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主动性(精选12篇)
培养主动性 篇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基于这一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组织教学, 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创设趣味情景, 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 他们一旦对一件事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而富有情趣的情境恰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放动画等形式, 把枯燥的数学变成实用性、愉悦性的情境, 从而引发学生新奇、兴趣和疑问,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先课件演示“小动物坐着装有各种形状轮子的车进行比赛”的情景, 结果坐在圆形轮子车上的小动物跑了第一名。这时, “疑问”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心中产生了, “为什么装有长方形轮子的车, 转不动呢?”“为什么同是圆形车轮, 车轴装在圆心上的就转得快呢?”……正是这一系列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探究欲望
趣味化的情境固然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但并非所有教材都能制成动画效果, 或编成谜语儿歌等。还有很多公式的推导、定理的归纳、法则的概括等都需要教师通过制造“认知悬念”, 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在导入阶段教师有意识地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44÷12和144÷1.2, 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解答, 第二题就卡住了。这时学生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呢等等。这一系列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一系列的学习问题, 使教学过程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引导动手操作, 主动建构知识
小学生还具有好动的特点, 而这恰好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好时机。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生过程,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确,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手 (下转第129页) (上接第128页) 做一做, 才能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把朦胧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 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
四、活化活用教材, 激发创新潜能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所以, 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活化教材, 变“以本为本”为“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 我们除了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选的教学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 还要富有挑战性, 解决问题策略形式多样。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时, 学生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 出示:“开发区要修一条长500米的公路, 前3天修了计划的20%, 照这样的速度, 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这道题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留给了学生一个尽情扩展奇思妙想的空间, 学生可以选择全部信息来解题, 也可以选择部分信息探求出富有个性化的解题策略, 在这寻找策略的过程中学生必将获得丰富的发展体验, 开启思维创新的闸门, 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五、融数学于生活, 开展学习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可以从多渠道来接受信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 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在限于课本与课堂。新课程下的数学必然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 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机会
和挑战, 学习活动的时空也以开放的形式小学而存在。
如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 出示:“学校组织学生去春游, 如果我班同学每人各自买一瓶矿泉水, 单价是2元。如果整箱买:小箱12瓶可打九折, 大箱20瓶可打八折。怎样买最合算?请你设计一个购买方案。”这种研究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 渗透了统筹优化的思想。在方案研究中, 学生成了活生生的社会人。在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创新欲望空前高涨。
总之,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说、错误让学生析, 学生在课堂上才有主动权, 才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培养主动性 篇2
起航班主题班会 班风学风:
班风:尊重
信任
理解
团结
具体内涵:尊重——尊重自己、尊重父母、尊重老师
信任——信任自己、信任父母、信任老师
理解——理解学校、理解老师、理解社会
团结——同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风:苦学
勤思
好问
求实
具体内涵:苦学——“思而不学则殆”
勤思——“学而不思则罔”
好问——“舍问,其奚决焉?”
求实——踏实是学习之本
看了上面的话不知道你是否对学风有点认识。学风关系到一个班的发展,它也是一个班的灵魂所在,那什么是学风呢?
学风,即学习风气,一方面指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指学习的态度。学院开展的“优化教学秩序,树立良好学风”活动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同学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外部环境,在全院师生中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活动月的开展,我们看到全院学生的学习理念正在发生转变,自觉的学习在他们中间已蔚然成风。
加强与建立良好的学风,从大家做起。建议与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必须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树立献身科学、爱国、成才、奉献的远大抱负。学风教育要把好新生入学关,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加强理想教育,把学风建设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为人要正,诚信为本;求学要勤,严谨刻苦;增强自律和自制能力。学院及各教学单位必须尽快建立起正确的引导机制
二、重视教风建设,深化教书育人
优良的教风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师德建设是优良教风的基础。要加强师德教育和青年教师培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岗位职责考评相结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引导者,所有教师要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感染熏陶学生。广大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风建设指导者和实践者,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对青年教师要通过传、帮、带,示范教学、教学期中检查、教案评展、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书育人意识。
三、规范教学秩序,严格教学管理
教学纪律和考试纪律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任课教师要严抓课堂教学纪律,严格考勤和作业检查。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考风考纪教育,把学风建设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发挥学院、系教学督导的作用,教学督导要督教与督学并重,经常深入课堂,与任课教师交流,检查教学纪律、授课效果,了解学生意见和建议,使教与学共同提高。各院系要适时开展学风讲评、师生座谈等活动,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风建设。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校风促学风
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生力军的作用,重视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各学生组织的干部要以身作则,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同学的感情和友谊,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培养自律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学风建设。
既然大家对学风有了些认识,下面有四组题目,请各组同学努力完成.(其中有列举题、论述题)论述题:
小明是班里面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但他一直都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都做不好,找人帮助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甚至他不但不肯问别人,而且还不肯帮同学解决问题.一天小红拿着一道数学题找小明,但小明却说自己不会教小红,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应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如果你是班长,你会怎样对待这一件事情呢?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列举题: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3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新的教学意识
要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首先,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敢于放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舞。”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支持和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有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教师还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先讲为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先教后导。最后,教师要想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分析学情,围绕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教学。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思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上,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发学习的直接兴趣,讲个有趣的故事,巧设个悬念或提个问题,要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但是,直接兴趣往往是难以持久的,当教学进入重难点问题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产生间接兴趣,那就要靠他们的意志努力去掌握这些内容。另外,间接兴趣吸引力较差,容易产生疲劳,保持时间很短。我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先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解释标题的含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让学生简单地找出罗布泊消失前后有什么不同?很多学生认为这样比较枯燥、无味,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是通过多媒体投影出罗布泊消失前和消失后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欣赏,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不同之处。特别是欣赏到罗布泊以前的美景时,学生全部都被深深吸引住了,没等我提出问题,学生已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了,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教师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担心这样会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要想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应逐步转变这种观念,应切实做好以下两方面。其一是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一句名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教师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自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应当千方百计创设自学的环境,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能“自己探索,自求解决。”例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时,先让学生快速读文,感知课文内容,提出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物?等问题让学生自学,使学生能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其次是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句子,让学生自行品味、揣摩,并说说人物的性格。通过对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所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像,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的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在学习《社戏》的过程中就问道:“小伙伴们摘自家的豆,为什么说偷呢?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他们呢?”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急于作答,而是讓他们边读边揣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自主解决。这种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以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教学的结束,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篇4
要想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和热情, 教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于他的关心, 让他明白你对他寄予的厚望, 使学生从心里感到一种受重视的感觉。同时, 教师要多给学生举一些他们身边熟知学生的奋发进步的例子, 在学生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例如2008年, 我所教的毕业班的学生任某, 他升入九年级时, 思品成绩仅40多分, 通过一年的努力, 他中考时, 思品分数达到了90多分。于是, 我就以他为例, 对我现在执教的学生说:“我认为我们班考40多分以上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勤奋努力, 也一定能够考到90多分。”我的话音刚落, “老师说的是真的, 他是我们庄毕业的学生。”学生们小声地议论着。从那以后, 许多学生都树立了学习思品的信心, 开始主动地学习了。
二、耐心付出, 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家魏书生说:“后进学生有上进心, 也能上进, 但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 要反复抓, 抓反复。”
小张, 一名思品学习后进生, 在我找他谈心以后, 他向我表明了他的学习的决心, 并开始努力学习思品。可好景不长, 他坚持了不长时间, 就又开始上课睡觉了。开始时, 我很生气, 认为他光嘴皮子上说努力, 实际行动一点儿都没变。一次无意中, 我发现他在打盹时, 掐自己使自己保持清醒, 这令我十分感动。我心疼地对他说:“实在困, 你就睡一会儿吧, 一会我再给你补上。”“老师, 对不起, 我以后保证不会再睡觉了。”从这以后, 他真的很少睡觉了, 课上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生的意志力是薄弱的, 外界事物很容易引诱学生分心, 从而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使他们忘记自己前进的目标。这时候, 就需要教师站出来, 用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来唤回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重新回归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感情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教师和学生之间同样也需要它来改善和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 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展。
小影, 一个需要关爱的女孩。她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胆子小, 感情很脆弱。她不仅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 更需要老师与她进一步的情感交流, 来增强她的学习信心与主动性。上课时, 我总是用微笑的眼神看着她, 轻轻地点头给予肯定。下课后, 她有问题来找我时, 我总是很耐心地听她说完后, 一一指出来, 再共同找出应对的办法进行解决。每次交流后, 看着她充满活力的眼神, 我都倍感欣慰。中考成绩出来以后, 她考了94分, 差2分优秀。她来找我时, 我还没来得及祝贺她, 她就抢先说:“对不起, 老师, 我没有考优秀。”她的话语让我激动不已, 我搂着她的肩膀说:“你已经很棒了!”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5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东县港口实验中学 顾志明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 .
1 、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人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两片(如图1),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带那一块?为什么?学生思考或回答问题时,已感受到:两角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
2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3 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ax2+bx+c=0(a≠0) ,①的两根如果相等,那么b2=4ac; 如果方程①的两根之比为1:2,那么 2b2=9ac; 引导学生先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方程①的两根之比为m:n, 那么mnb2=(m+n)2ac., 然后证明这一结论.这种教法,显然比直接出示题目,再演绎证明更创新思维.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已知z2-3z+1=0, 求z+ 的值。多数学生采用先求方程的根,再代人求值的繁琐方法.如果教师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并作恰当点拨,引导学生将所求代数式通分,则不少学生很快得出如下解法z+ = = =3如果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方程的两根之积为1,启发学生发现z+ 恰好是方程的两个实根,则可运用韦达定理得到更为新颖的方法: =-ba =3;又如(如图2)已知SABC 作一直线 DE 交AB于E,使新作的S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多少条?这种类型的试题是给定结论来反探求结论的条件,而满足的条件并不唯一,这类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巧妙设计而成,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
4 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
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至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6
“主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等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配合下探索的活动。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主体的意识支配下,有目的的自愿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教者教起才轻松,学生学起才愉快。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探求未知世界的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能獲得知识,并牢记之,才能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在教学新内容时,根据教材内容。举一些看似乎很难解决,而用数学知识很容易解决的实例。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比如在初一讲应用题时,先提几个问题,如果你长大了做生意,你会预先算利润吗?你把钱存入银行会算到期能取多少吗?你会估算鱼塘里鱼的成活率吗?你会估算一亩田能产多少稻谷吗?等等问题,学了本节课开始学的内容迎刃而解。又比如在上初一几何的第一课时,首先讲几个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下就可以裁出正方形,在有太阳的时候只需要一把米尺。一根木棍就能测出旗杆的高度,也能测出楼房的高度,还能测出……。再提几个问题:在一楼到五楼的楼梯上铺地毯你能算出要多少米吗?你家装修房子时,你能算出需要多少地砖,多少工钱吗?两家人在河边打一口井,打在哪里用水管最少?等等生活中的问题,学了初中几何后你就会算了。用这些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紧密配合教材内容,把课讲得深动形象有趣味。边朗诵课文,边画出三个圆与直线相交、相切、相离的图形。然后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图形旋转180度,就是太阳下山时的情景。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又获得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形象。学生也容易记住本节课的知识。又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我问,舞台上的主持人为啥总是站在舞台的三分之二处?为什么我们的书本都有一定的长宽比例?通过这些设问,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教”是手段,“学”是“教”的目的,是重点,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教师就注重一个“导”,导学生的读,导学生的思,指导学生学会抓重点,抓中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心里状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实践探索。例如,在讲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四个正方体,剪刀,透明胶。课堂上,四个同学一组,把你们的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老师要讲剪法)。看看那一组剪出的不重样的最多。最后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归纳出十一种图形四种类型。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探索,对本节课知识牢记住了,本章的难点也突破了。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调动起来了。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它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本领。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就能自己去寻求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都有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于自学内容教师应给予指导,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师应编写好提纲,提纲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第一、纲目明确,能体现出教材的脉络。要反应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要有解决难点的提示。
第二、设置生疑的意境。造成知识的悬念。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要有趣味性、启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以肯定、激励、表扬为主,给于学生成就感。以提高其自信心,从而乐于自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自学提纲编写的好,学生是乐于自学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后,学生会从“学会”变得“会学”。
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活动,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圆满答复。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敢于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大胆设想和独创思想应得到教师的赞赏和倡导。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是指带有创建的思维。人们在进行创新思维时,既需要直觉、形象思维,又需要分析逻辑思维。但它的主要特点是,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且创新性更多的表现在发散性上。在教学上,应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以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信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结合教学介绍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数学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创新思维品质。他们在发现新的数学分支或解决与某个难解决的问题时,往往是独特的,标新立异的。如数学大师欧拉在解决著名的七桥问题时,把人们步行过桥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抽象成一笔画问题,从而证明了一次不重复通过七座桥是不可能的。通过介绍杰出的数学家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的过程,可以启发引学生怎样创新性的解决问题
第二,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靠题海战术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典型的例题的剖析,寻找规律,发现关键点,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才能达到目的。通过例题的学习,可复习很多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
第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和想法。质疑是求知的开始,创新往往是在与多数人想的不一致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敢于求异的精神是探索真理的火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第四,建议学生应该阅读有价值的课外阅读。例如数学家写的与课本密切相关的通俗读物。这些著作观点高,多数包含着作者的发明创造的深刻体会,通过阅读可以大开眼界,从中可以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7
1. 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 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 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 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 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 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教师指出奥妙所在, 引入课题, 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 引人数学实验,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 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 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 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 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 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 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 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 改进课堂教学, 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 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 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 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 逐步学会归纳整理, 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 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 (1) 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 (2)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 (3) 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 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第二, 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难以掌握的内容, 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 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 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 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第三, 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 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 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 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3. 注重因人施教, 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的个性差异,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 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 多提问, 多让他们发表意见, 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 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 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 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 既有统一要求, 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8
1 在知识的讲解上要使知识易懂化
数学是一门过于抽象的科目, 特别是对于函数定义的内容, 学生很难理解, 我们就需要讲的通俗易懂, 使学生发现函数的实质为两个变量及它们的关系。只要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数学与课本数学的联系, 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在例题的讲解上要分析化, 步骤化, 思路化
讲题不应为题而讲题。例题应该是某一类题的代表, 是解题思路方法的集中体现。首先, 把例题分析化, 即把文字语言翻译为一个数学式子, 转化为数学语言。通过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进一步深化已知内容。部分内容可以步骤化, 如:求曲线轨迹方程的题, 就有一定的固定步骤, 在掌握步骤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之。思路化, 使学生体会到千变万化的数学题中, 解题基本上有应变方法可行, 使学生体会到思维上的成功, 理解到数学不难。
3 例题, 练习题的配备上应由易入难, 因材实教
例题应可以多变多化, 这样足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题多样化的来源, 使学生理解了题的变化另有了应变能力。由易入难, 使学生在成功中加大做题的快感, 加大了数学学习兴趣, 在遇到了难题后, 使其思后方可做出, 便可把兴趣延伸下去。
4 在和学生的沟通上应幽默, 亲和, 鼓励, 诱导
幽默, 亲和, 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充满乐趣, 使学生认可教师, 喜爱教师, 从而喜爱学习数学;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自信, 使学生感到有人重视, 发挥起潜力走向成功;诱导, 循循善诱, 可以使学生在自己思维的基础上逐步走入正确之路, 体会成功。教学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往往对某任课教师产生好感之后, 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自觉地、不厌倦地钻研这门课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5 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生的兴趣学习中, 教师虽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但学习兴趣与学习气氛是紧密联系的。
其一, 营造宽松气氛, 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自由能使学生的潜力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所以新教材中明确的提出, 师生之间建立平等, 民主, 和谐的关系, 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学, 思, 凝, 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到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拓展学生的思路。其二, 合作互动,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学者陶行知说:“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在教学的重点, 难点上, 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脑子想, 而且还要让自己的双手动, 达到小组合作的方式, 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讨, 不但可以突出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其三, 开发第二课堂, 增加学生数学的知识面。所谓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 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及加强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 有计划, 有目的的开发第二课堂, 增加数学知识, 扩大视野及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 组织各种数学游戏、竞赛、小组比赛、解题思路的训练、课外趣味实验等内容为第二课堂,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老师, 自己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到花时少, 收获大, 让学生自愿的参加第二课堂。
6 对学生分层次, 进行阶梯教学
任何一个学生, 他的智力和学习状态都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让尖子生迈大步, 后进生不落伍, 这样学生才能有积极性.我们把学生分为A、B、C三组, A组为成绩在优生线上的尖子生, B组为成绩在优生线下及格线上的中等生, C组为成绩在及格线下的后进生.课堂上讲课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 B组学生“吃得好”, 还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深, 以保证A组学生“吃得饱”但不应太多.课堂练习也分层次地要求, 让C组学生完成基础的题目, 让B组学生完成中等的题目, 让A组学生完成较难的题目, 并及时进行讲评, 对学生多加鼓励特别是后进生, 他们学习才会积极.作业也同样分层次要求, 以教材A组习题为基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过关, B组习题为提高题, B组学生应适当完成一部分, C组练习为难题, 鼓励A组学生去做, 不会的题目,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或与教师探讨完成, 也鼓励A组学生课外自己找些能力提高题完成.最后还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也可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7 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 改进课堂教学, 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 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7.1教学生“读一读”, 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 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 逐步学会归纳整理, 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7.2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在讲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 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 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7.3带动学生“做一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7.4引导学生“想一想”, 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 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7.5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8 发展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1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 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 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8.2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3注重因人施教, 让学生有个性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 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中, 数学课堂才能真正的动起来, 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数学课的主人,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摘要: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 教学生养成“读”、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讲”、“想”, 广开思路、勤动手、会复习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五法” 篇9
首先,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其次, 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物引出新课。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 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 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实践证明,这样引入课题,学生就会学得有趣而富有成效。
再次,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 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教给方法,让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教学生“读一读”。 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 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的预习方法, 让他们逐渐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说一说”。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去说。在说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耐心指导, 让他们逐渐学会正确地表述。
3.带动学生“做一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记得更加牢固,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想一想”。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之后, 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先要深入 分析并把 握知识间 的联系,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 提出恰当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进而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如果相等,那么b2=4ac;如果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之 比为1∶2,那么2b2=9ac。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如果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之比为m∶n, 那么mnb2=(m+n)2ac, 然后证明这一结论。这种教法,显然比直接出示题目, 再给出证明过程更加具有创新性, 也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的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 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主,以“发现”为主,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会感到新奇,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意志和毅力,兴趣容易因困难和乏味而转移和中断。只有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保持他们学习的动力。
上课时,教师直观、生动、形象地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了解学生心理,利用英语初学者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等特点,把游戏、唱歌、谜语、绕口令等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例如:在学过What’s in...There is/are...句型后,我安排了猜测活动:一个学生手拿一个里面装有几种物品的盒子,向其他同学发问:What’s in this box?Guess please!学生可以用There is/are...或Is/Are there...?进行猜测,每人五次机会,先猜对者可以得到小奖品,并给予掌声祝贺。这样,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娱乐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英语要有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一开始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如英语基础知识———单词的学习和记忆,要注意重复和归纳,教给学生基本的构词法或分类总结法等。例如,有一部分单词是在词根上加上前缀或后缀而成的,如-er或-or加在动词后表示实施此动作的人,work是动词,“工作”,而worker是名词,“工人”;invent是动词,“发明”,名词“发明家”是inventor。这类单词很多,学生可以通过此法扩大词汇量。再如:记忆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其中以字母o结尾的单词有些加-s,有些加-es,学生记住这样一句话:“英雄(hero)爱吃西红柿(tomato)和土豆(potato)”就很容易将这三个单词区别开来,句中三个名词都是加-es构成复数形式。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在枯燥的英语单词学习中找到乐趣。当然,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增强学习效果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一经养成就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他们终生受益。初中生自制力较差,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要有强制性,必须持之以恒。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的磨炼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课前、课中、课后做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例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读熟所有生词、熟悉课文内容,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课堂上要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尤其专注于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课后写作业之前一定要进行复习,在弄懂所学知识后独立完成作业,不能边翻看课本边写作业。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包括课外延伸学习,每周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文章,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英语就如鱼得水,困难迎刃而解。
四、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才能通过英语这一桥梁借鉴、利用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把我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和美丽。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交际语言,将会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英语的实用价值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和前程。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之后,就能积极地配合老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鼓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做阅读理解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首先快速通读短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细读文后题目,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捕捉文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在现代教育中,只有会学习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生才能得到自主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自学、勤于自学,就会走向成功。可见,学会学习、会主动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思维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摘要:在当今英语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主动性十分重要。教师应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方面培养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篇11
【关键词】培养;学习音乐;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而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能力尤为重要。为此,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对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被动的学习往往是肤浅的、表层的,而自主学习则是主动的、积极的,容易入心入脑,感染力强。因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试着扮演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
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音乐节奏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成方圆演唱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这首乐曲没有使用一件正规的打击乐器,而是用一些厨具:锅、碗、瓢、盆、铲子......在乐曲中让厨具发出类似切菜的擦擦声、炒菜的爆油声,这些生活中的自然声音经过组合加工,创造,组成了优美的乐曲。学生欣赏完后,深受启发,教师再趁热打铁,及时引导,讲解有关打击乐的知识,总结规律,播放教材上的乐曲让学生拍出节奏。通过集体,分组,个人多种形式反复练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较好地掌握了节奏的要领,通过个别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当堂掌握。这就把学生从课堂中成为被灌注知识的袋子的情景中解脱出来,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兴趣,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地学习方法。因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往的音乐课堂是“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这种被动单一的课堂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不相符的,音乐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科学方法呢?比如舞蹈的教学,我按类型施教,同类舞蹈,选取典型,进行解剖,让学生学习动作,把握要领,找出规律,熟练以后再举一反三。藏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锅庄、踢踏来表现藏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藏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例如在讲踢踏时,首先讲踢踏动作对腿部的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在练习动作组合之前要使腿部的灵活性达到要求,这样做动作才会有活力。教学生练习时,教师示范动作准确、到位,有利于学生模仿。并把单一的练习配合音乐连成一个组合,这样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把握更加深刻。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随着老师一起载歌载舞,自由的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分成小组,讨论并进行表演比赛,在掌握基本规律以后,学生就能随心所欲的跳出藏舞了。
三、努力扩展音乐课堂,使学生变“敷衍”为“深究”
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参与体验方式。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唱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把音乐课当成一种负担进行敷衍,而探究与表现型的中学音乐课是指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审美体验、自主探究为前提,以学生的创造表现为目的的一种新的音乐课型。因此,教师应该扩展音乐课堂,使学生变“敷衍”为“深究”。
例如:我在上《现代豫剧》这一课时,事先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自己动手了解豫剧。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查资料、看《梨园春》或走访专家、戏剧观察等多种形式去了解。等到下星期上课的时候,同学们把收集的成果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惊呆了,特别的感动,实在是没有想到同学们会如此用心,并且做得如此棒。学生们也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纷纷表示:“我们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课堂上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而是通过自身的查找资料、大量阅读、比较和淘汰这些参与方式来探究和思考。”家长们也说:“从来没有见孩子们投入如此大的热情关注豫剧,孩子们的热情和认真也传染了我们这些家长,影响着我们也开始喜欢看豫剧节目了。”看到学生们从热衷迷恋周杰伦、SHE的通俗歌曲,转而到关注豫剧,让我感叹于教育的力量是如此的神奇!
当然,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几次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3]《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4]《中学音乐教学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
小班表演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篇12
一、精选生动、有趣的作品,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精心选择文学作品。小班幼儿注意的坚持性差,对于那些篇幅长,内容复杂、角色众多的作品,往往缺乏耐心,而且不轻易理解作品内容。这样的作品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减弱表演的愿望。因此,教师选择的文学作品必须是篇幅较短,情节起伏重复,对话简单的。如 《三只羊》、 《小兔乖乖》、 《小铃铛》等。这种故事就能深深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
增加有趣的故事情节。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非常生动,对于那些情节平淡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生动的故事。如 《绿叶船》这个故事,从头至尾情节都较为平淡,很难激起幼儿的兴趣。 于是,我就把作品内容稍加改变: 当绿叶船把小动物送回对岸后,小动物们都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可是贪玩的小狗却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当它想回家时,绿叶船已划到了河的中间。于是它一边哭一边喊: “绿叶船,你快回来,别丢下我。”绿叶船调个头,划回去,又让小狗上了船。 经过这么一改变,幼儿的游戏兴趣增加了。
二、师生共同准备游戏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凡是哪个主题表演准备的道具美观、形象,愿意参加这个游戏表演的幼儿就特别多。因此,形象、美观的的道具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表演游戏。特别是小班幼儿,玩表演游戏是从摆弄游戏材料开始的。游戏材料是否富有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如在 《拔萝卜》 的游戏中,给小姑娘一套塑料袋做成的短裙,给老公公头上围块毛巾,老婆婆围块方巾,为老爷爷准备喷壶、铲子等。在 《小兔乖乖》游戏中,提供漂亮的房子、大树,给兔妈妈系上围裙,给小兔系上肚兜,围大灰狼绑上毛茸茸的尾巴等,都能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准备和设计。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准备和设计可以使幼儿更进一步亲近游戏,更加爱护游戏材料。如在 《下雨的时候》的故事讲完后,组织幼儿讨论: 除头饰外,还需要准备哪些道具? 小朋友都说需要大荷叶、草地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 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 “大荷叶”。小朋友纷纷出主意: 可以用书、报纸、泥工板等。
三、尊重幼儿意愿,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指南》指出: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1. 根据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适当增添角色。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几个幼儿争抢一个角色,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后来他们采用猜拳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可是没扮演上该角色的幼儿难免沮丧、情绪低下,有个别个性固执的幼儿甚至不愿意再参加游戏。 针对此现象,我鼓励幼儿在游戏中适当增加角色。如 《小兔乖乖》 中增加一只红眼睛,一只兔爸爸; 在 《绿叶船》中多增加一个幼儿来扮演绿叶船。另外在游戏中我发现,个别胆小的孩子表演游戏时音量小、左顾右盼,不敢表演动作。虽然老师再三鼓励,可是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如果在故事中增加角色,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胆小、 能力弱的幼儿来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在能力强孩子的影响下,胆小或能力差的幼儿进步非常明显。如在 《三只羊》的游戏中,增加一只大羊和中羊,《小铃铛》中增加一只小狗等。
2. 根据幼儿特点,在游戏中灵活处理角色对话。小班孩子年龄小,在掌握角色对话上难度很大。因此,在游戏中,我不要求幼儿按照作品的对话内容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只要意思一样,表达清楚就行。这个给幼儿的心理上减轻了压力,使幼儿能轻松地表演, 用自己地语言去表达,灵活度大,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热情。在这种游戏中,我发现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大地发挥。他们按照故事情节自己创编了一些故事中没有地对话。如 《小铃铛》游戏中,小花猫掉进了水里,小狗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 小猫掉进水里了。” “小猫、小猫,你别怕,我来救你。”在拉小猫上岸时,他们还发出了 “哎哟、哎哟! ”的声音。
四、结语
【培养主动性】推荐阅读:
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07-29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07-29
培养主动性体验实践性08-19
初中生学习主动性培养11-29
主动品格培养10-02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05-25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09-05
在常规培养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的论文09-20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08-17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