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教学(精选12篇)
能动教学 篇1
从古至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避免“放羊式”的教学。准备部分是慢跑和徒手操,动作统一整齐好象军训一样,基本部分也想尽一切办法去组织教学,使体育课看上去教师认真负责,学生积极练习,效率非常高,同时也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种常规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将物理学知识引用到体育教学中,实施能动教学法,体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其实,体育是整个学院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用一些物理学知识对学生掌运动技能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 能动教学的实施
在高职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中,适时适当地引用一些物理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一些技术动作的分析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起到一些辅助性作用,并逐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合理运用。例如:随机选择2个学生向后抛铅球比赛,其中一个力气比较大,而另外一个人力气相对来讲比较小,比赛结果却是力气大的输给了力气小的。此时,教师就需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析问题,让学生明白力量大只是铅球向后抛得远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并不是绝对因素,因为还要受到向后抛铅球技术的合理运用程度、参赛者身高、体重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实施能动教学可以培养高职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可以使他们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视角全方位地考虑问题,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无疑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实施能动教学主要是学生的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技术动作的形成,即用学生已学过的物理学知识参与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1]。因此,教师不再把原有的技术动作通过示范讲解传授给学生,而是引用物理学有关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这种方法会更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根据技术动作的物理学原理,在实施能动教学前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先自已进行尝试性练习,然后教师根据练习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引导,使学生在通过自己体会动作的基础上,对动作技术要领有初步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快、更合理地掌握运动技能。例如,在铅球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持球方法(一般学生习惯于用掌心持球),可以向学生提问:离心力与旋转半径成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力学原理很快回答出成正比关系。按照这个思路,教师接着讲,推铅球也近似于离心力作用所产生的抛物线运动,为了使铅球推得更远一些,就必须加大离心力,即加大旋转半径,应当用掌根和手指持球。这样就加大了铅球运动轨迹的旋转半径,从而加大了离心力,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铅球推得更远一些。通过这种能动教学纠正了学生错误的持球方法。
采用能动教学法时,教师只需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错误所在即可,而这个错误由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自己去纠正。比如在排球防守教学中,不管是站在场地左侧还是站在场地右侧防守,学生总习惯于两脚平行站立,正面对着球网,造成许多球被垫出场外。此时,教师可以用光学原理来启发学生思考,即对方发过来的球相当于入射光线,自己两个手臂构成的平面相当于界面,而垫出去的球好像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用这一原理来调整站位,即在场地左侧防守时左脚上前半步至一步距离,在场地右侧防守时右脚上前半步至一步距离,学生自然会认识到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这样站位接发球时垫出去的球就不会跑出场外,学生很快转入正确的练习方法,自己调整站位纠正了错误,失误率大大降低,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而且避免了教师给学生纠正错误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 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
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与业余训练中,为了使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将物理学知识有选择性地引用到体育技能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可以间接性地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同时,能够适当地引用物理学中力学、光学等知识对技术动作进行粗浅分析,从而起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效果。积极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实现课内课外互动互补、联动发展[2],帮助同学们深层次地理解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
体育课中适当地引用一些物理学知识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讲解,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性认识,而且能够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其支配肌体神经末梢的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和练习的效果,同学们明确了练习方法,正确的动作定型逐渐建立。例如:老师在向同学们讲解后蹬跑由充分蹬直到充分蹬伸的逐步变化时,就可以引用物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蹬伸与蹬直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就是要求二者都要用力蹬,而区别是二者之间的伸与直,蹬伸就是不一定要求大、小腿成直线,即不一定要求大小腿成180°,而蹬直就是要求大小腿理论上成一条直线,即大小腿夹角要接近接近180°,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3 体育课中引用物理学知识的必要性
与以往常规的体育教学比较,实施能动教学是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为它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大家都知道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大学期间,他们往往偏重于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不太重视文化知识和技术原理的钻研,更不会考虑本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实施能动教学,对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把示范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而且还要说明技术原理和为什么。这就要求他们除了上好课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之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将物理学、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充分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根上理解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未知是人类学习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物理学知识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去探索技术原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体育与智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实施能动教学,可以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取长补短。一般情况下,一些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课上练习不够积极,假如在体育课上引用一些物理学知识,那么他们便会对体育课逐渐产生兴趣,由开始的消极被动变为后来的积极主动。反之,有些文化课成绩相对差一些而体育拔尖的学生来说,实施能动教学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促进[3],他们定会感到体育并不是不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因为观念指导行为并影响锻炼过程[4],于是便会产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4 能动教学的可行性
具备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他们曾经在中学期间均学过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后来在高等院校也都学过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所以他们有了实施能动教学的文化素质。高职体育课上教授学生的运动技能,都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和保留下来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它基本上属于中学阶段的物理学知识,每一个技术动作在理论上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高职体育实施能动教学是可行的。除小学生外,初中、高中及高职学生都具备能动教学的基础。现在他们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学习物理学知识,到了高中或高职院校,他们的科学知识逐渐增多,这是实施能动教学有利条件,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维度。
经过专业培训的高职体育教师,实施能动教学,只是适当地运用一些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并不需要他们精通所有学科的知识,只是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部分,大学期间的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的有关基本知识,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常用的理论,而且是一些概念性、定理性的常识,因此,高职体育实施能动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5 建议
教师课前必须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找出每一个与技术动作有关的理论知识,讲解时把握重点和难点,进行引导。分析时要简明扼要,一点就通,一提就懂,能和学生形成共呜,千万不能面面俱到长篇大论,否则,肯定会影响体育课原本应有的强度和密度。
上课目的要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实施能动教学只是启发学生将物理学知识与体育运动技能有机联系起来,用它来指导技术动作,变被动模仿为主动探索,是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手段。因此,使用时要把握好它的度。
摘要: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该文阐述了物理学知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科学理论指导高职体育教学实践,实施能动教学,适当引用一些物理学知识去启发学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视角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快速掌握运动技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学,高职体育,能动教学,运动技能,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田雨普.以理论知识促进体育教学的初步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2):20-24.
[2]孙洪涛,雷志灶,上官戎.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7(9):88-90.
[3]曲宗湖,罗映清.上好中小学体育课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79(4):9-21.
[4]李芾,赵立.体育锻炼增进个体健康的经济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2):94-96.
能动教学 篇2
建构英语教学“能动性”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黑龙江 七台河 ●王秀琪
摘 要:探究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学生的内在需求,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创新改进、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需要;激发;自豪感;思考方式;认知心理
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我了解到学生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需求可以说是迫切的。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水平,我们要关注学生们的内在需求,只有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定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通过近期对我校学生的需求所获得的数据上看,学生通过现有的学习基础是完全能突破自我的发展空间,打破固有的学习模式的。教师在分析后不难得出,利用有效的时机对学生因势利导,会促进学生的快速进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内在需要。我校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毕业目标,这种预置的学习愿望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作为一种动力会时刻警醒着想要偷懒的学生。通过几学期的跟班调研,我发现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对英语知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要着重的看到这一点,才能满足学生足够的英语知识储备。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接受知识,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当他们有自足感之后就会产生活跃的思考方式。这样,整个班级的学生会有归属感,班级的学习氛围会让每个人都有自豪感。那么,如何运用这种学生的需求激励他们成长成才呢?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可谓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要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鉴于班级里的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差异性,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将他们分成小组,让学习外语水平好的学生带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敢于质疑提问的同学。在学习英语课文之前,让学生自编自导一些英语片段,这样不但练习了口语,也延伸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使他们在交际中能熟练地开口说英语,不胆怯张嘴,并在轻松的氛围下自由交流,展现出来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在这个环节里,总是急于表现自己的所学,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这样灵活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风趣幽默的参与者,要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根深蒂固,就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有所侧重地进行课堂内容的布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发掘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取决于学生是否发自内心的接受这个学科。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心理,掌控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每篇英语课堂的`布局讲解。学生是主线和目标,教师是指挥棒,通过变化多端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实际模拟课文的同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浅入深地引入教学大纲内容,这样我的教学效果会显而易见。利用学生对创新模式的好奇心,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编排一下适当的情景剧,在课堂中让3个~5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作点评,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表达能力。
三、抓住核心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生很快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就要拓宽学生的眼界,将学生的毕业宏图展现出来,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课堂的教学中会抓住核心的教学内容,让他们通过对整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来表述自己“同意与不同意”的观点:yes,I think so.I agree with you(him,her)。no,I don’t think so.I don’t agree with you(him,her)。选出一位平时不善于言表的学生,让他来讲述身边的某件趣事,我会不时地表示同意“yes,I think so.I agree with you(him, her)。” 或问其他同学“do you think so?do you agree with him/her?”这种将核心内容提炼出来与学生互动,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大家能很好地理解我要讲解的重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年龄段讨论的话题切入是最能拓展学生视野的内动力。举个例子,在谈论The nurse here makes me nervous和I am very tense because the nurse is here的时候,我通常会跟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讲解。学生对这个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点拨学生把nervous和tense调换一下呢?句意发生了什么变化呀?最后学生知道了nervous 和tense 的用法。通过一些细节让学生拓展练习,这时候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思路就会如泉水一般地涌出来。
四、注意个性差异,侧重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因人而异地部署教学任务。相对于学习领悟能力快的学生就要增加提问的难度,学习稍有困难的同学就要提一些相对容易解答的问题,当教师掌握熟悉了学生的情况后,就可因人而异地点拨、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适度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得到心智的锻炼。因材施教不单单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将教材内容吸收了解之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能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英语字词句的来源及延伸,让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得到充分展示,这样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就都能自主地交流学习心得。例如我在英语课中遇到知识点的时候,就让学生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英语对话,学生这时候就能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当他们掌握了学习技巧之后,就会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更容易让他们的大脑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活跃的思维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
能动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主体能动性
“主体能动教学法”是我们在教学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双主互动”教学法,并在近几年推广应用。2015年我校又在以“我的优秀教学法”为主题的校本研修中,学习并初步探索了这个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以便对我们的实际教学能有所帮助和启发。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老师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平日的课堂上,在大家平日的教学中,一直做的,提炼出来,也就是一种方法。
“主体能动教学法”所依据的首先就是心理学原理,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二者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激发了学习动机,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意向,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动力。其诱因可能来自学习本身获得的满足,也可能来自学习之外获得的间接满足。”借此,这一教学法的突破点就是“主体能动”。旨在从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外部动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立体育人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
一、“主体能动教学法”具有的特征
(一)开放性
教师需紧密联系生活,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载体,将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单一,力求用多样化的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民主性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三)创造性
对学生而言,创造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教师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让学生去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四)发展性
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发展的思想来发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确认学生已经具有的各种能力,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
(五)全体性
指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二、“主体能动教学法”的操作模式基本为“三动六步”
(一)启动阶段
1.入境
学生上课后,在教师的激发下产生强烈的好奇与兴趣,因为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机,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真正的内在好奇心、兴趣及求知欲的培养,减少限制与监督,带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中去。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2.生疑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同时,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问题,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质疑:一是要注意适度,设置问题紧扣教材,做到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多角度,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面地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三是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要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四是问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广度和密度,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
本环节学生能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教师都应加以梳理,提炼出主要问题,为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个性化阅读做铺垫。也有许多时候,学生在入境后随即就生成疑问。
(二)互动阶段
第二阶段“互动”是核心。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在教的时候,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学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去解决疑问,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生成新的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着用新的学习策略去解决这一问题。而生生互动则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1.运用
“运用”这一环节就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点石成金,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自然提炼出常用的学习方法加以强化,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陶校长的演讲》一文时,教师在教授第一问时,按陶校长提出的“问什么—为什么问—应该怎样做—提出希望”这一写作路径进行学习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扶着”学生运用这一学法学习,到第三、四问时,学生已经能够自主运用这一方法学习了。这是在一堂课中学生当堂运用生成方法来学习的一个小例子。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指导学生习得一种方法后,在后续的学习中时常运用,比如阅读教学中“归纳段意、概括文章”方法的学习和在学习课文、课外阅读中的运用,包括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每堂课的识字环节里,老师也都是在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进行运用,从而分类识记新的生字。
2.生成
“生成”这一环节着重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对学生新生成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新的学习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掌握新的学习策略。
在这“三动六步”的教学法中,互动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阶段,也就是我们平日教学中常说的“新授”“品读”环节,只要老师有了“互动”这一核心思路,在课堂上能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习得新知,并在学生有了新的生成时能及时抓住契机,运用教学机智及策略解决,也就抓住了这一教学法的精髓。
(三)能动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拓展”和“强化”两个步骤,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拓展巩固”环节。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新知后,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是: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学生能够独立运用在本节课中学习到的新的学习策略进行阅读理解、解决问题,从而强化对新的学习策略的掌握。
这时,我们再回来看这个“主体能动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感觉是不是就更加明晰了,它的“启动、互动、能动”这三大板块,就相当于我们平常教学中所说的“导入、品读、巩固”,在“启动”环节中,我们老师平日也都是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在“互动”环节中,它提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也都是我们一直认同的教学理念。只不过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尤其关注学法的运用,并抓住新的生成。而“能动”环节,我们许多老师不但注重了拓展的多种形式,更注重了强化时的分层练习,使我们的拓展更有层次。
参考文献:
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4).
能动教学 篇4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是一个跌宕的故事。一只鸭子、一只鹅的比赛和争胜使得狐狸渔翁得利,而在鹅性命攸关时,鸭子出手相助,最终赶跑了狐狸,救下了鹅。简简单单的人物,简简单单的结构,不简单的是情节,很有跌宕起伏的感觉。
这是一个好玩的故事。故事里竟然藏着游戏。“木头人”游戏怎么玩?“点名”游戏怎么玩?一边听好听的故事,一边玩好玩的游戏,这样的绘本学生不喜欢才怪!
这也是一个很严肃的故事。故事中的比赛让人想到生活中的比赛,生活中的比赛无处不在。争强好胜是人的天性,可是最后的胜利果实真比什么都重要吗?有时我们太在意输赢,以至于忘了我们要付出什么代价,往往赢了可有可无的,赔的却是无价的,就像吵架中赢了理、输了情,真是不划算呢!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唯一的、真正的、永远的、冠军中的冠军”“绕、滑、摸、啄、搔、扛、拖”等字词,理解故事情节。
2.聆听故事,观赏画面,在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3.感受坚持做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坚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坚持很重要,有时也要懂得放弃,生命、友情比冠军来得更重要。
教学设计
课前热身活动:“木头人”游戏。
封面导入:1.绘图者、作者、译者简介;2.观察画面,多角度比较,认清鹅和鸭。
走进比赛:
(一)游泳和飞行比赛(略)
(二)“木头人”比赛
1.做裁判,齐念“木头人”比赛口诀。
2.阅读观赏“蜜蜂来了”。感情朗读:“再忍一忍,我就是真正的冠军中的冠军。”猜想鸭子一动不动时的心理活动。
3.阅读观赏“兔子来了”。观察画面,用合适的动词和“一只……,另一只……”的句式说说兔子的顽皮表现。猜想鹅和鸭的心理活动,感情朗读:“再忍一忍,我就是永远的真正的冠军中的冠军。”
4.阅读观赏“乌鸦来了”。观察画面,用合适的动词和“一只……,一只……,另一只……”的句式说说乌鸦的顽劣表现。猜想鹅的心理活动,感情朗读:“再忍一忍,我就是唯一的永远的真正的冠军中的冠军了。”
5.阅读观赏“狐狸渔翁得利”。
(1)理解狐狸“努动”以及“开心地努动鼻子”的原因;(2)观察画面,按照先后顺序,用合适的动词,说说狐狸是怎么把鹅和鸭带回家的;(3)做“点名”游戏;(4)想象:狐狸把鹅高高举起……如果鹅再一动不动的结果;(5)分角色朗读鹅和鸭的对话。讨论:到底谁是冠军?
6.共读共享“美味的蔬菜汤”。
绘本回眸
答一答:鹅和鸭一共进行了几场比赛?鹅和鸭子进行木头人比赛时来了几种小动物?一阵风吹来,把鹅和鸭分别吹到了哪里?狐狸是怎么把鹅和鸭带回家的?
写一写:看它们多淘气,能写出它们淘气的动作吗?蜜蜂()着飞,嗡嗡()个不停。一只兔子()住了鹅的脖子,另一只在鹅的脖子上()上()下。乌鸦包围着鸭子,用翅膀()它的脸,对着它的耳朵(),还()它尾巴上的羽毛。
读一读:再忍一忍,我就是冠军中的冠军了。再忍一忍,我就是真正的冠军中的冠军了。再忍一忍,我就是永远的真正的冠军中的冠军了。再忍一忍,我就是唯一的永远的真正的冠军中的冠军了。
拓展延伸
1.回家把故事讲给或读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绘本《蚯蚓的日记》《帝企鹅古古乐》《克里克塔》。※
能动教学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并大胆讲述。
2、大胆猜想鸭子和鹅遇到考验时的心理活动,创造性地联想讲述故事情节。
3、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知道朋友的可贵。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绘本PPT《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背景音乐。
★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重难点:
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鸭子和鹅的坚持不懈。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认识角色。
出示鸭子和鹅的图片。
提问:请您猜猜看哪只是鹅,哪只是鸭子?
二、讲述故事第一段,理解故事内容。
1、你看到他们比什么?谁赢了?
小结:鸭子比鹅游得快,鹅比鸭子飞得高。(用较规范的语言进行小结)
2、比什么能更公平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大胆猜想鸭子和鹅遇到考验时的心理活动。
(一)、讲述故事第二段
1、比赛木头人的游戏,怎么样算赢,怎么样算输呢?
2、鸭子想赢,他希望鹅怎么样?
3、鹅会怎么想呢?
(二)、体验木头人游戏,感受坚持不懈的可贵。
1、你们想不想来进行木头人的比赛?
2、刚才在坚持不动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
3、冠军你是怎么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坚持做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坚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猜测故事的结尾,谁是冠军?
1、比赛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后面又会发生什么?
2、一阵风吹过,把它们的身体都吹倒了,可它们还是坚持,狐狸想干什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它们该动了么?
3、鸭子眼看着自己的朋友要被吃掉,会动吗?
五、交流讨论提升经验。
1、比赛到这儿就结束了,你觉得谁是冠军?
2、总结:鹅赢得了比赛,鸭子赢得了朋友。
教学反思:
最初在选择绘本时,发现《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故事内容很好笑、很滑稽,我把这个绘本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对于画面他们观察仔细,可以大胆地联想故事内容。
在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坚持到底的不容易,我们设计了绘本与游戏相结合的环节,让幼儿玩一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亲身体验游戏坚持不懈的不易和可贵,感受在游戏中坚持一动不动的辛苦,让幼儿知道做事情只有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功。游戏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情感体验,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容易接受。
通过提问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让幼儿思考故事的真正意义。在整个绘本执教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绘本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能动教学 篇6
一、情理交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在教学中只抽象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客观、理智的角度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是不会达到教学目的的,只有坚持理智与情感相交融的原则,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1.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课的开头,犹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新颖别致的导课,就像一块无形的磁石,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住。如在讲“日本”一课时,有的教师利用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开头:“我国唐朝鉴真和尚曾经六次东渡哪个国家?(日本)今天我们也来一起东渡一次日本好不好?”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一堂课有了好的开端。
2.引入趣味知识和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适时引入一些趣味的知识和语言,使讲授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为形象地说明某一地理事物,教师还可借助生动的语言。在讲“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可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唐诗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而“马前桃花马后雪”同样夸张地表现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
二、实行教学民主,请学生参与教学
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我们更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尽快从重“教”轻“学”转到“教”“学”并重上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眼看、耳听,而且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少讲精讲,留有余地
在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总怕学生听不懂,怕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怕学生课后不认真看书,因此讲课面面俱到。由于学习的很大一部分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无形之中产生“学好是老师教得好,学差是老师教得差”的观点。老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越懒;而学生越懒,老师就讲得越多越细,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课堂上“话不要说尽,意不要表足”,要留下一定的自学内容和时间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的余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用自己头脑的联想和思考来填充。
2.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课堂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好像也不错。但课下一练习,学生就不会了,这主要是老师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学生因此不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为此,教师课前应巧妙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常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古人云:“学贵有疑,方有所获。”通过反复推敲、琢磨,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更扎实、更牢固。
三、尊重爱护学生,密切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既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书育人,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了搞好教学,老师与学生应加强联系,沟通信息,增进了解和友谊,老师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好学生好学好问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总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归根到底,“教”是为了“学”。在教学中,老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相信依靠学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密切师生关系,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形成尊师爱生、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能动教学 篇7
一、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程体系的确立, 要求教师作出新的课程目标, 而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的学和发展为根本”, 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 必须对这一理念进行考虑. 课堂教学要转向学生世界, 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 尊重教育规律的教学理念. 但是如何突出这样一个理念? 就是要学生和老师在活动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能动地投入到这样一个环节内. 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是达到一定目标的基础,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其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推动教学过程, 就是激活、提升和展开师生交互的过程. 师生互动就是教师的行为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类型, 具有明确的对象与预期的目标, 表现为:要求与反应、进行个别辅导、肢体接触以及评价与反馈等等. 数学是一门运算的课程, 这就需要老师将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动手进行运算. 但是要注意运算题目的设置要合理, 太难会让学生积极性受挫, 太简单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解方程的时候, 由于学生初步学习会有排斥, 可让学生学习时候用活泼互动的方式来进行, 而且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的时候,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生互动时,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学生来回答, 都要让学生能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满足教学设计要求. 数学思维培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 引导学生采用多个思维模式进行思考. 对于难点教师则要采用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方法,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保证层次分明, 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领悟其中的奥妙, 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一般就是教师遵循提问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写学生就要记, 教师出题考试学生就背的老套方法. 这对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是一个阻碍, 由于数学和其他文史类的知识不同, 所以在教学上制定出有别于其他的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主动性
其中师班互动是指教师的行为指向全班的学生群体的互动, 类型一般出现在课堂评价、组织教学、课堂提问以及课堂讲授等过程中. 师班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主动性.
教师与全班同学进行互动的过程中, 学生会认为其是教师行为的反应中的一部分, 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 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使每名学生可以参与其中. 例如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 让同学用皮筋这些工具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针对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就可以让三名学生把皮筋撑起来. 实在不懂就可以用测量的方法, 这样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才具有实用性. 老师和全班同学在进行互动的时候, 应该注意不能有等级观念, 就是把自己作为高高在上的老师, 这样的话学生很难和其进行互动. 适当地进行些有意义的语句交流, 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情景设置互动教学讲究的是教的艺术, 通过精心地设置问题情境, 使得学生能真正领悟数学知识并激发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 采用形式要能体现出科学性、趣味性.
三、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习效果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间为了达到目标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间的互动, 生生互动也可以按照主体关系分为个体组内互动、组际互动及群体互动等形式. 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来说还是有优势的, 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阶段的人, 所以在感受或者迷惑的地方都很快就能找到相同点, 从而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个体互动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与同伴相互交流. 组内互动的好处:课堂上各组学生能够在同伴的帮助下发现问题并解决, 其余学生根据讨论实际情况, 吸收优点改正缺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被推动. 可以使各组内成员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收集材料, 分工合作, 陈述我方观点, 抓住对方缺陷等.
另外还有生机互动和师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生机互动就是指学生与多媒体间的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越来越多, 将数学知识体现在实践和环境当中, 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索. 师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是老师利用周边的环境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 其目的就是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的对象. 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结语
中学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活跃的气氛中, 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学生心理的特点, 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中学的数学老师需要用更加新颖的方法, 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那么中学数学老师不但要和学生进行互动, 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 随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 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进行教育评价中, 不但要注意外在评价, 还要注重自我评价.只有每一名学生对自己都具有一个全方位评价,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 才是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了素质教育, 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其中主动、互动、能动行为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对中学数学教学“三动”行为方式进行分析.
能动教学 篇8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 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 集中精力, 认真思考, 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发展史、特别是新中国的成长史、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名人大家的故事、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等, 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动机。例如, 在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时, 通过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的故事, 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在讲解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时, 让学生了解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及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体会如果没有先人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 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 使学生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样通过对问题的引导启发, 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 形成学习的心理指向。
在教学中,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如: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 既能化难为易, 又使学生倍感亲切;2、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3、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4、组织竞赛;5、设置愉快情景等, 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 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增加学生参与机会
在教学中, 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并用,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 建立清晰的表象, 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思想品德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 得出结论, 但思想品德课涉及的问题, 很多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可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答, 问题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 问题的辨析, 知识的联系与结构, 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多设疑, 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质疑、设问可讨论, 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 学生间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达到共同交流和提高的效果。
4、让学生多实践。
在教学中, 要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现象, 如环保、养老、就业、上学、看病、住房等问题, 结合教材的内容到社会中去调查与研究, 从实践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 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讨论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过程, 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 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割, 也不能相互替代;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钟情于导, 学生融情于学, 师生情感进行有机的碰撞、交汇与融合。因此, 情感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 是学生真正参与的前提。因此,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 才能让学生亲其言而信其道, 才能让教师有较强的感召力, 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只有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 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 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 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 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 在讨论课上,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讨论题, 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 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同时, 适当安排一些易错题, 或“陷阱题”, 让一些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非常痛快的跳入“陷阱”, 而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将他们从“陷阱”中拉出来, 和他们一道分析错题的原因, 会对他们触动很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也增加了学习的参与度, 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 教必得法, 学才有路, 学才有效, 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 只会一招一式, 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教知识, 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 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 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让学生相互交流, 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另外, 思维参与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活动, 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灵感同时被调动起来, 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能动教学 篇9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三者教学因素, 他们都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在教学中, 设下悬念环节, 提供动手实践机会, 引入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 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体会成功的快感, 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强化学习方法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此可见,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要领和精髓, 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学习方法是学生有效获取数学知识内涵的金钥匙。因此,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 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有效转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导好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方法, 逐步让学会归纳整理, 抓住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多讲, 积极创设快乐愉悦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 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帮助学生找出思维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漏洞, 提升思维的严密性。要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学习反思, 对自己的思维过程, 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等方面, 提升学习的实效。例如, 在讲解“把undefined, 这两个角化成2kπ+α (0≤α≤2π, k∈z) 2kπ+α的形式, 并注出各角所在的象限。”教师根据这道习题是考查终边相同的角的运用问题, 先让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出解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经过思考后, 解题过程如下:
解:undefined与3/4π的角的终边相同。
又undefined是第二象限角, undefined是第二象限角。
undefined与undefined的角的终边相同。
又undefined是坐标轴上的角,
undefined是坐标轴上的角, 它不属于任何象限, 其终边在y轴正半轴上。
三、注重个体差异,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常言道:“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学生学习能力和成效也是如此。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 思维能力的高低等方面学习因素的制约和作用, 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 采用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等不同气质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 建立兴趣小组, 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特长有施展的广阔空间, 让学生学以致用, 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例如, 在三角函数知识内容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 针对学习效能较低的学生提出:“学习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 了解概念形成的背景, 逐步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有助于对概念和理念的理解。”的学习要求;对中等学生提出:“注意结合和对应思想的运用, 属性结合思想和划归思想的运用”的学习要求;对优等生提出:“能够运用坐标法、换元法、五点作图法等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要求。
能动教学 篇10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主要意义
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 其主体是学生, 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而彰显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既用自主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 也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索, 需要任课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教学情境, 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激情,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上阅读, 养成“肯阅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并实现有效开发学生思维的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 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可以以课文为教学素材,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 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例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以课文《狼和小羊》为例, 在课堂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小羊、旁白等角色, 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 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 任课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文生动、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对课堂和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加, 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诸如此类的阅读教学方式, 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生动的课堂, 使小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阅读方式
在当今社会的信息时代背景下, 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 教学的重点也逐渐从以学习成绩为主向以学习能力为主过渡。因此,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任课教师应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 例如让学生自由阅读, 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以课文《一株紫丁香》为例,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 老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株”字等8 个生字、易错字交代清楚, 告知学生课文阅读时的要领和要求, 并给学生布置课文的相关问题,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通过这样的问题 (难易程度可以是由浅入深的) , 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这种自主式的阅读训练过程中, 能够逐渐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继而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 也使其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3.教师要适当设置悬念, 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 而好奇心正是其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的基石。因此,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优势, 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 并鼓励小学生进行阅读质疑。例如, 以《孙中山破陋习》阅读教学为例, 任课教师可以提出“孙中山是谁?”“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破除陋习呢?”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阅读教学方式, 在阅读中学生的疑问将一一解开, 这就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为深刻, 并直接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进行提升, 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综上所述, 当前的教育正处于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思想,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 给予学生更多、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因此,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 任课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教学环节能够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同时, 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 能够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使其意志力以及道德品格得到有效提升。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核心教学理念是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并对其主体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方式,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版, 2013 (20) :32-33.
[2]张冉.引导、研读、运用: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 2013 (20) :324.
能动教学 篇11
一、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以学生为主要对象
所有的教学手段只有在教学生的时候才知道其优缺点,每个教学手段都不可能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位置改变,因此,不管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时都要遵循有助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的原则。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迫切希望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这样才能相应地提高教学的能动性。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地去寻找与中国的河流以及湖泊相关的一系列材料。上课时,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材料展現出来,在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比,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之后再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们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团体意识、资料查阅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对知识进行亲身体会、用心探究,所掌握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除此之外,教师可试图将提问的权利转移到学生身上,以将他们在课堂听课与回答问题的被动性改变过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运用激励与启发的措施,调动学生主动提出有创意的问题的积极性。
2.要学会将地理教材中有关生活的资源挖掘出来
营造与生活相关的教学环境的前提,就是将地理教材中与生活有关的地理资源挖掘出来。教师应该学会整体掌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敢于打破教科书的限制,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出发点,对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撷取容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具体剖析,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情境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与研究,从而将生活与感悟、生活与知识的桥梁搭建起来,让学生于生活中体会、学习、探究。要想将地理教材中有关生活的资源挖掘出来,就一定要与乡土资源进行充分结合。如在《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一课中,可将有关南京的一些知识添加到教学中去,设计如下问题:(1)以长江为参照,说出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2)长江沿岸区域东西部地形有何差异?其地势是怎样变化的?南京的特点是什么?(3)南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4)南京的特殊资源是什么?(5)南京可利用的资源有哪些?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们对这些问题不能全面理解,可在课后让他们从别的角度了解以上问题,然后再统一解决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穿插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对南京的地理特征方面就会得到全面的了解。
二、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与延伸的第二课堂,在目前情况下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素质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能动、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将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这就像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在教师的激发启迪下,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足够的兴趣,积极参与全程教学活动,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而使教与学在师生的配合下得到良性循环。
1.进行乡土地理调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加乡土地理调查之后,学生对其家乡的转变以及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促进了学生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以及所遇到的地理现象,这样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根据当地乡土地理中的许多实际例子,比如水污染、噪音污染、白色垃圾污染等,在教育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环境观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通过乡土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2.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成立课外地理活动小组,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参观气象站之后,活动小组可开展预测天气、观测物候的活动;去天文馆参观星空,带领学生通过观星空来识别星座,观察月相;同时还可以制作地理模型。开展地质夏令营,为市民宣传与地理有关的法规,尽力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一些学习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将学生的知识结构转变为能力结构。
三、结语
作为以普及地理常识关键阵地的初中地理课堂,其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最终的目标就是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随时随地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无论在备课、授课、练习还是测验,都要把握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能动教学 篇12
一、提高高职类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重要意义
1、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必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的实现指日可待。这就决定了即使学生在学校获得了最新的知识, 这些知识也很快会老化, 失去使用价值。因此, 学生在完成学校教育后继续汲取不同类型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 不断自我完善,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种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掌握继续学习所需的一些技巧, 从而解决各种学习中的困难, 并能够依据制定好的学习任务选择合理的对待方式。由此可见,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上, 教授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也是也是客观的学习需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是有权利选择自身的学习方式的, 这就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自主选择权。何况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学习者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性格、认知水平、学习动机等方面地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课程的学习, 也决定了学生不同的对待学习的方式。在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时, 自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效果会更好。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教学方法较为枯燥, 教师往往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来面对所有存在巨大性格差异的学生, 这样的方法显然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的, 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恰恰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性格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高职院校学习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改变命运。终身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学生的学校教育单纯只是他们人生旅途的很小一部分, 其余大部分还是会回归到这个社会生活当中。社会发展的日益激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 我国高职类院校培养的目标就是通过某项技能的学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资源, 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英语课程的教学来看, 则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 使其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这样即使走出了校园, 仍然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是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所在。
然而,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却很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笔者提出了提高高职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若干建议, 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二、就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若干建议
1、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前提。因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必须建立在具备明确的学习动机之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 应当尽量选择相对难但又不会超出学生能力的, 并给以适当的引导和辅助,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力图让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努力, 而不仅仅是教师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正确的心理指导。
教师应当反复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这一学科加以重视。让学生明白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是服务于今后的职业生涯的, 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准备的。
2、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实现学习的自我监控
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元认知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起着关键的监控作用。一旦缺乏元认知的监控, 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意识到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 确定学习方法, 这就体现了元认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完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 时刻营造出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也是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创设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环境中, 能够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各抒己见,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还应制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特长,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产生成就感。再将其化作学习的动力, 进而主动地参与, 最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在行动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一视同仁, 以身作则, 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的重要性, 并且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的策略, 以期能够更好地培样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能动教学】推荐阅读:
能动作用10-21
能动发展09-07
能动性管理09-09
主体能动性11-01
个性的能动性07-13
自主能动性学习10-24
【马基作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感10-22
提升学生英语的能动性09-02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教案05-24
浅谈意识的能动性作用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