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防护

2024-09-18

路面防护(精选4篇)

路面防护 篇1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公路建设迅猛发展, 在我国现有的主要干线公路中, 70%以上是沥青路面。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 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 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 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 加大了汽车磨损, 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所以沥青路面养护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 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护措施作了探讨。

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1) 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 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 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 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 由于辙槽内积水, 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2) 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 导致渗水, 危害面层和基层。

(3) 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 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 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 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 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4) 脱皮: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 面积0.1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5) 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 面积0.1m2以上。

2 病害产生原因

2.1 沥青质量问题

我国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本着经济适应的原则, 而对交通量的变化, 使用年限并没有重点研究, 象高等级沥青路面, 许多地方采用的是上面层使用进口沥青, 而中面层、底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 就国产沥青而言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不多, 而且数量十分有限, 不可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

2.2 设计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 柔性路面国家设计规范仍然采用弯沉值控制, 并以黄河JN-150为标准荷载, 作为设计参数, 使用年限采用累计折合成标准荷载次数作为控制指标, 而对重型车, 特别是超重型车辆对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却没有过多过细的理论保证, 规范中的折算系数并没有考虑路面承载极限能力。但国家规范并没有修改, 设计时仍然要使用目前颁布的规范。

2.3 透层油、粘层油对路面的影响

为了使沥青路面与路面基层以及沥青砼本身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 洒一定数量的透层油和粘层油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 在施工当中透层油一般按1.2kg/m2, 由于目前高等级道路大部分采用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渗透性能均比较差, 加上局部挤压平整度稍差, 经常有透层油窝积现象。此外, 粘层油设计一般要求0.8kg/m2, 而施工单位也好、监理工程师也好, 并没有考虑粘层油对沥青砼油石比的影响。

2.4 气候的影响

近年来, 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全球, 在我国也不例外气温普遍提高气候反常,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这种气候条件是否持续下去有待时间的检验, 由于气温的提高, 而导致沥青软化点的不适宜。

2.5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 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在施工时, 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 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 因此, 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 从而导致沥青砼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碎石料场不规范, 大多地材都由个体企业承担, 料场分散, 设备落后, 材料的均质性, 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 这是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的原因之一。

2.6 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

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沥青砼的拌合温度,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 没有粘性使沥青砼松散, 温度过低, 沥青混 合料拌合不匀, 影响级配, 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一个原因。

2.7 施工过程中的路面污染

当前许多公路投标项目划分太细, 在同一路段上施工单位较多, 加上工期较紧, 平行作业, 相互影响, 如在沥青砼摊铺底面层中面层时, 路基施工单位要刷边坡, 挖边沟, 其他车辆也通行, 导致路面污染严重, 从而使路面上层铺设, 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受到影响,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沥青路面易产生脱落, 推拥、扭曲裂缝。

3 沥青路面病害防护

通过以上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技术应以路面设计、沥青混合料和施工三个方面考虑。

3.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 由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尽可能减薄沥青面层厚度。第一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来承担, 无需用增厚面层来提高承载能力。第二是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不是用厚的沥青面层, 而是用优质沥青。第三是沥青面层的裂缝不只是反射裂缝, 在正常施工情况下, 大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缩裂缝。第四是一般来说厚的沥青面层易导致车辙的产生。

(2) 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

(3) 选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结构。

3.2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 沥青的选取选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粘度的优质国产或进口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 以提高基性能指标。

(2) 集料的选用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

(3) 混合料级配设计中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 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两对矛盾, 相互制约, 照顾了某一方面性能, 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性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实际上是在各种路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最优化设计,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 尽量互相兼顾。当然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途径:第一是改善矿料级配, 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 。第二是改善沥青结合料, 采用改性沥青。

3.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早期破损必然出现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施工全过程, 每道工序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 以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

(1)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 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2) 保证基层顶面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级配, 增加粗骨料, 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 改进碾压方法, 避免过振过湿, 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 不能用细料进行压实后找平。

(3) 合理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在进行各层铺筑前, 必须保持顶面清洁。根据近年来的施工经验, 透层油应以慢裂型乳化沥青为宜。

(4) 提高面层摊铺质量。在摊铺混合料时, 运距不能过远, 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30℃、50℃为宜, 摊铺厚度均匀, 压实设备数量应配套, 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 碾压遍数不能太少, 以免混合料孔隙过大;一般不能进行补料, 尤其是下面层;基层雨后潮湿未干, 不得摊铺, 更不得冒雨摊铺;纵向、横向接缝应紧密、平顺, 各幅之间重叠的混合料应用人工铲走。

4 结束语

总之,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车辙、裂缝、松散、坑槽、脱皮等破损病害, 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 将会进一步使病害加重扩散, 加速沥青路面破坏, 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性能。综上所述, 我们要充分了解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破损病害, 应认真调查研究, 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及时进行维修, 以保持路面的完好状态, 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公路建设十分迅速。但是, 随着时间推移,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也越来越多。简要分析了沥青路面病害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沥青路面养护,沥青路面设计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沈金安, 李福普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面防护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沥青路面在国内大范围使用, 实践证明路面使用早期出现各种病害, 如开裂、泛油、松散、车辙等, 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增加路面养护费用。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交通荷载、环境状况、施工和养护水平等, 内部因素包括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结构强度、路面材料等[1]。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路面交通量

行车荷载是影响沥青路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行车荷载主要包括车辆载重和车辆振动引起的动荷载两个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 超载、重载行驶车辆增多, 路面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 整体的结构性能逐渐降低出现各种早期病害。通过分析沥青路面调查试验的结果发现, 同等条件下的路面, 沥青路面的路面性能和行车荷载成正比的关系。行车荷载越大, 路面破坏越严重。通过研究路面当量单轴荷载和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情况的关系, 可以通过已知路面荷载情况有效的控制路面结构设计。

2.2 温度和水

影响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和降雨。由于各地区温度和降雨情况不尽相同, 因此各地区环境对路面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温度和降雨对路面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作用于路面材料上, 降低材料性能;另一种是通过荷载的方式作用于材料上, 降低路面性能。定量的研究环境和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环境的影响方式更具隐蔽性和间接性, 实际过程中, 要结合路面所处环境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处于同等交通量条件下的沥青路面结构, 不同地区其使用性能各不相同。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不同环境条件下, 路面使用性能变化明显。因此,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2.3 沥青面层质量

沥青面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车辆荷载和空气直接接触沥青面层, 使面层同时受到环境和荷载 (竖向荷载, 水平推力、冲击力) 的影响。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 随着沥青面层厚度逐渐增加, 曲线逐渐由凹到凸, 即路面性能的衰减速度随着厚度的增加逐渐变缓, 并且变化存在于整个过程中。较厚的沥青路面面层能够有效的承载车辆荷载, 损坏相对较小, 能更好的保证路面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

2.4 材料选用

沥青路面的原材料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材料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材料本身质量的优劣以及材料间的配合。材料品种繁多, 性质各异均对研究材料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造成困难。如普通沥青材料和改性沥青材料在路用性能方面上的差异。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改性沥青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能将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50%左右。

3 早期病害防护措施

3.1 沥青路面常见早期病害

3.1.1 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不规则裂缝四种。横向裂缝的主要形成原因为:面层沥青温缩;基层发射裂缝;外部荷载过大导致疲劳性破坏。纵向裂缝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分幅铺筑过程中产生的接缝;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纵向裂缝。不规则裂缝产生的原应为路基压实度不够。网状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老化等原因。

3.1.2 车辙

沥青路面在高温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 导致劲度模量降低, 路面失去稳定性继而产生流动性变形即车辙。车辙分为:结构行车辙 (由于路面基层或路基变形导致) 、失稳型车辙 (高温和荷载反复作用导致) 、再压实型车辙 (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压实不做) 、水损害型车辙 (结构层内部进水导致沥青混合料粘结力降低) 。

3.1.3 路面材料松散

包括坑槽、麻面、脱皮、啃边等病害。坑槽主要是由于面层材料粘结力不足, 面层在雨水反复冲刷作用下, 出现露骨料等病害, 若不及时处理, 雨水进入结构层内部导致面层和基层脱落出现坑槽。麻面主要产生原因是细小嵌缝料散失;脱皮通常出现在纵坡较大的部位;啃边常出现在路肩和路面接缝处[2]。

3.2 防护措施

温缩导致的裂缝通常处理方法为:清理缝内杂物后均匀喷洒适量乳化沥青, 在乳化沥青上铺洒2-5mm干燥石屑或粗砂, 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地基沉降导致的横缝, 需将缝两侧50-80cm范围内的路面凿开, 凿开后, 首先填筑裂缝, 然后在上方加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最后重新摊铺上面层。

车辙处理情况根据车辙深度进行处理。当深度h<15mm时, 可不进行处理;当15mm40mm, 需清除路面上面层和相邻结构层后新建路面。

对于路面松散的情况清除原路面全部面层及基层, 以沥青碎石回填做基层, 新建路面面层[3]。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除了受到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影响外, 还受到外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要从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出发, 结合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其防护方法, 从根本上改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 在路面使用年限内增强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影响因素, 总结出了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病害产生原因, 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预防早期病害的措施和出现再去病害后的防护和处置措施, 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这些措施, 能够明显的控制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 从而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防护

参考文献

[1]罗志强.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2 (3) :109-112.

[2]武建.谈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7) :80-83.

路面防护 篇3

1 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因素分析

所谓水损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 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下面就对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

1.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1.1 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只有为全开式结构或密实式结构时, 路面才不易发生水损坏。随着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 沥青路面密实度小, 导致孔隙率大, 路面结构内部积水, 再加上车辆反复的荷载产生的动水压力, 使集料表面的沥青膜逐渐的被脱离, 丧失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 导致水损坏的形成。

1.1.2 结构组合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包括给路面不同层位选择恰当的材料类型, 这样才能保证路面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和水稳定性。选择密实而具有良好骨架结构的沥青混合料, 路面不容易发生表面型水损坏;选择良好的透层和粘层材料, 能够使得路面整体强度足够, 避免发生内部型水损坏。同时, 要处理好接缝, 避免缝边级配离析和压实不足。

1.2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设计与沥青路面水损坏密切相关, 恰当的路面排水设计与路面结构设计组合可以极大地减缓路面水损坏。路面排水设计应方便路面降水尽快通过路表迳流排走, 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也可以尽快通过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排走。

1.2.1 硬路肩排水

挡水式的路缘石使路面表面排水滞留在路面上成为水坑, 使得表面层的内部积水很难从硬路肩排出。近年来, 采用了平放的路缘石, 不至于使水滞留在路面上。

1.2.2 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挖方路段的排水往往是薄弱环节, 尤其要注意边沟的深度, 不仅能排路表水, 还能使路面内部的水能排入边沟。当路基中有地下水或裂隙水冒出, 导致路基含水量过大, 承载能力严重降低时, 同样可以造成路面水损坏现象。

1.3 集料质量原因

沥青路面对集料的规格要求较高, 但在实际施工中, 人们往往对集料的规格, 集料的质量重视不够, 直接影响了沥青与集料粘结程度, 这样一旦被水侵入沥青混合料内部, 就会形成水损坏现象。

1.4 路面压实度不足

沥青层混合料的压实度务必达到规定要求, 否则, 可以直接导致水破坏现象。但在实际施工中, 往往由于压力机具故障, 操作过程不够规范, 碾压时产生不均匀, 碾压遍数没有达到要求等, 或是有时只为了追求路面的平整度, 往往忽视了其压实度, 最终也会使沥青面层的混合料压实度不够, 带来水损害。

1.5 施工质量和工艺

施工质量和工艺的可靠、合理是一切工程建设的保证, 也是减少路面水损坏的保证。所以只有严格把好施工的整体质量, 严格按照工艺操作的合理规范, 才能保证路面的设计质量, 减少或杜绝路面水损坏现象的发生。

2 沥青路面水损坏的防护措施

进入路面的水是造成水损坏的最直接的原因, 如果不能封住入水口或是不能及时排出进入沥青路面的水, 就会造成滞留在路面的水发生水损坏现象。因此, 要有最好的路面排水系统, 防护水损坏的发生。

2.1 路表水引起路面病害的防护措施

在路面结构中设防水层可以减少水的下渗, 设排水层可以尽快排出和疏导路面层间的滞水, 从而减小水分滞留在路面内部而导致的水损坏。在表面层下设置改性的沥青防水粘结层, 可以减缓路表水的下渗, 以致防止面表向下渗水, 增强上面层和中面层的层间粘结效果, 增强路面结构的承受能力, 避免在路表产生坑槽等水损害现象。

2.2 地下水引起路面病害的防护措施

在挖方路段, 如果基层受到渗入进来雪水, 导致路基的含水量上升, 路面就会造成松散而遭到破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应在路基顶面铺筑水稳性好的水泥, 稳定碎石层, 或采取措施重做路面结构, 在基层下设排水垫层, 引出地下水。在实际工程中, 如果由于裂隙水的渗入引起路面病害时, 就要将标高降低于路面结构层, 同时在路面层设置排水系统, 可以有效地防治地下水对路面的损坏。

2.3 完善排水系统

如果进入路面的水是由于雨水或融雪造成的, 那么想要做到及时排水是比较困难的。在防护过程中, 当水积存于路面结构内部时, 可以通过边缘及时排出, 如果水积于层间可以通过路肩排水系统。若中央分隔带为粉砂土, 毛细水、雨雪水等大气降水、绿化清洁喷水等都会由于粉砂土的特性容易造成从侧面侵入路面结构层, 造成排水不畅, 导致路面水损坏。所以, 要排纵向排水沟中央部分的水, 需要带孔的PVC管或填充单一粒径的碎石、砂滤层、多孔混凝土等在纵向沟外面包上单向渗透的土工布, 每隔十几米或几十米设一横向沟, 将水排至边沟。

2.4 裂缝引起的水损坏

当路面受外力因素产生裂缝时, 它的纵、横、网状、块状龟裂也会出现不同规则、不同程度的裂缝, 这都会为进入路面沥青层内部的渗入水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 这些水分对沥青面层内部的冲刷造成的更为严重的破坏作用。裂缝的作用必然导致层间的断开, 水分也就能够长期滞留在沥青层间, 并逐渐造成断开的沥青层混合料的松散和剥落。所以, 为了防止由于裂缝引起路面结构层内水损坏, 务必在路面结构中铺设延缓路面病害的吸收层或过渡层。

2.5 动水压力导致的水损坏

城市道路在车辆的快速行驶或货车重载超载的作用下, 会承受强大的动水压力, 使得水分能够更加方便、快速的通过表面层空隙进入面层内部。动水压力越大, 水流会对沥青混合料的冲刷作用也就越严重, 一旦出现沥青剥落, 细料被流水带走, 就会使沥青混合料的孔隙连通起来, 使路面逐渐形成凹凸不平的坑洼, 对路面的整体性造成破坏。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那么破损范围就会不断扩大, 进而减少路面的使用寿命。对这一类型的破坏须采取两种防护方法:一种是根据表面层的抗滑性和高温性, 采用绝对密实罩面层加上层间防水措施;二是采用OGFC等排水型路面加防水层的养护方法, 目的是减小动水压力, 保证水分在进入面层后能够自由流出, 避免水压力的产生。

2.6 对交通量过大或重载引起的水损坏应采取的防护对策

交通荷载是造成城市道路水损坏最主要的外在因素, 交通量越大的城市中, 路面承受动水冲刷的时间也就越长, 水损坏现象也就更容易发生。重载和水的共同作用会加速路面的破坏, 而交通量增大则是引起早期裂缝, 形成水通道, 加快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 针对当前一些城市道路日益严重的超载现象, 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规范, 降低货车违法超载现象的发生, 如果仍有重载车辆对城市道路造成破坏, 应执行严格的惩罚政策, 以便对其他司机起到警示作用。同时, 应制定出沥青路面在不同使用环境下荷载的能力标准, 以便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对过往车辆的荷载进行限制, 减少超载造成的路面破坏。譬如在夏季特别高温的时段可以封闭一些交通路段, 或限行一些大型货车;在雨季来临前, 就应做好全面疏通水路的工作;根据路面温度或是雨水大小的状况, 对大型货车的通行进行管制等。

3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 不仅与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排水、防护等方面有关, 而且与沥青路面使用、防护管理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要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现象的发生, 设计、施工、养护等单位必须按现行规范标准, 结合工程实际, 对沥青路面结构层、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的水损坏, 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确保路面路基的安全、稳定。

摘要: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坏会对路面的安全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同时, 水损坏也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积极寻找水损坏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就成为了道路施工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 并对如何预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坏,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曹东伟.排水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2]李建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路面防护 篇4

1 护栏改造方案研究

1.1 护栏改造设计方案

护栏防阻块属于吸能附件, 可以使护栏在受到车辆碰撞后逐渐变形, 通过变形吸收消解碰撞能量, 减少乘员伤亡。参考国内其他项目成功经验[1,2], 通过创新设计和现场试验, 对原有防阻块进行改造, 设计采用F型防阻块将波形梁护栏中心高度提高4~6cm (示意图见图1) 。

F型防阻块构造设计图如下:

F型防阻块上的两个连接螺栓连接钢管立柱和护栏板, 通过防阻块与钢管立柱连接螺栓孔位置的改变, 调节并保证护栏板与路面的高差满足规范要求;同时, 通过波形梁与立柱的滑动装配, 在车辆撞击护栏板与钢管立柱时, 波形梁可向上移动, 限制撞击车辆的竖向位移, 提高防护栏的防护效果。

1.2 实车碰撞试验

1.2.1 碰撞试验条件和评价标准

京港澳高速湖北段建成通车时间较早, 依据原设计规范《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JTJ 074—94) [3]的规定, 确定碰撞试验条件及评价标准。碰撞试验条件见如表1所示。

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1) 护栏应能有效地阻挡车辆, 防止车辆任何形式的穿越、翻越、骑跨、下穿护栏;

2) 护栏应有良好的导向功能, 车辆驶出角度应小于碰撞角度的60%;

3) 碰撞后车辆应保持正常行驶姿态, 不发生横转、掉头等现象;

4) 在碰撞过程中, 脱离组件、碰撞碎片或其他护栏上的碰撞物不能侵入驾驶室及阻挡驾驶员视线;

5) 半刚性护栏的最大动态变形量≤100cm;

6) 车体重心处三个方向最大加速度 (10ms平均值) 不大于20g。

1.2.2 实车碰撞试验

碰撞试验显示:碰撞护栏后, 无穿越、掉头、骑跨等现象发生, 车辆被安全导出。在碰撞过程中, 立柱之间的护栏板发生弯曲 (如图4) , F型防阻块与波形梁和立柱间的连接螺栓未被剪断, 螺丝孔未被撕裂, 护栏立柱组件无脱离现象, 具体检测结果如表2。

实车碰撞试验及评价结果表明, 优化设计的F型防阻块路侧护栏防护性能满足原设计规范要求, 为该方案在京港澳湖北段路面加铺大修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3 经济分析

以京港澳湖北段路面加铺大修工程为例, 通过计算每公里路侧护栏改造费用, 对比分析拆除重建、局部立柱调整、更换F型防阻块3种方案的经济性。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更换F型防阻块调整钢护栏高度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同时, 由于不涉及护栏立柱的调整, 施工工艺简单, 周期较短, 质量可控, 对高速公路车辆正常通行和运营管理影响较小, 更有利于该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2 结论

a.以京港澳湖北段路面加铺大修工程为依托, 通过优化设计路侧护栏防阻块, 有效解决了路面加铺后护栏板高度降低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

b.实车碰撞试验表明, 采用F型防阻块在调整护栏板高度的同时其性能完全满足原设计规范防护等级A级要求。

c.该方案具有施工速度快, 工程造价低, 对交通及运营影响小等优点, 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应用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马秀君.石安高速公路护栏改造设计研究[J], 公路, 2008 (12) :215-222.

[2]赵树生.高速公路波形梁护栏加高技术探讨[J], 交通标准化, 2013, 303 (20) :25-27.

[3]JTJ 074—9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S].

【路面防护】推荐阅读:

路面特性07-18

路面透水05-12

复合路面05-27

薄层路面05-30

碾压路面05-31

路面状态06-18

城市路面06-29

路面厚度07-12

路面破损07-30

路面施工08-21

上一篇:共享中心管理下一篇:介质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