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义(精选12篇)
第一要义 篇1
博客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个人媒体”,是一个中立、开放和人性化的精选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追求个人思想共享,与早期资产阶级报业诞生时期提倡的“观点的公开市场”思想相吻合,没有把关人来“设置议程”,报人追求的理想在互联网世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刚刚过去的美国总统大选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博客营销”课。
希拉里通过博客发布竞选宣言,并且不断通过博客这一窗口展示自己的政见和观点;善于学习的奥巴马则通过博客为自己鲜明地树立起清新、年轻、锐意进取的候选人形象,拉近了选民与自己的距离,更具亲和力并成就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这场战争让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早已见惯不怪的博客上。
一、博客营销价值凸显
从博客的内容来看,有纯文学的,有讨论音乐的,影视的,摄影的,心情的,非说不可的……。由于写博客的人的职业特点,几乎每个职业的人在写博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写到自己的职业、爱好与独特观点,这就让博客几乎覆盖了整个生活的全部内容。使得利用博客进行传播的广告主可以更好的进行分类广告的投入。同时由于博客的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BBS更简单和人际化,Blog已经成为家庭、朋友、公司、社团之间越来越盛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工具,并被许多企业应用到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新近出现的开心网等SNS社交网络更是将其更新即时化传送到所有好友的面前。
于是乎,博客作为营销工具的价值得到凸显。博客营销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或者企业利用博客这种网络交互性平台,发布并更新企业或公司的相关概况及信息,并切密切关注并及时回复平台上客户对于企业的相关疑问以及咨询,并通过较强的博客平台帮助企业或公司零成本获得搜索引擎的较前排位,以达到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
二、博客营销的优势与效果
将博客作为营销工具,就要弄清楚博客的种种优势,成本、速度、多样性,图文影声并茂的博客比单一的电邮、网站或者网络广告要更有效果:
1、博客可以直接带来潜在用户
2、博客营销的价值体现在降低网站推广费用方面
3、博客文章内容为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提供了机会
4、博客文章可以方便地增加企业网站的链接数量
5、可以实现更低的成本对读者行为进行研究
6、博客是建立权威网站品牌效应的理想途径之一
7、博客减小了被竞争者超越的潜在损失
8、博客让营销人员从被动的媒体依赖转向自主发布信息
三、博客作为媒介与内容的统一性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发表了杰作《理解媒介》,提出许多大胆的观点,媒介即讯息是其核心观点之一。他认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每个时代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即媒介的效果来自于它的形式而不是内容。从宏观历史长河中来看,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放在具体问题中看,媒介自身成为信息,是有条件的:特定环境下,内容的优质性才决定了形式的有效性。
博客营销把受众推到了主动的地位上,然而,阅读者在意的并不是博客本身,而是其承载的内容,有内容的博客本身既是讯息载体,又是讯息。从商业广告角度来看,媒介的创新是广告传播内容创新的主要方面;从新闻价值角度看,有含金量的博客往往成为媒体竞相追捧的对象;从实用性来讲,对用户的生活带来有益信息的博客上面甚至可以放置诸多广告而依然大受欢迎。
四、国内博客营销现状与健康发展方向
自从杰里米·莱特2007年出版《博客营销》一书以来,似乎博客营销的价值突然给国内的企业指出了一条以小博大的营销大道,许多企业也开始纷纷投身试水,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大部分企业博客都溺死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了。究其原因,大部分企业都把博客当成了媒体,却忘记了讯息,即使是杰里米·莱特自己也在著作的第一章节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交流才是重点”,而大部分企业的博客变成了另一个HTML官网,连最基础的“第一人称”口吻都省略了,只是多了一个发布软文和内部新闻的页面而已,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
看看国外成功的博客在做什么:通用汽车(GM)公司实施了“让顾客为GE提建议”的新概念,鼓励大家到他们的博客FastLane上留言,如今它已是世界排名前500的超人气博客了;迪士尼频道(Disney Channel)利用博客简化内部沟通,提升节目制播团队的工作效率;微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开发团队在对应程序做重大改进前,都会先去了解顾客在博客上留下的反馈;波音(Boeing)公司利用博客来收集顾客反馈,同时还开发出了全新的“787梦幻之旅”飞机……
再看下急功近利的国内博客营销现状:枪手满天飞,徐静蕾、韩寒是最大的枪手;博客页面广告铺天盖地,人们找不到需要的信息,被标题党骗来的点击或许可以暂时维持一个博客的“高流量”;自建博客没有交流,成了企业自娱自乐的玩具,即使像Google、百度的博客也不如很多名人个人的博客有人气,归根到底,根本就没有讯息,就妄图成为媒介,就像中国的互联网泡沫,哪里有热点,立刻无数的泡沫就用过去,目的很明确:圈钱。可惜用户也不是傻子,中国的网民何等的刁钻,什么世面没有见过?任何新事物,都是接受的,任何初衷就没打算为网民服务的,只有一个下场。
至于健康的发展方向,其实道理都明白,心态要正确,真诚是一把利剑,别把读者当消费者,先给后取,用心营造对话的氛围,有了内容,博客才会成为媒介,媒介即讯息不是教条,是半个世纪前传播学大师总结出的真理。
第一要义 篇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来谈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课间的第一要义 篇3
这天下午,他又一次来访。
坐在我办公的座位上,他打开电脑中一个关于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学生大课间跑操的视频。这是我前不久到山东参加培训带回来的一份视频资料。康同学看后大为感叹,说这样跑操既整齐又好看,认为同学们也应该这样跑,并说,“跑操首先要整齐好看,然后再谈锻炼身体的事”。
我问他:“你是说,跑操时健身不是第一位的?”
“是的,校长。”
“那你告诉校长,什么是第一位的呢?”
“我说不清,但一定不是锻炼。”
此时,八年级的同学恰好正在运动场上训练跑操队形。康同学于是强拉着我从办公室到运动场上去观看,并点评说八年级的同学跑的不整齐、不好看。当他在一楼通道与体育老师相遇时,还不忘提醒体育老师,说大课间一定要跑好。
其实,在最近的一次教师例会上,学校全体教师已经观看过这段跑操视频,大家都认为,集体跑操健身不是第一位的,健身只是一个附加功能。当下,体育老师和班主任们正在研究改进大课间学生跑操的形式和状态。我略感意外的是,学生观看后,竟也悟出了这个道理。
大课间是一堂课,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上的一堂课。一所学校的精气神会在这堂课上体现出来。通过大课间,我们可以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品位,也可以看出师生们的梦想和追求。
宏亮的口号、整齐的队伍、雄壮的步伐,体现出的是高昂斗志、集体精神和严的要求、高的标准,彰显的是青春的信念、信心和勇气。
健身先健心。大课间跑操,健心是第一位的。因为,大课间不仅仅是一堂体育课,也是一堂音乐课、一堂心理课,更是一堂美育课、道德课和人格课。
当口令音乐化,在动听和振奋人心的音乐声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同学们整齐地变换着步伐和队形,心随音动、影随形移、身心舒展、美不胜收,所有的压力和疲惫于无形中消弭。
在回荡校园的“一二三四”口号声中,同学们寻找到的不仅仅是满怀的信心和强大的力量,还在整齐雄壮的步伐声中,领悟到了集体的精神和意志,感受到了集体的美好、崇高和荣誉。
集体的美既是一种合作和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意志和品质的磨练,还是一种道德的规范和人格的完善。所以,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才有“运动场是一面道德的镜子”之观点。
第一要义 篇4
这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稳定”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第一要义。
房地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唯有“稳定”,才能有效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才能有效拉动内需。
房地产市场如何实现“稳定”,报告提出了明确思路。
一、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投资
报告提出:“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投资”。
从全国600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来看,大部分城市有市场需求,市场购买力不容低估。但是,看房地产投资数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房地产月度投资增长开始出现了一些增速下降,特别是新开工面积、在建面积都出现了下降情况。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下降到历史低位,今年1到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只有1%。由于房地产产业链非常长,涉及到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它投资的下滑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对拉动内需、保增长的作用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应把稳定房地产投资,作为我们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着力点。
怎么保证房地产投资增长,怎么稳定房地产投资?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认为,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市场投资增速下降的幅度;第二是通过财政投资来弥补市场投资可能产生的缺口。
促进市场投资增长,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成交量。如果市场成交不能恢复,市场销售依然低迷,我们的开发企业会对未来的市场预期非常悲观。那么,进一步新增开工和新增投资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所以要保持一定的成交量。
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努力提高居民的购房支付能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比如说,大幅度的降息、降低首付,还有房价的打折。通过我们政策,降低了交易税费,减轻居民购房的价位负担,然后我们扩大了公积金使用的贷款额度,这些措施对提高居民购房的支付能力,恢复成交量,恢复市场的活跃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也有利于稳定投资不下滑。
促进市场投资增长,关键是金融信贷的支持。我们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这个行业特别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果资金不能够有效的运转,这个行业的发展就非常艰难。
二、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
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成绩是突出的。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介绍,去年以来,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一是廉租住房建设加快。2008年底,通过新建、购置廉租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以实物方式解决了250多万户的住房困难。同时,累计发放租赁补贴达到229万户,基本上实现了国务院关于到2008年底对申请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的目标。二是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增加。2008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新开工9000多万平方米,竣工6000多万平方米。三是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在扩大。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累计支持改造煤矿棚户区28万户,去年第四季度启动了对林业、农垦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努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的需要。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有些地方政府执迷于房价涨跌,生怕房价降下来会影响GDP增长,对于还有多少老百姓住不起房、租不起房却关心不够,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在保障性住房定价上与商品房市场行情攀比,认为只要价格比商品房均价低一点就是保障性住房,导致国家关于保障性住房政策难以完全落实。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以全面实现“住者有其居”的目标。
如何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一,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建设。今年力争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房源177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80万户。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房的资金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各地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总的资金投入将达到330亿元。除此之外,中央还将代地方增发国债资金也作为地方的配套资金,补充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因此,要尽快确定并组织实施《2009—2011年廉租住房规划》和今年的廉租住房工作计划,抓紧落实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要坚持以实物配租为主,多渠道筹集房源,增加廉租住房供应。要严格控制建设标准,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廉租住房项目要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对实行货币补贴的,租赁补贴额要合理确定。
第二,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加快解决这些家庭的住房困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努力使全体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住户参与的方式,加快改造步伐,使小区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解决困难住户住房问题的同时,使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第三,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今后三年,我国将新增经济适用住房400万套,平均每年新增130万套。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经济适用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划定供应对象收入线水平,严格审查申请人情况,确保有限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少建或停建经济适用房,多建廉租房。事实上,温总理在报告中,已给出了答案:“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这就是说,经济适用住房不但要建,还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来建。
齐骥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也明确指出:“到目前为止,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都是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实际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因地制宜的政策调整。房价相对比较高、收入比较高的地区,经济适用住房仍在大量的建设,因为有需求的群体。对一些西部地区,收入相对比较低,房价本身也不高,再加上土地价格也不高的地方,他们逐渐的把经济适用房的一部分通过廉租房增加建设消化掉,另一部分通过市场解决掉。”
第四,落实资金、土地等配套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租赁补贴开支后有结余的,可用于购买、改建或租赁廉租住房支出。地方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商业银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保证用地指标。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供应的管理。
在落实资金方面,一个新的渠道就是,利用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截止2008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纳规模达到了2.02万亿元,而闲置公积金高达6000亿元。仅北京2007年底的闲置公积金就高达376亿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三、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我们知道,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之外,另有一批不属于这个阶层,但同样不能通过市场来购买或者承租住房的群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夹心层”。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就是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什么是“公共租赁住房”?齐骥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作了具体解释:“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能够承受起的一个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这个城市来工作的群体。公共租赁住房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法。就是这部分群体不属于低收入,但是他目前确实通过市场解决不了自己的住房困难。因此,政府提供给他们一定的帮助,过一段时间,当这部分群体有支付能力了,他们就离开公共租赁住房,到市场购买或承租住房。”这方面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进。
四、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
报告提出: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
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是在提振消费者信心,从需求角度深挖有效和刚性需求,通过完善供需两条主线,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
如何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
一是认真落实有关信贷税收政策,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去年10月份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居民住房消费。如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下调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等。当前,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使这些政策取得实效。
二是继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引导居民合理消费。进一步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供应。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一直以来比较受捧,也比较符合大众需求,在大环境不如意的情况下,开发商应多修这样户型的房子来卖,既节约了资源,也顺应了市场发展,便于流通。
三是支持房地产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引导其以合理价格促销。房价的合理定位是激活房地产市场、撬动居民住房消费的关键。房地产企业应当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调整销售定价策略,对房地产企业也是有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主动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合理调整住房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
四是完善公积金制度,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研究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建立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把更多中低收入职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一步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费用,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住房公积金管理考核机制,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确保资金安全。
五、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报告提出: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这是首次提出。这意味着,在政策层面从未得到垂青的住房租赁市场将正式撬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住房的自有率,进一步促进房价的合理回落。
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作为楼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和发展楼市意义重大。过去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存在非正当交易,扰乱市场价格体系,不利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二手房的交易也要让它活跃起来。怎么样活跃呢?现在,二手房交易税收比较高,住房转让环节有营业税,这个税目设计的时候,一个是从所得的角度看,是为了增加税收,也是为了遏制炒房。现在看来,这种政策设计需要适当变动,在房市低迷的情况下,应该有所放松,要看到这种转移税收的费用是转移到消费者那里去。比如说要买二手房,对方就讲了,这个税你给我付房价就低,如果不付就提高房价。因此,现在的二手房价,里面有一个含税或者是不含税的问题。卖房子的都希望把自己应该缴纳的税收转移到购房者身上去,购买二手房往往都是二次改善,因此这里的税收负担不宜过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住房改善,提出根据年限减免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最终会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开发商也应该在税收方面得到一些优惠,我觉得这样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老百姓,希望房价能够合理回归,使老百姓能够承受,让更多消费者的住房消费欲望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起来。当然,对二手房与租赁市场报告只是提到放开,进行市场化建设,这只是一个宏观方向的指向性政策,至于如何放开如何建设,留给市场的余地甚大。
六、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报告提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国家鼓励各地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是有前提的,这就是,“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必须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来稳定和发展。资深房地产专家罗准认为:分类管理,就是要有效区分普通自住房、高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区别,对不同的产品要有不同的政策,对租赁市场、二手房市场和预售市场、现售市场都应该有不同的鼓励政策。把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这一块中央财政支持一部分,公积金解决一部分;老百姓改善性的自住需求要鼓励,这就说普通商品房这一块,要比照一套政策进行信贷支持,对造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商也要支持。而对于高档商品房而维持原有政策,或者说以市场促使其降价让利自救。中央明确要求以公积金来支持公共租赁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表明,对于梯级消费实行梯级供给成为中央明确的房地产主旨。
加强管理,就是要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住房销售价格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要引导当事人依据合同约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这是维护稳定的基础。
七、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报告提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这个提法十分新颖,国家就是制定政策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这个多层次就是,廉租房(当然还包括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而不是人人拥有自己名下的产权房。这次报告中,把“居者有其屋”修改为“住者有其居”就是最好的注脚。不仅如此,国家还把目光放到了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上。报告强调:“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农民工对中国经济贡献很大,但是他们进城务工的居住环境很差,很多农民工的家庭是处在分离状态的。国家关注这部分农民工的住房和生存状态问题,是国家执政理念转变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农民工奉献的一种社会回馈。
对于房地产市场中的商品房,政府的责任就是为这个市场的良好规范健康运行,创造出好的政策环境、金融信贷环境和法律环境。温总理报告中强调:“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
心经要义 篇5
今天下午讲《般若波罗蜜多心要经》,经文就照 华藏祖师的翻译,而不依玄奘法师的译文。
“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就是以智慧达到佛的彼岸。“心要”的意思是一个摘要,一个abstract 。因为《大般若经》总共有六百多卷,这一段是《大般若经》的摘要、精华,整部《大般若经》的 abstract ,所以 华藏祖师把经名译作“心要经”,而不沿用一般习用的“心经”。又因它是摘要、是精华,所以很短,只有两百多字。
这部经是观世音自在菩萨说的,因为那次法会中舍利弗请问:“修般若波罗密多,要如何用功?”观世音菩萨就在释迦牟尼佛前入定,释迦牟尼佛加持他以后,再请他说的。现在我们的经文里面没有特别加上这一段,所以也就省去不讲。
今天我就照 华藏祖师所翻译的经文来解说。为什么要照 华藏祖师所译的经文,而不依玄奘大师翻的?因为玄奘大师在唐朝的时候所译的经文有些地方意思表达得不够清楚,容易造成误会,而 华藏祖师在关键的地方改得很好,能够引导人正确地修行。我们现在就开始看经文:
“圣观世音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自性归空,度一切苦厄。”
“圣观世音自在菩萨”,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观音菩萨”。因为当年玄奘大师在翻译这部经的时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做皇帝,以前皇帝的权威很大的,连翻译一部经文,菩萨的名号有一个“世”字与他的名字一样,都不可以,一定要把它去掉,不能和他相同,这叫做“避讳”。现在是民主时代,我们应当恢复这本经的原貌,不必再管这些封建社会的习惯,所以 华藏祖师就照原文直接翻译成“圣观世音自在菩萨”。“圣”是表示他已经修成了;“观世音”表示他是从耳根圆通修成的;而“自在”则是非常地安详自在,表示他已经解脱了。“圣观世音自在菩萨”所指的就是大家所修的四臂观音,或者观音菩萨,或是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都是同一个。也有人修过气功的红观音,仍是他的变化身。还有不少人会问观世音菩萨是女生或是男生?观世音菩萨有男相,也有女相,也有不男不女,中性的。其实修成的状况是没有男女之分的,但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即随缘变现。所以我们讲观世音菩萨没有男女相的差别,这样比较好;如果讲成是不男不女,大家会以为是妖怪。
现在我想讲一下我自己第一次读这本经时的感受:我还没有学佛之前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我就决定要学佛了。当我下决心要学佛,就想应该找一本佛经来看看。那时候我已经三十多岁了,比在座的有些人年纪都大,但却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佛经,因为听说《心经》最短,我想就从这本最短的经开始看好了,所以就去书店请了一本玄奘大师译的《心经》,后面还有注解的。拿到家里就开始读,看到第一句话,就是“观自在菩萨”,我当时不懂什么是“观自在菩萨”,就翻后面的注解看,注解说是“观世音菩萨”。噢,原来这本经就是观世音菩萨说的。可是奇怪的是此时我的眼泪忽然像泉水一样汨汨流下,无法停住,而心里面充满一种特别的感觉,我也讲不出来。这下子可把我吓到了,这本经倒底是怎么搞的?怎么会让人这样?我不敢再看下去了,立刻合起书来;又怕给人看到,所以赶快把门窗关了起来,坐在屋里让它流,就这样一直流了一个钟头,泪水才止住,但是心里面很舒服,那种感觉有一点像是内心深处一直要找的东西给我找到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但是心里面一直像要寻找一个什么东西似的,而一看到这句话,就觉得找到了!情况就像一个人小的时候随家人逃难,最后失散了,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在哪里?长大以后有一天忽然找到了,是那种感觉。不过这件事情仍然太奇怪了,我只看了第一句话而已,居然会有这种反应!又过了三个月以后,有一天等家里的人都出去了,我才敢再打开《心经》,只看第一句话,看看会不会又出问题。谁知道相同的情况又开始了,眼泪又像自来水一样一直流,停不下来,我只好再次把书合上,把窗子关好,躲在屋子里让它流,这次又流了差不多一个钟头。过了几个月,我又再试了一次,结果还是一样,我没办法再看下去。直到第四次,前几次的状况没有再发生,我才能把整本《心经》看完,才知道内容是什么。
好,说完了这段经历,我们再往下看。第二句经文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里,就觉得这一句话如果没有弄懂,后面就不容易明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谓“行深”就是实行至深处,而“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注解说是入定,而入定又是什么?书上并未说明,我不知道要怎么做。一直到几年后,我遇到 华藏祖师,才晓得入定。其实入定的方法很多,一心三观、数息法……等都是,但在实践层次,不能背那么多复杂的偈子。一个随时随地都要用的方法是不能复杂的,一定要很方便,随手一拿就可以用,这个便捷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 华藏祖师教的“眼见色,心中无色;耳闻声,心中无声”或者是“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还不好,还要找“知觉者”,仍有点罗唆。所以最好用的还是“眼见色,心中无色;耳闻声,心中无声”,只要记得这一句就好了。意思是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但是心中没有这个相,而是空的。一察觉心是空的,而且做得够深,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这一句话很简单,但是做得深与浅,差别是很大的。“眼见色,心中无色”,眼睛是看到的,并没有把所看到的东西化成没有;可是虽然看见了,心里面却没有这个东西。真的彻底做到心里面没有这个东西,就是回头到了彼岸,也就是回头找到了“本来面目”、“知觉者”,就这么一句话已经把佛法说完了。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看起来好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而已。
接着就是“照见五蕴自性归空”,这一句是全经的精华,非常重要。我们已经知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眼见色,心中无色”,一旦实行得很深的时候,就会照见五蕴自性归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只是简称,其实还包含了声、香、味、触、法。“受”是接受,也就是feeling 。“想”是第六识。“行”是第七识。“识”是第八识。色、受、想、行、识就等于所有外界有形有相的世界,我们不但能看到,同时可以感觉得到,而且还可以察觉到自己的`识心在想东想西;“行”是抽象的思考,你也能观照到;而第八阿赖耶识这些种子你也能体会到——那不是把整个宇宙物质世界及心灵世界全都掌握了?“五蕴”指的就是这么复杂众多的世界,而这森罗万象全部照见自性归空。以前玄奘大师把这个地方翻译成“照见五蕴皆空”,这样翻,容易被人家误解成:眼睛这么一看,世界就全都化空了,没有了——实际上,解成这样是做不到的,除非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或者是脑子没有了,否则这么一照,仍会见到有形有相的世界。很多人依照这段译文努力去修练,想把五蕴照得没有,但如此辛苦照来照去,五蕴仍然在,怎么修都不成,所以 华藏祖师就把这个地方改成“照见五蕴自性归空”。
但这样翻译,刚开始我还是看不太懂。我知道他的意思并不是要把这五蕴变空,心灵运作的方式不是直接把五蕴变空掉,但是这个“自性归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个五蕴的自性归空呢?还是这五蕴要归到自性空呢?这个地方我就不太懂,也想了很久,我觉得应该把它解释成“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把五蕴摄回来,还归到自性空,应该是这么解释。所以我就拿着经书去请教 华藏祖师,问他到底应该是照见五蕴的本性还归空性,还是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到底是那一个?他听了我的问题以后,就陷入沉思。这次我注意他回答的时间,因为我师父一向回答问题都不必想的,你一问他,他立刻就回答你。但是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差不多想了十五分钟,然后才写给我。究竟他把这一段改成什么呢? ——“照见五蕴还归自性法性空”。我那个时候还不懂法性,所以他加上了“法性”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去了解法性。而他写给我的时候,我还是只能了解到“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还只了解到这地方;直到日后我了解了法性以后,才能体会 华藏祖师要改成“还归自性法性空”的用意在那里。
“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就是我们观察五蕴时,发现五蕴的源头在自性,这就是摄心内证的方向,沿此方向做得深,就会到达自性,到达你的“知觉者”;但是“知觉者”本身是没有办法被知道的,所以你到达的是什么呢?就是空。你感觉到的就是空,找不到东西,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被你找到,那种空空的感觉,就是自性空。(要注意:自性空是不被知的!如果那个空能被你观察到,仍不是自性空。)你的心真的回到自性,五蕴也随之归空。因为五蕴之所以会被观察到,是你的自性观察它而有的;若把心收回至自性,这些五蕴也随之回归自性(观察它的主人)而归空了。如果你的境界只在自性而不是法性,是什么五蕴没有呢?是你身体这个五蕴没有了,不是整个世界。如果你的境界到达法性,那么不只是这个身体没有,整个宇宙都收回去了,没有了。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练的时候,运作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虽然照见五蕴,但心中没有五蕴;眼见色,心中没有色;耳闻声,心中没有声;鼻嗅香,心中没有香;舌尝味,心中没有味;身受触,心中没有触;意思想,心中没有想 ——就这么运作。你观察到了五蕴,但是心里没有,你的心就回到那个没有五蕴的自性也好,法性也好,回到了那里,就是回到你的“本来面目”,回到你的“知觉者”,整个就回去了。因为万法是你造的,心一回去以后,你不造了,它们也就不见了。所以这个宇宙是法性造的,这个身体是你的自性造的,一收摄回去,因为自性本来是空的,你造的东西也就跟着空了。因此 华藏祖师在原译文后面要加一个“法性”,改成“还归自性法性空”,这里面是有层次的。而一般人大概先能做到的只是还归自性空,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当你做成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不见了。这方面我很早以前就有经验,发现身体不见了,不是忽然间一下子不见的,而是好几天慢慢不见的。就好像有些人画画,画完后,如果颜料不好,就会慢慢褪色,色褪了以后,相就不见了,画的东西就没有了,只剩下一张白纸,状况就像这样。不只是身体,连我的衣服也看不见了,越来越没有了,我就要消失了。这时候我不禁担心起来:糟糕!我的家人会以为我消失了。但我注意到他们仍然看得见我,我才放心。可是我却看不见自己了,没有了 ——就是还归自性空,但还没有到法性空,这个世界还在。开始时我真是吓了一跳,怎么搞的会有这种事情?
一旦能照见五蕴自性归空以后,就接到下面:“度一切苦厄”。真是奇怪,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怎么能度一切苦厄呢?事实上,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能力度一切苦厄!因为五蕴全都这样化空了以后,你就自在了,没有什么限制了,那么什么问题、什么苦厄,你都能一化就把它化空了,也就可以度了。到了这一步,世上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因为一切的苦厄都在五蕴当中!要怎么化呢?把它一摄归空,就没有了,所以“度一切苦厄”是“用法”,对不对?前面“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自性归空”,我们说这是修“体法”。“体法”是帮助人修行成道的法,一旦修成了,“体法”也就是“用法”。也就是说:“体法”本身就是“用法”。苦厄如果度不了,就是因为你化不空。如果照见五蕴自性归空,只能解自己的问题;如果能够照见五蕴还归自性法性空,那么整个宇宙的问题,都有办法化掉,所有这些苦厄都有办法度。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是智慧第一。于是观世音菩萨就告诉舍利弗:“色不异空”,“色”是五蕴当中的一个,包括了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不异”就是没有差别。“色不异空”就是一切有形相的东西,与自性空是没有差别的。因为“色”是“自性空”造出来的,它们就是它,因此“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反过来说,“自性空”和“色” 也是一样的。心一摄回去,色相就归空了;心一放出来,这个宇宙的色相又出来了,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再进一步说,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用数学的讲法就是全等,“空”全等于“色”,“色”全等于“空”,这两个完全相等。当然我们把前面这一段作此解释,后面的就很好懂了,是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情况和前面相同,就不再解释了。“想”也是一样,“行”也是一样,“识”也是一样,都是与 “空”不异,与“空”全等。不但“空”可以全等于“色”,“色”也可以全等于“空”,是两边通,两边全等,这样过来可以,反过去也可以。有些人可以做到 “空即是色”,但是“色即是空”就没有办法了,那样不够的,要两边都全等才可以。
“舍利子,是一切法真空性,无相无不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观世音菩萨又再继续说:“舍利子,是一切法真空性”,这里 华藏祖师又把玄奘大师的翻译做了一点修改,玄奘大师原译“是诸法空相”,但这个“相”字会误导人,因为修到这个地方已经没有相,如果又讲一个空相,就很奇怪——空既然没有相,怎么又有一个空相?会让人的脑筋转不过来,所以 华藏祖师这里就改成“是一切法真空性”,这样的文字就不会让人苦恼了。“是一切法真空性,无相无不相”,它没有相,同时又无不相,它什么都相,所以是无相无不相。这是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找不到相的,比如说这里有一个杯子,它说没有杯子相,又说无不相,即什么相它都是,这就令人难以了解了。究竟有哪一个东西具备这种特质?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东西,也找不到这样的相,因为它就是一个空性,是“知觉者”的特质,是我们佛性的特质,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的特质。“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没有样子,只是真空性。说它是什么样子,其实找不到。它没有面目,无不面目,什么面目都是,它是无相无不相这种状况。“不生不灭”,它既没有生出来,也没有灭掉,就是没有生,也没有死,这是什么东西?“不垢不净”,它既不肮脏,也不干净。我们说修行要清净,但它不清净,可也不肮脏。“不增不减”,它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那它是什么?究竟一切法的真空性是怎样的?就是“无相无不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超越了一切相对二边。讲到“不增不减”,我这个学科学的人,就想要讲一讲科学了。数学里面大家都学过无限大,是吧?你们一定知道的。一个无限大再加一个无限大,等于什么?还是等于一个无限大,对不对?这是“不增”。无限大减掉一个无限大等于什么?仍然是无限大,这是“不减”。现代科学里面数学的无限大就是不增不减,你看科学里的无限大和真空性是相符的,没有办法脱离一切法真空性。
“是故空性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失。”
“空性”就是一切法真空性,也就是“本来面目”,也就是“佛性”,也就是“自性”、“法性”,也就是“知觉者”,这个“空性”就代表这些。“是故空性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空性中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都已经归空了,当然没有——这是空五蕴。
“无眼、耳、鼻、舌、身、意”,空性中也没有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六尘。“无眼识界”,六识虽只举一个,当然还包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其他几识,所以“无眼识界”就是说包含眼识在内的其它几识也都没有。“乃至无意识界”,最后连意识也没有——这是空十八界。
“无无明”,“十二因缘” 最后的无明,空性中连无明也没有了。“亦无无明尽”,大家要注意这句话,“尽”就是把它去除尽了。“无明尽”,是把无明破除光了;“亦无无明尽”,就是把无明破除尽了的这件事也没有。“乃至无老死”,这仍在讲“十二因缘”,是其中最浅的层次,就是老、死,人在轮回中最后不是生、老、病、死吗?但在空性中没有老、死。“亦无老死尽”,意思是说生、老、病、死这些事情也没有了的情况也没有。这一点有没有问题?就是说我们把无明破光了,破得干干净净,甚至把“十二因缘”每一环节都破尽了,但在真空性中这些破尽的事情也都没有的。因为如果说我们把无明破除光了,那还是有一件破除光了的事情在那里,是不是?而空性中是连这些事情也没有,没有到什么都破除得很彻底、很乾净——“十二因缘”,是中乘缘觉的修法,修成就是辟支佛。这里连“十二因缘”也空了。
“无苦、集、灭、道”,则是小乘声闻的修法,他们修苦、集、灭、道四圣谛。然而在空性中,小乘人辛苦修行的苦、集、灭、道也都没有了。
“无智、无得、亦无失”,菩萨努力修行,有什么般若智,但佛性中也没有什么智不智;也没有修成得到什么,当然也就没有失掉什么。这句“亦无失”玄奘法师翻译的原文并没有,是 华藏祖师加上去的,如此才能离相对的二边。
“以无所得失故,菩提萨埵 依止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住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超越颠倒,究竟涅槃。”
“以无所得失故,菩提萨埵 依止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住故”,我们通常苦恼,都是因为在那里患得患失,而菩萨(即“菩提萨埵 ”的简称)一旦证入空性、证入本来面目,根本就没有得,也没有失。因为没有什么得失,所以能安住在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里。如果你说今天有一个什么成就、什么感应,或有一个本事可以解什么什么,那就是有所得,此时人很容易洋洋得意,而障碍自己的修行;又倘若今天亏了什么,令你十分烦恼,心在得失中打转,就不可能安静。惟有无得无失,菩萨才能安住在甚深的禅定中。 “心无罣碍”,因为菩萨心中没有得失,什么都空空的,还有什么好牵挂的?钩子也没有地方可以挂了,找不到东西挂了。“无罣碍故,无有恐怖”,没有了罣碍,所以没有恐惧,心里面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比如圆寂的时候不能往生,要怎么办呢?菩萨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心中没有任何罣碍,没有什么担忧恐惧。“超越颠倒,究竟涅槃”,因此就超越了颠倒,也就不颠倒了。这样就到了究竟涅槃,修成功了,没有事了,而且菩萨连这个自己已经修成的念头也没有。
“三世一切佛,亦依止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安住明空三摩地,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亲证大圆满觉。”
“三世一切佛”,指所有的佛,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佛。“亦依止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安住明空三摩地”,就是过去的佛是这样,现在的佛是这样,未来要成佛的人还是一样,都要依止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安住明空三摩地。事实上这里的“明空三摩地”已经是多说的了,大家不需要追问要明要空,那到底是什么?你这样子去想,又着相了,连这个都要没有,什么都没有才叫“明空三摩地”。“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复显无上正等正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原来此正觉为无明所障,现在恢复了;于是“亲证大圆满觉”,就能证入大圆满觉。后面这些句子都是在锦上添花,如果前面的经文能懂,这些话就一定会懂。
“是故住持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只要你安住在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能安住甚深的禅定,就是大神咒,就是大明咒,就是无上咒,就是无等等咒——这是没有声音的咒。也就是若能定到空,那个就是咒,是非常神奇的、无可比拟的,就是所有一切咒。“能除一切苦”,就能够把一切苦都除掉。“真实不虚”,这里特别强调这是真实的,不是说空话。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野。梭哈。”
最后观世音菩萨又发慈悲心说了一个咒,让人好依之修持,因为大家还没有修证到,所以就传一个咒好让大家依止。“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野。梭哈。”这个咒整个的意思就是前面所说的,只是用这个咒来代表,而持咒就是要体会到前面所说的意义。当然这些咒音也有解释:“唵”,是皈依三宝。“揭谛”是自度,即要去“我执”。第二个“揭谛”是度他,即去“俱生我执”。“波罗揭谛”,是度登彼岸,即要去“法执”。“波罗僧揭谛”,是一切众生度登彼岸,即要去“俱生法执”——这四句表明要去种种执着。“菩提野梭哈”,是说无上菩提迅速成就。所以真正的咒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入定,就是“眼见色,心中无色”,就是摄心内证,就是皈元回到自己的本性,这些才是真正的咒。
大家如果听过我讲很多遍以后,你会知道我每次虽换不同的题目讲,其实所讲的就只是一个,没有别的,只不过换不同的方式说而已。如果你们会读佛经也是一样,各位不要看《大藏经》那么多,其实说的就是这一个,要修的也只是这一个。
好,以上就把《心要经》讲到这里,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现在可以问。
大家都没有问题了,那么就一起来持咒:
高放:民主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篇6
从民主究竟是什么东西谈起
《同舟共进》:本刊2007年第12期“民主:社会主义的生命”专题,不知您是否读到?能否请您也发表一点意见,参与民主问题的讨论?
高放:贵刊的这些文章我都认真拜读了,受益良多。例如民主的核心是要实现宪政民主,要消除对民主选举的恐惧症,中国实现民主要避免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中国要实现“优质民主”,而不要“劣质民主”,等等,这些见解都是真知灼见,富有启迪。我还注意到,贵刊编者在按语中提出:“中国的民主之路不平坦,梦想变成现实不容易。民主究竟是什么,如何找到适合中国的民主模式和路径,怎样建立优质民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现实难题需要我们思考、探索、破解。”我认为这里首先提出的民主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就很值得讨论清楚,力求取得共识,然后才能进一步寻找到达民主彼岸的路径。
《同舟共进》: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引发了对民主的热烈讨论。有人说“民主是不坏的东西”、“民主是不很坏的东西”,甚至有人说“民主是坏东西”、“民主不是东西”等等,不一而足。您认为民主究竟是什么东西?
高放:俞可平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如果要我发表意见的话,我说:民主是难得的最好的东西。民主,顾名思义应该是主权在民,或由民作主。民主与专制相对立。民主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科学世界观,它是最好的国体和政体,又是各种社会团体最好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选举贤能,集思广益,择善决策,立法治理,制约权力,防治腐败,匡正祛邪,及早纠错。
为什么选举是民主的第一要义
《同舟共进》:您为什么把“选举贤能”作为民主的首项内容、第一要义呢?
高放:我用“选举贤能”这句话,是从《礼记·礼运》“大同篇”中孔子所说的“选贤与能”稍作修改而来的。
西方的“民主”、“选举”两词起源于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5世纪中叶在希腊文中出现的“民主”一词,是由“人民”(demos)和“权力”(kratia)组成,意为“人民的权力”,即主权在民、由民作主。当时希腊小国寡民,奉行的是公民的直接民主。
到公元前4世纪罗马共和国时期,民主选举有了进一步发展,平民能与贵族共同协和治理国家,从此共和国成型。
近代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度逐步发展起来之后,公民无法以直接民主来治理国家,才出现了间接民主,即由选民分选区选出议员,组成议会作为立法机关。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政党之后才有政党参与竞选,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执政党组阁。美国建国后又开创了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总统由选民从竞选者中挑选的新体制。
《同舟共进》:为何民主选举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第一要义?西方民主选举制度经一二百年才逐步定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急于发展民主选举呢?
高放:社会主义民主理应承继人类文明成果,并开创更高类型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平民百姓的民主。
西方式的议会民主选举从1907~1911年起已在清朝的资政院和谘议局议员选举中试验。当时资政院的议员分钦选、民选两部分,民选98人,约占一半;谘议局议员采取两次复选法产生,即先从有钱有势有才学者当中选出“合格选举人”,再从中互选出议员。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是继1898年昙花一现的菲律宾共和国之后,亚洲第二个民主共和国。随后中国出现过民国国会、国民参政会、国民大会、参议会等民选机构或反映民意的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第一部宪法明文规定年满18岁的公民除精神病患者和被剥夺法定权利者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同年5月开始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等基层单位的直接选举工作。毋庸讳言,由于受苏联等额选举的影响及1957年以后“左”的路线干扰,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主选举很不完善。
1979年通过了新选举法,1982年和1986年又作了必要修改。从1997年十五大到2007年十七大,三次大会的报告都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列为我国人民民主的四个内容和程序,其中民主选举居首,也就是具有第一要义。道理显而易见,因为选民只有首先享有选举代表和负主要责任官员的决定权,才能进而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而各级人民代表和负责官员只有真正由选民选举产生,才能切实为选民的福祉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并接受选民监督,完全对选民负责。政府官员首先要做到权为民所授,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如从1907年算起,我国的民主选举已有100年历史。当今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世界民主潮流汹涌澎湃,我们更应加快民主建设步伐,充分显示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同舟共进》:世界民主潮流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
高放:著名政治学家缪尔·亨廷顿在《第三次浪潮:20世纪晚期的民主化》一书中认为,世界民主化的第一次浪潮是1828~1926年,有33个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第二次浪潮是1922~1942年,有40个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第三次浪潮是1974~1990年,有32个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我没有及时看到亨廷顿这个观点。我曾把20世纪世界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体制的消长概括为三个浪潮:大体上1911~1923年为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一个浪潮;上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初是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二个浪潮;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三个浪潮。中外学者都看到20世纪后期以来确有世界民主浪潮高涨的态势。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我国已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中就有关于公民选举权的具体规定,理应付诸实施,表明我国是信守诺言的负责任的大国。选举权是现代化国家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制是宪政体制的首要组成部分,民主选举就是由选民授权给其代表和行政首脑,因此它是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和依据。
如何切实推进我国的民主选举
《同舟共进》:您从国内、国际、历史、经验、学理、现实等方面论证了为什么选举是民主的第一要义,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能再简要谈谈中国共产党开展民主选举的历史吗?
高放:早在1928年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政权之初民主选举就开始起步了。后来在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又有新的进步。可惜建国后没有吸取我党亲自开创的好经验,照搬苏联的选举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依然未有大的改进,使广大民众对基层民主选举相当冷淡。
老苏区的民主选举照搬了苏联等额选举的模式。毛泽东在1933年11月写的《长冈乡调查》中明确指出:长冈乡苏维埃选举的缺点之一在于“候选名单人数恰如应选人数,没有比应选人数增加一倍,因此群众对于候选名单没有批评。”这里只是讲到了真正的民主选举应该有候选人差额,而且还要有多一倍的差额。真正的民主选举还必须有竞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候选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便于选民作出自己的判断,独立自主地投票。
1941年在延安举行的边区参议会参议员民主选举,开创了在共产党员间开展竞选的好经验。当时同一选区的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校长郭化若三个共产党员候选人展开竞争,各自发表演说,最后因抗日军政大学人多势众,郭化若当选参议员。
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市副市长选举曾采用发表电视讲话参与竞选的方式。我亲耳听到吴仪同志参与竞选的演说,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当选副市长,将以鲁迅先生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市民服务。”
遗憾的是自从我参与北京市区人大代表选举,50多年来没多大改进。只有1979年的区人大代表选举采取差额竞选,有人认为那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随即后退。后来的区人民代表选举有差额但没竞选。
以2006年10月14日的一次选举为例,我手边还保存着一张选民证。当时是三个候选人任选两人。选举前只贴出这三个候选人的简介,选民始终不见其人影,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选民投票时习惯性地投排名前二人的票,第三人照常是陪选。选民热情不高,不去投票还不行,会被不断催促。有的选民只好将票上的三个候选人都选上,成为废票,或者选票没有投入票箱,悄悄撕掉或带走,以示抵制这种不够民主的选举。近10多年来我每次都向投票站的负责人建议:为什么不能让几个候选人与我们选民见个面,说几句话,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广大选民衷心期待执政党能够倾听众多选民的殷切呼声,让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能够有序地开展候选人的竞选。
1979年通过的选举法第30条明文规定:“各党派、团体的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为什么我们难以依法开展民主竞选呢?为什么建国已近60年,还不能开展省级和全国人大代表的直接民主选举呢?苏联模式的等额选举固然有弊病,但苏联在1936年即建国19年时已实行全国最高苏维埃代表由分区直接民主选举产生,斯大林作为候选人还在莫斯科选区发表了演说(当然,由于苏联是等额选举,这不能算是竞选演说,即便差额,谁也无法与斯大林竞选)。我们还比不上上世纪30年代的苏联啊!真应该急起直追了!
《同舟共进》:除了人大代表的民主选举外,民主选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
高放:按照1982年宪法第10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这里所说的省、市、区或省、县、乡三级行政首脑的选举,在第一步中就可以试行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差额竞选产生,先从乡、区级试点,再扩大到县、市级以至省级、中央级;第二步这三级行政首脑可改为由选民直接差额竞选产生。为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在第一步中可规定候选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产党有7000多万党员,人才济济,每个乡、镇、县、区、市至少都可以挑选出两三个思想作风好、能力魄力强的优秀党员参与竞选,不论谁当选都能维护党的领导。有人很欣赏美国的两党制,认为有两个总统或州长候选人互相竞选,让选民挑一个,才是真民主。其实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主要都是维护富豪、财团的利益,从这一点看美国实际上是一党制,但它以两党竞选形式出现,选民感到自己投一票能起作用。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民主形式,由两个共产党员竞选,既让选民有选择空间,又能维护共产党领导权,何乐而不为呢?将来还可允许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行政首脑竞选。实际上不少地方公选、直选已试行,成绩显著。只要下决心真正启动这方面的改革,很容易于短期内在全国绽放民主选举之花。
《同舟共进》: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是统一的,两个共产党员竞选能有什么区别呢?
高放:不同的人当权肯定会有不同的做法与绩效。只要参与竞选的人讲清他当选后准备做哪几件大事和小事以及如何做到,选民就能从中比较哪位候选人的计划和承诺更可取可信。如果某人哗众取宠,开空头支票,选民日后还可以质问他、罢免他。凡是选民民主直选竞选产生的领导人,就要认真向选民负责、由选民监督,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只向上级负责。这样还可以从制度上根绝跑官、买官的积弊,极大地遏制官员的腐败。任命制或严格控制的选举制实际上是为民作主,而不是党领导人民自己作主。只有直接民主差额竞选产生人民代表和行政首脑才能真正激发全民的政治热情,才能极大地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在世界上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特异性。
《同舟共进》:直接民主差额竞选产生行政首脑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改革开放已经30年还难以付诸实践并加以推广?
高放:关键在于一些人习惯于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少人民民主思想,认识不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上级领导人有没有民主思想很重要。不妨举出我熟悉的正反两个实例。正面的实例是江苏省宿豫县于2003年6月在11个乡公推后确定的12名候选人都登台演说和答辩,乡镇干部和人大代表全程听取,再通过专家评鉴和民意测验,确定正式候选人,候选人还要到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并给出施政方案,最后得票多数的当选者多数人感到满意。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大力支持这种公推竞选,认为“公推竞选是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了选举制度,应当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可也有公推直选的县长因不符合上级领导人意愿被撤职的实例。1998年J市L县在人代会上直选县长时,市委推荐的县长候选人落选,该县党校副校长兼党委书记刘慎刚以压倒多数票当选县长。市委连夜召开紧急常委会,以刘曾贿选拉票为由竟决定撤销其县长职务,次日上午不通过县人代会就宣布决定,使刘慎刚成为世界历史上任期只有十几小时的最短命的县长。事后并没有查出他有贿选行为。(见李凡主编《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334页)这种做法挫伤了人民代表和选民的积极性。
《同舟共进》:俞可平曾把民主比作陀螺,很有意思。民主为什么像陀螺?如何才能使这个陀螺转起来并越转越快而不至于停顿倒下?
太极八法要义 篇7
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在《十八字诀》中对太极十三势的用法要点做了进一步明确,“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掤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按照杨班侯《十八字诀》的要求,我们对太极八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掤在两臂:掤在八卦中是坎中满,代表水。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八法中此字主掤劲,为进攻手法,用以打击对方。
“掤”字的含义即是掤架、挡阻、防御对方的进攻 , 动作主要 向前 , 方向为正 。它的劲点,也就是接触点,在手腕到肘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延至手指到上臂,就是整个手臂,因此说“掤在两臂”。主要拳式如起势、左右掤等。
“掤”的劲法特点是“圆撑”,即“掤要圆撑”。“圆撑”这两个字,特色是圆。圆形受力大,抗压能力强,如此方能“劲足”。“圆撑”主要体现在腕要圆、肘要圆、肩要圆,依此类推,周身都要圆。掤的时候,肘、肩骨节要撑开,腕、掌骨节也要撑开。这也就是《十三字行功诀》中所讲的,“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掤”在所有劲法中为第一劲法,而且暗含在所有劲法中,无处不在。对方出手时你要掤接,不掤就要挨打;引化中要有掤 , 无掤则软 , 就要被动 。掤劲可 大可小,要相机而变。在推手中掤劲以不丢不顶、粘连黏随为好。在练习拳架时,掤劲也要时时留意、处处暗含。比如做“单鞭下势”“退步跨虎”的动作,两臂的抽回、分离、圆转,均要“带”着、“引”着来力松转。这个“带”字和“引”字,就含有“掤”劲。至于掤劲的轻重缓急,则全凭对对方来力大小快慢的感觉而相应变化,要着意于“松柔中寓沉刚”,就像江河湖海之水的力量“澎”着大船一样,水质是柔活的,而力量却是深厚的。掤劲在现实生活中 , 如人潮、 挤、火灾 都用掤势 开道逃生。在养生保健方面,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 但在养生 保健方面 , 太极拳的 “揽雀尾” 就可治疗 妇女更年 期综合征 延缓衰老 。“逢手遇掤英如盘,粘沾不离得招难。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掤在两臂,掤要撑圆,掤如充满气的车轮胎着地而产生的弹性;手法以意贯注下丹田( 会阴穴),意想命门,引气使手臂向上方沿立圆离心旋转。
二、捋在掌中: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代表火。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也叫天谷或天目,此穴属心经。八法中此字主捋劲,为防护手法,用以化解对方。
“捋”字的含义是顺着来势、来力而捎带、引化,动作主要由前向后,方向亦为正。至于劲点,前手在尺骨下近掌腕部,后手在掌心或掌背。特 殊情况下 , 前手劲点 也可在腕 肘之间,即:可用两手捋住对方的手、肘部,也可用前手臂捋住对方的肘部,同时用前手手腕封住对方另一手。
捋的劲法 特点是“ 轻随” , 即“捋要 轻随”。“随”是顺的意思,“轻”是松活,不用大力、拙力的意思,“轻随”就是顺着对方来势向后回引,因势利导,使对方的力得不到实点而落空。
捋的劲法还要求做到“动短意长”。这就是说,回捋动作不要大而长,而要小而短,但心意要长。这是因为,你捋住对方时,对方很有可能回撤 , 你这时就 要“捋中 寓挤 , 随捋随挤” 。挤的方 向与捋相 反 , 所以捋要 “动短”。拳诀有云:“捋挤二法趁机使”“搭手掤开捋掌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意长”,是指当自己得势、对方未能挤靠到自己时,就可放长捋势将对方捋倒。因此,在练习拳架中“捋”的动作时,既要有放长的动议,又要有迅 速回挤的 机势。不 温不火、 得机得势、严谨自然,方为捋势。捋在掌中,捋即捋动,即车轮子的向前转动。身法以意贯注祖窍穴,引气使两手臂由前回收,并向左右沿平圆旋转。
三、挤在手背挤:在八卦中是震仰盂,代表雷。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经。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挤”字有拥推、排挤、合力向前的意思,劲点在前臂外侧,劲法要横,劲点在右手肘腕之间向前 , 左手附后 助力 , 以直接反 弹劲前挤,有合力向前拥推之意;当我捋对方,对方以肘靠对应时,我右手肘至掌背迅速外开,先以横劲化开对方靠势,有排挤之意,使其靠势落空,则迅即向前挤出。因此,“挤”主要有两种挤:一是“捋挤相连”,直接反弹;二是“横化直挤”。“横”、“横封”就是用手臂逼住对方的两肩头和胸部,其劲势像一条横杠封锁在对 方胸前 , 使对方不 得化解而 为我所制。此外,还有“捋挤二法趁机使”的要诀,是说“掤挤相连使用”的技法。总之,挤法很多,需要注意的是,“挤”的动作手臂略斜,而“掤”的动作手臂要平。
四、按在腰攻:按在八卦中是兑上缺,代表沼泽。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经。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按”字的含义是将对方的来力向下挫、截 , 然后再是 向前推。 严格说 , “推”是“ 按”的延 续 , “按推相 连”。因 为推前先按,所以说的时候只说按不说推。
“按”的劲法特点是“腰攻”,即“按在腰攻”。意思是说按推的时候不要只用局部的动作,不要只用掌力去推,要用整体的动作劲力去完成。要用腰劲、肘劲、掌劲同时的收与放来完成 , 笔者将其 称为“腰 看着肘 , 肘看着手;腰顶着肘,肘顶着手”,意指要用相互关联的整劲去完成动作。
以揽雀尾动作为例,由挤式接按式先后坐,在后坐的时候就要收尾闾,命门向后拱顶,两掌采住对 方的手臂 下按 , 形成一个 “自我上下”的合劲使对方来力下栽,这时就形成了一个“腰攻 ”的动作 ; 随按即推 , 此时身形 展开,腰要顶撑开,腰顶肘、肘顶手,像炮膛一样形成一个开劲,这个过程就叫“腰攻”, 也叫“腰顶”( 注 : 这个“顶 ”不是腰 向后凸出顶,这样做则力泄,而是以腰为支撑点向前顶撑开。这就像千斤顶一样,以地面为支撑点向上顶撑起,但地面却不向下凹进去)。
“腰攻”是对按势的一个具体要求,它在太极拳中也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则。杨澄甫传太极拳老谱中就写道:“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腰顶究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身形腰顶皆可以,粘黏连随意气均。”……这里提到的 “腰顶” , 就是指“ 腰攻”。 总之 ,“腰为一身之主宰”。“腰”在太极拳的重要意义,是一定要搞明白的。按要攻,按是轮胎转动时另一面(阴面)的摩擦作用。落地一点即为三点(阴、阳、中含三为一)。身法,以意贯注膻中穴,引气行向下丹田(会阴穴),使两手臂回屈,两手心下按。
由于轮胎不断、捋、挤、按,汽车就能向前或向后 行走 , 这就是轮 胎与地面 粘、黏、连、随的结果,凡是在地面上行走都是这个道理,包括我们走路。一个充满气的球体也是一样 , 如果向地 面下压叫 “掤”压 加上滚动 叫“掤捋”着地的前面(阳面)叫挤、着地的后面(阴面)叫按,即“掤、捋、挤、按”四劲同时所有的作用。前后左右滚动都是如此,这叫“四正”。
五、采在十指:采在八卦中是乾,三连,代表天。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八法中此字主采劲。“采在十指”强调,如我双手采住对方手臂时,十个手指都要起作用,它的动作像抓,十个手指头肚儿要里扣,手心要空,力要入肉;主要用手指、手腕与肘联动的动作来完成,如运手。比如,“捋”中就含“采”,手挥琵琶、海底针、十字手等也是。又比如做“转身左蹬脚” 接“左搂 膝拗步” 时 , 右手在体 侧后上,先要五指下沉再屈肘前推,五指下沉的做法是右手小指一侧向尺骨手腕部合,右肘臂随之下沉,这一手也叫“采”,只是这个动作和做法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掉。采要实,采以手指拢握对方手腕或肘关节,用意由性宫(囟门)引气经肺俞穴直下涌泉穴,向下顿挫牵引。
六、挒在两肱:挒:在八卦中是坤六段,代表地。方位隅西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八法中此字主挒劲。“挒”字是太极拳的专用字,《汉语大字典》有“挒,捺也”“挒,探也”“挒,挨也”等意。
根据太极拳的技术含义和劲法,“挒”字的含义应当指 挒开、撕 开、分开 , 劲力方向 是斜方向。“肱”是指胳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手臂,“两肱”就是自己的两条胳膊要同时起作用向对方攻 击。“挒 ”的劲法 特点是“ 惊” , 即“挒要惊 ” , 就是要快 、脆、突 然 , 要震惊对方。
劲有正(顺挒)、反挒、圆转挒等。比如,右手由前里向左为反挒,“玉女穿梭”、“右野马分鬃”,右手向前向外向右为正挒, “退步跨虎”就是双手圆转挒;“抱虎归山”动作由“十字手”左 肘臂向外 开也为挒 , 掤劲的延 伸也为挒。在两肱,挒要惊,身法,用意由中丹田引气经两肋上达性宫,以手折截对方反关节横向弹抖。如将充气的球体放在地上作由轻至重,由重至轻旋转按压,同时四周作螺旋式的收紧拨动,这叫采挒。
七、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肘:在八卦中是艮覆碗,代表山。方位隅东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肩井穴,此穴属胃经。八法中此字主肘劲。靠在八卦中是巽下断,代表风。方位隅东南,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玉枕穴,此穴属胆经。八法中此字主靠劲。
“肘在屈使”是指在用肘法的时候胳膊要屈起来用,以发挥肘尖的作用;“靠在肩胸”是指用自己的肩 头和胸部 去冲击对 方。肘法 突出一个“冲”字,即“肘要冲”;靠法突出一个“崩”字 , 叫“靠要 崩”。两 种劲法都 含有突然 、短促、迅猛的特点。靠在肩胸要求身法以意引气由涌泉穴上行至玉枕穴,以肩井穴和环跳穴结合成靠劲,以肩、背向外撞靠。靠要崩,如水旋涡,如拧螺丝,由于其中含有大、中、小圈叫肘靠,肘是肘圈是中圈,靠是身圈是小圈,由于消散聚合除四正外,同时有四隅的作用,所以叫四隅。
“肘”和“靠”都是太极拳在近距离应敌时使用的方法 。拳诀中 多次讲道 : “肘靠攻 在脚跟前”“贴身靠近横肘上”“逞势近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 为先”等 等。比如 对方搏我 , 我进步靠;又比如提手上式的第二式,重心在左腿、体左转,右手随之落抄于左手下,此时右臂为引,使对方前仆,而此时我右腿横出插档,先胯后肩横靠,右肘紧跟着外冲横打对方软肋。要注意的是,对方贴近自己时再用“靠”,不要用肩头追着别人去靠,这样非但靠不着别人,反而将自己的根失去而不靠自倒。
写作拟题之要义 篇8
果然不假, 题目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与眼睛在人体上的地位是一样重要、同等关键的。首先, 文章的题目有显眼醒目的作用, 可以用它点明主题。其次, 题目是文章体裁、题材、内容、主题的代表。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可了解它的中心和大概, 在文书编目中, 也是以题目代表文章的。再者, 文章的题目可集中精炼、高度概括地反映文章的内容范围或主题思想, 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浓缩作用, 那么, 在写作拟题时就要特别注意和突出题目的这些特点和作用。为此, 笔者认为写作拟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标新立异。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就要眼光明亮, 神采飞扬, 所以要求题目饱含新意, 标新立异。人不可能千人一眼, 万人一面, 文章题目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万题一语。题目要新颖, 文章要创新, 必然要求命题者、作者要不断学习, 不断思考, 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人, 既拟不出创新的题目, 更写不出创新的文章。
二、精悍明快。
题目既然是文章的眼睛, 就必然要求清新明快, 集中精悍。不宜眼睛大如盆, 眉毛像扫帚一样, 甚至扑朔迷离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具体论到题目的表述, 就不能啰哩啰嗦, 拖泥带水, 不能在语法结构上重复杂糅, 语句不通, 而要求严谨、严格、严密, 短小精悍、简洁明快。要做到这一点, 不仅要努力提高语法修辞水平, 还要反复推敲琢磨, 追求精益求精。
三、表情达意。
人有眼睛, 才能眉目传情;文有题目, 为的是表情达意。题目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情意就不是文章的眼睛了。所以文章拟题一定要准确精练地概括文章所表达的情意。
四、有感而发。
写作拟题必须是有感而发, 人们在观察、接触、体验、认识某种事物的过程中, 必然会伴随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和爱与恨的情感, 有些情感比较淡微, 有些情感却十分强烈, 甚至达到激情迸发的程度。如果只针对情感淡微的事物命题作文, 就拟不出情真意切的题目, 也写不出感情充沛的文章, 势必会出现不能入景入情、无病呻吟的现象。只有抓住激情迸发、突出灵感的事物命题作文, 才能拟出浸透激情、灵感闪光的题目, 也才可能写出情感溢于言表, 入景、入情、入理的好文章。
教育的要义是“快乐” 篇9
作者:[美国]鲁道夫·德雷屈尔、珀尔·卡塞尔: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这本书以简练的语言解释了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的行为,并详尽阐述了如何运用教师的职业敏感判断和纠正典型课堂中的不良行为。
推荐人语
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它变得越来越痛苦———孩子怕读书、怕写作业、怕坐在教室里。平时,他们苦于家长的威逼利诱、教师的强迫压制,不得不完成相应的任务,而一旦离开家长、教师,不少人就会主动放弃。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不管什么原因,教师均难逃干系。即便干系不大,但冷静地想一想: 面对眼前的孩子,我们有没有把“快乐”放在第一位?有没有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有没有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回答也都是否定的。
一直以来,我们沉浸在现炒现卖的重复的机械劳动中,极少顾及孩子的年龄层次和知识素养;我们习惯于下命令,热衷于“我让你做你就得做,我不让你做你就不能做”,抑或“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喜怒哀乐,在我们脸上展露得淋漓尽致。孩子呢?亦受到“感染”,不该乐的也乐,不该愁的也愁。有时候,受到领导批评的我们阴沉着脸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不顺眼就噼里啪啦训上一通,可想而知,师生关系会变成怎样。读一读德雷屈尔、 卡塞尔送上的“及时雨”吧:“记住,沮丧是可以传染的。一个泄气的老师会让孩子也泄气。克服你自己的悲观主义,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主义是会传染的———它不仅能鼓励你自己,也能鼓励你周围的人。”他们还说:“在与孩子打交道时,即使这个孩子是最难相处的,我们也必须信任他。悲观主义使人得不到任何东西,而乐观主义却是改变、改进他人行为的唯一方法。”
教师不够快乐,学生也不够快乐。教师不够快乐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有的教师总瞧不起自己的班级,总看不上自己班上的孩子。这就像一群成年人谈及自己的孩子,总说张三家的聪明、李四家的严谨、王五家的懂事……却极少有说自己孩子这个优点那个优点的。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疏远教师,原因很简单,你不欣赏孩子,孩子也不欣赏你。诚如德雷屈尔、卡塞尔所写:“如果你瞧不起自己的班级,认为自己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命令学生遵照你的意愿去做,那么你迟早会失败的。”
此外,一些教师还喜欢就班上的常规问题与孩子针锋相对,不争个鱼死网破绝不善罢甘休,结果针尖对麦芒。于是乎,我们常常看到,某教师揪住孩子的耳朵,声嘶力竭,脸红脖子粗。 乍看上去,教师似乎占了上风,实际上,他却是真正的失败者。德雷屈尔、卡塞尔写道:“打骂和放弃都不是解决办法。很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 从长期看,任何与孩子斗争的人最终注定会失败,因为孩子是聪明的操纵者,老师比不上他们。在冲突情况下,许多人认为自己可以用言辞改变他人,而想要强迫孩子的教师往往也会掉入这个陷阱。”
诚然,解决师生之间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教师对孩子的态度,而改变这种态度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师要改变自己。如果教师自己改变了,对方也会随之改变;如果教师让了一步, 对手也会让步。
理想城市的人文要义 篇10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想城市,人文城市
1“生态城市” 概念综述
“生态城市”的相关研究始于1915年英国生态学家Geddeg的 《进化中的城市》, 并在1925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的 《城市生态学》出版之后得到迅速发展。 生态城市的概念主要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概念盛行于20世纪初至80年代早期城市生态学研究阶段, 研究者将生态学引入城市建设, 重点在于通过城市绿化和城区规划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并且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理想城市模型, 生态良性循环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特征。第二类概念是第一类概念的延伸与发展, 它将城市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纳入生态城市模式, 认为生态城市必须具有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自然生态化等特点。唐顿先生在1992年第二届国际生态会议上提出, 生态城市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而沈清基 (1998) 认为将生态城市概括为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良性循环。鲁敏等 (2007) 也认为生态城市已不是纯自然的生态, 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 并提到生态城市需要兼顾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并保证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生态城市的研究转眼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光景, 涉及领域不断拓展, 其理论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完善。 然而, 正如邹德慈先生 (1998) 总结生态城市研究成果时所述, “生态城市模式虽然充满智慧并给人以很大启发, 但其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够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在, 作为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思想, 生态城市理论体系较为空泛抽象, 概念零散, 并且相应的衡量标准和实施路径远远落后于理论的发展, 造成实践上的滞后。
2人文城市的提出与构建
除了生态城市, 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等概念同样产生于人类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 虽然在结构上均涵盖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 但实质上鲜有涉及城市精神建设的相关方面的内容。各个城市模型中人文部分的缺失反映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仍旧停留在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城市建设的物质层面, 尚未上升到人文精神和城市品牌等更高的非物质部分。因此, 本文提出的 “人文城市”强调的是城市人文目标。如果说城市生态环境等的建设是实现人类过上 “美好生活”这一根本目的 “硬件”基础, 那么以人本主义构建人文城市则是建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上的更高层次任务。
构建人文城市的第一步应明确人文城市的内涵。首先, 这里所说的人文城市应当区别于以文化为首要职能的 “文化城市”以及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 “艺术城市”, 例如日本的京都和意大利的罗马等。文化城市是历史的产物, 文化城市不仅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还需要相当长的累积过程。而 “艺术之城”则是以美学理论和艺术活动基础, 以城市文化艺术全面发展为理念的城市文明建设框架, 它的建设依赖着高度的物质文明与人口素质。因此, “文化城市”和 “艺术城市”这两种模式并不具备普遍意义, 尤其在中小城市很难推广。本文所要构建的 “人文城市”则是将人的存在与价值置于城市概念的核心, 它与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等城市模式反映的是人们对一座理想城市的不同方面的要求, 它们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 既不相互独立也不完全依赖, 是建立理想城市这一目标体系下不同的分目标。因此, 人文城市这一目标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具有普遍意义。
由于历史文化和人文要素差异, 每个国家人文城市建设的路径也各异, 因此要结合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中国的城市人文化道路。针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建设人文城市的实践中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每座城市应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品牌。在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 中国许多城市尚未结合自身的特点规划特有的发展路径, 形成千篇一律的城市风格。 因此, 人文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是根据城市特有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历史人文要素, 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可以是物质存在, 例如建筑、食物, 也可以是文化, 例如传统节日。城市品牌不仅可以吸引旅游和消费, 带动城市产业群发展, 在人文城市中它扮演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 城市品牌的建立使得城市特征具有确定性和延续性, 因此它能够给予城市居民认同感和归宿感。人文城市的构建是围绕人的需要展开的, 因而能够带给生活其中的人们归宿感和认同感是人文城市的必要属性。二是文化艺术活动应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在评价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和人口素质时, 人们往往根据处于该城市中上层级的人口的情况做出判断, 进而所做的文化艺术活动设计也相应地满足较高层次人群的精神需求。然而, 就算是在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 也有着相当大量的普通市民, 而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人文城市搭建的是大众共享的平台, 因此在进行人文城市的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市民的文化需求, 不能为了短时间内提高城市的人文气息, 急功近利地普及高雅艺术, 这可能导致城市内部的文化断层, 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3建设人文城市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 在建设人文城市时要注意区域分异。各个城市在空间上存在横向差异, 即由城市地域区位的不同, 城市之间在历史、文化、地方特色、自然地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具体情况, 它要求各个城市根据各自的特色设计适应性的人文化方案; 而在时间上则表现为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层次的社会经济基础, 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 城市人口素质、人均收入、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纵向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并不存在一条对所有城市皆适用的具体的城市人文化路径。设计和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 “区域分异 ”体现为根据城市特有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历史文化禀赋, 选择具有标志性的人文元素; 在文化艺术活动分层设计中则体现为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风格独特的民间艺术。
第二, 人文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公众参与。以人为本是人文城市的核心目标, 而 “公众参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人文城市的有效途径, 是尊重区域分异的重要体现。人文城市是一个市民共识的城市, 人文城市的建立也是以公众的共同参与为前提的, 人们可以在参与改善城市生态和社会环境过程中, 通过协商协作构筑共同的社区意识和城市文化, 而城市规划者也只有在充分分析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认识理念才能在设计城市时做到以人为本, 而这个过程应是建立在民众参与和反馈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杨荣金, 舒俭民.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 (6) .
[2]王松如.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和方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6) .
[3]任清岚.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浅议[J].长沙大学学报, 2000, 14 (2) .
[4]冯端翊.生态城市及其内涵[J].绿化与生活, 2001 (4) .
[5]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6]鲁敏, 王仁卿, 李英杰.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与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1) .
市场的要义 篇11
许小年
政府在产业升级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走不下去了,而产业转型升级却迟迟没有进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因素,关于这一点已形成共识,但如何促进转型升级,如何从制造型经济走向创新型经济,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关于政府的作用,我认为有五点:
第一是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创新,创新需要研发投资,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企业的研发投资就很难完全回收,得不偿失,企业就没有创新的积极性。设想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进行研发,新产品推向市场时就被抄袭仿制,山寨版降低了创新企业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创新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以后谁还愿意投资研发呢?所以我们看到,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好,哪个国家的创新就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解除管制,建立多元化的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一个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为骨干的金融体系是无法支持创新的,支持创新的是私人投资基金。从早期的天使基金开始,到中期的風险投资也就是VC,再到后期的私人股权基金也就是PE,要形成梯队,形成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产业。发展这样一个产业,政府应该做什么?应该提供天使基金、风险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运作的法律框架,而不是审批和监管。
PE是什么意思?PE是Private?Equity,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不需要审批,不需要报备,不需要纳入监管,都是私人对私人的钱,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需过度监管。
第三,解除管制,建立和发展要素市场。创新讲了好多年了,为什么总是光说不练?政府和企业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政府管制工业用地价格、(从而间接管制)劳动力价格、资金价格,能源价格,用低成本支撑GDP的高增长,企业赚钱,政府收税,日子过得很好,干什么要费劲去升级转型?如果生产要素、能源和资源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包括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价格上去了,企业马上就知道怎么节能,怎么降低成本。现有的低端产品不赚钱了,企业马上就知道怎样去升级换代。让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利率、人民币汇率更大的波动空间,用价格引导企业走向高端,走向创新。只有企业转变了,才能有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有国家经济的转型。
第四,官退民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国是一个企业家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宝贵资产。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经济舞台上,企业家一个接一个地走下去,政府官员一个接一个地走上来。最近参加会议时,我注意到一个现象,10个讲话的里面,前9个都是官员,最后上来一个企业家,说前面几位领导的讲话都很重要,我回去好好学习。我们把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关系搞颠倒了,市场经济要企业来搞,民众来搞,要企业家来搞,企业家是这个舞台的主角。现在他们到了台下,在台下看着、听着;台上一排官员坐着,在那里发命令、做指示。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在衰退,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受到压抑,大政府、强势政府压制了企业家精神,而没有企业家精神,就没有创新,就没有产业的升级换代。
第五,营造自由和开放的思想氛围。创新是思想的自由创造,如果没有一个松宽和开放的社会环境,没有自由的思想氛围,就不会有创新的精神,政府应该做的就是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不再视标新立异为异端邪说,人们不仅鼓励勇于创新者,回报幸运的成功者,也尊重和理解不幸的创新失败者。只有这样的社会文化,才允许对现状的挑战和对现有格局的破坏,才能为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思想开辟生存的空间。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本文系其在中山大学“首届岭南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
掤劲的要义及运用 篇12
掤, 在一般的字典中是查不到的字, 它是内家拳法一种特有的力, 从“棚”字演变而来。“棚”, 系名词之意, 诸如木棚、草棚、瓜棚等等。要想搭一个棚子, 必须得有棍棒类物质搭成架子作支撑。在武术中, 掤的衍生之意即为支撑。有了支撑, 也就有了力量, 故“掤”亦即力量之寓意。武中之力, 可谓之劲或功力。因此, 常将“掤”和“劲”作为一个完整的特有名词称之, 即“掤劲”。无论在推手或技击中, 如果自身整体有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别人就不会轻易地把自己放出或击出, 自己才会具有放出或击出他人的先决条件;如果两臂存在良好的支撑效能, 就能在进攻时势不可挡, 在防守时可阻挡来犯者的进攻。
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对掤劲的论述为:“掤法向外, 驾驭敌人之按手, 使不得按至胸腹贴近, 故曰掤。”对于掤的应用, 大师强调说:“最忌板滞, 又忌迟重。板者, 不知自己之运动;滞者, 不知敌人之取舍。既不知己, 又不知彼, 则不成其为推手矣。迟重者, 必以力御人, 便成死手, 非太极拳家之所取也, 必曰掤者, 黏也非抗也。手向外掤, 意欲黏回, 又不使己之掤手与胸部贴近。调化劲全赖转腰, 一转腰则我之掤势已成矣。”
在太极拳中, 其每一招式无一不含“掤”之要义。因此, 务必要做到立身中正, 行于圆迹, 处处皆含支撑。太极拳虽然讲究放松, 但放松并不是松塌, 放松是为了更好地感悟整体或局部性的支撑;放松是获取掤劲的先决条件。只有松得开, 才能掤得住, 才能积柔成刚。因此, 必须做到松中有紧, 紧中有松。这个松中的紧即为掤劲, 这个紧中的松即为虚灵。尤其是练到一定程度后, 肢体越放松, 自身的掤撑感和沉重感就越明显。此时若用臂腕接搭他人招式, 对方必感我之防卫固若金汤;若用肢体搭于他人, 对方则感千斤之重;若以拳掌击人, 对方必感穿透效能十足。为了能更有效地体认掤劲或掤法, 可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别训练:
在慢套路中求体会。动作的缓慢有利于身心放松, 有利于使掤的感受交织地出现在招法招式中。
选择某些单式进行专门的反复练习, 这样可加强某一方面的掤劲效果。诸如选择左右搂膝拗步、左右野马分鬃、云手等等, 此种练法在大成拳中被称作为试力。在动作熟练化和掤劲贯通后, 即可进行该招式下的发力练习, 此即为将定态掤转为动态掤的过程。
进行太极桩功练习。站桩是内家拳法肌肉若一的练法, 它可使局部的掤融贯为整体性的掤, 这样无疑会使掤劲的威力得以延伸。
在推手或技击中, 通常采用的掤劲之法为:当对方向我进击时, 我以适当的招式将腕臂作为触点, 先用掤法阻挡进攻的来势, 然后, 凭触点的感知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与方向, 最后再确定自己的打击目标与力度。在具体应用时, 既可使用套路中的定招定式予以打击, 也可根据本能的反应随时应变出各种重击妙式, 此即无招胜有招的技法。
一、定招定式的应用
例1、野马分鬃的应用
对方 (黑衣者) 左拳击来, 我以野马分鬃式用右腕掤挡对方左小臂, 然后, 我右腕继续向右下方缠挂其左臂的同时, 左手以拳掌猛击对方肋或心脏部位 (图1、2、3) 。如果缠挂造成对方前倾趋势比较明显, 也可用右掌背击打对方左侧面部 (图4)
例2、云手的应用
对方右拳击来, 我以云手招法施左腕撑掤其右臂, 以阻挡其拳锋, 然后我以腰为轴, 上身右转, 右手以掌背或拳背猛击其面部或右侧耳根部 (图5、6、7) 。
对方左拳击来, 我上身在向右闪身的同时, 左腕以云手单式向左掤挡其左臂, 在我左腕继续挂缠其左腕之际, 右脚略向前上步, 绕其左侧, 右手以云手招式击其鼻面部 (图8、9、10) 。
例3、手挥琵琶的应用
当对方以右拳向我进攻时, 我可用手挥琵琶式进行掤防与反击。例如, 当对方拳锋将至我身前时, 我左腕以手挥琵琶式掤住其右臂。与此同时, 右掌似刀以手挥琵琶式砍击其面部 (图11、12、13) 。
二、根据本能反应进行掤劲应用
例如:对方右拳击来, 我右臂抬起, 以右腕迎掤其右臂, 此时对方若继续向我施力, 我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反击。
1、以左腕转换右腕接掤, 然后右臂弯曲, 右肘以肘尖部撞击对方下颏或颈部 (图14、15、16) 。
【第一要义】推荐阅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07-03
写作要义08-29
电视新闻及拍摄要义07-26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义09-22
小学班主任工作之要义05-29
教育随笔:尊师的要义是尊重09-29
“鸿茅药酒案”提醒法律边界的要义10-25
为上帝而工作-美国清教工作伦理要义05-10
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义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