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与兴趣

2024-06-04

主动性与兴趣(共4篇)

主动性与兴趣 篇1

著名钢琴家安鲁宾斯坦曾说过: “钢琴是一件乐器, 又是一百件乐器。”李斯特说过: “钢琴是万能乐器。”通过他们的话可以看出钢琴作为一种乐器的魅力, 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审美体验, 促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地练习钢琴, 从兴趣出发是最好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听音乐曲目, 记录感受

为了能够使学生产生钢琴练习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从听入手。听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乐曲知识的输入过程, 通过学生的听, 学生会感受到美和音乐的魅力, 从而找到自己自己的兴趣点,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会听并理解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通过听的方式, 学生会更好地理解, 从而提高自己音乐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把听过自己喜欢的乐曲的感受和心得写下来, 因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会使学生每次练习和翻看的时候都会产生记忆犹新的感觉。带着这种喜欢的心情, 学生进行钢琴练习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听音乐作为一种缓解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不断进行练习的劳累, 使学生的心情可以放松, 陶醉在音乐的美感中, 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练习和弹奏的主动性, 从而演奏出动听、优美的节奏。

二、自己作词作曲, 提高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钢琴练习兴趣能够持续, 就要从学生的自身来进行挖掘, 从学生的潜能来进行开发。学生通过对于钢琴的学习, 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都还是可以实现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探究之后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潜能来进行创作。进行创作看似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其实通过学生的练习学生也还是都有这个能力的,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创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拍、节奏, 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可以得到表达, 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钢琴的积极性。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下进行探究, 主动地进行练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实现学生对于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

三、选择音乐风格,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可见,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练习钢琴中, 教师当然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内容来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来进行探究和思考,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关注练习曲目和风格的选择,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曲目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从学生喜欢的音乐风格入手, 指导学生进行钢琴练习, 如学生喜欢通俗音乐, 教师就可以首先从通俗音乐开始指导学生练习, 使学生能够入门, 掌握基本的规律和方法, 形成自己的演奏技能。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引导学生去练习其他风格的音乐曲目, 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外国的优秀音乐的曲目等, 不断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强化学生的技能, 会增加学生练习的主动性, 从而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能力。

四、营造合作氛围, 互动提高

在钢琴练习中一个人进行练习会感觉到枯燥和无聊, 时间久了, 难免会失去主动性, 不想去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 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练习中, 让学生共同说说自己练习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钢琴曲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透过音乐的形式, 看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融入到音乐的本质中, 形成深刻的理解, 从而更好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在活动讨论中学生会你一言, 我一语, 说一说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 在沟通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思路能够变得更加广泛, 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产生学习兴趣。沟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和舞台, 学生在沟通中形成了活跃的学习氛围, 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困惑和不解在交流中解决了, 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技法的掌握, 提高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学生会主动地进行练习,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 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五、参加各种比赛, 驱动练习

兴趣是随着学生对于钢琴学习能力而不断增加的。学生的能力越强, 兴趣也会越高。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比赛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促进学生在比赛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从而带着更大的兴趣进行练习和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赛, 学生会看到比赛中自己的不足, 也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从而使学生能够产生更大的练习动力, 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练习, 在比赛中展现出更加优秀的自己。

总之, 钢琴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练习, 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在练习中产生, 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更好地进行练习, 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通过教师的有效诱导, 学生会产生练习的动力和兴趣, 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实现能力的提高。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钢琴练习主动性,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制定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活动和任务, 使学生能够主动练习。主要探究了多听音乐、自己作曲、选择风格、营造氛围以及参加比赛等几种形式来提高学生进行钢琴练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兴趣,钢琴练习,主动性,比赛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2]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

主动性与兴趣 篇2

摘要:在体育课程中,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学习态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动性、积极性、兴趣化、多样化

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里,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学习态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呢?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乐学、爱学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

1、导入课时要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好像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场地有时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跳跃动作随乐活动等。这种组织形式既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新授课时要引发兴趣 新授课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课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例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和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边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和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和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提出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组织练习时要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习等方法,在练习期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在这种欢乐有趣的练习氛围中,教学活动轻松愉快,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爱好得到了发展,兴趣得到了培养。

二、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 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颁布了(96)1号文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们在体育两类课程中实行了改革,明确了主要教学目标,改革了教学内容。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总之,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兴趣激发主动阅读 篇3

一、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从我们对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发现:“喜欢阅读、主动阅读”的学生比例不到50%;“完全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比例也接近20%。这是令人担忧的数据!学生不重视阅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很多学生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 不懂得如何阅读, 不懂得有选择性地阅读, 但从众多方面来看, 缺乏阅读兴趣、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应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自然就会“以书为友”, 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从而主动阅读呢 ?

二、教师引导, 激发兴趣

(一) 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

调查显示, 很多学生把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归结为“读不懂或不知道读什么”。事实上, 学生“读不懂”、“望书止步”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 小学生通常无所适从, 于是我们就给学生推荐了《百年荣誉篇》《重返梦幻岛》《苹果树上的外婆》等57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益书籍, 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另外, 我们还建议学生少看卡通类、作文辅导类书籍, 不看武侠、言情和暴力小说。例如作文辅导书, 多为东拉西扯拼凑成书, 学生如照搬照抄, 容易导致作文模式化、公式化, 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都会被压制。

(二) 以课文为引领, 激发阅读热情

我们还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利用课堂教学促进课外阅读。如学到《鲁滨孙漂流记》, 就指导学生阅读鲁滨孙的故事;认识了作家林海音, 就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学了古诗, 则推荐《唐诗三百首》等。这样, 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 以故事或问题引导, 诱发阅读兴趣

我们的调查显示, 故事 ( 童话、寓言、神话、成语、名人 ) 类、科学类、科幻类书籍是小学生阅读的偏爱。事实上, 这类书籍既有趣,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 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 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 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 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此外,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井水会冬暖夏凉 ? 为什么麻雀会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 ? 当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原因时, 教师适时推荐《十万个为什么》, 学生就会自觉地从此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 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优化阅读环境和氛围

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各种阅读活动。如:作品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沙龙、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大王”评选和结合学校的快乐阅读评选“阅读之星”等等。班级里要张贴读书名言, 黑板报上要不断宣传阅读的益处和一些好方法。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加坚定了阅读的兴趣。此外,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 我们还成立图书角, 制定图书管理阅读守则, 较好地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三、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在指导、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了两个问题, 并及时地进行了调整:

1.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个体阅读能力、兴趣差异较大。对于老师定时推荐的书目, 出现了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又“吃不下”的情况, 例如像江军奇同学在读后感中提到:“老师给我们推荐的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很多地方我都看不懂, 太深奥了, 一点也看不下去, 希望老师不要推荐这方面的书给我们看”。反映这种情况的同学不少。那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对能力高的学生推荐《简·爱》等名著及目前流行的《于丹论语心得》《明朝那些事儿》和人物传记等, 拓宽他们的阅读面。把找不到适合自己书读的同学叫到一起, 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降低要求, 别人读三本, 他读一本。这样及时调整阅读内容和要求, 保持了学生们高涨的阅读兴趣。

2. 很多学生不会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 往往影响了完成作业。在老师要求进行课外阅读后, 很多学生迷上了书, 晚上为了有更多时间看书, 出现了作业马虎应付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多, 但也可以看出我们在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于是我们告诉学生阅读是为了增长知识, 而课内的学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要先把课内的作业完成好后, 再进行课外阅读。同时, 我们每个星期的阅读课、午间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交流, 周末的作业尽量与阅读挂上钩, 如写读后感等, 尽量给学生多一些阅读时间。

四、研究效果

课题活动方案实施以来,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午时段, 以前学生总喜欢闲聊, 现在很多学生都能安静看书了;有时课间在班里逗留, 也可以发现走廊上学生在讨论的也是他们共同阅读过的书籍, 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确实对阅读有了兴趣。另外, 在我们与学生的聊天和学生的日记中, 或许能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些收获:

(一) 学生改变了阅读观念

我们班的陈同学说:“以前觉得阅读很苦很闷, 这学期得到老师有关阅读的针对性指导后, 我慢慢地喜欢上书了。”

(二) 学生在习作方面的素材多了, 内容丰富了, 语言也流畅、 优美了

主动性与兴趣 篇4

[文章来源]北京石景山先锋小学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生机挑战的社会,要使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正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有用的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一、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学中都有其特定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形式。英语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既是一门语言,又是一门工具,在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中,万不可一棒打死,泯灭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按照学生的好奇心理我们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把教学中的每一各个环节,在课堂中说的话,每一个动作都看成是对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课内外相结合,把英语练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不断在生活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针对这种差异想方设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这门学科。本学期我改变了教学观念,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听力技能。教师教的目的,不光是教会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模仿说话,听的准确就容易说的正确。原来我在上课时,说的读的时间占用很多,学生就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采用这种方法后,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教师只起到点播的作用。开始几课书,进行的比较缓慢,由于坚持这种教法,慢慢发现学生掌握课文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并且能基本回答出教师关于课文的问题。凡是学生能听懂的单词就训练让他们认读和拼读并知道词意,能听懂的句子就让他们见到书面形式,读时语音语调正确,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独立处理获得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心理机制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现在社会的文盲含义不再是不识字,不会读写,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模式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我很同意这一点,学英语主要就是为了和别人交谈,如果只是会写而说不出,道不出,岂不是失去了学英语的意义。学生在听说方面感兴趣之后再进行词汇练习,单词掌握是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

上一篇:法语教学实践下一篇:成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