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调查

2024-08-20

硬件调查(共5篇)

硬件调查 篇1

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领域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 它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 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沿项目。

1、体育舞蹈教师的硬件需求的调查

目前, 北京市市区级示范学校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量达不到满足应届毕业生百分百入职的量, 但是却有加大体育舞蹈教育, 增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趋势, 况且北京市海淀区市区级示范学校共11所 (包括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首师大附中、交大附中、理工大附中、十一中学、八一中学、中关村中学、二十中) , 北京乃至全国的上千所中小学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量仍然是一个客观的数值。

本文所调查的北京市海淀区市区级师范学校对体育舞蹈教师需求的硬件指标包括:学历, 教学经验, 英语等级, 计算机等级, 大学本科平均分, 参加体育舞蹈比赛, 取得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证书。

经调查可知北京市市区级示范学校对体育舞蹈教师学历、英语四级以及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证对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专项的应届毕业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经验以及参加体育舞蹈比赛经历是重要的, 而计算机二级, 大学本科平均分, 体育舞蹈裁判证书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属于一般重要。

2、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与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对比分析

体育舞蹈项目作为专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初始在体育教学学院开设, 专项学生都是半路出家, 到大学后在从体育或文化生改为体育舞蹈专项, 属于教育学学士学位;之中有经历了在竞技体育学院招收少量高水平学生的四年过度时间 (1999年-2003年) , 每年招收一到两对专业运动员;从2004年才通过体育教学学院设立了体育艺术这一独立学科, 开始正式招收中等专业学院毕业学生。至此,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同时开设体育舞蹈专项。

2.1、教学经验

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占其总人数的33.3%,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1.1%, 体育艺术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占其总人数的88.8%,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62.9%。

2.2、英语水平

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通过英语四级的占其总人数的22.2%,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7.4%, 体育艺术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无通过英语四级的同学。

2.3、计算机运用能力

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通过计算机二级的占其总人数的5%,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8%, 体育艺术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无通过计算机二级的同学。

2.4、体育舞蹈专业领域

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参加过体育舞蹈比赛的占83.3%,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27.7%, 体育艺术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过体育舞蹈比赛,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66.7%。

2.5、教师资格认证

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应届生取得体育舞蹈教师一级教师的学生占其总人数的5%,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8%, 体育艺术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全部取得了体育舞蹈一级教师证书, 占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项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66.7%。

总之, 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英语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方面率高于体育艺术系, 但是还是水平较低;体育艺术艺术系在专业领域更具优势。

3、结论与建议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应届毕业生应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争取更高的学历, 同时增强体育舞蹈教育教学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应届毕业生在英语和计算机方面存在欠缺, 与用人单位的指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这就要求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和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应届毕业生在英语和计算机两个方面多下工夫, 提高自己英语和计算机水平。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应届毕业生在体育舞蹈专业技能的掌握方面也存在欠缺, 建议教育学院的体育舞蹈专项生多参加教师资格和裁判资格的培训, 不仅增加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 也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基础上使自己在专业发展领域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袁桂君, 梁婓.以用人需求促进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32 (4) .

[2]周华.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结构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4.

[3][6]洪燕.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7, 02.

[4]张凤丽.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认识状况的调查[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 04.

[5]曾庆旋.武汉市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6.

硬件调查 篇2

——关于三峡大学的调查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0112124 覃玉红

2010112206

李书鹏

2010112131 胡

成2010112119

惠述俊

2010112211 邵思康 概述:

现任长: 李建林

中文名: 三峡大学

所属区: 中国湖北

外文名: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硕士点: 124个

校训: 求索

院士: 16人

创办时间:1946年9月

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类别: 公立大学 目标定位: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8号

主管部门:湖北省

标准代码:11075

三峡大学是水电特色鲜明的湖北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该校是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大学。三峡大学地处长江之滨、三峡工程之侧的世界水电之都、西陵峡口的明星城市湖北省宜昌市。这里有举 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有宏伟壮丽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以及湖北省最大的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地方水电、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资源和特有的生态环境资源丰富;为开展教学、科研,发展特色学科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校训 :求索。“求索”连用成词,始于爱国诗人屈原,源出《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求索”为校训,言简意赅,既体现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突出 学校风格。“求索”是三峡大学文化精神的内核,更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坚定意志以及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求索”校训体现了学校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统一。它不仅取法于古典名篇,而且充分反映出三峡大学的独特理念,传递出教育目标与办学理念方面的个性化追求。

校徽:扬帆索源。书海泛舟,索源蓄力,扬帆远航,三峡大学人一定能乘劲风,高扬帆,达到理想的彼岸。校名标志字体:三峡大学(用毛体)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笔迹组合体。这一组合字体,雄浑遒劲,笔力挺拔,既体现艺术性,又具有权威性,展现了三峡大学这一“金字”招牌的神韵。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0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58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34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6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园网连通全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网络设施先进、性能稳定,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2008年被授予“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三峡地区节点单位”。

三峡大学图书馆新馆始建于2002年4月,竣工于2003年7月,200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主体7层,总占地面积:7085.0平米,总建筑面积:42605.33平米,花园面积1500平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

图书馆馆舍设计理念先进,结构上采用“大开间、三统一”设计方案,使其内部空间结构简洁、明快,功能布局合理,自然通风和采光良好。功能上兼顾读者阅读、研究、自修、文化休闲及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功能不断拓展的需要,同时对图书馆的多样化功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和有序的布局;装备上凸现了“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等办学办馆理念,全中央空调、自动扶梯、先进的安防消防设施为读者提供了舒适、安全、高效的学习研究环境,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管理和服务上注意吸取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办馆思想和方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在读者服务工作上实行“藏、阅、自修”一体化;在开放方式上,取消了不利于馆读者自主自由利用图书馆的各种约束(如不自带书包或图书、就室阅览、使用代书板、阅后自行归架等),实行“全年候、全天后”的开放。现代化的馆舍、良好的空间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开放文明的服务为学校教育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书馆下设办公室、文献资源部、用户服务部、信息技术部、信息服务部、书刊阅览部等六个部室。现有正式职工83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18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40人。

学校组建以来,伴随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与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是文献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保持了年均增长100万元的增幅,截止2006年底,图书馆馆藏总量由125万余册(件)发展到200万余册(件)。文献类型不断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累计超过60种,其中大型外文网络数据库从建校初期的“无”发展到目前的10余个,大大地改善了馆藏结构,有效地支撑了学校教学、科研及学科专业建设;二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图书馆信息存储总容量达到12.3TB,完成装备的信息点600多个,信息传输至桌面速率全部达到了百兆,图书馆管理和业务工作实现计算机化,数字资源的比重30%以上,“三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图书馆专项工作评估;三是图书馆服务不断深化。课题查新、代检代查、定题跟踪、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信息报道、信息定制、决策咨询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服务方式愈趋灵活多样,如设置还书箱,开展预约借书,送书上门,用户教育培训,咨询导读,文献复印、打印、扫描、光盘刻录、磁带转录等活动;四是学术氛围日益浓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省级和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多个。科研成果数量稳定增长,几年来已公开出版教材一部,自主开发教材管理软件一套,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篇以上,业务学习蔚然成风。五是开门办馆初显成效。为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图书馆申请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并与中国科技情报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等签订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协议,在集团采购、情报服务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协作;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图书馆积极尝试免费为部分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受到了用户普遍欢迎;六是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几年来,图书馆党总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围绕中心、坚定信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思路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狠抓图书馆领导班子政治、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图书馆决策活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图书馆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在图书馆党总支的组织领导下,图书馆在学校举办的文艺、体育、学习竞赛活动多次获奖,图书馆党总支、图书馆先后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先进工会集体、学校高教研究工作先进单位、校园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宜昌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三峡大学图书馆正朝着“管理科学、业务规范、功能完备、环境一流、服务优良的研究型、开放式、信息化新型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目标顺利前进。

科学研究及成果: 学校建有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电站仿真实验室、岩土工程研究中心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建设项目),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等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2个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湖北省土家族研究中心先后在我校挂牌成立。建有水电科学研究院、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长江三峡发展研究中心、三峡文化研究中心、武陵民族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再生能源研究所、智能视觉与图像信息研究所、应急安全管理研究所、肿瘤研究所、新型能源材料实验室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监理、勘测甲级资质,水利工程设计、电力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是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水电工程建设甲级监理单位,是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电气设备检测中心、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79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等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累计项目经费达5亿多元;有1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3项,获中国爆破工程学会特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2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12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达每年500余篇;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规划等行业领域。近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24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6项;在近两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5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实用医学进修杂志》、《水电工程进展》、《灾害与防治工程杂志》等学术期刊

办学特色:

学校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设有HSK考点;开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

学校与武汉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签定了“支持与合作协议”,与宜昌市人民政府、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等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近5年,学校主办或承办了欧亚高校联盟第五次年会、全国合并院校经验交流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首届中国水电论坛、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全国第九届岩石动力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08暨第七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第三届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论坛、三峡物流中心论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三峡高层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余次。学校成立了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湖北宜化集团、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等120多家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组成的董事会;学校在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地区以及美国成立有校友分会,参会校友达6万余人。

学校广泛开展以“围绕中心、把握方向、促进和谐”为特色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校风和学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 保证。学校以培育“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主旨的“求索”精神为主线,着力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了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筑起团结、和谐、创新的育人生态环境。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开放办学先进高校”、“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高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二级教代会示范单位”、“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固本和特色发展”战略,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为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校园文化: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思想政治状况、宣传舆论氛围、师生文明素质、校园综合治理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气象。学校积极组织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教职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员工的团结和深度融合。如文艺汇演、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书画作品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卡位OK大赛、戏曲表演、英语小品大赛等等。学校相继成立了乒乓球、篮球、足球、键球、龙舟等代表队,教职工中还成立了羽毛球、书画、摄影、象棋、围棋、三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近5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获得全国特等奖5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93项;获得湖北省各类学科创新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52项。学校高水平足球队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武术队、龙舟队、篮球队、体育舞蹈队、大学生艺术团等在各级各类文体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2]

“求索溪”吧成立于2010-04-09 21:30,第一任吧主“三峡在我心中”于2010年4月13日申请成功。2009年5月26日,百度大学类贴吧集体失声,经过一段时间等待之后,大学类贴吧以班级俱乐部的形式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由于新大学贴吧的种种不便,一些新老吧友们便自发成立了一个以“求索溪”命名的新贴吧,经过第一任吧主的大力宣传和新老吧友的努力,这个以在学校家喻户晓的求索溪命名的新贴吧很快便在新老吧友们之间走红。

求索溪吧主要致力于新生疑问解答、校园话题讨论、校内活动宣传、校友职场交流、吧友了解学校等功能内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求索溪吧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学子深造:

三峡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初期与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单独招生。学校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和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 格,是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点,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单位,面向全国招生。学校现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涵盖理、工、医、文、管、法、教七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别并且工程硕士拥有10个领域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另有2个国家立项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626人。目前,在校研究生1463人。

三峡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

三峡大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别(3个):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和翻译硕士。其中工程硕士具有10个领域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分别是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工程、地质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等。

三峡大学国家立项建设的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

硬件调查 篇3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顺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 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标准轰轰烈烈的开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渐渐的得到人们的重视, 社会关注度有所提升。

2004, 王利、刘祖照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中指出, 计算机基础老师承担量大面广的教学任务, 所教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 对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指出, 计算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现实中, 计算机基础教育仍然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 许多中小学硬件建设仍然不达标, 生机比不符合教学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非高考科目, 信息技术课成了“非主流科目”, 信息技术教师成了“边缘人”, 这一现象延续到了大学。

1 计算机基础教育硬件保障情况调查调查

1.1. 国内调查现状汇总

2005年王珠珠、黄荣怀等人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整体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对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进行了重点调查, 调查数据中, “生机比”和“教学用房微机室之比”反映出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硬件建设的整体情况。另外, 2008年华中师大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张屹、范福兰等人也对我过东、中、西部地区两千多所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 其中也对硬件建设进行了重点调查。硬件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 也对我国中东西部, 31个省市2003—2010的教育信息化之基础设施发展进行了调查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出, 近几年, 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硬件保障逐年发展, 生机比逐年下降。调查结果见表1, (只显示与本文相关数据) 。

王珠珠、黄荣怀、张屹、范福兰等人的调查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调查数据基本相符。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建设正在逐年发展, 生机比逐年下降。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数量逐年上升。

与发达地区相比,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相对要少很多。我们的课题组经费严重不足, 无法对全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所以课题组决定只对西部地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中, 能发问卷的就发问卷, 发问卷困难的学校我们联系该校老师, 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在线点击的方式进行调查。截至今日, 调查已经接近尾声, 各种数据统计结果相继提交到了负责人手里。即将为西部地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做出一个新的评估。通过科学方法寻找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

1.2 对甘肃地区的硬件建设水平调查

1.2.1 生机比调查

硬件调查时, 主要对甘肃省部分市县的高中进行调查, 由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已经有2009年以前的数据, 所以此次只调查2009—2012年的生机比情况。调查时, 河西地区调查了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地区, 河东地区调查了天水、平凉、白银、庆阳、定西地区。每个地区调查3—5个学校, 数据取平均值。最后将每个地区的数据取平均值, 作为甘肃的最终数据。调查结果见表3。

调查结果说明甘肃各地的生机比逐年下降。由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没有公布2009以后全国各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2年, 华中师大张屹、范福兰等人在他们主持的“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项目中, 对我国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在2011—2013年的建设水平做了预测, 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本文对甘肃省的调查结果, 符合该预测结果。

1.2.2 真正投入使用的电脑所占比例

我们都知道, 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迅猛, 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根据摩尔定律, 每18个月电子芯片的集成密度会增加一倍, 基本上每一年半到两年之间电子产品就会升级一代, 有的几个月都有更新, 尤其以电脑最为明显。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 为了提高生机比, 只增加新机房却不淘汰旧机房, 6—10年以前的机房虽然为生机比数据的降低做了贡献, 但是由于硬件配置低、使用时间长而失去了使用价值, 成了名副其实的凑数机器。所以本文认为, 要调查硬件建设水平, 必须新增一个调查指标, 那就是“真正投入使用的电脑所占比例”。“生机比”和“正投入使用的电脑所占比例”两个指标才能真实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计算机硬件建设水平。调查结果如表5。

调查数据说明甘肃自2010年后, 生机比上升了不少, 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电脑所占比却有所下降。某市的某所高中有7个机房, 但其中3个机房建于2003年以前, 1个建于2005年, 而真正使用的只有2010年建成的3个机房。而某县的一所高中2007年建成了4个机房, 至今无变化, 真正使用的机房数目是4。在学生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其实后者的生机比是较低的。

2 结论和建议

硬件调查 篇4

毋庸置疑, 物联网和智能硬件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热点领域和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物联网与智能硬件的澎湃浪潮中, “物联网和智能硬件高峰论坛”应运而生。

“物联网和智能硬件高峰论坛”由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主办, 于2014年12月12日如期在北京盛大举行。本次高峰论坛吸引到了超过五百名关注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各界听众, 其中有一线工程师, 有创业者, 也有投资机构,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作为物联网和智能硬件领域的盛事之一, 此次高峰论坛邀请到了诸如中移动物联网这样背景得天独厚的中坚力量, 也邀请到了英特尔、ARM、高通、飞思卡尔等众多来自半导体产业的大玩家, 当然, 更少不了众多新晋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在活动当天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趋势与发展。

物联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ARM公司看来, 过去的产品通常只要求功能实现, 而在物联网时代则更注重数据和服务。数据指的是由物联网终端设备采集的小数据所汇总而成的云端大数据, 服务则更加看重实时性。ARM公司嵌入式应用市场经理耿立锋认为, 物联网的未来有着巨大的潜质, 物联网中的设备通常都是嵌入式的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 同时还需面对复杂度不断快速提升的挑战。不难预见, 物联网将激发新一轮嵌入式创新运动。能够激发创新的, 也不单单是物联网。豌豆机器小组CEO罗未认为, 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开源硬件, 未来也将有力促进创新, 成为未来中国智能硬件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完整的物联网是什么?中移动物联网公司认为应当是云、管、端三位一体。中移动物联网公司高级技术总监肖青谈到, 云—设备云是核心, 管—移动网/固网是基础, 端—芯片/模组/网关是抓手。中移动物联网公司依托运营商的背景, 以中移动的移动网和固网作为骨干网络, 划拨专网资源服务于物联网——解决了管这一环节;中移动物联网公司专门开发了物联网专用芯片, 解决物联网设备的接入问题, 完善端这一环节;再结合其所提供的设备云服务, 实现了服务于物联网的云管端整体解决方案。

物联网所涉及的应用领域颇广, 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 也有离消费者较远的智慧城市、工业设备等。这些应用在很多方面的需求与手机有所不同, 将会催生新的市场机遇, 郭鹏表示, 高通也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从中获得新的增长点。

计算领域的老牌玩家——英特尔同样十分看重物联网相关的这些应用。在英特尔看来, 物联网建立在三大基础之上——互联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业务部产品经理王景佳在演讲中谈到, 物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 将产生前所未有的价值。物联网将无处不在, 不论新老市场都同样拥有巨大的机遇。王景佳介绍说, 英特尔的物联网方案已经在运输、农业、动物保护等诸多领域有了很多创新的应用, 英特尔希望通过这些以及未来更多的创新应用来打通端到端的物联网战略布局。

不论何种应用、何种创新, 也不论是物联网产品还是智能硬件产品, 其关注的重点在新时代已经发生了转变。正如ARM公司所说的, 物联网时代对产品的要求已经从功能实现转向了数据和服务, 也正如太火鸟联合创始人崔波所说的, 由功能转向了体验。物联网和智能硬件产品越来越需要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宗旨, 关注和满足用户需求。在此次高峰论坛期间, 由“三个爸爸”带来的空气净化器和i Kair公司带来的智能环境感知器就是从产品设计上贴近用户需求的最好例证。

纵观此次高峰论坛的盛况, 物联网和智能硬件产品除了贴近用户需求外, 主要还有小型化、智能化和云端化等三大趋势。

几乎所有的物联网终端产品, 以及许多智能硬件产品都离不开传感器。飞思卡尔传感器与解决方案资深营销与市场开发经理高小龙在演讲中表示, 传感器处在物联网设备根基之处, 是现实世界通向智能中心的入口, 传感器与物联网的结合将带来无可限量的机遇, 对于智能硬件厂商来说, 特别是可穿戴设备, 现在最需要的不再是单个分立的传感器, 而是集成化的传感器解决方案, 同时集成了传感器、数据转换器、通信、处理单元等, 以满足日渐突出的低功耗和小型化的需求。

智能硬件的一大根本特性是智能, 所谓“智能”, 从狭义上来说, 以人工智能为最突出的代表。机器视觉又是其中较为热门的分支。雷动云合CEO廖鸿宇为大家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 同时和大家分享了机器视觉当前的发展现状, 以及机器视觉在雷动云合的家用机器人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物联网离不开云服务, 智能硬件也越来越需要云服务来加速。事实上, 云服务将为物联网和智能硬件产品的智能化作出不小的贡献。机智云CEO黄灼认为, 智能硬件有三大关键元素:传感器、互联网接入和智能系统。智能硬件的产品化常常会遇到成本高、开发时间长、产品不稳定、服务跟不上等困境, 黄灼介绍说, 机智云提供的是智能硬件开发工具和云服务平台, 能让智能硬件互联起来, 在单个平台上实现统计分析、互联网接入、OTA固件升级、硬件社交化等多个功能。而作为云服务的另一个核心部分, 云存储也备受关注。在高峰论坛的现场, 北京迅达云成的CTO董伟就为大家介绍了云存储系统对可靠性的严苛要求, 以及如何满足这些要求。

创客与硬件创新 篇5

“‘创客’的真正的标准说法,是指在家里就能遵从根据自己的爱好,根据自己的创意而动手做些什么的人。他们不限定人群、性别、年龄,无关成败,作为一个爱好者,把创意做出来了,制作一两件产品就是成功,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因为还有乐趣。”张鹏说,“不过,但是今天如果要把这件事情作为生意去做,你要生产出一万个、十万个、一百万个,这已经离开了创客的灵魂了。创客的灵魂是一种气质和精神。而制造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如果把‘创客’这群人的创造当做生意去运作,最后就极容易变成一个没有供应链、没有积累、甚至没有资本支持的风险投资。”

“创业者”为什么一定要被叫“创客“呢?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是,希望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业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在中国兴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创客”的出现或许正符合了这一浪潮需要,通过开源硬件和互联网众筹的力量,创客运动让硬件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

“这也是中国智能硬件的创业热潮已经成长了至少2年的时间,但仍很少有群体能做出非常有价值的产品的原因。这一方面和这些创客的拓展能力有关,一方面与人们对‘创客’就会去进行硬件创业的期待有关。当资本涌向硬件创业,我们说这是一件正常的潮流,不过当资本一股脑涌向的是带有创意的‘创客’的话,这种基于爱好的创业,失败率是极高的。张鹏说,“其实这些年在变化的不仅是人们对这样一个人群的定义,还有创客空间、平台的衍生。原始的创客空间,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北京、深圳,本就是一帮爱好者的聚集地,他们也不会大批量复制、生产也只是在创造的早期,存在即为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改变力和分享精神。而现在的创客空间中,有许多会去选择扶植创客项目,已经演化为硬件创业的孵化器了。”

回看6月份在深圳刚结束的Maker Faire活动。在美国,这原本是Make杂志社举办的全世界最大的DIY聚会,它是一个展示创意、创新与创造的舞台,一个宣扬创客(Maker)文化的庆典,也是一个适合一家人同时参加的周末嘉年华。不过,来到中国Maker Faire变成了有政府支持的商业活动,参展人在这里可展示自己的技术创意、服务或产品,与大众消费者建立联系,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展会遇见投资人或找到合适的上下游供应商。

“千万不能把创业、创新、创客、极客作为一种装饰,今天很多人觉得这个很热,但我的感觉是,当你真的热爱、很负责任的时候,才能把事情做好。选择真正适合的去做,做的专业。”

上一篇:府际治理下一篇:两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