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监控系统

2024-06-10

集中监控系统(精选12篇)

集中监控系统 篇1

1引言

近几年移动业务的飞速增长, 网络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截至2011年12月, 我公司交换机数量达到十多台, BSC几十台, XCDR几十台, 基站和传输网元达到近千个。随着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 维护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着完善网络维护手段、提高网络维护效率、提升网络运营水平的指导思想, 决定通过了网管平台整合的方法改变现状, 考虑到网管数据的集中受网管数据库接口和告警标准化的问题制约, 实现难度大, 为目前的技术难题, 采用了“自主研发场景监控软件+大屏幕显示”的解决方案, 以视窗集成的思路来研发集中监控平台。即通过将维护终端画面输入到显示大屏幕上, 自行开发软件, 在一台视频控制主机上可以完成对所有维护终端的操作, 缩短了巡视周期, 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濮阳分公司已经对全网实现了集中监控, 但集中监控的手段主要依赖于各厂家网管, 网络部监控投诉班每班2名值班人员需要不停的穿梭于几十台各类网管进行不间断监控, 巡视周期长, 监控难度大, 效率低, 容易出现工作失误。而且随着业务的发展, 许多新的网管系统亟待投入使用, 使得原本紧张的监控机房空余机位更加捉襟见肘, 不得不考虑机房扩建, 而且作为移动公司网络运行维护的指挥调度中心, 濮阳监控机房缺乏相应的形象展示能力。

2具体解决方案

我经过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自主研发场景监控软件+大屏幕显示”的解决方案, 以实现将各种网管监控场景集中在监控大屏呈现的目的。

整个软件采用CS架构, 将各网管通过VLAN划分集中在三层交换机上后连接到相应代理主机上, 再将各代理主机的视频画面集中到视频控制矩阵单元, 通过场景控制主机按需要将视频输出到监控拼接显示大屏和监控工作人员所使用的监控终端 (PC机) 。大屏幕显示采用拼接高端LCD接拼显示屏, 用来清晰展示各屏幕的监控效果。

(1) 网管层。

(2) 由现有网管系统构成, 为监控告警提供监控接入来源。

(3) 网络接入层。利用三层交换技术, 通过VLAN方式安全实现各个专业网管的接入。

(4) 采集层。通过监控代理服器, 完成各个专业监控画面的采集生成, 并发送至场景监控服务器。

(5) 控制层。场景监控服务器负责操作人员登录认证和操作权限分配。

(6) 操作显示层。监控终端给操作人员提供登录和不同权限的集成监控画面呈现。

1) 系统拓扑图 (如图1) 。

2) 综合监控软件系统如下。综合监控软件采集平台的ScreenCapture引擎负责实时采集场景服务器显示终端的界面;综合监控软件Server的VideoStream引擎负责将采集的换面实时生成视频流媒体;综合监控软件Server的Broadcast命令模块负责将实时生成的监控视频流媒体广播出去;综合监控软件Client的监控画面显示模块负责实时播放来自Server端的监控视频流媒体, 供工作人员进行网管系统的告警监控;当某个网管平台出现告警, 工作人员需要详细查看告警情况时, 工作人员可以双击监控视频画面的那个网管平台的现实区域。

3) 网络安全接入方案。网络部分采用一台三层交换机用以连接各业务子网、各监控服务器和监控终端。在三层交换机上划分多个VLAN, 通过VLAN之间的隔离加上VCL访问控制列表技术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隔离, 从而解决物理连接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 使用华为Eudemon100E防火墙提供多层协议的安全防护以确保对系统的访问控制。

通过三层交换机VLAN的方式隔离了不同网段;通过多个监控采集平台隔离不同的网管业务;监控终端登录需鉴权;同一监控代理服务器为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操作人员登录。

4) 多画面集中显示方案-软件实现。服务器端由两部分组成监控代理服务器和场景综合服务器。

监控代理服务器预算为10台, 分别安装不同的网管软件客户端和综合监控采集平台, 采用VLAN技术分隔开以保证各网管系统的隔离和安全。它负责将本专业网管系统数据解析, 并完成的监控画面发送功能。

场景综合服务器通过视频矩阵控制实时的多画面监控视频流并将其发送给监控工作人员所使用监控终端 (PC机) 和大屏幕高端LCD接拼显示屏, 以达到网管场景集中监控的目的。

监控终端 (PC机) 安装综合监控系统客户端软件 (client) 。它实现接收综合监控画面功能, 并在用户点击某个监控窗口时可切换到该网络系统的登录画面。

5) 大屏幕显示方案。根据分公司监控中心的调研需求, 要将视频影像及电脑信号输出到电视墙上显示, 方案配置9块46"单元组成3×3拼接墙, 共9台液晶拼接墙和专用多屏图形控制器及相应的大屏幕应用管理系统软件。

整屏分辨率可达 (1366 (3) ( (768 (3) =4098 (2304。

大屏幕显示系统硬件设备包括:拼接单元、拼接控制器、矩阵、控制主机等, 其中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拼接单元及拼接框架。系统中对于计算机的图像信号, 可通过VGA矩阵, 结合显示单元内置的拼接功能, 实现任意一路的切换, 完成直接采集计算机信号的大屏幕拼接显示。

可以根据使用需要, 把各种信号的显示和位置存储为各种相应模式, 在用户需要的时候直接切换, 即可即时按照定义模式显示窗口, 或者进而定义预案, 按照需要自动调用或者切换全屏模和分屏显示模式, 实现对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各专业终端的整合, 各专业网管系统集中管理和监控, 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管集中初具规模, 也为将来的数据集中创造了必要的硬件环境。目前, 该项目在全省范围尚属首创, 具有较强推广价值。在确保现网网络安全的前提下, 实现可靠的网络接入与网管数据的获取, 以解决目前网管终端种类多但单一数量少, 各专业容易发生“同抢”的情况。

维护终端集中监控项目实施以来, 值班人员对网管终端的轮巡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降低在15分钟以内, 大大提高了监控效率, 提升了重大故障快速发现能力, 值班人员可以更加深入的执行故障预处理和监督职能, 真正实现由“监”到“控”的转变。由于维护终端已实现高度集中, 监控机房不仅没有进行机房扩建, 反而撤去一排网管终端, 不仅美化了机房环境, 还成为展示公司网络情况和技术实力的窗口, 打造了“移动信息专家”的专业形象, 也成为网络运维的形象展示窗口。在重大故障和突发灾害状况发生时该系统作用尤其重要, 不仅提升了对网络运维状况的把控能力, 而且加强了监控机房的指挥调度能力, 建立了网络的核心“枢纽”。监控机房布局得到优化, 如果再上网管将不再占用监控机房机位, 只需接入系统中即可。环境得到美化, 还成为展示公司网络情况和技术实力的窗口。

参考文献

[1]《LED显示屏原理及工程技术》.

[2]《LED显示屏动态显示和远程监控的实现》.

集中监控系统 篇2

分析了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参考了华为公司开发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ViewPoint 及Honet接入网,与传统的`点对点闭路监控方式作了比较,提出了用于宁通高速公路的新型监控系统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网络结构清晰、资源共享、可扩充性、灵活简便等.

作 者:杨卫东 陈启美 Yang Weidong Chen Qimei 作者单位:杨卫东,Yang Weidong(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南京,210029)

陈启美,Chen Qimei(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10093)

集中监控系统 篇3

1 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1)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给水集中监控提高供水质量[3]。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水厂自动化系统保证水处理质量达到国家要求的相应标准,通过管网计算机调度系统保证供水压力等。

(2)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给水集中监控保障铁路供水的安全性,比如发现事故隐患的时候可以及时消除,从而可以保证水质和水压安全,也可以相应的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等。

(3)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给水集中监控提高铁路供水的效益。比如集中监控供水可以减少生产人员,降低电耗、药耗与水耗,也可以减少停水和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降低供水成本的目的。

(4)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可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相关研究表明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提供给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提供的情况是及时、准确地,这样就有助于铁路供水企业领导随时全面掌握情况,做到科学决策,从而避免生产指挥上的盲目性,为企业相关的领导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地调整企业生产管理机构,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5)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可以为供水企业发展打下基础。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还可积累大量的给水设施及管网的运行信息,结合其他信息处理技术,逐步建立事故预测、处理预案和辅助决策子系统,亦可通过运行找出规律,当条件具备时实现最优化调度。大量数据的积累,可为供水设施的合理规划与优化改造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总之,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给水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其中包含着提高供水安全性、提高水质和降低药耗、降低水耗、降低能耗、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实行集中监控系统,给水企业还可以结合建立数学模型、统计、预测等等方式,根据企业所定的需求、工艺技术指标及生产、经济指标等的实际情况,通过给水集中监控系统优化控制反馈,从而完成对输配水、净水、取水等供水的各个环节的合理调配,从而实现优化控制,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2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组成、设计

铁路的给水系统一般由水处理系统、取水系统和输配水系统组成[5] ,输配水系统又称之为管网系统。其中在位置上输配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取水系统的送水泵站是相对比较集中,对于较大型的给水系统而言组成给水厂进行统一管理,常常会设有多座给水厂。结合铁路给水系统的组成特点,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相应地可以分为两类子系统,即管网集中监控系统和水厂集中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与调度中心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其中有线通信可以采用或局域网互联网(INTERNET) (LAN)、广域网(WAN)等方式,对于无线通信则多采用宽带通信方式,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来达到满足大量和快速数据传输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迅速普及,各类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将成为主流,因为其具有以下优点。

(1) 低价:建设费用低,使用费用低。目前,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缺点是安全性稍差一些;但是,随着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的提高和监督管理的加强,安全性问题是可以彻底解决的。

(2) 可靠:高可靠光缆通讯,多选择性和智能性路由,高冗余设备保障,通信几乎是不中断的。

(3) 普及:地域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应用涉及各行各业,使用者涵盖各类人群。

(4) 标准:标准的通信协议,标准的硬件配置,标准的应用软件。

(5) 宽带:通信速度快,数据交换量大。

3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向

(1)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管理控制一体化:在信息时代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中,企业与外部以及与企业内部之间交换信息的需求再不断扩大,现代给水企业对生产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这种要求已不局限于对生产现场状态的监视和控制等通常意义的工作,同时还要求把管理信息和现场信息结合起来。所谓管控一体化就是建立全厂综合自动化、开放的、全集成的的信息平台,把企业的横向通信和纵向通信密切联系要在水厂内选择合适的压力采样点即可实现,而且压力信号可靠、稳定[7]。但出口压力与控制点的压力是有差距的,有时可能差距较大,从而使水泵的节能效果与最佳效果仍有差距。鉴于出口恒压的传感器设置方便、信号可靠等优点,一般系统均采用此种方案。

(2)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6]:给水集中监控系统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的双向、实时、全数字化、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3)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模式:由于变频调速装置的出现,只要有可靠的流量信号传感器,恒压供水方案很容易实现,只不过一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供水系统都不采用恒压供水模式[8] [9]。

(4)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变频调速控制点恒压供水模式:给水集中监控系统控制点恒压供水方案可以保证系统始终在最合理的工况点工作,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对于一个铁路的供水系统来讲,有时控制点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一个系统可能有几个压力控制点,可能较为分散,距离较远,这时,几个控制点同时取样,并远距离传输。因而,信号的压力信号的可靠性较差,从而导致控制点恒压供水实现起来投资较大,且较为困难。

4 结束语

我们通过对某地区铁路供水集中监控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发现效果良好,不仅实现了对管网各环节的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使铁路给水系统达到现代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还起到了节能、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臧智国.给水排水[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15.

[2] 肖子华.铁路给水技术[J].铁路建设,20113):32-39.

[3] 叶云.现代给水技术改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22-24.

[4] 刘润子.铁路给水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13.

[5] 李明仁,铁路给水技术设计与实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5-45

[6] 周建国,铁路百科[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13.

[7] 李華,铁路工程给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13.

[8] 陈仁.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J].铁路通报,2010(4):63-64.

嵌入式集中监控系统 篇4

1 系统更换实施方案

在每一个节点机房, 配置一台嵌入式监控主机, 取代原有的工控主机;以上提到各节点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的各个子系统均通过ICP系列采控模块采集数以上提到动力环境监控的各个子系统均通过ICP系列采控模块采集数据, 以RS485方式传输至现场智能控制器, 进入现场嵌入式主机。嵌入式主机有专用的通讯芯片, 通过内部管理模块的控制, 现场的数据按预先的安排, 有条不紊地进入软件系统, 由于响应的时间迅速, 所以监控计算机能对现场设备达到实时监控。嵌入式主机通过网卡与用户内部局域网相连, 系统的实时数据源源不断发送到监控中心机房, 中心机房采用现有的监控软件客户端, 机房管理人员即可在中心机房通过客户端实行远程监控, 实时了解机房内部的动态变化趋势。当不在中心机房时要查看各节点机房的运行情况时, 可以通过任意一台能够访问该节点机房网络的计算机, 通过IE浏览器来浏览各节点机房的设备运行状态, 或控制设备的运行。由此减少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大梁工作, 工作效率的提高, 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反映灵敏程度, 确保机房量工作, 工作效率的提高, 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反映灵敏程度, 确保机房的长期稳定运行。

2 LONCOMIP机房设备嵌入式集中监控系统介绍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采用LONCOMIP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Client及最新流行WEB浏览器功能, 远程操作方便。同时一监控主机可扩展接8个显示器显示不同画面的功能 (多屏幕监控画面功能) 。LONCOMIP监控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国内第一套基于Lon Work、SNMP、IP及RS485技术的Web监控组态开发平台, 所有技术可在同一机器同时运行。

(2) 国内第一套可在Windows、Linux、Unix平台上或嵌入式系统上运行的监控系统, 用Web或客户Client方式查看监控内容。

(3) 国内第一套能把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及操作系统管理完全溶合到自动化监控系统中。

(4) 系统提供FTP及DDE、DLL等技术接口, 可从其它应用系统采集数据。

(5) 系统采用分布集中监控方式, 适合多层多级部门建立分布集中管理模式。

(6) 报警方式包括屏幕报警、电话语音报警、modem语音报警、短信息及电子邮件。

(7) 强大的报警处理功能。可区分1000级的报警级别, 报警事件发生时系统自动按事件级别排队报警, 显示, 处理, 并将画面切换报警画面。

(8) 系统支持各式各样的UPS、空调、电量仪、门禁、消防监控主机、云台及多屏分隔器等设备直接监控, 对新设备新通讯协议的监控不需我们编程也不需你们编程。

(9) 系统具有电子地图、中文界面、知识事件专家、遥测遥控、操作权限严格、彻底实现无人值守等功能特点。

(10) 界面:令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参数实时动态显示, 界面完全汉化, 场地布局, 设备照片或图片直接显示屏幕上, 场景逼真, 鼠标控制, 操作简单。

(11) 系统提供标准监控接口及编程接口, 也可通过DDE方式与外部程序通讯。

(12) 号处理接口板:其平均无故障时间在20万小时以上。模块采用全密封结构, 固态封装, 可靠性极高。

(13) 系统全部硬件设备均为工控设备, 可靠性极高。

(14) 支持各系列智能设备:梅兰日兰各系列UPS, 西德STULZ机房精密空调, 及其它各大厂商生产的各种智能UPS, 空调及其它智能设备。

(15) 对路由器及交换机进行监视:监视其通断情况, 及运行参数 (路由表、ARP表, 端口配置状态、端口IO统计、端口IP信息, 及其它设备信息) 。

(16) 对局域及广域线路进行监视, 监视其线路通断情况及线路质量, 线路上的带宽占用情况。

(17) 对小型机或PC服务器等的操作系统进行监视, 监视其CPU占用情况, 及其内存占用情况, 硬盘占用情况, 设备状态 (系统启动时间等) , 当前运行的进程, 当前动态文件的大小, 当前用户数。

(18) 专家管理功能。对任一报警事件都会针对具体情况以文字或语言形式给最终处理提示, 指导值班人员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

3 Lon Com IP监控软件特点和功能介绍

Lon Com IP监控系统软件包括三部分:代理Agent部份 (或嵌入式系统) 、监控中心 (Agent Center) 、客户Client及Web部份。机房环境中各监控对象以光、电、磁等信号通过采控模块、通讯转换模块或直接连接到监控主机或嵌入式主机, 由Agent软件或嵌入式系统采集其各种数据后通过网络发送监控中心 (Agent Center) , Client及Web部份连接监控中心 (Agent Center) 实现监控 (Client与Agent Center也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 , 由Client及Web部份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3.1 Agent软件和嵌入式系统。

通过物理层连接各种UPS、空调等智能或非智能设备以及各种环境量的采集器。Agent和嵌入式系统对监控对象进行数据采集, 并且能接收监控对象的告警信息 (包括事件) , 通过通信把这些数据上行传送给监控中心 (Agent Center) 。

Agent和嵌入式系统通过接收监控中心 (Agent Center) 下行传送过来的控制命令 (包括设置命令等) , 把这些控制命令发送至受控设备 (或通过翻译之后把这些控制命令发送至受控设备) , 对受控设备直接进行控制。

Agent除了与环境监控对象接口以外, 还与网络监控对象接口。在本方案中, Agent采集全面系统管理机、服务器、路由器的工作状态、数据流量和网络负荷, 把这些信息内容送给监控中心 (Agent Center) 处理以提供相应的友好人机界面。

3.2 监控中心 (Agent Center) 的功能。

监控中心软件 (Agent Center) 接收多个Agent或嵌入式系统上传的采集信息, 记录历史数据, 生成报表信息, 处理突发事件。为客户端软件 (Client) 及Web端软件的提供历史数据, 同时把采集信息实时发送给客户端软件 (Client) 及Web端软件, 接收客户端软件 (Client) 及Web端软件的控制信息转发给相应的Agent或嵌入式系统实现控制。

4 结论

集中监控系统 篇5

一、通信计算机机房中集中监控系统的介绍

通信计算机机房集中监控系统主要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传统的监控主机、检测模块、采控模块、多串口卡与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主要有采集系统、数据浏览系统与设计系统组成。系统在发挥监控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对供电系统进行检测。对一二级交流配电柜的主回路以及各分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各种参数信息及开关闭合状态进行监控;对各种参数的曲线变化进行记录显示,并处理监控中出现的各种警报状态。其次对环境系统进行检测,对精密空调的冷却水、电流参数等各种参数以及各设备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对相关参数进行记录分析,对各种报警状态进行处理及记录,控制空调的工作;对采集泄漏主机的漏水报警故障进行排查,精确确定漏水的位置。通过内部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监测收集,了解机房内部各区域温度的变化,对报警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机房温湿度的检测以及数据的收集,对各区域的温湿度变化进行分析,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置。通过摄像机连接视频服务,通过视频服务将采集而来的信息编码信号还原制作成图像及声音,进行远程监控。最后是消防系统,其由消防控制器、温感探测器对报警信号发生的位置进行实施的检测,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通过回传的画面进行警报通知,通过启停相关设备对其进行控制。

二、通信计算机机房中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

(一)主要设计思路。通信计算机机房内部采用集中监控系统,中心机房作为监控采集主机的放置位置,操作系统采用各界面对各子机房实施监控,监控中心与客户端之间采用IP 链接,实现数据传输。接入此网的主机均可通过客户端或者IE 浏览器对监控数据进行抽调查看。

(二)硬件构成。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功能:首先是监控主机,其作用是对数据进行处理服务,工作稳定性较高,可根据具体要求配制声卡、显卡等。其次是串口服务器,他是与数据通信的核心硬件,也是IP 地质的唯一所在地,他可以将数据转换成IP数据包进行网络间的传输。第三是视频服务器,他是基于以太网为基础进行数字音频传输的多媒体服务器,通过以太网络将视频图像与音频图像同时进行输出。第四是采控模块,其主要作用是对数字量与模拟量等信号进行采集。第五是检测模块,他可以将计算机环境信息以及设备信息转换成相应的.模拟或者数字信号,传递给采控模块,然后接受对方的反馈指令。它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漏水监测传感器、等各种仪器。第六是电话语音卡,其作用是为系统提供电话语音报警服务功能。第七是计算机网络及监控分机:计算机网络通常为局域网,传输协议为TCP/IP 协议,是监控系统远程分布的传输媒介。监控分机是普通电脑,通过客户端软件或IE 浏览器与监控主机相连。

(三)前端机房监控系统设计。前端机房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三层结构,第一层是设备层主要是对总线进行协议转换以及数据采集。第二层是数据层,主要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管理,对相关设备参数数据进行记录、核查。第三层是管理层,主要对数据的后期处理进行必要的工具选择、报表管理等。他们可以实施供电系统的监控,与监控仪表、计算机进行连接,对设备的配电参数、开关状态等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机房供电故障可以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其次可以进行空调监控,通过实现拟好的通讯接口与西医,对机房空调的运行状态及参数进行实施获取,实现远程调控,及时的对故障进行排查处理。第三是可实施温湿度监测: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和房间分布,通常在小型机房、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电源室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并实时监控。按国家标准每40m2 需安装一个温湿度监测点,监控系统以直观的画面实时显示温湿度数据和变化曲线。通常机房要求:温度保持在15℃~30℃,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第四可实施消防监控,通过消防控制箱输出的报警信号可以无人条件下对机房内发生的火灾进行实施状态监测、处理。第五可实施漏水监测,通过漏水传感器中的感应绳将水源四周包围,一旦漏水便会激发报警装置。

三、通信计算机机房中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监控系统应向高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监控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已基本能够满足维护的需要,但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专家库等高智能化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高智能的性能对发展监控技术,提高计算机运行准确性。因此利用专家系统、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智能分析和控制方法,模拟和代替人的思维器官进行智能分析和控制是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IT运维管理之系统集中监控 篇6

【摘 要】随着网络应用技术不断发展,IT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项目背景、需求目标、功能设计、效果分析几方面探讨集中监控系统的建立。

【关键词】IT运维管理; 监控系统 ;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70-01

前言

随着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不断建设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企业管理运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IT基础平台的运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逐步从项目建设阶段转向以深入应用、提升应用水平的运行维护阶段。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已成为现阶段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重要保证手段。

一、背景

信息管理部是信息化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网络、主机等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维护,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IT服务。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应用不断增多,主机服务器、网络实施、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软硬件平台日益复杂,服务用户的面不断扩大,如何维护好日益增多的主机网络设备,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安全顺畅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和故障,是IT运维管理的关键所在。目前IT运维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构建一个综合的IT运维管理体系。对网络、主机、系统等的管理和服务是分散的、不关联的,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和知识库的共享,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融合组织、制度、流程、技术的IT运维管理体系,从粗放、分散、低效的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规范的管理,实现从手工运维到自动化运维。按照IT运维管理理论、方法和标准,结合实际和建设需要,遵循立足需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实际人员和管理情况,当务之急是需要建立集中监控系统,实现对网络及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监控和日常技术支持,快速响应和及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确保网络及信息系统正常、稳定、高效运行。

二、系统架构

2.1 系统架构图

集中监控系统实现对不同服务对象和IT资源的实时监控,包括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网络、安全、机房、业务应用和客户端等,并通过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对不同被管对象进行综合处理和集中管理,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基础监控数据的采集、归并、筛选、过滤、关联等处理,同时对数据进行本地存储。数据采集的方式根据被监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路由交换机及网络安全设备的数据采集方式采用SNMP协议轮询,接收SNMPTRAP以及Sys-log,采集相关的状态、事件信息。

(2)主机服务器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和监控的要求,采用SNMP协议、WMI、TELNET的方式轮询。对于特殊应用需求,可以采用AGENT的方式采集数据,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2.3 数据分析处理层

数据分析处理层根据系统设定的各项功能模块的具体要求,对数据采集层提供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组织、分析和存储,并将结果提供给上层的数据呈现层2.4 数据呈现层数据呈现层根据数据分析处理层提供的数据,通过Web界面以视图、报表等方式向用户展现。

三、系统主要功能

3.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整个集中监控系统的基础功能。采用SNMP、WMI、TELNET等协议轮询、接收SNMPTrap、Syslog,或者通过安装在主机/服务器上的A-gent上报信息,来获取被监控对象的状态信息、日志信息和告警信息,并作相应处理。

3.2 故障判断集中报警

故障判断根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和设定的判断基准,对事件进行判定,确定故障是否存在,并生成故障级别信息。集中报警功能根据故障判断提供的故障级别信息,采取不同的报警策略自动触发,驱动不同的报警程序,比如邮件、短信、声光等。

3.3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对设备性能进行实时监控,比如:网络设备的CPU、内存、端口流量,主机系统的CPU、内存、磁盘读写、交换文件等。监控参数管理可以定义监控周期和性能阈值,当性能超过阈值时,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3.4 网络拓扑管理

网络拓扑管理利用直观的图形展示,帮助管理员更好地了解网络系统的联接情况,在网络中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发生的位置,从而更快速恢复故障。网络拓扑管理根据网络连接情况,自动生成和实际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图,为管理员提供真正的网络视图。通过网络拓扑图管理员可以方便地掌握设备分布情况和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3.5 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用户可以订制资源使用报表、故障统计报表、资源趋势报表、TOPN统计报表、可用性统计报表、综合报告等不同类别的报表,并生成柱状图、曲线图、饼图等直观图表,实现各种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全面、宏观地展示网络的运行情况,有助于更细致地分析网络数据,察看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热点故障、故障多发设备、故障多发时间,性能变化趋势等,从中发现规律和趋势,为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提供详细的统计分析报表。

3.6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主要反应网络系统中被监控系统配置更新的情况。

3.7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系统配置、用户管理、监控行状况等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系统用户的基本信息维护和权限管理。监控策略管理是根据不同的监控对象和应用环境,设置不同的监控策略,比如数据采集周期、报警方式。

四、结束语

智能无线地暖集中监控系统设计 篇7

近些年来, 地暖系统因其控制灵活, 节能环保, 节省室内空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地暖常见的调节方式是手动调温, 这种地暖系统是被动的。现在的很多电器设备已经智能化, 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电力自动化、计算机和无线电技术, 将各种家电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集中的管理监控, 让智能电器具有能动性智能化的工具[1]。地暖智能化是地暖发展的方向, 我们所需要的智能地暖集中监控系统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 智能的自我状态控制功能和报警功能。

2 智能地暖集中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1 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由4部分组成:温控节点、通信频道、收发控制器、上位机监测控制软件。

温控节点其实就是温控面板, 温控面板安装在每个房间里, 这个部分主要的功能是监测室内温度, 采集温度信息, 将温度信息发送到上位机, 同时根据室内温度智能控制地暖的温度参数和工作状态。通信频道为数据和命令的传输提供专门的频道。收发控制器是温控节点和上位机连接的中转设备[1]。收发控制器将温控节点所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接收回来, 再通过串口将这些数据传送到上位机软件;同时它将上位机软件所发出的命令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温控节点。在网络规模小的系统中, 收发控制器有一个, 若系统规模较大, 可以设置多个收发控制器, 并将一个设置为主收发器, 其它为从收发器。上位机监测控制软件则是整个系统的大脑, 它的主要任务是初始化变量和控件, 等待串口数据, 收到完整数据包后, 会根据数据包中的关键字进行不同的处理, 提取出正确的温度信息和温控节点地址, 并将数据显示出来;发送数据时, 根据发送目标地址计算发送路径, 将命令发送到正确的温度终端。为了减少温控节点的代码量, 系统中有很多的数据处理是在上位机中进行的。

2.2 网络结构的选择

本系统采用的技术是无线自组网技术, 是一种没有预定的基础设施支撑的自组织可重构的多跳无线网络[2]。此网络有两种网络结构, 分别是平坦结构和层次结构。

平坦结构的特点是网络比较简单, 网络中所有的温控节点是对等的, 网络管理比较简单, 开销小, 适合于小型自组网网络;层次结构的特点是网络比较复杂, 按区域划分, 每个区域有各自的区域主节点, 网络管理较平坦结构要复杂, 开销大, 适合于大型自组网网络。

本系统网络规模小, 故选择采用平坦结构。

2.3 工作原理

每个温控节点和与它相邻的温控节点通过天线相互连接, 组成无线网络, 每个温控节点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通过无线频道传递到收发控制器, 收发控制器通过串口将温度信息上传到上位机, 上位机经过数据处理, 再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将命令发送到目标温控节点, 目标温控节点执行接收到的命令[3]。

3 智能无线地暖集中监控系统的特点

智能无线地暖集中监控系统采用无线自组网技术, 这个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动态拓扑网络结构。无线自组网网络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网络, 所以基于此技术的智能无线地暖集中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也是多变的。本系统采用的组网结构为平坦式结构, 每个温控节点都是对等的, 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只是把网络的控制功能分配到各个温控节点, 网络的建立和调整是通过相互配合实现[4]。当系统中的某个温控节点被破坏时, 也不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 提高了网络的抗毁性, 但也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了变化, 同时温控节点信号强弱和电磁波等干扰也会随时影响网络拓扑结构, 而且变化的形式和变化周期都是不可预测的[5];

2) 不依赖基础网络设施, 自适应组网。该系统组网时不依赖任何基站等硬件网络设施, 网络中的各个温控节点根据一种自组织原则相互协调工作, 协调组网, 自动探测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自动选择传输路径, 自动组成一个网络整体[3]。正因为无线自组网具备这样的特点, 所以地暖监测系统的各个温控节点的安装就非常方便, 不必考虑布线的问题, 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的布线, 而且不必担心线路故障的问题, 便于日后的检查和维修;

3) 温度节点也是路由器。温控节点的信号覆盖范围是有限的, 当这个节点需要跟它信号覆盖范围外的节点进行通信时就需要通过中间温度节点进行传递转发, 所以系统中的每个节点还扮演着路由器的角色, 担任转发数据命令和寻找路由的任务[2]。这样可以省去系统中的路由器, 降低成本;

4) 温控节点能源充沛, 手动自动一体控制。本系统的温控节点电源供给由220V交流电提供, 本系统温控节点工作电压为直流3.3V。在温控节点设计时, 我们加入了电压转换模块, 可以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3.3V电压, 这样就不必担心温控节点能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温控节点也设计有手动调节功能, 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调节温度高低。

4 关键技术问题

4.1 路由协议

由于该系统的多跳传递转发特点和网络拓扑结构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要求网络能及时进行重新组合, 所以要求制定的路由协议要及时感知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对于温控节点的移动和任何一个温控节点的开关状态, 信号强弱导致的链接状态的变化要作出感知, 同时在感知后及时维护网络拓扑结构, 重新组网, 寻找数据转发最优路径, 使通信保持畅通。

该无线网络包含一个与上位机相连接的收发控制器节点和若干温度节点。收发控制器节点上电初始化后就进入低功耗模式。温度节点随机布放, 上电初始化后, 温度节点首先会向收发控制器节点发出请求分配级别的命令, 然后进入低功耗状态并打开定时器。若在设定时间内收到收发控制器节点分配的级别, 该温度节点就会向收发控制器节点发送自组织信息的数据包。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收发控制器节点分配的级别, 该温度节点会从低功耗状态唤醒, 再次发送请求分配级别的命令, 如此循环。定时时间到, 温度节点重新回到发射广播命令状态。当温度节点发射广播的次数达到设定值时, 该温度节点就会将接收到的应答信息进行整理, 确定自己在网络中的级别, 并确定上级、同级和下级节点的相关信息。该温度节点再向上级节点发送包含这些信息的数据包, 直到数据包传送到收发控制器节点, 从而确定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4.2 安全问题

在自组织网络中采用的是无线传输, 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是:衰减大, 干扰大, 多径效应等。所以基于这样的物理特性, 会造成温控节点的信号减弱, 数据传输延时时间变长, 更严重的会导致数据丢失[4]。此问题是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我们除了将天线设计成为整体PCB环行差分天线以外, 在软件上加大了每个温度节点的采样频率, 在单位时间内, 在不产生相互干扰的情况下, 多发送几次温度信息, 由于地暖监控系统对温度信息采集的实时性要求不高, 所以在实验中证明, 这样的解决方案也是适用的。

5 结论

对智能无线地暖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是为了完善传统地暖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将无线自组网技术应用在地暖中进行无线智能程控是该系统的创新点, 通过了解现有的地暖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 以及通过总结我们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便考虑将无线自组网技术和传感技术集成应用在地暖中。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完善, 结果显示通过集成无线自组网技术, 可以克服现场条件不理想时布线困难的问题, 节约施工成本, 方便了故障排查;同时通过集中监控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对本系统的不断完善, 它不但可以应用在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场合, 它智能调温的特点还可以应用在家庭中。

摘要:对智能无线地暖集中监控系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采用地暖供暖的办公楼、学校、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能进行室内温度和地暖运行状态的无线集中监控和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情况智能调节系统温度参数和开关状态, 从而降低能耗。本文首先介绍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地暖集中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然后介绍本系统具有的特点, 最后介绍在设计和研究中遇到的关键性技术和解决办法。最后的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地暖智能集中监控, 降低电耗, 至少可节省约30%的能耗支出。

关键词:智能,无线自组网,关键技术,路由协议

参考文献

[1]M.Cavalletti, null, G.Ippoliti, et al.Intelligent control for a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09, 40.

[2]甄岩, 李祥珍.移动自组织网络发展与应用展望[J].数字通信, 2010, 5:31-33.

[3]Sun, Jinyuan.An Identity-Based Security System for User Privacy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10, 21.

浅谈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篇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和与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电力局的重要成员。

机房的环境设备 (如供配电、UPS、空调、安保等) 必须时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而又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并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尤其是对于需要实时交换数据单位的机房,其机房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

此外,目前许多机房不得不采用24小时专人值班的方式定时巡查机房环境设备,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往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对事故发生的时间及责任也无科学的管理。

1 系统特点

1.1 通用性

监控系统的设计符合国际工业监控与开放式设计标准

1.2 可靠性

(1) 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不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

(2) 监控系统具有专家诊断动能,对通信中断、软件故障能够诊出故障并及时告警;监视各智能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参数。

(3) 全部硬件设备可靠性极高。

(4) 监控界面完全汉化,可根据用户要求随意设计界面。

(5) 操作简单,只用一个鼠标即可完成现场的所有操作。

(6) 监控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符合国际网络协议标准,操作系统选用实时多任务管理的Winnt操作系统和标准开放式的数据库接口,可支持各种类型数据库。

1.3 兼容性

支持世界各著名厂家提供的智能设备,实现完美的监控。目前系统兼容设备的品牌有:STULZ、LIEBTRT、RC、HIROSS等机房精密空调。MGE、EXIDE、SICON、LIEBERT、IMV等UPS。

1.4 安全性

(1) 系统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对各种设备的报警提供专家处理提示和电话语音系统。电话语音系统可设6组电话号码,处于无人值守时,一旦有严重事件发生,系统会自动拨打所设置的号码 (手机、BB机自动留言、电话) ,采用语音方式通知有关人员。

(2) 强大的报警处理功能。可区分1000级报警级别,报警事件发生时,系统按事件级别排队报警,显示处理,并将系统界面自动切换到相应的报警画面。

(3) 强大的管理功能。对任一事件都针对机房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处理提示,指导值班人员解决问题。软件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进行多级权限分类以区分限制各级别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能力。

(4) 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可存储一年的数据,并用历史曲线显示任意一天的数据情况,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

(5) 提供网络版系统,可在任意网站上全面监视机房运行情况。

(6) 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可全面监控主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工作状态、数据流量、网络负荷。

(7) 严格的密码管理,可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8) 可与保安闭路系统联动,直接在监控主机上实现事件录象、回放。

1.5 可维护性

(1) 可对在线运行状态进行诊断和监测,能及时发现系统各功能单元故障情况,便于系统故障的维护处理。

(2) 软件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和规范化标识,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要求。

1.6 扩充性

系统软硬件设计采用模块化可扩充结构及标准化模块结构,便于系统适应不同规范和功能要求的监控网络系统。

2 系统组成

系统由远程用户计算机、监控主机、计算机网络、智能模块、远程模块、协议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多设备驱动卡及智能设备等组成。为增强系统的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多媒体声卡、智能电话语音卡、超级视频卡等设备。

2.1 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支持各种传输网络,包括以态网、帧中继网、FDDI网、ATM网、PPP拨号网、令牌网等,只要网络能支持TCI/IP协议即可 (见图1) 。

系统以TCP/IP协议为基础,构成统一和便捷的信息交换平台,各子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可通过网关上传到监控中心的监控管理站。各监控管理人员均可以在授权下通过监控终端方便地浏览丰富的实时信息,监控和管理各子系统的实时工况。还可以通过开放数据库互联 (ODBC) 技术将系统集成SQL数据库与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数据库互联,提供综合全面的信息与数据。

系统通过采用分布式处理的基于美国微软公司的COM/DCOM全球开放性协议的DCOM模块,并通过DCOM技术访问子系统,这样网络上的桌面系统用户就能够方便地通过DCOM组件有效地访问和控制各下层监控子系统。

2.2 子系统协议转换网关服务器

为实现基于Intranet网络的集成管理系统,对每个子系统或智能设备的RS-485/RS-232串行接口、TCP/IP网络或其他工业现场总线网络传送的实时信息,如空调机组,门禁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UPS,精密空调等系统设备信息,通过实时网关计算机上的协议转换程序,转化为符合TCP/IP协议的网络数据。网关计算机接有多种工业信号通信网络,运行Windows NT操作系统,由于目前系统较小,网关服务器与监控管理站合并。

3 系统选型

选用专业机房监控软件“计算机房集中监控系统”,“计算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机房环境设备的统一监控与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视频传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可方便地实现对各个智能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的显示、处理和存储等;并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具有强大的联动功能;同时,本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与专家诊断功能以及丰富的报警功能,也极大地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在提高了机房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个机房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对于机房的科学管理。

3.1 系统软件选型

综合考虑实际的使用环境、成本、可移植等因素,数据平台选用微软公司的ACCESS;操作系统采用微软公司WindowsNT;前台应用程序计算机房监控系统,采用Visual C++开发而成;网络数据通讯采用TCP/IP协议。

3.1.1 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N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企业级操作系统, 它是一个业界最具发展前途的多用户多任务网络操作系统。在性能上, 可以与UNIX相比拟, 但在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比UNIX更具优势。Windows NT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提供与Windows类似的操作界面,管理起来十分方便;

(2) 与硬件平台无关,可支持Intel, Alpha, MIPS, Power PC等多种平台;

(3) 可伸缩性强,支持工作TCP/IP, SPX/IPX, Netbeui等各种网络协议;

(4) 内置安全机制,控制用户、组等访问权限, 达C2级安全性;

(5) 支持NTFS文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

(6) 支持多线率, 多处理器硬件结构;

(7) Windows NT的一些关键特征包括对主要系统的访问被动态平衡和平均分配在任何可利用的CPU上;并且NT对磁盘与网络I/O进行专门优化,极大地提高了I/O能力;NT中的虚拟内存管理能力也相当强,用户程序不可能破坏系统进程空间;

(8) Windows NT是一个强壮高容错能力的操作系统, 具体体现在:可恢复的文件系统、磁盘在线备份、磁盘阵列RAID5支持及C2级安全性等;

(9) WindowsNT特别适合于作为Client/Server方式下企业级的应用服务器与办公系统服务器, 也十分适合于作为Internet/Intranet服务器;

(10) WindowsNT通过使用TCP/IP、IPX/SPX及NetBEUI协议的组合,在异型网络上也可以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Windows NT4.0 Server同时运行多种网络协议,不需要用户额外的支出。

3.1.2 前台应用程序计算机房监控系统

计算机房监控系统,是机房监控专业软件,提供机房设备、视频、网络、门禁等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它提供完整的二次开发平台,提供完美的远程访问解决方案,能满足用户的各种特殊需求,其分层的模块化结构,给系统带来极大的灵活性、稳定性及可扩充性,广泛应用于机房监控领域,该系统由VisualC++开发,后者一直是Microsoft公司综合性最高、最复杂的软件开发产品。它提供了很高的编程能力和方便性,它的多种多样的工具能适合各种编程风格。

Visual C++6在原有特性之上又作了巨大的改进。新的特性包括更方便的应用程序编程、编制与查错,更强大的ActiveX和Internet技术则支持更多的数据库组件选项和新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与用户界面元素。

3.2 硬件选型

(1) 环境适应特性。采用工业级硬件产品,模块化构成,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安装固定方式可靠并具有防震、抗震能力。经过常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产生破损变形等现象。可靠的抗雷击和过载保护装置,符合ITU-T.K.20相关规定。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在保证不受任何工作状态的影响下不影响其他监控设备的工作。优秀的电气隔离性能,不会降低被监控设备的交直流隔离度、直流供电与系统的隔离度。取工作电源应符合交流200V/50Hz供电标准。设备外壳都有良好的接地部件,可以抵抗和消除噪声干扰。适应-10℃~+50℃/20%~95%室内外空气环境。

(2)可靠性和扩展性。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系统和具有RS485/232标准接口的专用设备,通信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S485主通信方式可实现255个设备集连,拥有实际应用中最高的扩展性,能根据应用中的要求通过增加硬件来扩充系统的容量。硬件模块化构成系统,具有灵活多样的构成模式和较强的外部通信能力。硬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不低于100 000h,整个系统的平均故障时间不低于150 000h。

4 系统主要功能

4.1 UPS监控

通过由UPS厂家提供的通信协议及智能通信接口,对UPS进行监控,对UPS内部整流器、逆变器、蓄电池、旁路、负载等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一旦有部件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并且实时监视UPS的各种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并有直观的图形界面显示。

UPS自带RS232通信接口。通过RS232/RS485转换后可将信号远距离传输。监控主机可全面诊断UPS状况,监视UPS的各种参数。一旦UPS报警,将自动切换到相关画面。越限参数将变色,并伴随有报警声音,有相应的处理提示。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电话语音或短信通知。对于重要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可查询1年内的曲线,并可显示选定某天的最大值、最小值,使管理人员对UPS的状况有全面的了解。

4.2 精密空调监控系统

通过空调自带智能通信接口及通信协议,系统可实时、全面诊断空调运行状况,监控空调各部件 (如压缩机、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滤网等) 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可通过软件在系统上或通过网络远程修改空调设置参数 (温度、湿度、温度上下限、湿度上下限等) ,并实现空调的远程开关机。系统一旦监测到有报警或参数越限,将自动切换到相关的运行画面。越限参数将变色,并伴随有报警声音,有相应的处理提示及相关处理提示。

对重要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用户可通过曲线记录直观地看到空调机组的运行品质。空调机组即使有微小的故障,也可以通过系统检测出来,及时采取步骤防止空调机组进一步损坏。对严重的故障,可按用户要求加设电话语音报警。

机房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空调的状态,并可远程修改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开关空调。

4.3 配电开关状态监测

采用2套电量检测仪检测主输入供电质量 (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等参数) 。对于重要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可以通过历史曲线图查看每天的电压、频率、有功、无功的最大值、最小值、当前值及电压、电流峰值。通过分析有关参数的历史曲线,管理员能清楚地知道供电电源的质量是否可靠完好,为合理地管理机房电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4.4 漏水监测系统

由于地板下强电、弱电、地线、电缆纵横交错,一旦漏水,后果将不堪设想。设备房漏水危害大,又不容易发现,对设备房内的漏水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用户的需求、场地的情况及为了方便用户今后的维护,对国内外市场的泄漏检测设备进行性能价格综合比较,最终选用了Raychem公司的Tracetek泄漏检测系统的测漏产品。

4.5 温湿度监控

对于面积较大的机房,由于气流及设备分布的影响,温湿度值会有较大的区别,根据机房实际面积,在机房区加装N个温度、湿度传感器,检测机房内的温、湿度。通过加装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机房各点的实时温湿度,提供机房各点准确的实际温湿度值,便于管理员了解机房各点的实际温湿度值,以便通过调节送风口的位置、数量,设定空调的运行温湿度值,尽可能让机房各点的温湿度趋向合理,确保机房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在本监控系统中,还能供现场语音报警功能系统。

其他系统如机房其他智能设备 (非智能设备外加传感器亦可) 、闭路监视及数字录像及消防系统等,均可纳入到本系统集中监控管理。

5 结语

通过机房环境集中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原先机房值班人员定时巡查机房环境设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做到能及时排除故障,能够科学管理,分析发生故障原因,对已发生的故障作全面的分析数据,使得问题得到完善地解决。因此,对机房环境与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科学管理,设计和采用一套好的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大型机房随着IT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叶佩生.计算机机房环境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

[2]张胜.机房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金融, 科技, 2004 (7)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主编.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国家标准GB/T2887-2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8

完善集中告警系统,提高监控效率 篇9

目前, 广州市NOC共有9套交换网管、42套传输网管、9套IP网管、2套基础数据网管、1套动力网管、1套视频专网网管、1套DCN网管, 合计65套网管系统需要巡查。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需要实时监控这65套网管系统, 发现故障隐患或故障, 需要即时在电子运维系统上建单, 并派发相关单位处理故障, 但因为网络庞大, 网管系统众多, 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很难做到及时主动发现并处理告警, 时常会出现用户报障后才发现网络故障。

随着广东电信在战略、业务及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转型步伐的加速, 加上目前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 对维护、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有限的人员配备情况下将网络监控提到相当水平, 如何在做好传统监控工作的同时, 做到主动监控、主动维护、主动服务, 都是应当引起思考的关键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引入自动判断告警、自动分析告警、综合分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显得刻不容缓。2010年以来, 市NOC网络监控室提出了优化集中告警系统性能、挖掘集中告警系统功能、开发集中告警系统新功能的项目, 目前该项目部分功能已经应用于日常生产, 部分功能处于系统开发阶段。

该项目的实施, 必然极大的提升广州市NOC网络监控的效率, 减轻网络监控人员的工作压力, 并最终推动主动维护、主动服务工作的开展, 为企业转型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2 集中告警系统结构介绍

集中告警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 实现界面表现与业务逻辑分离, 采集系统独立的构件方式, 通过CORBA中间件作为数据总线, 连接所有的应用服务程序, 并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从纵向分, 集中告警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1) 告警采集适配层

适配层是本地网集中告警系统与被管网元/被管系统的接口。适配层的意义就是用来分隔网元与网管系统。

适配层实现对所有专业设备的采集适配工作, 依据可配置的映射规则, 实现将各专业的告警信息转换为X.733的格式, 配置信息统一转换为管理对象 (MO) 进行描述。

(2) 服务层

服务层向表示层提供各类服务供表示层的应用访问, 服务主要包括相关性分析服务、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系统管理服务、运维管理服务、电子工单服务、拓扑服务、经营分析服务等。

服务提供接口可以被其他系统访问, 对服务的访问需要系统安全服务的验证。

(3) 表示层

服务表示层主要是提供图形用户界面、浏览器访问等用户操作和使用功能。

3 2010年之前集中告警系统存在问题

(1) 系统性能低下、运行速度非常缓慢

集中告警系统告警处理速度极慢, 查询一个告警就需要10分钟, 对于监控人员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造成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送至集中告警系统的告警数量非常庞大, 每天的告警数量约300万条, 当前告警数量则高达3万条, 系统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运算量。

(2) 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实用的功能不多

因为集中告警系统还存在比较多的缺陷, 监控人员普遍将其定位为作用不大的系统, 平时也很少使用, 集中告警系统的各项功能也没有充分的挖掘出来, 更谈不上功能的进一步开发。

(3) 接入集中告警系统的专业网管不多, 部分专业网管未能接入。

4 清理告警, 降低告警库告警数量, 加快集中告警系统的运行速度

(1) 清理专业网管告警

清理之前, 集中告警系统的需要处理的告警数量非常庞大, 每天的告警数量超过300万条, 当前告警则高达3万, 集中告警系统运行速度非常缓慢, 查询告警效率低。

2010年, 广州市NOC监控室组织了各专业监控人员对各套网管系统的告警进行清理, 清理后, 各套网管的总告警数量降至之前告警数量的10%以下, 当前告警数量降至3000条上下, 极大的提高了集中告警系统的运行速度。

(2) 利用集中告警系统告警过滤功能, 过滤一些次要告警

为了进一步加快集中告警系统的运行速度, 提高集中告警系统的性能, 当专业网管把告警传送到集中告警系统后, 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对告警进行了过滤, 重点处理重要告警, 忽略次要告警, 进一步提高了集中告警系统的性能。

经过告警清理和告警过滤, 集中告警系统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告警查询由原来的需要2分钟提高到约5秒, 为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5 挖掘现有功能, 开发新功能

(1) 自动派障功能

功能描述:进行相关性规则设置, 对一些重要告警配置自动派障规则。

目前对于传输专业来说, 最重要的3类告警均设置了自动派障规则:

(1) 收不到光告警:R-LOS

(2) 板卡故障告警:BD-STATUS

(3) 节点连不上网管:NE_NOT_LOGIN

一旦网管上出现以上告警, 并且电子运维上该告警没有在途工单, 则集中告警系统自动派电子运维单到网络监控室, 从而实现了网络的自动监控与自动派障。

自动派障功能的开发应用, 为我们广州市NOC带来了诸多好处:

(1) 派单及时、准确、不遗漏, 提升网络监控效率。

2010年之前, 网络监控室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巡查各套网管, 发现故障隐患, 手工方式录入电子运维系统, 生成工单并派发到现场维护部门处理故障。但手工方式会造成很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派障不及时、漏派等现象均时有发生。集中告警系统自动派障功能的设置, 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目前传输专业的这些主要告警均能及时地派单并处理。

(2) 节约了监控人力。

目前该功能已经开发完成, 并在日常监控中使用, 可以大量节约人力。

(2) 快捷统计告警影响面

功能描述:在集中告警系统里面, 选中某一告警, 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 (例如:右键或者按钮方式) , 即可自动统计出该告警的故障影响面, 以列表的方式呈现给监控人员, 包含的信息有:业务代号、客户名称、客户联系人、客户联系电话、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联系电话、电路状态、电路开通日期等信息。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综合资源系统、管线系统、CRM系统之间的接口, 通过与综合资源系统查找受影响的电路的业务代号、客户名称等信息;通过CRM系统接口查找影响电路的客户联系人、客户联系电话、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联系电话等信息, 通过GIS系统接口查找光路相关的信息。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如果需要统计一个告警的影响面, 因为涉及系统众多, 只能通过综合资源系统进行初步统计, 全部需要手工操作, 该功能的开发应用, 极大的节约了市NOC网络监控室的监控人力。

(2) 信息面更全面。之前统计告警影响面, 我们基本只在综合资源系统里面去查找, 信息面相对不全面, 如果还考虑别的系统, 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在故障处理这么紧急的情况下, 我们是很难做得到的。该功能实现之后, 全部工作由系统通过系统之间的接口自动完成, 能做到从不同系统里面拿数据, 所以数据会更加全面。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3) 分析判断告警, 自动建立/取消严障 (需打通与综调接口)

功能描述:通过告警相关性规则设置, 对涉及影响公众客户的告警, 自动在综调系统里面建立严障, 当告警清除后, 自动在综调系统里面取消严障。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综调系统之间的接口。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建立/取消严障, 均需要手工进行, 该功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

(2) 建立/取消严障更加及时。手工建立/取消严障, 需要一个人工判断的过程, 需要判断时间, 对于目前监控人员相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一般都要延时30分钟左右。系统自动判断并建立/取消严障, 节约了这部分时间, 建立/取消严障变得更及时。

(3)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建/漏取消严障的情况。因为之前是手工建立/取消严障的, 监控人员在紧张的处理故障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忘记建立/取消严障的情况。该功能的开发应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4) 协助定位光缆故障 (需打通与国朗、GIS系统接口)

功能描述:系统自动统计RLOS告警的数量, 并通过与管线系统接口, 统计出各光缆段相关的RLOS告警数量, RLOS告警最多的光缆段, 我们就可判断为最可能发生光缆故障的光缆断。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管线系统之间的接口。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监控人员分析判断故障光缆故障手段不多, 就是靠多个不用报障用户, 找公共路由, 然后手工的分析判断。该功能的开发应用, 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

(2) 准确率比较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5) 协助判断、统计网络重复故障 (通过告警分析)

功能描述:在综合告警系统数据库里, 自动统计某时间段内, 某节点、某板块或者某端口的告警次数。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网络监控人员没有支撑系统可以统计网络重复故障, 只有通过人脑记忆或者对电子运维系统工单进行统计分析, 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2) 准确率比较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6) 自动监测光口性能, 判断有故障的, 自动派障 (需要打通与各套网管系统接口)

功能描述:集中告警系统, 通过网管接口, 收集各光口的性能数据, 如果发现某光口的性能数据出现异常 (例如误码数量超过一定门限) , 则自动派障到电子运维系统。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监控人员是手工方式收集各光口的性能数据, 现在通过系统自动完成, 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

(2) 系统自动操作, 准确率比较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7) 重要保障电路的自动监控, 出现告警, 自动派障。

功能描述:当收到电路保障通知后, 把保障电路清单录入集中告警系统, 集中告警系统通过综合资源系统接口, 查找相关路由, 重点监测经过端口的告警信息, 一旦出现告警, 则通过电子运维系统自动派障到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处理。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综合资源系统的接口。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对于保障电路的监控, 全部通过人工巡查网管, 发现告警之后手工在电子运维系统建单并处理。

(2) 系统自动操作, 准确率比较高, 不会出现漏派或者迟派的问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6 结束语

漫谈银行的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 篇10

银行的储蓄所一般都安装了摄像机、监视器、多画面分割器、磁带录像机或硬盘录像机, 这些设备在储蓄所内组成了简易的本地化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各储蓄所本地化的小系统都是独立的, 监控信息在各储蓄所之间、储蓄所和分行之间无法共享及互相传送。这造成了一方面每个储蓄所都要配备专门的人员来管理维护这些监控设备;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所监控系统的独立及分散, 分行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储蓄所的有关情况, 无法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为了完善银行安全防范体系、提高银行整体防护等级, 在银行内建设一套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除了可以管理传统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以外, 还可以管理大量的其他安防设施, 例如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环境监控系统、ATM机紧急对讲机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 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及时接收报警信号, 实时地将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干预。

2 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各银行监控系统的一般情况如下:

◆分行下属储蓄所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采用的录像机一般都已经升级为数字式硬盘录像机, 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具备全面集成、全面兼容的特点, 储蓄所、分行和省行监控系统联网工程可在不更换储蓄所监控设备的情况下实现;

◆目前储蓄所到分行的网络带宽一般为8~10M, 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可以和银行业务系统运行在同一个网络上, 共享10M的网络带宽, 分行监控中心通过网络远程管理各下属储蓄所的监控图像;

◆市分行和省行都需建立一个监控中心, 分行的监控中心应能通过一个管理平台实现对下属储蓄所等处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报警安防系统、UPS配电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进行集中管理, 从而在分行监控中心实现视频图像远程监控及异地守库;

◆目前分行的金库防盗报警系统只能通过拨打110来报警, 银行需要完成分行及省行对金库的远程集中管理, 实现远程布撤防和远程异常报警功能, 能够利用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中的电子地图显示各地金库的情况, 电子地图的界面应真实直观, 便于值班人员调看及操作;

◆目前银行下属储蓄所的监控管理都在本地实施, 今后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都必须通过SQL2000数据库进行远程集中管理, 储蓄所所有操作都必须自动生成日志数据并可以存储、打印;

◆分行的监控中心需具备远程开关机、远程升级各类系统配置文件的功能, 以及GPRS时钟同步、SMS短信告警的功能。

3 系统整体结构

参照银行的行政体系, 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采用三级网络管理模式, 即以省行作为整个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的总监控管理中心, 以市分行为二级监控管理中心, 分行下属各储蓄所、分理处等作为监控管理末端, 组成一个广域的视频监控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末端储蓄所等处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通过网络接入到分行的二级监控中心, 各分行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再通过网络接入到省行的监控中心, 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 银行通过各级监控中心对全行实行统一的远程集中管理。

省行的监控中心可以远程管理分行的监控中心, 也可以通过分行的监控中心直接管理末端储蓄所的监控中心;分行的监控中心可以直接管理下属储蓄所的监控中心, 也可以向省行监控中心发出请求, 调阅其他分行的监控及报警数据。由此, 各级监控中心就可以通过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对银行下属分理处、储蓄所等地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进行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

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4 省行监控中心

省行监控中心是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的最高级控制中心、总控制中心, 中心主要设备包括矩阵控制主机、报警管理主机、ATM管理主机、流媒体转发服务器、分控主机、金库管理主机、门禁管理主机、对讲管理主机、解码卡、电视墙、IP网络寻呼话筒。

省行监控中心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有两个子系统, 即图像控制管理子系统和报警控制管理子系统。

4.1 视频图像控制管理子系统

图像控制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矩阵控制主机、电视墙、解码卡、流媒体转发服务器、分控主机等。

(1) 解码卡

解码卡的主要功能是将下级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的数字硬盘录像机上传的视频文件解码, 供电视墙显示使用。

(2) 矩阵控制主机

矩阵控制主机具有强大的视频处理能力, 可以将解码后的图像任意组合, 传输到需要的显示设备上。

(3) 电视墙

电视墙是监控中心的显示单元, 它接收由矩阵控制主机输出的视频图像并将其显示出来。

(4) 流媒体转发服务器

除了电视墙及操作台以外, 集中存储服务器、调阅控制主机等许多其他设备也需要调用矩阵控制主机输出的视频图像文件, 这些设备需要调阅的视频图像必须经过流媒体转发服务器的转发。

(5) 分控主机

银行里有许多相关人员需要调看视频图像, 这些人员不必身处中心机房, 只需要在自己的工作电脑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就可以远程调看监控图像。这些人员的调阅必须获得授权, 管理调用者权限的设备就是分控主机。

4.2 报警控制管理子系统

报警控制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报警管理主机、ATM管理主机、金库管理主机、门禁管理主机、对讲管理主机、IP网络寻呼话筒等。省行下属的各分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下属储蓄所、无人值守银行、ATM机等处的各种报警信息传输到省行的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的各管理主机对所辖前端的报警信息进行处理, 并向前端发送反馈, 完成报警信息的实时处理。

(1) 报警管理主机

报警管理主机主要是接收各分行报警主机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的报警信号。报警管理主机接到报警信号以后, 立刻发出各种指令, 如在电视墙上弹出报警位置附近摄像机的视频图像画面, 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报警方位及报警种类, 同时启动声光报警器提醒机房值班人员, 还可以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或电话发送到预先设定好的电话上。报警的时间、类型、位置等信息会生成日志文件保存在主机内, 以供查询。

(2) ATM管理主机

ATM管理主机是专门管理ATM机报警信号的报警管理主机, 功能与报警管理主机类似。

(3) 金库管理主机

金库管理主机是专门管理金库报警信号的报警管理主机, 功能与报警管理主机类似。

(4) 门禁管理主机

门禁管理主机负责接收的是银行重要部位的门禁信息, 包括开门时间、进出人员、门禁工作状态等。门禁管理主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并且可以将信息保存起来。如果银行的门禁系统具有考勤及在线巡更功能, 门禁管理主机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储存, 以备查询。

(5) 对讲管理主机

对讲管理主机管理的对象是无人值守银行紧急对讲机、离行ATM机紧急对讲机、储蓄所监控值班室紧急对讲机、分行中心监控机房的紧急对讲机等。这些对讲机都是双向的, 每个对讲机都拥有固定的网络地址, 这些地址信息及紧急对讲的信息都保存在对讲管理主机内。

(6) IP网络寻呼话筒

IP网络寻呼话筒是设在省行监控中心的紧急对讲主动呼叫设备, 拥有固定的IP地址并且接入对讲管理主机, 通过对讲管理主机呼叫各处紧急对讲机, 其信号通过网络传输。

5 分行监控中心

分行监控中心是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的次级控制中心, 其设备与省行监控中心类似, 只是多了一套视频图像存储子系统。

视频图像存储子系统负责对下属各储蓄所等处数字硬盘录像机内的视频图像进行集中备份及保存。一方面, 一般的银行视频图像资料保存时间为一个月, 如果每个营业网点都保存如此长时间的视频图像资料会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 为了保证这些资料的安全, 必须对其进行备份。视频图像存储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集中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

(1) 集中存储服务器

集中存储服务器的作用就是向流媒体转发服务器发出请求, 将需要保存的视频图像资料保存到磁盘阵列当中。

(2) 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的作用是对各储蓄所等处数字硬盘录像机内视频图像的统一存储, 磁盘阵列的主要指标是储存容量的大小, 即硬盘数量的多少。

6 前端网点

分行下属各储蓄所等处安防系统主要由摄像机、报警探测器、报警主机和数字硬盘录像机、紧急对讲机、门禁等设备组成。

6.1 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

分行下属各储蓄所等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前端的各种摄像机、显示器、数字硬盘录像机等。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视频图像接入数字硬盘录像机, 数字硬盘录像机将接收的视频图像压缩处理后, 再对多路画面进行分割, 将处理好的视频信号送到显示器, 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简易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

(1) 前端摄像机

目前, 分行营业网点的前端摄像机大都是模拟摄像机, 采用模拟信号, 这些信号要经过处理才能在网络上传输。

(2) 数字硬盘录像机

数字硬盘录像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可以对前端摄像机接入的视频图像进行压缩, 即将摄像机传输过来的模拟图像压缩成数字图像 (压缩的算法有许多种, 最常用的是压缩成MP4格式的图像) ;

◆可以对前端摄像机的画面进行分割组合, 将组合好的多路图像传输给显示器, 从而在一台显示器上显示多画面;

◆可以支持对摄像机进行镜头变焦、光圈调整、云台动作等控制操作, 因此可以替代矩阵控制主机, 并且具备了控制主机大部分功能;

◆可以外接拾音头, 获取并保存现场的声音;

◆可以对组合好的数字视频图像进行存储, 并且由于数字硬盘录像机具有网络接口, 每台数字硬盘录像机都有一个IP地址, 机内保存的视频图像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

◆具有报警联动功能, 可在接收到报警信号以后, 将预设的报警传感器附近摄像机的画面在监视器上弹出、放大显示, 并令弹出画面不停闪烁以提醒值班人员;

◆具有IP网络寻呼话筒接口, 可以接入IP网络寻呼话筒, 使值班人员可以通过话筒与分行及省行的监控中心进行双向通话。

6.2 防盗报警子系统

储蓄所等处防盗报警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包含各种报警传感器、报警控制主机、报警联动模块、电子地图等。报警传感器将探测到的报警信号传送给报警主机;报警主机接收到报警信号以后, 马上在报警管理电脑上弹出报警地点的电子地图, 同时触发报警联动模块, 启动警铃、警灯、灯光等相关设备, 通知值班人员前去查看现场情况。

(1) 前端报警传感器

储蓄所装有各种各样的报警传感器, 包括红外双鉴传感器、玻璃破碎传感器、门磁/窗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红外对射传感器等。

(2) 报警主机

报警主机接收到报警信号以后, 发出信号给防盗报警管理电脑, 在管理电脑的显示器上弹出报警位置的电子地图, 同时通过联动模块启动相应的声光报警器、灯光等设备。报警主机具有网络模块, 可以将报警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给分行和省行的监控中心;此外, 报警主机具有通信接口, 可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自动拨打设定的电话号码, 如110。报警信息以日志的方式保存在报警主机内。

(3) 联动模块

联动模块是报警主机控制相应设备的外接继电器控制板, 一般有单路、双路、4路、8路等规格。联动模块一边连接报警主机, 另外一边连接相应的设备, 如数字硬盘录像机及警铃等。

(4) 远程对讲系统

分行下属的各储蓄所、无人值守银行、ATM机等处都装有远程对讲系统。远程对讲系统的主要设备是IP网络寻呼话筒。这些前端营业网点安装的IP网络寻呼话筒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分行监控中心进行双向对讲, 也可以直接与省行监控中心双向对讲。

银行营业网点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7 结论与展望

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的突出优点主要体现在管理和控制方面。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允许银行的相关人员在远端集中控制下属网点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 对下属网点的这些系统统一设置参数, 统一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管理成本。远程视频集中监控系统是一个双向的系统, 监控中心可以向下管理营业网点, 营业网点也可以向监控中心发出请求, 调阅备份资料, 改变设置参数等。

集中供暖系统的能源节约分析 篇11

1 集中供暖系统能量消耗的流程环节

集中供暖的基本方式为热源单位(热力公司锅炉房)通过一级热网输送管道将高温高压热水(或过热蒸汽)输送到各热力站(换热站),在热力站中经热交换器将二级热网采暖热水加热,循环泵通过二次热网管道将采暖热水送到各热用户。

1.1 集中供暖系统消耗能量的流程

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主要来自区域锅炉房和城市热电厂。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是锅炉、燃料输送及灰渣清除机械、鼓风机和引风机、水处理设备和输配系统的水泵(循环水泵、补水泵和加压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传统的集中供暖系统由热源(如锅炉房)将热能送达热用户,一般都要经过供热制备、转换、输送和用热这几个环节。热能输送由热网承担,供热管道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其结构依敷设而异。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它们的能量消耗是沿途散热的热损失和泄漏的水、热损失。一般可用热网热效率来表示其保温效果和保热程度;热网补水率来表示热网水泄漏的程度。在热网管线上有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中间加压泵,以降低和改善系统水力工况,它的能量消耗设备是水泵,可用单位供热量的耗电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能量转换是通过热力站交换器(换热站)把一级热网的热能传递给二级热网,并由它输送到热用户。热力站是二级热网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二级热网系统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一级热网高温水/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用热环节即终端系统用热设备。城市集中供热主要是建筑物内的采暖,本文为简化分析只谈最大热用户。一般都是通过采暖散热器把热传给房间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它的耗能设备是采暖散热器。其能耗量取决于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室内温度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其耗热量可通过计量进入的循环水量和供、回水温差积分获得。通常以单位供暖面积的耗热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1.2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耗、电耗及系统泄漏损失

集中供暖系统从供热设备→转换→输送→用热环节分析,能量进入和输出在理论上必须相等,即:

1)输入总能量=可利用能量+∑能量损失。2)能源利用率=可利用能量/输入总能量。集中供暖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锅炉房、一级热网和热力站组成一级热网子系统,热力站(换热站)是该子系统的热用户,锅炉受热面成为能量转换设备,锅炉是热源。热力站、二级热网和终端组成二级热网子系统,热力站热交换器成为该子系统的能量转换点,一级热网水则为它的热源。广大的热用户是终端,采暖散热器则是终端用热设备。

系统电耗评估与热能评估一样可以子系统计算后叠加。系统主要耗电设备有循环水泵、补水泵、鼓风机和引风机及配套电气设备等。

系统泄漏损失导致水资源和热能两方面损失,在系统稳定情况下,水资源损失量可认为等于系统补水量。

2 集中供暖系统能耗水平悬殊的原因分析

2.1 设备效率的影响

锅炉是集中供暖系统中的最主要的能源消耗设备,锅炉热效率是衡量热源子系统热能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反映燃料有效利用的程度。目前我国燃煤锅炉的设计热效率(≥7MW)一般在70-80 %左右。但在日常使用中,锅炉热效率跟锅炉结构、燃料供应、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运行管理好的情况下能接近或达到设计热效率;运行管理差的情况下,锅炉燃烧不充分、排烟温度过高、各项热损失大,热效率往往达不到50%,导致能源浪费,大气环境污染增加。

风机、水泵效率是电能转化为有用功的比率,体现电能有效利用的程度,目前风机、水泵的效率一般在55-75%。它们的流(风)量和扬程(压头)的选择与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选择与配置合理,装机电功率匹配,运行工作点处于设备高效率区域,则电耗少;反之如果选择与配置不当(多数是偏大的情况),装机电功率偏大,运行工作点偏离设备高效率区域,则电耗多,两者的相差可达10-30%。不仅如此,锅炉的鼓、引风机配置不当,还会导致锅炉热效率下降;循环水泵如配置不当,将直接影响系统水力工况。

风机是热源子系统的主要附属设备,水泵是热网(一级和二级)子系统的主要设备。风机、水泵电耗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电能资源,也对运行成本有显著影响。由于集中供暖热负荷随着气候及用热规律变化的特点,设置可变频调速的风机、水泵及成熟可靠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已被实践证明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2.2 管网输送条件的影响

热力管网热效率是输送过程反映有效供热的指标,直接体现管道保温结构的效果。理论情况下一般热力管网热效率应大于90-95%。从我国现状热网实测情况看,直埋敷设管道能达到这一要求;而架空和管沟敷设管道均达不到要求,其热损失远大于10%。如果存在地沟积水、管道泡水、保温性能遭破坏等情况,其热损失甚至大于裸管,这一问题在早期建设的热力管网中广泛存在。

热力管网补水率在忽略水热胀冷缩的影响下,可近似认为是输送过程失水的指标。在管网运行正常情况下,补水率应在2%左右,但在目前实际应用中,由于管道泄漏、用户放(偷)水等原因,补水率差别很大,有时可达10%左右。系统泄漏丢失的热水,补充的是比回水温度低得多的冷水(一般是10-15℃),这就是说,系统补水不仅是水耗问题,热耗是更大的问题。补水量越大,达到要求供暖温度所消耗的热量越大,热损失越大。

2.3 运行管理水平的影响

热网水力失调是流量分配不均程度的指标。在热网达到理想平衡状态下,按用户热负荷分配流量,每个用户室温均达到一致且满足要求,则失调度为1,若分配不当,出现冷、热不均现象,说明存在水力失调现象,失调度是大于或小于1。失调度大于1的情况下,用户室温过高,导致热量浪费;失调度小于1的情况下,用户室温达不到要求,供暖质量不合格。

针对失调问题,改进和完善热网,如在终端设置自力式流量平衡阀或其它有效措施是解决问题的比较实用的做法。但在现实工作中,仍然有大量的系统工程不同程度地采用例如“大流量小温差”的方案来缓和这一问题。其实,“大流量小温差”运行并不减少供热量的热损失,而且带来循环水泵电耗的大幅度增加和热源供热量的增大(电耗与流量、扬程成正比;在管网不变条件下,电功率随流量的三次方变化)。实践证明,科学解决水力失调,使系统在设计流量下运行,能挖出8-15%的供热量。

热源(锅炉)的容量和台数是根据设计负荷、最大负荷、最小负荷和平均负荷确定的。因为锅炉热效率是随运行负荷变化的,在低负荷下运行锅炉热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在运行时根据热负荷的大小选择投入台数,保持单台锅炉在80%以上负荷能获得高效率运行,这里有10%以上的节能潜力。

按照天气变化规律,在供暖初期、末期一般供暖负荷相对较小,根据室外温度绘制运行负荷图、温度图、流量图、24小时时间图,适当减少循环水泵运行台数或根据温度变化调节燃烧负荷,能明显降低电耗、煤耗、水耗,避免在供暖初、末期发生供大于需、浪费能量的情况。

科学运行调度、按需供热,实现设备长期在高效率区间运行,供热能耗就会降低;反之,供热能耗就会升高。目前集中供暖热网系统运行一般采用质调节,有些系统采用质、量并调。国外普遍采用量调节,其原因是:①量调节的循环水泵电耗最少。从理论上说,在管道尺寸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减少流量和降低电耗是三次方关系。如流量减少30%,电功率节省65.7%。对于大部分北方地区来说,供暖长时间在70%-80%左右的流量运行,年减少电耗30%左右是不成问题的。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节能数字。②量调节对用户用热量变化的响应比质调节快得多,质调节的温度变化从热源到用户的传递是以流速进行,管道中水流速为1至2米/秒,如果水流速低,传递时间将增加。而量调节是以声速传递,其响应几乎是同步的。因此,一级热网采用量调节是比较有效的措施,同时量调节宜采用变速调节循环水泵,传统的采用阀门节流的量调节运行方式,省电效果很小。

设置热源和热网的微机监控系统,可实行最优化的运行调节和控制,实践已说明这是目前实现运行节能的新型有效技术措施。

供暖单位管理水平的不同对能耗有着显著影响,人员技术管理、系统设备检修保养等对能耗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严格水处理和保持水质,维持锅炉及换热设备的传热表面清洁,就能减少传热热阻、提高设备传热效率等;供暖管道保温结构完好、无泄漏,能够大幅减少热损失。

2.4 供暖单位体制和水平的影响

在供暖由传统的福利转变为商品、供暖单位向经营企业性质转变的期间,我国目前大多数供暖单位正处于体制转轨过渡时期。为保证供暖质量和实现效益最大化驱动,部分供暖企业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积极地进行科学技术改造、完善系统,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通过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以高质量的供暖商品供给用户。

3 科学地制订节能目标,提高热源利用率

1)在节能降耗的各环节中可供选择的先进评估有:① 历史上最好的水平;②国内先进水平;③全国平均水平;④国际先进水平;⑤理论上能达到的最高水平。随着节能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可供选择先进的评估指标也会不断变化。节能的潜力是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的,各单位、各系统的节能潜力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用科学的方法、态度选择切实可行的目标。2)根据制订的目标寻找能耗差距,制订节能措施,挖掘节能潜力。每个供暖单位要定期检测评估各耗能环节的能耗指标,通过对比寻找能耗差距,分析原因,制订出经济合理的可行性方案经论证后实施。在实施后通过实际运行再检验是否达到预测的应挖掘的节能潜力和经济效益。

4 束语

在我国集中供暖系统节能潜力巨大,在以上的分析说明中有些属本文作者的观点,只能供大家参考。总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深入分析研究,及时准确的分析节能潜力,确保供暖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刘东,潘志信,贾玉贵,常见能耗分析方法简介.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4.

作者简介

集中监控系统 篇12

关键词: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近年来, 电信业的发展尤为迅速, 电信机房也增加得非常迅速, 已经发展成为了无人值班的机房。为了能够有效确保进行高效管理,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也在逐渐地创新与发展, 已经发展成为了整个通信行业中极为有效的维护管理手段, 广泛应用于实际。以往只是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具体的巡检维护工作, 这种工作方式的效率非常低, 如果遇到了非常多的机房, 就会耗费更大的人力, 特别是在对远端机房进行维护工作时, 往往会出现人力不足的情况。想要将这种局面扭转, 需要研究出具体的措施加以解决, 要求监控系统对相关参数进行必要的远程监控, 进而有效将机房可控度提高。

1 集中监控的重要性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将通信机房系统的管理以及运行等方面进行提高。安装监控系统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四摇”手段对远程机房中的配电、空调、UPS以及安防等相关设备进行相关的监视以及数据处理, 之后对其进行准确的记录以及控制, 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故障点, 并且能够及时通知相关设备的维护人员进行处理。维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研究, 分析在故障点导致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 针对问题一一进行解决, 直到将问题全部解决, 成功实现对系统设备的完善管理, 将通信机房运营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进行明显提高, 成功达到了通信局只需要少量人员或者是无人值班的目的。

2 具体内容

在进行集中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四摇”手段, 然后对远程机房中的相关设备进行完整的监视以及控制等。

3 需求分析

3.1 具体概况

某局是电信单位, 能够提供非常多的电信基本业务, 直到现在, 全国各地的通信局均有所覆盖, 但是对于集中监控系统来讲, 其在投入运行方面与具体建设方面都不能完整投入, 因此在进行通信局管理时不能进行完善管理。

研究通信传输方式发现, 该局SDH已经成功建成, 其数字电路以及IP传输专线电路也非常完善, 拥有独立网络, 与互联网之间也已经进行充分隔离, 并且具备拨号以及EI等非常多的条件,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加快了通信组网建设的速度。

3.2 系统需求内容

(1) 持续性介绍。集中监控系统属于非常典型的24h/7d不间断系统, 该系统非常可靠安全。

(2) 大容量数据。集中监控系统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 会出现非常大的模拟量以及数字量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在集中监控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如果失去就会对该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不能够有效确保通信机房的安全等。

(3) 管理。该局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集中监控系统能够明显将管理工作力度加强, 并且可以将领导决策进一步优化, 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最终实现了通信机房的最优化。

3.3 解决方案

(1) 要求建设标准化。对于我国而言, 监控设备在使用的型号以及品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 并且数据格式以及通信协议也不尽相同。对此做好数据传输设备、采集设备、显示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的统一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使信息传输接口标准化是该局集中监控最为主要的内容。

(2) 要求建设安全化。建设安全化主要指的是供电、人员以及物理这三方面的安全。供电安全主要指的是监控系统应该选择没有间断电源供电以及通信局接地系统。人员安全的主要内容是能够确立专人责任, 之后向其努力灌输具体的安全理念, 并且保证能够快速形成安全意识。然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安全培训, 将所有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有效提高, 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物理安全具体指的是监控主机、监控专网以及互联网等, 其需要进行相关的物理隔离, 最终保障整个设备以及设施能够得到安全管理与控制。

(3) SAN的大容量存储。系统监控子系统对有关数据的存储空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对于SAN而言, 其实现成本非常低并且性能较高, 具有非常多的优点, 能够有效提供存储网络的解决方案。

(4) 极其丰富的维护管理功能。上位机软件主要是通过对运行的数据、相关的设备资料以及具体的操作记录进行详细分析与统计, 能够成功对系统进行必要维护, 为运维综合管理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手段, 加强了管理力度。此外还能够充分发挥出一些具体的作用, 包括历史数据的作用和实时报警的作用, 这样便为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其还具有非常多的功能模块, 例如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迅速准确的通信管理、完善的配置管理以及性能管理等。正是因为这些强大的功能, 成功为维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远扬.通信电源设备、空调和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3 (12)

[2]朱政.数字微波通信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上一篇:作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下一篇:f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