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树种选择设计

2024-11-04

造林树种选择设计(精选9篇)

造林树种选择设计 篇1

造林树种选择在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做到适地适树, 通常情况下是根据立地类型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在国外, 已经发展到编绘立地类型图和适生树种图, 作为造林设计和生产的依据。我国立地分类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但是绘制立地类型图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从发展趋势, 今后绘制立地类型图作为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专用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将它作为规划造林林种布局、选择造林树种的依据, 可以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

1 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

1.1 根据不同林种目的要求, 结合立地条件, 设计适宜的树种。

不同的林种对树种有不同的要求, 防护林要求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寿命长、树冠枝叶茂盛、根系发达、能固土保水或防风固沙的乔木和灌木树种;经济林要求生长迅速、结实性能好、丰产、稳产、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各种经济树木;薪炭林要选用适应性和萌芽力强、速生、丰产、热值高的乔木和灌木树种;风景林选用树姿优美的常绿或落叶乔木和花色鲜艳的灌木等。

1.2 掌握地适树原则, 即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 设计当地能很好生长的造林目的树种。

一般要注重选用乡土优良树种, 也可采用引种后表现良好的树种。

1.3 在适应立地条件和符合造林目的的前提下, 尽量选用经济价值和生态、社会效益较高, 又容易营造的树种。

同时, 注意选用种苗来源充足、抗病虫害性能强的树种。

1.4 有条件的地方, 可适当设计针阔叶树混交林, 以达到改良土壤、

提高林地肥力、防止病虫害和山火蔓延, 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为便于施工, 相邻小班可设计不同树种, 形成自然块状混交或带状泥交。如有成功经验, 也可设计行间泥交.主要是乔灌木混交。

2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林种的基础上, 充分研究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根据上述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 规划造林地区适于各林种的造林树种。

首先, 结合立地条件调查, 查清当地已有造林树种、天然林树种及其生长状况;其次, 研究引进后生长良好的造林树种。然后将这些树种综合分析, 选出适宜本地区的造林树种, 并按自然条件和各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最后规划出造林树种和总体造林树种及其所占比重。

小班造林树种的设计。是在总体造林方向和林种、树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小班所在地区规划的林种, 按小班立地类型规划小班林种, 并据此选用适生树种。如果适生树种不止一个, 可以从中选择更合适的树种。

3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在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中, 设计造林技术措施时, 主要是针对造林地区自然特点和以往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能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性措施即可。而林业生态工程设计要按山头、地块设计造林技术措施, 即把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小班。

通常多按立地类型设计造林技术措施, 井编制造林类型表, 以便在造林中或造林施工设计中套用。为了直接服务于生产, 可在总结以往造林经验的基础上, 对总体造林技术措施提出规划。另外, 也可根据需要, 和林种、树种规划一起, 把造林技术措施落实到小班。即按立地类型, 参照造林技术规程、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类型表进行小班造林技术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造林整地、造林方式方法、混交树种组成及混交方式、造林密度、造林季节和幼林抚育管理等。

在设计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时, 不仅要按自然特点 (立地类型) 和造林树种特性进行, 还要考虑按不同的林种、不同的施工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因为合理的造林技术既要符合自然规律, 也要有施工条件, 包括造林的技术水平及投资情况。否则, 技术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执行。

3.1 整地设计

整地设计要根据林种、树种不同, 及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异程度, 因地制宜地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和密度等。除南方山地和北方少数农林间作造林用全面整地外, 多为局部整地。在水土流失地区, 还要结合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整地。在干旱地区, 一般应在造林前一年雨季初期整地。通过整地保持水土, 为幼树蓄水保墒, 提高造林成活率。整地规格应根据苗木规格、造林方法、地形条件、植被和土壤等状况, 结合水土流失情形等综合决定, 以求满足造林需要而又不浪费劳力为原则。

3.2 造林方式、方法设计

设计造林方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一般根据确定的林种和设计的造林树种, 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而定。目前, 我国已大体取得了各主要造林树种的经验。例如, 一般针叶树以植苗造林为主, 杉木可以插条;一些小粒种子的针叶树如油松等树种, 有时采用飞播造林或直播造林。在设计中可充分应用已有的特别是当地取得的成功经验, 切不可千篇一律。

在设计中, 对南方雨水充沛的山地造林、北方干旱山地造林和黄土丘陵区、沙荒、盐碱地以及平原区造林等, 均要根据适用造林树种区别对待。此外, 有机械造林或飞播造林条件的地方, 可设计机械造林或飞播造林。

3.3 造林密度设计

造林密度应依据林种、树种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合理设计。一般防护林密度应大于用材林, 速生树种密度应小于慢生树种, 干旱地区密度可较小一些。密度过大固然会造成林木个体养分、水分不足而降低生长速度, 但密度过小又会造成土地浪费, 单位收获量下降。

3.4 幼林管理设计

幼林管理设计主要包括幼林抚育、造林灌溉、防止鸟兽害、补植补种等, 其中主要是幼林抚育。在设计时可根据造林地区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和突出, 比如灌溉, 如无条件可不设计。

3.4.1 幼林抚育设计

根据树种特性及气候、土壤肥力等情况拟定具体措施, 如除草方法、松土深度、连续抚育年限、每年抚育次数与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等。

3.4.2 造林灌溉设计

对营造经济林或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以及在干旱地区造林, 需要采取灌溉措施的, 可根据水泥条件进行开渠、打井、引水灌溉或当年担水浇苗等, 进行造林灌溉设计。

3.4.3 森林保护设计

造林后, 幼苗、幼树常因鸟兽害而失败。因此, 除直播造林应设计管护的方法及时间外, 有昆虫、兔及袍子危害地区造林.应设计捕打野兽的措施。

3.4.4 补植设计

由于种种原因, 造林后往往会造成幼树死亡块苗, 达不到造林成活率标准。为保证成活成林, 凡成活率41%以上而又不足85%的造林地, 均应设计补植。对补植的树种、苗木规格、栽植季节、补植工作量和苗木需要量也要做出安排。

摘要:造林树种选择适当如否, 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造林树种选择得当, 成活率高, 生长快, 郁闭早, 产量高。反之,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成活率低, 生长慢, 郁闭晚, 产量低。也即徒劳费工, 浪费种苗和资金, 即使能成活, 林木也可能长期生长不良, 难于成材, 林地潜力长时间内不能充分发挥, 也起不到森林的防护及美化作用。

关键词:造林,树种选择,设计

参考文献

[1]刘九龙.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 (6) .

造林树种选择设计 篇2

关键词 生态工程;林业;树种选择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093-01

山川秀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上来看,生态恶化源于毁林,生态改善始于兴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造林质量,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林业生态工程是我国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树种选择是影响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的重要意义

1)工程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人类不断的毁林毁草开荒,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沙尘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只有进行宜林荒山造林种草、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来增加植被覆盖率。2)工程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实施工程造林、加快植被恢复、扩大森林面积,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而且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行集约化经营;在造林过程中,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和物资,还有利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快产业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3)工程造林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工程造林后,随着林木的生长,农民可获得各种林木种子、木本粮油及各种干果、鲜果和牧草,同时可为后续的第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加工业的发展提供资源。

2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要重视树种的选择

2.1 要结合本地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带,树木能否成活、生长趋势好坏取决于其生存环境中的土壤酸碱度、水分、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有些树种在某个地区长势良好,但在另一个地方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差异,甚至不能成活。乡土树种是自然优胜劣汰的结果,它指那些长期生长于某地,相比于其他树种对本地环境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是造林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体现。

2.2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要选择水土保持树种

1)根系发达,能笼络土壤。在表土疏松、侵蚀严重的地方采用根蘖性强的树种。如刺槐、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等。2)树冠浓密,落叶丰富、易分解、具有改良土壤的性能。如刺槐、无患子、香樟、栎木、槠树、枫树、木荷、紫穗槐等。3)生长迅速,郁闭紧密以避免雨点直接冲击地表,能在林下形成良好的枯枝落叶层,从而保护土壤。如木荷、夹竹桃等。4)水土保持林应能适应不同地形的特殊环境;护坡林要能耐干旱瘠薄,如木芙蓉、紫穗槐等;防风林抗风力要强,不易风倒、风折及枯梢,如杨树、柳树等。

2.3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必须坚持乔灌草结合

工程造林的地区差异性很大,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这就决定了工程造林必须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土地类型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相互结合,并科学地确定林种、树种、草种比例。在干旱的荒山荒坡,要重点发展耐旱灌木,恢复原生植被。在水土流失严重且坡度为25°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石质山地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要全部营造生态林。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林果间作、林药间作等模式,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

2.4 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改善生态环境是工程造林的根本目的,但同时也要解决好造林地区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因此要坚持生态优先,在采取必要的水保措施的条件下,规划一定的经济林,选择经济林树种或兼用树种,并创新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林木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盂县总结推广的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林花间作、先密后疏、效益接力、林草牧一体化等配置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选择树种时,还可考虑依托林木资源的后续产业。

3 提高造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要做好,除了树种选择,还要求林业部门树立责任心,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标准,制定林业绿化目标。

3.1 树立责任心,抓造林绿化质量

林业部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承载着重要的责任。造林绿化是利国利民,荫及子孙,造福后代的公德事业。地球需要绿色,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绿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绿色,其一,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要保证有林地面积增大于减、森林蓄积长大于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其二,广袤的森林是社会环境的生态支撑,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加大造林绿化的工作力度。其三,只有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根治水土流失的危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绿化标准

把工程造林绿化标准高低、质量好坏作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命线来抓,把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贯穿于造林绿化的全过程。造林绿化工作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公益事业。一定要严把设计关,坚持设计高标准。造林作业设计是工程造林的前提,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统一规划、重点突出、集中治理、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并重、针阔混交的原则。

1)清理土壤,嚴把整地关,坚持整地高标准。确保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稳定绿化成荫。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物扎根的地方,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环境,它不仅供给林木生活所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供给水分和空气,支持着树体。所以土壤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有着巨大的作用。整地采用挖水平槽或鱼鳞坑的方式,严谨全面整地,破坏原生植被的做法,同时,整地要与封山禁牧等措施相配合,提高荒山植被覆盖度,保持水土流失。2)严把苗木关,坚持苗木高标准。苗木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林成果,抓住了苗木质量关就等于抓住造林成活的前提。Ⅰ级苗高生产、地径生长、造林成活率和翌年保存率最高,在造林时为保证造林质量、强调选用优良的Ⅰ级苗非常必要的。3)严把植苗关,坚持植苗高标准。植苗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阔叶树坚持“挖大坑、放当中、多培土、浇足水、踩实成、不窝根、不透风”的实用技术,村屯、道路绿化人工植苗坚持横竖成行,斜上线。4)严把技术关,坚持科技高标准。

4 总结

林业生态工程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环境建设,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要想做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除了树种选择非常关键外,各级相关部门也要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责任心,科学合理、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造林计划。

参考文献

[1]刘志新.转变观念、明确重点、不断提高造林绿化质量[J].国土绿化,2003,02.

[2]李纬,栾伟,孔繁华.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03.

规划造林的树种选择 篇3

植树造林工程中, 树种的选择很重要和关键, 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成与败。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将造成林木成活率低, 生长速度缓慢, 难以成林, 导致劳动力、种苗、资金等方面的浪费。由此,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造林是百年大计, 而树种选择, 则是此项工作的基础环节。对于此项工作, 我们务必要认真对待。科学造林, 树种必须具备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的性状, 又能最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关键性的技术环节, 文中都将一一阐述汇总, 为今后规划造林的树种选择献计献策。

2 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的原则

选择造林树种必须遵循下列两项原则:

1) 造林树种必须具备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的性状;

2) 造林树种又能最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

上述两条原则,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第一条原则是根据人工林经营的目的提出的, 要求所培育的人工林必须能够充分地发挥人们所期望的效益, 否则即使人工林生长十分良好, 也满足不了森林培育的目的。第二条原则是根据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提出来的, 是实现第一条原则的手段。

此外, 在选择造林树种时, 还应考虑种苗来源是否充足;栽培技术上有无困难;当地有无此树种造林经验和习惯以及造林成本等因素。因此, 最好在以往已经造林成功的树种中或乡土树种中, 选择造林价值高的树种或无性系进行造林。在当地缺乏适当的造林树种, 或需要更理想的造林树种时, 可以考虑从与造林地区气候十分相似的地区选择和引进树种, 但必须进行栽培或造林试验,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最后的选择, 特别是从国外引进树种时。

3 规划造林树种的选择

规划造林中, 树种的选择很重要。此项工作, 不能单纯总结为选好树种、适合生长即可。同样, 需要物种多样性、树种分层性等等。不同的林种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目的, 效益也不相同, 所以在营造各种林种时, 要严格按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反复选择对比, 加以确定。

3.1 适应性和目标性

树种适应性, 应有合适造地条件。这其中, 造林地坡位, 很重要和关键。造林地为全坡位, 应自上、下坡位, 酌情遴选树种。之后, 确定培育目标。

树种目标性, 以市场为导向, 确保林种多样化。森林景观资源管理, 应以森林资源为主, 自然景观为依托, 人文景观为衬托, 确保造林更吸引民众眼球。

3.2 利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 是最适合某地区的树种资源。此树种长时间饱受本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作用, 外界环境无论怎么变化, 乡土树种都能努力去适应, 并将这种很好的适应能力更好的固定和遗传下来。由此, 选择这样的树种造林, 有着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挑选合适树种

合适的树种, 应兼顾:顺利成活、生长正常、不早衰、稳定性强。顺利成活, 造林树种在此立地条件下, 树木能顺利生长, 抵抗冻害和高温能力强。即使有不良反应, 随慢慢的长成, 此现象能有很好的转变。

生长正常, 处于某个阶段的树种, 树高和胸径, 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不早衰, 树种发育过早停止, 树种苗龄被缩短, 日渐进入衰老期。稳定性强, 处于不断变化环境, 生长量不受影响, 不存在死亡现象。

3.4 引进新树种

准备某地区造林, 乡土树种是首选。但是, 不能排斥外来树种。外来树种, 是在外地引进树种。引种在造林工程中, 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且取得不错的引入效果。引入后, 需对本地乡土情况, 有一个仔细的比较, 观察其后期生长情况, 确定是否适合本地生长, 最后在推广引种。

4 干旱地树种选择

总结干旱地树种选择, 将需要考虑的问题, 做要点性技术性汇总。重点应兼顾的方面, 有:植被类型调查、群落结构调查、树种结构调查、种源试验统计等等。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 遵循的基本步骤:第一, 调查植被类型、群落结果, 根据调查了解, 掌握干旱地区林地生物抗逆性能。经综合性的数据分析, 遴选适合本地种植的林种。早期用于人工繁育造林试验, 确定栽种品种的抗旱性能。这一点很重要, 可以说是, 最基础的一点。第二, 扩育树种繁育多样性, 尽量避免林种结构单一, 通过不断开展的繁育试验, 提升造林的成活率。同时, 总结抗旱树种造林技术, 确定造林树种配置, 制定系统化的造林技术, 促进生态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 经确定的造林树种, 应广泛开展种源试验, 培育优质的抗旱种质。同时, 根据不同造林环境, 遴选最合适的种源。最好, 进一步根据基因原理, 组织杂交育种, 将优质的亲本整合到杂交后代中去, 确保高效造林。

参考文献

[1]许友.浅谈造林树种选择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4) :232.

[2]铁筱睿, 李建.当前造林树种选择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4) :53.

造林树种选择设计 篇4

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部,位于东经119°52′-121°47′,北纬40° 55′-42°54′,西与内蒙古为邻,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年降雨量400mm,日照时数2861.7h/a,辐射总量140千卡/cm2,气候特点是光热充足,雨量偏低,年增发量≥降雨量。春、秋二季多风少雨,旱情严重。由于本地区干旱少雨,部分绿化区域土质瘠薄甚至岩石裸露,立地条件差,造成不易成活,成活后也往往生长不良,所以,两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近年来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主要做法是在雨季利用土壤墒情好,苗木生长旺期这个有利条件,栽植带土坨或营养钵侧柏大树苗,获得了很高的造林成活率,而且林木成活后,生长状况良好,在辽西土质瘠薄绿化区域,是实现绿化目标一项最佳举措和选项,且造林技术操作简单、省工、省钱,值得采用和推广。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锦朝”(锦州一朝阳)和“京四”(北京一四平)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和迎面山景区。试验区总面积31km2,试验区地类为宜林荒山、荒沟。海拔高度290-450m,坡向以s坡为主,坡度5-13℃,土层厚度25-35cm,土壤种类为褐土或棕壤土。

1.1.2试验树种及类型

选择侧柏、油松、杜松和刺槐4种树种大苗进行造林试验对比,从中筛选出最佳造林树种。其中:选择5-8a生侧柏,8-10a生油松,8-10a生杜松和5-6a生刺槐4种树种,试验苗木总数量15081株。树苗质量标准都是树型优美,树冠丰满,生长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根据树型和树根大小确定根部所带土坨大小(含营养钵苗)。

1.2栽植试验方法步骤

通过栽植4种树种大苗进行试验对比,从中优选最佳造林树种,造林季节和栽植方法。

试验时间2003年雨季-2008年雨季,共6个年度,造林试验节气为春、秋、雨三李。

采用立体方型整地方法,其中:整地坑(栽植穴)规格60×60×40cm为大坑整地;50×50×35cm为小坑整地;整地坑规格根据苗木树型和根部带土坨大小确定。土层深度不够利用雨季母质层松软特点挖至土壤淋溶层或母质层,直至够深为止。当日起苗当日栽植。栽植时将土坨包装袋或草绳卸除,再将带土坨苗木轻轻植放到植穴坑内。栽时将苗木扶直,先移进多半坑土。然后一次性放水浇足浇透,待水分渗透后,再覆土踩实。栽植深度超过原根际土3-5cm。

栽植1年后,进行调查造林成活率,3年后,调查林木生长状况。

2试验结果

在土质瘠薄绿化区域,经4种树种栽植试验调查结果是:侧柏大苗在雨季栽植成活率最高,成活后林木生长状况良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4年在青龙山、徐家店和叶家店雨季栽植的6年生侧柏带土坨或营养钵大苗造林成活率全部为100%,3年后调查林木保存率也为100%。经2008年调查2003、2004两年栽植的侧柏林木已由初植高度0.8m,增长到2.2m;平均树冠幅度扩大到1.4×1.4m,林木长势十分旺盛,现已郁闭成荫。春、秋两季采用相同的造林方法栽植的侧柏造林成活率也都达到了100%。但鳞叶易发生干枯,但对林木生长发育基本上没有影响,只是缓苗较慢,造林效果不如雨季,但仍属造林成功范围。2004年在徐家店春季栽植的10年生油松大苗成活率为78%,经2007年调查,林木保存率为71%,树木平均树高仅由栽植时的1.3m增长为1.36m,高生长3年增长6cm,平均年高生长为2cm,树冠幅度基本没有扩大,树木针叶发黄。其次,雨、秋两季栽植的油松还不如春季栽植的效果好;杜松、刺槐经造林试验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更差,详见附表。说明在辽两土质瘠薄地域春、雨、秋三季栽植侧柏大苗都可获得成功,特别是雨季栽植效果更好,林木成活后生长状况良好,绿化、美化效果突出,且省工、省钱,在辽西土质瘠薄地域绿化是一项最佳举措和选项。

如果把造林成功的概率划为0.1-1.0十个等级,造林成功概率则应当由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生长状况3个组成部分打分来确定。其中,造林成活率为0.4分,保存率和林术成活后生长状况分别为0.3分,打分高的造林成功的概率则高。根据上述三项标准,在同一树种中选择最佳造林季节,4种造林树种的造林成功的概率可依下列分数计算获得。

通过例项计算6年生侧柏不论是带土坨苗还是营养钵苗,雨季栽植成功的概率为1.0。其次是刺槐为0.75,油松0.62,杜松0.56(详见表1)。通过单向分组方差分析,侧柏造林成功的概率与油松、杜松、刺槐3种树种相比,差异显著。另外,通过造林3年后调查林木生长情况,春、秋二季营造的侧柏大苗,生长状况良好。所以说,春、雨、秋三季栽植侧柏大苗造林都获得了成功。

3分析和结论

浅谈造林树种的选择 篇5

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会造成成活率低, 生长缓慢, 难于成林成材, 以致于浪费劳动力、种苗和资金。因此, 造林工作是“百年大计”, 而树种选择又是“百年大计”的开始, 必须认真对待。选择造林树种的主要原则:一是造林树种要具备最能满足造林目的的要求 (如生产木材、防护、美化等) 的性性状, 二是造林树种最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即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

2 不同造林目的对树种的要求

2.1 用材林树种的选择:用材林对树种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目标上。

(1) 速生性:即树种的生长速度要快。发展速生树种造林, 是世界上林业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向。意大利近30年来, 大力开展杨树造林, 以林地面积的7%, 提供了全国工业用材的40%, 成绩卓著。我国的乡土速生树种很多, 引进的速生树种也不少, 如北方落叶松、杨树、泡桐、刺槐等。大别山、桐柏山区的杉木、马尾松, 从国外引进的火炬松、混地松等, 都是很有前途的速生用村树种, 这些树种少则一二十年, 多则四五十年就能够成材利用。应是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

(2) 丰产性:即要求树种生长高大, 树干通直, 出材率高。如杉木、杨树、刺槐等。

(3) 优质性:即树干粗细均匀, 圆满整枝性能强, 材质良好, 如毛白杨、泡桐、落叶松、湿地松、火炬松和杉木等。

2.2 经济林材种的选择: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木本油料等林副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其树种选择参照果树的生产要求进行。

2.3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2.3.1 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2.3.1. 1 抗风力强, 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

2.3.1. 2 生长迅速, 树形高大, 枝叶繁茂 (如杨树、水杉等) 。

2.3.1. 3 寿命长, 生长稳定, 能长期具有防护效能。

2.3.1. 4 树木具有良好的木材生产能力。

2.3.2 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

水土保持林是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而营造的人工林。水土保持能就能减少、阻拦和吸收地表径流, 笼络土壤, 防止土壤冲刷, 同时还可以提供木材。

水土保持林树种应具备如下条件:生按迅速, 落叶丰富;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土壤。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常用的水土保持树种有油松、侧柏、落叶松、杨树、刺槐、紫穗槐等。

2.4 薪炭林树种的选择;

薪炭林是以生产燃料、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为解决山区的燃料问题, 我国将薪炭林作为一个单独的经营林种划分出来。

薪炭林树种具备的条件是: (1) 生长快, 产量高.适应性强, 繁殖容易; (2) 萌芽力强, 可多次更新; (3) 蔬柴火力旺, 发热量大, 耐燃烧等。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适用作薪炭林的树种有:油松、刺槐、黄荆条等。

2.5 四旁绿化的树种选择;

四旁绿化也叫四旁植树。四旁地土壤肥沃深厚, 适宜于多种树木生长;苗木容易成活, 生长快, 收益早。适宜四旁栽植的树种很多, 生产上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树种。

3 适地适树的途径

适地适树是根据造林树种对环境条件的需要, 选择其适合于其生长的造林地, 这一生产过程叫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将地和树。基本适应, 以促进幼林成活和林木的生长。适地适树有3条基本途径:

第一, 选择。即包括选地适树, 也包括选树适地。

第二, 改地适树。即通过整地、施肥、浇水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使其适合原来不适应的树种生长。

第三, 改树适地。即通过进行训化树种、选种、育种等方法, 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能够适应造林地条件。

判断是否达到适地适树, 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观察和调查。一是能顺利成活。就是造林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得当, 苗本顺利成活, 无冻害或高温为害, 或幼年虽然有部分为害, 但随树龄增大, 可以转好;二是能正常生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 树高、胸径的生长量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速生期不缩短;三是稳定性强。对不良环境条件, 特别是在严酷的条件下, 不出现很大差异, 甚至死亡。对经济林树种 (如核桃、花椒等) 产量稳定, 质量好;四是不早衰。早衰是树木过早结束正常生长发育, 如, 枝条生长慢, 抽枝量少, 顶梢枯死等。

4 造林密度的原则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或播种的穴数, 也叫初植密度。造林密度是构成人工林的数量基础, 就是说一块造林地上不栽种相当数量的株数, 就不能形成人工林。为培育好人工林, 首先要确定一个适宜的造林密度。确定造林密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一般要考虏以下原则。

造林目的:林种不同, 造林密度不同。用材林主要是为了生产各种规格的用材, 一般要求密度要大;经济林主要是为了获得各种林副产品, 一般要求充足的光照条件, 加之经营比较集约, 栽培过程中不进行间伐, 所以密度宜小。

树种特性:不同的树种, 生物学特性不同, 造林密度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喜光树种、速生树种 (如杨树、马尾松、水杉等) , 造林密度不宜太大。干性强的树种, 如杉木、落叶松、水杉等, 可适当稀植;干性差的树种.应适当密植;树冠大的树种, 如毛白杨、泡桐等, 造林密度宜小, 树冠小的树种, 如箭杆杨、新疆杨等, 造林密度宜大。

造林地的条件: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 造林密度应有差别。立地条件好的地方, 林木生长快, 郁闭早, 密度可以小点;立地条件差的地方, 苗木不易成活, 幼树生长缓慢, 密度应适当加大。

经营条件:经营条件优越的地方, 可以进行集约经营。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林木生长快, 造林密度应小些;经营条件较差的地方, 人工林仅进行一般的抚育管理, 造林密度宜大。

经济条件:造林密度的大小关系到成本的高低。整地栽植 (或播种) 费用几乎与造林密度成正比, 即造林密度大, 整地造林的开支相应地增加, 因此, 从经济效应的角度看, 造林密度大是不适宜的。反之, 造林密度小, 虽节省开支, 降低造林成本, 但幼林郁闭时间长, 影响造林质量。

上述原则实际上是造林密度被制约的各种自然经济条件, 一般根据这些原则, 便基本上可以确定造林密度。但在山区,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较差, 用材林、薪炭林和水土保持林的初植密度宣稍大些, 使幼林尽早郁闭, 达到封山育林的目的。然后通过适时砍伐, 获得烧材或小径材, 以此来调整林木生长的适宜密度。

5 种植点的配置

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置, 通常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三种形式。

正方形配置:是株行距相等栽种形式, 苗木之间的距离相等, 有利于树冠均匀生长发育, 是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较常用的配置方式。

长方形配置:行距大于株距, 这种形式有利于进行行间抚育管理和间作。

三角形配置:是要求相邻的种植点彼此错开开。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常采用这种配置方式。

种植行的方向在山地造林时, 应与流水线相垂直, 即沿等高线种植。造林一般采取的行距有1米, 1.5米, 2米, 3米, 株距有0.7米, l米, 1.5米, 2米, 3米等。某些速生树种造林时, 行距和株距要适当增大些, 达到4米-6米, 如泡恫、沙兰杨等。以单株栽植方式造林时, 所得苗木数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位面积需苗量=面积/株距×行距

播种造林的需种量也可按此公式计算, 然后按每穴播种的粒数和干粒重折算重量。

参考文献

试析如何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篇6

1 选择造林树种的意义和原则

任何树种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学特性, 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 只有在造林时正确选择了造林树种, 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措施, 才能够使造林获得成功。否则, 不仅造林不易成活, 即使能成活, 也会慢生低产, 长势不良, 经济价值不高, 致使造林地长期不能充分发挥潜力,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更严重的是贻误了时机。

对造林树种进行选择时, 首先考虑国民经济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同时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此外, 还要考虑到其它一些次要因素, 如种苗来源是否充裕, 栽培技术上有什么困难, 当地有无造林经验以及造林成本等,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林树种的选用及其比例。

2 造林树种的选择

2.1 根据林种选择造林树种

2.1.1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一般应选择生长快、郁闭早、根系发达、寿命长、萌蘖力强、繁殖容易、耐干旱、耐贫瘠、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 防护作用持久, 并兼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 由于防护对象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选择树种在主要特点上应各有侧重。主要树种有毛白杨、旱柳、黑松、赤松、青桐、麻栎、榆树、楸树等。

一般情况农田防护林以防治害风, 保护农田增加生产为主要目的, 应着重选择抗风力大、树形高大、枝叶繁茂, 根系不伸展过远, 没有和农作物共同的病虫害树种。宜选择生长迅速、抗性强、防护作用及经济价值和收益都较大的乡土树种, 或符合上述条件而经过引种试验、证实适生于当地的外来树种。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而异。一般农田防护林可以选杨树、楸树等。

营造水土保持林, 必须根据水土保持的目的及水蚀地区遭受水土流失和冲刷后形成的自然特点,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生长迅速、寿命长、根系发达, 能促进排水和固结土壤的树种。选择的树种枝叶茂盛, 能形成松软的植被物, 繁殖容易, 种苗来源充足, 还要选择耐干旱瘠薄或耐水湿, 根蘖性和适应性强以及能解决群众的燃料、饲料和肥料的树种。主要树种有刺槐、白榆、杨树、枣树、桑树等。

营造防风固沙林是控制和固定流沙, 防止风沙危害, 改良沙地质, 变沙漠为农、林、牧业生产基地的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是长远地从根本上改造和利用沙地的重要途径。而且乔灌草相结合, 还能为“四料”俱缺的沙区生产木材、饲料、燃料和肥料, 达到除害与兴利相结合的目的。

为了保证造林的成活, 尽快发挥防风固沙作用, 应根据沙地的气候条件, 下伏地貌及下伏物性质, 地下水埋藏深度及矿化程度、沙丘类型、沙丘高度与部位、植物盖度及种类等进行综合分析后, 选择相应的固沙乔灌木树种。固沙造林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而且应具备多年生、生长快、萌蘖性强、枝叶茂密、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耐风蚀、耐沙埋、耐地表高温、生长旺盛、种源丰富、繁殖容易, 可改良土壤,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树种杨树、沙枣、沙棘、蒙古柳等。

以上各种防护林树种选择, 应按上述要求的条件和各地自然环境因子及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来选择适生树种, 这样造林后, 长势才好, 从而达到目的效益。

2.1.2 用材林树种选择。

应选择生长迅速、冠形狭窄, 树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抗性强、病虫害少, 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高的树种。组成用材林的优势树种为针叶树的落叶松、云杉、冷杉、华山松、云南松、杉木等, 阔叶树中的樟木、楠木、水曲柳、胡桃楸、栎类、桦木、杨树等。

(1) 速生性:我国森林资源不足, 而社会上经济和文化建设又迫切需要大量的木材。为了尽快解决木材的供需矛盾, 维持和扩大未来的木材供应来源, 大力发展速生树种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松、落叶松、湿地松、柳杉、水杉、池杉、泡桐、杨树、刺槐、毛竹等。

(2) 丰产性:要求造林树种有较好的丰产性能, 就是说要求它树形高大, 相对长寿, 材积生长的速生期维持较长, 树冠冠幅较小。这样能使形成的林分具有最大的高度, 最大的胸高断面积和良好的干形, 单位面积的蓄积量高。丰产性与速生性既是互相联系, 又是有所区别的。有些树种既速生又能丰产, 如杉木、柳杉、落叶松、杨树、椴树、香椿, 有些树种则只能速生难于丰产, 如苦楝、旱柳。还有些树种, 如红松、紫皮云杉等丰产树种, 但不能够速生。然而土壤肥沃其它条件适宜, 并采取适当培育措施之后, 不仅有高生长率, 也可达到速生, 如云南松、华山松。

(3) 优质性:良好的用材树种, 应具备树干通直饱满, 分枝细小, 整枝性良好等特性, 这样的树种出材率高, 采运方便, 用途广泛, 因此, 经济价值较大。一般针叶树在这方面有较好的性状, 也有部分阔叶树, 如栓皮栎、香椿等比较通直饱满, 优良材质的树种不一定生长速度快。

由于木材的用途不同, 所以, 对木材的性能要求也不一样。一般用材都要求木材质地坚韧、耐久、纹理通直均匀、不翘不裂、不易变形、便于加工、容易干燥等。而矿柱用材则要求顺纹抗压力强、韧性大、耐腐朽。有些材质优良的树种, 生长不一定迅速, 如柏类、核桃、枣树等, 但木材却都有许多特殊用途。珍贵树种的木材价值很高, 有许多用途上, 是无法以其它木材来代替, 因此, 在大力发挥速生树种的同时, 也应注意适当发展珍贵用材树种。

此外, 在选择用材树种时, 还应了解其它一些性状, 如林产品是否丰富, 是否兼有防护及其他性能等, 同时应尽量选择性状优良的无性系。但是, 应该指出的是, 没能一个树种是十全十美的, 每个树种的优缺点也都是相对的。因此, 在选择用材树种时应作全面分析比较, 以确定其适用程度。

2.1.3 经济林树种的选择。

应该选择收益早、产量高、质量佳, 用途广、抗性强、收获期长、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经济林树种, 但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1.4 薪炭林树种的选择。

根据薪炭林的经营目的, 为了生产更多的燃料, 薪炭林的树种应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容易、萌蘖力强、耐干旱和易燃火旺等特点, 如麻栎、青冈栎等树种比较适合。

2.1.5 应根据不同的特殊用途, 因地制宜地选择造林树种。

比如, 在大型疗养院区周围营造以保健为主要目的, 人工林最好选择能发挥具有杀菌能力的分泌物树种, 大部分松属、樟树的树种具有这种能力。在大型厂矿周围, 特别是在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厂矿周围营造人工林, 要选择那些对污染物抗性强, 而且能吸收这类污染气体的树种。如果能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树木种植效果会更好。对会排出二氧化硫污染物的工厂, 种植抗硫能力强的水曲柳、桑树、水腊、山皂角、夹竹桃、旱柳、云杉等较为适宜。对会排出氟化氢气体的工厂, 则花曲柳、榆树、京桃、国槐、水腊、紫丁香、柽柳等树木对这种有害物质有较强的抗御力。化工厂、制药厂、农药厂排出氯气较重, 种植紫穗槐、桑树、花曲柳、柽柳、水腊等树种, 其抗“氯”性就较强。另外, 在粉尘、空气烟尘微粒较多的厂区栽植云杉、柽柳、刺槐、旱柳、柞树、白腊、榆树、柏树、杨树、桑树等树种就较为适宜, 因为这些树种的抗尘能力都比较强。

在人口稠密的闹市区, 由于含菌量多, 栽植云杉、桦树、山杨、最为适宜, 这些树木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杀菌素, 能减少病菌的传染。防污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有:朴树、槐树、榕树、女贞等。在城市附近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旅游、休息场所而营造森林公园, 除了树种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外, 还要考虑美化的要求及休息活动的需求。这类树种应具有生长迅速、萌蘖力强、耐修剪、载叶时间长或常绿树种, 树形美观、色彩鲜明、花叶芳香、花果艳丽, 不容易感染病虫害等特性, 而且不同树种交替配置, 不要形成单一呆板的环境。

2.2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

2.2.1 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每种树木对气候条件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都有一定的适生范围。纬度和海拔高度, 气候状况不一, 也限制植物的分布, 决定植物生长期的长短, 造成树种在自然界天然分布的局限性。比如, 南方的喜暖树种, 不能在寒冷的北方生长, 在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树种, 则不宜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生长。因此, 在考虑造林树种时按适地适树的原则, 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凡是某各地区天然分布的树种, 叫做该地区的乡土树种 (也是造林的经验树种) , 选择乡土树种造林, 成功的把握性较大。通常各树种自然分布区的中心是该树种生长最适宜的地区。

2.2.2 根据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选择造林树种。

土壤与树种生长关系极为密切, 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在土壤条件中影响树种选择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养分、酸碱及盐渍化程度。土壤水分中等湿润时大部分树木生长良好, 在水分过多时生长不良, 积水就会死亡。水分过多时, 可选择柳树、水冬瓜等可以在湿度较大地方生长的树种, 在干旱地方可以栽麻栎等耐旱的树种, 在水涝地方不能栽泡桐等不耐涝树种, 一般来说, 浅根性树种的抗旱能力比较差。从土壤肥力来看, 大多树种喜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 在具体安排时, 应该将好的地块用来栽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像云南松、麻栎等耐性强的树种安排在土壤薄、干燥的土地上, 造林效果比较好, 一般来说, 阔叶树比针叶树对土壤中矿物质营养要求高。豆科树种有根瘤菌或有菌根菌共生的树种 (如松、栎) 或根系发达的树种 (如臭椿等) 较适应在贫瘠的土壤。土壤酸碱度对树种的影响, 在微酸 (p H值5.5~6.5) 或中性 (p H值7左右) 一般树种能较好生长。在盐碱土壤中应栽抗盐碱力强的柳树、刺槐、紫穗槐、木麻黄等树种, 大部分树种抗盐碱能力弱。

2.2.3 根据树种对地形条件的要求选择造林树种。

地形条件对局部地区 (即小地域) 的气候和土壤也有明显的影响, 平地和山地、高山和低山、群山和孤山, 山岗和山谷、阳坡和阴坡, 向风坡和背风坡的日照、空气湿度、风力、土壤、酸碱度都不一样, 而在这不同的小地形条件下要栽相应不同的适生树种, 如在阳坡适应在喜光、喜暖、耐旱的云南松, 阴坡一般适应栽华山松等阴性树种。

综合上述, 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在影响林木生长的许多因子中, 善于找出其中主要影响因子来选择造林树种, 并按适地适树的原则, 因地制宜, 考虑经营目的、择优选择树种, 并根据经营方针, 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 选定几个重点发展的树种, 并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 对立地条件要求严的树种和广域树种适当搭配起来确定一定的发展比例, 这样能充分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 又能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的要求。

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立地条件, 有效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能培育出量多质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适宜的针阔混交还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 合理配置混交树种, 进行混交造林也是提高造林效果的方法。

所以,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并合理配置对造林成效起决定性作用, 它可以提高造林成活, 造林后林木生长快, 从而提高造林效果, 达到造林目的。但是, 真正使造林成果得以保存和发展还需要一系列的抚育管理和封护, 熟话说“三分造, 七分管”。

摘要:按造林目的, 根据林种、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从而提高造林效果的探讨和浅析。

关键词:造林树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5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基础 篇7

关键词:造林,工程,树种,选择,意义,基础

造林树种的选择问题是个古老的话题。其实,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记载, 其中有不少与现代的理论与实践十分符合, 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最关键因子之一。

1 树种选择的意义

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最关键因子之一。树木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 在几乎没人为保护的条件下存活并经历严寒酷暑, 因此, 造林树种还必须抗御一些意外灾害, 例如百年不遇的寒冷时期, 灾害性风暴、罕见病虫害的蔓延等。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首先是造林后难以成活, 浪费种苗、劳力和资金, 即使造林成活, 人工林长期生长不良, 难以成林、成材, 造林地的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起不到应有的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造林目的的多样性、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以及经营管理的差异性, 所以, 选择造林树种是带有百年大计性质的事情, 必须认真对待, 谨慎从事。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记载, 如:1300年前的《齐民要术》就提出了“地势有良薄, 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积”的思想。此后还有许多农书有类似的记载。这些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的树种选择原则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的手段使我们对于树种选择逐步做到更加科学与合理。

2 树种选择的基础

我国树种资源极其丰富, 有木本植物8 000余种, 其中乔木植物2 000余种, 而乔木树种中的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就达1 000余种, 还有引种成功的国外优良树种约100种。我国的幅员辽阔, 地势起伏, 自北向南包括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气候带;自东向西, 有海洋性湿润森林地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地带, 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湿润和半干旱森林草原和草原过渡地带。按照树种的特性选择树种, 本质上使树种的特性与造林地性质相适应。由于树种的多样性及其特性的复杂性, 自然条件的多变性, 加上我国在生物基础科学的研究和资料积累方面还不够, 总的来说, 按照树种的特性选择造林树种, 除了某些为数不多的树种外, 实施起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2.1 生物竽特性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等。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 需求较大的营养空间, 木材和枝叶的产量比较高, 美化和改善环境的效果比较强烈, 适宜作为用材林、防护林以及风景林和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等, 同时也要求比较高的立地条件;光合产物在树木各部位分配也有差异, 主要集中在树干的树种适宜于作为用材林, 光合产物虽高但枝叶部位占的比重较大者可以作为薪炭林;树体虽不高大, 但是树形、枝叶、树皮美观, 或花果的色香具有特色, 可以作为风景林;树叶硕大, 一般来说, 叶面的蒸发量大, 对于土凌水分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叶表面的气孔下陷、角质层发达, 往往是对于干旱条件比较适应的特点;主根发达, 侧根比较少, 要求深厚的土层, 而须根系发达的树种适于比较干瘠的立地条件;有些树种组织细胞液的渗透压高, 或有泌盐的功能, 则具有较强的抗御干旱、盐碱的能力。

2.2 生态学特性

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由于历史的长期适应性形成各个树种特有的生态学特性。

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 主要表现为与光照、水分、温度和土壤条件的关系。树种与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耐荫性、光合作用特性和光周期。耐荫性是指树种在浓密的林冠下生存和更新的能力, 据此能力可把树种分为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两类。贾成章曾在1933年将华北地区的13个树种对光照的需求程度进行了排序:侧柏、核桃、枫杨、皂荚、元宝枫、复叶槭、白榆、槐树、刺槐、油松、白皮松、梓树、桧柏。选择树种时, 根据树种需光条件可以将其安排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 例如, 喜光树种常作为造林的先锋树种。树木耐荫性的生理基础在于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周期强度及其他因子的关系上。所谓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长萆的反映。光周期主要影响植物的成花, 各种植物成花所需的日长条件不同:短日照植物在24小时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或开花较多;长日照植物则在24小时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或开花较多;也有的植物属于中日植物, 对昼夜的光照时间要求比较严格。遗憾的是, 对于树种的光周期现象的研究还比较少。

不同树种对于热量的要求不同, 这与其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有关, 分布得越靠北, 海拔越高, 对于热量的要求越低。以我国的松属树种为例:樟子松、偃松、西伯利亚红松最耐寒;其次是红松较耐寒;油松、赤松、白皮松属于温带地区的树种, 有一定的耐寒性;而乔松、云南松、马尾松要求热量比较高;海南五针松、南亚松要求热量很高, 属于热带树种。

由于森林是生活在一个高度有机联系的森林生态系之中, 所以, 对于造林树种的评价、判断和选择以森林群落一生态系为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分布区树种的自然分布是判定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首先, 要应用综合的植物地理和植被史知识确定一个树种的自然分布区。自然分布区可以反映出一个树种的生态结构, 即环境和竞争中诸因子的综合影响效果, 同时也反映出树种的生态适应能力。在进行分布区的分析时, 首先应弄清整个分布区的地理性质, 分布区的类型、分布区界的形成状况。在占有分布区资料的基础上就可回答有关分布区的一些有关问题:中心分布区, 最大分布区;树种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有关数值:如生长量以及它的平均分布和临界分布。当然, 今天所形成的树种关系和区域分布原因, 不能仅仅依据现存的环境条件来解释, 必须认识到现存的分布区是在冰川期变迁的过程中, 各群落交错竞争与发展以及人为长期影响的结果。

2.3 林学特性

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 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由于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 培育技术水平的差异, 导致树种的林学性质出现多样化。例如, 有些树种个体生长良好, 单株产量可能也比较高, 但由于喜光强烈, 也可能由于地下或者树冠分泌某些有毒物质而产生的“自毒”效应, 栽培密度不能大, 不宜进行成片栽培, 更不能大面积栽培;有些树种则因树冠紧束, 郁闭度小, 难以形成高质量的森林环境。这些在树种选择时都需要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李伟.林业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造林树种选择设计 篇8

关键词: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

1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我国陕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季候, 常年阳光充足但降水稀少, 全年平均气温9.7℃。年均降水量514.3mm, 处于极度缺水状况。正因为缺少水资源的干旱气候影响, 陕北地区的植被生长情况不容乐观, 死亡率极高, 首先要对陕北干旱地区的植被树种进行选择, 选择适合其自然条件的植物种类。

1.1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

1.1.1 耐干旱、需水量少

根据陕北干旱地区的实际自然条件与气候, 要选择对干旱气候具有较强忍耐性的植物。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植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状况, 陕北干旱地区所需要的植物应该是需水量少, 水分利用率高的类型。

1.1.2 耐光照、寿命强

陕北地区常年光照充足, 缺少降水, 因此选择的植物树种一定要忍受的了较强的光照和高温。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生成有机物所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为此, 多选择支杆粗壮, 锁水量强, 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树种。

1.1.3 改善气候能力强

陕北地区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 常年风沙肆虐, 地表上的黄沙积累量逐年递增, 问题严重。为了有效的解决陕北地区的风沙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 在进行树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植被改善当地气候能力强弱因素。进行植被种植不是单纯的美化环境, 更重要的是改善环境、治理环境。

1.1.4 因地制宜, 合理调整

上面讲述的原则都是基本的选择原则, 但还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环境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变, 不能忽略客观因素的影响。遵循“适地种适树, 因地制宜”的原则, 切实的做到植被种植的长效性与成活率。

1.2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工作的开展

在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对种植区域的植被进行种群、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掌握其实际的生存状况和致死原因。另外, 充分调查干旱地区的植物抗逆性能, 具体包括了水资源、温度、光照、土壤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种植的树种并进行必要的人工林实验。

紧接着要做的是巩固植被群落的成活率与防御力, 一般来说,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采用多种类的植被共同种植来进行巩固与完善。植被的种类单一, 其群落结构简单, 成活率和抵抗力都较低, 无法完成我们的最终目标。

除了上述内容外, 还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造林实验与相关问题调整。对已经认定的种植树种广泛进行种源实验, 刻意的提升其抗旱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采用杂交技术和基金重组技术培育出想要的树种, 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最终目标。

2 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提升

通过上述内容已经介绍了相关种植树种的选择工作, 接下来就要进行实际的造林环节了。简单来说, 陕北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是基础, 则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才是必要环节, 广大的林业工作者要格外注意。

2.1 培育适合干旱的优良壮苗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已经详细介绍了植被类型的选择工作, 苗木是造林过程的开端, 要想切实的提升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 就要培育出适合陕北干旱地区的特殊优良苗木。山杏、油松、胡杨、沙棘、沙枣等树种都是可以选择的植被种类。

在幼苗的培育过程中要刻意对幼苗进行抗旱训练, 模拟干旱的生长环境。紧接着要从对接受了特殊训练的大量幼苗中选择出根须发达、生长茁壮的幼苗进行下一步的培养。陕北地区干旱异常, 水源稀少, 只有根须发达的树种才能真正的存活下来。

除了上面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外还要对幼苗的管理方面大下工夫。要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从施肥撒药、松土除草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力求培育出更多的合格苗木。

2.2 整地技术提升

要从整地环节开始的幼苗培育工作, 整地的方式、时间以及规格都会对幼苗的成长起到重要影响。结合陕北地区的实际干旱环境, 多选择人工局部整地方式, 避免全面整地方式, 这是因为局部整地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散失。另外, 在整地的方式上多以水平沟或者鱼鳞坑为主, 相应的规格分别控制在为3m×1m×0.7m和1.2m×0.8m×0.5m。另外, 整地时间多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 这样既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的保留, 同时又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

2.3 造林过程中的浇水问题

夏季是陕北干旱地区最为干燥与炎热的季节, 降水的稀少致使植被难以存活与生长, 因此, 要进行必要的夏季浇水。一般来说, 多在干旱问题严重的夏季采用注水枪向植被的根部注射水源。每一次的注水量为0.85kg, 一般可以维持15d的干旱环境。在注射完毕后一定要对注射孔进行掩埋, 防止有效水资源的散失。通过注水枪注水的方式, 陕北地区的植被可以较好的度过干旱的夏季。

2.4 造林过程中的松土、除草过程

松土与除草工作都是十分有效的减少水分散失的途径。俗话说得好:“三分除地, 七分水”, 意思就是可以通过除地措施来很大程度的保留水资源。另外, 通过除草环节我们提高植穴的持水能力, 减少水分的散失。

2.5 造林后的保护

一般来说, 将造林后的1~2a称为造林初期, 在造林初期, 要对苗木进行必要的防寒处理, 在秋末冬初的时间范围内对苗木进行埋土防寒处理, 等到第2年的春季及时撤出埋土。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为了给予苗木根部必要的温润环境, 避免其因过分干旱造成根须枯死。

2.6 推广新型科技造林技术

2.6.1 保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锁水物质

从本质上将, 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吸收功能的树脂, 含有众多结构复杂的吸水基因。一般来说, 保水剂经常与苗木根部的土壤混合使用, 当两者充分搅拌后再将苗木插入进去, 保水剂接触到水源后便可以很好的储蓄水源, 供苗木长久使用。

2.6.2 渗水袋

渗水袋的使用是一种物理方式的改变, 在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中加入特殊物质导致塑料袋可以长时间的陆续渗水, 可以给苗木长达5个月的供水。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 将渗水袋埋在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通过渗水袋的作用可以提升苗木30%的成活率。

3 结语

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乐观, 长时间的干旱气候造成的水资源稀少成为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关键问题。改善当地的植被生存情况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还可以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简要的介绍了2方面的改善途径, 希望能对陕北干旱地区的植被生存与环境治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钟文, 刘世明.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农业, 2011 (27) .

造林树种选择设计 篇9

1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选择应该遵循着以下原则:一是树种的选择要具备实现造林目的要求的特征。这一原则主要是依照人工造林要实现的目的而设立的, 它要求所建造的树林要能实现人们所期待的效果, 否则的话, 尽管林子中的树长的非常好, 其也是达不到树林培育的要求和目的。比如, 用材林的建造, 其目的是为了种植可用性树木, 其要求是“优质木、速生木”, 那么在树种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两个要求, 而选择杉木、毛竹、油松等树种。再比如农田防护林的建造, 其目的是为了建造保护农田、防止害风的树林, 其要求就应该是选择那些树形较高、抗风力强、根系较深、枝叶繁茂的树种。二是树种的选择要能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这一原则主要是依照树木的生态学以及生理学特征而设立的, 这一原则是前面一条原则实现的手段。只有认真考虑了树种的生态学及生理学特征, 具体分析了树种跟造林地区立地的适应程度, 才能实现人工造林的要求。

2我国造林树种选择中存在的误区

2.1忽略了生物异质性

生物异质性是指生态系统在物种的年龄、空间、组成结构上都应具有多样性, 存在物种的异质。人工造林的生物异质性要求在林子中种植多种植物, 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存的条件和机会, 促使人造林物种多样性发展。但是在我国造林中, 往往有些人工林却忽视了生物异质性的要求, 在树种选择上采取了单一的树木, 其年龄结构也基本一致, 并且这些树木在种植上成行成列的进行间距相等的排列, 从而使得树种之间缺乏多样性、层次性, 不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 也违背了生态绿化的基本原则。以油松树种为例, 由于其比较喜欢酸性土壤, 如果将其进行纯种栽植, 将会促使其周围土壤碱性化, 从而导致树林中新生植被不易生长, 致使树林植被慢慢消失, 再经过雨水的冲刷, 树林地表将出现鱼鳞状, 最后促成水土的流失。

2.2忽视了造林的最初目的

并不是所有的人工林都是为了绿化的目的, 即使是为了绿化, 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其他的目的。有些人工林是为了种植木材, 有的是为了防护农田或者城市免遭侵害, 有的是为了制造薪炭, 有的是为了某实现树种的社会、经济价值, 等等。不同目的人工林所要选择的树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 薪炭林所需要的是易燃耐烧的乔木和灌木, 而防护林所要求的是高大强健的树种。但是在现实中, 许多人工林在种植是往往忽视了其建造的初衷, 在树种选择上并不考虑其特征, 不管其是否符合此人工林建造的要求, 一律种植。从而致使一些物种在此人工林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甚至起着阻碍整个人工林目标的实现。比如, 在防护林中种植了枝叶单薄、树根较浅的树种等。

2.3忽视了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人工林建造中, 其树种选择应该根据其对土质的要求, 不同的树种所能适应的土壤是不同的, 有些树种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有的土壤适合生存在碱性土壤中;同样地, 不同的树种对其所生存的温度环境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适合生存在低温, 有些适合生存在高温环境, 有些适合生存在室温环境。但是, 在人工林的树种选择时, 一些人工林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长期低温的地区选择了一些只能生活在室温或者高温环境下的树种;或者在酸性土壤中种植只适合碱性土壤的树种。比如冬青, 喜温树种, 将其种植在内蒙古人工林中。从而致使大量的树种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 严重影响着人工林建造的成功率, 阻碍着人工林生产的发展。

3我国造林树种选择应采取的对策

3.1以目标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在选择造林树种过程中, 应该坚持以人工林建造的目标为导向, 进行合适树种的选择, 积极种植能实现人工林价值的树种。用材林应该选择“优质、速生”的树种, 比如毛竹、刺槐、杨树、泡桐、落羽杉、池杉、水杉、柳杉、湿地松、落叶松、油松、马尾松、杉木等等;经济林树种应该选择抗性强、价值大、用途广、质量好、产量高、收益早、生长快、收获性强等树种, 比如为获得油料类物质应该种植沙棘、五角枫、文冠果、油桐、核桃等, 为获得淀粉类物质应该种植沙枣、枣树、板栗等, 为获得药材类物质应该种植肉桂、中槐、杜仲、厚朴等……;薪炭林树种应该选择产量高、萌生力强、易燃耐烧的树种, 比如臭椿、胡枝子、柠条、河北杨等;四旁绿化林的树种应根据其所要实现的目的进行树种的选择, 路旁绿化应该选择干直枝密、树体高大的树种, 树旁绿化应该选择耐淹、喜湿的树种。应该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择相适合的树种, 实现其人工林价值的最大化。

3.2确保树种选择适地适树

在造林树种选择上, 应该遵循“适地适树”的标准, “适地适树”的标准要求树种种植造林过程中必须达到成材、成林、成活的标准, 并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其必须具备一定的防灾害能力。首先, 衡量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立地指数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性价比, 这里就是指树种的立地性能跟其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和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中的立地指数的比较分析, 选择最优立地指数的树种进行种植, 从而提升此树林的生产量、扩大此树林的价值。比如, 在黄土高原, 刺槐的立地指数不高, 这不适合建造刺槐林。其次, 衡量树种的平均材积生产量。通过树种的平均材积生产量, 选择那些适合某地且能催生高产量的树种进行种植, 从而促使人工造林价值的最大化, 促使树种选择能实现“适地适树”。

3.3选择混种的种植方法

由于部分人工林忽视了生物异质性, 从而造成其生态系统的单一、弱化。因此, 在人工林建造过程中, 应该选择混种的种植方法, 在一人工林中种植多种树木, 进行土地的优化配置, 实现土地的有利、循环利用。比如, 在种植荔枝的时候可以混种海枣、棕榈、榕树、盆架树;在种植苦槛榄、沙地柏、木麻黄的时候可以混种黄槿、改良相思、红树林、苦楝、川楝;通过混种, 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提高土壤的使用效率, 增加树木产量, 提升人工林的建造价值。因此, 在人工林建造过程中, 物种选择上应该考虑生物异质性, 重视物种种植的多样性, 确保生态系统的有效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造林中树种的选择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工林效益的发挥以及人工造林的成败, 树种的选择也是“适地适树”实现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在现实的人工林建造过程中, 许多人工林在树种选择上存在着许多误区, 比如:忽略了生物异质性, 忽视了造林的最初目的, 忽视了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 在物种选择上应该以目标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应该确保树种选择适地适树, 应该选择混种的种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兴.造林树种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林园艺苑, 2010, (9) .

[2]张泰中.造林技术概述[J].湖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4) .

上一篇:聚氯乙烯树脂下一篇:淮稻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