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联动性

2024-07-27

业务联动性(精选6篇)

业务联动性 篇1

继今年4月国家三部委《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 “投贷联动”在国内原来少数行初步探索的基础上, 已从国家层面要求有规划、有步骤、规模化地发展了;特别是被列入试点的10家行, 不同程度的已有所进展。如8月初国家开发银行与北京市政府召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企业投贷联动座谈会, 并在会上与相关企业签订《投贷联动意向合作协议》, 标志着作为试点行其投贷联动项目高调落地;《中国银行业》2016年第6期刊登恒丰银行企划部兼C IB战略规划管理部总经理娄丽丽《投贷联动业务运作组织架构思考》一文, 说明恒丰银行作为唯一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试点, 其“投贷联动”组织架构即将推出。但是, 目前看来, 虽然三部委文件出台已有几个月, 但总体来说目前进展不快, 尚没有形成程序化、批量化、规模化推进的局面, 与国家层面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民营投资步伐、信贷支持实体经济要求相比, 推进步伐是不够快的。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与传统银行业尚未适应投贷联动理念, 尚未找到营销途径、风控措施等有关。我们传统银行向来把“安全性”作为信贷“三性”之首, 贷款是“以回收作为前提条件的资金使用权的让渡”,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是把“贷得出、收得回”作为信贷从业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信贷评审文化是以“识别风险、过滤风险”作为首要任务的, 并且必须以“足值抵押或有效保证”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于那些处于创业初期, 又没有具有足值代偿能力担保措施的客户融资需求, 一向只是“风投、创投”们的菜, 与银行贷款很难有缘。现在要转过来, 支持这些明知有风险、又没有充足的第二还款来源的科创型企业, 甚至还要进行股权投资, 搞“投贷联动”, 对银行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课题, 也难怪许多银行是慎之又慎, 还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试点行要快速赶上, 在本次试点中能迅速取得成果, 脱颖而出, 不仅需要从上到下的重视, 而且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同业、风投等以前实务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找准痛点和着力点, 大胆创新, 逐步推开。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提几点探讨性建议。

一、如何获客

诚然, 中小微企业的风险本来就是比较大的, 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来说, 不论信贷还是投资, 其风险更是非常大的。这些企业原来基本不是银行信贷的对象, 银行也缺乏对其风险把握的经验。而不论是投资还是信贷, 如何获客、如何获得合适的“优质”客户是风险把控的第一关。为此, 我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渠道入手, 迅速获得可合作客户。

第一, 与风投合作。如前所述,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风投的天下, 是风投们 (可细分为天使、V C、PE等多种, 但也没有明确界限和分工。如没有特别说明, 本文以PE通称之) 的强项。因此银行现在进行“投贷联动”业务, 最快入门途径是与风投进行合作, 实现共赢, 这也是国际上“投贷联动”最成功典范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具体做法:首先, 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及部分分行进行试点的同时, 全行发动, 要求每家分行均推荐几家在全国或当地做得较成功的PE公司, 作为合作对象。其次, 以PE公司推荐为主, 物色进行投贷合作的客户。

第二, 新三板公司及拟上市企业。目前已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已有8000多家, 在进行股改上市辅导, 准备在各板上市的公司更多。这些公司已有PE介入, 有相对规范的财务制度及较透明的企业信息, 有一定的市场参考股价, 可作为投贷联动优先选择对象。

第三, 在现有客户中筛选。各行都已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微企业存量客户, 可先进行全面摸底, 对那些存量中已经有风投进入的企业、被列入各级高新技术等名单的企业, 优先进行合作。

第四, 由政府相关部门推荐。与各地经信部门、科技部门、中小企业局等合作, 由其提供列入全国、省市县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园区等的企业名单, 再进行调查筛选。

以上几类可作为前期投贷联动客户选择的重点。其中已有PE合作或已与我行有信贷业务关系可作为前提条件, 二者必据其一;我行已有合作的客户由于比较了解, 且已在有一定的担保方式下介入, 若企业确实较好, 可率先通过投贷联动扩大合作, 当然同时引入PE公司共投则更好;新三板上市或各板拟上市公司可作为投贷联动选择的重要阵地;由于投贷联动合作企业往往规模较小, 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且多变, 所有合作企业均要一线机构和客户经理前期深入调查, 后期密切介入, 属地跟踪管理。若进行投资了或许还需委派股东会、董事会成员, 所以前期原则上要以当地有机构区域的企业为主。

二、合作模式

第一, 风投推荐及增信。建议前期以贷款为主, 尽可能让合作的PE公司去投资。具体做法:PE公司推荐已投或将投的客户, 银行配套贷款和适量股权投资;贷款担保方式是大股东的股权质押, 以PE公司进入价 (或新三板挂牌价) 作为质押评估价, 再按一定质押率质押;最好以PE公司再进行回购增信。经前期与一些风投的探讨, 此模式有一定合作空间, 且PE回购增信最能防范银行的贷款风险。该模式最适合企业发展已较明朗, 原始股东不肯出让更多股份, 但企业发展又需资金的客户:作为风投, 能以帮企业引进信贷资金为条件增加谈判筹码, 以便得到更多股权 (在万一到期不能还款时还能回购质押股权) ;作为原始股东, 能尽可能少转让股份, 通过间接融资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由于双方对股份都非常看好, 在银行信贷资金介入后双方达成平衡;银行可通过此种模式, 筛选出较好的客户。这是第一种合作模式, 也是现阶段银行应大力推行的模式。此模式下银行以与风投合作以股权质押发放贷款为主, 也可适当配一定的股权投资。

第二, 投资基金或有限合伙企业。银行在具体投资时, 可以单独由投资功能子公司直接投资, 也可与PE合作成立相应有限合伙或股权投资基金等进行投资;可一项目成立一个, 也可一批项目、一类或一区域成立一个。即使银行单独投资, 由于投贷联动的客户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户数众多, 银行直接投资单户金额往往较小。因此在各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成立后, 不可能每一笔均由该公司直接投资。建议可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在每家分行再成立由总行投资功能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 (全资或合资) , 每家分行的投资业务均由该子公司出面投资;另一种模式是总行控股子公司成立多个投资基金, 甚至每家子公司或基金可吸收一家或多家风投参与, 作为投资主体。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方式。

三、风控措施

(一) 贷款的风控措施

首先, 对合作对象的选择, 要有一定侧重。行业选择上, 不论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上, 还是事实风险把握上, 建议以选择国家“十三五规划”等明确重点发展的行业、产业为主, 如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旅游休闲养老产业等, 尽量避免那些纯互联网性质企业、有所谓盈利模式的平台型企业、以“虚拟”为主的企业等。虽然这方面企业风投往往很感兴趣, 但我们尽量少介入, 除非已有较明确的退出措施 (包括增信) 。

其次, 第二还款来源的选择。 (1) 大股东股权质押、一定实力的PE公司回购可作为常态模式; (2) 若PE公司不肯回购, 或我行认为PE公司回购实力不足, 也可引入其他担保增信方式。除常规担保措施外, 可适当放宽到如房地产全额抵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大股东个人及创业团队连带责任保证等; (3) 引入担保公司担保或保险公司保险。近期可结合各省级政府正在推行的政府再担保公司与商业担保公司合作, 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担保增信, 优先进行推广。特别是许多地方政府成立科技担保公司, 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担保增信。也可引入保险公司进行贷款保证保险。当然, 目前在推行的担保公司甚至保险公司保证或保险, 往往要求贷款银行也承担部分风险, 我们也应理解和接受。

(二) 投资的风控措施

银行的股权投资除通过与风投结构化进行风险缓释外, 还可采用以下几种风险控制或退出方式:

1.通过企业上市, 实现安全退出及高额回报。对与银行实行“投贷联动”合作的客户, 首选目标是要实现企业挂牌上市, 哪怕是新三板。上市后实现股权的安全退出及较好的收益

2.被并购重组实现退出。对有些虽自身上市有困难, 但行业产品等有相当先进性和竞争力的企业, 银行要与风投一起, 积极寻找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 达成并购或重组, 实现股权的及时有效退出。

3.与大股东或风投签订“对赌协议”。规定若几年内股权净值或企业效益未达规定, 大股东或风投要以一定价格回购股权。

(三) 对合作风投机构进行资格准入和合作额度控制

从以上分析可见, 投贷联动业务风险,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的风投机构和风险偏好及对风险的把控能力, 因此合作风投机构的选择尤为重要。

1.选好合作对象:主要考虑其投资历史成功率, 适当考虑资金实力和规模排名。但忌以规模为唯一标准, 因为规模大的风投合作条件也高, 特别是承担回购增信等合作较难。

2.选准介入阶段:以与VC、PE合作为主, 原则上不介入天使项目, 除非有特别强的增信。V C项目也尽可能选择C轮及以后, 当然越往后相对风险越小, A B轮要合作的也尽可能考虑加强增信。

(四) 专业化经营与近距离管理相结合

诚然, 开展投贷联动业务, 银行内部要有履行投资功能的专业子公司, 投贷联动业务的贷款管理也最好实行事业部制管理, 至少在总行有专门部门负责准入评审和管理, 但这并不排斥在营销层面的全面发动。因为科创型企业规模小变化多, 不论准入的调查还是贷后 (投后) 的管理, 均需有人经常性对企业全方位关注, 实行精细化管理。所以要有效把控风险, 还是需要发动一线客户经理, 进行调查摸底和后续管理。总行层面投资及信贷评审均要单设, 在分行层面, 信贷评审可由现有评审部门兼, 也可部分授权给分行;投资的评审在分行初评后由总行统一审批。

无论如何, 进行“投贷联动”的企业, 相对比银行正常贷款企业风险要大得多。不论对合作企业的股权投资还是信贷投入, 在企业自身投入失败导致资不抵债后, 银行及风投也要承担相应的损失。所以发展“投贷联动”业务要比正常贷款在违约概率方面肯定要有大得多的不良容忍度。当然, 户数违约概率虽然高, 但正象风投公司一样, 若投资成功, 单户的回报可能也会比较大。总体来说, 会出现部分企业的高收益覆盖失败企业的高风险的状况。衡量“投贷联动”是否成功, 主要看总体的风险及损失率, 并将贷款与投资总体合并衡量。就象硅谷银行, 做的全是投贷联动业务, 不良率始终在1%以下, 比美国其他银行平均水平低得多;资本回报率在17.5%以上, 比同时期美国其他银行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就做得比较成功。

业务联动性 篇2

一、产品描述

境内买方与境外卖方签订买卖合同,付款期限为远期,结算方式为远期信用证,由境内买方向境内民生银行申请开立远期信用证,通知行为民生香港分行;境外卖方发货并交单;境内民生银行承兑;境外卖方凭境内民生银行承兑在香港分行进行贴现融资;信用证到期,境内民生银行支付信用证款项至境外卖方用于归还香港分行的融资。融资币种与信用证币种不一致时,由境外卖方在香港分行办理配套的资金交易业务规避汇率风险。

业务模式包括:

1、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美元贴现+境外远期购汇(DF)

2、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美元贴现+NDF购汇

3、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人民币贴现

4、美元信用证境外美元贴现

二、方案效果

目前主推的业务模式为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人民币或美元贴现,境内买方与香港中间商采用远期人民币信用证结算,中间商与境外的最终供应商仍采用原交易条件结算。中间商凭我行承兑的远期人民币信用证办理美元贴现用于支付给境外的最终供应商,同时中间商在境外配套办理资金交易产品锁定远期汇率;或由中间商办理人民币

贴现后购汇支付给境外的最终供应商。

相对于美元信用证贴现或代付来说,上述模式可以为进口企业提供超过三个月的融资,不占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境外的资金价格相对较低,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于现金流充裕的进口企业,还可在境内办理配套结构性人民币存款质押,获得一定套利空间,境内民生银行获得一笔稳定的人民币存款,香港分行则获得利差收益以及配套的资金交易收益。

三、境内外联动优势及操作要点

根据贸易金融部与香港分行的产品方案对接讨论,就以下问题形成初步共识,香港分行具体操作流程以香港分行制定的产品流程为准。

(一)融资额度和比例

1、信用证同币种贴现业务

不需要进行客户授信额度的审批,只需要境内民生银行填写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表格。

2、信用证交叉币种贴现业务

(1)跨境人民币信用证美元贴现+DF业务

该业务汇率风险完全锁定,按香港分行低风险业务流程办理。

(2)跨境人民币信用证美元贴现+NDF业务

到期时香港即期购汇价格可能高于境内人行中间价,因此该业务不能完全锁定汇率风险,存在一定风险敞口。

①香港分行对单个客户核定融资额度;

②简化额度核定流程,香港分行将制定简化的资料清单、授信审批表样本和审批流程,其中注明可以由境内民生银行进行调查的内容,由境内民生银行有权签字人签字表明对调查内容真实性负责。

③贴现比例由香港分行资金部根据市场状况等因素确定,目前暂定为99%,香港分行资金部将制定贴现比例确定规则。

(二)与资金交易有关的问题

1、通过利率互换(IRS)降低融资利息

香港分行可通过浮动利率融资+浮动利率换固定利率的方式,帮助境外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例如,可以以1MLIBOR加点的方式进行浮动利率报价,再通过境外企业与香港分行的利率互换业务将利率换为固定利率。

2、申请贴现融资额度的同时可以配套申请NDF和IRS的保证金额度,不需另外报批。

3、DF、NDF 及IRS的报价方面,香港分行资金部根据市场惯例收取一定的合理利润,境内民生银行可要求优化报价,但决定权在香港分行资金部。

4、IRS的每月或每季利息交割可延后至到期时一次性交割。

5、境外客户须签署外汇交易总协议(DF、NDF产品)及ISDA协议(IRS产品)并提交海关单、运输单、提单或仓单及人民币计价贸易合同等资料。

(三)后收息问题

1、在全额保证金项下的信用证贴现业务中,在经过境内民生银

行确认以下事项后,香港分行可以根据客户的申请为境外企业办理后收息的融资:

(1)境内企业事先向境内民生银行提供用于支付到期利息的合格的对外支付相关单据(如报关单、汇出汇款申请书等),由境内民生银行进行单据审核并进行反洗钱相关检查;

(2)境内企业需要向境内民生银行出具承诺函,承诺向境内民生银行提供符合监管政策和民生银行要求的单据和文件,在不迟于融资到期日前将相当于香港分行融资利息部分的款项(从保证金存款利息中扣收),经境内民生银行办理汇出汇款至境外融资申请人开在香港分行的指定还款账户。

(3)保证金存款产生的利息足以覆盖香港分行融资利息敞口。

2、境外企业需在融资申请书的右下角“PLS SPECIFY”空白栏位处特别注明本次融资为到期还本付息,并授权香港分行在到期日直接借记其账户用于归还融资利息。

3、境内企业不能事先提供付款单据和保证及时付款的情况下,后收利息部分占用境外企业在香港分行的授信额度。

(四)传真交单(如需)

在客户对业务处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境内民生银行可以应境内客户申请开立可接受传真交单的信用证,凭香港分行的传真交单进行承兑,香港分行在传真交单的面函上注明已收到与传真件一致的单据正本,并将单据正本随后寄送给境内民生银行。

(五)直接向开证行交单(如需)

境外客户的单据在境内进行制单的情况下,若客户对业务处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境外客户可以把正本单据连同香港分行融资申请书副本直接向开证行交单,按以下条件办理:

1、境外客户在向开证行交单的同时或之前,尽早向香港分行寄送融资申请书正本及全套单据副本,融资申请书需注明贴现后款项只能入账于境外客户同名户口;

2、境内民生银行收到境外客户提交的单据后,先经邮件简要通知香港分行收单情况以便其提前安排融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单据审核,包括进行反洗钱相关检查;

3、如为相符交单或不符交单但申请人接受不符点的,境内民生银行将全套单据、融资申请书以及带有境内民生银行抬头的收单面函传真至香港分行,在收单面函上确认收到单据的日期、名称、份数、正/副本、收单日期、是否符合反洗钱要求等要素并由境内民生银行有权签字人或单证经理签字;收到香港分行回传的交单面函(付款指示)后,向香港分行发送MT799承兑报文;香港分行将根据境外客户的融资申请书指示叙做信用证项下出口贴现融资。

(六)转口贸易项下信用证贴现

业务联动性 篇3

【关键词】公私联动  房地产信贷  商业银行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与此同时,同业竞争日益激烈,房地产信贷风险日渐增加。开展公私联动,是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提高综合竞争力,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商业银行公私联动研究较多,但主要是从业务基本面上着手,分析公私联动对业务营销的影响。本文深入到具体业务点-房地产信贷业务,从业务营销及信贷资金安全两方面来分析公私联动的重要性。

(一)公私联动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中国还处于城镇化的初始阶段,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非常巨大。那么,对商业银行而言,该行业仍是对公及对私业务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

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一方面,有助于商业银行整合资源,提高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在信贷业务上创造竞争优势、树立品牌个性、获得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多头营销、重复营销,最大限度节约营销成本,以有限的资源拓展更多的市场。

(二)公私联动有助于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不同于其他银行业务的公私联动,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公私联动是围绕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全流程展开的,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对公信贷业务为房地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是房地产项目得以顺利开发和竣工以开展对私业务的先决条件;对私信贷业务是保障项目销售资金回笼的关键因素,是对公信贷资金按期、安全归还的重要条件。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是商业银行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充要条件。

二、公私联动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联动意识有待加强

在商业银行固有的体制和机制下,房地产信贷业务同其他银行业务一样,传统的条线营销意识和习惯未能打破,公私联动仅停留在号召上,公私业务人员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营销意识,习惯于“单兵作战”的传统营销模式,主观上以完成本条线任务为第一目标,相互配合默契度不高、协作意识不强。

(二)客户(项目)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建立

长期的条线分割管理,造成房地产信贷对公、对私经营部门掌握着各自客户(项目)资源信息,且相互隔绝、未实现对接共享,容易造成多头营销、重复营销,提高营销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例如,为满足对公信贷投放条件,对公信贷人员在营销前期对客户和楼盘情况作了深入而详尽的调查分析,包括调查客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股权结构、财务情况、银企合作关系等,分析项目的规划建设指标、行政许可要件、市场评估分析、投资及效益测算等;对私信贷人员在做楼盘准入审批时,虽在审查范围和深入上不及对公信贷业务宽泛、详尽,但同样需对客户(项目)情况做必要的调查,造成工作量上的重复。

(三)信贷产品体系有待完善

长期的条线分割管理、及沟通上的不够顺畅,造成房地产信贷业务在对公和对私上各有偏好和评判标准。如针对房地产中的写字楼项目,就存在某商业银行公私条线偏好不一致的问题,对公信贷的介入标准是可以选择城市核心区域或成熟CBD商务区,交通便利,金融、电子、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聚集的写字楼项目,对私信贷则在商业地产过剩的大环境下,选择“禁止介入办公楼项目”一刀切的政策标准。不同条线对同一产品持不同的选择标准,容易导致信贷业务联动销售能力不足,甚至无法实现业务联动。

(四)贷后管理责任体系有待建立

同样地,因条线分割管理的历史原因,房地产信贷业务中的对公和对私人员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大部分对公信贷人员普遍较为关心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进度,以及对公贷款能否顺利申报、投放,对于后续楼盘按揭贷款能否准入、合作业务量能达到多少,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私信贷人员对于前端信贷业务介入的房地产项目,是否需要开展楼盘按揭贷款业务合作、合作业务量及放款速度能否满足对公信贷资金的回收,同样关心甚少。公私联动不充分、责任未落实到人,容易造成对公客户利用这一管理漏洞,故意逃避银行监管、转移项目资金,轻则影响对公信贷资金按期回收,重则影响项目正常竣工销售,进而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并影响对私贷款的发放和回收。

三、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建议

房地产信贷业务开展公私联动,是商业银行整合内部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公私联动机制

一方面,成立公私联动委员会,由行长任会长,公私业务分管行长任副会长,负责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公私业务部门为委员会会员,负责推动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公私联动,并建立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公私联动协调会议,解决公私联动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制定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制度、流程和指引,明确相关部门在公私联动中的职责,促进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

(二)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开发新系统或改造现有系统,以简便、实用、快捷为原则,按照物业形态(住宅、商业)、信贷介入程度等设置模块,建立跨条线、跨部门的房地产客户(项目)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将房地产信贷业务公私联动上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进行推广和交流。

(三)统一信贷偏好标准

制定统一的信贷偏好标准,明确房地产信贷业务介入的客户(项目)标准,及介入时机,保证公私联动过程的高效、顺畅,有效降低客户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显著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黏合度,奠定长期合作基础。

(四)建立贷后管理责任体系

建立“3个1”责任体系,即“1个楼盘、1名对公信贷人员、1名对私信贷人员”责任体系。对公信贷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动态、楼盘的建设和销售情况,以防产生影响楼盘按期完工、交付的不利因素和风险,进而影响房地产公私信贷业务的安全;对私信贷人员则要做好楼盘的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确保个人按揭贷款足额覆盖对公贷款本息,同时保证发放的个人按揭贷款回笼至对公封闭管理账户,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高万里,潘赢之.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2.

[2]杨晓争.中国商业银行公私业务联动营销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

[3]王海军.商业银行加强公私联动营销的对策和建议[J].辽宁经济,2015.

[4]罗玮琪.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商业银行公私联动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经济,2015.

业务联动性 篇4

近年来担保业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有力推动下, 特别是纳入银监会监管以来, 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上海市是金融体制创新的示范区, 同时也是金融改革的试水区, 担保行业的发展也相对健康, 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以及对“促就业、保增长、调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担保的实质是经营风险, 其本质上是风险的防范或将风险分散和转移。担保机构的介入分散了商业银行等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却给担保业本身带来了高风险。银行是在企业第一性不够满足或抵押品有瑕疵、或放大信用贷款额度时来寻求担保公司的担保, 这决定了担保行业高风险的实质。担保行业所特有的杠杆及资本金放大是部分对冲该部分的风险, 但是风险识别与控制, 仍是担保业务以及担保行业是否可以稳健发展的重中之重。

担保机构的主营业务构成仍然是融资担保业务, 非融资担保类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担保机构业务中占份额仍不多。担保品种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 很少有设备、技术改造之类的长期贷款担保。累计担保责任金额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4倍, 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 也基于此限制担保机构的创新发展需要在业务模式上创新, 考虑到要能够分享到企业快速成长的收益, 因而有了投资担保业务联动的雏形。既然传统担保行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模式, 并且在现有杠杆比例通常都是3~5倍左右的时候, 更应该考虑如何创新产品, 如何在已有的客户基础上在实现担保固定收益的同时, 能够依据企业的情况结合股权投资的模式, 能够分享企业高速成长的收益。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 债权过程之中的企业履约情况、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运营效率等情况, 也是股权投资判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因而可以将担保和投资联动。

一、担保与投资联动模式

准股权投资:在现行业务模式中, 担保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取得固定担保费收入, 可将其称为“固定收费模式”。相对而言, 在新的业务模式中将一部分固定担保费改为由企业的认股权支付, 因为认股权毕竟不是现实的股权, 所以, 我们将它称之为“期权业务模式”, 即为企业提供担保的同时, 签订一定比例的期权协议, 于未来若干年的行权期内, 选择适当的时机投资企业, 将担保转化为投资, 从而分享企业未来的告诉成长;反之则退出。

回购担保:当投资公司投资该企业, 且与该企业已经签订投资协议, 但基于对企业经营情况判断的不确定风险, 要求担保机构担保管理层以约定的价格回购风险, 投资机构才确定投资。相对而言, 该业务模式的主要发起人是投资机构, 在一定的情况下, 担保机构以此介入到投资环节, 并与以上产品形成投贷联动的产品组合。

二、担保与投资联动风险

无论是投资业务或担保业务的本身, 都存在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根据我国国情, 系统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系统风险的不可控性, 本文论述的风险控制, 主要是针对投资担保过程中的非系统性风险的判断, 包括信用风险、成长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具体风险因子, 通过风险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手段。

(一) 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 即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就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的经济状况作出判断。就是指对整个经济体或绝大多数经济体普遍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包括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全局的因素。如世界经济或某国经济发生严重危机、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特大自然灾害等。整体风险造成的后果带有普遍性, 其主要特征是所有经济体均下跌, 不可能通过购买其他经济体保值。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其中许多人都要竭力抛出手中的经济体。

系统性风险中的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对股市的打击是极其严重的, 任何经济体都无法逃脱它的打击, 每个股市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基本上是均等的。这种整体风险发生的概率是较小的。

(二) 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因子中, 将综合考虑担保及投资的综合风险, 结合专家评价打分法, 区别企业的风险等级, 并依此确定具体的投资策略以及担保策略。

三、代偿及退出风险

担保机构在企业到期无法正常履约的情况下, 会出现代偿风险;对于投资项目而言, 在企业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时, 会存在退出风险。因而在担保与投资联动的项目中, 会存在行权以及回购风险。

业务联动性 篇5

4G业务的特性, 决定了用户发展的不均匀性, 同时由于CBD、校园、工厂、交通枢纽等密集用户聚集区的业务发展, 必然导致了4G网络资源投入的区域不均衡性, 如何进行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 实现移动性负载的相对平衡, 减少网内干扰, 提升网络运行质量, 同时提供给用户卓越的使用感知, 是4G网络优化, 特别是4G密集业务区的优化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

二、移动性负载不平衡的原因剖析

移动性负载主要包括空口负载、传输负载和硬件负载三个方面。在4G网络中, 空口负载通过以小区上下行的PRB利用率来衡量, 传输负载通过系统评估S1接口带宽的使用情况来进行衡量, 硬件负载指的是e Node B基站中CPU和DSP等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

以上三个方面的负载描述, 其中传输负载和硬件负载可以通过常规的扩容操作来完成, 而且一旦完成扩容等优化工作, 后续优化工作较少, 几乎可以一劳永逸。因此, 相对来说, 空口负载是一个较为负载和动态调整的优化工作, 也是相对较为困难的优化操作, 因此本文做重点讨论。

移动性负载不平衡的原因, 总结下来, 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 规划的相对完美性。我们通过规划软件, 采用相近似的无线传播模型, 都是采用了相对模拟的办法来规划网络基站的布局, 这种先天的相对完美性, 导致了移动性负载不均衡性的绝对性。

(2) 基站布局不合理性。站址的最终获取与前期的完美规划, 总是存在现实的差距。基站布局的不合理性, 直接导致话务吸收的差异性, 进而导致小区间移动性负载的不均衡性。

(3) 天馈优化的局限性。鉴于4G站点大量采用与2G3G基站同点布局, 天线布局空间受限, 多采用共天线的方式建站, 必然导致天线的布局与业务发展存在相对制约的局面, 这也将导致移动性负载的不平衡。

(4) 业务发展不平衡性。4G业务属于相对高端的业务,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直接带来的是业务发展的不均衡性, 业务发展的不均衡性将直接反应在小区间的移动性负载不均衡性。

(5) 客户习惯的差异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快更深的潜入到新年一代中, OTT业务、B2C和C2C消费习惯, 更容易在学校、工厂等区域呈爆炸式的蔓延, 这种消费习惯的差异性也将直接反应到小区移动性负载的问题上。

三、移动性负载平衡的可为空间

从上述的分析中, 不难总结出应对移动性负载不平衡性的可为之处。

例如, 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软件提升规划的精度;我们可以在站址的获取匹配度上, 要求相关部门更加的严格;我们可以尽可能多的要求4G基站天线单独布放;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RF调整工作, 来控制覆盖来平衡小区间的移动性负载的均衡性。

但是, 我们不能改变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不能改变的是客户习惯的差异性, 这些原因带来的移动性负载的不均衡性, 在城市CBD、在学校、在工厂、在城中村、在交通枢纽等等, 都讲必然长期存在, 当网络规划建设和工程优化都全部做完, 剩下可做的才是网优人价值的体现。

因此, 接下来重点讨论的是相关算法和策略的组合实现, 来成功应对4G密集区域业务发展的不均衡性。

四、移动性负载平衡的应对策略

4.1移动性负载平衡的概念

移动性负载平衡是通过判断本小区的负载高低, 进行小区间负载信息的交互, 将负载从较为繁忙的小区转移到剩余资源较多的小区, 这样协调了同系统或者异系统小区之间的负载分布, 实现了网络资源利用最大化, 有利于提升业务的接入成功率, 改善用户感知。

4.2移动系统负载控制关系

在系统负载监测中, 通过对系统上下行资源利用监测、传输资源的监测、硬件资源利用的监测等方式, 实时监控系统负载的情况, 并采用系统准入控制、拥塞控制和负载均衡等算法, 保障系统资源利用的最大合理化。系统负载的算法在整个系统负载监测的位置如下图1所示。

LTE系统负载平衡又分为空口负载、e Node B硬件负载和传输负载, 本文重点讨论空口负载的均衡策略研究。

4.3负载转移的应用场景

LTE系统负载转移, 从终端所在的小区的角度来区分的话, 可以分为同频邻区场景、异频邻区场景和异系统邻区场景。

如果当前小区拥有同频邻区、异频邻区和异系统邻区, 三重场景都存在的情况下, 服务当前小区根据系统事先, 通过异频邻区实现系统的负载转移时首选策略, 具体场景也可以配置的开关和门限开关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负载转移的目标场景。

4.4移动性负载平衡的主要流程

LTE系统负载平衡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 负载测量和评估

e Node B周期性测量小区GBR业务和Non-GBR业务所占资源情况, 根据测量情况评估小区负载。

2) 负载信息的交互

当小区负载平衡开关开启, 小区负载达到负载平衡触发条件后, 小区向满足条件的邻区发起负载交互请求, 与邻区进行负载信息的交互。

3) 负载平衡决策

同频和异频负载平衡将根据服务小区和目标邻区之间的负载差距和切换性能进行判断, 选择出最优目标小区。异系统负载分担将根据终端的能力、业务信息和SPID (Subsciber Profile ID) 决定是切换到那个异系统, 然后根据邻区信息确定负载平衡的目标小区。

4) 负载平衡执行

在确定了负载平衡的目标小区之后, 服务小区选择部分终端进行负载转移, 其移动手段包含切换和小区重选, 如果终端能力不支持异系统切换, 则可以通过重定向转移。

5) 性能监测与调整

负载平衡执行后, 监测服务小区和目标邻区的性能, 作为下一轮进行负载平衡的目标小区删选的依据。

4.5同频负载平衡策略

同频负载平衡策略又分为连接态的负载平衡和空闲态的负载平衡。其中对于连接态终端, 选择合适的边缘UE切换到同频邻小区中, 达到转移负载的目的, 并通过小区间干扰协调修改小区的特定偏置来避免终端的乒乓切换.空闲态的负载平衡是通过控制UE驻留小区来实现的, 避免潜在的空闲态UE在业务激活后会引起的负载不平衡。

同频负载平衡通过修改切换/重选的参数, 让边缘的部分UE更容易切换/重选到邻区, 具体如下:

同频切换的条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其中Ocn为主要调节参数

同频小区的重选条件:Qmeas, n-Qoffset>Qmeas, s+Qhyst, 其中Qoffset为主要调节参数

Ocn为邻区的特定小区偏置, Qoffset为邻区的偏置值。

负载测量与评估。e Node B周期性对小区所占资源进行统计, 将结果与负载门限进行对比。如果本小区的空口负载持续达到负载平衡门限与负载偏置之和, 则触发负载交互。GBR业务比Non-GBR业务优先级高, GBR业务负载均衡会优先判决触发。

负载信息交互。服务小区向候选目标邻区发起负载状态请求, 与邻区进行负载信息的交互, 异站邻区通过X2接口进行负载的信息交互。其中邻区的选取原则如下:虽然负载平衡将所有同频邻区作为候选目标小区, 但是对于要进行负载信息交互的小区要进行一定的筛选, 例如需要剔除没有X2接口的小区, 剔除历史切换性能不佳的小区 (通常来讲指的是切换成功率低于99%的小区) , 得到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小区列表。若所有邻区都是同站邻区, 则直接可以获取邻区的负载状态, 进行负载平衡决策过程;如果是异站邻区, 则需要通过X2接口与异站进行负载信息的交互, 从而或得到邻区的负载状态信息。

负载平衡决策。在完成负载信息交互后, 服务小区获得初始的目标小区列表, 但是需要再完成一次删选过程, 主要对以下5种因素的小区进行剔除:

a) 上一次小区特定偏置没有调节成功, 或者因为性能变差而回退的。

b) 服务小区与该小区的负载差小于负载差门限

c) 目标小区的S1状态或者硬件状态为高负载或者超负载的。

d) 与服务小区的切换性能较差的小区

e) 同服务小区重叠区域没有边缘UE的邻区

在将上述小区进行删除之后, 剩余的小区分为三类, 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目标小区。三类的分类原则如下:

第一类:上下行的负载都低于负载平衡门限

第二类:上行或者下行负载超过负载平衡门限

第三类:上下行的负载都高于负载平衡门限

按照优先级顺序, 进行选择最优小区。

负载平衡执行。在选定负载平衡的目标小区之后, 分别对连接态和空闲态的UE进行操作, 具体如下:修改CIO让服务小区中处于连接态的边缘UE更容易切换出去, 为了避免乒乓切换, 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的CIO需要同时修改;更加成功修改的CIO, e Node B修改小区的Qoffset, 下发至处于空闲态的UE, 根据同频小区重选规则, 进行小区重选。

4.6异频负载平衡策略

异频负载平衡时通过将一些连接态的UE转移到异频邻区, 实现负载的转移, 从而达到异频邻区之间的负载平衡。

异频负载测量与评估。e Node B周期性对小区所占资源进行统计, 将结果与异频负载门限进行对比。如果本小区的空口负载持续达到异频负载平衡门限与负载偏置之和, 则触发负载交互。GBR业务比Non-GBR业务优先级高, GBR业务负载均衡会优先判决触发。

异频负载信息交互。如果本基站内存在异频小区, 则系统将只会做站内异频负载的平衡, 服务小区直接获取站内异频小区的负载信息, 无线通过X2接口交互获取, 当基站内不存在异频的邻区, 服务小区向候选小区发起负载状态请求, 与邻区进行负载信息的交互。具体邻区的选择同于上述同频邻区。

异频负载平衡决策。在完成负载信息交互后, 服务小区获得初始的目标小区列表, 但是需要再完成一次删选过程, 主要对以下3种因素的小区进行剔除:

a) 服务小区与该小区的负载差小于负载差门限

b) 目标小区的S1状态或者硬件状态为高负载或者超负载的。

c) 与服务小区的切换性能较差的小区

异频负载平衡执行。异频负载平衡转移的对象为连接态的UE, 根据目标小区的信息以及UE的频点支持能力、占用PRB资源情况来选择一定数量的UE来对这些邻区进行测量, 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 对满足切换条件的UE进行异频切换。

4.7异系统负载平衡策略

由于各种原因, 我们现在的网络布局难免出现多个系统叠加的情况, 例如:LTE-FDD LTE-TDD TD-SCDMA等多个网络并存的布局情况。异系统负载平衡策略是基于LTE网络优先驻留的空闲态重选策略, 在LTE小区负载过高时, 不经过负载信息的交互, 直接对异系统邻区进行负载的分担。

异系统负载测量与评估。e Node B周期性对小区所占资源进行统计, 将结果与负载门限进行对比。如果本小区的空口负载持续达到异系统负载平衡门限与负载偏置之和, 且小区上行同步态用户数达到异系统负载平衡用户数门限后, 则触发异系统负载平衡算法。GBR业务比Non-GBR业务优先级高, GBR业务负载均衡会优先判决触发。

异系统负载平衡决策。当有多个异系统邻区满足启动异系统负载平衡的条件时, 则根据UE的能力确定切换至哪种系统, 具体切换至哪个系统, 可自行在网管配置。

异系统负载平衡执行。异系统负载平衡的执行分为连接态和空闲态, 针对连接态的UE, e Node B根据UE能力和SPID, 以及目标小区信息, 选择候选的UE, 进行异系统邻区的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最终切换的UE, 如果UE能力不支持异系统转移, 则会通过重定向来进行转移;针对空闲态UE, 通过在RRC Release消息中携带Dedicated Priority让部分RRC正常释放的UE优先驻留在LTE邻区, 同时按一定的概率选择部分RRC释放用户优先驻留在LTE邻区。

4.8相关参数说明 (以中兴设备为例)

负载平衡相关参数

五、结束语

本文对4G密集业务区移动性负载不平衡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通过同频小区、异频小区和异系统小区等多种移动性负载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对不同网络配置下的负载均衡策略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为减少网内干扰, 改善网络运行质量, 同时提供给用户卓越的使用感知提供了优化操作方法, 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摘要:由于4G业务发展的不均衡性, 必然带来4G密集业务区的网络移动性负载的不均衡性, 本文通过对移动性负载优化的背景入手, 剖析移动性负载不平衡的原因, 给出了不同网络配置下的移动性负载平衡应对策略, 为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优化网络质量, 改善用户感知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业务联动性 篇6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平衡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流动性则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所谓流动性, 通常包含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资产或负债能否及时或迅速地进行变现, 二是指资产或负债能否以预期的价格进行变现。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缺乏足够的现金而无法满足客户提取存款或贷款需求, 或者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一般来说, 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差, 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盈利性强, 如何在保证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提高收益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领域。

从国外代表性文献看, Diamond & Dybvig (1983) 对流动性风险最严重的状况“挤兑”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DD模型, 认为银行由于无法完全预测存款人的消费时机等原因而可能遭受流动性风险的威胁。Peters·Rose (2002) 通过流动性指标法、资金结构法和流动性缺口法三种方法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衡量, 提出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是资产和负债期限的不匹配以及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Mariam Krausz和Raphael Frank (2007) 对流动性危机的引发模式和引发因素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从国内来看, 姚长辉 (1997)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表面原因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确定性, 深层原因是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巴曙松、袁平、李辉雨 (2007)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方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 认为微观主体行为、央行政策和金融市场环境都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产生影响。于坤 (2012)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的研究认为,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由于其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以及商业银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所造成。

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中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同业业务也成为了与公司业务、私人业务并列的三大主线业务之一。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这一变化也给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在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也使得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单湘莉 (2013) 认为同业拆借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这次流动性危机, 并从加强业务结构调整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流动性危机的对策;林志华 (2013) 对我国同业业务扩张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同业业务的扩张会干扰金融秩序, 使流动性风险聚集以及弱化宏观调控;徐寒飞、李清、杨坤 (2013) 分析了同业业务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影响, 认为同业业务创造了一种脆弱的流动性, 这种脆弱的流动性会使市场容易受到外部和内生冲击而重新产生流动性紧张局面,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价会增加, 促使资金利率中枢上移。

与现有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分析同业业务对银行及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同, 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 从同业业务如何通过商业银行内部资产和负债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的角度进行研究, 通过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敞口比较了我国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 最后从监管制度、引导同业业务标准化及完善业务期限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金融同业机构之间的同业往来。同业业务最初的主要内容就是资金融通, 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 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同业业务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种类多、范围广的业务范畴。现阶段的同业业务已横跨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近几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迅速扩张, 表现出了增长速度快、合作范围广、品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已成为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管理资产负债、创新产品和拓展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渠道。具体而言,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 比重大、增长快。从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来看, 总体上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从2007年的11.65%增长至2012年的18.13%, 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从2007年15.41%增长至2012年的22.25%。至2012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占比如图1所示, 其中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和兴业银行同业资产或同业负债占比已超过30%, 且国有商业银行占比普遍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二, 范围广、种类多。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拓展除了过去传统的“银银合作”形式外, 同业业务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包括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等各类合作形式。对于不同的合作主体, 商业银行开展不同的合作业务,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同业业务最初在商业银行主要发挥融通资金、调剂头寸等传统的司库功能。近几年来, 商业银行大量配置票据和信托收益权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从市场中拆入资金也不光是因为自身流动性紧张, 还为了转拆给其他银行而赚取差价, 使同业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帮助商业银行增加盈利的工具。同业业务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帮助商业银行在降低资本占用、增加利润、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 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途径

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拆入资金以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通常金额大, 期限短, 本身稳定性不强, 每个项目又包含了商业银行不同的业务和资金安排, 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年报计算得出)

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期限错配与利率波动, 其中,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与同业存放通过期限错配影响流动性风险, 而利率波动则是同业拆借资金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内部结构如图2与图3所示。在同业资产方面, 对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大的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买入金融资产并承诺到期再按照协议价格卖出的资产, 包括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和买入返售票据业务, 其标的资产包括票据、证券、贷款等等, 在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中占比较大 (图2) , 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的主要领域 , 也是同业资产不稳定性的主要来源。

商业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最基本的业务模式为:A银行需要向客户发放一笔贷款, 但由于信贷规模或指标限制无法完成时, 可以由信托公司成立一份单一信托计划, 由B银行出资认购该信托计划的信托受益权并由信托公司向客户融出资金, A银行承诺到期回购并支付B银行一定的利息费用, 这笔业务就形成了B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如图4) 。经过这一过程, A银行将信贷资产转换成了信托资产, 有效的节约了信贷额度, 而B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化成了对银行的债权, 资产的风险权重由100%降低到25%甚至更低, 大幅降低了资金占用, 还能够赚取一定的利息费用。但由于商业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通常因资金占用期 限较长而被“锁死”, 而不少商业银行是以短期资金滚动买入的, 即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而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同业负债方面, 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都会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同业存放属于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 在期限、金额等方面基本没有选择权, 而同业存放通常期限很短, 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匹配难度较大, 且由于短期融资成本较低而长期投资收益较高, 很多商业银行用同业存放来对接长期资产, 如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或贷款等, 造成期限错配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网)

拆入资金则会由于同业拆借利率的波动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同业拆借利率特别是短期利率对市场变化很敏感, 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利率上升, 资金较宽松时利率下降。观察我国隔夜Shibor利率近五年的波动可以发现曾五次发生短期内利率大幅波动, 幅度最大的就是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这类波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影响很大, 一方面利率大幅上升说明市场中资金紧缺, 可能无法及时或足够的拆入资金; 另一方面若拆入资金则要面临很高的资金成本, 即无法以预期价格获得资金。

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项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同, 而不同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又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 这样各银行流动性风险会具有不同的特征。

从16家银行同业资产及同业负债的内部结构来看, 同业资产中, 除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外,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商业银行同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同业存放所占比重较大, 相对来说流动性风险有所降低;而同业负债中, 除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外, 同业存放均是各商业银行同业负债的重要成分。由此看来, 对大多数银行而言, 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主要来自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期限错配。

(资料来源: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计算得出)

流动性风险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流动性指标分析以及流动性缺口分析。流动性指标分析是通过流动比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定量的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而流动性缺口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期限下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大小来判断该期限下资产是否足够偿还负债。对于期限错配状 况通常是通过流动性敞口进行衡量, 从我国各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敞口单独计算的结果看, 总缺口上, 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与中信银行4家为正, 其余11家商业银行为负, 即多数商业银行总体上同业资产是无法覆盖同业负债的,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负缺口很大, 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压力也较大。

从各期限下的缺口看,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缺口集中在即期偿还期限下, 除同业存放占比较小的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缺口为正外, 其余商业银行均为负, 且国有银行的负缺口达到数千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达数百亿元;三个月以内的期限下, 7家商业银行为正缺口, 9家为负缺口, 其中被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负缺口最大 , 达到了一万多亿 , 此外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及光大银行也表现出较大的负缺口。从这一结果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由于期限错配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很大的。

随着期限的延长, 缺口为负的商业银行数量减少, 缺口也有所缩小。3个月至1年内缺口有7家银行为负, 1年至5年缺口5家银行为负, 5年以上缺口有5家银行为负, 且不少商业银行实际上在该期限下没有配置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

五、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同业业务之所以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青睐,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危机以来实体经济下滑, “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等因素给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 《巴塞尔协议III》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授信额度等指标的监管加强, 而对同业业务的限制相对较少, 使得商业银行纷纷转向发展同业业务, 在避开监管限制的同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甚至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完善监管体系, 构建同业业务监管指标

目前我国对于同业业务的规范制度还比较少。《商业银行法》中对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的用途以及使用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2012年我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中规定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代付业务必须遵循“三真实”原则, 即真实贸易背景、真实会计处理、真实受托支付。监管体系对同业业务发展缺乏及时应对, 需要对同业业务设立监管指标, 或调整现有指标的统计口径, 将同业业务纳入监管指标内, 如计算存贷比时将同业存款包含在内等。

(二) 引导同业业务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发展

同业业务灵活多变的操作流程和会计处理, 使得监管机构难以把握到实质性风险。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推进资产证券化, 引导同业业务向标准化发展。我国自2005年3月首次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宣布暂停, 直到2012年5月底,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事项的通知》, 允许银行再次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推进资产证券化, 能够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有效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 并且能够缓解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与监管指标之间的矛盾。

(三) 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应积极安排同业业务的期限结构, 减少期限错配, 尽可能缩小流动性缺口, 保持资产和负债期限的对称性, 降低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要有完善的处置预案, 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警机制, 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叶翔, 梁珊珊.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J].海南金融, 2013 (1) .

[2]林志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经济, 2013 (16) .

[3]单湘莉.同业业务扩张导致流动性危机[J].银行家, 2013 (8) .

[4]吴霞.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影响探析[J].武汉金融, 2012 (11) .

上一篇:校园课程管理系统下一篇:沟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