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中树种选择

2024-10-05

造林中树种选择(共10篇)

造林中树种选择 篇1

造林中树种的选择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工林效益的发挥以及人工造林的成败, 树种的选择也是“适地适树”实现的最主要的途径。造林树种如果选择的不恰当, 其将会致使人工造林不能成功完成, 同时也会给林业工作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浪费和损失, 还会严重的阻碍着林业的发展。我国西北等地在刺槐林的建造时, 由于对刺槐的生态特征不加以考虑和重视, 从而造成了许多“小老头林”的产生。这一现象的产生引起了我国造林界的高度重视, 并引以为戒。深思造林中树种选择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1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选择应该遵循着以下原则:一是树种的选择要具备实现造林目的要求的特征。这一原则主要是依照人工造林要实现的目的而设立的, 它要求所建造的树林要能实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 否则的话, 尽管林子中的树长的非常好, 其也是达不到树林培育的要求和目的。比如, 用材林的建造, 其目的是为了种植可用性树木, 其要求是“优质木、速生木”, 那么在树种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两个要求, 而选择杉木、毛竹、油松等树种。再比如农田防护林的建造, 其目的是为了建造保护农田、防止害风的树林, 其要求就应该是选择那些树形较高、抗风力强、根系较深、枝叶繁茂的树种。二是树种的选择要能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这一原则主要是依照树木的生态学以及生理学特征而设立的, 这一原则是前面一条原则实现的手段。只有认真考虑了树种的生态学及生理学特征, 具体分析了树种跟造林地区立地的适应程度, 才能实现人工造林的要求。

2我国造林树种选择中存在的误区

2.1忽略了生物异质性

生物异质性是指生态系统在物种的年龄、空间、组成结构上都应具有多样性, 存在物种的异质。人工造林的生物异质性要求在林子中种植多种植物, 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存的条件和机会, 促使人造林物种多样性发展。但是在我国造林中, 往往有些人工林却忽视了生物异质性的要求, 在树种选择上采取了单一的树木, 其年龄结构也基本一致, 并且这些树木在种植上成行成列的进行间距相等的排列, 从而使得树种之间缺乏多样性、层次性, 不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 也违背了生态绿化的基本原则。以油松树种为例, 由于其比较喜欢酸性土壤, 如果将其进行纯种栽植, 将会促使其周围土壤碱性化, 从而导致树林中新生植被不易生长, 致使树林植被慢慢消失, 再经过雨水的冲刷, 树林地表将出现鱼鳞状, 最后促成水土的流失。

2.2忽视了造林的最初目的

并不是所有的人工林都是为了绿化的目的, 即使是为了绿化, 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其他的目的。有些人工林是为了种植木材, 有的是为了防护农田或者城市免遭侵害, 有的是为了制造薪炭, 有的是为了某实现树种的社会、经济价值, 等等。不同目的人工林所要选择的树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 薪炭林所需要的是易燃耐烧的乔木和灌木, 而防护林所要求的是高大强健的树种。但是在现实中, 许多人工林在种植是往往忽视了其建造的初衷, 在树种选择上并不考虑其特征, 不管其是否符合此人工林建造的要求, 一律种植。从而致使一些物种在此人工林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甚至起着阻碍整个人工林目标的实现。比如, 在防护林中种植了枝叶单薄、树根较浅的树种等。

2.3忽视了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人工林建造中, 其树种选择应该根据其对土质的要求, 不同的树种所能适应的土壤是不同的, 有些树种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有的土壤适合生存在碱性土壤中;同样地, 不同的树种对其所生存的温度环境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适合生存在低温, 有些适合生存在高温环境, 有些适合生存在室温环境。但是, 在人工林的树种选择时, 一些人工林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长期低温的地区选择了一些只能生活在室温或者高温环境下的树种;或者在酸性土壤中种植只适合碱性土壤的树种。比如冬青, 喜温树种, 将其种植在内蒙古人工林中。从而致使大量的树种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 严重影响着人工林建造的成功率, 阻碍着人工林生产的发展。

3我国造林树种选择应采取的对策

3.1以目标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在选择造林树种过程中, 应该坚持以人工林建造的目标为导向, 进行合适树种的选择, 积极种植能实现人工林价值的树种。用材林应该选择“优质、速生”的树种, 比如毛竹、刺槐、杨树、泡桐、落羽杉、池杉、水杉、柳杉、湿地松、落叶松、油松、马尾松、杉木等等;经济林树种应该选择抗性强、价值大、用途广、质量好、产量高、收益早、生长快、收获性强等树种, 比如为获得油料类物质应该种植沙棘、五角枫、文冠果、油桐、核桃等, 为获得淀粉类物质应该种植沙枣、枣树、板栗等, 为获得药材类物质应该种植肉桂、中槐、杜仲、厚朴等……;薪炭林树种应该选择产量高、萌生力强、易燃耐烧的树种, 比如臭椿、胡枝子、柠条、河北杨等;四旁绿化林的树种应根据其所要实现的目的进行树种的选择, 路旁绿化应该选择干直枝密、树体高大的树种, 树旁绿化应该选择耐淹、喜湿的树种。应该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择相适合的树种, 实现其人工林价值的最大化。

3.2确保树种选择适地适树

在造林树种选择上, 应该遵循“适地适树”的标准, “适地适树”的标准要求树种种植造林过程中必须达到成材、成林、成活的标准, 并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其必须具备一定的防灾害能力。首先, 衡量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立地指数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性价比, 这里就是指树种的立地性能跟其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和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中的立地指数的比较分析, 选择最优立地指数的树种进行种植, 从而提升此树林的生产量、扩大此树林的价值。比如, 在黄土高原, 刺槐的立地指数不高, 这不适合建造刺槐林。其次, 衡量树种的平均材积生产量。通过树种的平均材积生产量, 选择那些适合某地且能催生高产量的树种进行种植, 从而促使人工造林价值的最大化, 促使树种选择能实现“适地适树”。

3.3选择混种的种植方法

由于部分人工林忽视了生物异质性, 从而造成其生态系统的单一、弱化。因此, 在人工林建造过程中, 应该选择混种的种植方法, 在一人工林中种植多种树木, 进行土地的优化配置, 实现土地的有利、循环利用。比如, 在种植荔枝的时候可以混种海枣、棕榈、榕树、盆架树;在种植苦槛榄、沙地柏、木麻黄的时候可以混种黄槿、改良相思、红树林、苦楝、川楝;通过混种, 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提高土壤的使用效率, 增加树木产量, 提升人工林的建造价值。因此, 在人工林建造过程中, 物种选择上应该考虑生物异质性, 重视物种种植的多样性, 确保生态系统的有效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造林中树种的选择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工林效益的发挥以及人工造林的成败, 树种的选择也是“适地适树”实现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在现实的人工林建造过程中, 许多人工林在树种选择上存在着许多误区, 比如:忽略了生物异质性, 忽视了造林的最初目的, 忽视了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 在物种选择上应该以目标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应该确保树种选择适地适树, 应该选择混种的种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兴.造林树种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林园艺苑, 2010, (9) .

[2]张泰中.造林技术概述[J].湖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4) .

[3]王天成.树种选择在造林中的重要性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8) .

造林中树种选择 篇2

关键词:造林;树种;乡土树种

中图分类号:S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53-2

选择造林树种虽然是一件重要的事,但真正要选得好,却并不容易,这主要是我国的自然条件比较复杂,造林的目的多种多样的缘故。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的区域辽阔,地跨亚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五个热量带。地势起伏很大,山地占陆地面积三分之二以上,还有高原、平原、沙漠和盆地等。气候万千,各地的降水量、温度等都有明显差别,南方和北方、平原和山地的气候迥然不同。树种繁多,全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不下一千种。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给树种选择带来了困难。从造林目的来看,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业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或是为农收业生产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或是为了获得木材及其他林副产品;或是为了使人们劳动和居住的环境优美,舒适等。因此,如何通过树种选择尽可能地满足多方面的要求,的确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1 融水县概况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辖县,位于自治区北部,与贵州省毗邻,广西林业重点县之一。县境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地区,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有57座,其中摩天岭海拔1938m,元宝山海拔2081m。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地区。南端为丘陵岩溶区,该地区较为平缓,被称之为县内平原。 融水地处回归线以北,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干燥,雨热同季。全县气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历年(1959-2000年)年平均为19.4℃,历年值介于18.6-19.8℃之间。最冷月是1月,大部分地区6.3-8.9℃之间;最热月的7月,大部分地区在28℃以上。最高气温大部分为36-38℃。

2 依据造林目的选择树种

造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尽可能选出理想的树种,是保证实现预期目的的一个关键。现在不少地区都有林业区划,确定了不同地点应发展的林种类型,也就是林业的发展方向。

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燃料和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可分为一般商品林和专用商品林两种。前者主要是生产用材,后者是按照某种特殊需要,由林业或专业部门营造的树木等。

公益林是以发挥公益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分一般公益林和重點公益林两类选择树种。培育这种森林是把森林作为改造自然的武器,用以国防、陶冶情操、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旅游观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护岸护路等。

融水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天然分布在某一地区的树种,叫做该地区的乡土树种。这种土生土长的树种,由于长期经受分布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驯化,适应经常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并把这种逐渐增强的适应能力固定下来,遗传给下一代。因此,用乡土树种造林容易成活,而且种源丰富,可以就地采种育苗。所以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强调优先选用乡土树种。

3融水乡土树种选择

3.1 树种的天然分布范围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民间有“杉不过淮,樟不过江”、“桉树不能过五岭”的说法,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树种分布。影响树种分布范围的因素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温度和降水,其他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等)的影响,一般也是通过温度和湿度(降水量)的变化而表现出来。

3.2 树种分布的中心区和边缘区

树种的天然分布范围有大小之分。比如红松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的湿润山地,范围不大,而马尾松几乎遍及长江以南各地,分布很广。

分布范围大的树种,在中心分布区和边缘分布区,其习性、生长情况常有明显的不同。如毛白杨在中心分布区,生长迅速,扦插容易生根,耐不良气候能力较强;而在分布区北界,生长较慢,且容易受低温冻害。又如杉木的中心分布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而分配比较均匀,全年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杉木生长快、干形好、产量高;在偏南的分布区,雨量虽大但分配不均,夏季高温,蒸发量,杉木多生长不良,经常出现早衰;在北部边缘分布区,冬季比较寒冷,降水量低,尤其是在杉木生长旺盛的春夏之交出现干旱,相对湿度低,杉木长势弱、干形差、产量不高。华北落叶松在东北的表现尤为突出。由此可以看出,对分布范围大的乡土树种,要进一步分析它的中心分布区,以便确定适生范围。

有些树种的适生范围比较接近分布范围,就是说虽然分布范围可能很广,但地理因素引起的生长差异不大。这样的树种是适应性强的树种,用它进行造林是稳妥的。适生范围与分布范围差别大的树种,并不是说不能在边缘地区造林,而是要尽量利用有利条件进行造林。例如,杉木在偏南地区,看来主要应在蔽风湿润的山区造林,而在北部边缘区可选山麓、山洼等背风温暖的地方造林。在边缘分布区生长不良的树种,可以考虑用其他适生的树种代替。

3.3 无林地区树种资源的扩大

一些无林地区的树种源不够丰富,可供造林选择的树种不多。因此,需要有计划地扩大树种资源。在做法上,首先是努力发挥当地的优良树种,如辽宁、吉林选育的日本落叶松,就比长白落叶松发叶早,落叶迟,生长期长,直径生长量大,纤维质量好,而且抗早期落叶病。甘肃选出的天然杂种二白杨,生长速度、抗逆性都超过小叶杨、箭杆杨,已在河西走廊广泛栽植。其次是扩大相邻林区天然分布树种的栽培范围,因为天然林的树种分布和组成及生长发育都是自然的、“合理”的。所以仿真天然林,以其作为选择树种的依据,容易收到成。早在五十年代末,北京地区试验把华北落叶松,从天然分布的海拔1500m左右,下移到海拔860-1000m的荒山,结果海拔较低处的林木生长情况正常。

3.4 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在一个地区造林,应该优先选用乡土树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树种。外来树种是本地没有天然分布,而从外地引进的树种。我国引种的历史悠久,仅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就有上百种之多,大多表现良好。外来树种对引进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否能适应,还应该仔细比较引进地区和原产地区自然条件的相似性,经过长期试验观察,证明外来树种确实比本地同类树种具有明显的优点时,才能推广引种。

4 掌握造林技术

4.1 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

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一般树种须根较多,失水较快,特别是针叶树失水更快。据测定,侧柏苗在日晒3h后,根系含水率降低21.70%,茎杆降低14.10%,叶子降低5.20%。因此,保护根系是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1)认真假植对于所有苗木在造林前都应进行开沟假植,埋好土,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经常浇水,保持苗根湿润。

(2)外调苗木的包扎运输对于外调苗木,为防止路途远失水过多,采取包扎运输,阔叶树要用篷布盖严运输,针叶树要沾浆,包扎。

(3)浸泡处理就是将苗木成捆置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使其充分吸水,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保持本身水分平衡,增加造林成活率。

(4)随起随栽,可以缩短造林时间,减少阳光直晒,散失水分。

4.2 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

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但由于气温差异,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对于发芽早的树种树种宜早栽,一般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迟的树种一般在4月下旬。

4.3 把好栽植技术关。

造林要提高质量,栽植是最重要的环节。栽植时要使苗根舒展,栽端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上紧下松。深栽实砸主要使苗木根系能充分的与土壤接触,利用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成丛栽植对于难成活的、幼年怕晒的树种每穴2-3个成丛栽植,可以相互遮荫,形成适于成活的小气候,增强抗抵力和竞争力,提高成活率。

4.4 作好苗木的处理

(1)截杆造林对于失水快、萌芽力强的树种进行截杆造林,可以减少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2)修剪枝叶对于枝叶茂密,大树冠,已展叶的树种,进行疏枝打梢,可以提高成活率。

总之,在植树造林中,科学选择树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选择树种不仅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树种还要考虑的生态学功能、美学功能、经济功能等多种因素之后再做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庆山.如何做好造林绿化工作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9,(19).

[2] 李月娥.浅析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3] 顾云杰,王革平,范忠海,等.节水型防护林树种选择及防护林节水机理初探[J].防护林科技, 2007,(4).

规划造林的树种选择 篇3

植树造林工程中, 树种的选择很重要和关键, 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成与败。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将造成林木成活率低, 生长速度缓慢, 难以成林, 导致劳动力、种苗、资金等方面的浪费。由此,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造林是百年大计, 而树种选择, 则是此项工作的基础环节。对于此项工作, 我们务必要认真对待。科学造林, 树种必须具备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的性状, 又能最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关键性的技术环节, 文中都将一一阐述汇总, 为今后规划造林的树种选择献计献策。

2 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的原则

选择造林树种必须遵循下列两项原则:

1) 造林树种必须具备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的性状;

2) 造林树种又能最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

上述两条原则,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第一条原则是根据人工林经营的目的提出的, 要求所培育的人工林必须能够充分地发挥人们所期望的效益, 否则即使人工林生长十分良好, 也满足不了森林培育的目的。第二条原则是根据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提出来的, 是实现第一条原则的手段。

此外, 在选择造林树种时, 还应考虑种苗来源是否充足;栽培技术上有无困难;当地有无此树种造林经验和习惯以及造林成本等因素。因此, 最好在以往已经造林成功的树种中或乡土树种中, 选择造林价值高的树种或无性系进行造林。在当地缺乏适当的造林树种, 或需要更理想的造林树种时, 可以考虑从与造林地区气候十分相似的地区选择和引进树种, 但必须进行栽培或造林试验,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最后的选择, 特别是从国外引进树种时。

3 规划造林树种的选择

规划造林中, 树种的选择很重要。此项工作, 不能单纯总结为选好树种、适合生长即可。同样, 需要物种多样性、树种分层性等等。不同的林种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目的, 效益也不相同, 所以在营造各种林种时, 要严格按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反复选择对比, 加以确定。

3.1 适应性和目标性

树种适应性, 应有合适造地条件。这其中, 造林地坡位, 很重要和关键。造林地为全坡位, 应自上、下坡位, 酌情遴选树种。之后, 确定培育目标。

树种目标性, 以市场为导向, 确保林种多样化。森林景观资源管理, 应以森林资源为主, 自然景观为依托, 人文景观为衬托, 确保造林更吸引民众眼球。

3.2 利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 是最适合某地区的树种资源。此树种长时间饱受本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作用, 外界环境无论怎么变化, 乡土树种都能努力去适应, 并将这种很好的适应能力更好的固定和遗传下来。由此, 选择这样的树种造林, 有着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挑选合适树种

合适的树种, 应兼顾:顺利成活、生长正常、不早衰、稳定性强。顺利成活, 造林树种在此立地条件下, 树木能顺利生长, 抵抗冻害和高温能力强。即使有不良反应, 随慢慢的长成, 此现象能有很好的转变。

生长正常, 处于某个阶段的树种, 树高和胸径, 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不早衰, 树种发育过早停止, 树种苗龄被缩短, 日渐进入衰老期。稳定性强, 处于不断变化环境, 生长量不受影响, 不存在死亡现象。

3.4 引进新树种

准备某地区造林, 乡土树种是首选。但是, 不能排斥外来树种。外来树种, 是在外地引进树种。引种在造林工程中, 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且取得不错的引入效果。引入后, 需对本地乡土情况, 有一个仔细的比较, 观察其后期生长情况, 确定是否适合本地生长, 最后在推广引种。

4 干旱地树种选择

总结干旱地树种选择, 将需要考虑的问题, 做要点性技术性汇总。重点应兼顾的方面, 有:植被类型调查、群落结构调查、树种结构调查、种源试验统计等等。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 遵循的基本步骤:第一, 调查植被类型、群落结果, 根据调查了解, 掌握干旱地区林地生物抗逆性能。经综合性的数据分析, 遴选适合本地种植的林种。早期用于人工繁育造林试验, 确定栽种品种的抗旱性能。这一点很重要, 可以说是, 最基础的一点。第二, 扩育树种繁育多样性, 尽量避免林种结构单一, 通过不断开展的繁育试验, 提升造林的成活率。同时, 总结抗旱树种造林技术, 确定造林树种配置, 制定系统化的造林技术, 促进生态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 经确定的造林树种, 应广泛开展种源试验, 培育优质的抗旱种质。同时, 根据不同造林环境, 遴选最合适的种源。最好, 进一步根据基因原理, 组织杂交育种, 将优质的亲本整合到杂交后代中去, 确保高效造林。

参考文献

[1]许友.浅谈造林树种选择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4) :232.

[2]铁筱睿, 李建.当前造林树种选择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4) :53.

造林中树种选择 篇4

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部,位于东经119°52′-121°47′,北纬40° 55′-42°54′,西与内蒙古为邻,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年降雨量400mm,日照时数2861.7h/a,辐射总量140千卡/cm2,气候特点是光热充足,雨量偏低,年增发量≥降雨量。春、秋二季多风少雨,旱情严重。由于本地区干旱少雨,部分绿化区域土质瘠薄甚至岩石裸露,立地条件差,造成不易成活,成活后也往往生长不良,所以,两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近年来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主要做法是在雨季利用土壤墒情好,苗木生长旺期这个有利条件,栽植带土坨或营养钵侧柏大树苗,获得了很高的造林成活率,而且林木成活后,生长状况良好,在辽西土质瘠薄绿化区域,是实现绿化目标一项最佳举措和选项,且造林技术操作简单、省工、省钱,值得采用和推广。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锦朝”(锦州一朝阳)和“京四”(北京一四平)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和迎面山景区。试验区总面积31km2,试验区地类为宜林荒山、荒沟。海拔高度290-450m,坡向以s坡为主,坡度5-13℃,土层厚度25-35cm,土壤种类为褐土或棕壤土。

1.1.2试验树种及类型

选择侧柏、油松、杜松和刺槐4种树种大苗进行造林试验对比,从中筛选出最佳造林树种。其中:选择5-8a生侧柏,8-10a生油松,8-10a生杜松和5-6a生刺槐4种树种,试验苗木总数量15081株。树苗质量标准都是树型优美,树冠丰满,生长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根据树型和树根大小确定根部所带土坨大小(含营养钵苗)。

1.2栽植试验方法步骤

通过栽植4种树种大苗进行试验对比,从中优选最佳造林树种,造林季节和栽植方法。

试验时间2003年雨季-2008年雨季,共6个年度,造林试验节气为春、秋、雨三李。

采用立体方型整地方法,其中:整地坑(栽植穴)规格60×60×40cm为大坑整地;50×50×35cm为小坑整地;整地坑规格根据苗木树型和根部带土坨大小确定。土层深度不够利用雨季母质层松软特点挖至土壤淋溶层或母质层,直至够深为止。当日起苗当日栽植。栽植时将土坨包装袋或草绳卸除,再将带土坨苗木轻轻植放到植穴坑内。栽时将苗木扶直,先移进多半坑土。然后一次性放水浇足浇透,待水分渗透后,再覆土踩实。栽植深度超过原根际土3-5cm。

栽植1年后,进行调查造林成活率,3年后,调查林木生长状况。

2试验结果

在土质瘠薄绿化区域,经4种树种栽植试验调查结果是:侧柏大苗在雨季栽植成活率最高,成活后林木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4年在青龙山、徐家店和叶家店雨季栽植的6年生侧柏带土坨或营养钵大苗造林成活率全部为100%,3年后调查林木保存率也为100%。经2008年调查2003、2004两年栽植的侧柏林木已由初植高度0.8m,增长到2.2m;平均树冠幅度扩大到1.4×1.4m,林木长势十分旺盛,现已郁闭成荫。春、秋两季采用相同的造林方法栽植的侧柏造林成活率也都达到了100%。但鳞叶易发生干枯,但对林木生长发育基本上没有影响,只是缓苗较慢,造林效果不如雨季,但仍属造林成功范围。2004年在徐家店春季栽植的10年生油松大苗成活率为78%,经2007年调查,林木保存率为71%,树木平均树高仅由栽植时的1.3m增长为1.36m,高生长3年增长6cm,平均年高生长为2cm,树冠幅度基本没有扩大,树木针叶发黄。其次,雨、秋两季栽植的油松还不如春季栽植的效果好;杜松、刺槐经造林试验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更差,详见附表。说明在辽两土质瘠薄地域春、雨、秋三季栽植侧柏大苗都可获得成功,特别是雨季栽植效果更好,林木成活后生长状况良好,绿化、美化效果突出,且省工、省钱,在辽西土质瘠薄地域绿化是一项最佳举措和选项。

如果把造林成功的概率划为0.1-1.0十个等级,造林成功概率则应当由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生长状况3个组成部分打分来确定。其中,造林成活率为0.4分,保存率和林术成活后生长状况分别为0.3分,打分高的造林成功的概率则高。根据上述三项标准,在同一树种中选择最佳造林季节,4种造林树种的造林成功的概率可依下列分数计算获得。

通过例项计算6年生侧柏不论是带土坨苗还是营养钵苗,雨季栽植成功的概率为1.0。其次是刺槐为0.75,油松0.62,杜松0.56(详见表1)。通过单向分组方差分析,侧柏造林成功的概率与油松、杜松、刺槐3种树种相比,差异显著。另外,通过造林3年后调查林木生长情况,春、秋二季营造的侧柏大苗,生长状况良好。所以说,春、雨、秋三季栽植侧柏大苗造林都获得了成功。

3分析和结论

浅谈造林树种的选择 篇5

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会造成成活率低, 生长缓慢, 难于成林成材, 以致于浪费劳动力、种苗和资金。因此, 造林工作是“百年大计”, 而树种选择又是“百年大计”的开始, 必须认真对待。选择造林树种的主要原则:一是造林树种要具备最能满足造林目的的要求 (如生产木材、防护、美化等) 的性性状, 二是造林树种最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即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

2 不同造林目的对树种的要求

2.1 用材林树种的选择:用材林对树种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目标上。

(1) 速生性:即树种的生长速度要快。发展速生树种造林, 是世界上林业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向。意大利近30年来, 大力开展杨树造林, 以林地面积的7%, 提供了全国工业用材的40%, 成绩卓著。我国的乡土速生树种很多, 引进的速生树种也不少, 如北方落叶松、杨树、泡桐、刺槐等。大别山、桐柏山区的杉木、马尾松, 从国外引进的火炬松、混地松等, 都是很有前途的速生用村树种, 这些树种少则一二十年, 多则四五十年就能够成材利用。应是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

(2) 丰产性:即要求树种生长高大, 树干通直, 出材率高。如杉木、杨树、刺槐等。

(3) 优质性:即树干粗细均匀, 圆满整枝性能强, 材质良好, 如毛白杨、泡桐、落叶松、湿地松、火炬松和杉木等。

2.2 经济林材种的选择: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木本油料等林副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其树种选择参照果树的生产要求进行。

2.3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2.3.1 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2.3.1. 1 抗风力强, 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

2.3.1. 2 生长迅速, 树形高大, 枝叶繁茂 (如杨树、水杉等) 。

2.3.1. 3 寿命长, 生长稳定, 能长期具有防护效能。

2.3.1. 4 树木具有良好的木材生产能力。

2.3.2 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

水土保持林是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人工林。水土保持能就能减少、阻拦和吸收地表径流, 笼络土壤, 防止土壤冲刷, 同时还可以提供木材。

水土保持林树种应具备如下条件:生按迅速, 落叶丰富;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土壤。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常用的水土保持树种有油松、侧柏、落叶松、杨树、刺槐、紫穗槐等。

2.4 薪炭林树种的选择;

薪炭林是以生产燃料、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为解决山区的燃料问题, 我国将薪炭林作为一个单独的经营林种划分出来。

薪炭林树种具备的条件是: (1) 生长快, 产量高.适应性强, 繁殖容易; (2) 萌芽力强, 可多次更新; (3) 蔬柴火力旺, 发热量大, 耐燃烧等。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适用作薪炭林的树种有:油松、刺槐、黄荆条等。

2.5 四旁绿化的树种选择;

四旁绿化也叫四旁植树。四旁地土壤肥沃深厚, 适宜于多种树木生长;苗木容易成活, 生长快, 收益早。适宜四旁栽植的树种很多, 生产上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树种。

3 适地适树的途径

适地适树是根据造林树种对环境条件的需要, 选择其适合于其生长的造林地, 这一生产过程叫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将地和树。基本适应, 以促进幼林成活和林木的生长。适地适树有3条基本途径:

第一, 选择。即包括选地适树, 也包括选树适地。

第二, 改地适树。即通过整地、施肥、浇水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使其适合原来不适应的树种生长。

第三, 改树适地。即通过进行训化树种、选种、育种等方法, 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能够适应造林地条件。

判断是否达到适地适树, 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观察和调查。一是能顺利成活。就是造林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得当, 苗本顺利成活, 无冻害或高温为害, 或幼年虽然有部分为害, 但随树龄增大, 可以转好;二是能正常生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 树高、胸径的生长量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速生期不缩短;三是稳定性强。对不良环境条件, 特别是在严酷的条件下, 不出现很大差异, 甚至死亡。对经济林树种 (如核桃、花椒等) 产量稳定, 质量好;四是不早衰。早衰是树木过早结束正常生长发育, 如, 枝条生长慢, 抽枝量少, 顶梢枯死等。

4 造林密度的原则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或播种的穴数, 也叫初植密度。造林密度是构成人工林的数量基础, 就是说一块造林地上不栽种相当数量的株数, 就不能形成人工林。为培育好人工林, 首先要确定一个适宜的造林密度。确定造林密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一般要考虏以下原则。

造林目的:林种不同, 造林密度不同。用材林主要是为了生产各种规格的用材, 一般要求密度要大;经济林主要是为了获得各种林副产品, 一般要求充足的光照条件, 加之经营比较集约, 栽培过程中不进行间伐, 所以密度宜小。

树种特性:不同的树种, 生物学特性不同, 造林密度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喜光树种、速生树种 (如杨树、马尾松、水杉等) , 造林密度不宜太大。干性强的树种, 如杉木、落叶松、水杉等, 可适当稀植;干性差的树种.应适当密植;树冠大的树种, 如毛白杨、泡桐等, 造林密度宜小, 树冠小的树种, 如箭杆杨、新疆杨等, 造林密度宜大。

造林地的条件: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 造林密度应有差别。立地条件好的地方, 林木生长快, 郁闭早, 密度可以小点;立地条件差的地方, 苗木不易成活, 幼树生长缓慢, 密度应适当加大。

经营条件:经营条件优越的地方, 可以进行集约经营。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林木生长快, 造林密度应小些;经营条件较差的地方, 人工林仅进行一般的抚育管理, 造林密度宜大。

经济条件:造林密度的大小关系到成本的高低。整地栽植 (或播种) 费用几乎与造林密度成正比, 即造林密度大, 整地造林的开支相应地增加, 因此, 从经济效应的角度看, 造林密度大是不适宜的。反之, 造林密度小, 虽节省开支, 降低造林成本, 但幼林郁闭时间长, 影响造林质量。

上述原则实际上是造林密度被制约的各种自然经济条件, 一般根据这些原则, 便基本上可以确定造林密度。但在山区,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较差, 用材林、薪炭林和水土保持林的初植密度宣稍大些, 使幼林尽早郁闭, 达到封山育林的目的。然后通过适时砍伐, 获得烧材或小径材, 以此来调整林木生长的适宜密度。

5 种植点的配置

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置, 通常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三种形式。

正方形配置:是株行距相等栽种形式, 苗木之间的距离相等, 有利于树冠均匀生长发育, 是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较常用的配置方式。

长方形配置:行距大于株距, 这种形式有利于进行行间抚育管理和间作。

三角形配置:是要求相邻的种植点彼此错开开。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常采用这种配置方式。

种植行的方向在山地造林时, 应与流水线相垂直, 即沿等高线种植。造林一般采取的行距有1米, 1.5米, 2米, 3米, 株距有0.7米, l米, 1.5米, 2米, 3米等。某些速生树种造林时, 行距和株距要适当增大些, 达到4米-6米, 如泡恫、沙兰杨等。以单株栽植方式造林时, 所得苗木数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位面积需苗量=面积/株距×行距

播种造林的需种量也可按此公式计算, 然后按每穴播种的粒数和干粒重折算重量。

参考文献

试析如何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篇6

1 选择造林树种的意义和原则

任何树种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学特性, 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 只有在造林时正确选择了造林树种, 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措施, 才能够使造林获得成功。否则, 不仅造林不易成活, 即使能成活, 也会慢生低产, 长势不良, 经济价值不高, 致使造林地长期不能充分发挥潜力,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更严重的是贻误了时机。

对造林树种进行选择时, 首先考虑国民经济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同时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此外, 还要考虑到其它一些次要因素, 如种苗来源是否充裕, 栽培技术上有什么困难, 当地有无造林经验以及造林成本等,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林树种的选用及其比例。

2 造林树种的选择

2.1 根据林种选择造林树种

2.1.1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一般应选择生长快、郁闭早、根系发达、寿命长、萌蘖力强、繁殖容易、耐干旱、耐贫瘠、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 防护作用持久, 并兼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 由于防护对象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选择树种在主要特点上应各有侧重。主要树种有毛白杨、旱柳、黑松、赤松、青桐、麻栎、榆树、楸树等。

一般情况农田防护林以防治害风, 保护农田增加生产为主要目的, 应着重选择抗风力大、树形高大、枝叶繁茂, 根系不伸展过远, 没有和农作物共同的病虫害树种。宜选择生长迅速、抗性强、防护作用及经济价值和收益都较大的乡土树种, 或符合上述条件而经过引种试验、证实适生于当地的外来树种。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而异。一般农田防护林可以选杨树、楸树等。

营造水土保持林, 必须根据水土保持的目的及水蚀地区遭受水土流失和冲刷后形成的自然特点,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生长迅速、寿命长、根系发达, 能促进排水和固结土壤的树种。选择的树种枝叶茂盛, 能形成松软的植被物, 繁殖容易, 种苗来源充足, 还要选择耐干旱瘠薄或耐水湿, 根蘖性和适应性强以及能解决群众的燃料、饲料和肥料的树种。主要树种有刺槐、白榆、杨树、枣树、桑树等。

营造防风固沙林是控制和固定流沙, 防止风沙危害, 改良沙地质, 变沙漠为农、林、牧业生产基地的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是长远地从根本上改造和利用沙地的重要途径。而且乔灌草相结合, 还能为“四料”俱缺的沙区生产木材、饲料、燃料和肥料, 达到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目的。

为了保证造林的成活, 尽快发挥防风固沙作用, 应根据沙地的气候条件, 下伏地貌及下伏物性质, 地下水埋藏深度及矿化程度、沙丘类型、沙丘高度与部位、植物盖度及种类等进行综合分析后, 选择相应的固沙乔灌木树种。固沙造林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而且应具备多年生、生长快、萌蘖性强、枝叶茂密、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耐风蚀、耐沙埋、耐地表高温、生长旺盛、种源丰富、繁殖容易, 可改良土壤,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树种杨树、沙枣、沙棘、蒙古柳等。

以上各种防护林树种选择, 应按上述要求的条件和各地自然环境因子及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来选择适生树种, 这样造林后, 长势才好, 从而达到目的效益。

2.1.2 用材林树种选择。

应选择生长迅速、冠形狭窄, 树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抗性强、病虫害少, 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高的树种。组成用材林的优势树种为针叶树的落叶松、云杉、冷杉、华山松、云南松、杉木等, 阔叶树中的樟木、楠木、水曲柳、胡桃楸、栎类、桦木、杨树等。

(1) 速生性:我国森林资源不足, 而社会上经济和文化建设又迫切需要大量的木材。为了尽快解决木材的供需矛盾, 维持和扩大未来的木材供应来源, 大力发展速生树种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松、落叶松、湿地松、柳杉、水杉、池杉、泡桐、杨树、刺槐、毛竹等。

(2) 丰产性:要求造林树种有较好的丰产性能, 就是说要求它树形高大, 相对长寿, 材积生长的速生期维持较长, 树冠冠幅较小。这样能使形成的林分具有最大的高度, 最大的胸高断面积和良好的干形, 单位面积的蓄积量高。丰产性与速生性既是互相联系, 又是有所区别的。有些树种既速生又能丰产, 如杉木、柳杉、落叶松、杨树、椴树、香椿, 有些树种则只能速生难于丰产, 如苦楝、旱柳。还有些树种, 如红松、紫皮云杉等丰产树种, 但不能够速生。然而土壤肥沃其它条件适宜, 并采取适当培育措施之后, 不仅有高生长率, 也可达到速生, 如云南松、华山松。

(3) 优质性:良好的用材树种, 应具备树干通直饱满, 分枝细小, 整枝性良好等特性, 这样的树种出材率高, 采运方便, 用途广泛, 因此, 经济价值较大。一般针叶树在这方面有较好的性状, 也有部分阔叶树, 如栓皮栎、香椿等比较通直饱满, 优良材质的树种不一定生长速度快。

由于木材的用途不同, 所以, 对木材的性能要求也不一样。一般用材都要求木材质地坚韧、耐久、纹理通直均匀、不翘不裂、不易变形、便于加工、容易干燥等。而矿柱用材则要求顺纹抗压力强、韧性大、耐腐朽。有些材质优良的树种, 生长不一定迅速, 如柏类、核桃、枣树等, 但木材却都有许多特殊用途。珍贵树种的木材价值很高, 有许多用途上, 是无法以其它木材来代替, 因此, 在大力发挥速生树种的同时, 也应注意适当发展珍贵用材树种。

此外, 在选择用材树种时, 还应了解其它一些性状, 如林产品是否丰富, 是否兼有防护及其他性能等, 同时应尽量选择性状优良的无性系。但是, 应该指出的是, 没能一个树种是十全十美的, 每个树种的优缺点也都是相对的。因此, 在选择用材树种时应作全面分析比较, 以确定其适用程度。

2.1.3 经济林树种的选择。

应该选择收益早、产量高、质量佳, 用途广、抗性强、收获期长、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经济林树种, 但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1.4 薪炭林树种的选择。

根据薪炭林的经营目的, 为了生产更多的燃料, 薪炭林的树种应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容易、萌蘖力强、耐干旱和易燃火旺等特点, 如麻栎、青冈栎等树种比较适合。

2.1.5 应根据不同的特殊用途, 因地制宜地选择造林树种。

比如, 在大型疗养院区周围营造以保健为主要目的, 人工林最好选择能发挥具有杀菌能力的分泌物树种, 大部分松属、樟树的树种具有这种能力。在大型厂矿周围, 特别是在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厂矿周围营造人工林, 要选择那些对污染物抗性强, 而且能吸收这类污染气体的树种。如果能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树木种植效果会更好。对会排出二氧化硫污染物的工厂, 种植抗硫能力强的水曲柳、桑树、水腊、山皂角、夹竹桃、旱柳、云杉等较为适宜。对会排出氟化氢气体的工厂, 则花曲柳、榆树、京桃、国槐、水腊、紫丁香、柽柳等树木对这种有害物质有较强的抗御力。化工厂、制药厂、农药厂排出氯气较重, 种植紫穗槐、桑树、花曲柳、柽柳、水腊等树种, 其抗“氯”性就较强。另外, 在粉尘、空气烟尘微粒较多的厂区栽植云杉、柽柳、刺槐、旱柳、柞树、白腊、榆树、柏树、杨树、桑树等树种就较为适宜, 因为这些树种的抗尘能力都比较强。

在人口稠密的闹市区, 由于含菌量多, 栽植云杉、桦树、山杨、最为适宜, 这些树木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杀菌素, 能减少病菌的传染。防污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有:朴树、槐树、榕树、女贞等。在城市附近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旅游、休息场所而营造森林公园, 除了树种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外, 还要考虑美化的要求及休息活动的需求。这类树种应具有生长迅速、萌蘖力强、耐修剪、载叶时间长或常绿树种, 树形美观、色彩鲜明、花叶芳香、花果艳丽, 不容易感染病虫害等特性, 而且不同树种交替配置, 不要形成单一呆板的环境。

2.2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

2.2.1 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每种树木对气候条件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都有一定的适生范围。纬度和海拔高度, 气候状况不一, 也限制植物的分布, 决定植物生长期的长短, 造成树种在自然界天然分布的局限性。比如, 南方的喜暖树种, 不能在寒冷的北方生长, 在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树种, 则不宜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生长。因此, 在考虑造林树种时按适地适树的原则, 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凡是某各地区天然分布的树种, 叫做该地区的乡土树种 (也是造林的经验树种) , 选择乡土树种造林, 成功的把握性较大。通常各树种自然分布区的中心是该树种生长最适宜的地区。

2.2.2 根据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选择造林树种。

土壤与树种生长关系极为密切, 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在土壤条件中影响树种选择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养分、酸碱及盐渍化程度。土壤水分中等湿润时大部分树木生长良好, 在水分过多时生长不良, 积水就会死亡。水分过多时, 可选择柳树、水冬瓜等可以在湿度较大地方生长的树种, 在干旱地方可以栽麻栎等耐旱的树种, 在水涝地方不能栽泡桐等不耐涝树种, 一般来说, 浅根性树种的抗旱能力比较差。从土壤肥力来看, 大多树种喜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 在具体安排时, 应该将好的地块用来栽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像云南松、麻栎等耐性强的树种安排在土壤薄、干燥的土地上, 造林效果比较好, 一般来说, 阔叶树比针叶树对土壤中矿物质营养要求高。豆科树种有根瘤菌或有菌根菌共生的树种 (如松、栎) 或根系发达的树种 (如臭椿等) 较适应在贫瘠的土壤。土壤酸碱度对树种的影响, 在微酸 (p H值5.5~6.5) 或中性 (p H值7左右) 一般树种能较好生长。在盐碱土壤中应栽抗盐碱力强的柳树、刺槐、紫穗槐、木麻黄等树种, 大部分树种抗盐碱能力弱。

2.2.3 根据树种对地形条件的要求选择造林树种。

地形条件对局部地区 (即小地域) 的气候和土壤也有明显的影响, 平地和山地、高山和低山、群山和孤山, 山岗和山谷、阳坡和阴坡, 向风坡和背风坡的日照、空气湿度、风力、土壤、酸碱度都不一样, 而在这不同的小地形条件下要栽相应不同的适生树种, 如在阳坡适应在喜光、喜暖、耐旱的云南松, 阴坡一般适应栽华山松等阴性树种。

综合上述, 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在影响林木生长的许多因子中, 善于找出其中主要影响因子来选择造林树种, 并按适地适树的原则, 因地制宜, 考虑经营目的、择优选择树种, 并根据经营方针, 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 选定几个重点发展的树种, 并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 对立地条件要求严的树种和广域树种适当搭配起来确定一定的发展比例, 这样能充分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 又能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的要求。

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立地条件, 有效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能培育出量多质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适宜的针阔混交还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 合理配置混交树种, 进行混交造林也是提高造林效果的方法。

所以,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并合理配置对造林成效起决定性作用, 它可以提高造林成活, 造林后林木生长快, 从而提高造林效果, 达到造林目的。但是, 真正使造林成果得以保存和发展还需要一系列的抚育管理和封护, 熟话说“三分造, 七分管”。

摘要:按造林目的, 根据林种、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从而提高造林效果的探讨和浅析。

关键词:造林树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5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造林中树种选择 篇7

1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1.1陕北沙区造林选择树种的原则

1.1.1因地制宜的原则。植树造林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树种,只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条件选择的树种,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陕北地区的沙化情况较为严重,土地较为贫瘠,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因而进行沙区造林时,需要选择适合陕北地区的树种。针对陕北沙区的地理环境和作物生长条件,选择对水源要求较高的树种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只有选择抗旱性较强且耐贫瘠的树种,才容易成活。灌木是沙区的首选树种之一,它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低,生命力较为旺盛。

1.1.2乡土树种优先的原则。陕北沙区进行植树造林,可以优先选择本地的一些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在适应陕北沙区环境时更容易成活,生长过程也较为稳定,对于沙区造林来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根据陕北地区实际情况而言,选择成活率高的树种作为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这对于尽快建造经营良好的沙区森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1.3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陕北沙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充分了解能在该地区生长的树种,有效分析树种的特性,选择最为适合的。在保证树种成活率高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物种多样性较为明显的树种,这对于森林植被的发展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1.2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类型

陕北沙区遵循因地制宜、乡土树种优先以及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选择树种。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能够供陕北沙区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樟子松、沙柳、紫穗槐、沙棘、沙蒿、花棒等。这些树种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抗旱性强,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们都能够在陕北沙区生长。同时,陕北沙区造林选择的树种一般较为容易管理,不需要采取一些较为特殊的管理方式,省时省力。陕北沙区选择的造林树种,在很大程度上都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具有保持水土的良好效果[1]。

2陕北沙区抗旱造林技术

2.1做好局部整地工作

在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采用一些抗旱技术良好的整地技术,是缓解土地干旱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整地是植树造林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地有全面和局部2种类型,针对陕北沙区的情况,植树造林时通常会选择局部整地的方式。全面整地会影响到土质,导致土壤更加疏松,一经暴雨冲刷,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而采用局部整地的方式,有目的地减少这方面问题的发生[2]。局部整地主要是针对土地进行的,达到改善土壤条件的重要目的。通过局部整地,树木生长的环境变得更为有利,树种的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沙区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陕北沙区的土地情况,使用穴状和块状的整地方法。对沙区土地进行分区分块的修整,能够良好地保持水土。陕北沙区的土地都是采取随时挖坑、随时栽种的方法,同时,在风蚀较为严重的区域搭设一些屏障,达到降低风速的目的,这样在大风侵袭时,刚刚栽种的树苗就不会被掩埋[3]。

2.2加强植树造林技术

2.2.1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陕北沙区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抗旱技术,使得沙区造林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植被生长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是沙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一步。植树的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针对陕北沙区而言,春季是最好的植树季节。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严重,选择春季作为植树造林季节,能够有效利用春季冰雪消融的水分,对于缓解干旱、节约水资源具有良好的效果。春季冰雪消融之后,很多水分还存在于土壤中,较为湿润的土壤适合树种成活。陕北沙区的很多树种都是在春季完成移植栽种[4]。

2.2.2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沙区造林工作的最终效果直接取决于树苗质量。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对于保证树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处理树苗时:首先,选择合适的树苗进行移植。精心挑选一些根系粗壮发达,没有病虫害的树苗,树苗本身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培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做好起苗工作。选派移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树苗的起苗工作,尽量不伤害树苗的根部,起苗后及时进行包装。最后,存放好移植的树苗。树苗在运输到目的地后,做好存放工作,减少因为水分蒸发浪费树苗的情况发生[5]。

2.2.3加强植树的相关技巧。良好的植树技巧,能够提高树苗成活率。种植树苗时,为了提高树苗木本身的抗旱性,通常使用蘸泥浆和浸根中加入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促进根系快速成长。把握合适的栽种深度,对于树苗今后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树苗栽种密度,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种植,能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增强树木的抵抗力。

3结语

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土地荒漠化的情形也较为严重,在沙化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陕北沙区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抗旱原则,掌握良好的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树木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树种的选择和种植,都是促进陕北沙化地区造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造林之后的管理工作。

摘要:主要从陕北沙区造林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入手,对陕北沙区造林选择的树种和使用的一些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陕北沙区,造林,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1]姬海霞.陕北地区落叶树种秋季截干覆土抗旱造林技术实践分析[J].现代园艺,2014(3)

[2] 刘喜宏.陕北干旱区抗旱树种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12(6)

[3] 刘慧,王飞.浅析榆林地区树种选择和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3(4)

[4] 宋宪虎,高海银,郭永权.黄土高原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2(5)

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基础 篇8

关键词:造林,工程,树种,选择,意义,基础

造林树种的选择问题是个古老的话题。其实,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记载, 其中有不少与现代的理论与实践十分符合, 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最关键因子之一。

1 树种选择的意义

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最关键因子之一。树木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 在几乎没人为保护的条件下存活并经历严寒酷暑, 因此, 造林树种还必须抗御一些意外灾害, 例如百年不遇的寒冷时期, 灾害性风暴、罕见病虫害的蔓延等。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首先是造林后难以成活, 浪费种苗、劳力和资金, 即使造林成活, 人工林长期生长不良, 难以成林、成材, 造林地的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起不到应有的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造林目的的多样性、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以及经营管理的差异性, 所以, 选择造林树种是带有百年大计性质的事情, 必须认真对待, 谨慎从事。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记载, 如:1300年前的《齐民要术》就提出了“地势有良薄, 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积”的思想。此后还有许多农书有类似的记载。这些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的树种选择原则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的手段使我们对于树种选择逐步做到更加科学与合理。

2 树种选择的基础

我国树种资源极其丰富, 有木本植物8 000余种, 其中乔木植物2 000余种, 而乔木树种中的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就达1 000余种, 还有引种成功的国外优良树种约100种。我国的幅员辽阔, 地势起伏, 自北向南包括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气候带;自东向西, 有海洋性湿润森林地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地带, 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湿润和半干旱森林草原和草原过渡地带。按照树种的特性选择树种, 本质上使树种的特性与造林地性质相适应。由于树种的多样性及其特性的复杂性, 自然条件的多变性, 加上我国在生物基础科学的研究和资料积累方面还不够, 总的来说, 按照树种的特性选择造林树种, 除了某些为数不多的树种外, 实施起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2.1 生物竽特性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等。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 需求较大的营养空间, 木材和枝叶的产量比较高, 美化和改善环境的效果比较强烈, 适宜作为用材林、防护林以及风景林和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等, 同时也要求比较高的立地条件;光合产物在树木各部位分配也有差异, 主要集中在树干的树种适宜于作为用材林, 光合产物虽高但枝叶部位占的比重较大者可以作为薪炭林;树体虽不高大, 但是树形、枝叶、树皮美观, 或花果的色香具有特色, 可以作为风景林;树叶硕大, 一般来说, 叶面的蒸发量大, 对于土凌水分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叶表面的气孔下陷、角质层发达, 往往是对于干旱条件比较适应的特点;主根发达, 侧根比较少, 要求深厚的土层, 而须根系发达的树种适于比较干瘠的立地条件;有些树种组织细胞液的渗透压高, 或有泌盐的功能, 则具有较强的抗御干旱、盐碱的能力。

2.2 生态学特性

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由于历史的长期适应性形成各个树种特有的生态学特性。

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 主要表现为与光照、水分、温度和土壤条件的关系。树种与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耐荫性、光合作用特性和光周期。耐荫性是指树种在浓密的林冠下生存和更新的能力, 据此能力可把树种分为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两类。贾成章曾在1933年将华北地区的13个树种对光照的需求程度进行了排序:侧柏、核桃、枫杨、皂荚、元宝枫、复叶槭、白榆、槐树、刺槐、油松、白皮松、梓树、桧柏。选择树种时, 根据树种需光条件可以将其安排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 例如, 喜光树种常作为造林的先锋树种。树木耐荫性的生理基础在于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周期强度及其他因子的关系上。所谓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长萆的反映。光周期主要影响植物的成花, 各种植物成花所需的日长条件不同:短日照植物在24小时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或开花较多;长日照植物则在24小时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或开花较多;也有的植物属于中日植物, 对昼夜的光照时间要求比较严格。遗憾的是, 对于树种的光周期现象的研究还比较少。

不同树种对于热量的要求不同, 这与其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有关, 分布得越靠北, 海拔越高, 对于热量的要求越低。以我国的松属树种为例:樟子松、偃松、西伯利亚红松最耐寒;其次是红松较耐寒;油松、赤松、白皮松属于温带地区的树种, 有一定的耐寒性;而乔松、云南松、马尾松要求热量比较高;海南五针松、南亚松要求热量很高, 属于热带树种。

由于森林是生活在一个高度有机联系的森林生态系之中, 所以, 对于造林树种的评价、判断和选择以森林群落一生态系为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分布区树种的自然分布是判定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首先, 要应用综合的植物地理和植被史知识确定一个树种的自然分布区。自然分布区可以反映出一个树种的生态结构, 即环境和竞争中诸因子的综合影响效果, 同时也反映出树种的生态适应能力。在进行分布区的分析时, 首先应弄清整个分布区的地理性质, 分布区的类型、分布区界的形成状况。在占有分布区资料的基础上就可回答有关分布区的一些有关问题:中心分布区, 最大分布区;树种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有关数值:如生长量以及它的平均分布和临界分布。当然, 今天所形成的树种关系和区域分布原因, 不能仅仅依据现存的环境条件来解释, 必须认识到现存的分布区是在冰川期变迁的过程中, 各群落交错竞争与发展以及人为长期影响的结果。

2.3 林学特性

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 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由于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 培育技术水平的差异, 导致树种的林学性质出现多样化。例如, 有些树种个体生长良好, 单株产量可能也比较高, 但由于喜光强烈, 也可能由于地下或者树冠分泌某些有毒物质而产生的“自毒”效应, 栽培密度不能大, 不宜进行成片栽培, 更不能大面积栽培;有些树种则因树冠紧束, 郁闭度小, 难以形成高质量的森林环境。这些在树种选择时都需要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李伟.林业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防护林树种优化造林技术 篇9

关键词:防护林;树种优化;营造技术

长期以来,在开展城市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人们一直把增加植被数量,提高新植林的建设质量作为造林绿化发展的追求目标,但如何使现有的防护林体系能够健康发展、而且对保持原有树种继续显现优良特性、防护林树种优化等问题研究不够。我们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和探索了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实现了防护林树种最优化,为造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新思路。

1 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只有在造林时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措施,特别是实现了防护林树种最优化,才能使造林获得成功。

1.1 防护林对造林树种的基本要求 防护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人工林。因此,防护林的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繁殖容易、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等条件。而农田防护林是以防治害风,保护农田增加产量为主要目的,应着重选择抗风力强,树形高大,枝叶繁茂,根系不伸展过远,没有和农作物共同病虫害的树种。

1.2 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的主要环境因子

1.2.1 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气候条件是树种分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每一树种在自然界中,都有适生的气候区域即自然分布区。通常各树种自然分布的中心是该树种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无论在生长量、材质、干形、抗性、繁殖能力、寿命等方面都比较良好,而且对土壤的适应性也较强。影响树木生长最主要的因子是气温和雨量,此外,日照、空气温度、风等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方的杉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北方的樟子松则具有耐寒的特性;马尾松、落叶松较喜光,为阳性树种,而云杉、冷杉较耐荫,为荫性树种。

1.2.2 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在土壤条件中,影响树种选择的主要是水分、养分、酸碱度等。大多数树种在土壤水分中等湿润程度时生长最好。从土壤肥力来看,大多数树种喜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只是耐瘠薄的程度不同,各树种对酸碱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树种适宜在微酸性及中性的土壤上生长。大部分树种抗盐能力较弱,对盐碱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1.2.3 树种对地形条件的要求 在同一气候区内,选择树种时还应注意地形條件。因为其对局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有明显的影响,如山区和平原,高山和低山,阳坡和阴坡,迎风和背风面等都有所不同。一般高山比低山和平原温度低、风大、雨大、湿度大。阳坡比阴坡日照时间短、温度低、土壤湿润。

2 防护林树种优化营造技术标准

2.1 造林整地

2.1.1 整地时间 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以利于蓄水保墒,改善土壤,如果是保墒差的地段可现整现造。

2.1.2 整地规格 杨柳大苗树坑规格为50×50厘米,针叶树小苗树坑规格为30×30厘米。

2.1.3 整地标准 机械整地为翻、耙、起垄、达到可造林状态。人工整地为修床、筑台、再根据苗木大小进行挖坑。

2.2 树种选择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生态防护性能好,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发达,固土性强,栽植简单,成活率高,耐干旱又能固土的落叶松、樟子松、小黑杨等优良树种。

2.3 栽植技术

2.3.1 栽植时间 春季土壤解冻到栽植深度时,在苗木萌动前适时造林,造林持续时间在适时内越短越好。

2.3.2 栽植方法 植苗时必须做好根系舒展,深浅适宜,不窝根、不露根、浇透水,扶正、踩实。

2.4 密度设计 执行黑龙江省造林技术规程,杨大苗造林株行距3×2米,樟子松纯林或樟、落混交林株行距为2×1.5米。

3 农防林接班林带营造技术标准

针对早期营造的农防林带各树种进入成熟阶段的实际,为实现农防林防护功能不减、效益递增和体系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对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林带或林龄超过15年的近熟林带营造接班林。

3.1 位置选择 原有农防林带为南北林带,接班林设在西侧,原有农防林带为东西林带,接班林设在南侧。接班林带行数为5行,距原林带距离为5米。

3.2 树种选择 选择樟子松容器苗和落叶松换床苗造林,樟子松容器苗为4年生以上,顶芽好,高度25厘米以上,生长健壮、土坨完整;落叶松换床苗为根系发达,顶芽饱满,长势健壮的兴安落叶松或长白落叶松。

3.3 密度设计 樟子松纯林:行数为5行,株行距为3×2米;樟落混交林:3行樟子松,2行落叶松,樟子松株距3米、落叶松株距1.5米,实行行混,行距1.5米,树床宽度为8米。

3.4 挖护林沟 对新营造的接班林要挖护林沟,护林沟位置为距边行数1米远处往外挖,上宽80厘米,深60厘米,底宽40厘米,四周封闭。造林地块为坡耕地的留截水埂。

作者简介:杜海霞,(1968-),女,大专,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林业工程管理工作。

开远市用材林造林树种选择 篇10

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开远市集体林确权面积达84333.3hm2, 11694户林农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山林, 山林成为林农的宝贵资产。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造林补助政策的实行和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展, 林农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发展林业已成为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树种造林, 林农心中没有底, 如果树种选择不当, 会造成成活率低, 生长缓慢, 难于成林成材, 以致于浪费劳动力、种苗和资金。本文对开远市用材林造林树种的适应性、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以期能对林农选择造林树种提供参考。

2 开远市用材林造林情况

开远市位于东经103°4′~103°43′, 北纬23°30′~23°59′之间, 全市国土面积195000hm2, 林业用地面积98991.9hm2, 占国土总面积50.8%, 森林覆盖率为32.4%。

气候类型多样, 垂直和水平差异较大, 既有南亚热带气候, 又有中亚热带气候, 还有北亚热带气候和南温带气候, 气候总体上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 年平均降雨量800mm左右。

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水稻土、紫色土、石灰土、棕壤、冲积土, 以红壤为主, 分布较广, 土壤结构良好, 有机质含量丰富, 自然肥力高, 适种性强。

2004~2013年, 开远相继完成用材林造林7603.9hm2, 其中:桉树5833.5hm2, 云南松386.7hm2, 加湿松347.5hm2, 华山松238.3hm2, 旱冬瓜223.1hm2, 杉木211.5hm2, 墨西哥柏188.9hm2, 滇杨174.4hm2。10年的用材林造林中, 桉树面积最多, 占总造林的76.7%。

3 各用材树种的适生情况和生长情况

3.1 适生情况

桉树在1100~2000m的海拔均有分布, 其中以1300~1800m海拔平缓阴坡的生长较为良好, 高于1800m海拔的在2013年的霜冻中大多都被冻死, 低于1300m海拔的阳坡沙石地上生长的桉树大多长势较差, 出现“烧尖”现象和感染红叶枯梢病。云南松在1100~2400m的海拔均有分布, 生长均为良好, 适应性较强, 但在1500m以下海拔的有小蠹虫危害。加湿松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500m的地区, 生长较为良好, 偶有松毛虫危害。华山松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500m的冷凉地区, 生长状况一般。旱冬瓜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600m的冷凉地区, 长势一般。杉木在1400~2200m的海拔均有分布, 生长较为良好, 但低于1600m海拔的生长势缓慢。墨西哥柏在1200~2200m的海拔均有分布, 生长情况良好, 适应性较强。滇杨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600m的冷凉地区, 生长为良好。

3.2 生长情况

此次桉树、杉树的调查在乐白道办事处和白土墙国营林场进行, 云南松、加湿松在羊街乡进行, 华山松、旱冬瓜、墨西哥柏、滇杨在碑格乡进行, 调查采用10m×10m样方, 好、中、差各抽一块样地进行调查, 但由于各树种造林年份不一, 立地条件也不尽相同, 得出的生长态势只是一般性比较 (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4年生的各树种以桉树长势最好, 杉木次之, 滇杨在高海拔地区表现较好, 加湿松在低海拔地区长势也不错。2年生墨西哥柏比旱冬瓜稍好。1年生的华山松因抚育不到位, 长势一般。

4 各用材树种经济效益分析

4.1 用材树种的收入和成本

由于开远属于天然林保护区, 华山松、旱冬瓜、滇杨近10年均没有采伐记录, 加湿松和墨西哥柏属后来引种栽培, 也没有采伐记录, 所以只对有采伐记录的桉树、杉木和云南松进行了调查。根据对中和营镇3户林农的桉树采伐情况调查, 14年生桉树净出材为156m3/hm2, 出售价格为550元/m3, 总收入为85800元/hm2, 造林成本为5400元/hm2 (按现价) 。对乐白道办事处3户林农的杉木采伐情况调查, 24年生杉木净出材为222m3/hm2, 出售价格为800元/m3, 总收入为177600元/hm2, 造林成本为5850元/hm2 (按现价) 。对白土墙国营林场的云南松采伐情况调查, 35年生云南松净出材为265.5m3/hm2, 出售价格为700元/m3, 总收入为185850元/hm2, 造林成本为5400元/hm2 (按现价) 。

4.2 用材树种的最大土地期望值比较

不同的树种采伐期不同 (桉树的采伐期一般为10~15年, 杉木的采伐期一般为20~25年, 云南松的采伐期一般为25~30年) , 不同的树种生长速度和生长量也不同 (桉树比杉木速生, 杉木又比云南松速生) , 不同的树种木材的市场价格也不一样, 所生长的立地条件也不尽相同, 难有很好的方法来精准比较出不同树种的经济效益, 但对于用材林造林者来说, 在有限的林地里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其最终目的, 假设所选造林树种是该林地最佳选择且经营正常, 我们可用最大土地期望值的方法对不同树种的经济效益作一般性比较。可用公式:LEV={ (PQt-C) /[ (1﹢r) t-1]}-C进行比较, 其中P为木材价格, Q为t年木材产量, t为采伐期, C为造林成本, r为年利率。如资金年利率为0.06, 将桉树、杉木和云南松的收入和成本代入公式后, 桉树每hm2的最大土地期望值为58363.5元, 杉木每hm2的最大土地期望值为52401元, 云南松每hm2的最大土地期望值为21589.5元, 从经济效益上看, 桉树最好, 杉木次之, 云南松排名最后。

5 用材林造林树种选择建议

(1) 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适生树种。海拔1100~1500m的低海拔地区, 最佳选择为加湿松, 其次可选择墨西哥柏和云南松。海拔1300~1800m的中海拔地区, 最佳选择为选择桉树, 其次可选择杉木, 但杉木需选择在土壤较为湿润的地方。海拔1800~22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最佳选择为杉木, 其次可选择旱冬瓜、墨西哥柏和华山松。海拔2000m以上的冷凉地区, 最佳选择为滇杨, 其次可选择华山松。

(2) 优先选择本区域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长期生长在本地, 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应, 容易获得成功。例如乐白道办事处酒房杉木林区, 杉木在本区域内生长迅速, 优质高产, 在此地区造林就应优先选择杉木。滇杨是碑格乡高海拔地区的乡土树种, 在冷凉地区生长适应性较强, 因此, 在高海拔地区造林滇杨就是优先考虑的树种。

(3) 同一地区可选择两种不同的适生树种。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不同的树种需求量不同, 价格也不一样。为规避价格风险, 可在同一地区选择两种都适生的树种进行造林。

(4) 无论选择什么树种造林, 都应加强前期抚育。近些年的造林中, 造林失败都是因为抚育不及时, 重栽轻管, 导致造林地杂草丛生, 夺取了幼林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遮蔽了阳光, 抑制了林木生长, 造成林木生长发育不良或死亡。因此, 造林后的3年内应加强对幼林的除草和施肥, 只有抚育做好了, 才有高产出。

参考文献

[1]开远市林业局.开远市造林统计报告[R].开远:开远市林业局, 2013.

上一篇:通信电源系统下一篇:管理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