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企业

2024-08-27

制冷企业(精选12篇)

制冷企业 篇1

氨作为制冷剂, 由于其绿色、环保、对臭氧损耗值 (ODP) 为零, 全球变暖潜能值 (GWP) 为零, 且制冷效率高, 价格低廉, 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应该说目前采用氨做制冷剂是主流, 今后仍将是主要制冷剂。由于氨有毒, 且易燃易爆, 在使用中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泄漏, 一旦发生事故, 将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重大损失。本文配合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 结合国内涉氨制冷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对应措施。

11个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初建造冷库至今, 有些氨系统冷库已经运行几十年。这些冷库的设备陈旧, 管路老化, 潜在危险十分突出。当年我国众多的冷库建在市郊,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 现已变成城市中心, 离居民区很近, 一旦发生氨泄漏, 造成的危险难以想象。同时人口密集也给氨泄漏的事故处置增加了难度。如何解决这些老企业的搬迁问题应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

近些年, 我国涉氨制冷企业氨液泄漏事故时有发生,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照GB28009—2011《冷库安全规程》规定, 涉氨制冷企业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 (兼) 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负责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 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和生产规程。在参加全国一些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大检查中发现, 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比一些私企及小企业, 不管在管理机构设置, 还是人员配备、资金落实上都做得更加规范, 而一些果蔬产地农民自建的冷库, 从冷库建设, 企业管理到政府监管, 很多地方都存在空白。另外一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 虽然制定了一些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 但从未开展宣传教育, 真正发生事故时还是束手无策。

设计安装不规范

涉氨制冷企业大部分是涉农单位, 利润低, 竞争性强。为降低成本, 采取低价竞争, 造成一些正规有资质的设计安装单位退出竞争。而一些不具备设计、安装资质的企业, 不按法律、法规、规范办事, 临时搭班子, 违章设计, 以降低质量换取利润, 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冷库设计除了应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外, 还应具备商物粮设计资质和压力管道GC2的设计资质, 且应有大型冷库设计经验。安装单位除了具备机电安装资质外, 还应具备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GC2的安装资质, 并具有冷库的安装经验。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 及国家相关规定, 从事氨制冷系统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应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取得操作资格证, 方可上岗。目前国内大部分涉氨企业的制冷系统未能实现自动化控制, 其操作以人工为主。近年来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安全知识缺乏, 一些氨制冷系统操作维修人员短缺, 一些企业不按规定, 招收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制冷技术培训和学习的工人, 无证上岗;还有一些培训发证部门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 没有把好教育质量关。这些都加剧了氨制冷系统的危险程度。

设备设施落后

从我国最初建造氨制冷系统冷库至今, 制冷系统已经运行几十年, 这些冷库的设备陈旧, 管路老化, 潜在危险十分突出, 一些农民自建的冷库从二手市场采购旧设备;一些企业效益差, 设备年久失修。这些都为系统的日常运行埋下了祸根。

电气配备、用电不规范

冷库属低温潮湿场所, 其电气配备必须遵循GB28009—2011《冷库安全规程》和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低于0℃的库房内动力及照明线路均应采用铜芯耐低温橡皮绝缘电缆, 穿隔热层的电气线路, 必须采用可靠的防火及防冷桥的措施。但一些冷库没有遵循以上规定, 采用普通电缆, 造成电线老化, 短路而引起隔热层内保温材料燃烧, 引起火灾。在设备进行检修时, 一些单位维修人员不按规定作业, 没有在电源开关上挂上工作牌, 检修完毕后再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 造成误操作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消防设施不完善, 安全通道不规范

按照GB28009—2011《冷库安全规程》和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要求, 冷库穿堂, 楼梯间应设消防栓, 并设有消防专用水池, 一些企业在设计时没有按消防要求设消防设施, 造成火灾或氨泄漏时无法得到及时扑救。

缺少应急防护设备和应急逃生演练

按GB28009—2011《冷库安全规程》要求, 冷库应制定漏氨、火灾、爆炸、触电、毒物逸散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人员救护预案, 并配备必须的器材设施和防护用品, 定期演练。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短缺, 领导不重视, 没有按照国家要求配置防护设备和定期进行事故演练, 当事故发生时, 有关人员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经验,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涉氨制冷企业缺乏监管

建设规划、安全生产、消防, 技术监督等部门是涉氨制冷企业建设和运营的监管部门。但这些部门缺乏制冷专业的技术人员。一些涉氨制冷企业, 特别是在果蔬产地农民自建的冷库, 一个县200多个小冷库, 其中相当一部分采用氨做制冷剂, 从建设起就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管。另外一些业主将旧仓库改冷库, 其周围环境根本不满足建库条件。这些冷库没有立项、没有通过审批, 没有设计, 怎么省钱怎么建, 在城市周围留下了一批不定时炸弹。

制冷机房外设备区乱搭电缆线及乱推杂物

新材料、新设备没经安全论证就使用

近年来, 在全国很多涉氨制冷企业使用铝排管和铝风机做蒸发器。这些氨用铝排使用的材质为6063-T5, 在GB/T3190—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中规定的6063铝合金成分范围内, 对化学成分的取值不同, 得到的材料特性也不同, 当化学成分的范围很大时, 其性能差异会在很大范围内波动。而且, 6063铝合金中镁是主要合金元素, 另外由铝、铜、铁、锌、锰等成分组成。氨液由于呈碱性, 会与铜发生联合反应, 从而改变了合金原有的强度, 导致管道壁出现点腐蚀。由于铝合金的加工工艺限制, 制成圆管时达不到无缝的要求, 所以铝合金排管不适合做氨制冷系统的管材。

人员密集的车间内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分割车间, 包装车间等人员密集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和速冻装置, 仍有很多地方采用氨进车间直接蒸发, 而且在这些场所没有漏氨监测和报警装置。一旦发生氨泄漏, 其后果不堪设想。

库内货架固定及货物堆装

冷库是仓储场所, 目前国内很多是以出租为主, 其中有的地方直接由承租者自行管理, 为了充分利用冷库空间, 一些承租者将商品堆到顶排管之间, 对冷库楼板的荷载和排管强度造成威胁。一些冷库为了省钱, 货架钢材强度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发生货架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影响冷库的安全使用。

7个应对措施

目前, 全国范围内正在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 各涉氨制冷企业应以此为契机, 按照“专项治理”的要求, 依据安全生产, 危险化学品管理, 特种设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 对本单位液氨的使用情况全面开展大检查, 大治理, 实现安全培训全覆盖,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 治理检查全覆盖。对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取缔。对一批液氨使用存在隐患的企业进行全面治理整改。提升一批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 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专项治理”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冷库设计

设计单位必须要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和商物粮及压力管道GC2的设计资质。冷库设计在库址选择时应针对氨泄漏的特征, 在涉氨制冷企业建设过程中, 从选址开始, 应严格遵守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远离人员密集的居住区、医院、学校、水源及其他的公共场所。国外涉氨制冷企业多数建在人口稀疏的郊区。冷库设计应符合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输送制冷剂的管道在选择制冷管材上, 应符合GB/T 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要求, 并按照最低温度, 根据GB50316—2000 (2008年版)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的要求选择钢号。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施工

氨制冷系统中的安装施工必须有相应的机电安装资质和压力管道GC2的安装资质, 防止层层转包, 制冷系统安装应符合SBJ12—2011《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要求。要严格控制制冷系统的灌氨量, 提倡采用冷风机做蒸发设备, 其与排管相比减少约90%的灌氨量。车间内速冻装置可采用CO2/NH3复叠制冷系统, 这样既减少灌氨量, 又能解决氨制冷剂不能直接进加工车间的问题, 同时CO2在-35℃〜-55℃范围内工作, 与氨双级压缩制冷相比, 制冷系数可提高5%〜10%。在进行保温材料施工时, 必须规范作业, 严禁明火或其他焊接等产生火花现象的作业同步施工。在已完成保温作业的地方进行可能出现明火或其他焊接等产生火花现象的作业时, 应对已完成保温作业的地方进行防火保护。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过程中泄漏点严禁带压修复, 连接管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耐压3MPa以上的橡胶管。对充注制冷剂, 氨瓶充装, 压缩机, 辅助设备操作以及热氨融霜的操作均应制定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

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管理

涉氨制冷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并配备专 (兼) 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制定相应的规章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 执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以保证压力容器在安全状态下使用。定期组织员工按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人员抢险和氨泄漏演练, 保证在事故发生时减少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

提高自动化程度

由于涉氨制冷企业大部分还未能对制冷系统实现全自动运行, 因此对现有氨制冷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 弱化由于人为误操作产生的危险, 同时自动化程度提高也是保证商品质量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

危险区域漏氨监测

在冷库设计中, 应在机房、设备间、调节站等氨泄漏可能发生的区域设置漏氨检测和警报装置。报警采用二级报警制, 一级报警50×10-6〜100×10-6, 与事故风机联动。二级报警300×10-6, 与自动停机和喷水联动。当氨泄漏时, 配合通风和喷淋装置对泄漏点进行紧急处理, 以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 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政府监管

政府职能部门对涉氨制冷企业的监管是全过程的, 从冷库立项的安全评价、环境评价到库址的选择, 从对设计、安装单位的资质审查、质量把关到冷库的管理运营, 规划, 消防, 安监、质监部门都应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安

制冷企业 篇2

查工作的总结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2013‟6号),省安委办《关于组织开展使用氨制冷系统企业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黔安办[2013]63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使用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黔安明电[2013]28号)》文件要求,市安委办及时制定方案,对全市使用氨制冷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为抓好工作落实,成立了全市使用氨制冷系统企业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安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x为组长,各区、县安监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市使用氨制冷系统企业安全专项检查方案的通知》(安办发[2013]xx号)、《关于开展全市涉氨企业液氨使用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安办发[2013]xx号)等文件。

二、专项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2013年9月至12月,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使用氨制冷企业安全专项检查,摸清了使用氨制冷企业数量,分布、规模及安全管理状况。

全市使用氨制冷企业共有x家,其中x家企业已停止使 用,2家企业在用。具体分布为:xx县2家(在用)、xx县2家(停用)、xx县1家(停用)、xx县1家(停用)。

针对已停用的企业,发现氨罐内有残存液氨,且无人监管的企业立即下达整改指令,要求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在用的企业要求加强管理,完善管理措施,确保使用安全。详细情况见附表。

三、存在问题

全市使用氨制冷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停用企业氨罐内残存液氨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在用企业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应急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针对已停用企业,要求及时处理氨罐内残存液氨,暂时无法处理的加强人员值守、确保安全。

2、针对两家在用企业,督促完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制冷企业 篇3

关键词:制冷系统 无氟冰箱 故障检测 制冷压缩机 过滤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40-01

“无氟冰箱”并非无氟,而是用另一种低氟或无氟的氟利昂(如R12),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无氟冰箱不用氟利昂做制冷剂。氟利昂现今已成为损害臭氧层的一大凶手。氟利昂滲透在空气里,经过紫外线的照射,与臭氧进行化学反应,进一步破坏地球,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当前,我国很多生产无氟冰箱的厂家采用的是无氟的R134a(即HFC-134a)做制冷剂,它无毒无味、不可燃、不爆炸,标准沸点、凝固点、汽化潜热较高,且分子轻、渗透能力强、又极易吸水,与矿物油不相溶。但是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1 无氟冰箱制冷系统的特点

1.1 压缩机工作特点

无氟冰箱的重大改进就是首先不使用R12,而采用亲水性和化学腐蚀性较强的R134a。由于R134a成分中不含氯,致使压缩机的零部件润滑效果下降,导致压缩机性能变差。因此,无氟冰箱的压缩机与普通冰箱的压缩机在工作中会有不小的差异。无氟冰箱运作时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管呈负压状态,而高压排气管的压力较普通压缩机要大的多,因此,R134a冰箱压缩机内部要求保持绝对干燥。

1.2 冷冻油选用特点

无氟冰箱压缩机冷冻油必须与制冷剂相溶,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密封性、低温流动性及化学稳定性等。无氟冰箱内充注的是水解性强的RL329醋类油或合成油多元醋(PAG),它能与R134a互溶。而R12制冷系统采用的是18号冷冻油,能与R12互溶,而不能与R134a互溶。因此,R134a制冷系统冷冻油不能用矿物油代替。

1.3 干燥过滤器选用原则

R134a分子直径为4.2A0,水分子直径为4A0。因此,分子筛的选择必须使R134a易通过而使R134a水分子被吸附,因此,R134a制冷系统配用的吸水性较强的干燥过滤器,而体积稍微大于新开发的XH-7型过滤器,而R12制冷系统一直沿用的是较为普及应用的3A-xH-5型干燥过滤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2 常见故障的检测

2.1 冰箱制冷系统进水的处理

有水分进入制冷系统,要提前考虑到蒸发器吸入融冰的可能,应对制冷系统作干燥处理,把回气管、毛细管、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拆下,放到120摄氏度的烘烤箱内8小时,并且要等烘箱自然冷却到常温后用高压氮气继续吸水。干燥器可以直接更换新的使用。进入到制冷系统的水分大部分存在于冷冻油中,只需要将冷冻油直接更换即可。切记在注入新的冷冻液的过程当中,要用干净的器皿小心填充,并在整个过程中,不要让空气混入。

2.2 制冷系统的间接供冷的检测与维修

制冷效果差的故障原因有制冷系统有故障,如制冷剂不足,毛细管堵塞风扇电机损坏,循环风道堵塞化霜电路有故障,如化霜定时器不良,熔断器或化霜加热丝烧断。间冷式电冰箱是靠冷却风扇强制冰箱内的冷气循环,将各部位的热量带给蒸发器进行交换的。因此,首先检查循环风扇是否损坏,但经检查风扇运转正常,且风道无堵塞现象。再检查制冷系统,也未见渗漏迹象。怀疑除霜电路有故障,拆下冷冻室底胆露出蒸发器,发现蒸发器被一层厚厚的冰盖得严严实实,连蒸发器翅片都看不到。该冰箱具有自动化霜功能,正常情况下不会结霜层,初步判断是化霜系统有故障。

在化霜电路中,熔断器65℃是做一次性保险作用的,其损坏的可能性最大。该冰箱熔断器卡装在蒸发器的右边沿,将熔断器的两根接线的绝缘胶皮分别剥开一点,用万用表测其铜线的电阻值为无穷大正常应为零,判断该熔断器已熔断。拆下已烧坏的熔断器,将新的熔断器装于原位,接好线头后用防水绝缘胶带包扎好,装配好冷冻室底胆,通电试机,一会儿后冰霜融化的水流人接水盘,待化霜终了后,听到“啪”的一声,时间继电器转换开关自动转换到制冷电路上,压缩机开始运转,说明除霜电路故障已排除。将温度控制器旋钮位置,运转两小时后,感温自控停机,此时测得冷冻室温度为-18℃,冷藏室温度为1℃,冰箱制冷功能恢复正常。

2.3 制冷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的故障判断

先关闭储液器的阀门,将制冷剂放倒储液罐中,接着关闭高、低压阀门,同时关闭电源,拆下过滤器进行清洗,再更换硅胶排气就可以了。在排除时同样先关闭储液器的阀门,将制冷剂放倒储液罐中,接着关闭高、低压阀门,同时关闭电源,利用活扳手将锁母卡住,卸下膨胀阀,检测过滤网有没有被堵塞,如果堵塞,则可用乙醇清洗膨胀阀内部,清洗后再次检测通畅与否。若是吸气通畅,那么证明膨胀阀膜片内液体没有泄漏。安装完整,打开储液器阀门,将低压锁母拧紧,将过滤器以及蒸发器低压管中的气体排除,并清洗捡漏,确保无漏气后进行测试。若在修理当中制冷剂泄漏,那么补充相应计量的制冷剂,这是制冷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故障完整检修步骤。

2.4 制冷压缩机排气压力过高的故障判断

闭储液器阀门,启动压缩机,把低压段的制冷剂全部收人冷凝器和储液器,待低压段的压力为0MPa时,压缩机停机,并关上高、低压截门,10分钟后,打开高压截门旁通阀,检测排出的气体是不是空气。挡住放气口,如果是清风吹过的感觉,那么就是空气,如果手有油迹或感到冷,就证明空气已经排放干净,所排出来的则是制冷剂气体。关闭旁通阀,有时因冷凝器温度较高,放出来的制冷剂气体并没有发冷的感觉,此时就要靠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气体是否为空气。空气放干净后,把低压截门锁母拧松,打开储液器截门,用制冷剂把过滤器蒸发器及管路内的空气排出。需把连接压缩机与电机的皮带卸下,启动电机试机。

参考文献

[1] 胡鹏程.电冰箱、空调器的原理与维修[M].人民邮电出版社,1989.

[2] 吴业正.制冷原理与设备[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制冷企业 篇4

一般情况下, 分为风冷型和水冷型, 两者各有其优缺点、进行企业数据中心设计的时候, 需要综合考虑建设的规模以及建造地, 降耗目标以及维护的难易程度, 风冷型制冷系统和水冷型制冷系统适用范围不同, 针对小型的数据中心, 大多采用前者, 并且由于风冷型制冷系统具有独立的制冷回路, 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程度, 系统的日常维护量较小, 系统采用电制冷, 总耗能比较高, 且很难利用节能手段;反之, 大型的数据中心一般采用水冷型制冷系统, 系统可靠性高, 采用自然制冷, 系统可进行节能较好的空间很大, 但成本较高, 所需的维护工作比较复杂, 尤其是欠缺水资源的区域, 该问题是一重大难关。

2气流组织的设计

气流组织关系到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和IT设备制冷、节能降耗的效果, 根据ASHRAE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 的最佳实践, 综合企业的建筑条件, 如果条件允许气流组织布置应如图1所示, 布置机柜的冷热通道, 采取下送风, 上回风使用专门的吊顶装置。

图1中所示的气流组织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冷热气流的混合, 提供良好的气流隔离效果, 对于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采用这种气力组织布置形式需要对于下下几点进行慎重的考量。

首先, 国标中对于架空地板高度进行了明确规定, 不得低于40厘米, 结合ASHRAE推荐的不低于60厘米的设计推荐, 笔者建议针对大型的数据中心, 应该将地板的高度定在90厘米以上以获得更加均匀的压力分布, 在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时也需要避免障碍物阻塞送风通道, 若采用走线方式, 需要把有关设备放置于热通道以下的地方。

第二、控制回风途径, 设计时需要尽量将回风速度控制在相对较低的风速回到CRAC机组进风口, 控制风速的方法一般是将回风层高度设置为架空地板的1.5倍到2倍之间, 要注意回风流动的途径, 在机柜顶部与上回风吊顶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间, ASHRAE最佳实验推荐采用专门的回风吊顶, 此外需要重视进风口的形式以及进风口的位置, 应远离CRAC且方便根据回风量进行位置的调整。

3高热密度制冷系统实际

针对功率较高的数据中心, 在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时, 需要高密度以及局部热点的制冷能力, 例如机柜功率超过15千瓦的时候, 使用前述的气流组织布置会造成局部热点的产生, 从而对IT设备的制冷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般采取的解决方法为, 封闭传统设备模块中的两列机柜的冷热通道, 通过这样形成的服务器POD进行冷热气流的严格隔离, 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已消除局部热点, 综合封闭热通道以及冷通道方法的优点以及缺陷, 笔者认为, 进行热通道的封闭较易实施, 可靠性以及制冷范围稍占优势, 对于机柜密度更大达到20千瓦到30千瓦之间, 唯有采用水冷专用机柜或者就近制冷的方式进行解决。

4管线设计

大型数据中心往往采用水冷式制冷系统, 利用自然制冷措施, 便于节能降耗, 管线长度不受限水的换热效率高, 对于制冷系统的管线设计侧重工作在于管线路由以及防水措施, ASHRAE推荐的管线路由方式中可靠等级最高的线路路由方式为专用跨接支管的双端头回路, 使用这种线路路由方式的可靠性高、但是成本也较高, 对于制冷系统的管线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 国内的数据中心建筑为多层结构, 层高往往不能达到国外数据中心的高度, 一般需要将层高定在6米以上。

其次, 设计需要综合考虑IT模块区域以及空调设备区的挡水墙规格、支管管径以及排水能力, 以免管线维修时造成IT设备进水损坏。

5制冷系统的节能设计

如前所述, 制冷系统占整个数据中心能耗的38%之多, 所以制冷系统的节能降耗空间较大, 国际上的大型数据中心一般利用位置优势采用自然冷源以达到节能目的, 此外, 通过变频设备的使用来降低能耗, 业界采用的自然冷却技术主要包括免费制冷以及新风制冷两种, 新风制冷是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对满足条件的室外空气进行处理, 将其中部分或全部空气用于制冷系统的冷源, 这种方法对于数据中心的气候条件要求苛刻, 所以在我国处于试验阶段, 没有得到普及。

免费制冷主要利用寒冷的温度条件提供这冷系统的冷源, 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分为多种连接方式, 我国的大型数据中心一般采用的连接方式为间接串行连接, 其优势在于对于提高制冷效果、保持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6制冷系统的连续制冷能力设计

制冷系统的连续制冷能力是指, 在进性制冷系统设计时考虑当数据中心的供电系统出现问题时, 短时间内保证IT设备的正常运行, 国外一般采取设置蓄冷罐和UPS供电来保障在备用电源未启动之前IT设备不会因为过热而停机, 针对蓄水罐的设计一般选择较多, 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7结束语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设计选择众多, 每种方案都各有其优点和缺陷,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谨慎的分析考量, 在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以及节能降耗绿色建设的基础之上那个要充分地考虑到企业的设备布置和信息特点。

参考文献

制冷企业 篇5

技术指导书(试行)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2013〕6号)精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围绕专项治理工作 的技术疑点、难点和共性问题,制定本技术指导书。

一、专项治理概述

(一)目标任务

依据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 全国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情况全面开展大检查、大治理,实现安全培训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治理检查全覆盖,取缔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 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治理整改一批液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提升一批安 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组织培训

(1)对辖区内的涉氨制冷企业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建立 基础台账,明确工作责任。

(2)制定本地区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深入企业大力宣传液氨使用安全知识和 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动员企业认真开展专项治理。

(3)以地级市为单位(涉氨制冷企业少的地区可以省(区、市)为单位、涉 氨制冷企业多的地区可以县级为单位),组织举办辖区内所有涉氨制冷企业主要 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部门和制冷车间负责人参加的安全培训班,重点 培训学习《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冷库安全规范》(GB28009-2011)和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特种设备、消防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本次专项治 理的工作要求。

2.自查自改、治理整改

(1)涉氨制冷企业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对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 的专项治理企业自查自改表,组织全员安全培训,认真进行自查自改,并于 2013 年 11月底前将本企业开展自查自改的情况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2)各地区要组织各有关部门监管人员和专家深入企业,按照液氨使用的有 关法规标准和专项治理的要求,帮助指导和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和自查自 改工作。同时,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专项治理执法检查表,进行全覆盖 的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3.检查验收、全面总结

(1)各省(区、市)要组织辖区内各市(地)、县(市、区)开展专项治理交 叉互检,对专项治理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于 2013年 12月底前将总结 报告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2)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组织开展省际交叉互检(互检方案和具体要求另 行通知),同时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 予以通报。

(三)氨的特性

液氨为液化状态的氨气,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腐蚀性,且 容易挥发。它是气态氨加压到 0.7~0.8MPa时形成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 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由于其良好的热力学性能,液氨作为制冷剂被广 泛用于制冷系统。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界定,氨属于第 2.3类有毒气体。详见 附录 1: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四)氨制冷原理

氨作为制冷剂,低压氨蒸汽经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压气体,经过氨油分离器 分离压缩机带出的冷冻油雾后,进入冷凝器被冷凝成高压液氨,进入贮氨器。高 压液氨经过节流阀降压后,通过直接膨胀供液、氨泵强制供液(低压循环桶)、重力供液(氨液分离器)等方式送入蒸发器,吸收外界的热量(制冷)由液态转 化为气态,再次被压缩机压缩。为确保制冷压缩机吸入气态制冷剂,通过氨液分 离器、低压循环桶将未被完全蒸发的制冷剂液体留在容器中继续供给蒸发器吸热 制冷;通过集油器收集压缩机带到系统中的冷冻油,适时排除系统;通过空气分

离器,排除系统内空气等不凝性气体,避免影响换热效率。

制冷系统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温度要求,场所要求等,采取不同的制冷方 式,如直接蒸发制冷系统、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复叠式制冷系统等。

直接蒸发制冷系统如图 1所示。压缩机排出高压氨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成 为高压液体;高压液氨经节流装置后进入蒸发器,吸收热量(制冷);离开蒸发 器,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为高压的蒸汽。

压缩机

蒸发器

冷凝器

节流阀

图 1:直接蒸发制冷系统简图

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如图 2所示。直接蒸发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被冷凝蒸发器 替代,直接蒸发系统的制冷剂通过冷凝蒸发器吸收载冷剂的热量,载冷剂温度降 低;低温载冷剂进入贮液器,经泵加压送至蒸发器,吸热后温度升高,再次进入 冷凝蒸发器,进行放热降温过程。

压缩机

蒸发器

冷 凝 蒸 发 器

节流阀

冷凝器

贮液器 泵

图 2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简图

(五)专项治理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

氨作为绿色天然环保制冷剂,对臭氧耗损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 值(GWP)为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和对大气层无任何不良效应、价格 低廉,在全球约 80%的大型冷库中得到应用。

我国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承诺逐渐取消含有 HCFC(氟利昂)物 质的各类应用,以保护地球臭氧层不受破坏,先后下发《关于严格控制新建使用 含氢氟氯烃生产设施的通知》、《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等对其进行管理。

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应严格避免产生以“氟利昂制冷剂代替氨制冷剂”的 简单化做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监管措施,充分发挥其 性能优势,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注重提升涉氨制冷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促 进涉氨制冷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凡存在以下情形的涉氨制冷企业,一律依法取缔关闭: 1.相关证照不全的。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05修订)》(2)《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技术要求:

涉氨制冷企业应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整改措施:

未取得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超出核准登记经 营范围的涉氨制冷企业,属于无照经营,应依法取缔关闭。

2.停产整顿未验收达标擅自恢复生产的。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技术要求:

被停产整顿的涉氨制冷企业,须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经营。

整改措施:

被停产整顿的涉氨制冷企业,未经验收达标擅自恢复生产的,应取缔关闭。

3.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整改的。

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 3.4.1条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4.1.9条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2-2011)第 4.4.3、4.4.6条等。技术要求:

涉氨制冷企业在建造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重 大安全隐患,如:

(1)防火方面:

1)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丙类厂房(仓库)之间间距不应小于 10m,与三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丙类厂房(仓库)之间间 距不应小于 12m。

2)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与高层丙类厂房(仓库)之间间距不应小于 13m。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两座一、二级耐火 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 于 1.00h,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0m。

3)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 25米,与重 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 50米。

4)其他要求参见表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防火间距要求。5)办公室、休息室不应设置在液氨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 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等。

6)库房与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贴邻布置时,相邻侧的墙体,应至 少有一面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2)设备设施方面:

1)液氨管线严禁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2)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 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3)快速冻结装置回气集管端部封头等焊缝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4)热氨融霜工艺,必须采取有效的超压导致泄漏的预防措施。

表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防火间距要求

注:冷库库房视其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属于丙、丁类或戊类仓库(如:鱼肉间为丙 2类,储冰间为戊类),氨压缩机房属于乙类厂房,变配电室属于丙类厂房,鱼肉蔬果加工 间属于丙类或丁类厂房;住宅、办公、商业等建筑均属于民用建筑。

整改措施:

存在上述隐患且无法整改(或企业不愿整改)的涉氨制冷企业,应取缔关闭。

4.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第 30号令)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 法》的决定等。

技术要求:

涉氨制冷企业需具备下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1)遵守《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 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负责制冷运行的作业人员要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持有特种作业操 作证(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

整改措施:

(1)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限期未整改或验收不合格的,应取缔关闭。

(2)负责制冷运行的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制冷与空调设备运 行操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或持证过期的,限期未 整改或验收不合格的,应取缔关闭。

(二)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涉氨制冷企业,立即责令停产停业整 改,并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经营:

1.冷库及制冷系统应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 设计单位设计。

依据:

(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 160号令)(2)《工程设计资质标准》(2007年修订版)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4)《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2011)第 4.1条等。技术要求:

(1)冷库(冷藏库)应由具备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或具备工程设计行业 资质、工程设计专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冷藏库专业、专项资质的设计单 位承担。

(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必须由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 种设备设计许可证》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进行。

(3)冷库应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等。整改措施:

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冷库和制冷系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具备商务粮行 业、轻纺行业和农林行业冷冻冷藏相关工程设计资质和压力管道 GC2设计资质 的设计单位就其原设计图纸进行复核认证。无设计图纸或图纸不符合规定的,应 由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企业现有情况进行改造设计,达到现有规范要 求。

2.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 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依据: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6.2.7条等。技术要求:

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 接蒸发制冷系统。

气调式冷库、室外拼装式冷库参照《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6.2.7 条执行。

整改措施:

采用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或采用其他制冷方式为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 间降温(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指:先通过制冷剂蒸发器冷却载冷剂,再利用载冷

剂冷却要被冷却的物体或空间的制冷循环系统)。

3.液氨管线严禁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依据:

《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技术要求: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应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禁止氨制冷系统管道穿过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及冷库、加工车间 内人员办公、休息的房间。避免发生氨制冷系统管道泄漏给房间内人员带来的危 险。

整改措施: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在建筑物外做管道支架,将氨制冷系统管道绕过或跨过 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将氨制冷系统管道绕过冷库、加工车间内有人 员办公、休息的房间。

4.氨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应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联动。

依据: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7.2.1条、7.3.19条等。技术要求:

(1)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 100ppm 或 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2)速冻设备加工间内当采用氨直接蒸发的成套快速冻结装置时,在快速 冻结装置出口处的上方应安装氨气浓度传感器,在加工间内应布置氨气浓度报警 装置。当氨气浓度达到 100ppm或 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 开启事故排风机、自动停止成套冻结装置的运行,漏氨信号应同时传送至制冷机 房控制室报警。

整改措施:

(1)氨制冷机房应安装报警值为 100ppm或 150ppm的用于防毒性的专用

氨气浓度传感器。

(2)氨制冷机房事故排风机除应在氨制冷机房控制室排风机控制箱上的控 制按钮人工启停外,还应通过氨气浓度报警装置的报警信号自动开启。

(3)氨气浓度传感器不仅安装在贮氨器(设备间)的上方,也安装在氨制 冷机组(机器间)上方的机房顶板上,对整个氨制冷机房氨泄漏设防。

(4)对采用氨直接蒸发的成套快速冻结装置,应在快速冻结装置出口处的 上方安装氨气浓度传感器,在加工间内应布置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氨气浓度达 到 100ppm或 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事故排风机、自 动停止成套冻结装置的运行,漏氨信号应同时传送至制冷机房控制室报警。

注:快速冻结装置包括:螺旋式速冻装置(简称:螺旋速冻机)、隧道式速冻装置、往 复式速冻装置;具体形式包括:单体速冻装置(简称:单冻机)、流态化速冻装置、板带式 速冻机、网带式速冻机、以及平板式速冻装置(简称:平板速冻机)等。

5.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

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13)(4)《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108号)(5)《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指导意 见》(质检特函[2013]61号)等。

技术要求:

(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是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在 压力容器停机时,根据本规则对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所进行的符合性验证活 动。压力容器一般于投用后 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 构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按以下要求确定:安全状况等级为 1、2级的,一般每 6年一次;2.安全状况等级为 3级的,一般 3~6年一次;3.安全状况等级 为 4级的,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4.安全状况等级为 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2)管道定期检验分为在线检验和全面检验。在线检验是在运行条件下对 在用管道进行的检验,在线检验每年至少 1次;全面检验是按照一定的检验周期 在管道停车期间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验。GC1、GC2级压力管道的全面检验周期 一般不超过 6年;按照基于风险检验(RBI)的结果确定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 9 年;GC3级管道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 9年。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管道,应 当适当缩短检验周期:(a)新投用的 GC1、GC2级的(首次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 3年);(b)发现应力腐蚀或者严重局部腐蚀的;(c)承受交变载荷,可能导致 疲劳失效的;(d)材质产生劣化的;(e)在线检验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f)检验人员和使用单位认为需要缩短检验周期的。对于确实无法停机的系统,在确 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压力管道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替代全面检验(列入隐患整治范围的管道不适用)。检验项目一般应该包括资料 审查、宏观检验、高低压侧的剩余壁厚抽查、埋藏缺陷抽查,以及安全附件检查。必要时,应进行压力试验。

(3)安全保护装置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安全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按照压力 管道定期检验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整改措施:

(1)对于无任何技术资料且无法确定其制造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的在用 压力容器,或者确定是由无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在用压力容器,不得继续使用,应当限期在一年内更换。对于具备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在用压力容器,根据检验 结果依据《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指导意 见》进行处理。

(2)对检验中发现的超标缺陷,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第四 十、四十一、四十二条进行处理。根据《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第四章规 定进行安全等级评定。安全附件不合格的压力管道不允许使用。

6.库区及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按有关规 定设置消火栓,应急通道保持畅通。

依据:

(1)《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4.6.1条、第 6.3.11条、第 8.3.3条(2)《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第 3.7.1条、第 3.7.2条、第 6.0.9

条等。

技术要求:

(1)冷库库区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要求 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并按规定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室外消火栓。在氨压缩机 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与库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相连。根据所处环境,室外消火栓型式可为地下式消火栓或地上式消火栓,距氨 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处 5 m~6m。

(2)冷库库区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要求 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并按规定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室外消火栓。在氨压缩机 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与库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相连。根据所处环境,室外消火栓型式可为地下式消火栓或地上式消火栓,距氨 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处 5 m~6m。

(3)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一方 面是救火,另外主要是当贮氨器等设备漏氨时,可作为水幕保护人员疏散和保护 抢救人员进入机房抢修等操作。

(4)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旁应设有消防车道,其净宽与净高均不应小于 4.0m。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内设备与通道间距应满足《冷库设计规范》

(GB50072-2010)第 6.3.11条要求,外门不应少于 2个,且两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5.0m。氨制冷机房和变配电所的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外开启。

整改措施:

(1)根据检查情况,如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处未设 置室外消火栓,应加设室外消火栓,位置距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处 5 m~6m,室外消火栓应与冷库库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相连。

(2)若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旁边无消防车道的应增设消防车道;消防车道 断面尺寸不合格或车道旁设有影响消防车扑救的设施的,应按规范要求整改。

(3)若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内设备与通道间距、氨制冷机房和变配电所的 疏散外门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应限期整改。

7.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等。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40号)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技术要求: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第 4.1.2条规定: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 确定:毒性气体氨的临界量为 10吨。第 4.2条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从事危险化 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的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 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3)液氨制冷企业应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并记录辨 识过程与结果。

(4)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出具有效危险化学 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执行。(6)配备温度、压力、液位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视频监控、监测系统以 及氨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事故联动防爆排风机,并具备紧急停车功能。

(7)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定期检测、检验,并作好记录,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8)液氨制冷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机构,明确责任人,并健全安全生产状 况进行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和队伍,配备至少两套以上全封闭防护 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

(9)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制订应急处置办法、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 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10)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具体包括: A.辨识、分级记录;B.重大危

险源基本特征表;C.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区域位置图、平面 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E.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 全操作规程;F.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G.重大危险 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H.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 评价报告;I.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J.重大 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K.设备管理档案其他文件、资料。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涉案制冷企业凡用氨量超过10吨的氨制冷系统应 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执行。考虑到全国各地区域差异,不具备本条款技术要求第四条安全评估和备案要求的,应限期整改。

用氨量应为系统中氨液的总量,在正规的设计图纸中均有注明。系统运行一 定时间后,各系统内的实际氨液量与设计图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一般很少超 过设计图纸的计算量。系统内具体氨液的充注量,可以采取专业人员估算和企业 自报的方式进行。具体的估算方法应根据各企业系统特点和生产情况确定。

(三)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涉氨制冷企业,立即整改,限期完成: 1.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

依据: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8.3.4条等。技术要求:

(1)大型冷库的氨压缩机房贮氨器上方宜设置水喷淋系统,并选用开式喷 头,开式喷头保护面积按贮氨器占地面积确定。开花水枪及开式喷头的水源可由 库区消防给水系统供给。操作均可为手动(冷库设计规范第 8.3.4条设置要求是 “宜”,表示有条件情况下应设置)。

(2)大型冷库在规范条文说明第 3.0.1条表 1界定为:公称容积 20000m3 以上的冷库及其他具有一定制冷加工能力的设备设施(见表 2:2007年修订本《工 程设计资质标准》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

(3)贮氨器设置水喷淋系统是按防液氨泄漏设计。在氨压缩机房贮氨器上 方设置水喷淋系统,并选用开式喷头,是为了当贮氨器发生泄漏时,同时打开喷 头,稀释事故漏氨,保护操作人员及时抢修并逃离现场。设置位置按贮氨器占地

面积确定,即喷淋水能覆盖整个贮氨器区域。开式喷头为通水后即喷水,所有布 置的喷头同时动作(喷水)。

(4)开式喷头的水源可由库区消防给水系统供给,水量与库区消防给水系 统分别计算,喷水时间按 0.5h计,操作均可为手动,控制阀门可设置在贮氨器 附近并靠近氨压缩机房出入口处。

(5)开式头设置高度高于贮氨器 2米为宜。可采用单管式,水压与库区消 防给水系统一致可由库区消防给水系统供给

(6)贮氨器水喷淋系统应设有相应的排水措施,在贮氨器处设置地漏排水,地面标高坡向地漏处。喷淋系统排水可与紧急泄氨器排水一同排至室外事故水 池。事故水池容积按布置喷头个数总出水量与紧急泄氨器氨液混合水量相加,使 用时间按 0.5h计。

表 2:2007年修订本《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 编 建设项目 大型项目 中小型项目 号 1 2 3 4 5 冷库 气调库 制冰厂 储冰库

容积≥20000 m3或≥5000吨容积<20000 m3或<5000吨 容积≥15000 m3 制冰能力≥120吨/日 容积≥4000吨

容积<15000 m3 制冰能力<120吨/日 容积<4000吨

猪屠宰加工 ≥2000头/班或≥250头/小 <2000头/班或<250头/小

时 7 8 牛屠宰加工 ≥150头/班或≥25头/小时 <150头/班或<25头/小时 羊屠宰加工 ≥3000头/班 <3000头/班 家禽屠宰加≥30000只/班或≥2000只/ <30000只/班或<2000只/ 工

小时

小时 <3000吨/年 <2吨/小时 <10万吨/年 <5万吨/年 <5万吨/年

<100吨/日处理鲜奶 <3万吨/年 9 10 11 12 13 14 15 水产品加工 ≥3000吨/年 果蔬加工 啤酒 饮料 麦芽 乳品 有机酸

≥2吨/小时 ≥10万吨/年 ≥5万吨/年 ≥5万吨/年

≥100吨/日处理鲜奶 ≥3万吨/年

说明:果蔬加工规模应为制冷加工量,速冻食品和冷饮行业可参考此规模。

整改措施:

(1)根据目前国内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状况及贮氨器的重要性,大型冷库 的氨压缩机房贮氨器上方未设置水喷淋系统的应按规范要求加设喷淋系统,并加 设相应的事故水池。

(2)根据相关要求,其它类型的冷库有消防给水系统条件的也应设置水喷 淋系统,如已投产运行的冷库氨压缩机房内无消防给水系统,且确无条件设置的,应保证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处设置室外消火栓。

依据:

2.在厂区内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4.1.2条等。技术要求:

根据厂区情况、人员分布、附近居民分布等,将风向标设置于各类人员便于 看到的位置,确保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能够在室外观察到风向标、确定风向。

整改措施:

未设置风向标或风向标位置设置不合理的,应按照技术要求整改。

3.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 安全标识。

依据:

《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二条

《冷库安全规程》(GB 28009-2011)第 7.7、12.2、12.3条等。技术要求:

(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 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 措施等内容。

(2)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应设置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标识。免进区域指:氨制冷机房、冷库、冻结间、冷却间、制冰间、暂存间等具有危险 气体的房间,如制冷系统操作人员进入的冷库分调节站间及其他部位的调节站间 等。

(3)关键操作部位应设置指导操作用安全标识。关键操作部位指:系统加 氨站、集油器放油口、调节站操作阀组、紧急泄氨器、贮氨器等部位。

(4)设于室外的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等制冷设备,应有防止非操作 人员进入的围栏并设危险作业场所等安全标识。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

安装有氨直接蒸发制冷方式的快速冻结装置的食品加工间应当设置黄色区

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 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涉氨制冷企业应在使用区域明显位置悬挂“重大危险源安 全警示牌”。

4.作业现场应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 品。

依据: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40号)

(2)参照《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57号)执行等。

技术要求:

(1)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 少配置 2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非重大危险源单位应根据 实际需要至少配备 1套隔离式防护服、防毒面具及岗位人员一人一具橡胶手套、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2)应配备有效的合格期内酸性饮料(柠檬酸、硼酸和酸性浓缩柠檬汁、酸梅汁)、食用醋等。

(3)作业现场应配备洗眼器和淋浴喷淋装备。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

5.企业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 操作规程。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消防法》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

技术要求:

(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 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个体防护装备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

(3)安全操作规程应根据氨制冷系统配置情况,制定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规程、压力管道操作规程、制冷系统充氨操作规程、制冷系统除霜 操作规程、制冷系统加/放油操作规程、速冻装置操作规程(如系统中设置)、电 气安全操作规程、救护设施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参见 附录 2:涉氨制冷企业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4)对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应进行传达、学习和培训,并做相关记录。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

6.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

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第 30号令)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 法》的决定等。

技术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

7.企业的从业人员应经过液氨使用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有关安全 知识的培训。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技术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 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 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 作业。

(2)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应包括安全教育试卷、岗位安全操作 规程、三级安全教育卡等。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

8.企业应建立健全液氨泄漏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 练。

依据: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7号)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技术要求:

(1)针对情况的不同,分别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 方案。

(2)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的,应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应急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 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某一种类的风险,应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 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4)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应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 项等内容。

(5)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 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6)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 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涉氨制冷企业应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根据氨泄漏、火灾、系统压力超高爆炸(爆裂)及上述综合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 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并定期演练。参见附录 3:涉氨制冷企业专项应急预案范例。

9.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并妥善保存。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技术要求:

应建立包括特种设备等在用设备、设计资料(含设计变更)、竣工验收资料、采购合同、系统运行等管理档案,并妥善保存。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 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 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系统运行及故障和事故记录。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在用氨制冷设备、系统仪表、配件,建造及改造工

程资料和需定期检验设备、仪表的检验报告等档案应终身保存;系统运行及值班 记录等应至少保存 5年;库房温度记录应不少于 2年。

三、其他共性技术问题 1.静电接地

依据:

(1)《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2)《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201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技术要求:

《冷库设计规范》和《冷库安全规程》均没有对制冷系统的设备和管道提出 防静电接地的要求,制冷系统的设备和管道不必强制做防静电接地。

整改措施:

应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对氨制冷机房内的制冷管道、水管 等各种金属干管做等电位联结。并建议对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低压循环桶、中 间冷却器、卧式蒸发器和氨液分离器等制冷辅助设备做等电位联结。

2.防爆设备

依据:

(1)《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7.2.11条(2)《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2011)第 7.3条 技术要求:

(1)氨制冷机房照明宜按正常环境设计。

(2)氨制冷机房应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应为防爆照明系统。

(3)氨制冷机房的用电设备,除事故排风机和应急照明采用防爆电器外,其它设备如:氨制冷压缩机、氨泵和各种电磁阀等电气设备和元件均未要求采用 防爆电器。

整改措施:

(1)氨制冷机房应设有应急照明(含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系统。其灯具、开关和配电线路均应按防爆施工。

(2)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氨制冷机房的运行安全,一般情况下氨制冷机组 启动控制柜、冷凝器控制柜、机房排风机控制柜等集中布置在氨制冷机房控制室 内为宜。

3.围堰

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 4.2.5条、第 4.2.6条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8.3.4条 技术要求:

(1)乙类储罐组应设防火堤;当采取了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时,可以不设 防火堤。

(2)贮氨器水喷淋系统应设有相应的排水措施,贮氨器处设置地漏排水,在贮氨器周边设置挡水槛墙,高度为 250mm,地面标高坡向地漏处。喷淋系统 排水可与紧急泄氨器排水一同排至室外事故水池。事故水池容积按布置喷头个数 总出水量与紧急泄氨器氨液混合水量相加,使用时间按 0.5h计。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鉴于液氨在大气中挥发性,且喷淋用水为紧急事故 用水,故设有足够排水系统的贮氨器周围可不设置围堰。对于无液体流散设施的 贮氨器周围应增设排放系统至室外事故水池;对于无液体流散设施及室外事故水 池的,贮氨器周围按要求设置围堰。

4.压力容器液位计

依据:

(1)《制冷用金属与玻璃烧结液位计和视镜》(JB/T 6918-2004)(2)《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12)技术要求:

(1)对于使用温度-40℃~180℃,设计压力不高于 3.0MPa的制冷机及其他 压力容器用液位计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等 依据上述标准执行。

(2)压力容器用液位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A.根据压力容器的介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和温度选用;B.在安装使用前,设计压力小于 10MPa压力容器用液位计进行 1.5倍液位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 验;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10MPa压力容器的液位计进行 1.25倍液位计公称 压力的液压试验;C.储存 0℃以下介质的压力容器,选用防霜液位计;D.寒冷地 区室外使用的液位计,选用夹套型或者保温型结构的液位计;E.用于易爆、毒性 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液化气体压力容器上,有防止泄漏的保护装置;F.要求液面指示平稳的,不允许采用浮子(标)式液位计。

(3)液位计应当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否则应当增加其他辅助设施。大 型压力容器还应当有集中控制的设施和警报装置。液位计上最高和最低安全液 位,应当有明显的标志。

整改措施:

不符合《制冷用金属与玻璃烧结液位计和视镜》要求的液位计应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液位计安装和使用不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要求的,应限期整改,以满足规范要求。

5.泄压管

依据: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6.4.8条 技术要求:

安全阀应设泄压管。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总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 50m内最 高建筑物(冷库除外)的屋脊 5m,并应采取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落入泄 压管内的措施。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防止对周边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

6.充氨口

依据:

《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2011)第 11.3条、第 12.2条 技术要求:

(1)制冷剂的品种、质量和充注量应满足制冷系统的设计要求。(2)充注制冷剂前,应对制冷系统抽真空。

(3)向系统充注制冷剂时,应采用耐压 3.0MPa以上的连接件,与其相接的

管头须有防滑沟槽。

(4)充注或抽出制冷剂完成后,制冷剂瓶应立即与系统分离。

(5)加氨站应设在机房外并设安全标识,加氨时严禁加热。

(6)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件等均应设置安全 标识。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制冷系统充氨口应设置在氨制冷机房外并设安全标 识,应采用耐压 3.0MPa以上的连接件,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加氨用 临时管道应选用万向液氨装卸臂(鹤管)。

7.氨用阀门

依据:

(1)《氨用截止阀及升降式止回阀》(GB/T 26478-2011)(2)《钢制阀门一般要求》(GB-T12224-2005)(3)《工业用阀门材料选用导则》(JB/T5300-2008)(4)《通用阀门灰铸铁件技术条件》(GB/T12226-2005)(5)《通用阀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GB/T12227-2005)(6)《通用阀门碳素钢锻件技术条件》(GB/T12228-2006)(7)《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GB/ T12229-2005)(8)《阀门用低温钢铸件》(JB/T7248-2008)技术要求:

(1)阀门所有零部件不允许使用铜材料。阀门金属材料应符合 GB/T12224 和 JB/T5300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2)阀体材料应符合 GB/T 12226、GB/T12227、GB/T12228、GB/T12229、JB/T7248的规定。

(3)灰铸铁类阀门适用于公称压力不大于 PN 10,温度为-10℃~+150℃的 氨气、氨水等介质。

(4)球墨铸铁类阀门适用于公称压力不大于 PN 40,温度为-30℃~+150℃ 的氨气、氨水等介质。

(5)流体管件焊接类阀门适用于公称压力不大于 PN 40,温度为-30℃~

+150℃的液氨、氨气介质工艺管道。

(6)钢制阀门适用于公称压力不大于 PN 40,温度为-46℃~+150℃的液氨、氨气、氨水等介质等。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1)新建及改扩建氨制冷系统应采用氨用钢制阀门。(2)已建成投产的氨制冷系统若采用球墨铸铁阀门的,应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 术规范要求。(3)氨制冷系统禁止使用灰铸铁阀门。

8.氨用压力表

依据: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 6.4.2、6.4.4、6.4.5条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108号)技术要求:

(1)冷凝器应设冷凝压力超压报警装置,水冷冷凝器应设断水报警装置,蒸 发式冷凝器应增设压力表、安全阀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

(2)所有制冷容器、制冷系统加液站集管,以及制冷剂液体、气体分配站集 管上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回气管上,均应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

(3)制冷系统中采用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均应采用制冷剂专用表,压力表 的安装高度距观察者站立的平面不应超过 3m,且应清晰看到。选用精度应符合 以下规定:

a.位于制冷系统高压侧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 1.5级。b.位于制冷系统低压侧的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 2.5级。

c.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的量程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 1.5倍,不得大于工作压 力的 3倍。

(4)校验压力表必须由有资格的计量单位进行,校验合格后,重新铅封并出 具合格证,注明下次校验日期等。

整改措施:

按照技术要求对照整改。

9.快速冻结装置

依据:

《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二条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7.3.19条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2-2011)第 1.0.4、2.4.2、2.4.3、6.3.1条等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指导意见》 等。

技术要求:

(1)现场组装的机器或设备,应按其制造厂的技术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施行,质量要求不得低于《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现场组装、现场制作的氨制冷设备组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单体吹污及 气密性试验。

(3)管子、管件的坡口形式和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容易保证焊接接头的质 量,填充金属少,便于操作及减少焊件变形等因素。焊接坡口形式若设计文件无 规定时,可按表 4.4.3选取。

(4)制冷管道及含有制冷剂的其他管道应采用氩弧焊封底、手工电弧焊盖 面的焊接方法。每条焊缝施焊时,应一次完成。

(5)制冷管道焊缝的内部质量,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射线照相检验,并符合《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的规定。

(6)对采用氨直接蒸发的成套快速冻结装置,应在快速冻结装置出口处的 上方安装氨气浓度传感器,在加工间内应布置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氨气浓度达

到 100ppm或 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事故排风机、自 动停止成套快速冻结装置的运行,漏氨信号应同时传送至制冷机房控制室报警。

(7)安装有氨直接蒸发制冷方式的快速冻结装置的食品加工间应当设置黄 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 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整改措施:

(1)按照《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指 导意见》及本节技术要求等对照整改。特别注意对快速冻结装置(单冻机等)的 回气集管端部封头(管帽)焊缝的检测。在未完成检测和修复合格前,热氨冲霜 作业时,应事先撤离快速冻结装置房间内作业人员,随时监测冲霜情况,并及时 通报冲霜操作的制冷工。

(2)企业应建立快速冻结装置除霜操作规程,并由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 制冷工按规程操作。

(3)有条件时,改造为手指令程序自动控制融霜。

四、液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 1】: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8·31”重大氨泄漏事故

2013年 8月 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氨泄漏事故,造成 15 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

事故经过:8月 31日 8时左右,翁牌公司员工陆续进入加工车间作业。10 时 40分,约 24人在单冻机生产线区域作业,约 10时 45分,氨压缩机房操作工 在氨调节站进行热氨融霜作业,单冻机回气集管北端管帽脱落,导致氨泄漏,管 帽脱落后被冲出的水平距离约 3.5m。

现场勘查及鉴定、分析情况:管帽与回气集管对接接头焊接处均未见坡口,管帽开口端凹凸不平。断口均为新鲜断痕,整周断口颜色一致,无塑性变形;断 口焊缝有明显气孔,从内向外有放射条纹。经断口扫描电镜分析,断口呈河流状 解理断裂,符合脆性开裂的特征;未发现疲劳起裂和纤维断口起裂现象。分析表 明断裂是瞬时发生的。

情况分析:1.热氨融霜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排除蒸发器 内的液氨。当管道内留有一定量的液氨,热氨充入初期,留有的液氨发生急剧汽

化和相变引起液锤现象(液锤现象:有压管道中,液体流速发生急剧变化所引起 的压强大幅度波动的现象),应力集中于回气集管末端,管帽焊缝处的应力快速 升高。2.管帽与回气集管焊接接头存在严重焊接缺陷,导致严重的应力集中,在 压力波动过大或者压力瞬间升高极易产生低应力脆断。3.低碳钢在常温时具有较 高韧性和较强抵抗断裂的能力,但在低温时则表现出极低的韧性,受冲击极易产 生脆性开裂。事发管帽焊缝处的断裂呈现完全脆性断裂,说明开裂时管道处于低 温状态。低温脆性再与焊接缺陷处的应力集中相叠加,更易产生脆性断裂。综上 分析,由于热氨融霜违规操作和管帽连接焊缝存在严重焊接缺陷,导致焊接接头 的低温低应力脆性断裂,致使回气集管管帽脱落,造成氨泄漏。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1.直接原因:热氨融霜违规操作,致使存有严重焊接缺陷的单冻机回气集管 管帽脱落,造成氨泄漏。

2.间接原因:(1)翁牌公司:违规设计、违规施工、违规生产;无单冻机热 氨融霜操作规程,热氨融霜违规操作;氨调节站布局不合理,操作人员在热氨融 霜控制阀门时,无法同时对融霜的关键计量设备进行监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健全;未按有关法规和国家标准对重大危 险源进行辨识;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公司管理人员 及特种作业人员未取证上岗,未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擅自安 排临时用工,未对临时招用的工人进行安全三级教育,未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 险因素。(2)政府监管部门:宝山区政府、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区质量技监局、区安全监管局、区规土局以及区公安消防支队履职不力。

【案例 2】: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11·28”液氨泄露事故

2013年 11月 28日 17时左右,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液 氨泄露事故,造成 7人死亡,6人受伤。

液氨泄露部位及现象:单冻机回气集管端部封头(管帽)脱落。事故发生地点:有单冻机的加工车间。事故发生时段:热氨融霜操作时。

提示:单冻机热氨融霜操作应按本技术指导书第三章第 9节的技术要求和整 改措施对照检查,按本企业融霜操作规程(参照本技术指导书附录)进行,由具 有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专业人员操作。

【案例 3】:某食品加工厂,管路液氨泄露事故

液氨泄露部位:快速冻结装置(单冻机)回气集管管段。事故发生地点:安装有单冻机的食品加工间。事故发生时段:对单冻机进行水冲霜操作时。

事故经过:某食品加工厂,单冻机停止速冻加工后,即刻采用水冲霜方式对 单冻机进行冲霜。为加快冲霜速度,操作人员违规关闭单冻机两侧氨制冷系统阀 门,致使两阀门间单冻机及相应制冷管道内压力升高,造成管道补焊部位开裂,单冻机及相应管段液氨泄漏。

提示:单冻机水冲霜操作应按本技术指导书第三章第 9节的技术要求和整改 措施对照检查,按本企业融霜操作规程(参照本技术指导书附录)进行,由具有 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专业人员操作。

【案例 4】:某食品加工厂,氨气泄露事故 液氨泄露部位:冷凝器安全管段阀门。事故发生地点:机房设备间。事故发生时段:安全阀拆卸时。

事故经过:某食品加工厂,冷凝器安全阀到期,操作人员将安全阀拆下送检。两名操作人员一起用扳手扳拧安全阀,由于冷凝器安全阀管道年久生锈,安全阀 下方的截止阀突然松动掉落在地上,管道内的氨气立刻喷射状地向外泄漏。

提示:应由具有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专业人员操作。检修维护阀门时,特别是 贮氨器、冷凝器、油氨分离器、低压循环桶等压力容器阀门,应事先检查阀门及 连接管段状态及老化情况等,制定维修及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做好防护措施。

【案例 5】:某食品加工厂,阀门液氨泄露事故 液氨泄露部位:贮氨器阀门。事故发生地点:机房设备间。事故发生时段:检维修时。

事故经过:机房操作人员对氨制冷系统及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当检查贮氨器 阀门时,由于扳拧阀门不当,导致密封圈老化的阀门松动,氨气泄漏。

提示:应由具有特种设备操作证的专业人员操作。检修维护阀门时,特别是 贮氨器、冷凝器、油氨分离器、低压循环桶等压力容器阀门,应事先检查阀门及 连接管段状态及老化情况等,制定维修及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做好防护措施。

【案例 6】:某食品加工厂,管道氨气泄露事故 液氨泄露部位:氨气管道。

事故发生地点:制冷机房外氨气输送管道。事故发生时段:正常生产阶段。

事故经过:某食品批发市场,货车司机操作不当,不慎撞毁氨气输送管道。提示:应按本技术指导书“设于室外的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等制冷设 备,应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栏并设危险作业场所等安全标识”执行。

附录 1: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附录1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英文名:ammonia 标识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外观与性 状 熔点 理化 沸点 性质

蒸汽压

危险性类别:第 2.3类有毒气体 CAS号:7664-41-7 国标编号:23003 在大气中,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77.7℃-33.5℃

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

易溶于水、乙 醇、乙醚 506.62kPa(4.7℃)溶解性

主要用途 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健康侵入途径 危害健康危害 吸入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与空气混合,含氨量为 15.7﹪~27.4﹪时,遇到电焊、气割、燃烧 气焊、电器线路短路等产生的明火、高热能,在密闭空间内 爆炸 危险特性 有爆炸、开裂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危险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 150米,严格限制 泄漏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应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 处理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储罐

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 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 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 漏应急处理设备。危险货物编号:32061

UN№:1170;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质气瓶包装。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 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

运输

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信息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 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

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 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急救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措施 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消防 措施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 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AC(mg/m3):30 前苏联 MAC(mg/m3):20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 和洗眼设备。

接触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个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体防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 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附录 2:涉氨制冷企业安全操作规程范例 【范例 1】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

压缩机开启前的准备工作:

一、检查记录,弄清该机、该系统停止运转的原因和时间。如果是事故或大 修后停车,要搞清是否交付使用,交付使用手续是否齐全。

二、检查系统中有关阀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

压缩机到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储液桶管路上的阀门均开启。蒸发器到低压储液桶、压缩机之间管路上的阀门均开启。

使用双级压缩机,中间冷却器上的进汽阀门、蛇形冷却盘管的进出液阀门均 开启。

机器吸、排汽阀门均关闭。

各种使用设备上的压力表控制阀、安全阀控制阀、指示器控制阀均开启。各 设备的放油阀关闭。

调节站的调节阀关闭。

三、检查设备

1.高压储液桶的液位不得高于 80%,不得低于 30%。

2.重力供液方式:系统中氨液分离器的液位不得超过 40%;氨泵供液方式: 低压循环储液桶液位保持在 30%~60%之间。

3.双级压缩系统,中间冷却器的液位低于浮球阀中心线,中间冷却器的压力 不超过 0.49MPa。

4.待用氨泵周围无障碍物。

四、开启循环水泵向冷凝器、机器水套供水,观察水流情况。

五、检查压缩机

1.应确保压缩机的保护罩完好,压缩机运转部位无障碍物。

2.曲轴箱压力应低于 0.20MPa,超出此压力时,须查明原因,减压到规定数 值内。

3.曲轴箱单视孔油位不低于视油孔 1/2部位,曲轴箱双视孔油位在上视孔 1/3 部位。

4.机器加油三通阀在“运转”或“工作”位置上,能量调节装置手柄拨至零

位。

5.确定机器压力表阀均开启,油压、高低压继电器自动保护装置指针在调定 数值上。

6.检查水套供水是否畅通。

六、在值班班长的指挥下进行开、停车。压缩机开启程序: 系列单级压缩机的开车程序:

1.转动油过滤器手柄,保证油过滤器的畅通,盘机器联轴器应轻松。如盘不 动,找出原因。

2.打开机器的排汽阀。3.接通电源,启动压缩机。

4.缓慢开启机器的吸汽阀,并注意电流表电流稳定。在开启吸汽阀时,若发 现有液击声,立即关小吸汽阀,然后再缓缓开启,直到没有液击声,将吸汽阀完 全打开。在开启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油压变化情况。

5.调整油压,使油压比吸汽压力高 0.15~0.29MPa。6.观看油压表,缓慢逐档拨卸载装置手柄。

7.压缩机正常运转后,开启氨泵或有关节流阀,向低压系统供液。8.填写有关表格和开车记录。系列双级压缩机的开车程序:

1.转动油过滤器手柄,以保证油过滤器的畅通。2.开启机器一、二级排汽阀门,活动一、二级吸汽阀。3.接通电源,启动压缩机。

4.调整油压,油压应比吸汽压力高 0.15~0.29MPa。

5.待电流、电压平稳后,加一组载荷(高压载荷)。缓慢开启压缩机二级吸 汽阀,此时电流平稳上升。若有液击声,立即关小吸汽阀,而后再缓缓开启,直 至没有液击声,完全开启吸汽阀。

6.缓慢开启二级吸汽阀时,随时观察中间冷却器的压力变化。待压力小于 0.39MPa时,缓慢开启压缩机一级吸汽阀(吸汽压力不高于 0.04MPa)。随时观 察各种仪表运行情况。若发现压缩机有敲击声,应迅速关小吸汽阀,待声音消除

后继续开启,直至完全开启。观察油压表,缓慢逐档拨卸载装置手柄,直至压缩 机全负荷运行。

7.机器运转正常后,开启氨泵或有关节流阀向低压系统供液。

8.填写有关记录表和开车记录。压缩机运转中的调整与操作: 机器正常运转的标志:

1.机器运行的声音:压缩机运行中,汽缸、曲轴箱及安全盖等部位都不应有 异常声音,只有吸、排汽阀片发出清晰的上下起落声。

2.机器运行的电流:压缩机运行中,机器的电流表指针在吸、排汽压力无变 化时处于平稳状态,不应有大摆动。

3.机器运行中的油压:平稳保持在规定数值之间,曲轴箱油面保持在要求范 围内,且不能有泡沫。

4.机器运行中的温度:各部位温度保持在规定数值内;油温最高不得超过 70℃,最低不得低于 5℃;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 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 70℃。

5.机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为 3~5℃。6.机器密封器正常滴油量为 1~2滴/分。

7.机器运行与整个系统的工作协调一致。即机器的吸汽温度比蒸发温度高 5~15℃,机器的排汽温度不超过 150℃。机器的排汽压力不超过 1.47MPa,机 器的吸排汽压力比不得大于 8。

压缩机运行时的调整操作:

1.当压缩机进出水温差大于机器规定冷却水进出水温差时,应缓慢加大冷却 水量(严禁突然加大冷却水量,以防止事故发生)。

2.当压缩机油面过低,机器需要加油时,应通知设备间人员开启加油泵,然 后将压缩机的加油三通阀拨至“加油”位置即可。如果曲轴箱压力较高,可适当 关小吸汽阀降低曲轴箱压力,待加油完毕后再打开吸汽阀。加油工作完成后,通 知设备间停加油泵,同时将加油三通阀拨至“工作”或“运转”位置,关闭加油 阀。

3.当压缩机吸汽压力过低或过高时,须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给予调整,36

必要时停车。

4.双级压缩机排汽温度过高时,判断是否是中冷供液不足,若是,应及时向 中冷供液。

5.通过调整机器的运行状态,机器仍无法正常运行时,须立即停车,查明原 因。

单级压缩机的正常停车操作:

1.逐档减少压缩机的工作缸数至“0”位,关闭吸汽阀。2.切断电源,在压缩机停止运转的同时,关闭压缩机的排汽阀。3.停车 5~10分钟后,关闭水套供水阀。4.填好有关表格,做好停车记录。双级压缩机的正常停车操作:

1.逐档减少低压缸的工作缸数,关闭一级吸汽阀,当中间压力降至 0.20MPa 时,关闭二级吸汽阀。

2.切断电源,同时关闭一、二级排汽阀。3.停车 5~10分钟后,关闭水套供水阀。4.若长期停车,须将中间冷却器中的氨液排尽。5.填好有关表格,做好停车记录。

如整个系统停止工作,须在停压缩机前关闭调节站上的总供液阀和系统供液 阀,停止氨泵的运行(停泵前必须先停止向低压循环桶供液)。在压缩机停止运 转 10分钟后,停水泵。冬季停车、停泵时,必须将机器水套等设备和管道内的 余水放尽,以防冻裂设备。

压缩机特殊运转的操作: 压缩机发生湿冲程的调整

1.压缩机运转中发现以下情况,操作人员须及时采取措施。(1)机器吸汽温度迅速下降。(2)机器排汽温度迅速下降。(3)机器运行声音发重或有敲击声。

(4)机器吸汽口迅速结霜,严重时汽缸壁结霜,再严重时,曲轴箱及排汽管出 现霜层。

2.单级压缩机湿冲程的处理。

(1)压缩机运行中如发生湿冲程,应立即关小机器吸汽阀(严重时关闭吸汽 阀),同时关闭供液阀。

(2)立即卸载,只留一组缸工作,利用机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将汽缸壁的霜融 化。

(3)当排汽温度上升到 70~80℃时,缓慢打开吸汽阀,若排汽温度下降,应 再次关闭吸汽阀,重新进行上述过程(1、2项)。

(4)吸排汽温度逐渐趋向正常时,再增加工作缸数,开足吸汽阀,恢复机器正 常运行。

(5)在调整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机器油压的变化,不得造成机器在无油压的状 态下运转。

(6)湿冲程严重时,必须停车,但不得关掉机器冷却水,以防机器冷却系统被 冻裂,并加大水套供水量。

3.双级压缩机湿冲程的处理

低压级的湿冲程与单级压缩机湿冲程处理方法相同。

高压级湿冲程多因中间冷却器液位过高造成,按以下程序操作:(1)关闭中间冷却器供液阀。(2)关小低压级吸汽阀。

(3)将低压级工作缸全部卸载,只留高压缸工作,同时关小高压吸汽阀。(4)当中间冷却器液位降到正常时,再将机器恢复到正常运转状态。

(5)在调整过程中,时刻注意机器油压的变化,不得造成机器在无油压的状态 下运转。

(6)湿冲程过程中或湿冲程严重停车后,应加大水套供水量。压缩机倒打反抽操作规程: 1.关闭机器吸汽阀、排汽阀。2.开启反抽吸汽阀、排汽阀。3.开启机器排汽阀。

4.接通电源,启动机器,缓慢开启机器吸汽阀,进行反抽工作。

5.反抽工作完成后,关闭机器吸汽阀。切断电源,同时关闭机器排汽阀。

6.关闭反抽吸汽阀、排汽阀。

7.开启机器吸汽阀、排汽阀,恢复系统正常状态。压缩机非正常停车:

1.突然停电,可按正常停车操作。待查明停电原因,处理完毕后再开启机器。2.设备一般故障停车:仔细观察分析,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性质,按正常停车 程序停车。检修完毕后,再开启机器。

3.设备严重故障停车:当设备、管道发生严重跑氨(特别是高中压系统); 机器发出异常声响,来不及判断出故障的部位,为防止事故蔓延扩大,须马上切 断电源停车,关闭所有阀门,组织人员抢修处理。检修完毕后,填写有关表格,做好记录,再开启机器。

【范例 2】中间冷却器操作规程

一、在使用中,要开启中间冷却器的进汽阀、出汽阀、浮球供液阀(或电磁 阀控制阀)、指示器阀、蛇形盘管进出液阀和安全阀,关闭放油阀及排液阀。

二、中间冷却器的供液采用浮球或液位计,自动调节供液量,液体控制在指 示器高度 50%处。自动供液阀发生故障改为手动控制时,操作人员根据指示器所 示的液位高度和压缩机高压级吸汽温度,严格掌握供液量,避免造成高压级的湿 冲程。

三、中间冷却器在使用中,操作人员应根据机器的耗油量,每天放油一次。

四、中间冷却器停止工作时,压力不得超过 0.39MPa,若超过上述压力时,须及时减压。如中间冷却器较长时间不用时,须将中间冷却器内的液体排空。

【范例 3】油氨分离器操作规程

一、在使用油氨分离器时,应开启进汽阀、出汽阀、压力表控制阀。不放油 时关闭放油阀。

二、油氨分离器在使用中,须及时放油。

三、操作人员判断油氨分离器需要放油的方法。1.根据压缩机耗油量的多少判断是否需要放油。2.根据指示器油位的高低判断是否需要放油。

3.若无指示器装置可用手摸油氨分离器的底部,温差明显部位为汽分离面,由此确定是否需要放油。

四、放油时,放油阀不要打开过大,开 1/3左右即可,防止放出大量氨。

【范例 4】贮氨器操作规程

一、在使用贮氨器的过程中,应开启其进液阀、出液阀、汽体均压阀、液体 均压阀、压力表阀、安全阀、混合气体阀、液位指示器,关闭放油阀。

二、贮氨器在使用中,须保持液面相对稳定,将液位控制在 30~80%之间。

三、保持贮氨器压力与冷凝器压力一致,不得超过 1.47MPa。

四、贮氨器应每月放油一次。放油时,放油阀微开,待放油管结霜时,停止 放油,关闭放油阀。

【范例 5】排液桶操作规程

一、排液桶在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的事项。1.检查桶内有无液体,如有,须先将液体排入系统。

2.检查排液桶压力表阀、安全阀、指示器阀、减压阀是否呈开启状态。3.检查排液桶加压阀、放油阀、进液阀、排液阀是否关闭。

二、冲霜操作 1.开启减压阀。2.开启冲霜回液阀。

3.排液桶压力控制在 0.39MPa。4.冲霜完毕,关闭冲霜回液阀和减压阀。5.待排液桶内液体稳定后,进行放油操作。

三、放油操作

1.排液桶若无压力需加压。加压时需关闭减压阀,开启加压阀,加压不得超 过 0.59MPa。加压后待桶内液体稳定后再进行放油操作。

2.开启集油器有关阀门。

3.微开排液桶放油阀门,观察集油器指示器和油管结霜情况。4.油管结霜时关闭放油阀,放油完毕。

四、排液操作 1.正常排液操作

(1)排液前须关闭回液阀,进液阀、减压阀、放油阀,桶内压力保持在 0.39MPa 左右。

(2)关闭总调节站供液阀。(3)开启调节站的有关阀门。(4)开启排液桶上的排液阀。

(5)观察排液桶指示器或排液桶结霜线,当看不见指示器液位或听到排液管道 内有汽体流动声时,表示排液完毕。

2.倒排液操作

(1)跑库人员开、关存液或需存液库有关阀门。(2)打开排液桶倒排液阀。(3)存液或需存液库回汽阀微开。(4)其他操作同正常排液。

3.低压循环桶向排液桶放液的操作。

(1)开减压阀,使排液桶内压力与系统压力持平。

(2)开启排液桶进液阀,使进液管内压力与系统压力持平。(3)开启需放液的循环贮液桶放液阀。

(4)放液完毕,关闭循环桶贮液放液阀,关闭排液桶进液阀。4.排液桶加压操作。

(1)排液桶内液体排出时,须加压后排出。

(2)加压前应关闭排液桶减压阀、进液阀、放油阀、排液阀。(3)开启热氨调节站的有关阀门。

(4)开启排液桶加压阀缓慢加压,桶内压力不得超过 0.59MPa。(5)加压完毕,关闭热氨调节站有关阀门和排液桶加压阀。5.排液桶最高液位不得超过 80%。

【范例 6】低压循环桶操作规程

一、在使用低压循环桶时,应开启进汽阀、出汽阀、出液阀、指示器阀、压 力表阀、安全阀;关闭放油阀、排液阀、加压阀;由液位控制器控制供液阀的开 关。

二、在使用低压循环桶时,严格控制液位,最高液位不得超过 60%,最低液 位不得低于 20%。

三、低压循环桶在使用中须及时放油,以保证氨泵的正常上液和提高蒸发器

的传热效果。

四、开启低压循环桶回汽阀时,须缓慢开启。若汽声过大,须断断续续开启 阀门。若需加压排液时,先关闭贮液桶进、出汽阀,进、出液阀。缓慢打开加压 阀,缓慢加压。压力不得超过 0.59MPa。

【范例 7】氨泵操作规程

一、开泵前的检查事项: 1.检查停泵原因。

2.检查氨泵周围是否有障碍物。

二、开启氨泵操作:

1.开启氨泵抽汽阀、进液阀、出液阀。

2.接通电源,启动氨泵,待电流表和压力表指针稳定后,关闭抽汽阀,氨泵 投入正常运行。

三、停泵操作:

1.关闭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和氨泵的进液阀。2.切断电源。

3.关闭进液阀、出液阀,开启氨泵抽汽阀,待压力降低后,关闭抽汽阀。

四、开、停氨泵,做好记录。

五、氨泵操作注意事项:

1.氨泵的出液压力不得超过 0.59MPa,压力表指针稳定,电流表指针单级泵 应在 6A左右,双级泵应在 13A左右。

2.氨泵运转时发出比较沉重、有负荷的声音,没有杂音出现。3.为保证氨泵的正常上液,低压循环桶保持规定液位。

4.压差继电器在工作状态下,如氨泵不上液,可间隔一分钟再开启一到两次。

【范例 8】集油器操作规程

一、将集油器排空减压,使其处于待工作状态。

二、开启集油器进油阀,由所需放油设备向集油器放油。

三、待放油设备放油完毕,关闭集油器进油阀,开启集油器减压阀。对集油 器淋水,以促使混在油中氨的蒸发。

四、当集油器中油的溶氨基本蒸发完时,关闭抽汽阀。

五、开启集油器放油阀,将油放入贮油器中。

六、放油完毕,关闭放油阀,开启抽汽阀。

【范例 9】放空气器操作规程

一、开启混合汽体阀,使混合汽体进入放空气器内。

二、开启回汽阀,微开供液膨胀阀。

三、将放空气器管口插入流动水容器内,微开放空气阀。

四、当放空气器底部由于沉液过多而发凉或结露、结霜时,应关闭供液阀,打开旁通管膨胀阀。

五、当放空气器温度上升后,应关闭旁通膨胀阀,重开供液膨胀阀。

六、当系统高压压力明显降低,排汽温度下降,机器排汽压力表指针不剧烈 跳动,放空气流动水呈乳白色,水温上升,放空气器口有噼啪声时,表示放空气 结束。

七、停止放空气时,依次关闭供液阀、混合汽体阀、放空气阀,开启旁通管 膨胀阀,抽净器内液体后关闭旁通管膨胀阀。

八、放空气时注意膨胀阀不能开得过大,其液量以回汽管结霜长度 1.5米为 宜;停止放空气时,应在关闭混合汽体阀后,立即关闭放空气阀,间隔时间不能 过长。间隔时间过长会造成器内压力降低,将水吸入放空气器内。

【范例 10】制冷系统加氨操作规程

一、加氨工作由熟练技工进行。

二、做好加氨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加氨工具及防护用品。2.操作人员必须戴上胶皮手套。

3.操作人员必须和运转班人员密切配合,使贮氨器液面保持在 60%以下。4.加氨站接上加氨管和压力表,加氨槽车与加氨管连接牢固。

三、加氨操作:

1.关闭总调节站上的总供液阀。

2.关闭总调节站上的无关阀,打开有关的阀门及三个加氨阀。

3.打开加氨站上的加氨阀,开启加氨槽车上的出液阀,进行加氨。操作人员 须背对槽车的出液口,以防氨液喷出伤人。

四、当加氨管上压力表的压力,降到与系统的蒸发压力相等时,加氨槽车上 及接连管上结霜,且开始融化,发出震动罐声时,氨已加完。关闭槽车上出液阀,同时关闭加氨管组上的总阀及氨站加氨阀。

五、加氨完毕,关闭加氨管上各阀和加氨站的加氨阀、总调节站上的加氨阀。

六、开启总供液阀,恢复正常运转。

七、加氨完毕后,打开室外加氨阀,将加氨管与大气相通排空后再关闭室外 加氨阀,将备用管管口包好留存。

八、将加氨站各阀门铅封,管口包好。

【范例 11】冷风机操作规程

一、启动前的检查:

1.检查风机及电机固定螺栓有无松动。2.如蒸发器霜厚达 0.5厘米,须立即除霜。

二、冷风机启动及运转中应注意的问题:

1.风机启动时,操作人员须一人在库外接通电源启动,另一人在库内观察风 机的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切断电源,查找原因并及时排除。

2.风机运转时,应无杂音或异常现象。3.电流表指针稳定保持在额定范围之内。4.冷风机蒸发器结霜要均匀。

【范例 12】蒸发式冷凝器操作规程

一、使用蒸发式冷凝器时,要开启其进汽阀、出汽阀、压力表阀、混合气体 阀、出液阀、安全阀。

二、在使用蒸发式冷凝器的过程中,冷凝压力不得超过 1.47MPa,如超过此 数值,必须查明原因,待解决问题后方可使用。

三、在使用蒸发式冷凝器的过程中,应按规定先向冷凝器水盘中加水,使水 深度在 203~250毫米之间。

四、接通电源,启动冷凝器风机及水泵,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要观察风机及 水泵的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内,并做好记录。

五、开停风机和水泵的周期最大值为每小时 6次,因尽量减少开停次数,以 免因风机及水泵的电机过热而造成损坏。

六、操作人员须注意观察冷凝器是否有不正常的噪音、摆动以及集水盘中的 使用水位,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

七、冬季,在使用蒸发式冷凝器时,须关闭补水管路的水阀,彻底排净所有 户外补水管、集水盘及水泵内的余水,注意防冻。

八、水盘保养:每半月检查并清洁一次水盘中的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水盘,如运行环境恶劣,水盘内污物较多,应缩短清洗周期。

九、若长期停用机组或停开水泵时,务必要放空水盘中的水,并清洗水盘,同时打开水泵底侧丝堵排空水泵中的余水。

十、风扇和循环水泵,每使用三个月需加一次油。

十一、由专业人员对循环水进行专门处理。

十二、应定期清理蒸发式冷凝器的布水器及脱水器,以保证水量充足,风量 畅通。

【范例 13】冷库氨系统融霜操作规程

1、热氨融霜

热氨融霜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气体引入蒸发器内,利用过热蒸汽冷 凝所放出热量来融化蒸发器外表面的霜层,同时蒸发器内原有的积油在压差的作 用下排走。这种方法融霜时间短,劳动强度低,除霜效果好,但操作比较复杂,能量损失大,对库温有较大影响。

(1)、检查低压循环桶的液面和压力,必要时进行降压、排液处理,使低压 循环桶处于准备工作状态。提前关闭或关小供液阀门,使其液面不超过 40%,以 备容纳融霜排液。

(2)、关闭液体调节站上需冲霜库房的供液阀,保持对蒸发器的抽气状态。(3)、待蒸发器中液氨大部分蒸发后(15~30分钟),关闭其风机,关闭气 体调站上需冲霜库房的回气阀。(注意:对于蒸发温度低于-40℃、氨泵供液的制 冷系统,融霜前的抽气过程尤为重要,否则,蒸发器集管或回气集管极易发生“液 爆”现象。)

(4)、开启液体调节站需冲霜库房的排液阀、总排液阀和稍微开启低压循环 储液桶的冲霜进液阀(节流阀)。(注意:热氨融霜过程中,低压循环桶进液阀要间 歇开、关,不能常开也不能开启过大,尤其到冲霜排液行将结束时更不能开启过

大。)

(5)、开启气体调节站的热氨总阀、需冲霜库房的热氨阀,注意冲霜时热氨 压力不应超过 0.6MPa。

(6)、低压循环桶的液面不得达到报警液位。

(7)、热氨冲霜完毕,关闭气体调节站的冲霜库房的热氨阀、总热氨阀;关 闭液体调节站上冲霜库房的排液阀、总排液阀和低压循环桶的冲霜进液阀(节流 阀)。

(8)、缓慢开启气体调节站的回气阀,当蒸发器的回气压力降低到系统蒸发 压力时,适当开启液体调节站的有关供液阀,恢复蒸发器的工作状态。

2、冷风机水冲霜操作

(1)、关闭液体调节站上需冲霜库房的供液阀,保持对冷风机蒸发器的抽气 状态。

(2)、待蒸发器中液氨大部分蒸发后(15~30分钟),关小气体调站上需 冲霜库房的回气阀。

(3)、停止冷风机的风机。

(4)、检查并启动冲霜水泵,开启冲霜水阀门,向冷风机蒸发器淋水,注意 蒸发器淋水情况,避免局部水量不足而结冰。

(5)、注意检查冲霜排水情况,防止下水道堵塞,冲霜水溢出水盘。(6)、冷风机水冲霜过程中,不得关闭气体调节站的回气阀,以防蒸发排管 内压力过高。回气阀开启的大小应该以维持蒸发器内的压力为 0.5~0.6MPa。

(7)、冲霜完毕,关闭冲霜水系统。

(8)、待冷风机蒸发器上的水滴净后,稍微开大吸气阀门降低回气压力,根 椐库房负荷情况适当开启有关供液阀门,恢复冷风机正常制冷状态。

3、冷风机热氨与水结合除霜操作

(1)、检查低压循环桶的液面和压力,必要时进行降压、排液处理,使低压 循环桶处于准备工作状态。提前关闭或关小供液阀门,使其液面不超过 40%,以 备容纳融霜排液。

(2)、关闭液体调节站上需冲霜库房的供液阀,保持对蒸发器的抽气状态。(3)、待蒸发器中液氨大部分蒸发后(15~30分钟),关闭冷风机的风机,46

关闭气体调站上需冲霜库房的回气阀。(注意:对于蒸发温度低于-40℃、氨 泵供液的制冷系统,融霜前的抽气过程尤为重要,否则,蒸发器集管或回气管道 极易发生“液爆”现象。)

(4)、开启液体调节站需冲霜库房的排液阀、总排液阀和稍微开启低压循环 储液桶的冲霜进液阀(节流阀)。注意排液桶的液面不得超过 80%。(注意:热氨融 霜过程中,低压循环桶进液阀要间歇开、关,不能常开也不能开启过大,尤其到 冲霜排液行将结束时更不能开启过大。)

(5)、开启气体调节站的热氨总阀、需冲霜库房的热氨阀,注意冲霜时热氨 压力不应超过 0.6MPa。

(6)、热氨融霜 5分钟以后,检查并启动冲霜水泵,开启冲霜水阀门,向 冷风机蒸发器淋水,注意蒸发器淋水情况,防止冲霜水溢出水盘。

(7)、蒸发器的霜全部除去后,关闭冲霜水系统。

(8)、待冷风机蒸发器上的水滴净后,关闭气体调节站的冲霜库房的热氨阀、总热氨阀;关闭液体调节站上冲霜库房的排液阀、总排液阀和低压循环储液桶的 冲霜进液阀(节流阀)。

(9)、缓慢开启气体调节站的回气阀,当蒸发器的回气压力降低到系统蒸发 压力时,适当开启液体调节站的有关供液阀,恢复冷风机的工作状态。

注意:

1.无论采用何种融霜操作,严禁一边冲霜一边打冷,否则,蒸发器集管或回 气管道易发生“液爆”现象;

2.冲霜过程中要保证冲霜水压力,避免局部水量不足而结冰,造成冰堵; 3.注意检查冲霜排水情况,防止下水道堵塞,冲霜水溢出水盘淋坏货物; 4.冲霜完后一定要关好相关阀门,低温库要放掉冲霜水管内的积水; 5.高温库采用停机融霜的方法:即停止压缩机运转,打开冲霜水冲霜即可; 6.高、低温库冲霜时要控制好各库的连接时间,尽量节省冲霜时间; 7.合理安排各库的冲霜顺序。对库温要求较高的库房留到最后再冲,以免该 库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造成货物不可预见的损坏。

【范例 14】电值班运行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一、本规程使用于本变电班每个工作 5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二、值班班长必须经常组织本班同志学习规程,以免违反规程发生事故。

三、在工作中要互相监督,每个值班同志都有权制止任何违反规程的行为。第二章:巡视检查

四、巡视高压设备时,禁止移开或越过遮拦,禁止触摸高压电器设备,不得 在其上进行工作,必须距离高压带电部分 0.8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严禁打开开关 柜门。

五、巡视设备时,要仔细观察各种仪表,研究分析是否正常或可能出现的问 题,但严禁触动各设备。

六、在巡视时,如发现问题,应按照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七、每日夜班时高压设备做一次熄灯检查,看有无放电现象。

八、高低压配电设备每两小时巡视一次,并做好记录,雷雨时提高警惕,多 巡视。

九、在巡视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应报班长研究消除,对威胁设备安全运 行的情况,并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必须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并提出适当的处理 意见,并做好记录,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采取必要措施。

第三章:变压器的运行和事故处理

十、变压器运行时,变压器的高压侧的电压不得大于额定电压的 5%,否则 应通知负责人联系解决。

十一、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运行中的允许温度,应按上层油温来检查,上层油 温的允许值应遵守制造厂规定,但最高不得超过 85℃。

十二、变压器并列运行应检查负荷分配情况,投入台数应按负载情况,从安 全、经济原则出发,合理安排,使损耗最小。

十三、变压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的情况下运行,但 应注意冷却介质的温度及过负荷前变压器所带负荷情况等来确定。事故过负荷只 允许在事故情况下使用。

十四、变压器过负荷状态时,值班员每半小时巡视检查一次,油温、油面是 否在规定范围内。

十五、对大修后或新装变压器投入运行时,72小时内应加强巡视。

十六、正常运行应按巡视规程检查,天气恶劣时,值班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 数。

十七、变压器日常巡视检查项目如下:

(1)检查油色应清澈,油温和温度计应正常,油位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 无渗油、漏油现象;

(2)检查变压器套管是否清洁、有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及其现象;(3)检查变压器的声音应正常;

(4)检查电缆和母线引线接头应无发热现象;

(5)检查变压器放油阀门有无破裂及渗油和漏油现象;(6)检查变压器箱盖、衬垫有无突出和渗油现象;(7)检查变压器外壳接地是否可靠。

十八、值班人员在变压器运行中发现有任何不正常现象时(如漏油、油面高 度不够、发热、声音不正常等)应设法消除,并报告有关负责人,检查的经过情 况应记录在运行记录本内。

十九、变压器油温上升到许可限度时,值班员应判断原因,采取措施,使其 降低,可进行下列检查:

(1)检查变压器的负荷和变压器的温度,与相应的负荷和冷却效应是否核 对;

(2)检查变压器的通风道是否堵塞,强制通风风扇是否停止。

二十、变压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止运行,并报告负责人进行检查 修理:

(1)变压器声音明显增大,内部有暴烈声;

(2)严重漏油或喷油,使油面下降到低于油位计的指示限度;(3)套管有严重的破裂和放电现象;(4)运行温度急剧上升;(5)变压器冒烟着火。

二十一、当发生危及变压器安全的故障,而变压器的有关保护装置拒动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

二十二、当变压器附近的设备着火、爆炸或发生其它情况,对变压器构成严

重威胁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

二十三、变压器油温升高,超过制造厂规定时,值班人员应按以下步骤检查 处理:

(1)检查变压器的负载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并与在同一负载和冷却介质温 度下正常的温度核对;

(2)核对温度测量装置;

(3)检查变压器冷却装置或变压器室的通风情况。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应 检测变压器温升,必要时采取措施。

若温度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冷却系统的故障,且在运行中无法修理者,应将变 压器停运修理。若不能立即停运修理,则值班人员应按现场规程的规定,调整变 压器的负载至允许运行温度下的相应容量。

在正常负载和冷却条件下,变压器温度不正常并不断上升,且经检查证明温 度指示正确,则认为变压器已发生内部故障,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

变压器在各种超额定电流方式下运行,若顶层油温超过 95℃时,应立即降 低负载。

二十四、当发现变压器的油面较当时油温所应有的油位显着降低时,应查明 原因。禁止从变压器下部补油,所补的新油应与原牌号油一致,如牌号不一致,应做混油试验。

二十五、变压器油位因温度上升有可能高出油位指示极限,经查明不是假油 所致时,则应放油,使油位降至与当时油温相对应的高度,以免溢油。

二十六、变压器着火采取如下措施:

(1)立即拉开一、二侧电源,拉开负荷开关,并报告值班负责人;(2)灭火时,应采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3)火势较大时,非自立能抢救时,应急速报告上级,并通知消防队(火 警 119)。

二十七、配电装置巡视一般检查如下:

(1)注油设备的油面应在标准范围之内,充油套管的油面应在监视线内,注油设备外皮应清洁无渗油现象;

在夜间制冷 篇6

它叫“Peak Shift”,源于可口可乐日本公司,又被称为“日间零耗电售货机”。由于日间无需冷却,因此Peak Shift的日间耗电量将比原有机型减少95%。从1月7日开始,日本全国将有2.5万台这种自动售货机开始工作。

根据日本自动售货机工业协会的统计,在全日本遍布了超过600万台以上的自动售货机,而普通自动售货机一天会有300瓦左右的耗电量。在数量上或许比不上自动售货机拥有量排名第一的美国。但想想日本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或许,只有日本的企业更容易去在意一台自动售货机的耗电量。尤其是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

“发生了3·11东日本大地震后,由于福岛核电站的停止运转,我们不得不开始面对需要在白天减少电力能耗的问题。”可口可乐日本企业传讯部公共事务及传讯负责人绪方加奈子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在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发生之后,日本可口可乐是同行业内第一家宣布具体的节能方案的公司。并且从2012年7月2日开始,他们在除冲绳岛外安置在日本岛上的所有自动售货机都执行用电高峰时段限电轮流制冷,并以此节省了15%的电力能耗。

供电变得少了,这也正是日本可口可乐决定开始研发像“Peak Shift”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电力消耗的自动售货机的初衷。2011年5月开始,日本可口可乐的东京研发部门以及自动售货机组与富士电机公司搭档一同开始了他们研发的低耗电自动售货机的“阿波罗”计划。

饮料商并不负责自动售货机的生产,可口可乐日本公司需要克服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困难是说服富士电机,扭转他们的思维方式,同意与可口可乐共同研发日间接近零耗电的自动售货机。

因为,事实上,那些放在日本自动售货机里的饮料只有1/3是被冰起来的。从1990年代开始,在日本的饮料企业和自动售货机公司出于降低能耗的义务,都已经将自动售货机里的饮料冷冻数量缩减到总数的1/3。而富士电机作为自动售货机生产商,对此也已经习以为常。不过,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是需要更进一步地将省电进行下去。

绪方加奈子说,为了说服富士电机,可口可乐日本公司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可以生产一种只在夜里进行制冷运作,而在白天不制冷的机器,以减少白天的耗电。这个新想法获得了富士电机的认可。毕竟,夜间的电力需求压力没有日间高,而自从福岛核电站关闭后,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运作,日本的日间供电压力增加了不少。

这不是可口可乐日本公司第一次出于节能目的来改造自动售货机。从1995年开始,为了应对环保需求,日本可口可乐开始实践每年7月至9月间,对他们所拥有的自动售货机实现下午1点到4点的高峰时段拉闸限电。2005年开始,他们推出了不使用氢氟烃制冷剂的HFC-自动售货机,并逐步将自动售货机上的灯都换上了LED灯泡。

而Peak Shift的改变似乎更根本一点。这款有着传统“可口可乐红”的自动售货机做到了不需要外部干预,而是通过自身内部运行就实现了在日间用电高峰期间不耗费电。这也正是“Peak Shift”这个名字的由来,避开高峰。其实,Peak Shift节电95%的方式没有秘密,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冷却所有的产品”,第二是“更有效的绝缘”,三是“增加气密性”。

通常来说,自动售货机是间歇性地反复循环制冷的。如果自动售货机停止制冷一段时间,机柜的温度会逐渐上升,因为出于减低能耗的目的,只有一部分应用于销售的产品是被冷却的,而之后由于所有可乐产品之间的热传导,它们都会变得不够凉。

但是,如果将机柜里所有的产品全部都冰起来,即使很长一段时间内制冷剂停止运转,机柜内的升温速度也会降低。Peak Shift就是利用了夜间这段耗电力供应相对宽裕的时间来达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和传统自动售货机冰冻饮料的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

出于获得更好地保“冷”效果的目的,在Peak Shift的机柜之中,使用了更多的真空绝热材料,而不是常规的聚氨酯材料。这使得它能够相比普通自动售货机具备了10倍以上的热绝缘性能。另一个要改善的方面就是柜机门的气密性,为的是使冷空气更难以泄露出去。

为了试验Peak Shift的节电效果,更主要的是为了测试它的保“冷”性能,日本可口可乐与富士电机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实验室研发之后,将样机摆放到了在2012年夏季以炎热闻名的埼玉县熊谷市、岐阜县多治见市等进行运转测试。结果相当不错,通过实验,日本可口可乐确认了新机型在烈日炎炎的酷暑日间即便停止冷却,最长可16小时顺利销售冷藏产品。这样一来,Peak Shift就可以在整个日本进行推广了。在2012年的秋天,Peak Shift自动售货机投入了大规模量产。

其实,可口可乐日本公司也意识到,Peak Shift的保温能力不仅仅可以用来储藏冰冻饮料,在冬季时也可以为热饮料保温。他们也尝试用类似的系统来加热一些产品,并进行保温储存。这样一来,加热器的能量消耗相比传统的自动售货机降低了20%。

因为压缩机的高峰运转时间后移,也使得这台机器变得十分安静。除了被安置在街上,它也同样适合放在办公室和医院等地。另一方面,相比于炎热的户外,能够摆进室内之后,在室温的情况下,自动售货机的制冷速度也会变得更快,与普通的机型相比起来能够节省电力25%左右。同样的道理,在夜间相对凉爽的室外温度之下进行制冷,也使得Peak Shift能够将冷却时间缩短了 25%。

接下来,可口可乐日本公司将投资10亿美元,在2013年一年内把2.5万台Peak Shift自动售货机摆入日本多个公共场所。当然,这还仅仅是第一步。如果有可能,可口可乐希望能够将它在日本的98万台自动售货机全都更换为Peak Shift,绪方加奈子说。

至于何时能更进一步地将Peak Shift带到海外推广,受制于产能的原因,还只能一点点地慢慢起步。

制冷企业 篇7

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认证在制药行业中的强制推行,药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制冷空调机组在制药行业空调净化系统(HVAC)中得到广泛应用。众所周知,制冷空调机组的制冷循环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蒸发过程组成,利用有限的制冷剂在封闭的制冷系统中,反复将制冷剂压缩、冷凝、膨胀、蒸发,不断在蒸发器处吸热汽化,达到制冷的目的。制冷机组为用户提供制冷量的同时,也通过冷却塔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冷凝热。通常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这部分热量不但没有得到利用,而且需消耗水泵及风机功率,造成能源浪费,形成环境热污染,对药品生产环境尤其是无菌生产环境带来了潜在的污染风险。

目前,制药企业利用制冷机组提供制冷的同时,还利用各种燃料或电来加热锅炉、水电炉、蒸汽炉等制备热水,供生产人员及生产工艺使用。由于制药企业洁净环境操作人员较多,加上大量的工艺用热水需求,因此消耗大量的能源。

如果能对制药企业中的制冷空调系统排放的冷凝热进行回收,并用于提供生产人员及生产工艺用热水,不仅可以减少冷凝热排放对环境的热污染和降低药品生产环境受污染的风险,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的。

不少学者对冷凝热回收技术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研究和对高档旅馆、星级酒店等工程实例的研究,说明冷凝热回收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高。鲜见对制药企业制冷空调机组的冷凝热回收进行研究的文献。本文对某药企制冷空调机组冷凝热回收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可行性,为冷凝热回收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思路,并为其合理性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2 冷凝热回收方案

2.1 冷凝热回收分类及原理

目前,冷凝热回收按回收利用方法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直接式是指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增加热回收换热器,直接利用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热量,来加热生活和生产工艺用水。间接式是指将冷凝器侧排出的约37℃冷却水通过热回收器进行再加热来间接制取生产和生活热水。

按回收冷凝热的程度可分为部分热回收和全热回收。部分热回收是指冷凝热回收主要利用压缩机出口蒸汽显热,蒸汽显热一般占全部冷凝热的15%左右,部分热回收可获得较高的热水温度,对系统冷凝压力影响小,制冷工况稳定,但热回收量小。全热回收是指利用全部冷凝热,包括显热和潜热,因此热回收量大,但获得的热水温度较低,制冷工况稳定性差。

2.2 冷凝热回收的利用价值

要使冷凝热回收具有利用价值,必须具备如下内部条件:一是排放量较大;二是排放量相对集中;三是较长时间内排放量相对稳定。同时,须具有以下3个外部条件:一是就近可以找得到此种低品位热能的大量外部使用场所;二是所需的热能品位应同冷凝热的品位相近;三是冷凝热产生时间及使用时间应保持一致。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过程连续、稳定,生产过程通过HVAC系统获取冷源并产生冷凝热的同时,因生产工艺及生产人员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水,基本满足了上述内、外部条件,具有很好的冷凝热回收利用价值。本文对某药企车间的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2.3 冷凝热回收技术方案

某药企车间使用2台制冷量分别为120 kW和100 kW的压缩式冷水机组。只要车间需要生产就必须运行冷水机组,因此除了车间停产,机组基本上是全年运行。为避免冷凝热回收对冷水机组正常运行的影响,综合考虑企业对回收热量的需求,提出以下冷凝热回收方案:在冷却水系统加回收换热器,回收37℃冷却水的热量,可以将其他水加热到35℃左右。如图1所示,从冷凝器2出来的冷却水一分为二,一部分通向冷却塔,冷却到32℃后,流回冷凝器;另一部分通向回收换热器8,换热降至32℃后回流冷凝器。蓄热水箱10中的自来水经循环加热到35℃后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可作为锅炉的进水水源,也可直接经蒸汽加热至所需要的温度后供生产工艺及人员使用,部分用途的热水降温后可循环使用,流回蓄热水箱。

注: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阀;4——蒸发器;5——冷却塔;6——冷却水泵;7——电磁阀;8——板式换热器;9、12——水泵;10——蓄热水箱;11——截止阀。

3 经济效益分析

车间使用2台标准工况制冷量分别为120 kW和100 kW的冷水机组,机组冷凝热取QK=Q0+N,其中Q0为制冷量,N为压缩机输入功率。冷凝热回收率按60%计。冷水机组性能参数见表1。

该药企使用的是水煤浆锅炉,实际使用的是三级水煤浆,理论热值为3 850 kcal/kg,单价是910元/t,锅炉热效率为65%。根据上述测算的回收热量,如果用锅炉蒸汽加热,需要耗费如下:

按照车间生产特点,机组运行时间为全年的3/4,即270 d,每天运行12 h。每年可节约51.4865元/h×12 h×270 d=16.68万元的费用。

回收冷凝热需要增加设备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参考市场价格,一次性投资需要29 800元(见表2)。运行费用主要是水泵的耗电费:0.750kW×2×12h×270d×0.85元/kW·h=4 131元/年。

由此可知,一次性投资后,第一年只要冷凝热回收率达到12.34%即可达到盈亏平衡,一次性投资就可收回成本。冷凝热回收率12.34%以上部分所节约的费用可转为企业的净效益。以后各年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4 结论及建议

综上分析,本文提出的冷凝热回收方案,不影响机组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可减少冷凝热排放对周边环境的热污染和降低对药品生产环境尤其是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还可减少能源消耗,节约动力运行成本,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药品生产企业在制定或修订空调净化系统的URS (用户需求)时,应同时将净化空调冷负荷、生产工艺及人员用热能需求情况一并纳入其中,供机组供应商及设计人员进行专业测算,制定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最佳冷凝热回收方案。建议已经使用冷水机组的企业,可考虑对原机组进行适当改造,以减少重复投资,获取最大效益,优先考虑对无菌生产车间或净化级别高的车间的冷水机组进行改造。对于需要增加冷水机组的企业,可考虑使用带有冷凝热回收功能的冷水机组,提高能源利用率。

摘要:文章对制药企业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具有回收价值,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企业应根据自身对冷量和热量的具体需求,采用适当的改造方案或考虑使用带有冷凝热回收功能的冷水机组,提高能源利用率。

关键词:冷凝热回收,制药企业,节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大宇,刘卫民,韩祥民.对现有大型制冷系统的冷凝热回收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

[2]袁天昊,魏兵,陈娟娟.基于冷凝热回收的中央空调改造方案[J].发电与空调,2012(5).

[3]门汝岩,盂长再.冷凝热回收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5).

[4]朱德斌,胡益雄,唐伟伟.冷凝热回收热水系统的应用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3(5).

[5]张新勇.试论制冷空调冷凝热回收的性能及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6]徐柳娟.新型空调冷凝热回收方法和装置[J].能源与环境,2011(6).

制冷企业 篇8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冷企业,应用

目前,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制冷企业间竞争激烈, 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强, 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行自动化生产, 产品成本结构中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 制造费用占比上升, 直接人工占比下降;产品品种多、更新换代快, 产品研发费用占期间费用的比例也大幅度上升, 传统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难以满足管理要求;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能提供比传统成本法提供更精确的成本信息, 较好地满足管理的需要, 虽然在制冷企业的部分领域已开始应用, 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本文研究作业成本法在制冷企业中的应用, 分析我国制冷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粗浅对策和建议, 以促进提升制冷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一、作业成本法简介及其对制冷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

(一)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分为若干个作业, 把作业作为成本计算的基本单元, 再将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新型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其逻辑是:作业耗用资源, 产品 (服务) 耗用作业。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进行成本核算, 克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间接费用划分不清的缺点, 提升了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二) 作业成本法对制冷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

1. 提升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以业务量为基础, 一般按产量或工时采用单一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 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行自动化生产, 产品成本结构中制造费用比重大幅上升,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费用的发生如生产准备费、包装设计费等与产量或工时消耗的关联度较低, 作业成本法根据费用发生的动因, 采用多个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提升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产品更新换代快, 产品研发费用占期间费用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传统核算方法下, 除少部分形成无形资产外, 大部分入期间费用, 成本信息不全面, 作业成本法可以将其按研发项目归集, 分配到相关产品成本中, 提升成本信息的全面性。

2. 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制冷企业产品品种多、间接费用多, 传统成本法一般采用单一分配标准, 会高估高产量产品成本, 低估低产量产品成本, 当成本高估时, 按成本和目标利润率确定的售价会高于竞争对手, 高产量产品不具竞争力, 企业经营战略是保证合理利润的情况下, 抢占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与企业经营战略不一致。当成本低估时, 使亏损产品虚假盈利, 导致企业盲目扩大生产, 挤占盈利产品的资源和市场, 使企业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误导经营决策。作业成本法弥补了传统成本法的这一缺陷, 提供了较准确的成本信息, 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3. 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

作业成本法既要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也要考虑产品开发设计及完工后的成本耗费, 是一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方式。通过作业分析和作业改进, 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通过改进和优化设计方案或生产工艺和流程, 最大限度的消除非增值作业, 提升增值作业的效率, 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4. 改善业绩评价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全过程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 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 便于分清各岗位职责, 以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信息为基础建立业绩评价体系, 能准确的对责任主体进行评价, 提升业绩评价的有效性。

二、作业成本法在制冷企业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制冷企业正在推行自动化生产, 新产品大量推出, 差异化需求、产品研发费用投入金额大, 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如: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对研发费用进行项目核算, 取得较好的效果;该司年研发费用超过3亿元, 每年有近三百个研发项目, 研发费用占期间费用之比不断上升, 研发费用使用效率不高;从2009年开始, 应用作业成本法对研发费用按项目核算, 建立研发费用效率考评机制, 有效提升了研发费用的使用效率;虽然作业成本法在制冷企业的个别领域已开始应用, 但尚未得到全面应用, 存在以下问题。

(一) 实施效果不理想

在制冷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 作业链条长, 技术工艺复杂, 作业链条涉及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要求全员参与才能有效实施, 目前制冷企业生产人员众多, 流动性较大, 水平高低不同, 除了财务人员具备作业成本法知识外, 相关单位人员缺少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知识, 实际操作过程中被动应付, 实施效果不理想。

(二) 方法不恰当, 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难度大

制冷企业一般按工艺流程顺序设置车间, 如钣金、管路、两器、注塑、控制器等车间, 作业链条涉及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的投入、产品完工入库、到消费者的全过程, 作业链条长, 作业种类多、成本动因多, 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存在多种选择方案, 难确定。

(三) 原始资料采集困难、信息技术支持不足

作业是作业成本归集的基础单位, 成本动因是核算产品成本的关键环节, 作业成本法原始资料的采集是以作业为核心进行归集, 按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和服务, 存在多个作业动因, 需按多个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料、基础数据, 其原始资料、基础数据的采集环节、口径、要求与传统成本法的基础数据比有不同的要求, 仅有少量数据可共享, 现有信息管理系统是按传统成本法管理的要求建立, 作业成本法的原始资料、基础数据采集困难。

三、影响作业成本法在制冷企业应用效果的原因分析

(一) 行业生产特点的影响

制冷企业产品生产批量大、品种多, 技术工艺复杂、作业链条长, 人员众多, 其生产特点导致其实施难度大。作业与成本动因的确定难度大, 成本动因是核算产品成本的关键环节, 目前制冷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作业和成本动因选定难度大;人员要求高工作量大、实施成本高;导致作业成本法在制冷企业不能顺利实施。

(二)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综合性人才不足

在制冷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 技术工艺复杂、作业链条长, 涉及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需要公司上下联动, 各单位和员工参与或配合, 需要参与人员既要精通本单位的业务, 又要有作业成本法知识;但目前制冷企业生产人员众多, 流动性较大, 水平参差不齐, 对作业成本法知识宣贯普及不足, 相关部门只是被动应付;虽然财务人员了解悉作业成本法, 但对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不太熟悉。

(三) 信息化水平与技术支持不足

制冷企业现有的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 都是按传统成本法需求而配置的资源, 无法满足作业成本法全面大量原始资料的需求, 原始资料采集困难, 需要改造信息系统, 使其既满足传统成本法的需求又能满足作业成本法的需求。

(四) 制度建设滞后, 考核体系不健全虽然实施了作业成本法, 但未建立相

应成本管理制度, 不能对企业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监督, 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仅把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计算的方法, 未有效利用作业成本法的指标改善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如作业效率、作业质量指标等, 没有将作业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四、改善作业成本法在制冷企业应用效果的对策

(一) 加强宣传培训, 提升全员素质

1. 培养一批复合型专家人才

复合型财务专家人才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 挑选会计人员, 强化作业成本法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其精通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知识, 并要求会计人员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 如产品设计原理、生产和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等, 成为复合型财务专家人才;各车间、各部门挑选适当人数的优秀技工、工艺、技术、生产管理人员, 对其进行财务成本和作业成本法知识的培训, 使其他们成为各领域的复合型专家。

2. 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

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作业成本法知识的专门针对性培训, 制订出详细的操作手册, 对关键知识点和基础技能必须考试过关,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改善员工知识结构。加强宣传, 提升全员的成本意识, 作业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单元, 使各项“作业”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减少非增值作业, 强化增值作业, 不断优化企业价值链, 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二) 按行业特点做好组织和实施计划

成立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作业成本法实施小组, 财务部牵头、各车间、各部门的复合型专家人才为成员制订作业成本法实施计划, 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 按制冷企业生产经营和工业流程特点, 分析工艺流程, 按责任部门划分作业单元, 分析确定各成本动因, 明确各部门、车间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建立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 明确可耗用资源、各作业单元、责任中心、成本对象、成本动因、作业单元与产品的对应关系等。

(三) 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资源共享

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选择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我国目前的作业成本软件不完善, 对已应用ERP管理的企业, 建议与现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开发作业成本管理子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将有力促进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

开发作业成本软件要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和重复工作, 优先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 可根据不同岗位设置权限等;信息管理不留死角, 应包括企业各环节, 在每个作业单元均能提供实时资源耗费, 将极大地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 改善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

1. 完善内部制度与流程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必须靠制度保证, 完善制度和流程, 明确责任主体, 很抓制度落实, 提升内部沟通协调能力, 确保其顺利实施。

2. 作业成本法与企业管理体系结合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应将作业成本法管理纳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 改善优化企业价值链, 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 强化增值作业, 将各项作业成本指标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完善绩效考核指标,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调动员工积极性,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使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结论

实施作业成本法能显著提升企业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提升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有效节约资源, 降低企业成本浪费。制冷企业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 制冷企业应加大作业成本法的推广普及应用工作, 以提升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企业管理水平, 促进制冷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阐述了在制冷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影响作业成本法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提升全员素质、信息化建设、改善应用环境等对策, 将促进作业成本法在制冷企业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爱娜.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3) .

[2]林梅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07) .

[3]沈卫国.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制造类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 2014 (12) .

[4]温素娟.论作业成本法在烟草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经管空间, 2014 (11) .

制冷企业 篇9

要解决“四个脱节”的问题, 需要校企合作, 走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建于1997年, 2007年获批江苏省省级示范专业。在近五年的专业建设中, 我校遵循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宗旨, 面向企业岗位, 探索并实施了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 取得了良好效果。

开办满足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订单班

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 人才培养必须走校企共育之路。我校2007年首先与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天加”) 合作, 开办“天加班”, 按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天加班”学生均按个人需求与天加公司签订了准员工的就业协议, 在校内重点进行理论课程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学, 在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教学, 并实现岗位轮转、竞聘上岗, 形成了基于个性化岗位需求的教学案例。2009年与三菱重工空调系统 (上海) 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三菱重工”) 合作, 成立“三菱班”, 并开设了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多联机施工与维修” (包括校企合作教材、多媒体课件) 。“三菱班”学生均签订了准员工就业协议, 安排到16家三菱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天加班”与“三菱班”之外的其他学生则根据其自身职业发展需求, 分别到南京枫叶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南京金溧源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宁懋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富龙制冷设备工程公司、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企业顶岗实践, 接受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根据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与合作企业开办订单班后, 我校根据合作企业对不同岗位员工的技术与技能要求, 有针对性地修订了2007~2012年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无论是制造、质检、产品维修岗位, 还是中小型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岗位, 制冷空调行业对人才需求都存在着明显的淡季与旺季。所以, 我校就利用每年的旺季安排学生下企业顶岗、轮岗实习, 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即新人磨炼期, 时间安排在二年级暑期 (6~8月) , 学生主要接受企业的技术技能初训, 熟悉企业文化, 培养守时、吃苦耐劳的精神, 并按企业需求在各类岗位上顶岗实习。第二阶段, 即轮岗实习期, 时间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末至下学期 (12月至次年6月) , 学生主要在各类岗位上轮岗实习, 从企业的准员工逐渐过渡到正式员工。这样一来, 自然打破了传统的学期和寒暑假, 需要各企业和学校共同修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将企业实践教学内容 (即顶岗实习课程) 写入各订单班的方案中。例如, “天加班”企业实践教学的岗位课程如表1所示。

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利用了校企双方不同的资源与环境, 发挥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 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四个脱节”问题, 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企业准员工岗位培训方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 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评价相融合,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现代技术对接, 有效解决了现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背景下企业岗位要求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脱节的问题, 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目标, 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构建体现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

几年来, 我校通过校企融合, 充分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工作环境的优势, 把课堂拓展到企业, 构建了两个体现制冷空调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教学平台:天加公司生产区教学平台和三菱重工全资在校内成立的“三菱重工·江苏经贸中央空调培训中心”。这两个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充分凸显了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平台内, 由企业培训师、高级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了岗位教学建设小组, 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深度调研、分析, 及时把企业岗位技能与学校理论教学互融的案例嵌入到教学中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的开发, 突出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合;围绕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要求, 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形成了极具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通过企业导师引领, 在企业工作环境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岗位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有效解决了高职教育中校内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 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更新与提高。

形成教学双导师、学生双身份的“师徒制”教学方法

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内拥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实践教学由企业的培训师和岗位技术能手与校内专业教师相互配合进行, 实现了人才培养中的双导师, 并由此形成了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独特的“师徒制”教学方法。师徒进行一定时间的共同务实操作, 使学生充分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同时学会师傅的操作技能技巧 (隐性知识技能的传承) , 具备岗位的独立操作能力。“师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现代企业所需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价值观, 传播了现代企业文化, 使学生全面接受现代企业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忠诚企业、循规守纪等企业文化的教育, 营造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环境。

总结与思考

在实施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我们积累了如下一些经验。

第一, 要使每年的企业实习都能做到“全员覆盖”, 对合作企业的数量是有一定要求的。各企业每年提供的岗位数量可能会出现很大不同, 有的年份能接纳30~40人, 但第二年可能只需要10人左右。以我校制冷空调专业为例, 平均每年学生人数为70~80人, 7家合作企业, 考虑到每年人数需求的波动, 此消彼长, 总共需要的岗位数量刚好能满足要求。由于学生人数少, 实习时间较长, 完全可以实现“以师带徒”, 且能保证在企业内轮岗。但对于大专业或人数较多的专业, 合作企业数量如果太少, 就不能保证“全员覆盖”的效果了。

第二, 要保证每年的企业实习时间, 必须打破传统的学期制和寒暑假制, 既需要学校管理部门配合, 又要获得学生的理解。例如, 我校的企业顶岗时间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的“新人磨炼期”安排在二年级的6月至8月, 第二阶段的“轮岗实习期”安排在三年级的12月至次年6月。这样一来, 学生的寒暑假就没有了, 只有正常的双休和节假日。因此, 校内的理论教学内容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第四学期, 校内教学周数必须减少, 课时相应压缩。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预先做出修订外, 如遇特殊情况 (如有些企业需要提早上岗或迟后返校等) , 还需要教务部门配合协调, 灵活执行管理政策。此外, 学生休息时间减少, 难免会有想法和意见, 需要提前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第三, 必须配备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 负责做好实习记录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校的做法是在寒暑假期间每个企业均安排1~2名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挂职。为不增加教师的额外工作, 挂职期间等同于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 保证了教师的个人利益。挂职期间, 专业教师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全权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如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等。另外, 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会出现消极情绪, 如怕苦嫌累, 不愿加班, 要求更换工种、返校甚至提出回家等, 教师必须及早发现, 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同时和企业积极协调、沟通, 保证企业实习能取得最大成效。

第四, 必须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预防工伤事故。企业实习, 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工科专业更是如此。因此, 在实习前, 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除了在校内做好思想动员和安全教育外, 一般企业也会在上岗前做好充分的安全培训。企业顶岗期间, 随班教师更应该每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产, 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处理。此外, 每名学生都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其中必须有工资待遇、工伤事故等相应条款, 并购买保险。安全工作做得越充分, 事故发生率就越低。

总之, 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 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 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心。只有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 找准改革方向, 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下功夫, 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我校在基于企业个性化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 将企业准员工岗位培训方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 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评价相融合,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达到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现代技术的对接, 形成了“四融合、一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龙, 张国东.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10, 31 (3) :88-90.

[2]於红梅, 李鹏辉, 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5) :50-52.

[3]朱立, 周丽.《制冷与空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消费导刊, 2009 (4) :256.

[4]龙建佑.就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三结合的过程管理—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9 (29) :46-47.

[5]何钦波, 廖翠玲.关于高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08级制冷专业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3) :70-71.

[6]涂中强.高职制冷专业教学需走校企合作之路[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 :76-77.

氨吸收制冷及压缩制冷工艺比较 篇10

本文介绍的氨吸收制冷工艺和压缩制冷工艺都是在煤化工企业中采用的制冷工艺技术,现对这两种工艺进行分析比较,以便企业选用适合自身条件的工艺。

1 氨吸收制冷工艺

氨吸收制冷工艺在我国的一些化工企业已广泛应用,如南京金陵石化,哈尔滨气化厂,中煤龙化化工公司等等。

1.1 氨吸收制冷工艺原理

以氨为制冷剂,水为吸收剂,利用水对氨有良好的吸收效果的特性,将蒸发器中蒸发出的气氨吸收下来,形成氨水溶液,在更具氨和水灾加压条件下沸点相差较大的特点,将氨水溶液通过精馏的方法得到99%以上的气氨,在冷凝得到液氨,然后循环利用[1]。

1.2 一个典型的氨吸收制冷系统

1.2.1 流程简图

1.2.2 氨吸收制冷主要工艺设备

氨蒸馏塔,塔顶冷却器,回流泵,液氨过冷器,氨蒸发器,塔底重沸器,氨水吸收冷却器,浓氨水储槽,进料泵,稀氨水-浓氨水换热器等。

1.2.3 氨吸收制冷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蒸发器的低压低温气氨进入液氨过冷器,被液氨加热,同时液氨被过冷后送到蒸发器蒸发,用于制冷。来自界外的待冷介质进入蒸发器,被冷却后送到界外。出过冷器的气氨进入氨水吸收冷却器,被稀氨水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由循环冷却水带走。 吸收后形成浓氨水溶液进入浓氨水储槽,经贮槽缓冲后用氨蒸馏塔进料泵送往稀氨水-浓氨水换热器,被高温稀氨水溶液加热到接近饱和状态后由精馏塔中部进入精馏塔进行精馏。塔顶精馏出的氨气浓度大于99%,进入氨蒸馏塔顶冷凝器后被循环冷却水冷凝为液氨。精馏所须热量由氨蒸馏塔底重沸器提供,热源为工厂废热蒸汽,该氨蒸馏塔底重沸器底部出口的稀氨水溶液经稀氨水-浓氨水换热器冷却,送氨水吸收冷却器作为氨吸收循环使用。

注:(1)氨蒸馏塔;(2)塔底重沸器;(3)冷凝液回收罐;(4)氨蒸馏塔顶冷却器;(5)液氨储罐;(6)回流泵;(7)液氨过冷器;(8)蒸发器;(9)稀氨水-浓氨水换热器;(10)氨蒸馏塔进料泵;(11)浓氨水储槽;(12)氨水吸收冷却器;(13)缓蚀剂罐;(14)缓蚀剂泵;(15)不凝气体洗涤器;(A)冷却水;(B)被冷介质;(C)饱和蒸汽;(D)冷凝液。

2 压缩制冷工艺

2.1 压缩制冷工艺原理

压缩制冷工艺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范围广泛的制冷工艺技术,它是用压缩制冷机队制冷机进行压缩的一种制冷系统。可充当制冷剂的介质有溴化锂,氟利昂,氨,丙烯等等,但就大型的化工企业来说,氨作为制冷剂较为普及。按压缩级数可分为单级压缩和多级压缩,压缩机将从蒸发器来的低压蒸汽进行压缩, 变成高温、 高压蒸汽后进入冷凝器, 受到水或空气的冷却而凝结成高压液体, 再经过节流机构后变成低压液体, 其蒸发温度也相应下降, 于是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 使被冷却介质温度降低。 氨由液态变为气态, 重返压缩机, 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2.2 一个典型的氨压缩制冷系统

2.2.1 流程简图

注:(1)透平;(2)表冷器;(3)冷凝液泵;(4)一段进口分离器;(5)二段进口分离器;(6)氨压缩机;(7)一段出口冷却器;(8)二段出口冷却器;(9)压缩机最终冷却器;(10)氨冷凝器;(11)液氨储罐;(12)闪蒸槽;(13)过冷器;(14)惰性气体冷却器;(15)液氨泵;(A)透平驱动蒸汽;(B)冷凝液;(C)氨气;(D)液氨;(E)放空气。

2.2.2 氨压缩制冷主要工艺设备

氨压缩机驱动透平,氨压缩机组,液氨储罐,闪蒸罐,液氨过冷器等。

2.2.3 氨吸收制冷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脱硫、脱碳工段的-38℃氨气体,压力约为0.07MpaA,进入一段进口分离器,将气体中的液滴分离出来后进入离心式氨压缩机一段进口,经三段压缩后,出压缩机气体压力为1.65MpaG,温度约为135℃,进入氨冷凝器。氨蒸汽通过冷却水冷凝成液体后,靠重力排入氨储槽。由储槽出来的温度为40℃氨液体节流到0.3MpaG进入氨闪蒸槽,氨液体降温

至约-2℃,氨闪蒸气经二段分离器后进入压缩机二段进一步压缩至排气压力。出闪蒸槽的氨液体进氨过冷器的管程,温度进一步降低后送往脱硫、脱碳工段。再次经各冷点调节阀节流至-38℃,蒸发后的气体返回到本系统完成制冷循环。

当用冷负荷降低时,可通过回路调节压缩机进气量,使压缩机在正常工况下运行,不发生喘振。

3 氨吸收制冷和氨压缩制冷流程比较

3.1 氨吸收制冷

3.1.1 氨吸收制冷优点

(1)吸收制冷不需要动力蒸汽,可以节省资源,并且可以有效的回收低位热能[2];

(2)装置可以实现10%~100%负荷范围内无级调节,制冷能力高;

(3)装置的主要设备均为静设备,运转部件少,维修方便,噪音小。

3.1.2 氨吸收制冷缺点

(1)氨水成碱性,易腐蚀设备,所以必须在系统介质中加入防腐剂以抑制或减缓腐蚀的发生;

(2)工艺复杂,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

(3)应用范围较小,只适合大型煤气化和液化企业[3]。

3.2 氨压缩制冷

3.2.1 氨压缩制冷优点

(1)易操作,工艺流程简单;

(2)故障率低。

3.2.2 氨压缩制冷缺点

(1)耗电量大,噪音大;

(2)运作部件多,维修成本高;

(3)制冷能力较小[3]。

4 结 语

从目前两种工艺的使用情况看,压缩制冷已被普遍采用,其稳定性好,技术成熟;氨吸收制冷工艺受热源限制,只适用于大型煤气化、液化生产企业,属于新工艺。从对多个采用氨吸收制冷的化工企业调研结果看,氨吸收制冷系统的稳定性不如氨压缩制冷,制冷效果常达不到理想状态。究其原因,一是操作水平低,二是设备有问题。但是,就目前各个企业的生产状况看,无论是设备的质量,还是仪表控制系统的调节都有较大改进,为氨吸收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采用氨吸收制冷工艺,既回收了余热,有节约电能,比氨压缩制冷工艺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介绍了氨吸收制冷工艺及氨压缩制冷工艺,并进行工艺比较,大型煤化工企业采用氨收制冷,相比压缩制冷具有操作弹性大、节能减排、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氨吸收,压缩,制冷工艺

参考文献

[1]张浩,孙广伟.浅谈氨吸收制冷的工业价值[J].科技信息,2008(3):680.

[2]邵玉春.节能降耗的氨吸收工艺[J].大氮肥,2008,31(4):262-263.

刍议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 篇11

关键词:制冷;蒸汽压缩式制冷压;逆卡诺循环

引言

随着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技术已经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说,现代技术进步离开了制冷技术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一、压缩式制冷技术

压缩式冷循环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传统技术。理论上,最简单的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四大部件组成,从蒸发器出来的氨的低温低压蒸气被吸入压缩机内,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气,然后进入冷凝器。由于高压高温过热氨气的温度高于其环境介质的温度,且其压力使氨气能在常温下冷凝成液体状态,因而排至冷凝器时,经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氨液。高压常温的氨液通过膨胀阀时,因节流而降压,在压力降低的同时,氨液因沸腾蒸发吸热使其本身的温度也相应下降,从而变成了低压低温的氨液。把这种低压低温的氨液引入蒸发器吸热蒸发,即可使其周围空气及物料的温度下降而达到制冷的目的。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低温氨气重新进入压缩机,从而完成一个制冷循环。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二、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用管道将其连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如下图

工质在蒸发器内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量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并汽化,产生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后以高压排出。压缩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工质在冷凝器被常温冷却介质(水或空气)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汽,进入蒸发器,其中的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制冷,如此周而复始。

据所用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创造一定的压力条件,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所要求的低温。要实现制冷循环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而且要以消耗能量作为补偿。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就是用压缩机等设备,以消耗机械功作为补偿,对制冷剂的状态进行循环变化,从而使用冷场合获得连续和稳定的冷量及低温。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经历了汽化、压缩、冷凝、节流膨胀等状态变化过程。为了分析,比较和计算制冷循环的性能,必須知道制冷剂的状态参数变化规律。

三、逆卡诺循环分析

逆卡诺循环是使工质(制冷剂)在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后通过制冷装置,并以外功作补偿,然后流向高温热源。逆向循环是一种消耗功的循环,制冷循环就是按逆向循环进行的,在温—熵或压—焓图上,循环的各个过程都是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变化的。逆卡诺循环示意图如下:

1、实现逆卡诺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

(1)高、低温热源温度恒定;

(2)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外界热源之间无传热温差;

(3)工质流经各个设备时无内部不可逆损失;

(4)作为实现逆卡诺循环的必要设备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和蒸发器。

逆卡诺循环是可逆的理想制冷循环,它不考虑工质在流动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不可逆损失。虽然逆卡诺循环无法实现,但是通过该循环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实际制冷 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制冷系数ε

制冷循环常用制冷系数 ε 表示它的循环经济性能,制冷系数等于单位耗功量所制得的冷量。

ε=q/∑W

q:1kg 制冷剂在T0温度下从被冷却物体吸收热量q(kJ/kg)

W:循环1 kg的工质消耗功

对于逆卡诺循环而言:

εC=T0/(Tk- T0

T0:蒸发温度;Tk:冷凝温度

从公式可知,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仅与高、低温热源温度有关,而与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能无关。由于逆卡诺循环不考虑各种损失,而且压缩机利用了膨胀机对外输出的功,因此,在恒定的高、低温热源区间,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最大,在该温度区间进行的其它各种制冷循 环的制冷系数均小于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所以,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可用来评价其它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四、理论循环及热力计算

1、理论制冷循环不同于逆卡诺循环之处是:

(1)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按等压过程循环,而且具有传热温差;

(2)制冷剂用膨胀阀绝热节流,而不是用膨胀机绝热膨胀;

(3)压缩机吸入饱和蒸汽而不是湿蒸汽。

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后的节流损失:不但增加了制冷循环的耗功量,还损失了制冷量。这两部分损失必然使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有所下降。

2、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后的过热损失包括:

(1)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后的节流损失导致后果:膨胀阀的节流是不可逆过程,节流前、后焓值不变;制冷剂干度增加,液体含量减少,制冷量减少,消耗功上升,制冷系数下降,其降低的程度称为节流损失。节流损失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差有关,节流损失随其增加而增大;与制冷剂的物性有关,一般节流损失大的制冷剂,过热损失就小;与冷凝压力有关,冷凝压力Pk越接近临界压力Pkr节流损失越大。

(2)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后的饱和损失

在制冷压缩机的实际运行中,若吸入湿蒸汽,会引起液击,并占有气缸容积,使吸气量减少,制冷量下降。过多的液体进入压缩机气缸后,很

难全部汽化,这时,既破坏了压缩机的润滑,又会造成液击,使压缩机遭到破坏。因此,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在实际运行中严禁发生湿压缩,要求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为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干压缩式制冷机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标注。另外,可在蒸发器出口增设一个液体分离器。分离器上部的干饱和蒸汽被压缩机吸走,保证干压缩,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状态点位于饱和蒸汽线上。制冷剂的绝热压缩过程在过热蒸汽区进行。因此,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并非定温过程,而是定压过程。

3、热力计算

热力计算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0= h1-h4[kJ/kg]

压缩机的单位质量绝热压缩耗功量:W=h2- h1[kJ/kg]

制冷剂单位容积制冷量:Qv=q0/V[kJ/m3]

理论制冷系数:ε= q0/W

参考文献:

[1]刘锡林;董赫伦;李克斌.基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4-07-25

喷射式制冷系统及其制冷剂的选择 篇12

通过高速喷嘴喷射器喷嘴在低压气体的高压气流, 两个气流混合在混合室和扩压器增压, 工作条件下消耗一定的高压气体, 提高低压气压从进气口进入喷射器, 这种装置称为喷射器。喷射冷却技术是一种利用热驱动的冷却技术, 它可以利用余热, 废热, 地热, 制冷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其主要特点是喷射器代替压缩机, 与常用的机械压缩式制冷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一个简单的设备, 喷射器代替压缩机, 除了循环泵, 无运动部件, 不易损坏, 维修费用少。b.可以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 节省电力。c.运行稳定, 不怕振动。

2 喷射式制冷系统

喷射式制冷循环以喷射器代替压缩机, 以消耗热能补偿来实现制冷, 喷射式制冷系统由加热器、喷射器、冷凝器、蒸发器及节流装置等组成。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喷射器是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 对喷射器的运行效率有重大影响的是其压缩比, 从而降低喷嘴出口压力升高或喷射器的吸入压力可大大提高喷射器的效率。索科洛夫hershgal及其合作伙伴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2,3], 提出混合喷射系统[1]是涡轮增压喷射制冷系统, 压射系统不增压喷射机相比, 系统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适应性。两个环路可以提高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效率。虽然机械压缩机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的尺寸, 然而, 压缩机不能用低温热;结合压缩机制冷系统效率的注入大大提高, 从而提高竞争力的喷射系统, 为更有效地利用低温热源的基础。制冷剂在喷雾冷却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使用前的R11由于其强大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氟制冷剂喷雾系统更是禁用的, 所以要找到一个适合于无污染新工质喷射制冷系统中制冷剂作为制冷剂, 一个新的除了对环境无污染, 还必须为系统提供良好的性能。从实际的考虑和研究的发展, 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考虑, 我们选择了以R11性能接近六种制冷剂为研究对象。

3 喷射式制冷系统工质选择计算

3.1 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喷射式制冷系统和蒸汽压缩式和不同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喷射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 它是从蒸发器和压缩冷凝压力的低压蒸汽喷射器的作用。引射系数通常是用来评价喷射器的性能, 它被定义为喷射流 (从蒸发器) (发电机) 和主动空气质量

3.2 制冷剂的选择

由于大多数考虑相对较新的制冷剂热物理的细节, 我们很难得到, 本文采用文献[4]计算它们的物理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只需要知道的关键参数, 正常沸点与分子结构可以很好的计算如PV T特性, 比热、潜热蒸发参数。通过研究得出的有关制冷剂的基本物性参数和在典型工况下的系统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通过制冷循环热力计算比较R600a、R123、R114b、R600a四种工质的喷射制冷循环性能, 在相同制冷条件下R123、R114b可以获得较R11更高的喷射系数和性能系数, 且R123、R134a对大气臭氧破坏性和温室效应危害豁远小于R11, 所以, 对喷射制冷机而言, R123和R134a均是目前较理想的替代工质。

4 结论

喷射式制冷系统是一种结构简单, 运行可靠, 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的利用, 余热, 余热回收, 喷射式制冷和太阳能和余热驱动的制冷方式的组合可以提高制冷, 喷射器的结构设计的性能, 制冷剂的选择, 对喷射式制冷系统周期的选择对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影响。因此, 喷射制冷循环和冷却的正确选择增加喷射器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废水换热器2主喷射器3冷凝器4蒸发器5节流阀6辅喷射器

参考文献

[1]M1Sokolov and D1Hershgal1Enhanced ejector refrigeration cycles powered by low-grade heat, part I&II1Int1J1Refrig1, 1991, 13:351-363

[2]M1Sokolov and D1Hershgal1Solar-powered compression-enhanced ejector air conditioner1Solar Energy, 1993, 50 (6) :183-194

[3]M1Sokolov and D1Hershgal1Optimal coupling and feasibilityof a solar-powered by year-round ejector air condition and Solar Energy, 50 (6) :507-516

上一篇: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策略下一篇:建筑施工技术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