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探究

2024-09-19

多方位探究(精选12篇)

多方位探究 篇1

一、问题呈现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 (A卷) 第2题:

二、问题初探

首先, 我们根据题目结构提取一些初级信息:

信息1

易知f (x) 的定义域为 (-∞, 1) ∪ (1, +∞) .

信息2

当x>1时, f (x) >0;当x<1时, f (x) <0.

信息3

题中的分子是无理结构, 那么对函数f (x) 进行平方应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或者利用将分母也转化为无理结构, 那么原式则被转化为的形式, 从而可以试一试去求复合函数的值域问题.

整合以上信息, 我们立即得到下述解法:

解法1

当x=0时, y=-1;

当x≠0时, 2y2y2-1=x+1x, 由均值不等式知:当x<0时, 有2y2y2-1≤-2且y<0, 解得-12且y<0, 解得y<-1;当x>1时, 有2y2y2-1>2且y>0, 解得y>1.综上, 函数y=f (x) 的值域为-∞, -槡2 (]2∪ (1, +∞) .

解法2

从而, 可得函数y=f (x) 的值域.

三、问题再探

1. 有效调整, 凸显本质

观察上述解法, 虽然对函数y=f (x) 进行转化, 利用均值不等式进行分类讨论, 但是, 分类讨论的过程较为烦琐, 能否进行合理简化呢?试想, 如果函数y=f (x) 的分母能被转化为x的话, 那么只要对x分正负讨论即可.即思考函数y=f (x) 与y=f (x+1) 的值域关系问题.本质上, 函数y=f (x) 沿着x轴方向平移的话, 函数的定义域发生变化, 但是值域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即转化为去求解的值域.

解法3

函数y=g (x) 的定义域为{x|x≠0}.所以,

因此, 真是通过这一微不足道的结构变化, 轻轻一变使得式子整齐对称, 富有美感, 也使我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至此, 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简化, 我们也终于到达了原试题的源头, 真切地把握住了命题人的思维脉搏.

2. 改变形式, 新解展现

目标的平凡, 结构的熟稔让我们的思维之花瞬间绽放, 问题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旧题, 解法丰富.观察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 进行合理建构数学运用, 将会得到原题看似高不可攀的新解法, 如:

解法4

令, 即k表示点与B (1, 0) 连线的斜率.不难发现点A在双曲线y2-x2=1的上半支上.由于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 因此, 当直线AB的斜率k大于0时, 它的取值范围是 (1, +∞) ;当直线AB的斜率k小于0时, 联立方程组

易求得当直线AB与双曲线相切时,

因此由图1可知下略.

既然解法4能将原题转化为双曲线上的动点与定点连线斜率的问题, 那么不难想到去利用双曲线的参数方程求解.

解法5

3. 建构模型, 寓学于乐

高中数学的解题关键还是要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设定场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维品质的历练培养和形成, 多问几个为什么, 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在宽松自由讨论的环境下进行.仔细研究题目, 分子是、分母是a-b的形式, 那么是否能够通过建构直角三角形, 用其边长表示函数的本质呢?答案是肯定的.

解法6

情形1:当x>1时, 设Rt△OAB中, AO=1, OB=x, 则, 延长OA至OC使得OA=OC=x, 则OC=x-1, C=45°.

此时问题转化为求的范围, 只要在△ABC中应用正弦定理, 如图2.

情形3:当x=0时, f (x) =-1.

情形4:当x<0时, 设Rt△OAB中, AO=-x, OB=1, 将OB顺时针旋转90°至OC, 连接OB, OC, 如图3.

四、题后反思

“让学生体会到思维过程”, 应该成为我们在数学解题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重要的手段之一.以上这几种解法, 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也是新课程理念下, 建构式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探索.尽可能为学生建构有效的数学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 从而获得对数学学科的积极的体验及情感.

本题的探究不但使学生从多方位进行一题多思, 对数学的知识联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认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不同的思维发展过程中,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树立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的观念,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从而培养了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 提升了数学素养.

多方位探究 篇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家经济从最初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公司产品也从开始的调小机车发展到大功率内燃机车,再到现如今的电力机车,企业竞争也显得越来越激烈。人们必须在不断接受新理念和新知识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企业培训的竞争。重视培训工作、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为迎合铁路发展的需要,2009年公司首次接触到六轴电力机车的生产。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对公司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有利于解决公司长远发展的问题。而这样的转型,在技术水平、制造要求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别。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首先要有高素质的员工,对员工的培训成了当务之急的大事。事业部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从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卓有成效的培训。

1、对每位员工进行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即使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法发挥出来。员工的工作态度是要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良好的企业文化去熏陶,合理的制度去激励,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他们的工作,才能创造良好的绩效。通过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和员工才能共同进步和成长。我们首先是采用不同形式的场合进行宣传,从领

导干部到技术人员,从管理人员到一线职工,让每位员工了解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方向,了解生产电力机车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工作目标,树立信心。其次是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对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四个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在六轴电力机车正式开始投料之前,事业部按照机车投料、红皮组焊、构架组装、转向架加工等几大板块分别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检查人员以及生产骨干分批次到株电厂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学习,学习其工作流程及技术技能,学习其管理模式。投料开始后又将株电厂的工人师傅们请到我们的生产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指导,改变了以往的“闭门造车”。

3、进行工艺交底。各车间技术人员分班组、胎位对六轴电力机车工艺的重难点、工艺流程、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讲解。工艺方面主要解析电力机车生产过程中与内燃机车的不同之处,改变一些职工长期形成的习惯性生产方式,以适应电力机车的质量要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说法及操作方式让操作者明白,加强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为今后的批量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采取“师带徒”模式。从株电厂“取经”回来后的各类人员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成为本岗位的“师傅”,认真努力地将自己在株电学习到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传授给本岗位的“徒弟”。从小到一块筋板的下料尺寸,大到车体红皮的组焊,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并组织各类员工进行理论实作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六轴电力机

车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使员工具备生产从业资格,做到持证上岗。

5、开展“现场培训”和“即时培训”。各车间技术人员抓住实际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最优和最劣事迹,在现场进行案例剖析,针对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和模式,统一员工的动作、观念和技能,给操作者现场讲解答疑,特别是组装工艺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应采取的处理方式。工序的现场讲解答疑很受操作者的欢迎,这种将工艺与现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了操作者与技术人员的沟通,提高了操作者对工艺文件的理解,同时,还能及时地吸收到操作者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均利用车间现场看板进行宣传,使员工能处处感受到学习的气氛。

6、做好相关资质的培训、取证工作。企业要想参与国际间的竞争,首先就要解决产品的国际互认或认可,而人才在企业产品的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国际互认至关重要,因此取得焊接企业国际认证是企业和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首先针对事业部内的全体中干、焊接工艺人员、焊接质检人员、生产管理者进行EN15085和ISO3834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培训,其次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做好EN15085、ISO3834生产必需的焊接检验人员、焊接责任人员、焊接设计人员以及焊接操作人员的取证工作,共培养了国际焊接技师13人,国际焊接质检师2人,国际焊接工程师4人,国际焊接质检人员(初级)17人,国际焊接结构设计师2人,国际焊接电焊工179人。

通过多方位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对电力机车当年投产、当年形成批量,成功转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员工的培训也需与时俱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员工培训工作,为公司的做强做大、持续发展做努力。

机车事业部张玲二0一0年三月六日

多方位探究 篇3

一、从贴近生活的兴趣问题入手,吸引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探究

课外探究的选题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比较容易完成的、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就可获得良好的学习动机,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准备探究的活动,其次对学生探究的题目做好筛选。关于选题还须注意选择的题目难易要适中,否则,过度的延伸会使学生的课外探究变得多而滥。

科学的学习不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科学学习应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例如学习了《面包发霉了》一课,为什么有些东西放那没多久就发霉了,为什么有些很长时间也没变坏?如果知道原因不就可以想办法避免食物发霉了?然后和学生一起交流研究方法,课后就可以开展实验,这样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学生是很感兴趣的。

二、从拓展材料来源渠道入手,提供研究活动的硬件保障

小学生虽然能凭着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但是如果碰到困难,很多时候活动就开展不下去。课外延伸活动所需要材料,往往是制约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从材料的选择要从学生周围的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多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

在实际研究所需材料的准备中单单让学生个人去准备各类材料是比较困难的。有些材料对很多家长来说也不知道到哪收集。如课外要自制汽水,可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哪有小苏打买,超市里一般只有香甜苏打粉之类,这些不是纯的小苏打,效果不好。而小苏打在菜市场边的食品店里就可以找到。

科学老师应提前考虑各种材料收集时碰到的问题,从收集材料的时间、地点、成本、难易等各方面作好学生的参谋。研究材料要有保障,拓展渠道,充分挖掘资源这是主要策略,这样才能使课外探究活动得以开展。

三、从多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入手,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

《科学课》2011年第4期的心语栏目就发表了“老师,我栽的凤仙花被妈妈扔了”。像这样的事,在课外延伸活动中会经常发生。在很多家长的眼中,重要的是语数英,而科学课只是占用过多的课余时间,耽误学习。因而做好家长的工作是科学老师的重要工作。当然,小学科学课要想家长认可的话,光上几堂科学课,开展几次活动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将课内、课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上课之余,将课堂无限地延伸,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科技活动,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每次课外探究活动前给家长发信息,解释给家长听活动的意义,活动过程中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等等。同时,也让家长参与进来,经常留意各种科技活动,通过短信通知家长,建议家长有时间陪孩子参加。让家长在“陪玩”中领略科学的无限魅力,消除对科学的“成见”,整理了一些支持活动的家长评价做成小报,在家长会时分发给所有家长,通过积极的家长影响到更多的家长,最终在校园和社会上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交流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利用家长会、建立科学研究QQ群等多和家长交谈、邀请参加听课、参加成果展示会、参加汇报会、各类科普展以及像观测日全食这样的天文观测活动等。

四、从拓宽延伸活动的评价方式入手,多形式呈现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很重要的一个内部因素就是学生自发形成的探究需要,这种探究需要的形成,离不开多种形式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要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展示以科学日记(手记)为载体的学习轨迹,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在我们小学科学教材里有很多要求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比如:三年级的“做一辆纸车”、“造一艘小船”,四年级的“做一个乐器”、“设计安装房间照明电路”,五年级的“鸡蛋保护器” “做一个水钟”,六年级的“做一架桥”、“小制作(废物再利用)”……

(2)与班主任沟通,利用班级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中的优秀探究成果。如:四年级的天气日历就可以直接展示在黑板报一角,让师生每天都能从天气日历中得到当天的天气情况。看着自己的观测成果能展示出来并被大家所用,学生的活动热情更高了。

(3)定期在同年级段评议最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即先让每班学生了解本时间段的探究活动成果,再全体投票评出。对于评出的探究成果,在全校黑板报上展示,并发给奖状。

(4)每学生设置探究成果袋、过程记录袋、评价记录袋,记录每次探究成果,展示达成目标与成就的历程,记录自我、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寄语,并与期末总评挂钩。

成果展示和评价,是整个课外延伸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成果汇报和评价组织得好,也是下一次课外成功探究的原始动力。

上好科学课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课外科学探究的实效,让更多的科学老师关注学生的课外延伸,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融入科学课程中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中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它的效果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惊喜。

多方位探究 篇4

关键词:多方训练,语文本位,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能否坚守语文本位, 能否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基点”, 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也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核心标准。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我以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具体做法。

一、渲染中激趣, 于无声处的引入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中的音乐、图片等进行渲染,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 我请学生齐读课题后直接进入课文。然后用优美亲切的语言进行情境渲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夏天是一位小姐姐, 她穿着色彩艳丽的衣服来了, 她飞过高山, 高山变得更绿;她飞过小溪, 小溪流得更欢;她来到荷塘, 荷花妹妹开放了。”教师通过亲切的言语、唯美的图片、柔和的背景音乐进行情趣渲染, 悄无声息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 非常顺畅自然, 了无痕迹。

二、比较中揣摩, 前后对比的策略

对教材中一些好的语言、句子, 教师应带领学生比较、揣摩, 让学生也能独具慧眼。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会走路的树》第二小节重点句子:“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 才把小鸟送回家。”我先引读文中句子, 并请学生练读。接着请学生仔细听老师用夸张的语气读:小树带着小鸟玩了一会儿, 把小鸟送回家。两句话分别由学生和老师来读, 不一样的语气和语调让学生在揣摩中比较。

三、朗读中感悟, 由易到难的智慧

有语文教育专家说:上语文课, 不朗读, 怎么叫上语文课呢?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和感悟课文, 在朗读时教会学生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人物进行感情朗读。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中小鸟和小驯鹿的对话时, 我先让同桌分角色面对面相互练读, 然后请学生到台上来, 配上音乐、戴上头饰、加上动作进行表演读, 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体验。

四、互动中对话, 基于文本的思考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更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会走路的树》第四小节我提问:两个好朋友即将告别, 他们会相互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小树对小鸟说……;小鸟对小树说……此处, 学生一般都有话可说, 可是说的不在点上, 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并进行适当引导。说话的重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鸟把驯鹿误认为树不礼貌, 要向树道歉; (2) 小鸟停在树的角上游玩, 给驯鹿带来压力和不舒服的感觉, 请求谅解; (3) 小鸟要感谢树在他们游玩后把他送回家; (4) 小鸟要感谢小树让他长见识, 壮胆子, 过得十分愉快等。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更容易说到点子上。

五、活动中释放, 行云流水的转换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短, 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新鲜感, 消除无趣感。如在教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中“我想变一只蝴蝶, 在花丛中穿梭”, “穿梭”这个词语学生不理解。我首先在大屏幕上用动画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就叫做“穿梭”。接着, 我让每个孩子拿出自己的小手当作蝴蝶飞来飞去演示“穿梭”, 加深理解“穿梭”。因为有了动作的演示和释放, 在下一环节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课堂效率也就更高了。

六、想象中补白, 由浅入深的理解

七、续编中升华, 由现实到文本的思考

低年级很多课文都有让学生发散想象的结尾, 如《狐狸和乌鸦》中狐狸又碰到了乌鸦, 这次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又如《会走路的树》最后在小驯鹿的带领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小鸟和驯鹿爸爸这对好朋友终于要见面了, 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问题抛出后, 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场景:漫长的暑假即将结束, 你和你的好朋友马上要见面了, 这时你们会说些什么?通过情境的创设, 学生有所感悟就有话可说, 而且说得真实、说得具体。

语文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它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 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科学, 需要教师多学习多思考多尝试, 多方位训练, 还语文本位。

参考文献

引导多方位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篇5

诸城市百尺河小学:谢金环

一 问题的提出: 当今课堂改革轰轰烈烈,但农村偏远地区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要原因有:①面面俱到的“满堂灌”式的讲解,充斥课堂,一讲到底,不给学生留下自学、讨论的时间;②缺乏必要的讨论,课堂毫无生气;③没有课堂提问,也没有发问,或是不熟悉学生,或是怕学生提问;④幻灯投影、挂图、录相等教学手段运用少,只有一点板书辅助,或虽放录相,但录相带内容陈旧,也未组织学生讨论;⑤现场教学、模拟教学以及电脑教学难于开展。这是目前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不止是教师的问题,也有整个学校的教学条件问题。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二 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中设计多方位参与的活动,譬如视、听、说活动相交替,口语与角色表演相结合,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一进行直观教学是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一)教学体语.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讲课的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使课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让学生思想受到很大影响和教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思索和美好的回忆。

(二)图画形象.随着现代科学教学手段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视觉艺术。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幻灯教学和越来越先进的电影、电视、电脑教学,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幻灯片配合教学,编排一些短小精悍的小品展现给学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板书.精妙的板书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当然板书设计要合理、精当,使学生看后清楚明了、印象突出、记忆永久。现在的板书形式是多姿多彩的,除其程序、符号安排不同外,最近又推出了诗句押韵式板书、绘画板书、音乐符号板书等等,这些板书设计都起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四)表演赛.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形象教学艺术。教师可采用表演这门艺术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可让学生对某些文本的内容作创造性的复述表演。他们不亚于一位表演艺术家,表情丰富,口齿灵利,动作灵活。学生们被那声情并茂的表演吸引住了,对其内容就更驾轻就熟了。

还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如《穷人》一课,我找几个同学或学生推荐几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学生们学得轻松而愉快,印象鲜明而又深刻.形象的思维与思维的形象是相辅相承的,视觉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清晰的、深刻的,语文教学采用多种视觉艺术,一定会收效更大。

二良好的听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听力教学强化语言智能.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录音,听广播等,在听的过程中强化语言智能。

(一)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应该语音标准,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洁。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探究式学习具有人文空间,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

(二)在课堂上,学生听讲、记笔记,也是最好的经常性的听说能力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听讲的方法,学会听清内容、抓住要点、整理归纳等方面的技巧,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听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答问、讨论、复述课文等,更是学生练习说话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讲读课中,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四)在写作课上同样可以进行听说训练.口头作文是写作课上有效的说话训练方式。学生在动笔之前,可以先来一次口头作文,学生的对白、讨论、争辩都可作为作文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学生成段、成篇、有中心、有组织文字表达能力作了最好的铺垫和准备。写作课上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讲评,理所当然是进行听说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文章念给学生听,通过用心赏析,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再让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听话能力之中的评价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说话能力中的发表议论的能力。

三立足课堂,加强口语交际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训练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一)捕捉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和他们吹泡泡、捏橡皮泥;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话转述给家长,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等等。除了知识、技能训练外,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品质、思维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

秦汉政治文化的多方位考察 篇6

王子今教授著《走向大 一统的秦汉政治》是这套《中国政治通史》 的第三卷。

秦汉政治结构的建设,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书题中所说到的“大一统”。秦汉时期 “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建立,形成了高度集 权的专制主义定式。这一定式影响中国两 千余年,涉及范围绝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 对经济模式、文化传统乃至民族精神,都有 深刻的历史作用。了解秦汉政治形式的特 征,是治中国政治史者公认的必修作业。而 千百年来,总结秦汉政治史的论著林林总 总,立场、倾向以及分析视角却往往大不相 同,自然结论各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是学术空气比较清新宜人的历史时期, 有利于古代政治史的研究发展,因此,对于 秦汉政治的回顾也有可能更为具体,更为 真切。一些论著能够于大文化的视野中,多方位、多角度地考察秦汉政治现象,又每每于把握充分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多所深思,于是往往能够提出新的见解。王子今著《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正是这些成果中特别值得肯定的一部。

政治人物是政治史舞台上的主角。回顾政治史,不可能无视政治人物的表演。《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用新的笔法,为我们生动地描绘出秦汉政治英雄的群像。对于秦始皇,作者从蕲年宫政变到沙丘意外,通过一些具体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使得这一政治人物的形像得以丰满充实。《从鸿门到鸿沟:刘项智与力的较量》一节,文字虽然简略,但沛公和项王政治肖像的轮廓却也清晰地描画出来。对于汉武帝,作者突出记述了他在“巫蛊之祸”之后的政治转变,’书中借用司马光的评价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司马光曾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罚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作者认为,“所谓‘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晚而改过,顾托得人’,不仅反映出汉武帝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反映出西汉政治体制的进步,即与秦王朝僵冷而毫无弹性的行政制度不同,政府的重大政治缺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修补”(148页)。这样的分析,是准确的。在《汉宜帝的平民生活经历与“中兴”事业的成功》一节中,作者对刘询政治心理的考察,也富有新意。作者写道,汉宣帝的平民生活使得他“熟悉了贵族阶层难以知晓的下层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种种隐密细微之处,多少了解了一些民间疾苦”(154页),这对于他能够成功执政,是有积极意义的。“汉宜帝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幼年时也生活在民间。这一经历,也使得他对社会关系和政治过程,有不同于只经历富贵生涯的帝王们的认识。而具备这样的政治资质,是十分有利于把握高层政治管理的权力的”(155页)。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学说,历来受到史家重视。《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书在《{吕氏春秋):历史转型期的文化总结与政治设计》、《贾谊及其政治思想》、《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等节,对于《吕氏春秋》中的政治思想以及贾谊和董仲舒的政治思想进行了重点论说,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例如关于贾谊政治思想的发表和“‘为富安天下’的局面”得以形成的关系,作者的分析可以给人们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事实确如作者所说,“实际上,所谓‘为富安天下’,在实现‘文景之治’的时代,已经成为汉王朝的基本国策”(111页)。而正是基于这一政策方向的确定,成就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盛世”。

非正统的政治势力以及社会下层的活动对总体政治局势的影响,也受到作者重视。比如汉哀帝时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传行西王母诏筹”事,作者认为已经具有民变的性质。而对于“西汉末年的民众暴动”所形成的政治影响,对于东汉末年“民间秘密宗教”和“黄巾起义”的关系,书中也有认真的分析。在有关东汉中期政治风格的讨论中,作者发表了对于“太学生运动”的评价,肯定了“太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积极议政,批判腐败政治,干预朝廷决策,以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终于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的正义表现。

对一些秦汉政治现象的考察和分析,作者有不同于传统政治史学的视点,有新的观察角度,也有新的发现。例如对于“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的分析,对于“儒学与昭宜时代官员构成的变化”的分析,对于“光武儒臣集团”和“建武政风”的分析等,都可以使读者得到新知。

政治生活总是以更广阔层面的社会生活作为基础条件的。在政治史论著中交代相关社会生活史的背景知识,其实十分必要。《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作者就此使用的笔墨显然是有意义的。书中《秦汉社会的文化风貌》一章分列《儒风的流布》、《游侠的社会文化影响》、《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和《秦汉人的乡土意识与外域文化观》四节,很明显,社会文化的这些内容,都是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至于书中第一章《序说秦汉时代》中《秦汉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一节,用意在于使读者感受和理解影响秦汉政治体制形成和政治文化发育的一些看似间接然而十分重要的背景和条件。这样可以使得我们在拉开秦汉政治史的大幕之后,看到的不再是一些政治人物没有舞台、没有布景、没有道具、没有服饰的生硬的表演。

英语教学中多方互动探究模式运用 篇7

一、利用同伴交流,增进了解

发挥同伴的互动作用,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和主动探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利于他们增强认知感悟。以同伴交流的形式来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质疑,能使得他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通有无,更利于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增进理解。

以同伴交流为基础,多给学生相互合作和学习的机会,能使得他们在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在指导运用中,建议学生在自主整体阅读感知的前提下,能划出各自的疑难问题,便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问题主动提出疑问和交流学习,让他们有更为全面的认知感悟;建议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帮助他们提升理解感知。同伴交流模式的运用,能使得学生在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基础性的积累,增强理解感知。

利用同伴交流,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融入思考探究过程,便于他们发现更多理解运用问题。我们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ing的Reading A: A trip to Hong Kong的教学为例,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围绕“What do you know about HongKong?”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素材,建议他们能主动提出各自的问题。同时,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 you want to ask your classmate?”和“How do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等相互交流,给学生有更多自由质疑学习的时间。

二、尝试小组合作,破解难题

团队式合作交流是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和活化认知感悟的重要方式,能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他们增强理解体验。以小组合作为载体,注重互动交流和讨论争辩,便于学生由问题导向学习,提升运用技能。

利用小组互动来推动课堂合作探究,能使得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找出更多富有见解性的破解策略和方法。在教学引导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思考问题,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探究;明确小组各个成员的学习责任,建议在他们相互交流中主动表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强化理解感知;鼓励学生针对小组合作探究中的理解感知,尝试以总结反思的方式来归纳概括。小组合作利于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能力差异实行交叉式探讨,便于增强理解感知能力。

例如 ,在八年级 下册的Unit 2的Reading B: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按照Kitty和Amy的对话交流,建议他们就“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get from Hong Kong Disneyland?”和“Where do you like in Hong Kong Disneyland?”等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增强认知体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认知感悟和积累,不仅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拓宽知识视野,还能够使得学生在交流中将语言知识的积累转化为表达技能的运用。

三、深化师生对话,点拨指导

围绕课程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主动和教师对话,能使得师生在相互交流中发现更多问题。通过师生对话,能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主动调整策略。师生对话的运用能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指导运用中,教师可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针对自己在阅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尝试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来进行讨论。教师应多关注语言运用的方法和策略引导,通过追问以及二次反思的补充形式,让学生有更多修正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达到升华自己思维感知的目的。在对话过程中,一方面,应多倾听学生的表达,让他们在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尝试;另一方面,多给学生表扬和肯定,能使得他们在获得欣赏的过程中更好地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指导中,多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指导,能使得他们获得更为深刻的感知。通过这样的对话,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学习自信心。

多方位探究 篇8

一、同桌商讨暴“疑点”

帮助找到学习同伴, 引导他们在就近的同伴协作中商讨, 让他们在主动暴露学习思维问题的基础上有更多自由表达空间。 引导同桌进行商讨, 让学生不再隐藏问题, 而是在主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

同桌商讨, 让课堂教学内容在不断被接受和主动探知的过程中散发诱人的魅力。如, 在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6“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doctor”阅读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在主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 结合“The characters about ORBIS doctor’s work”“How do you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进行同桌交流, 帮助他们在理清文章表达情节和线索的基础上, 主动提出自己的理解看法。同时,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围绕“What else problems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等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 让他们在自由表达中主动问题。

同桌商讨运用, 让学生不再拘泥于单一听讲, 而是在彼此相互协商和主动沟通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探解问题, 增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多给学生提供预设的思考话题, 让学生结合各自的疑难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 使得他们始终带着问题研读探究。 多融入学生的学习交流过程, 针对他们在同伴交流中的点滴发现, 主动帮助他们归纳整理, 形成一定的感知思维逻辑和体系。

二、小组讨论求“对策”

小组讨论能给学生更多建言献策的机会, 让他们在彼此沟通的基础上突破个体思维认知局限, 引导他们在主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感知, 形成多元化的破解策略方法。 小组讨论的运用是学生在享有表达话语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 更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便于学生在协作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 让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1“Friends ” 的 “Reading Best friends ” 教学中, 结合文章表达“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about good friend ” 的主题, 引导学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our good friend? ”与“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friend ? ” 进行小组交流沟通, 帮助他们运用文本中的词汇短语进行协作交流, 让他们有更丰富的思维感知。 围绕 “Can you tell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your good friend ? ” , 鼓励他们从文本中的相关词汇短语中摘录出有效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互动, 使得他们有更充沛的学习时间, 让他们在主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增强感知体验。

小组讨论是破解疑难问题的基础, 彰显学生学习能动性和语言交际性的有机融合。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导思题目, 引导他们带着问题积极探索。 关注学生英语的不同, 引导他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探寻更多合理的方法。 多帮助学生总结讨论中的疑点, 引导他们在探究中挖掘总结归纳表达思维方法, 尝试通过不同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让他们有更丰富的思维认知。

三、师生对话重“反思”

合作是师生相互沟通的必然, 是及时发现教与学问题的重要参考依据。 运用师生对话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知识体系, 使得学生有自我总结反思的机会, 便于他们在主动与教师对话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弥补问题的不足。

师生对话过程也是教学双方互通信息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在自觉表达的过程中主动探究。 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6“Wild animals” 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 教学中, 我以闲谈的方式引导学生就 “Do you know why do the people like giant panda? ”和“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giant panda?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中总结反思。 根据学生的对话, 指导他们主动表述理解感思, 帮助他们提炼归纳其中的语言信息。

师生对话模式体现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生本主义, 让学生在主动和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反推理解感思过程, 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方法。 教师多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 通过话题诱导帮助学生总结查找阅读感思中存在问题, 有利于他们在自觉修正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 英语教学中多方协作模式的运用开启了课堂协作教学新模式, 让学生在主动探知和积极表达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创设和谐情境,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大胆畅言, 更能使得课堂充满生气活力。 多方协作能使得学生在充分暴露学习的思维中主动探解, 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表达运用的敏锐性和地道性。

参考文献

[1]吴琳.基于英语教学中多方互动模式运用的探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5 (07) .

[2]周立凯.新课程背景下情感互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24) .

[3]王晓媛, 宋岳礼.英语课堂师生动态协作教学模式构建[J].海外英语, 2015 (07) .

多方位做好屋面防水 篇9

关键词:屋面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新用材料应用

建筑房屋渗漏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普遍质量通病, 国家2000年起实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屋面防水工程防渗漏为5年。做为建筑整体质量要求的一个方面, 屋面防水不能理解为简单防水施工过程, 而应该从建筑整体结构到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到新材料的应用全方位综合进行考虑, 才能确保屋面防水质量, 从而满足建筑质量要求。下面从建筑结构, 防水技术措施及新材料应用三方面重新系统认识屋面防水。

1 重视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屋面防水的影响

结构的变形会导致防水层的开裂, 当地基沉降变形时, 屋面防水层的整体性受沉降变形与温差变形叠加的控制, 总变形超过防水层的延伸极限就会造成开裂而漏水, 因此不同的地基采用不同的设防, 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只有自身的结构层不渗水才是最好的防水保障, 不能全部依赖防水层来起防水作用, 它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所以说, 应该在屋面结构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就对屋面进行渗水试验, 对结构上出现的渗漏处及时修补, 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 换来最大的效果。

2 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2.1 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

屋面防水施工工艺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捣屋面板, 严格控制进场混凝土水灰比。浇捣前做好混凝土板厚控制标准点, 以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厚度和板厚均匀。浇筑自下而上从坡脚处开始向上浇筑, 振捣时先用振动棒振捣, 振点均匀, 快插慢拔, 为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 再用微型平板振动器从下到上按l/3搭接振捣, 直至表面不明显下沉, 不出现气泡并泛出灰浆为止。为防止浇捣混凝土时下滑, 沿坡屋面每隔1.5m加一道横向方木, 浇捣时安排一个工人看护混凝土。屋面防水施工工艺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 并处理好施工缝, 加强施工中的混凝土坡度控制。

2.2 钢筋质量控制

屋面防水施工工艺施工时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绑扎钢筋, 严格控制板支座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严禁在浇捣混凝土时, 施工人员在负筋上来回走动, 主要采取架设跳板马凳来避免踩踏负筋, 控制板支座负筋的有效高度。绑扎坡屋面受力主筋时, 注意在屋脊处应弯起锚入屋脊梁中, 伸入坡面的长度不小于300mm, 在坡屋面板上除板两端的负弯距钢筋部位, 中间设置的构造架立筋, 主要用以抵抗混凝土终凝前由于自重引起的拉裂缝。

2.3 认真做好屋面防水施工工艺细部处理

屋面泛水、滴水、管道周边以及其它节点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 泛水平整光滑, 滴水无缺棱掉角, 管道周边做到嵌缝密实, 表面密封处理, 檐口顶梁和外侧面事先找平及粉刷面层, 做好水电管路、避雷带的预埋工作, 严禁在混凝土板浇捣后随意凿打。对个别后置穿板管道周边, 必须二次分层灌浆, 孔洞应凿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 光滑塑料管应先拉毛表面后安装, 确保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和密实性。

2.4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精心施工找平层, 加强混凝土养护控制, 特别是7天内的早期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 严禁养护期间上人和在其上进行作业。

3 新材料应用及施工方法

PVC改性沥青卷材是一种防水使用材料, 具有耐老化, 耐候性, 延伸率大, 使用寿命长。同时施工简单, 造价低, 便于维修, 使用效果好。

PVC防水卷材的性能要求为:拉伸强度:纵向≥7.0MPa, 横向≥7.0MPa。断裂伸长率:纵向≥150%, 横向≥150%。拉力:纵向≥70, 横向≥60, 耐热度90℃, 低温弯折性:-20℃, 无裂纹。抗渗透性:0.2MPa, 24小时不透水, 抗穿孔性不透水。

3.1 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做法及质量控制

找平层是铺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 给防水卷材提供一个平整、密实、有强度, 能粘结的构造基础。当基层为整体混凝土时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 厚度为20mm, 水泥与砂浆比为1∶2.5~1∶3 (体积比) , 水泥标号不低于32.5。找平层还要设分格缝, 并嵌填密封材料, 这样可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以致当结构变形或温差变形时, 防水层不会形成裂缝, 导致造成渗漏, 缝宽为20mm, 分格缝的纵向和横向间距不大于6m, 分格缝的位置设在屋面板的支端, 屋面转角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构件的交接处, 防水层与女儿墙交接处等。且应与板端缝对齐, 均匀顺直。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时, 先把屋面楼板杂物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在铺设砂浆时, 按由远到近, 由高到低的程序进行, 每分格内一次连续铺成, 按设计控制好坡度, 用2m以上长度刮杆刮平, 待砂浆稍收水后, 用抹子压实抹平, 12小时后用草袋覆盖, 浇水养护。对于突出屋面上的结构和管道根部等细部节点应做圆弧、圆锥台或方锥台, 并且用细石砼制成, 以避免节点部位卷材铺贴折裂, 利于粘实粘牢。

3.2 卷材的施工铺贴及质量要求

(1) 卷材铺贴前要检查找平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做到基层坚实、平整、干燥, 无杂物和夹土, 才能进行防水施工。

(2) 卷材铺贴方向一律平行屋脊铺贴, 平行屋脊的搭接缝按顺流水方向搭接, 采用滚铺粘贴法施工。

(3) 基层表面的涂刷:在干燥的基层上均匀涂刷一层1mm左右厚的粘结剂。涂刷时, 要特别注意阴阳角、平立面转角处、卷材收头处、排水口, 伸出屋面管道根部等节点部位。

(4) 卷材的铺贴。

施工铺贴卷材时, 先用墨线在找平层上弹好控制线, 由檐口 (屋面最低标高处) 向屋脊施工, 把卷材对准已弹好的粉线, 并且在铺贴好的卷材上弹出搭接宽度线。铺贴一幅卷材时, 先用50mm~100mm塑料管重新成卷, 且涂布胶粘剂的一面向外, 成卷后用30mm×1500mm的钢管穿入中心的塑料管, 由两人分别持钢管两端, 抬起卷材的端头, 对准粉线, 展开卷材, 使卷材铺贴平整。贴第二幅卷材时, 对准控制线铺贴, 每铺完一幅卷材, 立即用干净而松软的长柄压辊从卷材一端顺卷材横向顺序滚压一遍, 彻底排除卷材粘结层间的空气, 滚压从中间向两边移动, 做到排气彻底。卷材铺好压粘后, 用粘结剂封边, 封边要粘结牢固, 封闭严密, 且要均匀、连续、封满。

4 结语

屋面防水的好坏关系到整体建筑质量和建筑寿命, 孤立的屋面防水措施无法达到屋面防水要求, 为确保建筑质量要求, 必须采取全方位综合措施进行屋面防水工作。

参考文献

[1]沈春林, 苏立荣, 等.屋面防水设计与施工[M].化学工业出版社.

[2]GB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

[3]催玖江.国建筑防水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专家谈, 2000 (4) .

抓住特征多方位品读文本 篇10

一、引导捕捉细节

小说的人物是作者通过丰富细腻的人物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描写精心塑造的。人物的特点总是在一个个不断变化着的细节中得以彰显。小说教学中,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捕捉这些具体细节, 学会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去揣摩品味, 感受鲜明的人物。

如《爱之链》中, 作者抓住了乔依的动作与神情, 把他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来具体展开, 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 启发学生根据动作, 想象当时修车的困难, 再深入到每句话, 说说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些什么, 仿佛看到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和仔细揣摩, 体会乔依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品质, 使助人为乐的乔依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丰满、鲜活起来。

二、重视品读环境

小说里的“环境”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小学教材中以描写自然环境居多。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和景物等, 起渲染人物处境、表现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品性等作用。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关注环境, 透过“环境”触摸人物, 使“人物品读”更深入、更全面。

如教学《三顾茅庐》“隆中春景”时, 先请学生划出美景找找特点, 再引导:诸葛先生才华出众在这里也是有暗示的, 你找到了吗?当学生品悟到作者实写“山冈”, 暗喻诸葛亮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后, 进一步点拨:除了山冈, 松林、溪流、竹林又在暗示些什么呢?想想描写它们的诗句?启发学生回顾《青松》《竹石》, 感受古人心中“松”的高洁、“竹”的坚韧。继而启发:你觉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诸葛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于是, 一个品格高尚、意志坚定、淡薄名利的诸葛亮形象呼之欲出, 立体感十足。同时, 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小说写景衬人的特点。

三、认真探究矛盾

阅读小说, 学生常会发现文本中藏着一些“矛盾”:有文本与现实生活间的矛盾, 有文本内容间存在着的矛盾……其实, 这些看似“矛盾”之处恰是作者落墨的着力点、全文的精髓, 也是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品质的重难点。教师应抓住契机, 组织学生探个究竟, 挖掘其深层含义, 使小说人物显得更为突出、更具表现力。

如读《三顾茅庐》学生发现以下矛盾: (1) 尊贵的刘备拜访诸葛亮时“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2)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前却“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原因, 走进刘备的内心———对诸葛亮的敬重与渴求, 使刘备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四、注意阅读拓展

拓展阅读是对教材阅读的延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精心选取、适当拓展与小说人物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 补充、提升学生对小说人物的感悟。拓展阅读可根据资料的长短或与文本内容的疏密, 分为课内外两种。

如《三顾茅庐》, (1) 课内拓展:补充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片段, 通过诸葛亮的回顾与感恩来证明当时刘备的“诚”之深, 使刘备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 课外拓展:《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展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待人, 诸葛亮的才华出众, 张飞的鲁莽无礼等。虽然文中人物个性鲜明, 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因此学完 《三顾茅庐》, 教师可趁热打铁, 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 将课内的人物形象延伸至课外, 启发学生到原著中去感受刘备、张飞、诸葛亮和更多的三国英雄人物, 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古典名著的窗户。

多方位解读国外数字化出版 篇11

创作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能让人即时浏览海量内容,在Google上,人们能搜索几乎任何话题的内容,并得到成千上万的结果,它极大程度扩展了用户的选择权。任何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内容,都可以轻松地被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用户搜索和访问。与此同时,它正在逐渐模糊使用者与生产者的界线。

与其他媒体不同,互联网的数字化出版是交互式的,它不仅令用户可使用他人创建的内容,还可使用大量在线工具来创建和发表他们自己的内容。通过博客、维基、社会化网络以及虚拟世界,互联网为成千上万、甚至上千万的人表达观点、分享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成为在线内容的消费者兼创作者。

博客可能是社会化媒体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形式,据Technorati统计,全球博客数量已经突破7000万,平均每天新增博客12万个。很多时候,博客只不过是表达个人观点的媒介物,那些具有专业知识或特定兴趣的人群,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些内容是否能引起其他人的兴趣,部分取决于博主人的见识与表达能力,也与其他人对博客内容感兴趣的程度有关。由于博客创作具有个性化、自由化的风格,看点广泛,语言生动,因此越来越多的博客创作出版后,登上了图书排行榜。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博客允许评论、链接和引用。这些功能使得读者和作者可以进行辩论,还能方便地点击相关文章的链接,作为对文章主题的延伸阅读资料,这使得读者、作者和文章构成了一个活跃的交互社区系统。热门读物《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正是利用博客对长尾理论中许多棘手概念和表述问题进行了探讨,也正是这种积极的互动和反馈。帮助他创作出互联网经济理论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另一个被广泛熟知的社会化媒体。它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它就像一个公共数据库,人们可以在上面添加内容,或对现有的内容进行修订和增补。维基百科最初于2001年1月15日开设英文版,此后其他版本陆续启动,2005年已超过100多种语言,目前仅英文资料就超过了150万篇。2005年,备受尊重的科学期刊《自然》曾就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书》中科学类辞条的可靠性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在两者对词条的释义比较中,大英百科全书更为可靠,但仅仅是略微精确些,而维基百科收录的条目是《大英百科全书》的十倍。可以说是来自全世界的作者创作了这样一部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百科全书,而且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由地发展和成长。

阅读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创作方式的变革,还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阅读不再是读者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作者的内容,而是变成了一种更加主动的沟通方式。利用互联网这个社会化的媒体,读者不但可与作者交流,也可以和其他的读者进行互动。任何一种被数字化的其他媒介形式都经过了读者或观众的改造。无论是一篇报纸的特写故事、一段电视上的视频、一篇博客日志,一旦它们被发布到网上,读者们或观众们就会在自己的博客里评论它们,在Twitter上推荐或分享他们最喜欢的片段,让它们传播下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一本书的每个章节、每个段落,甚至每个句子都有一个自己的网址。读者们可以在他们的博客更新或即时通讯状态栏里,指出他们最喜欢的章节,或者通过链接,引用最近的畅销书里的精彩段落来回复一场辩论。

事实上。出版界有一些作者正尝试在互联网上放一些电子版的书籍(主要是小说),结果他们发现,印刷版的图书销量反而增加了,因为他们的书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阅读媒介的变化

书籍的电子化绝不仅仅指内容的电子化,更重要的是指阅读体验的电子化。美国亚马逊目前正在销售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厚度大小同普通杂志相差无几,用户可轻松将其放置在手掌中进

行各项操作,它引入了新型电子墨水显示技术,使显示屏字迹更接近纸张印刷文字的效果,而且可以方便地搜索书籍内容和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方便地以无线的方式从在线商店下载、订阅和购买书籍和报纸、杂志,目前亚马逊在线书店能提供的书籍超过23万册。亚马逊Kindle的另一个重要市场动力是成为教材阅读器。学生们上课时无需拿着厚重的书本,今年开始,美国有六所高校将和亚马逊合作,尝试利用电子书阅读器代替纸质教材。据估计,到2012年时,亚马逊销售的Kindle阅读器数量将从2008年的50万台增加到300万台。

营销方式的变化

多方位认识和防治哮喘 篇12

(一) 哮喘发病的原因

1. 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原因的认识。

(1) 遗传因素: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其遗传度约在70%~80%。 (2) 激发因素:吸入物、感染、食物、气候变化、精神因素、剧烈运动、药物等。

2. 中医学对哮喘发病原因的认识。

哮喘的病因乃宿痰伏藏于肺, 成为发病的“夙根”, 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诱因, 以致痰阻气道, 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发作。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相互搏击, 壅塞气道, 肺管狭窄, 通畅不利, 肺气宣降失常, 引动停积之痰, 而致痰鸣如吼, 气息喘促。

(二) 哮喘的诊断要点

1. 哮喘发作前, 多有鼻痒、喷嚏、喉痒、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 迅即引起发作。

2. 典型发作常在夜间发生, 病人突感胸闷窒息, 迅速发生呼吸困难, 呼气延长, 伴哮鸣, 张口抬肩, 喉中痰鸣有声, 咳嗽等。

3. 哮喘发作时, 胸部多较饱满, 叩诊有过清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 呼气延长。长期哮喘发作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时, 则在缓解后也听到干湿性啰音;并发肺气肿则有肺气肿的体征。

4. 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或透亮度增高。

(三) 哮喘的预防和控制

1. 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有哮喘病史的患者, 尤需注意气候变化, 预防受寒发病。预防哮喘的有效措施是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物质;积极治疗鼻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如何控制哮喘。

(1) 预防是关键。 (1) 尽量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感冒, 及时治疗呼吸道疾病, 如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及龋齿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劳、淋雨、奔跑、过热、受凉或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在哮喘不发作期间内应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2) 认真寻找过敏原并采用脱敏疗法, 这对预防哮喘发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 中医分型治疗。 (1) 寒哮以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为主要治则。方药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9克、麻黄9克、于姜6克、细辛3克、半夏9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五味子9克、杏仁12克、白前9克、橘皮9克、大枣7枚、甘草6克, 随症加减:痰涌喘逆不得卧者, 加葶苈子15克, 以泻肺涤痰;若表寒里饮, 寒象较甚者, 可加挂枝9克、干姜增至9克, 以温通阳气;阳虚明显者, 可伍以附子9克、补骨脂12克, 以温补肾阳。 (2) 热哮以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为主要治则。方药以定喘汤加味。麻黄9克、黄芩15克、桑白皮15克、杏仁12克、半夏9克、炙款冬12克、炙苏子9克 (包煎) 、白果9克 (打) 、鱼腥草30克、大枣7枚、甘草6克, 随症加减:寒邪外束, 肺热内盛者, 加生石膏30克, 以解肌清里;表寒重者, 酌配桂枝9克、生姜3片, 以解表散寒;痰鸣息涌不得卧者, 加葶苈子15克、地龙12克, 以泻肺涤痰平喘;内热壅盛, 舌苔燥黄者, 用大黄6克 (后下) 、芒硝6克 (冲) , 以通腑利肺;痰吐稠黄胶黏者, 酌配知母10克、海蛤壳15克。射干9克, 以加强清化之力。此外, 肺虚者补肺固卫, 以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克、白术12克、防风9克、桂枝9克、白芍12克、大枣7枚、甘草6克, 随症加减:气阴两虚, 咳呛, 痰少质黏, 舌质红者, 加用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 以益气养阴。脾虚者健脾化痰, 以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陈皮9克、半夏9克、甘草6克、大枣7枚, 随症加减:脾阳不振, 形寒肢冷, 便搪者, 加桂枝9克、干姜6克, 以温脾化饮。肾虚者补肾摄纳, 以七味都气丸加减。熟地12克、山茱萸9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泽泻12克、五味子9克, 随症加减:阳虚明显者, 加附子9克、桂枝9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 以温补肾阳;阴虚者, 配麦冬12克、当归12克、龟版胶9克, 以滋肾填精;肾虚不能纳气者, 加胡桃肉12克、紫石英15克, 以温肾摄纳。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上海医科大学.

上一篇:改革构思下一篇:抽签系统