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大

2024-07-11

流动性大(精选9篇)

流动性大 篇1

所有权结构安排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分散所有权结构。在分散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治理主要解决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即如何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促使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另一种是以日德和东南亚为代表的集中所有权结构。在集中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治理主要解决如何在保持大股东监督管理者的积极性的同时,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减少大股东对公司的侵害。同样是集中所有权结构,日德模式和东南亚模式也有很大差别,日德模式中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占相当比重,东南亚模式中所有权多集中于国家或家族及其所控制的企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属于东南亚模式的集中所有权结构,大股东控制十分严重。

一、大股东控制对流动性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较大程度上受控于大股东,大股东的偏好成为公司管理决策安排的关键因素,Johnson等人用“掏空”来描述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行为,并指出,在对中小投资者缺乏有效法律保护机制的资本市场,“掏空”较为普遍。如果大股东把上市公司作为自己利益集团的“提款机”,排斥中小股东的意愿,为了便利“侵占”和“掏空”,大股东会倾向于使上市公司保持较高的流动性。

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和分散的所有权结构相比,可以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克服监督不力的问题。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和控制权的流向是一致的,股东拥有的控制权越多,得到的现金流就越多,这会激励大股东去付出一定的成本来监督管理者。Shleifer等认为,当股权集中在少数控股股东手中时,容易导致控股股东掠夺问题的发生。因为控股股东一旦控制了公司,就可以通过侵害小股东谋取私利,侵占上市公司资源,获取控制权收益。在法律对小股东的保护不到位时,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结构和交叉持股方式分离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这种掏空行为更加严重。另外,当大股东付出一定的监督成本后,更容易有“掏空”上市公司的想法,是因为广大的小股东搭大股东监督管理者的“便车”,他们只拥有对管理者实施有效监督后产生的收益,却没有实施监督的成本,于是大股东就会想方设法弥补自己付出的相对于小股东来说的额外监督成本。从企业的流动性考虑,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趋向于保持高流动性,以便于“额外”的现金流流向大股东。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源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也有损于大股东的利益,但由于一般情况下,短期侵占带来的收益确定性大,未来侵占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大,大股东出于对自己的资本风险弥补的考虑,必然会选择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侵占变成了必然的选择。

二、大股东控制造成高流动性的原因

根据Johnson对“掏空行为”的定义,主要是指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Dennis认为,在司法体系不尽完善的国家,能够控制公司的大股东不仅可以向上市公司委派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关联交易等方式掏空上市公司,从短期看(相对于企业存续的期间),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几种“掏空行为”都会导致上市公司流动性的增加。

1.第一种“掏空行为”是大股东迫使公司向高管支付很高的薪酬,通过自己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位牟取私利。Holderness和Sheehan根据对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的研究发现,存在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90%以上的控股股东安排自己的直接代表或自己本人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我国的上市公司虽然也都设立了看似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都是由控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此以来,控股股东往往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制定“利己”的高管薪酬制度,以经理或董事的身份获得高额的年薪和在职消费。据统计,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的收入增长速度惊人,远远超过企业员工,也超过所有高管的平均水平,而且“亏得越多拿的越多”现象明显。2006年荣正咨询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持股状况综合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上市公司最高年薪的前20名,无一例外地超过100万元,第1名和第20名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34%和33%。另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广东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有的企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或实行“股权激励”,甚至有些亏损企业的高管却在几年间获得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报酬。据统计,国企高管年薪高低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仅为0.4,相当多的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脱节,不少公司高管薪酬在公司利润下降时还在上升。毫无疑问,除了股权激励外,这些高额的薪酬和在职消费,大都是以货币资金的形式支付的,上市公司为了支付这些高额的工资、津贴和在职消费,会保持较多的货币资金,导致企业保持高流动性。

2.第二种“掏空行为”是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方式进行“占款”,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在大股东控制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双重性质,控股股东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例如丰原集团通过委托中联国际收购RT100%股权与债权并转让给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丰原药业,从丰原药业赚取8000多万元。事实上,这一交易丰原集团明显旨在从控股子公司丰原药业套取资金。另外猴王集团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形式占用猴王股份近6亿元的资金,莲花味精被大股东占用8.37亿元等,都是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形成的,这些通过关联方交易形成的占款在上市公司的账面上往往以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或预付账款的形式出现,而且所占的比重很大(例如猴王股份在被实施特别处理前总资产的68%为应收猴王集团的款项)。从会计角度讲,企业的应收款项对应于收益,形成利润。在应收款项可以按期收回变现的情况下,利润进行分配后,要么作为红利发放给全体股东,流出企业,要么作为留存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按比例增加长期资产。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发放红利或留存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均不会造成高流动性的存在。而控股股东长期占款形成的应收款项只造成了账面利润的“虚增”,上市公司根本没有对应的资金发放红利,更没有资金用于公司的可持续规模扩展,因此,大股东通过关联方交易形式造成的侵占和上市公司的应收款项是正相关的,并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账面资产的流动性增加。

3.第三种“掏空行为”是改变筹集资金的用途,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无理由占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根据《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但是事实上,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原计划实际投入的金额却非常有限,近几年一直不足50%,目前频频出现的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非常惹眼。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圈钱”而虚构投资项目,募集资金本来就没有项目可投,另一方面是有些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论证不科学,导致投资项目前期流产,造成募集资金滞留。这些滞留的筹集资金实际上大多先以银行存款或委托理财的方式存在,后多被大股东占用,例如春都股份募集资金在其上市不到三年,就有80%被大股东和关联方占用;三九药业在没有关联方交易的情况下占用三九医药资金近25亿,其中包括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控股股东已经把上市公司作为从股票市场筹集资金的工具,随意进行操纵。从经济学角度讲,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专用性程度高,一旦投入很难改变用途,所以控股股东出于私利,会减少自己被这些专用性程度高的长期资产“套牢”的机会。在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中,与原定投资项目计划相比,本来应该最终以专用性程度高、流动性弱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形式存在的资产,现在却成了数量庞大的“多余资金”,企业流动性居高不下,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4.第四种行为是要求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或其控制的其他企业提供巨额贷款担保,使上市公司承担了很高的相关财务风险,变相侵占其资源。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企业若想贷款,需要找其他企业担保。由于上市公司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后盾,股票融资在我国又非常的容易,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风险相对要小,又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事实上的资产负债率也相对很低,所以上市公司被银行认为是信用最好的企业。因此,控股股东在筹集资金时,往往利用上市公司的信用为自己或其控制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将财务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担保成为利益从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转移的一种手段,很多上市公司因为替大股东担保而“惹祸上身”,如猴王股份、ST幸福、ST九州、太极集团等。有些担保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代为还款的协议,加之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被担保方不能偿债,上市公司的或有负债就转化为真实负债。为控股股东或其关联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一方面会导致上市公司失去自身的增长机会、丧失信用、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巨额担保会导致信用额度减少,为保持正常经营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上市公司会比没有提供巨额担保时持有更多的货币资金和证券投资,最终导致持有高出正常水平的流动性。

上述几种侵占行为,无论是上市公司持有高流动性的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以利于控股股东进行牟取私利的交易,还是侵占造成的上市公司在担保期间不得已保持高流动性,都归结为一个结论,即控股股东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会操纵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经营策略,使上市公司保持高流动性,随时为其侵占和掏空上市公司做好准备。当然,从长期来看,高流动性是以低收益性为代价的,会导致资金效率低下,侵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走到退市和破产的边缘。因此,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解决大股东控制对流动性的影响,使上市公司保持对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适度流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三、减少大股东控制对流动性影响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薪酬监管激励机制。高管薪酬设计应当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因此,首先应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即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并将此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在薪酬设计上要控制基本年薪,通过绩效年薪、长期激励,实现收入时空的扩展,避免管理层的短期侵占行为和“穷庙富方丈”的现象。其次,制度的好坏,关键在于要严格执行,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薪酬考核委员会,对薪酬实施监控和考核,真正将考核落到实处,兑现绩效考核的结果,减少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另外,为保持独立性,薪酬考核委员会的人员结构应严格界定,严禁由管理层人员组成,可以包括企业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员工代表、独立董事、外部咨询顾问等。

2.完善关联方交易和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其有效实施。由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很多是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关系,关联交易在所难免。既然关联方交易“剪不断”,监管部门就要明察秋毫,善于疏导和治理,做到“理得清”。根据大股东及关联方长期巨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滥用上市公司信用担保的状况,中国证监会曾在2003年8月颁布实施《关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2004年至2005年,上市公司应收控股股东的款项明显下降,2005年较2004年关联交易中涉及的金额下降了92.92%,关联交易中资金往来下降了96.93%,直接为控股股东担保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但近两年关联交易资金上升迹象明显,关联交易中涉及的金额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213.26%,关联交易中资金往来2006年年末余额较2005年年末余额上涨158.86%,并且隐蔽性更强。这种明显的“猫捉老鼠”现象值得深思,所以监管部门不仅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做到长期监督其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当违规风险大于侵占带来的收益时,控股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所以,提高大股东占款的法律风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保障上市公司持有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适度流动性。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决策程序,防范控股股东为一己私利操纵上市公司流动性。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制企业“一股一权”,控股股东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合理合法”地控制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操纵上市公司的资金,使流动性向方便自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方向配置。所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决策程序、加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至关重要。首先完善股东大会的表决制度,在一些特别议案,如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与控股股东关联的重大担保事项,以及其他和控股股东利益关联的议案中,增加中小股东的表决权,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其次,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使监事会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公司法》规定,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行使监督权的专门监督机构,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的保障,其责任重大。但目前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普遍状况是“监督不力,严重缺位”。在监事会人员组成上,应由股东、职工和债权人代表组成,监事会中的股东代表应由中小股东担任,避免由董事会或经理提名监事,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会应重点监督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策的正当性以及经理层执行决策的成效,防范控股股东利用控股地位损害公司利益。另外,改革独立董事的任选方法,可以采取由监管部门统一选派,津贴发放独立于上市公司的方法,发挥独立董事对回收欠款、大额借款和其他资金往来的监督权,对大股东真正起到制约的作用。

4.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为保障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公司法》和《证券法》均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要求。但当前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的操纵下,内幕交易屡屡发生,由于信息披露的人为“真空”地带,使广大中小投资者无法看清上市公司的“真面目”,成为证券交易的最终牺牲品。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除了正常的会计报告、招股说明书、大事件公告外,还要加强对大股东持股情况、董事和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进行详细披露。2006年以来,针对清理资金占用问题,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一系列文件,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需要在年度报告中作出披露。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同时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加强对披露信息的审计,使信息披露真正公开、公平、公正,减少信息不对称。

5.提高资产负债率,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根据Jensen的论述,债务具有强制性约束能力,还本付息会导致企业现金的持续流出,这会减少企业持有的现金流量。因此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流动性会降低,持有的现金会较少,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机会,使控股股东无法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获取私利的项目。因此从理论上讲,资产负债率与占款负相关。我国的上市公司有着极强的股权融资偏好,负债率很低,提高资产负债率,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可以用债权人的外部力量强制限制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高流动性侵占要求。

流动性大 篇2

样式规格为106mm X 72mm近日,一居民打来热线咨询,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该如何办理,为此记者咨询了县计生局有关工作人员。

县计生局有关工作人员解答如下:

答:离开户籍所在地有赴异地居住30日以上趋势的成年育龄妇女应向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外出申请,携带以下资料到镇(办)人民政府计生机构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资料有:(1)村(居)出具的《外出人员计划生育证明》。(2)本人《居民身份证》。(3)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4)已婚人员提交《结婚证》。(5)已生育子女的,提交避孕节育措施情况汇报。(6)违法生育的,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按照《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不按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经其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的,由现居住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已婚的,办理婚育证明还应当出示结婚证。婚育证明应当载明成年育龄妇女的姓名、年龄、公民身份号码、婚姻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内容。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出具婚育证明。根据条例,到户籍所在地方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证。一般是到户籍地的计生办办理的,但是湖南省户籍人员\只要在登陆流动人口信息一盘棋管理系统上确认有全员人口信息,在当地也可办理.

首先要提交双方的身份基本信息,既然是婚育证明,就要提供婚姻状况,如初婚、再婚、结婚时间,再者就是生育情况,几个孩子,男或女,还有就是已采取的避孕措施,如上环结扎皮埋等,政策外还有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如何办理?

我上大学后户籍转到学校,现在快毕业了,要在深圳工作。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但是我现在已经不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回去非常不方便,办理这个证明一定要本人去办理吗?需要提供什么证件?要联系学校要什么资料吗?

问题补充:

我想知道的是这个证明一定要本人去办吗?需要多长时间能办好?户口在学校就业知道中心需要联系学校出具什么证明吗?

毕业后户口落在哪里了学校所在地人才或是就业中心?还是在原学校所在地出所没有挪动?不管在那都要到你户口所在的派出所办理带上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最基本的,但每个地方的要求不一样你回去不方便可以找朋友去那个当地问下。留下那的电话,不明白的自己也可以咨询下。补充说明:不需要学校出具证明;时间要看当地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含特殊情况 如 办事员休假)是否必须本人后代理人办理--每个地方的要求不一样,可以找朋友去那个当地问下。留下那的电话,不明白的自己也可以咨询下。

2011-1-10 11:53 adif117|五级

办理这个得到户籍地的计生部门办理。带齐自己的户口一,身份证,近期彩色相片一寸的一张,村居委(社区)填写申请表,最后到镇级(街道办)计生办办理。

2011-1-10 13:14 幽香茶|一级

你也可以到你现居住地所害辖区域的出租屋管理中心或者流动人员管理中心问问是否可先办理临时流动人员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怎么办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怎么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就是一小本本。带齐户口本,身份证,一寸相片,填写申请表(计生部门可以领取)并盖章,最后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镇级计生办办理。如果

户口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去哪里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今年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户口都在晋州可就是办不了,说是在哪里办的看来你只是把公安户口迁到晋州,但计生户籍并未迁到晋州.所以,你要回辛集办理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咨询过北京计生办,相比看单位婚育证明格式。要求女方开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但我们是两地分居,到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开婚育证明。办理啊~想要孩子还嫌麻烦~真逗你可~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怎么填写,今年老婆怀孕了,要办准生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没有这个证上海这边不能你们如果在上海一直没参加普查,那就办不了准生证了,最好回原籍办理,去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怎么填写,我是一个涉外婚姻者,目前还没有小孩,户口也未迁移,现在需要用流动婚育1.未婚也要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吗?只有户口所在街道/镇/乡等单位的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与居住证,急!!,是的,因为你是属于上海市的外来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为流动人口服务!如果你回不去老家的话,可以让家里人到你当地的村(居)

如何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1、本人提出申请

本人向发证机关乡、镇计生办提出申请时,应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本人身份证;

由申请人户籍地村(居)委会、单位出具的或经乡镇审核过的<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介绍信>; 本人近期一寸下面免冠照片一张。

处于妊娠期的育龄妇女应出示<生育证>或<生育服务证>;已生育子女的,应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计生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应提交处理执行情况情况。

对未采取绝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应与发证机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合同一式三份,发证机关及已婚育龄妇女本人及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或单位各持一份。

2、发证机关在接到申请人有关证件、证明材料之后,对于证件齐全、有效的,应当及时予以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应当暂缓办理或不予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说明原因: 申请人未按规定提供有关证件、证明材料的; 申请人计划外生育而拒绝执行对其处理决定的; 申请人弄虚作假、隐瞒婚育真实情况的。

4、<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由持证人妥善保管,不得出借、转让或者涂改。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丢失或者严重损坏的,须及时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办,并注销原<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哪些人需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凡离开户籍所在地跨乡镇以上行政区域,拟外出(居住)30日以上,年龄在18至49周岁之间的公民,外出前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填写说明 巴东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发布时间:2010年1月5日 17:0

一、填写要求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由发证机关(或查验机关)的经办人根据办证人的实际情况,按照填写项目要求如实填写;必须使用钢笔或者碳素笔,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划涂改。

二、表格内项目填写说明(一)发证机关需填写内容(序号为按表格内容顺序排列)(第一页)

1、证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生委确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证明序号的编排方法,并在号码前加省份。

2、照片:贴申请办证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一张,压盖发证机关公盖。

3、发证机关:直接填写××县或××乡(镇、街道)××机关。

4、发证机关地址:填写详细通讯地址。

5、邮政编码:填写发证机关所在地邮政编码。

6、电话:填写发证机关电话号码。

7、发证日期:用阿拉伯数字。

8、有效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废止日期。

9、经办人:加盖本人印章。(第二页)

10、持证人:填写申请办证人姓名。

11、性别:填写男或女。

12、出生年月:用阿拉伯数字。

13、身份证号码:从第一个空格开始填写。(现表格设计了18位,是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将对公民身份证增加三位号码。由于只有公民新领或变更身份证时方使用新号码,故对使用原身份证的,仍填原号码,后三位空置。)

14、婚姻状况:填写未婚、已婚(或者再婚)、离异、丧偶。

15、结婚时间:填写现婚姻缔结时间,未婚或离异、丧偶则空置。

16、常住户籍所在地:可省略省、市,直接填写县或乡(镇、街道)、村、组。

17、所在乡(镇、街道)计生办电话:在电话号码前加区位号。

18、配偶姓名。

19、常住户籍所在地:如与持证人相同,可填“同上”。

20、所在乡(镇、街道)计生办电话:如与持证人相同,可填“同上”。(第三页)

21、发证时已有子女数:不论计划内或计划外,按实有子女数分别男、女性别,用大写“壹、贰”等填写,若无则以“/”表示。

22、发证后生育子女数:由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填写。

23、落实节育措施记录:由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4、征收计划外生育费记录:由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填写应缴纳费用及实际征收金额。

25、现居住地查验记录:每次查验填写一栏,内容应简明扼要;在“验证机关”处盖章,“经办人”处填写查验人姓名(如多人查验,填写一人姓名即可),并注明时间(年、月、日)。

办事程序: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程序

1、证明办理。拟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30日以上,赴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居住生活的成年育龄妇女,应当凭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和本人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育龄妇女在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时间一般不超过五个工作日。

2、证明审验。成年育龄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到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件。据不交验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限期交验。

3、证明补办。成年育龄流动人口未办理婚育证件或者婚育证件不完备的,由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限期补办。

4、临时证明办理。未办理《婚育证明》,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由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办理临时《婚育证明》,并将办理情况通报其户籍地:(1)经核实,婚姻、生育信息完整、准确的;

(2)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居民登记1年以上,并具有相对固定职业和住所的;(3)已采取绝育措施的。

现居住地为流动人口办理的《婚育证明》,在办证机关所在县(市、区)范围和规定期限内有效。流动人口应当积极、主动配合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程序

只有一个子女自愿不再生育的夫妻,到本人所在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填写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附在<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内),经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核实盖章,携带《计划生育服务手册》、身份证、户口簿,到辖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二孩《生育证》发放程序

1、符合条件申请生育二孩的育龄夫妻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办事处计生部门办理《生育证》。

申请办理二孩生育证时应当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 ①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申请书;

②双方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

③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证明; ④已收养子女的,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 ⑤具有省《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

2、各乡镇、办事处计生部门自收到申请人书面申请之日起,核实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是否符合《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生育二胎的规定,并于20日内将审核意见和申请人材料报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3、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日内对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不批准生育的理由。

一孩《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注册发放程序

1、依法登记结婚,要求生育一孩的夫妻到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取《生育一孩注册申请表》,并由夫妻双方分别填写,经户籍所在村(居)或工作单位对其婚育情况审核属实盖章后,交乡镇、街道办事处或计划生育行政服务中心注册登记、发放《手册》。

注册登记《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须提供以下证件和材料: ①、夫妻双方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②、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③、夫妻双方二寸合影照片一张;

④、对于确因户口空挂等特殊原因没有单位审核婚育情况的,可由其直系亲属或同事填写《生育一孩注册担保书》,对其婚育状况进行担保,担保人须有正式工作单位,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流动性大 篇3

摘 要:根据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级团组织应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抓住青年在镇区聚集的新特点,通过有效管理真正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为此,提出三点建议:建团形式多样化,组织方式新颖化,真正建立“实体化”大团委;以网络平台等为载体,加强团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联系,建设“人文性”大团委;增强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建设“实用型”大团委。

关键词:“大团委”建设;乡镇流动青年;管理

中图分类号:D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27-02

一般来讲,流动人口是指那些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以工作为主要目的,在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的人。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流动青年”是指离开出生地农村而进入乡镇工作,但户籍上仍属于农村人的青年。

一、城镇流动青年的基本情况

1.青年流动频繁,群体规模庞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人口流动一直保持较大规模,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动人口规模更是不断扩大。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流动人口的总数为1.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在这其中15~45岁之间的青壮年占六成。①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到2010年间流动人口有2.2亿,其中约有63.0%来自农村,年龄高度集中在20~24岁。②可见,当代中国的人口流动,基本上是青年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农村青年人口流动更甚。

乡镇流动青年群体如此庞大不只对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也成为“大团委”建设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根据团中央关于基础组织建设的两个原则,将流动青年聚集到团组织中来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大团委建设不可避免也应直接面对的艰巨任务。

2.流动速度快,变动性强

一方面,由于改革的深入促使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年通过接受再教育、参加职业培训、出外经商等各种途径选择脱离农村、农业,转而投入城镇工作,社会流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急剧增加。流动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农村的局限使得大部分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将目光投向机会更多的城市,希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各自人生的价值;二是城市化的发展造成很多农民无田可耕,这就使得无地农民不得不投身外地挣钱来养家糊口,尤其是作为青年的“农N代”,想要脱离“农民”的帽子,让家人也享受到时髦的生活就只能进城出卖劳动力。

另一方面,乡镇“新来的人”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待遇、地区、工作性质等各种原因重新选择其他工作,甚至会频繁的调动工作单位,外来务工青年在陌生的乡镇就业难度很大,随时都有可能被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再重新进入滞留群体,这既给城镇的稳定增加了隐患,也使城镇的流动青年工作积极性降低,缺乏工作活力,反过来会加剧工作调换的可能性。

3.文化水平有限,知识结构单一,价值观多元化

目前,城镇流动青年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上为主,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占少数比例,文盲比例越来越低,这意味着从农村出来的青年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对于基本的工作需要能够满足,但文化水平却没有高到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程度。但同时,年轻人的目光灵活,学习能力强等因素很快就能融入乡镇生活,利用QQ、人人网、社区等平台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网,眼界开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引领潮流。在丰富生活、增长知识的同时,城镇流动青年并不能完全摆脱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他们即便“装备齐全”、打扮入潮,但言语举止等细节中仍会给人以低俗、非主流的印象,这种印象效应影响他们在乡镇中的形象,容易被无视和误解;他们虽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得城市化、开放化,但交往对象的狭窄和内倾性导致无法融入到城市社区,不可能有效建立起对城市社区的感情,道德责任感差,公众意识薄弱,缺乏统一规范的社会行为准则,对于道德、理想、劳动、婚姻等价值取向显现出了明显的物质性、功利性特点。

4.维权意识差,权益受损严重

用工单位方面,企业打着招收学徒和招新工的名义吸引大批青年,试用期满后却无故辞退员工,或免费加班加点,工资不能按时足额的发放到员工手中,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不仅如此,员工的安全、卫生、医疗保障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青年方面,在主观上法律知识的空白、业内知识的欠缺使得在与雇主发生纠纷的情况下往往缺乏谈判能力,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二者关系极其不对等。虽然国家在强化劳动监察、推进工伤保险等制度上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广大成长中的流动青年来讲,既有政策仍然无法保证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享受各种平等的权利,这也助长了企业对他们的不公正待遇,没有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不能享受国家工人的基本权利和福利。而在他们的基本权益得不到维护的时候就会通过罢工、集体上访乃至极端的方式来寻求维权,短期内影响企业招工、劳动力的合理配置,长期看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滋生。

二、对于流动青年进行组织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关知识的欠缺造成维权意识低和失权现象多,这又促使了他们不断的更换工作以期提高地位、改变现状,频繁的更换就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知识的长进和素质的提高,这就成为恶性循环,城镇的流动青年总是徘徊在社会底层无法真正变成社会的中坚力量。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也遵循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青团着眼于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愁,在服务社会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共青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青年服务,随着青年有序流动的数量增大,流动青年工作是共青团的又一新的历史使命。

1.建团形式多样化,组织方式新颖化,真正建立“实体化”大团委

建立数量巨大、覆盖面广的团组织是大团委建设的基础。依照区域建团,在商业街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居住社区等青年聚集的区域按照团干部专人负责的原则建团,这些地方外来务工人员易形成较大群体,建团成本低、组织方便;依照功能组织建团,在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文体兴趣组织、社会组织等组织中以小团体形式建团,作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载体,让这些新的基层团组织直属于乡镇团委,吸引青年纳入到团组织中来。

基层团组织对新建立起来的团组织的管理方面,如团支部发展团员、缴纳团费、团籍管理、退离手续等活动要按照团组织统一的规定进行,但方式上更为灵活和自由,从基层团组织的实际出发。如可以按照流动青年工作生活不稳定的特点以个人为单位分期分批次缴纳团费。同样,作为任何一个基层团支部的团员可以在一个支部内接受组织管理的同时在其他团委参加活动。共青团作为一个“管理组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活动组织”,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和类型,不同的成员兴趣和特点合理科学的对团员青年进行新的组合。这样既能保持大团委的活力又能满足青年多元化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2.以网络平台等为载体,加强团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联系,建设“人文性”大团委

青年人思维敏捷,爱好广泛,学习能力强,已经接受了现代化多种通讯方式,团组织应抓住青年的这一特点,利用信息化来推动共青团传统工作方式和团干部工作观念的转变,真正建设“人文性”大团委。

建立基层各级团委书记QQ群和团组织QQ群、微博、博客等,搭建青年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召开团委书记例会讨论大团委建设的心得分享工作经验,探讨工作发展新模式。推出共青团团务信息电子化,上级团委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发布共青团文化、团组织活动信息、党的会议精神等学习材料,使基层团支部及团员青年们随时可以学习团的知识,提高团员意识,青年团员也可以在团员群里互相学习交流,提出疑问寻求帮助等。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发挥教育引导功能。充分利用青少年宫、职业学校等阵地,强调知识文化在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使青年从主观上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思想水平,以此增强工作信心和社会主人翁意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发展新知识,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在活动中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识别社会中错误的“自由”、“享受”、“消费”观念,排除心理困扰,增强其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心理能力积极健康的工作生活,真正体现团组织的归属性、吸引力、先进性。

3.增强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建设“实用型”大团委

第一,积极开展流动青年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政策服务。在城镇工作的青年掌握一技之长是保证其能够立足于城镇愉悦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联合技能培训机构或邀请权威人士对缺乏就业技能、急需工作充电的青年开设技能培训班,召开就业座谈会,设立职业介绍周,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各种政策,帮助青年办理各种证件,举办技能大赛,提高青年社会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全方位锻炼各种适应技能,增加自身优势,以减少进入职场的阻力,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引导青年知法、懂法、守法及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青年的坚强后盾。团组织要代表青年意志在青年遭遇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及时了解合实,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合法途径有效解决纠纷。

第三,改变青年择业观念,鼓励扶持青年创业。定期开展创业专题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帮助有意向创业的青年解答创业疑难问题,介绍创业项目,进行技术指导等,为青年提供准确、及时的政策信息服务;积极建设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施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设立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为实力青年提供资金扶持。

参考文献:

[1]吕杰.农村青年流动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青年研究,2002,(5).

[2]谢维和,陆建华,曲力秋.当代青年社会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流动性大 篇4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楼板,后浇带施工,裂缝

引言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 建设、建材行业步入了春天。

尽管建材、建筑技术市场如此繁荣, 但都没有从深层次上解决困扰建筑施工企业及广大技术管理工作者多年的老问题———混凝土施工裂缝尤其是现在使用的大流动性、大体量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现在的混凝土施工大致还沿用老一套的施工方法和手段, 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 广大建筑技术人员都进行了努力, 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措施还不完善, 问题仍为突出。即使是运用了具有自动计量及其它先进性能的集中计量搅拌站和泵送商品混凝土等装置取代了传统的350型、500型搅拌机及人工搅拌, 但由于体量和流动性大, 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当仍然引起混凝土裂缝现象普遍发生。可以说, 社会发展到今天, 科学技术在混凝土裂缝防治上相对于本行业其它门类技术先进性上显得滞后或力不从心。

根据我们施工中对大流动性裂缝的观察和试验结果情况, 我们认为:混凝土裂缝是水份蒸发和浆体收缩, 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的。

1 其主要成因是

1.1 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泌水。

浇注后受环境的影响, 如风吹、日晒, 外部高温和低温, 使混凝土内部的水份逐渐向外部渗流, 继而蒸发、失水, 使新浇注的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产生体积收缩造成裂缝。据有关资料显示, 新浇注的混凝土体积塑性收缩一般浇注体积的1%, 而“大流动性”混凝土可能达到2%。

1.2 水化热反应收缩产生的裂缝。

水化热反应的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和非常小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的本身收缩不大, 只是个需水量问题, 有足够的水份养护就达到了目的。化学反应收缩很小, 生成C3 (A、F) CS-H12 (单硫型铝酸三钙、铁酸三钙) , 多时还可能略有膨胀。有关资料表明, 水泥水化反应收缩量可达混凝土体积的0.5%以上。

1.3 大体积混凝土表里温差与表面温差收缩产生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体积厚度大于1米以上, 大多数都在2.5-1.2米之间。浇注混凝土时一般采取分层浇注, 据此产生了水化反应的不一致。逐渐产生的水化反应的温度集中化, 无法分别降低温度, 集中温度平均高达75-85℃, 混凝土体积内、外的温度差25℃时, 将会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相差过大时也会产生温差收缩裂缝。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 混凝土会产生0.01%的线膨胀或收缩。

1.4 混凝土干燥、自生干燥、其它失水收缩裂缝。

混凝土开始硬化或已经开始硬化的过程中, 混凝土内部的游离水份会逐渐的随着硬化的过程由里至外蒸发, 随着养护水的撤消, 混凝土的体积或构件会产生自身的干燥。没有足够的水份会使早期混凝土体积收缩, 在约束的条件下会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

1.5 同等材料混用产生的裂缝。

同等级的混凝土用在同一构件上, 也会出现裂缝。原因在于同一个结构构件部分设钢筋, 部分没设钢筋, 它在施工中经常出现, 尽管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及使用, 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6 外加剂的负效应。

外加剂及掺和料种类繁多, 只有强度指标缺乏对水化热及收缩变形影响的长期实验资料 (至少一年) , 有些实验资料并不严格, 有许多外加剂严重的增加收缩变形, 有的甚至降低耐久性。

1.7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 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 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 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 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 对大流动性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可以随着砼的生产施工采取人为的防止措施是能够避免的, 除工序按操作规程进行外, 还须在砼初凝前水泥晶胚开始形成时进行二次振捣, 这样有利于以水泥晶胚为中心形成新的更密实的混凝土结构, 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2.2 控制坍落度。

在同等坍落度要求下, 尽量减少配制用水量, 坍落度的满足泵送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 要增大坍落度, 不一定用水来满足要求, 可以采用高效复合型的混凝土外加剂来控制。

2.3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过程。

根据实际选择一个最佳的配合比, 合理的材料级配是非常重要的, 材料级配好,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直接调整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和泵送性, 使之加强了混凝土的稳定性,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它是从最根本上控制收缩裂缝的途径之一。

2.4 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

选用单方碎石的控制, 尽量合理增碎石用量, 控制用水量。选用细度模数适合混凝土强度标号的砂子, 也会减少用水量;选用粉煤灰和混凝土外加剂用来减少或杜绝新浇混凝土表面和体积内部泌水, 保持混凝土中的游离水份, 达到混凝土自身足够的需要, 避免在不良环境中造成失水状态, 保持混凝土的稳定性。

2.5 控制施工中的振捣过程。

施工中过振和用振捣器赶浆振捣是直接导致浆体塑裂的主要原因。集中的砂浆、碎石的下沉与浆体产生了分离, 这种情况将产生混凝土受压区的不均匀承载, 浆体超过20mm厚度时, 个别地区出现大的结构裂缝, 例如在梁的弯矩力最大的地方出现集中浆体, 造成构件通缝, 严重的还要采取措施加固处理。所以振捣过程中必须符合有关操作规程, 要在初凝前进行必要的二次振捣, 不过振、漏振。振捣大体积大流动混凝土时, 分上、下层分层振捣, 上层插入下层砼上部100-150mm深度, 使上、下层充分结合为一体。

2.6 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缝。

混凝土表面的缩裂及微小的龟裂, 主要靠人工压抹。一般都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 这样不但解决了微裂缝问题, 还提高了混凝土表面的强度。抹压完毕后, 根据环境条件覆盖塑料薄膜, 以保证养生需要。抹压要按抹地面的操作规程, 对有严重泌水的表面进行处理, 将泌水吸走, 补高一等级标号的混凝土干砂浆拍平、振捣, 与基层结合好, 对浆体集中的部位要进行技术处理, 挖走浆体补同标号的混凝土, 进行表面振捣, 直到能抹压为止, 达到设计要求。

2.7 控制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裂缝的缺陷, 在施工中进行人为控制能够改变其性能, 而对其养护的方法也能改变其性能和特性, 除按混凝土的养护规则要求进行养护外, 还要对其表面进行必要的覆盖, 防止被暴晒和过早的被风吹干水份, 使其养护环境保持湿度在95%以上, 连续浇水或使用养护剂进行严格的养护, 根据环境条件防止产生失水。

2.8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抢工。

不允许过早上荷载, 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责成专人护筋, 避免筋弯板面负筋的现象发生。而对于大梁两侧板面横向裂缝, 则可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使承重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2.9 后浇带施工要求。

后浇带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制定较为详细的施工方案。派专人将施工中部分被踩弯钢筋整理顺直, 除去锈蚀, 支设好模板, 使模板支撑系统牢固, 避免梁板形成悬臂, 造成变形。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保证模板内无杂物。按要求留置好企口缝。根据方案中的设计要求, 在搅拌的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比例的UEA微膨胀剂 (亦称“铝粉”) , 按照前述的混凝土振捣方法进行振捣,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现象, 并进行覆盖养护。

3 结论

流动性大 篇5

钢纤维混凝土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简称SFRC) 是在水泥基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均匀分布的钢纤维形成的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一些干硬性低强度等级的道路及桥面铺装、铁路轨枕、隧道衬砌和矿井、港口等工程领域。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结构形式对混凝土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强度较高、便于泵送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的需求日益增多, 而强度越高混凝土的脆性特征就越突出, 在混凝土中掺加钢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 因此, 对强度较高的大流动性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 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预拌混凝土企业用量最大的P·O 42.5水泥、砂石骨料以及高效减水剂等, 采用传统搅拌工艺配制出坍落度为220 mm的C50普通混凝土, 并以此为基础配制大流动度粉煤灰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研究了钢纤维对C50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硬化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试验

1.1 原材料的选择

(1) 水泥:

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水泥。

(2) 砂:

太原汾河水洗砂, 细度模数为2.7, 中砂。

(3) 石:

粒径为5~25 mm的碎卵石。

(4) 外加剂:

山西黄河外加剂厂生产的UNF-3B高效减水剂。

(5) 粉煤灰:

太原第二热电厂的Ⅱ级粉煤灰, 需水量为92%, 烧失量为6.2%, 细度 (80 μm筛筛余) 为15.4%。

(6) 钢纤维:

河北宇森钢纤维制造厂生产, 长度30 mm、等效直径0.5 mm, 长径比为60的端钩形钢纤维。

1.2 试验配合比的确定

为保证纤维混凝土在基体开裂后纤维能够承担复合材料开裂时的荷载, 或基体开裂后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不致下降, 所需的最小的纤维体积率即最小纤维体积率。纤维体积率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一临界值是纤维发挥其增强作用或增强程度的重要标志。乱向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临界体积率可以按 (1) 式计算[1]:

undefined (1)

式中:fmu——纤维混凝土基体的极限抗拉强度, MPa;ηf——纤维的方向有效系数;ffu——纤维的极限抗拉强度, MPa;εmu——纤维混凝土基体的极限抗拉应变;Ef——钢纤维的弹性模量, MPa。

本次试验根据所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及钢纤维强度, 取fmu=4.1 MPa, ηf=0.64, ffu=1 250 MPa, εmu=100×10-6, Ef=2.1×105MPa。根据临界体积率的计算结果, 优选钢纤维体积率为0.5%。混凝土的配合比见表1。

1.3 混凝土拌和工艺

混凝土的拌和工艺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若采用传统的投料方法, 一次性投入钢纤维, 在搅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钢纤维的结团。为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均匀分散, 可采用两种投料次序, 一种是干拌法, 即先将钢纤维和骨料、水泥搅拌均匀, 然后加水和外加剂水溶液继续搅拌;另一种是湿拌法, 先搅拌除钢纤维外的其他材料, 然后逐渐投入钢纤维, 当全部投入后, 再搅拌1 min。

本次试验的室温为17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先搅拌除钢纤维外的其他材料, 再人工撒入钢纤维。掺钢纤维的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在3.5 min, 未掺钢纤维的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在2.5 min。卸料后, 为防止重力作用导致的拌合物不均匀, 再人工搅拌数次至混凝土中各材料分散均匀。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见表2。

由表2可知,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 由于受到粗骨料的阻挡作用, 钢纤维易堆结, 坍落度及扩散度均有所降低, 但坍落度仍可达190 mm, 扩散度近500 mm, 且掺加钢纤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 由于粉煤灰的“滚珠”效应, 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扩散度均有较大的提高。在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 拌合物的和易性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 但坍落度增加20 mm, 扩散度增加100 mm。

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将每一编号的混凝土拌合物分别用3组尺寸均为100 mm×100 mm×100 mm的试模制成试件, 拆模后进行标准养护, 然后分别测定其3 d、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测试仪器为普通万能试验机, 试验方法参照CECS 13∶89《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 普通混凝土在掺入钢纤维后, 其3 d强度降低1.4%, 7 d强度提高约27.5%, 28 d强度提高约3.8%。粉煤灰混凝土在掺入钢纤维后, 其3 d强度提高约4.4%, 7 d强度提高约24.6%, 28 d强度提高约11.6%。

钢纤维混凝土与E0、E1两个基准混凝土相比, 3 d强度小幅变化, 7 d强度有明显提高, 但后期强度提高率有所回落, 如图1、图2所示。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 一方面约束了在受压过程中混凝土的横向膨胀, 推迟了破坏进程, 对提高抗压强度是有益的。但另一方面, 钢纤维与水泥浆体间界面薄弱层会增多, 受压后在界面区会引起破坏, 对提高抗压强度又极为不利。在钢纤维混凝土凝结早期, 其混凝土基体强度较低, 钢纤维与水泥石界面的孔隙率又高于基体, 为疏松的网络结构。在混凝土受压过程中混凝土基体起主要作用, 钢纤维所能承担的应力很小, 在基体开裂后, 乱向不连续分布的钢纤维的阻裂作用微弱, 因而3 d强度变化不大甚至会有所下降。随着基体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钢纤维与基体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有较大提高, 受力时钢纤维所能承担的应力也随之增强, 同时钢纤维的阻裂作用也更明显, 因而7 d时钢纤维混凝土较基准混凝土强度增长显著。28 d时混凝土强度的增长率低于7 d, 因而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提高率会有所回落。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 粉煤灰具有的“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及“微集料效应”能堵塞混凝土中的毛细组织, 提高匀质性和致密性, 明显改善和增强混凝土强度。因而粉煤灰也能够堵塞界面层孔隙, 阻断界面层中微裂缝的连通, 使界面层结构致密。所以, 粉煤灰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增长率均高于普通钢纤维混凝土, 如图3所示。

3 结论

通过试验研究, 在C50普通混凝土及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0.5%钢纤维的拌合物性能及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得出如下结论:

3.1

在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 由于粉煤灰的“滚珠”效应, 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 混凝土具有大流动度, 且能够满足泵送要求。

3.2

在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 随着混凝土基体强度的提高、界面层强度变化及钢纤维阻裂作用的增强, 钢纤维混凝土的7 d强度增长率较高, 而混凝土的28 d强度增长率有所回落, 但粉煤灰钢纤维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均高于普通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及普通钢纤维混凝土。说明钢纤维在与粉煤灰的共同作用下, 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有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国藩, 彭少民, 黄承逵, 等.钢纤维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罗章, 李夕兵, 凌同华.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与断裂力学模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3, 23 (4) :18-22.

[3]蒋金洋, 孙伟, 戴捷, 等.超高程泵送钢纤维混凝土关键性能及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 46 (S0) :88-93.

[4]王成启, 吴科如.钢纤维和碳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 2003, 6 (3) :253-256.

流动性大 篇6

S233干线公路三垛—江都港区工程中的北澄子河大桥横跨北澄子河及老高兴东公路,大桥全长574.64 m,引桥全宽26.5 m,主桥全宽29.3 m,净宽均为2×净—10.75 m,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主桥采用82.7 m上下行分离、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计算跨径为80.6 m,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5,矢高f=16.12 m。桥面系采用纵横梁体系,纵铺桥面板。系杆拱桥横坡由横梁的变化高度实现,桥面纵坡由中横梁安装的不同抬高值实现。

拱肋单幅桥为双肋,拱肋截面为两根直径850 mm的钢管及缀板组成的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哑铃截面高190 cm,钢管、连接缀板厚14 mm,钢管及缀板围成的空腔内填充微膨胀C40混凝土,两根拱肋间距1 301 cm。

风撑单幅桥双肋间设置五道一字形风撑,截面为直径850 mm的钢管截面,钢管厚14 mm,钢管内不填充混凝土。

系杆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箱梁截面,梁高1.8 m,宽1.4 m,顶板、底板、腹板厚度均为30 cm,于拱脚处渐变为2.4 m×1.4 m的矩形实心截面,上缘配置6×8ϕ15.2预应力钢绞线,下缘配置6×12ϕ15.2预应力钢绞线。

横梁单幅桥设置15道中横梁和2道端横梁。中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T梁结构,高106.8 cm~130 cm,腹板厚50 cm,顶板宽90 cm,配置4×7ϕ15.2预应力钢绞线。端横梁为预应力箱形结构,高156.8 cm~180 cm,宽130 cm,配置4×9ϕ15.2预应力钢绞线。

桥面板采用高30 cm、宽100 cm或120 cm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面板架设完成后现浇中横梁顶湿接头,形成整体桥面板。

由于拱脚处钢筋密集且有预应力管道,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需要预留较多的工作孔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操作还需十分谨慎。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决定系杆及拱脚都采用C50自密实混凝土,钢管拱肋内填充C4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

2 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1 设计配合比的确定

通过计算、试验及参考有关工程成功的经验确定C50自密实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减水剂=450∶634∶1 034∶185∶62∶3.5;W/C=0.41,βs=38%。C4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减水剂∶复合膨胀剂=440∶654∶1 067∶185∶62∶3.5∶62.5;W/C=0.42,βs=38%。

2.2 设计配合比的调整

由于L形槽测定的混凝土工作性能不能满足要求,C50混凝土流动性稍差,石子直径略为偏大。设计配合比中砂率调整为βs=39%,碎石采用金坛柚山5 mm~16 mm连续级配碎石,其他保持不变。调整配合比后C50混凝土的各项主要工作性能满足要求。由于C40自密实混凝土各项主要工作性能满足要求,且灌注的钢管为空腔,配合比不作调整。

3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交底

3.1 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邀请有自密实混凝土施工经验的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专家召开论证会,确定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并就此方案的实施提出技术标准、施工控制要求、注意事项及值得借鉴的措施。

3.2 组织召开技术交底会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结合专家提出的意见,参考其他有关工程的成功经验,编制了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意见书。组织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施工骨干、监理人员就作业指导意见召开技术交底会。

4 系杆、拱脚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4.1 原材料质量、配合比的控制

严格控制配合比中各材料的用量,由于减水剂和膨胀剂采用手工称量,事先应每份称量好、包装好,投放时不得遗漏抛洒。对拌合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检验,经检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大流动性、和易性、粘聚性、保水性。

4.2 保证机械运行正常

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扬程为25 m,且需连续作业,所以机械的泵送能力必须满足要求,且要运行良好。运输车辆应能满足周转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械或相应的措施保证连续施工。

4.3 模板质量的控制

内外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或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模板进行加强(在模板背面加纵横楞、加加强板),防止浇筑时出现跑模、崩模现象;模板拼接缝处衬垫固定良好的胶条或弹性胶带,保证接缝的密闭,支撑的强度,数量应满足要求,支架应稳定牢固。由于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对内芯模、顶模产生比较大的浮力,内芯模、顶模必须固定牢靠,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上浮。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模板,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4 预埋件预埋质量的控制

由于拱脚处钢管拱预埋件的质量较重(1.5 t),且预埋精度较高(2 mm),所以预埋件的固定尤为重要,预埋件的重量只能由模板外的支架来承受,同时还需考虑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对钢管产生的上浮力,保证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上浮及其他方向的位移。支撑、固定应稳固。

4.5 浇筑方法的控制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匀速浇筑,使模板及支架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点。上层浇筑时下层不得出现初凝。由于浇筑高度高,混凝土对内外模板、预埋件的冲击力大,为了避免这种冲击力对模板造成损坏,必须对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并对浇筑部位进行轮换,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崩模现象。

4.6 养护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凝固后,及时养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保证系杆的养护效果和外观质量,采用保水土工布对顶面、侧面进行覆盖洒水养护,为了防止土工布被风刮起,需要绳索捆绑。

5 钢管拱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5.1 灌注口和出气口的设置

因拱肋为哑铃形,所以须在每根拱肋的上、下钢管及腹板上分别设置灌注口和出气口。上钢管灌注口设置在距拱顶最高点40 cm处,对称焊接2根ϕ200的钢管,并高出最高点40 cm;出气口分别设置在1/4,3/4钢管上表面并焊接带有阀门、长12 cm的ϕ200钢管。下钢管灌注口设置在距最高点40 cm处上侧面,对称焊接2根ϕ200的钢管,并斜向高出最高点60 cm;出气口设置在1/4,3/4钢管上侧面并上斜焊接带有阀门、长12 cm的ϕ200钢管。腹板灌注口设置在距最高点40 cm处侧面上部,对称焊接2根ϕ200的钢管斜向高出最高点60 cm;出气口设置在1/4,3/4腹板侧面上部并上斜焊接带有阀门、长12 cm的ϕ200钢管。在上下钢管及腹板的最下沿分别焊接带有阀门、长12 cm的ϕ200钢管作为排污口。灌注过程中,出气口必须有性能良好的混凝土流出才能关闭阀门,灌注结束后,接高的钢管内必须注满混凝土。

5.2 浇筑方法的控制

1)先灌注拱肋的下钢管,然后是上钢管,最后灌注腹板。每根钢管采用两侧对称灌注;2)灌注开始前,压入清水冲洗、润湿钢管内壁,污水通过排污口排出;3)灌注混凝土前,先泵入水泥浆,水泥浆通过排污口流出后关闭排污口,然后连续泵入混凝土,排气孔流出浓浆后关闭该排气口的阀门;4)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对混凝土的灌入量进行控制,并采用对拱肋钢管进行锤击检查的辅助措施确定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确保拱肋两侧混凝土的灌注高度差控制在1 m以内;5)当拱顶排气孔流出正常混凝土后封闭排气孔,直到混凝土灌注至灌浆口钢管口为止;6)灌注过程中,对拱肋轴线、标高、拱脚位移等变形进行观测。

6 拱肋灌注密实性的检查

钢管混凝土强度以试块为准,连续性用锤击法或超声波法检测是否有空洞。对检测有空洞的地方,钻孔压注同标号水泥砂浆,并焊补开孔处。在业主、施工、监理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细致的管理,严谨的控制,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取得了成功。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工,还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为项目的精细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摘要:结合北澄子河大桥的施工着重介绍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模板质量、浇筑方法、预埋件固定等一系列施工控制措施,以确保浇筑的顺利进行和构件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控制,配合比,浇筑方法,大流动性混凝土

参考文献

[1]丁大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庞超明,赵谦.C5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的配制及其在钢管混凝土拱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2(1):32-33.

流动性大 篇7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获取、储存,并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应用而形成的新概念。 人们把大数据的特点总结为‘4V’,即大容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性(Value)”[1]。 首先,大容量是指数据的数量庞大。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达,社会整体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迅速普及的互联网、电信、PC、智能手机等, 人们习惯于用网络、 手机等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生产和生活的智能化催生了庞大的网络用户,而庞大的用户量意味着用户数据的大规模性, 人类社会的各种数据开始被海量地储存、 挖掘、 分析和利用。 其次,大数据的多样性。 用户和数据的大规模性决定了大数据的多样性。 由于网络、移动通讯等交流方式的便利化, 个人能够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情感表达、购物、生活查询,人们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文字记录、评论、照片、视频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形式, 而这些形式的表象之下又蕴含着深刻的数据意义, 大数据呈现出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相统一的特征。 再次,大数据的速度性。 表现为尽管海量数据充斥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通过技术手段的操作, 大规模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能够实现即时传输和查找。 最后,大数据的价值性。 “数据的真正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2]”。 不同于以往人们把数据的特性视为单一性和时效性,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具有潜在性和多样性。 如企业能够利用掌握的海量数据, 对个人的购物习惯、 支付能力等进行分析, 社交性网络则通过对用户的个人爱好等言行记录进行分析,而政府则通过人们的上网记录,浏览习惯等进行跟踪, 实现舆情监督以及有目的的价值引导和舆论引导。

二、大数据条件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各个行业的管理趋向精细化,而网络化条件下的管理,主客体关系也由垂直化向扁平化和多向互动性转变, 这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并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难题。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组成部分。 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的触发点通常源于师生对校内突发事件的关注,如师生对校园安全、后勤服务、学生管理等关乎切身利益的观点表达和诉求。 随着这些因素导致校园网络舆情的形成, 甚至引发校内群体性事件,其管理主体必然涉及到校(院、系) 党委部门、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宣传部门、网络技术部门、保卫处、后勤服务部门等。 另一方面,由于校园网络舆情具有社会化的倾向,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也在一定意义上扩展至校外。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公民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媒体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带各种事情的讨论之中, 对校园及社会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着不断的触碰和深入的反思,他们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 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现状,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逐渐形成着一个总体或宏观的看法。 因此, 社会网络舆情在特定条件下会波及到校园内部(或者校园内部网络舆情 “外溢 ” 为社会舆情事件 ), 甚至演变成校园或社会群体性事件 (如中日钓鱼岛事件中发生的部分大学生过激行为)。 而一旦发生上述状况,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自然会延伸至校外的公共权力机关,成为公安部门、省市宣传部门关注和处理的问题,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外事等部门事务。

三、大数据条件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发挥能动性的路径选择

在大数据时代条件下,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多样化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必须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 在实践上则要健全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处理机制, 增强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一)树立正确的高校网络舆情观

首先, 高校网络舆情表达是科技进步和现代民主理念在校园发展的外化形态。 网络作为一种人社会活动虚拟化的结果, 逐渐成为社会民主和个人自由在21世纪新的实践途径。 这一新的实践途径也逐渐在高校之内得到开展, 高校网络舆情就是高校师生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重要表现。 因此,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要正确地看待校园网络舆情, 把师生的网络表达视为一种合理正常的沟通、 表达和交流方式,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从根本上讲,校园网络舆情源于高校(或社会)各种现实矛盾的积累和爆发, 要求高校管理部门树立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矛盾的解决, 及时接收并迅速处理高校师生对校园内部各种问题的反馈,反思校园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地予以改正。

其次, 高校网络舆情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社会的整体稳定,必须增强校园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 习近平[3]总书记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们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在现代网络媒介影响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已经突破物理空间的局限性, 而且压缩了事件发生与二次传播、多次传播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通讯方式的同时, 也放大了信息不对称的效果。 区别于传统的利益诉求路径,网络舆情表达具有人与人之间的非面对面特性,加强了个人利益、观点表达的权利和意愿, 甚至导致人的某些片面性观点的过分张扬。 “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 因为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的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 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使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4],有学者将网络出现的这种 “马太效应 ”现象定义为“沉默的螺旋”。 这种现象催生出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导致主流话语权在网络上的局部失位。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影响下, 高校学生思想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个人自由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西方极端个人主义、 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大学校园内的流行。 同时,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自身群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国外意识形态渗透势力 (以及颠覆势力)、国内极端分裂势力、宗教极端恐怖分子等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目标。 当前众多高校校园舆情监管主要由网络管理中心负责, 因此普遍存在学校相关部门对师生的利益诉求、 观点表达回应的滞后性和非对称性现象, 反映了高校管理工作并没有及时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节奏, 并给予了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

总之, 以上种种形势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意识形态性质, 从国家整体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看待校园网络舆情, 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对大学生群体之中的不良思想倾向进行有效地疏导和合理地纠正。

(二)健全和完善校园网络舆情应对处理机制

首先,增进高校师生对校园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健全和完善校园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机制,核心是增进高校师生对校园事务,尤其是校园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而妥善地在管理主体客体化和管理客体主体化过程中解决现实矛盾,消解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现实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高校必须转变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增强服务意识,使高校的人、事、财权真正运行于师生乃至全社会监督的“阳光”之下。 同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5],不同高校要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坚持在党的领导之下, 依法推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积极吸收不同师生群体代表参与到高校管理过程中, 发挥高校师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动性,群策群力,拓展师生进行舆情表达的渠道,及时和有效地回应、解决各种问题, 把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现实基础消解于高校管理的互动性和能动性之中。

其次,增强管理主体的联合性和协调性。 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要形成由校党委领导的校园舆情监控、预警和处理机制,整合校内管理资源,合理布局分工,明确职权责,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进行协调配置,鼓励和推进学校各个部门的网络化、信息化建构,并通过开通部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有效地发挥宣传部门、校院系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等部门的优势和特长, 在实践中注重及时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在网络上则积极对校内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发挥学生党员、 班级优秀干部的先进性作用, 着力培育校园网络的“意见领袖 ”,及时发现和疏导网络舆情 ,从而在舆情发生环节占据话语主动权。 要加强高校同校外新闻媒体、上级宣传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控和处理。 高校舆情管理部门要通过学习和利用现有其他部门积累的经验和条件, 并通过沟通、协商、合作等形式与校外新闻媒体、国家公职权力机关等部门和机构建立协调机制, 一旦发生突发舆情事件, 或出现网络舆情发酵甚至出现向社会事件演变的趋势,积极地面对和处理。 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与校外新闻媒体、 网络媒介的积极沟通和合作,在舆论上占据主动权,避免消极、被动局面的发生,并妥善做好善后工作,从而减小舆情事件引发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部门在教育领域中推进顶层设计的领导作用,通过“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6]。 如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文明上网“七条底线”》、《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设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 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以上举措都体现了党和国家进行网络管理顶层设计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不断推进高校“两课”的建设和改革。 在社会主义中国,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 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7]”。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受到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众多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过度追逐市场化导向, 学科设置偏重理工和经管等热门专业, 以文史哲为主要代表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备受冷落。 高校思政课建设也深受其影响,甚至形成个别高校思政课的人、财、物等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而独立出来,高校“两课”不断进行着主动探索和改进,众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立,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等, 都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在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高校“两课”教师的能动性,是正确应对校园网络舆情的重要步骤。 这要求各个高校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在“两课”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给予必要的人、财、物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教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原则导向前提下, 在 “两课” 课堂教学内容、 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介,通过师生之间课上与课下的互动、 线上与线下的活动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调动大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实现把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的说服力、 教育性与吸引力、亲和性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核心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流动性大 篇8

关键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对策

近年来, 随着我国办学规模的扩大, 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 民办院校也抓住机遇蓬勃发展, 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近些年, 我国的民办高校教育总体呈现健康发展势头, 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问题上。该文就影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的因素与对策谈几点意见。

1 影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1.1 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

民办高校的收入包括社会注资、场地租金等, 但主要的基本的来源还是靠学生学费。学生的学费既要用于支付教职工的工资, 还要用于改善办学设施条件及其他方面, 因此管理人员想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很难, 尤其在办学初期, 学生生源不稳定的情况下, 更加为难。而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基建投入等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 国办高校收取的学费很大部分用于改善教师的福利, 支付课时与津贴之类, 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奖励。因此, 民办高校教师往往做着类同的教学工作, 但总体来说, 福利待遇不能与公办学校相比, 导致心理落差。

1.2 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中, 明确了民办院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教育和培训机会、相关福利待遇等规定, 但在现实中, 因为各种原因, 包括资金紧缺的因素, 导致很多民办教师没有公办那么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同时, 因为公办院校的教职工并不在编, 所以有些教职工对退休后收入来源的安全稳定存在困惑。另外, 有些员工对所在学校难以形成归属感, 且担心因为自己的业务技能或者哪方面的失误, 而被辞退, 等等这些心理顾虑难以清除。这类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 心理负担沉重, 难以安心工作。

另外, 民办高校受其发展年限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 制度建设水平也层次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或者管理人员的变化造成管理风格的更换等原因, 导致很多教师不能适应, 不能完全“依照制度办事”的工作环境下, 有些老师会产生“身心很累”的感觉, 引起过早的职业疲劳。

1.3 受聘教职工年龄普遍偏低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 由于综合原因, 很多教职工, 都是毕业不久, 年龄普遍偏年轻。而往往是这一群体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值又比较高, 或者往往还不能形成固定的职业定位, 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 所以他们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前, 就把民办高校作为平台, 从中积累一些就业经历, 一旦有更好的选择, 就选择离开;还有的年青教职工把民办高校作为考研究生的考试复习地, 既可以栖身复习, 又可以暂时解决个人的生活来源;甚至还有个别的年轻女教职工, 只是看中进入民办高校相对容易, 进来后享受结婚生子超长假期与保险待遇。另外, 普遍偏低的年龄结构层次, 又难以发挥“老带中, 中带青”的指导功能, 年青教师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相对受限。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首先,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起来, 建立相应的高校教师认定制度和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 在学院层面上, 极培养专职教师, 使其在相关领域起到骨干、带头的作用。积极提拔一批优秀的人才, 培养成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忠诚者。

最后, 学院要着重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工资结构, 保证各项保险福利到位, 奖励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在工资待遇上既做到公平又做到激励, 重点在于稳定学校的优秀、骨干人才。据调查了解, 有些民办高校为吸引、留住、激励人才, 工资体系构成参照民办高校, 并逐步加入了激励绩效因素, 最大限度激励员工, 留住人才, 稳定师资队伍。

2.2 增强教职工职业安全感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要做到依法规范聘任与解聘程序。要稳定师资队伍, 首先应从聘任制度上进行规范。教师进校时, 要依法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教师要履行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 接受聘任方规定的培训、考核管理。同样, 学校要按照相应的制度与考核, 在合同期满后依法办理续聘或解聘、辞聘手续, 原则上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不应无故解聘教师, 消除教职工无谓的担心。

2.3 做到“深关爱、严管理”

民办高校在解决教师的具体生活问题方面, 往往存在更多的困难, 因此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各部门的管理者, 院级管理者, 更需要人性化管理。可以通过座谈会、职工大会等方式, 多听员工心声, 贴近他们, 了解他们, 关爱他们。只要真心投入感情, 为教职工着想,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对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要经常慰问, 对青年教师要多指导支持、多关心。深关爱的同时也要严格管理, 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管理的严格, 能促进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 规范教师行为。

2.4 定期开展各项培训活动

通过各项培训, 开展师德教育等活动, 帮助其价值观的形成, 帮助他们找到民办教育事业的意义。同时, 增强年青教师对民办教育发展的自信心和事业心,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觉发扬奉献精神, 激发其精神动力与信念支撑, 让他们把民办教育当做一项事业去做。

综上所述, 对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 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要高度重视, 民办高校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真正做到制度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 建立一支稳定的、能不断进步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让民办高校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道全.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创新的思考[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 (1) :61-64, 79.

流动性大 篇9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是指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 只要符合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这一民族的根本利益, 只要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进步, 就应该纳入先进文化范围。也指各民族地域风情的文化艺术“百花齐放”。文化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是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所以“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是有密切联动性的。

如何理解把握“双百”方针、“二为”方向?首先, 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挖掘研究各民族地域风情文化的基础上, 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农村牧区、工厂矿山、军营哨卡、教室、病房等诸多工作岗位, 和各种岗位、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 融入他们中间, 成为他们中间普通一员, 和他们交朋友交心, 了解他们的喜怒哀愁, 了解他们在新时代、新变革下的心路历程, 把他们中间感动自己的人物故事, 通过艺术提炼, 用手中的妙笔描写出来, 去感化广大读者的心灵, 并以歌舞音乐和荧幕为他们倾诉衷肠, 再现他们的生活和梦想追求, 寄托他们的思想感情, 引导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坎坷的人生、正视艰难困苦, 凭自己的智慧勤劳坚毅走出困境, 引导启发他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个记者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新闻敏感事件, 一名作家不会放弃自己和代表人民的心灵倾吐。”社会需要人民的监督, 记者要做好人民的代言人。人民需要精神、感情的寄托, 心灵的倾吐和净化, 作家既要当好人民倾吐衷肠的代言人, 还要是自然和人民心灵的净化师。要当好代言人和净化师, 就得深入社会各生活阶层, 像蜜蜂那样采撷“百花”之蜜, 服务、回报人民。而好的新闻, 新的感人创作素材不断地出现在社会各生活阶层, 不在名家的居室里, 不在毫无生活基础的虚幻想象中, 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各阶层生活, 才是真正生长“百花”的肥沃土壤。如: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农民工, 一年到头舍家弃口, 背井离乡奔忙在全国各地建筑工地, 凭他们一双勤劳的巧手筑起一条条铁路公路线、高楼大厦, 用血汗换取养家糊口, 赡养老人, 供子女上学的报酬, 为家庭为社会任劳任怨地默默奉献着;为人们带来温暖光明, 长年累月在数百米深阴暗潮湿的矿井下挥汗如雨, “吃阳间饭, 干阴间活儿”的煤矿工人;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面向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一辈子, 被称作衣食父母的农民;远离家乡亲人, 长年默默坚守在祖国千里海防线, 戈壁荒山和海拔数千米高边防哨卡的边防战士、武警官兵, 把祖国的每寸领土海域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神圣;手中时刻把握着方向盘, 承载着数十数百数千名旅客和国家财产行驶在运输线上的驾驶员, 每分每秒都肩负着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既医治病人的肉体病痛, 又要医疗病人精神疾患, 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 耳旁时刻都伴随着病人的呻吟声在工作;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坚守在岗位上, 与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作斗争, 被称之为高危岗位的人民警察, 时刻心系社会的平安, 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终身守着三尺讲台, 呕心沥血精心呵护、教育培养祖国后代的人民教师;把城市打扮得整洁美观、绿意盎然, 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园林工人等等, 他们是建设社会各项事业, 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 作为源自生活, 再现生活, 超越生活的文化艺术平台, 也应该由他们担当“主角”。他们更是国家社会的坚强基石, 应该多给他们精神上的“人文关怀”, 书刊报纸、舞台、荧幕上, 应该多有他们的光辉形象。书刊报纸、舞台、影视部门, 在选派文艺创作人员下基层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源自生活, 真正有生活基础的文艺作品。然而, 时下文艺界的“腕儿”们模仿西方、模仿好莱坞成为时尚, 追求“票房价”, 追捧明星名家追得尘土飞扬, 远离了建设社会创造社会财富默默奉献的群体。

“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莎士比亚) 其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居民消费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 呈现出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解决文化渴求, 体现人文关怀, 越来越成为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源自生活, 源自生活主体, 再现生活, 超越生活的文化艺术作品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票房价”潜力。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医生;如雷锋、郭明义、任长霞、最美卫士高铁成、最美司机吴斌、感动中国的李素芝等许多普通人物的英雄事迹播出后, 很受广大观众欢迎, 感动得亿万观众热泪盈眶。再如为何央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节目, 收视率较高?是因为文艺节目有生活基础的创意, 和广大老百姓有很大的亲和力, 也涌现出许多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优秀演艺人才。还有“草根文学”、“打工文学”。

二、文化艺术真正的价值取向

文化艺术的传播, 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增强民族自尊心的一种重要途径。文化艺术宣传在学历制教育, 终身制教育, 以及任何娱乐场所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全民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寓教于乐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唱响主旋律, 是新时期文化艺术创作的新的奋斗目标。作为人民的艺术家, 就肩负着提高全民文化、思想品德和增强民族自尊心的重任, 就要以唱响主旋律为神圣职责。

就文学创作而言, 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诞生, 都是源自生活的超越性、思想性、揭示人性、艺术性的创作, 对人的思想观念、品行都有着很深刻的寓教于乐的启迪教化性。一位被誉为人类灵魂建筑师的作家, 首先应该是位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看到在人吃人的封建制度下的平民百姓的麻木不仁, 深感医治人的精神疾患, 远比医治人的肉体疾患重要, 拿起了把脉人的精神疾患的大笔, 以言简意赅的精短文, 揭示、讽刺、痛击封建礼教的虚伪、肮脏、荒唐和阴暗, 激活人们被封建礼教麻木的神经, 唤醒亿万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有血性的同胞, 向黑暗的旧中国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他终生连数万字的文章都很少, 但他几千字的精短散文、小说、杂文, 犹如匕首、枪弹, 令邪恶势力心惊胆战。

然而, 时下每年全国光发表出版的长篇小说就两千多部, 十年数万部, 真正能称得上精品的寥寥无几。深居简出的编辑在追捧名家, 名家在闭门造车。本该几千字能表述完的作品, 名家用精美得如塑料般的语言堆砌数万字, 还冠以“语言艺术”美名;一种内容可以重复、雷同好几遍出书。就连一些几千字就能说明问题的论文, 也要故作玄虚、不疼不痒地用套话、空话、虚词充塞数万字。而身体写作、乳房写作曾一度成为时髦。文学书籍、期刊发行量不景气, 作家、编辑、出版部门不能耐下心来从自身找毛病, 怨天尤人。一本国家权威文学期刊2007年12期“开篇的话”坦言, 时下读“文学”的人数还不及染艾滋病的人多。

更有甚者, 时下各种名目的附庸风雅的公费私费出书之势, 史无前列。不管大作质量如何, 作者愿意掏钱, 出版社就出书。书多书滥, 胡编乱造, 歪曲历史事实的沉渣泛起。误导历史、事实, 受其害者大多为正在增长知识的青少年。而这些被群众视为“精神垃圾”的东西, 只要舍得破费银子拉关系, 请媒体多炒作、多吹捧几遍, 也能吹成精品, 拿省奖、国奖, 名利双丰收。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整顿、净化文化市场很关键。作家被谓之人类灵魂的建筑师, 文学书籍、期刊、影视剧是作家传播创作艺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整顿、净化文化市场, 首先要把书刊、影视剧作为整顿对象。书刊出版部门、影视剧制作部门, 耐下心来多发掘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讴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和观赏性的作品。不论什么时代, 人民群众都爱戴、崇拜、渴望善良慷慨、忠贞热情、豪爽坦荡、伟岸正直、抑恶扬善、乐于奉献、气吞山河的英雄。所以, 提高全民文化、道德素质, 增强民族自尊心, 要紧扣“双百”方针、“二为”方向这两根主弦。

三、采撷“百花”之蜜反哺社会反哺人民

全民文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首先要兼容、探索、融合、保护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国家, 地域辽阔, 民族成分多, 民族文化多元, 各民族的历史境遇、风情民俗不尽相同。无论从整个人类文化的演进和嬗变来看, 还是从一个文化区、文明区的发展和进步来看, 各个民族从各自的社会历史出发, 都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要将祖国大家庭里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之美, 融合、汇聚在一起, 不断增强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 进而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发展, 把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我们整个民族成分最多, 潜力最深厚, 最丰富的民族文化, 是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各民族的文化, 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应该怎样尊重、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 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 而且也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因此, 作为各民族聚居地域的报刊书籍、广播影视, 应该以“文学”的形式, 为尊重、汇聚、融合、探讨、宣传各民族文化搭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园地将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文化, 向更广阔的领域辐射渗透, 让广大读者、观众了解、欣赏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之美, 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 从而让广大读者观众得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 是五十六朵绚丽的鲜花, 作为文化艺术创作者, 应像蜜蜂酿蜜那样, 采撷各民族文化之精华, 丰富文艺创作。也只有了解和吸取各民族文化之美的精华, 才能丰富文化艺术创作, 更加丰富各民族的文化生活, 达到各民族共同提高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挖掘研究各民族文化、创作出服务于各民族的文艺作品, 是“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的重要内容。

文艺工作者要让五十六朵民族鲜花盛开在田间地头、牧区、工厂矿山、军营哨卡、教室、病房等社会各阶层, “改文风, 走基层”, 迫在眉睫。文艺创作者要耐心深入生活, 认真仔细观察体验生活, 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深入生活的方便, 让他们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切感受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脚步, 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让普通人物的感人事迹见诸报刊杂志书本, 推上舞台, 搬上荧幕。坚持“双百”方针, “二为”方向, 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艺术作品创作, 赋予文化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导向, 让人民群众在文化艺术作品美的享受中得到陶冶、受到启迪。自觉根植人民、感恩人民、服务人民, 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树立高远的艺术理想, 发扬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 认真对待文艺作品和文艺服务的社会效果, 努力创作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群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品回馈社会, 回馈各族人民。

摘要:深刻理解“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的连贯性重要性, 改文风, 走基层, 为讴歌社会建设者创精品, 反哺社会反哺人民。

关键词:贴近,创作创新,回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六次会议)

上一篇:糖尿病人的饮食护理论文下一篇:进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