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光盘

2024-09-28

数据光盘(精选11篇)

数据光盘 篇1

索尼推出了第二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 新产品采用了索尼与松下合作开发的, 全新、大容量的光盘介质。这种最新的介质能够将文件保存100年之久。单个光盘盒的容量增大一倍, 达到3.3TB, 而它的价格却更加亲民。随第二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推出的还有8通道光盘驱动器单元。与前一代产品相比, 它的读写速度提高了一倍, 能够更好地满足4K节目实时制作的数据需要。

可靠的长时期存储,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自从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于2013年推出以来, 就被各大广播电视台、体育机构、企业、学校和制作公司广泛采用。它能够可靠、安全地进行长时期文件存档, 功耗极低, 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操作性能。索尼还积极倡导开放型的平台, 旨在实现更广泛的兼容性, 为行业提供技术与支持, 鼓励其他厂商为这一技术开发补充性产品。截止到2016年4月, 已经有42家企业宣布对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提供支持, 并为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创建了接口。

最具模块化, 可升级的系统

海量光盘数据存储技术经过专门设计, 可以作为一种非线性、深层存档或灾害数据恢复系统使用。它的硬盘配置适用于从大型机器人到独立式存档系统的各种应用。第二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的主要组件包括:独立式USB驱动单元 (ODS-D280U) , 用于机器人系统的8Gb光纤通道光盘库驱动单元 (ODS-D280F) , 以及一次性写入光盘盒 (ODC3300R) 。

“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是我们最具有模块化性能的技术之一, ”索尼电子公司彭帅介绍说, “它可以从摆放在桌面上, 只容纳一个光盘的驱动器, 升级成为可容纳多个PB数据的光盘库系统。这种技术适用于各种市场和应用, 可以根据各个企业的要求量身打造, 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

不断壮大的用户队伍

随着以下新用户的加入, 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的用户数量一致保持稳定增长。用户包括:阿拉巴马公共电视台 (美国) , ATM Grupa (波兰) , ATV (土耳其) , 北京电视台 (中国) , Capitol广播公司 (美国) , 卡罗莱纳美洲豹 (美国)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 ,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 , KUAC-TV (美国) ,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 (加拿大) , 圣马力诺RTV (圣马力诺) , Sun TV Network Limited (印度) , Universität Mozarteum Salzburg (奥地利) , 富国银行 (美国) , WRAL (美国) 。

而且, 为了在提升读写性能和高容量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效率, 以下主要广播电视台计划在现场编辑操作中采用第二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用户包括:Artear (阿根廷) , 高尔夫频道 (美国) , KBS (韩国放送公社) (韩国) , RTRS (波黑) , Sky Perfect JSAT Corporation (日本) ,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瑞士) 。

一些主要广播公司, 如Polsat、索尼电影电视公司和ZDF, 也计划使用第二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进行“概念验证” (Po C) 的尝试。

Polsat (波兰) 将对第二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进行评估, 作为他们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候选技术。

索尼电影电视公司 (美国) 正在寻求一个可利用的自动化工作流程, 将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作为主要存档介质使用, 用于存放摄像机母片负片。

ZDF (德国) 将对小型化第二代光盘库产品进行评估, 作为未来解决方案的辅助技术。

推动光盘应用领域

索尼光学存档有限公司 (美国) 是索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近日宣布推出一款新型光盘数据存储系统Everspan。针对大型机器人系统, 这一新系统专门安装了最新光学介质和新设计的驱动器, 将目标定位于数据中心用户。这一市场的扩张进一步推进了光学介质在存储市场中的应用, 促进了光学介质和驱动器稳定的市场需求。

索尼会不懈努力, 不断将技术应用在存储系统中, 确保用户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拥有可靠的存档稳定性。

新型独立式USB驱动单元 (ODS-D280U型号) 、光纤通道光盘库驱动单元 (ODS-D280F) , 以及一次性写入光盘盒 (ODC3300R) 计划于2016年夏季推出。

数据光盘 篇2

上次复制DVD光盘出现此问题后,通过WINISO软件将其制作成镜像文件后就解决了这可问题。今天又遇到同样的问题,但是无法成功,再制作镜像文件到26%时就出现错误提示,点击“忽略”后WINISO程序就直接退出了,看来此路不通哟。而用暴风影音2.2确能够流畅的播放出来。

在用暴风影音2.2播放该光盘时,发现该软件可以将播放软件另存到其他地方,于是将其另存到硬盘时,大约到了26%后,然后其保存界面中的复制速度降到了0,然后直接退出保存界面。打开硬盘,发现暴风影音居然保存了该文件的前面26%的内容,但是后面的就没有了。

又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有人提出用“CD DVD 数据恢复”软件可以解决这种问题。马上到网上下载了一个。该软件个头比较小,仅800多K,高度怀疑其是否能够胜任。死马当活马医,安装后,其界面非常简洁,就几个按钮,连菜单都免了。选择好原文件及存放目录后,点击“开始”按钮,下面出现一个进度条,显示已复制的百分比。到复制到26.7156%时,停了下来,然后显示将26.7156%偏移,一直到26.8172%,进度条显示正常了。最终将这个文件解决了。光盘修复法两则

数据光盘 篇3

战前准备,启动杀毒软件

设置光盘开机

要想让电脑从光盘上启动,首先要修改BIOS设置,将光驱设置为第一启动设备。具体方法是,重启电脑并在自检页面出现时按Del键。然后,移动光标键,进入主菜单一“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功能)/Boot Sequency(启动顺序)”项目。接下来,将“1st Boot Device(第一启动设备)”修改为“CD/DVD(CD或DVD光驱)”一项。最后,按F10键保存当前配置,退出BIOS设置程序。接下来,将最新版电脑迷附赠光盘放入光驱。电脑重新启动后,便会自动从光盘上启动了。

初识光盘主菜单

光盘启动后,大家会首先看到一个大红的“电脑迷”Logo(嘿嘿,我们品牌意识很强吧)。稍等片刻,一个漂亮的功能选择界面便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便是主菜单。

可以看到,在主菜单下,有很多实用的小功能(这些我们以后会详细讲解)。而最上面一项,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光盘版杀毒软件了。

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会到“NOD32杀毒”字样的后面,还跟随着一组数字(例如本例为0826)。而且每期光盘都不一样,其实这是当期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升级日期。像本例中的0826,就代表着该款杀毒软件的最后更新日期是8月26日。

“骗人”的启动画面

当我们点击“NOD32杀毒”菜单之后,杀毒软件便开始启动。首先,屏幕上会出现一些和我们关系不大的英文提示。接下来……咦,怎么出现Windows XP启动画面了,难道按错什么键了?

嘿嘿,被它的样子迷惑住了吧。其实,我们现在所启动的,并不是你系统中的Windows XP,而是光盘自带的WinPE系统(画面右下角有标识的,嘿嘿)。所谓WinPE,就相当于一款精简版Windows XP。除了拥有大家都熟悉的操作界面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它那标准的32位系统核心。而在它上面运行杀毒软件,无论是查杀速度还是文件兼容性,都要远远好于传统的DOS模式。

等WinPE启动完毕,我们便可以在桌面上看到一个“NOD32杀毒”的图标了。和普通系统一样,要想启动光盘版NOD32杀毒软件,只要双击一下这个图标便可以了。

实战病毒查杀

杀毒软件设置

虽然电脑迷已经帮我们预设好了基本的扫描参数,但大家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一下。

数据光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以住院部放射科为主的小型PACS和RIS系统, 当时连接的设备有CT2台, MRI、DSA、胃肠X线机和CR各1台, 其中DSA和胃肠造影采用视频采集静态数据存储, 服务器存储1.5T, 在线存储约1年, 数据量约4G/天, 每天刻录2张DVD光盘即可实现影像数据双备份。

2010年5月建成全院级PACS系统, 服务器扩容至6T, 设计影像数据在线存储1.5年。2010年10月医院新综合大楼启用, 2011年2月兼并和整合了2家大型医院, 目前放射科拥有CT4台, MRI、DSA、CR、胃肠X线机各2台, DR7台 (包括乳腺) , 口腔及床旁X线机共9台, 尤其是海量的64排双源CT、高场MRI容积数据和DSA动态数据, 总计数据量约30G/天, 在线存储聚减至6个月, 需刻录15张DVD光盘。按每张DVD刻录需25分钟计算, 每天需耗时6.5小时以上, 因未配备自动光盘刻录系统, 虽安排专人负责换盘、装盘、标记, 在线存储数据量的增长超过了刻录迁移速度, 曾发生服务器数据满载和放射科工作的瘫痪现象。

1.2 使用设备

采用eWorld 4.3 PACS/RIS系统, 支持DICOM 3.0标准, 1Gbps光线传输, 支持提取服务器数据生成硬盘镜像, 对镜像文件进行检索和查询, 从硬盘镜像中查询图像数据等功能。

1.3 实施方法

以2套办公用初级阵列柜加8块2T硬盘组成磁盘阵列来扩充近线存储 (图1) , 用RAID 5阵列来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冗余和硬盘故障补救能力, 另外用6块2T硬盘作为近线数据的双备份, 并配置UPS电源, 保障近线存储数据的安全。近线存储数据通过网络访问硬盘镜像文件, 科室内任一工作站均可直接查询和调阅。采用外置硬盘盒来备份和读取离线数据 (图2) , 利用外置硬盘盒的克隆功能来实现硬盘克隆、多重备份和数据翻新。离线数据采用双备份, 实行专人负责保管和读写, 定期 (半年) 检查, 若发现损坏, 立即调用备份硬盘翻新数据, 进一步保证离线存储的数据安全。

2 结果

我院硬盘存储方案通过10个月的运行, PACS网络和硬盘存储系统运行稳定, 报告和审核流程中需调阅前7-20月期间的硬盘近线存储影像数据简便流畅。曾发生1次保安误拉电闸停电事件, UPS供电正常, 硬盘无数据紊乱和丢失。

使用硬盘存储和原光盘存储的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对比, 见表1。

①硬盘存储以10个月的数据来预判全年堆叠高度。②以光盘离线存储图像调阅与硬盘近线存储图像调阅的比较。

3 讨论

PACS系统现已成为现代医院信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2,3,4,5,6]。早期建立PACS系统的单位, 基于当时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等因素, 在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业务急剧增长和海量影像检查设备的投入应用, 创建初期设计规划的PACS影像存储方案已不能满足实际临床工作需求;以我院为例, 建设初期1.5T服务器可提供在线存储1年, 而如今6T服务器也仅提供6个月在线存储;因此, 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拓展、扩容和升级的必要。

存储扩容方案既要考虑到医院的网络架构、存储接口、设备状况和业务发展, 又要兼顾到资金投入、数据安全和运行效率等。目前DVD光盘刻录是最被普遍采用的离线存储方案[7,8,9];在线和近线存储常用的有直接连接存储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 、网络连接存储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和基于存储区域的网络架构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 等[10,11,12]。DAS架构最为简单, 直接在服务器端添加SCSI卡和硬盘就可扩容, 对我院大容量存储有降低整个网络运行效率的风险;SAN架构可靠性和安全性强, 扩展性和冗灾技术好, 但需对我院原有整体网络进行改造, 代价昂贵;NAS是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结构拓扑, 使用网络协议共享使用同一个文件管理系统, 即插即用, 位置灵活, 对网络运行效率不影响。考虑到我院PACS系统存在主要矛盾为在线存储时间短、光盘刻录备份效率低下和离线数据调用率高, 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以硬盘代替光盘存储, 建成一个类似小型NAS的架构 (图3) , 通过简单的2套办公用初级磁盘阵列柜、14块2T硬盘、2个外置硬盘盒和1台UPS, 便解决了存在的矛盾。

结合我院实际应用, 笔者认为用硬盘代替光盘作为PACS影像数据存储方案的主要优势有:①优化存储。8块2T硬盘便可实现14个月的近线数据存储, 加上服务器6个月的在线存储, 20个月内的影像数据无需调用离线数据, 避免了以住频繁调用光盘的麻烦, 杜绝了因光盘遗失或损坏导致的数据丢失。②成本低廉。我院使用优质DVD光盘的刻录成本约为1.5元/G, 而使用硬盘的存储成本仅为0.32元/G。目前光盘的市场价格基本恒定, 硬盘的价格趋势会越来越便宜。另外, 无需网络改造费用, PC机可省去配置易损的光驱成本。③节省空间。按当前业务量, 我院放射科一年需刻录5 475张DVD光盘, 根据病案管理和质控要求保存15年以上, 需要多大的空间来存放?而1块2T硬盘相当于430张DVD光盘的存储容量, 13块2T硬盘足已保存一年的数据 (图4) 。④简便高效。光盘刻录需专人负责, 一旦刻录速度跟不上, 就可能导致服务器数据满载和整个工作瘫痪。硬盘备份一个指令即可备份指定容量的数据, 影像的调用在阅片工作站即可完成, 较光盘存储简便、节时, 读取速度也不逊于光盘。

硬盘是采用磁性物质为载体来存储数据, 通过磁头的移动来查找和读取, 相对于光盘的光学物理技术数据记录方式, 数据的安全性有所欠缺[12,13]。为此, 我们采取:①近线数据存储采用RAID5磁盘阵列提供数据冗余和故障补救;②近线数据双备份, 通过外加6块2T硬盘来实现;③离线数据双备份和异地存放;④UPS供电, 避免突然断电等意外情况造成信息紊乱或数据丢失;⑤专人管理和定期硬盘检测, 1次/半年, 发现损坏, 立即对另一备份硬盘进行数据翻新, 始终保持双备份来确保存储数据的安全。

数据光盘 篇5

1990~19美国《金属文摘》光盘数据库收录中国源期刊统计分析

通过对被美国《金属文摘》(MA)光盘数据库收录的中国源期刊的.统计,发现1990~年间,共有64种中国源期刊被该数据库收录。本文还统计了被MA数据库收录的中国期刊论文数,分析了这些期刊的学科的分布情况。另外,还检索了美国《工程索引》、英国《科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从中了解这64种源期刊被这些数据库收录的情况。

作 者:鲍国海 Bao Guohai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市上大路99号 36 刊 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年,卷(期): 12(1) 分类号:N55 TP392 关键词:《金属文摘》   MA   中国科技期刊   数据库  

光盘硬盘试比高 篇6

数字内容的爆炸性增长,令用户的存储和备份日渐力不从心,而硬盘和光盘在容量上的每一次攀升,都会令他们眼前一亮。

日前,少有人知的以色列科技公司Mempile与日本最大的预制光盘生产商Memory Tech联手试制出了容量超过300GB的光盘。这一消息预示着,如同10多年前一样,光盘容量又和主流硬盘处在了同一水平线。尽管这种超大容量的光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种“概念型”产品,然而它的问世表明,光盘技术仍有着充足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多层存储的魅力

对于推动大容量光盘的发展,Mempile公司真的是不遗余力。成功试制出容量超过300GB的光盘后不久,该公司在近日的一次技术大会上,又向多家日本制造商展示了自己的独有技术。据悉,该技术可以在简单的DVD光碟上,刻录和读取100层虚拟数据。在技术大会的现场展示中,Mempile公司使用普通的透明塑料碟片就完成了500GB的存储,这也令到会的各大日本制造商惊叹不已。

当前,虽然面临蓝光DVD和HD DVD的冲击,但是市场主流仍是DVD,其容量仅有4.7GB(单面单层)和8.5GB(单面双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D5和D9。与之相比,蓝光DVD和HD DVD当前的最大容量则是达到了50GB和30GB,远远超出了DVD。不过,与Mempile公司的技术相比,蓝光和HD DVD却也相去甚远。即便是原定于2010年推出的蓝光技术,在存储容量上也“只有”200GB。据分析,这种200GB的蓝光DVD很有可能是采用了8个数据层、每层存储容量为25GB的做法,然而8个数据层仍是远远少于Mempile公司现有技术所能够做到的100层。

Mempile公司表示,该公司的TeraDisk技术可以将光存储设备的最高容量提高到1TB。据悉,TeraDisk技术的最突出之处,就在于它使用了一种非线性技术,通过3D的方式在整张碟片上存储信息。目前,TeraDisk技术已经被Mempile公司申请了专利。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爱尔表示,由于数字高清等应用需求,消费者对于存储容量的要求可谓日新月异,然而由于当前的技术桎梏,用户不得不在每一款设备中整合存储装置,这也意味着电视中的数据不能被电脑直接读取。而凭借Mempile的最新技术,1TB的容量将足以完成家庭数字娱乐系统的组建,从而以仅相当于其他解决方案几分之一的成本,提供完美的整合存储。

根据Mempile公司的计划,未来平均每0.6毫米碟片中,将被存储超过300GB的数据。这也意味着一张厚度为1.2毫米的标准DVD,将可以存储超过500GB的数据。虽然目前的技术就已经能够达到100层的水平,但是Mempile公司仍表示,在未来几年中,将把这一数字提高到200层,从而提供单碟容量1TB的最高数字。该碟片的刻录速度为25MB/秒,读取速度为这个的两倍,即50MB/秒。按照这一数字,我们不难推算出,刻录1张500GB的光盘至少需要6.5小时,刻录1张1TB的光盘需要13小时以上。由此看来,未来TeraDisk技术还应在刻录速度方面多下些工夫。

从价格上来说,Mempile公司的产品不算离谱。该公司透露,其碟片的零售价格将不会超过40美元,而播放器价格为2000美元~3000美元。

昂贵的全息存储

进行类似努力的公司并不仅仅有Mempile一家。早在蓝光DVD和HD DVD开战之前,科学家们就在实验室探寻新的光存储技术了,已经上市的InPhase 300GB全息存储系统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一个月以前的CeBIT 2007展上,我们就曾经一睹InPhase和Maxell合作开发的全息存储了驱动器和光盘。

在存储领域,很多人认为全息存储系统将是蓝光技术的接班人,而美国InPhase技术公司就是目前两家主要的全息光存储技术开发厂商之一(另一家是日本的Optware)。全息存储技术是通过将一束单独的激光分为数据传输光束和参考基准光束两部分进行工作的,两道光束在光盘上的交叉点就是数据存储的地方。通过改变参考基准光束的角度,光盘上的同一个位置可以存储多个数据位,从而大大提高光盘的整体容量。在读取全息光盘数据的时候,参考基准光束需要调整到相应的角度,并辅以过滤器,确保在同一位置的多个数据中只读取所需要的那一个。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InPhase 300GB全息存储系统看起来仍是光盘片的样子,但由于全息存储是立体的,换而言之,全息媒体有愈厚容量愈大的特色,其实根本就不用做成圆盘型的。现在之所以做成这个样子,完全是考虑到用户的习惯和接受程度。

不过,全息光存储目前300GB的容量与现有的硬盘相比,并不具备优势,180美元/片的价格也超出普通用户的接受程度。不过,50年的预期盘片寿命、20MBps的数据传输率,以及预计将达到1.6TB的容量,还是让它会在未来大有用武之地。现在看来,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主要集中在企业级备份领域,不过在2008年推出可复写式盘片后,全息存储系统就有可能进军中小企业,甚至家庭用户也会采纳。

全息存储系统目前最大的推广障碍是其驱动器价格太过昂贵。抛开180美元的盘片不讲,系统中型号为Tapestry HDS-300R的“光盘驱动器”的价格是18000美元,接近国内一款中档轿车的售价,这可不是谁都消费得起的。另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全息存储系统和以前的分层式盘片相差太多,在向后兼容性上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一些业内人士都认为Mempile公司的TeraDisc技术更有优势。

硬盘业的革新

在融入了垂直记录技术后,硬盘业成功迈入了TB时代,希捷、日立相继在市场上投放了容量为1TB的新产品。不过,在这些消息发布后,人们却很难更进一步获得TB级硬盘的更多信息和新的技术进步。那么,是不是硬盘技术进入了瓶颈阶段,已经难以为继了呢?

当然不是这样。融入了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就像一匹脱缰野马,它的前景是极为广阔的,在容量上再次进行提升也并非难事。问题是,硬盘容量的增加是一回事,用户的应用需求又是另一回事。对于超大容量的硬盘,市场似乎并不买单。一些市场研究机构指出,目前主流PC硬盘的平均容量160GB~320GB。他们认为,即便在未来的5年~7年内,1TB硬盘在传统桌面PC领域的普及率也只会在3%~5%之间。对于硬盘业来说,其未来的主战场不在台式机领域,而是消费电子领域和高端游戏PC等产品。

同时,硬盘业也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多年以来,硬盘行业一直在尝试寻找传统硬盘的替代方案,试图用低成本、高容量存储的复合产品来大幅提高硬盘的价值。由于近年来闪存成本的不断下降,在硬盘上加入非易失性的闪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厂商的共识。厂商们认为,通过在闪存而不是硬盘上存储某些系统功能,可以把硬盘的大容量和高性价比与闪存的快速响应、省电和持久等优点集合起来,帮助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新型移动和消费电子产品提高性能和易用性。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混合硬盘”,得益于Windows Vista的支持,它的前景也被广为看好,预计在2008年的硬盘市场上,混合硬盘将占据5%~10%的份额。

编辑点评

现在,一部高清电影往往需要占据几十个GB的空间,无论是用硬盘来存储,抑或用DVD

数据光盘 篇7

8月25日, BIRTV2016索尼展位上,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哈尔滨广播电视台举办交接仪式, 索尼向哈尔滨广播电视台交付了4套PXW-X580肩扛摄录一体机及CBK-Z580UK、1套ODS-D280U数据流光盘驱动器及基于Archival Disc光盘的ODC3300R海量数据流光盘。哈尔滨广播电视台成为索尼新一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在中国的首家用户。

交货仪式上,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总编辑李弘彪表示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索尼不仅提供了优质的技术设备, 更提供了优质的售后服务。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销售总监吴永全非常感谢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对于索尼公司的信任与支持, 表示索尼愿意以其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台里实现更高水平节目制作的需求。

此次交付的PXW-X580肩扛摄录一体机具备优异的配重和操作平衡性, 具有强大的网络连接和无线操作能力, XAVC-Long 50P格式和现场记录能力, 配备CBK-Z580UK后实现4K升级功能。新一代海量光盘数据存储系统包括ODS-D280U数据流光盘驱动器及基于Archival Disc光盘的ODC3300R海量数据流光盘, 以及用于可扩展光盘库ODS-L30M的光纤接口驱动器ODS-D280F。

数据光盘 篇8

“这年头卖光盘,基本没戏,只有让它们告别千篇一律,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吸引人。”甜饼光盘的创始人张一表示。考虑到今后淘宝对盗版问题越来越严格,张一认为,卖空白光盘最为保险,能够避开版权问题。因此,“甜饼光盘”的卖点着眼于盘面的个性化定制,而不是可以由顾客自己刻录的内容。

每张光盘表面的空白处,都被张一视为创作空间,可以在上面“绘制”创意图案,或者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图案和文字。在店铺中,售卖的宝贝有两三百种, 每张光盘表面均是创意插画,有的是店主原创,有的是购买了版权的作品,风格多种多样,唯美的、搞笑的、卡通的、时尚的,不一而足。

现在“甜饼光盘”的产品更多被消费者当成礼品和纪念品。在销售旺季,每个月的销量能达到2000余张,扣除全部成本和人工费用,小店每月的净利润约1万元。

浅谈配书光盘和无书光盘管理办法 篇9

关键词:配书光盘,无书光盘,管理措施,推广方案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 图书馆配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将配书光盘和无书光盘的借阅纳入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 读者通过对配书光盘的阅读, 能够增强对文献的深入了解,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1 配书光盘与无书光盘的管理模式

(1) 将光盘放置于隶属的图书中, 读者借书时可以直接借走光盘。对读者来说, 这样很方便, 但对工作人员来说, 这种方式的光盘最不易管理, 因为这样的话工作人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判断该书是否带有光盘, 并且对光盘不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 光盘容易损坏而不易被发现。

(2) 将光盘内容全部压缩拷贝到硬盘上, 读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查询。首先将所有的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建成数据库, 并将光盘里的所有内容复制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读者就能够随时调用查询自己所需的内容。读者进行光盘检索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既省时省力又方便快捷。多个读者可以同时使用同一个光盘, 安装一次光盘可多次重复使用, 这样能很好地保护光盘。但是这种管理模式花费时间多, 且相对比较烦琐。

(3) 在馆内收藏各种特种重要文献。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作为一种电子载体, 只有借助计算机等设备才能进行文字阅读。将著录好的光盘作为特种文献收藏, 统一管理。其优点有: (1) 可以提供阅读光盘的硬件环境, 满足没有计算机的广大读者的阅读要求。 (2) 图书馆内的专业人员要负责介绍光盘的使用方法和光盘的相关内容, 读者就能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理解光盘的内容。 (3) 能够提供一个防湿、防尘的保存环境, 有利于延长光盘的使用寿命。电子阅览室根据已著录的与图书相对应的索书号, 将随书光盘与书一一对应起来, 无书光盘与配书光盘分离组织上架, 以便提供优质服务。但书与光盘分离管理, 易造成读者借到书而借不到光盘, 或借到光盘又借不到书, 导致光盘使用率降低。

2 改进措施

(1) 要定期进行配书光盘的验收。随书光盘要随同图书一起验收, 要检验随书光盘有没有缺失, 有没有损坏、划伤、磨损, 发现有问题可与书商及时联系, 验收后的配书光盘要一并放进一个袋子中保管。

(2) 对配书光盘和无书光盘进行分类管理。随书光盘与图书是密不可分的, 为配套使用方便, 光盘与图书给定一个统一的分类索取号, 并把这一分类索取号粘贴在图书馆内统一的光盘袋上, 这样有利于对光盘进行有序按类地管理。

(3) 对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进行编目。目前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加工标准, 光盘文献很难实现标准著录。对于这一现状, 其原因有: (1) 是我国光盘出版物没有统一的出版规范。 (2) 还没能将传统的著录标准应用到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自动化处理中。随书光盘与图书密不可分, 是对图书的解释和说明。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编目的时候不能再另外建立数据库, 而应该把配书光盘与相应的图书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并把配书光盘与图书和无书光盘著录于同一MARC格式, 录入书目数据库。这样读者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的相关信息。此外, 还可以在图书馆主页面上设置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数据库, 读者可在此数据库中按分类号、光盘名、ISBN号、出版社查找所需光盘并进行下载, 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

3 推广方案

(1) 加大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让广大读者了解使用图书馆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的资源。在校园宣传栏张贴随书光盘无书光盘的有关资料, 并把这些资料放到校园网上, 为读者编制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导航系统和用户操作指南, 介绍光盘的基本操作方法, 放在校园网图书馆主页上, 指导读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光盘资源。光盘管理专业人员要指导读者使用光盘, 提高读者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能, 从而提高随书光盘的利用率。

(2) 实现随书光盘资源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光盘资源实现网络化已成为现实, 通过网络达到光盘资源“扩容”, 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得先要有一个安静良好的上机环境。各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校园网其他终端机都可为读者阅览光盘提供条件。目前图书电子阅览室已相当普及。图书馆还得拥有光盘塔、光盘库、磁盘阵列等硬件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经验。光盘资源上网已成为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3) 培养和提高图书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因为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所包括的内容很多, 涉及的知识面广阔。工作人员在指导读者上机阅读时, 要能够解答读者所提问题, 指导读者使用光盘获取所需信息。随着硬件技术的更新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图书馆理论基础知识, 还要熟悉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知识。另一方面, 要加强读者导读工作, 不断提高读者的光盘使用能力。并且还需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注意硬件的配置与维护, 保障随书光盘和无书光盘的利用率。

(4) 采用现代化光盘管理设备。现代化光盘管理设备设有专业光盘柜, 智能光盘柜和自动光盘柜等。智能光盘柜和自动光盘柜是现代化光盘管理设备的典范。采用现代化光盘管理设备, 有利于提高光盘的利用率。

数据光盘 篇10

关键词:光盘行动,浪费,可行性建议,可持续

1“光盘”行动的背景和目的

“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 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 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 通过微博宣传、网上晒吃光后的餐具、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 倡议市民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 “光盘”离开, 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光盘行动”由北京一个称为IN_33团队发起, 引起众多媒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在全国刮起了“光盘”风, 许多城市都参与进来, 许多人争做节约达人,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再见!

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全球每年有千万人因饥饿而丧生, 平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 仅我国就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同时, 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 大致等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成于勤俭, 败于奢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作出了“厉行节约, 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重要批示。因此, “光盘”行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它体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公众智慧, 更是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是社会的主人, 每个人都应从现在做起, 从细微处做起, 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共同为营建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贡献, 朝气蓬勃、有理想、有抱负、引领社会风尚的在校大学生们更应如此。然而, 目前关于在校大学生实施“光盘行动”的深度、进度等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 基于此, 以安徽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 深入开展在校大学生“光盘”意识及相关问题调查活动, 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光盘”意识现状, 而且对全民实施“光盘”行动、形成厉行节约和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社会调查的实施过程

自“光盘行动”发起以来, 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以闪电般的速度风行全国, 各大高校积极响应。作为大学生, 我们也积极响应号召, 成立了“安理光盘小组”, 对“光盘行动”展开调查。2013年3月25日, 我们在我校北区大食堂展开初次调查, 共发问卷100份, 回收98份, 回收率达98%。10月8日-10日, 我们小组在我校本部、北区、西区三个校区展开二期调查, 第二期调查问卷就是基于第一期调查问卷的结果设计的, 按照三个校区在校学生的比例共发了500份有效问卷, 并一一回收。期间我们采访了校社团、学生会、校内外部分餐馆和一些学生, 对他们关于“光盘”行动的一些看法做了认真记录。综合一期二期调查结果, 我们利用excel统计得出了可靠数据。

3 调查结果分析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 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简而言之, 所谓“光盘”, 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 能让“光盘行动”长久持续下去才是最关键的。调查显示, 我校高达87.6%的学生有剩饭;对于剩饭的处理, 仅有8%的学生愿意将剩饭打包带走;只有不足1/4的人采取过行动去节约粮食, 几乎没有人上前阻止他人的浪费行为。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此我们就打包问题展开分析。有一次我们在校外一家饭店做调查, 一个学生过生日请客, 八个人却点了满满一大桌的菜, 结束时竟然剩了半桌之多。我们上去说, 当时你完全可以少点些的而且剩饭可以打包带走。他说他的同学聚会都点这么多, 打包的话别人怎么看、面子上也挂不住。就这样, 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服务员把整盘整盘的佳肴倒进垃圾桶里。因此, 我们认为导致浪费主观上由一些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导致的, 比如盲目跟风、攀比心理、虚荣心作怪等。[3]客观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饭菜不可口, 不够卫生、打包不方便等等。

“光盘风”究竟会“昙花一现”, 还是可以持续下去?我们对此作出调查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调查显示有53.2%的同学认为“光盘热”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26.2%的同学认为“光盘热”可以持续几年时间, 20.6%的学生认为“光盘热”只能持续几个月。由此可见绝大数的人对这一行动还是抱着积极的乐观心态, 可是最近“光盘行动”的负面新闻频频出现, 其走势令人担忧。

总之, 我们认为我校大学生对“光盘行动”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 “光盘行动”没能化口号成现实, 付诸行动。“光盘热”已经开始降温!进而推知, 其他高校的情况也大都如此。

4 可行性建议

4.1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让大家了解和拥护“光盘”行动

“光盘行动”推行到现在, 很少有人对其深入了解, 多数只是挂在嘴边而已, 没能让光盘成为一种习惯。可见理念宣传到位而具体措施缺乏是“光盘行动”收效有限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我们认为学校的社团仅出展板是不够的, 而应该多举行和光盘行动推行的签名活动或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学校伙管会干事在食堂对学生进行宣传节约的重要性, 鼓励同学吃“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 对浪费较多的同学给予提醒。学生一旦深入了解到光盘行动并付诸实践, 整个学校形成一种风气, “光盘行动”方可长期持续下去。[4]

4.2 学校相关部门针对节约和浪费行为制定奖惩机制

一项活动要想取得长效, 归根是要有强有力的制度和执行力度予以保障, 否则就会治标不治本。如果学生的浪费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 节约不节约仍然是学生的自由行为, 一旦勤俭节约之风一淡, 铺张浪费卷土重来, “光盘行动”难免半路夭折。因此, 学校的相关制度和机制要及时跟进。如规定每次剩饭量不得超过一定额度, 违规者将进行记录, 对于多次违规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 屡教不改者扣学分或记过处分等。对于长期能做到光盘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光盘族”保持良好的节约风范。[1]

4.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

让“光盘行动”在校园里持续下去, 关键还在于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和节约意识的培养。我们的生活费来自父母, 我们没有资格肆意挥霍。不可一味追求档次, 高端消费不一定就要奢侈;不可盲目消费, 与他人攀比。要充分浪费现象严重性、了解到推行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 培养节约意识, 就餐时要合理点菜, 做到吃多少点多少, 对于吃不完的要打包带走, 不可碍于面子造成暴殄天物。此外, 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进来, 看到身边同学浪费食物要及时劝阻。我想会在我们共同努力下, 光盘将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美德, 不断地延续下去。

4.4 建立健全“光盘行动”的评价反馈机制

一个制度只有不断地进行优化, 才能做到人性化、合理化, 才能更好的实行下去。因此, 学校应建立健全“光盘行动”的评价反馈机制。从“光盘行动”的宣传到学校的监管制度、机制的落实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估, 并给出意见和优化措施, 还有对学生的参与度等。有着这样的机制作为后盾, 学生的浪费行为必定会好转, “光盘行动”定能在校园里进行落实下去。

5结语

“丰年不忘灾年, 增产不忘节约”, 消费不能浪费。“光盘行动”节约的是粮食, 弘扬的是美德, 理应大行其道, 成为一种习惯, 成为一种持久盛行的风气。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光盘行动”持续下去, 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2]

参考文献

[1]杨洋.“光盘行动”缘何只是一阵风[N].北京晨报, 2013-10-17.

[2]杨松生.光盘行动延续中华美德[J].社会与公益, 2013, 03.

[3]罗永忠, 曹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原因及对策[J].学周刊, 2013 (10) .

光盘的一生 篇11

生于忧患,死于……容量。

在1970年,一个名叫詹姆斯·拉塞尔的美国人,醉心于古典音乐,却常常为塑料唱片的音质会随着放置时间延长不断变坏的问题而烦恼。为了延长保持音质的时间,他甚至想过用仙人掌的尖刺去代替播放针。

在经过数十次这种不靠谱的实验之后,这位美国太平洋西北实验室的研究员干脆想:为什么不能改变声音的录放模式?他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避免物理接触的损耗,依靠光束去读取内容,实现了更长时间和更完整的保存音质。拉塞尔为自己的这个第一张数字光盘申请了专利。

这是CD光盘最初的模样。著名音乐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曾说:“这是一个能够同从煤油灯到电灯的伟大发明相媲美的技术飞跃。”

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光盘,还包括光驱——这个读取光盘内容的小型装置。大部分时候,它被安装在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里。

光盘的原理是在微小的凹点中存储数据,然后利用播放装置中的反射激光去进行读取。激光通常先通过聚集,获得直径为1微米的光束,再投射到光盘上。

“光盘上的金属膜可以提供反射信号,光盘吸收之后局部发热,在相对位置上烧掉一点金属膜,这种明暗度的对比即成为二进制里的1和0。”GE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发工程师史晓蕾对《第一财经周刊》解释说。

即便是在那个数字英雄辈出的年代,光盘和光驱的出现也被认为是一项跨时代的发明。2009年,因为曾在光驱和光盘标准及商业化方面的积极贡献,飞利浦公司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授予了“里程碑大奖”,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组织之一。

这差不多就像电影圈的“终身成就奖”。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会多少让人有一些“英雄迟暮”的感叹。

8月26日,索尼宣布将在2013年3月停止生产PC用光驱,并裁减位于日本厚木和马来西亚的光驱工厂的大多数员工。索尼曾与NEC合资成立Sony Optiare,是世界上主要的光驱制造厂之一,四年前成为索尼全资子公司。

光驱和光盘前进的路口亮起了红灯。

在光盘和光驱商业化的推进上,索尼与飞利浦的作用旗鼓相当。因为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希望不换碟就能听完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这支长度74分钟的曲目成为了光盘容量最初的基准。

1980年,飞利浦与索尼联合成立了研发小组,飞利浦负责开发大部分激光技术,索尼则负责数字编码。在两家公司共同公布的光盘“红皮书标准”中,CD被定义为一种直径不超过12厘米、重量不超过20克的存储介质。而光盘内孔的直径,则是以荷兰一角硬币的尺寸为基础确定的。

光盘被确认为胶木唱片的竞争者,被制作得更方便携带并且具有现代感。在光驱和光盘行业,这样的盘片外观标准也被一直沿用了下来。

在这件事情上,美国人拉塞尔似乎扮演了施乐公司帕洛阿图研发中心的角色。后者最先发明了计算机图形界面和鼠标,但却被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抢先商业化。

1975年的夏天,飞利浦的代表参观了拉塞尔的实验室,那时候拉塞尔已经加盟了光学唱片公司,而飞利浦也在研发光盘技术并已经为此投入了6000万美元。两个月后,与拉塞尔的发明一模一样的光盘样品在飞利浦被抢先生产了出来。

大部分人不太会注意到这样的历史碎片,因为随后光盘和光驱很快在商业舞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可以说,光盘的出现,最初解决了大容量数据或内容的出版和携带问题,并且性能可靠。而它之所以露出即将寿终正寝的迹象,也同样是因为容量。

索尼公司要停止生产PC用光驱的理由很简单,它已经不再被需要了。索尼游戏机PS3的游戏节目,在出版时使用的载体是蓝光光盘;作为内容战略重要一环的电影,如今一部高清电影的容量动辄也在20G以上。

恐怕只有那些过于怀旧的Geek,才会怀念怀揣五六张甚至十多张软盘去安装一个程序的日子吧。

不得不说苹果公司的步骤总是踩在了点上——至少“帮主”乔布斯在世的时候如此。它开始通过App Store销售操作系统,完全脱离了光盘。在苹果的设计哲学中,如果一张光盘的容量大小不过5GB,那凭什么一定要在追求超薄便携的苹果笔记本上安装一个光驱?对了,它在运行的时候还很容易产生噪音。

现在索尼还没有宣布停产蓝光光驱。但你应该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蓝光光驱也只是传统光驱的“进化版”,它以不同类型的光束、读取容量更大的光盘。从这个意义上看,蓝光产品恐怕也会有看到尽头的一天。

提升容量和追求读取技术的进步,是过去40多年历史中,光驱这种光存储产品的技术进化之路。

先来回顾一下软盘。在电脑还没普及的年代,能够拥有十多张软盘是一个可以炫耀的资本,因为那意味着你正在玩一个精彩的游戏,比如《仙剑奇侠传》。

在光盘出现之后,电脑公司们,无论是内容制作方还是设备制造商,发现了一个新的可能:CD除了播放贝多芬,如果转换成文字数据,它的容量将“高达”600M——在那个年代当然可以这么说,相当于15万张A4纸的文字容量。

六家电脑媒体公司几乎同时展开了竞争,它们要抢在对手前面去定义CD在电脑行业的用途。索尼和飞利浦再次获得了胜利,它们将其称为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驱动器。因为程序的运行不同于音乐播放,它需要每一个字节的存放位置都准确无误,所以CD—ROM内的计算装置需要拨出一些空间用于纠错。

最早的CD—ROM并非是为终端消费者设计。当时“大”软件还不流行。数字CD和光驱只被用于医疗和政府机构,后来百科全书也开始用它来存放条目。

1986年,软件组织PC Special Interest Group曾发行了一张CD,包含了4000个公共域名和共享软件程序,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的容量也只是占据了那张CD—ROM光盘的1/6空间而已。

不管你将光盘定义为“鸡”还是“蛋”,这个市场终究已经出现了。1991年前后,视频游戏机厂商开始使用CD—ROM来进行存储,行业新军、索尼的PlayStation正是借助这个技术,超越了传统的游戏机公司任天堂。它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大容量可以带来更令人着迷的游戏视觉和听觉效果。

个人电脑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一台486或者586“多媒体”电脑成为高端的个人消费品。它们的标志是机箱上安装的CD—ROM,你可以从机箱正面看到它闪动着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的读取指示灯。

从这时候起,CD—ROM因为可以迅速而廉价地复制数据,开始成为个人电脑的必备产品。它经历了从4倍速到56倍速的成长,这是以150KB/S的第一代光驱速度为参考基准而建立的指标,56X光驱就表示为这个标准值的56倍。

一个“大容量”的市场正在被创造出来。相对于当时仍然昂贵、不易携带的硬盘,人们开始对光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先有所反映的是电影行业。

1990年代,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片公司,起草了一份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CD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135分钟的视频节目。MPEG2压缩技术出现,让在CD尺寸大小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画面品质的新一代视频光盘成为可能。

这就是后来的DVD光盘标准的雏形,它出现在1994年12月10日。它的正式名称是“单面双层12厘米高密度多媒体CD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它不仅改变了盘片的结构,从单张单层变为单张双层,还使用了另一种波长更短的激光读取信息,让光盘的容量提升到了3.7GB。

MMCD的标准制定者同样是飞利浦和索尼,但这次它们遇到了一个强劲对手——东芝。早在家庭录像机时代,索尼和东芝就是死对头,分别制定了Betamax和VHS规格。这场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好莱坞的片商们被格式分裂折磨得焦头烂额。最后VHS赢得了战争,而东芝并不希望在新时代被索尼迎头赶上。

东芝的解决方案被称为SD光盘,采用双面双层结构,信息记录密度比普通CD多2.5倍,5GB的容量也比MMCD稍有优势。包括松下、日立、汤姆逊在内,多家公司加入了东芝阵营。

这次好莱坞和科技公司吸取了教训,明确表示只会接受一种方案,并促成了两大阵营的谈判。1995年9月15日,两大阵营达成了统一的DVD标准协议,DVD的容量最终被确定为4.7GB。

这是光盘第一次为“容量”而战,它让自己的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光存储技术第一次露出了一点疲态。尽管相对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却总是因为“容量”问题而不断更迭。而更大容量的需求——这一定会出现,一直在加速这项发明走向消亡。

光盘第二次为“容量”而战的结果,则是现在的蓝光光盘和蓝光光驱,当然,也包括那些蓝光播放器。

目前为止,蓝光是市场上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碟格式,一张单碟的存储量是现有DVD的10倍。DVD的激光头颜色是橙红色,而蓝色激光的波长更小,也就是在碟片上的聚焦点更小,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数据储存在同样大小的碟片上。

直径和厚度都相同的盘片,不同的只是盘片内的结构和读取的激光光源。就这样,蓝光光盘又一次重复了DVD光盘的历史。如果你对此前的故事已经足够熟悉的话,那么可以开始想象有多少人愿意携带十多张蓝光光碟到处走、或者动辄在数百张蓝光光碟中翻找内容呢?很多人的答案恐怕是不。

全新的光盘技术?也不是没有。在2011年9月,GE研发的500GB大容量全息光盘达到了蓝光光盘相同的刻录速度。这种全息存储技术与当今的DVD和蓝光技术完全不同。DVD和蓝光光盘至多只能将信息存储到光盘表面的四个层面上,而全息存储技术则可以利用完整的光盘。因为都是利用光学技术一个点一个点地写人数据,所以现有的光驱可以兼容读取全息光盘。

阻碍它的因素是规模化。另一位GE工程师、GE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发工程师Boden Eugene解释说,全息光盘技术可以存储到光盘的很多层,但因为生产流程的问题,产业化的进展还非常吃力。

这种500GB的超大容量全息光盘目前更多应用于专业档案市场。在消费市场,一个有意义的作用是全息光盘会让复制和刻录的成本变高,使得文档安全和内容版权得到保护。

“要想复制全息光盘的内容,除非改变光驱结构,达到这张光盘特定的波长。”Boden Eugene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细微的调整就能让复制者无法操作。

所以内容出版商或许仍然愿意成为光盘产品的大主顾,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完全可以用脚投票。

高速宽带、云存储的出现正在改变他们存储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根据IHS Screen Digest的研究报告,美国的在线正版电影观看已经超过购买的实体DVD。这份报告还预计美国2012年在线收看的电影数量将达到34亿部,相当于24亿部DVD和蓝光的碟片的总和。

亚马逊、苹果、Google这样的公司,开始把“云商店”作为销售内容的重要渠道。技术乐天派们的设想是,包括私人数据在内,所有内容都可以存储在云端。

如果你对于“云”有那么一点不安全感,那么更理想的选择是硬盘。不同于光盘流行的年代,现在1T(1000GB)容量普通硬盘的价格今天已经下降到千元人民币以内,移动硬盘的价格也与此相当。

还有去掉了机械结构、体积更小巧的固态硬盘,眼下它的价格仍然稍显昂贵,100G以上产品的价格仍然需要1000元以上,还远远达不到作为存储盘的标准,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它一定会重演传统硬盘的故事。

“对于存储,你需要整台机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存储介质。至于是按GB还是按TB计价,那并没有什么意义。”Evaluator Group市场调研公司的资深合伙人John Webster,曾在Computer World的一次访谈中说。对光存储这种存储和读取介质分离、同时又被容量需求紧紧追赶的技术,这种评价并不好。

的确如此。正如音乐已经脱离于CD,进入到越来越多人的口袋里,更大、更快速和更方便的存储方式会赢得市场。而所有的“盘片”,大概最终只会成为收藏家们竞拍的目标。

上一篇:期刊美术编辑的定位下一篇:国内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