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与互动性(共12篇)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1
在新课程大背景下, 学生从长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中逐步解放出来, 其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增强。然而, “无论哪一层面的社会改革, 都要历经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 教育改革也不例外。由于受传统意识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关门教学”“霸教弱学”“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情况足以说明一点, 以自主互动为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是一个知易行难的发展性课题。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自主互动教学活动呢? 下面就此作阐述。
一、以激励学生为抓手, 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互动教学活动。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两大人力性因素, 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和谐联动、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从根本上来说, 教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学, 但前者绝不可能代替后者。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状态, 是教学活动中应当予以考虑的首要问题。换言之, 小学生“唯情趣主义”, 而且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 情趣教学也就相应地显得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必要。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在室内观察的基础上,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总结得出长、宽、高、棱、面和顶点等有关特征的知识要点;接着进行实验性研究和联想性思维,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的一般特征和判断方法。这样, 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又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又如, 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内容时, 可组织小学生借助亲手测量课桌面和操场等实际图形, 然后从多种运算方式中比较推理出“长方形周长= (长+宽) ×2”的结论性公式。理论和实践表明:如此而为,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教与学的传统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亲师信道”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以科技信息为支撑, 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互动教学活动。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 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信息丰富、操作便捷等优势功能, 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辅助支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借助这信息技术的优势, 抓住小学生的“兴奋点”, 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互动教学活动, 从中收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效果。一般情况下, 可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变化、色彩及声音配合等效果, 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 创设音像和谐、引人入胜的情境, 有效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活跃他们的思维, 从而实现最佳化效果、最大化效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通过课件演示“小猴子吃大饼”的故事:大饼刚出炉, 三只小猴子抢着要吃, 老猴子刚把大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大一块, 老二说“一块太少了, 我要两块”, 老猴子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 老三又吵着“两块太少了, 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到底哪只小猴子分到的饼多呢? 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 加上活泼有趣的动态显示,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演绎出来, 自然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互动教学活动。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 是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 应当本着立足长远的教育战略眼光, 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注重“授之以渔”,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新课程理念在确立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 积极倡导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 为教学实践指明了切实有效的行为性方向。当然, 学习个性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知易行难的发展性过程, 而非短期速成之举, 需要将其逐步植根于师生的思想深处, 渗透到日常的教与学行为实践中, 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厚积薄发”。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有教师出示一个硬币, 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出它的直径。小学生在历经“独自操作、分组合作、集体交流”之后, 得出了解决问题的如下方案:1.量圆周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最大者就是直径。2.在纸上印下硬币, 剪下圆纸片对折一下就得到了直径。3.用线将硬币绕一周, 先量出周长再计算直径。在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引导下 , 学生通过“乐于被驱使”的自主互动式操作, 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发展了思维空间观念, 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自主互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只要我们把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目标任务深入地渗透到思想中, 落实到行动上, 并且做到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总结, 就一定可以运用自主互动教学的理论进行实践, 而且势必能够从中取得循环发展的良好效应。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2
文章基于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研究了自主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吸收作用日趋明显。
关键词: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全要素生产率;VAR模型
引言: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增长的最终源泉,技术进步主要有自主创新和技术扩散两种方式。在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一国的技术进步程度不仅要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扩散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利用的FDI总额直线上升,2008年实际利用FDI金额为924亿美元,是1985年的47.24倍,1979~2008年间实际利用FDI总额已达8526.19亿美元。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因此研究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国际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在研究中国的技术进步问题时,仅仅考虑知识溢出因素将会是片面的,中国的技术进步不仅仅取决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国际知识溢出,中国国内的研发投入也会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存量的持续增加也可能是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一个因素,而且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中国吸收国际知识溢出的能力。因而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必须同时考虑中国国内研发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来计算全国生产率的变化。DEA—Malmquist指数是通过Shephard提出的投入产出距离函数来定义的,若考虑在投入确定的条件下,描述产出可扩展性的产出距离函数。假设向量X表示投入量,X=(X1,X2,…,XN);向量Y表示产出向量,Y=(Y1,Y2,…,YM);产出距离函数在多产出情形下最小值可能无法得到,较严格的定义需要使用“下确界”来代替最小值,即产出距离函数应该表示为:D0(X,Y)=inf0{θ:(X,Y)|θ∈P(X)}式中:P(X)表示可行产出集,θ可作为产出效率的度量,θ=1时说明资源配置有效,θ<1则说明资源配置的非有效性。为导出Malmquist指数,首先考虑单投入单产出的基本情形,同时假定已有t和t+1两个时期的投入产出数据,用(Xt,Yt)和(Xt+1,Yt+1)分别表示时期t和时期t+1的投入产出量。以t时期技术Tt为参照的Malmquist数量指数定义为:Mt=Dt(Xt+1,Yt+1)Dt(Xt,Yt)类似的以t+1时期技术Tt+1为参照构造的Malmquist指数为:Mt+1=Dt+1(Xt+1,Yt+1)Dt+1(Xt,Yt)则t时期到t+1时期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Mt,t+1为:Mt,t+1=aKrDt(Xt+1,Yt+1)Dt(Xt,Yt)×Dt+1(Xt+1,Yt+1)Dt+1(Xt,Yt)∈∈1/2其中Dt(Xt+1,Yt+1)代表以t时期技术为参照的t+1时期技术效率水平,Dt(Xt,Yt)代表以t时期技术为参照的当期的技术效率水平,Dt+1(Xt+1,Yt+1)代表以第t+1时期的技术为参照的当期技术效率水平Dt+1(Xt,Yt),代表以第t+1时期技术为参照的第t期的技术效率水平。
我们可以用四个线性规划问题计算出Malmquist指数中的四个组成部分的值,由此得出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变化。以产出为导向的CRS(规模报酬不变)模型分别为:[D0t(xt,yt)]-1=maxθ,λθ[D0t+1(xt+1,yt+1)]-1=maxθ,λθs.t.-θyi,t+Ytλ≥0 s.t.-θyi,t+1+Yt+1λ≥0xi,t-Xtλ≥0 xi,t+1-Xt+1λ≥0λ≥0λ≥0[D0t(xt+1,yt+1)]-1=maxθ,λθ[D0t+1(xt,yt)]-1=maxθ,λθs.t.-θyi,t+1+Ytλ≥0 s.t.-θyi,t+Yt+1λ≥0xi,t+1-Xtλ≥0 xi,t-Xt+1λ≥0λ≥0λ≥0其中X为投入向量,Y为产出向量,θ为一标量,它表示固定规模下第i个地区的技术效率,满足0<θ<1。λ是常数向量,i=1,2,…,N表示有N个决策单元。
2、数据处理。
(1)人力资本对中国人力资本(HR)的研究文献比较多,普遍被采用的是受教育年限法,将某一年龄及其以上人口按照学历分类,然后用各种学历相对应的教育年限对各种学历相对应的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再将求和的结果除以这一年龄及其以上人口总量,所得到的比值就是某一年龄及其以上的全体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以此来度量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该方法的测算公式如下所示:H=ni=1Σpihi/p上式中,H为某一年龄及其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i为受教育程度,pi为该年龄及其以上人口中第i层次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hi为第i层次受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p为该年龄及其以上人口的总数。笔者用各个区域6岁及其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人力资本存量,各种不同受教育层次的受教育年限依然被设定为2年、6年、9年、12年和16年。
(2)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K)用永续盘存法计算。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的实质是将不同时期的资本流量通过折算,累加起来以形成每个时期的资本存量,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表示:Kt=(1-δ)Kt-1+It/Pt上式中,Kt和Kt-1分别表示本期和上一期的资本存量,δ是折旧率,It表示本期的资本形成数量,Pt则为本期的投资价格指数。数据来自张军(2004),并按其方法进行补充。
(3)其他数据。
产出(Y)用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调整得到,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上没有GDP平减指数的统计,本文采用司春林(2002)关于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GDP折算指数=第t年名义GDP第t年GDP指数/1978年名义GDP1978年GDP指数(100)FDI为1978~2008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R&D为1978~2008各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
二、实证分析。
1、数据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以检查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检验类型中的C表示检验平稳性时估计方程中的常数项,数值为0则表示不含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项,数值为0则表示不含时间趋势项;P表示自回归滞后的阶数,数值为0则表示没有滞后。检验结果显示以上变量均为一阶单整I(1)序列,所以可以对lnTFP、lnFDI、lnRD、lnHR四个变量建立VAR模型。
2、VAR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首先要确认其滞后阶数,滞后阶数过大将导致自由度减少,影响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滞后阶数太小将导致误差的自相关,影响模型参数估计的一致性。
根据表2的结果显示,根据LR、FPE、AIC、SC准则均显示选择2阶滞后VAR模型。接着,我们对VAR(2)模型进行系统的平稳性检验。研究表明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其是稳定的。如果模型不稳定,某些结果将不是有效的。系统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VAR模型中不存在大于1的单位根,回归残差序列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是一个平稳系统。接着,我们基于VAR的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四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如果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个稳定的线性组合,这个线性组合就被称为协整方程,表明变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基于迹协整方程检验方法和最大特征根协整检验方法,四个变量通过了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三个方程估计的结果,包括各个系数估计的t统计量、方程的调整拟合优度和F统计量。可以看出三个估计方程的调整拟合优度都很高,可信度很高。从估计1来看,通过自主创新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515个百分点;在估计2中我们加入了人力资本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水平每提1%,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为0.266%,高于自主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估计3中我们进一步加入了外商直接投入变量来考察自主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出自主创新投入每增加1%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13%,而外商直接投入每增加1%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仅为0.01%,远低于自主创新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估计3的调整拟合优度高于估计1,这就证明自主创新较之FDI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大。可见自主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最重要途径。
3、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描述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反应,即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对VAR(2)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轴代表响应函数的追踪期数,纵轴代表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相应曲线,虚线为通过渐进分析公式计算得到的正负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冲击响应期为20期)。
对于一个自主创新投入的标准差新息,TFP对其的响应在前4期内迅速上升,之后冲击力度趋于平稳。这说明通过自主创新可以有效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在长期这种促进作用很稳定。
TFP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在前5期处于波动的阶段,期间正负响应相互更替。5期之后,开始呈现稳定的负向响应,并且在15期左右趋于稳定的收敛。这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向于初级制造业等垂直阶梯型技术进步模式的行业,在这种技术
进步模式下,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小,因而在经历了21世纪初头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产业结构也迟迟未能出现较大的提升。这正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接着,我们来考察TFP对人力资本水平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可以看出TFP对产权制度冲击在第2期达到最大,这是因为人力资本水平一方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的吸收,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水平可以促进自主创新效果的提高,但人力资本无论是通过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相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是与自主创新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一定的滞后期。从长期看来,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水平不提高,就不能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本国自主创新结合,这样两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都会受到抑制。
4、方差分解。
本节我们利用方差分解是分析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重要性。方差分解的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不考虑全要素生产率自身的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最大达到24.28%,其次是人力资本水平,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是逐渐增加的,在第20期达到13.9%,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率较小,仅为1.9%。可以看出方差分解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前面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即在长期来看,人力资本水平将决定我国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和水平。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对自主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其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远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我们分析了自主创新、技术溢出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和技术溢出的影响作用日趋明显。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3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自主学习的能力?互动的标准是什么?
我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现: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的一般规律:
确定主题 —— 创设情景 —— 设计问题 —— 搜索材料 —— 分析整理 —— 总结评价
(二)培养过程:
① 确定主题:出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心理意向与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趋于一致。
②确定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确定核心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的问题设计流程是:确立框架问题(用于框定单元研究范围)—— 初拟内容问题(规定基本的教学内容)—— 确定核心问题(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的主线)。
③搜索材料。虽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搜索技巧,但可能仍不能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学科教师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进行指导。搜索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拟定主题 —— 选择搜索引擎 —— 确定关键词 —— 统计查询情况 —— 判断相关性 —— 信息存储 —— 总结评价搜索过程。
④分析整理。材料的分析整理过程是学生认识提高的过程。在确定了研究问题,进行了资料搜索之后,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进行材料分析整理与加工,这是学生形成意义建构的重要过程。分析整理材料的主要环节是:判断相关性 —— 材料归类 ——比较分析 —— 归纳阐述。
⑤总结评价。师生共同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价,总结方法,寻找规律。对缺漏进行补救。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三、如何实现课堂的互动?
(一)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氛围
1、课桌布局。互动教学以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为特征,传统的“排排座”、“秧田式”的课桌椅布局不能适应互动的要求,可根据互动的需要进行布局。
2、課堂氛围。放着轻音乐的教室,摆着鲜花的讲台,饰着学生习作、小制作的墙壁、房顶,装点出一个温馨、欢悦、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师生带入浓浓的生活气息中,从而缩短了心理距离,有益于展开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情境、模拟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多向、自主、和谐、适度地进行人际交往。
(二)构建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互动学习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互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欲,合作、友善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分组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a.共同的个体活动,即每个学生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那部分任务;b.共同的顺序活动,即共同任务由小组成员依次完成,呈流水线作业状;c.共同的协作活动,即每个成员须与其它成员同时配合行动,协作完成任务。
2、分组竞赛法。组织学生开展互动基础上的学习竞赛,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教学比赛——小组成绩评定。
3、角色转换。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学习角色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任务和过程特点不断转换。
(三)教师运用策略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一,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想说就说”的机会,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的对不对,好不好,进入容易激活思维的状态;
第二,在互动中,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第三,在互动中,学生之间都会获得一种平等交流的机会和权力,有利于健康的心理发展,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鼓励质疑问难、争辩与标新立异。
教师应明确信息时代自己已不再是无所不知,要时刻注意理性霸权和老师权威在个性教育中的消极作用。鼓励和培养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并尝试着去解答自己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
(五)重视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学生在个体的阅读和实践中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体验,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学习,同时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情境。学生学会资源共享、互补有无,在这样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能提高学习风格和质量的矫正,受益于相互激励、相互启发,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六)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最能说上话,最能表达个人的想法,最能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并提高自己。但要注意引导学生一定要真正表达个人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布道”与“说书”,创设对话情境。
新课标下的对话不局限在师生对话,还包括了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个对话与胡侃、龙门阵有所不同。其最根本的是教师要为对话实现课堂的民主化,努力营造平等对话情境,放弃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进行巧妙的引渡。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获得肯定和尊重,以及展示和发现自我的精神愉悦。其次,有活力的对话的课堂,不预设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具有较强的生成性,这样的对话情景,才能让学生感情激荡,思想喷涌,并与他人交流碰撞,在显示才能和个性的同时,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更多的是得到了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张扬和人格优化,真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精神性”层面。
2、面向全体,循序渐进的策略
语文课的对话模式,不等于“名人脱口秀”,不等于“几人铿锵行”,对话活动的参与不能局限在活动能力较强、语言表达顺畅、思维活跃敏捷的几个同学身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不让学生当听众、当看客,袖手旁观,否则这样的教学是失控的、失败的教学。教师要主动多给学习和行为滞后的学生以机会,鼓励他们与同桌的交流,同学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处理好各层次的学生的表现机会,不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3、关怀、赞赏的评价机制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4
关键词:非政府科技奖励,自主创新战略,互动关系
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创新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方略。激励自主创新与科技奖励工作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一方面, 科技奖励工作作为体现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环节, 从体制内规范引导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 激励自主创新要求科技奖励工作与时俱进, 及时奖励科技界的自主创新成果, 从而对科技奖励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1]政府科技奖励与非政府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两个分支,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对科学共同体的激励作用。政府科技奖励是指国家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而开展的奖励活动, 其设奖主体是中央及地方人民政府。与此相对的, 非政府科技奖励是指国 (境) 内外企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除外) 、科学共同体、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或者自筹资金, 面向社会开展的经常性的奖励活动, 其设奖主体是各类社会力量, 主要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成果或者作出贡献的个人、组织为奖励对象。[2]13政府科技奖励和非政府科技奖励都是国家建立在公共管理基础上、面向社会所开展的奖励活动。
国内学者对科技奖励的研究成果较多, 但结合自主创新战略来研究科技奖励的成果则较少。根据笔者2010年9月26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检索发现, 从1980年1月到2010年8月底篇名中含有“科技奖励”的相关文献共1 387篇, 根据二次检索得知有关“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的文献共22篇。钟书华 (2008) 把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归纳为“科技奖励的目的是激励创新”、“国家科技奖励应重点激励创新”、“我国科技奖励在激励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面向自主创新的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四个方面。[3]113-116可见, 尚没有学者对“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进行研究。但是, 陈至立 (2006) 强调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 [4]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传宏在第三次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工作研讨会上也强调非政府科技奖励要“激励自主创新, 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5]6可见, 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关系值得学术界深入探讨。笔者认为, 自主创新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 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而非政府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 引导着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因此, 非政府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战略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一自主创新战略是非政府科技奖励蓬勃发展的外在推力
(一) 自主创新战略为科技奖励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
2003年, 我国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过程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这一概念;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2005年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2006年1月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可见, 自主创新战略为科技奖励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始终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强化对原始性创新的奖励力度, 在奖项设置、奖金额度、奖励数量、评奖机制以及鼓励社会力量设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 自主创新战略促进了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蓬勃发展
在国家出台了多项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后, 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一批批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因此, 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势在必行。而我国当前的科技奖励体系仍是政府科技奖励为主导, 有限的政府科技奖励已不能满足奖励源源不断的自主创新成果的需要。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非政府科技奖励, 可以说, 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蓬勃发展正是激发自主创新热情的时代要求。正是在自主创新战略的推动下, 我国的非政府科技奖励得到了蓬勃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断增设新的非政府奖项, 每年均有10余项新的非政府奖项到科技部登记注册。据不完全统计, 2003年登记成立非政府奖项20项, 2004年登记14项, 2005年登记26项, 2006年登记20项, 2007年登记10项, 2008年登记21项, 2009年登记15项, 2010年登记8项 (统计到8月底) 。[6]截止2010年8月底, 已登记成立全国性非政府奖项215项, 地方性非政府奖项400余项。这些新增奖项填补了众多奖励领域的“空白”, 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二是既有奖项的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非政府奖项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或设立新的奖项, 突出表现在增设“创新类人才奖”、向中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和重点奖励具有自主创新的成果等方面, 迎合科技发展及创新的需要。如在科技界享有广泛声誉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自1994年首次颁奖以来, 多次对奖项进行了调整, 以适应国家科技事业和发展战略的需要, 尤其是自2006年起, 为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 对奖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调整奖励结构。自2006年起, 在原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基础上, 增设“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并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青年创新奖”。奖励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 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②调整和优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评选标准, 同时拓展了“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奖励范围。评选章程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对象的拓展, 丝毫不是降低了标准, 而是使得基金的科技大奖进一步向国际规范靠拢, 为在研究开发第一线的杰出的拔尖人才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从而更加贴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③重新确定了奖励名额, 保持合理的奖项结构和比例。成就奖每年最多可产生5名;进步奖和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不断的改革实践在发扬基金优良传统基础上, 扭转了多年来获奖科学家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使基金伴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主旋律,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7]54-56这些非政府奖项以大力奖励自主创新成果而受到了科技人员的广泛欢迎, 在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非政府科技奖励是深化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
科研人员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是科技奖励的重要功能。政府科技奖励与非政府科技奖励是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热情的两种方式, 但政府科技奖励以奖励项目为主, 不是对科研人员的直接奖励, 竞争也很激烈, 不能充分发挥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而非政府奖项的设立, 增加了科技人员的预期价值, 获奖的概率也得到了提高, 所产生的科研动力将显著增加。[8]92
(一) 非政府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的功能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非政府奖项以其设奖灵活、奖励面宽、获奖门槛低、物质奖励丰厚等特点对科技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 这种激励层面政府奖项是无法达到的。这是因为: (1) 非政府奖项的奖励对象非常广泛, 几乎每个领域的科技人员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奖项, 因其专业性较强而减弱了竞争程度, 增加了获奖的可能性, 这对科技人员是一种可望又可及的激励。 (2) 非政府奖项的获奖条件相对政府奖项而言, 门槛较低, 一般达到该领域的先进水平就有可能获奖, 在申请、评审等方面要求也更低, 增加了科技人员获奖的可能性。 (3) 一般在某个学科领域仅有一至两个非政府奖项, 评议人员往往是该学科的权威, 获得该奖, 不仅是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同, 同时也代表了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这种认同所带来的激励程度比一般的政府奖项要大得多。 (4) 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政府奖项以其声望高、稀缺性等能对科技人员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 但其奖金来源于政府财政, 奖金过高易对政府财政产生压力, 所以绝大多数政府奖项的奖金都不高。而非政府奖项的奖金来源比较广泛, 设奖主体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提供高额的奖金, 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科技人员仍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团队的生活状况, 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
(二) 非政府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的机制
非政府奖项的蓬勃发展, 激发了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 催生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很多获得非政府奖项的科研人员, 借助丰厚的奖金, 再接再厉, 不断攀登科研高峰, 对原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后续研究, 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累积成果。如2000年至2009年的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都曾获得过非政府奖项中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奖励, 何梁何利基金奖每人100万港元的丰厚奖金为获奖者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何梁何利基金奖网站资料整理所得, 其中2004年国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从表1可以看到, 自2000年首次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 历届获奖者中除吴文俊外都先后获得过何梁何利奖, 其中吴征镒、徐光宪和谷超豪三人还曾先后两次获得过该奖, 且有六人获得过该奖的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何梁何利奖已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摇篮”。可见, 何梁何利基金奖作为非政府奖项中的优秀代表在激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热情上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此外, 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青藏铁路工程”, 曾获得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奖一等奖1项, 二等奖6项, 三等奖1项;获得2007年中国铁道学会奖一等奖6项, 二等奖15项, 三等奖17项;该项目完成人中有9人获得2008年度、15人获得2007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7人获得2007年度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与应用”, 曾获得2007年中国铁道学会奖一等奖3项, 二等奖9项, 三等奖2项;该项目完成人中有3人获得2008年度、5人获得2007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2人获得2007年度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这些数据充分表明, 由铁道系统社会力量设立的非政府奖项在激励铁道领域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我国铁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政府奖项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迎合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完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需要。非政府奖项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的时代背景和政策支持, 自主创新战略的出台, 为非政府奖项的繁荣注入了强心剂, 促使有条件的社会力量不断增设新的非政府奖项, 原有的非政府奖项也围绕激励自主创新这一核心目标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改革。非政府奖项宽泛的设奖主体、出于公益性的设奖动机、不断提高的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科学的奖励模式等都为奖励自主创新成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9]168今后以奖励自主创新成果为使命的非政府奖项将越来越多, 也将催生一批新的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三进一步推动非政府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 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发挥在激励科技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 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是当前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工作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 可以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强化非政府科技奖励重点奖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
在评奖过程中, 应突出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自主创新性标准, 淡化科技成就的生产力标准;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版权和标准等, 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申报专利和版权, 鼓励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10]110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为根本导向, 加大在科技奖励中的专利考核指标, 在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等管理工作中引入专利考核体制;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接轨和交流, 尽量引入国际通用性的创新判别标准, 避免孤芳自赏的奖励项目。
(二) 规范和加强非政府科技奖励的运行和管理
对科技成果的自主创新评价, 要有一个规范的科技奖励运行机制。因此, 必须建立良好的非政府科技奖励申报、评审机制, 实现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聘任专业人员或相关人员从事非政府科技奖励管理工作。同时,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科技奖励中, 提高科技奖励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在管理方式上, 可以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奖项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过程的识别、方针目标的建立到管理职责、产品实现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都由文件加以确定、都有记录作为证据, [11]87使得科技奖励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
(三) 加大对个人的奖励力度, 并适当向青年科技人员倾斜
目前非政府奖项中以科技人员为奖励对象的奖项已达122项, 约占设奖总数的56.7%。但从整个科技奖励体系来看, 人物奖的比重还是太低, 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热情。因此, 国家应引导更多的非政府奖项作出调整, 以奖励科研人员个人为主, 兼顾奖励项目, 新增的非政府奖项则应以奖励科研人员个人为主, 有利于形成项目奖与人物奖相平衡的科技奖励体系。历史经验表明, 青年科技人员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而政府科技奖励的获奖人员年龄都较大, 因此, 非政府科技奖励应对获奖人员的年龄有所限制, 优先授予中青年科技人员,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后备人才。
(四) 重视奖项的品牌建设, 提升社会声望及影响力
非政府奖项要获得科学共同体的广泛认同, 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一些知名的非政府奖项都非常重视品牌建设, 以其鲜明的特色、规范的运作,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知名奖项之所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因为它的学术地位, 二是因为奖项本身设置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在经过广大科学家群体的遴选后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和接受而形成较高知名度。因此, 对于非政府奖项的设奖单位来说, 要想创立国际知名奖项, 就必须把奖项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以保护和维护奖项的评奖服务、奖励机制的领先性和创新性。[12]86同时, 设奖单位要采取多种措施, 将奖项定位于当前的国际科学界的发展热点,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奖项的品牌化, 实现奖励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保持合理的奖项梯度结构, 并能根据科技发展的要求, 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推出新的奖项定位。
参考文献
[1]徐顽强, 熊小刚.科技奖励重在激励自主创新[N].科学时报, 2009-1-23 (A4周末评论) .
[2]徐顽强, 熊小刚.我国非政府科技奖励的发展现状、动因及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6) :13-16.
[3]钟书华.国内“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研究综述[J].软科学, 2008, 22 (6) :113-116.
[4]陈至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2) :4.
[5]陈传宏.激励自主创新, 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在第三次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科技奖励, 2007 (12) :6-10.
[6]社会科技奖励登记审批名单[EB/OL].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 (http://www.nosta.gov.cn/) .
[7]乔振祺.中国社会力量设奖的成功范例:何梁何利奖[J].中国科技奖励, 2008 (11) :54-56.
[8]王炎坤, 等.科学奖励的社会运行[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92.
[9]姚昆仑.科学技术奖励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68.
[10]王大明, 胡志强.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技奖励制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21 (4) :109-112.
[11]金华彰, 马彦冰.2000版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文件编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2:87.
自主互动 互评互改 篇5
——让写作成为学生的期待
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 何能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有些好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所以,初中学生的作文写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基础上,互评互改。唯如此,才能写出具体、生动、形象的文章,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经历了小学低段的“接受性学习”、小学中高段的“发展性学习”,到了初中段的“自主性学习”。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对所学的知识、人际关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观点明确、尖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就完全有能力互评互改作文。
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培养学生互评互改的习惯和能力。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训练:
一、互评互改,勤于互助
拿到一篇作文,该如何改,改什么?该如何评,评什么?是初中学生评改作文的难题。怎么攻破这个难题呢?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在评改作文前,尽量了解学生的写作基础、现状,做到胸有成竹,以便有的放矢;激发学生互评互改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动机,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互评互改的习惯。
首先,激发兴趣,晓之以理。
1、借故事说理。把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逸闻趣事讲给学生听,将评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融于故事之中。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欧阳修“不怕先生责骂,只怕后生笑话”的趣闻,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一丝不苟评改作文的故事,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托尔斯泰改稿的故事等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2、学名言知理。发动学生搜集名人关于评改文章的独到见解, 引导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来。如:“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记号、段删去,毫无可惜。”(鲁迅)“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契诃夫)“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展高手明理。一是把杂志和文学作品中修改的手稿影印件复印下来,让学生观看,感受作家如何修改文章。二是展示教师自己文章修改手稿。让学生感受到,作家、老师写文章还要如此精心修改,更何况学生呢?
这样,学生明确互评互改作文的目的并不只是判断同学作文的好坏,而是为了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培养写作兴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其次,铺路架桥,授之以法。
1、讨论研究,共定标准。师生通过探讨,将作文评改的内容分成两部分:改和评。改的内容包括: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不得体的语言等;评的内容包括:
1、语言是否得体连贯,表达是否到位(20分)。
2、中心是否明确、集中,是否抒发了真情实感(30分)。
3、材料是否真实、恰当,能否突出中心(20分)。
4、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楚(10分)。
5、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规范(10分)。附加分:
1、记叙生动形象感人,议论深刻透彻,说明特征鲜明。(2分)
2、有文采。(2分)
3、有创意(2分)。要正确使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先改后评。当然,每一次评定并不是面面俱到,而要紧紧围绕本次训练要求来评。只要达到了本次训练要求,就算好文章,就应充分肯定。
2、根据标准,共同评改。在评改作文的初级阶段,我分别选择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的作文,印发给学生,连续两个星期,花了两节课,师生共同评改。其中,我们一起评改了王璐同学的《人在江湖》(见附录1)。这次写作训练的要求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内容是“初中生活”,题目自定。我引导学生根据标准,按下列步骤评改:一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整体思路、结构,同时圈出用错的标点、错别字,用横线划出病句,要求仔细认真,无一遗漏,并改成正确的。二读全文,欣赏好词佳句,精彩段落。要求逐句逐段边看边改,用波浪线划出精彩词句,写好眉批。三读全文,整体把握,写好总批,评定分数,并签名。为了便于学生把握,也为了激励学生,把分数定为95、90、85、80(即优、良、及格、不及格)四档。当然,这三个步骤并不是简单划一的,可交叉进行。有些难改的地方,需反复读,深入研究。实在解决不了的,可在组内讨论,也可与老师商量。结果,学生的评定意见各不相同:
陈露露:文章材料新颖,语句相当符合当今的文化潮流,词汇新鲜。写出了当今
用心
爱心
专心
社会学习竞争的激烈。感由心发,材料较真实。评95分。
何朝杰:文中把自己在失败后的心理、实际行动描写更具体。在写自己努力过程中,不可以写出对人侮辱的语言,对于“就你们那点IQ”似乎写出你轻视别人。而“努力原来……罢了”的描写则显出你有些自负。我相信“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上进”。谦虚些,你还会更好。评90分。
黄怡欣:这篇文章拥有自己的独特性,让人过目难忘。文中用了大量新词、成语,描写生动。如果再运用些古人的诗词,会更佳。在结尾处,还可以换一种方式,如把领悟到的道理,用意味深长的几句话,点出“人在江湖”的无奈,可能会更好。评90分。
……
同学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教师引导思考:此文是否达到“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训练要求?经过激烈讨论,最终评定:文章的优点明显。一是善于选材。“成众人之对手”、“月考失利”、“奋起直追”这些看来平平常常的小事,一经作者下笔点染,顿觉意趣盎然。它们桩桩件件,如粒粒珠玑,穿缀成生活的花环,闪耀着绚烂的光彩。二是笔端凝聚着真情实感。文章处处流露作者内心深处毫不掩饰的情思,让人感觉到初中生活的紧张和切实感受。如果对事例的描写再具体些,对人物的刻画再细致些,措辞再合理些,感染力会更强烈。评95分。
3、自主互动,独立评改。
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合作,学生初步掌握了评改方法,能够尝试独立评改了。此时,教师要多观察,多巡视,以便及时和学生讨论,加以点拨。其形式有同桌互评、自由互评、随机互评。然后,把改评好的作文传给本人。如果时间允许,学生可轮阅组内成员的作文,甚至其他组同学的作文。
4、取长补短,自我评改。
互评互改结束后,学生重新审视和修改自己的文章,写反馈意见,或接受,或反驳,或切磋,短则几句话,长则三五百字。再给“小老师”打分。最后自评,在认真品味了同学的改评以后,给自己的作文也写上分析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把作文本交给老师。这样,学生互改互评,互相欣赏阅读,再次自我修改,评定,一般在一节课完成。两周一次。
5、再次批阅,评点反馈。
教师再次收到学生的作文,分两步做:一看学生的作文,如果学生的评语及分数比较准确,基本上不做修改,只是补充一些没有评到之处;如果出入较大,就另写评语,另打分数,并说明理由。同时,对学生的评语给予“优、良、及格”的评价。二选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及优秀评语,再另用课堂时间(约20分钟)师生共赏。
用心
爱心
专心
这样,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在自主互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评改鉴赏能力,又激发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两全其美。
二、嘉评称道,善于激励
在训练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写评语有一定的难度,起先学生只会套用评改标准中的话。而且,水平较高的评差作文全写缺点,水平较低的评好作文全是优点,也有的懂得鼓励别人,既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又能委婉地指出缺点。还有的评语有语病。(见附录2)
针对这种情况,我将上述几种类型的典型评语用幻灯片显示,让学生讨论,比较优劣。并引导学生多次学习优秀作文及点评。如《创新作文》中精彩的作文《超级家族》(文略)和点评:“本文群星灿烂,时尚气息充盈全篇。泓嫣定是一位追星族吧,不然怎么会对这些明星如此熟悉呢!本文的创新点是显而易见的:
1、快乐。……
2、新鲜。……
3、真实。……创新就是快乐的心情+新鲜的佐料+真实的情感。”
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出评语写作要遵循“诚于嘉评,宽于称道”的原则。并明确了评语写作的要求:
1、情感性。评语要满怀深情,可在字里行间寄托希望,在一言一语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尽量多用委婉、商量、探讨的口吻,少下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让同学感觉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可在思想上、内容上、写作方法上与作者沟通,或产生共鸣,或真心诚意地赞美,或坦诚地提出建议。
2、鉴赏性。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材料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使同学感受到成功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文学性。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采,具有耐人寻味的含义,有独特的魅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
4、幽默性。对同学作文中明显的或暗藏的毛病不能视而不见,闭着眼尽说内容空泛的套话或不着边际的褒话,而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评论其不能达意的原因,明示其改正方法。但批评时措辞宜幽默含情,不可冰冷生硬。
5、因材施评。要根据该同学的实际水平,发现其亮点,看到其进步之处,表扬激励。
6、写好后要多读几遍,做到顺耳、顺口。从而激发同学的信心,调动写作热情。
三、写改互促,乐于写作
经过一学期的“互评互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评改作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评改兴趣,学生的习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只要发现同学作文在某点上比自己强,就充分肯定赞赏;被评者看到同学的赞语后,喜上心头。往往一次评改后,就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认真准备,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来。并急切地盼望着下次写作、评改课的到来。以前作文课上咬着笔头、皱着眉头的情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奋笔疾书、微笑默叹的情形。甚至连写作水平最差的学生也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这样的效果令我和许
用心
爱心
专心
多同行刮目相看,而学生们则愈“写”愈有兴趣。有的评语意见中肯,情感诚挚,且击中要害;有的褒之有余,但极富鼓励性。(见附录3)
从习作和评语可看出,学生的写作态度认真,内容充实,情感真实;而同学之间的互改互评又是那么的求实、求真,既没有不妥当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贴标签式的概念化语言。就连平时作文不怎么样的学生,也能针对同学写作实际,写出了言真意切,洋洋洒洒数百言的评语来。
学生还对互评互改活动纷纷发表感言:滕皓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改别人的文章,既帮助了别人,又提高了自身水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既如此,为人、为己修改文章,又何乐而不为呢?”王纤同学也说:“同学互改互评作文,好!我们既能从同学的作文中吸取精华,又能给同学指出不足的地方。多次改评作文,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我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真是一举多得!”
由此可见,指导学生互改互评周记、作文,益处甚多:
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评改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了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了写作水平。
2、同学之间要互改互评作文,就必须认真阅读、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再次“作文”的过程。
3、能有效、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寻求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里如是说。
互改互评作文,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互改互评作文,让写作成为学生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学校管理心理学》 程方正主编
用心
爱心
专心
附录1:
人在江湖
宋诏桥中学104班 王璐
“我的竞争对手是王璐。” “我的竞争对手是王璐。”
两个排名在我后面的男生齐刷刷地把我当成了敌人,我感到周围的寒气,好冷!下次月考,会被他们追上吗?这次只不过差了0.5分1分而已,好危险„„
——又一次月考
拿着刚出炉的成绩单,我摇了摇头,当年我正是料事如神!竟然„„被那两位超越了。看来,人有了目标,还真是有了前进的动力了呢!这下,我可要出手了!看招——
“蒋雨晴!你帮我分析一下题目,好不好?” “谢欢娜!帮我点拔一下英语„„”
我东问西问地把一个个不懂的难题全攻下!我挑灯夜读悬梁刺股,做曾经被我扔进杂货堆的各类习题。准备着,准备着下次的月考。哼,就你们那点IQ,我保准反超,要让你们望尘莫及!哈哈!
有了这股动力,似乎也一帆风顺,考试前的成绩也好像一路看涨,原来努力这东西也是稍稍有点用的,只不过我以前懒得拿出来使罢了。但如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我虽阅历浅,但也知道这规则,江湖中打打杀杀,若不是你杀了我,就是我杀了你。
又一次考试,我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出来时也一样。努力过了,结果怎么会差呢?上帝是不会辜负我的,看看新的成绩单,不正是如此吗?
附录2:
第一次评改时学生写的评语:
学生点评一:文章的中心很突出,内容也不错,详略也得当,结构也完整,语言也描写得挺生动。(徐佳欢)
学生点评二:字写得像蟹爬一样,语句不通顺,又严重离题。题目是《语文》,内容却根本不是有关语文方面的。什么作文!根本就是流水帐!标点乱用,志向不够远大。真是活受罪啊!建议你多看看好的作文!呜呼!(孙吟韶)
学生点评三:此文写得详略得当,尤其是跟小猴嬉耍的情景写得特别生动形象,可谓锦上添花。(许文迪)
学生点评四:文章的内容比较紧凑,语句也比较通顺,许多夸张的修辞使文章更有活力,自己的感悟也比较深刻。如果再有些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我想可以使文章更上一层楼。(徐杰)
附录3:学生的当堂作文及互评评语:
学 车
用心
爱心
专心
鄞州区宋诏桥中学104班 张泽硕
天下最难学的是什么? 外公说,天下最难学的是唱戏。老爸说,天下最难学的是电脑。
我说,天下最难学的莫过于骑自行车。
遥想儿时当年,我骑童车那一流,形如闪电,快如疾风。只不过有次出了点很小很小的意外,老妈从此实施车禁,我也因此告别车坛。
时过7年,3月18日,一个有纪念性的日子,我被获准再骑自行车。我摩拳擦掌,心中想象当年飒爽英姿,那速度,那力度,那被风吹起的头发。
谁知我一骑上自行车,就摔了个嘴啃泥,试了N多次,仍是!当脸上,手上,身上可以刮下七八斤泥来时,我不再试了。我回想起,小时候我为了练车,曾破了多少衣服,受了多少皮肉之苦。
“同志,练吧!把失去的再练回来,道路虽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我默念。我骑上车,极力回想过去是怎么骑的,脚用力地蹬了几下,然后跨上去,才骑出去三四米,就摇摇欲坠,一副风雨飘摇的样子,一下子就重重地摔了下来。平衡啊,老朋友,你快回来吧!
我揉了揉摔疼的地方,站起来,骑上车,再继续练。这次比刚才差,骑出不到一米就倒了。我又试了几次,发现如果不与“摔”这东西肉博的话,我这辈子,下辈子,都别想骑自行车出去转了。
我找到躲在爪哇国里的勇气,继续练习。我正左右摇晃地骑着,一个女人带着他的女儿经过,看见艰难骑车的我,有意无意地说:“这人,长那么高连自行车也不会骑。”我心中立刻升起一股怒火。一瞬间,我眼前闪过小学时取笑我不会骑车的好朋友,那被老妈锁着的车,那飞一般骑车的我,那“同学会,我一定骑车到来”的许诺。
不知不觉间,我惊奇地发现,已骑到了小区的另一头,被风吹起的头发落在额上,风夹着些许的热,一个词从脑中崩出----惬意。
我又一次学会骑自行车。
学后统计,全身乌青5处,无痕迹、有疼感3处,衣服上洞3个,鞋当然报销了。
成功学会骑车使我明白,过去成功历程中的欢乐、痛苦,是今后生活的动力源泉。邱吉尔说:“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尽管学车时遇到的困难算不上苦难,但它给了我同样的启示。
学生点评一:全文紧扣中心,内容具体,结构紧凑,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透露着风趣。不过错别字太多,以后要仔细,使文章变得更好!(吴欣怡)
学生点评二:全文从头至尾充满了幽默,令人不由得哈哈大笑,且最后一段文字又将主题升华,将一篇平凡的小作文点化为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文章,此招甚高。总之,这篇文章堪称经典。(戴科泉)
学生点评三:文章中多次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有了“斑斓的色彩”,尽
用心
爱心
专心
管文中弥漫着令人忍俊不禁的气氛,但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脚踏实地的人生道理,特别是最后几段,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应该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借事说理文。(李柯柯)
学生点评四:文中有个别病句,错别字也不少。但写得形象生动,将“学车的艰难”写得很夸张,让人忍俊不禁。以儿时的学车精神鼓励自己,而学会骑车的原因又别出心裁,竟是因被人看不起。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中心虽没有点明,但字里行间中已经表露无遗,夸张的语句中透着一种严肃的、脚踏实地的精神,实属一篇佳作。(郑夕雨)
(郑夕雨同学对作文周记互评互改活动很感兴趣,也非常投入。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给同学写的评语已有“老师”的“气派”。)
附录4:
他山攻错
宋诏桥中学104班 何朝杰
《楚辞〃卜居》里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说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习好,就得“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今天,何老师让我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同时让我们吸取别人写作的优点,来补充自己的缺点。
哇,我竟然“分配”到吴欣怡大才女的作文呵,真是三生有幸,赶快打开来“瞻仰”一下。短短一页半的作文,我很快就读完了,真是精炼!虽然,不像张泽硕的作文这么令人捧腹,也没有像我一样引典论据,却是别有风格。这么说吧,她的作文就像一块钢板,短小精炼,中心明确,虽然没有什么艳丽的地方,却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呜,要写评语了,怎么写呢?我可真是快敲破脑袋了,看看周围的同学,也都整一苦瓜脸。唉,眨眨眼,咬咬牙,动动脑,上!“语言精炼,中心很明确,内容巧妙结合,更突出了中心„„建议多运用些名言佳句,使文章更生动、活泼„„”呼,大笔一挥,终于搞定了。欣赏别人优美的作文,实乃人生一大乐趣啊!
拿到自己的作文,看看别人的评语,嗯,连连点头,真是恰到好处,既有表扬,又有建议,还有自己的感受,相信一定会让我的作文得到进步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正如《诗经》里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以“他山的石”来雕琢自己这块玉!
用心
爱心
构建自主、合作、互动、高效课堂 篇6
“一”指的是课堂教学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三”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五”指的是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般要通过五个基本环节来
完成。
二、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自主学习阶段
(1)情景导学,揭示主题
精心设计新课引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基本要求:做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景中存疑,情中有问。创设情景要根据教学实际,对于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教师要围绕学习主题,提出供学生为主体学习而设置的自主性问题或导航性问题。
(2)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或个体构建是最基础、最本质、最核心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主要是实现对情景导学中提出问题或导航材料中问题的初步感知,以使学生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梳理。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动手实验、类比归纳、抽象概括、想象观察等学习活动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或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
基本要求:在问题导航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对于不能自主构建或者存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准备提交小组长,尝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自主性問题或导航性问题的完成情况。
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启发。同时,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提炼需进行讨论交流、合作解决的问题,适时组织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2.互动对话阶段
(1)讨论交流,合作提升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基本要求: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由教师根据学习主题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设计1~2个问题),提出合作交流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在什么地方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学什么。对于教师提供的探究性问题,小组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自主探究后,再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互相启发,进行合作探究。会的教不会的,尝试达到对问题答案的统一或生成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并予以记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指导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及时点拨和
评价。
(2)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一次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过程。评研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认识及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模糊认识给予澄清、对思维误区进行正确引导、对独特的见解予以激励,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归纳学生的认识,总结升华,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基本要求: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修正自己的答案,对有分歧的问题予以补充、纠错、质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强调重点知识,对学生的激励和思路、方法的指导,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适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科学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巩固延伸阶段
反馈达标、拓展延伸:此环节更多的是看学生能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通过链接经验拓展知识空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提升的空间。
基本要求:巩固达标性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相连,使训练有一定的强度。同时问题设计还要体现思想性与开放性,既要重视对学科思想的提炼,也要注重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学生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达标性训练问题。训练完成后,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完成情况,组织对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分析、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纠错、质疑并修正答案。
说明:上面五个教学环节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不同学段的教学有不同学段的特点,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模式、灵活运用,五个环节也未必是泾渭分明,应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做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相机而动、有机结合。是否要合作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自主学习要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高效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本末倒置,偏重于从单一的教学方式、方
法和手段上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寻求与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统一性。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教学起始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诱发学生从课堂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明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手段或思维创新程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促使学生不仅重视“学会”的结果,也重视“会学”能力的
训练。
3.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长期以来,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地听课,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关系。不仅学生厌学,而且教师厌教。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克服了这一难题。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激发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相应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学相长,使我校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康佳宁.浅谈小学数学“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少儿科学周刊,2014(10).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Z033)“小学数学‘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7
一、新教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一改旧教材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但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
1. 教材备课难
新教材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但同时也加大了备课的难度。新教材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势必要求教师广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备课中的难度就加大了。农村中学资料、配套设施比较缺乏,现代教学手段较少,设计好的课常常没办法展示。此外,这套新教材给了教师施展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但如何设计自己的课堂,得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因为活动比较多,有时设计想象的和实际情况及操作有很大区别,另外,每个班级的情况又不一样,因此,对教案的设计和修改是一大难点。
2. 教材把握难
新课标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发展到重学生内部灵性的生成,课堂知识由原来单一的书本知识,增扩为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学生情感体验,弱化知识,似乎教师的内部逻辑联系不是特别强了。上课时,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的话,学生将无法把握知识结构,容易造成思维脱节、混乱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他们上节课讲的是什么内容。活动形式、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如果教师不善于归纳,就会造成学生只知道参与活动,而不知道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 课堂控制难
由于新教材的空间很大,活动又较多,教师在教学控制上就有一定难度,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就会使课堂显得特别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实际的教学中,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较大,同样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班级和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可行的教法与学法
针对新教材使用中的上述困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认知水平,贯彻“自主、合作、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认为应选择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1. 实施情境教学和学案导学
通过提供具体生动的情境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走进情境、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综合运用阅读感悟、情境分析、讨论、评议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学后教、学练结合、师生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寻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预设是教学的基础,备好课是我们搞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为此,上课前,要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尽量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智慧要充分估计,尽可能地预测课堂中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想出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要精心选择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贴进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材料,选择相关的小故事、图片漫画、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并针对这些内容设计一些“小而活,活而不难”且有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千方百计创设活动情境,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只图表面形式和热闹,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性,追求活动的实效性,对教材设计的小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取舍、加工补充。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甚至诚恳地向他们请教,做到教学相长。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尽管教无定法,但贵在有法,一堂课总是要有一定的程序和结构,课堂教学总是有一定步骤,我们的“自主、合作、互动、有效”的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故事引路,揭示主题
通过合理设计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揭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里的故事是广泛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小品、寓言等多种多样,此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揭示主题,因此,占用时间不能过长,以3分钟为宜,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
2. 自主感悟,生成新知
本阶段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学案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的重难点为主攻方向,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思考分析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初步感悟新知识,然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巡回点拨,在师生合作中生成新知识。在这一阶段,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时间过短,学生阅读任务完不成,谈不上感悟和生成新知识。
3. 情境探究,师生互动
在自主感悟阶段,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初步的,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设计具体、生动的情境,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情境、解决问题。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教师精讲点拨,讲清思路、明析事理,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到一般,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或设计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的情境,提出问题,走进生活,让学生去辨认、说明怎样做,通过生活中鲜明的事例,让学生升华和应用新知识。
4. 扣标整合,巩固提高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谈新体验,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方法、技巧,把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清晰化。把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进行强化,引起全体同学足够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 当堂训练,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合的机会。面向全体,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实施中的注意点
1. 学会等待
我们面对的是个性鲜明,多种多样的学生——聪明的、迟钝的、听话的、调皮的、骄傲的、自卑的、上进的、落后的……不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必须给予厚爱、给予热情、给予鼓励、给予等待。当学生阅读时,给予等待,不要怕冷场、不热闹;当学生讨论时给予等待,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时间、整理思绪的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等待,等待他们纠错、等待他们成功,培养我们的宽容和耐心,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我们等待的境界。
2. 不妨让学生动手
我们的思品课,有关设计的问题较多,学生讨论回答较多,但有些问题,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口头和字面上是不一样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纸上写下来,让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也符合新课改的方向。
3. 把握语言节奏
“课似看山不喜平”,把握好语言节奏,运用扬抑顿挫的语调,优美地传出真情实感,这是教学节奏艺术对语言的要求,运用语言自如、恰到好处,将会使学生以舒心、美感和无限留恋的状态积极参与教学。政治课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它的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魅力。政治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一方面,力争语言精炼、准确,讲究语言的节奏与技巧,做到抑扬顿挫,该动情处要情感丰富、饱满,该娓娓细雨时则平心静气;另一方面,要注意采用多种语言形式,多用一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领略语言的节奏美的同时,对所学理论有所感悟,由此构成语言波澜,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动力。
4. 提高板书艺术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1. 基于国家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关,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教育的本质特征。要转变育人方式, 必须以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为突破口,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基于教师现状
目前学校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80%, 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教师还有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缺乏对新理论的学习和自我反思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于教“书”教“案”, 学生依然缺乏自信和热情;教师忽视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水平, 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教师重教轻学, 重“案”轻人, 重知识传授轻策略研究, 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 学生被动接受且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 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重复、低效的劳动中流失, 课堂效率低下, 而师生身心疲乏。一些教师在理论上虽有所认识, 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
3. 基于学生现状
在武汉市省级示范高中范围内, 我校属于第二梯队。生源情况也属于第二梯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 既要尊重教育规律, 更要尊重学生成才规律;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 更要重视他们的能力培养、人格修养和身心健康;既要关心学生当前的表现, 更要关注他们长远的发展;既要面向全体, 更要区分层次、尊重个性。因此, 教育要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期望。
4. 基于学校现状
我校始建于1896年, 距今有近120年的历史, 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2005年, 我校步入湖北省示范高中行列, 2006年7月从钟家村西迁到十里铺。虽然我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但在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过程中, 也有制约的瓶颈:随着部分老教师的退休, 教师的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为了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同时结合学校的生源情况, 根据原有的“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创新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此, 我们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 提出了《高中“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 并于2013年被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办列为重点课题。
二、理论依据
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的依据
(1) 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认为, 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发现学习能提高智慧的潜力、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学会发现和有助于所学知识的保持。
(2) 学习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认为,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 这个联系过程就是“同化”。
(3)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 利用必要的信息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
2. 教育学依据
(1) 素质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要帮助他们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组织协作学习, 让学生去获取信息、分辨信息、运用信息, 从而形成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
(2)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支配下, 课堂教学已经能够初步实现学生自主式、合作化学习的教学操作样式。学生不再是受控于教师的被动学习者, 而是相对地成为主动、独立的准探究型“学者”。教师的传道授业更注重的是如何创设有利的课堂教学情景, 如何激发学生的协作精神。
3. 心理学依据:个性的整体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 知识的获取是靠对事物意义的获得和理解, 在特定的情境或知识背景中去主动地建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空间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还能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 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以及促进其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三、基本原理
1. 教学的性质
“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互动探究学习, 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行为,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效益。
教师:以生为本、引领主导、点拨激励、调控开发。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自主建构、发展提高。
2. 教育的宗旨
(一)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教师转变角色, 走进学生、融入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创设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展。
(二)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在高度重视学生、充分依靠学生的基础上, 强调学习应遵循先感悟、后认知、再熟知的过程。
(三) 构建教学内容生活化、生产化、社会化, 关注知识活力的课堂。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 此模式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习过程生动、精彩, 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
3. 教学的效果
以活动为主线;以探究为核心;以交流为途径;以发展为目的。
此教学模式, 以建构理论为依据, 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 重视探究问题的提出———情景感知;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互动研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自主建构;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应用拓展。
4. 教学构成的要素
课堂理念:以生为本、民主开放、激发活力;学习形式:自主合作、互动研讨、显现张力;课堂氛围:探究体验、活跃思维、挖掘潜力;资源引用:典例精当、深浅适度、紧扣主题;课堂效果:生为主体、三维达成、扎实高效。
此教学模式, 把教师、学生、课堂三个结构要素充分融合。以教师启发点拨为关键,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根本, 以课堂活动为依托, 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追求高效三维目标的达成, 实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
5. 诠释
学生自主是核心、学生互动为方式、“三三四”是结构、高效为目的。
对教师而言, 备课设计应遵循三原则:
梯度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密度性———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训练适度;
层次性———注重基础、关注发展、综合评价。
对学生而言, 以“三会”为目的:会学习、会质疑、会探究
6. 策略及流程
课堂教学四步骤
纵观新课标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九门学科, 教材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大体为:问题情景→学生活动→意义建构→归纳结论→理解应用→回顾反思。
依照新课程标准, 根据新课改精神, 结合学校实际, 创建了高效课堂四步教学模式:
情景感知→互动研讨→自主建构→应用拓展
高效课堂既要以学生为本, 是培养学生会学习、会质疑、会探究的课堂。高效课堂既是教学终极目标与过程目标的统一, 也是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统一, 还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关注全体学生的统一。高效课堂中学生是活动的, 是主动的, 教师的任务就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剖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 提出明确指示, 点拨思维疑点, 引领学生主动乐学, 在活动中寻求提升。
四、探索与实践
该教学模式自2011年开始实践, 首先在学校学科基础较好的物理、语文等学科开始实践, 经过多次、反复的探索讨论, 基本成形后, 逐步在其它学科推广。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 该模式逐步深化与提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下我们通过课堂实录, 介绍四步教学模式。
1. 情景感知
这里所说的“情景感知”是指一节课的引入, 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 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 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 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传统教学“重结论, 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捷径, 却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以生活经历、随堂经验的体验为切入点, 创设情景, 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是非常必要的, 让学生发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并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和兴趣。将学习内容生活化、社会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同时, 有了体验, 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过程, 更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这不仅是引入新课、理解知识的需要, 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案例一:高二物理《楞次定律》的引入:两根长约1米、内外径均相同直管, 质地分别为铜和塑料, 把两个相同的, 外径略小于直管的扣型小磁铁同时放入竖直放置的铜管和塑料管的上孔内。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小磁铁穿出两根直管所用的时间。 (选自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三次教学大赛》执教者:陈顺清)
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兴奋极了, 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 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思考从问题和惊讶开始”, 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 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 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 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 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画, 创设心理“不平衡”的情景, 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 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教学内容, 挖掘素材, 捕捉学生的心迹, 精心设计实验, 激活互动课堂,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互动研讨
理想中的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达成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课堂内容该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动态的开放性。重视课本内容与广阔信息资源的开放性联系, 并将之贯穿课程内外。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不仅仅是知识, 而可以学有所用。课堂还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 即“生生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上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方向, 而不需死板地固定在一个点上;学生还充分拥有提问权, 可以任意提出各种性质、类型的问题, 同时还能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评议、发表感受, 因为学生在这样的问答中, 思维不断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灵感的火花, 不断得到情感体验, 得到智力开发。
案例二: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中, 教师应用活动课的形式, 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课堂上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探究, 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互动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扮演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种不同的角色, 讨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掌控, 及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并自主构建分权与制衡的示意图。 (此课在2014年全国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执教者:王丽)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 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碰撞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中变化和发展, 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 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比如, 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 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更丰富,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 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时刻把握每一个发展学生的契机。
3. 自主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单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所接触到的新信息的来源和形式可能不同, 它可以是自己直接接受来自客体的信息, 也可能是从其他人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 还可以是接受关于客体的符号化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所接触到的新信息来源于自己的阅读、与同学的互动、教师的讲解。
案例三:高二数学《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课中,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互动交流, 借助表格, 抽象概括, 归纳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实现加法原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接下来引领学生应用原理解决例题一, 并设置变式, 由此, 顺其自然地让学生从3的特例, 到N的一般, 归纳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实现学生对加法原理由理性到实践, 并在实践中升华的认识过程。
再通过转, 就是试图从联系的高度, 由加法原理, 转换到乘法原理。选择通过深挖问题二, 实现“由加到乘”的过渡。首先, 环节3已归纳出加法原理, 接下来应用, 符合认知规律。其二,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猜想分步相乘。接着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为什么可以乘?”, 学生通过加法原理验证“分步相乘”这种猜想是合理的, 又因为在此题中用“乘法”比用“加法”计算更简捷, 体会提炼“分步相乘”是必要的。
通过典型的“分步相乘”实例, 进行验证。经过分析, 学生类比归纳出“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最后通过例题二及变式, 学生类比归纳出乘法原理的一般形式。 (此课在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执教者:张静)
这些课例印证了“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4. 应用拓展
由于学科的不同, 同一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 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可以是概念、规律、定律、定理, 还可以是某种方法或思维方式, 同时又受到知识的外延和内涵的约束, 在应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正确, 或对问题情景分析不到位, 隐含条件的挖掘不深刻导致应用的错误。这一个过程是培养和强化学生观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最好时机, 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可设置梯度性、层次性的典型例题, 通过反馈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调整教学的进度, 夯实基础, 强化落实。
案例四: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 在前三个环节中已经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三个经典实验, 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实验分析思考: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教师追问“是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最后拓展与升华, 结合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 让学生归纳出作用遗传物质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在观察学习中不断提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课堂充满活力, 也使新课改理念得到落实。
案例五:高二生物的选修一《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课中, 完成了前三个环节教学后, 在应用拓展环节中,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各类资料, 学生自主选取了菊花的根、茎、叶等不同器官作为材料, 从外植体消毒、接种到关照培养箱的培养, 各实验环节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体验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应用。虽然有些同学的实验失败, 但他们依然充满高涨的热情, 课下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 请老师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 在应用中拓宽了视野, 提高了综合应用的能力。 (该课指导教师江晶获得武汉市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
五、成绩与效果
自推进“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 学校连续三年组织了《高中“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大赛, 各学科组更注重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使知识情景化、情景生活化、生活习题化, 注重应用教学模式的应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该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与认可, 打造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活动共计115人 (次) 参加, 评出一等奖30人, 二等奖39人, 三等奖46人。
“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13年9月被汉阳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学模式;物理学科“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13年9月被汉阳区教育局评为学科优秀教学模式。
2013年11月学校青年教师张静应用《高中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高中数学课竞赛《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获湖北省一等奖;王丽老师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高中历史录像课竞赛《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获湖北省一等奖:王洪涛老师应用《高中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高中语文展示课《高考作文多元立意》获湖北省二等奖。
王丽在2014年全国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张静在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何红梅获三等奖, 实现了23中教师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获奖的历史性突破;周艳霞、莫立思、杨露老师在武汉市语文、体育、音乐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李小芳在2014年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另有数学、物理、语文、生物、音乐五学科的优质课分别获得武汉市一、二等奖;教师根据《高中自主互动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撰写的学科应用论文有6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制作课件有6人获全国一、二等奖;撰写的学科应用论文、教学设计有18篇获省市一、二、三等奖;教师黄发香、徐思两人获武汉市高效课堂先进个人。近三年来, 学校教师获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优质课竞赛一、二、三等奖达四十余 (次) , 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使学生和教师成为“自主互动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受益者。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9
262自主课堂模式明确提出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师只能占用20%的课堂时间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释疑;另外20%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剩下的60%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合作互动, 即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意义深层的互动。无效互动是目前众多课堂共同的弊端, 要使262课堂模式真实落到实处, 有效的课堂互动是其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基石。要促成有效互动必须注意以下环节。
一恰当、合理的分组
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学习情况了然于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逻辑推理能力、视觉判断能力、体态语的表达能力、音乐诗歌的节奏感能力、互动能力、自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口笔头表达能力都是学生习得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所必备的。由此可见,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兼顾组内成员各种能力的全面性、互补性。巧妙的分组是学生得以有效互动的有力保障。如果教师面对一群新的学生,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了解学生的喜好特长, 再进行恰当的分组。
二有效互动在词汇教学方面的运用
传统课堂上的词汇教学往往局限于翻译法或机械操练法。即使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情境呈现词汇, 仍然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有效地互动不是教师控制下学生的跟读或机械对话活动, 而是基于一定意义目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以模块九第三单元为例, 本单元Reading部分内容涉及三个不同国家的国旗介绍。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学习不同国家的国旗知识。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完成本组任务的学习。让学生将本组学习的生词归类、细化。通过合作、查字典, 解决与词汇相关的以下内容:发音、近义词、反义词、与之相关的常用词组以及字典上列出的典型例句。在各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时, 教师来回于各小组之间负责给学生释疑,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活动过程中,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提出各自识记、理解词汇的方法并进行比较汇总。每组口语较为地道标准的学生负责确定单词的正确发音;笔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整理记录与生词相关的关键短语和典型例句;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猜谜、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引入生词的学习;视觉判断能力出色的学生可以通过图表、绘画、动画等形式提出高效有趣的记忆、理解词汇的方法;交际能力强、有责任感的学生负责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有了有意义、有目的活动的驱动, 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会努力积极思考,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共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所有成员在共同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自信程度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自觉调整学习策略, 懂得如何真正高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互动。在各小组相继完成各自负责词汇的学习任务后, 教师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 各小组留三位成员在本小组, 其他三位移至其他小组。重新分组后每组成员总数仍是六人, 但新的组合却是学习了不同词汇任务的新组合。在每个新的小组内, 原有的成员通过与新成员的互动介绍自己小组习得词汇的成果。相应地, 新的成员也将自己组内习得词汇的相关成果与原组员分享。在新的合作互动结束后, 每个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与两个国家相关的国旗知识内容出现的生词。整个课堂在高效轻松的气氛中延续。课堂上呈现出的不再是形式主义的所谓竞争、独立思考, 而是基于有意义活动基础上的有效互动。介于本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国家国旗的知识, 在第二轮小组合作结束后, 再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重新分组。如前所述, 至第三轮小组合作互动结束学生便掌握了所有三个国家国旗知识介绍中出现的生词。最后, 所有学生回归到各自原来的小组, 进行最后的合作互动, 这个环节是学生互相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过程。所有成员互相查漏补缺, 在互相汇报、检查习得知识情况的过程中更是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实践检验证明, 这种生动、高效的互动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接受, 遗忘率也偏低。学生的各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课堂上合理的竞争和合作是并存的。在三轮分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学生各自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关于生词的各种知识检测试题发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答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判断全班学生整体合作互动的效果。如果组内成员得分都在90分以上, 就不需要再次接受测试。若组内有成员低于90分, 那下节课所有成员都得进行额外的测试。如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就不会孤立地以“我”如何如何的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相反, 他们会懂得用“我们”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能够更好地融到组内活动中去。“捆绑式”的评价手段让学生有更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会促使学生提出更高的自我要求。有意义的互动使整节课不再是教师展示自己精心准备课堂设计的呈现过程, 而是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有意义语言交流的过程。课后教师将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学习有效互动获得的成果展示于教室四周墙壁上的版块栏, 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这也有利于学生持久记忆所学的内容。
三有效互动在课文教学中的妙用
传统的课文呈现讲授模式是fast reading, detailed reading以及consolidation.无论教师怎样努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 都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表层看, 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但因为学生所有的活动都是按照教师既定的程序模式进行的, 因此学生无法得到真正地发挥自身潜力探索合作的机会, 所谓的互动也完全流于形式, 互动层次太浅, 互动形式单一, 有的活动甚至根本没有互动的必要性。鉴于教师的指令, 学生不得已进行的敷衍了事的所谓互动不能真正为学生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 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的情境。有效互动必须具备如下特性:目的性、必要性、全面性。仍以模块九Reading内容为例, 整体的合作互动环节如前所述。为了让学生的互动更有目的性,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较为灵活的学案, 提出学生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必须专注解决的问题。对于本节课, 我给学生设计了各个小组必须达成的合作目标。内容如下: (1) What is the summary of this part? (2) Raise and answer as many questions as you can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3) Analysize complex sentences with proper grammatical rules. (4) Retell this part so as to show others the meaning of this part. (5) List key phrases and key sentences.
以上所给的任务并非具体的特定的习题, 而是给定的可以自由发挥的范畴。至于学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完全取决于学生, 教师只是起指导、释疑作用。在进行了第一轮小组合作互动后以法国国旗为主要学习任务的学生形成了如下学习成果: (1) What is the summary of this part?This part mainly tells u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French flag, with the colors red, blue and white used, which reminds us of the motto of the Revolution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2) Questions and Answers.When was the flag used?Why was there great unrest before the liberation?What’s the result of the revolution?What kind of colors are used on the flag?What do the colors stand for?What will you think of when seeing the French flag? (3) Key phrases:at the start of, suffer from, lead to, remind sb.of sth, in solute to, stand for.
原定各组成员在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时都会有着极强的责任感, 都希望本组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肯定, 能够为其他小组成员带来收获。“现学现卖”的做法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更好地诠释了“任务”的真实含义。重新分组后新的组员之间的有效互动总是让学生振奋不已。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合作, 如何给予同伴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同心同力, 带着共同的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步步深入, 最终达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 有效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流于形式的由教师控制学生服从指令的机械操练模式, 将师生互动的本质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那就是师生互动的本质是学生自身的活动以及生生互动。有效互动在任何课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262自主课堂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只有有效地互动才能真正给学生创造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喜好和意愿的机会,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去积极探索新知, 体验进步与成功。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10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写作时学生紧皱的眉头, 听到的是教师的载道怨声。这样的境况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目前, 我们的作文课堂很多还是脱离不了老套的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 给一个命题, 指导, 作文, 讲评, 再作文。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也太随意, 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在这样的作文训练模式下, 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感觉不到写作的快乐, 教师也体验不到成就感。
没有成就感的、不快乐的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我们的改变, 我们应尝试重新建构作文教学模式。
一、隐身:没有教师的作文指导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们似乎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似乎总把自己看成是一位指导者, 偏重于写作方法的讲解, 习惯于对学生灌输“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 是不容易写好的, 只有多读多练”, 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畏难的情绪, 让他们找不到出路, 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教师对于作文的指导如果只是从概念到概念, 从理论到理论, 其力度反而是有限的。“对于写作来说, 学生‘有所感’‘有所思’, 就是成功的一半了。‘感’从哪里来? 主要是自己的生活, 其次是读书或借助大众传媒获得的见闻; ‘思’如何形成? 这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质量。观察、读书、思考, 三者密不可分, 合成了写作的动力。观察是直接的感受, 读书是间接的感受, 思考是对二者的综合加工。”作文的写作不应该是靠教师指导出来的, 教师一定要诱导、启示, 激发学生自己的感受。学生没有自己的感受, 就会言不由衷, 编故事了事, 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面对新的命题时, 教师什么也不说, 把对文题的思考都留给学生, 隐身于后。
那教师的作用在哪呢? 教师可以为打开学生的思路做一些铺垫, 如:1. 指导课前的阅读推荐,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是学生作文的积累, 每一节指导课, 推荐一篇作品或选择一篇文章的精彩部分, 通过剖析、咀嚼, 让学生扩大积累。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作文的教学是紧密相连的。2.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的时候, 组织学生对作文的命题、写作等展开讨论, 使学生对命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不把自己对命题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没有教师在作文前的过度指导, 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那么地广阔。
二、自主:书写属于自我的故事
作文的第一步是“有”的问题。无东西可写, 往往是我们的学生头疼的事。为什么学生头疼呢?教师随意给一个命题就让学生写, 可往往这样的选题离学生又很远, 因而作文的第一步就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作文的选题,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只有写让自己动情的东西, 才可能有真情实感, 才可能表达对所写之事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如在我们完成单元引写的训练之外, 在七年级的起始阶段, 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写自己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故事的机会。在七年级的一个学期中, 学生作文的选题是自己定的, 给出的限制条件就是写和自己有关的一切故事。学生写自己的故事, 一方面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有内容可写; 另一方面, 有切身感受, 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学生写自己所了解的故事, 一来可以把自己的认识表述出来, 二来可以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把事情说清楚, 语言表达流畅, 写作训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看似随意的设计, 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在这一阶段, 教师的主要作用, 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 如何写好自己。作文的起始阶段, 这样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很有成效的, 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 “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 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不让他们自己学, 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机, 它能推动学生去学习, 它能改变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有了兴趣才会有写作的热情。
实践证明, 在看似无要求、无选题的作文训练中, 学生的写作热情反而大大高涨, 写作的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只有把内容突出出来, 才能解决写作文的从无到有的问题, 才能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
属于学生的作文写作内容, 你能读到学生的生活是那么地丰富。
三、互动:师生合作的作文评价
作文的评价, 包括作文的批改和作文的讲评。
《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教师只有在写成的作文里, 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 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 才可以亲自体会文章应该怎么写。
作文教学只靠“学生写, 教师改”是不够的, 我们的作文批改需要师生的互动。作文的批改模式要改变,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成立作文批改小组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在班级里成立修改小组, 组批同学的作文, 让学生面对面地修改。每一组选一个组长, 要求作文基础好一点的学生来担任。具体的实践是: 一开始先自我批改, 要求找出错别字, 列出提纲, 写清自己如何选材, 采用什么样的结构, 并给自己的作文作一个自我评价; 然后再组批, 由组长给组员的作文一个评价。这样的几次实践下来之后, “组长的权力就可以下放”, 每位同学轮流做组长, 这样每一个人都有了批改他人作文的实践。在具体的修改活动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 及时了解批改的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并不是教师就不用改作文了, 教师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组批之后, 教师一定要再批, 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的批改才会有针对性, 这样的批改才会对学生的自我批改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经过再批之后,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一清二楚, 为之后的作文讲评奠定基础。
建立了新的批改模式, 随之带来的是新的讲评模式。先前的作文的讲评模式就是教师讲评上次作文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选读上次作文中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新的作文讲评模式, 主要分为两种形式:1. 组评。每一次的作文讲评, 先由组评开始, 每次选择一个组, 由组长对整个组的情况作个评价。2. 集体讲评, 形式为选读, 即随意抽取学生的作文来读一读。随意抽取选读看起来是随机的, 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选取典型例文, 作者本人范读, 学生互相点评, 师生共评。这种随机抽取的方法, 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紧张感, 你的文章不管写得怎样都要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教师在此之前可以先做好一定的准备, 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要心里有数,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讲评形式一来可培养学生评价别人作文的能力, 二来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先前只是选读写得好的文章, 限制了其他人展示的机会, 也遏制了那些暂时文章写得不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 逐渐形成悦纳自己的意识, 从而培养出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 又敢于直接面对自己的不足的宽广胸襟, 克服自卑和狂妄, 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态度。一节课选读五六篇, 这样运行下来, 一个学期每个人都要轮上一次。有了这种模式, 一到作文讲评课, 学生阅读展示的热情就很高涨, 也乐于评价, 乐于表达。
共建师生互动的作文评价模式, 我们一起感受到写作带给我们的快乐。
四、享受:多样的作文成果展现
新的作文教学, 为的是让我们的孩子爱上作文。对作文的爱的保持, 最重要的动力是享受成果, 感受到作文创作的快乐,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来展现学生的作文学习成果。写在作文本上的一篇篇习作本来是不起眼的, 但如果我们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它们变成成果性的东西展现出来, 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作文成果展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可以出个人文集或班级的文集, 可以定期进行班级竞赛, 也可以利用博客、个人空间等网络形式, 还可以推荐学生习作发表。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活动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享受作文的成果。有了成就感的学生是快乐的, 有了成就感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自主性与互动性 篇11
下面以《可能性》为例,谈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的乐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无所不能,学生才会放飞思维,表现的激情得到释放,参与的欲望得到张扬。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氛围的构建,除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教学艺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之外,游戏、故事等的有效运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可能性》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引用古时候的一个趣味性的故事,而激发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思维。
如在古时候,有个特殊的规定,凡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在临刑前,都要从三个口袋中抽生死签,抽到“死”的,斩立决,抽到“生”的是神的旨意,就地无罪释放。一天,一个忠臣得罪了一个奸官,这个奸官一心置忠臣于死地。聪明的你,你感觉奸官会用哪个布袋:生、生;生、死;死、死。
显然,奸官会用第三个布袋,因为两张纸条上都是“死”,无论抽到哪一张,都不会幸免于死。那么,如果你是忠臣,你会怎么急中生智而死里逃生?
这个忠臣也猜中了奸官的心理,看穿了奸官的心底,于是飞快地抓出一张字条,并塞进了嘴里,咽了下去,并且说,“我听从上帝的安排,如果上帝认为我该死,我吞下的就是死字,我认了,那么剩下的是不是生呢?”奸官对“死”字只好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除了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以外,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故事中的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与《可能性》丝丝相连,密不可分,并且,在故事的过程中,多次提出思考性问题,促使学生融入故事中,运用数学思想分析故事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自主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六大解放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发现和感悟。
如对于《可能性》的学习中的摸球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布袋中的红、黄两个球里,每次摸出一个球,记录摸出的球的颜色。
当然,在摸球后,教师可以对摸球这个活动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你在摸球活动中,有什么体会?
此时,教师代替学生即问即答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之后,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让他们自己说出“每一次摸出的球不是红球就是黄球”“每一个球都有可能摸出”……
再如,在一个布袋里,放入两个红色的球而摸球,那么,有机会摸出黄球吗?这个问题,显然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再让学生反复摸球,只要让学生简单试一试、想一想就可以了,让他们自主构建“两个都是红球时,摸出的球不是这个红球就是那个红球”“每一次摸出的一定都是红球”。
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布袋中的两个球都是黄色的,那么,有可能摸出红色的球吗?
这样,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将数学问题融于游戏中,使学生在玩中思,动中想,通过活动而有所悟,有所得。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探讨的习惯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高效课堂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然而,互动课堂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源于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因此,习惯的养成才是有效教学、互动课堂的基础和前提。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基础是“问题”。学习《可能性》时,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构建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运用环节,教师可以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去积极思考。如把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张扑克牌,打乱顺序,反扣在桌面上,每次摸出一张,能摸到哪张牌,能确定吗?
提出小军和小丽摸球的游戏,四个布袋里,分别放三红三黄三兰;三黄两红;两红两黄四兰;四红两黄两兰,游戏规则是摸到红球小丽得分,摸到黄球,小军得分,那么,你认为哪个较为合理和公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提供了“物质前提”,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于这些问题,除了学生思考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再讨论。如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张扑克牌的游戏,将红桃4换成黑桃4,游戏规则一样进行,不过摸牌40次,小组合作,并记录:
[红桃\&\&( )次\&黑桃\&\&( )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活动进行预测“摸出红桃的机会大吗?”40次的实验活动,为了方便记录,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记录?学生们会想到用三年级学过的“正”的方法。根据你的统计结果,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和你的预测一样吗?
简单的游戏活动,有自主思考,有合作活动和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构建乐学、善思的理想课堂。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改革的重心,并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们都会感觉自己的天空是湛蓝的,让学生的心灵永远阳光永驻,无限温暖。
BLOG让自主学习互动起来 篇12
1 BLOG 及其特点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是WebBlog的简称, 中文名称为博客, 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为“网络日志”, 也有人把BLOG称为“网志”或“网录”。BLOG是一个网页, 是一种传递知识、表达个人思想、见闻以及实现网络链接的免费网络出版软件, 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BLOG相当于是一种个人主页, 它是属于私人空间的, 可以利用超级链接、网络互动和动态更新的特点, 链接有价值的知识与资源。这种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平台, 正影响着学习方式, 也是实现教学交互的一种新途径。
BLOG具有自由创造、即时性、交互性等特性;具有资料筛选、个人知识管理、交流会话、网络社交群体和信息跟踪等功能。BLOG的特性和功能让学习者兴奋, 它让学习者有种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 学习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习, 随心所欲的交流。
2 自主学习及其特点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上的学习, 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动机激发起来的, 是学习者自己的事, 教师或其他人只能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不能起决定作用。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是独立自主的, 他们运用综合能力去完成学习过程, 实现学习目标。
一般认为, 自主学习的特点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但自主学习还有其有效性和相对性、自主性等特性。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性都表现出忽视了学习中的互动, 在实际中, 从意识、情感、行动上也忽视了互动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认为, 互动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学习者的情感、人格都有很大影响。在学习中, 学习者必须被作为“整体的人”去对待, 让学习者在智力和人格方面和谐的发展。
3 BLOG使自主学习得以互动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上的学习, 许多自主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需求来决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 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较, 自主学习过程缺少了互动环节。BLOG由于其自身带有留言评论管理功能, 可以支持其他浏览者给学习者留言, 而且支持留言、评论的修改和删除, BLOG还有站内沟通功能, 支持站内短信息的设置和用短消息进行交流。利用OBLOG (多用户博客建站程序) 的团队博客功能, 可以实现网上课堂、兴趣小组等等, 使自主学习互动起来。
3.1 师生互动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求学习者的积极互动, 注重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创设能使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引导学习者在实践中、探究中学习。教师与学习者还将建立起真正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将超越个人的有限视界, 填平“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鸿沟。传统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独立的、封闭的,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很少。由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 在传统自主学习中师生缺乏互动, 即使发生互动, 也会因对话的内容、时间、人物影响学习主题的拓展。
BLOG给自主学习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平台, 这种互动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在学习过程中, 对于学习者有疑问的或者不懂的问题, 可以通过BLOG向教师发出帖子请教, 为解决自己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BLOG给教师提建议或意见, 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和教师多方面的交流, 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2 生生互动
在自主学习中, 常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 是学习者自发的学习、自由的学习, 与他人无关, 因此学习者会走向自主学习本身就没有互动的误区。合作学习认为, 生生互动是学习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 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生生互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BLOG中学习者可以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习者提高信息素养, 有助于学习者在交流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BLOG可以动态记录学习过程, 其他学习者也可以从BLOG中获得启发, 学习者可暂时转化为“老师、导师”。
3.3 学习者与媒体互动
传统的自主学习中, 常借助于课本、资料去完成学习任务, 与其他媒体的交流很少。有些较抽象的知识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懂, 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 应该提倡单位时间效率, 反对延时效率。
自主学习应借助各种媒体提高学习效率。BLOG平台可以帮助记录知识, 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还可以帮助获取知识, 通过网络媒体看他人的BLOG, 可以接受别人的思想, 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知识, 达到学习目的。
3.4 学习者与专家互动
传统的自主学习中与专家的互动是通过听报告、讲座进行的。在网络时代,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有多种方式与专家进行交流, 如E-mail、BBS、ICQ等, 网络的公开性、大容量的存储及网络的跟踪技术能够更好地与专家进行交流。
BLOG平台就是很好的与专家交流的平台, 因为好多专家都有自己的BLOG, 学习者可以访问专家的BLOG, 专家也可以访问学习者的BLOG, 通过BLOG学习者就可以向专家学习、请教、共同探讨前沿的知识。例如, 在学习电子学档的有关知识时, 笔者就与温州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老师王佑镁在BLOG中交流, 在交流中受益匪浅, 获得了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在与专家交流中, 学习者或认同、或反思、或异议, 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从讨论、交流中得到提高, 从提高中形成了能力。这一过程完全是学习者自己完成的, 专家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
在信息化环境中, 可用于学习的媒体和软件也越来越丰富, 要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BLOG只是可用于自主学习的网络交流平台之一, 它可以使自主学习互动起来, 无论与谁互动, 都不能扔了互动的主题, 忘了互动的目的, 互动是与自己挑战、与知识挑战的方式, 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互动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自主学习如何互动, 是教育者和学习者需要探讨的问题。BLOG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的交流平台, 使自主学习有了转变, 有了互动, 为此, 本文讨论了BLOG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效果。
关键词:BLOG,网络,自主学习,互动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Blog的反思与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7) .
[2]孙志国.Blog知识共享与个人知识管理[J].2004, (10) .
[3]路春梅.怎样使学习者自主学习[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 2006, (1) .
[4]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田丽霞.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习者[J].小学教学参考, 2005, (12) .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7]韩颖.Blog文化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M].江西教育, 2004, (11) .
【自主性与互动性】推荐阅读:
自主互动05-11
自主、互动、拓展06-03
自主互动学习07-30
自主互动式12-02
自主能动性学习10-24
自主互动学习型12-15
自主互动型小班化教学11-03
自主组织与自主治理06-20
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09-30
开放与自主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