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

2024-09-23

洞庭湖区(精选10篇)

洞庭湖区 篇1

1 引言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湖区面积18780km2。目前洞庭湖城陵矶以上区域尚有3.96万km2无水文站网控制, 其区间产水量计算, 大多是直接移用山丘区的相关研究成果, 实际上山丘区水量转化与湖区水网区很大的区别。本文在收集洞庭湖水网化地区的水文基础资料之上, 对水量转化分析进行了大量试验成果合理, 令人满意, 为洞庭湖区综合整治和堤垸排涝提供决策依据。

2“三水”转换系统模型

流域年产水量包括地表产水量Ws=Rs和地下水资量Wg=Rg+Eg, 以及产水总量WT=Ws+Wg等。对流域水文模拟, 它们的值依赖于流域各单元面积 (F1, F2, F3) 的各水文要素观测值和计算值的统计分析, 如年降水总量、年蒸发总量、年产水总量等等。

2.1 流域降水总量 (PT)

对单元面积降水不均情况下, 流域年降水总量统计为各分区降雨P (ti) 的加权平均求和, 即:

2.2 流域总蒸发 (ET)

流域总蒸发量ET包括水体蒸发E1和陆面蒸散发 (E2+E3) 两个部分, 其中潜水蒸发Eg作为土壤蒸散发直接供水隐含在陆面蒸散发中。在实际计算中陆面有水田、旱田之分, 而水田部分在水作期 (N1) 和非水作期 (N2) 的蒸发特征是很不相同的, 发生性质变化。所以, 需要分别统计不同时期总蒸发量, 然后再叠加, 即:

2.2.1 在水作期的流域蒸散发量为

2.2.2 在非水作期的流域蒸发量为

因此, 流域的总蒸发量ET为:

2.3 流域的总灌溉水量 (PIRT)

已知观测记录的逐日灌水流量IRl (ti) (m3/s) , 和灌溉面积Fr= (F1+F2) , 则流域输入的总灌溉水量PIRT (mm) 为:

2.4 流域总潜水蒸发量 (Eg T)

潜水蒸发Eg (ti) 是地下水的重要排泄量之一, 输送方向为表土层, 流域总的潜水蒸发量, 即:

(1) 在非水作期 (N1) , 透水面积仅为F1, 所以该时期流域潜水蒸发量为:

(2) 在非水作期 (N1) , 透水面积仅为F1, 所以该时期流域潜水蒸发量为:

故全年的流域潜水蒸发总量为:

2.5 流域总入渗补给量 (UPT)

对受灌溉水直接影响的湖区, 当降水和灌溉水同时或先后经地面蓄积作用和表层土壤下渗后, 在一定的土湿状态下形成混合水源的入渗补给, 即为流域总的入渗补给。先统计出流域总的入渗补给量UPT, 如果有进一步的入渗补给试验给出进一步的分割, 还可以再细分入渗补给量, UPT确定如下, 即:

2.6 受灌溉水影响的流域产水总量WT (RSGT) 及水量平衡约束条件

受灌溉水影响的流域产水总量 (RSGT) 实际是四部分水源总量之和:即流域不透水面积直接径流量RSl, 透水面积的地面产流量RS2, 地下径流排泄量Rg和潜水蒸发量Eg。前两项之和可称为地面产水总量, 后两项为地下产水总量。

流域地面产水总量Ws, 记为RS, 即Ws=RS=RSl+RS2

式中:

如果记地下出流 (水平排泄) 总量为Rg, 即:

式中:Fg-地下水计算的控制面积 (km2) 。则含灌溉水影响的年地下产水量Wg记为:

含灌溉水影响的流域产水总量WT (记为RSGT) 是RS和Rg E之和, 即:

含灌溉水影响的流域产水总径流量RSGT为:

显然, 以上估算的产水总量关系是否正确和合理, 应满足如下二个基本水文物理关系的约束条件:

(1) 流域的水量总平衡关系式:

(2) 湖区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年水量平衡关系, 即:

式 (8) 中各分项符合意义见前所述, 如果V0-VN为年初 (1月1日) 和年末 (12月31日) 的流域总蓄水量二者变化很小, 水量总平衡约束方程可近似为:P总+PIR-ET≈RSGT。

式 (9) 中是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地下蓄量变化。可计算的总补给量为降雨和灌溉水入渗补给UP。总的排泄为潜水蒸发总量Eg和河湖地下水平排泄总量Rg以及抽水总量DP之和。地下水蓄量年初末值分别为Rg0与Rg N。

2.7 流域净产水总量R净T估算

所谓流域净产水总量RSGT是指式 (6~7) 中剔除灌溉水PIRT影响的流域总产水量。由于在透水面积上地表和地下灌溉水与降水共同的作用发生水量交换, 要想直接从每个层次单独剔除灌溉水影响是十分困难的。故按实际的混合作用分析各水量交换关系, 求出各个环节的水文过程, 如逐年逐日Eg (ti) , Up (ti) , E3 (ti) , Hg (ti) , Qg (ti) 等等。则可依此可确定含灌水影响的各层次产水总量RS1, RS2和RSG, 以及流域总产水量RSGT。然后设法从灌溉水影响关系整体上, 合理确定流域净的产水总量RSGT′。最后按各层次环节的水量转化过程, 按总量缩放, 求出净的各水文变化过程。事实上只要灌溉水贡献为零, 则RSGT′=RSGT。其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1) 先估算净的产水总量RSGT′。一种直接依据水量平衡方程的比例关系为:

式中:Es T-流域地面蒸散发总量, 可由总蒸发量ET与总潜水蒸发量Eg T之差近似估算, 即:

因此, 剔除灌溉水影响的流域净水资源总量为:

式中:RSGT由式 (7) 确定。

很显然, 如果PIR=0, 则RSGT′=RSGT。另外, 本文采用模拟方法可得到Es T的估算值 (即ET值与Eg) 。它为估算产水总量RSGT′提供方便, 否则直接观测Es T, 是非常困难的。

(2) 估算净的地面产水总量RS′及过程

通过前面, 流域直接计算径流的总产水量RS (RS1和RS2) , 则:

所以, 剔除灌溉水影响的地面净产水总量为:

(3) 最后由净产水总量RSGT′可确定净的地下水产水量, 即:

进一步还可确定净水平排泄量Qg′, 即:

这样, 通过将模型单项计算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办法, 可以近似估算剔除灌溉水影响的流域净产水总量及各单项净水量。

3 成果检验与分析

3.1 模型参数及其率定

本模型有20几个参数, 共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监测的物理或水文参数, 如流域面积F、给水度μ等;另一类是需要率定的参数, 如稳渗率Ks、潜水蒸发系数α等。前者可由观测资料或试验确定, 后者则要从观测资料中进行分析率定, 而需要率定的参数仅有7个, 详见表1。

根据新湾实验流域水文资料和资料模拟需要率定识别的参数数值为:Ks为1.17、n1为1.1、B为0.10、α为0.80、Vg为1.15、DP为0、Kd为1.85。

3.2 实验区流域概况

3.2.1 实验区流域特征

新湾径流实验站地处洞庭湖湖区, 主要是为研究湖区水网地区降雨径流关系以及区域水量平衡而设立。

本次分析的新湾实验站是是目平湖内一小区。其实验径流小区面积为:0.98km2, 径流区周围均以堤埂隔离, 形成人为的闭合集水区域。区域特征值统计见表2。

选用新湾径流区, 从表2可以看出, 水网密度大, 沟渠、塘堰所占比重相当大, 区域坡度较小, 正体现了湖区和水网二大特征。

3.2.2 区域站网及资料现状

区内自1999年设立实验区至2002年有4年观测系列水文资料 (降水量、水位 (地下) 、流量、蒸发) 和相关调查资料 (抽水量、灌溉水) , 尽管在项目观测和站网布设上有些不同步或不配套, 但总体来看, 资料基本上满足系统分析法和水量平衡法分析计算要求。

3.3 流域蒸散发量与灌溉水量关系

蒸散发量E (t) 是影响流域产水量 (即产水量) 的重要因子之一。利用流域水文模型的子结构关系, 可以分别计算出流域每年逐日的水面蒸发E1和陆面蒸发 (含土壤蒸发E3和截留蒸散发E2) , 见表3。

单位:mm

3.4 降水入渗对地下水补给分析

3.4.1 降水与入渗补给

利用新湾流域各项观测资料和本课题水文水资源模型, 分析了年逐日降水P (t) , 土湿W (t) 和入渗补给Up (ti) 的动态关系。其模拟结果表明, 降水与入渗补给有一致对应的关系。基本特点是:当流域土湿未达饱和时, 降水不产生入渗补给, 降雨湿润土壤。当土壤达田间持水量以后, 入渗补给发生, 一般入渗补给峰值较降水峰值滞后l~2日。

3.4.2 入渗补给与地下水

湖区实验流域小区入渗补给UP与地下水片Hg变化有直接联系, 但并非简单的响应关系。入渗补给Up与地下水位Hp动态变化呈正比, 而与地下水系统主要输出之一的潜水蒸发Eg呈反比。当有入渗补给时, 地下水位Hp多为上涨升幅变化。这时潜水蒸发Eg不大或作用不突出。当无入渗补给时, 地下水位因无补给源, 加之潜水蒸发和地下出流作用而产生消落。针对湖区新湾流域地下水埋深不是很大, 潜水位较高等特点, 通过分析认识到:湖区实验流域小区入渗补给Up并非想象很小或可忽略不计, 它在该地区三水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这类地区, 降雨与入渗补给有较好一致性, 同时入渗补给与地下水位变化也有很好的对应性。其中潜水蒸发Eg下水出流起了影响作用。此外, 分析每组入渗补给平均强度Up (mm/d) 和地下水位变幅△Hg (m) 关系, 也发现平均入渗补给强度愈大, 对应△Hg也愈大, 呈指数变化, 部分摘录见表4。

3.5 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分析

3.5.1 潜水蒸发Eg的影响分析

影响潜水蒸发Eg数量及变化的因子很多。主要规律反映有如下几点: (1) 当土壤饱和发生入渗补给时, 尽管农田潜水蒸发强度可能很大或地下水埋深小 (Hg高) , 但由于土壤含水量无梯度变化, 这时并没有潜水蒸发作用。因此, 潜水蒸发主要在包气带缺水状态下发生。 (2) 当土湿W一定或处在非完全饱和状态下, 潜水蒸发与E0 (t) 和地下水埋深d=Hs-Hg有关。地下水位Hg愈高, Eg愈大。 (3) 在实际中, 潜水蒸发Eg是不断变化的。不同土湿、地下水埋深以及气候条件下, 它的数值是不同的。它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地下水排泄通道之。

3.5.2 潜水蒸发Eg的总量分析

从年总量评估角度, 利用前述成果并通过统计可获得湖区新胜垸流域逐年的潜水蒸发系数C=∑Eg/∑Eo, 式中Eo为水体蒸发量。另外还可分析出地下水子系统中年潜水蒸发量占年总补给量的比例。

分析结果见表5, 从中可以得到, 湖区新胜垸流域由于挖沟修渠筑堤垸, 有利于地下水的水平排泄。从分析结果看, 年潜水蒸发量占年总补给量的42.9%, 水平排泄略占上风。这说明了该流域地下水转化的特点和潜水蒸发所起的作用。

单位:mm

3.6 年产水量转换及水平衡分析

在湖区水量转换研究中, 水平衡分析是基础, 需要对水资源总量进行平衡分析和地下水水资源补排平衡分析。从中可以了解降水 (含灌溉水) 地表水 (含土壤水) 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根据流域实测资料, 已知系统输入 (降水量P) , 灌水量PIR) , 可以分析计算出流域总的蒸散发量ET, 地表产水量Rs和入渗补给量Up。同时可进一步可估算出受灌水影响的水资源总量∑W1, 即:

另一方面, 利用实测资料∑R总对模型计算值∑R总=∑Rs+∑Rg进行检验外, 还可以利用水平衡关系式, 即:

如果△V总差异不大的话, 上式近似为:∑P+∑PIR-∑ET=∑Rs+∑Rg。

湖区新湾实验流域实测资料计算、模拟和检验的结果见表6。不仅与实测值吻合, 而且也符合检验的要求。从多年平均数值看, 结果比较满意, 相对误差仅-3.97%。

单位:mm

湖区新湾流域地下水补排关系分析见表7。从该项成果中可以看到, 年总补给量与年总排泄量基本是平衡的, 多年平均相对误差很少。这就保证地下产水量估算的可行性。此外, 利用该项成果还可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地下水的垂直排泄和水平排泄的关系, 以及各自占总补给的比例。

单位:mm

依据水平衡分析结果, 可以分析受灌溉水影响的新湾实验流域产水量转换关系。各分项及总项结果列入表8。

从上述“三水”转换分析中, 可以认识到:地表和地下水产水总量各自比例相当, 地表资源量略大。但就产生总径流量而言, 则地面径流产了主导地位。所以, 平原湖区水网区并非入渗补给可忽略不计, 或潜水蒸发很小, 地下水资源总量也是十分可观。但从径流总量看, 的确以地面径流为主。所以, 那种认为“南方湖区水网区产水总量就等于地面产水量”的看法是不恰当的。

4 结语

本文“三水”转换规律仅就新湾径流实验小区进行了分析。总体上来说, 基本上弄清楚了洞庭湖区产水和“三水”转换一般规律以及堤垸渗漏变化基本情况, 研究成果合理可靠。实际上“三水”转换规律, 在山丘区与平原区、华北平原与南方湿润平原以及南方平原与南方湖区均有很大的不同。在分析方法上, 本文在湖区水网区采用将各种水源层次分析又加以综合的较大系统水文尺度模拟及其在水量转换分析和产水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了产水量的分析能力, 获得了许多中间环节影响的内部因子。但由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换频繁, 形成机理比较复杂, 再加上人为的客水引入, 地下抽水的干扰, 使分析模型和模拟成果精度均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三水”转换的分析只是为正确评价该地区产水量提供一种可行的分析方法, 供流域规划治理部门作为参证的一种可靠的手段。

单位:mm

洞庭湖区 篇2

关键字:洞庭湖区;可公度;洪涝灾害

1.历史重涝的资料统计

参照国家气象局冯佩芝对长江中下游早洪灾害等级的划分,结合湖南省的实际灾情,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主要依据。据此将洪涝灾害分为一般涝与重涝两类,得到湖南省洪涝的等级划分标准(降水距平百分率),涝期为为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对应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别大于200、100、50的为重涝[3]。

本文采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洞庭湖区的水文资料,资料中显示的该区域在这63年中一共有16年发生了重涝灾害,分别发生在1949年、1953年、1962年、1964年、1969年、1973年、1975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1年、1995年、1998年、2002年、2007年和2010年。

2.重涝灾害的可公度法预测

可公度性源于天文学,表示自然界事物之间的一种秩序,是自然现象周期性的一种客观外在反映,所以是一种信息系,可公度信息系不仅存在于天文学领域,在自然界其他领域中也广泛存在。翁文波先生运用公度性理论成功预测出了:1982年到1983年在华北地区发生的大旱;1991年长江、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1991、1993、1994年美国、日本的多次地震。由此证明了可公度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本文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洞庭湖区重涝灾害的16个发生年份,依据可公度法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洞庭湖区重涝灾害的发生年份进行了初步预测。

2.1洞庭湖区重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可公度系图谱

从构建的可公度系可以看出,洞庭湖区重涝灾害有一定的秩序科规律,横向周期为9年和7年,也就是15年周期,纵向为11年,是太阳黑子的周期。

构建的可公度系对下一次洞庭湖区重涝灾害的趋势分析为2018—2021年之间,下面进一步通过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算法进行预测。

2.2三元可公度法预测

由三元可公度法计算如下:

设X1=1949;X2=1953;X3=1962;X4=1964;X5=1969;X6=1973;X7=1975;X8=198;X9=1984;X10=1988;X11=1991;X12=1995;X13=1998;X14=2002;X15=2007;X16=2010。

则计算结果为:

X17=2019 X9+ X10 -X2=2019 X16+ X6 -X4=2019

X15+ X4-X2=2019 X8+ X11-X2=2019

2.3四元可公度法预测

由四元可公度法计算如下:

设X1=1949;X2=1953;X3=1962;X4=1964;X5=1969;X6=1973;X7=1975;X8=198;X9=1984;X10=1988;X11=1991;X12=1995;X13=1998;X14=2002;X15=2007;X16=2010。

则计算结果为:

X6+ X7 -X9-X4=9 X11+ X12 -X10-X15=9

四元可公度预测结果:2010+9=2019

2. 4五元可公度法预测

由五元可公度法计算如下:

X17=2019 X16+ X12 + X9-X7-X13=2019 X13+ X10 + X9-X7-X8=2019

X16+ X4 + X3-X1-X5=2019

总结以上几种预测结果, 从灾害信息可以看出, 2019年的灾害信号比较强,因此基于可公度法预测研究洞庭湖地区下次可能发生重涝灾害的年份为2019年。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可公度计算以及检测,可以推测出洞庭湖区2019年有可能发生重涝灾害,概率为68.7%。该结果能科学性地提示人们对2019年洞庭湖区的水文变化趋势的关注,由于导致洞庭湖区发生重涝灾害的既有自然因素,如降雨分配不均,地形地势造成调洪能力差,也有人为因素,如水利建设布局不合理,破坏森林植被等原因,应对各方面进行观察,提高警惕,更有效地做到防洪减灾。

参考文献:

[1]延军平, 闫 娜.关于地震预测体系构建的可能性及验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37).

[2]徐一鸿.可畏的对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6.

[3]湖南省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水利志》.长沙:湖南省人民出版社,1985

[4]贺建林.张光贵.卜跃先.洞庭湖区农业生产条件演变趋势分析.长沙流域资源与环境,l996,5(2):166-171

浅析南洞庭湖区号子的文化特征 篇3

益阳由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特殊性 (行政区域的分分合合) , 加上历史上因战乱带来的人口迁徙, 本地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方面既有原住民的特色, 又有大融合的复杂, 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音乐学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益阳的民歌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千差万别、浩如烟海。男人们在出工、收工、砍柴、割草时, 常兴起而歌, 兴尽而止。在晚间行路, 为振奋精神, 也常随意喊唱几句, 以消除寂寞。女人也有劳动时唱山歌, 在家唱“哼歌子”的习惯。特别是益阳还有端午举行山歌会的习俗, 如益阳县的兰溪镇枫林桥, 每逢端午节, 群众便集中在那里进行山歌比赛。益阳的号子高亢奔放, 高音、波音、倚音、颤音的运用以及宽长、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把山歌音乐的奔放、嘹亮和小调的悠扬抒情充分展现了出来, 具有典型的湘中音乐文化特点。

益阳的号子主要有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工号子、搬运号子四类。

一、工程号子

工程号子主要是劳动人民在造房打地基、修路、采石、伐木、开矿采石等工程协作性强的劳动中演唱的一种号子。益阳的工程号子主要是打硪号子 (硪是砸基地用的一种工具, 通常是一块圆形石头或铁饼, 周围系几根绳子, 叫打硪) , 如流行于沅江的《打硪歌》《打飞硪》, 益阳的《飞硪号子》、南县的《泥鳅有须又无鳞》。益阳地处洞庭湖南岸, 人们常年修建堤坝, 以防洪患, 产生打硪号子;特别是解放后的五十年代, 党和政府为解除湖区人民免遭洪水威胁, 保障农业生产发展而大力提倡垸内兴修水利, 由于机械化程度低, 堤垸土层夯实全靠人力。据益阳县志记载:1951年, 在整修南洞庭时, 兰溪农民在工地上打飞硪, 1硪需8人同时用力, 为了把力集中于一个点上, 农民在劳动中创造了由一人领唱, 七人附和的飞硪号子。这个时期, 益阳工地上夯声震天, 硪歌嘹亮, 为劳动号子提供了非常好的生存环境。

益阳的打硪号子演唱形式多为一人领众人合。歌词简洁押韵, 充满生活气息, 多以五字、七字句为主, 演唱时中间夹带大量的“嗬哟喂”等衬词;歌词主要是吆喝加劲式的, 跟劳动直接有关, 如沅江的《抬硪歌》“同志们那, 要加油嘞”;也有歌唱男女爱情的, 如南县抬硪号子《泥鳅有须又无鳞》“泥鳅有须又无鳞, 小妹有口又无心, 花言巧语来哄我, 云遮日头是假晴”。歌词多即兴编唱, 要求领唱者必须头脑敏捷, 能见什么唱什么, 想什么唱什么;也有外地传来的民歌小调歌词, 如《高高山上一树槐》的歌词就是来源于四川民歌同名歌词, 只是根据地方语言的习惯, 改动了其中的习惯性衬词。

打硪号子的节拍多为2/4;除了一般的一领众合的单旋律, 还有多声部形式, 如桃江的抬硪号子《人民喜洋洋》, 由于以益阳方言音调变化, 打硪号子的旋律出现较多的波音、倚音等装饰音, 听起来流畅、热烈、活泼;唱腔中带有丰富的略带下滑的颤音, 这种特性被使用到当地民间山歌、小调的演唱中, 甚至影响到花鼓戏的演唱旋律;旋律以角调式、徵调式、商调式为主;节奏较为规整但形式丰富, 落腔多使用下滑音。领唱节奏变化灵活, 伴唱节奏较规整、简洁;演唱音区适中, 气息性强, 节奏感强利于活跃劳动气氛、调动情绪、集中力量, 提高劳动效率。

益阳的打硪号子分打硪和抬硪两种, 抬硪号子的篇幅比打硪号子要长, 抬硪号子还有“慢硪法”“快硪法”之分, 慢硪法的号子篇幅较长, 速度较慢, 旋律流畅婉转, 富有变化;快硪法的号子篇幅较短, 旋律简洁、速度较快。

二、农事号子

农事号子不是指所有在农事劳动时所唱的民歌, 主要是指在节奏性强或协作性较强的集体农事劳动中演唱的、带有一定的娱乐性、常带有山歌体裁的民歌。益阳的农事号子主要有车水号子。

益阳的车水号子主要流行于益阳县、桃江县;就桃江县就有车水号子三种。车水号子演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及一领众合, 其曲调流畅自由、律动感很强、高亢嘹亮, 以羽调式为主;旋律中倚音、波音等装饰音较多;唱腔中常用略带颤抖得下滑音、颤音拖腔等特殊音效。

水车车水一般劳动强度大, 劳动者必须使出全身力气, 在双腿使劲的同时, 忍不住呼喊。由于劳动强度剧烈, 劳动者不能持久, 必须换人。二人头车二换一, 三人头车三换二等等;但换人时间上得有规矩, 约定车页在车轱辘上转50或80圈不等衬一线水。数完一线水, 便换人。如此车水号子的歌词主要以喊圈“数槽子”为主, 娱乐性不强, 如桃江车水号子“又一个一也又一个二, 又一个三嘞一个四……”一般从一喊到二十个为一节, 为了让休息的待者听得清楚, “数槽子”往往嗓音高亢嘹亮。

三、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是在水运、打渔、船务等水上劳动过程中演唱的号子。益阳有洞庭湖、资水, 自然有船工、渔民在劳动中演唱号子。益阳的船工号子主要有背纤号子、摇橹号子、撑篙号子、放排号子。其中资水的木排号子比较系统、完整, 有搭树、拖树、扎排、起帽子、开排等十几道工序, 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号子。现收集资水的《木排号子》分起帽子、开排、推车、收缆四个部分。起帽子就是木排的大竹缆盘绕在岸边的大石头或大木墩上, 像帽子一样, 把它解开, 就像把帽子取出来, 因此叫“起帽子”。开排即木排离岸, 起航往目的地。推车指木排在行驶的过程中, 把长长的用来盘绕在岸边的大石头或大木墩上固定木排的竹缆绕在木排的轴心上收起来, 由于竹缆又粗又长, 绕起来用的力气大, 像推车一样推着绕, 即名“推车”。

《起帽子》部分是一首对比复调的小曲, 商调式, 由起承合三个小句结构而成的乐段体;领唱的第一句为商羽两音的交替, 节奏语言化, 中间句形成商徵两音上的进行, 与前句形成对比, 最后变化重复第一句。和唱部分在音调及节奏上都与领唱形成对比, 而音乐材料又来源于领唱声部, 最后结束在全曲的终止音“商”音上, 其结构的短小与劳动性质统一起来。由于木排离岸时, 劳动强度大, 因此《开排》的歌词全部用的衬词。音乐结构为一个引申式散句结构的乐段体, 五声徵调式, 由领唱与和唱两个声部组成;领唱的旋律是由一系列的下行音调片段组成, 节奏短促, 突出了领唱指挥众人统一劳动节奏, 齐心用力的号令效果;而和唱部分则为“排古佬”应和领唱、协调动作而唱的对比复调, 节奏上相对较长, 在曲调上先循环后重复, 其中固定音调为支点音调。领唱与和唱对比交替, 贴切自然地体现了前者施号、后者协同用力两个声部的分工。

《推车》是在木排漂流的过程中进行的, 时间上较前两个部分充足, 因此演唱的篇幅较长。由同头异尾的两个段落结构组成。第一个段落为七个非方整性乐句组成。第二个段落则在反复第一个段落后扩充了五个乐句。音乐反复前为徵调式, 反复后的最后五个乐句则转到了同宫的商调式上并结束。整个歌曲节奏自由, 随意性强。旋律上则运用了引申、循环重复、叠入、承递第发展手法, 音调语调化明显。形式上, 一般由领唱发问, 和唱作答。发问的音调自由, 主要是由主题的变奏和展衍形成;而和唱在反复前则用循环的手法, 新的音调和固定音型:交替出现, 并以固定音型来结束乐句。反复后的部分则是用一个新的固定的音调的反复五次来作为领唱的应答。整个来看, 领唱的富于变化与和唱的简单固定, 使领唱与和唱形成鲜明对比。

《收缆》的曲调悠扬徐缓抒情, 节奏自由舒展, 散句体乐段结构。领唱与和一问一答, 十分协和。和唱部分为循环体结构, 固定音型反复出现, 使音乐单纯而质朴;调性上, 前部分为降D徵调式, 而后部分则交替到降A徵调式并以降A徵结束, 使音乐色彩得到转变, 新鲜感强。

益阳的船工不是日夜在船上生活, 他们是兼职的农民, 在工作之余可回家而有另一种生活条件, 因此他们所唱的号子更多与船务有关, 娱乐性不强, 号子常带有山歌的特点, 节奏感强, 旋律高亢抒情, 具有宽敞辽阔的意境, 领与和两个声部构成典型的复调形式, 徵音与羽音运用较多, 带有浓郁的湘中民歌色彩。

四、搬运号子

这类号子主要用于装卸货物、挑抬重物、推车、拉碾等搬运劳动, 是劳动体力负荷最强的一种。益阳主要有推拉号子, 如安化《拖树号子》;这类号子旋律起伏不大, 音乐结构较简单, 多为一领众合, 领唱者指挥整个劳动过程;领与和节奏联系紧密, 曲调高亢激昂, 多有回返式特点, 演唱气息性强, 音乐内部变化对比少, 有呼号召唤的气势, 号子能够保证他们动作协调, 配合得当。

总的来说, 益阳的劳动号子与劳动的节奏和情绪直接结合有关, 其节奏的律动感较强, 具有次生文化特征。从以上劳动号子中, 我们不难看出劳动号子的一般音乐特点, 即号子的劳动规定性。

1. 劳动号子的节奏取决于劳动的节奏和律动性

劳动的节奏快慢决定号子的音乐节奏, 并往往形成与该种劳动相适应的基本节奏型。这一基本节奏型在号子中反复出现, 就形成了号子音乐明显的与劳动节奏相适应的律动性。如打硪劳动的号子中, 因劳动节奏整齐, 强度适中, 所以它的节奏具有律动感和节拍感一致, 强音突出, 节拍规整, 强劲有力的特点。而在反映拖排、摇橹的劳动号子中, 因劳动节奏或劳动间隙较长、呼吸较缓, 因而号子的律动明显宽长。

2. 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取决于劳动的强度和条件

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强度直接决定号子音乐表现功能的发挥。在紧张繁重的劳动中产生的号子, 如飞硪号子, 由于精力集中而情绪激昂, 协作性比较强, 往往是配合动作单调而紧张的劳动呼声, 此时音乐的节奏沉稳规整, 而旋律性弱, 更多地发挥号子指挥劳动的实用性功能。而在劳动强度较轻、呼吸较平稳的劳动中产生的号子, 如流传益阳南溪的《车水号子喊圈》。此类劳动协作性不强、劳动强度低, 但往往仍强调多人一齐劳动, 并以号子统一节奏增强劳动情绪, 则旋律性较强, 曲调起伏较大, 较适合一边劳动一边歌唱, 更多地发挥号子的表现功能和自娱作用。

3. 劳动的重复性形成了号子音乐材料的反复使用和曲式结构的回返形式

劳动动作的单纯和劳动条件的统一, 造成了号子音乐材料的同一性和重复性, 表现为同一音乐材料有规律地反复使用。一般是领部曲调略有变化, 合部常保持同一材料。号子的起与停都是由劳动条件和过程决定的, 在时停时起时断时续的劳动中, 号子也随着劳动的起停断续而使曲式结构大多呈现为回返式特点。这种结构的终止感段落不强, 便于不断反复。

4. 吸收山歌、小调的特征是劳动号子音乐的一大特点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时唱的抒情性民歌, 它声调高亢、悠长、质朴, 多用带呼唤性的衬词如啊、呃、哟等的自由延长音, 以充分抒发感情。小调泛指人们在休息、娱乐、婚丧节庆等日常生活场合中广为传唱的民歌, 它的旋律优美流畅, 内容表达婉转间接, 往往寓情于山水、于古人、于故事。在益阳的劳动号子中, 既融汇了山歌音乐的奔放、嘹亮, 又蕴含着小调的悠扬抒情。

由于号子具有组织指挥劳动的功能, 因此, 其演唱形式主要为“一领众和”。在“一唱众和”中, 领部起着集体劳动中的指挥和组织作用, 领部与合部交替进行, 互相响应, 促进和强化劳动者的情绪交流、劳动过程的协作精神。领部和唱词主要是显示部分, 领唱者即兴编词和变化曲调, 着重表现劳动者豪迈自信的情绪, 其音乐灵活自由, 旋律性较强;而合部一般多唱衬词, 音乐较固定, 变化较小, 节奏性强, 侧重表现沉重有力的劳动状态;在领部和合部的反复交替中, 号子的音乐铺展开来。

寻访碧螺在洞庭 篇4

苏州太湖有36000顷,历史上在太湖中有一小礁岛,岛上有岩洞如庭屋,故名叫洞庭山,在洞庭山东面的岛叫洞庭东山,在洞庭山西面的岛叫洞庭西山。因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东、西两山,故有“洞庭碧螺春”之称。

古人说洞庭山是“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却是事实,此处精巧玲珑,灵气逼人,堪为中国最美的茶乡之一。

对洞庭碧螺春的“香飘百里”之韵仰慕已久,神往太湖洞庭之美,此次遂愿。从苏州火车站乘车约一小时,来到了碧螺春故乡的第一站,江苏四大历史名镇之一的东山镇。

洞庭东山在东山镇南,我们花了不久的时间就登上了东山的莫厘峰顶,但见重山迭翠,万顷湖光,显得份外美丽。正是初春,是品尝“碧螺春”的最佳时令。洞庭山茶香阵阵,漫山的绿色,在阳光下一碧如洗,青翠欲滴,似乎连飘缈的空气也包藏着淡淡的绿意。这是洞庭东山特有的绿,碧螺春的绿。

东山人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喜欢饮茶,好象不会饮茶就不是东山人一般。而且在招待客人饮好茶时,须讲究用当地的山泉。历史上不少名人曾专程至东山煮泉品茗,如明代名人唐伯虎就曾到东山翠峰坞悟道泉品茗,其诗中可见其闲趣:

“自与湖山有宿缘,倾禳刚可买吴船。纶巾布服怀茶饼,卧煮东山悟道泉。”

东山是一个半岛,就如一艘巨舟泊在湖滨;西山却是一个独立在湖中的大岛,两山遥相呼应。我登上的是洞庭东山,因湖上水雾迷蒙,只能见到对面的西山若隐若现,宛如水中披着轻纱的女子。

旅行车沿湖滨公路绕行一周需三个多小时。洞庭山的茶树,不同于其他茶园是一大片的,它是一墩墩,一丛丛,星罗棋布在花果林间或果林周边。各式各样的果树,桃、李、杏、梅、枇杷、桔子、银杏、石榴与茶树交错种植,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调节着茶园的雨露日照。

高洁之物,自有择邻而居的灵性,这正是碧螺春不同凡品的特色。

春日暖阳,中午时分,我们到了西山,但见烟波浩瀚,近处水边是大片的芦苇丛,荡人心魂。郭沫若当初称无锡的鼋头渚是太湖风景绝佳处,但早已是旧时风光,全不如洞庭山上来的自然与宁静。唐伯虎一首“烟波钓叟歌”,勾勒出太湖的山青水秀。

西山岛居民甚少,他们都是王室望族的后代,其中东村、明月湾等古村落,仍保存着一批明清时期的古宅建筑。进得村子,随处可见老宅,祠堂,水井……

明代张怡在《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诗中写到:“世人不信桃源记,谁知此是真桃源!”

我们登临西山缥缈峰,这是西山最高之处,约有330多米。山上茶园遍布,只闻鸟鸣山间,温润春风吹拂,茶香、花香沁人心脾。心和自然贴得如此之近,在宁静、愉悦的心境中更得茶与花果幽香的真味。

顺着迤逦的山路踏进了茶园,但觉土地松软,野花烂漫,一丛丛的茶树上伸出的嫩芽惹人怜爱,其嫩绿之质,似乎能掐出一汪水来。轻轻嗅之,只觉清新幽香入鼻。采茶女孩的吴侬细语飘荡在茶园间,她们身背竹篓,两手,上下飞动,如同凤凰点头。

午后,我们尾随着采茶姑娘到了村里。农家院内一片繁忙,笸箩里满载着鲜嫩的叶芽。女人们正在屋头精心挑拣着刚采回来的芽叶,碧螺春只可选那些一芽一叶的嫩芽,且需当天炒制。此时,一股浓浓的茶香把我们引到了灶台旁,一名中年男人在大铁锅里熟练地翻炒着茶叶,炒制成的茶叶浑身披满毛绒,甚是可人。碧螺春的炒制需要两个人细心默契的配合,一人炒茶,一人烧火,因此,他们通常都是夫妻搭档。

我们在农家买了些真正的明前碧螺春,价格颇为便宜,不到200元。茶农说:这碧螺春该用“三开”冲泡法。第一开是杯中先注沸水,然后放茶。第二开才可用沸水注入,味道至香。第三开冲入开水后,可将杯盖合上,几分钟后再饮。

碧螺春茶如同苏州人的个性,它不是“大江东去”的豪迈,更不能“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当以妙玉的绿玉斗细斟慢品,三杯即可。

我们找到院里的百年水井,用甘甜的井水烧开泡饮。此时干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未及冲泡,就已嫩香袭人。注水加茶,茶慢慢沉底,开始伸腰舞动,犹如白云浮空,汤水渐染渐绿。闭上眼睛,让清新的香气扑鼻浸润,仿佛仍置身明丽春光下的太湖边,在满坡的茶园中行走,在茶海中陶醉。

傍晚时分,夕阳艳丽,山色倒映在湖水中,翠意浓浓。据说,范蠡曾太湖泛舟,并遗有紫砂茶壶工艺传世。走到湖边,我仿佛看到烟涛微茫里有一叶扁舟出没,西施的歌声若近若远。范蠡带着西施归隐太湖,那是一种多么温柔、自然、苍茫,而又尽在不言中的感情啊。

此一时,让人忘却了时间。

茶乡必游之地

东山岛的陆巷古村落保留着传统的明清古建筑,这里是明代宰相王鏊的故里。东山岛莫厘峰遍植茶树,果树。

西山靠着太湖,是一个很大的岛,到岛上的汽车,还要经过两座白色的跨岛大桥。湖边风光秀美,可泛舟湖上,若在大雨中泛舟也别有一番风味。石工山虽然小有名气,其实山并不大。强烈推荐西山最高峰——缥缈峰。虽然山峰才300多米,但是需要越过两个三头才能到达,全山满是茶叶。缥缈峰尚未开发,山上还有山泉,用来泡茶正好。

另外,西山的明月湾古城,非常朴实,最好看的是村口的大树,约有1000年的历史,要5个成年人才能抱得过来。

来碧螺春的故乡自然不能忘了到西山涵村坞寻茶。到西山镇区后在第二个红绿灯(群立桥)向右转,前行5公里左右到涵村村口,向左有公路直通涵村坞内,山坞内有涵碧苑景点,可观赏采茶、制茶,有茶楼可品茶、休息、赏景等等。

晚上住在明月湾的农家,地理位置好,随时可以喝上碧螺春,且有甘甜的井水。晚上睡觉安静,白天出门空气清新;西山宾馆是岛上星级最高的宾馆,推荐湖景房,哪怕不出门,也可以饱览太湖美景。

茶友洞庭山旅游攻略

行:如从上海站出发,火车站20分钟一趟,车费15元左右。一小时到苏州。出站左侧有91路车到西山,车费6元,路程约2小时。如从杭州坐快客直奔苏州,票价为45元,在苏州南站下车,可坐出租车直接到苏州火车站再坐K20路公交车直达东山,约一小时车程,或是到吴县汽车站坐到东西山的中巴车。坐中巴车环游东山,票价只需1元,也可包三轮摩托或人力三轮。

游:东山岛上“紫金庵”门票15元。石工山门票68元

食:洞庭的农家饭也是别有风味的,不算太贵。

洞庭湖区 篇5

进入21世纪,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影响到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从2004年以来,连续13年中央1号文件年年锁定三农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核心和首要任务。草尾镇是洞庭湖区的重点发展城镇,在2010年4月被确定为“益阳市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镇”,2011年4月被确定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联系镇”,2011年9月被确定为“益阳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镇”,2012年4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三轮示范镇”。新安村是该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的第一个农村中心社区。为充分了解新安村村民家庭基本状况、村民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看法和建设农村中心社区的需求,我们对该村村民进行了现场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针对当地村民的问卷,问卷采取实点现填的形式,在村民填写问卷的同时,与他们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文化水平低,无法独立完成问卷的被调查人,我们进行了适当的指导。

本次调查范围是草尾新安村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共发出387份,有效问卷368份,有效率为95.1%,确保了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研覆盖了新安村的绝大部分村民。所以我们统计的数据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基本反映新安村民的基本概况、对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中心社区建设的意见。

1 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沅江市北部,草尾镇东南部,与阳罗洲镇、东红村、三码头村、四民村、新民村毗邻,总面积497.51 hm2。现状有23个村民小组,667户,总人口2 463人。县道沅漉公路从该村南部经过,交通较便利。距沅江市约45 km,距益阳市约80 km,该村是典型的洞庭湖的农业村,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以种养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水稻,棉花,蔬菜,活鱼,牲猪。

2 问卷调查户基本情况

1)问卷村民家庭居住人口情况(仅指在本户实际居住人口,已分家迁出子女等不计算)。

从表1可见此次调查户人口数以3人~5人为主,占到了全部被调查户的73.6%,户人口数为1人~2人占到了全部调查户的11.7%,户人口数超过5人占14.7%。

2)家庭成员中60岁及以上老人情况。

从表2可见此次调查户中有60岁及以上老人的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53.8%,有1个~2个60岁及以上老人的户数占总户数的51.4%。

3)家庭常年在外打工人口。

从表3可见此次调查户中有常年在外打工人口的家庭占总户数的69.9%。

4)家庭的年收入。

从表4可见此次调查户的户收入普遍在40 000元以内,占到调查总户数的88%。其中户收入20 000元以下的占到了58.7%。

5)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表5可见此次调查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在土地耕作,占到了总调查户数的74.7%。

6)家庭主要使用能源。

从表6可见此次调查户的家庭主要使用能源为液化气、煤、柴、电,传统的能源与清洁能源并重。

3 问卷调查户对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的意见

1)是否支持进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从表7可见此次调查户对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是支持的,选择很支持和比较支持的占总调查户数的86.4%,不支持的仅占3%。

2)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最先需要做好的工作(多选)。

从表8可见此次调查户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最关注的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有超过50%以上的调查户选取该选项。

3)耕地集中经营的效果是否要比农户单独经营的效果好。

从表9可见此次调查户中认为土地集中经营的效果好很多和比较好的户数占总调查户数的66.3%,认为比较差和差很多的仅占16%。

4)是否支持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从表10可见此次调查户中很支持和比较支持土地流转的户数占总调查户数的67.6%,不支持的仅占15.8%。

5)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选)。

从表11可见此次调查户中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不规范和认识不足。

4 问卷调查户对农村中心社区建设的意见

1)是否愿意到规划的集中农村社区居住。

从表12可见此次调查户中很愿意和比较愿意到规划的集中农村社区居住的占总调查户数的77.4%,不愿意的仅占4.4%。

2)在规划的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从表13可见此次调查户中愿意选择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户数占总调查户数的69.8%,要求按规划自建的仅占12%。

3)集中农村社区住宅建筑的模式选择。

从表14可见此次调查户中选择的主要住宅建筑模式是公寓式的户数占总调查户数的63%。

4)家庭所需住宅的建筑面积。

从表15可见此次调查户中选择100 m2/户~150 m2/户的户数占总调查户数的69%。

5)对集中农村社区的主要要求(多选)。

从表16可见此次调查户中村民对集中农村社区建设要求主要是环境优美和生活方便。

6)家庭未来出行最想要的交通方式。

从表17可见此次调查户中有40%以上的村民认为未来私家车和摩托车还是主要的交通方式。

5 综合分析与结论

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访谈与综合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每一部分内容都通过了缜密的实地调查,得出相关数据与结论,并通过汇总,提取重点与核心的调查与访谈,结合理论知识,深入剖析现状。

5.1 村民的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实施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经济条件改善,村民家庭构成普遍小型化,5人以上大家庭仅占总户数的14.7%。绝大部分家庭都有外出打工人口,常住人口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占了很大比重,一些老人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家庭占到了76.9%,全村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主,生活并不宽裕,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绝大部分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土地耕作。村民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认为政府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促进村民能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2 村民对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的意见分析

村民认为当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最先需要做好的工作,基础设施一体化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社会保障同城化、产业发展集聚化。这说明村民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民对建立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充满期待。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耕地集中经营有待大力发展,农民对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所带来的高收益充满期待,绝大多数村民支持土地流转进行集中经营,积极性很高。村民认为当前的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规范性的规定、农民利益受损、纠纷增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

5.3 集中农村社区建设的意愿分析

绝大多数村民比较愿意在规划好的集中农村社区居住,农民对设立新社区充满期待。集中居住的意愿很明显。这说明,只要做好集中农村社区规划,配套好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绝大部分的农民愿意在集中农村社区居住。在建设模式上,大部分村民也认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模式,而且大部分村民选择的居住模式是单元公寓式,绝大部分村民选择的面积是100 m2~150 m2。村民在集中农村社区最渴望获得优美的居住环境、方便的生活条件、强烈的安全感。

5.4 其他方面

目前村民家庭主要的交通工具为摩托车、自行车,而在村民将来出行最理想的交通出行方式为私家车和摩托车,柴火和煤炭是村民家庭使用的主要能源。

6 结语

洞庭湖区 篇6

1 技术措施

1.1 示范点基础建设

特选洞庭湖畔的岳阳市良心堡镇护城村为示范点, 护成村低洼稻田的平均海拔为25.8 m, 具备地势低洼的充分代表性。选择《岳阳市宇环特种水产产销合作社》向宇环合作社的家乡护成村的养殖基地为示范点。护城村由向宇环合作社2007年率先开始养殖探索, 2010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此, 将分析其自成立合作社起至今5年的各项基础数据, 用来总结稻虾轮作模式的种养技术。宇环合作社在护城村共流转低洼稻田8 hm2。进行整体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为筑堤、水利建设开进出水管道, 筑田埂高约1 m, 宽约2 m。稻田四周深开沟, 开沟比例为养虾总面积的8%, 沟宽2 m, 深1.5 m。虾沟的作用是6月10日以后 (准备种植水稻的时候) , 未达捕捞上市尺寸的小龙虾顺着排水后降低的水位由稻田游入四周水位较深的虾沟中, 用以保种。配备进出排灌管道, 可以保持良好的水循环。

1.2 水稻种植

示范地每年6月10日虾捕捞结束后开始进行稻田的土地平整和晒田处理, 可以全塘撒生石灰消毒, 为了节约工时, 示范地采用水稻直播的种植方式, 播种后1~3 d喷洒芽前封闭性除草剂丁卞, 养虾后田泥肥力提高一般无需施基肥, 6月20日选择采用直播方式, 种植一季中稻, 品种为常规稻黄花占。种子播种前进行1~2 d的晾晒处理, 这样可以增强种皮的通透性, 有利于种子吸水, 促进种子中的各种酶的活性, 提升发芽率。然后使用10%浸种灵500倍液浸泡48 h, 用来预防水稻病变。洗净后进行温水催芽浸水48 h。播种量为75 kg/hm2, 在秧苗三叶一心期最多施氮、磷、钾总含量45%的复合肥150 kg/hm2。追施尿素225 kg/hm2。用药方面只需要在8月底抽穗拔节期前喷粉虱一次净生物性农药 (最多施用15包/hm2, 8 g/包) 。经过130 d左右的生育期, 于当年10月20日左右收割一季中稻。

1.3 虾塘建设

一季中稻收割后, 可撒生石灰1 125 kg/hm2进行全塘消毒, 稻田注入深约15 cm的水量, 种植小龙虾饲用水草—轮叶黑藻 (具备净化水质功能, 且为小龙虾栖息、蜕壳生长提供环境) , 水草的一般种植覆盖率为30% (其具备迅速繁殖能力, 一般11月种植, 翌年3月可繁殖至60%~70%的覆盖率) 。然后注水深至1 m达到小龙虾需求的水位, 为给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使用清塘净1 250 m L/hm2消灭其他野杂鱼 (因为其与龙虾具有生存竞争关系) , 接着就进行虾种的投放。

1.4 虾苗投放与除杂

每年的11月为稻田常规投种时间, 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可以选择在每年虾价最便宜的9月购种, 投在稻田四周的虾沟中保种。购种要选择附肢健全、体肢强壮的个体, 购种运输过程要做到不挤压、不吹风、保低温 (适应温度为8~35℃) 。虾种运输到养殖区 (可以选择用大桶注入稻田水稀释成3%含量的淡盐水[1]) , 静养虾种10 min, 可起到消毒和调节运输温差的作用, 再将幼虾沿着稻田边缘慢慢投放, 若虾很灵活则可直接投放。虾种的投放最好选择在晴天的早晨或者阴雨天, 气温不宜过高, 虾种最适宜的大小为25~35 g。小龙虾的投种量为300 kg/hm2, 超过375 kg/hm2视为浪费。通常只需要第1年投种, 然后可自己在虾沟留种, 一般情况无需补投。若想避免小龙虾近期繁殖, 保持杂交优势, 往后每年异地购种补种22.5 kg/hm2即可。虾种选择大部分种苗就近购买, 减少运输时间, 降低小龙虾死亡损耗。少部分选择跨区域异地购种 (母种为主) , 保证小龙虾的杂交优势。投种成活率一般为50%以上, 投种后观察稻田的虾量不低于20只/m2, 则达到投种目标数量。

1.5 日常管理

小龙虾的日常管理就是要做到每日巡塘, 管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 包括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

1.5.1 饲料投喂。

小龙虾投种前期应该少量投食, 小龙虾是杂食性的, 傍晚至次日清晨是小龙虾的采食高峰期, 因此饵料的投喂建议清晨投30%, 傍晚投70%[2]。除了种植水草 (植物性饵料) 供食以外, 可以选择投食米糠、玉米、麸皮补充粗蛋白, 也可以投食豆渣, 但是米糠、豆渣易破坏水质, 只能在3—4月天气较为凉爽的季节投喂。也可以适当投食猪心肺、猪肝、蚌壳肉等 (动物性饵料用量22.5 kg/hm2, 选择傍晚投喂) , 可以在动物性饵料里加入芽孢杆菌或使用200倍EM菌营养液, 加入比例为1∶500。EM菌是以乳酸菌、酵母菌等10个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形成的微生活菌制剂, 能抑制病害, 净化环境。如果饵料不够可以投食小龙虾配合饲料 (示范地选用的是岳阳金泰20 kg装的龙虾配合饲料) , 但是基于生态养殖和成本控制, 尽量不投食饲料。投食时应尽量选择晴天傍晚, 因为小龙虾的取食高峰期为傍晚至凌晨。小龙虾脱壳期时少投食, 由于小龙虾游泳能力差, 尽量投在小龙虾聚集处。投食的量通过观察水草面积来判定 (一般5月1日前龙虾食草量小, 之后采食量增大) , 若水草面积减少快则证明投食量不够。若水草迅速繁殖, 则证明投食过量。

1.5.2 水位与水质调节。

由于龙虾生长快, 新陈代谢旺盛, 耗氧量高, 所以需要保持水质清洁, 保持稻田水较高的能见度, 若出现混泥水证明水位浅了, 需要加水, 天气气温高的时候也可以适当提高水位。若能见度低, 则需要换水。常规水质调节是每隔2~3 d新注入5~10 cm水量, 具体情况通过每日观察水质来决定。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体p H值应该在7.0~8.0之间, 可以通过投放生石灰来进行调节[3]。方法是每隔10~15 d泼洒生石灰约150 kg/hm2, 调节酸碱性的同时还起到了水体杀菌和提高水体钙浓度的作用。平日里注意观察水质, 保持水的透明度和清洁情况, 水体的透明度达30~40 cm为最佳[4]。水色呈墨绿色为佳, 偏深、偏黄或出现混泥水则视为水质不佳, 水质不佳时要通过及时换水来调节水质。

1.5.3 定期消毒。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消毒是防止病害的基础, 切记投食过量, 及时捞除稻田的杂物及饵料残渣。若发现龙虾虫体附身, 外观呈灰黑色时, 带灰黑色绒毛视为病害。一般是在投种前 (11月初) 及小龙虾捕捞后 (6月20日左右) 撒生石灰 (3 375 kg/hm2化浆泼洒) 进行稻田消毒[5,6]。早上巡塘, 若发现龙虾浮水面, 反应迟钝, 则视为水体缺氧, 或者是病害前期, 要谨慎观察, 及时处理, 最简单常规的方法就是进行稻田换水处理, 适当提高稻田水位至1 m以上, 若确定为病害, 小范围病害则将病虾捕捞进行隔离处理, 用含量为1%~2%的淡盐水浸浴。若大面积的小龙虾病害可以选择投入适量稀释的食盐水。

1.5.4 捕捞。

捕捞期一般为每年4月20日开始 (视情况可提前至4月上旬) , 5月1日以后由于天气渐热, 水温开始升高, 会影响到水质, 因此在5月1日之前尽量捕捞上市。水质是影响小龙虾品质的一方面因素, 另一方面是5月1日之前由于市场小龙虾供应量较小, 小龙虾的交易价格比较高。

2 成本与效益

2.1 生产成本

护城村示范点2010年共投入生产成本为26.36万元。其中小龙虾生产成本为17.84万元, 第1年小龙虾的成本为22 290元/hm2。其中包括虾种4.32万元 (按投种量300kg/hm2计算, 均价18元/kg) , 每季土地流转费用为2.4万元 (2010—2012年为6 000元/hm2, 2013年起, 由于养虾效益好, 每年租金涨为12 000元/hm2) , 1.44万元建堤坝、田埂等 (平均1 800元/hm2, 8 hm2则为1.44万元) , 6.56万元水利建设费用 (包括堤坝建设、1.7 k W的抽水机、管道等) , 1.2万元人工管理成本 (共2人, 每月3 000元, 共2个月) , 2 370元水草种植费 (种子15 kg/hm2, 价格为36元/kg, 3 hm2苗床草种费1 620元, 共耗5个人工750元) , 1.68万元的饵料成本 (日总投食量按龙虾实际存塘量的体重2%~6%即可) , 8 hm2示范基地一季龙虾约投3 400元/t饲料3 t、2 200元/t米糠或玉米3 t) 。2010—2012年每年8 hm2水稻种植成本为8.52万元, 种植成本为10 650元/hm2, 其中种子2 250元/hm2, 肥料450元/hm2, 喷药450元/hm2, 人工、机械总成本4 500元/hm2, 一季土地流转费用3 000元/hm2。2012年起, 由于稻虾轮作效益好, 护城村的稻田流转费用上涨到每年12 000元/hm2, 其他成本不变 (表1、表2) 。

2.2 生产效益

小龙虾每年产量1 125~1 500 kg/hm2。按全年平均30元/kg的价格计, 约405元/hm2成本即可。5月1日以前虾体12.5~20.0 g的价格为20元/kg, 20~35 g的价格为36元/kg, 35~50 g的价格为60元/kg, 50 g以上的价格为76元/kg;5月1以后虾体12.5~20.0 g的价格为16元/kg, 20~40 g的价格为32元/kg, 50 g以上的价格为64元/kg, 未分级的小龙虾全年均价约为30元/kg。2010年8 hm2示范地光一季龙虾即可获得30万元的收入。投产第1年即可达到15 210元/hm2的纯收益。小龙虾的养殖一般只有第1年投入虾种, 此后每年几乎不需要投种成本, 若补种只需22.5 kg/hm2。若按每5年进行1次循环投种模式来算, 第2~5年平均可获得纯利润20 321.25元/hm2, 2012—2014年由于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到12 000元/hm2, 小龙虾的纯利润调整为17 325元/hm2。

水稻黄花占的平均产量可以达到8 250~9 000 kg/hm2。按2.6元/kg的价格来算, 8 hm2示范地平均每年可获得水稻收入17.6万元, 平均至少可获得22 014元/hm2的收入, 至少可达11 427元/hm2纯收益。稻虾轮作第1年整可获得26 010元/hm2的总纯利润, 第2年可获得34 980元/hm2的总纯利润, 第3~5年可获得30 880.5元/hm2的纯利润。稻虾轮作5年平均每年可达到30 726元/hm2的纯收入。随着科学种养技术的优化, 稻虾轮作模式的效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元/hm2)

3 技术优势分析

3.1 虾稻轮作关键技术

自《岳阳宇环特种水产产销合作社》成立后, 合作社在洞庭湖其他地区建设了大片基地, 发展至今已达266.67 hm2。其中在益阳市的茈湖口基地、过鹿坪这2个基地, 由于2015年初当地水利管道改建, 稻田的水源受到到影响, 直接影响到小龙虾的养殖水质。宇环合作社根据这一情况尝试了2种投喂方式进行比较。在茈湖口基地进行植物性饵料水草养殖+动物性饵料 (猪心肺、猪肝、蚌壳肉) 养殖, 除水草外, 小龙虾配合饲料、动物性饵料、米糠的投食比例为2∶7∶10。在20 hm2区域进行轮叶黑藻纯植物性饵料生态养殖。结果表明, 投入动物性饵料的茈湖口基地的小龙虾产量下降30%左右, 并出现死虾情况, 且小龙虾品质欠佳。而过鹿坪村纯植物投饵养殖的基地则保持原产, 小龙虾的品质更为优良, 出产了大量青虾。总结分析其原因, 首先, 由于水源的问题, 稻田没有良好的换水系统, 注水频率和注水量降低, 且动物性饵料对水质影响大, 加之捕捞期环境气温较高, 若未及时捕捞未消化的动物性饵料, 则会加剧水质的恶化。其次, 植物性饵料轮叶黑藻自身具备净化水质的功能, 保持大面积水草量改良了原本不佳的水质条件, 且纯植物性饵料投喂视为生态养殖, 提高了小龙虾的品质。再结合分析安乡县《湘华水产养殖合作社》的情况分析 (其具备优越的排灌水系统, 可保持每日循环换水) , 其投入了大量动物性饵料, 也出产了高产优质的小龙虾。由此可见, 水质调节和适宜的饵料投入为养殖高品质小龙虾的关键因素。日常管理做到每日巡塘, 及时调节水质和投喂方式是小龙虾高产、优质的核心、关键。

3.2 稻田虾稻轮作的优势

稻虾轮作模式适应洞庭湖低洼稻田养殖, 稻虾养殖很好地避开了5—6月的汛期, 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起到了防灾减灾的作用。并且稻虾轮作无论对种稻还是养虾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对于种植水稻来说, 首先, 养殖小龙虾的排泄物增强了稻田泥土的肥力, 增加了天然的肥料。与传统的一季稻模式相比免施了基肥, 减少了复合肥投入750 kg/hm2节约了成本1 875元/hm2。其次, 由于小龙虾的食草性, 小龙虾捕捞完后, 稻田里会寸草不生, 也可节省900元/hm2的机耕费, 同时减少农药使用1~2次, 比一季稻模式相比减少了各项费用225~450元/hm2, 共节省了水稻种植成本3 000~3 225元/hm2。对于养殖小龙虾来说, 每年种植水稻前会经过晒田处理, 改善了土质, 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对于长时间浸泡的虾田来说这也是改善养虾水田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

3.3 虾稻轮作的意义

低洼稻田由于易遭水淹, 农民往往只能种植一季水稻, 因为油菜和小麦不能适应洞庭湖低洼湖田环境, 一季稻+油菜或者一季稻+小麦的模式也不适应, 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稻虾轮作, 仅小龙虾的收入1年可达37 500元/hm2, 一季中稻黄华占还可以达到9 000 kg/hm2的产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大批荒废的稻田也被利用起来, 外出务工的青壮力也逐渐返乡。稻虾轮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国富.淡水小龙虾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13) :118.

[2]汪文忠.小龙虾养殖成败的关键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14 (24) :48-50.

[3]许幼青, 寿绍贤, 谢金木, 等.“稻-虾”轮作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稻米, 2012 (6) :47-48.

[4]史登勇, 朱丽娅.小龙虾养殖技术系列谈 (六) [J].渔业致富指南, 2007 (8) :28-29.

[5]奚业文.低洼田稻虾连作稳粮增效生态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 2012 (9) :29-30.

洞庭湖区 篇7

当前, 针对软弱地基的桩基处治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湖泊河流地区作为一种典型的受干湿循环影响较为频繁的地区, 其土体强度随水位上升下降影响波动较大, 目前国内外对于湖区干湿循环环境下的超长桩施工技术研究较少, 本文以洞庭湖区高速公路超长桩工程为依托, 开展湖区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 以期为类似桩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参考。

1 工程概况

洞庭湖周边区域分布着大面积的软土, 属于湖相软土地基沉积区, 该区域普遍表现出地势低平、土壤软弱的地质特点。位于洞庭湖区的某高速超长桩施工现场无基岩露出, 地勘报告表明, 工程沿线地段分布有相对较厚的湖相沉积岩, 其厚度平均值不小于18.0 m, 沿线砂土层厚度普遍在28.0 m左右, 砂土层下全风化花岗岩层, 钻孔情况如图1所示。沿线原地面标高在26.82 m左右, 调研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针对上述地质情况, 本工程所设计桩基桩长普遍在60 m以上, 桩径不低于800 mm, 系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

2 湖区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2.1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结合洞庭湖周边软土类工程地质以及施工便捷程度考虑, 决定选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地基处理, 对施工技术进行总结, 得到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2 湖区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难点

洞庭湖区的湖相软土地质条件给该区域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增大了施工难度, 将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 总结如下:

1) 由于上层土体的自重压力作用, 钻孔后出现孔壁岩土内缩现象, 极易引起孔壁失稳, 进而出现塌孔事故。

2) 由于孔隙水压力以及土压力对钻孔造成影响, 将诱发缩颈事故, 即钻孔内径变小。

3) 随着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进行, 导管底端将逐步远离孔底, 底部混凝土极易出现稀释情况, 增大了混凝土凝固难度, 若此类凝固情况不佳的混凝土存在于桩身部位, 极易导致出现断桩事故。

2.3 影响湖区超长桩成桩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土质。

对超长桩成桩质量而言, 土质不良极易导致孔壁的坍塌, 砂土、粘土即为该类不良土质, 其中又以砂土为甚。洞庭湖周边区域广泛分布着湖相沉积土, 该区域上层分布为粘土, 中层即分布着厚度较大的砂性土, 其下则为深度较大的全风化沉积岩。另一方面,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工程涉及的浅层粘土以高液限粘土为主, 亦为不良土质, 使得孔壁坍塌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

2) 水。

在超长桩施工过程中, 钻孔时孔壁内外的静水压力平衡十分关键, 是成桩的控制因素之一, 一旦出现失衡, 极易引发塌孔、缩颈等事故。与之相应的, 洞庭湖湖区地下水活动频繁, 且水位较高, 在其影响下, 钻孔内部往往存在渗流现象, 严重时会出现管涌, 这些都是诱发孔壁坍塌、断桩等质量事故的因素。

3) 施工技术。

对于湖区软土区域内的钻孔灌注桩建设过程, 很多施工细节制约着成桩质量, 稍有不慎即将导致桩体不合格, 因而合理的施工手段及技术安排十分重要。在背景工程施工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由主观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包括钻孔时钻头与孔壁出现碰撞, 使得钻孔过大、偏斜;钻孔至砂土层时未能控制好钻进速度, 导致护壁泥浆与孔壁间的粘结情况不良等, 都将使得成桩效果出现问题。

3 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超长钻孔灌注桩因其较高的钻孔和成孔深度, 在施工过程中, 难以保证成孔及成桩质量。本文依据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实践,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分析其事故原因, 并提出处理措施。

3.1 斜孔、串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斜孔、串孔现象。

由于护筒埋置深度浅, 易造成串孔。鉴于此, 其最好的处置措施即为增加护筒的埋置深度。

钻机自重小、钻杆刚度小、抗扭能力差, 钻机的磨盘位置不当, 土层结构变化等是造成斜孔现象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如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机;钻孔时要始终保证磨盘处于水平状态;遇到土层结构变化处应及时更换钻头类型。

3.2 塌孔、错台、缩颈和扩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缩孔现象常出现在软塑状态和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层, 究其原因在于钻孔时泥浆稠度不够。因此为防治缩孔现象, 需根据工程情况, 适当增大泥浆比重、粘性及稠度, 增加钻头的直径进行扫孔处理。

泥浆稠度小、钻孔过程中钻头及钢筋笼与孔壁的刮擦、孔壁渗水、混凝土灌注时间长等是造成塌孔、扩孔的主要原因。塌孔和扩孔的防治措施如下:

1) 钻孔过程中应适当增大泥浆比重。

2) 尽量避免钻头及钢筋笼对孔壁的刮擦。

3) 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灌注时间。

4) 可采用挤压套筒或滚压直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钢筋笼, 减少安装时间。

5) 塌孔发生后可重新回填土, 待土基本固结后, 重新开钻。

土层中存在弧石或存在倾斜的软硬土层变化处是造成错台的主要原因。其最好的防治措施为:

1) 向孔内投入混凝土, 待孔内石头胶结后, 重新开钻。

2) 在软硬土层变化且呈倾斜状处, 应减速慢钻, 并反复提钻扫孔。

3.3 卡钻、糊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造成卡钻现象主要是因为在钻进过程中遇到坚硬岩石。其防治措施为:

1) 如遇到岩层, 应更换合适的钻头, 进行减压低速慢钻。

2) 在钻进过程中应注意钻机钻压、扭矩、转速、电压等参数, 如果这些数据突然发生变化, 应立即停钻。

3) 如发生卡钻, 则应慢速反转退出, 清理孔底。

造成糊钻的主要原因为孔内粘土粘性大、厚度深。其处治措施为:

1) 选择钻速较快的钻机。

2) 根据桩径和土质情况, 选择合理的钻头型式, 并对钻头进行改进。

3) 降低钻压, 上下提降钻头, 及时更换被糊的钻头。

4) 适当降低泥浆的比重。

3.4 沉渣过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沉渣过多主要原因为:清孔方法不当;孔壁剥落、坍塌现象严重, 清孔泥浆指标控制不当。其防治措施有:

1) 宜采用反循环清孔方式对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清孔, 彻底清除沉渣。

2) 若采用正循环清孔, 则应增大泥浆泵量, 提高泥浆循环速度, 增强泥浆携带钻渣的能力, 用优质膨润土和化学外加剂如纯碱提高泥浆粘度, 以减缓砂粒沉淀速度。

3.5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其产生的涌动力大于钢筋笼的自重, 从而使得钢筋笼上浮。

防治措施:

1) 对钢筋笼进行固定, 如将钢筋笼固定在护筒顶部施工平台。

2) 加快灌注速度, 延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 钢筋笼上升时, 停止浇灌混凝土, 检查埋管深度, 拆除部分导管, 保持埋管1.5 m~2 m, 导管钩挂钢筋笼时, 要下降导管, 转动移位脱钩后上提。

3.6 断桩、埋管、卡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造成断桩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坍落度大;浇灌过程不连续;灌注过程中发生埋管、卡管;发生坍孔现象。

造成埋管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在混凝土中掩埋时间过长。

造成卡管的主要原因有:骨料级配不合理;产生局部初凝现象的混凝土直接用于灌注。

断桩、埋管、卡管的防治措施有:使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同时保证连续、快速的混凝土灌注。

3.7 混凝土灌注不连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灌注不连续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供应速度慢;导管出现卡管等异常现象。其防治措施有:

1) 注重机械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保证混凝土拌和楼应不少于两台, 必要时还应考虑备用商品混凝土。

2) 因导管的原因而不能连续灌注时, 可二次插下导管重新进行灌注, 按首盘灌注的方法进行施工, 可适当提高此处灌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导管应插入到混凝土中, 埋深不小于2 m, 并采用小潜水泵将导管内的泥浆抽掉, 灌注的过程中, 导管应上下、左右移动, 目的是将导管内未抽掉的泥浆和少量的沉渣、浮浆与混凝土搅拌均匀。

4 结语

在传统钻孔桩施工工艺的基础上, 结合洞庭湖区的实际工程特性, 从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难点及处治对策、施工过程突发事故应急处治对策对湖区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洞庭湖区某高速公路实际工程为依托进行了应用, 结果表明应用湖区超长桩施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成桩质量。

摘要:为解决湖区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超长桩施工关键技术问题, 依托洞庭湖区某高速公路超长桩施工工程, 总结了塌孔、缩颈及断桩的成因, 分析了土质、水、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对成桩质量的影响, 提出了湖区超长桩施工技术及突发事故的应急对策。

关键词:湖区,超长桩,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启超.湖相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10 (5) :113-115.

[2]张平.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的成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 2005, 31 (10) :54-55.

[3]袁振东.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交通标准化, 2008 (12) :190-192.

洞庭湖区 篇8

目前, 汉寿县甲鱼生态精养面积达0.35万hm2, 存塘种鳖种龟达3 500 t, 精养、混养面积1.15万hm2, 年产商品甲鱼500 t, 年创产值3.2亿元, 占全县养殖业总产值的40%以上, 甲鱼产业已成为汉寿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 随着甲鱼生态精养的发展, 部分精养池因场地、水体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 满足不了甲鱼生长发育的要求。因此, 做好甲鱼生态养殖气象条件分析, 趋利避害, 对引导汉寿甲鱼养殖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汉寿甲鱼生态养殖气象条件分析

1.1 温度条件

甲鱼 (鳖) 是变温动物, 由于其调节机能有限, 对环境温度最为敏感, 其体温随生活水域的水温变化而变化, 所以甲鱼的生长、发育、繁殖、摄食等生理活动和生理过程是受水温控制的。甲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5~35℃, 最适温度为27~33℃[1], 当温度15℃以下时甲鱼的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少, 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 完全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如水温超过36℃, 则会进入深水避夏, 38℃以上完全停止生长, 进入夏眠。对于精养池塘, 水温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表层水温与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池塘一般有效水深在2 m以上, 池底水温比表层水温可低1.5~2.0℃[2],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气温的变化来反映水温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 对于月平均气温, 汉寿甲鱼适宜生长时期为6—8月, 其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 为28.7℃, 最低出现在1月, 为4.7℃;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6—9月, 均在27℃以上, 7月最高达32.9℃。据统计, 汉寿1981—2013年33年间日最高气温≥40℃的只出现1次 (2003年8月1日) , 日最高气温出现≥35℃的平均天数为23 d, 最多的2013年出现高温天气长达52 d;连续7 d以上出现高温天气的年份占2/3, 2013年≥35℃高温天气连续出现维持时间长达24 d, 据调查, 2013年7月、8月除部分水源不足并取水困难的精养池、水库等养殖场因持续高温无雨天气, 使养殖用水得不到更新, 水位偏低, 水体温度偏高, 甲鱼觅食等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外, 其他均无大碍。因此, 高温天气 (特别是遇到持续高温无雨天气) 影响甲鱼进入深水避夏的可能性仍不可忽视。

1.2 降水条件

汉寿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 415.9 mm, 多雨年 (2002年) 为2 059.1 mm, 少雨年 (1985年) 则为1 120.4 mm。从图2可以看出, 汉寿县降水主要集中在4—7月, 4月开始降水明显增多, 到6月下旬达最大, 为76.1 mm, 9月开始回落在100mm以下;各月最多降水量以6月最多, 为437.5 mm, 7月次之, 为437.3 mm;各月最少降水量1个月无降水, 7个月降水少于20.0 mm。集中期内日降水量最大为1988年6月28日达到155.9 mm;日降水量出现≥50 mm的暴雨日平均为2.9 d, 最多的1998年、2002年各达9 d;任意连续10 d降水量≥200 mm (洪涝) [3]出现23次, 呈三年二遇, 多的年份则1年出现3次 (如1999年、2002年) 。一般情况下, 汉寿降水主要出现在4—7月 (个别年份推迟到8月上旬) , 占全年降水量的52.3%, 与甲鱼适宜生长时期 (6—8月) 基本同步, 降水不仅为汉寿甲鱼生态养殖提供了优质水源, 同时还可增加水体交换, 改善水质条件, 增加水体溶氧以促进养殖对象 (甲鱼等) 快速生长。但是, 在雨热同季的夏季遭受暴雨或连续强降水天气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一是造成养殖池间堤被淹甲鱼串塘走失;二是暴雨前, 由于气压低、天气闷热, 使池塘溶解氧快速下降, 容易导致甲鱼和其他水生生物处于不适状态, 少数微生物 (藻、菌) 开始死亡;暴雨时, 水温急剧下降, 光照减弱, 藻菌相出现转换, 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 甲鱼发生应激反应, 导致甲鱼出现少摄食或基本不摄食, 食欲下降, 生长缓慢或停止现象;暴雨后, 遇到晴热高温天气, 池塘藻类将大量繁殖, 加上死亡的微生物腐败, 导致池塘水质变差, 底层缺氧, 容易引起甲鱼对环境的不适, 轻则影响觅食, 重则导致患病。

1.3 光照条件

甲鱼属于喜光性动物, 在晴暖天气下, 一般每天晒2~3h, 以提高体温,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增强合成维生素形成, 促进背甲皮质增厚变硬, 增强对外来侵袭的抵御能力, 并利于生长, 经常晒背的甲鱼裙边较厚。同时, 光照可影响甲鱼生殖腺的发育, 光照时间延长, 可促进甲鱼产孵提前和产卵期延长2个月, 产卵量提高4倍[4]。据统计, 汉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579.3 h, 最多的1992年为1 749.3 h, 最少的1982年为1 358.2 h, 平均每天4.3 h, 全年每天日照时间在5 h以上的有5个月 (4—9月) , 其中7月、8月每天日照时间均在7 h以上。因此, 汉寿日照时间完全能满足甲鱼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在7—8月的持续高温期间, 对精养池来讲, 为防止高温天气下强日照紫外线辐射灼伤对甲鱼的伤害, 可在池塘内栽种水生植物 (如水葫芦、水花生等) 或池塘周边搭棚覆盖草帘、遮阳网来遮阳降温, 减轻阳光直射的危害。

2 影响甲鱼生态养殖的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目前, 汉寿甲鱼生态养殖一般以池塘、水库等大型水面圈养为主, 在养殖过程中, 由于受到高温干旱、强对流天气、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暴雨、洪涝等不良天气对甲鱼觅食、生长、发育产生应激,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生存和繁殖以及产量和品质。为此, 做好灾害性天气和甲鱼养殖管理工作, 将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成本和收益情况。

2.1 高温干旱

当盛夏 (7—8月) 出现连续不断的高温干旱天气时, 会影响甲鱼的觅食乃至正常生长。因此, 在高温干旱天气来临前, 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一是及时加注新水, 提高池塘水位, 特别是高产养殖池塘, 这个时期要达到池塘的最大水位, 保证水深1.5~2.0 m, 确保足够的水体空间;二是及时开启增氧机, 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确保甲鱼的正常生长;三是合理投喂, 避开高温时段的投喂, 阴雨、闷热天气少投喂或者不投喂, 避免饲料的浪费和对水体的污染;四是适时放养水生植物 (水葫芦等) , 改善水质, 减少换水量, 调节水温, 降低甲鱼的发病率。

2.2 强对流天气

4—8月, 常出现雷雨大风、大雨、气温和气压骤降的强对流天气, 当气压降低时, 水中含氧量急剧减少, 影响甲鱼的正常呼吸, 不利于甲鱼的正常生长。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一是甲鱼投放密度要适宜。一般而言, 放养规格为100~150 g/只的稚幼鳖1.5万~1.8万只/hm2 (专养) 、7 500~15 000只/hm2 (混养) , 大池粗放 (生态养殖) 1 500~2 250只/hm2 (不投饲) 。二是要保持水质清新活爽、溶氧充足、投饵比例适中。饵料一般为池中甲鱼总重的5%~10%, 成甲为10%~12%, 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养殖水体经常采用有益微生物如益水宝等改良水体。幼鳖保持水深0.3~0.4 m, 有条件的每隔3 d换水1次, 每次换水量1/3;成鳖池, 每隔4 d换水1次, 每次换水量1/4, 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 以利其相互隐蔽, 减少互伤机会。

2.3 长期低温连阴雨天气

当出现连续1周左右低温阴雨天气时, 要及时加深池水, 增加池塘水体积, 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 由于雨水多, 天气阴晴不定, 水质变化较大, 管理难以跟上, 甲鱼会出现摄食减少, 甚至完全不摄食的情况, 并有病害发生。若水体水质较差, 还会存在水体氨氮、亚硝酸氮过高的现象, 导致甲鱼患水霉病、白斑病等。当出现水霉病症状而生长缓慢时, 即肉眼可见甲鱼四肢、颈部、尾部等出现水霉, 病甲应单独饲养。每天采用2 mg/kg鳌合铜药液浸洗5~10min, 连续3 d, 症状可以完全消除。当出现白斑病 (又称毛霉病, 即甲鱼的四肢和裙边等处出现斑点, 早期仅出现在裙边部分, 后逐渐扩大形成一块块的白斑, 使得鳖体表皮坏死, 产生部分溃疡, 预防此病可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 使池水保持嫩绿色, 或用10 mg/kg漂白粉水溶液浸泡病甲鱼1~2 h, 或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加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可减少此病发生) 时, 还可每日用VE内服, 每50 kg病甲鱼用3~45 g, 每天1次, 连续10~15 d拌料饲喂, 可抑制毛霉菌的生长。

2.4 暴雨、洪涝

洪涝常伴暴雨发生, 暴雨天气常使养殖水体附近的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物质随雨水大量集中流入水体, 常造成水质恶化, 引起甲鱼中毒或患病死亡, 如易引起肠炎等疾病。暴雨来临前, 密切注意气象预报, 大雨前夕提前降低鱼池、水库水位, 在可能出现养殖池过水间堤、塘基, 设置拦网防逃设施;暴雨后, 可采用低刺激的消毒剂 (如0.2 mg/L聚维酮碘、高锰酸钾、0.2 mg/L二溴海因、食盐等) 对水体进行消毒, 最大限度地满足甲鱼对水质的需求, 使甲鱼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摘要:以汉寿县1981—2013年气候资料为例, 分析了洞庭湖区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对甲鱼的摄食、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的影响, 并针对甲鱼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高温干旱、强对流天气、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 提出了相应对策及防范措施, 以引导汉寿甲鱼养殖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甲鱼,生态养殖,气象条件,避灾措施,洞庭湖区

参考文献

[1]王武.工厂化健康养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9:34-126

[2]胡鲲, 赵春生, 龙晓斌, 等.昌邑海参养殖的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11) :3346-3347.

江豚洞庭劫 篇9

这是今年3月,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对洞庭湖江豚科考行动中记录到的数字。然而就在当月3日,有渔民报告在东洞庭湖煤炭湾附近发现了两具腐烂的江豚尸体。4月初,更多江豚尸体被发现,一个星期多达6具江豚尸体被打捞出来。

渔民何大明提供给本刊记者的江豚死亡统计表上最终记载的数字是12头,岳阳市官方发布的数据是6头,说这是“能够找到尸体的”。最多的一天是4月14日,何大明从早到晚先后见到了4条死去的江豚,“还有一头江豚肚子里正怀着胎儿。”岳阳市江豚协会会长徐亚平将这一天称为江豚保护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江豚是淹死的,也是饿死的。”

43岁的岳阳渔民何大明站在自家铁驳船的甲板上,左手叉腰,右手指着远处湖面上川流不息的运沙船,神色凝重。

这是一些排水量多为3500吨的大家伙,在繁忙的洞庭湖上,它们依次从轰鸣着开动的采砂船边停靠、载满,然后依次离开,目的地大多是下游的武汉,有的也会长途跋涉到南京、上海。

川流不息的挖沙船、运沙船似乎与江豚无关。但是,江豚是用肺呼吸的,不时要浮出水面换气,依靠声纳系统在水中捕食并避开前方水域中的船只等可能的危险。在过去的2500万年间,这是江豚维系生存的方式。到了现代文明的今天,洞庭湖上繁忙的采砂作业、繁忙的航运、“迷魂阵”使江豚的声纳系统紊乱,避之不及,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削去半边脑袋;被挂钩困住、电晕的江豚沉到水底,导致窒息、饿死;即便侥幸逃脱,肥胖的江豚也可能面临着无食可觅、中毒的危机。常年来,洞庭湖已深陷竭泽而渔、污染难治的窘境。

洞庭湖江豚已不足百头

长江曾是全球唯一长期生活着两种淡水豚类的河流。白鳍豚已长达十余年难觅踪影,早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剩下的长江江豚数量也在连年骤降。

目前,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早在2500万年前,江豚的近亲就开始在长江中繁衍。而到了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科院水生所提供的信息,至少在20年前,长江流域还有大约3000头江豚,分布在长江中游、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到了2006年9月,洞庭湖江豚数量为230头;2007年6月,江豚数量为180头;2009年1月,江豚数量为145头;2010年1月,江豚数量为114头。到了今年3月,水生所的专家测算到的江豚只有85头。近6年内,洞庭湖已累计减少了145头江豚。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兽医学副教授谢拥军是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此前他就受会长徐亚平之命,主持解剖江豚尸体,以探究死因。4月9日,谢拥军和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两名外科医生一起操刀打开了一头死亡江豚的胃部,他沒有看到任何食物残留。“江豚是饿死的吗?”身在现场的何大明问。

经媒体关注后,洞庭湖江豚之死迅速引发广泛关注。4月16日,谢拥军陪岳阳市渔政站干部,护送两头江豚尸体前往武汉,送交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解剖。两天后,水生所发布消息说,一头江豚是遭螺旋桨击伤致死,另一头则疑为电捕鱼或其他原因导致猝死。

“断子绝孙”的竭泽而渔

今年3月10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是岳阳规定的东洞庭湖春季禁渔期。在此期间,洞庭湖全湖将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做到“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证集中”。

而本刊记者在5月初连续三天深入洞庭湖核心水域发现,禁令形同虚设。

一天清晨,本刊记者从岳阳市街河口码头出发,向洞庭湖西南方水域进发。在前行近50里水路后,到达一处叫七星湖的水域,已经没有了船只穿梭来往的景象,浩渺的湖面顿时回归沉静。

但湖面并不干净。露出水面三四米长的竹竿星罗密布,有的一字排开,有的绕着数百亩的水面围成一个个封闭的水域。

“这就是‘迷魂阵’。”渔民何大明站在船头,指挥着开船的渔民胡伏林在竹竿间左右闪躲。

据了解,这些“迷魂阵”分属不同的渔民所有,这还是这两年整治后的结果。据介绍,往年严重的时候,洞庭湖全被圈占完毕,难得一见真正干净的水域。

何大明紧盯着水面,打手势让胡伏林在一列竹竿前停下。他探下腰,和同船的其他几个渔民一起顺着竹竿捞起来一张网眼不及手指大小的渔网。渔网挂在竹竿上,一直向远处绵延开来。众人合力将一节渔网拽出湖面,无以数计的鱼虾立时活蹦乱跳。目前正值育苗期,这几乎都是仅一两节手指长的鱼苗,大多在拽出水面时就已一动不动。何大明掂量了下,“这一兜大概七八十斤。”

绑在“迷魂阵”之间的除了普通渔网,还有锋利的挂钩。何大明瞅准一根竹竿探下水去,果然扯出来一根同样绵延向远处的长绳,上面隔了不到两个巴掌就系着一个锋利的挂钩。“这是江豚最大的杀手之一。”何大明说,江豚一旦撞上挂钩就无法动弹,最终会窒息而死。

在密布的“迷魂阵”之间,湖中一道蜿蜒生长着的水草极为打眼。同船的渔民告诉本刊记者,这正是所谓的“矮围”。据了解,这是在枯水季节,渔民在洞庭湖中人为建起来的堤坝,宽达数米,围成的面积从几百亩到上万亩不等,将洞庭湖变成一口口池塘。到了丰水季节,堤坝没入水中,鱼虾进入矮围之中;待水退时,鱼虾就被困在矮围之内,坐以待毙。

类似的打鱼方法投资不菲,买一根竹竿需要十几块钱,往往一个“迷魂阵”投资多在数十万元。回报也是惊人的,这种捕鱼方法有着难以想象的高效。在成为江豚保护志愿者之前,胡伏林也曾在湖中圈过一块面积数千亩的水域。过去一网下去,顶多打上来百来斤鱼,后来“光一夜就打过上万斤”。

这正是当今洞庭湖“竭泽而渔”的残酷现状。没有资本而获得圈湖资格的渔民就冒着违法风险选择“电打鱼”的办法,设备所到之处水生动物几乎一网打尽、无一幸免。

在何大明眼里,这都是“断子绝孙”的捕捞方式。“年年禁渔,就没有一年真正禁住过。”何大明一脸悲愤。据他介绍,在30多年前,洞庭湖有鱼类120多种,如今常见的只有10多种了。“现在是洞庭湖物种大灭绝时代。”何大明慨叹,“我们不能让江豚饿死。”

暴利采砂疯狂

5月6日早上8点,洞庭湖大桥,一度停运的运沙船又重新忙碌起。

这似乎表明,此前由江豚之死触发的整治风暴暂时宣告一个段落。

此前的4月23日,岳阳市水务局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在东洞庭湖暂停所有砂石开采工作,开展7天的专项督查,要求在东洞庭湖区域控制企业船数在20艘以内、总功率不超过55000马力、单船功率不超过2400马力。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给本刊记者的资料显示,就在今年初,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启动的洞庭湖江豚考察活动中就发现,光在洞庭湖屈原镇上下游水域就观察到近30艘挖沙船。这背后的驱动力自然是暴利。

据岳阳市湿地环保促进会会长彭祥林介绍,一条1000马力的采砂船,一年的利润可达千万元上下。由此,出让砂石资源就成了洞庭湖所在的岳阳县、汨罗市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据本刊记者掌握的一份2010年4月份由岳阳县国土资源局出具的《岳阳县东洞庭湖砂石资源采矿权出让公告》显示,其起拍底价达1亿元。这较之于五六年前已经翻了近一倍。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5年,岳阳县东洞庭湖砂石公司曾以5128万元的价格取得东洞庭湖5年的砂石开采权。其时,岳阳县规定采砂船数量只能是6条,总功率为1. 3万马力。可是,随着此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升温,砂石价格疯涨,该公司出于暴利驱使,开始“狂挖滥采”。

据时任岳阳县政协委员黄建文的提案显示,自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该公司每日采挖船的功率达到6. 68万马力,超过合同规定5倍,采砂船达到16条。到了2010年,岳阳县终止与该公司的开采合同,遂以1亿元的底价重新招标。

“一艘采砂船背后就是一个千万富翁。”彭祥林是岳阳当地的一公司老板,在他眼里能在岳阳洞庭湖水域审批到采砂权的,“那都不是一般人。”

暴利的背后掩藏着对江豚等洞庭湖生物资源的灭顶之灾。长期负责洞庭湖江豚保护项目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办主任蒋勇向本刊记者介绍,采砂船的马力巨大,产生的噪声扰乱江豚的声纳定位,使其捕食困难,加上繁忙的运砂等航运活动阻塞了江豚在洞庭湖与长江之间迁徙通道,妨碍了基因交流。同时,采砂作业掏空了洞庭湖湖床,改变了既有水文状况,对鱼类资源的繁殖、生存形成挑战。

“鱼都活不下来,江豚能不灭亡吗?”蒋勇说。

地毯式排查后“竹竿依然存在”

好在4月中旬的江豚死亡事件让改变的步伐得以加速。

就在众多媒体云集岳阳期间,中央电视台曝出洞庭湖著名支流新墙河大面积死鱼、当地福盛纸厂向洞庭湖直接排污等问题。岳阳市纪委当即立案,岳阳县环保局长李爱民、党组书记任泽凤等人职务很快被免去。

4月21日,岳阳市决定展开“洞庭风雷”行动,市委书记黄兰香要求沿线进行“地毯式排查”。此前一天,湖南省省长徐守盛也在《关于江豚保护的调查与建议》上批示,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江豚”,并“积极向国家主管部委汇报争取更多支持与帮助”。

岳阳县渔政局长李天怀向本刊记者承认“迷魂阵”等禁渔期违规捕捞现象的存在。他表示,“那些竹竿都是去年留下来的,今年要全部‘禁绝’。”

一些媒体对这些工作最终进展如何依然存疑。就在今年初,岳阳县渔政局就曾展开清缴非法捕捞工具的专项行动,从2月18日开始持续了一个月。

“行动一直停留在纸上,上报材料都是假大空的官话。”一直以来,何大明几乎隔几天就会下湖查看,据他观察,此前的行动效果甚微。

5月8日下午,李天怀也再次向本刊记者介绍,自3月28日开始就已展开再一次的清缴行动,“要在一个多月内全部清完。”

而就在5月16日,本刊记者查阅岳阳县政府主办的岳阳新闻网发现,在一则反映该县清缴成效的报道中,称湖里的“竹竿依然存在。”

目前,江豚仍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徐亚平透露,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宣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上议案提案等方式,极力推动国家将江豚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设法限制人类对洞庭湖及长江水域的干扰,为江豚生存赢得更大的空间。

洞庭湖区 篇10

由于杨树速生丰产、轮伐期短、经济效益好, 而得以在洞庭湖区大面积种植。但是多年以来, 在洞庭湖区杨树病虫害发生普遍, 治理难度较大, 直接影响到了杨树产业的发展, 为此, 需要加强经营管理,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杨树及其分类

杨树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地方树种, 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 栽培成活率比较高。杨树雌雄异株, 为单性花的植物, 各器官在不同种类间的变化较大, 不同种类杨树通常在树枝上有一定的差异, 但部分形态特征在种间的差异不显著, 因此分类存在一定的难度。通常情况下, 杨树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外部形态来鉴别, 对于大杨树来说, 还可以通过树冠形状、树皮开裂程度和颜色、树枝形态、芽的形状以及叶柄形状等来区分。另外, 通过杨树种条的识别也可以区分杨树种类, 不同种类杨树的种条颜色、皮孔形状、叶的形态、髓心形状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3 杨树栽培技术分析

3.1 确定培育目的

工业用材主要有纤维用材和人造板用材两类培育目的。不同培育目的, 其立地选择、造林密度、轮伐期及抚育管理等均不相同。

3.2 选择造林地

地下水位是制约因素, 但土层厚度和水肥条件也是重要因素。垸内造林, 立地较好, 但应注意种植穴不能太下, 否则地下水位偏高影响生长, 地下水位在100~150cm, 土层厚度100cm以上, 可培育大径材, 地下水位在60~100cm, 土层厚度60~100cm, 宜培育中小径材。垸外湖洲滩地, 水淹时间和地面高程是关键, 在流水情况下, 以平均淹水时间为标准, 可分为三类:30d以内的, 可培育大径材, 30~65d的, 可培育中小径材, 65d以上的, 应采取工程措施抬高地面高程才能造杨树。按地面高程我市可划为三大块:即西洞庭32m、南洞庭31m、东洞庭30m以上, 可用作杨树造林。

3.3 准备苗木

造林无性系杨树以湘林90、湘林77为好。苗木除达到数量指标外, 还应无病虫和机械损伤、健壮、顶芽饱满等。尽量就近调苗并在起苗后立即运往造林地, 将苗木基部浸入清水中1m左右, 浸泡7d以上, 若苗木已在圃地浸泡可即运即栽。垸内造林要求苗高3.5m以上、地径2cm以上, 垸外造林要求苗高4.5m以上 (个别地方5m以上) 、地径3cm以上。剪除全部侧枝和个别木质化不良、不充实的细弱顶梢。栽植前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等进行全面喷洒消毒。

3.4 造林

3.4.1 确定密度

根据培育目的、立地好坏、轮伐期长短及经营措施等, 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且初植密度一经确定, 即为最终密度, 不提倡间伐调整。垸内堤渠路, 单行株距2~3m, 双行株行距3m×4m, 呈三角形配置, 多行4m×5m, 呈三角形配置, 农户四旁按株行距2~3m配置;垸外 (含垸内片林) 立地条件越好、培育大径材, 密度宜小, 反之宜大, 立地条件较好、轮伐期10~12年、培育大径材, 密度为18~22株/亩, 立地条件一般、轮伐期8~10年、培育中径材, 密度为41~55株/亩, 采取工程措施和芦林间作造林的, 采取宽行窄株, 4m× (6~8) m。

3.4.2 栽植

新造林在1~3月份进行, 大苗补植宜在立春前完成。采取插干造林, 用略粗于苗木地径的钢钎垂直打70~80cm深的孔, 插入截根苗, 踩紧踏实筑紧, 以防风吹。

3.5 抚育管理

3.5.1 肥水管理

杨树蒸腾强度大, 在生长季节需充分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 具体可采用浸灌或沟灌。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 施肥分基肥和追肥, 基肥是在植树时施入穴中, 普通株施有机肥或过磷酸钙, 将所施肥料与熟土掺匀, 回填于根系活动层内。施追肥在树冠边缘下开施肥沟, 施肥后应及时浇水。

3.5.2 松土除草

栽植后, 由于杨树处于缓苗期, 杂草生长旺盛, 一般在林木郁闭前, 每年除草要在2次以上。如果实行林农间作, 可以结合中耕一同进行, 同时进行疏松土壤, 减少土壤的板结程度, 林木郁闭后可减少除草次数, 停止林农间作后也要每年进行一次松土, 增加林木根部的通透性, 促进杨树的快速生长。

3.5.3 树林管理

定植3a后, 可在树林内部加种农作物。种植时对农作物施加的肥料也会有一部分被杨树吸收, 从而促进杨树的生长。因此, 不需要另外特别对杨树进行抚育。但是, 3a以后, 杨树进入快速生长时期, 此时需另外施肥, 每年至少1次。杨树进入快速生长期后, 以树干高度为基准, 在1/4高度以下侧枝应予以清除, 清除时间一般在秋冬季节为佳。清理侧枝之后应对伤口进行一定的处理, 防止发生腐烂及病虫害等。

4 杨树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4.1 食叶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4.1.1 主要食叶害虫

杨小舟蛾, 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为害杨树、柳树叶片, 是洞庭湖区杨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

杨分月扇舟蛾, 又名银波天社蛾。为害杨、柳、白桦等, 是洞庭湖区主要的杨树食叶害虫。

杨扇舟蛾, 又名杨树天社蛾、白杨天社蛾。为害杨树、柳树, 常间歇性暴发成灾, 是洞庭湖区重要的食叶害虫。

4.1.2 防治方法

成虫期防治。按《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成虫羽化前, 在四周空旷处, 设置高压电网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卵期防治。二、三代卵始盛期, 人工繁育释放舟蛾赤眼蜂。放蜂量2~10万头/亩, 放蜂点均匀布设, 每亩3~6个放蜂点, 放蜂盒悬挂高度:林木高度10m以下时挂在林木1.5~3m背阴处, 林木高度超过10m时, 放蜂盒悬挂高度相应增高。放蜂前应了解未来7d内天气变化, 尽量避免刚放蜂后遇大暴雨或连续雨天。

低龄幼虫期防治。 (1) 初龄幼虫吐丝结苞期, 人工摘除虫苞集中销毁;或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 震动树干捕杀下落幼虫。 (2) 飞机或地面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青虫菌, 施菌量分别为1~2亿国际单位/亩、1~2万亿孢子/亩、0.5~1亿孢子/亩。 (3) 飞机或地面喷洒1%苦参碱、1.2%苦参碱.烟碱、25%灭幼脲、25%阿维灭幼脲、1.8%阿维菌素、0.2%甲维盐等植物源杀虫剂或仿生制剂。 (4) 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 在早晚、无风或微风的天气, 用1%苦参碱、1.2%苦参碱.烟碱、5%高效氯氰菊脂等喷 (放) 烟防治。 (5) 树高大于20m或不方便喷雾作业的林木, 树干注射2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乳油等内吸杀虫剂防治, 一般用药量为0.3~0.5m L/cm (林木胸径) 。

越冬幼虫和蛹期防治。冬春季节, 结合营林管理, 人工清理树干基部或枯枝落叶中越冬的蛹、茧。越冬蛹期, 人工繁育释放白蛾黑基啮小蜂, 平均每亩释放2只寄生的柞蚕蛹, 释放1次。

4.2 蛀干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4.2.1 主要蛀干害虫

桑天牛, 又名褐天牛、粒肩天牛。为害杨、柳、榆、构、枫杨、无花果、刺槐、苹果、梨、枣、枇杷、樱桃、柑橘等。

云斑天牛, 又名云斑白条天牛、多斑白条天牛。为害杨、柳、榆、桑树、悬铃木、泡桐、女贞、柑橘、乌桕、枫杨、桉树、核桃、枇杷、无花果、板粟、麻栎、木麻黄等。

4.2.2 防治方法

卵及初孵幼虫期防治 (桑天牛7月~8月下旬;云斑天牛5月中旬~8月下旬) 。人工锤产卵刻槽或在产卵部位喷洒蛀虫清500~800倍液, 或喷涂灭蛀磷 (杀螟硫磷) 100~200倍液, 或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 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倍液点滴产卵痕或初孵幼虫。产卵期每7~10d重复一次。

成虫期防治 (桑天牛6月下旬~8月上旬;云斑天牛4~5月) 。在林内及附近构树、桑树丛等桑天牛成虫取食补充营养的植物上或杨树枝干上喷洒绿色威雷, 或敌杀死, 或20%菊杀乳油100~200倍液。

大龄幼虫及蛹期防治 (桑天牛3~5月、9~12月;云斑天牛3~5月、8~10月) 。用熏蒸毒签插入最新排泄孔, 封泥熏杀, 或在新鲜排泄孔用注射器注入灭蛀磷1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倍液。

虫源木治理。每年在桑天牛成虫出现前 (6月中旬前) , 清除林内及周边桑天牛成虫取食补充营养的构树、桑树、栎树和小叶朴等植物;在云斑天牛成虫出现前 (3月下旬前) , 清除林内及周边云斑天牛成虫取食补充营养的旱柳、枫杨、野蔷薇、毛梅、女贞等植物。

4.3 杨树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杨树溃疡病, 又称水泡性溃疡病。主要为害杨树、柳树等。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改善生长条件, 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措施。苗木是侵染的重要来源。因此严重发病株, 应严格控制, 不准外运, 就地烧毁。严格实行苗木消毒, 以杜绝病害传播。造林前用1:1.5:1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200倍液等杀菌剂浸苗1~2min。发病高峰前, 于4~5月, 及8~10月, 在主杆上喷洒药剂, 防止病菌侵染。药剂可用2:2:100波尔多液、30%福美砷4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或代森锌100倍液等, 每15d喷一次, 连续2~3次。

(2) 杨树枯萎病, 主要为害杨树。防治方法:坚持适地适树, 以营林管理为主的方针, 凡水淹严重、土壤过于板结的地带应避免营造杨树林, 湖州造林要开沟沥水, 做好工程。要防止虫蛀、火烧、日灼、人畜为害造成伤口, 以减少病菌侵染途径。对发病植株, 可采用40%灭病威1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倍液灌根。

5 结束语

综上,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生物种类的繁多, 越来越多的病虫害侵蚀着杨树的健康成长。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严重化, 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 令杨树的生长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志伟.浅谈速生杨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1 (23) :197.

[2]熊伟.浅谈南方杨树速丰栽培技术[J].科技与生活, 2011 (1) :105.

上一篇:农地改革下一篇:中学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