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采展望

2024-10-20

石油开采展望(精选7篇)

石油开采展望 篇1

摘要:回望我国石油开采技术的整个发展史, 由最开始的探索式阶段进展到分层开采阶段, 再经过人们的努力发展到今天的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程智能技术等等, 在发展过程中是人们在艰难面前的不懈努力, 在非常曲折的道路上取得成就, 于此同时, 展现了石油人的勇于奉献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油田的产量也伴随着采油技术的一步步发展和工艺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步的提高, 但是, 仍然要不断的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采油技术来进一步的提高我们油田的产量, 只有不断发展采油技术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 才能使我国的石油工程处于一个稳定的、持续的发展状态。目前, 我国水油比上升的趋势造成油气田开采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大多数油田已经处于高含水, 高产出阶段, 石油的产量呈递减的状态。故此, 进一步的研究采油技术对我国石油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石油开采,展望,产量,工艺

在对油田进行开采的过程, 按照将要开采的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的技术的总称为采油。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 如果采油技术的不到位会严重的影响油田的产量, 所以研发新的采油技术是我国实现油田采油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采油技术决定着采油速度的快慢、最终采油收率的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油田生产的关键因素。

一、采油技术的分类

近些年来, 国内外都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为目的, 十分积极的研究出新的采油技术, 其中包括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以及各种综合的开采技术等等。按照开采技术的应用时间顺序和技术原理被分为, 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所谓一次采油就是依靠油藏的天然能量来开展采油的一种方法, 经常使用的一次采油方法有溶解气驱、弹性水驱和气顶驱等等。二次采油, 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一次采油之后, 再一次的开展采油技术, 地层压力明显变小, 需要为油井注水以平衡地下能量的减弱。经过二次采油后, 采取注水, 并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 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等, 将注水的范围扩大到最大来提升驱油效率, 这样能够再一次的提升采收率。三次采油主要是通过化学的方法, 为开采过程中最艰难的层面油藏做辅助, 基本都包括喊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复合驱等。就三次采油跟二次采油相比较, 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技术和高效益, 在二次采油水驱的基础上向油层注入排驱剂来采油, 不同的排驱剂有不同的排驱机理, 三次采油的增油效果特别好, 近几年来国内外非常看好三次采油技术, 并且得到重视和研究。

二、我国采油技术的现状

1完井工程技术。完井工程起到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的作用, 但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程, 主要过程是从钻开油层开始, 到下套管柱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到投产的一个过程。我国在直井、定向斜井、从式井、水平井的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并且能够熟悉的运用多种完井的方法, 比如, 裸眼井补管完井、下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内外绕丝筛管等完井方法。会根据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油藏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开采, 比如华北迷雾山油藏, 由于它的地质条件是碳酸盐岩裂缝油田, 根据其地理条件选用了裸眼完井方法, 选对正确的开采方法能够保证生产阶段并且取得了油井的高产, 大大的提高了采油率。我国在实践中发展配套了采油和钻井联合协作的技术, 以保护油层、达到高产为目标。目前, 我国的钻进技术较之前有很大的发展, 下套管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各种衬管完井技术被一些油田采用, 效果十分的理想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人工举升工艺技术。各种油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开发阶段所需要的工艺也不相同,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 我国的石油业发展配套和应用了多种人工举升工艺技术, 比如: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地面驱动螺杆采油技术、气举采油技术等等。经过研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开发出了井下诊断和机杆泵优化等技术问题, 技术有所提高采油效率也随之大幅度的提高。

3分层注水技术。分层技术主要用于多层油藏注水开发, 已经在多层油藏中被广泛使用, 分层技术的主要技术就是加强注入水在地下的波及效率。早在很多年前, 克拉玛依油田就在调整的过程中运用了分层注水技术, 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研究成功的管式活动配水器和支撑式封隔器, 在油田的分注中发挥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取得的结果非常满意。90年代河南油田、大庆油田进一步研究成功了液压投捞式分层注水管柱、达到了一次可测试、调整多层的细分注水的目的。

三、目前采油技术遇到的问题

目前的在开发技术上面就常规的采油工艺而言不容易满足需要, 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主要应用的大抽液泵只有0.70mm和0.583mm两种, 而大泵提液技术越来越大。二是有杆泵加深泵挂受到限制。三是由于需要加深的泵挂, 部分油井的杆、管等抽油设备进入斜井段, 斜井的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四是高温限制了电潜泵的使用范围。

结语

在未来的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复合驱油法、混相法、热力采油法、微生物法等等。并且在未来油田的生产中, 生物工程技术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生物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广泛运用, 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便使其成为采油技术的一种新的研究。随着老油田注水开采的延续, 石油的综合含水量不断上升, 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生物工程技术具备着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 其特点将会使它成为油田采油技术中的一项新的技术, 并且会将提高原油采油率。

参考文献

[1]张磊.本源菌采油矿场应用先导技术研究[J].油田化学, 2010 (04) 73-79.

[2]邬光辉, 朱海燕.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类型再认识及其意义业, 2011, (07) 83-89

[3]徐建军, 等.直流电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34) 1671-1815.

[4]陈宝宏, 等.电脱盐装置应对原油劣质化趋势的技术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08) 34-39

[5]李旭红, 裘新农.“采油及井下新技术、新装备研究与现场试验”通过集团公司项目验收[J].新疆石油科技.2011 (02) 45-49.

石油开采展望 篇2

1 废水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聚合物驱采废水问题

在工作过程中, 相关人员一直使用聚合物的方法分解和处理废水。但是, 聚合物有很多种, 其中还存在难分解的物质, 所以, 就会加大污水的黏稠度, 阻碍分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 在使用这个方法处理废水时, 需要重新处理原来已经处理好的聚合物, 保证它的清洁度, 从而降低工作难度。

1.2 污染物成分复杂

随着石油开采的深入, 我国部分油田相继进入了3 次采油阶段。开采出来的油中有很多悬浮物, 其中还有驱油剂等物质。驱油剂的成分是特别复杂的, 它包含聚合物和活性碱等成分。它表面存在的活性剂会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 使污染物在水中更加稳定。

2 解决对策

2.1 重力沉降法

重力沉降法是立式自然除油罐利用重力去除油田采出水中的浮油和部分分散油的方法。它适用于油珠粒径较大、乳化程度小、处理量较大的油田采出水。同时, 它还具有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的优点。但是, 该方法沉降时间长、设备庞大、一次性投入资金较高。

2.2 生物法

生物法主要包括以下3 种: (1) 氧化塘法。它是指运用纯天然的生存系统快速分解和处理相关浮油和散油。 (2) 生物膜法。这种方法能够使生物链中的微小生命在被污水污染的泥土中和盐体成分比较少的地方自由生长、自然成形。 (3) 地层生物修复法。它是运用过滤和分解的方法快速去除被污染的生物。

2.3 化学法

化学法是指正确添加化学药剂, 使其与产生的有害物质相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其分解方法就是指中合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和膜吸法等, 它们能够有效处理污水中的胶体和被溶解成分。对于废水中无法单独使用生物法或物理法去除的胶体、溶解性物质, 尤其是乳化油, 采用化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 混凝沉淀法、中和法和化学氧化法的使用次数最多。其中, 混凝沉淀法主要是先利用混凝剂吸附静电中的胶体粒子等, 再利用絮凝剂去除污水中的可溶解性污染物质、悬浮物等。

2.4 硫化法

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要高于金属硫化物, 所以, 在分解和处理废水时, 可以添加硫化物。硫化法是指将硫化剂加入废水中, 从而去除并且沉淀出金属离子。虽然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污水是很有效的, 但是, 已经处理完的废水必须要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的标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这种方法时, 很容易产生硫化氢气体, 从而再次造成污染。因此, 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

2.5 气浮法

采用气浮法可以快速清除油珠上的细小气泡, 还可以运用气泡的浮力移除其中被污染的细小生物。因为微小的气泡可以与疏水性质的油抱团, 使油滴稳步分离并上升, 它浮起的速度能够提高几千倍, 所以, 采用这种方法的工作效率会非常高。这种方法大致分为4 种, 即诱导气浮法、溶气气浮法、化学气浮法和电解气浮法。

3 工作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改善, 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田开采过程中废水的处理效率。其中, 主要使用的废水处理技术有PAC絮凝-膜分离法和电解盐水杀菌技术。但是, 单靠这些技术处理废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 相关人员要尽快研发出新的处理技术, 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 既要保证其高效性、经济性、合理性, 还要开发出新的、有效的药剂去除废水中的油污, 为我国新技术的发展注入强心针。

4 结束语

在我国, 石油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越来越多, 而且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鉴于此, 相关部门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努力开发出新的、有效的技术处理废水, 逐渐提高工作效率, 以保证石油开采行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 开采油田时常使用的是注水输油法。由于开采量越来越大, 所以, 需水量也越来越大。用水量越来越大就会产生许多被污染的废水, 给石油开采工作带来麻烦。废水处理问题一直都是石油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 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 石油开采工作也在稳步进行, 但是, 环境问题却日渐凸显。如果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得不到恰当的处理, 就会污染地表和地下水, 进而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正常生活。鉴于此, 简要探讨了石油开采过程中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许等内容, 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开采,废水处理技术,处理效率,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刘建兴, 袁国清.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用水和废水, 2007, 38 (5) :20-27.

[2]付蕾, 蔡新峰, 洪波, 等.新疆油田采出水处理运行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中国给水排水, 2013 (08) :29-33.

浅谈石油稠油开采技术 篇3

现阶段我国陆地上的常规油田大都已经进入开采的后期阶段, 常规原油的探测储存量已经渐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所以为了提升开采效率。针对我国石油稠油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

热采技术作为当前最普遍的一种单井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蒸汽吞吐热采技术能够实现单独的矿井开采作业, 其能够保证每一口井单独注汽和稠油开采的顺利进行。操作相对来说较简单是此种热采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 同时生产周期较短, 见效也比较快, 并且在进行第一次热采时还有可能发生井喷现象, 当然采用该方法有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油层较厚、粘度较低且饱和度较高的油田, 除此以外的其它一些油田采用该方法起到的效果就会有所欠佳。下面主要介绍冷采和热采技术。

三、稠油的冷采技术

稠油的热采技术基本是采用物理及化学的方法来升高温度进而改变稠油的流动性, 而稠油的冷采技术则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方法及设备来提高开采效率的。

1. 出砂冷采

出砂冷采技术主要是在无人工能量参与并且保持地层骨架完整的前提下, 利用自然的能量以及压差来使得地层出砂, 使得地层的渗透率大大增加, 进而提高开采产量的一种开采方法。在出砂冷采技术的使用过程中, 稠油会受到压力梯度的影响而被降低粘度, 同时砂砾的流动能够有效降低油层的表皮系数, 大量的出砂能够有效的增加稠油流速以及渗透率。出砂技术由于应用较晚, 是一种相对较为稚嫩的技术, 在很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 注入二氧化碳的开采技术

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来提高稠油的采收率的方法距现在有很多年的历史。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许多国家都开始着力研究注入二氧化碳对于采收率的影响大小。与其他的稠油开采技术相比, 注入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其自己的独创性和特殊性, 在将二氧化碳注入到地层中, 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稠油的开采工作的: (1) 减小油水面的作用力从而减少稠油的流动阻力; (2) 减小稠油的粘度; (3) 促进稠油体积的增加; (4) 降低压力, 溶解气驱; (5) 将稠油中的轻质烃萃取出来。

四、稠油的热采技术

稠油的热采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升油层的温度来降低稠油的粘度进而提高稠油在地底中的流动性, 最终实现开采稠油目的的工艺。热采技术也是当今国内开采特稠油、超稠油等稠油较为成熟有效的方法。

1.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开采技术是一种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且较为成熟的稠油开采技术, 各国的应用都较为广泛, 在目前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很多国家的稠油开采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蒸汽吞吐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热的蒸汽向稠油带输送, 使得稠油粘度下降, 增加其流动性。在生产压力不足的时候, 蒸汽吞吐仅仅是加热近井地带的油层, 热量传递范围有限, 而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 近井地带的水含量会消耗掉大量的热量, 使得蒸汽的热能利用率大大降低, 并且蒸汽吞吐会使得油井间和油层纵向上出现部分的未开采油藏。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 蒸汽吞吐的有效采收率仅仅是15%到20%左右。

2. 蒸汽驱

蒸汽驱技术是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热采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 蒸汽驱可以克服蒸汽吞吐所存在的缺陷, 这种技术能够持续的给地层提供热量, 是提升稠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蒸汽驱对于油井的间距要求是在100到150米之间, 该技术不适合油藏较深的开采。蒸汽相的种类可以分很多种, 如水蒸气、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等等。蒸汽驱不仅可以从热度上有效的降低油层粘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所加气体与流动的稠油发生作用, 来降低稠油的粘度, 提升开采效率。

3. 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是一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技术优势的热采技术之一, 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稠油的采收率。火烧油层技术有三种不同的开采方法, 分别是反向火烧、干式正向火烧以及湿式火烧, 现场实际采集数据证明, 火烧油层的采油方法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火烧油层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先将可燃气体注入到油层中, 再将这些气体点火进而将油层点燃, 同时持续的向油层注入氧气等可燃气体, 形成燃烧的前缘, 这样就可以使得燃烧部分附近的稠油由于受热而降低粘度。在燃烧的过程中, 同时会形成大量的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会使得稠油前缘生成一个很强的压力场, 在压力场的作用下蒸汽以及蒸馏的轻质油会向前缘扩散, 从而降低前缘的稠油粘度。在燃烧的过程中, 重置组分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作用, 产生焦炭并继续燃烧, 这样就能够使油层的燃烧不断扩大, 大大提高开采效率。

五、稠油采集技术的新途径展望

冷采技术以及热采技术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缺陷,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实验及生产实践证明, 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稠油的开采率:先用蒸汽将稠油地层部分进行加热, 再向里注入尿素溶液。在一百五十度的情况下, 尿素溶液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碳, 所产生的氨气以及二氧化碳能够溶于稠油以及冷凝水当中。由于水蒸气会被源源不断的注入到稠油中, 就能够推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氨的运移, 这时再对地层进行蒸汽驱以及二氧化碳驱等技术将稠油开采出来。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扬长避短, 必将成为未来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重要的研究课题。稠油开采的核心就是采取措施来降低稠油中的粘度来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而微生物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稠油粘度, 同时具有无毒、无害且成本低的优点, 所以微生物降低粘度的方法也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稠油开采技术, 着重研究找寻适合的菌种来降低粘度能够大大提高稠油采集率。另外一个较为新型的方法就是利用催化剂的作用, 在稠油裂解催化剂的作用下, 稠油能够得到有效的裂解从而大大降低其粘度, 这些新型方法都是具有极强的研究空间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因为稠油开采的过程当中, 受稠油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高、密度高等的影响, 导致常规的石油开发很难正常进行, 为了改善稠油遇到的这些困难, 目前很多地方采用热采技术来维持开采开发的正常进行, 以最大限度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所以针对我国石油稠油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义堂.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大为.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部探矿工程.2012 (12) .

[3]窦宏恩.稠油热采应用SA GD技术的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 20134) .

[4]张小波.辽河油区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发展方向[J].特种油气藏, 201212

[5]赵丽莎, 吴小川, 易晨曦等.稠油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J].辽宁化工.2013,

石油开采展望 篇4

石油和天然气通常都是蕴藏在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之中的。沉积盆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 我们所处的地球是一直在活动着的, 有的地方上升, 则成为高山, 有的地方在下降, 则成为沉积盆地。中国有好多个沉积盆地, 每个盆地沉积的地层及其厚度等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地层自上而下地质年代由新变老, 好像人类历史一样, 分成不同的时代。研究人类各个时代情况的学科叫历史学, 而研究一个沉积盆地的各个地质年代的情况就叫地质构造的发展历史研究, 简称构造发展史。研究构造发展史对找油找气有什么用处呢, 原来, 石油和天然气是可以移动的流体矿床, 从油气在地下生成起, 到聚集到一个地方成为油气田,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变化多端。有的油气田形成后可以保持到现在, 有的运移到另外的地方, 有的散失了……总之, 油气这个流体矿床总是处于运动状态之中, 这就是油气田有别于其他矿床的最大特点。而这种变化与油气田所在的沉积盆地的构造发展史是息息相关的。因此, 在找油找气工作中, 地质构造发展历史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 石油地质与石油成因

石油成因是石油地质学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因为只有石油生成之后才有运移、聚集、演化和破坏等一系列石油地质现象。阐明石油的成因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 而且对于指导石油勘探也有着现实的应用价值。比如, 在确定勘探区域和选择主要目的层时, 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成因假说指导下进行的。回顾众说纷纭的石油成因争论, 主要体现为有机起源与无机起源两大派别的对垒。19世纪中叶, 随着采油事业的兴起, 石油成因广泛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进入20世纪, 由于在石油中找到了生物起源的直接证据, 即卟啉和旋光性, 其核心即石油起源于生物物质, 自此有机起源学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并一直指导我们的勘探事业至今,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 人们也确实找到了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油气田。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很多令人费解的现象, 虽然持有机生油论的专家学者也作出了一些解释, 但大多牵强附会, 以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例如红地层的疑问。长久以来, 有机生油理论尽管有各种矛盾解释不通, 但是人们总是认为其基本观点是不可能错的, 即石油起源于生物物质。例如, 在中亚的红色地层中找到了石油以后, 前苏联的石油地质专家就提出, 红色泥岩也能生油。玉门老君庙油田都是红色地层, 上第三系底部白杨河组中只有30 m厚棕褐色泥岩, 找不到生油层, 于是来了个白垩系生油, 倒灌至志留系及第三系的说法。塔里木盆地叶城柯克亚油田在红色第三系中打出了千吨井, 找不到生油层, 又解释为它是通过断层与罗系沟通, 侏罗系生的油侧灌到第三系里来。笔者不反对地下原油在压差驱动下可以倒灌或侧灌, 问题在于我们如此牵强附会地用有机生油解释的同时, 是否想过上述地方的石油本身就不是有机生成的, 这些地方的石油有没有可能来自地球深处, 是无机成因的, 通过深大断裂, 运移聚集至沉积地层中。

3 石油的地球化学勘探

根据大多数油气藏的上方都存在着烃类扩散的“蚀变晕”的特点, 用化学的方法寻找这类异常区, 从而发现油气田, 就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种类比较多, 常用的是土壤烃气体测量、土壤硫酸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汞和碘测量法等, 还有地下水化学法及井下地球化学勘探法。

具体的石油勘探方法有: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 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热、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 以辨别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方法, 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测井系列, 不同的测井仪器有不同的性能和作用, 在某种地质条件和钻孔条件下, 根据一定的地质或工程目的, 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测井仪器组合起来进行测井, 称为达到这种目的的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 是在钻孔中采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来测定岩石 (包括其中的流体) 电阻率的方法。通常所用的三电阻率测井系列是:深侧向、浅侧向和微侧向电阻率测井;声速测井, 声速测井是利用不同的岩石和流体对声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进行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在井中放置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 记录声波从发射探头经地层传播到接收探头的时间差值, 所以声速测井也叫时差测井。用时差测井曲线可以求出储集层的孔隙度, 相应地辨别岩性, 特别是易于识别含气的储集层;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测井即是在钻孔中测量放射性的方法, 一般有两大类: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用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 这些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 用深测器 (计数器) 测定这些能量用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性质;自然伽马射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钾40的伽马射线强度谱, 从而确定它们在地层中的含量, 用于分析岩石及流体性质;声波变密度测井, 补偿声波测量的是接收到的声波波列的首波达到时间, 用于测定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 源距较短, 其资料用来计算地层孔隙度和确定气层。全波列声波测井记录的是接收到的声波全部波列, 可测定岩层的弹性模量, 其源距较长, 用于求解岩层强度、检查压裂效果及固井质量等, 在求解地层孔隙度及判断气层方面比补偿声波更为准确。

4 结语

现代的人们怎样去认识几百万年甚至更早以前油气生成的历史呢?地质学家追溯油气的生成条件就要去研究地层中生油层的各种信息。这里所指的生油层就是沉积岩层中的暗色泥岩层或碳酸盐岩层。使用现代的物理、化学分析手段已经完全能够做到把它们在生成油气过程中所残留下来的各种信息提取出来加以研究和认识, 不断地探索油气生成的条件。所以, 研究油气的生成不是单纯探索它们的形成条件, 而是找油找气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地质学 (Geology) 是研究地球 (地壳) 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 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 (或岩石圈) ,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深化以及地球的资源性等。莱伊尔Charles Lyell (1797-1875) 的巨著《地质学原理》使地质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新的地质学理论、观念、方法, 以此为标志建立了现代地质学。

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篇5

1 石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1.1 火灾

石油中含有易燃成份,而易燃成分在开采的过程中很容易挥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点明火出现,就会引起火灾。危险系数最高的就是石油开采中的压力装备与挥发的汽油结合引起的爆炸。目前,石油部门没有找到有效的方式来避免石油挥发,因此火灾不能有效避免的危险因素。

1.2 触电

石油开采需要各种机器,而各种设备机器的功率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满足设备需求石油开采地往往设有许多的高压线,高压线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再加上石油是液体难免会在开采中解触高压线,从而引发触电。这些危险因素的并存加大了开采的危险性和艰难性。

1.3 车祸

车辆为石油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石油运输车辆都是大型车辆,加上石油开采地的空间小设备多,使汽车行驶中的障碍物增多,从而引起车祸,当车辆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就会导致爆炸等一些其他灾祸。

1.4 高空跌落

在石油开采中需要大量的高架设备,因为工作的需要这些设备往往距地面很高,是一些很危险的装置,又因为吃油开采地都在大风地带,风力的阻挡也加大了开采的难度,所以开采人员需要长时间高难度的作业,会使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受到极大的耗损,在这样的状态下,高空跌落事件常有发生。

2 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石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些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完全不能控制的。而且这些事故也不应该发生的如此频繁,虽然一些危险因素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但也不至于发生到很严重的地步,下文针对发生事故的具体条件来具体分析背后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

石油开采工作者对石油开采的影响极大,石油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此外石油开采还是一个长时间大工作量的工作,所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耐心要求很高,当工作人员缺乏这些素质,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出现。领导者的指挥作用和其所制定的制度直接关乎事故发生几率的高低,设备人员对设备的有效设置、运用、检查对降低危险都有很大的帮助,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质量也关系到隐患的发生。而危险系数高的原因多是他们没有各尽所职,制度不完善,检查不全面,工作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等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机械设备是石油开采的关键设备,它对石油的开采功不可没,但是在石油开采中设备往往出现各种问题。因为石油开采所需要的机械都为大型设备,对操作的要求也很高,在调、拆分、维修、操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严谨,否则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各种事故。机械装备的不合格也是造成石油开采事故的重要原因。再一个就是管理问题,石油开采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不合理的制度只会加大事故的发生率,而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缺乏条理,执行没有秩序,责任落实不清,组织不规范,员工素质不高等等。没有秩序化和科学化怎么能降低危险性?

2.2 客观原因

石油为深埋地下的流体矿物,它的开采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好的自然环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恶劣的环境对石油开采都造成了不便。石油开采地处于风力隔断层,受大风的影响,风力会导致高空作业的工人发生跌落,伴随大风的其他灾害往往有暴雨、冰雹、洪水等这就加大了开采难度,再加上秋冬霜冻的影响石油开采都非常艰难,地质的状况也对开采影响极大,如果地质不好还会发生坍塌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风险的诱发原因。再者还有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这无不影响着工人的做工,最终导致工作质量不高危险发生。

3 改善措施

3.1 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员工的工作素质提高,工作质量也会跟着提高。但是,培训要推陈出新,不能受制于传统模式,要有实效性、针对性,根据实际工作的现象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各个环节进行培训,强化管理,杜绝一切不规范的操作。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一定要达标,强化安全意识,彻底清楚不规范的操作。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从多方面考察石油开采的安全问题,从实际出发根据施工中具体问题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落实运用,保证制度合理有效。于此同时,还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将制度细化到每一环节改进操作,使制度起到指引实际操作的作用。

3.3 设计监督机制,加强检查工作

完善的制度需要有一定强度的执行力来配合完成,不管是制度的制定还是执行力度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监督管理,监督制度制定的各个环节的考察,监督执行的强度性和公正性,同时还要监督工作人员的状态等等。另外,要加强检查工作,检查设备的安全性,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使一切工作在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状态下进行。

4 结语

提高石油开采的安全性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石油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国防的安全,因此解决石油开采中的问题势在必行,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的石油开采才能有秩序、有条理、刚效率的进行。正式石油开采过程中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保证国防安全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锋,张大庆,陈岩等.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3,(5):184-184.

[2]李涵.浅谈石油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中国化工贸易,2015,(5):14-14.

煤矿开采工艺工程与技术展望探讨 篇6

1 煤矿开采工艺工程

1.1 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

煤矿开采的工艺注重高效集约化, 并一直往该方向进行技术改革。为了促使集中化的生产, 并提高单个工作面的产量, 研究可靠性的采煤工艺和装备。开采布置和生产系统注重高效性和简单性, 整个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和监控都要有相应的配套开采技术, 并注重煤矿开采的机械化, 改善装备和工艺条件, 扩大应用的范围和水平, 从而提高机械化采煤的水平和程度。

1.2 硬顶板控制技术

煤矿开采中, 需研究小地压、浅埋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该技术主要依靠倾斜深孔爆破和岩层的定向水利压裂来处理, 直接顶有了该技术, 便可以随意的开采, 提高煤炭的回收率。而且能将顶煤破碎掉, 保证工作面顺利的开展安全生产。

1.3 开采薄煤层技术

目前, 我国采煤机在薄煤层上很难取得很好的开采效果。其主要因素是由于没有解决机面高度和主电机的矛盾。需要研究出一种功率大、体积小的电机。我国规定薄层采煤工作面为200~250 m的输送机长度, 而发达国家为300 m以上。在开采薄煤层中, 我国研发了多个放顶煤液压支架架型。并且积极的研究薄煤层的高效开采技术和总体配套技术。

1.4 综采设备保障系统

如果要对开采煤矿实现高产高效, 那么就要实时的监控采运设备和支架围岩系统, 提高开机的总体效率。煤矿开采工艺工程的研究重点就在于利用电液控制阀系统控制整个支架围岩, 改善支架的位态、顶板的状态和液压的信息。全面的监控在线或离线采煤机的温度和磨屑状况。以及刮板输送机的具体状态。

2 主要的煤矿开采技术

2.1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需要攻克低透气性和高地压的技术问题, 并认真解决高地压、地温以及冲击地压的一系列问题。煤与瓦斯共采, 一体化解决了沿空留巷的问题, 并且该技术推进了煤矿开采技术取得了新的改革与创新。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充分利用了覆岩层的矿压, 并采取抽采的工艺, 准确把握卸压煤层的时间。交替的通风降温和采掘方式的简化, 能够促进煤矿的连续开采, 并且提供了瓦斯治理和抽采的空间。煤与瓦斯共采, 既保证了煤矿的安全性, 也能够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促进煤矿开采稳步的发展, 走向科学开采的道路。

2.2 充填开采技术

充填技术原本使用的是水砂充填, 但由于具有较复杂的工序, 而且实施中发现减沉不理想。便选择了矸石、膏体等新型的充填技术。新型的充填技术改变了压煤和堆存煤矸石的困扰, 并且促使煤矿开采呈现环保生态化。用矸石、膏体等新型充填技术, 是目前煤矿开采中常见的方法。

2.3 壁式体系采煤技术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酒开始使用壁式体系,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单个的工作面上, 矿井工效可达到100/工左右, 煤矿产量大幅度的上升。目前, 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壁式体系。我国煤层条件复杂, 而且呈现着多样化, 非常应用于壁式体系开采。目前, 我国主要使用与壁式体系类型不同的长臂式开采。缓斜厚煤层中, 主要用分层倾斜的长壁开采技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顶煤技术开采, 分层开采比率逐步降低。

3 煤矿开采工艺工程与技术展望

3.1 完善采场围岩控制

需以科学合理的岩层控制技术来顺利的开展采煤活动。注重低成本和高效率, 结合我国多年的研究成果, 用解析法、数值法研究我国各种煤层的开采条件和地质情况。并运用采矿的平衡机理和显现规律来完善采场的围岩技术。目前, 直用高压注水、化学加固技术有着较复杂的工艺条件, 而且成本计较高。应需要继续研究新材料、技术加以解决。放顶煤研究围岩应力破碎、力学模型以及直接顶、顶煤以及基本顶之间的关系。离散元的办法研究出顶煤的规律, 并提出了顶煤回收率和放煤优化的准则。

3.2 监测顶板动态和支护质量

缓倾斜中厚长壁的煤层工作面内, 实施监测顶板动态, 应更进一步的在破碎顶板、坚硬顶板以及急倾斜工作面上开展动态监测。目前, 我国煤矿开采在该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应加强对现监测技术的改善, 注重发展智能监控, 将监测仪表进行改进, 注重对小型化和直观化监测仪表的研究。

3.3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控制地下煤炭的燃烧, 利用热化学作用获得可燃性气体。该技术属于国际首创。由于该技术用人少、投资少、效率高, 非常适合我国高比例劣质煤和复杂的煤矿地质区域。该技术将开采完的煤矿灰渣充填减沉好, 促使煤矿开采过程零排放, 减少了固体废物污染周边生态环境。目前, 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还有待研究, 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合理。如果技术得到成熟的应用, 那么就能够解决煤矿开采中的污染问题。并且, 该技术可以顺利高效率的生产洁净能源, 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 结语

煤矿开采技术和工艺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步的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和工艺条件基本满足社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但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环保节能, 需要紧跟国际化的标准, 注重发展采煤的机械化水平和更加先进的技术。采矿科学发展以完善采煤工艺和方法为主, 未来的采煤技术将会向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将现代高新技术和采煤技术相结合, 能够全面的开采煤矿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耀平, 王新年.浅谈煤矿开采工艺工程与技术展望[J].中国科技纵, 2011 (10) .

[2]尹春恒, 廖为康.浅议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 2) .

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物流成本优化 篇7

石油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之一,在其开发及投产的各个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物流方式,建立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做好前期物流成本的核算,为更大的利润做好铺垫,使得投资成本最少,回报最大化。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推进石油企业的体系改革,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使各部门的协同运作模式相统一,建立需求分析与预测体系,以此引起企业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1 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1.1 国外石油开采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在国外的石油开采物流成本控制中他们采取先进的管理观念,认识到石油开采中物流成本的特殊性和新型性,加强石油开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成本的升级。[1]注意到石油开采在经济方面的特殊性,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成本管理较大,资本的支出性大,还有石油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在国外的成本体系进行实际制定预测、分析、到决策。在技术的方面实行作业成本管理,使成本性态更加清晰,成本信息更加准确,成本管理和控制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尊重实际原则、重要性原则、同质性原则和相对独立性原则划分作业流程,分为注入作业中心、采出作业中心、集输处理作业中心、生产管理作业中心和辅助作业中心五个作业中心。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减少了石油开采企业的物流成本的最低。[2]

1.2 国内石油开采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石油开采企业都采用以“水平法”预算为核心的目标成本模式进行成本管理,即依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通过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考核等一系列环节,把成本控制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随着我国石油开采业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开采业在成本竞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成本问题一直是石油公司关注的重点之一,特别是油价低迷时期,降低成本己成为石油公司谋求发展的重要战略。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使经营管理者在成本管理行为方面缺乏积极性,直接导致成本管理低效率,成本管理行为短期化。

2 我国石油开采企业存在的物流成本问题

2.1 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复杂造成的高成本

石油开采企业要面对复杂的地质状况,存在较高的风险性,油田企业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来自勘探、开发、油气生产的级差地租,而级差地租的多少受资源状况和追加投入和投入的效率的影响。如我国许多油田,地面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开发难度加大,使油田勘探开发投资及勘探开发成本处于较高水平,最终影响整个企业的成本水平。

2.2 管理体制观念的落后造成成本浪费

由于政出多门、管理体制观念的落后,使重复建设造成的物流成本的浪费;在体制上,多头管理导致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多种问题。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大大地阻碍了物流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美国商会在《2002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的物流发展的四个障碍:政策限制、高昂的成本、国有企业主导市场和经营范围受限制。

2.3 物流设施建设不足,发展的不均衡

我国的运输密度为0.0134448公里/平方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9.6%、德国的9%、印度的24.9%和巴西的8.8%,而且布局不合理,东部运输设施发达约占50%,而在广大的中西部交通是发展的瓶颈。

2.4 物流各个环节未能有效的衔接

发达国家80%到90%以上都是实行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而我国各类型企业尚未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市场范围交叉严重,盲目竞争的行为普遍。在我国的偏远山区主要都是公路为主,运输条件单一,使各个环节不能相互配合。

2.5 物流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

(1)缺乏物流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要进行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预测的研究希望立项后组织高校与有关部门高质量地完成。影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物流人才的缺乏是关键性的,人才是战略资源,没有人才一切无从谈起。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根据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的全美物流业管理者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大约92%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1%的人具有硕士学位,22%的人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中国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来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2)我国的物流教育师资严重匮乏。根据各地的初步调查统计,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而目前各类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约50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任务相当艰巨,就目前的物流人才的教育状况很难完成。(3)社会培训不规范。当前虽然出现了一些物流培训机构,但国家目前缺乏有效的机构与机制来监督和规范培训行为,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特别是大专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目前面已铺开,但缺乏指导,比较混乱。上岗资格培训进展相对缓慢。总体上看,形势是好的,市场很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3 物流成本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3.1 地质结构复杂

进行地质勘测,探明地质构造和煤炭储量、石油层结构,进而确定可采与不可采。由于受地质条件及构造影响,不同的油井层开采难度、工艺过程都有所不同,开采方法的选择、工作面布置、设备配备、机械化程度等都影响成本水平。

3.2 部门管理的不合理分布

目前我国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较臃肿,管理层次较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较严重。因此,石油成本中的非生产性因素太多,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出现了成本不实现象,从而削弱了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3.3 道路不畅通引起的不衔接

地理条件的制约,只能靠公路来实现运输,运输比较单一,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滞后,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功能少、成本高、效率低。石油开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占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不足20%。

3.4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标准不同

出现“物流热”造成没有专业的人才,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标准不同,由于物流处于刚刚起步,基础较薄弱,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标准不同,如企业的决策层和主要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基层区队、班组,直至岗位上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眼前利润,忽视开采成本的情况,缺乏完全成本观念,使得生产与经营难以统一。

4 对策

4.1 从政府的角度

4.1.1 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延长能源利用产业链,增加能源的附加值,促进能源整合,提高开采企业规模,实现开采企业研究、开发、引用和应用现代新技术,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的粗放型矿业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能源节约型、循环型能源经济体系。

4.1.2 规范各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

应该不断改进物流宏观管理环境,规范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发展进行规划,统一配置资源;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业的水平;建立物流业务运作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行业规范等。

4.1.3 对于专业人才的严格控制

建立、健全技术进步的考核体系和人才储备结构。建立我国石油开采业技术考核体系的目的是,改变目前技术进步与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业绩关系甚微的现状,形成有效的技术进步激励约束机制。在专业的物流人员不求数量,更多的是挖掘他们的潜力,而不是资源的浪费。

4.2 从企业的角度

4.2.1 制定石油开采企业管理系统的方法

增强核心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从实际中制定石油开采企业合理的物流管理系统。建立顺畅的物流管理系统,变仓储点为协调点,不要让产品闲置使得周转率下降。使物流成本尽量缩减。在开采过程中把勘探、现场开采中的各项成本作为重点,在进行道路的修建时外包给其它企业进行维修,本企业只进行验收、监督。这样可以缩小物流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更有实力。[3]

4.2.2 合理化多式联运

加快交通做好多式联运运力配置的组合搭配,建立统一的运输需求交易市场和公共运输信息平台,为供求双方提供运输的信息交换服务,合理配置运输资源,提供最佳多式联运方案,缩短货物运输滞留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5 结束语

论文通过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的分析,提出上述的一些建议,使得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得到一些帮助,使我国的石油开采企业发展得更加顺利,从而达到石油开采企业物流成本的更低,通过国家政府的约束开采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摘要:石油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成本的竞争。我国石油开采企业应该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石油开采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施成本控制,保证成本持续性降低。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比较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我国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理中存在的成本管理观念有待转变、对投资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成本管理技术落后、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石油开采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改进石油开采企业预算方法、完善石油开采企业成本控制体系、提高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技术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石油开采,物流成本,成本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于连东.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特种油气藏,2001(2):98-104.

[2]王同良.国外油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2003.12.

上一篇:医院-社区双向转诊下一篇:云计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