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能动性学习

2024-10-24

自主能动性学习(精选12篇)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1

摘要:新课标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小学音乐自主参与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进行音乐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行自主参与教学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建立有效调控和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自主参与教学,学习氛围,参与机会

与机会

自主参与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向导,学生进行尝试、探究、发现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的培养,学生能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发挥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交流、敢于表达的前提是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宽泛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本位”观念,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感受,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交流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激励、鼓舞、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索和创造,让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唱、敢演,敢于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二、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

要实现音乐自主参与教学,教师必须预设自主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参与的时间。

1.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与教育,使其掌握复习所学知识的技能,对新知识进行探讨,同时推进、引导教学过程。

例如在三年级《共同拥有一个家》这一课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说说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你会怎样做?(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歌曲的速度如何?(4)找出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5)用怎样的气息来演唱?(6)歌曲中最感人的是哪一句?(7)你还有哪一句觉得有困难,需要共同学习?学生由听到唱、由被动到主动、由感受到鉴赏、由模仿到有感情地演唱,在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歌曲,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

2. 面同全体学生

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自主在与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要因人而异,想办法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基础差、能力不强的学生要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也能品尝到参与的甜头;对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要用一定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不断深入探求研究的热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学生就会保持高昂持久的参与热情,将自主参与活动引向深入。

3.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自主参与让学生主动学习并相互合作,把学生自在的资源财富、智慧汇集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懂得合作与尊重别人,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集体,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且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助精神。如在欣赏歌曲《雨天等妈妈》这首歌时,我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挑选一人让其选择角色,再让她挑选一人演自己的妈妈或孩子,对此,学生兴趣高涨,自主设计动作和情节,如女儿打电话给妈妈,为妈妈送伞,回家后,帮妈妈擦去脸上的雨珠,给妈妈倒茶。学生在自主合作表演中得到了乐趣,学会了做人。

4. 重视综合性学习

音乐中的综合性学习是音乐不同教学领域的综合、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综合。音乐不同教学领域的综合,就是学生在感知鉴赏的基础上产生表现音乐的愿望,在表现音乐时融入创造因素等,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伴随人生。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综合是指把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审美功能上寻找契合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寻找开辟广阔的空间。

三、建立有效调控和合理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但不能放任自流;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全体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研究的思路。音乐课程评价不能局限于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到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踏实的学习作风。

在音乐学习评价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对音乐成绩进行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课堂学习记录册,根据学生平时学习音乐的态度,对欣赏感受、唱歌、演奏、创造、歌表演等活动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总的看来,小学音乐自主参与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能有效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2

是了,现在学子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天学习生活中要做的事情同样也是越来越多了,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会忽略了背默的重要性。是了,现在的我们自以为做一些很活络的题目,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过的还不错,可是却忘了一个最简单的,却总是被我们忽视的道理啊。同样自主性还是被动性也同样重要,这两者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就像自助背默或者被动背默,差的可是远了啊……

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最根本, 是的,那么我们学习的最根本,到底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背默,只有真正被你用心去记,用心去倍的,记在了脑子里的东西,你才能真正活学活用啊,否则我们所做的题目,没有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下那有什么用呢?有时候,老师可能也会忽视背默啊,毕竟现在的老师还是主以做一些活络的题目为主的,可背默同样不可忽视啊。现在的我们为什么学习成绩差的太远呢?其实我们的生活环境啊 ,学校老师,和家庭资源,也都差不多啊,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自主性。是的,你在没有老师家长监督督促的情况下还能好好学习吗?如果没有人叫你好好学习,你还能做到每天心如止水不碰手机和电脑的学习吗?在没有不停的关心你问候你,你还有动力继续努力学习吗?

是的,这就是自主性,自主性的问题啊,其实关系到了我们的未来,也同样是我们的一生的`问题。无论以后我们有多大的成绩,到了多大的公司,如果你的自主性不行那么你到底是做不成大事的啊。因为你无法在没有人监督下的情况,去做自己的事情,无法勤勤勉勉工作的人,能做成什么大事呢?只有自己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还能心境安稳的努力,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可以做成大事的人。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学习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被动性吧,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去做一些事情,被动地和主动的有太大的区别了一个是自己想要去做,可另一个却是被别人逼着去做的。自己想要上梁山,和别人逼着你上梁山,你自己想要未来,还是别人逼着你去要未来呢?就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啊没有给孩子树立好观念,让他们的想法中就下意识的认为学习是父母要负责的东西,可错了,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的未来和我们的父母到底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他们已经可以安享晚年了,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操心,如果这个观念不树立好的话,以后可能真的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啊。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学可以被看做是终身教育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本身不仅仅牵涉到发展学习的能力,而且还牵涉到发展从事工作的能力。当今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学习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终身需要。“教学”可以理解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部分。不但要靠“教”,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懂得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从而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學生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典型、感性的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一)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习讨论中,每组选一位组长组织组员学习,引导学生研读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并用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探索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逐步解决涉及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成果

揭示规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汇报他们的探究成果,并让学生总结,揭示规律。全班探究的成果合在一起,那就全面了,也让他们懂得了合作学习。

(三)实践运用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三个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总结出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尽可能独立地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一定准确、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要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仿效例题。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当中,每个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学不会、不会学,解决这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备课、精心编排“自主学习指导”提纲,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踏上自主学习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郭六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4

一、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一) 创新项目开放

科技创新开放模式应面向年级学生, 内容包括学生选修创新实验、参与科研课题小组活动、自选课题研究等。学院应积极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比赛和活动。这样不仅增大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同时有效扩大了实验室开放范围。对于一些科研工作和相关课题来说, 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探讨, 学生能更好吸收指导教师的思想精髓。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或相关课题时, 更易在实际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想法以达到更精准。这样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 实验教学开放

实验教学开放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特点出发, 在保证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丰富实验内容, 增设实验室项目, 进而建立实验项目模块。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由教师指导实现部分开放模式, 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实验教学的限制, 形成一种动态、自主、多元、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并且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并且有效调节学时数和经费的限制。

(三) 实验准备室的开放

让学生亲手参与他们并不熟悉的实验前期预备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实验操作需要的物品, 从最简单的洗涤、消毒灭菌到配制试剂等过程, 使学生了解前期准备工作的严谨和辛苦, 认识到前期准备对于实验效果的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实验学术交流平台开放

实验学术交流平台开放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学术性交流, 开展有关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会, 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 为学生参加各学科的科技竞赛、优秀论文评选提供实践场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开放式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例如, 实验室开放了, 实验所用的物品和器材消耗势必会增大, 经费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规范起来, 这样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模式就会越来越正规。

(一) 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更全面的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较完整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流程。使实验室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面向学生开放, 明确分工, 做到人尽其职, 且对学生申报的实验项目定期进行解体检查。例如,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水平和无渗漏, 墙壁和地面应当光滑和容易清洗;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 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实验室布局要合理等。

(二) 开发网上预约管理系统

“开放性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是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出现将使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在系统中由管理员掌控总的实验室分配与登记, 学生可自主选择时间、预约相应的实验室, 并进行登记和签到。该系统可方便统计学生预约情况, 更方便安排好实验时间, 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具体实施与操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三、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实验室安全包括实验室器材、物品和学生自身安全两大方面。大幅度学生流动会造成实验室安全得不到保障, 怎样健全管理、加强保护、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关注与重视成为一大难题。

(二) 实验经费的问题

大量学生对实验室的利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却也大大增加了实验器械的消耗率。同时, 更多的科研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对实验经费的要求, 资金是每一项实验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将会是又一大挑战。

四、实验室开放的优势

(一) 打破传统,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当资源相对短缺或者课程繁重时, 封闭式管理无论从实验教学质量, 还是从实验管理效率上都存在不足。传统的实验采用了灌输式的方法, 学生则“照葫芦画瓢”单纯模仿指导教师的示教。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本科医学生在调查中反应, 现有的实验教学无创新, 枯燥, 实验课程太少, 实验时间不够。通过实验室开放, 确实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措施。

(二) 发挥潜能,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可使学生接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从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 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 利用实验室的条件, 自行提出实验目的、步骤、方法, 并去完成。这样一来, 能够充分锻炼大学生的领导能力、自立自强,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使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帮互助、通力合作, 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 合理运用, 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实验室开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同时使实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最大程度发挥了实验室教学资源的整体效益。

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基于实验管理系统来开展的, 是科技发展的新事物。它的探索具有必要性, 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深化理论知识, 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所以, 在学生整个医学课程学习中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 实验室开放都占据了重要位置。总之, 实验室开放是一项长期并且有意义的工作, 还需要我们去重点思考, 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谭斯品, 张顺科, 曾庆仁, 孙科柱.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探索——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3 (2) :87-89.

[2]赵进, 芦燕青, 孙晓明.基础医学类教学实验室的开放与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00-101.

[3]何兴新, 沈卫星, 樊耀, 孙敏.医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11) :1021-1023.

[4]赵善民, 何显教, 晋玲.实施开放实验室教学,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0, 12 (12) :1191-1193.

[5]邓志敏, 伍吉云.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的建设及管理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7) :2186-2187.

[6]林兴, 韦锦斌, 黄建春, 黄仁彬.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4) :245-246.

[7]黄彦峰, 晋玲, 赵善民.机能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3) :350-352.

引导幼儿主动性学习 篇5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动、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逐渐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学习。

一、根据年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看看、摸摸等。所以,我对每一活动的设计都考虑到适合幼儿年龄小的特点,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奇妙的磁铁”科学活动中,开始我就发给幼儿几块磁铁和各样的铁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等等,让他们自己摆弄,幼儿积极性很高,很快津津有味地玩起来。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或其他伙伴。这时候,我一面引导幼儿观察,一面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有的东西可以吸起来,有的东西吸不起来”。我再让幼儿把吸起来的东西放在一起,吸不起来的东西放在另一边。许多孩子惊喜地发现:铁制品都能吸起来,不是铁制品就吸不起来。这时,我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让孩子在活动中饱尝了发现的快乐。在这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孩子们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主动,兴趣越来越浓。

二、利用有限空间,创设学习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因此,在活动室内设置了一些开放的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按意愿选择。例如:科学区内,为幼儿准备各种水彩颜料,让幼儿通过颜色的调配实验,探索颜色变化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手工区内,为幼儿提供各种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语言区内,幼儿相互合作开展木偶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特点;建筑区内,幼儿通过自己搭、插积木来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在设置这些环境时,还要注意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有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获得发展。

另外,在活动室外的地面、操场、走道上绘一些几何图形、字母、数字等,悬挂一些既有教育性又有装饰性的物品,供幼儿跳跃、平衡练习,随时地给幼儿提供信息的刺激,使幼儿主动地获得动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环境创设中,我除了注意活动室的布置要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之外,更注重引导幼儿自觉参与环境的布置。例如:美工区的布置,首先,我组织幼儿共同协商、计划,确定位置,然后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美工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做环境的主人。正如《纲要》所说:“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放下老师架子,角色正确定位。

《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游离于幼儿主动活动之外,而是多样性的参与,做幼儿的学习伙伴。当幼儿碰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去克服;当幼儿成功以后和他们共同分享喜悦。例如:小班添画:“熊猫吹泡泡”的活动中,我首先为每位幼儿提供一套“吹泡泡”的玩具,我扮熊猫妈妈,熊猫妈妈和熊猫孩子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小朋友看到一串串五彩的泡泡飞向天空,高兴极了。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

来到活动室,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张印有熊猫正面吹泡泡的画纸和水彩笔。我说:“孩子们,你们的小熊猫也在吹泡泡,可它吹得太少了,让我们一起帮帮它吹出更多的泡泡,好吗?小朋友们立刻拿起画笔,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跃然纸上,教室里充满轻松、愉快的欢乐气氛。可见,只有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幼儿积极互动,耐心倾听幼儿和想法与感受,与幼儿共同游戏、探索、操作,才能点燃幼儿的学习火花,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运用现代多媒体,注重情境教学。

《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知识除了靠自己的思索去获取外,更多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模式解放出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幼儿提供声情并茂的感情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例如:诗歌《魔术师》中,“红的会变太阳”,我让太阳从地平线上随着愉悦的音乐声冉冉升起;“黄的会变小鸡”,我让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鸡叽叽喳喳地啄米吃;“蓝的会变云朵”,我让云朵伴着悠扬的音乐声在空中飘荡;“紫的会变老鼠”,我让老鼠“嗒嗒嗒……”地四处乱窜;“绿的会变草地”,我让小草们由翠绿到深绿茁壮成长。在这里充分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传统教学中图片难以表达的“变”这一过程。在理解词语“亲亲热热”时,除了向幼儿展示一幅各族小朋友手拉手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画面,教师只要点一下画面,变幻的蜡笔就会整齐地回到盒子房里,头靠头,脚靠脚,亲亲热热地靠在一起,使幼儿一看就深切理解了“亲亲热热”这一词语,而不需要教师再三解释。如果儿歌中的某一句,某一段落,幼儿还没理解,教师还可以反复操作,加深幼儿理解。这些展示的画面具有了动态效果,从而强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一看就能记住儿歌内容。一下子,全班幼儿学会了朗诵这首儿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最后,在课题的难点仿编儿歌处,开始我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自己想象各种颜色变化出的物体,然后再显示幼儿想出的各种颜色的物体,并让幼儿从每种自由搭配的方式信息量大,为幼儿仿编提供了可能性,幼儿练习机会多,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了锻炼机会。这样,大部分幼儿能成功地突破仿编儿歌这一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的声、情、意、色直接作用于幼儿视听器官,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注重学习过程,鼓励尝试创造。

《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应给以尊重和保护。例如:科学活动“玩水”中,我一边示范把水从容器里倒入盆里,一边对幼儿说:“我在倒水时,你们听到水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后,接着说:“现在你们也去试一试,看谁能动脑筋,把不同容器里的水倒入盆里,水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孩子们兴趣盎然,玩水时神情专注。不一会儿,就说出水流动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我对孩子们大胆尝试与探索的精神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情绪振奋。接着,又提出第二个尝试目标,孩子们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对第二次的尝试学习,精神更加振奋,由喜欢尝试发展到主动尝试。其间,我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尽力使所有的孩子都尝试成功。这样,不同水平的孩子面对老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尝试目标,必然潜心投入,并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6

一、利用特定功能器械,自主确定运动方式

可移动运动器械一类是教师根据发展幼儿某项运动能力的需要,设计或投放能发挥特定功能的器械,如爬竹梯、走高跷、滚轮胎、扔飞碟等。运动材料越具有可移动性和可变化性,其丰富的运动体验对幼儿综合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思维的意义就越大。和传授性体育教学活动相比,幼儿在运动性活动区中对运动方式的自主探究更具问题性、情景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有助于使幼儿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借助对可移动材料不同玩法的探究既可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又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拓展幼儿使用材料的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如幼儿在听了《小鸟搬家》的故事后,对小鸟遇到的环境恶劣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爱鸟护鸟的情感油然而生,随后生发了“帮小鸟搬家”强烈愿望。教师与幼儿一起利用竹梯、长竹竿、竹圈及轮胎、泡沫垫等可移动器械共同创设了“帮小鸟搬家”的体育游戏情境,全体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帮助小鸟搬家跨越障碍”的运动方式探究活动,幼儿就如何将材料运过障碍、与谁合作接力搬运,选择什么材料、如何搭建鸟窝等问题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创造了多种多样洋溢着儿童情趣和创新活力的运动方式:一组幼儿是踩在竹梯的横杠上跨过竹梯,再跑到跨栏前立定跳过障碍;二组幼儿是踩在竹梯两侧的竹竿上走过竹梯,再以助跑跨跳的方法过障碍;三组幼儿是单脚跳过竹梯中的空格,再跨跳过障碍;四组幼儿则选择匍匐爬过竹梯后再钻过障碍。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探究的内容是围绕“如何帮助小鸟搬家”的问题生发开来的,探究的方法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展开。从幼儿的情绪与精神表现看,他们的思维张力、专注投入程度、探究持物过障碍的兴趣与热情都很高,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幼儿之间平等对话与交往,凸现并强调了主体性,也抓住了探究学习的精髓。

二、利用非结构性材料,自主探索材料玩法

可移动运动器械另一类是在运动区中投放能够做各种组合变化的非结构性材料,如箱子、竹筛、轮胎、竹竿等能够滚动、推拉、抛接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价值在于每种材料都有多种玩法,材料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具有更加灵活使用的多功能性。本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从这些资源中经过精心筛选的自然材料类(竹子、石头、树木、沙包等)、生活器具类(竹梯、竹斗笠、竹圈、瓷盘、杯子等)、废旧物品类(纸箱、布袋、瓶罐、纸板、轮胎等)等材料一经投放在可移动运动区,又成了引发幼儿积极锻炼的又一特色体育器具。围绕这些材料怎样玩,有几种不同的玩法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激发了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探究的兴趣。如幼儿对斗笠探索出的玩法有:将斗笠拿在手上当飞标投远,可提高投掷能力;将斗笠尖角置于地上旋转看谁的斗笠转得久,可锻炼旋转力度;斗笠边沿竖立练习两人互相接滚斗笠,可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斗笠平面间隔摆放可练习跨跳和连续跳,可增强下肢跳跃能力;戴在头上或单手持着过小路则可锻炼平衡能力;斗笠用绳子悬挂起来可练习纵跳摸高,发展弹跳力;将斗笠飞速地滚进球门,则又成了攻击敌人的“炮弹”,可锻炼目测能力。可见,激发幼儿探索材料的不同玩法和组合方法,既可让幼儿亲近生活获得运用经验,使能幼儿产生了新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经验;既给幼儿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提高了体育活动练习的密度,又培养了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利用运动经验分享,自主梳理运动经验

《纲要》指出:“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亲历感知、体验和发现的体育活动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如果进行梳理和提升将有助于形成新的探究经验,促进学习与发展。因此,体育活动后的延伸还要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探索的过程、结果和经验,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并使之成为探究新知的催化剂。如在“小厨师练本领”活动结束后,笔者不急于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而是提出问题:你认为米、水、蛋、火,哪一种比较容易运送?你最喜欢运送哪种?一是引导幼儿各自记录。有的幼儿用1~4的数字将运米、运水、运蛋、运蜡烛火等活动按难易程度进行排序;有的幼儿则用符号“√、◎、☆、♀、×”等表示自己最喜欢运送的东西。二是引导幼儿小组互相交流。三是全班统计记录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全班35名幼儿,有34名将运送鸡蛋排在第一位,表明运鸡蛋的难度最大,然后依次是水、火和米;虽然运鸡蛋的难度最大,但依然有16名幼儿选择运鸡蛋,占全班的45.7%,为什么运鸡蛋比较难,但还是有幼儿喜欢呢?从幼儿回家请家长记录的口述日记可见他们的真实想法,李佳雯小朋友这样说:“运米,米有时会倒掉,不好玩。运火,火有时会灭掉,也不好玩;运水,如果不小心会溅得满身湿湿的,更不好玩。我喜欢运鸡蛋,因为鸡蛋会滚来滚去,挺好玩的。运鸡蛋时要注意保持平衡,人要慢慢走,要拿住盘子,手不能抖来抖去,如果太用力,鸡蛋就会滚到地板上,需要小心才行。”虽然运鸡蛋时要注意保持平衡,人要慢慢走拿住盘子,手不能抖来抖去,但还是喜欢,这说明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幼儿在活动中依然表现出征服困难的信心,这正是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之所在。活动的延伸环节让教师对幼儿的真实想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间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达到了经验共享的目的,为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并使之成为探究新知提供了新的思路。

幼儿园运动性活动区的自主探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建立在《指南》引领下的健康教学理念。把自主探究的过程交给幼儿,让幼儿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过程中变通思维,在过程中发展能力,体育活动过程就会真正成为幼儿生命成长和智慧形成的过程,幼儿就会在这过程中学习、收获……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7

一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素养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自学,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个具有现代化教育素养的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 教师本身要注重现代化教育素养的提高,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效率。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素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转变教学理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历史教学实施“一刀切”的教学理念, 无法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点。所以,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这样才能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讨论等活动, 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 以减轻学生面对教师时的压力和紧张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独立意识, 培养以兴趣和独立意识为核心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改变知识点的教学为学习方法的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帮助学生寻求、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高收集知识、筛选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

2. 提高专业素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 课堂学习和向教师请教只是其中之一。面对见多识广的学生, 教师如果故步自封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摒弃,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将无从谈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身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自主学习者, 不断更新知识, 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识获取点。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包罗万象, 涉及与历史相关的文化、经济、科技、政治、地理等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 要有意识地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 如研读一些和教材相关的专著和文献, 加强对教材的理解, 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变“要我学”为“我爱学”, 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或学习动力不足是自主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把社会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其自身主动学习的需要。高中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 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历史课的性质和任务, 把历史学习和学生的理想、前途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内在的需求, 并把学习历史当成满足这种需求的必经途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继而主动进行自主学习。我认为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 明确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

人一切有意识的行为活动都是由内在的动机推动, 而动机和需要相辅相成, 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对实现目标的需要, 所以说, 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 以推动他们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只有确立具体目标, 学习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 由此产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更加强烈和持久。值得注意的是, 建立目标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方式, 要秉承自愿、自主的原则, 实行良性的引导, 避免强制性的施加和灌输。

2. 巧妙设计, 培养学习兴趣

历史是故事的系统综合。历史学习本应是充满趣味的, 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 但由于部分教师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 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枯燥乏味,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 (1) 生动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扩充, 这种扩充不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某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是学习和考查的重点, 但由于“字数”的限制, 仅浓缩在高度涵盖起因、过程、结果的几句话中, 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可能只是一个枯燥的时间、地点、原因等, 看不出任何联系, 学生当然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教师应适当地补充一些内容, 使得事件的各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记忆, 还能使知识的学习具有趣味性。 (2) 现实性原则。历史是过去事件的概括, 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厚重的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没用的误解, 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距离感是历史的属性之一, 是无法避免的, 但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减少距离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三结束语

总之, 高中学生历史自主学习主动性的调动, 要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 既要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素养, 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8

首先, 从我能学的方面,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提高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信任感。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信任感是指在具体某种或某类任务中, 对自己所拥有能力完成该任务的信心。它不是一种概括性的个性特征, 而是与具体任务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有较高的自信, 而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是任务的选择与目标的制定, 学生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较有自信的学习任务中, 并且对该类学习任务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其次是遇到困难时面对的方式, 在较有自信的学习任务中, 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尝试, 也更容易坚持。第三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强化的情绪体验类型, 在较有自信的学习任务中, 学生更容易关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或每一点收获的喜悦与满足, 而在认为有困难的学习任务中, 学生更容易关注过程中由不明确引起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体验的反复强化就形成了明确的学科学习能力定位, 严重的就会形成偏科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某类任务学习的自信, 教师需要明确定位学生所学内容的最低的知识起点, 帮助学生仔细分析所需能力中已经具备的方面, 避免学生盲目归类于不擅长的学习任务, 放弃努力。教师还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衡量学生学习能力, 从而分类进行学习目标制定, 促进学生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具体努力或具体的优秀品质, 明确其所胜任的与所欠缺得, 从而针对性地加强学习训练。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较多细节的沟通。

除了对某类任务良好自信的建立, 抛开学习的具体内容, 为了发展学生自信心,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2], 以帮助大学生更明确的认识自己, 加强对自己的及时调整。1) 在生活态度方面设置如下测试, 你快乐吗?你过得充实吗?你是个行事果断的人吗? 2) 在面对困难方面设置如下测试, 你有恐惧心理吗?你是一个爱抱怨的人吗?你是乐观的人吗?你有应付挫折的能力吗? 3) 在完成任务方面设置以下测试, 你的成功动机有多强? 你有必胜的信念吗?你的潜能开发情况如何? 4) 在情绪控制与调节方面设置如下测试, 你是一个容易受人暗示的人吗?测测你的情绪化倾向如何?测测你的自控能力如何?良好自信的建立需要合理的目标设置, 优秀的意志控制水平促进其形成, 通过测试给出评分, 并相应的给出调节建议, 可供大学生查阅学习。在具体操作中还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选择合适的学习榜样, 为学习成绩稍差的大学生树立的榜样, 最好是以前预知学习成绩相当且近来取得明显进步的大学生;并对大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于适当的归因反馈, 多给大学生具体的分析建议, 并及时传递积极的期望。

其次, 从我会学的方面, 对大学生学习方法及自我调节措施进行方法指导, 督促大学生进行自我训练, 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自主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 大多数时候是在没有他人指导和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 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且在遇到与预期不一致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学习的方法一般包括学习内容及学习程度的确定、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容易实现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效果不仅受学习方法掌握数量的影响, 更重要的受到学习方法与具体任务应用匹配程度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时, 首先, 应多分析各种不同学习方法的优劣, 最好以具体学习任务进行具体应用。其次, 由于大学生多年的学习方法习惯已经形成, 新的学习方法的应用需要经常性训练才可能实现, 并且在应用过程中最好能有同学间的讨论对比交流氛围。只有学生认识到学习能力是可提高的, 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应用新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第三, 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 学生应尽可能细化分析问题所在, 及时找准原因, 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暗示。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学生在时间管理、目标设置、意志控制等多个方面具体应用自我调整措施。

最后, 从我爱学的角度, 促进学生对知识获得的过程加强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首先, 知识的形成大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随着条件的改变, 其可能呈现不同的结论;而且知识的呈现又受到知识传承者的视角影响。如果大学生注意到知识的丰富性特点就不会满足于仅仅知道其结论, 而可能对于该结论成立的条件及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索, 从而得到更为丰富的理解;其次, 一个人的知识的形成, 不仅仅是一些具体事实的罗列, 更多的体现在对于已了解内容的认知广度、深度与组织方式, 因此, 新的知识的获取必须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整合, 基于此,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道其是什么的层面, 而应努力积极进行思考并尝试进行应用, 让学习充满活力;第三, 当前教育的现状下, 学生多年进行应试训练, 习惯于反复的练习与听老师讲解, 对于学习的内容只关心什么是正确的, 学习的视野较窄, 当处理实际问题时容易无从下手, 达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关注自己的理解并加以批判性的学习时, 才能保持自身知识的顺畅连接, 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批判性的学习需要形成依靠大量阅读参考资料来完成作业的学习模式, 而不是简单套用结论来完成作业。单一应试模式的训练让学生几乎放弃了自我构建知识的权利, 成为了彻底的被动学习者;第四, 现在的学生学习浮躁情绪很严重, 要么认为所学知识很容易, 满足于考前的应试复习, 很多知识在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就结束了学习的过程, 另外一种在学期初进行认真学习, 遇到困难后很容易就抱怨课程太难, 放弃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忽略了自身知识的增长是渐进发生的, 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更别说去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了。自主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才能有意识的安排、调整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生对知识形成的正确认识, 有助于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促进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大学生需要更新对学习的认识, 改变现有的一些学习习惯, 良好的外部环境资源及管理机制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应丰富大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 包括丰富的图书资料、不同类别的讲座、丰富的实验条件, 适当的空闲时间, 以促进大学生认识的更新。而管理机制应该从大学生的成长出发, 真正服务于大学生, 促成大学生的发展。引用电影《把爱传下去》的习惯改变理念:“如果我们认为现状让人不满意, 让人失望, 那么从今天开始, 我们要想一个办法, 将我们不想要的东西统统去除, 把我们的环境重新改造一次”。一个可以改造大学生成长环境的行动, 不能只是空想, 而必须能够付诸行动, 并且从我们开始执行。有效的交流反馈平台能更好的收集大学生的需求及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性, 让大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为其学习主动性的生成提供孵化器。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8-71.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9

近年来,我尝试着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运动热情,使体育课深受学生的喜爱。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进入角色状态,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了青春活力,他们更愿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任务,获取运动知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不同的活动情景,且努力使活动处处洋溢着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让孩子们进入自己的角色状态,在不同的角色状态下体验运动的价值。

要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呢?笔者发现,热爱游戏是人的天性。今天,计算机的网络游戏不仅孩子们爱玩,成年人也乐此不疲。所以,如果能把体育训练变成游戏,学生也会乐此不疲,能开心快乐的参与,能保持浓厚的兴趣,持久的热情。在快乐游戏中他们能主动学习,所有的知识与技能在快乐而积极的状态下被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美好的训练体验。

游戏能为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同时,培养了他们对体育的认知兴趣, 促进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一项枯燥的运动也会被他们玩出花样百出的训练乐趣,使他们在快乐中愉悦的学习与运动。

每一节体育课堂上,笔者都会留出5~10 min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游戏。笔者的要求是每组学生的游戏都不能重复。笔者的目的在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展示他们独特的个性,在不断地小组合作中,他们变得更会学习,也更主动的学习了。

2尝试创新激起自主参与的主动性

体育教学要想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首先要有敢于尝试的创新意识,从教学手段到教学形式都应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创新,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行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2.1创设想象情境,优化训练环境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设想象情境,帮助学生开展各种想象模仿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体育课堂实现有效高效的奥秘。在课中,笔者通过音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室内课,笔者播放使身心安宁的瑜伽音乐;在操场上,笔者会播放奥运金曲或各种励志经典乐曲。音乐会引导他们进入运动状态,笔者发现,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想象与创新,并及时予以肯定,有利于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音乐的引导下,许多学生在训练时动作更到位,姿势更优雅,训练效果更好。

2.2个性化的评价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笔者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价、学生互评、 老师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训练效果的评价。针对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如,评价后进生:“你进步了,老师祝贺你!”评价中等生:“你快追上了某某优秀学生了!”评价优生:“好上加好,争取最棒!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用发展性评价, 如,某个学生落后时:“鼓起劲,给大家一个惊喜!”进步时评价:“继续努力,创造奇迹。”

通过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沟通了情感,达到促进交流的目的,又让学生有了自信与奋进的体验,从而增强其学习信心,规范其训练效果。

2.3 “活”用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主体行为

对于优秀学生,教学训练内容太简单,会影响他们参与的热情。可是,对于后进生,教学训练内容要求太高,也会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常常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来设计出具有不同层次的教学训练内容。如,在跳高训练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跳高点,根据他们自定的目标点把目标层次相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内,并采用升降级制:连续2次成功,上升一关,升到下一个更高的高度练习,不成功则退低一个高度。这样的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空间,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3与学生发展为本,提高自主训练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终身体育,让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让他们学会锻炼,学会健身,让学生在环境中实践,在动作学习中实践,在创新中实践。”要做到这些,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将“以学生发展为本”放在首位。

3.1要给学生自由学习与训练的空间

体育课上要安排一点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时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创造、有想象。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了积极创造的环境,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才能充分体现。

所以,每节课我都会留一些时间作为学生的自由游戏时间。有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合作学习完成的,笔者就尽量让其在小组内尝试练习,笔者只要稍加以点拨就能使学生们基本掌握。如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进行自编动作的尝试,投掷练习中让学生分散结伴自由练习等。在每次自由练习中,学生总是让我惊喜。笔者班上几位同学在县级体育比赛中脱颖而出,打破了好几项县级记录,继而又在市运会上夺冠。这些使笔者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从他们的练习中笔者找到了许多教学灵感。

3.2给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创造的乐趣,并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使学生们敢于表现。例如:有些女生对健身操有浓厚的兴趣,笔者觉得这应该得到鼓励,就帮助她们查找资料,同时自己也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有的学生喜欢瑜伽,并坚持练习,笔者就请她在体育课上作教练, 指导大家来练习。

把舞台交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常常以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充分、愉悦的活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技能的提升、个性的恢复。学生在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中,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来。

实践证明,体育课中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教学计划中转变为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增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体育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更要让学生会学。笔者想,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将使学生变得更主动,更具有活泼的自我意识,而同时,我们的体育课堂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摘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变革目标。以活动为主的初中体育课更应该把自主教学作为课堂的主要学习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训练的有效性3个方面对自主学习展开探索,力图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课堂。

关键词:自主教学,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宏宇.以“自主合作学习”为角度探究初中体育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5(17):174-175.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10

一、增强学习安排计划性,指导学生科学开展复习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计划性显得非常重要,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种思想,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这一点上进行了积极探究,首先,指导学生合理筛选学习重难点。我要求学生采取“滤网式”学习方式,在一遍学习或复习之后,将其中自己没有完全掌握或是存在疑惑的地方筛选出来,进入下一层次的复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复习活动的针对性,更加突出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其次,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学习时间。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分布在相应的时间,可以发挥更大的成效,如指导学生将朗读记忆复习内容放在早上,利用清晨记忆力最强的特点开展记忆,将阅读分析等复习放在晚上,利用夜晚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复习。最后,注重引导学生依据记忆规律开展复习。合理安排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的科学间隔,最大限度地强化记忆效果。

二、提高学习环节前瞻性,指导学生开展科学预习

在多年的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状况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此,我在教学中强化了对学生的预习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训练和预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有效前移学习关口,以扎实的预习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首先,我强化了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向学生阐述预习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预习活动是整个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途径,自己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学习问题,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有助于自己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深入研究、认真听讲。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其次,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预习技巧的掌握程度,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循序渐进法”预习模式,分别通过“读”、“想”、“做”、“记”等方法进行有效预习,逐层深入地开展语文预习活动,在结束预习之后,还要求他们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整理出来,作为学习难点,以小组为单位交给语文课代表进行汇总,便于我在教学设计中调整。

三、提高学习过程探究性,指导学生合作研究学习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有些教师一走上讲台就滔滔不绝,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活动的主要缺点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主体地位,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我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立足学生探究欲望强烈、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基础这样的实际,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采取引导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合作探究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充分释放,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长足发展。采取这种模式的教学活动,我将以往自己讲授的内容都设计成为思考题,指导学生分小组开展自学活动。原本都是等待教师“给予”答案的学生,在这种模式的学习活动中,都要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维活动,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和学习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研究,实在无法解决的环节,我在巡视的时候予以点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能够持续深入进行下去,让学生学会学习,深化学习成效。

四、提高学习总结自主性,指导学生交流汇总提高

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能够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在学生合作学习环节结束之后,我还专门设计了交流补充环节,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各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对照老师出示的研究提纲,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答案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只是发挥启发引导与点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另外,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时,我也不轻易给予评判,或是充当裁判员角色,而是为学生搭建交流辩论的平台,引导学生各自交流学习体会,通过讲述依据的方式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之后明白道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掌握成效。

五、提高学习考核灵活性,指导学生充分发展特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统一的要求之外,教师还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正常的语文考试之外,我还为学生建立了能力考核环节,针对在小学阶段应当掌握的语文技能方面进行逐一把关,如拼音朗读能力、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古诗词背诵能力等方面。在这些能力考核方面,确定部分必考项目,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考核,另外在其他项目中还自由选择1—2项作为补充考核内容,对学生参加考核的项目实行等第评定制度,以“成绩+等第”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这有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11

那作为教师,到底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呢?我依照大师们的指点,把教学分成以下三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逐步改变了学生被动学生的局面,改变了学生对待学习的心态,也改变了学生处理一切问题的依赖心态,使之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动性、主动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该方法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很强。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俗称自学和预习)环节

方法及要求:根据自己能力的强弱和自学质量用时大约10~20分钟。此阶段如果是一课时的可以在家完成,如果是两课时或者三课时的可以在课堂完成。

1.粗读或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勾画出自己阅读时发现的易错字词。字包括不能正确认读和容易书写错误两类,词包括好词、新词和重点词。如果有的学生读书不够细心或者还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那就在阅读课文后对照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在文中找到词所在位置划出来并给词中重点字、易错字注音。但切记不要随手注音,而是要查阅教辅或者字典,知道字的正确读音,了解字意、词意。

2.对照教辅上的指导,对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课文中的相关位置做批注,并标画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以备第二天课堂上合作交流和自我展示。

3.把在阅读中自己的疑问、疑难标注在书上,以备第二天课堂交流或询问老师。

二、合作交流:视知识点的多少和文章的难易,用时约10分钟左右

根据班级座位,可以4~6人一个合作交流小组,大家把自主学习中的发现、所得、感悟、疑问、疑难等都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他人的发现、所得和感悟,大家互相解决组内同学的疑问和疑难。对于重点生字字音、字形和某些需要视觉强调的知识点,可以在此阶段自由书写到黑板上。

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简短地板书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必要的话可以用彩色粉笔标识出授课重点。然后巡视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部分小范围内的个别性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偏差和疑难点,便于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点拨学生。

三、自由展示:用时约30分钟

1.两个优先的原则。纠错优先,补充优先。因为有同学要是发言有错误,其他同学就有纠正其错误的冲动。并且,如果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就不能使学生及时学到真知。而有的学生心里有了疑惑又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纠错优先。同样的,如果有的学生发言对一个知识点讲解不够完备、完美、准确,思考得更好的学生可以优先补充,这样大家才能及时学到最完美、最正确的相关知识。

2.按照“生字词—作者相关常识精讲—课文题材、分类—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语句、语段的赏析和作者情感”这样的先后顺序发言。并且在对“文章语段语句赏析”时要基本做到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或者线索、情感变化等顺序来发言,这样的话虽然看似学生在自由无序地随意说话,但是就课文理解来说并不乱,思维也不跳跃,知识学习一脉相承。

3.在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务必要做到聆听别人的发言。只有这样,你才能听出他人发言中的错误或不足,你才能做到及时纠错和补充,针对正在展示的知识点,所有学生才能学到最全面、最准确的知识。而不少的学生在此阶段为了能抢答下一个知识点,就会预先一直在看自己准备发言的知识点资料,不仔细听他人发言,就做不到给别人纠错和补充,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听他人发言,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得不偿失。

4.在此期间,老师尽量不要点评,学生可以自由争论、追问,直至完全了解该知识点。学生在心理上本来就尊重老师知识上的权威,对老师的点评本就有期待、有依赖性,老师过早点评,就使部分學生不主动思考,更不自信了。因此,从培养学生考虑,就是错了,老师也尽量不要说。有人认为这样做是教师的不负责任,学生就会记住错误知识,这种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况且,一个学习单元,很多知识都是重复出现的,错误知识不会延续到本单元之外去,因此即使是错了,也就一周到两周的时候,学生必定会再次碰到,就会改正过来的。再说了,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的教育都是老师反复教正确的知识,反复纠正学生错误知识,可是事实上呢?还不是有不少学生有不少错误?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抱残守缺地不改正明知道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法?

5.在实在需要老师讲解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讲精、讲透,如果有需要学生自己回家通过网络等手段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直接讲,因为学生自己探究到真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能动性学习 篇12

一、提高高职类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重要意义

1、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必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的实现指日可待。这就决定了即使学生在学校获得了最新的知识, 这些知识也很快会老化, 失去使用价值。因此, 学生在完成学校教育后继续汲取不同类型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 不断自我完善,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种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掌握继续学习所需的一些技巧, 从而解决各种学习中的困难, 并能够依据制定好的学习任务选择合理的对待方式。由此可见,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上, 教授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也是也是客观的学习需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是有权利选择自身的学习方式的, 这就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自主选择权。何况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学习者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性格、认知水平、学习动机等方面地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课程的学习, 也决定了学生不同的对待学习的方式。在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时, 自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效果会更好。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教学方法较为枯燥, 教师往往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来面对所有存在巨大性格差异的学生, 这样的方法显然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的, 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恰恰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性格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高职院校学习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改变命运。终身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学生的学校教育单纯只是他们人生旅途的很小一部分, 其余大部分还是会回归到这个社会生活当中。社会发展的日益激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 我国高职类院校培养的目标就是通过某项技能的学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资源, 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英语课程的教学来看, 则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 使其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这样即使走出了校园, 仍然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是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所在。

然而,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却很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笔者提出了提高高职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若干建议, 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二、就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若干建议

1、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前提。因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必须建立在具备明确的学习动机之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 应当尽量选择相对难但又不会超出学生能力的, 并给以适当的引导和辅助,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力图让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努力, 而不仅仅是教师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正确的心理指导。

教师应当反复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这一学科加以重视。让学生明白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是服务于今后的职业生涯的, 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准备的。

2、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实现学习的自我监控

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元认知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起着关键的监控作用。一旦缺乏元认知的监控, 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意识到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 确定学习方法, 这就体现了元认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完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 时刻营造出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也是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创设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环境中, 能够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各抒己见,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还应制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特长,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产生成就感。再将其化作学习的动力, 进而主动地参与, 最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在行动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一视同仁, 以身作则, 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的重要性, 并且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的策略, 以期能够更好地培样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上一篇:思维灵感下一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