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长度测量

2024-12-13

宫颈长度测量(共5篇)

宫颈长度测量 篇1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围生儿发病以及死亡的一个原因, 主要指产妇分娩时间为28周到37周。尽早对先兆早产产妇进行处理, 能够有效保障围生儿的安全, 减少围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 可减少假临产导致不必要的处理。临床上对于早产的预测, 主要以超声检查为主, 通过对产妇宫颈长度的检测对早产进行预测是目前国内外产科的主要研究内容[1]。国内虽然对此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然而缺乏较大的样本以及系统性资料。笔者医院针对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早产的预测价值展开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取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兆早产孕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 (25.2±1.2) 岁。孕周29~37周, 平均孕周 (32.8±1.2) 周。孕妇宫口开大范围在3 cm以下, 胎膜无异常, 不存在其余合并症。规律性宫缩≥4次/h, 持续30 s/次。部分产妇存在阴道少量流液、流血。结合超声检测途径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 各50例。对照组予以经腹部超声检测, 实验组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超声检测, 仪器选择SAMSUNG MEDISON-X6型超声。对照组:探头频率控制为3.5 MHz, 检测前将患者膀胱适当充盈, 取无菌避孕套套住探头, 取耦合剂在避孕套内外涂抹, 于耻骨联合上方通过移动确定宫颈矢状切面, 观察产妇宫颈内口、宫颈外口以及宫颈管。对宫颈内、外口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记录宫颈长度。如果存在宫颈漏斗以及羊膜囊嵌入, 则宫颈长度为漏斗最低点以及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实验组:探头频率控制为7.5 MHz, 在患者膀胱排空后进行检测, 无菌避孕套套住探头, 取耦合剂在避孕套内外涂抹, 探头置于阴道内部, 并靠近宫颈, 子宫颈矢状面的显示以及检测同对照组一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宫颈长度<2.6 cm的早产率为63.3%, 宫颈长度在>2.6 cm的早产率为25%。对照组宫颈长度<2.6c m的早产率为3 0.8%, 宫颈长度在>2.6 c m的早产率为4.3%。实验组早产率均比对照组要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国内, 早产的发生率较高, 占5%~15%的比率, 其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较多, 目前表明与宫肌功能异常、子宫膨胀过度以及妇科炎症等因素有关。早产的危害性较大, 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均会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早产儿生活能力下降, 加大颅内出血、肺部疾病、感染以及硬肿症的发生率, 还可对胎儿的智力造成影响。因早产导致的死亡在早产胎儿中占据15%的比率, 因此需要尽早对早产进行预测, 及时处理[2]。

早产导致的症状较多, 妊娠晚期产妇下腹部以及肌肉可出现变硬的情况, 且有发胀感, 宫缩每隔10 min出现1次, 可持续30 s/次以上, 若宫颈管同时存在缩短情况, 则可确定为先兆流产。早产征兆中, 阴道出血也是常见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 因胎盘早剥、宫颈炎症以及前置胎盘作用也会导致阴道出血, 但其出血量比早产征兆出现的阴道出血量要更多。产妇可出现温水样液体流出, 且伴有阵痛, 此为早产征兆[3]。

产妇若出现以上几种症状, 则要及时调整产妇体位为左侧卧位, 并结合胎儿的情况对其基于保胎干预, 延长产妇的妊娠期, 保障胎儿的生存率。

目前对于早产的预测, 主要应用超声对产妇宫颈长度进行检测, 宫颈退缩为宫颈制约力下降、成熟的一种表现, 尤其与宫颈机能异常、低体质指数、多胎妊娠等宫颈因素导致的早产联系密切。应用超声对宫颈长度进行检测, 优势明显, 体现在其客观、无创、可重复以及精确, 且其检测途径较多, 包括经阴道、经腹部以及经会阴等途径, 其中经阴道检测的价值性在临床上得到更多认可。经腹部应用超声进行检测, 需要产妇事先保持膀胱充盈, 这对宫颈解剖位置影响较大, 可导致宫颈增长, 经腹部检测在一定范围内会因膀胱容量增加, 导致宫颈长度增加, 导致早产的预测结果收到影响, 降低了精准性。而经阴道超声进行检测, 超声探头与宫颈组织相接近, 产妇不需要充盈膀胱, 因此宫颈长度也不会出现变化。然而经阴道进行超声检测对产妇有一定的心理作用, 会过于担心感染、出血以及早产等情况, 因此临床依从性会受到影响, 且经阴道进行超声检测要求的技术、仪器条件较高, 因此临床推广有一定难度。

笔者医院研究得出, 实验组宫颈长度<2.6 cm的早产率为63.3%, 宫颈长度在>2.6 cm的早产率为25%。对照组宫颈长度<2.6 cm的早产率为30.8%, 宫颈长度在>2.6 cm的早产率为4.3%。实验组早产率均比对照组要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 应用超声对产妇宫颈长度进行检测, 对预测产妇早产有较高的价值性, 且其中以经阴道超声检测的精确性较为理想, 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 对宫颈长度<2.6 cm的产妇, 临床上需要加强关注以及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晓莉, 温龑晨.超声检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4) :670-671.

[2]魏玮, 李俊鹏, 杨汇娟.超声检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3, 23 (3) :1539.

[3]高岚, 胡誉, 王利民, 等.超声检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09 (4) :76-78.

宫颈长度测量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的种类。

2、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意义。

3、了解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刻度原理。

4、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教学重点

误差及有效数字、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

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误差及有效数字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CAI课件]阅读思考题

1、什么叫误差?误差分哪几类?

2、什么是有效数字? 学生活动二:解答思考题 [CAI课件]总结

1、误差

(1)定义:测出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分类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A、系统误差

产生: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特点: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的偏大或偏小。减小方法: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B、偶然误差

产生: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特点:多次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2、有效数字

(1)定义: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为误差所在位。

(2)确定有效数字时注意以下问题:

A、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例如273和27.3、2.73都是三位有效数字。B、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单位无关,例如273mm写成27.3cm或0.273m都是三位有效数字。C、关于“0”在有效数字中的特殊性。

0在前时,从左往右数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才是有效数字。0在后时,记入有效数字。

9D、乘方不算有效数字,例如8.73×10,是三位有效数字。E、在计算时一般取两位或三位有效数字。强化训练:

判定下列有效数字的位数:

2(1)0.072(2)38000(3)3.23×10(4)2.93 参考答案:(1)2位;(2)5位;(3)3位;(4)3位。

二、游标卡尺

[CAI课件]游标卡尺 介绍卡尺的构造:

主要由主尺和可以沿主尺滑动的游标尺组成,共有四个测量爪:内测量爪可以测槽的宽度和管的内径,利用外测量爪可以测量零件的厚度和管的外径,游标尺的深度尺可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

游标卡尺的精确度

主尺上的最小分度是1.0mm,不同的游标尺精确度是不同的,常见的有:

(1)游标尺为10等分刻度,其为长为9mm,游标尺上的每一分度和主尺上的最小分度相差0.1mm,精确度为0.1mm。

(2)游标尺为20等分刻度,其总长为19mm,游标尺上的每一分度和主尺上的最小分度相差0.05mm,精确度为0.05mm。

(3)游标尺为50等分刻度,其总长为49mm,游标尺上的每一分度和主尺上的最小分度相差0.02mm,精确度为0.02mm。游标卡尺的读数:(1)CAI课件模拟

(2)结合CAI课件讲述测量结果的读法。(3)总结:

测量值=主尺上的整毫米数+游标系数×精确度(4)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强化训练] 用CAI课件模拟几种测量结果,学生进行读数方法训练。

小结:

窥探长度测量的奥秘 篇3

测量:北京到上海有多远?

在测量前要准备一张标注了比例尺的地图和一根细线。首先,我们让细线与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完全重叠,并在棉线的两端做上标记。然后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标记间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再乘以比例尺的倍数,就能得到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虽然地图上的铁路或河流的长度不是一条直线,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但是借助易弯曲、弹性小的细棉线,使其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最后量出细棉线伸直的长度即可,这种方法咱们就叫它“化曲为直法”好了。

通过这个方法,你不仅可以测出国内两个地区的距离,不同国家的兩个城市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来。

如果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设法测量出来,并觉得不太麻烦,那么到宇宙中测量距离呢?比如,测一测月球到咱们地球的距离。

测量:月球距地球的距离有多远?

要测试宇宙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我们首先得想到太阳,因为它能发出光芒,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因此只要记录光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用的时间,用它乘以光速就是光走的路程,这个数据的一半就是月亮跟我们所处地球之间的距离。不过,要靠太阳光来做测量可不太顺手,我们需要用亮度高、方向性好的激光来实施测量。

在利用光速的同时,如果再配上一台精确的时钟,就可以测量出超级远的距离,而且得到的数据很准确。这种测量距离的方法被称为激光测距法,小轿车上加装的导航系统就是利用类似的原理工作的。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篇4

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4、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5、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导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导学重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学法提示】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导学过程】

2课时

一、预习导学 (利用10分钟通读教材填写下列问题 )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二 问题精讲

1、通过你的实际操作,你能归纳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吗?

2、误差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减小误差?误差和错误有何区别?

三 练习反馈

(一) 填空题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测量结果是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2、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

米( )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 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

0.35cm=_______m=_______km 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

1m3=______cm3=_______mm3 0.08cm3=_______m3

6×105 nm= m= cm

4、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__ ,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 ,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___。

5、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 。1h= min= s.

2小时12分= s 6分02秒= s

7、和 之间的差别是误差。 是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联想变通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万,则在地图上长1 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______ km,地图上1 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______ m2

【反思总结】

总结:

(1)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作业超市】

必做题:完成课本后面练习。

宫颈长度测量 篇5

反观当今幼儿园的种种长度自然测量活动,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过于注重幼儿测量技能的培养,把测量数据的获得以及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忽视幼儿对测量数据所表征的物体长度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长度测量单位的理解,忽视幼儿对测量长度方法的自主探索。另外,教师往往在一个测量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多个核心概念,如既要幼儿理解测量的意义,又要通过提供多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理解长度单位大小与测得数量的反函数关系,并认为这是在为幼儿设置测量学习的“层次”。种种问题的出现,源自教师对幼儿测量学习的意义以及测量学习的路径缺乏了解。

那么,幼儿到底是怎么学习测量的?虽然同龄幼儿在数学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对长度自然测量的理解和掌握有严格的心理顺序,基本上都要经历以下阶段。

一、多个长度自然单位首尾相接

幼儿在未能运用测量这一手段判断物体长度之前,对长度的认知主要通过感知,他们会用“很长”“有点长”“一点点长”等词汇来表示所感知的长度。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幼儿通过操作能用计量数加测量单位的方式来描述物体的长度,但此时还不能建立表象中的测量单位。〔1〕在这一阶段的测量学习中,首先要让幼儿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长度测量究其实质就是测量物体有多少个单位相加那么长。所以,最初幼儿对测量的理解需要用多个自然单位首尾相接地覆盖测量的对象,认识到测量就是用单位长度来覆盖物体并等量替换物体长度的过程,如用5根吸管覆盖桌子的长度,5根吸管长就是桌子的长度。

在活动中怎样帮幼儿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呢?首先要让幼儿亲历操作,通过外化的动作感受测量就是将小的单位组合在一起。如让幼儿尝试用很多吸管测量桌子长度,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测量时的注意点:沿着桌子的边首尾相接摆放吸管,前一根吸管的末端与后一根吸管的前端相连,不重叠也没有空隙,覆盖整个桌子长度。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几根吸管接在一起的长度就是桌子的长度,建立长度的等量替换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教师在测量活动中并不理解以上关系,如在测量桌子时,教师常常这样提问:“你能用几根吸管量出桌子的长度?”幼儿关注的便是吸管的数量,在操作过程中只记得把吸管接起来,接完后数一数是几,对这个数字所要表征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这样的测量活动无法让幼儿建立用几根吸管长来表示桌子长度的等量替换关系的概念。

二、重复使用一个长度自然单位

幼儿在4岁前还难以理解自然测量单位。虽然幼儿已经会使用相同自然测量单位沿着被测物体摆放,但这种操作只是停留在运用测量单位层面,幼儿在重复摆放单位前并不一定要把被测物体分成相等的单位,也就是说这样的测量并不需要幼儿真正建立测量单位的概念。进入大班后,随着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理解长度可以分割成若干个单位以及测量单位的意义,能重复使用一个自然单位测量出物体的长度,这不仅涉及实际操作层面的单位重复,还需要进行心理层面的单位重复。这种心理层面的单位重复性是指幼儿心理表象的过程,把单位沿着被测物体进行心理重复,〔2〕即幼儿需要想象出空的地方也有长度单位的摆放,最后根据重复单位的数量总和等量替换物体的长度。

在这一阶段的测量活动中,幼儿应重点探索只有一个测量单位时的测量方法:在每一次测量的终点做一个记号,第一次测量的终点是第二次测量的起点,量完后再数一数一共做了几个记号,并在心理层面进行等量替换:记号的数量所表征的物体的长度就是被测物的长度。如绘本《一寸虫》,故事里使用的就是重复使用一个长度自然单位的测量方法,聪明的一寸虫重复使用自己身体的长度来测量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蜂鸟的身体、苍鹭的腿,凭着自己会量东西的一技之长化险为夷。同时,这样的测量活动还可让幼儿探索理解:无论用什么样的自然单位进行测量,方法都和使用一寸虫一样。当然测量中会遇到测量单位多余或不够的情况,如果幼儿能理解多余或不够的意义,说明幼儿已经对等量替换有了明确的认识。

三、理解长度单位大小与测得数量的关系

对单位重复性的理解是儿童理解长度单位大小与测得数量的关系的前提。〔3〕在上一阶段中,幼儿不仅有了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重复摆放同一长度单位的操作经验,而且在重复使用一个长度自然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通过心理表象在心理层面上理解了单位的重复性。同时,在前期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中,幼儿发现使用不同的测量单位测量同一长度,其结果是不同的。这些经验为幼儿理解长度单位大小与测得数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幼儿意识到测量同一个物体时,若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得的数据便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存在着反函数关系。

在这一阶段的活动指导中,教师可提供不同的长度单位,让幼儿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散步中教师与幼儿分别用自己的脚去测量一段小路的长度,幼儿用了9个脚长,教师用了6个脚长。然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同一條小路,老师的脚和小朋友的脚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引发幼儿对测量单位和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思考,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现,从中梳理出测量的单位大,测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单位小,测的次数就多的经验,从而使幼儿理解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反函数关系。当然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并不简单,需要幼儿大量真实而有实际意义的经验的积累。

四、理解长度单位相同的必要性

在测量活动中,使用大小相同的长度单位是准确测量以及对不同长度物体进行比较的前提,如果使用不同长度测量单位,测得的结果就无法比较。大班幼儿初期难以真正理解选择相同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常常出现混合使用不同大小的长度测量单位的现象。随着幼儿对测量单位大小与测得数量间反函数关系的理解,他们会逐渐意识到如果混合使用不同大小的长度测量单位,会导致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一致,从而无法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分别使用两种大小的单位测量两个不同的量,得出的结果不能直接比较;要准确报告测量结果,除了数值之外必须同时报告测量单位,只有数值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没有意义。

nlc202309082219

理解长度单位相同的必要性,是幼儿测量学习的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发现用不同测量单位测量物体无法比较测量结果的现实。如在“2只蜗牛哪只爬得远”的测量中,教师提供吸管、毛线等测量工具,幼儿用吸管测量一只蜗牛的爬行长度为3根吸管长,用毛线测量另一只蜗牛的爬行长度为6根毛线长,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你能比出2只蜗牛哪只爬得远吗?”在此基础上再追问:“你有什么办法比出哪只蜗牛爬得远呢?”引导幼儿发现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测得的结果才可以比较。

五、体验尺子的用途并理解尺子原点的意义

大班幼儿已经知道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4〕但他们更多地是把尺当成吸管一样的自然测量工具来使用,或者仅仅是机械记忆测量物体末端对应的尺子刻度就是测量长度。对自然测量中单位的理解是幼儿学习用尺测量的前提。在前几个阶段中,幼儿运用自然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为幼儿理解尺的单位奠定了基础。如,大班末期的幼儿可以把尺上的刻度与前面形成的自然测量单位之间建立联系,一个个刻度就类似于一根根小棒,从中理解数字与刻度的意义,体验尺子这一标准化测量工具的重要用处。

用尺测量物体长度,对幼儿来说存在诸多困难。首先,尺的端点不是原点,有一小段的留空,幼儿注意不到原点的存在。其次,尺上的刻度往往包含多个单位,如既有厘米又有毫米,刻度大小存在包含关系,幼儿并不理解尺子上的刻度和数字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关注幼儿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如用厘米尺测量时,首先,幼儿应对1厘米这一单位有多长有所认识,并理解尺中数字的实际意义:每个数字代表0开始到这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有多长,如尺子上的数字是5,可以让幼儿先数一数0到5之间有几格,每一格是1厘米,0到5这一段距离是5厘米。其次,可围绕数字的实际意义展开讨论,请幼儿用可操作的实物单位和尺子测量同一长度,比较测量结果。当然,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制作专门的厘米尺,其顶点就是原点,而且只有厘米一种单位,没有其他单位的干扰,这样更便于幼儿理解。

弄清了上述幼儿测量的学习路径与教师的指导路径,我们便能有效地开展活动,以促进幼儿测量能力的发展。

首先,引导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测量问题。测量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幼儿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建构测量概念,并且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和发展着测量概念。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一日生活中有關测量问题的契机,帮助幼儿更好地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建构区,幼儿盖了两座“高楼”,“怎样才能知道哪座房子高呢?”幼儿选择工具、确定方法,一个测量活动便开始了。又如,幼儿在给种植区中的玉米浇水时讨论“玉米是否长高了”,教师便可与幼儿一起观察、测量、记录玉米高度的变化。当然教师也应为幼儿创设各种测量的情境,如在绘本《一寸虫》《一只脚有多长》等创设的情境中让幼儿用一寸虫或脚长进行长度自然测量,帮助幼儿理解测量的概念。

其次,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思考与探索中解决问题。幼儿的测量活动应该带有开放性,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如,测量前,可以先让幼儿猜猜物体的长度,引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的量感,培养幼儿推理、关联等数学思维能力。测量过程中应贯穿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如在上述测量“高楼”和玉米的活动中,选用什么合适的测量工具,怎么量,从哪里开始测量,到哪里结束,均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并鼓励幼儿表达测量的过程、结果及其原因,如果没有成功,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学习如何纠正。测量的结果可以用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或记录,如用图案、数字或各种符号等,发展幼儿的多元表征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64.

〔2〕汪光珩.3~6岁儿童数学单位概念与非标准空间测量能力的发展及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张华,庞丽娟,韩小雨,等.儿童早期测量能力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4).

〔4〕肖娟.4~6岁儿童长度理解能力的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审计技巧下一篇:挖掘背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