内容时, 可以结合主讲内容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Do you like travel?和Where do you want to go?What do you pay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travel?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 之后让学生带着这些词汇阅读主讲内容Journey Down the Mekong, 从中找出文章关键。这种引导性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氛围更活跃。

3) 营造活跃的语言环境

合理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前提条件, 英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其来源生活, 实践于生活。而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师生交流相对较少, 加上一些学生发言不积极, 怕出错被人耻笑或语言表达不纯熟, 怕老师指责等原因, 使得英语课堂无法活跃起来。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打破时空限制, 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语言实践环境, 以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实践技能。如,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 以轻松、幽默平和的方式, 从学生感兴趣的明星话题引出课堂内容, 营造轻松愉悦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主动、满怀信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2.2 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课堂主体力量, 教师是起辅助作用,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教学中, 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教学, 在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同时, 也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具体来说, 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已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出符合自己的学习信息, 之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使其形成系统知识体系。而教师自己应对课程进行统筹规划, 多与学生交流, 适时的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如, 教师在讲英语被动句语法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辅助教学, 用幻灯片将之前总结出来的基本句子结构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使学生在被动句学习中能一目了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的被动句结构, 可以适当的举例子:The novel sells well, 这部小说很畅销;The novel has been sold out, 这部小说已售完。先让学生观察正常语句和被动语句的不同之处, 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总结, 之后教师说出被动句和主动句相同之处是主语不变, 动词和形容词语态发生了变化, 主动语态平铺直叙“小说畅销”, 而被动语态“小说已售完”能间接说明小说很畅销, 语态的程度不一样, 被动句是在主动语态地进一步深化。学生听完教学分析后, 结合自己的想法, 对英语被动语态有更深入的了解, 能更好的掌握被动语态。

2.3 设计层次性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作为课堂内容重要组成部分, 能为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提供方向。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力量, 因其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教师教学设计中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特征创设出有层次性的教学计划, 使不同学生都能学好英语。为了使层次教学计划设计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需要综合全员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特点进行设计,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 综合能力有显著地提高。如英语教师在讲Module1,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这个阅读时,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先设计知识计划, 让学生了解阅读大意, 再通过查阅字典掌握阅读中不认识的词汇, 并结合掌握的句型进行组词造句, 以掌握阅读中的词汇, 强化所学句型;设计技能计划, 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基本的对话方法, 深入了解人物对话中深刻内涵;设计情感计划,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和其他人和睦相处。实践这些计划时, 英语教师可以让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按照前两个计划进行学习, 实践这两个计划后,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完成最后一个教学计划。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上述计划,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思考这样的问题:What is it?Why can problems happen?How to deal with it?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练习方向, 使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学到更多知识, 为以后自主阅读实践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需要以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为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心, 教师在教学中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适当的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 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真正意识到英语学习重要性, 也能使英语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 对英语教学还会有更高的要求, 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 使学生能掌握更多英语知识, 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饶天爽.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大舞台, 2009 (4) .

[2]刘娟.简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表演情境的创设[J].英语教师, 2010 (5) .

[3]蒋孟君.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0 (10) .

[4]孙金红.高中英语课堂互动调控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1) .

[5]曾金平.英语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学习月刊, 2011 (10) .

[6]张光宇.在创新教育观下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8) .

[7]孔学良.浅谈高中英语创新教育开展思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 (9) .

[8]王海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英语课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0) .

[9]仲海燕.基于中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运用的探究[J].中学英语之友 (下旬) , 2011 (8) .

主体能动性 篇9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获取、储存,并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应用而形成的新概念。 人们把大数据的特点总结为‘4V’,即大容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性(Value)”[1]。 首先,大容量是指数据的数量庞大。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达,社会整体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迅速普及的互联网、电信、PC、智能手机等, 人们习惯于用网络、 手机等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生产和生活的智能化催生了庞大的网络用户,而庞大的用户量意味着用户数据的大规模性, 人类社会的各种数据开始被海量地储存、 挖掘、 分析和利用。 其次,大数据的多样性。 用户和数据的大规模性决定了大数据的多样性。 由于网络、移动通讯等交流方式的便利化, 个人能够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情感表达、购物、生活查询,人们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文字记录、评论、照片、视频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形式, 而这些形式的表象之下又蕴含着深刻的数据意义, 大数据呈现出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相统一的特征。 再次,大数据的速度性。 表现为尽管海量数据充斥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通过技术手段的操作, 大规模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能够实现即时传输和查找。 最后,大数据的价值性。 “数据的真正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2]”。 不同于以往人们把数据的特性视为单一性和时效性,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具有潜在性和多样性。 如企业能够利用掌握的海量数据, 对个人的购物习惯、 支付能力等进行分析, 社交性网络则通过对用户的个人爱好等言行记录进行分析,而政府则通过人们的上网记录,浏览习惯等进行跟踪, 实现舆情监督以及有目的的价值引导和舆论引导。

二、大数据条件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各个行业的管理趋向精细化,而网络化条件下的管理,主客体关系也由垂直化向扁平化和多向互动性转变, 这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并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难题。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组成部分。 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的触发点通常源于师生对校内突发事件的关注,如师生对校园安全、后勤服务、学生管理等关乎切身利益的观点表达和诉求。 随着这些因素导致校园网络舆情的形成, 甚至引发校内群体性事件,其管理主体必然涉及到校(院、系) 党委部门、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宣传部门、网络技术部门、保卫处、后勤服务部门等。 另一方面,由于校园网络舆情具有社会化的倾向,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也在一定意义上扩展至校外。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公民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媒体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带各种事情的讨论之中, 对校园及社会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着不断的触碰和深入的反思,他们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 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现状,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逐渐形成着一个总体或宏观的看法。 因此, 社会网络舆情在特定条件下会波及到校园内部(或者校园内部网络舆情 “外溢 ” 为社会舆情事件 ), 甚至演变成校园或社会群体性事件 (如中日钓鱼岛事件中发生的部分大学生过激行为)。 而一旦发生上述状况,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自然会延伸至校外的公共权力机关,成为公安部门、省市宣传部门关注和处理的问题,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外事等部门事务。

三、大数据条件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发挥能动性的路径选择

在大数据时代条件下,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多样化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必须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 在实践上则要健全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处理机制, 增强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一)树立正确的高校网络舆情观

首先, 高校网络舆情表达是科技进步和现代民主理念在校园发展的外化形态。 网络作为一种人社会活动虚拟化的结果, 逐渐成为社会民主和个人自由在21世纪新的实践途径。 这一新的实践途径也逐渐在高校之内得到开展, 高校网络舆情就是高校师生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重要表现。 因此,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要正确地看待校园网络舆情, 把师生的网络表达视为一种合理正常的沟通、 表达和交流方式,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从根本上讲,校园网络舆情源于高校(或社会)各种现实矛盾的积累和爆发, 要求高校管理部门树立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矛盾的解决, 及时接收并迅速处理高校师生对校园内部各种问题的反馈,反思校园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地予以改正。

其次, 高校网络舆情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社会的整体稳定,必须增强校园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 习近平[3]总书记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们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在现代网络媒介影响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已经突破物理空间的局限性, 而且压缩了事件发生与二次传播、多次传播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通讯方式的同时, 也放大了信息不对称的效果。 区别于传统的利益诉求路径,网络舆情表达具有人与人之间的非面对面特性,加强了个人利益、观点表达的权利和意愿, 甚至导致人的某些片面性观点的过分张扬。 “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 因为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的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 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使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4],有学者将网络出现的这种 “马太效应 ”现象定义为“沉默的螺旋”。 这种现象催生出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导致主流话语权在网络上的局部失位。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影响下, 高校学生思想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个人自由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西方极端个人主义、 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大学校园内的流行。 同时,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自身群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国外意识形态渗透势力 (以及颠覆势力)、国内极端分裂势力、宗教极端恐怖分子等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目标。 当前众多高校校园舆情监管主要由网络管理中心负责, 因此普遍存在学校相关部门对师生的利益诉求、 观点表达回应的滞后性和非对称性现象, 反映了高校管理工作并没有及时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节奏, 并给予了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

总之, 以上种种形势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意识形态性质, 从国家整体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看待校园网络舆情, 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对大学生群体之中的不良思想倾向进行有效地疏导和合理地纠正。

(二)健全和完善校园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机制

首先,增进高校师生对校园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健全和完善校园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机制,核心是增进高校师生对校园事务,尤其是校园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而妥善地在管理主体客体化和管理客体主体化过程中解决现实矛盾,消解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现实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高校必须转变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增强服务意识,使高校的人、事、财权真正运行于师生乃至全社会监督的“阳光”之下。 同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5],不同高校要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坚持在党的领导之下, 依法推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积极吸收不同师生群体代表参与到高校管理过程中, 发挥高校师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动性,群策群力,拓展师生进行舆情表达的渠道,及时和有效地回应、解决各种问题, 把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现实基础消解于高校管理的互动性和能动性之中。

其次,增强管理主体的联合性和协调性。 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要形成由校党委领导的校园舆情监控、预警和处理机制,整合校内管理资源,合理布局分工,明确职权责,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进行协调配置,鼓励和推进学校各个部门的网络化、信息化建构,并通过开通部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有效地发挥宣传部门、校院系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等部门的优势和特长, 在实践中注重及时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在网络上则积极对校内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发挥学生党员、 班级优秀干部的先进性作用, 着力培育校园网络的“意见领袖 ”,及时发现和疏导网络舆情 ,从而在舆情发生环节占据话语主动权。 要加强高校同校外新闻媒体、上级宣传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控和处理。 高校舆情管理部门要通过学习和利用现有其他部门积累的经验和条件, 并通过沟通、协商、合作等形式与校外新闻媒体、国家公职权力机关等部门和机构建立协调机制, 一旦发生突发舆情事件, 或出现网络舆情发酵甚至出现向社会事件演变的趋势,积极地面对和处理。 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与校外新闻媒体、 网络媒介的积极沟通和合作,在舆论上占据主动权,避免消极、被动局面的发生,并妥善做好善后工作,从而减小舆情事件引发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部门在教育领域中推进顶层设计的领导作用,通过“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6]。 如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文明上网“七条底线”》、《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设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 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以上举措都体现了党和国家进行网络管理顶层设计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不断推进高校“两课”的建设和改革。 在社会主义中国,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 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7]”。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受到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众多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过度追逐市场化导向, 学科设置偏重理工和经管等热门专业, 以文史哲为主要代表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备受冷落。 高校思政课建设也深受其影响,甚至形成个别高校思政课的人、财、物等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而独立出来,高校“两课”不断进行着主动探索和改进,众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立,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等, 都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在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高校“两课”教师的能动性,是正确应对校园网络舆情的重要步骤。 这要求各个高校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在“两课”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给予必要的人、财、物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教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原则导向前提下, 在 “两课” 课堂教学内容、 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介,通过师生之间课上与课下的互动、 线上与线下的活动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调动大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实现把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的说服力、 教育性与吸引力、亲和性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核心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体能动性 篇10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主要意义

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 其主体是学生, 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而彰显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既用自主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 也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索, 需要任课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教学情境, 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激情,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上阅读, 养成“肯阅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并实现有效开发学生思维的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 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可以以课文为教学素材,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 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例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以课文《狼和小羊》为例, 在课堂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小羊、旁白等角色, 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 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 任课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文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对课堂和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加, 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诸如此类的阅读教学方式, 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生动的课堂, 使小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阅读方式

在当今社会的信息时代背景下, 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 教学的重点也逐渐从以学习成绩为主向以学习能力为主过渡。因此,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任课教师应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 例如让学生自由阅读, 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以课文《一株紫丁香》为例,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 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株”字等8 个生字、易错字交代清楚, 告知学生课文阅读时的要领和要求, 并给学生布置课文的相关问题,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通过这样的问题 (难易程度可以是由浅入深的) , 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这种自主式的阅读训练过程中, 能够逐渐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继而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 也使其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3.教师要适当设置悬念, 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 而好奇心正是其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的基石。因此,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优势, 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 并鼓励小学生进行阅读质疑。例如, 以《孙中山破陋习》阅读教学为例, 任课教师可以提出“孙中山是谁?”“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破除陋习呢?”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阅读教学方式, 在阅读中学生的疑问将一一解开, 这就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为深刻, 并直接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进行提升, 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综上所述, 当前的教育正处于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思想,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 给予学生更多、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因此,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 任课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教学环节能够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同时, 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 能够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使其意志力以及道德品格得到有效提升。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核心教学理念是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并对其主体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方式,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版, 2013 (20) :32-33.

[2]张冉.引导、研读、运用: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 2013 (20) :324.

主体能动性 篇11

一、构建提高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中学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与发挥。而小说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既是对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提高,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为了在中学生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首先就是要构建一个提高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

1.创设课堂情境

对于构建一个提高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语文小说阅读教材的内容为中心,创设一个课堂情境: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有能够有所感、所悟、所思,有自己深刻的体会,才能够提高小说阅读的水平与能力。因为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能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运用主动性去理解小说阅读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让中学生在课堂将阅读内容大声地表演出来。针对具体的小说的角色,教师可以让中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角色进行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小说的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中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教学目标目标出发,适当地对学生的小说阅读方向进行引导,避免学生的表演离题过远而进一步影响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与课堂的效率。

2.设立考评模式

为了更好的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需要以小说阅读为关键点设立考评模式。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考评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带着疑问主动地学习,从而了解更多的小说阅读中的知识,提高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终而保证其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可以设立几个考评点,对于小说中的内容进行设置,让学生回答文章内容中的主角是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何,情节在何种环境氛围中得以推动,等等。在阅读考评的过程中,应正确地引导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水平。

二、小说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主体能动性

1.指导阅读方法,在阅读能力中提高主体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小说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因为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在学习上收放自如,这能大大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也就进一步达到了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目的。

2.指导质疑

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利用中学生这一个特点,对他们的阅读指导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用理性的思维提出疑问,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思考,这也就进一步在小说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导向性的处理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研索与分析,独立的去解决问题与回答问题,这也是对学生主体能动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增强中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更好的在小说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文中写道“他爬将起来,又拍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一处时,许多学生肯定很不了解,为什么高中举人会把一个人给高兴疯掉。为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一个人因为中举而丧失心智。这时,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思考,之后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五花八门,此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往社会现实方面想,从而以此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

3.课外阅读的延展

课外小说阅读是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以及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尝试一种延展性的小说阅读探究模式,可以通过一种比较模式,把课内的教学问题与课外延伸阅读相互结合起来,然后对学生课外延伸性阅读进行

指导,最后回归课内,解决并研究重点内容。对于这样的一种课外阅读的延展,可以极大的在中学小说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水浒传》。对《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形象以及事件进行延伸了解,可以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等文章,了解鲁智深比较典型的事件,从中进行分析,进而全面剖析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学生对课内文章整体的把握。在课上,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鲁智深与大家进行分享。也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情境表演,将自己所读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表演出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表达交流能力也提升了。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高效结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让小说阅读教学被赋以更大的意义。

主体能动性 篇12

英语学习受到诸多因素如环境、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的任何一项发生改变的话,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受阻。而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所引起的大学与中学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是过渡期大学生学习英语受阻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了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的脱节。许多专家、学者分别就涉及大学、中学的英语教学大纲、教材、教法、考试等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如何进行英语教育“一条龙”的管理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不协调所带来的不良现象并未真正解决。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大学英语教学,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加以剖析,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1. 学生的学。

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第一个学期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适应阶段。首先,他们面临一个全新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上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使得学生很迷茫,这与高考前的应试状态形成极大的反差。在中学阶段,学生以高考为学习目标,学习中过多地侧重于基础知识,如语法、句型、书面阅读等;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由“书山题海”而产生的“技巧”,有考高分的能力而不具备主观思维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习惯了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一旦到了大学,没有了试题和老师的语法、习题讲座,没有了家长的督促,他们便迷失了方向。相对于中学,大学阶段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习中更加注重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等;大学的学习比较有弹性,学生大多以自学为主。其次,在中学学生学习有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学习主要由教师安排,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而在大学却强调自主性学习,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能完全学会自主安排学习。两个阶段的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的差异,就使得本属一个有机整体的中学、大学的学习被有意无意地割裂开来。另外,在中学,同一地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比较接近,因此学生的水平大致差不多;而大学生源比较杂,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尽管有些学生的英语分数不低,但分数与能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2. 教师的教。

高考的存在是很多教育改革问题的一个死结,虽然从现行的中学新课程标准到大学的教学大纲,英语的教学目的都强调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着力打好语言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无形中又各自受到高考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左右,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和简单化更加剧了本属一个有机整体的中学、大学的英语学习的割裂。中学基础教育,重在知识积累,所以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一个单元可能要讲一两个星期,语法、单词、练习等样样俱到。期间再伴有练习题、模拟题之类的,一切按部就班。大学则不然,公共英语课课时有限,而对于四、六级考试,又不是简单地学习某一教材就能解决的。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教学,并尽量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传达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课后的学习。教师有时可能只串讲课文,有时又可能跳过课文;有时可能让学生自学,有时又可能让学生讨论。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这一差别,就会出现脱节的困惑。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注意到学生的这些不适的话,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便会很容易迷失方向,有些学生的成绩甚至会急剧下降。有的新生很有学习积极性,但又不知从哪里着手,学习上的这种不适应,必然会影响到目标的确立。

二、大学、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方法

1. 使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中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基础教学阶段,重视知识的积累,对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不太高,而大学则要求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大学虽然有四、六级考试,但不能像中学应付高考一样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因为语言学习除了要通过考核外,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满足未来的工作需要。与中学教育相比,大学阶段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学生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中学的学习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从教师教学中寻找答案;大学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发挥主动性,从课本及参考书中寻找答案。所以要克服学习依赖性,掌握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是一年级学生碰到的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了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过去的多项研究表明,英语学习不成功者往往不善使用或很少使用管理方法”(文秋芳,1996)。所以要想让学生尽早进入正常的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就要使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转变心态。要向他们明示英语的重要性、不可中断性,以及作为21世纪的学生,英语的不可或缺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逐步脱离对老师的依赖,使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学习依赖性,掌握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为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不妨适当地使用中学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逐步过渡到大学的要求。这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给予学生大量而且明确的指导;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可通过采取相关的学习策略来达到目的。比如情感策略,“这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文秋芳,1996)。这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使他们逐步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

2. 认真钻研脱节情况,研究衔接的对策,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大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于中学教师,但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是一样重要的,应时刻伴随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认真钻研其脱节的地方,研究衔接的对策。因此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在大学新生的第一个学期不要急于赶进度,而应该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全体学生的情况,并以此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语言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指导,否则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H.G.Widdowson, 1990)。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定期征求学生意见,要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就不断地征求学生意见,因为这是关键的阶段。第一学期最好每个月进行一次,最后几个学期可以每学期在学期开始、期中和期末进行。采取讨论的形式同学生沟通。要倾听三个层次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水平较差的学生)的意见,然后,把他们的意见综合起来,研究出可行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便有的放矢,适应学生的需要,便于促进他们的学习。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有很多方法,例如把英语歌曲欣赏融入英语教学中。教唱英文歌曲是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之一,优美的曲调可以愉悦心情,以歌词为例句记忆单词、语法和句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音乐的熏陶,情感交融,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喜爱。歌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常常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恰当地运用外文歌曲欣赏能促进文化教学,可使学生从歌曲中学习外国文化及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教师还可以利用英语绕口令、谜语、幽默及故事等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任何语言大致都有三个层次:语音、词汇和语法。就狭义而言,学习语言实际上就是要掌握语言的这三个层次。而英语绕口令、谜语和幽默故事对于英语的每个层次都有涉及。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往往受方言的影响,发不准某些音素。问题就出在不会连读、不会失去爆破、吞音或多余的声带振动,要纠正这些发得不准的音,练习绕口令无疑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方法。另外,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上,“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利用这些手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力,使其收到愉快学习的体验。

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不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对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而是应该通过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英语学习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实际上是学生学习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英语成绩的滑坡,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素质,是公共大学英语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田静.关于中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7, (01) .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卫生与健康下一篇:重做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