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长工作面

2024-08-08

不等长工作面(精选4篇)

不等长工作面 篇1

1 工作面概况

34217工作面位于权台矿-1000 m水平东二采区, 该面倾斜上方为34219工作面采空区, 北邻权台~白集边界, 南到停采线, 下方为瓦1号断层区域。由于工作面紧靠瓦1号断层布置,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因此采取边探边掘的方法, 最终将工作面布置成倾斜长度由127~77 m的“刀把式”不等长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安装ZFSB3000-15/24型放顶煤液压支架81架, 上下端头安装配套ZFSB4300-17/28型过渡支架4架, 共85架, 如图1所示。

2 问题的提出

当该综放工作面推进230 m时, 由“刀板”转为“刀柄”, 工作面倾斜长度由127 m缩短为77 m, 需拆除支架34架, 如何安全、快速拆除多余支架 (即缩面) 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

3 方案的选择

3.1 缩面方案

缩面工作需拆除下段综放支架34架, 将端头支架移位到缩面后下端头位置, 拆除前后部刮板运输机, 将工作面端头支架、运输机头对接, 实现正常回采施工顺序有两种方案。

3.1.1 方案一

当工作面回采至距不等长终采线10 m时, 工作面支架全部上爬, 跟顶后铺网回采, 距缩面位置3 m时, 暂停回采, 工作面全面扩大棚 (3 m木梁) , 支架及运输机从下端开始拆除, 拆除34架后止, 被拆支架从工作面经材料巷运出, 最后对接端头支架及运输机头, 用局扇解决拆除段通风问题, 如图2所示。

3.1.2 方案二

避开应力集中区, 在缩面位置向外50 m处沿煤另掘联络巷作为拆除支架专用通道。当工作面回采至距不等长终采线10 m时, 将拆除段支架上爬跟顶后铺网回采, 其余支架正常回采, 同时在缩面段老巷中向工作面方向扩帮3 m, 采用锚梁网索支护, 3 m长矿用11#工字钢花边钢梁, DZ-2800单体液压支柱和木垛进行加强支护, 作为工作面拆除段出架道。拆除下端头支架后直接安装在缩面后的下端头位置 (该位置支架先行拆除) , 最后对接运输机头后即可回采, 用局扇解决拆除段通风问题, 如图3所示。

3.2 方案确定

方案一采用全面上爬铺网扩棚进行拆除, 优点是不用另掘联络巷出架道;缺点是扩棚铺网施工时间长, 上段运输机必须拆除运出, 完成下段拆除后, 还需重新安装;跟顶扩棚铺网拆除, 恢复生产时, 需下刹跟底回采, 不能迅速达产。

方案二优点是工作面推进到不等长终采线位置时, 即可进行运输机及支架的拆除工作, 所需时间短, 方法简单, 可以迅速达产, 保证工作面接续。缺点是增加了掘进工作量, 在缩面老巷中需采取扩棚及加固措施。

通过方案比较决定采用方案二进行施工。

4 施工工艺

4.1 工作面停采缩面前的准备

缩面前完成联络巷出架道掘进、拆除段刷帮及拆除准备等工作。

巷道要求:支护必须完好, 净宽不低于2.9 m, 净高不低于2.2 m, 为了便于摘挂钩, 上口必须落好里外各6 m以上的平台, 抬棚三角门拐弯曲率半径不小于6 m, 不能满足的巷道必须向一帮或两帮扩帮卧底, 保证支架顺利通过。

铺网:铺网前要求工作面达到“三直一平”, 采高达到2.4 m, 支架全部接触顶板, 两道畅通。并将架内浮煤易矸清理干净, 该面沿走向距停采线10 m开始铺金属菱形网, 直至停采线。第一块网为单层, 其余均为单层错茬铺设成双层, 金属网倾斜铺设, 走向搭接300 mm, 倾斜搭接300 mm, 搭接处每隔200 mm, 用14#铁丝两股扎牢。

铺设钢丝绳:在支架顶梁上加铺钢丝绳, 更好地维护拆除空间。旧钢丝绳外观要求完好, 选用1寸的旧绳, 断丝不超过15%。当铺网深度为500 mm时, 开始在支架前梁处铺设旧钢丝绳, 每隔1.0 m, 再铺设一根, 共铺设7根钢丝绳。钢丝绳和顶网之间每隔200 mm用14#铁丝双股扎牢。铺设时, 钢丝绳必须捋直, 用起吊能力为5 t的手拉葫芦拉紧, 将钢丝绳两端固定在18 cm的圆木柱上, 该柱的顶底都要有柱窝, 带有75°迎山角。

4.2 工作面下端头支架的拆除和安装

当铺钢丝绳至第二根时, 在第33、34、35、36、37支架上沿倾斜方向铺设4 m、3 m长11#工字钢搭接布置, 每隔0.8 m铺设一趟, 4 m钢梁两端分别与34支架、37支架搭接0.5 m, 3 m钢梁分别铺在33、34支架顶梁上, 以方便端头支架入位。先拆工作面大溜子、照明设施、各种供电电缆、水管等, 再拆除34、35、36支架, 然后拆除端头支架, 拉至第35、36支架位置入位, 最后从下向上拆除工作面的支架。大溜头、二节、三节放入顺槽电绞以外位置, 支架拆除完成后再入位对接。

4.3 工作面输送机的对接

端头支架全长6 m, 常规放顶煤支架全长5.4 m, 端头支架入位后, 与常规支架不同线, 超前0.6 m, 因此, 运输机对接位置向上15 m运输机应调斜对接机头, 割煤一刀后, 将运输机调直, 缩紧链条, 即可正常运行。

5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割煤喂网或扩棚喂网时, 顶网、底网的联结、压茬以及铺网方向要严格按设计和措施要求施工;工作面在拆除支架时老塘6根钢丝绳要及时支护, 打好支柱, 支柱用φ18 cm圆木扶临时梯形棚加固;该面拆除时采用风机供风, 施工期间, 对该面的沼气、风量、温度等进行监测、检查;在拆除期间, 面内的架棚 (梁、腿) 影响施工需撤掉时, 一定要坚持先补后撤的原则, 禁止大拉大改, 确保有一个安全良好的拆除空间;拆除期间所用连接装置应牢固可靠, 符合拉力要求, 斜巷运输按规定执行, 使用回柱机牵引时, 绳道内严禁有人, 确保施工安全。

6 结论

34217综放工作面缩面52 m, 利用矿井停产检修期间施工, 仅用6 d时间, 完成了全部的缩面工作。缩面后第一天生产即达到了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为类似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的回采, 积累了实践经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常因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 在推进过程中需进行工作面缩短回采, 拆除工作面部分支架, 以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阐述了徐州矿务集团权台煤矿34217综放工作面拆除部分支架、缩短工作面长度的施工工艺, 工期短, 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回采, 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对不等长工作面综放采煤工艺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刀把式,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缩面

不等长工作面 篇2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骨盆倾斜,下肢假性不等长

近年来, 人们对臀肌挛缩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但对于臀中、小肌挛缩引起骨盆倾斜致下肢假性不等长的报道则较少, 导致人们对此认识不足, 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 对此认识更加不足, 从而导致误诊、误治, 而延误治疗时机。作者自2000—2012年共收治6例该病例, 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 男4例, 女2例;年龄3~28岁, 平均12岁。单侧3例, 其中2例为外院手术后, 双侧3例。临床表现:均有反复臀肌注射史, 跛行步态。双侧发病者双下肢交腿并腿下蹲实验, Ober’s征、划圈征均为阳性, 单侧者上述体征不典型。双侧臀纹不对称, 双下肢不等长, 双下肢脐踝线相差2.0~5.0 cm, 平均3.0 cm, 双下肢髂踝线相等。直立外观骨盆明显倾斜, 病变侧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 有的屈髋试验阳性, 有的仅有步态异常, 双下肢不等长, 双下肢肌力正常, 无肌萎缩, 所有患儿并膝下蹲时双膝均不在同一平面, 错前或错后[1]。骨盆X线片示小粗隆突出, 骨盆向挛缩侧倾斜15.0°~25.0°, 平均20.0°, 脊柱代偿性侧弯。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取侧卧位, 用约束带和沙袋固定骨盆 (避免因骨盆的移动影响术中检查松解效果) 。先作挛缩严重侧, 沿粗隆顶端向后上方弧形切口, 长6~10 cm,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术中发现髂胫束、臀大肌筋膜及前外侧肌纤维挛缩纤维化, 将阔筋膜“Z”字型切开, 将患髋极度内收内旋屈曲, 松解臀大肌挛缩带, 并牵开探查臀中肌。如无挛缩或臀肌挛缩松解后骨盆倾斜未矫正, 则进一步分开臀大肌、髂胫束移行部及臀中肌, 探查其深部的臀小肌有无挛缩;如有予以分次切断挛缩带, 该挛缩带为纵行走向的白色条索状组织, 每次切断后用骨膜剥离器向两端剥离, 延长臀小肌, 彻底松解延长挛缩组织后, 中立位内收要超过20°, 膝关节内侧触及手术台面 (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 避免引起骨盆新的不稳定和肌无力) 。一侧毕再行另一侧, 两侧手术一次完成, 彻底止血, 并放引流管引流。为了防止术后挛缩带再黏连, 将双下肢并拢固定, 屈髋45°~60°, 屈膝30°左右。术后2 d引流袋无出血, 拔除引流作双下肢皮牵引, 且短肢侧牵引较重;术后4 d只行短侧下肢牵引, 并加做骨盆侧方摆动锻炼;术后1周下床并膝下蹲、交叉步态行走等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 行双膝交叉坐位功能锻炼, 并逐渐加大锻炼幅度和强度。

2 结果

本组6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4年。6例骨盆倾斜完全矫正, 恢复正常步态, 双下肢并膝下蹲不受限, 且下蹲后双膝在同一平面, 无错前错后, 髋关节内收内旋正常, 双下肢脐踝线相等, Ober’s征和Galeazzi征均为阴性。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骨盆倾斜完全消失, 腰椎侧弯消失。

3 讨论

临床臀肌挛缩症报道较多, 但该病伴骨盆倾斜方面报道较少, 且多集中在臀中肌挛缩方面。臀小肌由于其位置较深加之表面有臀中肌覆盖, 尤其是臀中肌正常时臀小肌挛缩不易被发现, 术中易被忽视而致术后效果不理想。

臀肌组织主要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 臀中、小肌称为髋关节外展肌, 主要起稳定骨盆作用, 并在步态周期中提升负重肢体对侧骨盆, 维持步态平衡。一旦一侧外展肌挛缩后或双侧挛缩不对称, 临床表现为骨盆倾斜进而出现下肢不等长症状, 其中以臀小肌病变致骨盆倾斜为巨, 冯宗权等[2]称之为臀小肌挛缩型臀肌挛缩。

余希临等[3]分析, 在髋关节中立位时额状面上臀小肌纤维与下肢纵轴线所成夹角较臀中肌小, 它对骨盆产生的牵引度更大, 是决定骨盆倾斜的主要因素。提臀时臀小肌都有牵拉骨盆、保持平衡作用, 而臀小肌位置深、肌腹窄、起止路径短, 纤维变性挛缩之后缓冲范围小, 对骨盆倾斜作用更大, 故臀小肌挛缩影响明显大于臀中肌。目前, 对于臀小肌挛缩手术治疗为唯一选择。本组单侧3例臀肌挛缩症中, 其中2例为外院术后病例, 术中发现1例为臀中、小肌均挛缩, 臀中肌已作充分松解而臀小肌松解不彻底;1例一侧臀中肌正常, 忽视了对臀小肌的探查松解, 予彻底松解后, 均在4~5个月后恢复正常。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无神经损伤及肌无力。外院2例患者第1次术后效果差, 分析认为:a) 术中可能对臀小肌挛缩显露不充分或认识不足。b) 术中可能由于体位摆放时未用约束带和沙袋固定或固定不牢, 致术中检查松解效果时骨盆移动而影响对手术效果的判断。c) 患者术后惧痛, 不能坚持正确锻炼或定期随访, 影响术后恢复效果。故术前准确临床分析, 术中充分松解、正确检查, 术后恰当功能锻炼对康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平国兴, 黄建凯, 丘德赞, 等.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7) :418-422

[2]冯宗权, 曾湘惠, 林庆光.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病因分析及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11) :649.

不等长工作面 篇3

渐变槽线天线是通过对介质基板表面的金属贴片蚀刻而制成,不同类型渐变槽线天线的区别在于构成天线辐射区的槽线形状的差异,如有线性渐变槽线天线(LTSA)、等宽度槽线天线(CWSA)和指数型渐变槽线天线(Vivaldi)等,如图1所示。

在渐变槽线天线中,Vivaldi天线在理论上具有无穷的带宽[2],因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研究。然而,实际制作的Vivaldi天线总是有限带宽的。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其馈电结构限制了其只能在有限的带宽中达到谐振;二是Vivaldi天线的最大指数槽线宽度决定了天线的最大电长度,因而限制了最低工作频率。按照辐射单元的结构可将Vivaldi天线分为三类:Vivaldi天线[3,4]、对趾型Vivaldi天线[6]和平衡对趾型Vivaldi天线[7]。在文献[3]中,在馈电结构中加载了短路针和电阻,展宽带宽的同时降低了最低频率;文献[4]也同样改进了馈电区,它增加了馈电区的面积和采用了阶梯宽度馈线馈电,小型化程度较好;文献[5,6]则是在辐射区进行改进,并在辐射区边缘分别开不等半圆形槽和多矩形槽来改善天线增益;文献[7]则采用了增加介质基板的长度来提高方向性等等。比较这几款天线,文献[3,4]在小型化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方向与增益略有欠缺;文献[5,6,7]的天线增益较高,可在小型化做出了一定的牺牲。而且,Vivaldi天线的设计频率大多都在3 GHz以上。结合提到的这些问题,综合考虑天线性能和适用性,本文设计了一款最低频率为0.8 GHz的超宽带Vivaldi天线。文献[4,5,6,7][4,5,6,7]与本文设计的天线大致参数性能总结在表1中。

1 天线设计

传统Vivaldi天线结构如图2所示,为介质基板双面印制天线。介质基板上侧为通过蚀刻而形成的包括指数渐变槽线、等宽度槽线(即过渡区槽线)和圆形谐振腔的金属贴片,如图2中实线部分。介质基板背侧为印制微带馈线和微带扇形短截线,如图2中虚线部分。整个天线按从左至右可以分成3部分:馈电区、过渡区、辐射区。

注:λL为带宽内最小频率的波长。

本文在指数型槽线底部加载电阻的基础上,进行在天线的辐射区上开不等长矩形槽,探究加载电阻、开矩形槽对此天线的影响,设计的天线如图3所示。其中,加载电阻主要目的是降低最低频率,改善低端频率的驻波比,提高小型化程度,开槽是为了提高低端天线的增益。

如图3所示,此天线设计使用的介质基板是相对介电常数为4.4的FR-4,基板的尺寸为(150×150×0.508)mm3。馈电方式采用微带线馈电,其中微带线位于基板下层,其宽度为wf=0.8 mm、长度lf1=32 mm、lf2=30 mm。电阻R=300Ω;过渡区中缝隙宽度wd=0.8 mm;辐射区中l1=103 mm,其中指数函数的指数为0.038 46,系数为26,开口宽度K=82 mm。并在辐射区两侧开不等长的矩形槽。

2 天线的仿真与优化

利用Ansoft HFSS14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在其他参数值固定时,观察单一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2.1 介质基板厚度h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基板厚度h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天线的辐射电导大小,从而使品质因数Q发生变化。h越大时,Q值越小,频带越宽,但同时会导致表面波加剧。因此选取合适的厚度才能确保天线的综合性能。

图4是基板厚度h对天线回波损耗的影响。由图4可知,当厚度h增大时,最低频率相应会随之下降,但是也会导致输入阻抗不匹配。因此取最优值h=0.5 mm。

2.2 加载电阻的阻值R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图5为加载电阻的阻值大小R对天线回波损耗的影响。取电阻阻值R为200Ω、300Ω和400Ω。由图可知,当底部加载的电阻阻值变化时,最低频率基本不变。其中当R=200Ω时,在1.5 GHz和2.7GHz左右性能会急剧恶化,这是由于电阻阻值过小导致在较高频率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产生。当R=300Ω和400Ω时两者性能比较接近。但是,当底部电阻阻值越大时,天线的电流会下降,辐射效率降低,并且考虑到现实工艺问题,本文选用规格为2512、阻值为331Ω的贴片电阻。

2.3 在天线辐射区两侧矩形槽的位置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矩形槽的参数比较多,在本文主要就开其位置展开讨论。令ws3分别取值为27 mm、37 mm和47mm,观察回波损耗的曲线变化,如图6所示。当开槽位置离指数型槽线顶端较近时,如ws3=27 mm时,天线的带宽会减少;而达到一定距离时,天线的性能变化不大。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在3.2 GHz左右天线性能会下降。因此取最优值ws3=37 mm。

除上述参数外,在优化仿真实验过程中,对馈线宽度wf、过渡区槽线宽度wd、三个矩形槽线长度ls1、ls2、ls3、宽度ws1和矩形槽之间的间隔ws2等参数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仿真优化。各参数最终优化结果如表2所示。

3 天线的加工与测试

为了进一步验证天线的工作性能,根据天线结构和最优数据还精确加工制作了实物,实物图如图7所示。而后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微波暗室完成了测量。实测与仿真曲线的结果对比如图8和图9所示。

由图8可知,实测天线的阻抗带宽为0.8~3.8GHz,相比于仿真结果,实测曲线在高频段3.5 GHz左右会略上移。曲线的整体趋势与仿真曲线一致,近乎吻合。图9为仿真与实测的天线方向图,由图可知,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该天线在带宽范围内的方向性较强。由于存在不可避免的工艺误差和测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测试结果不如仿真结果理想,但从总体来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天线综合性能良好。

4总结

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款新型Vivaldi天线,该天线采用加载电阻和在开不等矩形槽对传统Vivaldi天线进行优化,实现了超宽带、定向性好、低频率的设计目标。仿真优化得知,天线的阻抗带宽0.8~3.8 GHz。实测结果显示,天线工作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Lewis L,Fassett M,Hunt J.A broadband strip-line array element.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IEEE,1974:335-337

[2] Chiappe M,Gragnani G L.Vivaldi antennas for microwave imaging: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2006;6(55):45-48

[3] Deng C,Xie Y J.Design of resistive loading vivaldi antenna.IEEE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09;(8):240-243

[4] Wu J,Zhau Z,Nie Z,et al.A printed UWB Vivaldi antenna using steppe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slotline and tapered patches.IEEE Antennas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4;(13):698-701

[5] In D M,Lee M J,Kim D,et al.Antipodal linearly tapered slot antenna using unequal half-circular defected sides for gain improvements.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2012;8(54):1963-1965

[6] Teni G,Zhang N,Qiu J,et al.Research on a novel miniaturized antipodal Vivaldi antenna with improved radiation.IEEE Antennas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3;(12):417-420

不等长工作面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治疗的11例下肢不等长患儿中, 男8例, 女3例;年龄11岁~18岁;畸形原因:创伤2例, 炎症3例, 内生软骨瘤1例, 先天性5例。

1.2 手术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行胫腓骨近端截骨9例, 股骨远端截骨2例, 并用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以促进骨痂生长, 并通过调整外固定架做肢体延长, 达到预期效果即可拆除外固定架[2]。

1.3 结果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下肢不等长11例, 一般固定时间5个月~10个月, 最长1年。拍X线片示:骨痂生长正常, 骨延长顺利, 未出现骨不连现象, 肢体功能恢复。住院期间, 11例儿童均未出现针道感染及其他相关并发症。1年后随访, 8例儿童双下肢等长;1例儿童因疼痛明显停止延长, 患肢较健肢短约2 cm;2例儿童延长后患肢较健肢长1 cm~2 cm。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下肢不等长患儿年龄相对偏大, 心理反应复杂, 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加之治疗时间长, 抑郁情绪增加。医护人员要及时开导、安慰患儿, 耐心讲解疾病治疗过程,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方法、目的和效果, 以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3];患儿还会担心自己的学业, 要让他们分清现阶段治疗和学习的主次, 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同时, 对于患儿家属也要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 并了解患儿家庭和经济状况, 为手术前后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做好准备。

2.1.2 术前指导

术前训练患儿床上大小便, 防止术后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发生尿潴留和便秘, 平日也要多食蔬菜、水果, 多饮水, 防止便秘的发生;指导患儿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及踝关节、足趾、趾间的屈曲运动;术后尽早进行锻炼,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患儿返回病房后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患儿麻醉暂时未完全清醒, 会出现烦躁, 摆放不能自如, 此时应将患儿患肢妥善放置在软枕上, 并予消毒巾覆盖, 软枕应高于心脏水平, 以利于静脉回流, 改善患肢末梢循环状况, 减轻肢体肿胀。患儿麻醉未清醒时要避免发生坠床意外。

2.2.2 患肢的观察

患儿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3], 要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感觉、疼痛等情况和足趾活动有无障碍。观察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对于肢体肿胀明显或肢体肿胀不明显但肢体变硬、软组织张力较大、患肢皮肤温度变凉、皮肤颜色变白、发绀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 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2.3 疼痛护理

由于肢体肿胀及针眼处皮肤牵拉可引起疼痛。应关心、安慰患儿, 并指导患儿家属给患儿播放音乐、看书、聊天等分散其注意力, 必要时适当给予镇痛泵。

2.2.4 饮食指导

鼓励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及粗纤维食物。由于术后疼痛及运用镇痛泵等原因, 患儿的食欲会变差, 要准备些色、香、味俱全, 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以增进食欲, 保证足够的营养。

2.2.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2.5.1 针孔感染

患儿外固定架固定, 针孔大而多, 易引起感染。严重的感染导致骨痂延迟生长, 严重的将被迫拔钉, 因此, 必须加强针孔的护理[4], 每日用聚维酮碘滴在针孔处, 一个针孔2滴, 每天2次;并用聚维酮碘棉签 (球) 消毒周围的皮肤和外固定架, 如有渗血、渗液可用无菌敷料覆盖, 并及时换药;如针孔处渗血、渗液结痂, 只需用蘸有聚维酮碘的棉签 (球) 仔细、轻轻地清理针孔周围的渗出物即可。若患儿体温超过38 ℃, 应及时观察创面有无感染情况并处理, 必要时及时应用抗生素。每天消毒针眼时要认真检查固定支架有无松动, 及时调整螺丝针及固定针的松紧度, 以免外固定支架松动而导致截骨处移位, 出院前指导患儿及家属自己清洁针孔, 让患儿及家属了解1个棉签 (球) 只能清洁1处针道, 克氏针和外固定也要保持清洁。

2.2.5.2 警惕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及神经损伤

因克氏针横行通过骨筋膜室, 引起肢体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牵拉痛及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等症状, 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踝关节不能背伸、足背感觉消失、足下垂畸形等, 提示可能有神经损伤, 配合医生为神经损伤的患儿使用神经营养药。

2.2.5.3 断端的移位畸形

断端的移位畸形多为负重过度及延长不当引起, 因此要正确指导患儿及家属延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密切观察外固定有无松动, 督促患儿定时复查, 避免下肢成角得不到及时处理, 如果下肢引起成角, 可对外固定架进行调整。

2.3 功能锻炼

为防止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 术后1周内, 关节暂时不能活动, 指导患儿进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活动及踝关节、足趾背屈运动, 如患儿不肯配合, 可指导家属为患儿做被动运动, 禁止左右摆动踝关节;在术后第2周, 血肿逐渐吸收, 局部肿胀渐渐消退, 可指导患儿做髋关节、膝关节大幅度活动。患儿可带支架扶拐不负重行走。由于患儿心理惧怕和对疼痛敏感, 往往不愿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 可导致骨痂生长延缓, 向患儿解释其严重性,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第2周, 如果X线片检查与术后第1次X线片相比较, 若截骨端有新骨形成,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外固定架的延长[5], 延长为每天1 mm, 分4次进行 (各个螺帽旋转一圈为1 mm) 。在住院期间指导家属肢体延长的方法与技巧, 出院后家属能独立进行肢体延长, 延长一定要按照规定的长度进行, 不能过快或过慢, 各个螺帽的旋转必须一致。一般患儿肢体延长3 cm~5 cm, 期间拍X线片复查, 有必要时可适当再延长, 如果遇到骨痂/新生骨形成情况差, 可以减慢延长速度。延长达到预期效果后停止延长, 开始放松延长锁钮使支架动力化, 患肢进行正常行走锻炼, 有利于骨痂生长和塑形。2个月~3个月后去除外固定架, 患儿继续佩戴支具6个月左右, 直到新生骨成熟。

3 小结

采用Ilizarov技术一期手术, 能同时矫正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恢复下肢机械轴和关节方向, 最大限度地避免畸形复发。儿童行肢体矫形时, 带架时间比较长, 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和疾病相关指导, 特别是术后的康复锻炼指导, 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下肢不等长的围术期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1例行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的儿童进行围术期护理, 即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 术后给予合理的体位, 密切观察患肢情况, 做好疼痛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例患儿拍X线片示:骨痂生长正常, 骨延长顺利, 未出现骨不连现象, 肢体功能恢复。住院期间, 11例儿童均未出现针道感染及其他相关并发症。1年后随访, 8例儿童双下肢等长;1例儿童因疼痛明显停止延长, 患肢较健肢短约2cm;2例儿童延长后患肢较健肢长1cm~2cm。[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治疗儿童下肢不等长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固定架,下肢不等长,护理

参考文献

[1]梅芳瑞.几种下肢延长术的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 1985, 5 (2) :96-97.

[2]艾克拜尔.艾西热甫,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 31 (6) :371-373.

[3]刘莹, 刘军.Ilizarov外固定架应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4) :19-20.

[4]陈志敏, 陈传昌.外固定支架针道部位感染6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1999, 21 (6) :41-42.

上一篇:高温预防及中暑急救下一篇:提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