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女人

2024-07-22

离婚的女人(共7篇)

离婚的女人 篇1

男女婚姻问题历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们惊叹于曹雪芹高唱的“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的女尊小调;我们更惊诧于鲁迅先生用冷峻的理想看待她们身上因袭的重负。先生们以饱含血泪的笔墨为我们展示了女性在婚姻中饱受歧视, 在人肉的筵席上挣扎, 最终被苦难命运所吞噬。《离婚》这部作品, 它不是一般的描写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上的悲剧性遭遇, 而是重点勾勒了旧式婚姻中妇女的痛苦与孤独, 这就更加反映出夫权思想的危害之深, 揭露了中国妇女一直被束缚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吴太极之妻吴太太, 其人刻薄尖酸, 本没有可取之处。但是她所处的、作为丈夫的附庸的地位, 却又不能不令人同情。吴太极作为已婚男人, 之所以要急于纳妾, 其主要原因是嫌吴太太长的丑陋, 并且又没生儿子。所以, 吴太太对吴太极将那个“小妖精”的占为己有尽管感到大为恼火, 却又无可奈何。她不能自立, 又无子嗣, 因此除了自叹命苦, 别无良策。与丈夫离婚, 对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离婚, 吃谁去?”于是她只好含羞忍辱, 甚至一度挨打受骂, 苟且度日。她悲叹道:“左右不是混吧, 何必呢?”吴太太显然是以大男子主义为特色的就是婚姻制度下的可怜虫。

在《离婚》中, 另一位妇女马少奶奶, 也是个婚姻问题上的受害者。她当初本是与家庭教师马克同从娘家私奔出来的, 岂料丈夫不久便见异思迁, 又与一位高同事同居并一道远走南方, 于是马少奶奶成了一名年轻的弃妇。虽说后来丈夫又被迫与她重拾旧欢, 但他们随时可能再度离婚。因为马克同对爱情的态度, 对婚姻的态度也如同他对革命的态度一样, 都是轻率的、很不真诚的。“说不定马少奶奶还会被驱逐出去”。

马少奶奶和吴太太的婚姻遭遇形式稍异, 但本质是相同的。因此, 只要社会制度不改革, 所谓男女平等绝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治标不治本, 只是一场无用功而已。

婚姻问题上的不幸, 在李太太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几乎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中心线索。李太太与老李的结合是奉父母之命, 缺乏感情基础的, 因此尽管他们已经有了一双儿女, 但“太太只是父母的媳妇, 儿女只是祖母的孙儿, 老李似乎不知道他是丈夫与父亲。”后来虽然在别人的劝导下把妻子从乡下接到了城里, 但依旧是貌合神离, “只显得奇怪隔膜与不舒适。”

《离婚》中, 老李对妻子的任何逾越夫权权威的行为都坚决反抗。李太太从乡间到都市, 有逐渐摆脱以丈夫为天的趋向, 懂得主动向丈夫要家用的钱, 开始自主装扮自己, 懂得在丈夫深夜迟归时与他耍一点小脾气, 也就是说当李太太开始逐渐摆脱家庭女奴意识而逐渐向与丈夫平等的人的观念靠近时, 便被丈夫视为大逆不道, 并立即予以压制。

“前几天的要钱, 剪发, 看朋友去, 都是她试验丈夫呢;丈夫没什么表示, 好, 叫她抓住门道。今个晚上不等门, 是进一步的攻击, 再不反攻, 她还不定怎么成精作怪呢!” (第九章)

其实, 李太太本是一位贤妻良母, 她身上具有农村妇女所特有的淳厚、节俭等许多美好的品格。然而丈夫却处处觉得她土气, 一双改组脚, “鞠躬的样子像纸人往前倒”, 缺乏他理想中的那种“诗意”。老李的矛盾和苦恼, 未始不能引起人们的若干同情, 然而真正的牺牲者显然是李太太而不是他。李太太以丈夫为家长甚至是上帝, 她生儿育女, 操劳着全部家务, 但是她并没有从丈夫那里得到一点感情上的满足, 反而被当做一种碍眼之物。小说最后写到当马少奶奶夫妇破镜重圆, 老李的幻想彻底破灭之后, 终于辞职下乡。但是李太太的悲剧并没有终结, 这个善良的农村旧式妇女, 显然是封建婚姻的不幸牺牲品。老李虽然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与他离婚, 在实质上却早已与他离婚了。这样, 从李太太来说, 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 与离婚其实毫无二致, 甚至更加痛苦。

小说除了塑造李太太、吴太太和马少奶奶等几位主要人物外, 也刻画了许多次要女行甚至是过场女性。

邱太太, 一个次要人物。她自认为是一个新女性, 丈夫害怕她, “他连对我皱下眉都不敢”, 可后来当她知道邱先生偷着娶妾之后, 又道“只要他闹得不太离格, 我就不深究。”原来, 她的“新”仅仅新在同样不幸的封建女性前, 在丈夫面前, 她不再是那个个性强的邱太太, 而是含羞忍辱的丘奴婢。

“小妖精”十三妹, 是吴太极买来的妾, 对于这样一个过场人物, 通过赵科员的一段内心独白就可以看出她的凄惨。“叫老吴玩那个破货去, 小子, 至多再叫你玩上一月!我先叫你和方墩离了婚, 然后再把那个破货弄回来, 卖出去, 哪怕赔几块钱卖呢, 堵得是口气!!”寥寥数语, “破货”、“赔钱货”这些词既写出了十三妹被人卖来卖去的屈辱, 也细致刻画了赵的狠毒与奸诈。

显然, 在平等的人的立场上悲悯女性命运、关怀女性生命的主体价值, 是老舍最基本的文化立场。吴太太、马少奶奶、李太太、十三妹等这一系列女性形象, 无一都是受夫权思想影响下的旧式婚姻下的牺牲品。而夫权思想, 又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的结果。因此, 社会制度不改革, 所谓男女平等绝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妇女的不幸, 归根到底也是社会的不幸。小说从这一角度来抨击旧社会的残酷、黑暗和不合理, 无疑是最沉重有力的。

参考文献

[1]老舍, 《我怎样写离婚》[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第56页。

[2]田泥, 《走出塔的女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孙钧政:《老舍的艺术世界》[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4]张桂兴主编:《老舍评说七十年》[M],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5年版。

[5]马克斯.舍勒:《价值的颠覆》, 三联书店, 1997年版。

离婚的女人 篇2

2) 你不知道我在想你,是因为你不爱我,我明明知道你不想我,却还爱你,是因为我太傻。也许有时候,逃避不是因为害怕去面对什么,而是在等待什么。

3)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情本是情,不能卑屈去求情;缘本是缘,不可违心去违缘;朋友,请随缘吧!

4) 如果说这世界有种滋味最难受,那是想念的滋味,如果说世界上最难明白的是爱情,那么想念你的心情却更难明白,知道我在想你吗?

5) 时间拨弄着想你的心弦,奏响着爱你的种种缠绵,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改变,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历练,最后只剩永远的爱恋。

6) 心定了定得牙也咬不动了!笑多多得伤心也不知是何滋味!路走远了远得尽头也不知在哪!头发白白得幸福也醉了!爱太深深得海誓山盟都无所谓了!

7) 有一些不愿,是不想对你诉说经历的不幸,也不敢向你要求爱情,只愿迎合着温柔的目光,和你默默地相视不语,幸福暖流在心间流淌。

8) 曾经还会为一个人一颗心激动地怦怦乱跳,曾经发誓再不听此人只言片语,曾经心软得想要向某人跪下,曾经相信自己有能力爱人,曾经心冷如石坚不可摧。

9) 曾经我凝望着你的脸,想留住你那怕片刻的微笑;后来我望着你的背影,想把青涩的甜蜜那怕留住片刻;现在我回首着往事,想把你忘掉,直到永久!

10)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己经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祝你天天有好心情!

女人不离婚的真正原因 篇3

婚前那么多年,不管有多少美女在场,他的眼里只有她。但婚后第二年,就有第三者嚣张地说:“他早就受不了你,想要跟你离婚了!”

她不怕遇到这种凶狠的第三者。

蔷薇年轻时自己创过业,自认为识人多矣。在她的经验里,急性子的第三者并不难应付,只要不予理会,任她们怎么挑拨都不动怒。跟她们拖时间,她们不会张牙舞爪太久。由于她们太过歇斯底里,男人会觉得无法再与她们温存。

但没多久,丈夫又有了新欢。这一次是他公司里的女职员。蔷薇找女职员谈判,20出头的女职员一直对她说抱歉,哭得泪流满面。

每几年都会有一个第三者出现。第八年,她累了。第三者的父亲替已有身孕的女儿讨公道,问蔷薇:“你打算要如何处理?”她终于决定退出。

事业有成的丈夫,还算慷慨地给了蔷薇一笔生活费,让她带着女儿走了。

此后,当好友面临婚姻问题时,总是当军师的蔷薇,常听到她们说“为了孩子,我不能离婚。”

“这是我最不想再听到的一句话。虽然它也是让我在婚姻里撑了好多年的理由。”她说,“其实,这句话对孩子不公平。事过境迁后,人比较容易客观。仔细思考我当时不离婚的原因,诚实说来并不是为了孩子。真正的理由是,他也给了我不必担心柴米油盐的生活,我不想把这样的好处拱手让人。我怕自食其力、怕父母不谅解、怕离婚后受歧视……这些理由最真实。‘为了孩子’只是我的借口。”

她在丈夫第一次有第三者时,已经不爱他了。不离婚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面子,为了怕经济上失去保障。“我们天天吵架,相看两厌,还说不离婚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真是好笑。”

离婚的女人 篇4

关于“危机”的概念, 美国管理学家罗森塔尔和皮内伯格从不确定性角度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姚晨、凌潇肃的离婚事件着实让两人遭遇了危机情境, 对公众人物而言, 形象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事业的成功与否, 因此考虑如何进行危机传播已是必然。国内学者方雪琴在《信息公开与媒体理性———试论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一文中, 将危机传播定义为“是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和事件, 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 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规律, 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 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与媒体共舞》的作者马克·麦希斯认为:“在现代社会里, 任何组织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能力。积极宣传组织、化解组织的各类矛盾、争取社会舆论、建立组织的良好信誉和形象。”可见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 要想成功化解危机, 都需要通过危机传播来为媒体和公众提供必要的事实和信息, 通过各种信道进行有效的积极的传播和互动, 争取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理解支持, 才能最终建立和维护组织或个人的良好形象。

纵观姚凌两人的危机传播, 有“个人媒体”之称的微博是其采用的主要阵地。尽管两人的传播渠道相同, 但危机公关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姚晨在微博上为自己塑造了一个遭受背叛但依然相信真爱的积极正面的好女人形象, 争取到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这场婚变不仅没让姚晨有任何负面影响, 反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而相反地, 凌潇肃在微博上前后不一的表态以及缺乏诚意的沟通招致众人的猜忌与反感, 形象迅速跌入谷底。

姚晨能在离婚危机中完胜, 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充分利用微博的时效性与可信性, 微博破解了时空传播障碍, 能随时随地与众人分享个人信息, 姚晨就离婚事件多次在个人微博上发表言论, 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瞬间有效地激起众多“粉丝”的心理共鸣;二是“以不变应万变”并适时扮演受害者, 姚晨面对危机首先是在微博中变得少言寡语, 以求离婚事件远离大众视野, 在面对凌潇肃和唐一菲自导自演、哗众取宠的“闹剧”时, 始终未作正面回应, 适宜地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赢得同情;三是用公益话题转移公众视线, 离婚事件发生之后, 姚晨将微博聚焦于公益活动, 让公众看到一个虽遭受情感背叛但依然热心社会公益的好女人形象, 使得她积攒了更多的人气;四是以亲情打动人, 姚晨表示离婚后还会视凌潇肃以及他的家人为亲人, 当凌潇肃再一次陷入绯闻时, 姚晨第一时间在微博中“站出来”为前夫辟谣, 同时还表露出对前婆婆因为绯闻被气病的担忧。

从姚晨的应对策略来看, 她采取的危机传播是个人公关的完美典型, 微博是其制胜的利器。她能考虑到媒体与公众的客观存在, 善用微博这一条无可匹敌的传播信道坦诚应对, 做到了危机公关中的真诚沟通原则。而凌潇肃在此次危机公关中可谓一败涂地,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真诚沟通, 凌潇肃先是在微博上否认“第三者”的存在, 而后又明确承认了唐一菲是“第三者”, 前后不一的表态让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他对姚晨隔空放出的狠话“只希望前妻姚晨好自为之, 这辈子平安幸福!从此咱就相望于江湖吧, 老死不相往来了”, 却以“微博账号被盗”为由否认是自己所为, 无论是公开承认出轨还是翻供说自己微博被黑, 都令他的形象被越描越黑。凌潇肃被视为玩弄公众智商的表现, 触犯了危机公关的大忌。

主动、及时、坦诚是危机传播的内在要求, 公众人物遭遇危机时应及时动用一切有利信道, 公开透明有效地进行危机传播, 这不仅有助于化解危机, 还能在公众面前迅速修补形象恢复信任, 甚至能带来比危机发生之前更高的声誉。“微博女王”姚晨就是在这场离婚危机的公关战役中巧用个人媒体 (微博) 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 掌握了话语主动权, 为自己塑造了更为完美的形象, 称得上是公众人物成功化解危机的最佳典范。■

摘要:本文从危机传播的理论角度出发, 对娱乐圈明星姚晨、凌潇肃在微博上进行的离婚危机处理进行评述, 并重点指出姚晨在此次危机传播中完胜的四大原因, 以及凌潇肃危机处理时的失利之处。主动、及时、坦诚是危机传播的内在要求, 公众人物应及时动用一切有利渠道, 公开透明地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

离婚女人的心情随笔 篇5

展示生活 因为坦荡令人舒适

在婚姻中是一种生活,离婚了也是一种生活。你用一种模式的生活打击另一种,已经说明了你的紧张和狭隘。

曾经,我看不上那些在公众的媒体上展示感情生活的做法。我认为那很不骄傲和高贵。我记得当年,台湾的导演张毅和演员杨女士开展婚外恋,闹得很厉害,离了,张的前妻是个作家,在报纸上发表《致前夫的公开信》,结果张被痛斥,前妻被同情。我当时对此是不屑的:离都离了,还说什么,太没姿态了。现在我的看法变了。因为我看过很多的真相。人,很难有什么真正的骄傲和高贵。谁都有扛不住推敲的拘泥和扭曲和妥协。就像说中国没什么贵族,不出三代就查出有一代是农民。

现实里,离婚的越来越多。但在我们这个很多女人视婚姻为名誉的社会,离婚的女人,往往最先被同性不屑和轻视。比如,那次,我的一个女友跟我痛斥另一个女子的不是,末了竟说:“她那德行,离婚的。”说完她自觉失言,赶紧收声。

我不想评价离与不离的是非与优劣,我只是想说:在婚姻中是一种生活,离婚了也是一种生活。你用一种模式的生活打击另一种,已经说明了你的紧张和狭隘。

我展示我的生活,因为我发现坦荡令人舒适。

离婚往事 再见了,爱人

一个已有了孩子的女人走出婚姻一定是经历过很湍急的内心挣扎。当我最终熬干心血,思前考后,老人的话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人的一生很短,别太为难自己。孩子有孩子的命运。

我毕业没多久,就把结婚、生子那些平常事都办了。本来班级里我最小。大学同学一见面就笑我没出息。现在他们不笑了。曾经笑我是因为我在所谓的幸福中,怎么笑都是乐子,现在不笑了是因为我已是离婚女子,怕笑不好刺激我。其实我自己知道,我哪里是那么容易受刺激的。我曾经的婚龄是20xx年,够磨一剑了。我很知道婚姻的幸福是怎么回事。没有旗帜性的诱惑,我哪会因为别人在围城里的片段笑靥而随便神伤。

说起为啥离婚,就太麻烦了。因为我发现人的记忆可以随便组装和嫁接,而且人还能因为一个自己制造的谎言动真格的。这令我怪笑不已。记得离婚半年后,我邂逅了他的一个同学。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另一个我,名字是我的名字,但事儿不是我办的事儿。有的事儿是他从他那里听说的,有的是他从他的姐姐的朋友那里知道的。天晓得,基本不属实。我听完后,仰脖笑了两声,没解释。那个同学说我怎么这么冷静。我反问他:“他们说什么现在还和我有关系吗?”

我可以提供给众人的真相是,一个已有了孩子的女人走出婚姻一定是经历过很湍急的内心挣扎。她怕的是不能再给孩子提供三口人的其乐融融。她怕孩子有所欠缺。当我最终熬干心血,思前考后,老人的话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人的一生很短,别太为难自己。孩子有孩子的命运。

我们去了街道办,然后又去了区里,前后不到两个小时,婚姻时代结束。在从街道到区里的路上,他说:“非走这步不可吗?”我说:“这都是谁闹的啊?”他不说话。

我们各自拿着那绿色的小本本走到街上,已是中午。他说:“中午请你吃饭吧,明天还是你生日呢。”我说:“谢谢,不必了。”然后一回身,扬手叫了一辆车,绝尘而去。不是绝情,而是怕四目相对平添无谓的尴尬。真的没意思了。他彼时的温婉有对过去的眷恋,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未必有自省的悟性。我又何苦乱跟着配合、感动?

不讲规则的婚姻,犹如淘汰掉的VCD机,纠错能力极差。缘起缘落10余年间,是是非非已无从说起。那天晚上,我和一大帮朋友看完影展就去吃饭。没人知道我上午办了一件大事。我说笑如往常。不是装的,而是最难受、最挣扎、情绪最坏,沉在谷底的日子过去了,现在开始反弹。这是规律。至于前路平坦或者崎岖,只有面对。

我们曾经那么亲爱,他是我真挚的爱人。但是一方的爱成了另一方的武器,惟有转身离去。再见了,爱人。余生里你依然偶尔会滑过我的心扉,但你已不是你,是我逝去岁月幻化的一个光点而已。

离后情怀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我、前夫、孩子曾经是那么紧密相连,现在,链条松懈了,我的心愿只是: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健康、快乐。因为,没有别人可以犯影响你一生那么大的错误,除非你自己错。

离婚后,日子过得起落,情绪高低不均。其实这种种情形也不能算到失婚的头上。你在婚姻中,也是有起落和高低的。人们的恐惧感很多时候是因为没能从众,从而被夸张。

记得去年7月,我一个人留在家里。那天,我几个北京的朋友来深圳,我同他们一起吃了晚饭,然后,我到超市买了一些自己喜欢吃的,快快乐乐回家了。我准备边看电视剧,边吃好吃的,我以为这是很好的片段。所以我无限期待。可是,偏偏这天的电视不太好看,我就放弃了。我想安静地写一写关于离婚后的一些生活及感受。我拿出日记本,摊开来,想的是镇定自若地做客观记载。每当我想客观记载的时候,也就是我对老年生活做储备的时候。我希望我老了的时候可以对过去的岁月有可参看的追索,我还希望通过追索激发我的思维。

一开始,我依然是镇定的,我写父母对我的爱,我写姐妹对我的帮助,我写我遇到的深圳新移民或老移民,我写一点点小成就带给我的满足感,我写自己和前夫因孩子的问题联系时虽是不愉快但已比从前懂得控制。我都是镇定的。而且我还中途泡了一杯红茶,喝着,自我感叹理性地生活加上适当的感性享受是多么有价值啊。但是,当我想到离婚泪就涔涔而下,怎么也忍不住的。我的答案是那么明显,以至于直攻我心:我的孩子再也难有和父母同时其乐融融嬉戏的画面了,这是最能打击我的。我的儿子生性敏感、自尊,他爱我,也爱他的父亲,在他8岁多的时候,他知道父母分开住了,不在一个房子里了,他说“妈妈,咱们快点买大房子吧,好和爸爸一起住”。我笑笑就算了。在他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接到另一个房子,1+1+“另一个她”地过了一个周末。他不再问我关于大房子的事,他以早熟的悟性明白了我和他父亲感情的终结。那天,他从那边回来很郁闷,不爱说话,后来说他没跟“那女的”说话。我笑笑说:“大人的感情有时会变的,你爸爸和妈妈分开了,他就可以选择别的女人在一起生活,你可以不理她,但不能没礼貌,你是奔爸爸去的嘛。”我刻意说得很轻松,我希望我的儿子从小就可以有举重若轻的态势。

我的希望可能是太沉重了。我更希望我的儿子有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家庭背景,我甚至希望他长大了,谈恋爱了,他的女友的父母不会说:“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不会有性格上的缺陷吧?”尽管我并不认同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就如何如何那些观点,但我们的舆论对单亲的孩子和单身母亲是多么苛刻啊,你好了就说你逆境成材,你不好就说你有缺陷。双亲都在身边的孩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更何况单亲孩子。我只能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对所有的不利做一点对抗。离婚后,我感觉自己正日益变得宽容。因为我要给儿子做个榜样。这个愿望使我的自省和自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令我安慰的是,我的儿子脸上的笑容那么多。我喜欢他在上学出家门时跟我说“再见”,在楼梯转角处又回头说“拜拜”;我喜欢他放学进门就喊“好消息”,是他成绩考得好;我喜欢他很男子汉地说:“这些事我也能处理。”

又一个被“假离婚”忽悠的女人 篇6

2011年,为了调控和引导楼市健康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包括“国十条”在内的数套楼市调控政策,之后又颁布了“限购令”,在全国40多个城市试点,以限购方式进行楼市调控。政策颁布至今,房子已经绑架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婚姻。

沈虹作为一名对房产着迷的女性,就被“二套房”狠狠忽悠了一下,知道了什么叫“房不胜防”。

为买二套房煞费苦心

老家安徽的沈虹,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一家单位做财会。她和同为安徽老乡的先生邓亮是大学同学。当年,邓亮迷恋沈虹的细腰,沈虹欣赏邓亮的进取心,两人相识不久感情就火速升温。毕业工作几年后,两人领了结婚证,并在双方父母资助下在上海购买了婚房。看着房本上登记的“沈虹”“邓亮”两个名字,他们觉得,自己的校园爱情总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沈虹和一般的“月光族”女孩不同,是个精打细算的人,化妆品向来支持国货,没有出国旅游计划,更不会买什么奢侈品。结婚后的她更像个小财迷,发了工资从不乱花,一分一厘悉数存起来。“现在的房子太小了,我们得尽早换套大的。”沈虹总是这么说。她人生的意义,仿佛就是为了买二套房。

在沈虹的高压调教下,从事销售工作的邓亮就像一头牛,天天埋头跑业务,每年拿提成也赚了不少钱。2009年,邓亮得到了一个晋升机会,公司准备提拔他当销售经理,但工作地点在北京。考虑到离家太远,邓亮打算放弃,可沈虹听说后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天天给邓亮洗脑:“老公,你说我们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生活吗?你在北京辛苦两三年,以后我们就少奋斗十来年呐!”

邓亮禁不住老婆天天吹枕边风,只好去了北京,就这样,夫妻俩开始了长期分居的生活。在沈虹看来,异地之苦相较翻了好几番的收入完全不值一提。为了节省开支,她甚至不准邓亮经常回家。“多见几面又不能当饭吃,每月省下的交通费还可以买几块瓷砖。”

2009年底,沈虹和邓亮的儿子邓天天出生了。随着孩子的降生,沈虹又开始为学区房操起心来。当家里的存款终于够付学区房的首付时,正赶上上海2011年版房产限购政策出台。政策规定:非本市户籍的居民家庭,已经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不能再买房。沈虹一看就蒙了,他们正是已经拥有一套住房的非上海市户籍居民。依照政策规定,他们的首套房购买不足5年,卖了首套房来换二套房的话要全额征收营业税,而且买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这样一来从前的努力全白费了!沈虹急了,到处打听有没有规避的好办法。

为结新欢设下陷阱

在沈虹的禁止下,邓亮已经有大半年没回过家了。一门心思攒钱买房,沈虹竟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长期分居,加上沈虹总对邓亮呼来喝去,还限制他回家的次数,邓亮一个人漂泊在外感受不到一点家庭的温暖。邓亮觉得沈虹早已不顾及夫妻感情和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正常需要,对此,他厌倦至极,就和在北京认识的女客户发生了婚外情。

就在邓亮和新欢如胶似漆,为如何摆脱沈虹而发愁的时候,沈虹自己把“高招”送上了门。

这天,沈虹为买学区房的事把邓亮召回了家。邓亮一进门沈虹就开始唠叨:“儿子已经两岁了,小区很多妈妈都买好了学区房,越晚买越贵。可是最近这限购政策闹的,买二套房得多付几十万。我天天都为这事发愁,你说怎么办?”

邓亮一面低头吃饭,一面理了理头绪,少顷,故作关心地说:“别着急,总有办法。我听说在北京,很多人都办假离婚,把原来的房产约定给一方,这样另一方就可以以首套房的名义买房了。”“还是北京人聪明啊,这样就可以省很多钱了。”想到自己和邓亮从大学时代就开始谈恋爱,而且邓亮向来对自己言听计从,从没有过背叛迹象,又想到买了房子就能立马复婚,“房迷心窍”的沈虹当即同意了邓亮的提议。

就这样,儿子和房子都归了邓亮,沈虹做着二套房的美梦净身出户了。“如获新生”的她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看房。有时看到中意的房子,她也打电话问邓亮的意见,但邓亮要么说忙要么不接。再后来,她连续几个礼拜都没有邓亮的消息,终于开始隐隐地担忧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几个月后,各种关于邓亮“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风言风语就传到了沈虹耳朵里。沈虹起初不信,但联想到丈夫近期的异常表现,也无法淡定了。为了一探究竟,沈虹悄悄来到北京,潜入邓亮租住的小区—她看到自己的“丈夫”竟然挽着一个年轻漂亮的陌生女人从小区门口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沈虹一时觉得大脑充血、头晕目眩,镇定几秒钟后,她跑上前去质问邓亮,谁知邓亮竟冷笑着问:“我们不是已经离婚了吗?”沈虹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为夺财产对峙法庭

沈虹万万没有想到,假离婚竟然变成了真离婚。如今自己净身出户,该向谁求助?单位同事听说后都很同情沈虹,有人建议道:“这明摆着是欺诈,去告他!让他倾家荡产。”伤心的沈虹好像看到了一线生机,于是打算向法院起诉,把房子要回来。

第二天,沈虹就拿着离婚协议去了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扫了一眼就把材料退给了沈虹:“你们婚都离了,你自己也签过字的,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说欺诈,证据呢?”沈虹听了,急得捶胸顿足,差点昏厥。

想到自己的委屈,沈虹守在立案窗口不肯离开,梨花带雨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跟立案庭工作人员说了一通,坚持要求立案。工作人员细听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于是指导沈虹写了一份要求撤销离婚协议的起诉状,又让她补上离婚证等材料,为她办理了立案手续。沈虹终于走出了维权的第一步,但是后面的庭审依然前途未卜。

想到立案庭工作人员说她没有证据,沈虹又悄悄跑到北京,跟踪邓亮并拍下了邓亮与第三者的合影,开庭时作为证据提交给了法院。但举证质证时,被告邓亮的律师称“照片与本案没有关联性,且真实性亦不认可”。法院最终没有采纳沈虹偷拍的照片。当法官再次询问沈虹有没有被告欺诈、胁迫的证据时,沈虹只得摇了摇头。

判决当天,沈虹知道自己胜诉的可能性不大,几乎是哭着向审判长求情:“法官,我们当初真的说好了是假离婚的,不然我怎么会把财产都给他呢!”但是审判长依然依法宣判:“鉴于订立离婚协议时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听到这里,沈虹当庭大哭。她没想到,自己省吃俭用、殚精竭虑,甚至不惜以“假离婚”来换取梦寐以求的“华屋”,最后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律师答疑

1.为了规避有关政策的假离婚是否无效?

有效。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的离婚意愿、出具的证件和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只要经询问确属自愿离婚,且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达成一致意见的,就应当给予登记并办理离婚手续。本案中邓亮与沈虹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从法律效力上来说就是真离婚。离婚的原因和目的,是不影响离婚效力的。

2.本案中的离婚协议是否可以撤销?

不能。离婚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并是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或者意见根据。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经审理后,如果没有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将依法驳回诉讼请求。

3.对于准备假离婚的人群,有什么建议?

假离婚充满情感及法律风险,切勿贪图一时便宜,自作聪明,草率离婚。

事实上,所谓假离婚只是民间说法,一般而言,只要双方履行了法定的离婚手续或通过法院判决解除了婚姻关系,就是法律意义上的离婚,不存在真假之说。也正因为有了离婚证或法院的离婚判决,原为夫妻关系的两人往往面临着情感和法律的双重风险。

拍一部女人“离婚99天”的电影 篇7

他不是根據什么数据调查,而是身边朋友的经验。为此调侃:“不要以为女人放过你了,就真的放弃你了。”

把婚姻视为终身制的问题上,女人比男人严肃,有时提出离婚,不代表真正终结,而是给你一张红牌警告,把你罚下场。严重犯规包括:嫖和赌,家暴和出轨。如果你赌到倾家荡产,嫖到满身是病,暴到体无完肤,那是不能再上场了。但你只移情别恋,那么被要求返场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为什么呢?第一,通过离婚,她已经分割了大部分财产,成为甲方;第二,在离婚后短期内,她没找到称心如意的再婚对象,尤其是称职的后爹;第三,怕男方抢先再婚,斩断复合之路。拍一个女人“离婚99天”的电影,大概可以这样:

第一天,她清理了他的物品,更换了门锁,一个人在双人床上睡到自然醒。

第一周,冰箱里新添了许多简易食品,不想做饭就不做,想喝点酒就喝。

第一个月,她终于有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艳遇不如愿。

第二个月,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还是辛苦的,家里的水龙头地漏竟不约而同坏了,物业维修不是24小时上班,她原本可以差使的那个男人,现在别人床上了。

第三个月,见了高中暗恋的男同学,发了福,也离了婚,不再是那个白衣飘飘的少年;见了追求过她的前男同事,一顿饭叙旧之后,只想开房做炮友。

而到了第99天,她听朋友说,在街上撞见她前夫,挽着一个妙龄女子,不是之前的小三,又换了一个。他看起来并不落魄,透支信用卡5位数也要把自己收拾得翩翩公子样,让女人再喝下他的迷魂药。

于是她受刺激了。她说:“不能让他去祸害别人,我要把他回收再利用。”

离婚时,车子和房子都归她了。她想,现在我可以像白富美那样把他泡回来。为了测试他的关心,她在下雨天把车开到郊外,然后打电话向他求助,说车在泥沼中动弹不了。他不忍心不理,辗转来到,车竟然一下就开出来了。在她要求下,他护送她回家。开着自己曾经的车,当着她的司机,到了曾经的家,她说了谢谢,还给了小费。他觉得这关系非常有趣。

又过了一礼拜,她又给他打电话。说物业下班了,家里马桶坏了,她买了零件不会换,她不想和孩子整晚在漏水的屋子里呆着。于是,这又上门了。这次担任维修工,回到曾经的家,对自己尿过无数次的马桶摆弄起来。弄完后,她又说了谢谢,又给了小费。

上一篇:教师教学工作下一篇:组织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