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2024-10-27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精选12篇)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篇1

1、温度

金针菇的各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34℃, 最适温度23℃左右;子实体分化要求的温度为10~15℃, 最适宜温度为12~13℃, 原基可在10~20℃的范围生长, 超过23℃, 形成的原基会萎缩消失。子实体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为5~20℃, 最适温度为8~12℃, 子实体发生后在4℃下的冷风短期抑制处理, 可使金针菇发生整齐, 菇形圆整。

2、湿度

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 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8%, 实践证明, 根据培养料质地不同, 适当增加培养料的含水量, 能起到一定的增产作用。培养料水分如低于50%, 菌丝生长稀疏, 结构性不好;水分高于75%, 则通气不良, 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形成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5%, 低于50%子实体不会形成。原基分化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子实体发育阶段, 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除依靠本身的水分来满足菇体生长发育外, 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5%~95%。

3、空气

金针菇是好气性真菌, 必须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才能正常生长, 因此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 需要足够的氧, 否则, 菇的生长缓慢, 菌柄纤细, 不形成菌盖, 成针尖菇。金针菇的子实体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敏感, 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就抑制菌盖的发育, 超过5%时, 便不能形成子实体。

4、光线

金针菇是厌光性菌类, 菌丝在黑暗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原基在完全黑暗下也能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 一定的散射光线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5、酸碱性

金针菇需要弱酸性的培养基, 在pH3~8.4范围内皆可正常生长。菌丝体生长阶段, 培养料的pH最适值是4~7, 在一定的pH范围内, 培养料偏碱会延迟子实体的发生, 微酸性的培养料, 菌丝体生长旺盛。子实体在pH5~6时产生最多最快, 培养料中pH低于3或高于8, 菌丝停止生长或不发生子实体。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篇2

刘小林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学科。因此,学好这门课程要从最基层抓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是最基础的部分,所以素描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素描教学提出一些专业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素描教学,专业要求

1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置、使用功能与审美计划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以单一颜色来描绘自然界中各种物象和形体特征、空间、质感等多种造型因素,它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任何一个从事艺术设计或美术创作人员所必需的基本功;它是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的手段;它是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造型规律和艺术创作技巧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学科。对素描基础训练有它专业特殊的要求,学好这门课程要从最基础抓起。素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基础的课程部分,所以素描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有必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出一些要求。

2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几点专业要求

2.1素描教学课程安排要合理

在教学计划关于课程的安排上,课程的课时数是一个可变的因素。环境艺术设计的素描课程安排的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们这些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有所成,顺利进入下一步的专业训练呢?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安排:

首先,我们在第一节课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专业基础水平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张线描形式的结构素描,目的在于了解全班同学的专业基础水平及对形体结构的综合领悟能力,为整个教学的计划安排提供现实的依据。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及对形体结构的综合领悟能力的需要,安排不同难度的实践内容,在实践指导环节采取“抓两头,放中间”的原则。“抓两头”指的是在实践指导环节过程中,在完成了全体学生正常的实践辅导之后,利用时间重点辅导班中的优秀学生和落后生。“放中间”不是说对水平处于中游的学生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而是在教师完成了正常的实践辅导之后,鼓励这些“中间”学生主动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由于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自学能力,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也能取得进步,待他们达到另一个阶段时,再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

再次,在教学内容形式上,安排结构素描和线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要求,培养学生对空间透视、形体结构的观察、分析、表现、想象、审美能力为目的的学习,以保证专业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拓展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宽阔平台和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专业外延的能力的一种体现。

最后,在教学方式上,坚持“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训”的原则。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属于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学生基础比较弱,时间又有限,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昵?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坚持“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训”的原则,课堂上教师利用20%的时间讲授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其他的理论知识布置学生在课外自修学习或在实践辅导过程中补充,利用80%的时间进行专业的实训,同时采用课堂作业精练和课外定量作业巩固的练习手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素描教学中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课件在教学领域中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力和交互性变得越来越强,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自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可以使课

堂教学效果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力地强化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功能。不过,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实用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电教手段,既要配合教学的进度,又要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而且在教学中,并不是每堂课、每个问题都采用电教手段,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好电教手段运用的时机,使电教手段紧扣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主题,恰到好处、有效地为素描教学及专业内容服务。2.3注重学生的写生能力

1.提高学生的几何形体写生能力

几何形体是一切基本形体的概括,任何复杂形体都可以理解为基本几何形体的组合,小到彩电、冰箱、桌了、椅了、床,大到室外建筑、树冠都可以概括为单体几何形体或复合几何形体。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理解、把握形体透视、结构与空间关系,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力的形成,尤为重要。

首先,写生前要讲授一定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基本原理,这不仅是画面准确性的需要,也为以后的透视制图、表现技法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透视其实是一种视觉的错视现象,由于画者的观察角度不同、远近不同、视线高低不同,形体所呈现的视觉形态也不同,形体面与面的交界线的角度暗示着形体的纵深。因此,画面形体结构线的倾斜度、长短以及线与线之问的关系与形体的长宽比例有直接关系。如果不理解透视原理,又没有仔细观察,很容易出现形体扭曲变形、比例改变等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

其次,把握几何形体的空间位置以及相互比例的关系,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重点。一般来说,我们以对物体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来决定立方体,也就是说这三个面是可见面,实际中还存在不可见面。由于我们只对可见部分进行描绘,在调料表现效果的掩盖下,有些画面表面上好像没什么问题,但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正是由于不可见结构线、结构点位置错误导致两个物体的关系在不可见区域出现冲突—一个物体插入另一物体里面。例如,在环艺专业学生的手绘效果图中,有时发现由于物体在环境中遮挡的缘故,如果从可见部分分析,就发现实际上已把家具画到了墙体里面或与其他家具相冲突。另外,在把握形体自身比例的同时,也要注意形体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形成比较、观察的习惯。

由此可见,在环艺专业的几何形体写生训练中,应该侧重结构分析的表现形式,避免光影与调料的干扰,将物体视为透明之物,透而视之,明确结构与空问位置,观察、分析和表现客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几何体写生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室内空间写生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室内空间写生能力,必须要不断增强室内空间写生训练。室内空间写生训练是环境艺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核心环节,其场景的选择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画室、教室、走廊、楼梯、中厅、宿舍等,也可以依据不同类别的空间实景照片来进行素描训练。但是,画面表达的重点是家具和空间结构的表现。

家具的造型可以理解为几何形体的应用,通过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合形体的结构关系,从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造型准确、质感和体积感表现充分是家具写生训练的重点。在素描训练中,物体的造型、体积感与质感的表现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刻画才能充分表现物象。

空间结构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要在空问结构里得以实现。所以,将室内空间作为写生训练的对象和素材来源,通过对建筑空间结构的观察和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提高学生三维空间理解与想象能力,以及运用透视、比例、明暗、线条等方法表现空间形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室外空间写生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室外空间写生能力,必须要不断增强室外空间写生训练。室外空间写生训练包括自然景观写生和人工景观写生两部分内容。自然景观写生主要是传统教学中的风景写生,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直接感受美的气息,体会并把握美的规律。而人工景观写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更具现实意义,因为景观设计能力是环艺专业的重要素质体现之一。通过室外空间素描训练,学生不仅认识了美的规律,而且对景观设计、园林设计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体会。

3小结

素描对于任何造型艺术来说,都是步入专业境界的起点,也是艺术创造思维展开的语言媒介。因此,素描教学要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观察记忆能力、分析

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基石。当下,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在训练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还处于探索与实验阶段,很多观念和实践领域尚待探索完善。但我们坚信,只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与教学模式,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相结合,将专业特点与时代步伐相结合,就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开辟新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能从事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盘山磨盘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篇3

盘山柿喜温暖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0~15℃的地区生长良好。冬季可忍耐-21℃的低温,到-22℃开始发生冻害。盘山柿萌芽温度要求在12℃以上;枝叶生长需在12.8℃以上;开花温度需达18℃以上;果实发育期要求21~26℃,若超过30℃,果品质量受影响(果面粗、味淡)。天津蓟县长城沿线及盘山地区,是盘山柿最适栽培地区。

2 水

盘山柿根系大,成龄柿树垂直根可深达3~4m以上,水平根系分布常为冠幅的3倍左右。另外,盘山柿的根毛特别多,吸收能力强,所以非常耐旱。但过分的干旱易引起落花落果。特别是长期春旱,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往往造成落果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柿树新梢生长、果实发育都需要比较充足的水分。春旱无雨要适时浇水;夏秋雨水大而集中,使土壤含水量过多,必须及时排水,否则影响新根形成和生长,影响当年产量和花芽的形成。所以,在地下水位高于1.5m,夏季常有积水发生且排水条件不理想的地块,不宜栽种盘山柿。

3 湿度

空气湿度对柿树生长发育也有影响。连阴雨天气如果发生在开花期、幼果期,则容易落花、落果;如果发生在采收期,可使柿果颜色变浅,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

4 光照

盘山柿是喜光树种,适宜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生长。同一株树,向阳面的枝条粗而壮,果多、色艳、味佳;阴面枝条上果少、色淡;外围光照充足的枝条上的果多、色艳;内膛干、弱枝多,果少、色淡。尤其在柿树开花季节,如遇阴天,光照不足,落花严重,授粉不良。

5 土壤

盘山柿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以土层深厚、透气性能好、保肥能力强的沙壤土为好。土层薄,根系生长受影响,地上部及树冠生长受抑制,树易成“小老树”,很难有经济效益。华北地区一般采用君迁子(俗称黑枣)做柿树的砧木,最适合中性土壤,但也比较耐盐碱。土壤pH值以6~7为好,在7.5时盘山柿也能正常生长和结果。

另外,盘山柿怕风,特别是春天的干风、大风常导致柿子树冠偏斜,影响柿树生长和发育。同时,也是新栽幼树早春抽条的主要原因之一。花期遇大风,会造成严重落花。这就是盘山柿适合栽在背风向阳的山前、坡前和厂矿、庭院的原因。

天津市蓟县林业局检疫站(301900)

李春野 耿丽莹 高 杨

不同品种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篇4

相对而言, 内三元杂交猪对饲养环境要求较少, 更加适应我国的猪舍环境。目前, 我国中小养猪场养殖的多为内三元猪, 养殖密度大, 没有很好的保温和降温措施, 易发生多种流行病。这些养殖户很少投入资金对猪舍环境温度进行改良, 从而使饲料通过猪体转化成了二氧化碳, 白白释放掉, 增加了养殖成本。

本地猪:土猪

散养户和小猪场的养殖密度不大, 猪的耐受性比较强, 发病率相对较少。但由于经济效益很差, 这样的养猪户, 正在逐渐消失。这些养殖户所养的猪, 多住在土圈中, 对环境温度要求不很高。

良种猪:迪卡、皮特兰、PIC、外三元

空压机的保养对环境的要求有哪些 篇5

空压机从字面上人们就能读出冷冰冰的机械感,多用于工厂里。对于工厂的环境大部分人都知道并不是很好,那么作为工厂生产中重要的空压机需要什么环境才是最好的呢。今天英格索兰空压机将会为大家全面解析。

温度要求:

空压机是根据大气压进行工作。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空压机的排气量就越低,而且排气温度就越难控制。如果工作的环境温度极高,那么其空气的压强也就越小,根本无法发挥出空压机的作用。因此,人们选择空压机摆放的地方,其温度一定要小于四十度。一旦超过了四十度,那么空压机就不无法正常工作了。但是也不能太低,因为如果温度低于0℃的话也很容易造成冷凝水结冰。

一般空压机的系统所设定之最高排气温度为100℃,若超过100℃则系统自行切断电源。一般空压机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是油冷却器失效。风冷式之油冷却器若散热翅片被灰尘堵塞,冷风无法自由通过冷却器则润滑油温会逐渐上升而导致因高温停机。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即须利用低压空气清除散热翅片上灰尘,若翅片上堵塞物无法吹干净,最好用清洁液或溶剂清洗剂。

空气湿度:

大家都知道空气湿度越高,空气中水份含量就越高,空压机的工作压力也就越大。因此良好的工作环境,其空气湿度一定要低,采光效果一定要好。采光效果好的场所不但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湿度而且还更方便空压机的内部检索、维修和安装。

通风效果:

通风效果好的地方环境质量要好点,对于风冷式空压机来说,通风效果直接影响着空压机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冷却水质量要好:

对于水冷式空压机来说,冷却水的质量(比如酸碱性,硬度等)也会严重影响其冷却效果,从而影响空压机的工作效率。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素描教学;专业要求;研究

素描教学课程在所有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是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功底,对学习者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构图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锻炼具有重大影响。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在不断提升。为了有效提升素描教学水平,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要求,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进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描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各大艺术设计类高校以及相关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统一标准的授课形式。所有设计类别专业的素描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安排中屬于基础课程,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大一统模式,其专业针对性较弱。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和社会对设计类人才素描能力要求的不断增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对素描教学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探索和成就仅仅是改变了素描教学的某一个方面,比如用结构素描、创意素描以及新表现素描来增添并细分传统写实素描,这仅仅是将发散思维引入了素描教学。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要求上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这种缺乏对事物的特殊性进行专业化的探索和研究,难以满足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这种素描教学现状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素描基础课程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紧密性,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因此,必须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进行纵深化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发展要求,增强此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并促进素描教学专业化的提升。

2 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分析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掌握相关的造型技能及造型规律,这是所有设计类专业都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在环境艺术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习者对设计素描绘制的造型技能和探索相关规律的训练,满足设计类专业对素描教学的基础教学成果要求。二是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空间想象和空间重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由于本身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因此在进行素描教学时,要培养学习者对实物图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空间图形的重构能力。只有当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空间重构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三是要训练学习者的物体相对尺度、物体材料性表现以及基本透视关系的把握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运用到相关的材料。因此,在进行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素描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培养、锻炼学习者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相关专业要求。

此外,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还表现在静物写生、人像写生以及几何形体写生等方面。在进行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素描教学时,要有所针对性的对室内、室外空间写生以及石膏像写生方面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学习者相关素描技能,满足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3 如何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相关要求

为了有效改善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描教学现状,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相关专业要求,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素描教学的方式、内容、师资以及课程设置进行重构是有效方式之一。

3.1 重构环境艺术教学中素描教学方式

我国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目测式,这种直观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但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的要求更多的是呈现在理性方面。因此,需要改善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对素描教学方式进行透视方法、材料质感表现以及材料细节方面的科学、合理重构。比如,在对材料进行感性观察与理性分析时,可以将传统的素描写实方法与几何形体写生知识相融合。将任意等分分割、等分已知透视、CV点平面图投影透视画法、八点求圆以及任意等分延续等画法用于素描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此外,在对材料质量的表现与细节进行表达时,需要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者的专业要求和专业细节,采用“新、准、净”三原则防止对材料质感的过度表达,并突出对材料细节的表达。

3.2 重构环境艺术教学中素描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素描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制图,这种素描教学模式与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科学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不断渗透,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素描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部分高校在进行素描教学时甚至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全部采用的计算机软件构图教学方式,这使得学习者的素描手绘技能缺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计算机软件制图与手绘表达能力结合起来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保证学习者能够在经过素描学习之后,能够运用相关的技能知识绘制出结构准确、线条明朗、空间重构取舍适当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3.3 重构环境艺术教学中素描教学的师资队伍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有效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相关专业要求的关键。因此,各大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要从源头上践行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对素描教学的师资队伍进行重建。在进行相关的素描授课教师招募和选择时,要多选取环境艺术设计科班专业出生的教师,或者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素描授课教师的安排。只有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从更深层次上明晓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要求,也只有具备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的教师才能在素描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并提升学习者的素描技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素描教学专业化发展。

4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要求众多,在对其进行系列探索之后笔者发现,要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素描教学水平,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需求度。需要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此专业中的素描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只有在对素描教学方式、素描教学内容、素描教学师资队伍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进行重构之后,才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相关专业技能,满足环境艺术设计对素描教学的专业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赵中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艺术研究,2008(04):96-99.

[2]牛强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素描教育的创新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74-75.

[3]常颂.环境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新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38-140.

浅析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新要求 篇7

关键词:社会公众,环境信息公开,新媒体

如今公众对于信息公开并不陌生, 这离不开政府对信息公开的力度持续增强。但是, 从公众的角度来看, 目前的信息公开如何?信息公开的方式、内容等是不是公众希望看到的?具体到环境信息公开, 能否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需要的环境信息公开是什么样呢?

一、新兴传媒的高速发展, 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 我国已是互联网大国, 新媒体快速增长, 尤其是微博、微信、QQ已成为最受网民喜欢、也最为活跃的新型网络媒体。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公众希望从新媒体上获取环境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因为, 这些新媒体即时性好、传播快, 信息内容更易于公众获取。同时, 这些新媒体还可与公众有较强的互动性, 是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和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为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公众必须多渠道的获取信息, 比如可以从政府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档案馆、图书馆、政务大厅、信息公告栏、政务微博等途径获取信息, 这些都可以成为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通过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媒介, 公众就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突发事件进展。可以说, 只有多元化的环境信息公开方式, 才能确保公众普遍知晓公开的信息内容, 才能满足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

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对环境信息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1.信息语言要通俗易懂

这里强调的是“通俗易懂”, 就是能让普通大众看得懂、听得懂的信息公开, 而不是仅仅亮出专业的报告。因为专业的报告, 在普通大众眼中, 就是“天书”。这样的“公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环境信息内容应避免“公文脸”, 可以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 增强信息、政策的解读效果, 达到信息公开的目的。另外, 这些可视化方式直观明了、通俗易懂, 便于公众接受、理解国家和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与信息等内容。

2.信息内容全面详细

曾经有媒体总结出信息公开的“五不足”:形式多实质少, 结果多过程少, 原则多细节少, 公众多被动接受、主动申请的少, 正面信息较多, 而负面信息较少。

不少专家也指出, 政府信息公开名不副实, 无用的信息公开的比较多, 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是公众十分需要的信息公布的却不够, 主动公布的更是谈不上。政府本应该公开的信息却由于操作上的模糊性和程序上的高门槛, 变成了可望不可进的“玻璃门”。

例如, 社会公众对环境测评比较关注, 但是很多企业对环测的重视程度却不够, 在项目施工开始时没有媒体的宣传报道, 很多公众并不了解该类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很多城市对企业项目环境测评并无涉及。比如社区会议、听证会等。

要把群众最为关心的关键问题和数据公开, 是当前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新要求。对于那种重形式轻实效、避重就轻式的应付式公开, 以及“只公布不回应、只告诉不说明”的单向度公开, 公众是不买账的。现在, 该公开的内容必须要公开, 能够详细公开的尽量详细公开, 不能粗知大叶过于笼统。

比如:重庆MDI一体化项目环境信息公开。

重庆MDI一体化项目是世界最大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一体化项目。重庆长寿化工园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 关乎到中下游地区的水质状况, 并对南水北调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该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并有不少民众对该项目持有争议。为此,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此事件高度重视, 多渠道、全方位采取联动措施, 让民众参与到环保项目中来, 加大对项目的环境测评宣传, 引进第三方环保测评机构, 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测评, 并将测评结果公之于众。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 利用媒体对项目的环境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重庆环保部门应采用报纸、杂志、电视、调查问卷、现场观看等形式, 对项目的环境信息和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解说, 并将环境测评报告公布于网上, 接受群众的监督, 切实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切实利益。第二, 要多层次的对项目的各项内容进行证明宣传。重庆市委、市政府要精心组织和部署, 组织国内外各级各类媒体对项目的签约、公示、开工等情况进行信息发布, 要对项目对环境的安全环保情况、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改善、项目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 更重要的是要对公众对该项目存在的疑问和担忧进行正确的解答, 正确引导各媒体对该项目的报道。第三, 要全过程的加强对该项目的舆情处置。重庆市环保部门为了有效处置各级各类舆情, 成立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负责对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集中管理, 及时、准确和全面的发布有关环境信息, 负责环境的舆情处置事务。

三、新形势下, 公众对环境信息发布时间提出了新要求

(一) 信息发布要及时透明

目前, 信息公开滞后的现象很常见。就以网站来说, 一些职能部门网站存在长期不更新的问题, 特别是网站子栏目, 打开后一片空白, 许多数据和信息长时间没有更新, 处于“休眠”状态, 形同虚设。

此外, 信息公开还存在不透明的问题。法律和部门规定要求必须公开的内容, 在实践中却阻力重重。对于允许公开的内容, 政府和有关部门只是选择性地公开某些信息, 而不是全部公开。

如关于食品药品监管情况, 在国家食药总局公布的监管清单中, 涉及二三十万件的食品、药品监管处罚情况, 而中国的地级市近300个, 也就是说每个地级市需要处理的案件在1000件左右。但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 仅仅有15个城市公布了食品药品监管案例, 总数累计212件, 平均每地只有14.1件——远小于1000件。

去年, 《南方周末》记者向全国31个省会城市 (含自治区首府、直辖市, 不含港澳台地区) 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信息公开申请后, 18地公开、3地延期、10地拒绝。

李克强总理曾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在现场批评了文件下发慢和中介评估环节多的问题。他说:“我们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 工作认真负责, 常常拿到特急文件后会立刻就批, 哪怕已经是深夜, 而有些部门领导同志则对文件视而不见, 经常在原地“转圈”。这种现象是要坚决改变的!”

李克强总理在文件运转流程的“新制度”中指出, 文件若常务会审批通过, 若由部门联合印发, 下发时间不得超过7天;国务院印发的文件, 如若没有重大修改意见, 则7天内下发, 如若需要协调修改, 则10天内下发。“不能让国务院出台的文件变成‘空中楼阁’!”

在《环境保护法》中做出了对于信息公开的明确规定, 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在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通过信息公开, 可以有效强化外部监督的力度。而且, 环境保护部还制定了奖惩方案, 对于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的地区, 要公开表扬。反之, 对于环保工作成果及改善情况信息报送不及时、贯彻力度比较小的地区, 环境保护部门要联合人民检察院进行督查督办, 以保证各级政府机关能够有力的执行《环境保护法》。而对于破环环境, 知情不报, 纵容犯罪的人要移交最高人民检察院处理, 对于在案件调查中失职的工作人员同样移交最高人民检察院处理。

(二) 信息不公开, 容易给谣言传播留空间。

信息滞后, 权威意见缺失, 极易引发公众质疑和猜测, 滋生流言。尤其目前处于自媒体时代, 谣言呈裂变式的传播, 层出不穷, 会引发重大舆情。

例如, 兰州全城自来水现异味后, 政府信息公开滞后且语焉不详, 一时间出现一些不实传言。

2014年3月6日, 由于兰州市自来水出现异味等异常情况, 兰州市民纷纷通过电话和网络向兰州市环保部门及供水企业等部门投诉, 短短半天时间内, 有关部门就接到了200多个投诉电话。兰州市民苦苦等待却未能得到及时回复, 直到3月7日傍晚, 兰州市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企业才公布了监测数据, 声称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 但对于异味原因, 却只字未提。

迟到的信息发布引发诸多猜测。从市民投诉反映自来水异味到官方发布信息回应超过30个小时。在市民投诉的30多小时里, 没有任何部门对此次事件给予回应, 因此而导致坊间各种传言的形成。有人认为, 自来水异味是自来水厂漂白粉放多造成的, 还有的认为是因为有的工厂污染所致, 更有甚者怀疑此次事件可能与恐怖袭击有很大的关联。

3月8日, 兰州市政府宣布将每天的水质检测数据公布于众。连续数日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水质是安全的, 但水质的的确确有一股不明的气味, 加之环保部门公布水质监测数据的行动比较迟缓, 因此很多人对此次检测结果表示不满和愤懑。自来水公司遇有类似事件本应该第一时间发布事情的调查及处置情况, 但却没有, 这极大的加剧了事情的复杂性。

再比如:一艘运载石灰石的轮船在长江沉没后, 由于信息公布不及时, 引起了人们对于饮用水的恐慌。

这本是一起单纯的船只失事事件, 却引起了当地市民的极度恐慌, 有的市民说从仪征造船厂工作人员处得到了可靠信息, 在仪征自来水取水口附近, 有一艘油船沉没了, 这个信息一传十, 十传百, 引起当时市民纷纷抢购瓶装矿泉水或桶装矿泉水。直到17时, 仪征市政府发布《关于仪征自来水取水口安全问题的通告》对此事进行澄清, 市民们的不安情绪才得到一定缓解。在谣言传播发酵了5个小时后, 政府才发布权威信息。这也导致在政府进行公告之后, 仍有部分市民半信半疑, 误认为政府在隐瞒实情。

可见, 面对突发事件, 在公众舆论形成之前, 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则显得至关重要, 不仅可以将有关事件的谣言扼杀在源头, 而且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 减少相关公众的焦虑程度。

参考文献

[1]向欢.试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01) .

网络课堂环境对教师的要求及实现 篇8

一、传统上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其行为受到传统上的道德规范和国家现行的教育法规范。“范跑跑”事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我国古代给予教师崇高的地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代社会也给予教师职业很高尊重,尊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在受到社会尊重的同时也被要求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通常说来,传统上对教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要求

教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青少年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进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首先要

*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滚动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09-R-14012)。常熟理工学院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对新一代进行系统的教育,促进新一代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待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2. 言行要求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身教”作用包括衣着、仪表、言语、行为等几个部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以礼待人,自我注重语言美,多用“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熏陶。教师在上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操作表现出协调美,教学中还应展现出气质美。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楷模,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必须在衣着和仪表方面做好示范。仪表是教师的外在表现,是一个教师德、识、才、学、体、美等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仪表可以表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仪表包括容貌、衣着、风度、修饰等。教师随时随地都应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3. 学识要求

教师丰富的学识、渊博的知识能给学生治学带来极大的影响。教师术业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技术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所以,教师应紧跟其学科前沿,通晓其学科领域。不难想象当教师回答不出学生提问时的尴尬以及这种状况给学生的印象。

二、网络课堂环境对教师的新要求

在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面授课时减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大多是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邮件、网络教室中的留言板、公共讨论区等环境下进行。网络环境中师生间的交流具有时间不限、空间不限、对象不限、随机性很强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必然出现新的内容。除传统的要求外,网络课堂环境对教师的要求还应该增加以下几点:

1. 道德方面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要求:在与学生非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教师尤其要加强道德修养。网络上师生交流的内容主要通过文字形式沟通,而且是个别交流,学生容易倾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时教师的言论对学生的影响是把双刃剑,教师在网络上交流时不恰当的言行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危害。同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机会对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传输,将对学生起着更好的教育作用。

职业道德要求: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虽然不必走入实际的校园教室或与学生直接接触,但由于网络教室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往往会增加。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的角色需要调整为:课件制作者、教学信息资源提供者、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网上及时、耐心答疑者。这些角色的完成,需要教师遵循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时回复学生提问等,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2. 网络教育技术要求

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需要教授学生网络、计算机技术等。这就要求教师熟练并掌握必要的网络教育技术。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系统中的Word、Power Point、Excel,Flash动画制作、网络教学平台中如Blackboard教学平台、天空教室等。这些技能现在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熟练并掌握使用也是以身作则的“身教”之一。

3. 学科知识要求

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学科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学科有更多的知识储备,随时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知识素材,做好知识示范作用。

三、对教师要求的落实

让教师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新要求并落实需要一个过程。制定相关的制度是一个有效手段。但完善的制度需要认真落实才能有功效。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例如做好教师培训、发挥老教师、模范教师的帮、传、带作用,加强考核等。常熟理工学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简介如下:

1. 做好教师岗前培训

目前我国对教师上岗采取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教师上岗必须接受《教育心理学》《教师法》《职业道德法规》《教育技术学》等4门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只有通过这4门课程的考核才能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是一个行之有效制度,在实际推行以来,许多新上岗的教师通过培训了解到教师的职责、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对自己教师的工作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

2. 发挥老教师、模范教师的帮、传、带作用

老教师、模范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他们自身对教师作用的理解,更主要在于他们对其他教师的影响。通过结对子、拜师傅、座谈会、研讨会等手段,发挥老教师、模范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也是让教师迅速达到要求的方法之一。在新教师实习阶段,老教师在学期初要给新教师讲解工作任务;每学期老教师要听新教师相应的课时并做出指导;学期结束老教师要对新教师做出考评。

3. 发挥考核的引导作用

考核是指挥棒。在学期和年终考核、职称考评、获奖考评中加入网络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是较好的引导方法。我校对参加网络课堂的教师制定了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的内容除了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外,还加入了对教师本人的考核,如学生评议、回复学生问题是否及时、师生交流的数量等指标。通过这些方法引导教师在网络课堂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篇9

1 林学习性

杏属于蔷薇科杏属,乔木,高10 m,寿命长,结果早,定植后3~4年即可开花结果。根系发达,水平分布广,耐干旱,幼树期生长旺盛,随着树龄的增长,生长势逐渐减弱。萌芽力和成枝力较弱。花芽为纯花芽,休眠期短,每芽只开1朵花,坐果率低。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温度

杏树比较耐低温,冬季休眠期在-30℃的低温下仍能安全过冬。但是萌芽和开花期间,花器官遇-3~-2℃的低温就会发生严重冻害,成为原州区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杏对高温的忍耐也很强,最高达42℃左右。

2.2 水分

杏树根系很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中的水分和养分,因此比其他树种耐干旱。但在幼龄期需水仍较多;结果树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迅速发育期也需要一定的土壤水分。如土壤长期干旱,每年抽生新枝很短,往往形成“小老树”,开花、坐果均不良,而且果树质量较差,产量很低。杏树不耐水涝,在地面积水较久时,轻则引起落叶,严重时根腐烂,因而导致全株死亡。

2.3 光照

杏树为喜光树种,光照充足时生长结果良好,果实着色好,含糖量高。在降雨较多、空气潮湿的地区,枝条易徒长,病虫害严重,果实品质较差。

2.4 土壤

杏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在黏土、砂土、砂砾土上都能生长。但是经济栽培仍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及壤土为好。杏树比苹果、桃等耐盐碱,可以在轻碱土壤上栽培。坡地上栽培杏树以阳坡较好,因阳坡日照长、温差大,果实品质好,成熟期也早。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肥水管理

杏树比较耐贫瘠和干旱,但对肥水也很敏感。在肥水供应充足时,树势生长健壮,退化花数减少,产量较高,而且果实品种好。

杏树的基肥可以结合秋耕施入,或第2年早春土壤解冻后施入。追肥则在萌芽前和幼果生长期使用。施肥量应根据树龄、树势和品种来确定,一般幼龄树适当少施,防止徒长影响越冬。盛果期树则应该多施,以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鲜食品种应比仁用品种适当多施[1,2]。

杏树虽较耐干旱,但生长季节只有适当灌水,才能保证杏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特别在原州区干旱少雨,于花芽萌动前,新梢生长期和幼果迅速发育期各灌水1次十分必要。同时应灌好冬水,防止根部越冬受冻和供给早春需水。无灌溉条件的山地杏园,则应注意蓄水保墒。

3.2 整形修剪

杏树以往多不整形修剪,而任其自然形成圆头或半圆形树冠。因其内膛枝条密蔽、枯死,结果面外移,产量往往不高,经济栽培应力求进行整形修剪。

杏的树形以自然开心多主枝形较好,一般主干高为70~90 cm,主枝在中干上的分布距离应较苹果和梨为小,以免发生下强上弱现象。第1和第2主干、第2和第3主干相距18~20 cm,以后每年短截延长枝,使树冠不断扩大。树高4~5 m,每个主枝可配备3个侧枝;如树形更大,则可配备4~5个侧枝[3,4]。

对放任未剪枝树应分3~5年逐步进行整理改造。每年疏去和回缩一部分骨干枝,解决内膛光照,促进发生旺梢。大枝回缩后从锯口发出多数新枝,除选留方向适当的2~3个外,其余除萌。经过连续几年修剪后可使树势得到恢复,骨干枝分布合理,结果能力较强。

生长结果期的杏树,延长枝应轻截,一般以剪去1/3为宜。对生长衰弱的二年生枝要重回缩,促生壮枝。对串花枝进行重截,以增强枝势和提高坐果率。过密枝则需适当疏间。

杏树达结果盛期,发枝力显著下降。要多截、少疏、多回缩。大枝可回缩到二至三年生部位分枝处。树冠内弱枝留基部4~5个芽短截,促进壮果枝。对各部位发出的徒长枝,要适当选留培养,以备更新。

杏树进入衰老期后,骨干枝下部光秃上部枝条变弱,几乎抽不出新梢。应及时进行回缩更新。一般骨干枝可回缩到三至五年生的分枝处。细弱小枝尽量疏除,促潜伏芽萌发壮枝。骨干枝回缩更新后下部萌发的枝条要少疏间,以免造成过多的伤口削弱树势[5]。

一般作为鲜食品种,为求杏的果实个大、质优,可适当控制留枝的密度;作为仁用品种则可适当多留枝,以提高核仁的数量。

3.3 霜冻预防

原州区主要果树中杏树开花最早,极易遭受晚霜冻花。可采取各种延迟开花措施,加强土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促进新梢生长,秋季新梢停止生长较晚,延迟第2年开花期,以减轻霜冻危害。另外,根据副梢花芽分化较晚、开花较晚的特点,可试行冬季重剪和夏季摘心的方法培养大量副梢果枝,延迟开花期。同时,及时掌握天气预报,在霜冻来临时采取传统的熏烟等措施加强预防。

摘要:通过对杏树的林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分析,从肥水管理、整形修剪、霜冻预防阐述了杏树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杏树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杏树,生长环境,栽培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安国凤,谷杰超.杏树的实用价值、种植前景及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5):164-165.

[2]牛自勉,李志强,孙俊宝,等.杏树新品种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276-280.

[3]孙振国,石建业,马彦霞,等.半干旱地区杏树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4(5):12-13.

[4]杨恒,魏安智,杨途熙,等.日光温室杏树高效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3(3):77-79.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篇10

关键词:小麦生长发育,外界环境条件,要求

1 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小麦在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 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的质变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小麦的阶段发育主要有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1.1 春化阶段 (感温阶段)

小麦萌动的种子或幼苗在适宜的外界综合条件下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在春化阶段所需要的综合外界条件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宜的温度条件, 并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

1.2 光照阶段 (感光阶段)

小麦在完成春化阶段后, 在适宜条件下就进入光照阶段。这一阶段对光照时间反应特别敏感。小麦是长日照作物, 一些小麦品种如果每日只给8小时的光照, 则不能抽穗结实;给以连续光照, 抽穗期则大为提前。

2 小麦的分蘖特性及其消长

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分蘖能力强弱不同, 一般冬小麦分蘖能力强, 春小麦分蘖能力差些, 晚熟品种分蘖多, 早熟品种分蘖少。但是, 无论是哪类小麦, 分蘖规律都是一致的。分蘖的多少, 生长的壮弱, 是决定小麦群体结构好坏和个体发育健壮程度的重要标志。合理地控制小麦群体的正常发展, 协调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 建立高产、低耗的健壮群体, 既要争取穗多, 又要穗大、粒大, 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

2.1 小麦分蘖的发生

小麦的分蘖是从小麦的分蘖节上长出的。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不伸长的节间、节、腋芽等组成的一个节群。在短时期内, 分蘖节上分化出许多分蘖芽, 但分蘖芽能否都正常发育成分蘖, 需依条件而定。小麦分蘖是在分蘖节上由下向上逐节发生的。从主茎分蘖节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 从一级分蘖节上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 从二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三级分蘖, 依此类推。每个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一个不完全叶, 呈鞘状, 因分蘖由此生出, 特称之为蘖鞘。

2.2 分蘖的发生规律

适期播种的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出现第3片叶, 此时为3叶期, 标志小麦进入自养阶段。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生与主茎叶片出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即所谓“同伸关系”。小麦幼苗主茎生出第3叶时 (3叶龄用3/0表示) , 由胚芽鞘中长出胚芽鞘分蘖, 是小麦最先发生的分蘖, 此蘖很不稳定, 与品种特性、播种深度、当时的水温条件、土壤肥力有关。当主茎伸出第4片叶时, 在主茎的第一叶鞘中长出第1个分蘖。以后主茎每增生一片叶, 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相应长出一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6片叶时, 主茎第3叶的叶鞘中长出第3个分蘖。同时, 第1个一级分蘖已达到3叶龄 (用3/1表示) , 在蘖鞘中生长出第1个二级分蘖。

3 小麦的群体结构及其自动调节能力

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 是由许多小麦单株集合而成的, 是一个群体反映。群体由个体组成, 但并不是单纯个体的简单总和, 个体的数量、分布、生长发育状况和动态变化决定了群体的结构和特征, 影响了群体内部的环境条件, 如光照、湿度、温度、空气成分和土壤条件等。反过来, 群体内部的环境条件又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所以, 群体与个体之间有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 才能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4 小麦生育与光照的关系

在小麦生育前期, 较强的光照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健壮生长, 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在小麦生育中期,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均会影响小麦小穗的分化。缩短日照, 穗分化时间相应延长, 有利于小穗数目的增加和形成大穗;光照强度不足, 不仅降低小穗分化速度, 使小穗数目减少, 而且使小穗退化数目增加。在小麦生育后期,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接决定着小麦产量的高低。在小麦子粒形成期, 光照不足, 特别是阴雨天气, 易导致受精不良或子粒退化。在小麦灌浆期, 充足的光照, 有利于提高灌浆速度, 确保粒大粒饱;阴雨天较多时, 粒重明显降低。农民群众的经验是, 干旱年份, 水浇地小麦增产;多雨年份, 水浇地小麦减产, 小麦产量的高低, 主要决定于群体的合理程度, 即决定于群体的大小、组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还决定于群体的光合性能。合理密植, 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使得小麦群体的上下部都能获得适宜的光照, 这是栽培上的关键。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就是合理确定苗数、穗数、株型和叶面积系数。

5 小麦生长发育与土肥水的关系

5.1 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 但能够形成高产的麦田土壤应满足以下条件。

5.1.1 适宜的土壤松紧度、酸碱度和含盐量:

土壤松紧适中, 孔隙适宜, 水、肥、气、热因素比较协调, 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养分含量高, 供肥能力强, 耕性好, 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沙质土壤结构松散, 水、肥、气、热等因素协调差, 土壤中沙粒含量高, 孔隙较多, 温度变化幅度大, 保肥保水能力差, 养分含量低, 供肥能力弱, 限制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黏质土壤, 结构紧密, 遇涝则土壤透气性差, 造成闷苗, 遇旱则土壤收缩龟裂, 拉断根系, 也不利于小麦高产。土壤的活土层在25~40厘米, 处于松而不散、黏而不紧的状态最适于小麦的生长。

5.1.2 良好的土体构造和深厚的土层:

在土体剖面构造自上而下的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中, 深厚的耕作层是获得小麦丰产的重要土壤因素。小麦的根系有60%~70%分布在该层, 这一层的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土层过浅, 保水保肥能力差, 不利于小麦高产。一般认为, 土层厚度低于40厘米时不适于种植小麦。5.1.3土壤肥沃, 供肥能力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据调查统计, 山东省高产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都在1%以上。有机质所含养分比较全面, 其中的腐殖酸、胡敏酸类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活化土壤中微生物释放土壤中的矿质营养。腐殖质还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各种矿物质的溶解,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加速养分的转化。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一般与土壤肥力水平相一致, 土壤供肥能力主要指速效养分供应的数量和持续时间, 供肥能力强的土壤表现肥劲大而平稳, 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持续高产的可靠保证。

5.2 小麦对矿质营养的需求特点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吸收数量的多少还与自然、栽培条件有关, 特别是因施肥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

苗期是小麦营养器官建成为主的阶段, 氮素代谢旺盛, 要求充分的氮素营养, 以满足营养官建成及生长的需要, 同时要求较多的磷素, 以利早生蘖、早发根。小麦在返青以前, 由于植株生长量小, 对养分的吸收也较少。拔节期, 养分吸收数量急剧增加。开花期以后, 氮素吸收量逐渐减少, 而磷、钾吸收量仍大量增加。

5.3 小麦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水不仅是小麦植株的主要组成成分, 而且是养分吸收、运输系统的动力和养分的重要溶剂。在植株体内养分的运转过程中, 由于水的作用, 可将小麦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养分运往茎、叶、穗等地上部各个器官, 又能将地上部各器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运送到根及子粒中去。植株体内的一切生理生化过程都离不开水的参与, 适宜的水分使小麦体内保持正常的膨压, 整个植株能够保持活力, 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水也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参考文献

[1]王治冲, 陈恩谦, 冯永强.不同播种期对各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 1991 (4) .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篇11

1 红心果的引种表现

1.1 植物学特征

树冠紧凑,植株健壮,枝条粗壮较软。须根多,根系水平分布浅而广,能产生不定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每个叶腋处有1~3个芽,正中的主芽为叶芽或混合芽,副芽多为潜伏芽。枝蔓有髓心。叶圆形,大而薄,长5~20 cm、宽6~18 cm,互生。嫩叶黄绿色或紫红色,老叶暗绿色,背面淡绿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星状茸毛,叶脉羽状。同一枝条上,叶的大小依着生节位的不同而不同,枝条基部和顶部的叶较小,中部叶最大。基部叶子的先端多圆形,顶部叶子先端多突尖或渐尖。

花单性,初开放时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至橙黄色,具有浓郁的芳香味。花冠直径2.5~7.0 cm,花瓣5~11枚,多为6枚,萼片5~9枚,花梗长3 cm左右。雌花冠径3.5~7.0 cm,多单生,少为2~3朵;从结果枝基部叶腋开始着生,第2~6叶腋间居多;花蕾大,呈倒卵圆形;子房发达而大,扁球或圆球形,密被白色茸毛;花柱基部联合,柱头白色,分枝多(21~41个)呈放射状,胚珠多且发育正常;雄蕊萎缩,花丝白色,短于子房,向下弯曲,花药微黄,花粉粒小。雄花多为聚伞花序,常为3小花,偶有4~6朵;从花枝基部无叶节开始着生;花蕾小,扁圆形;花冠径2.5~5.5cm;雄蕊31~49枚,花丝长于子房,花药黄色,丁字形着生,花粉粒大;雌蕊退化。

1.2 果实经济性状

浆果圆柱形或倒卵形,果皮薄,绿褐色,果顶、果基凹陷,果面绒毛稀少,果个整齐,果肉紫红色,中轴白色,子房鲜红色,沿果心有放射状血红色条纹。平均单果重50~80 g,最大果重15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 %以上,含糖量达13.4 %以上,总酸含量为0.49 %。果汁多,果味浓,口感佳,品质极上。

1. 3 生长结果习性

红心果猕猴桃侧根和细根多而密集,一年中6月与9月是根系生长的两次高峰期,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再生能力很强。1年生苗生长较慢,主蔓一般不分枝;2年生苗生长迅速并开始在主蔓下部分枝;3年生以后年生长量增大,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强。结果枝由1年生枝中、下部饱满芽萌发而成。

结果枝多着生于结果母枝中、下部,结果母枝从基部3~7节开始抽生结果枝,结果枝于茎部2~3节开始开花结果,1个结果枝一般着生3~5个果实。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成龄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各类果枝的坐果均高,生理落果少。

红心果猕猴桃早实,丰产,稳产。嫁接苗栽后第2年开始结果,4~5 a(年)进入盛果期。株产20~30 kg,667 m2(亩)产1 500~2 000 kg,且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长达30 a(年)。

1.4 物候期

2月中下旬,当气温12 ℃~14 ℃、地温4 ℃~5 ℃时,树液开始流动;2月底至3月上旬芽开始萌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展叶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期;果实成熟期9月上旬,果实发育期130 d(天)左右;11月上旬开始落叶。年度间物候期相差5~7 d(天)。

1.5 抗逆性及适应性

通过红心果猕猴桃在伏牛山西峡县的引种观察发现,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寒性强,对猕猴桃褐斑病、叶斑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但抗旱性较差,不耐瘠薄土壤,要求土壤肥水条件较高。

2 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

2.1 温度

红心果猕猴桃正常生长发育要求年平均温度在10 ℃~15 ℃,芽萌动期的月平均温度在10 ℃以上,生长期的月平均温度在12 ℃~22 ℃,全年无霜期190~260 d(天)。只要保证3~8月有足够的日照和有效积温,无霜期为180~200 d(天)时亦能正常生长发育。冬季最冷月-9 ℃的短暂低温,仍能正常越冬。但长期在-10 ℃以下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冻害,突如期来的寒潮对红心果的危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春季萌芽、展叶、开花时遇到大风和寒流,会造成树皮伤裂、枝蔓干枯,严重受害植株根部腐烂,导致全株死亡。经观察,红心果猕猴桃萌芽、展叶、开花、抽枝、结果、繁殖均需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才可进行,年积温要求在3 400 ℃~4 800 ℃。

2.2 雨量和湿度

据观察,6~7月份是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大,月平均降雨量应在70~150 mm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60 %~80 %,生长季节相对湿度70 %左右时,生长、结实良好。雨水偏少、干旱,相对湿度低于70 %,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大量落果,应及时补充水分;雨水过多,相对湿度高于70 %的会引起枝条徒长,落花、落果,应及时排水;相对湿度超过80 %以上时,红心果根系及果实易腐烂。

2.3 光照

红心果猕猴桃是喜光较耐阴树种,在栽培管理、光照条件良好时,植株生长健壮,果枝寿命长,花芽充实,坐果率高,果实成熟早而一致;低于全光照的60 %时生长缓慢,树冠外围枝条易徒长,冠内枝条弱,果枝寿命短,结果部位外移,花芽发育不充实,坐果率低,果实成熟晚。幼苗期喜阴凉,成年树需充足的光照,日照时数为1 300~2 600 h(小时)。因此,建园时应首先选择光照条件良好的地块,同时要采取适宜的栽植密度,并通过整形修剪调节其通风透光。

2.4 分布区域与土壤

红心果猕猴桃的高产栽植试验地水平分布在北纬33°05′至33°48′,东经111°01′至111°46′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高度200~1 000 m,以400~600 m生长发育为最佳。

由于栽植的地势不同,红心果对林地的气候,尤其是小气候环境要求一般不十分严格,喜光、耐阴,喜温暖、湿润、不积水,要求通风好,无强风袭击,土壤以麻片岩沙质壤土为宜,在中性或偏酸性土壤上栽培均能成功。积水或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生长不良,不宜栽植。

核桃树对环境的要求 篇12

1 玉米苗期对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

1.1 温度

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 所以在生产上为争得农时, 一般在耕层5~10cm温度稳定通过6~7℃时作为玉米的最早播种时期。但在这样的低温条件下, 种子吸水膨胀的时间会大大延长, 发芽速度极为缓慢, 而且容易受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侵害, 其间如遇连续阴雨降温或寒潮, 常造成种子霉烂出苗不齐。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 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大面积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玉米发芽最适宜温度是25~28℃。

温度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温度越高, 生长越快, 当地温在20~24℃时, 根系生长健壮, 低温致使玉米根的代谢过程减慢, 同时也使地上部分的同化作用减弱, 不能制造充足的有机物质供给根系生长, 当温度降至4~5℃时, 根系就完全停止生长。尤其是地势低洼、土壤水分较多的地里生长更为缓慢。

玉米在苗期有一定的抗低温能力, 在出苗后20d内, 茎生长点一直处在地表以下, 此期短时间遇到-3~-2℃的霜冻, 也无损于地表以下的生长点, 当-4℃低温持续1h以上时, 幼苗才能受冻害甚至死亡。苗期受到一般的霜害只要加强田间管理, 幼苗在短期内尚能恢复生长, 对产量不致造成明显的影响。苗期一般的低温虽不能使植株死亡, 但削弱对磷的吸收能力, 叶片出现暗绿或紫红色。玉米在长出4~5片叶子时, 仍能抵抗轻微的霜冻, 此后抗寒能力逐渐降低。幼苗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8℃, 有利于蹲苗。

1.2 光照

玉米是喜光作物。玉米苗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 出苗后在8~12h的日照下, 发育快、开花早, 生育期缩短, 反之则延长。玉米在强光照下, 净光合生产率高, 有机物质在体内移动快, 反之则低、慢。玉米的光补偿点较低, 故不耐阴。玉米的光饱和点较高, 即使在盛夏中午强烈的光照下, 也不表现光饱和状态。因此, 要求适宜的密度, 一播全苗、要匀留苗、留匀苗, 否则, 光照不足、大苗吃小苗, 造成严重减产。

1.3 水分

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70%, 才能保证全苗;出苗至拔节玉米需水要求较少, 这是因为苗期植株矮小, 叶面积不大, 蒸腾量低, 单株需水量较少, 而且这时土壤高层干燥, 下层湿润, 有利于根系的向下伸展, 增强植株抗旱能力。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发育, 促使植株生长敦实, 降低结穗部位, 提高抗倒伏能力, 利于蹲苗。但玉米苗期耐涝能力较弱, 水分过多影响玉米生长发育。

1.4 养分

玉米幼苗在3片叶以前, 所需养分由种子自身供给;从第4片叶开始, 植株利用的养分才从土壤中吸收。这个时期根系和叶面积都不发达, 生长缓慢, 吸收养分较少。苗期吸氮量约占一生吸氮的2%, 氮不足苗弱且黄, 根系少, 生长缓慢;反之氮过多, 地上部生长过旺, 根系反而发育不良。对磷的吸收占一生的2%~3%, 缺磷时, 根系发育不良, 苗呈紫红色, 生长发育延迟。4片叶以后对磷反应更敏感, 需要量虽不大, 但不可缺少, 原因在于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氮的吸收, 常称此期为玉米需磷的临界值, 一直到8叶期仍是需磷的重要时期。苗期对钾的吸收占一生的6.5%~7.0%, 充足的钾肥能促进对氮的吸收, 有利于蛋白质形成;当缺钾时生长缓慢, 叶片呈黄色或黄绿色, 叶片边缘及叶尖干枯, 呈灼烧状。锌不足时, 节间缩短, 叶脉间失绿, 出现黄绿条纹, 缺锌严重时叶片呈白色, 通常称之为“花白苗”。

2 苗期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根系发育比较快, 茎叶生长比较缓慢。此期重点工作是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 叶片肥厚, 叶鞘扁宽, 苗色深绿, 新叶重叠;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 实现苗全、苗匀、苗壮、苗齐、根多、根深, 为玉米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期的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2.1 保证全苗

全苗是高产的基础, 要选择芽率高, 粒型匀, 并进行种衣剂包衣的种子, 通过精准播种机进行播种, 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2 适时间苗、定苗

适时间苗、定苗, 避免幼苗拥挤, 相互遮光, 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 以利于培养壮苗。一般在4~5叶时对出苗不匀的地块要注意间苗和定苗。留苗要均匀, 去弱留强, 去小留大, 去病留健。若遇缺株, 两侧可留双苗。定苗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目标产量, 确定合理的留苗密度。考虑到病虫害的危害、田间机械作业等因素, 定苗时比计划留苗密度多10%。

2.3 及时中耕、除草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耕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 流通空气, 破除板结, 提高地温, 消灭杂草及病虫害, 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苗期中耕, 一般可进行2~3次。第1次玉米现行就可进行, 深度20~25cm, 要避免压苗、埋苗。第2、3次中耕深度可适当加深, 深度可达25~30cm。杂草耗肥、耗水、争光, 也是玉米苗期某些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 对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大, 严重时会形成弱苗。防治方法除中耕外, 更方便、省力、有效的是采用化学除草, 即在播种后出苗前地表喷洒除草剂, 也可在玉米4~5叶前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2.4 蹲苗促壮

蹲苗可使玉米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 深扎于地下, 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可使玉米苗的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促其生长健壮, 缩短节间, 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 抑制营养生长, 控制植株生长势, 促进生殖生长。试验表明, 蹲苗的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 保水力强, 对玉米植株增强抗旱、耐旱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一般可增产7%~12%。

当苗色深绿, 长势旺, 地力肥, 墒情好时应进行蹲苗。蹲苗可通过深中耕、勤中耕, 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消除土壤的板结结构,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散去表墒, 保住底墒, 促使根系下扎, 健壮秧苗, 固土牢株。对于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的玉米田, 要适当进行控制浇水, 防止苗旺而不壮。

玉米蹲苗应做到“三蹲三不蹲”:即蹲湿不蹲干, 蹲肥不蹲瘦, 蹲黑不蹲黄。也就是说, 土壤墒情好、肥力充足、苗色黑绿的地块宜进行蹲苗, 反之则不宜进行蹲苗。

2.5 苗期追肥

大力推广按叶龄指标分期施肥。在5~6片叶时结合中耕进行第1次追肥, 在拔节前结合中耕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养分含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在第2次追肥时有条件的可配合一定量的长效尿素或缓释尿素, 保证玉米生育后期养分的供给。中耕追肥作业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 无明显伤根、伤苗的问题, 伤苗率小于3%, 追肥深度为10cm左右, 追肥部位应在玉米株行两侧10~20cm, 肥带宽度大于3cm, 无明显断条, 施肥后覆盖严密。

2.6 防治病虫害

上一篇:艺术领悟下一篇:使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