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2024-07-09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精选12篇)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篇1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人们对其地基工程的施工越来越重视, 并且采用相关的加固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 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地基加固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就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们还需要将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应用到其中, 从而使其地基加固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下面我们就对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1 地基工程概述

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 地基工程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提供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还有效的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为此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处理的过程中, 为了保障其施工质量就要对地基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

1.1 地基分析。

在工程施工中所谓的地基也就是指承担建筑结构荷载主要结构体现, 它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的底层结构, 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一定要对其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等方面的内容予以重视, 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地基加固。

一般而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说的地基加工施工技术就是指提高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的一种施工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 我们在地基加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一般都是采用换填土、夯实等各种施工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 从而使得建筑地基土层结构的土质的承载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为建筑施工工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结构。目前, 在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中, 人们对地基加固工程都十分的重视, 因此在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其工作模式和工程体系都逐渐的向着系统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这就使得人们在对地基加固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 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从而保障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1.3 地基加固的原则。

目前在地基加固施工处理的过程中, 人们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都是以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为基础, 在施工设备的支持下, 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对地基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使用寿命的控制有着十分中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还进一步的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因此我们在对地基加固施工的过程中, 就要对其施工技术和施工标准进行严格的要求, 并且还要对工程施工的条件和地质情况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 以确保地基加固的施工质量符合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

2 强夯法概述

2.1 强夯法由来。

强夯法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就其施工技术和施工优势而言也成为现代建筑施工的核心方法。在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中, 其最早出现于20世纪56、60年代, 是一种以地基处理为基础的工作模式, 这种处理措施和处理方法的应用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而言极为有效, 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良好的结合工程的经济性原则和持续发展观念要求。

2.2 强夯法施工优点。

强夯法施工技术在目前的地基加固和处理中深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方便简单, 且施工技术和施工要求较高。在目前现代化的工程项目中, 施工效果较为明显, 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较低。一般情况下, 强夯法加固对于各种地基处理都能够适用, 其施工中更是有着施工周期短、施工速度快以及对环境影响小的优势。在目前的强夯法施工中, 其最早应用在各种碎石土壤以及沙性土的加固工程中。

3 施工方法

由于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荷载力度不断提高, 其施工过程对于整个工程的上部荷载以及地基强度都具备这十分重要的效果与要求, 因此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 通常都是由基础工程自身荷载为要求进行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也是以工程的施工技术理论为核心的一种工作模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挖、填和换三种技术措施进行施工的。

3.1

挖, 主要指的是将土层中不良土质和软土挖出来, 然后直接将基础承载力较高的岩层或者坚硬的图层进行添置,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各种软土地区的土层不厚。各种埋置深度不高以及荷载能力不完善等方面的要求。

3.2

填, 填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在一些土层较厚的地区, 这些地区施工的过程中又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处理, 这就可以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 在施工上层添置一定厚度的砂石或者其他土质结构来进行加固处理。

3.3

换, 就是将挖与填相结合起来, 是通过土垫层的环法, 施工的时候先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挖去, 然后使用人工填筑的垫层作为持力层, 按其回填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砂垫层、石垫层以及素土和灰土垫层等。

4 施工保证质量措施

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夯击前应先平整场地, 周围作好排水沟, 并应先对夯点放线定位,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起重机就位时, 夯锤应对准夯点位置;发现因坑地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 应及时将坑地整平;强夯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 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要求;每遍夯击前, 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 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 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5 土垫层施工

在土垫层铺设之前应当首先检验基槽, 发现坑内存在各种问题都应当及时的处理, 并保持基地的干净。灰土施工的前后应当搅拌均匀, 控制其中的含水量, 一般都选择含水量为16%左右的水泥浆进行施工, 如果水分子过多或者不足的时候, 应当及时的进行晾干和洒水方式保证施工质量的统一进行。在现场可以按照经验直接判断, 方法是手握灰土成团, 两指轻轻捏下就会碎, 这时候即可判定灰土达到最优含水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地基加固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它的质量问题不仅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还使得建筑物的功能下降, 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施工处理的过程中, 就要对其施工技术、标准和方案进行严格的要求, 从而对建筑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郑敏杰.软土地基处理-浅谈AMB昆山 (陆家) 物流配送中心地基处理[J].江苏建筑, 2011 (4) .

[2]郭启明, 龙建辉, 赵成, 张正平.小桩技术在加固既有建筑物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 2007 (1) .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篇2

地基加固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工艺

新建铁路洛湛线龙田车站路堤软土地基加固采用振冲法碎石桩施工的技术工艺,不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完好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且工效高、工期短,不受季节限制,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简单,节省劳力,在石料丰富的地区可就地取材,综合经济效益好,同时施工噪声低,社会效益显著.

作 者:蒙波 MENG Bo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柳州铁路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年,卷(期):“”(16)分类号:U213.14关键词:振冲碎石桩 填料量 密实电流 留振时间

关于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地基;加固;处理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会更加完善,只有掌握地基构造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适应土层范围,才可以在具体应用中针对情况灵活使用。在选取加固处理方案时,要考虑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考虑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同时还要结合地基基础变形、结构变形的数值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

一、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意义

建筑工程地基加强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夯实、换填土、挤密、加筋及排水等方法,达到对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以改善地基土的结构特点使之满足工程需要,其主要目的包括:改善地基原状土的不良特性,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改善地基的压缩量,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加固占有重要位置。

二、地基加固的原理

当工程结构的荷载较大,地基土质又较软弱(强度不足或压缩性大),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时,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工加固处理的方法,以改善地基性质、提高承载力、增加稳定性、减小地基变形和基础埋置深度。地基加固的原理是:“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即可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工程实践中各种加固方法,如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挤密桩法、化学加固法、预压固结法、深层搅拌法等都是基于此加固原理。

在拟定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其具体的措施有:改变建筑形体,简化建筑平面;调整荷载差异;合理设置沉降缝;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加强的整体刚度,如采用横墙承重方案或增加横墙,增设圈梁,减小的长高比,采用筏式基础、筏片基础、箱形基础等;对基础进行移轴处理,当偏心荷载较大时,可使基础轴线偏离柱的轴线;施工中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对软土地基则应放慢施工速度,以便使地基能排水固结,提高承载力。否则,施工速度过快,将造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甚至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三、地基处理方法

1 主要的桩基础处理法

(1)砂桩

砂桩也称为挤密砂桩或砂桩挤密法。其定义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挤入土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砂柱体的加固地基的方法,砂桩属于散体桩复合地基的一种。砂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可采用砂桩置换处理,砂桩还可用于处理可液化的地基,而在用于饱和黏土的处理时,最好是通过现场试验后再确定是否采用。

(2)水泥粉煤灰桩

水泥粉煤灰桩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的高黏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该法的適用范围很广,在砂土、粉土、黏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地基均有大量成功的实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及筏基都有应用。对淤泥质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该法具有适用性广、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施工简便、工期短等优点。

2 混凝土桩

混凝土桩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混凝土桩两类,其施工工艺有两种类型:挤土类桩及非挤土类桩,挤土类的有沉管灌注桩(现浇,沉管方法有静压、振动、锤击等)、预制桩(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非挤土的一般均为现浇,有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等。混凝土桩应用面广,很多地基土处理中都适用,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较强,桩体强度较高,耐久性良好,被现在各种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

3 换土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浅基础下的地基承载力,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实至密实,它可有效地处理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换填法处理地基时换填材料所形成的垫层,按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粉煤灰垫层和干渣垫层等。

4 预压法

预压法适用于处理各类软弱地基,包括天然沉积层或人工冲填的土层,如沼泽土、淤泥、淤泥质土以及水力冲填土等。预压法是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在场地内堆土或其他重物,对地基进行预压,使地基在预压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在地基强度提高到符合要求后,就卸除荷载,然后按照设计要求修建建筑物,或者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荷载分级施加进行预压。根据预压方法,预压法可以分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10m左右,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15m左右。

5 强夯法

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强夯法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势能,再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夯击能,在重锤落地的一瞬间,能对土体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可提高土体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起到改善砂土的振动液化性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实践证明,经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倍~5倍,压缩性可降低200%~500%,影响深度在10m以上。同时,夯击还能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强夯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6 振冲法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反复直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该法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一般适用于处理松散砂卵石、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和技术的革新,地基加固方法不断趋向于完善,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但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地基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和适应土层范围,也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可以在具体应用中针对情况灵活使用加固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斌,浅谈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1(02).

地基加固技术分析 篇4

一般来说, 地基土主要包括土壤颗粒、水以及空气三种组分, 而软弱地基主要是由于天然土壤水分以及空气含量超标引起的, 其大幅度降低土壤承载力, 并增加一定程度的压缩变形量, 而这种含水量过大以及密实性较差的地基土应通过人工加固处理才可使用。软弱地基的加固目的主要实现土壤密实度大幅度增加以及土壤水含量降低的过程, 这样可以改善地基性质、提升地基承载力以及增强地基稳定性, 从而有效降低地基变形的目的。

通常软土地基主要含有软土、粉砂、泥炭以及其他土层组成的地基, 其厚度大多在几十米以及上百米范围内, 并且土质较为均匀。同时由于荷载作用影响, 其实际地基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且沉降变形幅度大, 这使得其不均匀沉降程度相对较大, 并且沉降稳定耗时较长, 因此需要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加固技术。

2 常用的地基加固技术

2.1 强夯法

这种地基加固技术可以短时间内达到加固软基的目的, 其主要使用一定重量的锤从合适的高度自由下落, 通过较大的冲击荷载实现软弱土层夯实要求。通常这种技术可以使得地基由于冲击力以及振动作用而被强制压密, 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地基土强度以及降低土层压缩性。这种技术主要基于浅层夯击法, 但其得到独立技术发展, 一般来说, 浅层夯击法夯击能量小, 其主要应用在含水量相对较少的回填土或黄土表层加固, 实际作用深度为1~2m, 而强夯法无论加固深度以及夯击能量均远超过浅层夯击法。

2.1.1 强夯法主要分类形式

首先是强夯加袋装砂井法,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快速饱和软粘土排水。其次是强夯拌合法, 其主要应用在饱和软粘土, 并在其上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 然后通过较高能量的高夯击作用使得上部垫层和下部软土之间进行良好的机械混合, 这样既可以改变软土性质, 又可大幅度提升整体刚度以及承载力。接下来是强夯挤淤加固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3m厚度范围内的淤泥层, 其先进行抛填块石再实施强夯, 这样可将大块石混入淤泥底层硬土层, 从而将大部分淤泥挤出, 而剩余部分则保留在原有石缝中。最后是点夯筑柱法, 其实质为单点置换法, 而单点则主要为柱基。一般来说, 单一方法处理效果较为有限, 施工人员需要实施复合加固强夯法。

2.1.2 强夯法使用注意事项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富含泥炭的软土层, 其实际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同时对于一些柱基、墩基等基础面积较小的软粘土地基也可使用这种方法, 其可以实现强迫预沉降以及换土的目的。另外软粘土也可使用这种方法, 其能有效降低孔隙压力, 而相邻夯点的实际先后夯击间歇时间通常需要3~5周, 这样就要求整体施工时间保持在3个月以上。

2.2 灌浆法

这种技术主要使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将可固化浆液注入到裂缝或孔隙中, 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地基的力学性质。该技术主要通过一定尺寸的钻孔将极浓桨液灌入土中, 这样在注浆点使得土体压密从而产生浆泡。当浆泡相对较小时, 其实际灌浆压力主要向水平扩展, 而浆泡尺寸增加时, 则朝钻孔径向增加, 这样会形成较大的上抬力。而灌浆法主要利用这种上抬力将已下沉的建筑物回升到原有位置, 整个回升过程精度较高。一般来说, 灌浆法主要包括浓浆置换以及压密土两个方面, 这种技术对于软弱土体有较好的加固处理效果, 尤其是粘土地基没有合适的排水条件, 其可能由于排水不畅使得土体具有高孔隙水压力, 因此应保证较低的注浆速率。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较为常用的灌浆法之一, 其主要采用钻机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插入到土层的预定位置, 再通过高压设备将已升压至20MPa的高压浆液从喷嘴喷射, 这样可以对土体实现有效的冲击破坏。这种高压浆液具有能量大, 速度快以及脉动状喷射等特点, 其可能将土粒从土体剥落, 并在冲击力、离心力以及重力等综合作用下, 使其和浆液混合较为均匀, 同时依据一定的浆土比例进行重新排列, 当浆液凝固后便可形成一个固结体, 而固结体形状和喷射流移动方向关系密切。通常这种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采用旋转喷射以及定向喷射两种注浆方式, 当使用旋转喷射方式时, 其形成的固结体主要是圆柱状, 并可以大幅度提升地基的抗剪强度以及改善土体变形性质, 从而使得其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相对较小。目前这种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用在松散软弱土层, 其主要包括冲积层、残积层、淤泥以及人工填土等。

2.3 排水固结法

这种技术主要基于一定的承载能力, 并使用合理的竖向排水井将土壤孔隙水分进行有效排出, 这样可以降低孔隙数量以及尺寸, 从而使得地基逐渐固结变形, 并能有效提升地基强度。一般来说, 排水固结法采用的预压方式主要包括下列3种方式:首先是堆载预压方式, 其要求地基堆放一定重量的水、土以及沙子等重物实施预压, 而堆载超过原有建筑物荷载时, 其会造成超载预压, 这样会对地基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因此通常采用逐级加载方法。而预压时间应依据土层渗透性特性、土层厚度以及土层预压荷载, 从而对地面沉降能力以及土层孔隙水进行有效去除。其次是真空预压法, 其主要利用大气压作为预压荷载地基土实施抽气, 这可形成一定数值的真空度使得原有土体中的水分被抽出, 从而提升地基土坚固性。最后是降水预压方式, 其利用水泵将地基水位降低至地下水位, 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孔隙水压, 这种方式主要使用在饱和粉土和饱和细砂地层。

2.4 加筋法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加固处理方法, 这种技术的实际施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出现折损、刺破以及撕裂等情况时, 施工人员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修补以及更换, 通常修补范围应超过裂口30cm以上。当施工质量标准相对较高时, 检测人员应进行定期抽样试验检查, 这样可以保证使用材料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其次土工合成材料主要采用搭接或缝合方式, 当实施搭接方式时, 其不可顺着材料受理方向, 并且保证实际宽度超过30cm, 而使用缝合方式时, 其宽度大于5cm, 缝合后材料强度应大于同向抗拉强度。最后实施铺设作业过程中, 施工人员应当保证材料拉紧且平顺, 不能存在褶皱、扭曲以及坑洼等问题。尤其对于特殊的地基加固处理过程中, 施工人员应依据相关设计图纸对材料进行良好张拉, 尽可能保障材料可满足应力要求。

3 地基加固技术的选用原则

一般来说, 地基加固技术的选用过程应该遵循合理的工作原则以及技术流程, 并且保证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把握技术前沿和保证质量。技术人员制定地基处理方案过程中, 其需重点考虑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并根据不同的变形程度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从而大幅度提升地基强度以及刚度。因此技术人员实际选用地基加固技术过程中, 应当特别注意下列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对于软弱地基以及不均匀地基, 通常可以使用灌浆法, 这样既可以提升地基承载力, 又可降低沉降量。其次对于一些饱和度相对较低的粉土或湿陷性黄土, 其可以使用强夯法, 这样可以提升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 并且去除土体的湿陷性。接下来对于淤泥质土和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通常需要使用预压法, 其可以降低土体压缩性。最后施工区域为碎石土地基或人工填土, 尤其对于大粒径块石数量较多时, 通常需要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参考文献

[1]刘帅, 林海鹏.公路桥梁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4) .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篇5

3.1地基加固的复杂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地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地质以及土壤的差异性给地基的加固增加了复杂性.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以黑土为主、华北地区以黄土为主、华南地区多盐渍地和水洼地、西南地区以冻土为主,这些土质除了有自身的特性之后,还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地震、洪水、泥石流的影响.这些不可预测的外界因素给地基的加固增加了很多难度,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才能避免天气等复杂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损失.

3.2地基加固的关联性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每一个细小的操作步骤,否则就会影响到其它环节的操作过程,最终导致土木工程不能按时、按量以及高质量地完成.土木工程的建设就像多米骨诺牌一样,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只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出了些许小差错,则就会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中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土木工程每个环节的施工人员都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务必做得完美,不能留下丝毫瑕疵,并且要考虑好如何为下一操作程序的施工人员作好各种铺垫,使每个关联点能够有序地结合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地基加固体系,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整个地基加固任务.

3.3地基加固的基础性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篇6

关键词: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动力排水固结法概念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对动力固结法的改进和补充,它主要是针对软土的结构特性、运用动力排水固结对软土地基加固的原理,再结合动力固结法的基本方法而产生的。动力固结法无法解决的对高饱和度粘性土,特别是淤泥和淤泥质土这些渗透性不高,含水量很高的的土质构成的软土地基的处理,动力排水固结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可以减小对软土结构的破坏,降低强夯时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从而起到对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

1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

为了改善软土地基的排水边界条件,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加固软土地基时,就要把排水体铺设在工程的软土中,常见的排水体主要有:袋装沙井、砂垫层以及塑料排水板。为了更好地产生堆载静压的效果和防止铺设夯击时,对软土地基的结构造成直接性的破坏,需要把一定量和一定厚度的土层填埋在砂垫层上。同时为了能够使高强度的孔隙水压力在软土地基上形成,在强度夯击时,就需要借助竖向排水体向土层更深处传递夯击形成的强大动应力。因为在强度夯击动应力作用下会有水力劈裂的现象发生,再结合在软土地基中铺设的竖向排水体,这样动,静荷载就会有效地联合起作用,使得在不长的时间里孔隙水压力就可以完全消散,在此基础上,合理应力也会随之加强,相应地,土层固体的强度逐渐增强,就可以实现对工程软土地基的加固[1]。

2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基础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下文主要结合某地基础工程施工中运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对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加固的过程,分析和探究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实际施工技术和施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某地基础工程施工概况

为了使当地的基础工程施工更加完善和合理,就要在以往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和修复,目前的基础工程施工就是对以往工程施工的扩展和完善,施工地点在某会议展览中心南侧的空地处,与河靠近,且此地实际施工的地质状况比较复杂,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很紧急。

由相关的地质资料得知,基础工程施工南面的河流宽为20米,河流地势相对平坦,基础工程施工的路基下土层自下而上依次是:中度粗的砂层、冲积或洪积形成的粉细砂层及淤泥土质的粘土、淤泥或者是杂填土以及素填土。其中粉细砂层是松散状的、可以进行液体化的土层,它的平均厚度约为4.68米。淤泥土质的粘土层和淤泥都属于高压缩性的土质层,其承载力的基本值不大于55kpa,土质层平均厚度是2.89米。杂填土和素填土的平均厚度是最小的,为2.6米,主要是松散状分布,压实的不够严紧。季节和当地河流潮水的涨落对地下水的影响非常严重,导致其水位的涨幅是2.4-2.8米,地下水的下埋深度是1米,流动性比较大[2]。

(二)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基础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因为以上土层的承载力完全不符合基础工程施工沉降和地基坚固稳定的标准,就需要对此基础工程施工路基根底不稳的施工路段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以更好地使基础工程施工路基的承载力符合要求,路基施工后的沉降和滑动更加稳定。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此地基础工程施工位置靠近河流,淤泥层很薄和填土层很厚,地下水位流动性大,各土层的压缩性高和含水量很大的施工特点,再加上对基础工程施工具体位置和工期的要求,施工单位在对基础工程软土地基进行施工时,就运用动力排水固结法。

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对基础工程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就是把竖向塑料排水板铺设在软土地基基础工程段,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持续有重量地强度夯击该道路软土地基,经过这样的持续振动,能够使土层中的水体快速地沿竖向塑料排水管流出,土层可以迅速坚固凝结,进而提高基础工程施工软土地基的承载力[3]。具体如下:

1、在实际施工前,要测取动力排水固结法的重要施工参数,选用21m×21m的试验段来测取,参数主要有:地基最后沉降量、地基底面的直径、总体的土层下沉量、夯击质量、土体的最合适含水量。

2、首先把土体表面的填土挖到施工设计要求的高度,再把0.9米的粉细砂排水垫层铺设在上面,接着就运用竖向塑料排水板进行排水,依据设计参数,选用800-1200kN.m的能量对软土地基实行连续的夯击。

3、在少击多遍、从轻到重、逐渐变重的原则下,总共对软土地基夯击五遍,第五遍的夯击能量是500kN.m,第四遍的夯击能量是1200kN.m,第二和三遍的夯击能量是1000kN.m,第一遍的夯击能量是800kN.m,前面的四遍都要求连续夯击两遍,且间距保持在3.6米,最后一遍运用搭接夯击,其范围是夯锤范围的四分之一。

4、要把单点总体的夯击沉量把握在0.7米范围内,一般把最后的土层下沉量控制在1-2cm,并且把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设定为2d.

(三)软土地基强度夯击施工要点

1、在基础工程施工周边挖一条简单的临时隔绝振动的沟渠,宽是3米,深是2.5米,避免施工夯击时对附近建筑物和防护堤的振动。

2、要在最合理含水量的条件下操作夯击,要保证锤重力在底面积上的单位静压力是16-22KPa,同时也要保证符合800-1200KN.m的强夯能量[4]。

3、强夯操作的具体顺序是,先周围再中心,分层次夯击,前后两次的循环夯击的锤底直径应该错开一半。

4、强夯施工后,应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最后达到的地基底面的总下沉量大于试验总量的80%,如果发现不合格的现象,应及时补夯。

(四)检验动力排水固结法的施工效果

1、進行室内和现场各项施工的试验,以保证动力排水固结法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用固结法强夯后土体承载力增加到了135kpa,符合不小于120kpa的要求。此地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还对基础工程施工地基观测了3个月的时间,发现路基施工后的沉降符合设计参数的要求[5]。

2、此地基础工程施工软土地基运用动力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从开始的铺设竖向塑料排水管直到强度夯击,时间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内。

由上例分析证明,针对软土地基含水量和压缩性高,地下水位流动性强的特点,动力排水固结法可以很很好地运用在其中,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动力排水固结法已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得到证明,但是作为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在夯击强度、施工工艺、效果检验等方面都需要对其进一步的革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斌.动力排水固结加固软土地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39(6):48-50.

[2]张大军,李彰明,刘俊雄等.超软土地基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的竖向排水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施工技术,2014,43(4):97-100.

[3]薛茹,杨桂华.动力排水固结法软基加固效果数值分析[J].施工技术,2010,39(5):58-60.

[4]张丽娟,韩江,李彰明等.动力排水固结加固淤泥地基的关键技术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59-62.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施工技术研究 篇7

(1) 复合注浆适用加固地层范围广, 既可适用于加固渗透性大的地层 (如砂卵石层) , 又可适用于渗透性较差地层 (如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层) , 还可以用来加固溶岩地层的地下溶洞和溶蚀裂隙。复合注浆法既能形成较高强度的旋喷桩固结体, 又能通过渗透、劈裂和挤密的方式提高岩土层的强度。 (2) 复合注浆适用加固工程范围广, 可用于对既有建筑物 (如房屋、公路、桥梁) 地基基础进行加固, 也可用于桩基 (如大口径钻孔桩、挖孔桩) 缺陷的加固处理。 (3) 复合注浆浆液扩散范围大, 不仅对高压喷射流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内土体进行置换加固, 而且对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外的土体以充填、渗透、挤密和劈裂等方式进行注浆加固, 在成桩的同时对地基土有灌浆加固作用。 (4) 复合注浆能定向定位, 能形成连续的圆柱状的旋喷桩体, 旋喷桩直径为400mm-1200mm, 其注浆固结体顶部无收缩, 与原基础混凝土或桩混凝土结合紧密。能直接承受上部荷载, 并将荷载传递到深层土层中去, 保证荷载传递均匀、有效;复合注浆形成旋喷桩的单桩承载力较高。 (5) 复合注浆形成的旋喷固结体强度较高, 且固结体强度可根据设计需要通过改变浆液材料和工艺参数来进行调节。 (6) 复合注浆钻孔施工口径较小, 对既有建筑物基础和地面损害和扰动很小, 可调节浆液凝固时间, 施工期建筑物附加沉降小。经济可靠, 且耐久性好。

2 复合注浆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的施工顺序

2.1 注浆钻孔施工

对既有建筑物地基进行加固时, 先采用地质钻机钻穿既有建筑物原基础或承台, 然后根据设计注浆深度要求, 选择采用地质钻机或高压旋喷钻机钻孔到设计深度。一般以土层或强风化岩层作为注浆持力层时可采用高压旋喷钻机直接钻孔, 若以中风化以上岩层作为注浆持力层时需先采用地质钻机钻至终孔, 若地层中有卵砾石层也需采用地质钻机钻孔。钻孔孔径一般开孔为110mm, 终孔直径为91mm, 钻孔垂直度保证

2.2 建立孔口注浆装置

注浆钻孔施工完成以后, 在注浆孔口建立注浆装置。孔口注浆装置需既满足静压注浆要求又满足高压旋喷注浆管可以从其中下钻的要求。孔口注浆装置可采用单管接头式或混合器式, 单管接头式用于单液注浆, 混合器式用于双液注浆。孔口注浆装置采用预埋设的方式固定在注浆孔口, 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将孔口装置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固定密封。

2.3 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方式进行注浆

孔口注浆装置埋设1-2天后, 先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方式进行旋喷注浆, 旋喷注浆需按设计规定的工艺参数 (喷射压力、提升速度、旋转速度、浆液水灰比) 进行注浆, 将注浆管分段下入孔底, 每段注浆钻杆需连接紧密并采用麻丝密封。旋喷注浆按从下而上的方式。为了减小建筑物的附加沉降, 旋喷一般采用单管旋喷注浆方式, 下钻时尽量快速且尽量小压力小流量喷水, 旋喷时采用不喷水而直接喷浆一遍的方式, 在底部和顶部需喷浆2遍。在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加固时, 为加速浆液凝固, 有时采用先喷一遍水泥浆液后喷射一遍水玻璃的方式, 进行双液旋喷。

2.4 采用静压注浆方式进行注浆

高压旋喷注浆结束后, 利用孔口注浆装置封住孔口进行静压注浆, 通过静压注浆可以扩大浆液的注入范围, 防止旋喷固结体收缩从而增加旋喷体与原基础混凝土结合紧密性。静压注浆开始时采用较稀的浆液和较低的注浆压力, 随后逐渐增加浆液浓度及加大注浆压力, 直至设计注浆量和注浆压力为止。一般静压注浆在浆液终凝前需进行2-3次灌注。静压注浆可以采用单液也可采用双液注浆。

2.5 封孔

静压注浆结束后, 若注浆孔口冒浆, 需对孔口进行封闭处理, 防止浆液流出。若注浆结束后孔内浆液有流失需补灌浆液到注浆孔内浆液饱满为止。复合注浆顺序有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有时需采用先静压注浆后高压旋喷注浆的方式进行注浆。

3 复合注浆的施工方法

3.1 施工准备

(1) 组织施工人员:复合注浆法加固地基施工时, 设备班需配备施工队长、工程技术人员、高压泵工、电工、修理工各1人, 钻工3-6人, 注浆工4人, 共12-15人。 (2) 现场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应组建队伍、清理施工场地、作好机械检修和保养、布置好孔位、以及搭设工棚、备好材料等。 (3) 确定施工程序:①钻孔:按设计钻孔到一定深度, 钻孔孔径为91 (或101) mm, 垂直度保证<1%。②建立孔口灌浆装置:孔口灌浆装置需满足静压灌浆要求, 又需满足高压旋喷注浆管可以从其中下钻的要求。③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喷射注浆, 注浆从下而上, 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中一般采用单管旋喷方式注浆。在缺陷桩基加固中, 先喷高压清水一遍到三遍后再注浆。④高压旋喷注浆结束后, 利用孔口注浆装置封孔进行静压注浆, 静压注浆可以采用单液也可采用双液注浆, 根据需要, 浆液终凝前可进行多次灌注。⑤注浆结束后, 若注浆孔口冒浆, 需对孔进行封闭处理, 防止浆液流出。 (4) 复合注浆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①注浆深度大时, 易造成上粗下细的固结体, 影响固结体的承载能力, 因而需在深度大的地层中注浆时采用增大压力或降低提升速度的方式补救。②当发现返浆量不足或不返浆时, 可采用降低提升速度或复喷方式处理。③当冒浆量过大时, 可采用提高注浆喷射压力、缩小喷嘴直径的方式处理。④在既有建筑物基础加固处理时, 为防止产生附加沉降, 施工时应跳孔施工, 同时应在浆液中加速凝剂或采用双液旋喷注浆。⑤静压注浆时如出现冒浆, 可采用多次灌注的方式进行注浆, 待第一次灌注的浆液终凝堵塞冒浆通道后再进行第二次注浆。同时注意将孔口注浆装置与孔壁密封牢靠, 防止浆液从孔口冒出。

3.2 复合注浆的施工工艺

(1) 单管法复合注浆。单管法复合注浆是利用钻机把安装在注浆管 (单管) 底部侧面的特殊喷嘴, 置入土层预定深度后, 用高压泵等装置, 以大于是20Mpa的压力, 把浆液从喷嘴中喷射出去冲击破坏土体, 同时借助注浆的旋转和提升运动, 使浆液与从土体中崩落下来的土搅拌混合。然后进行静压注浆, 使浆液进一步扩散。浆液经过一定时间凝固, 便在土中形成圆柱状固结体。 (2) 二重管法复合注浆。二重管法复合注浆是使用双通道的二重注浆管, 将二重注浆管钻到土层的预定深度后, 通过在管底部侧面的一个同轴双重喷嘴, 同时喷射出高压浆液和空气两种介质的喷射流冲击破坏土体。即以高压泥浆泵等高压发生装置喷射出20Mpa以上压力的喷液, 从内喷嘴中高速喷出, 并用o.7Mpa左右压力把压缩空气从外嘴中喷出。在高压浆液和它外圈环绕气流的共同作用下, 破坏土体的能量显著增大, 喷嘴一面喷射一面旋转和提升。然后以大于是0.3MPa-2.0MPa的压力进行静压注浆, 使浆液进一步扩散。最后在土中形成圆柱状固结体。 (3) 三重管法复合注浆。三重管法复合注浆是使用分别输送水、气、浆三种介质的三重注浆管。在以高压泵等高压发生装置产生20Mpa以上的高压喷射流的周围, 环绕一般0.7Mpa左右的圆筒状气流, 进行高压水喷射流和气流同轴喷射冲切土体, 形成较大的空隙, 再另由泥浆泵注入压力为2MPa-5MPa的浆液填充, 喷嘴作旋转和提升运动。然后以大于是0.3MPa-2.0MPa的压力进行静压注浆, 使浆液进一步扩散。最后便在土中凝固为直径较大的圆柱状固结体。

摘要:复合注浆是将静压注浆和高压旋喷浆法进行时序结合, 发挥两种注浆技术优势的一种新型注浆方法。对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复合注浆,加固,地基

参考文献

[1]胡伟.定位静压注浆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05, (9) .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探讨 篇8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技术,软弱土层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1) 复杂性。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辽阔, 地区跨度较大,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各类土质广泛分布在各个区域, 同时加上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 使得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另外, 各类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也对地基基础工程提出了不同的施工要求, 使得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复杂性进一步上升。

2) 多发性。

通过对相关的建筑质量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普遍不高, 其中因为施工缺陷而引发的质量问题屡见不鲜, 严重的可能引发建筑坍塌, 对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还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3) 潜在性。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所涉及的施工环节非常繁杂, 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托, 而部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未及时发现, 这就为建筑后期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种潜在的质量问题, 在每个施工环节完工之后, 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检测, 及时发现施工问题, 并进行整改, 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4) 严重性。

地基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 在建筑地基施工的阶段, 即使发现问题, 也很难及时进行处理, 在对发现的施工问题进行整改时, 通常涉及较大的工作量和较大的资金投入。同时, 地基的局部问题不容易被发现, 这也导致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问题可能在后期施工过程中逐渐被影响并产生。

2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原则

在新建工程项目时, 首先应该考虑利用天然地基, 如果淤泥和淤泥质土上覆盖有土质较好的土层, 则应该以该土层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而如果地基土质软弱不能满足地基持力层要求, 则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对于已建工程项目, 如果因为设计以及施工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地基发生沉降过大、差异沉降等问题引起上部建筑物发生倾斜, 则需要进行处理。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基土质条件或具体构成, 具体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 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保持地基稳定性;2) 降低土体的压缩性, 使得地基沉降以及差异沉降不会超出控制范围;3) 降低地基土的渗透性或者渗流的水力梯度, 防止或者减少水的渗透, 避免因为渗流而造成地基发生失效;4) 改善土体的动力特性, 避免地基发生震陷变形或者因为震动液化而丧失稳定性;5) 消除或者减少土体的沉陷性或者胀缩性引发的地基变形, 避免建筑物破坏或者影响其正常使用;6) 利用托换技术, 使砂土结构的荷载可以向下层更加稳定的土层传递。

对于某一工程, 处理目的可能是单一的, 同时也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一定的目的。

3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主要方法分析

目前常用的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法分为软弱土层处理和上部荷载转移两类[2]。

3.1 软弱土层处理

软弱土层处理方法主要是改善土体本身的性能, 从而提升地基的稳定性。

1) 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可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能力, 降低沉降量;消除或者部分消除土体的湿陷性以及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并改善土体的抗液化性。换土垫层法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以及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其特点是施工简单, 但是通常只能作用在距表层3 m内的土体, 换填材料可以进行就地取材, 经济性较高, 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

2) 振动挤密法。

振动挤密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对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松散无粘性土等软弱或者较为疏松的表层土进行夯实。一般通过重锤、振冲器等设备进行施工。通过振动挤密法可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消除土体的湿陷性、胀缩性和液化性, 主要适用于碎石土、砂土、饱和度较低的粉土以及粘性土等土体的处理。其特点是施工速度较快, 容易控制施工质量, 土体在经过处理之后土性分布均匀, 总体造价较低, 适合于大面积场地地基的加固, 但是利用该方法进行施工时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以及噪声, 不宜在市区进行施工。

3.2 上部荷载转移

1) 基础加宽托换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既有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如果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出现裂缝、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 可以利用混凝土套或者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 提升地基基础的承载力, 并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当原有条形基础承受中心荷载时, 可以通过双面加宽的方式提升基础的承载力;而当基础承受偏心荷载时, 可以通过单面加固的方式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2) 坑式托换法。该方法是通过直接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下方挖坑, 挖至持力层, 然后在坑内浇筑混凝土, 从而满足地基承载力以及变形设计的要求。该施工方法也被称为基础托换法, 主要适用于地基浅层存在较好持力层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基础工程加固中。基础托梁具有施工简便的特点, 由于托换工作大部分是在建筑物外部施工, 因此在施工期间, 建筑物的大部分功能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缺点是施工工期较长, 而且由于建筑物的荷载发生转移, 会使新地基土发生一定的沉降。

3) 桩式托换法。该方法通过将各种形式、各种材料的桩沉入到预期持力土层中, 使上部荷载的传递途径发生变化。其中, 静力压桩法属于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结合锚杆以及静压桩技术, 利用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作为反力架的支承, 并用千斤顶将小直径的预制桩逐段压入到地基中, 再将桩顶及基础紧固为一体之后卸载, 从而控制建筑物的沉降, 主要适用于加固处理淤泥质土、勃性土等土体基础。

4 结语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既可用于新建工程设施的地基处理, 提高软弱土体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同时又可用于既有建筑工程的地基加固处理中, 提高软弱土体的承载能力, 并实现对建筑沉降及变形的控制。根据处理目标的差异, 建筑地基加固主要分为对软土层的加固处理以及使上部荷载传递到其他持力土层两种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法, 从而实现加固施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苗洪滨.浅析地基加固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家, 2014 (9) :13.

[2]张怀澄.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加固技术[J].门窗, 2014 (3) :427-428.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篇9

关键词:公路,地基加固,施工,新技术

在建设公路工程的时候, 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造成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 出现地基持力层的抗剪强度比较低、压缩性比较高;淤泥或者淤泥质土的渗透性比较小等问题, 需要施工人员对公路的地基进行加固, 保证地基的牢固性, 才能保证公路的施工质量, 实现安全使用的目的。所以, 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 应用新的技术实现对公路地基的加固非常重要, 是保证公路使用安全的关键条件。

1 地基加固施工的新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公路建设施工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在公路地基加固的施工过程中, 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新技术, 主要包括换土垫层法、机密压实法、排水固结法、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化学加固法和复合地基技术等。不同的加固技术, 在公路建设的地基施工过程中, 具有不同的作用。

1.1 化学加固法

在公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 可能会应用化学加固法, 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化学加固法, 主要是指施工人员通过对水泥浆液、粘土浆液、化学浆液和水泥粉体等材料的使用, 对这些材料进行机械搅拌、灌注压入和高压喷射等处理, 致使浆液和公路地基中的土颗粒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等二者胶结起来, 实现对地基土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在实际的公路地基加固过程中, 施工人员对化学加固法的应用, 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 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利用, 完成加固效果。

1.2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公路建设地基施工过程中, 一项有效的加固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和文明的特点, 可以加速公路地基中深厚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 减少施工之后地基的沉降程度。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的过程中, 一项容易出现的错误的问题就是水平向位移。所以, 在公路建设的地基施工过程中, 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 需要全面考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

1.3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 是公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 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主要是利用排水固结原理, 在天然的公路地基施工过程中设置竖向排水体, 铺设水平的排水垫层, 然后在地基中施加一定的固结压力或者减小地基中的孔隙压力, 加快排出地基中土体的孔隙水, 逐渐固结之后, 地基发生沉降, 同时地基强度增加。这种方法, 在公路地基施工的过程中, 多应用与对粘土地基沉降问题的处理, 可以在地基加载预压的时候, 完成大部分的沉降。

2 新技术在公路地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在公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公路地基的施工质量, 对公路的建设质量和公路的使用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 在公路地基的施工过程中, 针对出现的问题, 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新技术的出现, 为地基的加固施工和处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条件。本文简述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这一新的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公路地基加固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2.1 真空联合堆载系统的组成

在公路建设地基的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地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在施工完成之后, 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地基的稳定沉降。针对这些要求, 传统的地基加固技术主要是利用排水加固的方法, 利用加筋土进行协助, 实现对地基的加固。但是, 这种地基加固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 需要的排水固结时间比较长, 地基在沉降之后, 不能满足我国公路建设施工的规范要求。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 具有工期较短、建设速度比较快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有效的保证了地基施工质量。真空联合堆载系统, 主要包括排水系统、真空系统和加压系统3个组成部分。不同的系统负责不同的工作, 保证了真空联合堆载系统的正常运行, 发挥了有效的地基加固技术。例如,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系统中的排水系统, 包括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一般情况下, 砂垫层的组要材料是中粗砂, 含沙来量不能超过5%, 中粗砂的厚度应该保证在40—70cm, 在铺设的过程中, 应该保持铺设表面的平整。如果不应用真空预压, 在公路地基的施工过程中, 必须在砂垫层的边缘出露可以排出软土释放的水;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 必须保证砂垫层的密封, 避免砂垫层发生漏气的问题。

2.2 真空联合堆载的施工技术

在公路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实现对地基的加固, 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可以保证公路地基的稳定性。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 是一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主要是结合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技术。所以,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既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效果, 可以在设计荷载比较大和承载力要求比较高的工程中应用。例如, 在公路建设的地基施工过程中, 应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的固结速度比较快、加固的深度比较大, 地基的强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增长。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在实现对公路地基的加固的时候, 如果真空度达到了80k Pa, 对荷载的填充可以看作是在4m—5m高度实现的。这使得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法, 具有较高的等效超载高度。而且,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法的固结速度比较快, 具有较深的影响深度。这些特点都加快了公路地基的增长强度, 而且地基强度的提升幅度也相对比较大。

2.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应用

某公路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地基的施工质量, 应用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法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在实际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应用过程中, 施工人员应该在地基中设置排水通道———埋设监测仪器———清理场地并安排排水管———从主管中接出真空管路———管道铺设完成后, 铺盖密封膜———抽取真空, 检查是否漏气。设置排水通道, 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常规的方法, 先铺设砂垫层, 然后打袋装砂井。铺设的排水通道的长度应该足够打穿淤泥层, 或者最少保持20m的深度。排水管道之间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应该保持在1.5m之内。

3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提高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在公路地基的加固施工过程中, 加固技术也不断的更新和提高, 应用新的技术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保证了公路施工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浅谈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技术 篇10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地发展, 各种各样的工程建筑不断地兴建。商业宾馆、高层住宅、大型娱乐场所、豪华饭店、体育场馆等建筑越来越多, 但正因为建筑越来越多, 适合建筑的用地就会越来越少, 导致许多的建筑不得不建造在地质不良的场地上, 从而引发难以挽回的工程事故。因此, 加强对建筑尤其是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讨, 不仅是促进整个建筑行业进步的需要, 也是促进施工技术革新的重要需求, 更是新时期下,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选择, 因此, 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 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2 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加固的意义分析

随着建筑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 人们对建筑物加固改造的认识逐渐加深,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改造的发展非常迅速, 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意义在于:

这是确保建筑物质量的重要举措, 现有建筑物及构筑物常因设计或者施工的缺陷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及破坏, 甚至是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建筑既有地基基础结构开裂、承载力不足以及抗震性能不良等现象, 严重影响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从而不得不考虑结构的修复以及加固问题。

这是保证建筑使用者切身利益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开始施工, 房屋建筑更新换代周期也在缩短, 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与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 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 不仅可以使建筑物的性能得到保障,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很多的安全隐患, 使得建筑的使用者能够安全的使用, 既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

这是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基础措施, 地基基础牢固与否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的直接关系, 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 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 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后期护理也很难做到标准化, 因此使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就必须实施加固施工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提高建筑物质量。

这是完善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理论的客观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技术具有复杂性, 它涉及到各种施工材料设备的选择, 施工标准, 法律规范等各个方面, 虽然这种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这种技术依然有它不够完善之处, 理论还不够成熟, 仍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加强加固施工技术的探讨研究, 对完善加固技术理论系统, 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方法和措施

地基基础会存在缺陷, 在缺陷处理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地基缺陷处理过程中要结合建筑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整体性以及质量要求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确定出施工方法和地基处理措施;2对地基土质结构进行分析, 提出为避免因受土层的变动而出现结构变形、数值变化以及发展问题严重的措施;3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以及施工中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 使得在处理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等各方面造成影响, 因此在施工的中应对这些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4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基础中存在的相关缺陷进行分析, 并对其上部结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以满足结构处理的经济性与耐久性要求。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前应有所准备, 按情况制定加固方案, 然后按方案实施。

(1)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前期准备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前, 应先对地基和基础的情况进行鉴定, 方可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建筑地基基础的鉴定以及加固设计和施工, 应该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其次, 对地基基础加固的建筑, 应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检测, 对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 应在加固后继续进行沉降检测, 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同时应对邻近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除此之外,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施工人员应熟知所承担工程的加固目的、加固原理、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等, 而且在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 并进行缜密的监测, 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分析原因, 妥善解决。

(2)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法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保证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建筑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建筑施工的综合系数, 必要时可以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 目前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手段有以下两种:

加深基础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浅层中有能作为持力层的土层, 并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在原来的基础上, 可对地基基础加固, 在较好的持力层上进行基础支承, 这均符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地下水水位过高的情况下, 应该安排排水。在钻孔时选择使用小型钻机, 利用水和泥浆对钻头进行冷却或实现除渣功能。对较硬的土层应使用水力扩孔钻头进行扩孔, 在饱和软土层钻孔时应选择使用岩心管不断地磨动旋转流砂层表面, 使孔壁的表面形成泥皮, 保护钻孔。在表土层较为松散的情况下, 应选用套管护孔。对于灌浆成孔而言, 应对埋设的钢管进行二次清孔, 在施工中运用底部注浆法。

增大承台面积法。这种方式适用于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设计不符合的情况。利用这种方法时, 可对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以利用。在上述工程中, 利用增大承台面积的方法能够使建筑物工程桩与加固钢管桩形成一个整体。在建筑物的工程桩承台中置入预留钢筋, 保证工程中不会出现“吊脚”现象。在基础承受偏心受压的情况下, 应该选择不对称加宽, 而在承受中心受压的时刚好相反。应将原有地基洗净并铺设一层水泥浆, 使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增强。同时在加宽部分的地基上使用夯实垫层, 其厚度和材料与原有地基的一样。条形基础加宽时可以沿着纵向分段, 分段长度为1.5~2m, 扩大的宽度部分底面应高于或等于原有基底。加固混凝土套的过程中, 应严格遵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所提出的标准。

4 对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施工的建议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施工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要做到科学设计;要选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要对整个加固工程设计施工都进行全程监控, 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监督。

在建筑结构修复中, 地基基础加固常用方法有:用分批分段更换病弱地基土、压力灌浆加固 (包括硅化法加固地基) 、挖钻孔灌桩加固、加桩加固等。地基加固方法选定时应充分地了解地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一般是在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地基加固工作的, 因此施工比较困难。所以既应确保地基的加固质量, 达到极好地加固效果, 也应采取措施来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在这些常用的加固方法中, 压力灌浆加固施工工序为:钻孔→清管→打管→注浆→拔管→清管。

(1) 钻孔:电动钻孔机在布孔位置钻孔, 钻至设计的标高;

(2) 清管:注水清理胶管、无缝钢管, 检查能否确保注浆通畅;

(3) 打管:按设计要求分次将无缝钢管插至设计标高位置;

(4) 注浆:用灰浆搅拌机搅拌水泥浆, 吸入注浆泵内, 通过胶管注入到无缝钢管。

5 结束语

对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既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也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因此通过对加固技术的研究, 在建设施工中充分考虑各种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 然后根据不同建筑的结构特点, 合理选择加固方法, 科学制定施工方案, 严格遵照各种施工规范及各种施工标准, 采用先进科技及施工工艺, 从而促进加固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提高整个建筑地基的加固效果, 增强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进, 张家艮.浅谈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4) :35~37.

[2]孙若峰.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J].河南科技, 2014 (14) :67~68.

[3]张久志.浅谈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工措施[J].商品与质量, 2013 (3) :28~29.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篇11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加固机理;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044-01

水泥搅拌桩足深层水泥搅拌法的成桩,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粤西地区应用非常普遍。水泥搅拌桩采用专用的深层搅拌机,将预先制备好的水泥浆注入地基土中,并与地基土就地强制搅拌均匀形成水泥土,利用水泥的水化及其与土粒的化学反应获得强度而使地基得到加固,能有效减少沉降量,承受较大的加荷速率,提高抗侧向变形能力。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廉、进度快、无振动、无噪声、对周围建筑物无影响、加固效果好等优点。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刚度与水泥掺量有关,与搅拌的均匀性也有很大的关系。按固化剂的种类和施工工艺分为喷粉法和喷浆法两种搅拌法。前者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地基,而后者则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的地基。

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加固机理

软地基上修建公路,可能出现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沉降和破坏。不言而喻,破坏是必须防止的,但防止沉降却十分困难,因为沉降稳定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浅薄淤泥层.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

1)利用填土的自重把软土挤出。2)首先将整个地基的软土层挖除,而后填入优质材料,这样能减小沉降量,但经过换填以后的地基已经不是软地基了,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通常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需要同时考虑沉降和稳定两方面的要求。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软基处理施工中,首先,将水泥拌和成水泥浆,水泥中各种钙质矿物成分先和水进行部分水解和水化反应,而后再和软土中的水继续进行水解和水化反应,生成钙质化合物,这是地基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其次,黏土中的化合物表面带有各种离子,它们和水泥水化生成的钙离子进行当量吸附交换,从而提高了土体的强度。而软土本身具有胶凝性,它和水泥水化作用形成的凝胶粒子结合起来后形成与水泥土坚固连接的团粒结构,使水泥土的强度大大提高。当水泥水化作用生成的钙离子超出交换所用的数量时,这部分钙离子就与组成黏土的化合物反应,生成许多不溶于水的结晶化合物并逐渐硬化,同样大大的增强了水泥土的强度和水稳性。综上所述,欲使水泥土保持足够的强度就必须保证足够数量的水泥,并且要用机械充分拌和水泥和土,使水泥与土充分接触。

2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通常为: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施工中首先移动搅拌机到指定桩位,对准桩位,校准桩管垂直度,并在桩管上画出控制桩长的刻度线。待桩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卷扬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切土下沉,下沉速度可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能大于额定值。如果下沉速度过慢,可通过输浆系统补给适量稀释浆液,以便下沉钻进。根据现场情况,按照试桩调整后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要求搅拌均匀,加筛过滤,配置的灰浆流动性好,不离析,便于泵送喷搅,早期强度高,龄期满足设计要求,现制现用,不宜停放过久,搅拌机要配有流量计,施工中严格控制灰浆用量。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通过搅拌轴的输浆孔、喷孔压人地基中,并且边喷浆边旋转,座底喷浆30s后,按照确定的提升速度边喷浆边旋转边提升。当提升至距地面以下1m时,要慢速提升和旋转,即将出地面时,应停止提升,搅拌10s-20s,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喷浆搅拌不得中断,若因故中断后恢复喷搅时应重复喷搅不得小于0.5m。注入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管路中残留的水泥浆,并清洗粘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洗后将钻机移至下个桩位重复施工。

3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

1)确保原材料质量:对进场的水泥,按100t为一批(不足100t时也按一批计)的规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取样进行试验,不合格的水泥禁止使用。2)确保桩身数量:严格按照设计图的没桩间距测量放样,施工过程保持场地清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不漏打水泥搅拌桩。3)确保桩身长度:每一根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施工员现场监督、水泥搅拌桩必须打入下伏层深度不小于0.5m避免桩身因未进入持力层起不到加固软基的作用,桩底是否进入持力层以钻机电流急剧增大而钻进速度急剧减小,判断并记录好每根成桩的长度。4)确保桩身水泥用量:为确保桩体每M掺合量以及水泥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配备流量自动记录仪,同时现场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质检人员随時抽查检验水泥浆用量和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现场施工员带班员的监控:现场施工时,必须每时每刻有施工员,带班员现场监控并如实做好施工记录。

4施工与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应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水泥桩的施工,全过程监督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全过程。现场所有施工机械都必须进行编号,现场负责人、钻机长、技术员以及水泥搅拌桩桩长、桩距等都必须制成标牌并悬挂在钻机比较醒目的位置,确保所有人员按岗就位,责任到人。2)机身调平是通过钻锤吊线来进行控制,检验钻杆是否垂直。根据规范,搅拌杆的垂直偏差以1%为最低控制标准,桩机与桩位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桩浇筑后7d之内不得开挖基坑,并禁止使用机械挖掘,桩头要小心整理,不得用重锤敲击,桩头应整平,并高出基底标高2cm~3cm。3)为保证水泥浆到达桩底,钻头钻到设计深度时,必需留一定的滞留时间,一般为2min—3min。当机具下沉搅拌中遇有土阻力较大,应增加搅拌机自重,然后启动加压装置加压,或边输入浆液边搅拌钻进。4)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水泥浆用量、桩长、复搅长度及施工中有无异常情况,记录其处理方法及措施。用计量容量配制浆液,必须重视对水灰比的控制。喷水泥浆或喷气时,当气压达到0.45MPa时,管路可能堵塞,此时应停止喷水泥浆,将钻头提出地面,切断空压机电源,停止送气,查明堵塞原因,予以排除。5)在制桩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边喷水泥浆边提升,连续作业。如果空气温度大、浆体流动性差、喷气压力大、单位桩长喷浆量大,需开通灰罐进气阀,以便对料罐加压。如果出现断浆,要及时补浆,补喷的重叠长度应不小于0.5m。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恢复供浆时应在断浆面上或下重复搭接0.5m喷浆施工。因故停机3h,拆卸管道清洗,若超过12h应采取补桩措施。6)水泥搅拌桩施工后需进行如下质量检验:浅部开挖桩头,深度为500mm,目测检查搅拌桩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比例为10%;搅拌桩桩长误差不大于5cm,钻杆倾斜度不大于1.5%;成桩7d内应采用轻便触探仪(N10)检查桩的质量,触探点应在桩径方向1/4处,抽检比例为2%,对重要受力部位,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取样,制成标准试块进行抗压试验;成桩28d,抽芯取样进行现场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查比例为5%,每一工点不得少于3根,要求搅拌桩上部、中部、下部各取至少1处,取芯钻孔,在取芯后用水泥砂浆回填灌注;地基竣工验收时,在成桩28d后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的检验,检验数量不少于桩总数的1%。

5结束语

总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一种较好的软基处理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的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施工结束后还需检验路基,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路,樊津军.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浅析[J].科技信息,2009,19.

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篇12

CFG桩施工是利用特殊钻机钻入土层并达到基岩面成孔, 然后在孔内灌注水泥、粉煤灰、砂、碎石及水的混合物, 同时提钻, 等强后形成圆柱形桩, 通过桩周的侧摩阻力及端承力提高路基基底的复合地基承载力, 减少路基的沉降, 从而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CFG桩的成桩方法, 分为长螺旋转式成桩、振冲式成桩, 这里介绍的是长螺旋转的施工方法, 此法对于处理粉土、粘性土等土进行地基加固有其他方法所不及的优越性, 在某客运专线路基、涵洞基础的地基加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FG桩复合地基主要适用于处理厚层黏性土、粉土和砂土等, 特别是当具有较厚的硬壳或硬层夹软弱层地基。

2 CFG桩工艺试验情况

2.1 工艺试验工点概况

某客运专线XXTJⅡ标段DK1234+545.3~DK1234+599.4段路基全长共计54.1米。本段路基上层为褐红-褐黄色硬塑粘土, 厚度为8.5~16.5m, 其下为灰色强风化灰岩, 裂隙及岩溶较发育。根据设计文件本段路基先进行岩溶注浆充填裂隙及溶洞, 然后进行CFG桩加固, CFG桩的加固采用梅花型布置, 桩直径为50cm, 桩间距要求:DK1234+545.3~DK1234+564.8与DK1234+587.4~DK1234+599.4段均采用1.6米, DK1234+564.8~DK1234+587.4桩间距为1.7米。CFG桩设计桩长为12.5m~13.6m, 并要求必须穿透软弱层至岩面顶面, 桩体强度按C15砼强度, 材料按C15砼配比。

2.2 工艺流程

2.3 工艺试验最终结果

现场选取了10根桩按室内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桩, 试桩过程中一切顺利, 成桩28天后按设计文件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规范的要求, 进行了复合地基与单桩载荷试验及桩身完整性检测, 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与单桩载荷及桩身完整性均合格。并通过试桩确定了指导施工的试验参数。最终参数为:

A坍落度:通过试桩坍落度控制在16cm~18cm为宜, 误差可以在±1cm。

B拔管速度:试桩过程中拔管速度基本控制在2m/min~3m/min之间, 有个别浮动, 但没有影响成桩效果, 所以确定最终拔管速度控制在2m/min~3m/min之间, 但也要根据现场的供料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原则就是输送砼与拔管速度一致, 必须保证砼始终要埋住导管20cm以上。

C配合比:通过试桩过程中的调整, 最终确定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石:粉煤灰:高效减水剂=209:190:801:1061:139:3.762。

3 CFG施工质量控制总结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核查, 通过现场地质与设计所给地质条件进行对比, 来最终确定岩面标高, 即桩底标高。如发现差别较大时, 必须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来确定最终变更方案。

CFG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在于成孔和成桩质量控制, 施工前应严格复查设计桩长、桩径及布桩位置, 确保钻孔孔深、直径、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根据地质核查检验设计桩长是否合理, 以满足承载力要求并减小施工难度。成桩时要严格控制拔管速度, 连续提拔;备足混合料, 防止供料不及时造成断桩;采用合理的施钻顺序防止窜孔。成桩后桩头的凿除和桩间土清理尽量采用人工用钢钎从相对方向同时剔除的方法, 以防止出现断桩;桩间土清理先采用小型挖掘机进行, 出现CFG桩时改用人工清理, 以减少扰动。

通过对成桩桩身质量及复合地基与单桩载荷力的检测表明对加固地基、减少路基沉降量很有效, 为无碴轨道控制工后沉降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场钻杆断杆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遇到, 需将上下钻杆焊接之后, 才能将钻杆拉出, 所以一般对已开挖土坑采用改良土回填, 每层不超过0.3m, 再用小型打夯机夯实, 压实系数须达到0.9以上, 并按要求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通过现场实际工艺比较分析, 采用长螺旋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工艺相比振动沉管灌注法, 施工噪音及振动小、施工速度快, 而且工艺易于掌握。加之研究形成的对应处理特殊问题的技术方案, 使之能够取得良好的技术和成本效益。在土建工程施工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 其施工噪音及振动小的特点, 也广受周围群众的欢迎, 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上一篇:学科整合运用研究下一篇:班干部的轮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