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物语》

2024-09-25

《四月物语》(精选12篇)

《四月物语》 篇1

初春傍晚,站立在夕阳的斜晖中,静待暮色一点点散落我周围。思忖着四月的时事,写下四月的物语。

如果你眼神能够为我片刻的降临,如果你能听到心碎的声音……盘底的洋葱像我永远是调味品……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这首名为《洋葱》的歌,无论词曲都很怪异,却很流行。

四月,又一轮天灾人祸轮番而至。同窗投毒残害室友、禽流感肆虐人类、美国波士顿连环爆炸祸及平民、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叶卷沙尘堆砌成冢,冤魂穿着霓裳,起舞在婉约的春风里,倾诉着对人世的眷恋。行色匆匆的人们,忧伤的眼神,早已习惯了离愁和哀戚。繁花似锦的世间,终将被岁月毫不留情地定格成剪影。风景终究会被风干,只留下标本。

有专家称:雅安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风光优美,但经济总量不大。雅安地震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有限。

生命应该尊重。大自然的屠刀无可避免,但人为的呢?电台的广告不断推陈出新,但创意的节目摧残人身,跳水节目出现了命案。难怪有明星自我感叹:让我们跳楼更能增加收视率。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青墙黛瓦下,享受一寸阳光,竟成了奢侈的风景。花落无声,叶落无语,清冷月华浸染着最后一抹落日的余辉。伸手接过一片落花,在零落成泥前却绽放的如此绚烂。

马云说:在空气面前,特权阶级没有特权。但同时又说:这次北京的雾霾,我特别高兴,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前一句说得痛快,折射出“仇权”们的“报复”心理,但后一句的幸灾乐祸却显得愚蠢,因为也“搭上了自己”。

马云也曾评价过财务老总: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这一点本人并不认同,我一直认为,有过CFO经历的CEO更能准确地对市场定位、更能在竞争中高效决策、防控风险。世界前500强的很多公司的CEO都有CFO经历。毕竟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马云的上述偏激理论应源自于一般人认为的财务高管对数字敏感,喜欢控制现金流,一般比较保守,不敢冒险,而CEO更需要有魄力和勇气。

2013年3月,中国光伏产业的标杆——无锡尚德的破产警示我们:任何公司,要想在行业里长远发展,必须加强CFO的职能和作用,完善治理结构,占据市场高地。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将对尚德破产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限的时光,苍老了尚德曾经的豆蔻年华,最终换来了无法改变的苍白。

气未尽,血没干,素锦瑟年,韶华易逝,平安的时候记住此刻的温暖和耳畔的轻风,默念着夕阳给予的恩泽。有怜于尘世的生灵,哀叹于生命的脆弱……也许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境不同。凭吊四月,窗外依然是雾霾笼罩,无处逃避。

那一季春来,你美丽还在;这一季花开,你早已离开。记忆的城堡坍塌成断桥,遗落在岁月的河边。此岸,丁香花已成结,彼岸,菩提花正开。

《四月物语》 篇2

--《四月物语》观后感

当春风开始拂过茵茵绿草的时候,大自然里的一切开始复苏重生,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得充满生机而富有活力。有一种温暖的情怀,叫四月。

樱花。走进一个樱花洒落的春光里,日本的马路两旁种满了樱花树,粉嫩娇美的樱花挂满枝头。不经意的一瞥,便可以看见漫天散落的樱花花瓣。花瓣纷纷扬扬的落在柏油马路上,铺成了一条浪漫而温馨的樱花之路。携着点点散落的樱花,我们走进了曼妙的春光里。四月是属于樱花的季节,口袋里的樱花俏皮而可爱。在樱花树下驻足不久,便从口袋里抖落出大把的花瓣,抖出来的不仅仅是娇嫩的花儿,还有浓的化不开的春颜。

钢琴。跳跃的黑白键娴熟的舞蹈着,奏出了一首首恬淡安然的心曲。无一物的新家里,充斥着一种欣喜的气息。静静的躺在地板上,聆听着自己的心跳,感受着地面传来的踏实,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和欢愉。穿行在青春里的快乐脚踏车,温暖而明媚的阳光散落了一地,少女骑着脚踏车穿行过青木林立的马路,穿行过黑白相间的斑马线。而这一路上浮动着两个名词,一个叫寻找,一个叫武藏野堂。长发在这春风里随风浮动,仿佛这飘飘长发也沾染了春天欢乐的气息。

书店。木质的书架上,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眼眸掠过一处处,指尖拂过一本本,弯腰在书架上寻找一本书。享受着午后静谧的时光,找一本书,找一个人。镜头慢慢的平移,书架上的书一本又一本映入眼帘。阳光穿过书架的间隙,阳光的温暖也照耀在少女的心里。他就在书店的某一个角落里,她的脸将满心的寻觅和期待展露无遗。相遇总是在期待中突然的到来,一份不安和紧张袭上心头,少女手中的书掉在了地上。在脑海中期待已久的相遇到来了,但是初次的相遇却悄无声息过去了。烟雨朦胧中的书店,一把红雨伞,一颗绽开的心房。雨中的红雨伞热烈的奔跑着,开心的绽放着。这样一个雨天,这样一把红雨伞,这样一个书店。这个四月,她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春天。

《四月物语》 篇3

一、 人物的改编

西方文艺理论认为,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导演选取原著典型故事情节来凸显人物性格,使其立体化,同时又融入独特思考,对人物形象进行重新塑造。

原著主人公辉夜姬是一位因错被贬入凡间的仙女,她在嫩竹节里出生,3个月后就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取名嫩竹辉夜姬。成人后,许多王公贵族都向她求婚。辉夜姬都不为所动,并施计巧妙拒绝。皇帝听闻辉夜姬的美貌后,欲将她占为己有,但辉夜姬不惧皇权,成功保全自己。3年后,辉夜姬将长生不老药留给皇帝,独自返回月宫。由此可见,辉夜姬是一位足智多谋、藐视权贵、纯洁无暇的美丽女性。

影片中的辉夜姬也是一位美丽少女,但性格更复杂。她时而是活泼可爱、自由自在的少女竹子,时而又是知书达理、美丽高贵的辉夜姬公主。[3]电影前半部分讲述竹子在山林间的快乐生活。她自小便生活在自然怀抱中,与其他男孩一起玩耍,生活无拘无束。而搬到京城后,竹子不得不按父亲要求作公主。和相模学习时,她调皮可爱不配合,依旧按照本性生活。但是在成人礼上,竹子梦到冬日万物凋零等待春天的情景,便决定忍耐一切,变成辉夜姬公主。而后,她认真学习,不再玩闹,完成从少女到公主的华美转身。但尽管这样,辉夜姬仍敢于追求自由的生活和纯真的爱情,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青梅竹马——舍丸。五位皇宫贵族来求婚时,她用计谋将其一一拒绝。当受皇帝胁迫时,她又临危不惧,召唤月宫力量,保全自己和家人。影片结尾,辉夜姬的爱情追求以失败告终,她与父母辞别后穿上羽衣飞向月宫。

原著中的伐竹翁赞岐造麻吕是一位慈祥、质朴的父亲,他从发光竹节中取出一个三寸娃娃,用双手将其捧到家中,精心抚养她成人,并请神官给她取名嫩竹辉夜姬,而后又为女儿举办豪华的成人礼。他不仅疼爱女儿,视如己出,还十分尊重女儿的选择。老人从不自作主张,甚至多次掩盖对女儿选择的伤心,只对她谆谆告诫。而当月宫来人接走辉夜姬时,他失声痛哭,亲自与天人理论。但他反抗失败,不久辞别人世。

而影片中的伐竹翁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人物形象,从一位仁慈父亲变成一个嫌贫爱富、思想保守的暴发户。作为父亲,他对女儿疼爱有加,即使外出劳作也要带着女儿。在意外地从竹子中发现黄金和绸缎后,他更坚信辉夜姬是一位公主,并下定决心去培养她。他不辞辛苦举家搬至京城,并高价请相模教授辉夜姬诗书礼仪。但这恰恰扼杀辉夜姬的天性,剥夺她的快乐。竹取翁坚信只有女儿嫁给有钱有势的贵族才可以得到幸福,在五位求婚者被拒绝后,他勃然大怒。后来,他甚至协助皇帝来占有辉夜姬。

原著中对竹翁妻描写很少,但从零星描绘中读者们依然可以看出她是一位通情达理的慈祥母亲。竹翁妻含辛茹苦地照顾辉夜姬,给她梳头发,穿裙子。她顺从女儿的个性,尊重女儿的选择,即使辉夜姬抗旨不尊,她依然不迁怒女儿,只默默说服自己。竹翁妻是奈良时代典型的贤妻良母。

影片中的竹翁妻则是一个重要角色,她是一位善解人意,热爱自然的勤劳女性。抱过辉夜姬后,她就亲自哺乳,精心照顾女儿。搬到京城后,她在后院盖茅屋,并开辟菜园,而这变成辉夜姬的乐园。她善解人意,敏锐察觉出女儿的哀伤,是辉夜姬的诉说对象。竹翁妻与丈夫不同,真正了解女儿,尊重女儿,知道她所要追求的东西,从不强迫她,甚至掩护她与舍丸相会。竹翁妻是一个尊重女儿、热爱自然的开明家长。

为了剧情发展更加流畅,主题更加突出,导演在对主要人物进行改编后又适时添加若干次要人物和背景人物,如山间男孩们,舍丸、相模和侍女。

山间男孩们是一群调皮活泼的男童,他们发现辉夜姬如竹子般快速生长,给她取名竹子。他们和年幼的竹子嬉戏玩耍,陪她度过快乐童年。他们也是质朴山里人的象征,在自然中无忧无虑地生活。

舍丸是辉夜姬青梅竹马的恋人。辉夜姬年幼时,他在野猪攻击下救出她。舍丸一开始把辉夜姬当作妹妹,处处保护她。随着辉夜姬迅速长大,他们之间逐渐萌生爱意。但是,作为一个出生于贫苦家庭的底层人,他迫于生存当小偷。他在京城偷窃时偶遇辉夜姬,挨打的他意识到与已是高贵公主辉夜姬的距离。辉夜姬升天前与舍丸告别,而此时他已有家室。

相模是竹取翁从宫里高价请来的女官,作辉夜姬的家庭教师,教授她诗书礼仪。相模高大严厉,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以教条方式教辉夜姬坐姿、书法、绘画和抚琴。为将辉夜姬培养为真正的公主,相模强迫她拔掉眉毛,涂黑牙齿,要求她不出汗,笑不露齿。她让辉夜姬从五位求婚者中挑出一位,并告诉只有这样才可以幸福。而当辉夜姬拒绝五人后,她收拾行囊,毅然离开。相模代表着当时严格的礼仪制度,是封建思想的守卫者。

影片中辉夜姬旁边有一位贴身侍女,她是一个可爱的胖女孩,做事有条不紊,处处维护主人。在相模上课时,她在旁边呼呼大睡。当辉夜姬因求婚者太多无法出门时,她外出折樱花带给辉夜姬。在五位贵族争相告白时,她则在后面慢悠悠地收拾他们凌乱的衣尾。而当遮盖辉夜姬的帘子快被打开时,她则勇敢地冒充主人吓走求婚者。她的一举一动都透出一股诙谐幽默,其形象与著名卡通人物蜡笔小新有神似之处,为影片增加幽默氛围。

二、 情节和场景的改变

在影片制作时,如果严格按照原著情节和场景进行拍摄,则会影响剧情饱满度,场景安排也会显得呆板。为解决这些问题,编导在改编过程中会适当改编情节,在保留故事主要框架的基础上删去不必要部分,添加新情节,同时对故事场景也作出相应改变。

(一)故事场景的转变

原著中,辉夜姬从出生到升天一直生活在山林里,故事地点没有发生改变,同时也淡化山林的具体地理位置。而在影片中,辉夜姬则有两个生活地点,一是出生地山林里,二是成人地京城。竹取翁从竹节里发现金子后,更加坚定把女儿培养成公主的信心。他经常背着金子去京城,在那里盖豪宅。而后,他们举家搬迁至京城。对辉夜姬而言,她真正喜欢的是在山林里无拘无束的生活,京城的府宅中充满礼仪制度,她不得不掩盖本性,过虚假生活。故事场景的转变突出影片矛盾,为辉夜姬的不幸埋下伏笔。

(二)对自然的描绘

《竹取物语》产生于10世纪的平安王朝,文中多借对刻画人物和描写情节来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但很少直接描写自然。而电影则将更多镜头转向美丽自然,精美的画面生动细腻地展现四季变换。春天,万物萌发,绿意盎然,伐竹翁在茂密竹林里劳作;夏天,河水清澈,辉夜姬纵身跃进水中;秋天,藤上的葡萄字粒饱满,让人垂涎三尺。冬天,大雪纷飞,辉夜姬在冰天雪地里寻找希望。电影中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用自然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三)音乐代替诗歌

物语产生于受汉风影响极深的平安时代,因此其中穿插少量诗歌。原著结尾辉夜姬将不死药留给皇帝,并赠诗:“羽衣着的升天去,回忆君王事可哀。”[4]而皇帝也伤心不已,写到:“不能再见辉夜姬,安用不死之灵药。”[5]这种诗歌与叙事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增加语言抒情性,提高作品艺术水准。

导演淡化原著中的诗歌,添加优美动人的音乐。《辉夜姬物语》的音乐监制是日本音乐大师久石让,其配乐空灵缥缈,洋溢着淳朴自然的气息。而擅长音乐的导演则亲自创作《孩童歌谣》(わらべ呗)和《天女之歌》(天女の歌)这两首插曲。前者由山间孩子们合唱,纯真童声透出无忧无虑的欢乐。后者则由辉夜姬独唱,歌曲优美略带哀婉。特别是升天之时,侍女和孩童们一起唱歌送别辉夜姬,烘托离别时悲凉气氛,反映她对人间依依不舍之情。

(四)懵懂爱情的插入

原著花大量笔墨描写辉夜姬对婚姻的选择,从对五位求婚者的拒绝来看,“当时民间婚姻最看重的是‘真诚。他们以及后来的皇帝都败在一个‘真字上,这里侧面反映了辉夜姬灵魂的纯洁。”[6]

而在影片中,导演巧妙地添加辉夜姬和舍丸的爱情经历,对真爱的坚持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在山林里,他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爱情悄然萌芽。但是后来二人发生巨大变化,辉夜姬成为公主,舍丸则当了小偷。街头偶遇让他们意识到感情的不可能,但辉夜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拒绝所有求婚者后选择等待。升天前,她不辞辛苦地找到舍丸,二人互诉衷肠,而后在空中肆意飞翔。而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梦醒时分,舍丸与妻子继续同行,辉夜姬则披上羽衣,飞向月宫。这段感情衬托出辉夜姬对爱情的忠贞,也使得整部电影蒙上一层忧伤色彩。

(五)借助水墨画笔直接刻画

原著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辉夜姬的美丽,“孩子的相貌越长越漂亮,使得屋子里充满光辉,没有一处黑暗,有时候老公公心情不好,胸中苦闷,只要看到这孩子,苦痛自会消失。”[7]以及后来络绎不绝的求婚者,皇子、大臣甚至皇帝都对她朝思暮想。文中并没有直接对辉夜姬的美貌进行描写,但从周围人对她的态度中,读者们可以想象辉夜姬倾国倾城的美丽。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导演采用传统二维手绘制作方式,为观众们直接展现辉夜姬的可爱与美丽。从一开始憨态可掬的娃娃到后来活泼可爱的顽童,从天真可爱的少女到端庄典雅的公主,观众们无一不被精致唯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后来辉夜姬在成人礼上奔向山林寻找过去的一段更加震撼人心,“狂放写意的炭笔线条与肆意的红色色块将她内心挣扎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的淋漓尽致”。[8]

结语

导演高畑勋执导下的《辉夜姬物语》已完全超出日本民间传说的范畴,传统的水墨画风与对人物情节的改编使得这部古老物语重现生机。原著是一部批判现实的佳作,生动地揭露贵族的庸俗和愚笨,同时也歌颂辉夜姬反抗强权的意志,间接地反映了对洁净月界的向往。而影片则融入导演独特思考和时代特色,通过对辉夜姬罪与罚的描写肯定她对真爱的坚守,也表达传统东方人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无论是从现实的启迪意义还是艺术创作的审美高度来说,《辉夜姬物语》都作到极致,通过改写文学经典著作,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高文汉.《竹取物语》散论[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1(2):55.

[2]蓝泰凯.《竹取物语》——日本物语文学鼻祖[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35.

[3]刘玉如.《辉夜姬物语》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9):108.

[4][5][7]佚名.《伊势物语》[M].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89.57.

[6]雷华.《竹取物语》与古代日本的伦理、君权意识[J].日本研究,2000(2):76.

四月物语 篇4

每到四月, 总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刚做完杂志, 马上就得奔赴辗转于各大展会。南京的C C M T2010是专为国产数控机床举办的展会, 展示的多是“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 这不能不看;还有一年一次的车展更是夺人眼球, 这是我们汽车人最为关注的。希望这个四月能够收获丰厚, 满载而归, 给读者带回最新最热的消息。

本期M C策划——“聚焦C C M T, 中国机床助力汽车制造”, 不用解释, 自然是要说说中国机床与中国汽车的特殊渊源。2009年中国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机床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真可谓“琴瑟和谐, 鸾凤和鸣”奏出了世界最强音, 令世界为之震动, 也让国人无比自豪。因为我们又多了两个“世界第一”的称谓, 而且这两个第一对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哪个国家, 机床及汽车产业都是国家的支柱产业, 其实力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无疑, 一连串的数据都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上犹如一颗耀眼新星, 正冉冉升起。然而, “最大”并非终极目标, “最强”才是我们梦寐以求。美好的愿景往往伴随着艰难的过程, 毕竟由大变强,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做大之后如何做强, 在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

自主创新是未来的主旋律, “调结构、促转变、谋发展”已成为中国汽车人的共识并设为今后的首要任务。“汽车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以政府为强大后盾, 我们有理由相信,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国汽车产业将会继续创造历史、演绎辉煌。

《四月物语》 篇5

少女的心事,细细碎碎,如晨光中的蜉蝣。晶莹透明,攸而东西,不经意间,将散漫的光阴织成密密的茧,包裹着你的窘迫、羞涩、俏皮、懵懂。茧外是春日迷幻的光晕,茧内是如糖似饴的美梦,朝生暮死的爱情。

东京武藏野大学,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武藏野堂,这些萦绕于榆野夘月心中的字眼,却因一个名为山崎的男子变得可亲,成为温柔的魔咒。武藏野…武藏野…武藏野,仿佛是你可以借此通向山崎的神秘咒语,事实也正是如此。

四月,是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节。人生的四月,正是少女如油画般美丽的年龄。榆野夘月,你的青春因这四月而愈加动人。北海道的夘月,穿着不合时令衣服的夘月,搬家时手慢脚乱的夘月,抖落一地樱花的夘月,拜访邻居时小心翼翼的夘月,自我介绍时无所适从的夘月,结识纱江子时许些无奈的夘月,随着音乐轻轻颔首的夘月,修单车时模仿宣传人像俏皮的夘月,初到书店未遇山崎略感失望的夘月,为打发时间看书时心不在焉的夘月,看电影时出神的夘月,返回书店再次失望的夘月,耍小聪明问店员何时休息的夘月,得知店员明日休息时喜忧兼半的夘月,误解被跟踪时惊慌失措的夘月,误解消散后哭笑不得的夘月,加入社团时紧张羞涩的夘月,为去书店取消社团活动的夘月,初见山崎慌乱无措却又忍不住偷看的夘月,邀请邻居再次受挫的夘月,向母亲报安时无精打采的夘月,邻居拜访时惊喜若狂的夘月,向母亲报告时许些得意的夘月,问及男友时莞尔回避的夘月,回忆中拉小提琴时落寞的夘月,定定地看着山崎名片时挠痒的夘月,揭下山崎名片后躲躲藏藏的夘月,反复念叨武藏野的夘月,得知山崎所在时说漏嘴的夘月,再临书店犹犹豫豫故意延长相处时间的夘月,与山崎目光接触时躲躲闪闪的夘月,出门遇雨想向山崎借伞却又冒雨跑开时矛盾的夘月,借到陌生人雨伞后向山崎借伞时不合情理的夘月,借伞时想借机表白却欲言又止的夘月,伞下看雨的夘月……少女的情思如一卷卷油墨映画,于四月的雨中缓缓展开,安静羞涩,如路旁的含羞草,将心底的秘密尽数散落风中,未及触碰,已悄然闭合。

四月物语中,印象里最美的画面有三处。一是在北海道的春之暮野,蔓生的青草如浪翻涌。一袭水蓝长裙的夘月静静亲吻着武藏野,春日的阳光在她脸上投下水波般荡漾的光影;二是夘月举着红色的破伞立于雨中,看山崎认真地逐一试伞,莞尔一笑,欲言又止。这是只属于她和山崎的静谧光阴;三是曲终人尽后,夘月依着伞长长舒气,看雨滴在伞边缓缓溅落,满足中带着少许失落。

残酷青春物语 篇6

季节年轻的时候叫春天,人年少的时候叫青春。每天都有一千种成长在勃发,每天都有一千种崭新的欲望袭来,每一天似乎都被击得粉碎。

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在这个时候突然迫切,凭着年轻的热情,此问题一日不解决,生活几乎无法继续。对意义的追问让生命骤然瘫痪,因为所有的追问最后似乎都指向:没有意义。既然要死,生的趣味怎么着都有游戏的意味,认真游戏,也最多是个敬业的戏子。可我们,是生命,是人,生命不该是随随便便就给了我们的,我们不忍做戏,不甘心。

似乎有人说过,青春总是最伤身的。即使没有外力,成长本身是伴着锐痛和骚动一起走的。何况,青春的生长环境不是无土之城,这个有序的世界不是为敏感的青春单独准备的。甚至,除了玫瑰一样悦目的青春美,青春的其它临床症状,这个世界是不欢迎的。

关于青春的残酷是近年比较受关注的话题,从小说到电影,从吸毒到摇滚。青春除了用来挥洒,用来希望,更多的,是沼泽地里的激情、是压抑、追寻、绝望。

可不管你怎么痛,身边的生活依然不紧不慢地走,青春于是在庸常的生活流中,它的残酷显得异常刺眼。

——题记

十七岁的单车

农村少年小郭在城里的快递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公司发给他一部崭新的山地车,只要他干满一定份额,这部车就归他所有。但就在最后一天,自行车被偷了。小郭发了疯似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寻找,终于他奇迹般地找到了,但车已经有了新的主人——城市少年小健在旧货市场上买到这辆车。最后他们达成了一个奇特的协议:一人用一天……

电影中,农村少年小郭和城市少年小健像两条平等线,勾勒出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异,却因为一辆自行车而偶然重合在一起。对于小郭,那辆山地车象征着一种生存的基石,同时也是通往城市生活的唯一钥匙。而对于小健,拥有一辆不错的山地车以及不凡的车技,却意味着酷和女生爱慕的目光。在破旧的小杂货店里,小郭的父亲充满羡慕地谈起城市人的不凡生活,镜头随之转向不远处高楼上穿着旗袍的美丽女子,两者之间如此接近又可望而不可及,导演有意安排的这一画面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城乡之间的距离远不只是金钱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巨大鸿沟,那个仰视的镜头在精神上的象征意味尤其明显。在电影的结尾,那个遥不可及的旗袍女子被证实其实是一名保姆,喜欢偷偷穿女主人的衣服高跟鞋上街,结果被主人发现而扫地出门。身在城市之中,却不属于城市,这种被城市所拒绝的体认潜伏在小郭和所有同类人的心里,使得电影在小郭的部分始终笼罩着一丝沉重。

赋予《17岁的单车》青春色彩的是小健的故事,导演王小帅在演绎小郭时流露出来的隔膜和凝滞在小健身上一扫而空,节奏瞬间轻快起来,连色调也明亮了很多。如果说小郭的朴实和讷于言还像是一个特例。那么小健简直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某个平凡的少年,那些薄弱的自尊,那些少不经世的稚嫩,街头的打架斗殴如此熟悉。甚至连那个漂亮女生都仿佛在哪里见过。有个镜头一直留在脑海里,女生移情别恋,和一个比小健更成熟,车技更好有些痞气的青年在一起。一天,小健等在女生上学的路上,女生视若不见地走过去,远处等待着的是她的新欢。两人说了些什么,接着那个青年骑着单车漫不经心地过来,他看了小健一会,说:有火么?小健近乎诚惶诚恐地说:没有。青年轻蔑地叹了口气,掏出打火机把烟点上,什么话也没说,拍了拍小健的脸,走了。小健那时的诚惶诚恐以及其后不顾一切的报复,青春的弱小和愤怒也许正在于此:与少年对立的是一个并不平等的世界,青春的法则在这里并不通行。

青春残酷物语

这是一部很早的电影,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

真子还是学生,喜欢在晚上去泡酒吧,然后搭顺风车回家。一天晚上有人欲行强暴她,大学生阿清救了她。并不是顺理成章的就成了恋人。在码头上,阿清求欢不成,推她下水,真子试图靠岸的手被他一次次踩落,真子终于服从。镜头再转,遍地呈暴力状丢弃的衣服,男人象水怪般溅起浪花,白花花的阳光。

青春在大岛渚这里,是生命的冲撞,世界的倾斜和不稳定。影片开篇充斥着不加修饰的暴力与情欲,每次见到真子,阿清都是直扑上去……,直到他被别人痛殴,如果一个人唯一可以依赖的就只有性和暴力,当他发现暴力并不能保护自己,他生存的基础会不会崩溃?我们只看到真子身边,阿清细腻地抚着昏睡的真子的脸,沉默。

真子的姐姐是战后成长的第一代人,对传统的反思对自由的向往,使他们成了责任与自由并重,理想与现实共建的一代。她轰轰烈烈的爱情更多是革命激发的光荣与幻想,却连恋人的手都没有牵过。而理想与爱情一起幻灭后,她的生活只剩下机械的活着,以及和中年男子开房间……当她重新去找昔日的战友,恋人,比较与真子的疯狂,她一袭白裙静坐一隅的感觉,真象是对古典爱情的一次回归。可是,爱情在革命的理想悲壮中不能容身,在平淡腐败的物质社会也无法生存。当医生嘲笑真子他们的叛逆,那一刻,爱情再次破碎的她,背叛理想的医生,堕胎昏迷的真子,还有一直象野兽般的男主角,在一个逼仄空间构成紧张。

音乐低低响起来了,极低的音乐和令人喘不过气的鼓声,仿佛于无声处听惊雷。

阿清回答医生说:“我们绝不会象你们一样,我们没有梦想,也就不会失望……”是这样吧,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可为什么那鼓声让人如此——难受?

阿清拿出两个苹果,红的留给真子,青的吃掉。

大幅黑暗背景中,唯一的光线照出他瞪着的眼睛。苹果清脆而多汁,一如青春的新鲜甜美,而他只是茫然地大口咬着,时间一秒秒流逝了,一口一口,青春就在这黑暗中耗尽蚀尽了。

真子告诉男友她对他已经死心,她穿蓝色裙衫,被男友推倒在地,映着红褐色的土地,仿佛干渴世间最后一滴,清凉的蓝色眼泪,为爱而生,为爱而竭。最后男友去找真子,她穿红裙站在楼梯顶端,一个仰拍,一下有温暖和喜悦生出。两人挽手,从监狱,从家里,从所有成人令人厌倦的腐烂中逃出来,却在拥挤的街头失去了方向。

“我们该怎么办?”

“做些什么呢?阿清终于在街头走到叛逆的尽头,而真子,只是他爱情的回声,美丽而微弱的影子。

仍然是一个个夜晚,叛逆少女(爱情是她唯一的信仰)、无处宣泄的年轻人、用钱和车子得到少女的中年人,这一幕幕黑色戏剧不停上演。中年人和他们的温情,肌肉崩溃的身体都让人毛骨悚然,而真子他们的青春就在这暗巷,在夜晚在道德和法律都照不亮的地方狂奔着迷乱着,如伤花怒放,转瞬而熄。最后一个镜头,完全没有了光亮,真子和阿清,死了。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代表了青春片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生活。这部经典校园影片以一所刻板、封闭的著名学校为背景,表现“青春”这一主题以协奏曲似的起承转合构成:蒙昧(开学典礼)——解放(基廷出现)——镇压(尼尔之死)——觉醒(托德挺身而出)。

彼得·威尔从一开始就用镜头语言暗示冲突与变奏的在所难免:高耸肃穆的英式建筑对比着开阔辽远的自然风光,古板老成的老师对比着稚嫩的新生,甚至学生们持重的装束、恭顺有加态度也与他们眼中灵动跳脱的神情暗相对比。

转校生托德身上有黑塞的小说《在轮下》里男主人公汉斯的影子,他们都苍白、沉默、懦弱而中规中矩;胆大妄为的查理眼中则跳跃着汉斯挚友海尔纳的光芒。而站在这两种极端中间的是领袖一般的尼尔:品学兼优、满怀激情、真诚宽容。于是以尼尔为中心,托德和查理为两极,这个小群体形成了一种平衡,其间还点缀着陷入爱情的诺克斯、爱打小报告的卡梅伦等人。他们和黑塞笔下的同龄人一样,机械地被灌输着数学、拉丁文,直到卓而不群的基廷出现。

也许每一个人都曾幻想过遇到这样一位老师,热爱文学和人生、鼓舞年轻人发挥个性,所以基廷哼着小曲一露面,相信就已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影片前半部分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热血沸腾地撕书、踢球、朗诵惠特曼的诗句、站到讲台桌上重新眺望世界……尼尔等人对基廷在诗歌海洋中驰骋的青年时代不胜向往,便暗自重建起了“死亡诗人俱乐部”,自称死亡诗人。他们夜里溜出寝室,聚集到树林里的山洞,抽烟,讲鬼故事,朗诵别人和自己的诗。在这过程中,他们对生活,对自己都有了崭新的认识。尼尔发掘出他的理想是作戏剧演员而不是医生,诺克斯鼓起勇气向所爱的姑娘克丽丝表白感情,连一向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托德也在基廷老师的“强制”下迸发出浑然天成的诗句。

青春是如此生气勃勃地绽放着,但以学校和家长为代表的保守力量也一步步向他们压来。于是到影片的下半部分两方力量的对峙终于从暗处走到前台。尼尔是这一较量直接的牺牲品,他因为难以割舍对理想的热爱又无力反抗父亲的专制,选择了逃避性的自杀,这也使我们看到满怀理想的青春主义在现实面前的粉身碎骨。“死亡诗人俱乐部”分裂了,基廷老师成了替罪羊,桀傲不逊的查理被开除(与海尔纳的命运相同),枯燥刻板的英语教学再度恢复,看起来保守力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在最后的乐章,正是平日最为窝囊的托德敲响了青春的觉醒的最强音。他毅然站上课桌,饱含激情地喊出:船长,我的船长!这个结尾的设计显然是意味深长的,虽然它无法改变老师离去的决定,但所有观众都看到基廷的教育成功了,爱和真理的种子已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终于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喊出内心深处的咆哮。

青少年哪吒

在蔡明亮导演的《青少年哪吒》里。无论是场景的选择还是人物故事本身都透着不安。表面上镜头是冷静的,但是看的人会明白地感受到影片里所弥漫的潮湿和阴冷。

影片讲述了四个台湾少年的生活,一个和三个。哪吒指那单独的一个叫李康生的男孩子,这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男孩子。他不要念书,性格内向,整天不晓得在想什么。他的妈妈为他求神拜佛,结果巫师说她的儿子是哪吒转世。他的爸爸却不信邪,是一个严肃的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像大多数家庭一样,妈妈唱红脸,爸爸唱白脸,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表面上无声无息,心里却蕴藏着太多的不满和梦想。

另外的三个年轻人就是不同的生活状态了,因为他们已经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人。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着。那两个男孩子是靠“偷窃”过活的。一个叫阿泽,另一个叫阿斌。阿泽的家里没有别人,只有他和哥哥。哥哥没有出现过,除了一个做爱后离开的背影。那第三个人是一个女孩子,原是哥哥的恋人。其实不能称恋人,充其量就是和他睡过的人。女孩叫阿桂,在一个溜冰场工作。她后来喜欢了阿泽。于是,这三个人就成了一个小团体,常常在一起。

无意中康生看见了他们,一下子他就向往起他们的生活。他本来就不要念书,干脆自己把学退了,拿了念书的钱开始“跟随”他们。可是他怎么进入他们呢?他老是一个人默默的跟在阿泽他们后面,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有某种自由和畅快的感觉。他非常快的在外面找旅馆住,一个人逍遥自在。因为是青春期的少年人,对性当然是渴望的,康生试图打电话寻找安慰,看着他盯着响不停的电话挣扎时,我仿佛看见心里的小人在敲打他的心门,后来也许是懦弱也许是厌倦,他还是离开了。他无法进入阿泽他们的团体,于是他试图通过破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在一个大雨的夜里,他把阿泽的摩托车毁坏的面目全非,然后还在地上标明哪吒的字样,大概康生觉得妈妈占卜来的这个消息是他唯一可以值得骄傲的东西。他实在找不到别的能够与众不同的地方了。第二天雨停了,天亮了,阿泽看见自己的被破坏的无法修复的摩托车一脸雾水,在他的上面,康生开心的像只猴子上下乱跳。

影片的叙事结构很特别,其实是平等展开的,康生和阿泽他们各自生活。然后渐渐的他们汇合在一起,尽管他们自始至终并没有认识彼此,都是康生默默地跟着阿泽他们。但是我们看的人可以明白的感受到他们的某种共通之处。南方阴霾的天空下,失去了方向的青春少年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在这个世界挣扎,究竟在寻找什么,究竟自己要的是什么?

片子的后半部,当阿斌被打成重伤,躺在阿泽的床上。他问阿泽要的是“烟、酒和女人”

影片的结局耐人寻味:从钢筋森林的都市到黄昏的阴霾的天空,没有出路,没有明天。伴着黄舒骏令人不安的旋律,留给我们太多的郁闷。

《猜火车》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路里,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的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马克和他的一帮狐朋狗友选择了海洛因,他们在最肮脏的角落里过着最堕落的生活,吸毒、酗酒、抢劫、性交……这就是《猜火车》表象贯穿的情节,也是几年来它一直倍受争议的原因所在,你要么为它如痴如醉,要么对它切齿痛恨,很少有中间派存在。影片明显地运用了反传统拍摄手法来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极端地提出了年轻人如何选择生活的问题,被评为对当代青年产生巨大影响的十大影片之一。那眩目的镜头和娄·瑞德、伊基·鲍普的摇滚乐不啻为一剂迷幻药,当马克的针头扎入皮下组织,我们以为那白色的化学物质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当一伙人抢劫后在路上狂奔,我们觉得是自己的心脏在剧烈地跳动。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可称得上是一部精致而出人意表的浓缩短片:

镜头一:马克戒毒

在《卡门幻想曲》第二乐章的伴奏下,马克把自己关在一间大门钉死的房间里,四壁空空,一副超现实主义的劲头。早已准备好的番茄汤、香草冰淇淋、色情杂志……显示出他已是个戒毒老手,而大提琴轻佻的滑音则暗示着一场闹剧的开始。熬过戒毒带来的便秘痛苦,他闯入全苏格兰最衰的厕所,鸦片丸不慎掉进便池,他一头扎入其中找寻,里面竟有如海洋般别有洞天。这样的场景恐怕只有库斯图里卡才能超越。

镜头二:双面黛安

马克在酒吧里急欲释放他久被海洛因抑制的性欲,一眼看中了性感迷人的女郎黛安。两人在黛安处激情勃发。然而第二天清晨醒来,马克才发现与自己共进早餐的不是黛安所说的室友,却是她的父母。这时身后的房门打开,他转过身去,看见了与昨夜迥然不同的黛安,面前的是个身着校服、甜甜笑着的十六岁清纯少女。相信第一次看到此处的观众心中的惊骇不会比我们的马克少。

镜头三:吸毒过量

Lou Reed冰凉而忧郁的“Perfect Day”里,昏迷的马克被拉进了医院,躺在床上他不断被可怕的幻觉侵扰。一会儿是黛安顽皮地唱着歌,一会儿是斯普德戴着手铐脚镣坐在监狱的铁门上。房顶上死去的婴儿爬着向他逼近,床榻上有严重暴力倾向的贝比钻进了他的被窝。马克在一个接一个的梦魇中挣扎,发出恐怖的叫喊。

最后马克背叛了朋友,也就是背叛了放荡的青年生活,选择了代表平庸而正常的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这是否意味着导演对主流社会的最终妥协?他汇入了模糊的人群之中,与没有面孔的人们融为一体、消失不见了,因为他破烂不堪的青春时代已告一段落,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悲哀。

香港制造

影片直抒年轻人与成人世界的对峙,鲜活的笑脸在肮脏的公屋楼道里艰难地绽放,这种对立如此鲜明也得益于导演大胆启用非职业演员担任主演。扮演中秋的李灿森表现得自然流畅。《香港制造》后的李灿森一跃成为香港新生代性格小生。

少年中秋爱上了身患绝症的少女阿萍,为帮阿萍治病,他接下了黑社会杀手的任务,可事实非他所想。中秋临阵脱逃,又被刺成重伤;阿萍还是去世了,长期受中秋保护的弱智少年阿龙暴尸街头;绝望的中秋也在复仇后死去。

影片描述了几个年轻人生活中的欢乐与不幸,他们是一群永远被放逐在社会的关注之外的弱小生命,怅惘却也自由自在地自生自灭,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昨天,更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他们相互依偎,沉浸在片刻的美好嬉戏中,尽管笑声过后总是有悲伤与寂寞。整座城市是如此肮脏不堪,以至于他们选择墓地来作为游戏的天地。墓地是死亡的收容所,也是孩子们通向纯真的最后通道。

《香港制造》表现的是一场惨烈而失败的青春,无论是当小流氓、入黑社会、得绝症、杀人还是自杀,青春都是死路一条,所以中秋至死都是一脸漠然。其实城市中每天发生的那些可怜可贵的爱意与各种残酷的结局,都跟城市自己的身世有关。城市难以自救,青春也难以自救:世界从来就不属于我们,只有废墟是我们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60年代的台北是一个被刻意忽略的年代。成千上万的外省人被莫名其妙地送到了这个孤岛,当他们发现再也回不去时,那种无奈、失望的情绪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在影片中,势利精明的上海汪狗,总是唠叨着过去时光的夏老太太,那个随时都可以把话题拉回大陆家乡的教官,以及处处可闻的各省方言,公务员家庭和乡村的特色,都传达了一种浓浓的“外省文化”,加上正在消褪的日本文化影响(日式房子、隔壁传来的日本歌曲、阁楼上藏的日本军刀)和逐渐进入的美国文化(小猫王唱的猫王歌曲,大姐的出国留学,学校的棒球队)以及无所不在的政治压力(靶场的枪声,返回途中迎面而来的坦克、小四父亲的莫名被抓),所有这些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时空,物质贫乏、精神压抑,所有的绝望情绪经过层层的铺垫,积淀到小四最后的杀人事件,不仅仅出于单纯的情感纠葛,死者的墓碑上清楚的写着:时代杀人。

片中,在弹子房,在黑漆漆的片场,在大人们看不到的阴暗角落,孩子们孤单地旺盛地成长着。青春的血液中流动的是不安定的因子。建国中学夜间部男生小四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父亲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母亲在小学代课。小四与家世不幸的小明十分投缘,暗生情愫。“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于她,小明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数学考试,因滑头抄袭,小四被记大过。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哈尼被“217”眷村帮老大山东害死,小四参与了围剿“小公园帮”替哈尼复仇的行动,山东被杀。小四父亲涉嫌政治被带走写交待材料并被解聘。小四冲撞学校被勒令退学,转学日间部。小明母亲到马司令家帮佣,小明又移情于小马。小四陷入友情和爱情的矛盾,与小马吵翻,在牯岭街旧书市遇见小明,再次表明心迹,小明断然拒绝,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七刀,小明当场死去。小四被拘捕。朋友小猫王录了他唱的英文歌《阳光灿烂的夏日》送给小四,被警员随手丢进垃圾桶。

本片获1991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判团大奖及影评人大奖,法国三大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导演奖,台湾第2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第36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小武

小武是汾阳的一个手工业者(小偷),他很清楚自己必然要被淘汰,这与他的职业无关,可能是他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

他去找以前的“战友”小勇,可是小勇如今已经是县里著名的企业家,是纳税大户,两人在屋里坐了半天,话却寥寥无几。在小勇结婚时,小武遵照以前的誓言送钱去给他,却因小勇说钱脏而退回。

在被朋友拒绝之后,小武经常去唱歌,认识了歌女胡梅梅。有空的时候,小武经常陪胡梅梅去逛街、打电话。后来小武的徒弟谈了一个女朋友,而小武自己没多久却被胡梅梅无情抛弃。

小武回到了家,可是家里的任何人都不接受他。他经常在拆建的破败的县城里晃荡,最后被父亲赶出家门。最后小武在一次 “工作”的时候,被公安干警抓获并被铐在电线杆上。

街上的行人冷漠地看着他,他冷漠地看着街上的行人。

当小武在县城里闲逛的时候,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和环境间的亲近感。这得归功于影片的摄影,在镜头前熙来攘往的群众演员自行其事,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正在拍摄他们的摄影机的存在,甚至使人感到即使没有这个故事生活也仍在继续。小偷的故事需要在他周围有这种真实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有一种不在场的事件氛围——这对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这使人们感到这座城市的运动并不是由场面调度所安排的,它从属于这座城市自身。这种难得的幸运的偶然性是《小武》这部影片的魅力和全部力量所在——人们在这种行云流水般动荡起伏的调节中,感受到的正是这部影片隐秘行进的美学轨迹,因为人们和看热闹的人群一起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些人群没有怀疑摄影机的存在或假装不知道它的存在,他们把脸贴在窗户玻璃上,直到最后他们只看摄影机。

《四月物语》 篇7

一、了解物语文学

物语就是故事的意思, 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题材, 产生于日本的平安时代, 即约十世纪初, 它是以日本民间评说为基础而形成的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并在形式上受到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而形成的。最著名和影响最深远的物语主要有《竹取物语》、《大和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等等。其中《竹取物语》和《落洼物语》是将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和故事经过加工, 具有传奇的色彩;而《大和物语》和《伊势物语》则以和歌为主要内容, 让和歌成为整部物语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通过和歌来表达中心思想。

《落洼物语》主要讲述中纳言源忠赖的小女儿, 亲生女儿具有王族血统, 但是生母早已过世。不仅生父不关心爱护, 还从小到大一直遭受继母欺凌, 被继母强迫住在相对低洼的屋子里, 而已被大家叫做“落洼”。而只有落洼的侍女阿漕同情和可怜落洼的命运悲苦, 把落洼介绍给自己丈夫小带刀的主人左近卫少将道赖, 并极力促成落洼和道赖的爱情, 帮助落洼历尽波折, 最终和道赖结成婚姻, 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继母仍然不甘心落洼就这样脱离自己的掌控, 依旧记恨落洼, 想要害她。少将十分同情落洼的身世, 于是就想方设法报复继母一家, 为自己的爱人报仇, 而最终中纳言病逝, 继母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让落洼原谅了自己, 从而化解了家庭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一个故事。

《落洼物语》不单单是写落洼和道赖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也写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和官场角逐, 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残酷和人情的冷漠寡薄。通过惩治继母这样的恶人, 弘扬惩恶扬善和因果报应的思想, 具有明显的警世的意味。

二、宣扬“一夫一妻”制

在古代日本, 上至天皇, 下至平民百姓, 都可以有很多的妾侍, 这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继母虐待前妻留下的子女十分常见和平常的, 像“落洼”这样被继母欺辱的女子更是不胜枚举。在那个时代, 女子一方面是取悦男子、传宗接代的工具, 一方面又处处受着欺负, 身份卑微, 没有人权, 因而十分渴望能有个一心一意待自己的丈夫, 有个美满的家庭, 摆脱悲惨又不断重复在下一代身上的命运。在《落洼物语》中, 落洼与道赖, 阿漕和小带刀, 都是当时女子向往的爱情楷模, 就像七仙女和牛郎、梁祝一样, 是令人感动又非常神往的爱情模式。而文中的道赖, 更是个如同”白马王子“一样的存在, 不仅不嫌贫爱富, 不计较落洼的出身和家庭, 更是想方设法救出爱人并报复曾经虐待自己的爱人的人。还坚决的拒绝了右大臣女儿的婚事, 对自己的爱人专一, 对爱情忠贞不渝。可见, 通过设定道赖这样一个角色不但是解救如落洼这般命运悲苦的女子, 还表达当时的女子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的寄望, 也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一夫一妻”制的向往和提倡。

三、《落洼物语》的喜剧特色

《落洼物语》这部物语有一处大大不同于其它物语, 就在于这部物语有很多诙谐幽默的喜剧情节设计的部分, 既丰满了人物的性格, 又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下面就几个精彩的喜剧情节进行分析:

1.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药助

当继母察觉落洼与道赖往来并相爱以后, 十分气愤, 不仅诬陷落洼与侍女阿漕的丈夫通奸, 把落洼关在仓库, 更是阴狠的叫来自己的叔父,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无赖典药助, 妄图强奸落洼, 破坏落洼与道赖的婚姻。但是继母的这一阴谋却被侍女阿漕识破, 加固了仓库的门锁, 阻止了典药助的兽行, 而典药助本身就肚子不舒服又受不了严寒的天气, 肚子一通咕噜咕噜怪叫后, 他用手一摸裤子, 已经漏了出来, 只好连忙捧着屁股飞奔出去。作者刻意丑化了典药助的形象, 让人为可怜的落洼捏了一把冷汗, 但是又以这样屁滚尿流的滑稽方式结尾, 不禁让读者怦然大笑。

2. 偷换“白面马驹”代娶亲

由于当时的社会, 十分注重男子的相貌和形象, 而中纳言一家也不例外, 对于女婿的外形非常看重。而“白面马驹”却是完全违背当时审美的一个长相。于是道赖为了报复可恶的继母, 就假意答应迎娶继母的女儿, 中纳言家的四小姐。迎娶那天, 却让一个名叫兵部少辅的“白面马驹”代替自己, 同四小姐完婚。不仅让整个婚礼成为大笑话, 还狠狠地气到继母一家, 让继母不论如何懊悔也没办法挽回自己亲生女儿的婚事。这是道赖为自己的爱人报仇的一个重要的事件, 重点突出了中纳言一家因为这场笑话百出的婚礼而气愤、丢脸的场面。

3. 两次正面与继母一家起冲突

道赖一家和中纳言一家, 在去清水寺上香的路途中相遇, 道赖计从心来, 指使侍从推翻了中纳言一家的车子, 惹得继母大发雷霆, 非常生气, 却又没有办法反击。等到了清水寺又抢占了中纳言一家的座位, 害得中纳言一家没法上香, 只好在车中过了一夜。在去参加加茂节会的路上, 两家人又一次相遇, 结果典药助被打伤, 中纳言家的车子也被弄坏, 后来这个典药助病死了。两次正面冲突都是道赖取胜, 而继母只能忍气吞声, 败下阵来, 不但惩治了恶人让读者觉得大快人心, 同时也预示着恶人的结局。

4. 夺回生母遗产

落洼的生母在三条有一座邸宅, 本来应该是落洼的, 虽然地契在落洼手里, 但是中纳言一家却仍然强行占据。中纳言一家本来打算搬到修葺一新的三条邸宅中居住, 但是却被道赖成功阻止, 不仅夺回来了落洼生母的遗产, 更是强占了中纳言一家的家具和家仆, 大败继母一家, 为落洼出了一口恶气。

《落洼物语》从全局来看可以分为虐待、报复、宽恕三部分, 在报复这个阶段让整篇物语既在惩治恶人的情节上层层深入, 淋漓尽致, 喜剧的情节设置又为整篇故事加分, 让读者耳目一新, 拍手叫绝, 达到了出色的艺术效果。

四、女红的重要作用

“女红”是古代考察女子德行一个重要的评定标准, 更是古代女子必修的一项生存技能。《落洼物语》的一开头就写到落洼非常擅长弹筝和缝纫两项技能, 落洼的生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教她弹筝, 落洼又十分聪慧, 小小年纪就精通弹筝, 而后生母去世, 落洼又自学成才, 成为缝纫手艺十分了得的女红能人, 当继母知道落洼擅长弹筝和女红, 便让她教自己的儿子弹筝, 还把家里所有人的缝补工作也交给落洼, 让落洼日日夜夜不停的缝补、裁制衣服, 一旦落洼有所懈怠就打骂不断。值得一提的是, 书中并没有再多写落洼教继母的儿子弹筝一事, 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女红上。让女红贯穿全文, 体现出了女红对于女子婚姻幸福的重要作用。

由于落洼的侍女阿漕经常向自己的丈夫小带刀讲述小姐落洼的悲惨处境和不幸遭遇, 使得少将道赖了解到落洼的身世, 产生了无限的怜悯和同情, 于是想和落洼悄悄见个面, 多次写情书给落洼, 但一方面由于落洼自卑自己的身世, 一方面由于继母源源不断的安排落洼缝补裁制衣服, 落洼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来回复道赖的情书, 可以说女红差点耽误了落洼的幸福。幸好小带刀从中调解, 解除道赖对落洼的误会, 使得道赖更加怜惜落洼。

其后, 落洼凭借自己出色的手艺, 作为奖励从继母那里得到了一件旧绸棉袄。落洼通过女红首次扭转了自己所处的不利的局面。在古代的日本, 女子的成年又叫做“裳着”, 等同于中国的及笄, 从《源氏物语》中也可知道女子在“裳着”后便可以结婚。因此, 这件落洼得到旧绸棉袄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成年可以婚嫁了。因而在不久后的故事里, 落洼同道赖结为夫妻。另外, 当一家人都去石山寺还愿而独独留下落洼在家时, 没有继母的监视和虐待, 整日缝补劳作, 落洼才有时间与道赖相聚, 完成婚事, 由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继母察觉到落洼有了丈夫之后, 因为害怕落洼被带走因而失去落洼的缝制手艺, 于是陷害落洼, 诬赖她与小带刀通奸, 并将其关入储藏室里。而每当继母需要落洼缝制衣服时, 才会将落洼放出, 女红又一次起了重要作用。阿漕借此机会讲道赖写的情书传给落洼, 由于没有纸墨, 落洼便用针代笔, 给道赖回信。最终在阿漕的精心安排下, 落洼被救出。

而当落洼成为道赖的妻子以后, 女红也为落洼赢得了婆家人的认可和喜爱。当少将穿着落洼为他缝制的新年朝见的新衣服时, 母亲非常满意, 赞不绝口, 并提出要落洼去帮忙女御行大事。在当时的日本, 女子出嫁时娘家的地位、权利和财势非常重要, 而对于没有娘家任何支持和撑腰的落洼来说, 优秀的女红本事为她赢得了婆婆一家人的喜爱, 成功的巩固了自己的婚姻, 提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 可以说女红在落洼走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十分重要。

五、侍女阿漕的形象分析

阿漕是《落洼物语》里落洼小姐的侍女, 更是一个贯穿全文,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阿漕这一忠义的形象对后世影响颇深, 成为“忠义”侍女的代表人物。下面对阿漕这一角色进行分析:

1. 阿漕的人物形象设定

首先, 作者赋予了阿漕一个好容貌, 把阿漕设定为一个容貌出众、端庄秀丽、青春靓丽的美少女, 长着乌黑的长发, 身材娇小可爱。赢得了道赖的侍从小带刀的青睐, 并最终结为夫妻。又十分同情自己的小姐落洼, 并帮助她与道赖结为连理, 成功逃出继母的魔掌, 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全文不难看出阿漕聪明机智、坚强勇敢、冷静沉着、有能力、有胆魄、有想法。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形象的阿漕, 才能不断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落洼。

此外, 我们不难发现阿漕并非是一个出身低悲没有身份的侍女, 阿漕的姨娘曾经在王宫中服侍过身份高贵的人, 并且成了国守夫人, 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且阿漕还有一个服侍她的侍女, 不仅如此, 阿漕还会只有当时的贵族才会的写信和作和歌, 可见阿漕受过很好地教育, 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侍女。由此可知, 阿漕不是一个身份低微的侍女, 因而她敢帮助落洼跟继母作斗争, 不害怕报复她。

那么为什么阿漕还要做落洼的侍女呢?虽然从表面看阿漕与落洼是主仆关系, 但实际上从书中的一段话可以了解真相:

“我只想待在您身边服侍您, 就算是有人来迎娶我, 我也不会去的。现在为什么让我服侍别人呢, 我不喜欢啊。”

由此可见, 阿漕是一心一意想要侍奉落洼的, 可见其真心。而当落洼被关到储物室的时候, 她唯一想到的就是阿漕, 可见阿漕不但值得落洼信赖, 更是唯一的依靠。因而, 落洼与阿漕不仅是主仆关系, 更是知心信赖的姐妹关系。

2.“忠义”的侍女

落洼在家中不仅受继母无止尽的虐待和折磨, 还受到自己亲身父亲的漠视和冷漠。而作为落洼好姐妹的阿漕不仅没有离开她, 而已义无反顾的站出来竭尽全力的帮助落洼摆脱困境。阿漕放弃环境较好的房间, 而选择在落洼住的地方旁边的一间地板比落洼房内还矮的房间居住。虽然名义上是三君的侍女, 但实际上她只把落洼当做自己的主人。另外, 当一家人都去石山寺还愿的时候, 阿漕自愿留下来陪伴落洼, 可见其对落洼的情谊和忠心。并且经常向自己的丈夫小带刀诉说落洼小姐的悲惨处境和身世, 积极促成落洼与道赖的爱情, 同时为了落洼的幸福, 又千方百计的为落洼准备好衣物和生活用器。当得知继母要把落洼许配给又老又丑的典药助的时候, 她冷静分析, 做出及时而理智的判断, 想出计策破坏继母的诡计, 并精心安排就出落洼。阿漕的“忠义”形象, 是整个作品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作者高度的赞扬了阿漕那种对主人一心一意的侍女形象。

3.“红娘”的形象

阿漕不仅是一个忠心为主的侍女, 更是一个为落洼带来完美爱情和幸福婚姻的“红娘”。由于继母的虐待和折磨, 落洼无法正常的恋爱婚嫁。而阿漕敏锐的捕捉到主人对爱情的向往, 在再三确定道赖对落洼的诚意和真心之后, 竭力帮助俩人在一起。可以说, 没有阿漕就没有落洼与道赖的结合。阿漕首先充当了信使的角色, 鼓励落洼勇敢面对爱情, 并为两人传递书信。其次, 没有阿漕精心准备衣物和用器, 因自身寒酸而万分自卑的落洼不会敞开心扉接收道赖。同时, 阿漕又尽心尽力的维护落洼和道赖的夫妻关系。再有, 阿漕为落洼准备新婚第三夜的夜宴, 让落洼同道赖的婚姻得到世人的认同。

六、惩恶扬善的男主

道赖的个性复杂却又极其鲜明, 首先体现在他对爱情的专一上。当他爱上落洼以后, 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当时位高权重的右大臣的女儿。他不但同情落洼的身世, 更是愿意为了爱人而想方设法的报复继母一家, 这又体现出他性格中善恶分明的另一面。为了帮爱人报仇, 他假意答应迎娶继母的女儿, 实际上安排了一个白面驹去同继母的女儿结婚, 中纳言一家因此大大丢脸, 狠狠地气了继母一顿。

再有, 两次与中纳言家发生正面冲突, 不仅重重的羞辱了继母, 还让继母在斗争中低下了头, 服了软。当为落洼夺回生母在三条的房子时, 不仅夺回来房子, 还强占了中纳言家搬来的家具, 又抢走了中纳言家的佣人, 让继母在斗争中彻底败下阵来。使得读者对道赖十分喜爱, 满意他为爱人报仇之举。

总结

《落洼物语》不仅是一部反映爱情的童话式小说, 更是一部写实主义的经典之作, 在日本古代小说中起着重要的模式作用。既宣传了恶有恶报的因果思想, 又提出了贵族社会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

摘要: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启蒙先驱,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成书于十世纪末的中篇物语《落洼物语》, 故事内容近似于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 但是作者不详, 没有记述, 这本《落洼物语》是由丰子恺翻译的。不同于其它物语, 《落洼物语》只要反映社会现实, 具有一定的警世的作用。本人主要浅谈对《落洼物语》的一些解读和见解。

关键词:物语文学,落洼物语,分析

参考文献

[1]韩春红.从《落洼物语》看王朝贵族的忠的思想[D].吉林大学, 2008.

[2]石寒.《落洼物语》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与解读[J].日本研究, 2003, 03:82-85.

[3]刘松燕.《落洼物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J].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版) , 2008, 12:134-135.

[4]韩春红.试析《落洼物语》中侍女阿漕的形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4:45-47.

[5]蓝泰凯.日本古代的一部警世小说——《落洼物语》[J].贵阳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4, 04:15-18.

[6]庞在玲, 万礼.浅谈日本物语文学名作《落洼物语》[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12:13.

[7]李红, 郑媛媛.从女性角度解析《落洼物语》[J].芒种, 2014, 08:84-85.

四月,拒绝宅在家 篇8

四月的心情, 是怡然自得。抬头看看洁白的云朵, 侧耳倾听燕子们多情的呢喃, 悠然自得地谈着情说着爱。

四月的颜色, 是姹紫嫣红。草地绿了, 各色花儿都开了, 黄的迎春花、白的梨花、粉的樱花、红的桃花, 谱写着春意盎然。

四月的神情, 是春风得意。和煦的风就像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 到处播撒着多情的种子。吹到哪里, 哪里就骄傲的展示出最美丽的一面。

中国自古就有踏青的习俗, 各地随大气的冷暖而时间不同。南方在农历的二月二左右, 北方大部分地区则在清明节前后。人们或单或双, 或三五成群, 离开喧嚣纷乱的城市, 来到大自然的怀抱, 在青山秀水间寻找春的足迹, 让久锢的心情来一次大放风。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个冬天的人们, 迎着春风,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舒散僵硬了一个冬天的筋骨。

远山也渐渐恢复了生机, 看起来妩媚动人。溪水静静地流淌, 偶尔可以看见柳叶般大小的鱼儿穿梭其中, 自由自在。果园里的草莓也对人们发出热情的呼唤。就算不远行, 只就近选择一个公园, 也能轻而易举的嗅到春的味道。抬头望一望天上, 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看一眼周围, 毽子伴着笑声飞舞;空竹带着特有的旋律, 在人们手中上下翻飞……

>>风筝带着快乐飞舞

提到出行, 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留住了人们的脚步, 那随便找一处空旷的场地放放风筝, 似乎就容易许多。在和煦的春风中, 公园的上空各种各样的风筝在互相比高, 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说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祖先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图案形象画在风筝上, 取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最简单的风筝, 就是用细竹片为骨架, 糊上纸, 后面粘上长长的纸尾巴。用长线拴住。放的时候逆风奔跑, 逐渐放线, 在风的作用下, 风筝就飞上了蓝天。

《红楼梦》里的风筝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在春光明媚、花红柳绿的大观园放风筝的场景, 生动再现了200多年前人们对风筝的喜爱。曹雪芹先生用生动的语句描写了大观园里的风筝和放风筝的人。

《红楼梦》第五回里, “画着两人放风筝, 一片大海, 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放风筝的详细描写在第七十回, 有大蝴蝶、美人、软翅子大凤凰、大鱼、大螃蟹、大红蝙蝠、七个大雁等等, 从这些风筝中, 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筝和主人命运相关联, 每个风筝似乎都是各自人生命运的一种象征。撇开这些风筝的寓意不谈, 单单是这些漂亮、新奇的风筝和放风筝时大家开心的笑声, 都够吸引人的, 让人看时不由得就想加入其中。

这里面还对“放晦气”进行了描写, 剪断牵引着高飞在云端的风筝的那根细细的线, 让风筝带着残线越飞越远, 这时人们就说, 让晦气随着风筝飞走吧, 紫鹃更是希望黛玉的病根也随着断了线的风筝飞走才好呢。

在古代, 由于生产力低下, 科学技术极不发达, 人们没有能力抵御疾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便祈求天赐好运。这种心理表现在放风筝上就是“放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放上天去, 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 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 达到“消灾解难”的目的。

风筝的意义

其实,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 人们对风筝都是喜爱有加, 它是春季里人们不可缺少的好伙伴。让风筝带走晦气当然是封建迷信的说法, 可放风筝能让人心情舒畅是肯定的, 在这个城市的绿地、广场, 经常能看到放风筝的人们。你要问他们放风筝的感受, 十有八九会说“放松心情”。假期可以好好缓解一下工作疲劳, 放风筝无疑是最适合全家一起参与的活动。

放风筝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 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 但风速过大也不好放飞, 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 风筝不易“抬”上来, 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 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古人认为放风筝的较高境界是:放时相牵, 一线相连, 未放之时, 如马卧槽, 放飞后如同进了赛马场, 要精神抖擞, 把线看作缰绳紧拉, 如同驯马一般, 然后望天入静, 随飘移而前后奔走。

收放着手中线, 极目蓝天上的风筝, 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 仿佛自己的心也飞到了天空。那一刻, 精神高度集中, 抛开杂念, 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 如同一次与天空的轻松对话。

温馨提示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 要注意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外出运动最好戴遮阳帽和墨镜。另外, 外出活动一定要记得带水, 少量、多次地饮水。必要时应随身携带糖果、小点心等。

放风筝也有一定的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要量力而行。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要注意仰头时间不要太久。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调节放风筝的时间。

>>花田漫步, 采摘春天

4月, 春意已经很深入人心了。可是,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 除了感觉到温度变化, 很难看到春的颜色, 似乎冬天的灰蒙蒙了无颜色在无止尽地延续着。其实, 在田间地头, 春天, 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蠢蠢欲动、破土而出。

城市也许是灰色的, 但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把春天“摘”回家。驾上爱车, 与亲朋好友一起, 摘一束鲜花让房间亮堂美丽, 或者到田间走一走, 尝尝可爱的草莓, 吃吃新鲜的樱桃, 感受春的气息。

1.采摘可以增加运动量

采摘是收获果实, 也是干农活, 在那么大面积的果园里, 一弯腰一摘果实, 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

采摘也像散步。田间是乐园, 自然有很多玩的。除了植物, 还有动物, 家禽种类多, 似乎到了动物园。在大片大片的花田中漫步, 本来就是一种乐趣, 欣赏美丽花朵、品尝新鲜水果之余发现春天其实早已到来。在动物园和植物园里走走停停地溜达, 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可能还没有多少倦意, 却已经轻轻松松做了运动。

对于需要增加运动量的糖友来说, 这是采摘的第一大好处。

2.采摘可以愉悦心情

在闲暇时间, 走出去, 呼吸新鲜的自然气息, 接近田野。感觉仿佛能把早春都呼吸进身体里、带在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长期居住在城里, 要去采摘园采摘的话, 就像一次春游, 内心里对春游早早地充满了期待。等到要去采摘的那一刻, 雀跃心情更是无法抵挡。

在采摘园里, 培育有方的草莓个头很大, 每一颗都颜色鲜红, 汁水仿佛都要冲破果皮流出来, 令人垂涎欲滴。西红柿、萝卜、黄瓜, 都可以现摘。新春初上的草莓个大、鲜红, 光是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摘一个咬一大口, 汁水饱满, 草莓的清香味在齿颊间满溢, 满嘴的幸福。

又好吃又好玩的采摘, 自然会带给大家无限乐趣。

3.采摘草莓, 增进家人感情

春天似乎总来得羞涩, 然而只要你愿意走向户外, 张开臂膀总是能够迎接到春天温润的气息的, 植物们也一样, 甚至有些比你更敏锐, 比如那些最先成熟的草莓。

和家人一起去采草莓, 是刚开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郊游方式, 草莓似乎是最能拉近人们和春天距离的一种水果。草莓那鲜红欲滴的娇嫩果实, 那伸着懒腰的绿叶, 那满口略带酒味的醇香, 无法不让你感觉到春天临近的妙曼脚步。把一颗草莓放在唇边, 你就开始相信, 春天对每个向往田园和大自然的人都那么优待。边采摘, 边和家人聊聊天, 说说最近开心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 也倾听家人身边发生了什么, 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长了见识, 调节了心态。

温馨提示

有些水果由于需要弯腰采摘, 老年人不方便弯腰的话, 建议选择采摘与身体高度差不多的果实。避开频繁的弯腰或者下蹲动作, 以免伤了膝盖。

另外考虑到果蔬棚内的热度, 采摘的时候要注意适宜增减衣裳。

>>触摸春游登山赏花赏美景

当春风吹过我们的脸庞的时候, 让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的时候, 我们在温暖可爱、光明向上的阳光下集结——我们春游去!让朵朵撑开粉红色小伞的桃花, 去羞赧地撑开我们已整整关闭了一冬的心室;让我们的思绪借用一下蜜蜂和蝴蝶的翅膀, 像放飞的风筝那样去高高地飞翔;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快乐包装——我们春游去!

爬山——时尚的体育运动

一到春天, 万物苏醒, 经过了一冬天的严寒的人们都想出去走走, 爬山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爬山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而且又是户外有氧运动, 尤其对于居住在闹市的人们, 爬山已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首选方式。不论是老年人、少年还是青壮年, 他们都可以根椐自己的体质安排爬山方式, 如市区内的风光优美的小山包或郊外大山, 或清晨或周末。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在周末的清晨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去爬山吧, 让自己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 也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喜悦。

1.准备工作。

在几天前查好去哪里爬山, 并查好路线。准备一套休闲的衣服和一双运动鞋, 整日穿高跟鞋的上班族可以趁机休息一下自己的双脚了。去超市买些喜欢的食物, 随身带上山, 到了山顶的时候, 拿出自己喜欢的食物, 边吃边欣赏山下美丽的景色, 我想那肯定是一件感到骄傲的事情。

2.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爬山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 它能锻炼我们的体质。当你来到山下的时候, 脑子里不要想着尽快爬完或者爬山消耗多少能量的事情, 爬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和家人一起搀扶着爬山, 在你们共同的记忆中又多了一份精彩;和朋友一起爬山, 能找回那种久违的熟悉感。不知不觉, 一起有说有笑、打打闹闹的已经到了山顶, 这时你会发现, 原来想象中的大山就在自己的脚下, 没有别人说的那么艰难。

3.拍下最美的瞬间。

爬山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拿上相机, 一路上拍拍美丽的景色, 拍拍春天的气息, 拍拍相互帮助的瞬间, 拍拍到达山顶时的喜悦……当你老了的时候, 拿出这些照片的时候, 一定会想起当年的美好回忆。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环境的绿化越来越少;养生意识的逐步增长;爬山已经成为了一项时尚的体育运动。

温馨提示

1.糖友登山最好有一个伙伴或家人陪伴。谨防如果出现低血糖等现象, 身边有人可以马上得到帮助。

2.糖友登山,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皮肤破损。选择棉质袜子, 以确保脚部的干燥;鞋子一定要选择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 以避免擦伤或者磨出水疱。

3.爬山的时间最好在进餐后1~3小时进行。因为运动可使血糖升高加快, 从而加快胰岛素作用。

4.带好巧克力或者糖。巧克力是最好的, 因为其溶化快吸收好, 不会影响呼吸, 能及时补充热量, 防止低血糖, 同时还应带一瓶矿泉水, 一方面稀释血液, 同时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在爬山时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 可尽快恢复体力。

5.要循序渐进。爬山前先做热身, 然后按照呼吸频率, 逐渐加大强度。速度不宜过快, 以没有不良反应、不明显喘气为度。

6.注意不要迷路。不要钻那些没有人走的山林。最好带上通讯工具如手机, 万一发生意外便于同外界联系。

7.要注意科学休息。爬山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 短多长少。短休息站着休息为主, 长休息应先站一会再坐下休息。

赏花——其实是一种心情

花儿开了, 绽放着一年中最幸福的美丽。春季赏花正当时。自古以来, 赏花是文人雅客们的偏好, 留下了无数咏花的华美诗章, 也赋予了花儿不同的人格特质。古人形容牡丹的诗句有:“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形容桃花的有:“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映浅红。”有“小园新种红樱树, 闲绕花枝便当游”的樱花;也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赏花可以回归田园。春暖花开, 冬天的寒冷过去了。约上亲朋好友, 去附近的公园或者植物园赏赏花, 五颜六色、簇拥开放。蓝天、白云、阳光、花海……闭上眼睛, 仿佛回到了陶渊明眼中的那个“桃花源”, 整个人回到了与世无争的田园世界。

赏花可以放松心情。经常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 经常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美丽的风景。经常处在高压下的人们可以去赏花, 因为赏花可以使你的心情变得十分放松。经常处在优美、芬芳的花木丛中, 能调节人的神经中枢, 使人心情舒畅、呼吸脉搏慢而均匀。一般来讲, 水仙、荷花的香味使人感情温馨缠绵, 改变急躁易怒的不良情绪;紫罗兰、玫瑰花的香味给人们爽朗愉快的感觉, 改变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橘子、柠檬的香味使人兴奋、积极向上, 改变悲观厌世的不良情绪;茉莉花、丁香花的香味使人沉静, 改善激动不安的不良情绪。

在这个花开的季节, 约上好朋友, 一起去赏花吧!其实, 赏花就是一种心情。

温馨提示

1.带水和备零食。

这是为了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和避免低血糖的出现。最重要的带酸奶, 则是为了防止便秘, 酸奶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和各种酶, 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帮助消化。中老年糖友胃肠功能弱, 多吃就感到腹胀不适, 酸奶中的酶会立即发挥作用, 促进食物的排泄。除此之外, 如果吃了不洁净的食物, 酸奶中的乳酸菌还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同时, 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来进行血脂调节。

2.赏花谨防过敏。

春天百花盛开, 气候回暖, 花粉随着春风在空气中飘散, 令花粉过敏的市民苦不堪言。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等过敏性疾病, 也成为春季常见疾病。

虽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种族等有一定关系, 但春季气候不稳定、花粉量大、阳光充足, 人们户外活动增多, 更容易引起人们春季过敏症。特别是人的皮肤在冬天的养护后, 对紫外线更为敏感, 容易出现红斑、丘疹等过敏症状。此外, 在春季气候反常的情况下, 人的抵抗力差, 极易感冒, 细菌、病毒、真菌等作为过敏原被人体吸入, 也容易导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发作, 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去赏花的糖友们有过敏症状的, 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公园里的那些美丽风景

天气暖和了, 蛰伏了一个寒冷季的人们纷纷出动。踏青、郊游、采摘、游园……就是逛街的人都多了起来。街头巷尾、小区公园也热闹起来。热爱运动的人们再也闲不住了, 晨起往公园里一看, 跑步、踢毽、跳舞、做操、打太极……各种健身忙, 晚些时候, 下棋、唱歌、聊天的成群结队, 各种健身娱乐项目让生活丰富起来, 也让公园添了无限风景。

风景一:

练太极的人们。每天早晨, 都有这样一群人, 一身白衣白裤, 列队在公园一角悠悠的打着太极。他们或空手或舞剑, 气定神闲, 悠然自得。

太极拳, 是一种武术项目, 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项目, 但是据说现在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在练太极拳。不少外国友人对太极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小编就知道不少从德国、美国等地专程来到中国学习太极的朋友。太极怎么会赢得这么多人的青睐, 自有它独特的魅力。

祛病延年:这是古人创编太极拳的终极目的之一。众多人练拳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 经常习练太极拳, 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类风湿、脂肪肝、便秘、胃病、失眠、腰腿疼等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强身健体:练太极拳, 可使内外之气通达周身, 从而让人的精气神不外露, 内敛、内收、内求、内化, 从而身强体壮, 提升习练者的身体素质, 使其精力充沛, 反应敏捷。开启智慧:这四个字应该分开来讲, 这是太极拳的真正价值, 开是指人只有具备强壮的体魄、平和的心态、旺盛的生命力;启指太极拳是启动智慧之门的动力。智指明白知识技艺的内涵和外延, 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修正能力, 能恰到好处的以“无力生心”的原则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养性。从强健身体、祛病延年到开启人生智慧, 其实也是在修身、养性, 是练好身体的基础上, 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 处事及对人。

风景二:

围成一圈踢毽子。踢毽子也算是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 也可算是一种游戏, 很具娱乐性, 特别是像这样围成一圈的各个年龄段的人一起踢的毽子。没有竞技, 所以运动强度不大, 一圈人轮流着把毽子踢到下一个人那, 下一个人接着, 再踢下去, 每个人还可以自己发挥来一段花样踢毽子表演一番。不过李阿姨告诉记者, 其实他们的形式也不是不变的, 今天这样踢, 明天就可能来场比赛, 或者自由踢等等。李阿姨今年64岁, 退休前就经常来公园踢毽子, 这群人都是因为爱踢毽子而结识的朋友。64岁的李阿姨对踢毽子大肆推举, 她说现在她很健康, 腰腿都很灵活, 身体也算柔软, 这些与坚持踢毽子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冬天里有时候因为天气不好不是每天都踢, 现在天气好了, 她会坚持每天都踢。

风景三:

抖空竹的老人。前面一阵好听的“嗡嗡”声, 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原来是公园一角一个白衣老人兀自抖着空竹。他专注且沉着, 这个时候仿佛他的眼里只有那个转动着的空竹, 再无一物。看他, 一会左右手匀速抬起落下, 一会突然抬高一只手将空竹抛向空中, 再稳稳接住;或者配上全身动作, 一会儿抬腿跨过空竹, 回身接住;一会儿抛高空竹转身再接着继续……抖空竹讲究“形、神、意、气”, 看这位老人, 似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抖空竹算是一项古老的庭院游戏, 因其具有健身、娱乐的特性, 后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看这位老人的精气神, 想想把抖空竹当做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名副其实。

风景四:

穿梭的慢跑者。慢跑是一种最为常见且有着诸多好处的运动形式。在公园的每一道风景中, 都会时不时的流出慢跑者的身影。有老有少, 有男有女, 他们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装穿梭于公园各个角落。

据统计, 从20世纪60年代起, 在美国估计有700~1000万人坚持慢跑, 目的在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减肥防胖并求体态优美和心情舒畅。慢跑每分钟消耗10~13卡的热量。医学权威认为, 慢跑是锻炼心脏和全身的好方法。慢跑通常以隔日进行为宜。在硬地面慢跑每英里两脚击地600~750次, 有医学家认为, 慢跑会引起足弓下陷, 外胫夹、汗疹、跟腱劳损、脚肿挫伤以及膝部后背病痛。所以慢跑前要做好准备动作, 慢跑时要穿合适的鞋和松宽的衣服, 跑法要正确, 而且需要良好健康情况和明确目的。

风景五:

公园里的合唱团和公园里的舞者。这其实是各不相干的两类团体, 跳舞的跳舞, 唱歌的唱歌。但这些团体基本都是自发组成, 以休闲娱乐为目的, 以各公园为场所, 成为公园一景。热爱唱歌跳舞的人很多, 这些合唱团中有人表示, 每天在公园飚飚音, 一天都觉得神清气爽, 心里就是舒服, 就是痛快。合唱团里大多是声如洪钟, 中气十足, 红光满面中年人和老年人。他们性格爽朗, 整个合唱团总是欢笑不断。

跳舞的团队也分很多种, 有双人跳交谊舞的, 有排好队跟着领队跳的, 通常他们的音响器材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因为自己爱好, 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或者大家自愿共同购买的。跳舞的人大多为中老年人, 近年来年轻的人影也开始慢慢多起来。他们大多身材适中, 鲜有大胖子, 而且跳舞对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都有很好的锻炼, 是不错的运动。

这些自发的合唱团和舞蹈团有时候也会接到社区或者某活动的表演邀请, 这样有时就会看见他们着装统一的排练。不过服装统不统一并不是关键, 他们积极热情, 欢声笑语的状态就是最好的风景。

风景六:

下棋的老大爷。这一道风景是持续时间最长的, 有可能一整天都继续着, 有可能是那些早上健身完毕后的大爷们坐下来犒劳自己的方式。通常周围都会围着很多人, 下棋的大爷们一个个仙风道骨, 沉着果断, 每一步棋后都会听见或得意或懊悔或惊异的声音, 然后棋局会在一声响亮得意的“将……哈哈”不久后结束。那些匆匆路过的上班族, 也会在这一声响亮的“将军”后恍然大悟, 看看表后, 慌忙走去……胜了的大爷一脸得意, 接了个电话开始收拾棋局, 败了的大爷看着他收拾着急起来, “干嘛呀, 再来一局再来一局。”“不来了, 我女儿还等着我回去吃饭呢。”“不行不行, 必须再来一局, 刚才失误才败给你, 再来一局准赢你。”“嘿, 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赢我……”于是棋局又开始了……美丽的风景继续延续。

四月的节日 篇9

每年的4月1日, 是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最开心的日子之一, 因为这一天是闻名世界的“愚人节”。这一天, 人们尽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哄骗、取笑、愚弄别人。而且, 不管这样做之后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人们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现在这一节日也开始在我们中国流行, 尤其是在大学生中间。愚人节又称万愚节, 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起源, 众说纷纭。其中, 最为流行的说法认为愚人节起源于法国。

16世纪的法国, 人们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 互赠礼物、举办晚会、庆祝新年。当时的庆祝方法与现在相差无几。1582年, 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历法———格高利历法, 新年改在1月1日。在新历法的推行过程中, 各地仍有一些人或是不愿意接受新历法, 或是不知道这一日期的更改, 仍然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其他的人便捉弄他们, 赠送他们假礼物, 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晚会, 骗他们去跑腿, 或使他们对某种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信以为真。这些受骗的人被称为“四月愚人”。

4月5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 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 按阳历来说,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 也正是人们春游 (古代叫踏青) 的好时候,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渐渐的, 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这样, 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之日不动烟火, 只吃凉的食品。

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1984年3月24日, 福建省55位厂长 (经理) 为冲破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争取企业经营自主权, 联合向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松绑”放权的呼吁, 喊出了广大厂长 (经理) 的心声, 《人民日报》刊登了他们的呼吁书, 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从而拉开了企业改革的序幕。1993年12月20日, 福建、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北京、天津、广东、辽宁、云南、四川、河北、陕西、广西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家协会, 联名向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提出申请报告, 热切希望每年举办一次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报告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我国企业家阶层正在形成, 如能确定一个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对企业家们将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为顺应广大企业家的心愿, 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增进他们勇于改革的光荣感、使命感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培养造就一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1994年2月21日作出决定, 同意从1994年起, 每年举行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年, 首届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于3月2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 结合福建省55位厂长 (经理) 要求“松绑”放权呼吁书发表十周年纪念活动一道举行。同时, 决定从1995年起,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定于每年4月21日举行。

4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儿童日

1986年, 土耳其九岁的女学生丰达·卡拉戈兹莱和另一位同学给世界儿童写信说:“我们希望在社区内人人平等相待, 我们希望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我们虽然是孩子, 也能够改善这个世界。”这封信被送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又送到联合国代表们的手中, 引起强烈反响。同年4月27日被定为世界儿童日”, 同时丰达·卡拉戈兹莱亦成为该组织的名誉主席。此后, 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全世界的儿童代表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 表达他们对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愿望, 讲述他们为自己的社区所作的贡献。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解读物语品味诗情 篇10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征, 理解好这个特征, 对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意义非常重大。诗中的景物, 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景因情生, 情因景化, 情景交融。考虑到景物与感情的这种密切关系, 我们不妨将感情的“哀”与“乐”与景物的“哀”与“乐”结合起来, 教学中教会学生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 真正领会古诗的魅力。

一、认识古诗词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凝练的语言, 描写所见景物之特征, 通过对景物描写传达作者心中的感情。有许多学者在考证诗歌来源时就提出“诗言志”, “不平则鸣”的说法, 就是说诗歌是人们用于抒发自己志向的;人们心中有了对于现实的某些看法想法后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来, 对看到的问题进行赞扬或者批判。中国的诗歌由于其语言凝练, 意境含蓄, 所以不适宜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 中国文人创作的作品大都选择借景抒情, 借物咏志的方式, 追求意境的创造, 这就是中国文学所追求的含蓄美。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和部分边塞诗都体现了这个特征。

二、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特定景物, 感悟不同的诗情

人们常说“花儿含笑, 鸟儿歌唱”, 景物描写是诗人将情感投注在特定景物上, 然后再以诗人的目光来观察这个景物, 使这些景物描写带上人的主观情感。所以, 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 感悟不同的诗情。就如四年级上册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 而其中的离情却有不同的味道, 这可以从所送的朋友要去的地方体会得到。孟浩然要去的是扬州, 扬州是个什么地方呢?扬州——美丽的江南城市, 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 尤其春天的扬州到处歌舞升平, 到处柳絮如烟, 繁华似锦。“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本首诗中的孟浩然并非如元二出使荒僻的安西那般无奈。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 众多才子佳人聚集于此, 作为“风流天下闻”的大诗人孟浩然, 此行的愉悦心情可想而知。而喜爱游山玩水的李白自然为好友高兴, 在情深意重的惜别之中, 也流露出了一丝羡慕与向往。所以诗人笔下就是“烟花三月”的春天情景, 而元二要去的却是三千多里之外的荒凉的塞外, 所见的就是“朝雨、柳色”等离别之物, 离别的愁绪更浓。所以,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不同的景物, 感悟不同的诗情。

三、扣紧重点之物, 升华诗情

一首诗中描写的物有时会有很多, 而教学时不可能平均用力, 所以, 要善于抓住诗中重点之物, 探究诗情。还是《送元二使安西》一诗, 有位教师上课时是如此处理的:

师:你们注意到诗中的“酒”了吗?

生:这酒一定是美酒。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 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1:离别的酒。

生2:友谊的酒。

生3:也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4: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师: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 (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友谊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教师像高明的摄影师, 摄下了诗中最富表现力的物语, 集中引导学生对“酒”进行多元解读后, 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层进式步步引读, 使学生透过“酒”这似乎平淡的物语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 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四、深解浅读, 物语巧渡到情语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不比成人, 虽抓住物语, 教学时仍需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去领悟意境。在《渔歌子》一课的教学中, 我由诗人张志和辞官归隐山林, 醉心垂钓的故事入手, 激发学生学词兴趣, 让学生从词中找出景物, 感知词中五彩斑斓的色彩, 解读物语, 领悟画面美, 再展开想象、诵读, 感受春天景色的生机勃勃, 领悟意境美。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中有了对物语充分的解读之后, 抓住“不须归”进行研读, 辅以相关张志和《渔歌子》相关材料的补充阅读, 在悠扬的古筝中, 一句“乐在风波不用仙”道出了诗人“不须归”的追求, 物语到情语的过渡水到渠成。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理解到位, 学词的过程也成了感受美的过程, 从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温润泡物语 篇11

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告诉我,第一道水浇下去,为的是去茶的涩,而且茶叶在制作、运输的环节上难免沾尘染垢,通过温润泡,便洗去了这些尘垢。

去涩,洗尘。我似乎在这一刻醒悟了。

温润泡,洗去了茶在入口前的一路风尘霜雨,只把清香怡人的醇美馥郁留给你的口与喉。就像人生里的许多疼痛,许多负重,在此刻,在此处,被开导了,从此卸下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撕扯着你的疼痛,疼得你不能忘记,痛得你不知弃掉。那些疼与痛,就如茶的涩与尘。当你疼着的时候,有一个声音这样告诉你:亲爱的,你不能把茶的尘土当珍宝,茶的涩也不值得你留恋。亲爱的,你只是需要来一次温润泡,涤去你心上的苦涩,洗去身上的尘。那个为你的心灵捧来温润泡的声音就是《润》。

我们的心灵在很多时候,它都是一株娇嫩的玫瑰。一只小小的毛毛虫也会惊了它的宁静,一场无意经过的风就会掀起它的惊涛,每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都会淋湿它的身体。爱会温暖它,也会伤害它;梦想可以激励它,也可以让它沮丧,甚至崩溃;思想会让它飞翔,也会把它束缚在高高的悬崖上;世上的路千条,会任它驰骋,也会把它困在交叉的路口……在这些时候,这株娇嫩的玫瑰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小王子来解开它的负累。但善解人意的小王子只在他的B612星球上,而不在我们的星球上。可是我们这里有《润》,它是为心灵洗尘涤涩的第一道水。它用智慧爱来抚平那些爱的淤痕,用一个个轻盈的小故事发动你的梦想引擎,用妙思想解开束缚你的绳索,让你长出飞翔的羽翅,秀出另表情,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面孔。《润》为你的心灵来了一次温润泡,你还觉得心上有尘吗?你还觉得心里有涩吗?

《蓝色青春》的残酷物语 篇12

一、“如果感到幸福, 你就拍拍手”

故事围绕朝日高中的一群高三“后进生”展开:在樱花盛开的校园, 少年们整天无所事事, 以打架、旷课、 混帮派消磨时间。影片的第一个主要情节是少年们“天台拍手选大佬”:规则是比试者站在天台的悬空处, 在外侧用双手抓住栏杆, 裁判开始数数。在数数字的间隙, 比试者双手击掌后再抓住栏杆。比如裁判数三, 竞赛者则须双手击掌三次后抓住栏杆, 以免掉下天台, 以此类推。 最后连拍九下的九条 (松田龙平饰) 成为当之无愧的大佬。 在少年空虚寂寥的精神生活中, 只能依靠如此惊心动魄的生死游戏来寻找些许刺激, 用一点点心跳的刺激来试图找寻一丝存在的意义。影片一开场就将少年们身后的天空漂染如此昏暗的背景, 此时的BG (背景音乐) 也很值得玩味:粗线条的电吉他单音犹如战鼓悄然擂起, 时而伴随分解和弦, 最后乐队伴奏的全被想起, 完全青春摇滚的范儿。看似兴之所至的渲染, 烘托出一种解构宏大叙事、专注个我的悲壮。在这里, 我们似乎不难感觉到创作者并非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指指点点, 因为影迷们深知:在青春片中, 只有讲故事的人融入故事中的人的心中, 才可能窥到少年们内心的冰山一角, 一如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招贴画中文本写到的那样: “十三岁的世界只有在这里可以读到”, 只有放下成年人的城府与市侩, 俯下身来倾听, 才有可能为试图走近边缘少年内心的观众们赢得一点可能。

二、友谊、爱恨的主线:九条与青木

九条君临朝日高中后, 最好的朋友青木理所应当地成为“头马”和二号人物。一开始, 领导者与执行者的角色定位配合得天衣无缝, 珠联璧合、无懈可击。然而因为琐事的意见不统一, 九条开始对青木展开冷战。从来的课堂问候变成青木的冷脸贴热屁股, 九条不加丝毫理睬和回应、置若罔闻。更令青木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是校园帮派大佬竟然“弃戎执笔”, 开始认认真真、有模有样地搞起学习, 备战高考。一向阴沉忧郁、沉默寡言的九条此时更加显得令人费解, 叫人难以琢磨。要知道, 当时的九条也是众叛亲离, 被前所未有地孤立。他自己想必也是乱了方寸, 只得一个人在足球场疯狂射门发泄。 关于未来、升学还是就职, 即便是少年帮派头头也会感到困扰。曾以为青春意味着肆无忌惮的挥霍与暴虐, 毕业临近才发现“好日子”总会到头。在每个青春的节点, 压力总会不同程度地教人歇斯底里。生长痛痛在少年们毫无防备的软肋:年幼的脆弱与不安。因此, 茫然无措的当然不只是九条, 曾经的亲密战友、兄弟、小伙伴, 本性善良憨厚的青木君难以忍受九条的冷遇, 剃掉头发蓄起“莫西干”, 抄起家伙宣布与九条彻底决裂还不算完, 他试图摧毁其威信, 压挤其势力范围, 以抢夺第一把交椅。 最后甚至决定用“朝日高中”式的方法与九条一决雌雄: 天台拍手赛。结果明知技不如人的青木在拍到第8下后真的做到了超越九条——不过换来的却是自己的驾鹤归西。少年乘风归去, 空留少年独守天台。九条的怅然又有谁人能懂呢。

三、雪男的PEACE之梦与刀刃好友之结局

可以说, 雪男是本片中最具张力的一个角色:也许谁也无法将一个戴着半框眼镜、不停不紧不慢地练习古典吉他曲、整天张口闭口称自己的梦想是“奥特曼般维护世界和平”的搞怪高大男生与手拿利刃一刀一刀捅死曾经的兄弟的冷血杀手联系到一起。看似平常的少年内心中隐藏的暴戾有时是可怕得让成年人难以想象的。雪男手刃同学的这一场景, 不由得让我们想到加斯·范·桑特的《大象》。也同样是静谧中的极端暴力美学、无差别性杀人。背景音乐的风格也颇有相像之处, 《大象》 中的钢琴曲《致爱丽丝》和《蓝色青春》中的古典吉他曲, 都是最简单近似无聊的旋律, 却最最适合无聊少年只能以杀人来刺激自己的麻木神经。

另一方面我在想影片的创作者设计这样一个人物, 是否也同时折射出日本这个国度的某种民族性, 即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其《菊与刀》中指出的那样:“刀和菊都是这一画面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 既尚武又爱美, 既蛮横又有礼……”, 又如和辻哲郎在《风土——人间学的考察》一书中省视和概括的那样:“肃静的激情、战斗般的恬淡”。

四、木村的甲子园梦想和黑道归宿

木村是学校棒球队里的前辈, 一直梦想带领队伍打进全国高中棒球联赛——甲子园。却因为自己关键的一次投球与梦想失之交臂。失利后的木村自暴自弃, 整天以打麻将、与不良少年厮混消磨时光, 最后受了黑道大哥的邀请, 正式加入黑社会组织。木村的最后一段独白值得玩味:“在狂欢的人群中, 一瞥看见妈妈的脸, 只有妈妈才会宠爱像我这样的蠢蛋, 永远微笑着看着我, 我真的很爱你, 就算我的身体坏掉, 眼泪和汗水都干掉, 我的梦还存在:甲子园。不会为我的年少后悔。我, 这个失败者。”一个准黑道干将的内心存有对母亲的依恋和希冀, 是否土居健郎所说的日本人的“娇宠心理”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种有些恋母情结的独白终究让我们舒了一口气:少年终归是孩子, 心窝处总会藏有不为人知的软弱。

五、小人物众生相

影片中还有不少着墨不多, 却很有特点的小人物。 比如一开场就被学生追杀的老师、侏儒园丁、强迫症般背诵古文的痴呆学生、每天帮樱花树捉虫, 对待樱花犹如恋人般的奇怪学生等。这些小人物的存在烘托着整个校园的诡异。具体说来, 园丁先生是个侏儒, 与少年们有着不少有趣的互动。比如平时也会提醒逃学的少年们要好好学习, 还教他们种植一种盆栽花卉。只不过花的种子是埋在花盆之中, 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园丁先生故意卖起了关子, 好让少年们体会种花全过程:从每日辛劳浇水、施肥, 经历时间的等待才能盼到应得的收获。 园丁先生与少年们之间的温情使整部电影的情绪更加饱满, 在少年们心里园丁先生或许是是最有安全感的存在。 其次, 片中的强迫症背诵者是否在那些讽刺只读圣贤书的“学习家”。过重的毕业压力让学生异化, 变成唱经念佛的机器, 反思当代的日本教育制度, 是否扼杀了人的能动性。而那个樱花守护者, 心无旁骛, 眼中只有樱花, 与其谈心, 帮其捉虫, 恋人一般地对待, 好像当代人的“恋物癖”, 但更多的感觉是创作者实际上对樱花守护者更多的是表现出理解每个人的追求, 即使看上去有些另类, 也捍卫个人追寻自己核心价值的自由。

本片算是男一号松田龙平较早期的作品, 和在《御法度》中的出色表演相似, 松田的秀气脸庞、忧郁气质和一种隐藏的爆发力使得他是出演九条的不二人选。

忍成修吾饰演一个忍气吞声的小跟班, 结合《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星野, 看出其在戏路上的多变。

参考文献

[1]露丝·本尼迪克特著.北塔译.菊与刀[M].上海三联书店, 2007 (11) :2.

上一篇:梨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下一篇:安防市场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